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20 04:28:40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第1篇

市统计局《转发广东省统计局关于做好全省统计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东统字[2005]16号)收悉。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通知的要求,紧密联系口岸工作实际,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我局的统计“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收到通知后,我局收到通知后,从开展统计普法是推进依法统计、推进统计改革建设事业进程的高度,充分认识“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的重要性,由郭水局长牵头,组成了“四五”普法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在局党组的精心组织谋划下,我们立足一个“早”字,突出一个“快”字,坚持一个“实”字,做到早行动、早筹备,迅速展开了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总结验收方案,安排好时间、落实好有关的工作人员,自上而下认真做好自查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落实到位,领导责任到位,有效避免了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的出现。

二、实事求是、确保质量。在组织开展“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我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求实务实的精神,从实际工作出发,严格按照省、市统计部门总结验收的内容和标准要求,深入细致的开展检查验收,切实保证“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的质量,我们注意做到“三个抓”。一抓舆论宣传,充分运用网络、会议、墙报、简报等形式,加强“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宣传工作,包括总结验收工作的基本要求、内容标准、方法步骤等,这些都为总结验收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抓工作落实。在总结验收工作中,我们紧紧把握上级关于总结验收工作的内容标准,以局总结验收工作小组为龙头,我们采取自下而上自查的总结材料逐(请登陆政法秘书网)级向上报与自上而下逐级检查验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地考察、听取工作汇报、检查审阅有关材料、召开座谈会、抽样调查和当场测试等检查方式,认真抓好检查统计普法工作的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按量完成,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结构层次系数来描述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并通过它对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联动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则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

1变云与数据

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以往学者在研究中采取了不同的指标以描述产业结构变动,主要有:一是Clark所定义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S,,即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二是国内学者在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中经常使用的是结构调整系数S2,即第一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是产业结构变动值,其中:K为产业结构变动值;为第1产业报告期所占比重;9.。为第产业基期比重。四是Moore指标,该指标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向量空间夹角为基础,将产业共分为n个部门,构成一组n维向量,把两个时期间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表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标称为Moore结构变化值。其计算公式:M,=,式中,M,表示Moore结构变化值,表示t期第1产业所占比重,,表示t+1期第产业所占比重。五是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该指标用来反映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设某区域有n个产业,将这些产业由高层次到低层次加以排列,所得的比重分别记为9o,则该区域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为:该式实际上是对三次产的比重进行加权求和,按三次产业的层次高低依次赋权。式中,W越大,该区域结构层次系数越大,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越高。

第一、二两种指标值越小,说明结构调整的速度越快,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但是它们并没有反映出第二、三产业之间相对结构的变化,二、三产业之间结构变化也蕴含着产业结构升级的信息。特别是如果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其缺点更加明显。因而这两种指标是不全面的,用它来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可能会导致错误结论,例如陈华(2005)及刘建平(2006)均使用这两种指标来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

第三、四两种指标,仅反映产业结构变动的情况,指标值大,说明产业结构变动快,而不反映产业结构升级的信息。

第五种指标考虑到三次产业之间相对结构的变化,因而较前两项指标更为全面,且反映了产业结构升级的信息。结构层次系数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反映某区域某年份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绝对水平,而主要在于进行不同区域之间和不同时间之间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比较和结构高级化变动状况的考察”(靖学青2005)。

由于安徽省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同时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强省的目标,结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层次的合理排序应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本文采用三次产业的结构层次系数指标来反映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的状况,即三次产业按二、三、一顺序排列,按照结构层次系数公式,对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加权求和以得到结构层次系数。由于是比重关系,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以当年价计算,未剔除物价因素,不影响分析目的。

经济增长指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反映安徽省经济增长,为了消除物价水平的影响,用安徽省历年生产总值指数对GDP进行调整.得到按可比价计算的生产总值.计算公式如下:实际GDP,=GDP9,8 xI100其中,GDP,:表示1978年按当年价计算的生产总值,I,为历年以1978年为100的生产总值指数。

数据样本期为19782005年为了消除异方差性,我们对变量数据作对数处理,处理后的变量序列分别记为:LGDP和LW。

2实证分析

在进行Granger检验之前,必须先明确两点:一是各个变量应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如果不是,至少应该是同阶单整序列,否则很可能出现虚假相关和虚假(伪)回归,因此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二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即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否则也谈不上它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为此,本文利用Eviews5.0计量软件,先检验两个变量的平稳性和协整性,其后再进行Granger检验,结果如下:

平稳检验:使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变量LGDP和LW的平稳性,检验时,根据每个序列的时序图确定检验类型,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变量LGDP和LW都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可以判定LGDP和LW都为一阶单整序列。

协整关系检验:由上面的平稳性检验可知,两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这是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的前提。建立LGDP和LW之间的带常数项的回归方程:

LGDP=一1.504864679+10.49420365*LW+s,

(-2.4161)(12.2202 )

Rz=0.8517,拟合优度较高,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残差的估计值s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2:

由于检验统计量-2.2313小于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的临界值一1.95,因此可以认为残差序列平稳,表明回归方程各项统计检验通过,序列LGDP和LW具有协整关系。因此,LGDP和LW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Granger因果检验:本文检验的滞后期数分别为1年、2年、3年.结果如表3:

3结论

(1)由判断上面的结果看,在滞后1,2,3期,对原假设"LW不是LGDP格兰杰原因”的相伴概率分别为0.011,0.029,0.047,在5%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特别是当滞后1期时,非常显著,相伴概率仅为0.011而对“LGDP不是LW格兰杰原因”,相伴概率为0.10,0.531,0.277,接受原假设,因此仅从Granger因果检验的角度看,序列LGDP与LW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即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并且,从协整方程看,安徽省结构层次系数每增加1%,GDP增长10.49%,可见,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

(2)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仅是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而经济增长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上述分析只是表明在滞后期为3年内,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显著而已,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起着重要作用。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第3篇

作者:良师益友

总结是班级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也是班主任必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期和学年末工作总结的质量,直接反映着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实践表明班主任的工作总结写哪些内容是一个方面,但关键是要找准切人点。班主任总结工作应从如下六个方面切入。

一、从检查计划的实效入手。

工作总结实际上是对工作计划的检查。班主任总结工作就是为了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对进展的幅度、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回顾、说明和评价。

因此,在总结工作之前,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对照计划中的各项指标,逐一进行回顾,看看当初确定的任务是否完成,采用的方法究竟效果如何,哪些指标已经达到了,哪些工作接近指标,哪些工作的指标还未达到。

对照计划进行总结,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是防止计划落空,客观总结工作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对计划落实情况逐项对照检查,才能看到班级的成绩和进步的幅度,学生才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到有信心、有希望。

一般地说,当班级工作的成绩与计划中目标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时,总结会对全班学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二、从总结工作经验入手。。

班主任工作总结要想避免空泛,对今后的工作起到启发作用,必须十分重视对工作经验的总结。事实上,任何班级管理的经验,在尚未进行总结时,仅仅是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带有很大的尝试性、局限性和盲目性。

只有通过总结,使之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时,才具有经验的价值。比如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一学年(或几学年)下来,经过日日抓、月月抓、校内抓、校外抓、点滴抓、反复抓,最终取得了人人懂《规范》、人人守《规范》的效果,学校领导满意,学生家长放心。

那么班主任总结这项工作时,是总结表现在外面的教育活动与形式,还是通过林林总总的教育活动及形式,揭示其本质呢?显然应该是后者。因为,表面化的东西没有经验价值,既不能传达给他人,也不能鞭策自己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抓下去。

反映现象性的东西是学生的事儿,班主任的作用就在于透过现象,抓住最根本的工作经验。可以说,有无经验是班主任工作总结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志。

三、从查找问题和不足入手。

总结工作必须坚持两分法的原则,既要看到成绩,又要发现问题,找到不足,这是班主任总结工作的最可贵的一点。查摆问题首先要求班主任端正思想,敢于触及工作中的矛盾,勇于承担责任。

一般来说,班级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班主任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有关,有些可以说就是工作中的失误。(班主任工作 )退一步说,即便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班主任也负有教育的责任。其次,要善于分析造成矛盾、出现问题的原因。

这个分析必须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多角度的和令人信服的,掺不得半点主观的色彩。须知,学生对班主任关于问题的分析,是非常敏感的。

再次,要区别主次。班主任的总结不要大小问题一块写,而应对问题进行排队,选择最具典型性的、大家普遍公认的、有说服力的主要问题来写,对次要的、涉及面不大的问题则一笔带过。

即使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总结时也不要使用恫吓、渲染、夸张的措词,而要让学生通过一些现象的分析,自己去体会问题带来的危害。这样,师生才能对问题形成共识。

四、从为今后工作提供依据入手。

总结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班主任所忽视。班主任的工作总结不仅意味着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未来。

一项工作不论班主任完成的效果如何,都从某种意义上暗示着此项工作在今后完成的难易程度。完成得很好的工作,由于总结出了经验,今后做起来就会显得轻松自如;完成得不好的工作,如果及时找到教训所在,今后做起来也会减少一些困难。

因此,班主任的,总结要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进行典型剖析,不仅要写出反映全貌的工作内容,而且要写出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工作方法,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让数字和实例说话。

重要部分要不惜笔墨,重彩浓抹,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写法上的翔实、具体,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工作服务,至少可以归纳出一条可*而有效的思路。

五、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入手。

工作总结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是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运用智慧和力量、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主观的体会和收获。

从实践论的观点看,班主任进行工作总结是对实际工作由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过程,是取得正确教育思想、班级管理经验以利于作出正确决策的必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总结的根本目的,通俗一点说,就是要通过总结发现一点“规律性的东西”。

在班级管理中,究竟有多少属于班级管理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这是个很少有人思考的问题。

比如,开展家庭教育,每学期都进行,方法不外乎家访、召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但是这些方法在运用中分别能产生多大的效力?各有什么利弊?对什么样的学生采用什么方法最适宜?等等,都被班主任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以至于出现了规律就在眼前却四处喊找不到规律的怪现象,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广大班主任的重视。

当然,任意夸大“规律性的东西”(随便抓个结论便当作“规律性的东西”)的倾向,也是班主任在总结工作时应该防止的。

六、从自下而上的全面总结入手。

对班级工作进行总结的过程,实际是班主任与学生结合的过程,即使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也应该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总结过程之中,而不应当让他们仅仅作为被总结的对象出现。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总结归纳事物能力的强弱,有步骤地组织他们进行总结,其基本程序是自下而上地进行。

