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11 17:01:52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第1篇

初级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参加公共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音乐的律动、歌唱、奏乐是初级阶段的主要形式,因此,这一阶段的音乐欣赏可以完全融入音乐律动、歌唱、器乐等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简单的经典曲目进行欣赏,获得初步的音乐体验。

中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能力的提高和情感需要的发展,这一阶段要逐步加大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常见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经典音乐曲目库,使学生逐步积累具有社会公认审美价值的音乐体验。

高级阶段: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实践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欣赏习惯,掌握了基本的情感體验,建立了经典音乐曲目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能对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文化分析,使之成为个人的音乐经验。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音乐欣赏重要性的认识

人学习音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所以音乐欣赏是以情感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并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学生表达情感。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直接将其省略,仅仅把音乐教学作为唱歌课,这样的音乐教学是不完整的。

2.违背音乐的审美规律

音乐艺术不能用确切的语言来表述,但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只言片语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欣赏和理解音乐。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重复,约束了学生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

3.缺乏对本位音乐的关注

尽管新体系在不断推动,但很多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与听上,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意境,没有兴趣,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下降,使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

二、解决音乐问题的策略

在实施音乐教学新体系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抓住音乐欣赏课的外壳,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音乐欣赏的本质,使音乐欣赏课彰显出深刻、厚实的内涵。

1.铺陈背景,贴近作品灵魂

其实,很多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乐曲《土拨鼠》时,教师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土拨鼠》的时代背景,分析乐曲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主人公和土拨鼠虽然相依为命、到处流浪乞讨的生活,但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紧扣旋律,明确作品主题

紧扣作品主题进行赏析,让学生在作品主旋律的指导下进行赏析,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众所周知,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瞬即逝,如果学生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有足够的印象,那么对之后出现的旋律就不能很好地领会。例如,欣赏《八只小鹅》时,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节奏练习曲,教师把主题旋律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熟记,并请他们注意分析作品主题所表现的风格、特点。接着,教师让学生试着哼唱旋律,然后听人家是怎么唱的。听完之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欣赏中明白乐曲所要表达的主题。

3.巧借媒体,凸显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利用具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听觉感受,这对音乐鉴赏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很好地感受美、表现美。例如,欣赏《惊愕交响曲》时,教师结合木管乐器、弦乐器等图示,点击图片发出相应乐器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乐器的音色及所要表达的效果,感受到交响乐强大的感染力,从而凸显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第2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青少年宫;音乐教育

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是我国学生培养与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性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其核心思想。核心素养是中国每一位学生应当具备的、支撑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我国的核心素养教育及实施现状

有学者提出,核心素养通过“提出”“研制”“整合”“渗透”“深化发展”五个阶段渗透教育过程[1]。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关系紧密,教学内容及其实施的过程应当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载体与途径。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时间并不长,或存在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准确,如西北示范下雪教育学院、西北少数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李泽林教授曾指出许多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准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有“被泛化的危险”[2]。我国大多数地区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刚进入从理论向实践转化阶段,实践成果略显不足,转化经验也不甚统一,教育政策要相对滞后。

二、青少宫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优越性

“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是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三个途径[3],有学者认为,在此项三途径中,难点和焦点在于形成核心素养评价体系[4]。当下教学评价的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核心领域,然而,究其本质,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社会矛盾在教育中体现,包括人才标准、社会价值取向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这些都会直接制约和影响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改革进程。青少年宫教育形式能很好地规避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阻碍。青少年宫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这正契合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同时,青少年宫教育作为学校教育补充形式的性质,决定了青少宫教学评价理念不同于学校教育,青少年宫的教学评价理念可以回避诸多社会矛盾,从这一点出发,在青少年宫推广与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将更有利于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经验的累积及其对教育的全面渗透。

三、青少宫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实践活动强调以实践和探索为主地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相契合。将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2.跨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原则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分科课程有其优势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分科使得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被破坏遭到,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及排他性和独立性也非常突出的。这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碎片化,知识很难还原到问题情境中。因此,传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促进学科融合,是推动和落实核心素养课程变革的有效手段。3.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原则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养成是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打破填鸭式讲授教学模式,开展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势在必行。将教学过程开放、作业开放、评价过程开放,加强课堂教学与社区、家长等多方面的联系,能够更好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作用,让核心素养积淀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共生。

