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8 16:51:22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第1篇

关键词:建筑现场;施工管理;主要途径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就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不脱离了建筑工程。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能够顺利进行,而且也会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对现场建筑的施工进行管理,从而使得建筑工程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从而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之前,建筑施工企业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样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加强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1.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筑施工现场中,要严格把握好各个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安全性,从而使得建筑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2.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可以避免施工人员的偷懒,偷工减料的情况,这样可以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向着一个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3.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近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就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为了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建筑行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提高建筑行业的竞争力,这就要建筑行业要不断进行建筑现场施工管理,这样可以保证了建筑行业的安全和质量,从而使得建筑行业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4.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性和质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使得建筑行业有一个坚实的群众基础,这就使得建筑行业处于不败之地。

三、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的途径

1.有关材料设备的管理

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它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结构安全,所以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这就要求供应商要提品的合格证或质保书,施工企业同时对钢材、水泥等材料做复试和分析报告,只有当复试报告、分析报告等全部合格后才能够使用这些材料。施工企业为了保证材料质量,企业就要求材料管理部门严格按公司有关文件、规定及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进行选取材料。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现场在使用材料的时候,不要浪费,尽可能的减少材料的成本,通过建筑现场的施工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2.有关技术的管理

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行业的工作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各项技术工作必须到位,从而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图纸设计,在图纸完成以后,施工企业内部高技术人员会充分考虑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高技术人员也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在图纸策划中,高技术人员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从而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得图纸方案更加优化。图纸方案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改变,从而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更加具有灵活性。从而可以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劳动力,并向操作人员作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这样可以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一些施工难点较大的工程,管理人员更应落实至班组每一个人,而且应让他们充分了解本次交底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图纸要求、质量控制标准,从而使得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这样也可以防止建筑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在现场施工管理的工作要做好技术储备工作,这主要包括技术工人、技术管理人员,通过现场施工的管理,并且要结合相关的培训,从而可以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技术队伍。在建筑现场施工中做好技术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从而可以使得建筑工程向着科学化的道路发展。

3.有关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的实施者,所以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第一,对每个进入本项目施工的人员,要有严格的标准,每一个人员要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在一些特殊工程和难度较大的工程上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每一个劳动力都要最基础的考核,与此同时,现场的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进行考察,对一些不合格的施工人员进行劝退,这样可以保证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要不断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这样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从而使得现场施工人员能够自觉的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这样也就可以保证了现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第三,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尤其是质检人员,应随时对建筑施工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并且要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对一些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施工人员进行重做。第四,在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施工管理人员要坚持自检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检查,从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结语

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这就要求现场的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使得建筑工程能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建筑施工单位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这样可以使得建筑施工工作沿着标准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在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使得建筑工程具有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周德印.对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3(1):12-13.

[2]陈宁.试论建筑现场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5):10-11.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第2篇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知识技能;就业方向及前景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一、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简介

所谓的土木建筑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此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建筑工程(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蛄河胨淼拦こ獭⒀彝凉こ獭⒐路与城市道路等这个小范围。

二、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特点

该专业以培养优秀“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着力为国内外名校的更高层次教育和国家的基本建设输送优秀毕业生。该专业现有: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土工、工程测量等4个专业实验室,具有结构工程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在专业培养中,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毕业生已在国家的建设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部分学生已成长为设计院院长,企业总工程师,部门经理或技术骨干;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

三、土木工程专业要求的知识技能

(一)空间想象力。建筑本身功能决定它立体的东西,通过平面的点线能想象到它在实际空间的实际形态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二)力学学习、应用能力。没有良好的力学基础是不可能学好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

(三)认真、细致的作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严谨的,土木工程也一样。无论将来做设计、施工还是监理,你的“作品”(建筑物)都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认真、细致。

(四)较强的动手能力。这里的动手能力是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就是实践,它重在落实与操作,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这就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处理、解决问题。

(五)吃苦耐劳的精神。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辛苦的代名词,从事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一)工程技术方向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代表行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

就业前景: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一样,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2004年进入各个人才市场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的企业共涉及到100多个行业,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只要人才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度饱合的状况,可以说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二)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

代表职位: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

代表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或市政工程类**机关职能部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

就业前景:各种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设计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更多的现代化设计规划人才。随着咨询业的兴起,建筑行业的咨询服务人员也成为土建业内新的就业增长点。

(三)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

代表职位:监理工程师

代表行业:建筑、路桥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

就业前景:工程监理是新兴的一个职业,随着我国对建筑、路桥施工质量监管的日益规范,监理行业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并且随着国家工程监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工程检修方向

代表职位:轨道交通及铁路工务部门工程师,一般是建设单位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

代表行业:轨道交通,铁路工务段(处)。

就业前景:十一五规划全国路网10万公里,许多大中城市兴起修建地铁交通,这些轨道建筑都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来检测和维修。

(五)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

代表职位:公务员、教师

代表行业:交通、市政管理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及设计单位。

就业前景:公务员制度改革为普通大学毕业生打开了进入机关工作的大门,路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需要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的需求随之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的竞争一般较为激烈,需要求职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第3篇

[关键词]建筑 企业发展 外向型 经济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086-01

一、建筑企业外向型经济的概念与思考

全面思考外向型建筑企业经济及明确发展方向正当其时,而影响企业外向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外融资、人力资源、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产品及质量体系、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等全部因素组成。为使建筑企业定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方向和战略方针,我国建筑企业的运作和管理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即管理机制、手段、方法 、流程等等,都需要作出适应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符合国际惯例的调整,以使我国建筑企业能够与国外建筑市场顺利快捷地沟通,将其纳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中去。这样就使得我国建筑企业具有国际市场的亲和力和具有拓展国际建筑市场的氛围,使我国建筑企业真正进入国际建筑经济循环体系。

