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7 17:18:46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意识;对策;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75-0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如何才能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一方面要依赖于国家的军事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则是公民的国防意识。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所以谈及公民国防意识,我们无可回避的是青年的国防意识,因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国防力量的主体,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责任重于泰山。

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国防教育的影响

针对当前世界新格局的变化,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区域稳定,加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显然已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重点工程。200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这标志着高校国防教育开始由专业性军事教育向普及性国防教育转化,逐步进入了普及阶段。2002年6月,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并于2006年进行了修订,及时对高校学生军训和军事课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确保高校国防教育的顺利展开,高校国防教育也因此取得了新的突破。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国防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国防教育,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国防教育中。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前者主要是与地方驻军进行军校共建,帮助大学生设身处地的了解我军光荣传统、过硬的军事素质等。后者主要针对当前国家军队建设、军事国防科技、国防建设的相关理论等为内容进行教育。在军事理论的教育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作用,正如《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以在军事理论的教学中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科研成果。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大学生民族感情、民族荣誉感、自豪感,拓宽国防教育思路,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

三、针对当前情势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

针对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隐忧,我们应该以这些敏感问题来充当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学材料。通过详实的证据,鲜活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们了解影响我国国防安全问题的真相,和我国政府对这些敏感问题的一贯立场,唤醒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增加同学们对国防教育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作用。

当然在进行国防教育时,我们不能撇开经济条件不提而单纯的就国防讲国防。因为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正如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所以结合当前情势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要从经济和国防实际问题出发,切忌偏废一方,造成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疏漏。

四、从国防教育方针出发,改进当前教学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四条重申了这个方针。从我国国防教育的实践看,从为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目的出发,只有认真贯彻这一方针,才能确保国防教育的效果。

而纵观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各高校普遍的教学模式无非就是对新生开展为期三周左右的军训,并对大一同学开展为期一个学期军事理论教育。这两个科目结束后,在接下来的大学学习中就难觅国防教育的身影。当前我国的国防教育反应出的问题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忽略了国防教育的长期性、讲求时效性。

我们说国防教育不是“练一练队列”、“踢一踢正步”又或者是搞个“长途拉练”、“实弹射击”;也不是按照《大学军事教程》照本宣科,“读读书”、“考考试”,而是要真正的把国防教育落到实处,加强重视,要把国防教育当做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来抓。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第2篇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增强国防教育的严肃性

1、完善国防教育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运行机制。每年乡党委、政府召开一次议军会议或国防教育专题会议,确定教育的总体目标、主要工作、重要措施。二是要建立协调机制。乡党委要确定一名领导、一个科室、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国防教育。积极参加联席会议,明确各自任务,提出落实计划,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三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要把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好坏,作为衡量一个村、一位领导、一名工作人员的重要标准。每年或大项活动完成后,都要以实绩评比好的村、单位和个人,予以适当的奖励,以促进工作的落实。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好乡党委的统揽作用,切实把国防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统筹规划,加强指导,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行各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村、各站所要把国防教育纳入职责范围,与其他各项建设一起抓,实施坚强有力的领导;主要领导要当好第一责任人,认真组织,带头参加教育活动,确保国防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3、加强对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检查监督。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是党和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防教育法制化的实现需要。要不断加大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强化全社会的国防法制观念。要通过严格的党组织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机关部门的监督,把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情况纳入依法治县的范围。搞好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各职能部门旅行职责情况、国防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使用、组织开展活动及社会效果等情况,搞好定性和量化分析,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以增强法律的严肃性,不断推进我乡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结合实际,确定内容,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思想解决、奋发有为的主流中;也有一些人存在着一些错误思想和行为,切实搞好国防教育宣传,提高国防观念;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渠道,深化教育效果,增强广大群众旅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针对人们在长期和平环境中产生的和平麻痹思想,及目前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国家统一产生的盲目乐观情绪,要把世界战略格局、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国防形势、国防历史、新疆的区情作为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紧紧抓住影响国家安全是重大问题、世界军事斗争领域的热点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现问题,重点对乡机关领导、各村、站所负责人及机关、站所工作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针对性国防教育,并组织进行一次国防教育知识测试,使大家清楚所处的生存环境,唤起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要引导干部、群众站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搞好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发挥党员、干部在搞好国防教育上的影响和带头作用,使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

针对一些村和个人国防法制观念不强,国防法规意识薄弱,对国防法规知之不多、了解不深,不愿承担《兵役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所规定的责任与义务,把现行的兵役防、军事权益保障法规作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张贴标语、举办培训班、下村入户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国防法规内容深入人心,被群众所掌握,变为自觉行动,并化为国防建设的力量,使全面的国防法制观念日益增强,自觉旅行国防义务,从而保证国防法规的实施,保证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加注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有所淡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抬头的倾向,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爱军尚武等国防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作为国防教育重点,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心系国家和集体,关心国防,勇于奉献,组决为国防建设做贡献,使他们自觉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加自觉旅行国防义务,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