四、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核心素养目标设定

1.文化基础了解中国以及世界音乐历史文化,能够自觉尊重和维护音乐财富,在各种音乐实践中积累音乐审美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取向和表达欲望;通过音乐表现和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帮助孩子在感性的音乐活动中坚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理性思维形态,在构建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勇敢的探索精神。2.自主发展学会学习音乐,乐于学习音乐,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调解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和手段辅助音乐学习;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觉、自信、自制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3.社会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音乐的文化的多样性过程中建立民族音乐自豪感和中华音乐文化自信,形成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意识和行为。

五、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课程设置

1.年龄结构5~10岁儿童。原因:依据植物神经学观点,生命早期,许多神经元决定了皮层上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10岁以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决定了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因此,对于音乐动作技能的学习来说,10岁以后才进行已经比较迟了;心理学家认为,音乐动作技能开始血是时间最佳时间在5岁左右;音乐心理学家爱德华•戈登认为,音乐才能的发展似是在9岁时达到平衡[5];柯达伊认为,儿童的音乐学习最好在6岁之前,最迟不能迟于9岁。此外将年龄设置为5~10岁也是青少宫教学的一般性质与特殊性决定。本纲领为青少年宫音乐课课程设计的总体指导纲领,旨在为青少宫各音乐门类学科教学大纲设置提供指导方案,是青少宫各音乐学科在制定教学内容时的指导依据。以声乐1课程为例,在实现“人文积淀”核心素养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以“选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材料4~6首”,则可以确定教学材料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将核心素养的其他基本要点相结合,如:教学材料《悯农》,在实际教学中需关注的核心素养应包括:如上所述,同一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多个核心素养基本要点目标的共同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考虑核心素养各基本要点的实现路径,缜密设计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过程。综上所述,自我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以来,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正逐渐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但是实践成果仍不足,转化经验也不统一,教育政策相对滞后。在核心素养推广的众多难点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问题是其中之一。青少年宫的教学评价理念可以回避诸多社会矛盾,更有力于做试点项目,推广与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本文通过核定青少宫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确立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核心素养目标,研究核心素养在青少宫音乐教学中各教学课程设置纲领,为青少宫推广核心素养教学打下基础,为核心素养在教育的各个层面的实现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田秋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9.

[2]李泽林.防止核心素养被泛化的危险——兼论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化倾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05):158-163.

[3]一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9):34-37.

[4]孔凡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难题的破解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总第366期.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第3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素养;课堂教学

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学生音乐学习的意识、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生音乐学习的水平。本文首选分析了培养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希望能对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S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人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人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线,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上去教学目标非常的多,但是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在设计中要有所侧重。初中音乐课堂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适可而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急,并且做到明确清晰。针对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强化目标设计,围绕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在初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不重视音乐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实,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音乐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音乐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学生只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很难提高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音乐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处理问题,如有质疑的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

探究微课程在提升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作用和策略,首先就要清楚微课程的制作方式,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利用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课件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也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利用PPT课件的时候,可以是单一的PPT课件,进行点击操作,也可以通过转变保存方式,把PPT转化为视频,供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渠道学习。初中音乐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图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在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

结语:

音乐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第4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管乐艺术;素质教育;改革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管乐艺术属于普通高校音乐表演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及到的内容繁多,既包括吹孔气鸣乐,单簧气鸣乐,双簧气鸣乐,又包括唇簧气鸣乐。对于管乐艺术的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速度。随着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师对于管乐艺术教育优化改革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仍然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三方面着手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优化改革工作。

一、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校管乐艺术教育仍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一些较为显著的教育教学阻碍性问题仍然存在于关于艺术教育工作当中,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一为,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诸多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其在毕业之后并没有受过专业的管乐音乐教育培训,其只能依照自身的在校期间所打下的音乐基础以及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管乐音乐知识的讲解,很少有教师具有管乐方面的专业资格证,在这种情况下,其所开展的管乐音乐教学活动成效就显得并不高;其二为,管乐音乐教师所秉持着的教学观念有待革新,在课上会对学生的自主训练进行过多的干预,没有准确的将自身定位在教学引导者上,会帮助学生决定管乐音乐学习的方法以及途径,同时也没有明确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核心的具体内涵。最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时常会将一种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始末,缺乏教学方法创新意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管乐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无法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管乐艺术知识活动。

