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6 17:11:45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第1篇

【关键词】电算会计;ERP分析;电力行业;财务管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发时代,财务管理模式也更加完善。电力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期,电力行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模式已经从电算会计向ERP分析转变。由于ERP财务管理具有集成性和远见性等特点,所以电力行业一定要对电算会计到ERP分析财务管理的方法进行探索,充分利用ERP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一、ERP分析财务管理模式的内涵

ERP指的是企业资源计划,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前提,然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利用管理平台进行决策[1]。ERP系统如图1所示。ERP系统是将财务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然后对企业的资金、库存、成本等进行管理。企业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须从电算会计向ERP分析转变,通过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ERP财务管理理念是将企业的运作流程看作一个系统,在ERP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别是财务、市场营销等,ERP系统能够对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加以管理,所以ERP对企业运作具有重要意义[2]。

二、电力行业从电算会计向ERP财务分析管理模式转变的原因

电算会计即会计电算化,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设备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电力行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运用电算会计,能够对货币和其他会计信息加以处理,所以电算会计从根本上优化了财务管理和记账模式。当前,电力行业的经济业务内容更加复杂,电算会计的系统结构已经不能发挥对企业管理的决策和控制作用,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局限性。ERP是对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管理,并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理念有机联系在一起,将分销商和供应商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对资源进行优化。

三、ERP分析财务管理的系统的特征

对于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在电力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应用ERP管理思想,尤其是电力行业,它是国家的支柱行业,所以电力行业必须在ERP管理的作用下,对企业运作的流程予以全面掌握。比如,正确分析客户、分销网络等,从而提升企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能力。ERP管理系统是比较健全的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中包含财务、质量控制、财务等内容,所以ERP具有集成性的特点,能够实现对不同职能和领域的跨越,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有利依据[3]。同时,ERP财务管理模式还有远见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进而为电力行业的正确决策做好铺垫。

四、从电算会计到ERP分析电力行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一)将财务与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某电力企业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发展,转变了财务管理理念,由电算会计向ERP分析管理模式改变。由于企业对ERP分析模式的运用还有很多不足,为了实现有效的转变,将财务与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确保ERP发挥巨大的作用。在ERP管理状态下,数据信息是联动的,系统可以及时对信息资料进行更新和完善,保证财务人员可以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料。此外,运用ERP财务管理模式对资金、应付账款等进行集成化管理,可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该企业构建动态会计平台,动态平台包含实时凭证、凭证模块、事件接收器等模块,而且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物流、资金流等可以同步生成,不同部门及时录入信息,并摆脱编制凭证繁琐的工序,所以在ERP分析管理模式下有利于对电力企业财务进行管理。

(二)加强预算管理

由于ERP财务管理系统下不需要手工录入数据,而是通过预测和公式得到了,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管理。首先,正确编制销售计划。电力企业应该建立多种预测模型,然后进行预测,将得出的计划数据填制在预算表中[4]。此外,结合销售增长率,明确各预算表的勾稽关系,运用计算机调整相关环节。另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将预算送达到各个部门。比如,采购部门的职能是获得相应的成本预算,企业的副总经理需要获取完整的预算计划,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预算内容。同时,在预算信息传达过程中,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对信息平台设置权限,从而有利于电力行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因此,电力行业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对由电算会计向ERP分析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从而提升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会计流程

电力企业在ERP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完善会计流程。首先,建立项目实施组。该小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会计流程重构,参与的人员一定是财务业务熟练的人员,企业领导担任组长,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使得企业内部平衡发展;其次,加大员工培训与考核力度。企业必须向财务人员讲解会计新构造的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等相关内容,并考核员工的新业务、软件操作能力;最后,做好数据准备与整顿工作[5]。在新业务流程下,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科目、供应商等动态和静态数据的整理,从而保证会计人员在操作软件过程中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因此,电力企业在ERP下进行财务管理,必须完善会计流程,进而保证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健全。结束语虽然电算会计对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有很多的帮助,但随着科学技术发飞快发展,电算会计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ERP环境下对电力行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对电力企业内部进行控制。因此,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由电算会计向ERP分析管理模式转变,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运用ERP进行财务管理,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立勇.基于电算会计到ERP解析电力行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32(14):22-23.

[2]张勇,廖向东.浅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254-254.

[3]高利剑.ERP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60-161.

[4]姬新丽.探讨ERP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229-229.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第2篇

关键字:Hadoop、电力行业、大数据分析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业数据的共享与融合越来越迫切。电力生产关系民生和经济发展,随着电力信息化的发展,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呈爆发性增长,PB数量级的数据,已无法通过传统的数据管理、抽取、分析技术挖掘数据间的多重关联关系,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电力风险预警,提高生产效率和智能调度功能。

二、hadoop平台介绍

Hadoop是Apache软件基金会旗下的一个开源分布式计算平台。以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和MapReduce为核心的Hadoop为用户提供了系统底层细节透明的分布式基础架构。HDFS的高容错性、高伸缩性等优点允许用户将Hadoop部署在低廉的硬件上,形成分布式系统,MapReduce分布式编程模型允许用户在不了解分布式系统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并行应用程序。所以用户可以利用Hadoop轻松地组织计算机资源,从而搭建自己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并且可以充分利用集群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完成海量数据的处理。

Avro是doug cutting主持的RPC项目,有点类似Google的protobuf和Facebook的thrift。是用于数据序列化的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结构类型、快速可压缩的二进制数据格式、存储持久性数据的文件集、远程PRC调用以及简单的动态语言集成功能。

实现了MapReduce编程框架,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并行运算。能够使编程人员在不理解分布式并行编程概念的情况下也能方便将自己的程序运行在分布式系统上。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其设计目标包括:检测和快速恢复硬件故障;数据流的访问;简化一致性模型等。

Zookeeper是Google的Chubby一个开源的实现。它是一个针对大型分布式系统的可靠协调系统,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维护、名字服务、分布式同步、组服务等。ZooKeeper的目标就是封装好复杂易出错的关键服务,将简单易用的接口和性能高效、功能稳定的系统提供给用户。

Pig是SQL-like语言,是在MapReduce上构建的一种高级查询语言,把一些运算编译进MapReduce模型的Map和Reduce中,并且用户可以定义自己的功能。Yahoo网格运算部门开发的又一个克隆Google的项目Sawzall。

Chukwa是基于Hadoop的大集群监控系统,是开源的数据搜集系统。通过HDFS来存储数据,并依赖MapReduce 来处理数据。

三、数据抽取分析模型

目前电力行业数据包含结构化数据如常规oracle,MySQL等数据库类型,同时也存在大量log日志文件,e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为能全面有效的实现多业务,多数据综合建模分析,设计如图2所示,数据处理模型。主要由数据抽取、格式清洗和DFS分布式文件系统构成,同时为下一步大数据建模分析打好基础。

数据抽取模块主要负责从原业务系统获得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业务数据。通过在数据抽取工具中配置前端机器名称、端口号、加密用户名密码、数据表等信息,实现结构化数据的抽取工作。对于日志类文件由于在原服务运行期间日志文件是持续写入状态,因此必须在原系统设置,系统日志按时间节点分割,一般可按具体业务运行情况和日志产生量和产生大小进行设定,避免因日志文件过大或网络繁忙,在抽取时对业务造成影响。

格式清洗模块主要是对原始数据中多种不同配置格式进行统一,特别是对非结构化数据,需定义每个字段的含义和位置以及统一分隔符,同时还会去掉一些记录不完整的坏数据,保证数据的格式统一,信息完成。最后导入HDFS文件系统进行存储。

数据分析通过Map/Reduce操作实现,通过设计业务分析模型,定位此项数据分析所需输入数据,并将数据数据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块,并根据Inputformat把资料读入成一组(key,value)对,然后通过mapper count分给不同的mapper进行处理。再设计模型中,通过设置满足要求的map任务值,并引入哈希算法,将mapper对应初始的(initialkey,initialvalue)生成中间数据集(interkey,intervalue)划分为多个任务,将模值相等的任务丢到统一节点上计算,以实现比较平衡的分类效果。

Reducer对mapper产生的(interkey,intervalue)中间数据集,进行驱虫、过滤等后期处理后,得到结果。为实现输出文件格式支持通过key来高效的自由访问,并得到有序的数据输出,在reducer中加入排序环节,将所有的中间数据集根据key来排序的。这样每个小块都很容易生成一个序列化的输出文件。