二、市场:确定单一国际建筑市场环境与开拓意识

调整国际建筑市场概念,以竞争为主导思想,以建筑市场占有为发展战略目标,而不是以企业自身规模和在国外与国内施工项目的比例为目标,开拓国际建筑市场。为此,我国建筑企业要从观念上调整的是,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看作一个市场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意识,将国内建筑企业在国外施工就是发展拉动企业经济的单一思维,调整为建筑企业扩大施工工程规模、效益和建筑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对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市场或某一国家的建筑市场开拓,这是其一;与国内或国际上的建筑企业联盟合作,在境外某一建筑市场共同开拓建筑市场,这是其二。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开拓战略可采取以行业建筑集团公司为先导,联合本国建筑企业,加上部分境外相关企业进行国际分工协作,针对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建筑市场进行开拓,同时以该建筑市场已有的其他国家建筑企业为目标,以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在该建筑市场占有的成功率和占有率,形成我国建筑企业和国外建筑企业在境外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经济循环。这种方法就是借船出海的原则 。

我国建筑企业的施工生产技术,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发达国家和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说,还有很长的征途需要跋涉。我国的建筑企业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需要输入相对先进的施工生产技术、专利技术以及其他技术,以使建筑企业建造出更高更难的工程产品。但仅有输入而无输出,我们将会无谓地损失经济循环中的利益与效益,也是一种浪费。因而我们还要向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输出已经换代的知识、技术和设备,而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而言,这些知识、技术和设备还较有实用价值,这一输出取决于需求的时效性。

以境外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家的建筑经济发展进程和当地技术面临的障碍为线索,比较我国建筑技术优势,组织技术支援建筑企业,以配套的技术支援为后盾,联合进入该地市场,并以其获得的收益反过来向先进国家引进相对先进的技术,同时提高了我国建筑企业的自身施工技术水平。

三、人才:建立国际人力资源开发与交流机制

人才升级培训,建立复合型工程人才培训机制,使这些人才即懂广泛的跨专业知识技术,又有谈判、编标、投标、索赔和组织能力。我国的建筑企业需与国际上有关的企业或组织建立人才交流与培训机制与渠道,人才交流除可提高我建筑企业自身外向型水平外,还可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建筑经济思维、理论及其关系到我国建筑企业未来建筑经济发展相应的社会关系网络,也是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建筑企业经济的较好的方法和捷径之一。

我国建筑企业可以与国外建筑企业或机构互利互惠地交换,建立人才交流与培训机制和渠道,提高国内建筑企业的集团化、跨国化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这也对双方互相开拓对方建筑市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获得先进的建筑企业集成系统的管理方法、经营手段、技术、技巧等,发展成为向国外输出人力资源和开拓市场的新格局,是我国企业引进人才的目的。

四、管理:企业管理与国际交流

我国的企业管理从1984年才比较正式地开始发展与实行。企业从生产过程的控制QC,生产流程全控制TQC,对产品的质量管理,发展到今天的ISO9000族的管理,更向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质量改善的PDCA循环模式,持续改善质量等方面发展,并趋向于全面质量管理,融企业内外质量与产品质量管理为一体的新模式。企业也从内部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内外管理结合与公共关系相协调的良好运作方式。

但是我国建筑企业仍在比较狭小的领域内,执行着自己的管理模式,或引用国际上比较旧的内部管理模式,向先进的外向管理模式过渡进程比较缓慢。因此,我国建筑企业急需建立与外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国际上大型建筑企业或跨国管理层交流与交换的机制,以使我国建筑企业能较快地接受较先进的管理模式,较快地按照国际惯例运作我国建筑企业。运作模式可采用国际上通常惯例,即在经济策略与目标市场上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而后成为紧密互信关系,将合作伙伴互作同一经济循环体,互派高层管理人员以各自管理优势协作统一体工程的运作,我国建筑企业从中学习统一体工程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它能使我们不但交换到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还帮助我们的建筑企业真正和全面了解西方经济理论和人文差异,为建筑企业外向型发展与国际化经营带来管理新模式,以最短的时间跨过世界先进国家和先进企业经过几十年摸索过的艰苦路程,这对我国建筑企业来讲不无裨益。

五、信息:国际性信息咨询与交换

现在我们已进入公认的信息时代,但我国建筑企业获得真正的相关工程信息的手段、途径、内容还是相当的落后、原始、不详细和不确切。即使我国的internet网络等信息技术已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但我国仍未加入WTO,或与区域市场的相关工程信息机构也沟通不畅,我国建筑企业获得工程信息的各种机制几乎不存在或不健全、不完善。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第4篇

整合的思想常常运用于企业的管理之中,特别是项目导向性的企业。由于项目的复杂化和多协作的发展,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项目的管理需要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立体式的信息沟通和一体化有机的思想来考虑和控制,所以整合的思想是必需的。

对于一项完整的建筑项目来说,包括多方面复杂的系统、甲方以及复杂的多专业协作。如今建筑项目的复杂性使得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整合的思想使得在整个前期策划一直到交付使用甚至到养护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专业问题。比如,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一般在建筑专业、结构专业以及水电、暖通、声光、室内设计等专业之间由于常常处于不同公司,不同地域使得各专业基本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下工作,往往由于在设计过程中缺乏整体考虑,使得在出图以及施工阶段常常发现专业之间的冲突和问题而导致返工,浪费工作时间与拖延施工进程,在经济层面使整个项目蒙受损失;在建筑方面由于工程已经进行到一定程度,使得出现问题的地方无法配合整个设计解决,造成瑕疵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建筑功能和艺术成就。

1建筑项目中的问题分析

1.1我国当前建筑项目操作模式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项目大体的一般的过程是甲方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分析前期策划建筑设计(包括所有专业)建筑施工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期养护。这几个过程中,我们主要讨论建筑设计这一过程。建筑设计中建筑专业与其他各专业出现的设计问题加上建筑设计整个过程与项目分析、前期策划、建筑施工等过程对项目考虑的不同角度产生的问题,成为了造成建筑项目中资源浪费和影响最终建筑成果的主要问题所在。