三、突出重点,改进创新,增强国防教育的时代性

坚持与说具进,改革相信,是国防教育跟上时代步伐,保持生机与火力的关键所在。要以创新思路谋出路,以创新方法求发展,在落实上下功夫。

1、营造国防教育氛围。加强国防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大营造社会氛围的力度。建好、管好、用好国防教育标语牌,设立“国防教育一条街”,让他们发挥作用;充实和完善中、小学校国防教育书架,尽力满足广大师生对国防知识的求知欲望;搞好少年军校建设,逐步扩大数量,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学校,都要建立少年军校,组织学生体验军事生活,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了解掌握国防知识。部分条件不成熟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组织军事(冬)令营开展国防体育等活动,生动形象地开展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第3篇

关键词: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程;宣传教育;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8-0020-02

军事理论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注重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宣传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应用范围广泛,对其他教育方法的实施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教师要运用宣传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国防事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对振兴中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程,着重对宣传教育方法进行相关研究。

一、宣传教育方法的内容和实质

宣传教育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向教育对象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相关的目标、计划、规章制度,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教育对象自觉地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教育的人本原理认为,教育活动中人的因素第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宣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就涉及与学生的素质完善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师更要用精神动力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出色地完成各项国防教育任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而大学生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步提高的。宣传教育方法不仅是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热情工作的重要手段,而且对其他教育方法的实施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二、宣传教育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1.宣传教育方法的特点

(1)先行性。宣传教育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把大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任何一种教育规章制度的实施,都要注意事先向大学生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对此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应事先预测大学生对此会有什么反应,并制定相应的宣传教育措施,从而强化其正面效应,抑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2)针对性。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对象若不同,其思想基础、性格类型、价值观念和内心需求也有所不同。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形式主义倾向;要注意教育性,防止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对象的思想脱节;要加强针对性,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掌握灵活的教育艺术。

(3)疏导性。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采取回避的方式是不能奏效的,更不能依靠粗暴的训斥和简单的惩罚来处理问题,否则会使矛盾激化。只有注重因势利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表率性。教师运用榜样做宣传教育工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表率、榜样是无声的命令,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身教重于言教,高校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事事做出榜样。因此,在国防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广泛宣传榜样人物,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而且自身也要注重言传身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2.宣传教育方法的作用

(1)导向作用。舆论导向作用,是宣传教育方法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朝着理想目标前进,引导大学生认识国防的价值,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意识,让大学生对国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责任感。教师要注重与时俱进,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使国防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灌输作用。这里所说的灌输,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措施等进行公开宣传,使大学生充分领会精神实质,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调动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它同“满堂灌”“填鸭式”等生硬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现在有不少教师回避谈灌输的作用,完全是一种误解。

(3)教育作用。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社会、政治、经济等大环境相协调。国防正逐步走向科学化、社会化、产业化,国防事业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不斷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大学生自觉加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激励作用。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激发他们的学习、工作热情,激励他们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而奋斗。

三、宣传教育方法的正确运用

在国防教育工作中,宣传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宣传教育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且对其他教育方法的实施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首先,在国防教育工作中,运用宣传教育方法的重要条件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一个班级形成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风气,大学生就能坦诚地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这无疑为宣传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大力宣传有关国防法规和政策,调动各方面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贯彻执行有关国防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等的效果,与教师所进行的宣传教育的力度有关。再次,注重提高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这些是决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宣传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是相对的,在很多情况下要与其他教育方法综合运用,尤其是当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自觉性较低时,教师孤立地运用宣传教育方法有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运用宣传教育方法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二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相结合,三是宣传教育与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相结合,四是批评与表扬相结合,五是宣传教育方法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四、改进和完善国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

宣传教育是国防教育工作者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完成具体的教育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紧抓好国防教育工作,离不开宣传教育这一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相互碰撞,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多元化趋势,国防教育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国防教育工作者应在掌握原有的宣传教育方法基础上对教育方法进行改进,有所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首先,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注重经常性与具體化相结合。以往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往往是职能部门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突击性、一阵风式的宣传教育,使得大学生对职能部门进行国防教育有时松时紧的心理印象,因而对国防教育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一般性的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必须与深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教育相结合。要利用现代化媒体,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给大学生,多开展送知识、送温暖、送政策、送感情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改变大学生的思维定式,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将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引向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正确轨道上来。再次,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必须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努力掌握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完成国防教育的光荣使命。

五、研究和完善国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艺术

首先,要讲究教育时机。讲究教育时机,指的是善于选择和捕捉对特定对象进行特定内容宣传教育的最好时间。一般说来,宣传教育工作贵在及时。时机本身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及时捕捉最好的教育时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往往是事倍功半。其次,要讲究引导艺术。在国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讲究引导艺术,提高教育引导水平。要把握好“度”,研究宣传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心理需求。

六、提高国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水平

首先,要加强学习与培训。除了学习关于国防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外,教师还要认真学习并掌握有关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为宣传教育工作服务。主管部门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对国防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进行宣传教育的水平和本领。其次,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少唱高调,讲究方法,真正把国防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再次,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国防教育工作不能单纯以投入多少来衡量教育工作的好坏,要重点看大学生接受了多少、懂得了多少。

七、结束语

总之,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为此,国防教育宣传工作也必将不断深化。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研究和改进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与艺术,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进一步抓好国防教育工作,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慧敏.新形势下大学国防教育之我见[J].教育探索,2012(03). 