通过展示系统,实现各业务模型数据分析结果图形化的展示在监控大屏上,同时桌面用户还可通过浏览器或客户端在终端上查询分析结果。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一个融合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并拓展到企业边界之外,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一种)、渠道商、客户、合作伙伴,以至竞争者的外部业务流程集成为一体的复杂体系,是由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实现的电子化的业务流程(刘璞,2007)。从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的那一天起,企业家和学者们就没有停止对电子商务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研究。Devaraj和Kohli(2003)把“抓住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即信息技术投资是如何转化成资产、资源和企业绩效的”作为对信息技术贡献方面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Mahmood等人(2004)认为对信息技术投资是否会在新的网络使能环境下产生商业价值的问题给出一个适当的答案是必要而且复杂的。

如果把EDI的研究归结为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的话,那么根据对美国ASP+BSP、荷兰SDOS、美国博士论文库、我国CNKI数据库、我国优秀硕博论文库等数字论文库的检索,发现在电子商务产生的价值和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最早的研究文献始于1999年,而且定性研究的文献居多,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定量分析。就研究的角度而言,定量研究文献可以分为四类:(1)分析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分析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3)分析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4)分析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应的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大样本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也有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进行。本文尝试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不少学者从企业业务活动的角度探寻电子商务应用如何成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源泉。George、Ray和Georgios(1999)在现实案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仿真的方法评价了EDI对企业绩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他们对企业绩效的测量是从下订单时间、反向订货时间以及发货时间这三个维度进行的。研究发现,单独采用EDI只能在一定限度上增加主要流程(订单完成时间)的绩效,而非期望中可以很好地改善订单完成的时间。

Wu、Vijay和Sridhar(2001,2003)应用似乎不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应用对美国企业的绩效影响。他们在分析中把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分解为四个方面:沟通、内部管理、订单接收和电子采购。结果显示应用电子商务并没有给企业绩效带来很显著的影响,而只在一定水平上对客户满意和关系改进的影响大些,对效率和销售绩效的影响较小。

邵兵家、蔡志刚(2005)认为企业通过将电子商务的某项活动和行为将价值增加到了产品或服务中去,使得顾客愿意比原来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该产品,这样企业绩效有可能会增加。因此,他们将电子商务中增加价值的活动分为四种:信息、网上交易、与顾客交流交互、与供应商经销商交互。通过对中国IT业64家上市公司的调查,他们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的支出,但总体上电子商务对企业绩效存在正面的影响。

Apigian等人(2005)认为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战略需要,并和企业当前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其市场地位,增加其收入。为此,他们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和互联网绩效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257个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为了实现收入增加和增进关系的战略目的,企业可以在市场渠道和与客户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增进关系,企业还可以在与供应商的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在分销、供应商互动和内部运作方面使用互联网;而为了节省时间,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互动,进行内部运作管理。

George,Despina(2000)将销售管理活动和产品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互联网预算、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与销售绩效和销售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调查,证实了网络的使用确实对企业营销活动和营销绩效有正面影响。

任峰,李垣,孙爱英(2003)构建了由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网络应用作为自变量、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销售业绩和市场改善作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在对广东等八个省份、12个行业、11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基础上,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明了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程度和网络应用对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存在正向影响,表明中国企业通过网络确实可以改善营销活动,可以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有利于信息管理。

二、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资源的观点是战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Zhu和Kenneth(2002)认为基于资源的观点是将组织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相连接的桥梁,可用于分析电子商务价值的形成。Lumpkin和Dess(2004)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应用电子商务这种特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能力,增加企业绩效。尽管如此,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中只有极少数的文献采用基于资源的观点分析了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影响力的探讨电子商务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定量研究成果不多,仅限于Zhu等(2002,2004)、Chu(2004)、Zhuang和Lederer(2006)、吕兰、赵晶(2008)、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等。

Zhuang和Lederer(2006)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业务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为:信息技术资源和业务资源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有影响,而人力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结果支持了对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其增加的分销渠道、新营销媒介、加强的运营效率、自动化的客户服务运营、改进了的客户数据收集技术、以及实时和互动的信息交换等方式影响对企业绩效的期望。

Chu(2004)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收集了5个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不同行业的250家企业的数据,采用多层回归的方法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与企业整体绩效(包括电子商务绩效、经营绩效、竞争绩效、利润和销售)的关系,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显著,不同的电子商务能力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

吕兰和赵晶(2008)根据在中国收集的175份实施电子商务的制造企业的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分析(PLS)检验了电子采购业务中的电子商务能力、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具体指标没有说明),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但对电子采购流程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对企业财务绩效产有影响。

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选择西班牙的十个行业(纺织和皮革制造、化工、电器制造、交通设备制造、手工艺品加工和贸易、零售业、旅游业、商务服务、电信和计算机服务、健康和社会服务)1010家企业作为实证调查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由在线采购成本、供应商关系、物流和库存成本表示)的影响,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从上面综述可以看出,这类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各项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分析由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的其他能力作用所产生的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内学者刘璞(2007)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初步证实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影响作用,证明营销能力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营销绩效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该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缺憾,而且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但是对于内涵丰富的企业能力来说,尚缺乏更多的实证研究成果。

三、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企业是否会采用电子商务,哪些因素会对企业的这种行为产生影响,但也有一些文献分析了影响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因素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后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如Barua等(2002),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

Barua等(2002)认为驱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和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们在信息技术业务价值(ITbusinessvalue)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将绩效驱动器(例如,Internet应用,流程,以及客户和供应商的电子商务准备度)和运营、财务评价指标连接起来的电子商务价值框架,认为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应用的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三个因素为(1)IT应用(包含顾客导向、供应商导向和企业内部导向的IT应用);(2)流程的变革(包括面向顾客、面向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流程变革);(3)就绪程度(指的是顾客和供应商电子商务就绪程度)。因此,他们认为进行电子商务转型的企业必须进行增效投资,不仅在信息技术方面分配资源,同时必须规范业务流程,分析客户和供应商的准备度,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利用了TOE框架(技术、组织和环境)分析了TOE因素是如何对信息系统创新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的。Iacovou等人(1995)应用TOE框架发现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直接受其与其他信息系统和流程的集成水平所影响。Ramamurthy等人(1999)认为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制约。Zhu等人(2004)利用TOE框架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准备度是对电子商务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财务资源、全球范围和监管环境同样对电子商务价值有重要贡献;虽然竞争压力会驱使企业采用电子商务,但是电子商务的价值更多的是与技术集成和组织资源相关而非外部竞争。

四、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绩效影响

除了分析单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分析了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绩效影响。如Evans和Wurster(1999)认为电子商务联盟的主要利益在于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更容易的保留忠实客户。Straub等人(2004)研究了电子商务下的联盟绩效。他们认为多个企业联盟能够创造更深意义的利益,像虚拟市场的网络经济能够使联盟的企业发展或者获得主要的资源信息,并且显著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Park等人(2004)在资源联盟中谈到了传统公司联盟电子商务将挖掘出新的联盟利益。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提高声誉,减少在线活动的投资,并且可以从联盟伙伴(传统的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对69家应用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盟调查发现,营销联盟所产生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技术联盟产生的价值。研究的另一个结论是,与其它应用电子商务伙伴的联盟与传统意义上的伙伴联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没有很大区别。陈代江(2004)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研究了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电子商务和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建立了技能型战略联盟同时应用了电子商务的国内企业以及联盟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的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联盟中的规模效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新晨

五、发展展望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笔者发现不管是研究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的还是研究对企业职能绩效影响的文献,都是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或者是考虑现有企业能力将对电子商务应用产生的绩效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没有考虑中介变量的影响。而根据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介变量可能是非常关键的联系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的环节。虽然国内学者刘璞(2007)分析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但是,该研究所涉及的营销能力只是企业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其他能力开展中介作用的研究。

就分析方法而言,除了Apigian等人(2005)、Zhuang&Lederer(2006)、George&Despina(2000)等少数学者应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外,其他学者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都是比较传统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由于多重共线性和忽视测量误差的困扰,分析结论的客观性经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数据分析方法的滞后影响了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论证的严密性。

就调查对象而言,只有邵兵家、蔡志刚(2005)的研究是针对中国企业的,其他的实证研究数据几乎与中国毫无关系。而邵兵家、蔡志刚(2005)的研究只选取了6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较小。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受到如此重视的今天,相关研究的不足也是实证研究的一个缺憾。另外,现有研究在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以初期应用和短期绩效代替深入应用和长期绩效,只选取了企业电子商务初级应用的横截面绩效数据,而没有从纵向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应用不同阶段的企业绩效问题。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应用和实施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其本身是一个与企业战略、结构、技术变革相关的过程。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逐步深入,企业将不断深化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同时提升相关能力,改善企业绩效。从这个意义上说,初级的电子商务应用当然难以使企业经营绩效得到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Apigian,CharlesH.;BhanuS.Ragu-Nathan;T.S.Ragu-Hathan;AnandKunnathur.InternetTechnology:TheStrategicImperative.JournalofElectronicCommerceResearch,2005,6(2):123-145.[2]BaruaA.,KonanaP.,AndrewB.,WhinstonandYin,F.Managinge-businesstransformation:Opportunitiesandvalueassessment.CenterforResearchinElectronicCommerce,McCombsSchoolofBusiness,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Workingpaper,2002.

