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络管理专业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5 16:39:06

网络管理专业知识

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第1篇

关键词: 网络工程; 网络安全与管理; 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62-0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32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标志着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基本本科专业[1]。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4] 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第2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知识模块化实践教学;贯通式案例教学

根据地方性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网络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社会协调与职业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1]。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1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联系未来五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制订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包括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2-3]。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

根据“网络工程师”的各种职业需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布线、管理与部署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能力、网络工程管理能力、网络测试能力[3]。

1.3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设计

根据“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网络工程专业制订了6个专业培养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布线管理知识模块、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模块、网络协议分析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工程管理知识模块、网络性能测试知识模块[4],如图1所示。将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明确,并将相关内容分配到课程体系各个科目当中,以达到剔除教学内容的冗余,完成课程体系优化的作用。

1.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依托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结构,构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实战提高课程网络工程部署、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等课程[5]。

2贯通式案例设计

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枣庄学院校园网规划与设计”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贯通到课程群各个科目当中,计算机网络完成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整体规划、IP地址划分、网络服务器配置任务;路由与交换技术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工作;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完成线路的铺设与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的配置交给网络安全技术来完成;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程序编写任务交给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课程完成;网络性能测试由网络性能测试课程完成;最后网络规划、网络构建在专业实战课程中完成。多门课程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3总结

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课程体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知识模块,统一分配教学内容,弱化课程界限,避免教学内容重复;通过贯通式案例整合课程体系,强调网络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贯通式案例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分配到网络工程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让学生每门课当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务,在通过综合实习实践环节将任务组合,完成本课程在贯通式案例中的设计实施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文龙.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石元泉,彭小宁.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怀化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7).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4]王伍柒,钟元权,袁兆荣.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

[5]苗春雨,陈丽娜.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6).

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课证融通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2-185-02

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人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可使专业课程体系成为针对职业岗位技术领域与工作任务的,融知识、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系统化设计,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并且从源头上解决课程来源问题,还可使课程体系开发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课程设置为职业岗位工作、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服务。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综合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相关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操作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络工程建设、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技术支持与服务、网站开发运营与管理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实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相关企业技术专家、管理精英、学院专业学术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市场客观需求我们共同完成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解:

1.1 网络工程岗位群能力需求

网络规划、设计、集成、施工、测试与验收,网络设备选型、安装、配置、调试与管理,网络安全架构、配置和管理,网络服务应用。

1.2 网络管理岗位群能力需求

网络设备安装、配置、管理、日常维护,网络监控、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网络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1.3 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群能力需求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网络设备安全配置,服务器安全配置,网络安全产品配置,网络系统安全评估,网络安全管理维护,常见网络安全工具应用。

1.4 网站设计岗位群能力需求

WEB用户需求分析,网站规划与设计,WEB网站环境建设,网站WEB编程,WEB应用开发,网站运营和管理。2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

通过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本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需求:

2.1 素质结构

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良好的心理适应和应变素质,良好的团队协作素质。

2.2 知识结构

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基础知识,主流程序设计语言知识,网络设计规划和网络安全管理知识,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知识,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维护、运营和管理知识。

2.3 能力结构

具有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及协调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集成、施工、测试与验收能力,具有网络安装、配置、调试及管理能力,具有网络安全架构、评估、配置和管理能力,具有网站开发、维护、运营及管理的能力,具有WEB应用服务程序编写的能力,

3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树立全面贯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观,将目前以学科为主的教育模式,改为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

专业学科式课程体系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专业理论分析能力的考核,但由于过多地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而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因此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它根据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再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并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它强调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融合于其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

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一条主线,二个重点的构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以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围绕“建网、管网、用网”三大功能模块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

综合素质教学体系由政治思想素质、文化基础素质和职业基础素质三个部分组成。其主要目的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法律意识、思想品德修养、团队合作精神、心理素质、职业基本能力的强化和提升。

3.1 政治思想素质对应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思想概论,形式与政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3.2 文化基础素质对应课程

体育,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大学英语。

3.3 职业基础素质对应课程

职业道德,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公关与人际交流,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由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施工组建安全管理维护能力和网站设计创建运营管理维护能力三部分组成。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互联技术、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jsp动态网页设计等6门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带动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使学生掌握建网、管网、用网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1)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应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数据库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专业英语。

(2)网络施工组建安全管理维护能力对应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局域网组建与管理,LINUX网络管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安全配置与管理。

(3)网站设计创建运营管理维护能力对应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Flash失量动画制作,Photoshop平面设计,JSP动态页面设计,网站运营与管理,电子商务概论。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验、专业课程实训(含:计算机组装实训、Java程序设计实训、局域网组建实训、网络互联技术实训、综合布线实训和网站开发实训)、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即岗位能力训练,含:网络工程综合实训、网络管理综合实训、网络安全管理综合实训、网站设计与管理综合实

训组成)、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6部分组成。这种6位一体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其职业岗位技能。特别是工学结合模式的顶岗实习可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又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实践与管理环境,使学生获得技能的强化训练,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

4 构建基于“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一方面,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所建立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基于“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设计和实施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关键。

“工学结合”是培养高职实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之路,其本质是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工学结合”,可使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教学课堂延伸到企业工厂,从而使每一个高职学生都能做到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课堂与岗位相结合。