[2]常芬,车纯贤.依托高校宣传阵地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J].时代教育,2016(06). 

[3]白国仁.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深化创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4]吴咏梅.论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08). 

[5]吴咏梅.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7).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国防教育 辩证观点 思考与举措

一、引言

大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客观要求,又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举措。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该法将学校国防教育单独列为一章,明确高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随后,200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的48号文件,转发了《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明了学校国防教育和军训工作的方向。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很不平衡,还存在教育手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大学生久居和平环境,国防观念淡薄的问题,不断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力度,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我们认为,关键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思考、创新和实践。

二、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辩证思考与举措

1.用联系的观点来调动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的联系。高校国防教育亦是如此。高校国防教育主体是“大学生”,而它的推动力和生命力也在于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没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校国防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最佳教育的效果。要使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国防教育中来,以此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则需要领导者和组织者的正确引导。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应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向的引导工作。一是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读大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国防教育是军事院校教育内容”的思想,用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观点去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国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而经济的发展是搞好国防教育的物质基础。同时,国防意识的增强是强大精神力量的源泉,它可以转化为经济建设生产力,只有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都搞上去,方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二是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大仗一时打不起来,国防教育搞与不搞无所谓”的思想,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引导,使大学充分认识和平与战争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只要世界上存在阶级和国家,和平就只能是相对的,必须居安思危。三是针对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大学生存在的厌倦情绪,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观点引导、启发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是一项振奋民族精神的伟业,民富、国富不等于国强,从而树立起“民富不忘国强,国强不忘国防”的观念,变“要我参加国防教育”为“我要参加防教育”。

2.用发展的观点来正确把握高校国防教育的方向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运动的本质是发展,这样人类社会才会进步。但事物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规律,国防教育亦如此。因此教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内容与形式上要不断变化与发展。教育方法,其变化与发展必须保证教育不走偏方向。我认为,当前应着重注意四种倾向性问题。一是强调集中教育,忽视经常性教育。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主要是集中军训,军训过后则再不问津,虽然短期军训也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国防教育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和潜在性特点,再加上高校国防教育的时间、经费和器材都是有限的,因此应抓好经常性教育,在“结合”与“渗透”上下工夫,通过经常性教育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二是强调教育形式,忽视教育效果。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与内容,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抓好国防教育,自然离不开形式,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现在许多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有的喜欢讲排场,场面颇大,效果甚微;有的一味以竞赛、演唱为形式,以“乐”代“教”;有的在总结国防教育工作时,将开了什么会,举办了多少活动,发表了多少文章当做其政绩,而不深入考究其效果。这些现象都应注意克服,应根据变化的形势与内容,找准最佳的教育形式。三是强调“热点”教育,忽视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理论教育是较高层次的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从感性向理性转变,从朴素感情的自发状态向理性思维的自觉状态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深化国防教育,首先要学好国防理论,特别要了解国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国防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人民战争理论和战时动员要求,等等。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中以时事形势“热点”教育为多,而对系统的理论灌输偏少,这种认识和做法不免失之颇偏,起码不够全面。四是强调目标“软件”建设,忽视培养“硬件”建设。所谓“软件”建设主要包括教师个体素质要求和完善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内容、规划等建设;所谓“硬件”建设主要指教学器材、图书资料和教育阵地等。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基础薄弱,在立足于抓“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应创造条件抓好“硬件”建设。如高校内部必须抓好军事考研室、图书资料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和武器库的“三室一库”建设,校外必须有教育阵地。实践证明,国防教育如果没有教育阵地或阵地不完善,就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高校国防教育要搞扎实,应着重抓好三块阵地。一是以民兵训练基地为依托的大学生军训阵地;二是以军营为依托的学军阵地;三是以烈士陵园、纪念馆为依托的传统教育阵地。要通过这些“硬件”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普遍国防意识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军弱则国弱,军强才能保证国强,国强才能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道理。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保证高校国防教育的延伸性