对低年级学生可开展“说说自己的优缺点”、“和同桌、邻座比一比”的活动,哪怕是点滴成绩和不足,只要是学生自己总结出的,也是非常可贵的。对于高年级学生,应让他们自己总结。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第4篇

关键词: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法;关键设备;监造策划与管理

一、前言

为满足爪哇岛的电力需求,PTPerusahaanListrikNegara在西爪哇省IndramayuRegency市建造一座燃煤发电厂,电厂名称为PLTU1JawaBarat3X330MW发电厂。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现已更名为“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PENTA公司组成联合体成功签署了电厂项目的EPC合同。对外主合同签订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签订了本项目的工程执行承包合同,确定了公司将承担执行印尼项目EPC合同范围内的全部工作和责任。

公司十分重视采购设备的质量,如何合理保证采购设备的质量,低成本按时实现预定的采购目标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难点。利用系统思维和过程方法进行全过程监造是解决难点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以PLTU1JawaBarat3X330MW电厂项目监造实践为基础对如何解决这个难点进行了探讨。

二、全过程检验监造简介

设备全过程检验监造从任命项目总监造工程师开始,贯穿于设备采购全过程,属于项目驱动的质量监督。总监造工程师首先进行监造策划,形成可行的项目监造程序,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组织召开设备制造商与设计分包方技术联络会议,确立设备监造的执行依据和质量控制点,进入监造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利用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动态监控,根据设备类别、厂家制造水平和制造阶段的不同进行跟踪调控;设备交付、业主验收,提交监造总结报告后,检验监造过程关闭。

三、项目监造策划

监造策划的任务就是形成监造计划和建立监造质量管理体系。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宗旨是质量出自计划与过程控制,而非出自检查。只有做出切实有效的监造策划,才能指导监造的实施与过程质量控制,

(一)监造计划

明确监造目的是制定监造计划的前提和依据。本项目设备监造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性能、参数符合合同要求,满足项目需要;控制设备生产过程,保证设备按要求时间及时供货;控制材料采购,保证设备任意部件均符合标准和合同规定;监控设备试验、检验过程;保证设备的包装满足要求。

本项目以设备关键性级别、项目质量计划和以往的经验教训等为基础,根据项目特点、设备特点首先确立监造的工作范围、技术要点、执行依据与检查点的划分原则。经过监造策划形成的项目监造计划和标准文件是整个监造工作的基础。

设备关键性级别表明设备的重要性,Indramayu3X330MW电站工程总共有200余项的设备材料采购合同,对于如此大量的设备材料不可能等同对待,因此本项目监造策划根据设备关键性级别并结合与外方业主的合同中对设备检验试验的要求,进行重点针对性管理,充分保证了重要、主要设备的质量控制,满足了外方业主的要求,同时兼顾项目设备整体质量,整个监造过程主次有份,全面控制,在整体质量可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监造成本。

本项目监造策划中,根据发生故障导致的影响程度,将设备分为四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设备。一级设备为若发生故障会导致机组发电量完全损失或造成严重的安全或环境危害的结构、材料和组件。二级设备为若发生故障会造成机组重大损失的、不属于第一级的结构、材料和组件,包括具有重大经济价值、若发生故障会导致可容忍的环境危害的设备。三级设备为若发生故障会造成正常机组容量损失或造成严重的运行问题的结构、材料和组件。四级设备为若发生故障,不会导致机组容量损失或不会造成重大运行问题的设备。

对于某一设备的监造,根据被监造设备的特点及设备制造商所提供的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同时需结合业主对设备检验试验的要求,确定该设备的质量监控点(见证项目)和监控内容以及监控方式,才能准确有效得把握和控制好设备制造整个设备制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进度和质量。本项目监控点的监控方式分为现场监控(W点)、文件监控(R点)和停止待检点(H点)三种方式,其具体在各设备的监造大纲中明确。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依据本项目特点及相关规定与文件,结合业主对设备检验试验的要求,编制了适合本项目的切实可行的监造管理办法,建立了有效的监造部质量管理体系。本项目监造管理办法明确了设备监造目的、监造范围,组织机构及各方职责,设备监造工作分类及工作流程,监造文件的准备和提交,制定了监造工作标准表格,充分保证了质量计划的有效实施。

1、组织机构。设备监造工作由项目部设备监造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设备监造部设总监造工程师一人,质量控制工程师一人,进度控制工程师一人。下设监造工程师共分为5个小组,分别为驻厂监造组、电气仪表组、锅炉辅机组、汽机辅机组、其他设备组。其中驻厂监造组包括锅炉驻厂监造、汽轮机驻厂监造和发电机驻厂监造。

总监造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设备监造大纲,明确质量控制点;指导和组织监造工程师开展设备监造活动;全面了解设备生产情况,协调和联络项目部相关部门解决设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质量控制工程师负责审核并确认各个设备供应商提交的设备监造计划和质量见证表;根据设备生产进度情况确定设备巡检方案,并进行全面跟踪检查;组织解决设备监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及时上报;按规定时间汇总提交设备监造情况报告。

进度控制工程师负责审核各个设备供应商提交的生产进度计划,对设备生产进度进行全面跟踪检查与及时调整;组织解决设备生产进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及时上报。

监造工程师配合编制设备监造大纲,明确质量控制点;根据各项监造依据开展全面的设备监造工作并编写监造日记、监造报告、监造总结等监造文件。

2、设备监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处理流程。质量问题是指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或过程不符合规定要求。质量问题分级管理可以明确监造重点,提高监造效率,对发挥质量综合管理和监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监造过程发现的质量问题,视其严重程度并按照组织结构分级处理与汇报,如图1所示。