“课证融通”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内容的融合。通过“课证融通”可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有机结合,可使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岗位(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为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服务于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江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人才培养宗旨,学院先后与南昌亚洲啤酒有限公司,江西阳光乳业有限公司、中兴软件(江西)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企业技术专家和学院专业学术委员会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了我院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标准:通过对职业岗位群职业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工作任务的分解,建立了一套科学务实高效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根据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参照人才培养标准共建了网络专业实训室和专业实训基地,并由企业专家和管理精英对教师队伍进行了专业培训,从而形成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模式和能够承载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管理新机制。

为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对教学的引导作用,使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的培训相衔接,学院先后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信息产业部门及和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引入了职业技术等级资格认证、岗位从业能力认证和企业认证,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技能考核和鉴定制度。

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第4篇

论文关键词:学术沙龙,公共管理网络沙龙,网络学习

目前,网络学术沙龙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其深远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初见成效。但是,网络学术沙龙在公共管理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对这种新兴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方式还不够了解,缺乏适应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作者在考察大量相关实践基础上,曾多次组织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从中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并从基础层面提炼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主要包括以下3个维度。

一、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基本内涵

“沙龙”一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原意为会客厅,后来被引申为无拘无束交谈、各种意见充分讨论以及不同观点激烈交锋,同时在欢声笑语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场所。“由于沙龙聚会气氛宽松,不讲究等级观念,便于畅所欲言且集散自由公共管理网络沙龙,”[1],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中,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

即学术沙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普及发展,学术沙龙被移植到网络空间,一种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的网络学术由此诞生。同时,网络学术沙龙作为一种高效、自由、松散的学术交流方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大学校园,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在高等教育中,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研究公共事务活动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应用多种科学知识和社会经验来研究,才能较好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性。这对于知识视野有限、缺乏社会经验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仅凭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深入掌握公共管理知识点,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社会实践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不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绩效。因此,将网络学术沙龙引入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业余学习生活中,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摘要多种投入。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筹备和实施完成依靠虚拟手段,时间与精力投入少见效快,还可减少纸张消耗,具有“低碳性”中国。

二、培植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年来,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沿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大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长期应用这种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情况下,教师讲授关键知识时是自问自答,使大学生处于“被思考”、“被表达”状态,导致大学生在公共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缺乏能动性,甚至压抑了积极提出问题、审视问题的主动性学习意识,逐步形成思维惰性,习惯沿用教师讲授的思路,甚至机械地记忆教师讲授的要点公共管理网络沙龙,最终忙于应对考试,成为“应试教育”人才。而网络学术沙龙可以为公共管理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辅助性平台,“没有被框死的议题, 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没有规定的发言时间和顺序,更没有一言九鼎的权威性结论。思维任意驰骋,常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观点或观念的碰撞,常常冒出灿烂的火花,收到令人惊喜的果实;相互的沟通和思想的互动,常能扫除研究中的迷雾,显露出清晰而奇特的景色”[2]。同时,也为大学生研讨课堂教学重点问题开辟一个气氛宽松、发言平等的虚拟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激发其积极思考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主动性,逐渐养成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求新求异的思辨能力,渐渐减少对课堂教学和教师传授知识的过度依赖,增强独立思考与集体思考相结合的学习理念。

(二)有助于活跃大学校园公共管理专业学术交流气氛

为了改变我国公共管理高等教育落后局面,推动其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质量,一些有识之士曾积极呼吁并身体力行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但受种种因素限制,这一呼声在许多情况下仅成为一种理想的愿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甚至没有得到的响应,使大学校园中的公共管理专业活动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一些大学生学术研究理念薄弱,缺乏应有的学习朝气与活力。问题的根源哪里呢?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有的大学生为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而忙于业余兼职工作;有的大学生因对公共管理专业发展信心不足而失去学习动力;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个人未来发展规划而在虚度学习时光;等等。各种错综复杂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不断地向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业余生活渗透与扩散,致使公共管理专业学术交流风气难以在校园形成。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远非传统的学术沙龙可比,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松散型的研究团队,其召集形式灵活、参与时间自主、研讨人数可多可少、活动时间可长可短、发言频率可高可低的弹性组织,可为参与这项活动有实际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时机。同时,多媒体为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手段公共管理网络沙龙,发言者可以综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生动而准确地描述讨论内容,不仅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公共管理问题的学术表达效率与效果,还将吸引越来越多对公共管理专业心存芥蒂的大学生参与网络学术沙龙活动,从而借助于网络更好地营造公共管理专业校园学术交流氛围。

(三)有益于培养复合型公共管理专业适用性人才

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时代时总认为‘专业就是专业,把专业学好就是金饭碗,’认为读化学的就会成为化学家,学历史的就会成为历史学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世纪。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由传统的专才转向了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3]”对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而言,现代社会的人才市场需要,不仅要求其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学术造诣,还要求其了解并懂得相关专业某些知识领域,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来自不同专业的知识有序嫁接,把源于不同领域的操作技能有机集成,系统地应用于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环节。当前,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匮乏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专业结构过于单一,知识视野过于狭窄,导致其在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要过程中适应性差、能力脆弱。为了扭转这种尴尬局面,许多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都制定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及其并相关教育机制,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多种困难和障碍,摆脱这些困扰的路径仍处在“被探索”阶段。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可举办多种相关专业知识讲座等,为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高效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才干提供多种虚拟空间。参与者在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的团队式学习过程中,将会促进一些相关专业知识与公共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及其实践融会贯通,有助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向相关专业扩展知识面。这对于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运用多学科知识、手段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同多领域开展协作将有所裨益。

