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7 17:42:05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第1篇

关键词: 高等石油院校 专业英语教学 思考 

 

进入21世纪,科技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正日益增强,这种发展趋势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教育中外语应用水平的逐步提高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我校石油工程及其相关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对现有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剖析,以期探索出一套合适的石油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一、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特点

 

1.石油产业国际化的要求。

石油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石油生产企业。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和石油行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承包、合作开发油田的规模不断扩大,石油企业国际化日益形成,这种趋势在海上油田尤为显著。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亦表明,需要“既懂专业,又会外语”的石油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石油工程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1]。这就要求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开展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为了使所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石油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更进一步来说是为我国的石油行业提供更多复合型的战略人才储备,因为这批学生将是我国石油行业实现国际化的新生力量。 

2.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 

石油工程是集多种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于一体的系统学科,多种工艺技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发展的综合工程,涉及地质、力学、化学、流体、物理和机械等多学科综合知识。相应的石油工程专业英语也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范围广,专业词汇量多,难度大。在教学过程中,若学生掌握了石油工程专业课的相关知识理论,则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具有良好的基础英语水平是学好专业英语的前提。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是特定的专业人群使用的,是为石油工程科学研究和实践服务的,这就决定了专业英语在教学上与基础英语的区别。石油工程专业英语与生产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使用者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之间适用人群和应用范围有所差异,但专业英语的句型、语法和时态等都是建立在基础英语的基础上。因此,基础英语是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前提,所以要学好专业英语,过好基础英语关是必要的,也即是学专业英语之前需有基础英语的基础和学习积累。 

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一个较大的不同点在于专业词汇上。石油技术词汇的特点是数量较大,种类复杂,枯燥难记,往往容易使学习者失去兴趣。如何避免枯燥,使学生尽快掌握大量专业词汇是专业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专业词汇组成由两部分:一是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特有的词汇,由石油行业特定情况自身衍生的,只用于本行业的交流和应用。如anticline这个单词,这是由词缀法构成的一个单词,在石油地质中称为“背斜”。如double-faulted anticline(双重断错背斜),transition tip-line anticline(过渡型尖顶背斜),这些词汇在基础英语中几乎是不会用到的。二是衍生于基础英语的词汇,该类词汇由基础英语沿用而出,部分词汇意思变化不大,但有部分词汇意义则发生完全改变。举个例子说明,比如基础英语的词汇fishing tool,其在基础英语中可以理解为“渔具”的意思,而到我们钻井英语中,则变成了打捞工具的意思,因为我们把井下落物称之为fish(落鱼)。又如christmas tree在基础英语中为圣诞树,这是毋容置疑的。但在我们的专业英语中它就变成了“采油树”,是一种井口生产装置。由此可见,专业英语是专业课与基础英语的有机结合。 

3.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课是介于石油工程专业课和大学基础英语课之间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正是基于此特点,就要求任课教师既有熟练的基础英语功底,又有扎实的石油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就目前我校的情况而言,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专业英语课教师数量较少。我校的基础英语课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普遍较高,但基本上没有任何工科背景,对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笔者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基础英语课教师不懂专业,专业词汇量有限,对很多技术性原版文章的讲解难以深入,备课与讲课的方式与基础英语大致相同,未能体现出我校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特色。所以,我校的石油工程专业英语课教学基本上是由专业课老师任课。由此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对于碰到的一些句型结构复杂的长难句,在分析其句型结构方面就稍显粗糙。虽然有诸多问题不能在短时期内解决,但我校还是大力支持专业课老师任课,要求他们及时了解国外石油行业的先进技术,教学讲解要有深度,要让学生吃得透。同时在备课阶段要花大力气在基础性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要照顾到英语底子薄弱学生的需要。这是对专业英语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同时有利于专业课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二、高等石油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英语能力的状况 

 

笔者结合近几年我校的石油相关系部的专业英语教学情况,分析在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发现各个专业学生层次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侧重点不同。 

各个院系都十分重视基础英语教学,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把过关四六级作为教与学的目标,以为通过了四六级的考试,就具备了良好的英语基础,就能够把专业英语学好。再者,学生在学习基础英语阶段,有一个四六级的目标摆在前面,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高。而到了专业英语阶段,一般学生都将其作为一门辅助课来对待;同时,目前尚未有一个衡量专业英语的统一标准,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2.知识层次不齐,专业基础知识差。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第2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 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87-01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针对石油高校中一些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课程,涉及的专业可以是经济、建工、机械、化工、自动化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岗位有可能进入石油企业,接触石油领域,为了提高人才的综合性,特此开设了这门课程。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石油地质、测井、钻井、完井、油田开发、采油工艺、提高采收率原理、油田地面生产系统、油气储运与石油加工等方面,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重点[1],涉及的学科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储运工程、石油化工等,知识点零散,教学难度大。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实践教学,以生动的图画、设备展示、生产模拟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学效果研究

1.1?优化教学内容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为广泛的技术基础课,是加强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石油行业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的有效途径。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能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在教学环节,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知识的衔接。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介绍,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都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完成,有了计算原理和思路,对计算手段的认识和调整都会有针对性,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环节中的能力培养。

1.2?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教室完成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讲解,就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难以理解。如何把埋藏在地层深处的石油找到、采到地面、进行加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是学生最为直观的想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主干专业,它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以我校为例,除了实验室,还有校园内矗立的井架、抽油机这些实物作为讲解对象,安排学生来到实物面前,针对抽油机上的各个部件形状,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运转的原理,以直观的感悟了解相关知识。