[3]ChuJanTowLawrence.(2004).Buildingandsustainingthesourcesofcompetitiveadvantageine-commercecapability.DoctoralDissertation,UniversityofSouthAustralia.

[4]Devaraj,Sarv;Kohli,Rajiv.PerformanceImpactsofInformationTechnology:IsActualUsagetheMissingLink?ManagementScience,2003,49(3):273-289.

[5]GeorgeJ.Avlonitis,DespinaA.Karayanni.TheImpactofInternetUseonBusiness-to-BusinessMarketing.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00(29):441-459.

[6]GeorgeM.Giaglis,RayJ.PaulandGeorgiosI.Doukidis.AssessingtheImpactofElectronicCommerceonBusinessPerformance:ASimulationExperiment.ElectronicMarkets,1999,Volume9(1/2):25-31.

[7]Soto-AcostaP,Meroo-CerdanAL.Analyzinge-businessvaluecreationfromaresource-basedperspective.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008,28(1):49-60.

[8]Wu,Fang.Bringing“E”ToCorporateAmerica:TheDriversofE-BusinessAdoptionandItsImpactonFirmPerformance.DisertationofPhD,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2001.

[9]Wu,Fang,VijayMahajanandSridharBalasubramanian.Ananalysisofe-businessadoptionanditsimpactonbusinessperformanc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2003,31(4):425-447.

[10]ZhuKevin,KennethL.Kraemer.E-commercemetricsfornet-enhancedorganizations:assessingthevalueofe-commercetofirmperformanceinthemanufacturingsector.InformationSystemsResearch,2002,13(3):275-295.

[11]ZhuangYoulong,A.L.Lederer.Aresource-basedviewofelectroniccommerce.Information&Management,2006(43):251-261.

[12]陈代江.技能型战略联盟中电子商务与联盟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刘璞.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营销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能力的视角[D].河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14]吕兰,赵晶.基于电子商务能力的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98-101.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一个融合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并拓展到企业边界之外,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一种)、渠道商、客户、合作伙伴,以至竞争者的外部业务流程集成为一体的复杂体系,是由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实现的电子化的业务流程(刘璞,2007)。从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的那一天起,企业家和学者们就没有停止对电子商务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研究。Devaraj和Kohli(2003)把“抓住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即信息技术投资是如何转化成资产、资源和企业绩效的”作为对信息技术贡献方面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Mahmood等人(2004)认为对信息技术投资是否会在新的网络使能环境下产生商业价值的问题给出一个适当的答案是必要而且复杂的。

如果把EDI的研究归结为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的话,那么根据对美国ASP+BSP、荷兰SDOS、美国博士论文库、我国CNKI数据库、我国优秀硕博论文库等数字论文库的检索,发现在电子商务产生的价值和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最早的研究文献始于1999年,而且定性研究的文献居多,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定量分析。就研究的角度而言,定量研究文献可以分为四类:(1)分析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分析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3)分析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4)分析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应的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大样本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也有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进行。本文尝试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不少学者从企业业务活动的角度探寻电子商务应用如何成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源泉。George、Ray 和 Georgios(1999)在现实案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仿真的方法评价了EDI对企业绩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他们对企业绩效的测量是从下订单时间、反向订货时间以及发货时间这三个维度进行的。研究发现,单独采用EDI只能在一定限度上增加主要流程(订单完成时间)的绩效,而非期望中可以很好地改善订单完成的时间。

Wu、Vijay 和 Sridhar(2001,2003)应用似乎不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应用对美国企业的绩效影响。他们在分析中把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分解为四个方面:沟通、内部管理、订单接收和电子采购。结果显示应用电子商务并没有给企业绩效带来很显著的影响,而只在一定水平上对客户满意和关系改进的影响大些,对效率和销售绩效的影响较小。

邵兵家、蔡志刚(2005)认为企业通过将电子商务的某项活动和行为将价值增加到了产品或服务中去,使得顾客愿意比原来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该产品,这样企业绩效有可能会增加。因此,他们将电子商务中增加价值的活动分为四种:信息发布、网上交易、与顾客交流交互、与供应商经销商交互。通过对中国IT业64家上市公司的调查,他们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的支出,但总体上电子商务对企业绩效存在正面的影响。

Apigian等人(2005)认为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战略需要,并和企业当前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其市场地位,增加其收入。为此,他们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和互联网绩效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257个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为了实现收入增加和增进关系的战略目的,企业可以在市场渠道和与客户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增进关系,企业还可以在与供应商的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在分销、供应商互动和内部运作方面使用互联网;而为了节省时间,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互动,进行内部运作管理。

George,Despina(2000)将销售管理活动和产品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互联网预算、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与销售绩效和销售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调查,证实了网络的使用确实对企业营销活动和营销绩效有正面影响。

任峰,李垣,孙爱英(2003)构建了由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网络应用作为自变量、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销售业绩和市场改善作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在对广东等八个省份、12个行业、11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基础上,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明了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程度和网络应用对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存在正向影响,表明中国企业通过网络确实可以改善营销活动,可以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有利于信息管理。

二、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资源的观点是战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Zhu和Kenneth(2002)认为基于资源的观点是将组织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相连接的桥梁,可用于分析电子商务价值的形成。Lumpkin和Dess(2004)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应用电子商务这种特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能力,增加企业绩效。尽管如此,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中只有极少数的文献采用基于资源的观点分析了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影响力的探讨电子商务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定量研究成果不多,仅限于Zhu等(2002,2004)、Chu(2004)、Zhuang和Lederer(2006)、吕兰、赵晶(2008)、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等。

Zhuang和Lederer(2006)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业务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为:信息技术资源和业务资源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有影响,而人力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结果支持了对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其增加的分销渠道、新营销媒介、加强的运营效率、自动化的客户服务运营、改进了的客户数据收集技术、以及实时和互动的信息交换等方式影响对企业绩效的期望。

Chu(2004)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收集了5个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不同行业的250家企业的数据,采用多层回归的方法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与企业整体绩效(包括电子商务绩效、经营绩效、竞争绩效、利润和销售)的关系,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显著,不同的电子商务能力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

吕兰和赵晶(2008)根据在中国收集的175份实施电子商务的制造企业的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分析(PLS)检验了电子采购业务中的电子商务能力、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具体指标没有说明),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但对电子采购流程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对企业财务绩效产有影响。

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选择西班牙的十个行业(纺织和皮革制造、化工、电器制造、交通设备制造、手工艺品加工和贸易、零售业、旅游业、商务服务、电信和计算机服务、健康和社会服务)1 010家企业作为实证调查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由在线采购成本、供应商关系、物流和库存成本表示)的影响,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从上面综述可以看出,这类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各项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分析由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的其他能力作用所产生的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内学者刘璞(2007)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初步证实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影响作用,证明营销能力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营销绩效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该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缺憾,而且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但是对于内涵丰富的企业能力来说,尚缺乏更多的实证研究成果。

三、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企业是否会采用电子商务,哪些因素会对企业的这种行为产生影响,但也有一些文献分析了影响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因素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后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如Barua等(2002),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

Barua等(2002)认为驱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 Performance)和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们在信息技术业务价值(IT business value)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将绩效驱动器(例如,Internet应用,流程,以及客户和供应商的电子商务准备度)和运营、财务评价指标连接起来的电子商务价值框架,认为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应用的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 Performance)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三个因素为(1)IT应用(包含顾客导向、供应商导向和企业内部导向的IT应用);(2)流程的变革(包括面向顾客、面向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流程变革);(3)就绪程度(指的是顾客和供应商电子商务就绪程度)。因此,他们认为进行电子商务转型的企业必须进行增效投资,不仅在信息技术方面分配资源,同时必须规范业务流程,分析客户和供应商的准备度,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利用了TOE框架(技术、组织和环境)分析了TOE因素是如何对信息系统创新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的。Iacovou等人(1995)应用TOE框架发现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直接受其与其他信息系统和流程的集成水平所影响。Ramamurthy等人(1999)认为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制约。Zhu等人(2004)利用TOE框架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准备度是对电子商务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财务资源、全球范围和监管环境同样对电子商务价值有重要贡献;虽然竞争压力会驱使企业采用电子商务,但是电子商务的价值更多的是与技术集成和组织资源相关而非外部竞争。