对可以通过返修弥补的一般性质量问题,监造工程师填写“质量问题反馈表”通知设备制造商,并责成提出处理方案,经监造工程师审核后执行,处理结果报总监造工程师复查;对难以修复的重大质量问题,除责成设备制造商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方案外,监造工程师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总监,在征得业主同意后,签发“部分加工暂停指令”,直至问题解决方可转入下道生产工序。

3、设备监造进度控制流程。设备制造商填写“生产进度计划报审表”送监造工程师审定,生产计划按周、月、季分别编制。该进度计划还应包括按合同确定的备品备件、设备图纸、设备安装和维修手册等软件的交货进度计划。

监造工程师对所报计划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及其合理性进行审查,并在报审表中签署审定意见。当工程进度与总体进度计划有不符点时,监造工程师必须与项目经理、设备监造部负责人和专业工程师认真讨论解决方案,确保设备交货日期能满足总进度计划的要求。

四、监造实施

根据监造策划,形成本项目监造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根据监造工作流程,即可实施设备监造,对其中的主要部分简要介绍如下。

(一)设备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设备供应商是关系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所有设计要求都要通过其来实现。对设备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是全过程监造管理的首要环节,能够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监造成本。设备供应商的审核应根据监造策划中形成的质量管理文件及相关程序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及文件系统,交货能力、技术能力、后援服务、人力资源、现有合作状况等进行审核。

(二)产品设计文件审核

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监造管理的重要环节,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资料等,是生产技术活动的依据,也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对制造厂的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和关键制造工艺进行审核,确保设计和关键工艺质量,是把住设备制造第一关。

(三)监造总体会议

监造会议是整个设备监造循环中由策划到执行的里程碑,与会各方要明确设备监造要求、原则和标准,确认设计文件、制造工艺和检验工艺文件,审核产品质量见证表和产品质量试验程序,把握设备上产进度。

产品质量见证表说明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所设立监控点的监控内容和方式。监控点的监控方式分为现场监控(W点)、文件监控(R点)和停止待检点(H点)三种方式。产品质量试验程序是制造商对产品试验工作进行的系统策划和总体安排,一般以文字或图表明确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配备资源、选择检验和试验的方式,是指导试验工作的依据。

产品质量见证表和产品质量试验程序是监造执行依据,需经与会各方共同确认,确保订单的检验要求全部列入。

(四)制造过程监控

在设备制造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遵循“预防为主、重在过程、主动控制”的原则,推进项目监造观念的变革,变被动监控、事后整改为主动控制、提前预防。监造人员的过程监控与制造厂自检相结合,加上项目检验部门抽检的方式,对设备制造全过程实行巡检、抽检、监督和见证,严格把好每一道工序。

1、材料质量控制。材料进厂后,监造人员应逐项核对材料型号、规格尺寸与材质证明原件等,审核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并审核材质证明原件所列化学成份及机械性能是否符合相应标准或规范要求。

2、工序质量控制。在质量监测过程中,对于质量计划中设置的见证点、停检点,监造人员按照作业程序及时进行检查,其中对于H点必须由监理人员以及EPC总包方人员确认认可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以确定阶段成果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对于W点或H点要防止跳过检查,因为避免错误的成本总是大大低于补救错误的成本。

(五)出厂验收

出厂验收项目包括设备性能试验见证,相关文件检查,出厂包装检查等。

1、设备性能试验见证。设备性能试验是保证设备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最重要的工序,是设备制造能否成功的关键。监造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出厂试验见证,对重要和关键设备,还需邀请业主参加。各见证代表对待验设备进行现场试验见证,经讨论后形成会议纪要,记录遗留问题、解决措施及验收结论。验收合格后设备方可出厂。

凡主合同中规定的由业主来华见证项目,监造工程师必须在确定的见证开始时间前20天进行预检工作,并将检验情况上报项目部,保证业主来华见证一次通过。对于业主来华见证项目,监造工程师必须在确定的见证开始时间前10天督促设备制造商准备齐全相关的文件资料。

2、出厂文件审查。监造工程师应依据项目部规定的出厂文件清单及相关规范、协议等进行设备出厂文件审查,包括图纸、质量计划、产品试验程序、产品质保书、安装使用说明等相关文件,只有所有出厂文件齐备并符合合同等相关规定后方可开始包装运输。

3、检查产品的外观和包装。完成设备性能试验和出厂文件审查并经监造人员签署后方可进行包装发运。特别需要指出且往往容易被忽略的是备品备件、专用工具以及设备文件等,监造人还应检查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并同设备一并包装发运。在这个过程中,监造人员要检查产品外观,如锈蚀,油漆脱落,机械损伤等缺陷;对于产品包装,由于本项目现场在印尼爪哇岛,设备需经长途海陆运输和多次起吊装卸,为保证设备在此过程中不被损坏,其包装须满足出口产品包装要求,达到防腐蚀(包括盐腐蚀)防雨、防震、防晒、防摔等要求,因此监造人员必须按照项目部包装运输规定审核制造厂提交的包装方案,检查产品实际包装是否与合同要求相符合并应符合科学合理、牢固可靠、经济紧凑和方便搬运、仓储等要求。此外,还需检查标识内容是否齐全、清晰、不掉色,外包装是否标明了吊装点、支撑位置等。验收合格后出具检验放行报告,设备方能放行出厂。