此外,可以模拟实际案例,调动学生探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在编制开发方案时要完成经济指标评价,通过模拟计算,让学生深入了解开发过程中成本支出与技术指标、收益的关系,确定开发方案。

实践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从空洞的讲解中跳出来,让自己明确石油是怎样的液体?油井是怎么打的?采油是如何完成的?石油炼制环节用到的设备都有什么?有了这些基本认知,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再摸不着头脑,感觉学习乏味。

如何保证实践教学能进入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务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参观等环节的畅通。

2 结语

通过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见到实物模型等手段,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开展的很顺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觉知识沉闷、枯燥,学生对石油工程等相关知识也产生了兴趣,起到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目的。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第3篇

石油工业是国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关乎国民经济未来的发展。石油人才的培训培养对于我国石油工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目前,各高校也在加大力度加强对石油人才的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是可以真正解决石油工业方面的问题,并且在解决的过程中运用创新的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企业面临的难题[2]。这就需要高校进行对于石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石油专业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多学科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具有专业性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3]。石油企业也要做好石油人才的培训工作,使企业的现有人才能够适应石油企业所面对的国际化竞争,企业的石油人才应该能够把所学的石油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际的石油工业的技术能力[4],以便能满足石油企业技术现代化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当前,各石油企业的专业型人才几乎都是当地石油大学的专业毕业生,为此,各石油大学与石油企业可以进行联合办学,共同培养石油专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这种联合的培养模式为国家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5]。

二、石油人才培训培养的现状

第一,石油高校对于石油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当前,石油高校在石油专业人才培养的方面没有明确的定位,还在沿袭着陈旧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其一,教师团队不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目前,大部分石油高校的教师都是较为年轻的讲师,基本都是工科院校出身,并没有进行过正规的师范专业的学习,而且这些大学教师大都是各高校的硕士、博士生,他们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与教学,他们对于石油专业的实践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读书时期导师提供的科研课题,缺乏真正的实际的应用能力。这些教师在石油方面的实践知识不具备完整的体系结构,不能形成较好的知识系统,使石油专业的理工科的讲师缺乏工科教师应该具有实际运用能力。虽然石油高校给这些教师也提供了例如学生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技能等与师范有关的短期培训,但是对于这些具有科研背景的讲师来说,侧重点还是存在偏差,他们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教育教学的提高和对于石油知识实际的应用能力的增强。这说明他们的教学理念还是存在较大问题,科研做得好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大学讲师。在此种情况下,已经严重影响了石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大幅度降低了石油专业的教育质量;其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化指导。

石油高校的教师还在沿袭着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只进行单一的专业知识点教学,强调理论知识,对于知识的训练课程十分有限,石油专业的作业量很少。石油专业实验课的内容经常性地进行简化,缺乏系统性。如今大部分石油专业的讲师多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并且经常以科研课题的汇报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使授课内容过于公式化,过于精练,没有充足专业知识内容,导致教学内容的不具备正常的结构。教学模式十分单一。不能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严重阻碍了石油人才的培养;其三,不具备完善的实践环节和实训环节。石油高校都有石油专业的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程也是石油专业大学生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但是石油高校的实验课程大部分都是对于教学理论进行的验证,这样使实验局限于较强的理论性,不能对石油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和实验表达能力的综合教学训练。很多的石油企业由于安全的原因,不能为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提供实习的环境,这会让实习效果没有真正的实践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不利于应用型石油人才的培养。

第二,石油企业人才培训的现状。石油企业只有经过对于人才的培训,才能提高石油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价值。我国的石油企业以往并没有对石油企业的员工进行过系统的培训。目前我国很多的石油企业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培训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培训的内容非常落后,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培训内容不具备多样性,经常是老生常谈,使石油企业人才的素质无法有效地得到提高。石油企业的人才培训模式是延用老师进行当面授课的讲课方法,培训的内容还是以教材的理论知识为主,不具备规范、系统的石油人才培训模式。不同的石油企业,不同的石油企业管理者对于石油人才的培训工作具有不同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各个企业的发展缺乏均衡性。石油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石油人才的培训工作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这样不能充分的发挥石油企业对于人才培训的实效性。石油企业不能对石油人才的培训效果进行准确的评定,不能有效地对受训人员进行成果的标准性转化。受训的员工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好地运用培训的专业知识。经过专业培训的石油企业员工回到企业继续工作时,应该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目前的工作中,并且可以利用培训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性的问题。但是现今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此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石油人才培训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石油高校对于石油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其一,建立新型教学团队。当今社会的各个学科的研究都不是独立的,所有的学科都是重叠与交叉的。各学科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这样就产生了新的学科知识。现在许多不同领域的学科间都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合作,需要不同领域的团队间共同合作与研发。建立新型的石油专业教学团队是石油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组建以教学名师为团队核心的高质量教学队伍;建立以本系教授作为主要核心,并且加入石油专业的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实验人员等组成石油教学的实践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发挥所有教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为这些精英老师搭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一些经验缺乏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在正式讲课前进行岗前试讲,并对试讲提出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新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运用水平,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其二,创新教学模式。对现有的石油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实施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对所授内容进行牢固掌握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教师在课堂进行知识的讲解,并针对讲解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体性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的掌握能力。