建筑设计过程中其他专业都以建筑设计专业为主,而建筑设计专业往往在着重考虑建筑空间、功能流线、艺术形体等本专业的重点的同时缺乏对其他专业的考虑,并且在各专业与建筑设计专业之间由于工作地点和时间的问题,导致缺乏有效地反馈和沟通,导致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出现建造问题和最终成果与预想出现较大出入;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过程由于相对局限的专业视角,往往难以从甲方、施工方以及使用者的角度更全面的考虑建筑项目的问题,所以往往会在与甲方沟通时难以取得一致,在施工中出现无法实现的施工问题。

1.2建筑发展的趋势需要整合思想

目前建筑项目中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是理所当然的。伦纳德·R·贝奇曼的《整合建筑》中将工业时代前后建筑的发展趋势分为了五类,分别是:从手工制造的建筑到成套工具系统;从形式限制到技术限制;从结构问题到环境问题;从感觉到最优化;从纪念性到可持续性[1]。总的来说,如今对建筑的需求以及建筑本身所涉及的领域和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建筑师独自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筑项目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有机的运作。如今的建筑师所扮演的角色是需要对整体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权衡调控和平衡,并导向各个子系统向建筑项目的目标前进,而这种能力所需要的则是建筑师运用“整合思想”来整体考虑建筑项目这个有机系统,协调各个子系统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整合思想

2.1什么是整合思想

本文所说的“整合思想”是指用整合的方式把本来无序的事物通过系统的方法使其各自成为一个有机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并使其彼此之间产生联系,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有机整体。对于建筑项目来说,将项目本身的参与方:甲方、策划、设计、施工、使用五个方面组织联系在一起,作为建筑项目这个有机系统的五个子系统,彼此协调控制的考虑。最终综合各个子系统的影响,达到建筑项目有效的成果,便是在建筑项目中的“整合思想”。

2.2“整合思想”在建筑项目中的分类

建筑项目所需要的整合可以分为两类:1)建筑过程的整合。即将前期策划、建筑设计(包括所有专业)、建筑施工、使用养护这一系列建筑全周期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区别于目前大多数建筑项目中将各个过程独立处理的方式,以避免产生各过程缺乏联系和一体性造成的资源损失;2)建筑设计(包括所有专业)的整合。这类整合则是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水电设计、暖通设计、室内设计等所有专业的整合。目的是建筑设计专业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在进程中通过获得其他专业角度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在设计过程中整体考虑解决建筑的问题,避免出现设计过程中的不合理和返工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并使得各专业之间的配合更多是向目标协同并非其他专业来被动补救建筑设计专业造成的问题。

3建筑设计专业如何应用“整合思想”

3.1与建筑全周期过程互动

建筑设计专业在对建筑项目全周期的过程中仅仅参与了建筑设计这一过程,这使得建筑设计在对整个建筑项目的考虑方面难以全方位地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审视建筑的前期、设计、施工、使用这些过程,这也是目前建筑项目建设中的不足。“整合思想”则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作为整个建筑项目的全周期这一个有机整体作为设计对象,而非原有的建筑体本身,这样带来的优势则是建筑师能更好地理解在建筑体和建筑学专业之外的建筑价值,如甲方利益,养护成本,使用者的实际情况等,并对专业之外的这些因素做出反映,这正是目前建筑设计专业在建筑项目过程中所缺乏的。这个缺失使得建筑设计方与甲方产生矛盾,与施工方产生矛盾。

遵照“整合思想”,设计出这样一个模型,建筑设计过程参与前期策划过程,并对前期策划进行专业建议和修正,产生影响。这样做,一方面使得前期策划过程中产生的建筑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得以避免,使得建筑设计过程更加顺利。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过程参与前期策划过程,使得建筑师对项目的内涵有更全面的理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减少与预期目标的偏差(见图1)。

3.2建筑系统的整合

在建筑设计本身的这一层面,为了使得建筑师对建筑本身的考虑能涵盖其他专业的视角,使得建筑的设计进程属于各专业有机合作的结果而非各个专业独立工作后的拼贴,建筑可以按照“整合思想”,将建筑的各个要素间的功能,视觉,结构系统整合成为5个系统[2],这5个系统分别是:1)围护系统。即主要以墙,窗,屋顶为对象。这个系统扩展其在建筑设计专业中的围护要素这一特性,是将其所具有的围护、结构、热工、照明包括声学等属性整合到一起,是具有关注多专业的综合系统。2)结构系统。结构系统则是将传统由结构专业负责的建筑的主要基础、梁柱、屋顶结构等支撑建筑物的系统与视觉空间、管道机械这些其他专业所重视的要素整合到一起综合考虑。例如仙台媒体中心的空心柱子,内部成为机械设备管道通风和交通空间,同时也成为建筑物视觉形象的组成部分,更是其建筑思想的重要表达。3)机械系统。机械系统是指将暖通、水电、照明等平衡建筑内部环境的设备和管道网络整合到一起的系统。4)室内系统。室内系统则是指在建筑基本结构竣工后,对建筑的室内装修和内部隔墙布置,空间划分的系统。这部分目前往往是在建筑物竣工之后才开始的设计和施工,室内系统概念的提出则是将室内的设计和装修加入建筑设计这一过程,与整体的建筑项目有机结合,使得内部的设计与整个建筑协调,减少各方面造成的问题。5)用地系统。用地系统则是将影响建筑设计的环境元素如地形、朝向、风向日照、市政管网等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在宏观的角度考虑整个环境要素,协调彼此的重要性,同时在建筑本身的设计中综合对环境要素进行考虑。

3.3建筑设计过程的模式

建筑设计的对象被整合为5个建筑系统,而每一个系统的问题都并非单一专业能够全面应对和解决的,这就需要原有的建筑设计模式改变以对其适应,是“整合思想”下的建筑设计过程的模型。建筑从方案设计开始,就必须让其他专业参与其中,建筑师作为主导,综合考虑了前期策划的要求和方向,并为建筑设计任务定出模糊的方向,在一开始的过程中,结构专业,设备专业就可以在方案上提出本专业的建议和所预测的问题,建筑设计专业则将这些其他专业视角所给出的设计方案和建议作为其考虑的要素。也就是说,从建筑方案开始的部分,就是多专业协作的共同设计(见图2)。