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规律是对立统一。开展国防教育,也应坚持三个“统一”。一是坚持“一般”与“重点”相统一。没有一般教育就没有广度,没有重点教育就没有深度。广度与深度的统一,要求我们把一般教育与重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工夫放在重点教育上。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他们思想敏锐,勤于思考,充满活力,理所当然的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大学生毕业后将夺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有的还将走上领导岗位,因此,他们国防观念的增强,能影响和带动各个地区、各个阶层民众增强国防意识。可见,抓好高校国防教育这块教育重点,既有针对性,又体现了广泛性。二是坚持“虚”与“实”相统一。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巩固和保卫国防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单作一项教育来讲,既有“实”的内容,又有“虚”的工作,关键在于两者的结合点。例如,在征集大学生入伍时,高校可进行“居安思危,参军光荣”的教育,这样既能激发大学生依法服兵役的热情,又能起到使广大大学生受到“居安必须思危”的潜移a化的教育作用。只要用心揣摩,就能找到“虚”与“实”的结合点,就能做到寓“虚”于“实”,有效增强国防教育力度。三是坚持“破”与“立”相统一,确立高校国防教育新观念、新方法、新制度。面对我国的安全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对一些传统的东西进行改革,目前须着重抓好“四破四立”:一破“国防教育是军人和民兵进行的教育,高校不必要”的错误观念,立国防教育是全社会全方位的教育,高校是其教育重点的观点;二破“国防就是军事,军事就是打仗”狭隘的国防观念,立国防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方面建设和斗争的“大国防”观念,从高层次上理解国防教育意义;三破高校武装部“热”,高校其他机关、院(系)“冷”的“独唱”格局;四破国防教育的随意性,立依据法律法规和教学大纲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逐步步入依法、依纲施教的局面。

三、结语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应充分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培养和造就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意义,用辩证的方法和观点改进国防教育教学手段,完善国防教育设施,拓展国防教育途径,达到增强国防教育效果的目的。同时对一些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实际的发展之路[1]。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第5篇

[关键词]法律教育;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

一、提高部队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法律教育是部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增强部队官兵的法律意识,进而提高整个部队的法律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治国是党的基本治国方略,而部队在保障国家安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公安边防部队来说,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保障国家以及人民安全是他们的重要使命。所以,边防部队更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

(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军人的法治观

具有同一性我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有:忠诚于党的军魂观、热爱人民的宗旨观、报效国家的国家观、履行使命的使命观、崇尚荣誉的荣誉观。从这些价值观就可以体现出我国军人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卫祖国的使命,强烈的荣誉观等,而这些在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具有法律依据。同时,依法治军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部分,是以依法治国为理论基础,并且对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军人职责中的其中一项就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军队的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因此,将军人的核心价值观、职责与依法治军和依法治国相联系,体现了与法治观的同一性。

(二)法律教育使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得以更好践行

任何观念教育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行为规范产生影响,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培育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自觉践行这些观念。观念的培养也需要行动来检验,所以在他们的行为中才能体现出价值观的培养。而作为对实践的检验,正是他们能否忠实履行革命军人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因此,加强法律教育可以使军人更好地培养核心价值观。同时,部队的法律教育还有区别于普通公民的地方,即以军事义务和责任为首位的观念是军事法律教育的重要理念。由于这一特殊性,使部队在进行法律教育时,更加突出强调军事义务和责任规范,这样就与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又统一起来。

(三)法律教育为培育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保障

法律是具有强制力的,是由国家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对于军人的法律教育既需要柔性的教育,也要依靠刚性的要求。依法履行自己义务与职责是军人的行为底线,这些义务与职责是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的法律化体现。因此,这既是一个道德方面的问题,同时又属于法律方面的问题。我国将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列入法律里面,就是为了以法律的强制性维护和保障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得以真正体现。

(四)军事法的特殊性要求军人必须具有更高的法律意识

军事法与普通法有较大的区别,例如:一是军事法相较于普通法更加严格;二是军事不同于其他行业,军事利益在国家利益中处于突出地位,它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三是要贯彻依法从严治军方针的需要,军人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要比普通民众更多,更重要。除此之外,军事法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等军事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具有相对特殊的军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被赋予特定的任务,将军事法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当前边防部队法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士兵入伍前普遍缺乏系统的普法教育

部队在经过普法教育以后,在法制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广大官兵的遵法用法以及依法办事等观念普遍增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其中的不足,一些官兵由于在入伍前就对法律不是很了解,再加上自身很少经历过依法维权的事情,所以对于法律知识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去了解,导致法律意识淡薄,在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欠缺。例如,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涉及法律的问题,因为自身缺乏法律知识,错误地采取一些处理方式。而且,一些人认为只要自己不触犯法律就可以了,而有时候自己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可能犯错了。

(二)法律教育的形式单一

由于受到教育资源及其他因素的制约,部队能够接触到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有些部队在进行法律教育时,只是简单地上几堂课,照着书读,使得官兵们并没有多少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而且,有些单位不注重因材施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组织教学。还有一些单位从一开始对于法律教育的定位就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法律教育就是“以刑为主,一讲众听”,只要不让他们犯罪,教育就是成功的,从而忽视了对于官兵们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这样一来,官兵们对于法律的学习就缺乏了积极性,同时,由于法律教育本身内容就比较单调,再加上教学形式没有新意,使得法律教育的推进遇到了阻碍。