三、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校方支持

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稳定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获得学校、学院有关部门的认同与支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需要校方的号召力。尽管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的实践效益日益显著,但仅依靠大学生自发组织这项活动,其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中国。需要借助学校、学院负责学生工作部门的号召力和公信力,以多种适当的有效激励手段和引导方式动员、鼓励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以及公共管理专业爱好者踊跃投入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成为推动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持续发展的可靠后盾。二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为了调动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对其辛勤付出给予一定回报,应对其有较大贡献的组织者、表现突出的参与者给予适当精神和物质奖励,为此需要校提供一定资金公共管理网络沙龙,以便适当购置一些奖品。

(二)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网络平台

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一个相应的网络平台,作为承载这一活动的媒体。这需要校协助在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取得学校信息网络中心有关人员的理解与协作,得到学院网络管理员的体谅与配合,从而顺利地通过位于学校信息网络中心的网站服务器,在学院网页开辟从事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的空间。同时需要获得学校信息网络中心有关人员、学院网络管理员在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如网络空间管理、建立相关资料库等,为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

(三)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需要人文关怀

开展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并非是单纯地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对其参与者的一种人文关怀。主持人不仅要用生动自然的语言引导、启发参与者发言,还要以友好的态度用艺术性、鼓励性语言评论参与者的发方。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组织者不仅要做好本质服务工作,还要对发言不积极或发言受到否定的参与者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使其及时获得启发、帮助或安慰。同时,需要校方负责学生思想工作的老师、学院辅导员以及任课教师对公共管理专业网络学术沙龙活动给予一定情感投入,如对参与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参与者在这个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温暖,更加热爱和支持这项活动,逐步形成一种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许淳熙.学术沙龙与科学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5(3);

[2]周文斌.提倡学术沙龙[J].光明日报,2004-06-23;

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第5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网络财务;复合型人才

一、引言

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发展已进入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自2003年以来,国内的c2c、b2c、b2b、b2g等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兴起发展,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完成从贸易磋商、签定合同到支付等一系列过程,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对财务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职能,面临着能否快速跟进新技术、适应网络经济的挑战。企业只有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将财务工作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网络财务模式转变,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都是由财务人员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财务人员的知识、智慧以及努力程度。只有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财务人才,才能胜任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更新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努力打造复合型财务人才,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财务的需求。

二、对现代网络财务管理特点的初浅认识

网络财务是指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网络财务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标志着一个高科技含量的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从传统财务到网络财务,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的改变。

(一)空间方面——财务管理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拓展,实现财务和业务的协同进行

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网络财务管理在空间上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从企业总部走向企业各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网络财务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企业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与社会各部门的协同这三个部分。财务管理的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二)时间方面——会计核算实现即时性,避免了与业务活动的时间差

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网络财务管理在时间上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从事后变为即时、财务管理从静态管理走向动态管理。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一个时间上的差距,企业各部门不能即时分享相互的信息,网络财务管理可以实现即时动态,在it环境下,通过财务会计流程与经营业务流程有机融合的动态会计平台,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互动,当一项经营业务发生时,在业务信息进入信息系统的同时,通过会计平台,自动生成实时凭证,而实时凭证经过财务确认和处理后,显示在相关的账簿和会计报表上,前后台无缝连接,实现在线管理,便于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

(三)效率方面——网络财务管理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

网络财务管理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和移动办公,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新的介质,真正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财务人员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原来必须由很多人共同才能完成的复杂的数据处理、核算工作,使数据处理成本降低,速度加快,效率提高。

三、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的培养对策思考

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是指既精通财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技能、现代企业管理、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必须主客观相结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个人两方面入手。

(一)高校要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才平台

为培养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高校要以生为本,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

1、科学设置财务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对财务专业学生设置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同时,可设置跨学科专业的选修课,扩大选修课范围,允许学生自愿选择,拓展知识面,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知识和财务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计算机能力、英语、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成,提高财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2、允许转专业。由于现行的高考录取政策和制度的限制,很多学生往往被录取在非第一志愿专业。同时,也有一部分考生所选的专业纯属父母的意愿,而非学生自己的选择。虽然,目前很多高校有转专业的政策,但是条件都比较苛刻,能转专业的人数很有限,因此大部分学生被迫就读于没有兴趣或并不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要创造条件,允许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志向,重新选择专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的优势。

3、实行双学位制。双学位制可以培养学生财务与另一学科专业的科学基础,又能兼容不同学科的综合、交叉与渗透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发展需要选择第二专业的学习,突破单一的财务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人才培养多元复合化的特征。

4、建立导师制。为使学生缩短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尽早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学校最好给网络财务方向的学生配备导师,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学习、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引导,有效避免无助与迷茫。

5、重视社会实践。从近几年的就业市场和形势看,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优先录用有社会实践经历的毕业生。因此,学校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作为网络财务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网络财务软件或相关软件已经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普遍使用,学校可以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应用比较成熟的企业,作为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分期分批到实践基地去参观、见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管理环境、生产条件下得到针对性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了较强的业务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学生个人要注重自身知识体系结构的完善,力求全面发展

