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5 16:38:57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第1篇

一、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新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观念的碰撞和更新进一步突出,职工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全新、复杂的背景形势下,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日渐突出。

一方面,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讲究生产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流动性,促使了职工的流动性相应加大,随之出现“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趋向,人们在社区活动中的空间增大、时间增多。同时就业岗位和方式的多样化使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意识开始淡化,因而与此相对应的社区作为每个人必定的生活区域,作用也日渐突出。原来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依托单位进行,现在社区承担了更重要的作用,更主要的职能,并将以新的方式展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社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旧体制的转换引发的矛盾,西方价值观和不良文化的渗透对人们思想的侵蚀等都决定了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也决定了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使用强制或简单的方式,而要用行之有效、有说服力的工作方式,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把一切群众的矛盾、困难解决在最基层。

2、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需求日显层次化。

在新型分配方式的驱使下,群体之间的利益差距逐渐拉开,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需求在原本就复杂的基础上,更呈现出层次化的特点。以我们玉山物业公司所辖小区的居民来看,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包括:困难群体(包括残疾、特困户等);无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普通工薪和高薪阶层;在职和离退休的党员干部等。由于经济、文化层次分明,差距明显,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不尽相同。从需求层次来看,呈“生存、享受、发展”的阶梯形构成,这种需求上的反差给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弱势群体在为生存而拼搏,比较富裕的群体在享受的同时为发展而努力。这就决定了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得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宜,更具针对性,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化。

3、对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首先是管理局、社区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加大物业公司和各小区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力度,配齐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针对社区工作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发挥了社区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我们玉山物业公司的二个小区党支部都建立了党员学习日制度,他们通过党员学习日,组织全体党员,逐章逐节地学完了《邓小平理论》、《论‘三个代表’》等专题读本,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二是重视了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改善干部队伍结构,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家委会干部逐步扩散到小区党员、楼栋长,为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2002年我们按上级要求对所辖的两个小区家委会进行了换届改选,并专门设立了由小区居民担任的副主任职务,使群众真正参与到了小区管理工作中来,雅苑小区家委会从组建之初就组织专人摸清了辖区内在职党员底数,并按要求划分了党支部,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逐步完善,在小区、家委会、楼栋长的建设、选拔中,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层层落实,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覆盖于社区的方方面面。

4、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日渐丰富。

在各级党委的重视下,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丰富,并且将进一步得到充实。一是中央精神、路线的宣传教育。我们在党员中注重开展对同志关于“三个代表”论述的宣传,注重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学习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政治敏锐性,加强了大局观念,坚定了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信念。二是时事教育,及时针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加强形势观念和时事观念。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和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的教育,增强干部群众反对愚昧、抵御歪理邪说的能力。四是理想信念的教育,开展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的“四信”教育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三爱”教育。五是讲文明、树新风的教育,弘扬正气,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努力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为创建良好的治安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提供保证。

5、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日渐多样化。

目前,思想政治工作正以多样化的形式深入社区,并与文明小区的创建工作相融合,2002年,我们玉山物业公司明确提出了“四进”社区的内容,制定了实施计划并积极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2年我们玉山物业公司共组织大型文化活动数十次,并在小区内建立完善了文化广场、背景音乐、老年活动室,门球场,篮球场,普法、科普宣传栏,健身园等多处基础设施,这些都已成为贴近百姓生活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

二、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复杂的新情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对新形势下的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高,而教育主体薄弱。

对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人力与物力的缺乏使得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对象和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层化与队伍建设薄弱形成反差,目前,小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家委会干部和退休党员为主,面对众多的教育对象,势单力薄,人员的缺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二是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内容与物质条件的不足形成反差,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撑,而小区资金来源途径少,资金缺乏,很难由物业公司独立的组织各类活动。

2、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复杂,而教育针对性弱。

根据现状的分析,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有很多类,但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笼统的宣传教育容易留于表面、留于形式,无针对性所引发的是实效性差。打工人群、无业人群、困难人群、党员干部都需要对其特殊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分别要侧重加强法制观念、转变思想再就业观念、自强自立精神、奉献精神等的思想教育。

3、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丰富,而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参与面窄。

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逐步丰富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群众和党员干部既是社区内受教育的对象,又应该承担自我教育的教育主体作用,这才能符合形势发展的需求。而目前发动起来的只是少数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且以退休党员为主,面窄人少,造成无论什么活动都只有“老面孔”参加,特别是在职党员职工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积极性、主动性差,发牢骚的多,关心公益活动的少,不愿参加志愿者活动。

三、探索加强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消除思想政治工作的“空白点”;群众利益格局的变化要求我们研究政治思想工作的新内容;人们社会活动方式的变化,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政治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对社区工作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1、以职工群众的思想和需求为切入点。

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把职工群众的思想和需求作为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小区管理人员,特别是家委会干部要通过串百家门,及时了解不同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掌握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应。随着形势的变化、新情况的出现,掌握动态,及时应变,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人心,不入俗套,常做常新。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了解社情民意,更多地邀请居民和党员干部加入家委会的议事层,出谋划策,共商小区的管理和发展;登门拜访,走街串巷,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做到“知底、知情、知心”。

2、以为民办事,排忧解难为着力点。

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求虚实结合,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家委会和物业站干部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尤其对于困难人群,应通过发动志愿者结对帮困,给予及时、有效地帮助,做到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

3、以建设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重点。版权所有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所肩负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因而必须加强社区的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力保证。一方面,要提高物业管理人员和小区家委会干部的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做思想工作的能力,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通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扩大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覆盖面,发挥小区自治的作用,实现小区内居民的自我教育,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积极投入到小区活动和小区建设中来,积极抵制不良思潮、不良风气和不良行为。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第2篇

关键词:社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医疗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207-0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民全社会当前的主要任务。社区医院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在当前社区医院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解决新形势下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使社区医院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基本治疗和保健服务,这成为医院政工干部在新形势下的最主要任务。

一、要掌握新形势下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社区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引起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察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的主流是健康进步的,但也有一些是消极的。加之社区医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及后勤社会化的一系列改革,引发的利益冲突相对集中和增多,职工各种思想矛盾、心理压力和思想问题显现得比较突出,一些医务人员价值取向产生偏移,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健康思想。有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医德感削弱,义务感淡漠,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倾向。有的把医疗服务视为商品,把个人拥有的技术当作商品出卖,无利不医;有的把个人利益得失看得很重,容不得个人吃一点亏,遇到好处争着向上伸手要,涉及奖金分配、职称级别等切身利益,争持不下。对自身的主人翁地位认识不足。认为社区医院发展只是少部分管理者的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碌碌无为,不求进取。对社区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理解,有抱怨和畏难情绪。一些人干惯了安定舒适、没有压力的工作,不愿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其价值观与社区医院的基本服务要求相左。

二、针对上述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解决这些矛盾和思想问题若不认真抓紧解决,不仅严重影响社区医院职工队伍整体积极性的调动,同时对社区医院改革、发展和稳定都是很不利的。因此,深入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化解职工中存在的思想矛盾和思想问题,是我们政工干部服从和服务于社区医院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需要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建立起一个以党组织为领导、专兼职政工干部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立体式的组织领导体制。

2.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参与经济工作的机制。要进一步规范参与经济工作的内容、范围和途径,把参与作用体现于社区医院中心工作的全过程,中心工作转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跟到哪里,并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参与经济工作的制度体系。