(三)法律教育缺乏实用性

在对部队的法律教育中,存在一些缺乏实用性的现象。有一些教育内容与官兵们的思想联系不紧密,不能与官兵们的实际相结合。除此之外,部队在进行法律教育时,对此认识不够,思想上存在懈怠。而且在教学中,只是一个人讲,其他人听,忽视了官兵们的接受与理解,不能相互沟通交流。官兵们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不能深入思考,对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同时,因为在平时的法律教育中,不够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使官兵在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时不知该如何处理,所以,如果不通过法律来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法律教育可能自始至终都只是停留在理论部分,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实践中。

(四)法律教育存在形式化的现象

边防部队由于在平时的工作中任务较为繁重,所以对于官兵的法律教育并不够重视。在平时的法律教育中,常存在教育内容被压缩,教育时间被占用等情况。还有一些边防部队中,平时并不真正重视法律意识的培养,只是单纯制作法律教育的计划,读书笔记等,没有将培养官兵的法律意识作为重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官兵们也没有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三、改进边防部队法律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一)边防部队法律教育应具有针对性

政治教育是边防部队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法律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搞好法律教育对提高部队官兵们的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能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的能力。公安边防部队与一般的部队还有所区别,他们既需要执法,同时还是战斗部队,只有抓好法律教育,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因此,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是提高他们法律素质的重要手段,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日常工作生活,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不同的法律知识教育。如在对干部们的教育中就要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有利于基层法律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而提高整个部队的法律素质。除了对自身的教育外,还要引导基层官兵们对法律的学习。在对官兵们进行教育时就要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促使他们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形成一个知法守法的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2.开展有关法律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官兵们平时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解答,结合他们的工作,对他们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宣讲,鼓励他们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3.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邀请高校的专家等来部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鼓励他们走出军营,到社会中去体验民主法治的进步,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法律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二)坚持学用结合,使法律教育能真正服务于边防官兵

1.运用法律武器帮助边防官兵依法解决个人的涉法问题。近年来,官兵家庭遇到的涉法问题不断增加,主要涉及婚姻家庭、财产问题、个人权益等方面。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官兵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要在法律知识教育中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教育,促使他们能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自觉运用法律去解决,发挥法律教育的效果。2.普及相关军事法律知识以及刑法知识,防患于未然。边防法律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预防执法犯罪,因此加强边防法律教育,要做到“三勤”,一是脑勤,即遇到事情要多动脑,善于思考,针对问题及隐患要多思考多分析,在问题发生之前多想预防措施,在问题发生后多想该如何解决;二是嘴勤,即勤于找到法律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对于重点易发生的问题要多次强调;三是手勤,即对于上级安排的需要贯彻的精神、部队发生的典型事例等多记录,以便遇到问题时方便查看。3.加强边防部队领导干部们的法律素质。提高领导干部们的法律素质,有利于基层法律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而提高整个部队的法律素质。学习法律知识不只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是要形成一个知法守法的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公安部队执法过程中,不断对此深化理解,当前部队的条令条例在不断完善,部队领导干部们只有学好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教育战士们。

(三)义务与权利并重,依法保障官兵的权利

每个公民存在于社会中,既有权利又有义务,法律教育在强调义务的同时,不可忽视对权利的保障,这样才能发挥官兵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军人,在履行自己义务的同时,也享有很多法律赋予的特殊权利。例如,在很多场合、单位中对军人赋予了特殊的权利,在办理业务时军人享有优先权,在参观景点时军人可以享受半价或者免费的待遇。所以,在边防官兵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个时候如果不懂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就无法很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拓宽法律教育的内容,强化权利意识教育,使法律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边防部队法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增强法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高边防部队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能够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针对现有的法律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改革,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可以让边防部队官兵收看法制类节目,针对里面的案例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阅读法制报刊等,增加教学形式。同时,还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一改往常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亲身讨论分析,增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规范自身行为,对法律知识活学活用。

(五)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学习热情

在平常的学习中,可以制定一些教学目标,并相应地制定激励机制。例如,制定一周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达成,就设置一些诸如做俯卧撑一类的小惩罚。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最好一课”“学习标兵”等评比活动,对法律知识掌握得好的官兵给予奖励等,激发官兵们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第6篇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军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通过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一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断创新,政策制度日趋完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充分显示了发挥普通高校学科专业齐全与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对拓宽部队干部来源,优化军队人才知识结构,提升人才培养效率,避免教育资源重复建设与浪费的巨大效益。然而,在取得实效的同时,国防生在军校任职培训及干部岗位履职期间,也暴露出了高校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问题,诸如专业指向性不明、国防生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第一任职能力不足,等等。[1]这些问题必须要在高校基础教育阶段加以解决,以缩短高校基础教育与部队任职需求的差距。因此,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如何针对国防生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国防生教育培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实现国防生高校基础教育、军校任职培训、部队后续培养三者之间的无缝衔接,成为国防生教育重要的课题。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拟就高校基础教育阶段对国防生实施全程军事化教育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国防生高校基础教育军事化全过程的思考

