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5 16:38:48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1篇

关键词: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场地类别;软土震陷;活动断裂

一、前言

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行的三种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明确规定,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勘察设计时应进行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

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评价内容一般包括:场地基底的地震加速度;覆盖层厚度和土的剪切模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地面支运动;地面运动是否会造成场地和地基的失稳或失效,主要是考虑液化、震陷、滑坡、崩塌等;地表断裂造成的破坏,主要是活动断裂蠕动、突然错动造成建筑物剪切破坏;局部地形、地质构造的局部变化引起的地面异常波动所造成的破坏进行建筑抗震地段划分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场地地段的划分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按表1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见表1)

此外,对场地或场地邻近存在岩质陡坡时,尚应具体分析岩层(岩体)的结构特征,尤其是软弱结构面产状,及其与坡面的关系,节理、裂隙发育情况以及破碎程度,评价其稳定性,再按上述原则划分地段。

国内对震害实例的调查及理论分析表明,局部地形地貌、土质条件对震害影响是明显的,因此工程勘察中一定要根据地形地貌查明地基范围内有无故河道、暗滨、埋藏凹地、沟壕、浅埋基岩起伏等微地貌,特别是在地形、土质变化的交界位置,地震时对上部结构有较大影响。场地较大时应对不同地段进行分区划分,以便选择建筑场地时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不在危险地段建设或采取有效措施,即工程地质建设适宜性分区。

三、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

在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相当地重要,按我国目前的勘察设计体制,是由岩土工程勘察单位采用剪切波速测试结合建筑场地条件(覆盖层厚度)确定建筑场地类别。

(一)钻孔剪切波速的测试

关于剪切波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则采用地面下20m且深度不大于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值。等效剪切波速是按公式1、2计算的。

Vse=do/t 1

t=∑(di/Vsi)(i=1…n)2

式中Vse――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

do――计算深度(取20 m和覆盖层厚度二者的较小值);

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Vsi――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

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二)场地土类型的划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场地土类型的划分,按表2,主要依据土层的剪切波速度或其承载力特征值。(见表2)

大量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表明,在城市区域内,近地表人工堆积层或被扰动的地层分布范围很广,而且厚度可达数米,由于填土的成分不同,其强度和剪切波速度一般低,但局部偏高,严重影响了20m以上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值。对于一般高层建筑物,该层土往往被挖除,不作为基础持力层。在考虑该层土是否参加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值计算的问题上,以及如何取值参与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3划分为四类。(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大小对场地类别的划分影响是很大的,而岩土工程勘察中有时会遇到拟建场地存在大面积堆填或大面积开挖的情况。若大面积填方或挖方厚度较大时,如何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将对场地类别的划分产生影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当建筑场地设计整平标高与现有地面标高相差不大时,可按现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确定;若建筑场地存在大面积、大厚度的挖方或填方,场地设计整平标高与现有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本人认为应按整平标高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距离确定。

(四)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还应考虑的因素

1.基础埋深

建筑物基础通常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浅基础是指建筑物基础位于地面下0.0~5.0m范围内的基础持力层上;深基础是指建筑物基础位于5.0m以下数米深处的基础持力层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主要依据自然地面下20m范围内土层的性状和覆盖层的厚度,而不考虑建筑物的实际基础埋深;如果考虑基础埋深,即基础下20 m 范围内土层的性状,往往建筑场地类别可以提高。

对于高层建筑且有地下室好几层,基坑开挖超过20m,桩长35m,若仍以地面下20m深度进行评价确定场地类别,则此范围内仅仅包括基础埋深以上的土层。

2.复合地基

换填垫层法是否可以改变建筑场地类别?

人工填土的成因具有极不均匀性,堆填时间短,成分复杂等特征,受人为影响因素控制。对待人工填土层在20m深度内的波速贡献,我们可以这样推理:一般的人工填土层沉积时间为几十年~几百年,近几年甚至近期在场地的弃土仍属人工填土的范畴。那么,某场地假定覆盖层厚度为51m,自天然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为249m/s,按规范判定其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若在勘察以前对场地浅层人工填土挖除2m,采用均匀性及密实度好的土层碾压处理,处理后的填土层仍然隶属于填土层,再行勘察时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必然大于250m/s,由此就会得出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的结论。

3.其它地基处理方法是否也可以改变建筑场地类别?

对于深部地基处理后,提高基础下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外,还提高了地基土的抗震性能。天然地基经加固后,地基土承载力可较大的提高,地基土的性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果按照天然地基,该场地20m 范围内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加权平均值200Kpa,则为中硬场地土。由此可以给出天然地基为Ⅲ类建筑场地、复合地基则为Ⅱ类建筑场地的结果。

4.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为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地震动参数提供了基本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_2001为我国主要城镇中心地区地震动参数确定提供了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要提供的地震动参数主要为: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抗震设防分组、场地设计特征周期、常时微动卓越周期。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时还应该考虑二个方面:一是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I_2001)适用于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而对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它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需做专门研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所规定的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不是一般建筑,属于抗震设防要求高的重要工程,要进行专门研究。一般建筑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包括丙类建筑和丁类建筑。二是建筑场地情况,就建筑场地而言下列情况也需做专门研究:(1)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分界线附近(相关规定中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限两侧各4km界定为分界线附近);(2)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地震研究较差地区)。岩土勘察设计工程师要准确把握这一要求,就需要注意搜集地方地震研究部门的资料。

5.地震液化问题

地震液化判别是岩土工程勘察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对饱和粉土、砂土进行液化判别,首先要进行初步判别,初步判别时考虑:(1)地质年代;(2)细粒土含量;(3)天然地基的建筑的基础埋深、地下水埋深和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在依据地质年代和细粒土含量判为可液化土层,还需要根据基础埋深、地下水埋深深和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判别。

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的液化;当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5m 的深基础时,尚应判别15~20m 范围内土的液化。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当有成熟经验时尚可采用其他判别方法。

在地面下15m 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Ncr=N0[0.9+0.1(ds-dw)](3/ρc)1/2(ds≤15) (3)

在地面下15~20m 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Ncr=N0(2.4-0.1ds)(3/ρc)1/2(15≤ds≤20) (4)

式中 Ncr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N0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应按表4采用;

ds 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ρc 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 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

由液化机理可知,液化产生是由于地震时饱和粉土、砂土孔隙水压力上升所致,当基础埋深较小、上覆非液化土层较厚、地下水埋深较深时,初判天然地基不考虑液化影响,是由于考虑基础底以下非液化土层达到一定厚度而起到的约束作用,并不代表其深部饱和粉土、砂土地震时土层不发生液化。