3.需要建立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机制。要从超前引导机制做起,对职工思想热点难点进行调查分析,实现在思想教育上由滞后向超前转变,从“消防队”向“先遣队”转换,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工作,变消极等待为主动出击,把触角伸向社区医院的每个角落。要逐步形成由多种教育体系构成的思想教育机制,如基础性的导向教育体系,规范性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经常性的形势教育体系、激励性的典型示范教育体系和开发性的科学文化教育体系等。

4.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责任机制。要像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那样,完善和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要通过必要的信息传递网络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状况,建立起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制度,健全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明确政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责任,使教育人的工作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真正落到实处。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第3篇

一、当前社区建设工作在新势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黄沙湾街道社区建设工作面对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单位功能不断弱化和解体,城市管理出现横不到边,纵不到底等诸多复杂情况下,应运而生有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我们的社区居委会尚扮演着政府的角色,是政府的一条“腿”,其主要精力还是在完成政府部门或派出机构交办的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员解决社区自治事务和为居民服务。

(二)社区服务功能尚不完善,虽然大多数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机构,但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服务机制不活,服务队伍不全,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

(三)社区自治意识和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自治的意识不强,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较少,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必不高,社区凝聚力不强。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年全市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吸引大量的年青同志进入社区工作,其中部分同志,文化程度虽高,但缺乏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而且思想素质和责任心不尽人意,缺少经常性、专业性的业务提高培训,社区干部队伍不稳,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还有其他诸多问题急待解决。如办公经费短缺,社区干部待遇偏低,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缺乏规范化,现代化标准,政策落实不到位,全社会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高等问题,急待上级相关部门解决。

二、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体制、强化责任、科学推动社区工作上新的台阶

(一)创新社区体制,大力推动社区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基层社会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给基层社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对此,在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摸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组织体制。完善组织体制,是提高党对社区各项工作全面领导能力的基础。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各类组织踊跃参与的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从而使党组织对居委会各级工作的领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2、创新管理体制。改变社区政府职能作用,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工作进社区,必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加强街道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联系,探索新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着重体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要求,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3、深化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联席会议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社区重大事务和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应由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形成方案,提交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二是要推广社区事务民主听证制度。凡是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决策前都要实行民主听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进一步规范听证程序,把议题选定、代表确定、会议公示、召开会议、议题办理落实等各个环节。三是要逐步设立楼(门)院联络员制度。推进楼(门)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完善居民自治体制机制。

4、健全社区工作机制。要逐步建立与新形势下的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服务功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工作体制,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快捷、优质的社区服务。要理顺关系,完善制度,要在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职责与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社区居委会等组织参加的社区事务协商议事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居务公开制度、财务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完善社区工作制度。要在进一步掌握社会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提高社区工作的效率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区建设。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第4篇

关键词:区域成人高校;社会治理创新;相关性;优势;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7-0047-05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要求。从加强社会管理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昭示了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

社会学研究认为,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而在这三大系统中,目前的突出问题是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对社会治理创新来说,最值得挖掘的资源就是激发社会活力,关键是治理重心下移。社区是基本社会单位,如果每一个社区都治理好了,社会治理自然也就好了。目前,我国社区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类型丰富、结构复杂,既有传统的单位大院,也有新建的住宅小区,还有开发区、科技园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成人高校作为城市中心城区政府举办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长期深耕于社区之中,其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它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区域成人高校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相关性分析

(一)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揭示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的必要性

社会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是西方国家在现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在政府部分职能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以后所采取的一种社会管理范式。在我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指导战略,并指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具体任务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四个方面[2]。毫无疑问,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仍然是政府,但是与之前社会管理不同的是,社会治理在强调政府主体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上下互动、政府主导与社会自治相结合,更加重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首创精神。

区域成人高校作为区域内重要的终身教育机构,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很多地区将区域成人高校作为组建社区学院的重要基础,比如,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关于推进本市社区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沪教委终〔2007〕18号)提出,社区学院原则上应在整合本地区业余大学、电视大学分校、成人教育中心、成人中等教育机构以及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基础上组建。近年来,区域成人高校作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龙头,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提升了城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和谐程度,成为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区域成人高校发挥自身的优势,融入社会治理创新,形成在政府的主导下,与区域内政企单位和相关组织进行协同合作,探索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同时,其作为一所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它的协同与参与必将在社会治理创新领域做出比其他社会组织更大的贡献。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与区域成人高校属性具有一致性

社会治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治理的基本职能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维持社会稳定。实现这些职能的过程必须要有人文环境、信息环境、法律环境和知识环境。而这些环境是由社会事物与活动的参与者、治理者,在一致的制度与规则社会认知下构成的。

区域成人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机构形式,具有公共性、服务性、开放性、社会性等公共属性,而每一种公共属性则赋予区域成人高校的内涵又是不一样的,其中,公共性说明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服务性要求其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社会性体现了其要顺应社会发展与变化的要求;开放性则要求其主动融入到社会中去。区域成人高校作为终身教育的平台,可以为广大市民提供各类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闲暇教育等多种教育服务,可以成为各类人群参与各种学习的立交桥和枢纽。随着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工作的触角不断向社区延伸,学校紧紧依托社区、服务社区,通过各类教育培训服务市民、改善民生,回应广大群众关切,成为区域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是区域成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

高等学校的职能反映着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作用关系。区域成人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意义来看,区域成人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和传承文明的任务,而且还肩负着促进现代化建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从社会功能角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区域成人高校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责任,其性质与作用定位又都可以归属于它的社会功能。如今,区域成人高校社会功能的实现程度,也体现为其在社会治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也是新时期对区域成成人高校提出的社会责任新要求。

与普通高校相比,区域成人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中更加突出的是社会服务职能,关键在于其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式来体现这一服务职能。区域成人高校参与和服务社会发展,绝不是为参与而参与、为服务而服务,而是要紧密联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密切关注区域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积极协助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解决突出的社会问题,化解突出的社会矛盾,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促进社会公正。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1条明确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只有全方位参与社会服务,才能赢得社会的支持。目前,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是区域成人高校重要的社会服务工作,我国社区教育从实验到示范,区域成人高校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龙头,这为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区治理创新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区域成人高校只有通过主动性的、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工作,才能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体现突出作用。

二、参与的主要优势

(一)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会治理具有良好的基础

区域成人高校通过长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改革创新,已经具备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的良好基础。有学者研究认为,高校服务社会管理创新,首先是创新自身内部的管理,保持和促进自身的稳定,防止或缓解由于自身的不稳定给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3]。纵观区域成人高校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从建立初期的补偿教育办学机构,到稳定发展时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载体,再到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区域市民终身学习平台,区域成人高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了“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运作机制,明确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和区域市民终身教育的功能定位。同时,通过创新自身内部的管理,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为其自身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证,防止和缓解了由于自身的不稳定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区域成人高校以创新的方式加强自身的稳定,实际上也就是在直接参与社会治理创新,这无疑是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在基础。

同时,区域成人高校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在开展好高等学历教育、各类职业培训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以社区教育为主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各项工作,逐步确立了自身在区域的重要地位。我国自2000年开展社区教育实验以来,以区域成人高校为龙头的三级网络逐步健全,形成了比较稳固的社区教育办学实体,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社区教育办学力量。区域成人高校面向各类人群开放办学,提升区域各类人员的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尤其是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弱势群体、老年人等开展各类教育,较好地满足了大家的需求。目前,我国城乡已形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122个,实验区241个,社区教育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由此可见,区域成人高校已经具备参与社治理创新的扎实基础。