四、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绩效影响

除了分析单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分析了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绩效影响。如Evans和Wurster(1999)认为电子商务联盟的主要利益在于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更容易的保留忠实客户。Straub等人(2004)研究了电子商务下的联盟绩效。他们认为多个企业联盟能够创造更深意义的利益,像虚拟市场的网络经济能够使联盟的企业发展或者获得主要的资源信息,并且显著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Park等人(2004)在资源联盟中谈到了传统公司联盟电子商务将挖掘出新的联盟利益。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提高声誉,减少在线活动的投资,并且可以从联盟伙伴(传统的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对69家应用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盟调查发现,营销联盟所产生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技术联盟产生的价值。研究的另一个结论是,与其它应用电子商务伙伴的联盟与传统意义上的伙伴联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没有很大区别。陈代江(2004)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研究了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电子商务和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建立了技能型战略联盟同时应用了电子商务的国内企业以及联盟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的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联盟中的规模效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发展展望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笔者发现不管是研究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的还是研究对企业职能绩效影响的文献,都是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或者是考虑现有企业能力将对电子商务应用产生的绩效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没有考虑中介变量的影响。而根据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介变量可能是非常关键的联系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的环节。虽然国内学者刘璞(2007)分析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但是,该研究所涉及的营销能力只是企业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其他能力开展中介作用的研究。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第5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竞争从最初的为客户提供低价优质的产品演变为以顾客最大满意度为服务宗旨;竞争的方式由打价格战转变为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传统的成本费用管理方法局限于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的控制,但对现代企业而言,成本费用的管理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而应该包括企业的整个价值链。文章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管理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将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管理范围由传统的生产领域扩大到整个价值链中,分析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管理现状,提出家电行业成本费用管理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

成本费用管理;家电行业;价值链;实证分析

家电行业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整体战略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对成本费用管理的研究存在理论研究多、优化评价少、实证分析少等不足之处,本文对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现代家电行业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这对我国家电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成本费用管理理论的研究,针对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特点,运用SPSS19.0软件对一系列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降维得出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起关键作用的价值链活动。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分析价值链活动对成本费用管理的影响,进而分析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的现状以及价值链活动如何影响成本费用管理,最后提出优化措施。

一、文献综述

对成本费用管理的研究中,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企业的成本管理经历三个阶段:经验成本管理阶段、科学成本管理阶段和现代成本管理阶段。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主要有:卡普兰(Kaplan)和库伯(Cooper)提出的作业成本管理;英国学者西蒙(Simmons)提出的战略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以及价值工程;20世纪80年代,Ostrenga提出的全面成本管理等。我国对成本费用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学者借鉴国外成本费用管理的研究根据我国企业的特点对成本费用管理研究进行了探索。大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了我国传统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现代化的成本费用管理方法。赵士琛(2006)阐述了现代成本费用管理与传统成本费用管理的区别,阐明了现代成本管理费用的管理特点,提出成本费用管理的创新要从观念更新开始,把生产费用管理的范围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整体价值链,同时,成本管理主体由成本管理机构向全员成本管理拓展,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建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文化。杨安(2008)认为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一直比较落后,我国企业采用的传统成本管理方法通常排他性地将成本管理局限于生产活动的成本管理,忽略其他各个方面的控制,并认为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

周海燕(2010)指出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与观念相对落后、成本管理方法陈旧、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确立失误、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分工过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并从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目标定位提出了应对策略。徐兴龙(2013)结合石油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现状,指出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观念落后,成本控制停滞不前,并提出现代成本费用管理应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分析成本的构成,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企业收益。综上所述,我国的价值链成本费用管理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点:第一,对于价值链成本费用管理的定量分析少。目前国内对于价值链成本费用管理主要是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缺少数据推导和求证,导致研究缺乏数据的支撑。第二,对于价值链成本费用管理的优化研究少。目前国内价值链管理的文章大部分是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价值链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缺少具体的优化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截至2013年底,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共有33家。本文以这3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一般认为,衡量成本费用管理能力的财务指标是成本费用利润率,而影响成本费用管理能力的价值链活动主要有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等。根据前人的经验、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以及价值链的相关内容,本文选取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无形资产与总资产之比、在建工程净额、固定资产净额、长期股权投资净额、总资产13个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变量。利用因子分析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几项关键的价值链活动,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的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来研究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现状以及成本费用管理能力受哪些因素影响,探讨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成本费用管理能力以及影响程度有多大,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为优化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管理能力提出可行性措施。在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价值链成本费用管理的实证分析中,需要考虑众多的财务指标,众多的财务指标能够更为充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但是如果直接利用这些财务指标去做多元回归分析,财务指标之间可能会出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因此,在做回归分析之前文中先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这些财务指标进行降维,将众多的财务指标转换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变量。

(一)相关性分析利用SPSS19.0对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判断财务指标之间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SPSS19.0软件导出的数据如表1所示。表1中KMO值为0.474,根据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KMO值小于0.6不太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原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为了消除13个财务指标的重叠,简化计算,可以采取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提炼出几个比较综合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二)主成分分析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取公共因子,分析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并且以主成分分析法作为因子提取方法,选定因子提取标准是:特征值≥1。SPSS的输出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从解释的总方差中可以看出,有5个成分符合提取原则,并且这5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208%,表明提取的5个成分能较好地代表13个财务指标。通过对表2的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用这5个主成分反映关键的价值链活动所损失的信息不多,这5个主成分能够综合反映家电行业的关键价值链活动。同样利用SPSS19.0求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但从表3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各主成分的典型代表变量不是很突出,各指标前几个成分上均有相当程度的载荷值,难以合理解释其实际意义,要使得因子提取成功,表3提取的5个主成分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意义。本文采取方差最大法(Varimax)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以及价值链活动的相关知识,第1成分主要解释的是固定资产净额、总资产、在建工程净额、长期股权投资净额,将成分1命名为资产规模,用FAC1表示;第2成分主要解释的是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将成分2命名为偿债能力,用FAC2表示;第3成分主要解释的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将成分3命名为营运能力,用FAC3表示;第4成分主要解释的是无形资产/总资产、固定资产周转率,将成分4命名为研发能力,用FAC4表示;第5成分主要解释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将成分5命名为营运资金管理能力,用FAC5表示。利用SPSS19.0软件计算成分得分,根据各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的因子得分如表5所示。从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因子分析提取的5个价值链活动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13个财务指标。从表6成分得分协方差矩阵可以看出经过因子分析后的因子间消除了线性相关。

(三)回归分析为了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5项价值链活动对成本费用管理能力的影响,明确企业价值链活动是如何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能力以及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本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根据表7,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如下:考察的自变量成本费用管理能力与其5项价值链活动的相关系数为0.902,拟合回归的确定性系数为0.813,经调整后的确定性系数为0.778,标准估计的误差为0.08877。根据表8,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如下:回归平方和为0.924,残差平方和为0.213,总平方和为1.137,对应的F统计量的值为23.464,显著性水平小于0.005,可以认为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计算的回归系数如表9所示,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方程:Y=0.059+0.015X1+0.110X2+0.045X3+0.018X4-0.119X5其中:X1表示资产规模;X2表示偿债能力;X3表示营运能力;X4表示研发能力;X5表示营运资金管理能力。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研发能力和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对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一般认为模型拟合优度超过60%,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能够较好地解释被解释变量的变动。在本文中,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77.80%,说明这些价值链活动能够解释成本费用管理能力变化的77.80%。在5%的置信水平下,偿债能力和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对成本费用管理能力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同时,还可以看出营运能力、资产规模、研发能力对成本费用管理能力的作用不显著。(四)实证分析小结价值链成本费用管理实证分析是根据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以及家电行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提炼出能够影响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能力的5项价值链的关键活动,接着对提取的5个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分析5项关键价值链活动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能力的影响。价值链成本费用管理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现状如下:偿债能力和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对成本费用管理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并且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对成本费用管理能力的影响为负,故此笔者认为应该通过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来提高成本费用管理的能力,即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营运能力、资产规模、研发能力对成本费用管理的影响程度相对偿债能力和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小。