桩基础设计时,仍然要穿透液化层,计算该层桩侧摩阻力时,仍然要考虑发生地震液化的影响。对于复合地基,由于处理方法很多,应具体分析,为提高承载力而设计的桩体,桩端不可放在可液化土层及其以上;基础底以下非液化土层达到一定厚度,满足初判可不考虑液化条件时,可等同天然地基对待,一般情况下,基础和上部结构设计,不再考虑液化土层影响。

6.软土震陷问题

软土震陷是指地震作用下软弱土层塑性区扩大或强度降低而使建筑物或地面产生的附加下沉,一般是较大面积的地面下沉,多见于软弱粘性土层。虽然震陷问题在科学试验和理论研究中得到证实,在宏观震害调查中,也证明它的存在,但当前很难进行可靠预测和计算,《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也仅作为推荐性条款列出。岩土工程师应根据建筑物类别、在进行地基处理等时,进行具体分析,采取适宜的抗震措施。

7.活动断裂的影响

全新活动断裂为在全新地质时期(一万年)内有过地震活动或近期正在活动,在今后一百年可能继续活动的断裂;全新活动断裂中、近期(近500 年来)发生过地震震级M≥5级的断裂,或在今后100 年内,可能发生M≥5级的断裂,可定为发震断裂;对全新活动断裂的准确鉴别和合理评价,其对建筑抗震乙、丙、丁类建筑工程的影响是断裂勘察的核心内容。

鉴别活动断裂一般从地形地貌特征、地质特征、地震特征和历史记录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判定。(见表5)

活动断裂对工程影响,地震时老断裂重新错动直通地表,地面产生错位,对建造在位错影响带上的建筑,产生不同和度的破坏,不是简单地用能用工程措施避免的断裂。

全新活动断裂有缓慢蠕动和突然错动两种基本活动方式。蠕动在活动断裂带普遍存在,现代活动速率代表今天的活动水平,可以此作为活动断裂工程评价标准之一,历史的和地质的活动速率可以作为参考。资料研究显示,中国东部地区的活动断裂,现代活动速率 ≥1.0mm/a(Ⅱ级),西部地区活动断裂,现代活动速率 ≥5.0 mm/a的活动断裂,将有可能发生中强级以上地震。突然错动将导致地震,强震对工程建筑的破坏也最大,因此,活动断裂工程是否具有震中烈度≥6°的发震条件,特别重要的是它是否具别震中烈度≥8°的发震条件,震中烈度6°基本对应5级地震,震中烈度8°基本对应6级地震稍强。同时,要考虑第四系未受错动的覆盖层对产生地震断层的抑制作用,覆盖层厚度越大,越对抗震有利。

在此还要特别强调三点:第一活动断裂往往具有分段活动特征,强震往往发生在活动深断带的特殊部位,如活动断裂破碎交汇处、活动断裂两端、多次强震重复发生地段等,同一断裂在不同地段的破坏影响是不同的。第二无覆盖层的断裂,一旦发震破坏严重,应注意判定是否为全新活动断裂。主要靠分析研究断层破碎带,采取断层泥样品实测地质年龄来确定是否属于活动断裂。第三平均活动速率>1.0mm/a是《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_2001)强烈全新活动断裂判定标准之一、震级≥6级也是《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_2001)中等全新活动判定标准之一。

四、结论

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设计人员对于基础埋深、型式的选择、地基处理方式、地基抗震设防、承压力的验算等。本人结合工程实践,就现行规范中该部分内容的认识,浅谈了几点见解,供同行们探讨。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S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相关资料,确保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实施。但是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实际开展中,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场地条件,进一步研究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重点难点,对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

1.1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高度大,建筑层数多,能够提供更大的室内有效建筑空间,结构跨度大,对基础承载能力要求很高,基础承受最大轴力大,整体表现为瘦高型结构。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基础需要有较大埋深,确保基础强度能够满足建筑结构抗震和抗风载荷性能。高层建筑基础以箱形基础和筏形基础最为常见,埋深至少在建筑整体高度的1/15以上。近些年城市高层建筑大规模建设,为了追求美观,建筑外形设计更加复杂多样,高度越来越高,地下空间应用程度随之增加,多栋建筑地下室互相连接,成为承载上部载荷的整体。

1.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内容

1.2.1基础承载力高层建筑对基础承载力要求较高,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需要勘察基础底面的承载力、软弱地层分布、厚度。尤其是岩石基础,需要对岩石的完整性、质量等级进行全面勘察。1.2.2基坑开挖超高层建筑基础深埋地下,需要开挖较大深度的基坑,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区域内地下水情况、岩土分布、力学特征进行勘察,为深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提供必需的地质模型和参数。1.2.3变形倾斜检查高层建筑基础岩土分布情况,测量岩土变形参数,进行基础沉降变形计算验算。1.2.4环保抗震勘察高层建筑基坑周围既有建筑、地下构筑物、管道、交通情况,方便制定施工监测计划和环保方案,分析判断高层建筑场地类别、地震效应情况,提供覆盖厚度、土层剖面等地震相关动力参数。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重点和难点

2.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重点

2.1.1勘察孔如表1,根据勘察场地实际情况,和总平面图进行比对,了解结构单体不同地貌单元的跨越情况,适当增加勘探点布设密度,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进行全面分析,轴力大、高差变化大、高度高的建筑要加设勘探点,建筑外周布设勘探孔。2.1.2孔深控制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控制勘察孔深。同一座建筑,控制孔深度需要遵循相同持力层标准,需要改变桩型和持力层标准的特殊情况,优先选择持力层深度大的桩型,建筑需要设置外扩地下室,孔深控制遵循和主建筑相同的标准,如果地下室有水池或者结构轴力特别大,可进一步增加孔深。2.1.3原位测试常见的高层建筑现场测试手段主要有动探和标贯,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先进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对施工区域岩土层分布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为桩型选择、持力层设计提供基础资料。高层建筑在进行原位测试基础上,还要进行波速测试和地脉动测试以及地震安全评估,基础有软土层,还需进行静力触探、十字剪切等辅助物探检测。2.1.4室内试验高层建筑基础一般都设置地下室,为了保证基础承载力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室内实验,在常规固结试验基础上进行高压固结试验,超高层建筑试验压力甚至要上升至1600kPa。同时调查了解土体应力历史,测定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剪切试验要在三轴试验基础上进行动三轴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并分析高低层建筑的差异化沉降情况。