五、监造过程监控

(一)加强沟通

通过各种月报、简报等资料,监造联络会、出厂验收等会议,以及日常的驻厂监造周报、工作日志和各方面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制造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严格把好每一关。

(二)检查督导

监造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重点厂、重点项目实行不定期检查与督导,做到对重点和突出问题随时掌握,及时协调解决。

(三)持续改进

定期召开监造例会,对前段监造情况进行总结通报。对于重大监造质量问题召开专题会,深入分析总结,不断完善监造管理体系,提高监造的综合效益。

业主是服务的最终受益方,让业主满意是项目监造的最终目标。总监造工程师要及时与业主沟通,通报监造进展,征求业主意见,深入分析总结,不断提高监造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六、监造收尾

监造收尾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忽视的内容,其包括监造评估和监造终止两个阶段。

监造评估不仅是在监造完成后进行,还包括在监造实施过程中的对各关键点的质量评估。监造评估看起来属于事后控制,但其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应抓住监造质量合格或不合格的精髓,使将来的监造管理能从中获益。

监造终止阶段,是在监造终止后,检查监造文件是否完备,同时进行项目监造总结。项目监造总结是一个把实际运行情况与项目监造计划比较以提炼经验教训的过程。

通过项目监造策划和总结,项目监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得到完整的记录和升华,成为“组织财富”。

七、结束语

项目全过程监造以设备关键性级别为基础,有针对性展开监造活动。与以往监造注重结果不同,更注重过程,侧重预防为主和主动控制,涉及从设计、制造到验收的全过程,促进了传统制造业质量模式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的转变,提高了其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进程。

设备制造全过程监造实践证明,将项目公司的协调作用、质量见证公司的专业经验与公司设计部门的技术支持相结合,以标准规范为基础,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通过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持续改进,对设备制造质量、进度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有效地保证设备制造按合同目标顺利进行和实现,从而达到项目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第5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2016年国家在宏观经济领域提出供给侧改革,那么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的高校也应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级各类人才。成本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各项技能要求极高,一般高校毕业生要经过较长的培养周期才可以胜任。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的种种不足,提出改革思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短期内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促使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就就业,就业就胜任[1]。

一、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可供我国高校会计学本科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理论教材异彩纷呈,但相应的高质量的实验教材却难觅芳踪。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的编写者――高校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众所周知,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联系紧密。而大多数的成本会计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高校现有的以科研为导向的职称评定机制又无法激励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所以广大教师无法为编写高水平的实验教材积累必要的从业经验和业务资料。

2.实验内容系统性不强

受制于成本会计实验教材本身的缺陷,成本会计实验内容涉及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有的高校只有每一单元教学任务结束后的分项实验,而且分项实验的设计不细致,仅仅是理论教材课后的习题再现。实验过程中缺乏原始数据的采集、生成环境,学生无法清楚成本数据的来龙去脉;第二,有的高校虽然安排了成本会计课程的综合实验,但实验中缺乏生产车间、采购部门等相关的业务部门支撑,有时业务仅有语言提示而无实际单据印证,学生无法了解实验原始单据的传递路径,亦无法全面了解经济事项。实验过程中,学生犹如做大练习题,缺乏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第三,几乎所有高校都不开展关于成本分析、预测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模拟实验。

3.实验方式比较原始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几乎形成了无校不会计的局面。由于快速扩招,大多数高校的与专业相匹配的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会计实验条件简陋,直接导致成本会计实验方式原始。具体表现有:第一,成本的计算以手工计算为主。有些高校尚未购置财务软件,或虽购置财务软件,但由于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涉及到大量的公式,而且许多公式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特点自行设定的,导致外购的通用财务软件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成本核算功能;第二,实验的仿真程度差。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基本都是在校内的教室或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而且实验中一般不分组,无法体现会计的岗位分工,以及单据的传递流程。

4.部分学生实验态度敷衍

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只选用同一套实验资料,无论是否分组实验,总有些学生浑水摸鱼,部分或全部抄袭别人的实验成果。如果实验教师无法识别这种作弊现象,势必会造成实验成绩评定结果失真,而且还会助长消极学风和涣散作风在班级蔓延,进而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圆满实现成本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有必要从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过程控制和实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对成本会计实验内容进行分级设计

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应该有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分项实验,安排在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成本会计课程各单元内容学习完成后,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的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综合实验,安排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定额法、成本报表等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学习完成后,以某一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工业企业为模拟实验企业,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实际应用技巧和各种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2.对成本会计实验过程进行分组控制

各级成本会计实验均采用分组实验方式,实验教师参与小组内报告,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并对实验进行讲评总结。初级成本会计实验由组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向小组报告实验结果,经协商一致后,向教师提交最终的实验报告。中级成本会计实验在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内实验室进行,由组内学生协商进行岗位分工,分别承担材料核算、职工薪酬核算、其他费用核算和成本核算等岗位的工作。为了方便组员熟悉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实验结束前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本职岗位工作内容报告,互相交流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

3.对成本会计实验采用二级评价机制

实验成绩采用学生组内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二级评价方式,各级评分权重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组内学生对组员的实验自主性、参与度等指标进行“背靠背”评分作为学生级评价成绩,教师对小组发言、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分作为教师级评价成绩。最终的实验成绩为二者加权后的计算结果。