在教学中加重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加实用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于石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其三,提升实践教学环境。石油专业最重要是实践的教学内容。石油高校可以在校内建立石油专业的生产与实习基地,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更好地融合。石油高校可以将校内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全天候的开放,对于石油高校的全部实验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在校石油专业的学生建立具有开放性特点实验的环境,让石油高校变成为石油企业输送人才的专业化的培训基地。石油高校教师要辅助学生进行石油专业的各种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成教学中的主体,一切教学内容都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为学生的实践性实验服务。使石油高校的实践教学形成开放的多元化、具有针对性的石油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石油高校要不定期地聘请石油方面的专业人士、学者进行现场的教学指导,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于创新性的实验操作水平。

第二,石油企业对于石油人才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其一,提升培训理念。石油人才是石油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关键性因素,也是石油企业重要的软实力。培训所体现的价值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效果在短期内不能立即显现。现在石油企业的管理者都在急于求成,只想看到短期内是否会发生改变。这种心态非常不利于石油人才的培养,会阻碍员工积极上进的脚步。现在的一些石油企业并没有设置长远的企业发展目标,这使培训工作无法见到良好的效果。石油企业应该提升培训理念,并让它达到战略性的标准。企业的各层管理者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石油企业的领导要对这一问题具有深刻的认识,以便能增加对于石油人才的培训经费,确保提升理念的战略构想顺利实施。人才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石油企业也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人才培训理念,并使此理念成为一个系统化的企业培训体系。石油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管理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企业更应该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培训出的员工能够达到企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石油企业要积极转变培训理念,如果不具备牢固的理念基础,石油企业的培训也有失去了它的意义,也是一种对于培训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要提升培训理念,才能提高培训质量;其二,对石油企业的培训方法进行创新。当前各石油企业的培训方法十分陈旧,已经不能满足石油工业的发展需求。

石油企业应该更新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对于石油人才培训教材的编写水平。石油企业的员工因为脱离学校太长时间,已经不能很好的习惯正规的培训方式,如果长时间进行这样的培训,会使员工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后续的培训工作。而且培训的内容多为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员工能真正领悟的东西就更加寥寥无几了。因此为提高员工的培训热情,增强参加培训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企业的培训人员应该使用一些新型的培训方法来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能够尽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企业的培训人员要尽量做到简化培训内容。以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参与培训的员工。企业培训人员要针对培训员工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教学。最大化的使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实行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知识竞赛等具有调动性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充分激发培训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培训热情,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探索。经过这样,员工的培训效果才能够显现。我们的培训才有了实际的意义。培训人员同时也要重视培训教材的挑选,使培训教材能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符合目前员工的知识水平,让他们的学习能够更加的顺利。对于那些具有前瞻性的教材,培训人员要侧重它的修改工作,因为很多的专业术语都比较高深,员工不易理解,所以培训人员要对培训教材进行适当的简化与修改。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之后,石油企业员工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三,开展石油企业与石油高校的合作模式。石油高校是石油企业人才的摇篮。

石油高校长期的为石油企业输送人才,使石油企业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石油企业要与石油高校建立长期的培训合作模式,使石油高校能够更好的利用其教育教学的职能,帮助石油企业进行人才的培养,并为石油企业的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帮助石油企业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石油企业可以作为石油高校的培训基地,石油高校可以将课堂教学效果实施、检验的场所设在石油企业,这是实现石油高校实现培养石油人才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对石油企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方面,企业和高校都要将各自的环境优势和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各自的有利资源进行共享。石油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资源,而石油高校具有潜在教学、师资的资源。双方可以在培训基地的基础上进行远程和网络教学,这样石油企业的员工可以在网上接受石油高校教师的在线培训,使培训过程变得更加精简。石油高校的教师可以定期地为石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石油企业为石油高校提供实习与实验的专业化环境。使石油企业和石油高校能够互惠互利,共同协作,实现共赢。四、结束语石油人才培训培养的改革与创新不仅可以提高石油高校的教学质量,也能为石油企业储备更具专业性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艳,姜民政,丛蕊,等.面向石油行业的力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88-188.

[2]李美艳,雷毅,韩涛,等.石油院校培养创新型焊接人才的实践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6(102):9-9.

[3]赵提财.石油类高校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改革[J].赤子:上中旬,2015(3):109-109.

[4]高杨,王启芳,臧子东.浅析石油企业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J].学理论,2015(17):134-135.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第4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石油化工;煤化工;职业教育;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29-02

0 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成为影响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一件大事。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与普通高等教育等量齐观的地步,来势迅猛,发人深思。高职教育围绕知识的应用,注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作过程体系,培养的是在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必须、够用”的课程内容选取,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应用能力为主的特色。

《有机化学》是高职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学问题等。显而易见,专业方向和就业倾向不同,对于《有机化学》课程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为了改善我院目前《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课题组拟将《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学内容,拓展模块则根据在相关化工企业调研的结果,针对专业方向、就业倾向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选择性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任务要求。

本调查通过走访我省部分大中型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咨询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部门负责人、回访在企业工作的我院毕业生等形式,对企业人才结构与知识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教学现状,收集不同专业方向、职业倾向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旨在获得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职工日常工作“必须、够用”的《有机化学》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以便于制定出更加符合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学生就业需要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而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