二、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质量有效提升路径分析

(一)提升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是管乐艺术教育活动的第一执行者,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工作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的成效以及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的速度。只有保证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较强,才能够保证管乐艺术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一情况,普通高校教育管理者及音乐教师自身必须要重视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管乐艺术教师自身必须要定期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于老师的意见,教师依照学生所提出的意见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身在教学期间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以满足学生学习为目标进行课上教学调整;其次,普通高校的领导者需要为校内音乐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引导普通高校音乐教师参与到各项管乐艺术教育培训活动当中,在培训期间要将管乐艺术特点,管乐艺术教学要点,现代化教学理念,强化教师管乐艺术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创新教学理念,职业素养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保证每一位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并满足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工作的需求。

(二)优化革新管乐艺术教育的核心观念教师在教学期间所奉行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到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的质量以及成效,同时还会影响到其自身能够实现既定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标。基于这一情况,高校音乐教师自身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管乐艺术教育的目标实现需求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首先,需要明确现阶段管乐艺术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重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管乐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理论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保证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管乐音乐教师需要凸显出学生在课上的主导者地位,鼓励学生有问题要及时的表达出来,让老师知道其自身的学习需求,然后教师以此为参照进行教学调整,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上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力。

(三)创新管乐艺术教育的模式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管乐艺术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对于管乐知识的求知欲。只有保证教学方法的多元性才能够有效地强化训练学生的管乐艺术综合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管乐艺术知识的核心元素,发现管乐音乐的艺术美。基于这一情况,我国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师需要重视对于管乐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落实多元化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落实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图像展示功能,音乐播放功能,来将抽象的管乐音符文字知识进行具象化处理,播放相关的曲目,同时还要借助信息渠道与学生进行交流,降低师生之间互动的时间限制以及空间限制;其次,需要落实趣味教学模式,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生进行表演,评选出优秀表演者,并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及精深鼓励,激发学生的竞争学习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其次,需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行分组,互相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借鉴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对于学生的实践训练力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训练时间,使学生管乐理论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第5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不甘落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主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融入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位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重构课堂标准,打破教学与学生素养脱离的局面

一般的音乐课课堂,都是教师教学生简单的唱完课本上的歌曲就算完成了课堂任务,学生只要上课学会了一首歌就算是最大的收获。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音乐课时要从审美、兴趣、个性发展、弘扬音乐文化等各个方面出发;针对每个年级段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好音乐课也不是只要教会学生歌曲这么简单。音乐科教师需要重构课堂标准,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着眼对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如:现在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随着各种电视节目传播,《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等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需要老师的点拨。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流行音乐带到课堂来,指导学生鉴赏,使音乐课堂成为时代潮流与价值精神的展现舞台。实践证明,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音乐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如《保卫黄河》有着非常鲜明、生动有力的音乐形象,它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声调特征,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的奔赴抗日救国战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巨浪的热烈场面,生动的刻画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在这一刻学生一定会受到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出爱国主义热情,以及顽强的斗志。又如欣赏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梁祝》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这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深深的吸引、打动。这些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此外,课外音乐教育环境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达到神与形的完美统一等等。我们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向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素养

新的音乐课标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广阔空间和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唱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一回事。表演的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表演是另一回事。鄢、爱跳、爱表现这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渐渐地被磨灭了。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地歌唱、表演,就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一种做人的勇气的培养,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机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地结合。其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性,音乐课程应体现出其他学科所不能触及到的方面。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通过《让我们手拉手》、《大家来唱歌》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感受,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达到情感体验和提高审美素质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个性发展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第6篇