以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代表作品仙台媒体中心为例。在仙台媒体中心中,建筑空间、结构、设备、管道等被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无法分割。中空并且弯曲的束状结构既是竖向的空间联系,又充当了结构的竖向与横向承重作用,设备和管道与楼板和束状结构整合到一起,使得整个建筑类似一个有机体,各部分共同作用于功能方面和艺术方面。而在内部的设计方面,各个楼层均呈现性格特异而又与整个建筑协调的面目[2]。其最终成果水平之高,正是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伊东丰雄运用了“整合思想”将负责结构设备的佐佐木睦朗先生,负责室内设计的妹岛和世,Rosslovegrove,karimrashid等等各专业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模式。从而能从最全面的角度去考虑设计,整合空间、视觉、资源。当然,除了建筑设计专业外,其他专业实际上所作出的建议和设计只是某一个方面甚至某一个局部,但其意义在于使建筑设计专业在一开始就能以更总体的角度对建筑设计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预测,并尽量考虑到这些其他专业来进行设计主导。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引言

建筑工程建设不仅在建设社会环境和实现人们现代化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它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野蛮世界不断向为名世界迈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基础,是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探讨工程建筑技术特点和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我国工程建筑的正向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

一、探微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一)发展所覆盖的空间很广

建筑工程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罗相当大的行业范围,它是指基础工程设施建设,直接表现为建筑工程方面内容,同时,从建筑工程范围内所辐射道德相关行业也可界定为建筑工程行业范围之内。学校开设的相关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广联达、建筑CAD 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等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等,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总体设计所需的所有技术有所掌握,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规划设计。

(二)建筑工程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

(三)具有知识性特点较强的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的职业标准应该归纳为知识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证书,才能有资格在这一行业工作。对这一行业所需技术的掌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工作人员更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各种外语文献或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各种操作技巧,以实现参考借鉴的目的。

随着现代沟通手段不断发展,远程通信也逐渐进入建筑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计算机知识也应该有所掌握,以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现代化操作,从而使工作能够高效、快捷的完成。

二、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探微

(一)提高高校建筑行业专业的创新教学力度,实现校企合作

高校是高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实现高效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高端技术人才的不断培养。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具备相当专业能力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由此看来,建立健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使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销对路”并合乎企业对人才所需求的根本性要求。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具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够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对人才培养有指导的导向性意义,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所改变与不断发展。

(二)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专一性人才发展向综合性人才方式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综合性技术人才在就业发展中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更加能够合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为人才就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如果熟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英语专业知识,对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也熟悉,将会对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说,综合性人才的发展更能够使将来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得更加庞大和更加广阔,这方面人才的发展必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会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

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所覆盖的范围较广,涵盖的空间大,所涉行业较宽,技术性含量高,专业性很强,同时特点比较显著,具有独立性极强的行业。在实际发展过长中,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应该从核心技术方面研发和实践发展应用入手,强化行业技术,从社会发展需要和时展要求进一步拓展行业空间,促进行业技术在实践研究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到强化升级,顺应时展的主潮流,赶超社会所需要的技术要求,强化精英领域行业的技术能力,拓宽行业发展渠道。通过实现行业内技术能力的不断高端化发展,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在现阶段激烈竞争中的实际竞争能力,在现有的和将来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发展之地。建筑工程技术将来的发展应该建立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研体系,实现校企合作的新型发展模式,创建更加与现代化发展步伐相接轨的科学发展模式,促进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尖端化发展。从人才培养、现有技术人员强化培训和加强竞争机制的强化管理,各种途径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全面升级与创新方式发展,不断与国际社会技术方面的交流与竞争性较量,在发展中实现机遇与挑战同行,从而强化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本身能力出发,综合强化我国相关行业的竞争实力,为我国社会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02).

[2]姚艳红,赵冬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3]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4]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08).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第6篇

关键词:建筑制图;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136-02

针对这几年学校提出的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我院对土木工程系的画法几何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鉴于AUTOCAD的应用我们把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改成板书加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应用软件教学。同时调整画法几何,专业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教学体系改成了适合建筑专业发展的结合建筑相关专业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合后的建筑制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将所学到知识直接应用到工程实践上,能够使得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生产实践相联系,增加的教学实践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建筑制图的积极性。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且要求学生毕业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对所从事的工作拿得起,放得下。这样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实际,将就业实习的时间提前到课堂的教学中。对于制图教学不是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这一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整合后的建筑制图课直接为将来的工作生产服务,因此本文在教学中更注重了教学的实践性。

一、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建筑制图的可行性分析

就业导向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方向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各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标。一份国际权威机构的就业调查中显示,我国目前依然缺乏能够快速适应就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往往要经历至少一年的实习期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基本专业要求。因此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我院的建筑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进入建筑类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一些研究设计院,这些单位在用人方面往往要求毕业生具备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多方面技能,而识图与绘图的技能作为他们上岗就业必备的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往往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制图绘图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的技能。

整合后的建筑专业制图包括画法几何、专业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三个部分。通常建筑专业制图为各个大学的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画法几何是基础中的基础,画法几何部分常常会作为后续专业制图部分的基础。画法几何主要是学习立体表面上点,直线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两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可见性分析,曲面体,平面立体的相贯线,正等轴测,斜二测,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平面空间物体的想象能力。学生通过国家建筑制图标准和画法几何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对建筑专业的工程图样有一定的初步认识,进而为将来绘制和阅读有关专业的工程图样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这些工程图样的绘制将有助于建筑专业制图的专业制图课程的学习。