1 调查情况介绍

1.1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重点走访和发放问卷两种主要途径进行。

重点走访对象包括省内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企业人事部门主管5人,企业技术人员5人,省内石油化工专业职教专家1人。

进行问卷的企业除了要求专业针对性强外,考虑到目前学生就业实习需要,我们选择了一下三类大中型企业:①接收我院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业;②我院的长期生产实习基地单位;③学生期望能够就业的单位。共选择大中型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5家。问卷的五家大中型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分别为:延长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长庆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延长石油北京化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咸阳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1.2 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表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高鸿宾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有机化学》(第二版)和周志高等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为基础素材,并进行了充实和完善。问卷调查内容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按照有机物类型的不同进行划分,共18个教学项目,具体包括绪论、烷烃、环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和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羧酸衍生物、含氮有机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对映异构等。实践部分包括安全教育、有机基本操作、有机合成、性质与鉴定、综合实验等5个项目。要求被问卷人在其认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对应序号上做出标记,同时,如果认为还需要增加那些内容,一并添加在相关知识点附近。

1.3 问卷对象 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按性别统计如下,男性76.92%,女生23.08%。按学历统计如下,硕士0.85%,本科11.97%,高职72.65%,中专1.17%,未填写12.82%。按第一学历专业统计如下,化工类专业75.21%,非化工类专业5.98%,未填写18.81%。

2 理论部分调查统计与分析

2.1 项目整体调查结果与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各个教学项目的必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下:烯烃、绪论、烷烃、环烷烃、醇和酚、炔烃、芳香烃、醛和酮、氨基酸和蛋白质、含氮有机物、碳水化合物、二烯烃、卤代烃、醚和环氧化合物、羧酸衍生物、羧酸、杂环化合物、对映异构等。

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从业人员来说,使用频率较高的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有:烯烃、烷烃、环烷烃、醇和酚、炔烃、芳烃等。相对来说,烃的含氮衍生物、含卤衍生物、复杂含氧衍生物、碳水化合物等知识使用的频率较低。这一问卷结果和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学生从业岗位密切相关。其中,传统上将一个国家乙烯产量的高低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说明了乙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性,反映在调查结果中,与烯烃相关的教学内容是此次问卷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有机化学课程知识。同样,石油以及石油产品,汽油,煤油,柴油等均是不同的烃类化合物,因此石油化工行业职工日常接触最多的也就是这些有机物,反映在问卷结果中,这些相关内容也被认为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对于烃的衍生物,相对来说,醇等简单含氧衍生物比较重要,这应该与当前能源不足,大量醇类被单独或者混合作为燃料使用,导致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的企业增多有关。

2.2 项目内部不同任务的调查与分析 以烯烃这一项目为例,不同任务的必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下:烯烃的化学性质、烯烃的来源和制法、烯烃的鉴定、烯烃的物理学性质、乙烯的结构、烯烃的异构与命名。有机化学教材对于每一种类型的化合物,都分别从分类、异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来源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从各种项目的统计结果来看,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各个项目统计中均处于前列,说明有机化学物的化学性质很重要,这一点显而易见。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和制法、鉴定与生产密切相关,从调查结果来看也靠前。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异构等深奥的理论知识,仅从调查结果来看,必要性不是特别强。

3 实践部分调查统计与分析

从统计结果来看,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这三个项目比较重要。基本操作项目中,蒸馏、加热与冷却、萃取与洗涤等三个任务相对重要,这些都是石油化工、煤化工生产中的常见生产操作。基础知识项目中,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相对重要,因为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是危险行业,掌握必要的事故预防与处理常识就尤为必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项目中,未知物的常规鉴定方法、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相对重要,这些是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常用的化学分析检验方法和操作。

4 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

4.1 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 与精细化工行业调查结果不同(调查结果另文发表),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职工认为相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烃、烃的简单含氧衍生物,这就要求在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要加强这些内容的教学,为学生毕业从事相关领域工作进行必须和够用的知识积累。

4.2 在教学中,要重视与生产实际以及科技前沿相结合 从调查可以看出,醇、醚等烃的简单含氧衍生物也相对比较重要。近年来,能源紧缺、环保要求提高,导致大量使用甲醇、甲基叔丁基醚等含氧化合物作为燃料、汽油抗爆剂,省内出现多家煤制甲醇、合成甲基叔丁基醚企业,这就要求在课程开发中要重视结合生产实际,加强开发相关教学题材。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机化学中的一些不完善的理论不断的被更新,这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科技前沿。

4.3 要重视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中心,让学生理解、掌握以至于能够应用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为生产生活服务,这是有机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内容设计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相应知识的构架。

4.4 在实践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有机化学》实践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实验技能、必要的事故预防与处理常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基础操作的训练,譬如炼油工业中常用的常减压蒸馏、加热与冷却、分馏等,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熟悉这些操作。

4.5 要重视加强石油、煤、天然气化工安全教育 无论是问卷调查企业职工,还是重点走访专家,都一致认为要重视“实验室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化学危险品安全常识”教育。近年来,石油化工领域不断发生的危险事故,将石油化工安全推向人们的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灭火防火模拟演练、事故危害分析、展示事故图片等手段加强化工安全教育。将厦门PX项目纷争、兰州石化公司爆炸着火事故、河南伊川煤矿爆炸事故、西安液化气爆炸事故等典型案例引入相应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高鸿宾,王庆文,高振胜.有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陈淑芬,汤长青.有机化学(理论篇)[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3]孙宾宾,王芳宁.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和改革探讨[J].甘肃科技,2008,24(7):170-171.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第5篇