(二)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会治理具有清晰的定位

区域成人高校作为区域内为数不多由地方政府举办的高等院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立足并服务于所在区域是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为此,区域成人高校要融入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立足区域、融入区域、服务区域、回报区域”的办学方针,在政府的主导下,探索参与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径,主要是教育的途径。首先,根据学校的区位优势及政府的相关要求,着力开展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指导工作,深入社区第一线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成为服务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指导中心;其次,依托其地域文化特色,将学习与文化紧密结合,通过学习型城区建设的组织网络以及各类机构、载体、活动等,提升并发扬优秀的区域文化;第三,依托学校的教学优势,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联合,开发区域急需要的职业技能、社会服务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4]。

指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这说明区域成人高校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提高人的素养是区域成人高校追求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定位。据此,区域成人高校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强化立德树人,提高人的基本素养和文明程度;通过社区教育架设起政府与市民广泛联系的桥梁,促进市民更加了解政府工作,政府工作也更加贴近基层和市民,从而有利于政府凝心聚力,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社区教育的开展还有助于促进社区的文化建设、环境治理、养老、就业与创业等民生事业,这也是社会创新关注的重点工作。从上海“一号课题”对街镇机构设置来看,社区教育职能被整合到民生、社会发展等职能部门中,进一步强化了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融合。因此,要不断强化区域成人高校在全民终身学习中的地位的作用,寓教于社会治理创新中。

(三)与社区的天然联系成为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会治理的便捷途径

区域成人高校是由地区政府主办、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从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市民终身学习指导工作的教育机构。近年来,随着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化,与社区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随着学校社会工作的不断加强,与社区各项工作也形成了广泛的互动关系。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社区是社会的单元细胞,是感知社会需求最敏感的神经末梢,也是许多社会矛盾的源头。基层社区又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与基层的天然联系使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具备了独特的优势,也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突破口。

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区域成人高校与区域内各级政府部门、群众组织等均形成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具有自然性和必然性。比如,学校与人社部门合作开展了政府支持的各类岗位培训,与民政部门合作开展了弱势群体再就业培训,与文明建设部门合作开展了文明社区建设工作等等,而且,这些合作还在不断向文化、环保、科委等部门拓展与渗透。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深入,社区教育已成为区域成人高校与社区联系的重要渠道,在社区教育中,通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拓展社区教育的辐射面,促进社区成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劳动素质及价值观念、劳动态度、合作精神、创业意识等都获得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提升城区的和谐发展。这些,都为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通道。

三、参与的基本策略

(一)立足点在于服务区域民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区域成人高校作为区域内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其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区域民生。因此,区域成人高校通过本职业务开展,满足区域内市民的各种学习需求。其中,学历教育仍然是其主要职能和生存基础,需要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有所作为、发挥重要作用并承担应有责任,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教学管理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平;同时,为适应人才培训和区域教育服务业的发展,学校应该成为人才培训的实体、继续教育的场所和教育服务的枢纽,培训项目需要进一步拓展,教育服务范围需要不断延伸、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和教育服务应该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区域成人高校要成为区域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市民终身学习搭建“学有所教”的公共服务平台。

(二)突破点在于创新服务方式

区域成人高校推进社会治理创的过程,是一个服务社区的过程,其服务方式直接影响到服务效果。鉴于社会治理创新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因此,服务方式也需要全面思考。有一种方法叫项目推动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服务项目,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如在开展白领培训进楼宇项目、企业员工网上阅读活动项目、社区居民读书会支持项目过程中,可以引导社会各方参与,从而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有效机制,促进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还可以运用事件驱动法,就是运用重大事件驱动的方法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推进,关键是促进人的思想转变,比如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智慧城区建设等,可以通过创新培训课程、建立培训基地等,深入社区开展相关培训,转变思维方法和认知水平。此外,还有典型案例法,就是通过好的案例分析研究,获得更多的推广经验,促进社会治理不断向纵深推进。因此,社会治理不仅是对社会管理的观念创新,也是对社会管理的手段创新,创新才是社区治理创新的不竭动力。

(三)关键点在于推进社区治理

基层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社会具体而微的缩影,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前沿,甚至被喻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5]。上海市委一号课题也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以街道、乡镇和居村为重点的基层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探索特大型城市社会基层治理的新路,目的是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社区,尽可能将资源、服务和管理放到基层。区域成人高校的基层单位属性,以及与社区天然联系的优势使其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时的重点在于推进基层社区治理。而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仍面临角色错位、资源匮乏、参与不足等难题。因此,区域成人高校首先要以社区公共需求为基本导向,创新社区公共服务,基本形成群众诉求表达――群众利益保障――群众权利实现――群众需要满足的良性循环[6]。其次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协同,共同缔造,开发社会潜力,激发居民动力、活力,形成社区居民通过民主协商等方式合作处理社区事务,使社区进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秩序的过程。再次以社区学校为沟通桥梁,打造政府和百姓对话交流、化解矛盾的平台。

(四)基本点在于把握角色定位

随着党和国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战略部署的提出,以及上海市市委“一号课题”精神的落实,区域成人高校的角色定位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把握好角色定位是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要点。

首先,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角色转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组织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正如《决定》中所提到一样,要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区域成人高校作为区域终身教育机构,过去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辅助者。与此同时,辅助者的角色往往也包含了被动者的成份,往往是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作为区域成人高校更多的是领会、落实、执行,这样就会容易造成缺乏活力的局面。而“活力”一词在《决定》中出现十次之多,“活力”的背后更多的是积极主动的体现。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区域成人高校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治理创新中来,从被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管理任务的人,转变成具备治理主体地位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对接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将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块面,实现从被动辅助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转型升级,充分体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主体者角色。

其次,由单方投入到合作共治的角色转换。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更加强调为实现公共利益而相互合作,共担治理职责,资源共享,相互信任和平等协商。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从单方行政到合作共治的转型升级。在用好政府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发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资源整合优势。尤其是随着区域成人高校转型,学校被置身于“大教育”环境中,学校工作范畴已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或教育机构,需要在更大的范围、更多层面开展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而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区域成人高校在管理水平、教师资源、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和不足,仅靠自身力量来实现工作目标仍有较大困难。因此,学校必须依靠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全面联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肖文涛.社会治理创新:面临挑战与政策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7(10):105-109.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3]袁贵仁.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02-26.

