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术后护理要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8 16:51:32

术后护理要点

术后护理要点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冠脉介入术作为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人们的了解不透彻,导致病人害怕手术,甚至于排斥手术,本文依据相关的专业护理知识,浅谈PCI术后的护理要点,力求以病人的身心舒适为首要,推动心内科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发展。

【关键词】PCI术 护理

PCI术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在临床上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手段多使用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针对心内科极危病人随时变化,病情危重,病种复杂,其护理工作具有急,忙,多学科性特点。【1】PCI术后病人的护理更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的护理现象,现将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及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详细讲解,做好心理护理

病人在手术之前多表现对手术的害怕,详细为病人讲解手术的过程,列举相关的实例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必要时,可以请术后已经康健的病人以亲身经历讲解,缓和病人情绪。对于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也应详细提出,并提出相关的处理,保证护士的安危,以防产生医疗纠纷,但不以引起病人恐慌为前提。

2 指导病人术前服药,做好相关护理

行PCI术的病人,应于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现临床多于手术当天顿服用氯吡格雷300mg,拜阿司匹林300mg,心血管疾病病人因生病时间长,服用药物多,对药物的服用不放在心上,护士应于术前当日送药至床头,待病人服用后方可离开。拟行桡动脉穿刺者应在非术侧肢体留置浅静脉置管,便于手术的进行。

3 术后保证心电监护的严密性,做好认真记录

病人回到病房后,应立即行常规术后处理。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氧监测.严密观察心电图有无异常,防止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并发症。对血压不稳定者应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并详细记录在术后病人的护理记录单上。直到血压稳定后改为1小时测量1次,记录的过程应详细记录血压的数值,不可加入主观意见为病人血压低此类描述性语言。

4 告知病人术侧肢体制动,认真观察术后伤口

手术后病人返回病房,应立即告知病人肢体制动。行桡动脉穿刺者,应抬高患肢,密切观察伤口及敷料的渗血情况和患肢的末端循环。行股动脉穿刺者术后卧床休息,一般于术后停用肝素6小时后拔除动脉鞘管,拔除后,按压穿刺部位20分钟,以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术后肢体制动24小时,以防出血。嘱病人下肢保持伸直,咳嗽及用力排便时,应压紧穿刺点,观察有无出血,渗血和血肿。在告知的过程中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讲解清楚。【2】心内科病人多半有家属陪同,也应详细告知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督促其观察并反映病人的相关主诉。术后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以防出现护理失误,引起医疗纠纷。

(1) 监测血压,持续低血压,呈贫血貌,患者诉腹股沟处疼痛,应及时通知医生,以防腹膜后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

(2) 病人突然咳嗽、呼吸困难、咯血及胸痛,应立即通知医生,以防引起致命的肺栓塞及心梗。

(3) 病人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感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4) 对待局部的血肿,出血停止后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促进血肿的消散。

对待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应及时发现,记录相关的生命体征,配合医生抢救或进行重新包扎。当班护士应详细记录相关的情况,为医疗的处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5 鼓励病人多饮水,指导病人合理饮食

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出,认真记录病人的尿量,对待术后卧床病人,如出现排尿障碍者,应做好心理疏导,如听水声等,解除紧张心理,促进排尿。无效者行导尿术。

指导术后病人合理饮食,少吃多餐,避免过饱引起的腹胀腹痛等不适;多进食粗纤维及蔬菜瓜果,保持大便通畅。

6 常规使用抗生素,做好药物护理

一般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在输液过程中,应及时反映病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告知医生,及时更换输液器,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

7 做好交接班制度,规范书写护理文书

术后患者的情况多变,应进行床旁交接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仪器监护进行详细记录。规范书写相关的护理文书,与医疗相对应。记录你所做的相关护理事项。

术后护理要点第2篇

1.观察术后疼痛情况

术后24小时伤口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口服或肌注一般止痛剂可以缓解,如果不能缓解或术后2~3天又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以便合理处理。

2.避免术后出血

术后卧床休息1~2天,在此期间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头部过多活动。如果有咳嗽、咳痰要对症处理,防止因咳嗽或活动剧烈牵拉伤口,导致伤口出血而影响愈合。

3.保持乐观情绪

卧床休息期间可听听轻音乐,与亲人或病友聊天,防止情绪低落、抑郁。能下地活动后,可散散步,以舒展情绪,不可与他人争论,防止情绪激动而引起病情复发。

4.合理调节饮食

要食用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保证营养物质供给,提高组织修复力。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刺激性食物以及烟、酒、咖啡等都要戒除。

5.注意生活方式

伤口拆线出院后,要注意养成生活规律、劳逸适度、睡眠充足等良好生活习惯。平日注意少量多次饮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或喝浓茶,以免影响正常眼压调节。

6.加强用眼卫生

不要长时间阅读或在暗处停留时间过久;室内光线要适宜,防止过强或过暗;要按医嘱定时点滴滴眼液。

7.定期到门诊复查

定期复查对于术后患者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复查,可以在医生那里了解到手术的通道状况、眼压水平、视野改变、视神经的损害程度等。医生会及早发现通道的异常改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延长通道的寿命。

8.适度按摩眼球

术后护理要点第3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临床护理

1 目前存在的困难

髋关节置换术中根据不同疾病,采用不同手术技术,并且应用不同类型的假体,即使在同种假体中,也有不同型号,具体情况极为复杂。此前虽然有一些专家提出相关护理临床路径,并建议在护理工作中广泛使用,但大部分地区的护理工作者仍对此方面知识了解不够,在临床护理工作者遇到种种困难,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包括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屡见不鲜。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结合相关文献,考虑其原因如下。