关键词:就业热门;专业嫁接;课程整合;电子课程;整体就业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能力型和就业型教育,就是俗称的“专才教育”[1]。这种专才教育对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一定的操作性。但在当今社会更开放、发展更迅速的情形下,这种目标定位呈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首先,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看,这种目标下培养出的“专才”极有可能面临就业难和转岗难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通过市场调节的合理配置实现的,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是人才市场的基本法则。一个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人,即使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因缺乏专业间的横向渗透和伸张,在竞争中也难以占据有利位置[2]。其次,知识经济日渐凸显,高科技促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技术含量日益提升,产业岗位轮换频繁。越来越快的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需要从业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嫁接,更应有功能的整合。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多样多变的社会需求面前无动于衷或束手无策,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就会渐显萎缩[3]。

一、专业嫁接的思路

(一)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石化行业的振兴,以及机构重组、人员调整的结果,各大石化单位急需补充大量人员,尤其是成本低、能力强的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的高技能人才[4]。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的特色专业是已有57年历史的石油化工专业,近几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且就业的质量非常高,学生应该在校学习三年,一般情况下,在两学年还未结束时,几乎一半的学生已经签订了就业单位。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导向,学院内一些非石化类专业纷纷与石化专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合嫁接,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系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系,专业嫁接为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确实找到了新的出路。使学生既掌握了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的石化类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即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5]。

(二)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必备知识体系

专业嫁接的效果应该达到嫁接专业(比如文科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被嫁接专业(如石化专业)学生应有的必备知识体系,而嫁接专业又有其自身专业的要求,如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实现专业嫁接,必须要对嫁接专业的课程进行较大规模的整合,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基础、必须、实用、够用的理论实践知识。为了将文科类专业与石化专业进行嫁接,开设的嫁接课程有《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设备》、《石化专业认识实习》。理科类非石化专业与石化专业的嫁接时开设的嫁接课程有《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化工技能取证》。

高职教育提倡理论教学“课件化”、实践教学“现场化”,尤其在专业嫁接过程中,为提高效率并保证嫁接的目的,更应该做到这点。我们已经为《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开发了适宜的电子课件,根据编写的《石化中试装置实训教程》校内讲义在学院的中试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现场化教学实习,完全达到了上述要求。

二、文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开设嫁接的专业课程时,必须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差别,必须将嫁接的课程以恰当的形式组织,以达到扩大知识面而又能够有效克服因专业性过强导致的生僻难懂,确实使非石化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嫁接掌握石化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实现学生“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的“通才”教育目标[6]。

(一)化学课程整合

人文系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非常有限,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往往不感兴趣或学习时不得要领,《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涵盖了高中阶段化学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并且对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部分进行了扩展,既是对三年高中化学的浓缩与简化,又能承接部分石化系学生所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俗称四大化学)基础知识。这门综合性的课程开设一学期,40课时。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40课时内还要理解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如果两个专业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太远,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文系、石化系分别位于东、西两个校区,学生做一次实验非常不方便,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开发了一套适合文科专业的《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该课件有445MB,刻成一张光盘,《实用化学基础》共分九章,每章包含有:

powerpoint演示文稿。演示讲课的提纲、重要知识点、例题、习题,并将与课程有关的动画、视频进行了相应链接;

flas。模拟有机物分子构型、有机反应历程、模拟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易懂,可以节约用于实验的财力、人力、时间的投入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视频。课件中有40余个精心收集、制作的视频文件,比如乙醇的生产过程、有机物的性质、石油的用途等电视片、真实录像将教学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除了该光盘中所含的视频,我们还有另外两张有机化学操作、无机化学实验、玻璃仪器的洗涤等教学录像改制的光盘;

图片。几百幅图片展示了环境污染、化学污染造成的可怕疾病,展示了工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展示了高分子、高科技材料,有利于建立起直观的印象,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拉近;

例题、习题。每章都有与之配套的例题、习题,制作成word文档。已经链接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独立放置可以更方便查找。

(二)工艺课程整合

文科类专业在学习一定的化学知识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掌握一些石化产品、石化工艺、石化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工艺设备的基础知识,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

应用英语(石化方向)三个专业,就开设了一门《石油化工设备》的课程,主要讲解一些石油产品、石化原料、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等知识,主要是石化专业一些应知的知识点,30课时左右就能够对石化行业有基本的了解。

(三)实践课程整合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化系有着雄厚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课时比例超过了理论课时,对于嫁接石化专业的文科专业,我们专门划出一周的时间为其安排一门《石化专业认识实习》,主要内容包括:

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对石化企业生产特点、事故预防等有了直观、感性认识;

参观石化中试装置,加深理解所学的工艺知识,亲眼看到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设备、装置,现场认识管线、仪表、阀门等,能够在现场摸清工艺流程;