为适应网络经济发展对高素质财务人员的要求,财务专业学生必须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充实完善知识结构,并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1、建立立体交叉式的知识结构。除了掌握政策法规和财务专业知识外,还要主动学习了解相关企业的核心业务,建立立体交叉式的知识结构。因为财务工作永远是为企业生产和发展服务的,不能脱离企业核心业务而单独存在,所以财务人员必须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各环节,才能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处于主动,体现作用和地位。

2、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财务工作原来面对的是账簿,现在面对的是计算机,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安全一旦受到威胁,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后果。网络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网络安全问题,因此财务专业学生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3、熟悉法律知识。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来看,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有关规范网络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将不断完善,财务专业学生就必须学习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依法理财,依法维护企业的权益。

4、具备金融知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合理筹措和有效使用。财务专业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才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风险为企业筹集最多的资金。

5、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财务专业学生必须关注国内外新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动态,拓展国际视野,及时吸收国外财务前沿理论知识和经验,了解当前国内外企业的财务专业核心知识,因此,要多听财务专业英语讲授课程,多看原版英文财务书籍,这就要求财务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智力等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正在迅速提升,网络财务管理必将发展成为知识化、智力化为主导的管理。我们当代财务专业大学生一定要把知识经济的观念渗透到财务管理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去,坚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既精通财务知识又具备it技术、现代企业管理、法律、金融等多方面知识的财务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超.网络财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刘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m].时代出版社,2005.

3、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m].知识经济与财务出版社,2006.

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第6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网络财务;复合型人才

    一、引言

    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发展已进入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自2003年以来,国内的C2C、B2C、B2B、B2G等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兴起发展,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完成从贸易磋商、签定合同到支付等一系列过程,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对财务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职能,面临着能否快速跟进新技术、适应网络经济的挑战。企业只有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将财务工作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网络财务模式转变,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都是由财务人员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财务人员的知识、智慧以及努力程度。只有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财务人才,才能胜任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更新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努力打造复合型财务人才,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财务的需求。

    二、对现代网络财务管理特点的初浅认识

    网络财务是指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网络财务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标志着一个高科技含量的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从传统财务到网络财务,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的改变。

    (一)空间方面——财务管理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拓展,实现财务和业务的协同进行

    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网络财务管理在空间上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从企业总部走向企业各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网络财务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企业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与社会各部门的协同这三个部分。财务管理的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二)时间方面——会计核算实现即时性,避免了与业务活动的时间差

    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网络财务管理在时间上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从事后变为即时、财务管理从静态管理走向动态管理。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一个时间上的差距,企业各部门不能即时分享相互的信息,网络财务管理可以实现即时动态,在IT环境下,通过财务会计流程与经营业务流程有机融合的动态会计平台,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互动,当一项经营业务发生时,在业务信息进入信息系统的同时,通过会计平台,自动生成实时凭证,而实时凭证经过财务确认和处理后,显示在相关的账簿和会计报表上,前后台无缝连接,实现在线管理,便于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

    (三)效率方面——网络财务管理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

    网络财务管理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和移动办公,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新的介质,真正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财务人员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原来必须由很多人共同才能完成的复杂的数据处理、核算工作,使数据处理成本降低,速度加快,效率提高。

    三、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的培养对策思考

    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是指既精通财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技能、现代企业管理、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必须主客观相结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个人两方面入手。

    (一)高校要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才平台

    为培养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高校要以生为本,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

    1、科学设置财务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对财务专业学生设置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同时,可设置跨学科专业的选修课,扩大选修课范围,允许学生自愿选择,拓展知识面,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知识和财务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计算机能力、英语、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成,提高财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2、允许转专业。由于现行的高考录取政策和制度的限制,很多学生往往被录取在非第一志愿专业。同时,也有一部分考生所选的专业纯属父母的意愿,而非学生自己的选择。虽然,目前很多高校有转专业的政策,但是条件都比较苛刻,能转专业的人数很有限,因此大部分学生被迫就读于没有兴趣或并不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要创造条件,允许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志向,重新选择专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的优势。

    3、实行双学位制。双学位制可以培养学生财务与另一学科专业的科学基础,又能兼容不同学科的综合、交叉与渗透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发展需要选择第二专业的学习,突破单一的财务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人才培养多元复合化的特征。

    4、建立导师制。为使学生缩短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尽早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学校最好给网络财务方向的学生配备导师,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学习、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引导,有效避免无助与迷茫。

    5、重视社会实践。从近几年的就业市场和形势看,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优先录用有社会实践经历的毕业生。因此,学校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作为网络财务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网络财务软件或相关软件已经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普遍使用,学校可以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应用比较成熟的企业,作为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分期分批到实践基地去参观、见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管理环境、生产条件下得到针对性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了较强的业务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学生个人要注重自身知识体系结构的完善,力求全面发展

    为适应网络经济发展对高素质财务人员的要求,财务专业学生必须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充实完善知识结构,并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1、建立立体交叉式的知识结构。除了掌握政策法规和财务专业知识外,还要主动学习了解相关企业的核心业务,建立立体交叉式的知识结构。因为财务工作永远是为企业生产和发展服务的,不能脱离企业核心业务而单独存在,所以财务人员必须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各环节,才能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处于主动,体现作用和地位。