2.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难点

2.2.1勘探点定位调查施工区域地层结构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布点进行预估,不同土质条件需要遵循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设置对应密度的勘探点,遭遇河塘沟渠、填土层、砂土层等特殊性岩土,需要进一步增加勘探密度。为了消除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需进行地下防水专门勘察,组织专家全面调查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最后一个勘察孔施工结束后统一测量所有勘探点水位。多个高层建筑同时施工,需要考虑到施工区域建筑整体规划,了解楼层分布、主裙楼差异,承力部分需加设勘探点。布设勘探点时,需要根据建筑用途,判断建筑对基础承载力、地下设施的不同要求,对布设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布设结束之后,勘探点图形不规则,凸凹位置需要进行适当修补,增设勘探点,内部结构中心如电梯井设置勘探点,岩土样本采集中发现特殊土体如盐渍土,异常区域也要设置勘探点。2.2.2试样采集样本采集是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最为关键的环节,样本质量和代表性直接影响最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结果和建筑实体的建设施工。为了保证勘察样本采集质量,要求勘察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岩土勘察和样本采集规范程序,减少人为差错,如原状样高度不够、密封度差、数量不足等问题造成的室内试验结果偏差。岩土工程勘察结果误差是客观存在的,现阶段,很多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对试验的投入力度不足,很多试验项目都没有勘察,转而使用估值法和经验法代替,导致勘查结果误差超过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精度要求,影响高层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工作人员需要重视试验检测工作,积极探索利用新型设备和新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试验数据精确度。地震效应也是高层建筑岩土层勘察工作的关键,勘察单位需要在判断场地类别和覆盖层厚度的基础上,进行地基类别、剪切波速测量,保证地震效应勘查结果准确性。2.2.3地下水控制为了避免地表水进入基坑和地下水渗出,使用落底式截水帷幕,根据抗渗稳定性验算结果确定穿越深度,并按照场地土层分布实际情况,选择三周深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组合桩型,并在上部土层施工形成三轴深搅拌桩封闭体系,一些施工区域受施工空间、障碍物影响无法施工三轴深搅拌桩,可以使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代替,遭遇卵砾石可以转而施工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形成地下连续止水帷幕,切断含水层。考察含水层分布以及坑底抗渗流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排水方案,其余地段则进行管井降水处理,短时少抽,防止沉降进一步发展。基坑工程施工时间比较长,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降雨、生活污水进入基坑或者地下水渗出导致基坑底部积水给基坑底施工造成干扰和安全威胁,基坑外周需要设置排水沟,排除场地内积水。

3.结语

高层建筑岩土勘察工作涉及较多的内容,场地条件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较大,进一步分析高层建筑岩土勘察工作重点和难点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潘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和难点分析[J].低碳世界,2015(35):92-93.

[2]庄文泽.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几个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

[3]王东生.丘陵山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分析评价及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6(17):81-82.

[4]张思远.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现状及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4).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3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影响因素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是研究、评价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所进行的地质测绘、勘探、室内实验、原位测试等工作的统称,其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及参数。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查明影响工程建设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这些通常称为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建设项目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质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定保证建筑物稳定与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地质勘察的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貌、遥感照片、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已有资料,以及工程经验和已有的勘察报告等。 (2)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 (3)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4)岩土测试和观测见土工试验和现场原型观测、岩体力学试验和测试。 (5)资料整理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通常按工程设计阶段分步进行,而对于不同类别的工程项目,阶段划分也不一样。对于有一定工程资料的中小型工程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勘察阶段也可适当合并。

二、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是贯彻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实行勘察、设计和施工三结合,工程勘察工作在设计和施工前进行,其目的就在于以坑探、钻探、触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三、影响工程勘察的因素 1 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根据建筑场地的地形情况将场地复杂程度分为三个级别:简单场地,对建筑地基影响不大;中等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复杂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存在很大的影响。 2 工程所在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机当地建筑工程经验比如,在某一陌生区域,对当地的地质条件缺少研究,则勘查工作量就有加大;相反,如果在此地有工程施工经验,则花费时间及工作量都会减少。 3建设规模及建筑物类别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简称《勘察规范》)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简称《地基规范》)对建筑物的类别都有所划分。《地基规范》中的分类实质上是按地基计算的分类,其目的是区别情况,节省不必要的工作量,而又同时保证对某些建筑物有必要的变形验算。为此,它把建筑物分为甲,乙两类。甲类――按容许承载力计算;乙类――除按容许承载力计算外,还应进行变形验算。《勘察规范》则主要考虑勘察工作的大小,需要采用的方法和对工作的精度要求等,因此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基底荷载的大小和对地基变形的要求及容许限度,将建筑物划分为I,II两类。

四、勘察内容 1选址勘察 ①对工程场地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震、矿产资源和工程地质信息以及气候、自然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②工程现场实地踏勘,初步了解场地的土层结构情况,形成原因和大致成型年代,主要土层、地下水位等情况; ③对附近区域的建筑物规模、结构、地质资料等情况有所了解;④工程场地地质情况复杂,现有资料不能不能准确反映地质信息,应当进行必要的地质测绘及勘探工作。 2 初步勘察 初步勘察是在场经批准后进行的。工作前要掌握选场报告书,要了解到建设项目,类型,规模,建筑面积及建筑物和工艺设施的有关特殊要求,包括主要建筑物名称,最大高度,最大荷重,基础的一般与最大埋深及主要设备等情况;要取得 1/1000-1/5000 带有坐标的地形图。

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对场地内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方案及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资料和建议。 初步勘察的主要任务为:初步查明地层,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初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冻结深度;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对设计烈度为7 度或 7 度以上的建筑物,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初步勘察的工作内容和步骤一般是:搜集分析已有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根据需要和场地条件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在上列工作基础上进行勘探,测试工作。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4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任务;勘察报告

1工程概况

巴黎花园项目由某公司筹资兴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镇西河大道295号,交通便利。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为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2勘察目的及要求

本次工程勘察目的及要求:根据拟建物的性质和地下室的埋深,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基础设计、基坑设计及施工所需参数,为拟建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具体要求如下:

(1)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场地土类型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查明持力层和主要受力层内土层的分布,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的分布,对于岩质地基和基坑工程,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2)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及等级作出评价;判明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3)调查了解有无古河道、暗浜、暗塘、人工洞穴或其它人工地下设施;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预估进行工程活动的后果,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建议,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

(4)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稳定水位;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降水设计所需的参数。

(5)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

3.勘察实施情况

3.1勘探点布设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07-2011)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的有关规定及成都雨龙世纪置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拟建建筑物总平图等设计资料,在拟建建筑物的轮廓线、角点、基坑周边及地下车库范围内进行勘探点的布置。高层建筑物主楼部分的勘探孔间距为10.79~18.00m;多层商业、纯地下室及基坑边勘探孔间距为15.84~27.60m。本次勘察共布设勘探点165个,其中控制性钻孔55个,一般性钻孔110个。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及拟建建筑物的性质、平面形式、荷载分布等情况,结合我院的类似基坑支护经验、场区附近已有地质资料、可能采用的基础型式等综合确定勘探钻孔数量及深度,具体如下:

(1)1~8号楼高层建筑物勘探点:本部分为高层建筑物,共布控制性钻孔38个,钻孔深度为29.90~35.20m,一般性钻孔76个,钻孔深度为24.80~30.20m,全部采用回转钻探取芯钻进工艺。(2)高层建筑裙楼及纯地下室勘探点:本部分按建筑物轮廓线及地下室范围布设钻孔33个,其中控制孔11个,钻孔深度为29.80~30.20m,一般性钻孔22个,钻孔深度为24.20~26.20m,均采用回转钻探取芯钻进工艺。(3)基坑边线勘探点布设:基坑边钻孔按场地地形地质条件结合可能采用的支护方案综合确定其深度,结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07-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及成都市该地区基坑支护施工经验,考虑采用排桩支护需要,地下室基坑边线共布控制性钻孔6个,深度为29.20~30.40m,一般性钻孔12个,深度为28.70~29.00m。1号楼、7号楼及8号楼高层建筑区域内20个勘探点距离基坑开挖线较近,基坑孔未单独布设。

3.2勘察方法及手段

本次详勘工作主要采取了如下的勘察方法及勘察手段:

(1)搜集资料及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搜集和研究了场地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及场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和经验,进行了现场踏勘及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特别是对基坑边线以外20米范围内进行了地质调查测绘,收集相关市政管线、区域地质、水文气象资料等。(2)钻探:目的是通过钻取原状岩土,采取岩土试样,查明地基土结构、性质、鉴别岩土体类别及特性,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及亚层的分布埋藏界线。本工程所有钻孔均采用XY-100型回转钻机钻进全孔取芯;(3)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对淤泥质粘土、粘土、全风化泥岩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对粘土质卵石进行了超重型动力触探,以测定各土层和岩层的力学性质,提供其承载力和变形参数。(4)波速测试:为了确定和划分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及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获得场地内各地层的剪切波速及动力学参数,估算场地卓越周期,评价岩体的完整性等,本次勘察对10幢高层建筑物各选取1个钻孔(8#、10#、28#、40#、65#、79#、81#、107#、121#、139#)做单孔波速测试。(5)室内岩土试验:本次勘察现场采取原状土样、岩样进行室内岩土常规试验、土的腐蚀性试验及粘性土的膨胀性试验,以确定场地内各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判定场地内土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6)地下水水质分析试验:在场地内采取地下水试样2件(9#、126#钻孔),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性。

4.岩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资料,场地内的地层由人工填土、淤泥质粘土、粘土、粘土质卵石和泥岩组成。结合拟建物的特征和采用的基础型式,各岩土层用作基础持力层的适宜性评价如下:

(1)场地内的人工填土层为新近回填土,结构松散、厚薄不均、承载力低,压缩性大,不能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

(2)场地内的淤泥质粘土虽在上部人工填土作用下局部有固结现象,但其结构松散、厚薄不均、压缩性较大,承载力低,不能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3)场地内的粘土分布较稳定,承载力较大,可作为多层建筑及纯地下室基础持力层,也可作为高层建筑下复合地基桩间土使用。

(4)场地内的粘土质卵石具有一定承载力,但呈透镜状分布,厚度及分布不均,不能选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可作为多层建筑物地基基础持力层的下卧层。

(5)场地内泥岩宏观上呈现自上而下随深度风化程度逐渐减弱、承载力增高的趋势,按其风化程度的差异分为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和中风化泥岩三个亚层。需注意的是各风化带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各风化带之间风化程度往往呈逐渐过渡,实际并无明确的分界线。全风化、强风化泥岩:该层土在场地内埋藏、分布较为稳定,厚度大,可考虑作为多层建筑及地下室地基持力层,也可作为高层建筑下复合地基桩间土使用;中风化泥岩:该层土在场地内埋藏、分布稳定,厚度大,承载力高,可作为高层建筑地基持力层。当采用桩基时,中风化泥岩层可作为各类桩基础桩端持力层。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5篇

【关键词】凯里市 建筑扬尘污染 渣土车 建设工地

一、前言:

扬尘污染,特别是建筑扬尘污染,是当今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严重污染源之一,通过研究中小城镇建筑扬尘污染,找到污染源,可以从源头阻止污染;其次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到污染过程,可以研究如何减少或消除污染;.最后通过正面宣传作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二、案例点(凯里市)建筑扬尘污染情况

凯里市在最近几年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土地开发、削峰填谷、植被破坏、防治不严和管理漏洞,使得扬尘污染,特别是建筑扬尘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经过近两年的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加大了环境整治,已取得一点成效,但仍不能彻底解决扬尘的污染问题,建筑扬尘污染仍是全市目前环境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兴房地产热所带来的大量建设,包括拆除旧房施工,场平与挖基工程施工、削峰填谷工程施工等,在施工过程中未加以降尘处理,造成建筑扬尘污染严重;二是贵州省提出的工业强省政策,导致各地工业园区的兴起。目前,凯里经济开发区和炉碧工业园区的建设,大量的场平与挖基工程施工、削峰填谷工程施工、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园区厂房建设施工等,同样未规范施工作业,未完全采取降尘处理,造成严重建筑扬尘污染;三是道路与桥梁施工、采矿打沙工程施工)、物料运输与堆放过程中,均不按照规范要求作业和运输,导致产生大量的建筑扬尘。

三、凯里市的建筑扬尘污染

1.建筑扬尘污染现状及其原因

(1)建设项目土方开挖是建筑扬尘的重要根源。施工单位在进行土方作业时,建设工地基础工程大都采用挖掘机等大型设备进行作业,由于受到场地、气候、施工条件和技术手段的制约,几乎没有非常有效的防尘措施。

(2)渣土车带泥上路、运输过程沿路泄露抛洒。运输渣土车辆未清洗除泥干净就驶出建设工地上路行驶,而且,由于没有密闭运输、超载、管理不严厉,导致沿路都是泥土,从而产生大量扬尘污染。

(3)由于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查处力度不够,加上渣土车司机的狡猾和彼此通风报信,使得治理效果非常不理想。

2.建筑扬尘污染治理现状

(1)目前,凯里市建设项目的土方作业大多都是层层下包至一些私人包工头,由于这些包工头文化素质有限,环保意识不强,又为了自身利益着想,对建筑扬尘污染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认识不足,对于执法人员的检查,往往被认为是故意找他们麻烦,而且大多是阳奉阴违,口头答应整改,但执法人员一走,照样开工作业,建筑扬尘污染依旧。

(2)建设单位对建筑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对土方施工单位管理不够,造成施工场地扬尘防治工作难以落实,常常是执法部门来检查处罚后才勉强整改一点,而且也是应付交差,敷衍了事。

(3)施工工人对扬尘污染给自身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环保意识薄弱,所以对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不能有效落实。

(4)主管建设的单位对造成扬尘污染的查处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甚至存在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现象,造成了部分扬尘污染治理真空。

四、建筑扬尘污染治理对策(以凯里市为例)