1.1 知识结构的欠缺

髋关节置换术,按照固定原理,分为生物固定型和骨水泥固定型;按部位,分为全髋关节置换、半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甚至还有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按材料,股骨头和髋臼杯又有金属和陶瓷之分;即使同一种假体,也有不同柄长、不同股骨头大小、不同股骨颈长之分;按照手术入路,有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后侧入路以及其他改良入路等多种手术入路;按照手术目的,分为初次置换和翻修术。所有这一切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即使是骨关节科专业护理人员,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重新学习相关知识,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欠缺,在护理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1.2 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关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

在我国许多地方,尤其在基层医院,关节科作为一个四级学科仍没有独立出来,仅为骨科里的一个医疗小组。承担相关护理的人员通常为大骨科的护理工作者甚至是外科的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护理时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对髋关节置换这种特殊的手术认识不清,对所有患者护理工作一视同仁,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

1.3 医护配合不佳

对于每一位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因其疾病不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具体假体不同以及术中状况的差异,在临床护理方面也都有一些具体的差异。对于此类患者,医护双方需仔细交接,互相告知应注意的情况,以便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同时亦能让治疗工作顺畅的进行。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这些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

2 护理准备工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类特殊的手术,有着其特有的特征,术后并发症种类也多见[4,5]。对于开展此类手术较多的科室,需要形成一个专业的护理团队,做好护理准备工作。

2.1 完善知识,专病专护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和科室,最好进行正规的培训,达到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掌握髋关节置换护理相关知识。而如果条件不足或者开展此类手术的初期,一个专业护理小组很有必要。成立髋关节置换相关护理专业小组,并进行有效的培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护理要点,对临床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了如指掌,能早期发现问题,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实施专病专护,可显著降低护理难度。

2.2 建立护理工作临床路径,将护理工作规律化、系统化

髋关节置换手术虽种类繁多,具体情况极为复杂,但在术前术后护理上还是大体相同,有规律可循的。此类手术与其他疾病的护理差异很大,建立护理工作临床路径,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随访、出院指导及定期检查及反馈等方面[2],指导进行规律护理,对于减轻工作难度,培养护理工作人员很有必要。

2.3 做好医护配合工作。

疾病治疗越复杂,相关护理工作的难度一般也越困难。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和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极为重要。建立良好的医护交接班制度,使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具体情况在医护之间顺畅传达。作为护理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医疗建议进行护理工作,同时配合进行康复锻炼,作为医生而言,能是治疗方案和康复锻炼的方式有效实行起来,并早期发现可能的并发症。仅有如此,才能使患者达到满意的预后。

2.4 应用新技术、新仪器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后即可以开始功能锻炼,但与其他手术不同的是,根据手术及假体的不同,锻炼方式有所不同。此时,应用一些仪器进行辅助锻炼很有帮助。气垫床、丁字鞋、双下肢静脉泵、CPM、弹力袜等是经常应用的设备。而其他的诸如微波治疗仪、半自动助行器、水疗等辅助方式也越来越多见。

3 精心护理,个体化实施护理工作

髋关节置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需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个体化实施护理工作。在整个住院过程中护士承担管理、设计、协调患者知情参与的宣教,扮演了促进临床护理的实施、评价、修正不足并进行变异观察报告角色,并需要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变为主动积极参与配合。护理工作从患者入院的那一刻开始,到患者出院时为止,贯穿始终。但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1 术后6h护理

不管是何种手术,术后第一个6h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此时,患者还未从麻醉中恢复过来,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实施全麻护理常规或者椎管内麻醉护理常规。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方式、假体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术中意外事件等,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同时应重点监测患者神智、血压、心率、引流量、伤口渗血、尿量情况,结合患者既往病史,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防止心衰等情形的产生[6]。若考虑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再次向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再次说明应注意的情形。在此过程中,有两点容易被忽视:一点是引流管通畅与否,另一点是应根据具体术式选择患肢[7,8]。

3.2 术后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血肿形成是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9]其发生率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22.2%。术后护士重点观察病人引流管内引流液的颜色、伤口敷料浸湿的范围变化和血常规监测的血红蛋白变化。当发现患者临床表现为:引流液的颜色持续不变、伤口敷料浸湿范围不断增大、血常规发现有继发性血红蛋白下降时,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护理的重点是保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病人手术部位有无肿胀、皮肤发紧;观察包扎的有效性;注意保持筋膜下和皮下引流管通畅;。

3.3 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各篇文献报道中感染发生率各有不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都会产生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假体松动,手术失败。感染的原因包括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操作粗暴、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等。张明学等[10]报道,改变护理模式,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预防和减少细菌污染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在护理操作中严格无菌原则,密切关注患者伤口的红、肿、热、痛及渗出,早期发现并处理局部感染能显著降低髋关节感染发生率[11]。观察包括:(1)疼痛:以静止痛、紧张感觉、钝痛和发热具有代表性。如果存在内置物的松动,会出现负重时疼痛或旋转运动时的疼痛。如上床和睡觉前的活动;(2)发红:要特别注意的范围、部位(瘢痕区、腹股沟、大腿和臀部)和发红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3)肿胀:皮肤因水肿而发亮,可触及的液性包快(血肿、脓肿);(4)瘘管:要注意出现的时间大小(瘘管造影),分泌物的性状(浆液性、脓性或血性)和量[9]。