    2、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财务工作原来面对的是账簿,现在面对的是计算机,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安全一旦受到威胁,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后果。网络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网络安全问题,因此财务专业学生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3、熟悉法律知识。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来看,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有关规范网络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将不断完善,财务专业学生就必须学习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依法理财,依法维护企业的权益。

    4、具备金融知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合理筹措和有效使用。财务专业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才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风险为企业筹集最多的资金。

    5、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财务专业学生必须关注国内外新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动态,拓展国际视野,及时吸收国外财务前沿理论知识和经验,了解当前国内外企业的财务专业核心知识,因此,要多听财务专业英语讲授课程,多看原版英文财务书籍,这就要求财务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智力等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正在迅速提升,网络财务管理必将发展成为知识化、智力化为主导的管理。我们当代财务专业大学生一定要把知识经济的观念渗透到财务管理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去,坚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既精通财务知识又具备IT技术、现代企业管理、法律、金融等多方面知识的财务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超.网络财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刘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M].时代出版社,2005.

    3、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M].知识经济与财务出版社,2006.

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第7篇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网络财务 复合型人才

一、引言

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发展已进入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自2003年以来,国内的C2C、B2C、B2B、B2G等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兴起发展,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完成从贸易磋商、签定合同到支付等一系列过程,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对财务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职能,面临着能否快速跟进新技术、适应网络经济的挑战。企业只有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将财务工作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网络财务模式转变,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都是由财务人员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财务人员的知识、智慧以及努力程度。只有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财务人才,才能胜任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更新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努力打造复合型财务人才,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财务的需求。

二、对现代网络财务管理特点的粗浅认识

网络财务是指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网络财务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标志着一个高科技含量的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从传统财务到网络财务,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的改变。

1.空间方面――财务管理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拓展,实现财务和业务的协同进行。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网络财务管理在空间上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从企业总部走向企业各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网络财务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企业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与社会各部门的协同这三个部分。财务管理的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2.时间方面――会计核算实现即时性,避免了与业务活动的时间差。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网络财务管理在时间上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从事后变为即时、财务管理从静态管理走向动态管理。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一个时间上的差距,企业各部门不能即时分享相互的信息,网络财务管理可以实现即时动态,在IT环境下,通过财务会计流程与经营业务流程有机融合的动态会计平台,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互动,当一项经营业务发生时,在业务信息进入信息系统的同时,通过会计平台,自动生成实时凭证,而实时凭证经过财务确认和处理后,显示在相关的账簿和会计报表上,前后台无缝连接,实现在线管理,便于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

3.效率方面――网络财务管理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网络财务管理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和移动办公,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新的介质,真正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财务人员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原来必须由很多人共同才能完成的复杂的数据处理、核算工作,使数据处理成本降低,速度加快,效率提高。

三、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的培养对策思考

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是指既精通财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技能、现代企业管理、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必须主客观相结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

1.高校要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才平台。为培养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高校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

(1)科学设置财务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对财务专业学生设置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同时,可设置跨学科专业的选修课,扩大选修课范围,允许学生自愿选择,拓展知识面,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知识和财务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计算机能力、英语、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成,提高财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2)允许转专业。由于现行的高考录取政策和制度的限制,很多学生往往被录取在非第一志愿专业。同时,也有一部分考生所选的专业纯属父母的意愿,而非学生自己的选择。虽然,目前很多高校有转专业的政策,但是条件都比较苛刻,能转专业的人数很有限,因此大部分学生被迫就读于没有兴趣或并不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要创造条件,允许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志向,重新选择专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的优势。

(3)实行双学位制。双学位制可以培养学生财务与另一学科专业的科学基础,又能兼容不同学科的综合、交叉与渗透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发展需要选择第二专业的学习,突破单一的财务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人才培养多元复合化的特征。

(4)建立导师制。为使学生缩短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尽早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学校最好给网络财务方向的学生配备导师,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学习、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引导,有效避免无助与迷茫。

(5)重视社会实践。从近几年的就业市场和形势看,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优先录用有社会实践经历的毕业生。因此,学校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作为网络财务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网络财务软件或相关软件已经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普遍使用,学校可以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应用比较成熟的企业,作为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分期分批到实践基地去参观、见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管理环境、生产条件下得到针对性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了较强的业务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2.学生个人要注重自身知识体系结构的完善。力求全面发展。为适应网络经济发展对高素质财务人员的要求,财务专业学生必须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充实完善知识结构,并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1)建立立体交叉式的知识结构。除了掌握政策法规和财务专业知识外,还要主动学习了解相关企业的核心业务,建立立体交叉式的知识结构。因为财务工作永远是为企业生产和发展服务的,不能脱离企业核心业务而单独存在,所以财务人员必须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各环节,才能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处于主动,体现作用和地位。

(2)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财务工作原来面对的是账簿,现在面对的是计算机,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安全一旦受到威胁,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后果。网络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网络安全问题,因此财务专业学生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3)熟悉法律知识。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来看,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有关规范网络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将不断完善,财务专业学生就必须学习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依法理财,依法维护企业的权益。

(4)具备金融知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合理筹措和有效使用。财务专业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才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风险为企业筹集最多的资金。

(5)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财务专业学生必须关注国内外新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动态,拓展国际视野,及时吸收国外财务前沿理论知识和经验,了解当前国内外企业的财务专业核心知识,因此,要多听财务专业英语讲授课程,多看原版英文财务书籍,这就要求财务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智力等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正在迅速提升,网络财务管理必将发展成为知识化、智力化为主导的管理。我们当代财务专业大学生一定要把知识经济的观念渗透到财务管理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去,坚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既精通财务知识又具备IT技术、现代企业管理、法律、金融等多方面知识的财务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超.网络财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刘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M].时代出版社,2005.