计算机绘图主要是指AutoCAD2011绘图软件的操作。现在的建筑企业在用人方面强调了这一软件的价值。在招收员工的时候多数会问是否会AutoCAD2011绘图软件,这一需求大大强化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要加强学生学习这一软件,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计算机绘图已经是建筑用人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那么这一教学部门显得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培养适应建筑企业用人要求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使得学习建筑制图的学生能够熟练操作AutoCAD2011,拿到专业证书以达到建筑企业用人要求。

这几年的建筑行业市场需求的调研使得我们加快了建筑制图的新的教学体系的研发速度,本文意在强调建筑工程生产实践教学对建筑制图的重要性。整合后的建筑专业制图,探索实践了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法,适应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1.画法几何及建筑各专业制图课程的调整与构建。建筑工程学院根据学生就业需要对土木工程系的画法几何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整合了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这三门单独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由各自独立的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整合成建筑专业制图课程。即贯穿式教学,即将计算机绘图知识融入到工程制图部分的各章节中。将先前单独的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整合成一门课程即建筑专业制图。将生产教学实践融入到建筑工程制图中来,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引入天津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材,增加土木工程施工图纸的识图与制图部分,包括建筑制图专业的国家技术标准的讲解,计算机绘图这部分的讲解主要包括AutoCAD 2011软件的学习。考取AutoCAD职业认证资格证书对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非常有益。通过计算机绘图部分的学习,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画法几何规范后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运用计算机绘图,这样就达到了我们对建筑制图课程设置的标准。

2.联系工程实际,组织现场教学;结合实际教学,缩短就业实习时间。建筑制图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建筑类专业基础课。建筑制图不同于单纯的画法几何,因此在建筑制图的课程教学设计上要涵盖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建筑环境、道路桥梁等不同建筑类专业学生的需要。在这几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了全新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增加了生产实践教学环节。针对建筑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对于建筑环境专业的学生要对建筑环境教学实践环节进行设置,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引入建筑环境方面的实际工程案例带领学生识图,使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实践基地的观察进而绘制建筑环境施工图纸。在理论教学课上带领学生对今后所学的建筑施工图进行描图,通过描图能够使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施工图应包含哪些部分以及图层线性的合理应用,为后来的教学实践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已经与沈阳北方集团、东北金城建设集团、沈阳中辰钢结构等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创建了十多家教学实践基地。有了这些教学实践基地,在完成建筑制图理论教学学时后,我们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实际施工现场,结合现场的建筑实体对建筑制图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更加系统的讲解,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建筑制图的识图能力。解决了传统建筑制图中出现的学生由于缺乏建筑结构和实物的认识对于课本上的建筑专业图纸不理解,甚至看不懂的问题。生产教学实践环节的增加解决了学生的这一对于建筑制图学习上的困难,改变了学生只会照搬照抄这一困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了图纸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整合后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方案。根据我校土木工程系学生生源及CAD实验室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基地日程,我系调整画法几何及专业制图的学时分配,调整计算机绘图与手工绘图的比例,增加了实践学时数。整合后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体系总共分三个部分:即画法几何与建筑专业制图、计算机绘图、实践教学环节。整合后的教学学时数为120学时,其中画法几何与专业制图占24学时,计算机绘图32学时,实践教学课64学时。在建筑制图教学学时数上我们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这一教学环节占建筑制图课程教学环节的1/2以上,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建筑专业制图的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在教学方式上,能够结合建筑制图的教学大纲,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参观建筑专业的生产基地让学生对实物有感官上的认识,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主动性。增加实物模型室以提高学生对实物模型的感观认识度,在空间上建立起建筑物的立体形象,便于提高学生对构件的理解。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增加生产实践环节等教学手段来提高建筑制图课堂教学效果对理论与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

改革后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体系,能够结合实际建筑工程需要,培养适合建筑企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很强,综合素质很高。今年的建筑制图教学实践证明:整合后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实践环节。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据统计由于增加了学生到工厂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就业需求,缩短了就业适应期。整合后的建筑制图课使得每位建筑专业的学生能够根据工程需要自己设计建筑工程图,在生产现场能够看懂建筑制图,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吻合了就业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玲玲.就业导向与高职高专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J].工程图学学报,2004,(3):155-158.

[2]李晓丽,袁朝庆,张云峰等.模式的建构:基于三创教育的土木工程制图教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6-78.

[3]王万月,魏月娟.新建专业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实践的探讨[J].河南建材,2010,(4):132-133.

[4]曹琳,周文.新形势下土木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5-66.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问题;对策实施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建筑也应运而生。所谓智能化建筑,就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实现建筑物的优化设计,从而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安全舒适的、质量高的、便捷快速的优质服务。现阶段,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目前许多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正在兴建之中。由于建筑智能化涉及到的专业较多,技术要求较高,且技术水平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与建筑工程技术也处于适应和磨合阶段。本文即在阐述智能化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问题,并就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以及智能化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对策,以期为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建筑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 智能化建筑的特点

2.1具有智能化、集成化和协调化的特点

由于智能化建筑应用了大量的电子信息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通过BMS./IBMS系统的集成设计和开发,对所有建筑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同时,智能化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决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2.2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智能化建筑可以提高建筑物内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系数,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的防御能力,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建立高速信息传输网络,并提供便捷快速以及多样化的信息通讯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3 降低能源消耗

智能化建筑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实现建筑物内各类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和维修保养的自动化,降低能源消耗。

3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问题

3.1 业主方面

(1)很多业主对于建筑智能化期望太高,大大超过了建筑物自身的规模和功能对智能化的要求。他们不仅不了解建筑物的需求,也不清楚智能化产品,就盲目投资,导致投资效果很不理想。在智能化系统投入使用后,发现很多问题。

(2)怀疑智能化集成系统带来的增值效应。由于资金投入方向的问题,业主可能会不适当的减少在智能化系统上的投资,从而造成建筑物档次的下降。

(3)缺乏系统整体集成的概念和长远发展的考虑,以致招标、设计、施工以及修改同时进行,导致返工浪费严重。

(4)缺乏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出现问题难以及时纠正。

(5)建成智能化系统后,不重视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尤其是对在建设时就应当予以重视的问题放任自流。