四、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优化方案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能力的主要价值链活动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并且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中,供应商也更为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同时,营运能力、研发能力、资产规模对成本费用管理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不容忽视。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针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管理特点笔者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可以通过改变营运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规模这5个因素来提高成本费用的管理能力。在这5个影响因素中,资金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对成本费用管理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要通过加强资金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来提高成本费用管理的能力。资金管理是家电行业乃至每个行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要使资金流通顺畅,另一方面要使资金保持高运转的状态。第二,营运能力、研发能力、资产规模对成本费用管理的影响不大,但由于营运能力、研发能力、资产规模这几项关键的价值链活动是家电行业的重心,因此企业也要加强对这几项活动的管理。企业仍然需要加强营运能力以及重视企业的技术开发,通过不断创新,最终使营业收入的增长高于营业成本的增长。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以下三点优化措施。第一,改善融资手段,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要想改变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水平过高的现象,首先应该分析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我国大多数家电行业上市公司都存在每股经营性现金不足每股收益三分之一的情况,导致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有利润但实质上没有资金的现象,造成了企业只能用短期负债来弥补资金的不足,使得目前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最终导致企业偿债风险大大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管理者要从优化现有的资本结构入手,提高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快资金的流动。第二,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金利用效率。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就是要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减少坏账损失,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要做到健全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等。第三,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在家电行业中,传统的低成本策略以及价格战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伴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日益上升,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都无法维持低成本,再加上经济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从成本战略向技术创新战略转变,通过增加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力度来获得产品和技术优势,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五、结论

本文选取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价值链角度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价值链活动进行实证分析,把价值链活动和成本费用管理结合起来,从价值链的角度认识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的优势和劣势,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量化影响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管理能力的价值链活动,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在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中对成本费用管理能力起主要作用的价值链活动,最后通过回归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价值链活动对企业成本费用管理能力的影响。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价值链成本费用管理的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成本费用的管理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成本费用管理模式,不能将成本费用管理局限于生产过程,而应该从企业的整个价值链活动进行考量,以优化成本费用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玮.基于因子分析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模型的评价[J].技术与市场,2007(6):69-70.

[2]吴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竞争力研究[J].中国商贸,2010(2):63-64.

[3]徐兴龙.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会计之友,2013(6):64-66.

[4]岳殿民,吴晓丹.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8(7):70-74.

[5]邵利华.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财政研究,1999(8):60-62.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第6篇

〔关键词〕专利分析;技术路线图;技术创新;支撑作用;电动汽车;锂子电池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2.009

〔中图分类号〕G250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2-0044-08

〔Abstract〕The article deeply analyzed the innovation pat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roadmap and discuss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ent analysis and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ased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spective,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a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technology roadmap were explored.Then the paper constructed a patent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technology roadmap of supporting function model,carried on the real diagnosis analysis by the patent analysis method in the electric automobile with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technology road map formulation application,technology roadmap for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and provided effective guidance.

〔Key words〕the patent analysis;technical roadmap;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upport function;electric automobile;lithium ion battery

专利分析的重要性在于规划技术发展方向、突破技术壁垒障碍、拓展自主创新空间、减少研发经费,进而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界与产业界均高度重视专利分析的重要性。而技术路线图在国家、行业与企业技术预测与前景规划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因此,在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中引入专利分析技术对于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区域专利竞争力乃至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技术创新活动的专利特征分析11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分解

在企业的技术决策、产业规划和政府部门战略规划当中常常应用技术路线图,它的使用能够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管理,预测产业未来市场所需的技术与产品,引导技术研发决策,降低技术创新风险[1]。对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汇总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分解,如图1所示:

12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专利特征第一,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反映于产业专利偏好。不同领域技术创新活动的专利偏好不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为技术本身的创新性;其二为技术的保密性。在刨除技术的保密性后,技术创新差异使得技术领域的偏好不同,在技术生命周期、技术发展过程、技术热点演变等方面得以体现[2]。

第二,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技术创新的领域分类在专利分类上的迁移。专利的技术领域分类是创新领域界定的基础,国际上均采用IPC分类标准,即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在具体研究中,行业或技术领域的界定是指由某一个或某些IPC所界定的范围,根据主题概念将其转换到IPC分类中(可能是多),随后根据IPC分类对专利的相关信息进行查找[3]。

第三,专利信息反映了技术路线图制定中的技术创新的特点。通过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能够反映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特点,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过程、直接反映的创新产出以及创新行业间的关联,同时也包括间接反映的创新投入以及创新组合模式等。在研究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技术创新所使用的某些专业术语,也来自于专利分析或者专利数据库[4]。

第四,专利信息的时间序列是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创新活动的回溯基础。专利申请活动的时间节点组成专利信息的时间序列,记录着创新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记载着创新活动的整个发展轨迹,成为创新过程回溯分析的基础。

2技术创新视角下专利分析方法的内容分解

21专利分析内容作为技术创新活动指标的研究与应用在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中,专利作为衡量创新活动的指标被学者们用于刻画与反映技术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上。国外学者Pavitt(1982)对研究开发活动、专利与创新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专利数据对不同国家的创新活动进行比较,通过不同领域的专利信息反映相关创新活动的效率与方向[5]。许多学者在识别技术发展态势、判断技术发展轨迹以及热门关键技术时,常常运用专利信息分析。专利是研究某一领域技术变化以及相关问题的核心主线,具体包括以下4个研究层面:

第一,对比不同国家和区域间的创新活动。通过考察国内外专利活动差异以反映不同地区创新活动的体量差异。如Pavitt和Soete(1981)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国家研究开发经费与单位人均专利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相关性会随着各国专利制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6]。

第二,对比不同行业之间的创新活动。产业行业的专利活动分布数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应用:其一,用于对创新活动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模型进行统计和检验;其二,用于对经济和社会变量之间关系理论或模式进行验证。如Scherer(1982)在研究美国不同行业之间的技术流动时采用专利统计的方法对不同行业创新活动的体量差异进行了分析。在美国和英国,不同的行业和产业之间的专利活动和创新活动差异较大,专利和研发活动份额一般在化工和电子电气领域都较高,而专利活动份额在汽车航空领域一般要低于研发活动的份额[7]。

第三,对比不同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不同技术主体各公司的发展状况,创新活动的行业模式和特征能够通过专利数据对行业内技术分析得到。如Walsh(1984)在研究和分析行业的发明和创新模式时运用了专利统计与科学论文和经济活动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从属和诱发创新活动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不同类型的专利统计数量得到,但是导致快速增长的主要或重大创新的概貌并不能因此得到[8]。

第四,对比不同公司的创新活动。通过对某一公司的专利申请和授权进行分析能够评估其技术能力和创新活动,对于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公司的创新活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技术评》杂志由麻省理工学院与CHI研究所于1899年合作出版,它通过对美国专利数据进行分析,每年都对8大行业公司进行排序,推出专利记分卡,反映不同公司的技术强度以及变化情况。Liu等人(2006)为了明确世界500强公司在中国专利申请结构、产业分布、垄断趋势、技术创新和国外的投资方向,他们对这些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9]。

22专利分析方法的分析内容

专利分析方法复杂多样,其应用的核心算法可分为专利样本结构化、数据聚类、文档聚类等3大类,专利样本结构化是对针对专利间的演进关系,使专利行成“树”、“图”结构,可以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发掘市场上有潜力的发展空间。数据聚类是对专利的特定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可以直观、量化、科学的描述技术发展现状,并从中发现、跟踪研究热点,进而引申其实际应用意义。文档聚类是对专利的特质及质量进行关联性分析,发掘专利的潜在联系,按技术特征来归并有关专利并使其有序化,对同领域的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重点研究对象、关键技术等,并以此为依据对技术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关于技术和发明者信息在专利文献中的表述主要有以下4种,即:

1)描述与专利相关的技术和技术创新活动的信息,包括IPC,申请的专利时间和专利类型等信息。

2)反应技术对应相关创新主体的信息,如发明人或者专利所有权人的信息。

3)分析专利技术的价值以及与技术相关联的信息,如引证信息。

4)反应专利申请国家或者地区相应专利制度的信息,如优先权、权利要求以及公开日期等信息[10]。

在对专利分析内容进行分解时采用了专利分析方法应用的要素分类的方法,结果如图2所示:

在制定技术路线图时,需要对技术创新活动的以下内容进行分析:

1)对行业发展的动态以及趋势进行分析。统计某一区间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能够反映该区间行业的创新活跃程度,进而对产生该现象的深层经济和政策原因进行剖析。对比专利申请和授权日期的差异,能够评价专利申请技术的水平[11]。

2)对专利类型以及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发明专利往往代表自主知识产权,相对于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来说其技术含金量相对较高,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含金量相对次之,外观设计技术含金量相对较低。通过对专利类型进行分类,能够分析研究活动的质量,进一步评价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

3)对区域创新能力分布水平进行分析。针对在某一国家和地区申请专利的统计,能够分析出某一技术领域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来源,同时针对专利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专利类别以及IPC分布,进而分析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在某一时间内的技术发展方向。