[3]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M].知识经济与财务出版社,2006.

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第8篇

[论文关键词]会计专业 会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熟练的实践技巧。所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直是会计学科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都会为学生安排大量的实习时间,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和运用会计理论。

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到工厂向专业会计师请教。但随着工厂商业意识的加强,财务方面的信息多属于商业机密,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科室更是机要重地,不会轻易对学生敞开。因此,现阶段会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难以在实际的场合中去实习会计了。

2.解决会计专业实习的新思路。一些公司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要有新思路,信息网络化教学开始走进一些高职院校的视线。一些高职院校为了保证会计教学实践不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中断,完成会计实践教学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尝试进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模拟教学,有效地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难题,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随着网络化的日益普及,高职学院开始把会计的网络化教学作为授课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同时,还运用专业的会计软件进行教学。这样的教育方法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开始显露出特有的教育优势了。

3.网络化教学的必要性。目前,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者的职能将发生变化,会计人员不再是只负责记账,而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信息。也就是在传统的账目管理的基础上,还要能运用财务软件系统。从这个趋势看,会计的网络化发展,是造就新一代会计人员的必要手段,也是把传统的会计学手工模拟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适应实务工作对相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

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的改革,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没有成熟的大纲和可供参照的体例结构,缺乏专门人才、缺乏经验,但现实的困难不是拖延和不实行网络教学的结果,高职会计专业走网络化教学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育要做的是迎难而上,在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实务工作的需要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

二、实施网络化教学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高职院校以往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上,主要是立足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把出发点和目标放在督促学生掌握现有的书本知识,很少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在教学主体中,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中心,学生处于附属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了压抑,教师只对“教”负责,学生也只满足于知道答案。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多渠道获取知识缺乏动力和兴趣。

2.网络化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随着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上改革的进行,网络化教育的模式开始建立,这必将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改变原有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法,构筑和完善一个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那么,新式的网络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什么益处呢?

网络化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变化,主要是愿望、动机、习惯、行为和思维习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职院校提供的会计网络化教育模式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环境给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多种认知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多种工具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进行独立和创造性的思考。同时,网络化教育还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和自主学习。这种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网络教育的环境下,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情绪从网络上得到教师的指导,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有选择的学习、有独创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自主自立的意识得到增强,灵感和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育可以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协作的平台,学生们在一个平等、虚拟的环境中相互交往,不会产生陌生感,在共享资料的基础上,增强了交际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水平。另外,网络环境可以促使学生为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加强对自己的培训,使自己的信息获取、判断、整理、归纳、加工、传递等能力得到提升。

三、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育模式设计

1.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学可以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合起来,培养出综合人才。网络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层次,当学生因为接受网络教育,掌握了多项专业技能之后,网络实践性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会计理论去解决问题,为最终从事会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高职会计网络化教学可以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多模式、多层次和高技术思想。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在理论学习方面,要求学生重视资料查询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最大限度地掌握会计专业课程,最后运用网络和计算机等高技术,使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设和运作模式跟得上信息时代的潮流,培养出具有以熟练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特色结构的优秀会计人才。

3.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将建立新的实习模式。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活动不只是生产和销售,还包含融资、投资管理、经营管理、生产要素采购管理、产品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在过去教育模式培养下的会计人员,往往只有局部知识,无法掌握全局。而会计的网络化教育,拓宽了会计专业的知识面,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会计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建立跨专业、多层次、体验式的综合性实训实习模式,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

四、高职会计网络化教学模式

教与学中,教是主要的,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高职专业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推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极大地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1.在网络教学中推广模拟实践。会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网络化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综合实习训练。网络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电子沙盘实习。在电子沙盘上,可以模拟企业6~8年的经营,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概念不做过多解释,以学生体验为主,在电子沙盘上进行分组对抗,目的是使学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企业的全局有一个总体认识,认识到会计是企业整个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学生完成了财务会计中的手工试训之后,可以在网络上进行ERP软件试用,并与手工实训部分进行相互验证,还可进行进一步延伸实训,也就是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这样,即使不去实体公司实习,学生在网络上也可以进行虚拟的采购、销售、仓库管理等业务部分的实训,体会ERP的精髓。

2.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模拟综合实践教学在独立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会计独立实践教学课程指在教学计划中是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列示的,主要包括两方面:企业财务信息化实训、毕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一些企业因为经营保密的需要,不会接受学生在财务岗位的实习。因此,对于今后毕业去向是企业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少了一项重要的会计体会。而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因为网络技术可以很好地模拟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还可以模拟出商贸业、制造业、外贸业等不同行业的财务特点。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网络教学的模式下,可以体会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的特点,体验不同的角色职责。