3.2设计方面

(1)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还不很熟悉,尤其在集成方面更弱些,还需要产品商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和通力合作。

(2)目前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注意重点大都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业主盲目相信境外设计单位,结果由于这些单位并非智能建筑行家,图纸和设计文化水平也并不见得比国内设计部门高,再加上文化背景,设计方法、施工习惯的不同,往往拿到境外设计的图纸都无法实施。

3.3 实施方面

(1)智能化系统的施工队伍素质较低,缺乏经过正规训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大量刚进城务工的农民进行施工安装,造成安装质量不高。

(2)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指挥不灵,协调不力,由此导致施工中相互扯皮,施工效率低下。

(3)对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不够,很少有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标准或规定。

(4)工程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亟待提高。

4 解决智能化建筑存在问题的具体策略

4.1 业主方面

业主方应当聘用那些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外,特别是应当聘用具有建筑智能化专业人才的工程建设咨询监理单位,他们技术过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优势,根据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向业主方提出有益的建议。这样就明确了莆田市综合体育馆、游泳健身馆智能化工程的具体建设目标,为该智能化工程的具体建设指明了方向。只要业主方认识到上述的两点,统筹安排,就能充分发挥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作用,并使其长久运行下去。

4.2 设计方面

为了使竣工后的智能化建筑充分发挥其作用,避免设计失误造成的缺陷,在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初期筹划阶段,选择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智能化建筑设计单位至关重要。业主方也可以从实际出发,邀请有关专家参观由所洽谈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分析判断,选择最佳的设计单位,这样从一开始就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符合预期的要求。在设计方案出来后,有条件的业主方可以继续邀请有关专家对设计单位的智能化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建筑物的智能化设计方案,保证智能化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4.3 实施方面

首先,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实施应该委托给那些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丰富的智能化系统施工经验、承担过规模较大、技术复杂、施工要求高的智能化系统承包商。其次,业主方应当要求智能化系统承包商委派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智能化系统项目的实施,并由一个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业团队来督导实施。能够保证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质量;有完整的调试程序以保证智能化系统的运行质量。

5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是全球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尽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很多已建工程的智能化程度并不高,在智能化系统的安装、管理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需要我国广大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为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栋,王萍,智能建筑的有关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07,(5):62―63。

【2】 李铁,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1):20―22。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第8篇

[摘要]工作过程导向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在着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过程是由一个学科体系的解构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确立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与之相对应的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确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体系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罗秋滚(1973-),男,江西九江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陈宇(1982-),男,浙江宁波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江西 南昌 3302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087-02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普遍设置的一门专业,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企业的欢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高等技术人才,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从业人员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课程体系开发模式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工作过程导向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以从职业分析、岗位能力的要求人手,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思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是授课教师,以任务实施为导向,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目标,融教与学、学与做的“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学科型教学的种种弊端,如课堂上知识讲授强行灌输给学生,导致实践与理论联系不紧密等。工作过程导向下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制订、检查实施、反馈评价四个程序,着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模式开发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职业岗位进行确定。要调查建筑行业的背景并进行分析;进行社会调查,主要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岗位的工作活动等。其次,确定工作任务。高职院校要从企业邀请技术专家或管理专家到学校,与学校商定该职业岗位群昀工作任务,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后,分析、归纳、整理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次,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来确立课程体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充分结合国家相关职业技能的标准,考虑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的技能要求。最后,核心课程建设。实际上,构建工作过程核心课程体系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前提,其过程是由一个学科体系的解构所表现的行动体系重构。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1.确立职业岗位。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为建筑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一线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欠缺,建筑行业大量需要生产、施工与管理等方面高技能人才。根据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要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和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结合江西省的经济发展要求,通过调查和走访建筑领域相关单位,整理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零距离对接的岗位:住宅建筑师、质量安全员、建筑师助理、工程师以及资料管理员等;适宜发展提升的岗位:注册建筑师、项目负责人以及技术负责人等。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与之相对应的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原有的三段式课程结构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脱节。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的“三段式”教学问题。该教学方法的切入点是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主线是培养职业能力,改革原来的学科体系课程编排方式,在对学科知识单元重新进行编排与融合的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一个个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要适应职业群的工作需求。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主线是职业实践,导向为工作过程,主体为项目课程,最终构建一套紧密联系建筑产业的、实际实用的崭新的课程方案。基于此,通过建筑市场调查论证,结合江西地区建筑行业特色,在与建筑业专家、基层一线管理人士、毕业生等跟踪反馈后,确立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为社会培养受欢迎的设计人才。下面以住宅建筑师岗位职业群为例展开分析。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建筑工程设计任务承揽的综合能力:具备建筑设计基础的能力。职业能力描述:具备工程字、美术字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建筑识图、制图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能力;建筑美术及绘画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造型艺术、形态构成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和运用基础应用;常用软件运用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建筑消防、历史基本知识和基础应用;协调各建筑技术工种的合作;建筑结构、设备、施工相关学科知识和基础应用的能力。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住宅小区工程设计任务的承揽。综合能力:具备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描述:具备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住宅区总体规划、房产建筑策划与业务管理;中小型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场地基本分析等职业能力。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装饰工程施工与设计任务的承揽。综合能力:具备建筑装饰施工与设计表达技能。职业能力描述:具备建筑方案手绘与快速表达;建筑方案徒手效果图表达;建筑设计cad图表达;建筑设计效果图表达;运用模型、文字表达建筑设计意图及方案汇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社会交往;建筑设计文本编制等职业技能与能力。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适宜发展提升的任务承揽。综合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能力描述:掌握大学的相关人文社科知识进行社会交往;掌握新技术,适应新发展;专业的创业创新、设计自我、持续学习;对口升学和函授继续学习;艺术美学的鉴赏;工作几年后注册建筑师考试等职业能力。