三、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1.要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予解决,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网络资源丰富的当今社会,借助百度、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引擎,让学生自己去伪存真,自己尝试解Q。

2.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实验前,教师要设置恰当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虽遇挫折,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实验总结时,对学生的细微进步,都要大加赞许。教师的表扬促使学生自信,促使其成绩不断提高。

3.要强调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个人的力量日渐微不足道。只有通过其他人的配合,个人才能才得以发挥。这足见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有助于大家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保证优质高效完成实验内容。

参考文献: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第6篇

关键词:基桩 检测 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024-01

1 引言

该建筑场地位于新乡市平原路与新中大道交叉口东北角;该场地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纪沉积层。设计桩端持力层为第5层粉砂。总桩数423根,管桩桩径400m,壁厚95mm;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000 kN。本次研究目的包括采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及采用低应变试验确定桩身完整性。

2 检测方法

2.1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单桩承载力检验采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JCQ-503A型静力载荷测试仪,力和位移传感器均在有效标定期内。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荷载量测量范围:0-3000kN:测量精度:1%;测量分辨率:0.1mm;QF320T千斤顶:反力系统为堆载。

(1)加荷方式:慢速维持荷载法。(2)荷载分级:分为10级,等量分级,最大荷载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二倍,每级荷载分为200kN,首级加荷为400kN。3、读数间隔时间及试验稳定标准:每加一级荷载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 min测读1次。当一小时内沉降增量小于0.1mm,1.5h内连续出现3次,即可加下一级荷载。(3)卸荷:卸载级数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级荷载维持1h,按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测读一次。(4)终止试验条件: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两倍,且经24小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③已达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④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80mm。

2.2 低应变动力检测

检测方法为低应变动测反射波法,原理是建立在波动理论、声波理论检测技术、土体动力学,最优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之上,通过对由力锤激振而采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对桩检质量进行无损检测。

低应变动测是由撞击工具(手锤),高灵敏度的加速度计,RSM动测仪组成的,这种测试工作是通过一种胶结材料把加速度传感器与桩顶耦合起来,用手锤在桩顶作若干次敲击,以产生“低应变”压缩波,来自初动脉冲的压缩波下行到达缺陷位置或桩底时,由于波阻抗(介质密度或截面的变化)的变化,将会产生一个在桩顶可以检测到向上运动的拉力波,由采集仪器记录下来,通过对波形的判译解释,即可了解整个桩身完整性情况。

3 试验情况及资料分析

3.1 静载荷试验

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第4.1条规定,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最大加压荷载为2000kN,不小于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两倍,经检测各试验点在试验过程前期稳定较快,中后期稳定较慢,沉降量较大,D1点加荷至2000kN时桩顶总沉降量超过60mm终止试验,D2点至D5无异常现象发生。根据各试验点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累计沉降量、稳定时间等参数的测试结果绘制成Q-S、S-lgt、S-lgQ曲线。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经分析计算各试验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结果如下:DI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1857 kN;D2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2000 kN;D3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2000 kN;D4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2000 kN;D5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2000 KN。DI-D5五组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的极差小于30%,故该场地单桩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极限值取平均值等于1971.4 kN。特征值取985.7 kN。

3.2 低应变动力检测

桩身完整性分类,共分为四类,标准如下:I类桩:桩身完整;II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III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Ⅳ类桩:桩身有严重缺陷桩。

该场地共完成低应变检测桩423根,其中I类桩380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89.9;II类桩37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8.7%;III类桩6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1.4%;无Ⅳ类桩。

4 结论及建议

由单桩载荷试验结果可知,该场地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取985.7 kN。该场地共完成低应变检测桩423根,其中I类桩380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89.9;II类桩37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8.7%:III类桩6根,占本次抽检总数的1.4%;无Ⅳ类桩。验槽时应仔细查明桩位、桩数,对桩头破碎浅部有裂纹的桩,要求截去破碎、浅部裂纹段并进行接桩至设计标高。

参考文献: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第7篇

【关键词】简约式教学;解决问题

小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该只是重重复复地计算加减乘除,更重要的是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去发现和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解决本来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我国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并处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现行教材也比较注重这个问题,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年级的每一册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内容编排都占了很大分量。

但是,我们很多一线的教师,却都和本人一样,直接、简接地了解到很多低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这些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都是感到“难、累”,要背诵好多好多的关系式,要做好多好多的类型题练习,到考试的时候还是伤脑筋,不是这题错就是那题错。因为这些题多数都是占分比较多的大题,扣得多,得分自然就不高,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就更加普遍。

简约教学,是指高度概括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用著名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话讲,就是“从冗繁走向凝练, 从紧张走向舒缓, 从杂乱走向清晰, 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了令青年教师豁然开朗的“三不讲”、“三讲”的原则,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规律方法”。

在听了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的《退中的数学》一课和他的《我的简约教学》的讲座之后,我豁然开朗: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徐长青老师的方法,对低、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简约教学,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学会问题解决,利用两到三学期时间进行效果追踪、方法改进,如能得出好效果,就在同行推介。为此,我们成立研究小组,开展了 “低中年级问题解决的简约式教学效果研究” 小课题:

1 本小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小学低、中年级段学生(以本校2、3、4年级学生为样本)

研究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到8册里面“用数学”、“解决问题”、“列式解答”等内容的简约教学方法和效果研究。