五、高职会计专业网络化教学模式确定的原则

1.网络化教育必须突出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在网络化的教学体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享有空间和时间的自,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是探索性地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是互动地学习专业知识。网络化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用于探索和创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网络化教育必须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注重于对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发现专业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和学生交流学习专业的体会。教师除了设计课程以外,还要和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组织和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活动。

3.网络化教育必须注重情境创设和知识意义的建构。网络教学模式的创新行为总是依赖于网络环境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其与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学习过程的情境化,也就是网络技术的虚拟能力,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创造出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学习情境创设,达到知识意义的建构和知识迁移。而这正是会计专业这门学科最重要的一点。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情境化教学更加贴切于人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

4.网络化教育加深学习的交互性和协作性。在网络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与协作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关键。在网络环境中,教与学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繁,对于学习中的难点可以展开讨论,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网络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第9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网络工程;知识领域;课程体系;能力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提出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工程作为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外专业,自2001年教育部首批增设该专业以来,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办学基础上新开办了网络工程专业或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方向。2001年至2008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共有235所。从历史上看,网络工程曾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与计算机科学存在很强的联系,按照教育部的划分,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均属于计算机类专业。目前,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较新的专业,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也没有对它给出明确专门的指导性意见或规范,各个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探讨适合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对于规范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2应用型人才界定与培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不同,应用型人才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工程型人才主要具备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的专业能力,可由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校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现场管理、经营决策等活动,具备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定位为技术工程师,主要由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则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承担生产实践任务,将决策、设计和方案等的实现以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主要由高职类院校培养。

3网络工程问题空间及知识取向

参照ACM、AIS和IEEE-CS专家在CC2005中所刻画的计算学科的问题空间,本文在综合当前各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网络工程的问题空间如图1所示,其知识取向:(1)强调的知识领域:网络为中心原理与设计、网络中心使用与配置、技术需求分析、系统集成、系统管理、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配置与使用、信息管理(数据库)实践、保密:实现与管理、人机交互、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平台技术、软件设计、集成程序设计、法律/职业/伦理/社会等;(2)弱化的知识领域:程序设计语言理论、软件工程经济学、数字逻辑、图形学和可视化、科学计算(数值方法)、智能系统、算法与复杂性等。网络工程优先知识取向具体参见表1。

4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基本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要与学校的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我国高等教育法对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明确规定:“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作为本科教育的网络工程专业,其教育内容取决于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类型。本科教育具有“强基础性”特征,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走可持续内涵发展的道路,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其目标更关注“长远”,必须摈弃浮躁,重视基础,坚决杜绝产品教育。

追求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与实现的有效性是探索和实施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关键点。地方高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师资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准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在社会需求多样性和办学条件差异性条件下的各类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为满足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求,面向市场,培养大批应用型网络工程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网络工程是根据需求说明,用工程标准和方法规划、设计、实施、测试、应用开发、使用、管理和维护网络的全过程。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涵盖了互连网、局域网、无线网、移动网、电信网、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等。

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要求具有较宽的学科专业知识面、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较熟练的网络工程实践技能、较强的学习应用掌握新知识与技术的后劲和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质。主要从事网络工程与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需求分析、应用开发、实施部署、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可以担当网络架构师、网络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工作。

5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基本能力要求

5.1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随着高等教育从知识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教育的转变,教育评价的关注点也从“教师教了什么”和“学生学了什么”向“学生学会了什么”和“学生会做什么”迁移。文献[4]归纳了针对工程学士学位教育专业认证的华盛顿协议对本科生的能力要求的7个方面。我国从2007年12月开始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其基本要求是:(1)专业必须具有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理念;(2)培养的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基本要求包括8个方面,可概括为工程分析设计能力、协作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职业能力三大类,如表2所示(保留原来的编号)。

5.2基本学科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包括交流、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基本学科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基本能力。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强调设计形态和工程技术形态,要求强化网络工程与网络应用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部署、开发与应用等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基本学科能力的培养,需要构建由系列课程组成训练体系,使学生在修养中形成一些良好学科习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科优秀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

5.3系统能力的培养

系统能力包括系统的眼光、系统的观念、系统的结构、部分与整体、不同级别的抽象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能力,必须坚持强调系统分析设计,关注12个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典型的学科方法。

5.4能力的详细描述

能力是培养目标的重要描述元素之一。根据CC2005给出的计算学科不同方向上11个方面59种能力要求,网络工程专业的能力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能力、通过集成开发系统能力、算法能力、应用程序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硬件与设备能力、人机界面能力、信息系统能力、IT资源计划能力、信息管理(数据库)能力、智能系统能力。工程技术设计能力、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是其能力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其区别于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特点。

6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包括8个知识领域,含39个知识单元。①网络及其计算:网络及其计算介绍、通信与网络、网络规划设计、网络集成与优化、网络安全、客户/服务器计算举例、构建Web应用、网络管理;②信息管理:信息模型与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建模、关系数据库、网络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事务处理;③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原理、并发性、调度与分派、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与保护、文件系统;④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数据的机器表示、汇编级机器组织、存储系统组织和结构、接口和通信、功能组织;⑤程序设计基础:程序基本结构、算法与问题求解、基本数据结构、递归、事件驱动程序设计;⑥算法:基本算法、分布算法;⑦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概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⑧离散结构:函数、关系与集合、基本逻辑、证明技巧、图与树。