3.4 深静脉血栓(DVT)的观察与护理

DVT 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 40%~70%,DVT 继发的肺栓塞发生率在 4.6%~19.7%,如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0.5%~2%的肺栓塞病人有死亡的危险[12]。术后因长时间被动,术中病人制动,仰卧和麻醉可使周围静脉舒张,加之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术后卧位,由于疼痛及预防脱位的发生,使肢体处于被动,都能使患者静脉血流缓慢,易发生 DVT。在术后1-4天内应密切注意 DVT 发生。当患者出现疼痛,腓肠肌或大腿肌肉的压痛,单侧小腿肿胀、低热、脉搏加快、皮肤发干、潮红,局部皮温增高等症状的时候,表明有可能发生 DVT,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同时注意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心率增快、烦躁不安等肺栓塞症状,若同时有血压进行性下降,应高度怀疑肺栓塞的可能,需立即处理,通过静脉造影和多普勒彩超可以确诊[4,13]。护理需做到:(1)保持伤口引流通畅,使引流装置处于负压状态,密切观察伤口引流物的量和颜色;(2)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水肿;(3)指导、协助患者尽早主动或被动运动,以加快静脉血流速度,减轻水肿,改善血流动力学,使红细胞聚集结构破坏,防止血栓形成。目前在护理工作中,双下肢静脉泵的应用显著的降低了DVT的发生率。

3.5 髋关节脱位的观察与护理

髋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0.3%~4%[12]。患者臀部肌肉肌力降低、假体安放位置不当、假体大小不合适、多余组织残留、术后搬运不当、安放错误、康复锻炼过早是最常见的原因[14]。一旦发生,将会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在护理过程中,需告知患者病情进展,消除其恐惧心理及急于活动的心理。同时,制定正确的臀中肌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式、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配合正确的康复锻炼、在初次下地前做好准备、在早期活动过程中正确上下床和应用助步器很有必要[15]。需注意水泥型假体、生物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置换术后患者下地活动时间不同,髋关节活动范围也不同。如果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接受THA,且术中也未植骨、未发生骨折,则术后3d即可下地练习步行;如为生物型假体,最早术后两周才可下地部分负重;如为髋关节翻修术;下地练习步行的时间则推迟至术后3周。最好在每天都告诉患者可以采取的活动及锻炼方法[16]。

3.6 其他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他并发症包括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严重疼痛等。高危、高龄患者由于其身体素质差、环境适应能力差和机体抵抗力差等特点,更容易出现此类并发症[17]。术后护理应鼓励患者进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和粗纤维饮食,并多饮水,避免便秘和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排痰、漱口等),应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咳痰,晨起行扩胸锻炼肺活量,必要时做雾化吸入;经常翻身叩背、按摩受压部位,要经常变换,骶尾部每2h抬高按摩1次,保持皮肤清洁,床整,干燥[18]。对于严重疼痛的患者,应分析其原因,排除血肿、神经损伤、再骨折等躯体损伤的原因后,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再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恢复其行走的信心。

4 精心护理,个体化实施护理工作

4.1 规范髋关节置换护理治疗方法

在工作中,逐步更新护理团队的知识,并精心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随访,将护理有益经验形成准则,易于推广。并将护理工作与护理科研结合起来,更新护理临床路径,形成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模式。在护理程序的基础上,增加有益内容,清除、简化、合并不必要的重复的内容,通过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中的应用,达到高质量、高效能、低成本的护理需求[1,2]。

4.2 舒适护理理念

舒适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生理、心理、灵性达到最愉快的心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它涵盖了整体护理和人性化照护,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始终,并渗透于每次具体的护理行为中,加强了护患交流,密切了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并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骨科手术常见之一,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双下肢功能的早日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报道[19]称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整个髋关节置换护理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对症护理和康复指导,使患者获得了相关疾病的知识并愉快积极的配合治疗,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3 循证护理观念

循证护理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护理理念之一。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并蕴含在临床护理之中。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寻找循证支持,制定及实施护理方法,具有理论支持,护理计划对患者及家属有说服力,使其配合护理指导,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意外再次发生几率。对于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掌握循证的实践程序及实施步骤,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寻,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护理方案,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临床专业知识、经验和病人的需求相结合,使护理人员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可取到良好的效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较为复杂,且难以掌握。在最近几年新的理念不断出现,护理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重视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工作,在临床中勇于实践,勇于创新,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应用规律化、系统化、整体化护理原则,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周冬梅,李桂荣,李建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当代护士,2009,(10):34-35.

[2] 齐艳.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165-167.

[3] 王慧玲,张晓萍,付艳,葛智纯.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3,(9):685-687.

[4] 金紫云.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04,(4):371-372

[5] 杨惠,杨婷媛.高危、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0):57-58.

[6] 李录华,刘秀婵,.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围术期护理[J]. 山东医药,2006,(35):87-88.

术后护理要点第4篇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疼痛;护理要点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81

踝关节骨折属于临床骨科十分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 其在运动和生活过程中即可发生。近年来, 人们愈发重视户外运动的重要性, 而这使得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骨折后患者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皮肤肿胀和皮下淤血等情况, 剧烈的疼痛直接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 尽管手术可促使踝关节的解剖结构恢复正常, 但却不能改善损伤造成的疼痛, 患者经常会表现出恐惧不安、烦躁忧虑等负性心理, 这会对后续康复治疗效果和骨折愈合产生严重影响, 甚至会对患者远期关节功能产生影响。所以, 准确评估和分析患者疼痛程度, 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指导, 对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4]。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参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14~65岁, 平均年龄(36.5±10.6)岁。其中合并不同程度关节损伤者16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16~68岁, 平均年龄(37.7±10.4)岁。其中合并不同程度关节损伤者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 术后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对其日常饮食进行指导, 并严格遵医嘱用药, 发现异常现象, 及时向医生汇报, 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1. 2. 2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的疼痛护理。