进入化学实验室亲手做1~2个实验,认识大量现代化分析仪器、小型设备。

三、理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一)工艺课程整合

理科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比较扎实的化学基础,在学习石化类课程时就应该扩展课程,并且适当加深深度,我们针对学院内的理科非石化专业编写了《石油化工工艺基础》教材,内容涵盖石化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和《高分子化学》,按照石化类专业教学计划,以上前三门课程每门需要讲授两学期,《高分子化学》讲一学期。对于非石化类的理科专业,在进行专业嫁接时,不可能按石化类专业的教学课时进行,这样就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上提炼出每门课程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除了在教材的编写上下功夫,开发与之匹配的电子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化工原理》部分的单元过程和设备,需要通过模型、照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常规教学中还需要实验、仿真、实训,在不足20课时情况下,大致将《化工原理》主要的精髓学完,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的电子课件,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收集了有关泵、换热器、精馏塔、吸收塔等大量的动画、视频、照片,用于教学的效果非常突出。《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要讲解很多装置的工艺流程,常规教学利用布质或纸质挂图,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流程以动画或图片实现,教和学的过程变得轻松,教和学的内容也得到极大的扩充。

(二)职业技能取证

非石化类理科专业,比如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专门开设了《化工总控工技能取证》课程,课程标准与石化专业学生一样,参加统一的取证培训和考试,通过2周(60学时)的强化训练,让其掌握化工总控工中级工应知应会的理论实践知识,通过理论考试和上机仿真操作。

四、专业嫁接的效果

(一)嫁接课程教学效果

《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程于2004年秋季用于教学,连续使用了7年,在教学过程中经多位老师的不断补充、完善,教学效果与常规手段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丰富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写出有价值的小论文,并且在化学专题演讲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达到的。

《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于2005年秋季用于教学,多个教师在开设该门课程的10余个班内试用,从老师的反馈和课堂上同学的反应来看,采用电子课件授课与常规的教学相比,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讲课的容量得到极大的扩充,而没有给学生带来负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许多石化专业的知识,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真正达到了专业嫁接的目的。

(二)嫁接专业就业效果

根据本校招生就业办公网显示的石化专业以及嫁接石化类课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嫁接石化类课程的理科专业有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文科专业有市场开发与营销(油料储运)、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应用英语(石化方向),越来越多的专业开始与学院的特色专业进行嫁接,且嫁接的程度越来越大。这些专业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在嫁接石化类课程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嫁接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

学,2006.

[2] 裴建平.有关高职课程设置问题的几点看法[J].职业技

术教育(教学版),2006,27(2):26-27.

[3] 李晓.浅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南方论刊,2009,

(10):95-97.

[4] 荣志远.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D].兰州大学,2007.

[5]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

大学,2004.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第6篇

关键词:校企联合;需求导向;人才培养

当前,计算机专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为整个计算机教育界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对比,提出了一个战略建议:分类培养,一个专业,三种类型,多个方向。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专业,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种类型,包括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多个方向。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基本理念:人才培养要面向就业市场。面向就业市场培养计算机人才,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计算机院系生存的需要。鼓励(要求)多数计算机专业加快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的步伐。结合教指委的改革意见,长江大学与北京侏罗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的行业特色和公司的行业优势,开办实验班,联合培养既具有计算机基本知识又具有石油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满足公司需求和石油信息化建设需要,为计算机这样的通用性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

1 石油行业计算机人才需求

随着石油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勘探、开发、集输、加工等石油行业的各个环节。石油行业也经历着从简单的数字化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大多数石油技术都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勘探开发的难度增大,除常规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外,许多现代技术成果,如海量数据存储处理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油田智能化管理技术、多元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技术、数字化油田技术等,也纷纷被应用到油田生产和管理当中,因此石油行业就需要更多有自主版权的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这就需要大量既懂计算机又具备石油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 用人市场对学生的能力需求

侏罗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石油行业为依托,以计算机软件开发及项目服务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公司凭借完全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强大的研发力量,专注于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软件与技术服务,日益成长为中国石油信息产业的积极推动者和国内石油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作为全面了解国内石油企业IT状况的专业公司,凭借植根于中国石油行业多年的技术优势,侏罗纪公司已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等国内各大石油公司、全国30多家油田、多家石油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侏罗纪公司的产品覆盖了国内所有的石油单位,在油田领域影响深远。侏罗纪公司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基本上可以代表与其在同一领域中的众多公司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换言之,该公司的人才需求就是国内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专业软件提供商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般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从企业角度讲,还需要员工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基本能力:

1)具备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

2)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3)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4)具备基本的工作技能。

具体到侏罗纪公司,还需要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石油勘探开发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石油软件的研发、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有些在学校有相应的课程或环节来实现,有些则需要企业配合来实现,有些还需要通过对学生有意识的训练来实现。

3 人才培养的实施措施和方法

3.1 明确培养目标

如果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视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这个“产品”必须按照企业和用人市场这个需求方的基本要求去考虑和设计。要达到培养规格要求,首先必须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分析,尤其是结合具体公司的需要,学校要做到为企业量体裁衣。我们把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专业(计算机、石油)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复合型人才。

3.2 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应该适合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普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随着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不断升高,以及学科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有关的课程进行完善和改进。本次合作按照石油计算机复合人才以及用人单位基本素质要求的整体目标,对现有的课程进行调整,并由学校和公司分别承担。课程设置内容如下。

1)专业知识课程。

从学校为学生开设的课程体系中挑选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和石油课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由学校负责实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和石油专业理论背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较好的理论基础。这些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主体。每个与实践有关的课程,都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课程。