高校国防生全程军事化教育,是指在高校普通本科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针对部队不同的军(兵)种专业特点,有机地融入军事理论元素、军事训练元素、军事集体生活元素,在长期的全程军事化教育训练过程中,提高国防生“含军量”,培养国防生“军味”,打牢初级军官第一任职能力培养的基础。

高校基础教育、军校任职培训、部队后续培养三者之间的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到地方高校又涉及到军校和部队,各自为政必然导致各阶段脱节,难以体现军地双方联合培养的优势,必须置于部队人才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大背景中来审视和筹划,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搞好接力培养,实现签约高校基础教育、军队院校任职培养和部队后续培养的无缝衔接。这就要搞好统筹规划,清晰各阶段的培养重点,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有总体目标又有阶段任务,既体现各自特色又实现优势互补,既注重跑好自己的这一棒,又注重递交好下一棒,形成前后承接、梯次推进、全程打造的国防生人才培养的“接力链”。

国防生是部队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的军队干部,其就业走向是军队。军队毕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军队干部不但需要具备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一般素质,还必须具备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素质。但是,由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环境与部队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别,造成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到部队后适应时间较长,角色转变较慢。主要表现在:思想基础不牢固、战斗作风不顽强、纪律观念较淡薄、身心素质较差。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氛围与部队要求差距太大,致使学生养成了一些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不良作风。[2]这些不良风气和作风,严重地制约了军队战斗力的生成。这就要求抓国防生培养必须强化“姓军”意识,以适应部队建设整体转型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国防生毕业后大多数要到基层锻炼,这就必须要具备基本的军事技能和素质。军事素质是国防生适应部队第一任职的“通关证”,[3]是他们基本具备胜任第一任职岗位的能力素质。可以说,军事技能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国防生培养工作应该更加重视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军事素质的培养。

2 国防生高校基础教育军事化全过程的设计

国防生培养工作虽经历了十年的,但仍是一项需要探索的实践活动。我们要积极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探索实现高校与部队无缝衔接的有效途径,推进国防生培养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发展。

2.1 全程军事教育中专业课的设计

提前明确、细化国防生军(兵)种及专业,增强全程军事化教育的针对性,在高校教育模式中融入军事专业方向性元素。实施这一设想的主要途径:改变“粗放型”的划分方式,实施“精细型”划分。可以在按不同的军种划分的基础之上,作进一步细化。例如:海军国防生再细化成海军工程兵、海军航空兵、潜艇、海军陆战队等;陆军国防生再细化成装甲兵、通信兵、陆军航空兵、步兵、炮兵等。这样细化能在提前明确今后任职的军种基础上,可以尽可能地提前明确具体的专业方向和小的兵种,使教育实践更具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教育的效率。

2.2 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国防生获得相应地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来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精心设计国防生的理论学习、训练实践和身心健康教育等教学,[4]与此同时,还须在国防生高校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中融入军事理论元素,进而提高国防生的“含军量”。例如:在马哲原理中融入军事哲学等;在大学物理中融入核武器知识、激光武器、声波武器等;在高等数学中融入战术计算、武器设计、军事运筹等;在大学语文中融入古代兵法名篇、军事前沿科技、现代经典战例;在大学英语中纳入军事相关题材的文章等;在大学化学中融入军用化学毒剂知识,等等。此外,还可以针对第二炮兵学员的特殊需求,在大学化学中融入固体和液体火箭燃料等知识;针对空军和海军学员的特殊需求,在大学物理中融入空气动力、潜艇下潜海水压力等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国防生的军事知识会得到全方面的充实,视野也会得到全方位的拓展。实施这一设想的主要途径:一是针对国防生教育培养,科学设置,搞好顶层设计,修订与补充相关教材;二是“另起炉灶”,为国防生编写相关课程同步练习册,并列入作业和考试范围;三是“补加小灶”,通过学者讲座和观看军事评论电视节目等形式,对重大军事事件、军事要闻和军事前沿科技进行评析,引导国防生始终关注军事的最新进展。如此一来,这既可以营造了国防生学习和研究军事的氛围,也可将基础知识向运用领域延伸,提高其军事素养,还有利于把集中的军事理论突击性学习分散于全过程,潜移默化地掌握相应知识,实现高校文化知识教学与军队院校军事理论学习的衔接。

2.3 军事化训练的组织

 