关键词: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探索

G633.951

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不堪落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主流,随着核心素养的培养走进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对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个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 教师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是前提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课改理念,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不仅要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艺术修养,对音乐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有关艺术修养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文学修养,为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奠定必备的基础。教师的气质是学生是否喜欢这门学科的前提保证,教师需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注重自身形象,衣着合体,语言风趣严谨,和蔼可亲,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有些音乐课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教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明确音乐的内涵和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从学生兴趣出发,比如对学生喜欢的一些流行音乐,他们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学生的认识常常只停留在表面上,这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创作、音乐表达的内涵去重新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作为音乐课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更能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展现音乐作品的相关内容,比如创作背景、有趣的音乐家故事,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

例如小学教材中的《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儿童歌曲。歌词描述了小朋友之间的真挚朴素的友谊,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节奏紧凑,歌词言简意赅,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对家禽类的小动物比较熟悉,但有的城市孩子并没见过,这时用准备好的课件在大屏幕上把歌词及其所描述的意境显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所描述的场景,生动逼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的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开展一些和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起一定作用。列如听音乐会、看演唱会,组织歌咏比赛等,让学生说出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例如可以组织一次以“迎七一,歌颂祖国歌颂党”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对参演的歌曲、乐器表演,除了评选委员会给出评比结果外,还可以让在场的所有学生进行投票,对作品给出自己的客观评价,考察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人文底蕴

所谓“人文底蕴”就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人文底蕴是促使一个人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的综合体。

(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

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比如在讲乐器时,可提及古筝,通过古筝的种类和艺术表现形式,了解古筝的由来,分类、分布地区等,通过古筝的传承过程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从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祖国颂》时通过对歌曲的背景、创作意图、赏析等,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对有些内容的教学,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氛围,加强人文教育,比如通过多媒体,显示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要表达的情感等,让学生有更多地了解,从中学到相关的人文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对一些歌曲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显示歌曲描述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例如在赏析歌曲《青藏高原》时,通过观看大屏幕上的歌词和歌曲所描述的意境,青藏高原的山川相连、威武庄严不禁让人心潮澎湃,这种情境下,教师可及时抓住机会,“我伟大的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河,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学习并传承下去。”

三、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通过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给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及歌曲欣赏和演唱的同时,逐渐渗透珍爱生命、勤奋学习、团结协作、乐观向上、乐于助人、正确面对挫折等教育,加强扬善惩恶、尊老爱幼等传统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音乐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1]黄奇美. 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杨彩霞. 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培育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翁爱萍. 试论人文素质视域下高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53-56.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第7篇

【关键词】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立德树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实践智慧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35-01

近年来,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是音乐教育研究领域中迅速发展的一个学术生长点。从国外情况来看,学术界诸如美国的戴维・埃利奥特、加拿大的韦恩・鲍曼、美国的托马斯・里吉尔斯基等学者,已纷纷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音乐实践理论;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国的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理念。本文将立足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和中国新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音乐教育中提出“学生实践智慧”。

一、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兴起

21世纪以来,在社会性质的影响下,音乐教育呈现了由“审美”向“实践”的哲学范式转换。工业文明时代中,西方重视实证科学和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追求世界的客观知识,形成了以传统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随着西方宗教神话的“去魅”,审美成为社会文化的主导性精神,音乐教育形成了以“主客二分”为主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然而,在当今后工业社会和全球多元的文化时代中,交往、对话包括相互理解成为生态文明的文化哲学和音乐教育哲学,审美音乐教育则造成了对人文知识的遮蔽,阻碍了人们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加之教育界越来越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因此,学术界提出了“实践音乐教育”。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2016年9月13日,中国教育部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音乐学科也应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要求音乐教育越来越关注音乐的实践经验,那么,学生的德育发展,可以通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参与实践的经验加以提高。

三、学生实践智慧的提出

古希腊“实践”一词包含生命智慧和政治伦理的实践行为方式。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是带有人类正_生活的方式和目的引导的实践,是从人的伦理生活的“善”和“幸福”本身出发的。由于最重要的是人的幸福或发展,所以我们要带有道德责任地去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是根据人的需要而采取行动的问题,它的正面形式是“实践智慧”(phronesis)。以往的教育理念更多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从而忽视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实践行为。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实践(musicing)的能力尤为重要。