2 本小课题的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研究现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简约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2.2 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实验,边反思,边完善。组织同事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实施本课题确立的研究内容。

2.3 调查研究法。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2.4 对比分析法。每个年级都设实验班和对比班,用两到三个学期进行跟踪对比。

2.5 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围绕研究课题,结合研究实践,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及时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经验理论,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经验体系。

3 本小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步骤:

3.1 申报阶段(2011.05): 提出设想,向区教科所申报;

3.2 准备阶段(2011.06―2011.08): 相关指导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主要包括学习徐长青老师的有关简约教学的理论和课例,有计划地学习许卫兵老师的《简约数学教学》一书,讨论挑选实验班和对比班,确定课例以及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的分工。同时,我们还设计出以下数据统计表:

填表说明:

(1)“实”指采用简约教学的教学班,“对”就是同年级对比班;

(2)总评的各档做对的人数,等于上面四项平均人数。

3.3 实施阶段(2011.09―2012.07):教学实施,数据收集;完善资料,改进方法;

3.4 总结阶段(2012.08―2012.09): 数据整理和分析,写研究成果、总结。

4 完成本小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课题组的成员都是教龄超过10年的教师,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对数学的教学工作一丝不苟,教学成果显著。同时此小课题的研究得到区教研室、林凤娥小学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给予了理论的指导。

通过本小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4.1 学生方面:通过实验对比的教学效果检测,我们得出以下数据:

4.1.1 总评正确率≥80%的学生:

二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89.4%和92.9%,

对比班占88.0%和83.2%;

三年级的三个课例,实验班占94.3% 、92.2%和94.4%,

对比班占86.6% 、84.4%和90.0%;

四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88.2%和87.2%,

对比班占86.8%和80.8% 。

4.1.2 错误率≥80%的学生:

二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0.7%和1.32%,

对比班占4.2%和4.86%;

三年级的三个课例,实验班占0% 、0%和0.83%,

对比班占4.4% 、1.67%和2.50%;

四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0.74%和0%,

对比班占1.50%和2.27% 。

对比两极效果以及课例实施后到研究时间结束的学生综合表现,我们证明用简约教学的班级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力水平等完全超越对比班的学生,这还不包括实施课例的简约程度是否理想,因为限于水平问题,我们的教学设计、授课过程的简约程度肯定有待提高,假设课例的设计能更加简约,这个差距可能会更大。

4.2 教师方面:

证明我们有能力、有办法对低、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的简约教学,而且效果是理想的,同时也探索出一些能让低、中年级学生高效学习问题解决的简约式教学方法,初步收集和设计出一些简约式教学设计。

由此可见,低、中年级数学教师能对问题解决的相关内容进行简约教学,用最为简洁的教学语言、教学程序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允许学生使用他自己能明白的最为简洁的等量关系式去解决问题,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框框条条。能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学会问题解决,乐意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简约式教学可以适用于小学低中年级的问题解决的教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更加能够适用,因为高年级学生比低中年级学生具有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更能举一反三,采用简约式教学,自然更加见效,也就是基于上述原因,研究对象才不考虑高年级学生。运用简约式教学方法,完全可以高效教学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学会解决问题,乐意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许卫兵.《简约数学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第8篇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通过对本方案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健全各项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推进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流程规范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稳步提升各县(市、区)统计局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更好地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统计服务。

二、建设内容

(一)机构、人员及条件

为保障县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县级统计机构要依法独立设置,并配备与统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统计人员,配置与正常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所需的基本工作条件,完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强化统计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二)统计调查

县级统计机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和经批准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严格按统计业务工作流程开展统计调查,保证数据质量,实现统计调查全流程质量控制。

(三)统计服务

规范和完善统计资料工作,充分利用统计内外网公开统计政务,统计数据,宣传统计工作,强化统计分析研究,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四)统计信息化建设

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县级统计机构要根据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数据处理计算机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储存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

(五)统计法制建设

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统计执法检查、统计执法监督,努力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能力和水平。

(六)统计管理

不断建立健全和规范完善县级部门统计管理、乡镇街道统计管理、调查对象管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管理、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和统计资料管理。

三、工作职责

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由各县(市、区)统计局分别结合本地实际制订规范建设工作计划,并具体负责贯彻实施。

市统计局负责督促各县(市、区)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的推进,及时做好相关指导与服务,做好市级核查和向省统计局进行集中验收申报。集中完成验收申报后,按省局考核验收工作要求,做好省统计局组织开展的对我市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的现场考核验收。

四、时间安排

全市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

市统计局召开动员会,启动全市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各县(市、区)统计局对照本方案,分别制定工作计划,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进行规范建设的全面发动。

(二)全面建设阶段

各地区全面开展县级统计工作规范建设,通过逐项对照、建章立制、自查自纠等形式,全面提升本地区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各地区于2012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所有规范建设工作市局将于2012年下半年结合各地工作进度,推荐首批规范建设完成地区报省局进行考核验收)。

(三)整改提高阶段

市统计局对规范建设暂达不到要求的地区,进行重点督促指导,并提出相关工作意见,确保全面完成规范建设工作。

(四)总结提高阶段

市统计局于2013年组织召开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总结表彰大会,总结全市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表彰先进地区及先进个人。2014年集中做好第二批报省进行规范化考核验收,全面完成我市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工作任务。