[4]宋亦芳.区域成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特征及其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0):39-43.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第5篇

【关键词】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实现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持民族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重大使命。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在调动社会成员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党领导经济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再加上新疆自身的各个方面的特征,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新疆地区应根据区情探索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特殊性,从而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政治保证。

一、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由于新疆城市化的速度较内地发达地区缓慢,社区各方面的建设也相对缓慢,在建设的方式、方法上也不如内地发达地区。新疆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仅仅是对居民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解决和处理。没有形成正规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体系。而且,由于社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与自身素质不够,使得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较单一。

(二)思想环境复杂

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从干扰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接力传递,到3・14拉萨、7・5新疆乌鲁木齐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敌对势力互相串通勾连,相互声援策应,组织越来越周密,方式越来越多样,活动非常猖狂嚣张。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经受不同程度的考验。由于新疆地处祖国边境,与多国接壤,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中都会受到外部思想环境的影响,另外新疆地区有较多的者,其思想还受宗教的影响,因此,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复杂的思想环境。

二、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困难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

新疆地处内陆腹地,祖国的西北边陲,加之自然地形地势的天然阻隔,更强化了其地理位置的偏远程度。新疆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实际上是指地理空间上属于内陆省份,交通设施不足,通讯信息不畅,环境相对比较闭塞,远离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缺少主要的对海上外贸易枢纽――出海口。因其区位偏远,远离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缺少出海口或距离出海口甚远,加之沙漠、戈壁山地的阻隔,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影响了新疆地区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开放。这一特殊的地理区位,虽然决定了其不得不面对空间位置偏远、发展相对滞后的的现实,但也决定了它在中国国防、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及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快发展新疆经济必须有一个稳定、健康的政治环境,就需要新疆社会长期的稳定与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进步作保证。那么新疆和谐社会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在这个前提下,和谐社区建设就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二)国内外意识形态的变化

首先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显现,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是国际敌对势力的一贯战略,他们出于政治立场、自身利益和意识形态偏见,从来没有也不会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成功发展不仅威胁到西方霸权主义的战略利益,而且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

另一方面,从国内现状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强。历史和实践证明,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理论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领域和教育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敌对势力利用。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及时调查分析,解疑释惑,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鉴于以上所述的新疆地区的地理与思想特征,我们进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根据新疆地区实际,选择适合新疆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认真做好新疆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民能够安定、团结、幸福地生活。

三、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民族团结教育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目前2100万人口中有5O多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略多。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新疆稳定的基础。民族分裂主义千方百计要破坏的就是民族团结,他们最害怕的也是民族团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在社会转型中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新疆的民族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利用、歪曲这些问题,损害了民族关系,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来抓,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揭露和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散布的种种歪曲新疆历史和现实的反动谬论,肃清“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流毒。用铁的事实说明党和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的关心、爱护和支持。用国际国内、历史和现实的事例教育各族干部群众,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则各民族兴旺发展,纷争则各民族遭殃,从而不断提高了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

千百年来新疆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只有社会和谐,新疆才能发展进步。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全新疆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也一再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是大家庭里,政通人和则百业兴旺,各民族大团结是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分裂与动乱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维护和保持新疆社会大局稳定,是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大力发扬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认清“”的真正面目

7月5日发生的乌鲁木齐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以为首的境内外“”极力炒作广东韶关旭日玩具厂群殴事件,把一个原本普通的治安事件说成是民族事件,极力煽动民族仇恨所致。这是境内外敌对势力一个巨大的阴谋,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对立,破坏新疆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乌鲁木齐“7・5”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性质最恶劣、伤亡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严重、破坏程度最大、社会影响最坏的一起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那么何谓“”?“”是对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简称,与之对称的则是民族分离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虽然名为“”,但他们大都集中表现在某一组织身上,随着国际气候的不同,这一“集大成”组织就会如变色龙一样相应“变身”成为某一特定势力的代表。新疆骚乱背后的“”渊源来自于“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泛突厥主义”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后广泛流传于突厥语族地区。“泛突厥主义”主张所有突厥语民族联合成一体,建立以土耳其为中心的“大突厥联盟”。虽然“泛突厥主义”没有明确要求建立国家意义的“大突厥”,但其分裂及独立的用心则昭然若揭。随着土耳其从昔日奥斯曼帝国废墟上逐渐成长为地区大国,“大突厥”梦开始变得猖狂起来。

“”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丧心病狂、不择手段,其罪恶行径惨绝人寰、令人发指。我们与“”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严肃的政治斗争。

(三)进行形势任务和方针政策的教育

所谓形势教育,就是经常帮助干部群众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使大家明白我们当前所处的位置和面临的任务,明白我们面临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而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增强我们的信心。与形势教育紧密相连的就是政策教育,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明确具体如何去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等。

(四)进行民主法治教育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面临的一项根本任务。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法制宣传教育,早在1986年,他就强调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就是教育人”。进行民主法制教育,首先,要 使人们明确“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分不开。民主与法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其次,要不断普及宪法和法律知识,使人们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增强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应通过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明白:只有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才能保证党和政府各级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洁、务实、民主、高效,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只有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鉴于我们面对严重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以及对民族团结、“”、民主法制教育等的分析阐述,要认真做好社区各族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应让社区各族居民正确认识7・5事件的本质,认清“”的真正面目与目的,要擦亮眼睛,真正地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要识大体、明大理、顾大局,把我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形势的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在严峻而复杂的形势面前,社区广大干部一定要抖擞精神、严明纪律,在自治区的领导下,头脑清醒地抓好维护社区稳定的各项工作,为确保新疆社会政治大局长期和谐稳定发挥应有作用、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倩.思想政治工作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2]史显志,孙梅,续西发.新疆多民族聚居地区城市社区建设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3]吴琼.新疆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及其调试[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

[4]杨建新,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5]和静钧.从新疆暴力犯罪看境外“”[J].检查风云,2009(15).

[6]本刊评论员.旗帜鲜明地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J].兵团建设,2009(07).

[7]何星亮.认清“”反动本质维护新疆民族团结[J].中国民族教育,2009(Z1).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第6篇

这次油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是在全局上下认真贯彻局党委三届四次扩大会议和油田七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精神、为完成20__年各项任务起好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天,在家的局领导都出席会议,既体现了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对这次会议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综合治理工作在油田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过去的一年,是河南油田实施“五大战略”卓有成效、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一年,是企业改革攻坚破难、改制分流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是油田经受严峻考验、保持大局稳定的一年,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挥保驾护航作用、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油田综合治理工作目标明确,坚持把工作方向定位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上,在实施“五大战略”中找准着力点,围绕增储上产,持续开展生产治安秩序专项治理,为油田挽回了经济损失,捍卫了全局干部职工为之拼博、奋斗的成果。面对复杂的油区周边环境和油田维护稳定的严峻形势任务,狠抓“平安工程”、“平安油田”建设,开展严打斗争行动,及时调处矛盾纠纷,预防青少年犯罪,防范处理__功问题,维护了油田社会政治稳定,净化了油区环境。我局综合治理部门、广大综治战线上的同志们,无私无畏,艰苦工作,战胜困难,担负起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在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四大工程”、构建和谐油区的主战场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是满意的,全局干部职工群众是满意的。不仅如此,去年油田综合治理工作首次获得“河南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表明我局综治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为河南油田增了光、添了彩。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和油田综治委,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见义勇为有功人员和“油田卫士”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综治战线上的同志们,向油田公安保卫部门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中海同志回顾总结了去年的综治工作,分析了油田综治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下面,结合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综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当前,油田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层面,既有机遇、潜力,又有风险、困难。特别是作为国有资源型大企业,影响油田生产稳定、社会稳定、队伍稳定、政治稳定的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客观上制约着和谐油区的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油田加快改革发展的任务目标上来,维护好战略机遇期油田的稳定。