作为专业和实践的音乐教学的伦理规范,强调教学的伦理维度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教学具有反思性,教师虽把自己看作专业人士,但教学成果也还是会发生未达到预期的情况,那么此时,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自我反思和批评,以“善”为核心,仔细、谨慎、“无害”地授予学生有益的知识,和学生共同“做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共享音乐实践过程中的快乐,才能获得愉悦的教学成果。

四、结语

本文立足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和核心素养,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地做综合分析,从更广泛的音乐教育课程理念上对学生实践智慧的提出做出正确评价,这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另外,这为实践音乐哲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注释:

①1919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慕尼黑发表了题为《以学术为业》的讲演,第一次使用了“去魅”(deenchanted)这个词。他当时的原话是:“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而这就意味着为世界去魅……”“去魅”也可称“脱魅”。“脱魅”的最终指向,应是日常的生活情感,这种情感既不狂热躁动也不阴冷冰寒,是温静和谐的,不是纯粹逻辑推理,也非盲目迷狂执著,是很实用的人生理性,是很理性的价值观念。去魅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概括:现代化过程是去神秘化和神圣化的过程。用这个词的逻辑,现在流行的有“去意识形态化”。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第8篇

音乐课是小学课堂上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不仅是为了增强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可以增进人格发展,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古今中外的很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等不乏在音乐上也颇有造诣的。音乐核心素养既包括音乐知识,又包括实际的表演能力。

1、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的首要功能就是带给人们审美的享受。然而,对音乐的欣赏品味,多数都不是自然拥有的,而是受到了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如今,市场上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有很多包含着低俗、媚俗的内容,歌词、歌名都含有色情、暴力等危害性的内容,很容易以流行文化的形式被小学生所接受。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进行优质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觉远离这些低俗文化。

2、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需要人们运用想象力、创造力来理解,欣赏艺术是一个运用知识、经验、情感的发散性过程。音乐是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艺术形式,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往往会进行联想,思维跟随音乐中表达的意象来回跳跃,有助于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产生,大多都是在瞬间得到的灵感,但是灵感的产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注重平时积累的结果。欣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启发他们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并增强音乐艺术的积累。

3、音乐素养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音乐教育应当既包括音乐欣赏,也包括音乐表演。表演是一个需要沟通、实践和合作的过程,演奏者既要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又要学会让观众理解自己所表达的内容,因此需要运用到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一些小學的音乐教育已经包含了可以提升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内容,例如合唱比赛、乐团训练等,学生通过集体训练和竞赛,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实现沟通和合作。

二、现行的教育体系中阻碍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因素

很多年来,我国实行的教育体系都以主要升学科目为核心,音乐、美术这些副科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例如,一些老师对教学安排和课标要求不在意,没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对音乐课不重视,上课的时候得过且过,家长则只重视期末成绩,对音乐课漠不关心。教育体系的失衡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具体有如下几个表现。

1、缺乏对培养音乐能力的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教育模式,都是以听和唱为主,不重视对器乐演奏和乐理知识的教授。大多数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就跟着唱一句。由于现行教育体系重视文化课而忽略音乐课,很多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足够的音乐设施来进行课程的学习。一个音乐老师可能教授整个年级,甚至是多个年级的课程,一节课有50多个学生,教室里只有一架钢琴,这些因素都使得课程的安排只能以听为主。而家长和学生则把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上,没有认识到培养音乐能力对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2、缺乏对音乐综合素养的测评。一直以来,教育界和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评价,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文化课的成绩评定,都有规范的考试流程和试题,而对音乐素养的测评没有规范的体系,很多都是由老师自行决定考察内容、决定成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得不到应有的反馈,也就不会重视音乐课的成绩。因此,缺乏一个合理、完善的测评音乐素养的方法,就成为让小学生轻视音乐课,阻碍其音乐素养教育提升的原因之一。

三、围绕音乐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程安排

1、情境教学,注重塑造优质的上课氛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老师和上课气氛的影响。音乐是一种包含着丰富意象的艺术形式,不同的乐曲有着不同的音乐表达,描绘的情境也各不相同。音乐课的设置,应该要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乐曲表达的感情。例如,将演奏、演唱、舞蹈等与音乐相关的内容一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或者介绍作者创作时的背景,提升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等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提升认知和审美能力。