1. 2. 2. 1 术前健康宣教 踝关节骨折患者并不是十分了解疼痛相关知识, 一般会按照正常情况对待骨折术后的疼痛, 很多患者担心述说疼痛会降低医务人员对原发病的关注程度, 再加上对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存在恐惧心理, 所以会选择尽量忍耐的方式。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疼痛的危害性, 并介绍疼痛程度, 通过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认知, 使其明确疼痛对心率、血压、抵抗力的不利影响, 并帮助其了解疼痛与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之间的关联。转变患者的错误观念, 做好并发症预防措施[5]。

1. 2. 2. 2 镇痛护理措施 ①基础护理:术后由手术室护士将患者送回病房, 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 为患者提供安静、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 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 使其可以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休息, 尽可能提升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感和信任感。②针对性护理:将热垫相应的抬高, 控制在15~45°范围内, 对外固定石膏和辅料的松紧度进行调整, 发现固定过紧时要立即松解。患者服用脱水剂或活血通络药物时要对临床疗效进行密切观察, 同时对尿量、肝肾功能等进行监测, 以免发生不良反应。通过干毛巾包裹冰袋的方式进行局部冷敷, 4~6次/d, 30 min~1 h/次, 以促使神经敏感顺应性得以降低, 缓解局部出血和肿胀现象。利用肢体气压泵的方式加快末梢血液循环, 减轻肿胀程度, 避免发生血栓等性质较严重的并发症。③心理护理:术后疼痛会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出现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与之保持充分的交流沟通, 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 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与同情, 鼓励其勇敢表达疼痛感受,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 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使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给予其精神寄托和思想安抚, 促使其疼痛耐受力和治愈疾病的信心得到明显提升[6, 7]。

1. 3 护理效果评价 选择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对患者护理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 采用0~10分对疼痛程度予以表达,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无痛以0分表示, 代表疼痛消失, 轻度疼痛以1~3分表示, 代表完全解, 中度疼痛以4~6分表示, 代表疼痛部分缓解, 重度疼痛以7~10分表示, 代表无效。总有效率=(疼痛消失+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

2 结果

参照组中疼痛消失8例(26.7%), 完全缓解5例(16.7%), 部分缓解5例(16.7%), 无效12例(40.0%), 总有效率60.0%;观察组中疼痛消失17例(56.7%), 完全缓解10例(33.3%), 部分缓解2例(6.7%), 无效1例(3.3%), 总有效率96.7%,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 P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中并不陌生,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多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但保守治疗仅适用于病情轻微者, 手术依然是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8-10]。但术后疼痛作为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疼痛属于机体的一种自然反应, 过度疼痛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 导致不良情绪, 甚至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对术后康复十分不利[11-13]。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并进行针对性疼痛护理, 可显著缓解疼痛, 减轻病痛, 确保术后康复效果, 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 增进医患之间友好关系, 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14, 15]。根据本组试验结果可知,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参照组的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科学规范的疼痛护理可显著减轻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 提高治疗效果, 这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 112例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106-107.

[2] 王丽珍.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要点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5):169.

[3] 张宏. 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2):244-246.

[4] 雷杨. 踝关节术后患者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 医学信息, 2016, 29(14):216-217.

[5] 王华颖. 67例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13):193-194.

[6] 赵茹. 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4):356-356.

[7] 余惠, 刘飞舞. 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指导.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2):1907-1908.

[8] 钟庆权. 踝关节骨折手术60例治疗分析. 医学信息, 2015, 28(1):101-102.

[9] 张晓艳. 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11):80-81.

[10] 马云, 谷雪莲, 赵燕. 68例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中国医药指南, 2015(24):260-261.

[11] 王波. 47例踝关节骨折g后疗效的随访调查. 首都医科大学, 2006.

[12] 王善涛.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与功能康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

[13] 李兴霞. 护理干预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今日健康, 2015(7):236-236.

术后护理要点第5篇

关键词:Bobath技术;血气胸术后护理;偏瘫患者1 Bobath技术针对血气胸病症症状分析和实施方案的运用

1.1血气胸患者在临床中的主要症状表现 血气胸在临床中如果对病因不能很好的掌控,那么就可能造成病症反复的发作。常见的征兆是突然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病症急速发展可引起偏瘫。Bobath技术运用康复治疗,把中枢神经引起的运动障碍作为主要的指导方向,而发育和控制是脑神经偏瘫患者主要操作实施方向,所以在后期的护理上是必须专业,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1.2 Bobath技术对血气胸造成的偏瘫术后的实施方案 让Bobath技术用作于偏瘫的典型痉挛模式的改变过程,Bobath技术通过关键控制及其反射抑制模式,逐步到肢体运动日渐恢复正常,从而造成肌张力正常化和一直正常原始反应[3]。血气胸术后的护理根据医学Bobath技术主要有加强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加强基本姿势和基本运动模式的改进、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将患者进行整体运动治疗。

2针对Bobath技术在临床中主要操作方法

2.1研究对象 血气胸患者的脑偏瘫治疗 研究对象流程依次是仰卧位、翻身、侧卧位、肘支撑位、坐、手膝跪位、双膝跪位、站。

2.2研究方法

2.2.1躯干抗痉挛模式

2.2.2上下肢体的抗痉挛模式 ①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②患者肢体的抗痉挛模式

2.2.3肩部的抗痉挛模式 ①偏瘫患者常见的抗痉挛模式;②患者肢体常见的抗痉挛模式

2.2.4手的抗痉挛模式 ①将腕、手指曲展,使之处于负重位;②双手交叉相握,患处拇指在上;③将屈曲痉挛的手指打来并牵拉;④腕关节处于被背屈位时,牵拉手指拇指。

3 Bobath技术在血气胸护理实施操作中的具体内容

3.1对于患者肢体关键点治疗 可以改变运动模式阻止患者异常肌肉张力和运动模式,激活正常的运动方法。尽可能的让患者保持患肢良好姿位:针对脑偏瘫患者选择软硬合适的床垫,床铺保持平整,在仰卧位的时候,头及其侧键关节要固定在枕头上,偏瘫上肢放在一枕头上,而肘、腕、指关节尽可能伸直。