7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案例

本案例给出的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这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设计的改革探索及实践总结。

7.1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专业定位:立足娄底,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地方,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能适应本学科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从事研究、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工程系统以及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网络研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科学思维思维能力;②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设计、开发及系统分析和组建网络的能力;③掌握网络软件开发、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④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设置方法,具有网络管理能力;⑤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态,具有继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⑧了解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工程标准规范。

7.2课程体系与认证标准框架

网络工程课程体系框架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如图2所示。“32X”网络工程课程体系由横向三大子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纵向二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X个专业方向构成,每个平台模块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两大平台具有稳定性、专业方向具有可扩展性、选修课具开放包容性,以适应新技术发展和个性教育的需求。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本科教育观指下导,对

三大子系中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强化工程实践教学,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结构有机融合。知识处于表层,是基础和载体;能力处于里层,是知识的综合与升华;素质是核心,是内化于身心的品质和全面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系统,它由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和管理制度共7项指标18个方面的内涵构成。

7.3课程体系结构案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该课程体系是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其教育内容和知识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3大部分及17个知识课程体系构成。每个知识课程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一般知识单元。其中,①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离散数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站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现代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技术、TCP/IP原理及编程、软件工程与UML、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应用密码学、人工智能等。②学分结构: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5学分,其中必修课13分(含实践必修25学分),限选课17学分,任选课1分。③理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实践必修课)、限选课(专业方向课)和任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公共任选课)组成。课程结构特点是:紧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紧跟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有机结合,兼顾学生兴趣与特长;推行学分制。④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2W,第一学期第2、3周);社会实践(第一、二学年的暑假);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第三、四、五、六学期);教学实习(8W,第七学期13至20周);毕业论文/设计(12W,第八学期第3至14周);认识实习(1W,第五学期第1周);生产实习(2W,第八学期第1至2周);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W,第二学期第17至18周,不停公共课);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和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4W,第四学期第15至18周,不停公共课);网站设计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3W,第五学期16至18周);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Web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Java网络编程与分布式计算课程设计(2W,第六学期第17至18周)。⑤专业方向:(1)网络设计与管理方向:接入网技术,Web数据库技术,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技术;(2)网络软件开发方向:TCP/IP原理及编程,Java网络编程与分布式计算,软件工程与UML,SQL Server 2000;(3)计算机工程方向:Matlab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

7.4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在本专业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0%;博士3人,硕士2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该专业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8%,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具有系统分析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职称的“双师型”教师10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或培养对象8人,获校“十佳”教师荣誉称号教师2人,学校教学比武获一、二等奖教师4人,高级职称教师每学年度均为本科生上课。2005年以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省、校级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共60余项,获得项目资助经费240多万元。本专业教师近四年共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35篇,核心期刊75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23部。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获省、市、校级奖励40余项,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横向合作,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实验室: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施完善,建设有计算机通用实验室(9个)、操作系统实验、网络工程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测试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实验室、数学建模实训室、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创新实训室等23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957万元,设备总台套数为2125台(套)。

实习基地:建立了地域广泛、队伍稳定、设施完善、技术雄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8个,校内实习基地2个,实习基地条件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需求,实习实训时间有保障、实践效果好。这些实习基地分别是: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湖南ETC实训基地、广州达内外企IT培训中心、深圳市计算机行业协会、深圳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美国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娄底新蓝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娄底市电信局计算机中心、涟源钢铁厂信息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金工实习工厂。

8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预期

8.1人才培养思路与模式

人才培养思路是根据“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重实践”的原则,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强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能力,重视创新潜质,素质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着“学科专业+应用创新+特长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三个面向”:面向产业以瞄准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面向社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和面向国际以接轨国际与国家有关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技术认证。推行“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人才;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与产业、社会接轨的适用人才;共性教育与特长教育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8.2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预期

根据学校总体定位,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本专业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努力培养“实用型、工程型”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①制定具有特色的专业发展规划;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制订符合“实用型、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课程体系;③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学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工程应用与开发能力培养,使专任教师中能够有40%以上的教师能够从事企业级工程应用开发工作,为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开发指导;④开展具有特色的教学改革研究,积极开展“项目实训”的工程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⑤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⑥建立和完善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与国内知名IT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实习训练基地,并起到推广和示范的作用;⑦改革和创新相关教学管理制度;⑧形成具有特色的一流教学效果。

9结束语

本文在借鉴CC2005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的问题空间及其知识取向,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定位和培养目标,确立了网络工程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在研究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结合的“32X”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最后给出了某地方高校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案例,并探索了其应用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模式,其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好,该校网络工程被确立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文探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知识领域与课程体系,对构建该专业教学规范,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蒋宗礼.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J]. 中国大学教学,2008(8):35-37.

[5] 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课题组. 我国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与培养途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1-7.

[6] 蒋宗礼. 专业教育的科学化[J].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5(2):42-46.

[7] 蒋宗礼.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解读[J]. 计算机教育,2008(13):10-13.

[8]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网络工程教研室.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Z]. 湖南: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urse Architecture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to

Applicational-Type Professional Cultivate

GUO Guang-jun1, YANG Si-qing1, DAI Jing-guo1, GONG De-liang 2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Xiangnan College, Chenzhou 423000, China)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