2、器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素养考察的是综合能力,不只包括一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演唱、演奏的实践能力培养。将器乐教学引入小学课堂,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的过程,聆听不同乐器的声音,陶冶情操、提升创造力。很多孩子都对乐器感兴趣,却缺乏亲身实践的机会,也有些孩子在唱歌方面没兴趣,却唯独喜欢乐器表演。将乐器演奏增加到小学音乐课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发掘出他们在不同方面的特长。

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媒体运用在教学当中,早就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音乐课只停留在用设备来放音乐的阶段。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多种形式来呈现音乐,还可以用来游戏,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例如,对于较为枯燥的乐理知识,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录像带来教学,而对于五线谱的辨识,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软件,甚至是鼓励学生利用简单的编曲软件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第9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对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影响

2015年3月30日,“核心素养”这一新名词出现在了国家文件之中。在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应以“核心素养”为前提,“核心素养”也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工作的关键和灵魂。高师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教育人才和舞台表演人才,其中主要专业是音乐学和音乐表演。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中小学教育改革也有了新方向和新要求,而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课程设置上,高师院校音乐教学都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教学中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了解,造成毕业生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发展上极为欠缺,已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核心素养”要在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起到指导、引领、辐射的重要作用,使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服务,真正把“教学”上升到“教育”这一更高的领域,这也是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转变的契机,真正由精英教育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素养要求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在制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变,并逐步转变教育理念,根据核心素养对个人终身发展提出的要求,不断创新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二、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目标意识淡化

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基础教育,但是当前大多数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目标都偏离了这一主要服务对象,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教学技能、教学水平与音乐实践的培养,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深度了解,脱离了实际。

(二)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

目前高师院校的老师都是采用老旧教学方式,教学观念陈腐,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提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老师单纯地照搬书本上的内容,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原封不动的搬上投影仪。课堂上也是教师“说”,学生“听”,没有互动,没有启发,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站在讲台滔滔不绝,学生坐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学内容和形式异常的枯燥乏味。

(三)教学缺乏实践的指导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更多是注重培养学生音乐专业技能,而缺乏在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等全面的培养与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所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比较单一,演唱歌曲、演奏的乐器、表演的舞蹈和弹奏钢琴曲都是老师教给的成品,没有经过实践的磨练,还不能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舞台演唱的调度、钢琴的伴奏、乐队合奏、舞蹈的编排等方面都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导致实践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终身发展能力欠缺。

(四)实习与就业技能不足

针对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很多高师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中都存在着极大的困惑,就业能力匮乏、就业知识欠缺导致学生就业难,难就业。而且在教育实习和见习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教育经费的紧张,很多高师院校在学生实习与见习活动中,缺少专业的指导,很多时候都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缺少老师在过程上的监管,导致学生根本不去见习、实习。这种不能正确认识实习、见习的情况,致使学生缺少了拓宽专业知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以上种种行为使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与社会脱轨,最终不能胜任实际工作。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结合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实行新课程标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把音乐教师的培养与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培养,要结合“核心素养”的需求,从人才的单一化培养转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符合高师音乐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环节坚决不能脱离实际,而要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实效性,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

(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要从教学环节上增加实践能力培养,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应用性的培养与提高。在确保完成正常的教学过程的前提下,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开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技能专业选修课,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活动中去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现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使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践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切实提高实践能力,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日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三)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增强就业自信

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及时掌握社会就业资讯,并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具有紧迫感,主动提高就业能力。教师要在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指导活动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给学生树立就业自信,督促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并不断端正学习态度,以达到更好的就业状态。就业指导要贯穿大学教学的始终,针对学生所处不同阶段设计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环节,分阶段、分层次的有序进行。就业指导教师也要及时的总结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手段和内容,真正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在“核心素养”下,培养终身发展能力的需要。高师院校要不断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广大的基础教育阵地输送优质的音乐教育人才,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海涛.以就业为导向谈普通艺术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分流培养[J].艺术教育,2009,(10):48.

[2]王伶俐.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07):166-167.

[3]石晓平.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音乐创作,2016,(06):180-182.

[4]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02):21-23.

[5]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暂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04):6-16.

[6]樊祖荫,谢嘉幸.中国(大陆)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音乐,2008,(0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