偏瘫侧臀部及下肢也固定在另一个枕头上,在患侧卧位时,头位要固定,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下垫一枕头,手放在枕头上,肘关节尽量伸直,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曲,臀部伸直;在健侧卧位时,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为前倾,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偏瘫侧上肢,放于一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偏瘫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脚放于一枕头上。

3.2 Bobath技术的易化技术 易化技术在临床上很常见,是按摩师的运用的各种手法、运动来帮助患者诱发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应及运动模式的治疗技术[1]。针对血气胸术后的护理要点,Bobath技术可以直接刺激肌肉而形成正确的运动模式,这样可以在进行联系的时候维持对线和姿势的稳定性。在操作者进行正常的运动模式训练教育的时候,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过渡性的功能活动,这样就可以诱发迟缓肌肉张力等长、等张性的收缩。

主要是通过正常反射性的抑制活动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这样有益于抑制、促进手技,最关键的一点是,刺激本体感觉器官和体表感觉的操作模式主要是以手口技的姿势为重点。以这样的主要内容模式来为头正中位的控制,躯干的颈部矫正,肘关节的支撑,的转移以及抑制患者的头部转动。针对性的运动有益于头的背屈和角弓反张,前臂的前后旋转和拇指关节的内收,下肢体的硬质来做调节。

3.3身体各关节及其心理辅导 Bobath技术运用于脑瘫血气胸患者,正常的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前恢复健康,正常的运动和体能。定时给患者进行被动的运动: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的情况,大约在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使平卧、健侧卧位、仰卧位交替采用,帮助患者肢体关节由远及近的反复训练过程,而每个关节运动2~3次,坚持时间最好是15 min。

通过上面的肢体调节,最主要的凭借患者积极的心态,这样就可以进行正常的训练活动。也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4关于Bobath技术的术后护理内容

针对术后护理的病症表现,主要是从患者恢复的变化来针对性的治疗,Bobath技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张力、活动、姿势异常的一种评估和治疗方法。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强对活动功能的改变[2]。

5结论

用Bobath技术主要运用脑神经性损伤中而使得偏瘫患者BrunnstromIII期转化成IV期的治疗研究。通过Bobath技术运用于脑瘫血气胸患者的研究,使得运用正确的物理按摩操作方法,让患者正常的生活受到好的调节和保护,①是避免长时间脑循环不足造成肢体关节的受限,②是防止正常的操作手段避免患者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所以通过Bobath技术是能对血气胸患者最好的调节,不管是被动的训练、肢体关节痉挛、坐卧位的调节等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纪树荣.运动疗法技术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56-58.

术后护理要点第6篇

关键词:  胆道外科手术 引流管 护理要点

    随着胆道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复杂化,越来越显示引流管在胆道手术中的重要价值。胆道疾病的外科手术,常常需要在胆管内置管,做内或外引流胆汁。引流管的应用,不仅可以作为临时或短期的胆道引流,防止和减少胆漏的发生,还可以作为胆管内置管,成为胆管的支撑,防止胆管扩张和矫治狭窄,如医源性胆道损伤、胆总管端端吻合、肝门胆管癌处放置的U型管等。术后经胆道引流管做胆道造影,了解胆道有无残留结石或胆管狭窄,以协助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引流管可作为胆道镜的入路,经T管或U管的瘘管,插入纤维胆道镜进一步诊断或夹取肝内、外胆道结石。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00例胆道外科手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行胆道外科手术400例,男190例,女210例,年龄19~75岁,平均48岁,300例胆道探查与引流术,45例胆肠内引流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0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20例肝叶切除术。手术后并发8例切口感染,2例胆瘘,2例胆道出血。以上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恢复良好。

    2 临床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对引流管要标明导管的部位 如胆总管T管,胆肠吻合内支撑管。妥善固定,防止脱出,要充分认识脱出的严重性,并告诉家属陪护。不正常的脱出,就意味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胆汁性腹膜炎且丧失了手术后的后续治疗通道,为以后的治疗造成困难,对胆道引流者除术中皮肤缝线结扎固定外,还要用胶布加强固定,腹带绷扎。尤其是U管的固定十分重要,术后脱管是最常见的问题。

     2.1.2引流物的观察 注意胆道引流管引流物的色、量、质、气味等。(1)量:一般地说,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T管引流的胆汁约300 ml/d,肝胆管结石,胆肠内引流术后胆汁约250~300 ml/d。如胆汁量减少,可能的原因有:胆管远端通畅,肠蠕动恢复良好,胆管被结石堵塞或导管脱出,胆汁漏入腹腔或胆管损伤,造成胆汁漏。导管扭曲、折叠。随着肠蠕动的恢复,胆汁量减少,而无胆漏是良好的征兆。严密观察引流量的变化,很有临床价值,引流量突然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如果腹腔引流管胆汁增多或有腹痛发热,提示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的存在。(2)色:正常的胆汁为黑绿色,红色或血样的胆汁示胆道出血,白色胆汁示胆道梗阻,肝功能不良的尿样胆汁转为墨绿色示肝功能逐渐恢复。(3)味:正常的胆汁无臭味,有腥味。如有粪臭味,高度警惕厌氧菌感染。(4)质:正常的胆汁,黏稠,清亮。胆汁稀薄,无黏液丝示肝功能不全,黏液性质恢复是肝功能恢复的征兆,胆汁内有泥沙或结石示肝胆管残留结石的存在,胆汁内有脓液或胆汁浑浊示胆道感染,胆汁中有菜汁、牛奶示胆肠瘘的存在或胆肠反流。