第一,要在促进有效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油区上找准综治工作的定位。局党委三届四次扩大会议和油田七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按照中石化改革发展的总体框架和思路,围绕中国石化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的奋斗目标,研究部署了河南油田20__年各项工作,明确了20__-20__年“两个增长、两个稳定、两个突破、两个创新、两个实现”的奋斗目标。今后三年,油田要确保老区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00万吨以上,原油产量稳定在186万吨以上,到20__年实现分享海外份额油50万吨、对外创收达到20亿元。着眼为油田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根本保证,局党委提出了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素质、环境、平安、繁荣”四大工程,这既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油区的具体行动。实现油田发展目标、建设和谐油区,需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为之不懈奋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涉及油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实施发展战略,还是建设和谐油区,都离不开综治工作发挥保障作用。各级党政组织要把综治工作放在油田加快发展、构建和谐油区的目标中去研究、部署,并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坚持以企业发展、油区和谐指导综治工作、检验综治工作的成效,坚持把综治工作定位在实施“平安工程”、建设“平安油田”上,为油田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第二,要把思想统一到油田加快发展的形势任务上来。各级党政组织和综治部门要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把握新时期企业综治工作,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一要认清油田发展的新形势。随着WTO的关税壁垒完全放开,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来临,企业越来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从石油行业市场环境看,由于欧佩克继续限产,并将油价的浮动框架从每桶22美元至28美元提高到40美元以上,加之中东局势持续恶化,国际石油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较高价位,原油成为流动的黄金。今年总部要求上游企业,抓住原油高价位的市场机遇,增强大局意识,开足马力,千方百计多生产原油,多增效益,减轻下游企业的压力。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新的形势任务下,油田也面临着“五大压力”:资源接替压力、油气开发压力、成本控制压力、改革调整压力、稳定工作压力。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老区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在新区所做工作的成效势必逐步显现,有望取得突破;进军国际油气资源市场迈出实质性步伐,年内要拿到份额油;国家重视石油战略安全,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国内外石油投资、消费市场持续保持旺盛,石油工程服务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综治工作与企业发展环境密不可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抓环境就是保发展,抓综合治理就是抓效益,抓油区和谐建设就是建设美好家园、践行“执政为民”的要求。二要认清油区生产治安形势。河南油田远离城市,地处农村,人口成份复杂,点多、面广、战线长,是“没有围墙的工厂”,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财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多年来困扰油田生产建设的“三盗一破一炼”(盗油、盗电、盗窃物质、破坏生产设施、土炼炉)活动十分突出。今年一季度,共发生盗油、盗电、盗设备案件40余起,仅3月24日一天就依法查缴被盗原油12吨、成品油10吨。近期发生在钻井公司的钻杆被盗案件,涉案价值之大,犯罪分子之猖獗,为油田历史上前所未有。当

前涉油犯罪正在向团体性、技术性盗油发展,依法打击与违法盗油呈拉锯战之势,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掌握油区治理的主动权。三要认清油田稳定形势。当前,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呈增多趋势,稳定形势十分严峻。一个时期来,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频频发生。从政治稳定上看,境内外__功组织不断变换手法,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渗透、攻击等破坏活动,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油田的政治稳定。四要认清省、市综治工作的新目标。今年,河南省要争创“全国综治工作先进省”,南阳市要争创“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油田地处豫西南,是南阳市乃至河南省的工业支柱之一,保持油田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直接关系到南阳市、河南省开展“争创”活动。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给省、市增光增彩,决不能拖后腿。五要认清综治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少数单位对建设“平安油田”、构筑和谐油区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有的单位治安防范的各项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基层综合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综治队伍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党政组织和综治部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大好形势和有利条件,更要看到维护稳定、构建和谐油区的复杂性和突出问题,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强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强的力度,为加快油田改革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第三,要适应油田深化改革对综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去年以来,我们完成了一批企业的改制分流任务,教育、公安系统也顺利移交。今年将继续推行改制分流、集团公司层面专业化重组和社区系统的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集上市公司、专业化公司、改制分流企业、移交办社会单位于一体的油区经济圈正逐步形成。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矿区整体协调发展的观念,把改制企业、移交办社会单位的综治工作纳入油田整体工作格局中去部署安排。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改制企业、移交办社会单位以及今后的专业化重组单位,必须做到“两个服从”、“三个共同”:服从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的统一领导,服从局综治委的统一协调;共同承担综治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共同构筑综治防控体系,共同建设和谐油区。

二、围绕油田有效发展、构建和谐油区,突出重点,加大治理力度

石油企业的综治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__年,中央八部委专门下发通知,联手整治油区周边环境,既表明了中央、省、集团公司对解决油田生产生活秩序治安突出问题的坚定决心,也说明了石油企业治安环境的复杂性。河南油田在全国同行业是唯一没有城市依托的石油企业,客观上给油田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社会大背景看,当前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加之我们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敌对斗争复杂期,影响稳定的因素还大量存在,而且今后还会增多。各级组织和综治部门既要认清当前的宏观形势,又要把握企业综治工作的新特点,在油田有效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油区的主战场上找准着力点,加大治理力度,发挥职能作用。

第一,要加大油区生产治安秩序专项治理的力度,为油田增储上产、降本增效做贡献。今年,随着部分单位完成改制分流和移交办社会,集团公司对我局的补贴、投资大幅度减少,加之今年勘探难度和风险增加,低效油井越来越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增支因素越来越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成本负担加重,投资、成本费用缺口很大,完成中石化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下达的指标任务艰巨。这直接关系到职工收入能否全部兑现,牵扯到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最近,我们在全局部署开展了降本减费活动,并把投资计划、节约挖潜指标与效绩工资基数挂钩,实行硬兑现。维护安全稳定的生产秩序,就是以实际行动支持油田降本增效。去年,我们开展油区生产秩序专项治理,取缔土炼油炉48座,整治收回原油400多吨,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实践证明,保油与产油同样重要,综合治理同样出效益。长期以来,盗油、盗电是影响油区生产治安秩序的两大突出问题,去年盗电、强行用电高达4000多万度。一方面,油田干部职工要精打细算、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而另一方面,由于油价、电价持续高位运行,受高额利润驱使,犯罪分子势必铤而走险,侍机作案,油区生产秩序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有打长期战、持久战、艰苦战的思想准备,不能一劳永逸,指望一两次专项行动就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油区生产治安防范,有效控制盗油、盗电、盗窃生产物资的案件发生,保持对涉油犯罪的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取缔油区及周边土炼油炉,坚决打击破坏生产建设的犯罪分子,把专项整治工作做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成效,为保油上产做贡献。要把综合治理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管理、降本增效活动中,使精细管理与综合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油区周边村民和企业盗电、强行用电等问题,一方面,各单位要严格生产过程管理,严格现场管理,不给不法份子以可趁之机;另一方面,鉴于目前“治电”问题受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严重,治理难度较大,局有关部门和采油一厂、采油二厂、水电厂等单位,要加强内外协调沟通,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公安保卫部门要加大集中整治力度,确保见到实效,以强有力的行动配合全局开展降本增效活动。

第二,要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增强职工群众的安全感。坚决遏制重大刑事案件,加大侦破力度,重点打击黑恶势力爆炸、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夺侵财犯罪、跨区域流窜犯罪,实现“命案必破,挂牌全破”。定期分析评估治安形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收集犯罪信息,形成科学的社会治安评估预警网络。定期排查治安乱点和治安突出问题,定期开展群众安全感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增强油区群众的安全感。建立反映灵敏、高效运作的治安管理控制指挥体系,加强以110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完善报警接警、指挥调度、网络监控、信息服务、交通管制五位一体的指挥中心。建立畅通高效、覆盖油区的信息情报网络,科学配置警力,预防和震慑犯罪。