4)对行业技术的创新主体进行分析。统计某一行业的申请人和发明人,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人员和研究机构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的作用,对于寻找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具有重要意义;跨国公司可以结合专利分类以及发明来源分析,采取相对应的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开发战略;运用研究机构的发明人信息查找专利受让机构,能够对发明机构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3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专利分析方法对技术路线图的支撑模式31专利分析内容与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关系专利分析方法对分析内容进行选择,搭配不同专利分析算法,从而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专利分析方法对分析内容的分析结果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支撑依据。对相同的分析内容用不同的算法分析,会产生不同的分析结果,为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不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支撑依据。树、图化分析结果为目标设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支撑依据,数量统计分析结果为差距识别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支撑依据,文本聚类分析结果为路径决策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支撑依据[12]。

通过对上述专利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描述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这4类信息中前3类属于专利技术信息,第4类属于专利权利信息。对专利分析的内容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创新特点的对应关系进行归纳如表1所示:

321引文分析

专利引文分析方法和核心专利引证关系族谱分析方法以样本结构化算法为要素,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的分析内容即为专利文献的引文信息。对应的技术创新活动包括,技术发展趋势、技术溢出、识别核心技术、技术创新扩散、技术转移、技术与技术的关联、技术与学科的关联。技术发展趋势是市场需求分析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识别核心技术、技术创新扩散、技术与技术的关联、技术与学科的关联是关键技术分析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因此专利引文分析方法和核心专利引证关系族谱分析方法为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市场需求分析、关键技术分析分别起到了支撑作用。

322PLC分类分析

类交叉延伸分析方法和权利范围要求构建及关系分析方法以样本结构化算法为要素,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的分析内容即为专利文献的PLC分类信息。对应的技术活动包括技术研究热点、技术领域空白、技术发展趋势、技术与技术的关联、技术与学科的关联。技术研究热点、技术领域空白是发展目标分析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技术与技术的关联、技术与学科的关联是关键技术分析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因此类交叉延伸分析方法和权利范围要求构建及关系分析方法为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发展目标分析、关键技术分析分别起到了支撑作用。

323技术领域数量的年份累计分析

技术发展阶段分析方法和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以数据量化算法为要素,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的分析内容即为专利文献的技术领域数量的年份累计信息。对应的技术活动包括技术成熟度、技术成长能力、创新投入。技术成熟度、技术成长能力、是产业现状分析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投入是研发需求分析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因此技术发展阶段分析方法和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为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产业现状分析、研发需求分析分别起到了支撑作用。

324申请人及所在区域分析

技术聚集领域分析方法以数据量化算法为要素,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的分析内容即为专利文献的申请人及所在区域信息。对应的技术活动包括技术研发主体及研发能力、技术研发区域及研发能力,是市场需求分析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因此技g聚集领域分析方法为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市场需求信息分析起到了支撑作用。

325关键词及其频率分析

专利地图分析方法以文本聚类算法为要素,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的分析内容即为专利文献的关键词及其频率信息。对应的技术活动包括识别核心技术、技术演进、技术创新扩散,是关键技术分析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因此专利地图分析方法为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关键技术分析起到了支撑作用。

326技术发展功效分析

技术功效矩阵分析方法和投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以文本聚类算法为要素,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的分析内容即为专利文献的技术发展功效信息。对应的技术活动包括技术与技术间比较、创新投入,是研发分析过程中的全部技术创新活动。因此技术功效矩阵分析方法和投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为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研发需求分析起到了支撑作用。

4实证分析――专利分析方法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图制定中的应用当今环保和能源的问题备受关注,为解决这些问题,电动汽车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和补贴政策及产业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源,其技术发展水平对于电动汽车的市场化程度影响重大。通过对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专利分析,可为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技术路线图制定提供指导。

41技术发展阶段测量方法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现状分析中的应用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中,对电动汽车和锂离子电池进行交叉检索,共获得413条有效数据,对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2001-2016年已公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专利进行数量统计,如图4所示:图42001-2016年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专利数量图

技术发展阶段测量方法通过计算技术生长率(V)、技术成熟系数(α),技术衰老系数(β)和新技术特征系数(N),根据V、α、β、N的值随时间变化情况测算某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阶段,从而为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现状分析提供技术事实依据,具体测量方法见表2:

42技术领域聚集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需求分析中的应用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众多,难以准确评价其分析结果,通过对创新主体的专利技术聚集领域分析,能够获得相关创新主体在研发领域投入和前沿热点探索能力,可作为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中产业需求分析的补充数据。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分析不同区域刊载专利情况能够衡量研究主题领域内的核心技术分布、核心研发群体分布,从而确定高产出群体,掌握创新源头情况和创新动态。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2001-2016年共公告专利413件,通过数据整理和统计,该技术在我国各省份的聚集情况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广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产地专利数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省份;北京、上海由于拥有高校资源,因此凭借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水平的研发能力,也有较多的专利数量;安徽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以自身的研发力量带动了区域技术发展,代表了产业技术发展先进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以汽车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吉林省在该技术上无任何专利,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白。此外,拥有超大型汽车制造厂的湖北省、四川省也几乎处于技术空白的阶段。

对我国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申请人数据进行分析,累计专利数在5项以上的专利申请人共13个,如表3所示,约494%的发明人(华南理工大学、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等13个发明人)完成了236%的专利申请,是该领域专利创新的核心人群,华南理工大学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数居首位,其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奇瑞汽车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的应用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因此来自这两类创新主体的专利信息可以为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市场分析提供极具说服力的事实依据。

43专利类交叉延伸分析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目标分析中的应用产业目标分析是在市场需求分析的结果上,综合技术预见分析结果并加以凝练而成。在技术预见的过程中,首先就要锁定目标技术区域,也就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热点,或是空白的技术领域。本文应用专利类交叉延伸分析方法,表现专利核心技术主题与交叉学科、技术间的关系。以此寻找技术发展热点和目标技术领域。对2001-2016我国电动汽车用锂离子专利IPC分类号进行统计、归纳,结果如表4所示:表4我国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涉及关键技术主题表

IPC分类技术主题H01用于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脑的方法或装置,如电池组H02供电或配电的电路装置或系统;电能存储系统B60电动车辆的电力装备或动力装置;一般车用电力制动系统G01测量电变量;测量磁变量C01金属的生产或精炼,原材料处理,锂的化合物B82非金属元素,其化合物G05一般的控制或调解系统,这种系统的功能单元,用于这种系统或单元的监视或测试装置注:表中所列技术主题为IPC分类占专利申总数1%以上数据。构建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专利交叉延伸模型,横线上的数字代表横线两端技术主题的交叉次数,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H01、H02、B60和G01为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专利核心技术主题,其中H01是目前的研究重心所在,其与C01、B82的交叉联系最为紧密,也就是如何利用新型材料的生产或精炼提高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各项性能,增强其实用性。B60(电动车辆的电力装备或动力装置;一般车用电力制动系统)是这一技术的新兴研究热点,其与H02、G05产生了交叉,也就是锂离子电池与电动车整车系统的配合,以及提高其应用性、稳定性的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技术研究热点仍处于提高电池性能的研究过程中,仍在通过与不同的技术交叉联系改善锂离子电池自身安全性、稳定性等。而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远程控制、检测与管理等研究提高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可实践性的研究。

5结束语

随着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家竞争力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反映创新产出和创新过程的核心数据,专利具有信息全面、数据充分以及容易获得等优势,同时由于在企业、产业以及国家在制定发展规划过程中,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预测技术发展路径的工具能够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策略和反竞争情报手段。因此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专利分析方法在技术路线图制定中的应用,能够为发现技术领导者、制定专利发展战略乃至国家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为我国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发展过程中提供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崇春.基于技术路线图、专利地图和TRIZ集成的产业集群创新技术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4):46-49.

[2]王燕玲.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分析框架[J].科学学研究,2009,(4):622-628,568.

[3]李欣,黄鲁成.技术路线图方法探索与实践应用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5):62-72.

[4]田凤.专利信息分析关系企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4):34-36.

[5]Keith Pavitt.R&D,patenting and innovative activities A statistical exploration[J].Research Policy,1982,(11):33-51.

[6]KPAVITT,LSOETE.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ternational Location of Innovation,in:HGIERSCH(Ed.),Emerging Technologies:Consequences for Economic Growth,Structural Change and Employment in Advanced Open Economies[M].JCBMohr,Tubingen,1982.

[7]FMScherer.The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and Forecast Industry Concordance as a Means of Identifying Industry Technology Origin[J].Word Patent Information,1982,4(1):12-17.