    2.1.3注意引流管的通畅  防止导管扭曲、折叠时重换引流管,并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导管内有无蛔虫,结石渣堵塞,如有怀疑,应及时了解情况,并报告医生予以纠正,导管不太通畅时,根据情况可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压力不能太大,以免导致胆管炎,并注意有无寒战、发热、腹胀、腹痛的征象。

术后护理要点第7篇

【关键词】大树移植;养护管理;包干;移栽技术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目前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已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需要。为提高城市绿化效果,大树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当中。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若想发挥出最佳的绿化功能,往往需要一些树龄在几十年或上半年的大树,这就只有采用大树移植的手段才能实现。大树移植虽然具有见效快、绿化效果好等优点,但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移植后的树木成活率不高。因此,除了做好大树移植前的准备工作,还需要做好移植后的养护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技术要点,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以期提高大树移植后的成活率。

2.大树移植后养护管理技术要点

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树明显减弱,移植后一段时间内树体生理功能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大树移栽后,一定要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尤以第一年最为关键。因此,应把大树移栽后的精心养护看成是确保移栽成活和树木健壮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1 加强树体保护

1)大树支撑固定

大树移植后应支撑固定,以防地面土层湿软,大树遭风袭导致歪斜、倾倒,同时还有利于根系生长。支撑采用三角形支撑固定法或拉细钢绳的方法,前者应用比较广,支撑点为树体高2/3处,支架与树皮交接处用旧鞋底或草包等隔垫,以免磨伤树皮。细钢绳拉树保护要做成品字形并从3个方向拉树,与树绑扎处要用隔垫,并注意安装安全标识物。

2)防冻与施肥

(1)防冻。新移植大树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在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及根系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另一方面,在入冬寒潮来临前,可采取覆土、涂白、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2)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生长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能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1次。宜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等速效肥料制成浓度为0.5%~1.0%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施,遇雨天应重喷1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谨防伤根。

3)剥芽除萌除梢

大树移植后,对萌芽能力较强的树木,要定期、分次进行剥芽除萌、除嫩梢(不宜一次完成),以减少养分消耗,及时除去基部及中下部的萌芽,控制新梢在顶端30cm范围内发展成树冠。

2.2 大树地上部分的保湿

1)大树包干技术

包干即大树移栽后采用稻草绳、麻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由于麻包等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可避免强阳光直射和热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并能贮存一定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

2)喷水保湿

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应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方法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数个喷头进行喷雾,或采取“打点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打点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省工又节省材料,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

3)适当遮阴

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设荫棚遮阴,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孤植树宜按株搭设。要求全冠遮阴,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cm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阴率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树木抽发新枝,生长稳定后可逐步去掉遮阳网。

2.3 促发新根

1)控水措施

新移植的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影响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视天气情况与土壤干燥情况,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对地上部分喷水过多使水滴进人根系区域;另一方面,要防止树穴内积水,种植时留下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及时排水,做到雨止水干。另外。为提高成活率、浇定根水时加入活力素稀释液和防烂根剂,可促发新根,抑制和防止树木的烂根现象。

对于截干式大树,为了保证萌芽长叶,除树干包扎草绳外,可采用PUC管将水引向树干顶部,主PUC管连接水泵或加水水压,每天喷水1~2次。还可在树顶挂塑料水桶,在水桶中加水及少量生长剂,在桶底用软胶管将水引到树干,效果也很好。

2)新芽保护

树体地上部分的萌芽,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阴、防病防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

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有利于根系萌发。一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防止土壤板结;二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一旦发现堵塞或积水。要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3.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3.1 掌握科学移栽技术

要取得大树栽植成功除考虑树种特性外,应重视移植时间的选择。选择在恰当的季节移植大树能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最好选择在生长季节移栽。如在我市以早春为佳,深秋次之,深冬就较差。另外,要选择好移植树苗,树龄小的树木根系再生能力强,树体恢复快,易成活;经过人工培育与移栽过的大树,根系发达,须根多,适应能力强,易成活。

在树干包扎方面,要在挖掘前1d用稻草编草绳一圈紧挨一圈自基部包扎树干至第一分枝处,以起保湿作用,防止树干过度散发水分。疏枝除叶技术要把握好,实践证明过分疏枝除叶不利于移栽大树的成活。因为没有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大树的根系得不到养分而无法生长。同时,没有叶片就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根系缺乏从土壤中汲取养分的动力,造成新叶片无法生长。有些大树的隐芽寿命短,截干后无法抽枝会自然枯死,隐芽寿命长的苗木截干后树形失去美感。所以,对隐芽寿命长的苗木,疏枝除叶量应控制在70%~75%;对隐芽寿命短的苗木,疏枝除叶量应控制在20%~30%之间。因疏枝造成的直径在4cm以上的伤口,应用熔化的石蜡封口后包扎黑色的薄膜。

要提高成活率必须保证所带土球有足够的吸收根。一般在移栽前两年要对大树进行断根促根,待形成大量的吸收根后才移栽。挖掘时,土球直径应为大树近地端直径的5倍,如果经济允许,土球直径可增大到6~7倍,可有效提高大树移栽的成活率。挖掘的土球要多带吸收根,挖掘前2d灌足水,使大树的根系、树干贮存足够水分。

3.2 采用现代新移植技术

目前,在大树移植新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是保湿保根技术的采用。如使用ABT生根粉及不同类型的保水剂或营养液。