第三,要以社区为重点,建设“平安工程”。油田推进改革,调整利益格局,势必引发不稳定因素,加之与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当前稳定形势变得更加复杂。社区是企业的大后方,担负着繁重的维护稳定任务。社区工作做好了,全局的稳定才有了基础,职工的后顾之忧解除了,才能轻装上阵搞勘探开发、拓展市场。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局党委三届四次扩大会议精神,重视加强“三基”工作,发挥综合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优势和“三会一队”的作用,完善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以民调会、治保会、巡逻队为主体的居民区治安防控网络,形成多渠道、立体式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格局,筑牢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防线。一个时期以来,油田稳定形势比较严峻,特别是以一些协解、家属人员为主体的群体性上访、越级上访,损害了油田的形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和坚决遏制重大,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把预测工作做在防范之前、把预防工作做在调处之前、把调处工作做在激化之前,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民兵组织在处理群体性、突发性重大事件中的作用

,使民兵组织成为油田生产建设和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第四,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维护油田政治稳定。油田政治稳定问题,突出表现是__功问题。去年实现了__功人员社会面控制转化率100%,连续四年实现了“三个零”目标。但从大环境看,境内外__功组织活动依然猖獗,活动手段呈高科技化趋势,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尖锐;从油田看,还有极少数__功人员转化不彻底,防止外界串联干扰,巩固转化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对此,各级领导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克服麻痹松懈思想,继续落实“四个纳入”和“包保”责任,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提高综合治理服务大局的能力

刚才,中海同志在部署下步工作时,提出了“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维护油田一方平安的能力、保油上产的能力、预防控制犯罪的能力、维护油田政治稳定的能力和服务油田经济建设的能力”等六种能力,很全面,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抓好落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综治工作,关键要加强领导、夯实基层、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一要以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和保障综治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到企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快发展的能力,一个是维护稳定的能力。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是综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尽到自己维稳保安的责任。综治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个关乎油区稳定大局的系统工程。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充分认识到抓经济促发展是政绩,抓深化改革是政绩,抓稳定保平安也是政绩,检验一个单位、一名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责任区的稳定和谐。要把是否善于化解各种矛盾、维护油区生产秩序、保持油田稳定作为检验干部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切实加强对综治工作的领导,把综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经常听取综治工作汇报,定期分析油区治安稳定形势,及时研究解决综治工作遇到的重要问题和困难,对综治工作人员要做到工作上支持、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积极改善综治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影响稳定的问题集中在基层,暴露在基层,维护稳定的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去年,油田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综治工作的条例、意见、办法,对基层综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在的关键是要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基层综治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在当前油区稳定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各单位的保卫力量,发挥保卫部门、护厂联防队在特殊时期、特别环境下的特殊作用,尤其是油区生产单位,要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作用发挥到位。各单位要健全综治工作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矿(大队)、车间(队)要明确综治工作组织机构和职责,打牢基础,延伸触角,畅通渠道,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综治队伍建设。油田综治队伍既是一支执法队伍,也是一支治安管理队伍,是保卫油田经济发展、促进改革稳定的重要力量,必须提高这支队伍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达到“既善于协调工作、又善于依法办事”的要求。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和企业深化改革,职工队伍思想空前活跃,正经受着各种思潮的冲击,一些不良思想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公安保卫队伍。要紧紧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综治队伍。综治战线的许多同志,直接面对群众,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和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的形象、油田的形象。严是爱,松是害。公安、综治部门要从严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带出过硬的队伍。要始终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使广大公安干警忠于党,忠于法律,忠于企业,忠于职工群众,使之成为维护油田长治久安、保障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力量。要强调的是,长期以来,油田公安局为油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综治战线上不可缺少的主力军。油田公安局隶属关系移交省公安厅后,理顺了公安体制,强化了执法力度,有利于开展工作。但无论管理隶属关系如何变化,“因油而生,因油而为”的思想不能变,为油田生产经营和油区平安稳定服务的职能不能变。要发挥收编后公安系统网络优势,与内保部门联动,加强区域执法协调,形成打击涉油犯罪的强大合力。

四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加大责任查究力度。中石化集团公司党组领导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必须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无论是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还是社会责任,都与综治工作密切相关,都要重视加强综治工作。当前,特别要承担社会责任,确保一方平安稳定,这也是对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要贯彻落实《河南油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社会治安重大问题领导问责制》,强化综治委成员、部门负责人和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继续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制、责任查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因工作不力导致严重危害油田稳定和社会治安事件发生的单位、部门,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第7篇