[8]Wash Inven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Demand-pull or discovery-push?[J]Research Policy,1984,(13):211-234.

[9]Liu Yun,Guo-ping Cheng,Yu Yang.Patent applications of the 500 Foreign investment corporations in China[J].Scientometrecs,2006,68(1):167-177.

[10]方曙.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11]姜全红.专利资源的量化分析研究[J].情报杂志,2006,(1):4-7.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第7篇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情况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近年来广州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选择从事电商领域的相关工作。现实的矛盾是,广州及周边电商行业人才稀缺,而中职电子商务的毕业生不能实现对口就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源于行业和学校没有形成有效对接,校企合作脱节,带来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的困境,同时造成校企资源浪费和双方效益的下降。要解决这个矛盾,突破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面临的困境,需要探索各种有效的途径。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特色实训课程开发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的一项课题研究。

二、研究概述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目标

(1)理论依据:①《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②徐国庆教授的职业教育课程论。徐教授认为,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工作项目为参照点设置课程;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顺序编排课程;按照工作逻辑,以任务为参照点设计每门课程的学习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2)研究目标:①促进电子商务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本课题研究,带动一批专业教师参与到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实训课程开发研究中,促使教师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②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局面:企业可以利用学校资源获取效益;学校可以建立实训基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累积实践经验,提高实训教学有效性;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直接上岗打下良好基础。③开发“产教融合”特色的中职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基于产教融合和工作过程导向模式,研究开发一门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的特色课程。课程立足于工作岗位(群)需求,既强调对电子商务基本理论的掌握,更强调对电子商务各专项能力和综合运营能力的应用,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重点聚焦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二)研究基本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研究校企合作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环境建设、实训课程开发、教师学生顶岗实践、参观实习及就业推荐等方面的新模式,实现深层次合作,体现产教融合特色,创造企业、学校和学生共赢的局面。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综合实训典型工作任务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实践专家研讨法等,从行业情况分析和工作分析入手,邀请电子商务行业实践专家和部分教师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进行电子商务典型工作任务的调查和确定。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研究:依据电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适合中职学生进行电商岗位实训的特色课程。该课程实现以岗位划分模块,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划分项目和任务,培养学生电子商务的基本应用能力、企业电子商务的执行运作能力以及个人网络创业能力。课程开发包括制定新的课程大纲,教学实训项目,学生活动手册及教学课件等。

(2)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采用访谈调查法和叙事研究法,调查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特定岗位的需求,为岗位分析奠定基础。

实践专家研讨法: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通过寻找电商网络推广、网店运营、网店客服等对应岗位的优秀实践专家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描述职业工作,为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实证基础。

个案跟踪法:针对本专业毕业学生入职电子商务相关岗位的的典型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反思课程的设计,保证课程成果的实用性。

行动研究法: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以解决职业活动中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教师参与行动,学生在行动中探究、发展,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职业行为。

(三)研究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产教融合”特色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研究,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主要包括八个步骤: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从行业情况分析和工作分析入手,邀请电子商务行业实践专家和部分教师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进行电子商务典型工作任务的调查和确定,进一步划分课程模块、?M行项目设计,形成课程方案,然后实施课程并进行课程评价,通过教师、学生、课程专家等各方的评价,反思、调整、修正课程模块和项目设计,完善课程方案,再进行新一轮的课程实施与评价。通过头脑风暴、分析开发、研讨确认、决策计划等四个环节实现把开发的理念转化为课程实体过程的三个转换,包括从工作任务到职业行动领域的转换;从职业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从学习领域到具体课程学习情景的转换。

四、研究主要过程

(1)第一阶段:2013.5―2013.9。组织教师分别进入不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对相关企业员工进行访谈,了解岗位工作内容;跟踪回访毕业生。

(2)第二阶段:2013.10―2013.11。组织实践专家研讨会,探讨联合办学合作方式;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与确定,形成职业能力分析表。

(3)第三阶段:2013.12―2014.8。完善课程建设论证说明、课程建设方案;形成课程标准;安排课题组成员3人下企业顶岗实践;设计课程实训项目书;在相关课程进行第一轮教学实验;参观财经学校校企合作园区――外贸电商孵化基地。

(4)第四阶段:2014.9―2015.8。筹建电子商务工作室;安排课题组成员下企业顶岗实践;在相关课程进行第二轮教学实验,并收集相关教学资源;撰写论文;开展校企合作,开设培训课程;开展校园微店实训。

(5)第五阶段:2015.9―2015.10。形成课题结题报告;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五、研究成效

(一)推动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进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特色实训课程开发研究,首先需要对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进行调研分析。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成员通过对企业、电商专业毕业生等开展调研和召开电商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对目前电商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梳理出企业对电商专业中职学生的需求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并编制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分析表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这些研究成果使得学校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清晰,实现了以课题研究推动电商专业建设的目标。

(二)??新校企合作模式

本校电子商务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以来没有持续有效的校企合作,学生对口就业率低,学校和企业处于供需脱轨局面。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尝试引企入校,争取与家商城合作开办“校中厂”,合作共建培训课程,共同培养电商专业人才。虽然因各种原因合作延期,但企业还是帮助我们完成了职业能力分析表,并接收课题组成员到公司顶岗实习,打开了我们校企合作开展的思路。此后,课题组成员借鉴了省外贸、市商贸、市财经和番禺新造等职业学校的电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广州品奴服饰有限公司、川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探索出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设备,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企业安排教师学生顶岗实践,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开展校园创业等适合本校电商专业的合作模式。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题组多次安排成员到兄弟学校和电商企业参观学习,了解同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情况,了解电商企业的经营模式、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开拓视野,累积经验;同时,安排徐小玲、谭洁明、赖雪标、冯欣等4位课题组成员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学习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及职业素养能力要求。通过实践,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更加清晰,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和开展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在课题研究期间,徐小玲老师撰写论文《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企合作教研模式探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门店运营实务》;黄婷老师撰写论文《“理实一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电子商务应用》。

(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课题研究希望针对性解决学生实训难、对口就业难的问题。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先后安排电商专业学生到广州邮政小包中心、深圳华网云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品奴服饰有限公司、广州勤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川力网络有限公司等参观学习或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对口实践的平台。另外,在校内实训方面,筹建本校电子商务工作室、开办校园创业公司等,为学生提供淘宝店、微店和川力网店等真实的实训平台;在培训课程方面,为学生开设川力校企合作培训课程,网店运营、微店运营等培训课程。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习得专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进入对口就业的通道口。

(五)取得课程开发的阶段性成果,累积了一批课程资源

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产教融合”特色的中职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包括完成课程论证说明、课程建设方案,编制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分析表、《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实训手册(部分)等。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累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具体包括:校园微店实训资料,校园创业公司制度及方案,校园创业公司期末考核方案及学生考核表,网络营销实训资源,网店运营实训资源,校企合作授课安排及课件,学生网店作品等。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第8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上市公司 效率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

广播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人类的进步也在促进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广播电视日新月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也日益成熟,广播电视界则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呈现出了激烈竞争的态势。①当下,广播电视类公司数量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经营效率也有一定差异,而经营效率在广电企业竞争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于广电企业经营效率进行评判和研究,对于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消费者进行合理选择,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有关部门科学制定政策措施,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关文献回顾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快速发展,数量大幅增长,质量也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当下,面临新媒体、互联网等媒介的冲击,广电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竞争空前激烈。许多学者针对广播电视从不同视角开展了研究。王文利、艾红红(2006)综述了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建设的若干研究。②刘书茵(2011)从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发展前景等方面开展了综述性研究。③李欣(2013)阐述了城市广电面临的体制与机制改革,以及在媒体融合中的广电发展。④林晖(2001)指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正在经历着以外部结构调整、资源重组为核心内容的大整合,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助推,走上类型化发展的道路。⑤欧阳宏生、姚志文(2008)阐明了媒介融合是广播电视产业创新的路径。⑥李岚(2004)⑦,廖斯清(2012)⑧,张宏、武雯、李利军(2009)⑨对广播电视类公司的经营进行了研究。以上这些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从宏观视角阐述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及前景。