(1)强化领导。市属各部门、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成立各级建筑渣土整治领导小组,应由分管领导或以上级别的领导牵头,下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辖区内渣土运输和建筑工地管理的领导以及组织实施等工作,全面提升辖区建筑工地及渣土运输管理水平,同时由市渣土办制定相应的整治方案和治理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加大力度进行治理。

(2)严格审批。办理建筑垃圾运输核准申报单位必须为建设施工单位或运输车辆所有者;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单位或个人必须在开工运输前将运输车辆具备条件情况及土方量、运输时间、运输路线、渣土处置点等情况上报市渣土办,由市渣土办进行严格审核,符合相关规定后,核发准运证和通行证,而且规定本次核发的准运证和通行证只适用于该项工程建设的渣土运输。

(3)限时运输。白天6:00至22:00时段内市区所有建筑施工工地可实施渣土运输(含市政工程、管线工程等,特批的除外),晚22:00至次日凌晨6:00为严禁运输时段,如需晚上施工作业和运输的,需取得住建和环保部门审核发放的夜间施工许可证。

(4)规范车辆。市区建筑渣土运输须由在市渣土办办理有建筑垃圾运输资质的车辆承担,并进行封闭改装,凡未达到运输渣土资质车辆,且没经市渣土办核准办理的准运证和通行证,一律不准进行建筑垃圾及散体物料运输。

(5)严管工地。施工现场出入口道路必须进行硬化(最低50米),并配备冲洗设施,确保工地车辆车轮、车身干净,不带泥上路。各出土工地必须配备专职保洁人员,负责对出土车辆进行清理、清洗。

(6)强化执法。市渣土办要组建渣土管理机动队,机动队执法局人员为主,由市政府协调交警、城管、国土、住建、环保等执法人员参与组成,负责对本辖区内飞扬撒漏、带泥上路及违规渣土运输车辆的查处工作。

(7)奖惩并重。凯里市和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大力开展渣土运输专项整治工作,对管理较好的建筑单位或运输单位予以宣传鼓励,优化管理政策,对于屡次不改的单位和车辆予以严肃处理。

(8)最后是重视生态建设,加快生态化建设步伐。首先是加快土地的治理工作,对已经征用而未开发建设的土地,尽可能的保持土壤足够的水分或植树种草,优化绿化、适度覆盖土地,防止土壤扬尘。其次是加大全市绿化工作,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努力提高绿化工作质量,从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五、结语

总之,建筑扬尘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治理、城市形象、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公害,它与不断加快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生活环境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筑扬尘污染防治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而且是艰巨的任务。就凯里市来说,市委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对建筑扬尘污染防治必须坚持依法治理,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才能最终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根本好转,人民有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6篇

【关键词】地下工程顶板防水;建筑屋面防水;区别

地下工程顶板防水与建筑物防水虽然在结构上均属于围护结构水平构件防水工程,但其在本质上仍然分属于不同的防水体系,其设计、施工、维修时所依据的规则规范都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地下工程顶板防水应当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而建筑屋面防水则应当依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因此区分地下工程顶板防水与建筑屋面防水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措施,对提高建筑施工标准与建筑质量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地下工程顶板防水与建筑屋面防水的区别包括以下方面:

一、 防水等级与标准

地下建筑的防水等级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项标准,每项防水等级都有各自的质量标准、适用范围以及设防要求,例如地下建筑一级防水标准的质量标准为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要求无湿渍存在,主要适用于有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有少量湿渍就会导致物品变质或者失效的储物场所、有少量湿渍就会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或者威胁到工程安全运行的部位、非常重要的战备工程以及地铁车站等,一级防水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在明挖法施工过程中对于结构主体必须建造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结构,同时增设两道其他类型的防水层;

而建筑屋面的防水等级只有I级、II级两项标准,其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别,拥有相应的设防要求。例如建筑屋面I级防水标准主要适用于重要建筑、高层建筑类型,要求必须有两道防水层。

以一级防水中使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例,地下工程顶板防水材料要求有钢筋混凝土顶板自防水、4+3厚度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而建筑屋面防水材料则会要求成为3+3厚度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二、 防水材料

地下工程顶板防水与建筑屋面防水在防水材料的使用上也具有明显的区别。例如一级防水标准中地下工程材料中的混凝土会调整混合比例、掺加外加剂、掺和料等相关材料综合配制而成,一般来说地下工程混凝土抗渗等级均≥P6,设计结构厚度≥250mm;而建筑屋面则使用普通混凝土类型,设计结构厚度仅为120mm-150mm。

此外,在防水卷材的厚度上两种防水工程也有明显区别。以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例,地下工程顶板防水工程要求其单层厚度必须≥4.0mm、双层厚度≥4+3mm,而建筑屋面防水工程则根据其防水等级具体确定,I级防水工程每道卷材厚度要求≥3.0mm、双层厚度≥3+3mm,II级防水工程每道卷材防水层厚度要求≥4.0mm。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具体类型以及等级选材。

三、 防水结构

建筑屋面可以分为正置式屋面以及倒置式屋面两种类型,其中正置式屋面的构造层次依次为保护层(面层)、隔离层、防水层、找平层、保温层(若热工计算核实后不需要可不设)、主体结构、顶板室内侧。正置式屋面由于传统保温隔热材料自身容易吸水的原因,保温层洗水后相关保温、隔热性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通常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之下,同时为了排出保温层中积累的湿气,避免防水层由于湿气而不断起鼓需要在保温层面上添加相应的排气孔,这样设置不仅会影响到屋面的整体结构美观性以及功能,还会对防水层的整体性造成破坏,容易造成防水层受到外界气温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降低保温层的使用寿命;而倒置式屋面的构造层次则依次为保护层(面层)、隔离层、保温层、防水层、找平层、找坡层、主体结构、顶板室内侧,倒置式屋面结构中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能有效节省隔汽层,不需要添加屋面排气系统,防水层受到相应保护而不会产生热胀冷缩现象,但同时对保温层材料的要求也产生变化,保温层应该使用吸水率较低、能够长期浸水但不变质的保温材料;

地下工程顶板结构相较于建筑屋面结构,其不需要找坡层,而保护层无论正置还是倒置都会有相应的施工流程,但需要注意正置与倒置需要使用不同的保护层材料。一般来讲地下工程顶板防水层的材料主要是细石混凝土,当施工单位使用机械碾压回填土时保护层厚度应该设置≥70mm,而使用人工回填土时保护层厚度应该设置>50mm。同时有能够上人的屋面保护层可以使用块状材料、细石混凝土等,而不能够上人的保护层则可以使用浅色涂料,例如铝箱、矿物粒料、水泥砂浆等。

四、 种植防水

依据《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地下室种植顶板以及地上种植屋面均属于"种植建筑屋面"的范畴中,其设计以及施工中都应该遵循以下规定:

1、 种植建筑屋面防水层时应该遵循一级防水等级设防要求,必须设置至少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材料;

2、 种植建筑屋面防水层时必须使用至少两道防水设防,上道使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两道防水层相邻铺设才施工材料能够彼此相容;

3、 普通防水层最小厚度应该遵循相应规定,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例,其最小厚度必须≥4.0mm;

4、 耐根穿刺防水层最小厚度应该遵循相关规定,以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例,其最小厚度必须≥4.0mm。

同时二者具有以下不同点:

1、 地下工程顶板防水与建筑屋面防水都遵循一级防水的设防要求,但是地下工程种植顶板需要设置三道防水层,而地上种植屋面只需要设置两道防水层,且地下工程种植顶板还需要设置防水混凝土顶板;

2、 两者在构造层次上也具有鲜明的区别,例如地下工程种植顶板的结构依次为植被层、种植土、土工布过滤层、排水层、排水层保护层、隔离层、耐根穿刺防水层、普通防水层、找平层、保温层、找坡层、主体结构、顶板室内侧;而建筑屋面种植的结构则依次为植被层、土工布过滤层、排水层、防水层保护层、耐根穿刺防水层、普通防水层、找平层、保温层、找坡层、主体结构、顶板室内侧。因此两者在具体构造设计以及施工上仍然存在不同。

参考文献:

[1]蒙炳权.中国地下工程防水技术问题探讨[J].深圳土木与建筑,2015,(2):31-32.

[2]李贺.防水施工技术及建筑屋面卷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7):224.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7篇

刘欣欣(1990-),男,汉族,重庆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10级,水利水电工程

摘要:近年来,受河砂资源减少的影响,一些沿海城市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利用海砂拌制混凝土和砂浆,使建筑工程出现了氯离子腐蚀情况,降低了工程的耐久性,给工程质量带来了安全隐患。2013年3月13日,央视315曝光了深圳海砂危楼。深圳曝出居民楼房楼板开裂、墙体裂缝等问题,每逢雨天渗水不止。而根据深圳市政府的调查结果显示,问题的根源就是建设时使用大量海砂。海砂中超标的氯离子将严重腐蚀建筑中的钢筋,甚至倒塌。“海砂危楼”在深圳比比皆是。因为海砂可以节省一半的成本,所以很多无良心的开发商选择“海砂”做建筑混凝土[1]。

关键词:海砂 腐蚀钢筋 防治措施 法规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城市进程的快速推进,导致很多沿海城市面临河砂资源枯竭的困境。由于开采成本、运输成本的限制,河砂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比例在逐年降低。因此出现了大量使用海砂在建筑工程中的现象,这些海砂没有经过严格的程序净化,甚至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用于建筑工程中。而这些海砂当中的盐分(氯离子)会侵蚀钢筋,从而破坏建筑的混凝土结构,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一)如何识别海砂和河砂

首先,砂子从开采来源可分为三类—海砂、河砂和山砂。

(1)海砂和河砂从外观上的区别。

海砂色泽暗沉,显深褐色,常混有海洋细小贝壳 ,河砂色泽相对黄亮,显浅黄色;海砂颗粒粒径很细,有些甚至如同粉末状,用手直接揉搓就可识别,河砂则颗粒粒径较粗,质感较硬,表面粗糙度适中,较为干净。

(2)海砂和河砂从味觉上的区别。

可用味觉辨别,海沙有咸味,河沙则没有味道。

(二)使用未净化的海砂对建筑工程的危害

氯离子在混凝土里面对于钢筋的锈蚀引起的腐蚀引起结构的裂化,就像人的体内的癌细胞一样。从建筑结构上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化,是钢筋混凝土最主要的导致钢筋锈蚀比较重要的因素。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含有超标氯离子的海砂,如果大量存在于建筑工程中,这个裂变侵蚀钢筋的过程,被专门划分为潜伏期与发展期,经历这两个阶段之后,使用海砂的建筑基本就可以称之为危楼。相比国家规定的50年民用建筑寿命,海砂建筑寿命短了很多。

(1)海沙含丰富的盐分(氯离子),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超过临界值时,氯离子会与钢筋产生化学反应,钢筋受到锈蚀,体积会膨胀,使得周边的混凝土受到张力而裂开。

(2)含有氯离子的混凝土,对钢筋起着不间断的化学作用,这种化学作用直接破坏钢筋的保护膜,从而侵蚀钢筋的内部结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钢筋生锈,钢筋一旦持续生锈,就必然会减少原有的支撑力。另外氯离子会使混凝土膨胀,简单的说,就是混凝土会从内部开始开裂,这个过程,住房者在前期是很难察觉的,而到了最后的阶段,大家看到危险的时候,建筑物表面已经出现混凝土的松溃,而整个钢筋混凝土的墙体会直接露出一根根钢筋,混凝土也最终会一点点全面脱离钢筋。而房屋也会因为失去钢筋的支撑,出现垮塌现象[2]。

(三)建筑用海砂的管理与防治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建筑用海砂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利用海砂,必须确保工程质量,这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建筑中滥用海砂的危害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严禁不合格的海砂进入建筑工程。

(2)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管理制度,强化对海砂应用的监管。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认真摸清海砂的产地、分布、规格和材料性能指标,掌握海砂的实际应用情况,预防海砂应用不当而存在的潜在危害,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3)凡采用海砂地区的建设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海砂应用技术措施和规范性文件,及时指导有关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掌握海砂应用技术和应用条件。同时,认真做好采用海砂的经验总结和交流,宣传海砂使用不当的危害性,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和实验。

(4)严格执行标准,对违反标准进行建筑活动的必须依法严查。海砂的开采、除盐处理、混凝土拌制等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违反下列强制性条文的,应依据建设部令《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进行查处:

1、对重要工程混凝土使用的砂,应采用化学法和砂浆,长度法进行骨料的碱活性检验。

2.对钢筋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

3.对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砂。若必须使用海砂时,则应经淡水冲洗,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

(5)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海砂必须是经过专门处理的淡化海砂。公共建筑或者高层建筑不宜采用海砂。钢筋混凝土抹灰面层不得采用未处理的海砂作砂浆。采用海砂的建筑工程应当严格工程质量检查;对结构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必须进行处理后,才得进入下一工序。

(6)大量使用海砂的地区应采用集中拌制商品混凝土。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配备专人及相关检测设备,对建筑用砂的质量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管。采用建筑用砂前,应当慎重选择用砂的供应单位和砂源。商品混凝土出厂前应当进行氯离子含量检验。

(7)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建筑用砂的进场联合验收制度和用前有见证取样检验制度。施工单位不得使用未经验收、检验或验收、检验不合格的建筑用砂。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对施工单位违规使用建筑用砂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查处[3]。