此部分课程委托公司开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理解程度、对企业的认知程度,缩短对公司的文化认同时间,有利于其在企业稳定、持续地成长。包括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沟通与交流、公文写作(开发文档、项目汇报、工作计划与总结)、常用办公软件等课程。

3)公司特色课程。

这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公司实际工作开设,主要是一些石油信息服务方面的特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将来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这部分课程采用课外讲座的方式,以定期和不定期形式开设,包括石油数据库管理技术、石油图形技术、石油知识管理技术等。

4)实践技能课程。

此课程分为模拟开发和实际开发两部分。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实施方案,由学校和公司合作完成。在实践技能课程中,我们分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如数据库方向、软件开发方向、软件测试方向等。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第7篇

关键词: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综合专业素养;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091-02

一、前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湖南科技大学地质专业本科高年级教学具有“找矿特色”的专业课程,同时是与非常规油气——页岩气勘探密切相关的重要专业课。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新理论新技术较多[1-5]。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直接定位到油气勘探的工作岗位,其内在要求的知识体系更加专业化,实践技能和方法技术紧跟行业发展的需求。我校自2011年以来,重点针对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工程的学生开设。作为本校地质系特色专业,如何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使该专业方向适应新能源勘探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成为当下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采取多项教学改革措施,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找矿”相关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体系,为就业打下厚实的基础。

二、建设方案

1.设定建设目标:(1)建设“找矿特色”课程,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油气地质理论基础,掌握油气藏形成原理、分布规律、控制因素,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奠定基础。(2)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满足本科教学体制改革要求。根据我校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增强课程内涵建设,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等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地层、构造、沉积演化为主线,以油气形成演化、油气藏勘探为目标,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特别关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2.完善授课思路,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准备石油地质学相关的科研实例,精心设计多媒体教案,形成基于科研实践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衔接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其次,根据课程内容专门设计了讨论课、专题汇报课等。

3.突出实践教学作用,强化野外地质技能。石油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教学思路。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野外实习,除了掌握常规读图、识图、填图野外方法和技能以外,还需着重抓好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按照行业标准,补充与石油地质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地复习和巩固课堂和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三、具体措施

1.强化理论教学与考核,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理论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是教师讲解与传授知识、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6]。鉴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在油气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油气勘探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要注重的是对石油与天然地质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考核,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

油气地质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生、储、盖、运、圈、保六大成藏要素。在完成理论教学后,为了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学期还安排了大量的课后石油地质学专业文献阅读训练、习题计算作业以及部分课时的课堂宣讲讨论和解题课,要求学生能将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学生编图、作图、阅读文献的实际能力。

在课程考核阶段,考核方式则采用百分制,考核内容分为专业理论知识闭卷考试、平时作业与阅读讨论两大部分,两者分别占总成绩的70%、30%。对于未能通过考试的学生,按要求一律进行补考,补考未通过的则安排重修。

2.紧扣学科前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不断有新的思想充实或拓展现代石油地质理论,而这些新理论在油气勘探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够促进教学。肖兴安认为教师进行的研究与自身教学密切相关,教師的科研工作实际上是在为教学做准备。对于一些具有突破常规的油气专业理论,则要求学生能联系之前所学到的传统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对比与思考,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观点。

3.多学科结合,拓展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是在大量勘探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地质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油气勘探息息相关。随着全球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形成了从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勘探指导理论,如石油渗流力学、成藏动力学、高分辨油藏4D勘探等,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中,在油气地质理论的基础上吸收最新勘探与科研成果,将其中关于多学科综合应用油气勘探的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介绍相关内容外,笔者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多阅读有关刊物,关注油气地质微信公众号等,了解勘探行业的最新进展。

4.加强野外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从中美大学近年地学教材编著地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对比来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实践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实践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每年都安排了为期近5周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野外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等加强对学生野外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地质勘探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野外实践和技能训练结束后,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会,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对学生野外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二者互相促进,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作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课程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按照以上课程建设目标与教学改革思路开展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学生今后从事油气勘探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华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J].石油教育,1999,86(7):45-46. 

[2]庞雄奇.新世纪油气工业的发展与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使命[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4-18. 

[3]王凤琴.“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09-111. 

[4]林小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改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7,4(2):318-320. 

[5]柳广第,高先志,李潍莲,陈冬霞.“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8,17(4):109-112. 

[6]龙雪津.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再辨析—基于技术哲学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5,(18):79-85.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第8篇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已有2300多套水下生产设施、204座深水平台运行在全世界各大海域。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在启动深水钻井、铺管装备等方面的前期研究;我国的FPSO建造速度和建造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深水油气田开发方面已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深水油气田开发公用技术平台正在建设中。

2.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自主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仅限于200m水深之内,与国外深水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尚有很大距离。我校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海洋工程等专业均开设有“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对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进行系统的介绍,能够全面地讲述海洋石油从勘探到开发的整个过程。但如今海洋石油开发技术日新月异,目前使用的教材缺乏最前沿的技术介绍,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更前沿的科普知识。在实验教学方面,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实验学时较少。对于最常用的海洋石油钻采工具,学生也缺乏直观的认识。受限于各种因素,我校对于海洋石油工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还相对缓慢,因此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3.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3.1以前沿知识介绍为主,优化课堂内容