ABT生根粉特别适用于软材包装的大树移植。方法是:选用ABT-1.3号生根粉处理树体根部,对直径大于3cm的短根伤口喷涂150mg/L ABT-1.3生根粉,若遇土球掉土过多,可用拌有生根粉的黄泥浆涂刷。

保水剂广泛应用大树移植中,主要有聚丙乙烯酰胺和淀粉接枝型,拌土使用的大多选择0.5~3mm粒径的剂型.可节水50%~70%。保水剂的使用,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还具有一定的保墒效果,提高树体抗逆性,另外可节肥30%以上。应用时,在有效根层干土中加入0.1%保水剂拌匀,再浇透水,或让保水剂吸足水成饱和凝胶,以10%~15%比例与土拌匀,用量根据树木规格和品种而定,一般用量150~300g/株。

加注营养液也是很好的方法。某些树种要在大树装车运输前就应注射营养液,定植完毕后连续吊营养液,胸径大于18cm的难活大树,每株同一时间最少吊8~15瓶,老树一般20~30瓶,一般吊一个月或更长。有时可用塑料桶装水挂于树顶上,通过胶管用长针打入树皮内,每株同一时间不得少于3桶,连续注水20d以上。

4.结语

目前,大树移植已在绿化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树移植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为了提高成活率,养护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大树移植栽培技术,加强大树移植后养护工作,同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解决部分树种移植困难的问题,以此提高大树的成活率,从而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

参考文献:

术后护理要点第8篇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47-01

1基础护理

①体位护理。术后帮助患者去枕平卧,将患者头偏于一侧,防止呕吐导致窒息或误吸,当患者病情?定将头部抬高15-30度的斜坡位,方便颅内静脉的回流,可以有效减轻脑水肿情况。②一般护理。根据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操作,对意识不清和定向障碍、精神症状、癫痫病史患者增加床栏,避免发生坠床,如有必要可以选择约束带对患者进行约束。根据医嘱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饮食,对昏迷或禁食患者实施口腔基础护理工作。观察患者大小便是否通畅,为患者留置导尿管,每隔4h为患者放尿1次,同时,定期为患者更换引流袋。对长期卧床或瘫痪患者实施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对危重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情况。对眼睑不能正常闭合的患者,以湿纱布对角膜进行覆盖。对神志清晰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开展功能锻炼的患者,指导患者要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加强语言和智力的训练,辅助患者完成功能锻炼。对高热、昏迷患者根据高热和昏迷的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操作。对开颅患者指导患者术前12h要禁食,术前4-6h要禁水,留置脑室引流患者根据脑室引流护理操作进行各项护理。

2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患者的咳嗽、吞咽反射等减弱,会增加气管内的分泌物,舌根后容易因气管堵塞出现窒息,甚至引起颅内压增高,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护理人员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帮助痰液的排出,将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及时吸出,使呼吸道可以保持在通畅状态。若呼吸道分泌物过多不容易吸出要及早实施气管切开术,通过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定时为患者雾化吸入护理,以生理盐水20ml与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混合行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定时滴入气管,起到抗菌和消炎、将痰液稀释的作用。对实施开颅术患者,当患者回到病房后,为避免气管插管脱出或滑落,还要保持插管保持通畅状态,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实施气管内吸引,吸引时间每次都要控制在15s内,吸痰管长度和粗细适宜,严格无菌操作。为避免发生感染,每次准备好吸痰管,使用后要注意消毒。对术后昏迷的患者,避免痰液粘稠不能顺利吸出,也避免舌后坠或喉头水肿,使呼吸受到影响。可以选择气管切开,再配合气切护理。为患者吸痰也要注意选管壁光滑和弹性良好的吸痰管,用吸痰管先将吸气道内分泌物吸出后,再将口鼻腔中分泌物吸出,避免重复刺激气道,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在吸痰时也要保持轻柔的动作,避免气管粘膜受到损伤,动作过于刺激使迷走神经过于兴奋而导致心跳骤停。避免插入时负压和反复提插。

3安全护理

安全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要对患者病床加强保护,以床栏、约束带等对患者进行约束,避免发生坠床等意外。如果发生癫痫要将患者平卧,松开领口与腰带,将患者头朝向一侧,帮助口腔分泌物顺利流出,避免发生误吸引起窒息。选择冰袋降温时要外置布套,定时对降温部位进行更换,避免发生冻伤。

4营养护理

营养对患者抵抗力具有重要作用,术后1-2日内患者要禁食,只能补液。若患者昏迷无法进食要选择鼻饲高热量和高蛋白等流质饮食,而营养液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要逐步增加 ,避免注入过快或过多,引起胃扩张或者胃潴留。

5颅内引流管护理

为患者放置的脑室引流管与侧脑室前角相比要高一些,而硬膜下引流管要比创腔低,利于引流。管道要做好护理管理,避免发生扭曲或牵拉,避免管道发生滑脱,指导患者家属要对引流管定时挤压,避免管道发生堵塞,使管道保持在通畅状态。坚持无菌操作,各项检查或移动患者时都要将引流管夹闭,避免发生逆行性感染。

6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颅脑损伤1周后是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高发时期,一旦发生呕血伴柏油便或呃逆、血红蛋白下降等均表明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要停止进食和激素药物,洗胃后注入药物止血治疗。7心理护理

患者和家属术后情绪都有较大的波动,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若发现患者有不良情绪存在时,要以语言支持和鼓励患者,耐心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病情进展,以此保持轻松的心情,使患者可以积极面对疾病,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3]。