3.确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工作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选择典型职业行动领域中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结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形成“课证融和、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标准融人、考纲融合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如下:基本能力课程。第一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制图规范、图纸识读等。第二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建筑材料、民用建筑构造做法等。专项能力课程。第三学期课程包括建筑电脑效果图设计、设计表达等。第四学期课程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以及空间组合等。综合能力课程。第五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高层住宅、消防规范等。第六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毕业设计、实习、就业等。

4.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体系。根据课程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通过对江西地区建筑行业市场的调研,得到建筑企业的专家参与帮助,重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美术表现技法、计算机应用、建筑结构、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初步、居住建筑设计、小区规划设计、建筑材料运用与施工技术8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设计及考核评价标准。以住宅建筑设计为例,分析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思路,指导思想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参与工作任务的模拟,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融合,既完成了工作任务,也收获了知识以及职业技能。

5.构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原则。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是通过一定方法搜集课程实施过程的信息,对课程设计的结果即课程体系进行价值判断,确定其优劣和目标达成度,分析原因,为改进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评价应坚持发展性、职业能力、不断改进课程、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原则。发展性原则指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体系评价的根本目的;职业能力原则指课程体系评价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评价,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改进课程体系的原则指课程体系评价以改进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和评价为主要目标,尤其是在课程体系处于设计的不定型、不成熟阶段;多元化原则指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和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多种评价类型;一体化原则指课程体系评价与实施的不可分离性,在课程体系实施中开展课程体系评价,在课程体系评价中实施课程体系。

三、总结与建议

1.教师的素质要适应新课程方案的新要求。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情景对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教学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咨询和参与,只有加强教师的素质提升,才能适应新课程方案的新要求。

2.工作导向的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工作导向课程开发中要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即工作导向教学法,该教学方法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兴趣、学生的自我引导、学生学习结果的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享以及生活场景教学等相关。新教学法教给学生的目的是行动,创建适应教学的情景显得尤为重要。该方法要使学生在职业行动的教学情景中学习,而职业行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宽泛,对于工艺技术、生产安全、经济法律、社会生态等整体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实现。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第9篇

建筑业在资源利用、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负有重要使命,不仅要为社会建造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和配套设施,而且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较大的就业容量。据估算,每增加10万平方米建安工程量,可直接间接增加就业人员1000人左右;建筑业每增加1元产值,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1.67元产值。因此,建筑业在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我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一、**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1、建筑业发展已达一定规模,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来衡量,尚有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充分发挥能工巧匠多,吃苦耐劳,勇于闯荡的传统优势和机制灵活的时代新优势,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先后两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20xx年度,全区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达7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建筑施工产值72.44亿元,增长28.8%,在全省八个“建筑之乡”中名列第六。出省施工产值13.41亿元,增长33.4%,建筑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31%,创利税4.17亿元,增长52%。这说明我区建筑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但是,与20xx年**793.64亿的工业总产值比,建筑业产值(76.58亿)占9%左右。因此,我区建筑业虽具一定规模,但尚存在差距。

2、建筑业企业有较大发展,但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分布不均匀。到20xx年底,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105家,其中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23家,三级企业40家,四级企业34家,从业人员6.5万人左右。全区31家一二级企业,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29.5%共计完成59.7亿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2.5%,一二级企业占了产值的大半江山。说明这几年在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之大是显而易见的,20xx年度浙江省建筑业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排名中,我区最高的萧二建(施工产值7.08亿)名列31位,前三名的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浙江宝业集团、龙元建设集团产值均在20亿以上。从专业结构看基本合理,涉及房屋建筑、网架钢结构、市政、装饰、园林绿化、水利、交通等12个类别。特别是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类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区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从目前现状看,建筑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队伍供过于求,大的不强,小的不专,劳务层素质较低,引发市场混乱,过度竞争,导致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布局不均。如南部的楼塔、河上、戴村和东片的新湾、靖江、头蓬、益农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和城市化的推进,必将推起新一轮经济建设的高潮,也将会给建筑业带来机遇,我区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紧迫。

3、建筑企业在开拓市场上作了较大努力,但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外向度比较低。**建筑队伍对外开拓市场比较积极,20xx年出省完成产值达13.41亿元,占建筑施工产值的18.5%,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最大的是上海市场,产值达5.9亿元左右。表明我区省外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分布不合理,如何积极地利用上海市场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推进中原,开拓西部,用自身的优势去抢占中西部市场,关键在于行动。此外,随着wto的加入,我区建筑业企业没有一家获得外经权,也必将严重制约国外、境外市场的开拓。

4、建筑业的发展已从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向素质提高的新阶段,但还需继续努力。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快速扩张,**建筑业完成了产业的原始积累,进入分化、调整、提高的新阶段。所谓80年代靠气力和面子,90年代靠财力 和票子,新世纪要靠智力和机制,正是建筑业发展的过程和趋势。表现为一是产业集中度提高,表明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二是质量兴业战略深入人心,行业发展转向注重素质提高。20xx年共创优质工程26项,其中“钱江杯”2只,“白玉兰杯”2只,“西湖杯”3只。虽然由杭州大地网架制造有限公司参建的**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钢结构施工获“鲁班奖”,但至今尚没有一家总包企业获得过“鲁班奖”,这与“建筑之乡”称号不太相符,还需继续努力。

5、积极探索依法治业路子,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建筑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市场主体和外部环境尚需规范。我区较早把建筑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以建立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为抓手,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应公开招标的工程全部公开招标,应招标的工程招标率达到100%。但是,悬在企业头上的“三把刀”带资、垫资、拖欠的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建筑市场恶性竞争的状况愈演愈烈。特别是无标底招标导致企业下浮幅度超过社会平均成本。而且带资、垫资占总造价30%以上,企业出现高产值,低效益现象,资金 严重短缺。有些工程只好被迫放弃,企业经营难度很大。