减少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增加科普性知识介绍,优化课堂教授内容,构建课程新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海洋石油工业的热情,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渗透海洋石油开发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技术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以工程培养为本,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时量,动画演示海洋石油钻采工艺流程,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入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直观的描述实际海洋环境与海洋石油开发的特点,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实验平台,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兴趣,加深理解。建立海洋石油装备模型展厅,以模型展示、多媒体演示及展板介绍等方式对多种主要的海洋石油钻采、生产、运输装备进行展示与介绍。目前已有的海洋石油工程实验模型与装备,其中深水防喷器模拟样机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老师自主研制开发。海洋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是当代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方面的前沿性技术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是一门跨学科、跨部门、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工程,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工程领域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使我们的海洋石油开发技术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技术水平,也是海洋石油工业与相关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结语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第9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提升;软实力

一、内涵

软实力是和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所谓硬实力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要素,如设施、资本、人员、规模,软实力则是整合使用硬实力的能力。石油企业的软实力,是石油企业内无形的非物质力量,它以石油企业硬实力为基础,通过对技术手段等硬实力的占有转化,以及对和谐奉献的石油企业文化等相关软资源的传播,对相关群体产生影响,促使石油企业实现预期目标。

二、石油企业软实力的影响因素

石油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石油企业的软实力是石油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对企业的影响意义深远,提升石油企业软实力是大势所趋,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影响石油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各种因素。

1.企业的“硬实力”

硬实力是指企业的资本、技术和资源等的实力,只有硬实力累积到一定程度,企业才有足够的资本和资源来发展软实力。而且这是一个正向循环效应,石油企业硬实力强大了,强大到影响行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国家相关政策制定的时候,各种社会资源就会在硬实力的推动下,服务于企业软实力的提升。

2.企业战略

石油企业的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石油企业战略影响着石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对石油企业的软实力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3.企业文化

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集中体现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和组织行为,这个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是企业无形的凝聚力,是企业战略的保障,在某种意义上企业文化甚至可以等同理解为企业软实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势必直接影响石油企业软实力的形成和发挥作用。

4.企业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企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跨国经营和并购等行为使得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也加大了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困难度,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管理的好坏对石油企业软实力的影响也愈加明显。

5.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基础,因此对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石油企业的科技创新,不仅能有效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而且能影响创新环境、创新意识等软资源,进而影响石油企业的软实力。

6.石油企业的人才队伍

任何一个企业,人才队伍都是其重要的资源,石油企业亦然。团结上进的人才队伍能给石油企业带来创新和活力,从而影响到企业软实力。

三、石油企业提升软实力的对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要求,石油企业需要建立与硬实力相匹配的石油企业软实力,并且要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这就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和管理创新,构建先进的石油企业文化,塑造石油企业的良好形象等,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构建先进石油企业文化

首先石油企业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现企业精神的新内涵、新文化。其次石油企业要面向国际,更好的兼容和开放,使企业文化既体现本土特色,又融入国际元素。特别是在石油企业跨国并购中,要强调文化融合,强化文化风险方面的管理力度,及时处理文化冲突,实现跨文化融合。

2.推进石油企业不断创新

(1)科技创新。推进石油企业科技创新,对提升石油企业软实力有保障作用。石油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从人才、投入、文化、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石油企业要制定科技创新战略,加大科技创新相关投入来保障资金到位,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石油企业内部开放式的科技创新体系。

(2)管理创新。管理水平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影响到企业软实力的提升。因此石油企业要将原有的相对落后的管理体制与制度进行变革,在管理上要明确企业管理的核心,抓住重点,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水平,在制度上也不断创新和改进,促进石油企业整个管理的创新。

(3)知识创新。作为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的石油企业,加强知识创新,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加强知识管理和创新,于石油企业而言,就需要企业掌握和研发更多的石油核心技术,开发和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不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使石油技术和知识能够在石油企业间共享,而且需要石油企业内部加强知识整合,加速知识创新,从而为石油企业的创新增添动力,也间接的为石油企业软实力提升奠定知识基础。

3.履行石油企业社会责任

石油企业准确把握国内外能源发展的态势,根据国家的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其影响力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是一个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企业本身应该增强责任意识,这个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办办公益事业,进行一些社会捐赠。而是要做到为国分忧,全面的履行企业在经济、环境和道德方面的责任。

4.加强石油企业资源整合

(1)人力资源整合。石油企业的成长以及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建立一套长效的人才培训制度。首先石油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对员工进行适时的培训。同时石油企业要建立内部学习型团队,团队合作共同提高。此外,石油企业还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信息资源整合。石油企业应发挥团队的作用,通过共享先进技术提高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利用能力,将人和技术有效的配合,不断提高石油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能力。

5.加强石油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保障,能确保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石油企业应结合石油这个行业的特点,完善管理控制体制,在战略、财务和经营上加强管理控制,此外,还应该采用积极方式,进一步加强石油企业风险控制力,全方位多层次的做好内部控制管理,为企业的正常运作提供保证。

6.塑造石油企业良好形象

石油企业想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就要加强企业的形象建设,不断改进并致力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具体工作开展中包括首先从基层出发,规范石油企业职工的言行举止,着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员工形象,其次从高层入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形象。此外,在人们生活已经被网络全面的影响的今天,学会利用网络,提高企业在网络上的声誉,塑造一个网络与现实的全面良好形象。(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本文是山东协和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HXY201203)和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项目编号:KT13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金保.石油企业软实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2]胡友清.石油企业软实力建设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石油企业,2012,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