转贴于

军事训练是国防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要把军事训练课纳入高校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体系,提供军事训练必需的器材、场地,为国防生到部队集中军事训练、当兵、见习创造条件。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在国防生体育锻炼中融入军事训练元素,以培养国防生的“军味”,并有意识地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融入具有一定的军事专业训练内容。例如:负重长跑、战术基础、拓展训练、对抗搏击、队列操练等。实施这一设想的主要途径:一是将部队队列训练纳入国防生日常的例行训练。如,每周有多次的早操队列;二是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具有一定难度和艰苦程度的体能训练。如,组织海军国防生参加长距离游泳训练等;三是积极利用相关院校或军事训练基地的训练资源,利用暑假的部分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如,新生提前入学,利用暑假中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军事体育等训练等;四是以兴趣特训的形式,安排国防生各自进入橄榄球队等具有高强度、高对抗性的特训小组;五是灵活机动地组织拓展训练等具有浓厚军事色彩的集体体育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国防生良好的作风,培养其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的精神,也能强健国防生的体魄,为今后艰苦的军事训练打下体能(技能)基础,实现高校体育锻炼与军队院校军事训练的衔接,最终达到强化国防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军事岗位任职的特殊需求。

2.4 军事集体生活意识的培养

集体生活是军队的重要事项,是国防生教育中的必修课程。要培养集体意识,高校就要依据国防生培养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将这一训练放在国防生毕业阶段和暑假这两个自主时间比较充分的阶段进行,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大国防生军事集体生活的培训内容。例如:集体教育、国防生营、部队见习、军事特训等。实施这一设想的主要途径:一是部队见习。可以在第一学年暑假中近一个月的时间,安排国防生到基层连队当兵,以熟悉部队集体生活;在第三学年时利用暑假近一个月的时间,安排国防生到基层连队担任实习班长(或排长),使他们提前了解岗位任职所需。二是校内相应集体活动。如能照此实施,国防生的培训将更具系统性和效率性,有益于国防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并且有助于国防生提前了解和适应部队,使其学习、培养和训练工作更具针对性,有助于实现高校教育培训与部队岗位任职的衔接。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第7篇

【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医学专业实习生对乙型肝炎的预防知识进一步了解,让他们在实习中更注意自我保护。方法:对实习生有针对性地利用讲座、座谈、问答互动等不同形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方法进行乙肝知识的培训,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运用上述方法后实习生对乙肝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对医学专业实习生及时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必要,而且可行,可进一步减少乙型肝炎的传播。

【关键词】乙型肝炎;预防控制;医学生;健康教育

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而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域。在各地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高达10%,总数超过1.2亿[1],是大学生休学和退学的主要原因[2]。目前我国有3000~3500万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存在于HBV感染者的肝组织和血液中,同时乙型肝炎患者及HBV携带者的分泌物均带有HBV,密切接触者都有感染HBV的可能性,尤其是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而医学专业实习学生(以下简称实习生)由于缺乏临床工作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差,更易被感染。为防止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被HBV感染, 在学生实习前应全面开展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真正建立起自我预防、保护的意识。建议采取如下方法:

1 接种乙肝疫苗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其保护率可达96%~99%[3],主要是增加接种者对乙型肝炎的特异性免疫力。在2010年前,我们在新生入学后,全部做乙肝5项指标检测,对患者或HBV携带者,有针对性地向他们解释这5项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对没有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已接种乙肝疫苗而抗体效价不足者,均按0-1-6方法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3次,尔后复查抗体产生情况。

2 医疗操作严守操作规程

实习生是在临床上接触患者较多的人,应当进行严格防护。因此,在见习期我们开始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消毒隔离、意外暴露的预防与防范、主要医疗操作规程等,实习期到来前再次强化教育。要求医学生对所有的操作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给患者抽血、吸痰、穿刺、进行各种护理时应戴口罩,否则患者的血清或分泌物污染医务人员的皮肤后,可能通过皲裂等隐性破损而感染HBV。同时,告诫他们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时应戴手套,在实习操作中被手术刀、针头划破皮肤时要如何处理等,必须使实习生牢固树立任何患者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都存在潜在感染危险的观念,进一步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3 避免受伤

HBV感染以其病毒含量(HBV DNA)多少作为传染的指标来判断,最重要的是血液。“大三阳”者每毫升血液中可能含有数亿~数百亿的HBV,极微量的血液(1X10-7ml)进入皮肤黏膜的破口,都可以造成感染。临床上经常发生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创性医疗操作过程中自伤的情况(称为“意外暴露”),尤其是针头刺伤。据文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医护人员被针意外刺伤。由此可能有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通过此途径而被传染。仅美国每年就有上百名医护人员死于血源性传染病[4]。因此,必须提高实习生防止受伤意识,特别应注意如下几点。

3.1 正确使用医疗器械 :例如在掰注射安瓿时, 先正确使用砂轮,用消毒的纱布包裹,以免在操作过程中手被割伤;使用刀、剪等锐利器械时要加倍小心,避免割伤。如已经受伤,在消毒后应立即包扎;在做护理操作时应带手套。

3.2 加强基本功训练 :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60%~90%是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5],如在给患者抽血、输液时,特别是给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进行静脉穿刺时。防范要点为操作时左手把患者皮肤绷紧,尔后进针,以避免患者皮肤过滑,针头误刺自己。拔针时,一手紧握针柄,另一手用棉签压住针头,避免针头端过长而刺破皮肤。手术室是护理实习生被针刺伤最常见的场所,尤其在最繁忙、最紧张的手术中,受伤多由缝针所致,一般是由于持针、穿线不熟练或传递不正规所造成。为此,实习生到手术室实习时,要加强各种基本功的训练。