6、政府重视建筑业的发展,但还要加大力度。政府重视,政策对路是我区建筑业能较快发展的一条经验。但从总体看,政府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扶植方面,力度还不够大。东阳、上虞、绍兴等县(市)都设有建管局,对建筑业实行统一管理。东阳每年两次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到全国重点建筑点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拜访当地领导,帮助企业与地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曾有五家银行行长一起赶到辽宁为建筑企业承接业务做资金后盾的事例。相对来讲,我区建筑业管理部门人手少,经费缺,任务重,企业单兵作战,政府缺少具体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以至于出现相当数量项目经理将业务挂靠到外地企业中(尤其是上海市场),或本区市场因条件苛刻而被外地企业占领(如绿都世贸广场、开元名都广场),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

二、建筑业发展趋势

1、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建筑业的发展水平是与经济水平相对应的,经济兴则建筑业兴。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中明确指出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建筑业而言,有发展就有机会。第一,经济社会加速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是建筑业从主导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建筑业最有用武之地。第二,基本建设投资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实际情况看,工业冲千亿,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必将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2、中国已经加入wto。如果将1985年“鲁布革工程”( 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引进世行贷款并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推行项目法人施工的管理模式)称为中国建筑业受到的第一次冲击,那么中国加入wto就是第二次冲击,而且肯定会比第一次冲击更猛烈、更深刻、更广泛。首先,体制将进一步改善,地区和部门条块分割、封锁和保护的状况将逐步被打破,建筑业法律法规透明度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外企业基本上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其次,从市场角度看,wto通行的规则使我们的企业必须直面与国际大承包商短兵相接,也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重点、步骤的进一步明朗,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实质启动阶段这给**建筑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否在巩固原有份额的同时,及时抓住时机有效介入西部市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了,新的台阶就上去了。

4、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已结束。这次资质就位,对于整个行业的整合来说,又将是一次有力的推动。资质就位后将分成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种资质序列。在日趋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传统的工民建专业市场份额将相对减少,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将形成一批新兴专业,建立权责明确、分工清晰、行为规范的总分包体系势在必行。按照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分包为骨干,劳务分包为依托的资质调整方向,进行行业结构和企业专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进行资质增项,使一些大企业具备多专业承包能力,真正做大做强,使中小企业建设成符合社会需求热点和国家投资重点的专包承包队伍,把企业做专做精。目前,我区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后,一、二级企业总数比就位前增加了10家,钢结构企业数量达到20家,以此为契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优势。

三、发展**建筑业的措施与政策

1、树立大建筑,加快经营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大部分建筑企业局限于土建施工与水电安装,经营范围狭窄,严重制约着建筑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要提高建筑经济运行质量,实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实施经营结构调整,突破以土建为主的单一传统经济格局推进建筑业由单一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因此,一方面要围绕土建搞延伸。不能把建筑业理解为只搞施工,应该向两头延伸,使建筑业跳出囿于施工的小圈子,延长产业链,实现包括工程项目前期和后期的全过程。对承接的总包工程,在实现从基础到土建、安装、装饰一条龙施工的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向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咨询、经营等方面发展,变坐等招标的经营方式走向主动为业主提供超前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施工领域,充分发挥建筑业关联度大、市场信息灵、对外关系广的优点,抓住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持续升温的大好机遇,根据国家投资导向,适应施工领域日益扩大的形势,积极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拓展,培植路桥、环保、隧道、通讯等方面的专业队伍。同时,以主业为依托,向土建的前后行业发展,如搞房地产业一体化经营及建筑业配套产业,开发新型建材等工业项目,努力形成“主业精、副业兴、整体强”的多元化格局。

2、培育大企业,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按照建筑业自身发展特点,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有机结合的金字塔式结构,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分包为纽带,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我区建筑业没有大企业是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去年开始的新一轮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从容就位一级总承包资质,已给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必须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抓大育小,控制总量,加快组织结构调整。一是要组建“航空母舰”,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原则,抓紧培育几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大型化、集团化、真正能够与省内外大承包商相抗衡的大企业,出击市场,占领市场。如有若干家企业产值超十亿的大企业,**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力、发展能力就会跨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要培育“小巨人”。要注重抓好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使其向适应性强、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的方面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增强建筑经济的集中度,对已经具有相当产业规模的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业,进一步重点培育。三是要建立分工协作体系,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加速形成综合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结合区情实际,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调整总包企业、专业公司和劳务企业的比例,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3、拓展大市场,加快市场结构调整。市场是建筑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要树立强烈的市场观念,始终坚持瞄准市场调整结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拓建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充分认识到有市场才有任务,有任务才有效益,有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一要坚持巩固与开拓并重的原则,牢牢扎根沪、杭传统市场,并发挥这些市场的幅射和集聚作用,开拓周边市场,尤其是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退民进”的历史性机遇,成立专门力量,派遣优秀队伍和项目经理去拓展市场。充分借助省厅驻武汉、西安等地办事处的力量,疏通当地关系,采取多种形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不能忽视开拓境外市场,帮助一二家企业争取获得外经权。二要狠抓质量管理,为谋取更大市场夯实基础。质量是市场的生命所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影响着建筑业改革与发展,要赢得市场,就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继续保持“信誉开路、牌子立足、质量创优”的好传统,创造条件争创国优,打响**建筑业的品牌。三要加强对外宣传。一方面,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在因特网上注册企业域名,利用网络空间打响企业牌子;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注册“建筑之乡”网站,印制建筑业宣传册等方式来整体推进**建筑业,并在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上,给建筑业留有一席之地,为建筑企业提供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四要强化科技与人才意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要求企业知识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谁掌握了科技方面的主动权,谁就拥有加快发展的先发优势,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机。因此,我区建筑企业要加大科技进步的步伐,大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传统行业与高科技术的结合,从而改造传统行业,做足做好“钢结构基地”落户**和“中国花木城”两篇文章。建筑科技上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筑企业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惜重金引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级人才,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另一方面,要抓好项目经理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以实际行动抓好“回归工程”,要给回归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在工作上多支持和服务,在生活上多关心和帮助,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和地位。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项目经理队伍,防止新的流失。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