但是,目前相关文献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一是缺乏中观视域下对于当下广播电视事业研究,尤其是没有将广播电视置于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进行深入考察,导致研究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广电发展步伐和研究结论的局限性;二是主观随意性过强,对于立论、论述逻辑、得出结论等环节都参杂了作者本人的主观想法,文献整体上客观性略显不足;三是缺少学理层面的分析,大部分的研究分析拘泥于对现象的描述,很少涉及对问题实质的阐述。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将数据包络分析引入广播电视企业竞争力分析领域,对广播电视企业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形成更加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科学的合理化建议;第二,从我国沪深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选取数据,由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Wind资讯金融数据库)导出,保证数据的权威、时效和可比性;第三,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学理层面提出相关判断及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是学术研究的核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成败。综合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可靠性、科学性,综合现有文献成果及有关学科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评价。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综述。法雷尔(1957)最早研究了生产边界与效率平衡问题,他在对美国农业生产力进行分析时首次提出了包络分析的思想,并分析了单一产出的技术效率;著名运筹学家查恩斯、库伯、罗兹(1978)对法雷尔的研究方法进行扩展,提出了基于相对效率的多投入多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CCR model);班克、查恩斯、库伯(1984)对研究方法进一步优化,减少了之前模型对固定规模报酬的限制,将全面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BBC model);安德森、皮特森(1993)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的超效率模型(Super-efficiency DEA model),此模型能够对各个决策单元的效率高低进行比较。⑩

二、样本及数据来源。在样本选取方面,虽然被评价的对象数量越多越能反映行业的实际情况,但是从之前的研究来看,过多的被评价对象会导致样本的同类型较差,降低可比性。综合以往研究,一般情况下参考集单元数量应当大于指标选取数量的2倍,本研究指标数量为5,因此参考集单元应当多于10个。

本研究综合考虑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数据可获取性、同类性等因素后,从中信证券行业分类的广播电视类中导出本类全部公司共计17个。剔除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时间提交2015年报的2家公司,最终确定研究对象15个。鉴于信息的可获取性、便利性和权威性,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为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Wind资讯金融数据库)。

三、投入产出指标选择。投入产出指标选择是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关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客观性,选取指标要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决策单元的真实情况,排除作者本人对于评价指标的主观偏好,形成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综合性,所选取指标要能够全面反映决策单元的总体情况;三是简明性,选取指标数量不可过多,应当相互独立,以便于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根据以上原则,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指标选取,并经过咨询有关专家,确定了有关指标。

投入指标为:员工人数、主营业务成本、总资产。员工人数能够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情况,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员工人数能够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主营业务成本能够体现企业主营业务的资本投入,是企业经营投入的核心和主体部分;总资产是企业配置资源的一个全面反映,能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

产出指标为: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企业生产目的的基本前提条件,能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净利润是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投入的产出情况。现将有关数据录入,可得出表1所示有关公司投入产出情况。

发现与讨论

学术界常用的有十余种大同小异的数据包络分析软件,综合考虑这些软件的优缺点,本研究从可靠性、便捷性、可操作性的角度,选取MaxDEA(version Basic 6)和EMS(version 1.3)软件进行运算。将有关公司数值输入MaxDEA基于投入导向的BBC模型进行运算,得出15个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报酬;将有关公司数值输入EMS,得出15个公司的超效率。将以上数据汇总形成表2:有关公司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行业整体上考察,这15家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率。平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在0.8以上。其中,综合效率达到效率前沿的有7个,约占决策单元数量的46.7%。各个企业的效率差别大多并不是很明显,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标准差均在0.10以下。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判断,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效率较高,企业之间效率的差别不是非常突出。

第二,从规模报酬可以判断当下广播电视行业公司规模普遍偏大。从统计数据看,规模报酬递减的有7个,规模报酬不变的有8个,未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的企业。这15个公司中有约46.7%的公司需要适当控制规模,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这说明当下广播电视行业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要用适当的规模创造更好的效益,不能盲目地扩大规模,否则会对企业效率产生副作用。

第三,对于达到效率前沿的7个公司来说,规模报酬均不变化,在有关数值扩大相应倍数之后技术效率仍然大于1,说明这些企业在适当扩大自身规模后仍然位于效率前沿。对于中南重工来说,其规模效率有效而纯技术效率无效,应当提高纯技术效率;对于歌华有线、广电网络、江苏有线、电广传媒、华数传媒、湖北广电说,纯技术效率有效而规模效率无效,则应当提高规模效率;对于吉视传媒来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无效,应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改进。

第四,对于非DEA有效的公司来说,为进一步分析其具体改进方向,将其投入产出情况输入MaxDEA可得出其投入产出冗余情况,将有关情况梳理后可得表3:非DEA有效的有关公司投入产出改进分析。可以清晰看出相关企业的改进方向,例如,电广传媒、湖北广电、吉视传媒、广电网络等企业有严重的人员冗余,广电网络、电广传媒等企业应当大幅提高其利润,电广传媒、江苏有线、歌华有线等企业应当降低其主营业务成本。

结语

本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分析15个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情况,对这些企业的效率进行了客观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可以看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总体效率是比较高的,但是行业竞争也比较激烈,大部分企业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效率。由于本研究是基于特定投入产出指标,而企业的自身情况千差万别,因此经营绩效的改进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研究的数据仅具有参考价值。

从宏观上看,在传媒业态变革加速之际,广播电视行业的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广播电视类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本研究基于对15个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效率进行研究,认为广电行业必须不断创新,提高自身效率,才能真正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有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推动广电行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提高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从而激发文化生产力,提高技术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第二,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第三,要加强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使用效率,用更加精干的人才队伍推动事业的发展。

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本研究由于时间、资料的限制,必定存在局限性。一是选取样本有限,选取的样本数量不是很大,而且仅限于上市公司,没能对非上市企业尤其是发展期的中小广电企业进行分析;二是研究方法的单一性,仅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了研究,没有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法等方式获取更加丰富立体的一手资料;三是分析时以2015年年报信息为基础,没能进行多时间段的动态考察。因此,以后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一是拓展样本范围,可以将研究对象扩展到非上市公司甚至中小广电企业,并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二是可以获取更多一手资料,增加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用更加丰富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三是可以获取时间面板数据,纵向考察广电企业效率变化状况,从而更好地分析和研判今后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注释:①张允若:《广播电视竞争对视听率调查的呼唤》,《视听界》,1993(6)。

②王文利,艾红红:《“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现代传播》,2007(4)。

③刘书茵:《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研究综述》,《新闻传播》,2011(4)。

④李 欣:《媒介融合进程中的博弈与升华――2012・中国城市广播电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综述》,《现代传播》,2013 (1)。

⑤林 晖:《类型化――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新闻记者》,2001(9)。

⑥欧阳宏生,姚志文:《媒介融合:广播电视产业创新的路径》,《当代传播》,2008(6)。

⑦李 岚:《广电产业集团运营效率评估理论探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1)。

⑧廖斯清:《我国传媒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第9篇

几种特征选择方法在局部放电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PSCAD的2MW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谐波分析与滤波器优化配置软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不同运行方式下串补保护装置工作状况的研究

风电场风速及风功率预测方法研究综述

基于互补滤波器的大型定转速风力发电机组有效风速信号测量方法

换流变压器在极性反转下的瞬态电场分布特性研究

基于IEC61850的智能化变电站信息系统建模分析

直驱型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仿真分析

安康地区水电送出深化研究

三相变压器的不对称运行问题分析与研究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电卡支付设计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探讨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设计与探讨

12X18H12T与TP347H异种钢焊缝显微组织分析

配电自动化通信技术在西安世园会的应用

交流系统故障对德宝HVDC换相失败的影响分析

陕西电力BW系统处理链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弘扬延安精神加强“三个建设”

卷首语

避雷器提高10kV架空绝缘线路耐雷性能研究

考虑实施风险的配电变压器节能改造研究

我国构建DSM保障体系的对策研究

电力市场条件下省级电网公司售电优化策略模型研究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节能量计算及分析

考虑负荷转移限制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基于db小波变换和降噪的电力系统间谐波分析

电网技术改造和检修工程定额及费用计算标准试行

油田配电网负荷特性研究与无功优化补偿实践

陕西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GGH热态性能试验方法探讨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

“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将年均增长8%

陕西省电力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的实践

陕西推行居民阶梯电价的可行性分析

电网企业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企业推行内部控制的思考与实践

中压电网系统中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卷首話

变压器油老化对其局部放电及介质响应特性的影响

受保护灵敏性影响限制局部电网输电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燃煤锅炉结渣特性分析及对策

受暴雪影响电网设施抢修工作进展顺利

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调研座谈会

压气站供电方案研究

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称号

东方亚临界参数汽轮机高中压转子自激振动研究

内插入电极式结构复合绝缘子场强及电位分布试验研究

陕西省电力公司紧急抢修大雪造成的城配网故障

小型化断路器内部对地闪络的故障分析

我国首批3MW海上风电机组正式投入运行

大型汽轮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的分析研究

陕西电网“十二五”规划的研究

“十二五”陕西电气化铁路供电规划研究

陕西智能电网建设的思考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