五、工作要求

开展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是依据国家和省有关精神要求,强化统计基础管理,提升统计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统筹推进国家“四大工程”建设、确保“三个提高”的重要抓手。各地区要按照本方案的统一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规范操作

各县(市、区)统计局要抓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岗位工作职责,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范建设要求,全面做好本地区统计工作规范建设的启动及后期的各项具体工作。县(市、区)统计局在做好本级规范建设工作同时,应加强对乡(镇、街道)以及“三上”企业规范建设的工作领导,全力营造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氛围。

(二)严格标准、统筹推进

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各县(市、区)统计局必须对照有关工作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对在此项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完善,真正做到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基础保障全面提升,确保本地区的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顺利通过省局和市局的有关考核验收。

中级会计经验总结第9篇

关键词:合理化 高级化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010-02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我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区别的一个核心变量,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的吸收以及主导产业经济部门依次更替的过程(罗斯托,1962)。

对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经济增长引起产业结构变化。在理论上,库兹涅茨(1966)提出经济总量的增长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因此经济总量的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实证上,付凌晖(2010)通过对我国1978―2008年经济数据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明显Ф了产业结构的变动;二是认为产业结构变动推动经济增长。理论上,以罗斯托为代表的观点认为部门结构变动推动经济总量增长。实证上,王立平、王建(2010)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对地区经济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干春晖等(2011)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视角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影响。

基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系分析,李慧、平芳芳(2014)基于河南省1978―2012年数据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并且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产业结构合理化。

二、理论与假设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

以库兹涅茨(1966)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会引起需求结构的变动,从而带动产业结构朝着更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而产业结构合理化也会促进经济增长。由此,我们提出:

假设1a:经济增长正向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假设1b:产业结构合理化正向带动经济增长。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

付春晖(2010)已经通过实证关系证明经济总量增长显著带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2a:经济增长正向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假设2b:产业结构高级化正向带动经济增长。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

本研究主要研究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本文将产业结构按行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本文从我国2015年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网站上选取了1984―2014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以及根据GDP名义值等数据。对名义GDP用GDP指数进行平减,算出实际GDP,同时为了消除异方差的问题,对实际GDP取对数。

(二)变量与测量

综合干春晖等人的研究经验,我们从两个维度观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即是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

1.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为提高经济效益,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科学技术水平、消费需求结构、人口基本素质和资源条件,对起初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各产业协调发展,是要素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耦合的衡量。本文借鉴干春晖等人的研究方法,在泰尔指数的基础上对其重新定义,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S是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指标,n表示产业部门数,i表示具体的产业,在这里代表三个产业。Y表示产值,L表示就业人数。

TS值越小表明产业合理化程度越高。利用我国1984―2014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产值的数据,我们计算出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TS的值。

2.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就是高附加价值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付凌晖,2010)。产业结构高级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本文选取W值为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指标。具体定义如下:首先根据三次产业划分将GDP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空间向量中的一个分量,从而构成一组3维向量X0=(X1,0,X2,0,X3,0)。分别计算X0与产业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排列的向量X1=(1,0,0),X2=(0,1,0),X3=

W值越大表明产业高级化水平越高。通过我国1987―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数据,本文计算除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W的值。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首先对上文的两个指标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TS指标的均值为0.2426,30年数据的标准差为0.0464,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别较小,因此在这30年内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程度有一定的改善,但是总体来说是稳定的。W值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均值为6.2948,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别较大,方差为0.3022。

(三)模型的构建

本文为了深入探讨TS、W两个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了计量经济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yt=β0+β1TSt+β2Wt+μt(3)

其中t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经济增长,为了消除异方差,我们对实际GDP取对数,TS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衡量指标,W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衡量指标,μt表示随机误差项。

四、假设检验与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首先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不然会导致伪回归问题。本文主要使用ADF检验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LNGDP、TS、W三个变量的ADF检验一阶差分通过了检验,那么上述三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

(二)协整检验

由平稳性检验,我们知道了三个变量之间是同阶单整,那么有可能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所以接下来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检验,得到回归方程:

LNGDP=-5.31.4-3.0297TS+2.567W

(-17.24) (-10.56) (58.24) R2=0.99

括号内为t值,并且都是显著的。从上式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证明了假设1),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证明了假设2),也与现实情况相符。接下来对残差进行单文跟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3可以看出残差项通过了平性检验,说明了LNGDP和TS、W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通过分析,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均衡关系,但是并没有具体指出因果关系的方向。那么我们进一步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三个变量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下,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格兰杰原因,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仅仅从实证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没有明显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四)脉冲响应分析

通过分析1984―2014年的数据得到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关系,所以我们用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分析三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影响关系,在前4个滞后期有所波动,最后收敛,说明产业高级化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系表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越小越表明合理化程度越高)。经济增长在前5个滞后期大体上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抑制作用,但在后期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并最终收敛。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1984―2014年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两个维度分析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如下: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从协整方程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伴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证明了假设1a。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证明了假设2a。但是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脉冲响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负相关(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指标越小越合理)证明了假设1a。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正向促进作用,证明了假设2a。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证明了假设2b。

对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的结论,1984―201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没有明显地带动经济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数据选取的问题以及分析视角的不同。

我们需要重视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要加大产业结构合理化建设,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加强产业结构高级化建设,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健康发展,从而建立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 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明[J].统计研究,2010(8):79-81

[3] 王立平,王健.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7):92-95

[4]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被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