一、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法治化需求城乡社区是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基本依托,基层社会管理主要体现在对社区社会事务的管理。为使管理有序、有效,应以社区建设为平台,实现依法管理、制度管理,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 (一)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的法治化需求 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的组织结构及其制度体系。 我国社区在管理体制上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不管什么形式的社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都面临人口复杂化、利益多样化、服务专业化等诸多新问题,因此,社区管理体制的协调运行更需要法治规则和秩序。首先,社区管理体制应依法建设。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社区的组织结构、管理主体、管理权限、管理责任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在城市,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打破了以“单位”为载体的行政组织化管理,公众的参与和自治成为社区组织管理的发展趋势,有待健全法制,形成行政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在农村,随人口流动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面临新建社区、社区功能转变、社区服务提升等新挑战,社区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都有待依法创新。其次,社区管理体制应依法运行。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总体要求,社区管理体制应实现政府引导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的结合,政府的规划指导、社区的议事决策、民主选举以及社区事务的管理、监督等活动都需要依法进行。再有,社区管理体制应依法保障。社区管理体系应适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成员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和对政府行政过程的监督,都应该以法保障。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法治化需求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工作的直接承担者,肩负着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等责任。社区工作的依法开展,是推进社区法治化建设的关键。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尚不完善,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构成复杂,没有形成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专职工作队伍,不能适应新型社区建设的需要。为此,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上,一方面,需要从法律上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对其职责、权益加以规范,另一方面,需要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法治教育,促使社区工作能依法而为,推进社区建设的法治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既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学法制度,不断提高社区依法决策、依法建设的水平,还需要大力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切实加强对全体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法制教育是社区法治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只有通过宣传教育,才能使广大基层群众真正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懂得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 (三)社区矛盾纠纷解决的法治化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而这些矛盾大多是群众日常性的矛盾,更多地集中在基层,社区也成了矛盾的集中地。当前,社区内出现的矛盾将呈现内容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原因复杂化的新特点,社区矛盾既涉及婚姻、家庭、邻里、财产权益等民间纠纷,也涉及劳动保障、下岗就业、拆迁征地等社会纠纷。这些矛盾纠纷涉及居民、相关经济组织、政府等多方利益,调解难度大,容易激化,从而导致基层社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同时,在社区还存在大量弱势群体,如老龄人口养老问题、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妇女儿童特殊保护问题,这些群体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也需要社区具备相应的功能。要化解社区矛盾只有依靠法制,只有把社区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民主化、法治化促进社区建设和管理,才能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保障社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法学教育与基层社区法治需求的有效结合 (一)地方高校法学教育的发展设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法学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正在经历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的演变过程。就法学教育整体而言,学校类型、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都存在很大差异。法学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虽然这种现象在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对法律的现实需求,但另一方面也给各法学教育单位带来了适应市场竞争的挑战。当前,法学教育越是普及,规模越是扩张,特色办学价值就越是凸显出来。作为地方高校的法学教育,尤其是本科层次教育,怎样在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结合地方法治需求,办出地方特色,是引人深思的。从时展背景来看,法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国法学教育承担了三大历史任务,一是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围绕司法改革,为立法、司法、执法环节提供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二是营造和弘扬法治文化,通过普及法制教育,推动社会成员把法治作为稳定的生活方式;三是发挥法学教育社会服务的功能,结合社会的法治需求,为社会提供法治研究、决策咨询、司法实践和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地方高校的法学教育在定位选择上,应充分与地方法治建设的需要相结合,更注重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从社会发展需求来看,法学教育应根据各自学校的类型、层次、办学传统与条件等实际情况,确定各自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应与当地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基于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的多种法治需求,法学教育可以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协同作用,在发展教育型法律的同时,让老师、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走进基层,通过参与基层社会法律服务,实现真正适应社会法治需求的人才培养。从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法学是实务性科学,在进行知识性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培训,而且这样的体验和培训应贯穿学习的始终,不是靠随意的毕业实习等环节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性与稳定性。如果法学教育能以基层社会管理为平台,通过与基层社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那么在服务基层社会管理的同时,法学教育既能发挥专业教育优势,又能将专业教育融入社会实际,适应法律职业的现实需要。#p#分页标题#e# (二)法学教育与基层法治需求的有效结合 为实现法学教育与基层法治需求的有效结合,有必要进行各项资源的整合,包括知识的整合、人员的整合和服务平台的整合。 1.法学教育与基层法治需求应进行知识的整合。所谓知识的整合,是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课堂知识与社区知识有机融合,使之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从而实现教育的知行合一。法学教育除了强调法律知识和基础理论学习外,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所需要的特有思维方式和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社会的。如美国法学教育界认为法律是一种渊博的社会之学,学生学习法律之前必须有较成熟的思想,才可能对法律有深入的理解。当前,我国法学教育是建立在一种“大司法”观的教育理念之上,即法学教育是广泛地为全社会各领域培养法律人才,为此,法学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接触的是社会基层,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里有形形的人、形形的现象,存在很大的社会学习空间。 2.法学教育与基层法治需求应进行人员的整合。基层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明确领导主体、管理主体、协同主体、衔接机制和考核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基层社会管理涉及政策、法律、政治、经济、心理等多方面知识,要求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协调能力、组织技巧和心理应对等方面具备较高的素质。而当前,我国基层社区的管理普遍存在任务繁重、人员紧张、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很多基层工作人员结构单一、素质偏低,有些临时聘用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同时基层工作人员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其身份、权责、工作形式都有待明确。基层社会管理进行人员的整合就是一方面应以基层社会管理为平台,整合包括政府、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合作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另一方面应重视基层法治需求,重点发挥高校法学人才的专业优势,以协同主体的身份融入基层社会管理,为基层社会管理提供相关知识和业务帮助。高校学生有理想、有知识、有热情,参与基层社会管理,既充实了基层社会工作队伍,又能充分学习与锻炼,为日后成长奠定社会基础。 3.法学教育与基层法治需求应进行服务平台的整合。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政府主要负责的是服务,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确保职能部门形成运转协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力。法律服务属于社会服务之一,在基层,法律服务提供主体具有多元化趋势,既有社区律师事务所、基层司法所等正式主体,也存在大量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非正式主体。在这些众多的法律服务主体中,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有的主体具有专业化、职业化优势,如律师事务所、司法所,但有时与基层实际需求不相协调,尤其在我国农村社区,因为诉求成本因素的考虑,在选择民间纠纷解决方式的时候,更倾向于借助民间习惯和风俗取代抽象的法律条文;有的主体具有符合公共利益、满足群众切身需要的优势,如基层法律服务所,但其没有存在的法律依据。很多基层法律工作者在普通民众“获得司法救济”的道路上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但不具有专业的法学教育背景。尤其是在广大的基层农村,很多法律工作者是当地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德高望重的人组成,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培养法律实用型专业人才是法学教育的目的之一,由法学学生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提供法律服务,一方面可以弥补律师等专业人才高价位服务标准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基层法律工作者缺乏专业背景的不足。要实现法学教育与基层法治需求的结合,有必要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明确学校教育与基层社会工作的衔接方式。为此,需要将基层社会中多种法律服务主体进行整合,根据不同层次的法治需求来明确各服务主体的服务范围,如涉讼纠纷由律师事务所、司法所等职业主体负责,民间调解、法制宣传等法律服务由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学学生承担。 三、法学教育服务社区法治建设的实现途径 社区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既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也为社区的健康发展、有序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地方高校的法学教育直接以地方社区建设实际为依托,可以在基层社区的法治规划、法治宣传和法律援助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社区法治建设的完善。 (一)基层社区的法治规划 当前,我国已颁布实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两部基本法律,在推动城乡村(居)民自治、村(居)民民主、村(居)务公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两法”中涉及的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机制和村(居)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等问题需要结合社区发展实际,就实施方式、实施过程等进行具体规划。为此,基层社区进行法治建设,首先应进行法治规划,应依据基层社区的地域特点、文化特点和村(居)民特点等,明确依法治区的目标、方式及步骤。在基层法治规划中,地方高校可以社会协同主体的身份,参与基层调查、制度建设和民主监督等工作。以民主选举制度为例,就候选人的情况宣传、基层群众的需求调查、选举人的培训等问题,都可以由法学学生承担。同时,在民主决策机制中,涉及议事规则、听证制度等规范化问题的法学师生也可以参与进来,负责制度建设的咨询、建议和起草工作等。如村(居)务听证制度的建立,其目的在于保证了村(居)民行使当家作主、直接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但这项制度在实践中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听证参与人没有真正发挥听证的作用,如果由法学学生参与听证过程,负责听证宣传、监督等工作,有助于听证制度的实效发挥。 (二)基层社区的法治宣传 基层社区进行法治建设,需要有效的法治宣传,并且这种宣传需要长期性和稳定性。如果由地方高校的法学学生承担基层社区的法治宣传工作,既有助于国家基本法律在基层的落实,又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在宣传的形式上,可以采取日常性宣传、阶段性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的方法。日常性选传是广泛地普法式宣传,主要通过布置法制宣传栏、印发宣传手册、宣传单的方式进行,以便广大基层群众了解我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阶段性宣传主要是结合我国某阶段的立法动态,就新法律的颁布与实施进行重点宣传,可以与报纸、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相结合,采用表演、布置展台等方式开展。重点宣传是与基层群众的现实法治需求挂钩,通过走村入户的方式进行宣传。如在基层进行换届选举时,广泛深入地宣传村(居)民自治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程序步骤,有针对性地解决村(居)民在自治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还有可以通过讲座形式,就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基层群众社保医疗、劳动保障、失业救济和公共服务等热点问题进行宣讲,让广大群众了解我国的法律,从而增强法律意识,更好地规范行为。#p#分页标题#e# (三)基层社区的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基层社区,存在一些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处于弱势地位群体,主要是由孤、寡、残疾、下岗、失业、农村失地、失保等人员构成,他们在维权、经济收入、个人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弱势。 法律援助通过向这些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可以以社区为基本单位,通过直接在社区建立法律援助站,开展法律服务。地方高校可以与当地司法局合作,以小分队形式,在周边基层社区设立法律援助点。 通过这种免费的法律服务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开展,既可以使更多的群众获得免费的法律服务,以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又可以解决法学实践性教学的案件来源问题,使学生接触更多的,不同类型的案件,从而多方面锻炼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综上所述,基层社会管理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微观基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需要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形式。 基层社会管理通过调动一切社会协同力量,有助于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地方高校作为重要的协同力量,有必要通过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的发挥,尝试“校区合作”管理,促进社区法治化建设。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第8篇