(8)使用自动化海砂淡化生产线处理建筑用商品海砂。全自动生产线具有效率高、质量有保证、操作简单的特点,而且减少生产环节、节约成本,起到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的作用。

(四)防治使用未经处理海砂的相关法规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8月23日的《关于严格建筑用海砂管理的意见》中规定,海砂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满足要求后方可用于配制混凝土。对钢筋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若必须使用海砂时,则应经淡水冲洗,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如果建筑用海砂不符合国家的强制标准,超标的氯离子含量将严重腐蚀建筑中的钢筋,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3]。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0年5月18日颁布的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2010,经过净化处理的海砂,可以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4]。(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央视网 2013-03-14

[2]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3-03-14] .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8篇

1工程环境评价

拟建场地原为旧房拆除区,地势平坦开阔,地形起伏不大,北部豫港大道,西为文化北路,交通便利,周围无高大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对本建筑物施工影响不大。但,拟建物的东侧与邻近的居民住宅距离5m左右,距离较近,而拟建物的基坑深度较大,可能对临近建筑有影响,设计及施工时应予重视。

2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地表起伏较大,场地内及周围无不良地质作用,亦无地下防空洞,但其底部地层层面起伏稍大,对工程建设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3地基均匀性评价

拟建工程±0标高暂定为217.00m,主楼基础埋深为9.8m,裙楼及地下车库基础埋深为8.5m;则主楼的基础底面标高为207.2m,裙楼及地下车库的基础底面标高为208.5m。经计算确定拟建工程均可按不均匀地基考虑。

4地基土的湿陷性评价

根据本研究所取土样的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各取样孔土样最大湿陷系数为0.0172,湿陷程度为湿陷性轻微,最大湿陷深度约为4.0m。土样自重湿陷系数均小于0.015,故工程场地按非自重湿陷性场地考虑。拟建工程主楼部分基础埋深为9.8m,鉴于各拟建物基地以下土层均不具湿陷性,地基基础设计可按一般性地基设计。根据本次研究所取土样的室内土工试验资料,湿陷起始压力值为100~105kPa(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湿陷起始压力表现为随深度增大的趋势。

5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拟建区地势平坦、开阔,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1.1条文判别,拟建区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性场地,适合本工程建设。据现场地的波速测试资料来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土层的等效剪波速、场地类别、特征周期等分述如下:①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根据波速测试资料,场区的地层的剪切波速大于500m/s,其层面埋深大于35.0m,故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可按3~50m考虑。②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4.1.5-1式和4.1.5-2式计算,场区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144.0~190.07m/s。③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表4.1.3和表4.1.6确定场地土类型上部为软弱~中硬土,以软弱土为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④地震烈度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伊川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⑤场地特征周期。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规定伊川县为第一组,本场地类别为Ⅱ类,按GB50011-2001规范表5.1.4-2本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⑥饱和土液化判别。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大于17.2~18.8m,其下无饱和砂土或粉土,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4.3.3条的4.3.3-1式判别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故本场地土不具液化性。⑦场地的稳定性评价。据区域资料,拟建场地及其附近没有浅埋的全新活动断裂通过,未发现新构造活动的痕迹,由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存在饱和砂土和粉土的液化问题,因而对建筑物的抗震相对有利场地,适宜该工程建设。

基础方案分析与评价

1天然地基评价

拟建裙房及地下车库部分,单柱最大荷载为3500kN,基础埋深8.5m,地基持力层为①、④层。①层土为新近回填土,均匀性较差,承载力较低,不能利用;④层土堆积时间也较短,承载力低,也不宜做天然地基持力层。故拟建工程裙房及地下车库部分不宜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方案。综上所述,拟建工程各建筑物均不宜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方案。

2地基处理方案

①灰土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则由工程地质剖面图可知,场地换填厚度约为基底下2.0m左右,可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施工时应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灰土垫层回填至基础底面设计标高后,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结果确定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初步设计可按220kPa考虑。灰土垫层的最终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②夯实水泥土桩法复合地基。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拟建工程商业裙房及地下车库亦可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对地基进行处理。夯实水泥土桩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置,桩孔直径宜为300~600mm,可采用三角形或正方形布桩,可根据设计及所选用的成孔方法确定。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3桩筏基础

①桩型的选择。从研究资料分析,场区内地层垂向上的分布规律为:表层软,承载力低①层人工近期填土,松散,无固结,黄土状粉质第四系全新统上段的新近堆积物,土堆积时代短,而深处的层卵石及粉质粘土,分布稳定,厚度大,承载力高,为良好桩端持力层。拟建工程主楼采用桩基础方案时,宜穿过场地内的软弱土层,可较好的保证工程的安全。综合考虑地层情况,施工钻孔灌注桩适用性较强,成孔方式采用机械冲(钻)孔。本工程宜采用钻孔灌注桩与筏板结合基础。②桩端持力层。根据本研究分析,场地中下部的⑧层卵石承载能力高,厚度大,分布稳定,是较理想的桩端持力层。在局部⑧层卵石埋深较浅处,可以⑨层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③桩基设计参数。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有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本研究根据研究采取的土试样物理力学试验指标和原位标贯试验及相关工程经验,其施工的钻(冲)孔灌注桩桩周极限侧阻力qsik和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若采用其他桩型也可参照此表值选用。④基桩承载力验算与分析。结合场地条件及其各较重要建筑物的荷载特征和拟采用的基础形式,选代表性钻孔挖泥浆护壁钻(冲)孔桩进行单桩和群桩竖向承载力的验算。

4地基基础方案倾向性建议

据有关设计规范、施工规程,结合地区经验及拟建物场地岩土工程地质特征与各拟建物荷载、基础形式及结构特征,综合分析拟建主楼均宜采用经后注浆的钻孔灌注桩与筏板结合的基础方案;1#楼的商业裙楼及地下车库可采用经灰土垫层法或夯实水泥土桩法处理后的柱下独立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地下车库一带,素填土厚度较大,全部挖除施工较困难,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方案。

结论及建议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9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娄底;应用;分析

前言:

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因素包括:地质环境、自然条件和人工活动等,因为其包含了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因此,搞好岩土工程勘察,把握技术分析中的每一环节,做好勘察设计这个重要工序,可以更好地促进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为社会提供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以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为例,该工程总用地面积37899.2m2,总建筑面积111719.6m2,地下室面积27303m2,拟建有办公楼、住宅楼、培训楼及商铺等共7栋,层数为18+1层;该工程的北西角拟建某村门面及移民安置小区,总占地面积约4130m2,拟建有四栋多层商住楼。根据国家现行的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工程施工前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查明地层情况,并据此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1勘察的目的和依据

1.1勘察的目的

(1)查明拟建场区地层结构,岩土类别、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及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场地有无滑坡地、岩溶、土洞、塌陷、泥石泥、采空等不良地质现象类型,成因及其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