8开颅手术后遗症护理

对神智不清患者,由于身体有些部分无法动作,表明颅内存在压迫性病变,例如:水肿或出血,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指导患者家属有计划开展康复训练,促使患者及早康复。这些会随治疗进程在1-2年内消失。若神智不清患者合并肢体障碍,表明脑震荡会导致神经性问题产生,经过静养半年后可以逐渐完成康复。开颅手术自身无副作用,开颅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了解开颅并非大手术,开颅手术的技术已发展十分成熟,并不会有副作用出现。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走出这些心理阴影,避免影响患者的正常康复。

9合并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要避免屏气、打喷嚏、用力咳嗽或用力擤鼻涕,禁鼻腔局部冲洗与堵塞,禁挖耳、抠鼻,注意保持患者外耳道、鼻腔和口腔等部位的清洁,禁鼻腔吸痰,以此避免发生颅内逆行性感染。指导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保持侧卧位,在头下置好无菌巾,术后为患者安放鼻饲管,插入鼻饲管时避免插入到颅内,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感冒。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要保持大便的通畅,禁用力的排便,护理人员每日为患者测量体温,至脑脊液漏停止3日后停止体温测量,禁止为患者腰穿[4]。

术后护理要点第9篇

关键词:妇科疾病;糖尿病;手术;护理要点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持续走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运动量的减少等因素都加剧了临床糖尿病的多发。糖尿病作为一种累及全身的代谢性疾病,一旦控制不好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治愈难度较大。妇科手术患者中大约有2%左右的患者在临床上有合并糖尿病现象,在妇科手术后如果不做好临床护理,将会出现多种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1]。本次以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诊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为对象,对其实施严格的护理控制病情及并发症,效果良好。现将临床观察整理,形成如下报告。

一.临床材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3月间收诊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3例,以2型DM为纳入标准,共纳入64例患者,年龄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45.34.77±8.29)岁。其中外阴癌合并糖尿病3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19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17例,卵巢癌合并糖尿病12例,宫外孕合并糖尿病8例,卵巢囊肿合并糖尿病5例。

二.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手术后均为出现感染和并发症情况,并且患者血糖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三.术后护理措施

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谢的一种疾病,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不仅病情复杂,而且手术的耐受性低,危险性高,所以在对于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实施严格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术后护理主要由血糖监测、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术后止痛以及术后教育五方面组成。

(1)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术后患者血糖如果发生异常变化,极易造成并发症,影响病患的术后康复。其中在患者的禁食期间,要给予患者500ml的浓度为10%的葡萄糖+16u胰岛素+10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进行补液,并确保患者每天的葡萄糖用量为15g,以能够对患者的生理需求进行满足。在护理过程中,至少要保持每天平均四次及四次以上的血糖监测,随时掌握病人血糖变化状况,根据患者的血糖值给予胰岛素治疗支持,配合饮食,使病人术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其血糖值是在8.7mmol/L之内。在此期间,对于手术切口、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的监测观察也要细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引发不良反应,影响其术后修养和康复。直到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之后,才可以食用一些低糖高蛋白,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那么在这个时候每天的血糖测量为4次,以此为空腹,其他三次在三餐后2h,同时根据其空腹血糖值对其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以此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

(2)饮食指导。病人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后将会开始进食,此时的食物要严格筛选,尽量以半流质、软质为主,选择普通饮食中粗纤维、含糖量低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可以进行调整,以高蛋白、维生素含量高的事物为主,减少身体负荷,促使肠蠕动,防止肠内菌群失调,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3]。如果患者术后病情出现变化,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救治,合理调整护理方案,在用药和饮食上注意变更,以免影响其肠道功能和身体机能的恢复。由于糖尿病人免疫系统功能较低且术后尿中糖多,所以易发生各种感染并发症,因此护理过程中,必须强化无菌操作,随时观察伤口及、引导伤口的出血及愈合情况,预防各类感染。

(3)并发症预防。确保患者的皮肤清洁,指导患者经常对内衣、卫生垫进行更换,并勤于翻身,以免对皮肤长期受压。同时在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的时候,拍拍患者背部,同时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对患者的尿袋经常进行更换,以免导致尿液逆流,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外保持干燥。如果患者为经阴道手术,那么就要对患者的阴道流血流液情况进行注意,同时还需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情况的出现,进行切口换药的时候,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给予红外线照射。另外还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还需对其皮肤弹性及气味进行观察。以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避免。

(4)手术切口处理、镇痛。术后切口护理必须谨慎自信,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液或渗血等,腹部伤口注意调整变化,避免褥疮的产生,阴道切口者则经常观察有无出血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胸腹式呼吸,双手向腹中央加压等,避免伤口崩裂[4]。如果患者在手术后3d,没有大便,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缓泻剂或者肥皂水灌肠。患者切口拆线,最好是分2d进行间断拆线。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那么在其拆线之后即可出院。术后止痛应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硬膜外镇痛能够降低应激反应,促进身体合成代谢的恢复,对于缩短术后肠梗阻时间具有良好效果,相较于其他镇痛方法来说更有优势,有利于促进病患的术后恢复[5]。

(5)术后教育。术后的宣传教育,则是结合病患病情及康复情况,进行各种禁忌及注意事项的宣传,以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促使病患早日康复。另外还要特别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以及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最好是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及相关检查,以能够把其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状态,对疾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6]。

从本次临床实践的观察结果来看,严格控制血糖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控制妇科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对临床护理措施的研究,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使病患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春媛.妇科手术病人合并糖尿病术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10):140-142.

[2]胡绍文,赵德化,郭瑞林.内分泌代谢疾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45-545.

[3]莫莉萍,刘学军,施谊萍.68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10).

[4]李金凤.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4A):13-1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