关键词:社区警务 社区民警 领导力

社区警务是警察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被称为警务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或者称为第四次警务革命。

我国的社区警务改革进行的比较晚。2002年3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上,确立了到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社区警务的战略目标。2006年9月,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由此拉开了社区警务改革的序幕。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是公安机关对传统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是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民警是整个社区警务工作的领导者,为了能更好的进行警务改革,推进社区警务的建设,我们这里来探讨一下新形势下,社区民警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所应具备的相关领导能力。

一、 中国社区警务内涵与社区民警领导力的重要性

社区警务是警察机关依托社区,即依赖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警察与社区组织、社区公众的有机结合,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不仅是一种警务方式,更是一种警务理念和思想。我国由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到如今近30年的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与之配套的社会政治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发展到位。最近几年,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突显,犯罪率也有所提升。社区警务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在复杂的形势下,社区警务模式要求民警必须一专多能,具有更全面的综合素质。社区民警对于其管辖社区的所有警务活动处于领导地位,根据伯恩斯的变革型领导理论,领导者的人格及相关能力对于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社区民警领导力的强弱就直接影响了整个社区警务工作的好坏,所以对于社区民警领导力的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 社区民警应具备的相关领导能力

在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形势复杂的新形势下,社区民警的能力除了传统的对于犯罪的打击与防范外,还应该包括领导能力。

我们首先分析下所谓的领导能力,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领导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那么领导能力则是指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对于社区民警而言,则是领导协警、志愿者、保安和全体社区居民进行治安管理和犯罪防范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从斯托格、吉沙利等管理学家的领导品质理论中,我们总结出社区民警应当具备以下方面的领导能力及素质:

1.社区民警应具备有效的沟通及宣传教育的能力。

有效的沟通是开展所有社区警务工作的基础,而公安宣传教育工作是社区警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方面的能力,社区民警可以起到联系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震慑犯罪的作用。社区民警要围绕社会治安防控治理工作,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对社区群众进行有关治安防控的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认识观念等基础性、导向性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自觉性、积极性。

2.社区民警应具备激励他人、培养人才的能力。

相对于社区众多的居民和复杂的治安形势,单靠社区民警个人的能力是不够的。在我国,治安联防队、治保会等辅助警力一直是公安基础工作的依靠力量,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保安公司更为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发掘发挥这些辅助警力的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促进警务主体与警务形式变革的重要途径。

3.社区民警应具备组织、指挥所辖社区进行治安防范的能力。

社区防范是社区民警的中心任务,民警应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地开展治安防范,以防控火灾、爆炸、灾害性事故和可防性案件为主,对社区治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安全防范目标,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并举的防范体系,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创建安全文明社区。

4.社区民警应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及快速决策的能力。

社区民警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料,作为社区警务的领导者,社区民警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把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甄别,并且能对于社区里的一些小矛盾快速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与此同时,社区警务作为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最前沿,社区民警需要有快速决策的能力。面对犯罪嫌疑人,如何做出最好的判断并果断采取行动对于一些案件的侦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社区民警应具有快速学习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产生了巨大变化,对公安工作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为了确保社区民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培养社区民警的创新意识,启迪创新思维,不断提高人社区民警的创新能力,以开创之势迎接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社区民警应立足于实践工作,培养自我快速学习的能力,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面对工作。在工作中要勇于开拓进取,打破思维模式,永远保持学习的激情。

参考文献:

[1] Kenneth J.Peak ;Ronald W.Glensor.社区警务战略与实践[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倪海英.社区警务教程[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第9篇

【关键词】新形势;环保局;思想政治工作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环保局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向心力”。新的形势下,环保局的思想政治工作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既是环保局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又是环保局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有效消除思想工作领域可能出现的“盲区”上下功夫

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会人”具有流动性相对增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思想政治工作不容易开展。久而久之,这一特殊人群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便成了被遗忘的对象,也成了思想工作的“盲区”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如何消除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盲区”成了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消除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盲区”,就必须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形成覆盖单位、家庭、社会,覆盖各类新型组织和群体的工作网络[1]。

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创新上动脑筋

创新,就是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寻找新机制、探索新途径、掌握新手段。创新是民族之魂,也是激发思想政治工作活力的源泉。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在变,体制在变,机制在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也在变,我们必须适应变化,着力于工作的创新。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改进中得到加强,在加强中得到发展。如果我们无视社会的变化发展,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2]。创新,要克服工作模式呆板,手段单一,生硬说教的方法。必须认真研究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在总结、运用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鲜经验和有效做法基础上,继续寻找新机制、探索新途径、掌握新手段。

所谓新机制,从宏观来说,就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形成“大政工”格局。要形成这种格局,首先要端正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事,全社会的事,不能只靠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少数政工干部去做。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相互配合,加强协调,形成各部门、工青妇齐抓共管,专兼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其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社区管理、环保局管理、社会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同时,还要善于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实际和变化,来制定工作的目标任务、方式步骤和相应措施,确保党的各项中心任务的完成。

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上花气力

思想工作能否创新、机制能否正常运转,归结到底还在人,因此说,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建设一支有理想、有朝气、高素质的政工队伍,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一支有理想、有朝气、高素质的政工队伍应着重从理论修养、人格力量和模范行动三个方面人手。从功能方面看,政工干部应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灵魂工程师”。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多、热点多,要从容地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政工干部就必须强化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占领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同时,要保持奋发的精神状态、积极的进取意识、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在精神风貌上给职工以好的印象,政工干部要成为“灵魂工程师”。

从素质方面看,政工干部要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它本身有其特有的客观规律。但在新形势面前,一些同志存在着理论基础不扎实、知识结构不相称、业务能力不适应的现象。政工干部要成为精通本职的专门人才,应努力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苦练做思想工作的本领,掌握讲理论课、解答问题、阐明政策等基本功,针对职工群众的各种思想热点、难点间题做工作,力争达到“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走下去能抓,靠上去能帮”的要求[3]。此外,还应大力加强政工干部的业务培训,并积极引进政工人才,舍得从优秀的生产干部中选择政工干部,解决好政工干部出路窄、选人难、后继乏人等问题,千方百计把基层政工干部配齐配强,达到结构合理、整体优化、业务精通。

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健全工作机制上做文章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十分重要和必要,分析当前新的形势,总结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我们认为,迫切需要健全以下四种机制。

(一)领导责任机制

要建立健全各级党委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其他领导成员分工负责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负责、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二)信息反馈机制

要建立健全环保局职工思想动态监控分析工作网络,形成社情民意观察、反馈系统,切实加强对环保局广大职工思想动态的监控和分析。通过这些措施,及时掌握、分析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思想政治领域的动态和带倾向性的问题,增加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探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三)资金投人机制

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投人机制,不断增加资金投人,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当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人。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制度,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快宣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四)考核奖惩机制

要制定一套适应本单位本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工作成效显著的地方、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干部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忽视、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的地方、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干部要给予批评和惩罚[4]。

五、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环保局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题,要克服和迎接新的挑战和难题,环保局政工工作者不仅要结合自身的环保局实际情况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环保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来开展和把 “一切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还要对自身不断改进,切实走好群众路线,进而不断推动环保局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进步,从而为环保局的良好发展稳定工作提供坚强的思想和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