(3)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相关参数,为设计部门提供可靠依据。

(4)提供地基承载力,强度或单桩承载力和侧阻力。通过需要的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为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5)利用标准贯人试验结果和波速测试结果,划分场地类别,判别饱和粉土和砂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并计算液化指数。

(6)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类型与埋藏条件,进行水(土)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查明拟建场区的冻结深度,提供基坑支护方案及相关地质数据,为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进出建议。

(7)提供地震设防烈度,为设计提供依据;查明拟建场区有无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综合治理建议。

(8)在获得地层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地基基础稳定性、均匀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对地基基础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1.2勘察工作的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J66―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7--2001);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0107―1997);

(7)《原状土取样标准》(JGJ89―92);

(8)《土工实验标准》(GB/T50123―1999);

(9)《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该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溶蚀洼地和丘陵坡地,整体地势较低。该工程中移民安置小区场地经回填整平,标高在125m左右,地表种植蔬菜。该工程的综合小区场地低洼,最低处位于场地的中部,为两条冲沟的交汇区,海拔标高约110m~112m;东部和西南部为冲沟的沟口,地表较平坦,海拔标高约112m~114m,东南为一低丘的北坡,海拔标高约115m~121m,西侧为娄底市甘桂路路堤,(甘桂路地坪标高约124 m~126m),北部为高约14m填方坡地。场地现况为四周相对较高,中部低洼,总体呈小型盆地状,其内分布有农田、水塘、溪流、水井等,周边建筑物相对较稀疏,仅北边有较密集的商住楼,均为多层建筑。场地地表相对高差约15m。

2.2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岩土层较复杂,共分成9层,第四系土层可分成6层,分别简述见表1。

2.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通过场地内主要岩土层取样进行取样,原位测试,并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土工试验,各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如表2:

表2:主要物理学性质

土样室内压缩试验加压最大荷载至900kPa,并绘制压缩曲线,提供各层土的压缩模量见表2。岩土层承载力建议值fak。根据土工试验、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测试统计结果,结合邻近工程经验综合确定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3 水文地质分析评价本次勘察对场地内二个钻孔进行了简易注水试验、一个钻孔进行了抽水试验,结果见表4。

从钻孔简易抽水和注水试验反映,场地内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岩溶和裂隙中,呈脉状分布,基岩的渗透系数随岩溶和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同变化明显。场地的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取场地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场地下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下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地下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 建筑地基土层工程地质评价

4.1地基均匀性评价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规定,拟建各栋楼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或冲孔灌注桩时,各持力层按表6进行承载力取值,桩基的特性指标可按表7取值:

4.2地基基础方案

(1)工程中移民安置小区(8#、9#、10#、11#楼)。该移民安置小区位于场地西北角,地表平坦,岩土层有杂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可塑粉质粘土和灰岩,土层主要为松散的杂填土,厚度超过10m,含大量块石,部分地段主要为块石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可塑粉质粘土厚度薄,不均匀分布,局部缺失,下伏基岩为灰岩,最大埋深约18m,地下水主要为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和基岩中的岩溶裂隙水,该移民安置小区各栋楼宜选择灰岩作基础持力层,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

(2)综合小区。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标高多在110m~120m间,呈四周高、中间低的形态,岩土层较复杂,杂填土、耕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及可塑粉质粘土不均匀分布在场地内,局部缺失,厚度薄,中粗砂和砾质粘土局部分布,以上土层均为不均匀地层,工程性能稳定性差,承载力低。硬塑粉质粘土集中分布在场地东南的丘坡地段,厚度较大,埋藏较浅,工程性能好,承载力较高,为场地内良好的持力层。下伏基岩为灰岩、泥质灰岩和角砾岩,埋藏较浅,厚度大,工程性能好,承载力高,均为场地良好的持力层。

综合小区主要为高层建筑,建筑物荷载大,地下室面积大,各栋建筑物设计地坪标高均高出现在场地地表,场地填方厚度一般在3m~12m,综合小区各栋楼应采用端承桩基础,选择下伏基岩做持力层,各栋楼根据下伏基岩分布的不同位置部位,选择不同的岩层作持力层。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通过本次勘察,并结合本地区同类地层及邻近场地资料,综合分析编制了本报告,各项工作及成果资料真实可靠,质量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可作为下步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地质依据。

(1)拟建工程为二级工程,场地为二级场地,地基为二级地基,综合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查明了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岩性、埋深、厚度、空间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了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查明了场地内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做出了岩土工程评价。

(3)场地属地震烈度Ⅵ度设防区,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 g,没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大部分地段覆盖有厚约10m的填土,场地土属中软土~软弱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处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场地内在地震烈度Ⅵ度时无可液化地层。

(4)查明了场地内地质构造性质,查明了不良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分布范围,对场地内构造和不良地质作用进行了工程分析和评价,场地为构造稳定区,适宜拟建建筑物的建设。

(5)对拟建场地内各栋建筑物的持力层选择和基础选型分别做出了分析评价,拟建各栋建筑物可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对岩溶发育和地下水丰富地段应采用冲孔桩基础,并进行桩底探溶,确保桩端落人完整稳定持力层内。

(6)对场地内基坑工程进行了分析评价,场地内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标高,可不考虑地下室施工期间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抗浮影响。

5.2建议

(1)综合小区均为填方区,回填厚度一般5m~16m,其中西部与北部将回填至其外侧路面标高处,但东部回填后会形成5m~16m填方边坡,南部也会形成5m~7m的填方边坡。场地东面主要分布为农田,南面分布有农田和村庄,拟建建筑物边线与场地规划边线相距约12m,填方边坡的自稳性差,建议在场地回填的同时,对因回填形成的边坡进行合适的处治。

(2)场地内泉水长期向地表排泄,若回填场地后,泉水将向填土层中渗透,从填土的孔隙中向周边渗流排泄,会软化填土层,长期可能造成填土层的不均匀沉降,应对泉水的排泄进行处治,在泉水出露地段进行清除表土,查明场地内泉水排泄点,铺设排水管沟,把泉水从管沟内导入排水涵洞内,再进行回填。

若泉水点布较广,可对部分排泄点注浆堵塞,保必要时应进行相应的施工勘察。留的排泄点引入排水涵洞内。

(3)在开采地下水时,由于地下水位的降深,会随抽出的地下水带入土粒,长期抽取地下水可能在降深影响范围内的土层中形成土洞,在岩溶地段可能诱发岩溶塌陷,对场地的稳定造成危害。拟建场地回填整平后将以回填土为主,密实度相对较低,土料更容易随水的渗流带走。若综合小区开发利用泉水,应控制流量在1.5 t/h内,不得大流量抽取地下水,防止因强降水导致地面沉降或岩溶塌陷。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