3.3 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的浓度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递减。一般接种第3针后1个月90%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然保持这一水平,第3年下降至76%,抗体滴度也下降。故3年后,是否需要再次复种,主要取决于体内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目前还没有“一劳永逸”终身起免疫作用的乙肝疫苗。一般建议首次免疫接种后3年加强1次为宜。

3.4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在临床上如不慎被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污染过的针头刺伤后,应立即将针眼处的血清挤出,用碘伏或碘酊等高效灭菌剂消毒;在24h内,遵医嘱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早中和血中的HBV,最大限度地避免HBV继发的感染。

3.5 加强营养和锻炼,避免疲劳,通过加强体育锻炼,调节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禁烟,戒酒,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和心情愉悦等,可以有效地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的抵抗能力。

3.6 其他 严格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不到非正规场所献血,不用不洁注射器、穿刺针、针灸针、牙钻、内窥镜等介入性医疗仪器,不到不洁理发店使用未经消毒的剃须刀、理发剪,不使用未经消毒的穿耳针、纹身针等进行美容活动,不与乙型肝炎患者及HBV携带者共用毛巾、牙刷、餐具等生活用品,以防止生活接触性感染。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措施,教育前后大学生乙肝知识正确率可由教育前的61.72%,提高到82.82%。教育后学生对乙肝的正向态度较教育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6]意义。由此可见,在实习前强化乙肝知识的培训十分必要,因为乙肝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直接影响其发病水平[7]。通过健康教育,使实习生注重个人行为的转变,掌握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和预防的方法,及时了解自身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自觉按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或进行加强注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HBV感染的机会,起到有效预防乙肝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嘉陵.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1):528

[2] 丁涵章,李英奇.大学生自我保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04.

[3] 陈长香,李建民,张艳,等.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2004,19(19):51-53

[4] 曾俊,杨燕妮,任辉.护生在手术室实习中受伤情况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学杂志,2001,36(6):458-549

[5] 应菊素,徐国英,牛小秀,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学杂志,2004,39(3):204-205

[6] 乔慧,郭忠琴.宁夏高校新生预防乙型肝炎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1,22(6):508-510

[7] 戚金荣. 军队人群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8,14(1):46-47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第8篇

论文摘要:国防生是介于军校生与地方普通大学生之间的特殊群体,应该集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养成教育,拓展教育途径、创新形式内容,提高培养质量。

依托全民高等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正处于探索和实践中。要切实做好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就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借鉴军校培养的优长,形成鲜明的培养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和在校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积极拓展途径、创新形式内容,提高培养质量。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

党和国家把培养国防生的任务交给地方高校,是对高校高度的政治信任和政治重托,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高校应尽最大的努力,投入最好的条件,把最优秀的学生培养输送给部队。要把国防生培养工作做得扎实有效,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培养国防生,培养什么样的国防生和怎样培养国防生”的问题。国防生是介于军校生与地方普通大学生之间的特殊群体,应该集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要着眼于部队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确定工作思路。

由于国防生毕业后还有统一集训过程,所以在校期间,国防生培养工作要做到“两高三强一基本”,即培养“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较强的作风纪律观念和基本的军事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首要任务,此项工作与普通生同步进行。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重点加强养成教育。工作中应坚持“四个结合”,即分散教学与集中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纪律约束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服从命令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坚持以部队需要为导向,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国防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做到一切工作为国防生成长成才服务、一切工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把国防生培养成为基础实、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全,德才兼备、军政兼优的新型军事人才。加快由后备军官向现役军官的转变,缩短工作后的适应期,尽快适应岗位、尽早发挥作用。

二、成立专门机构强化教育管理

在一所学校内,国防生分布在若干个学院、多个专业,具有国防生特色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大,国防生自身的后备军官意识和责任感也不强。有了专门机构和人员,就能使国防生感受到有学校为他们的前途负责,有老师关心他们成长、教育他们成才。国防生就有了“家”的归属感,后备军官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就会自觉加强修养,锻炼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成立专门工作机构

要使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扎实有效并且不断创新,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十分必要。签约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成立后备军官学院或国防生管理学院等专门的国防生教育管理机构,投入专项经费,加强国防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有机构和没机构不一样,专职和兼职不一样。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就能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开展军政训练,有利于国防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选用素质高、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员从事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有了专职工作队伍,才能潜心研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同时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老师的素质、形象、作风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对学生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老师首先必须加强修养,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特殊形式,每年选派相关人员到部队“当兵锻炼”,并就“国防生在校期间应加强哪些素质和能力培养”等问题与官兵座谈交流。通过“当兵锻炼”,提高军事素质,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国防生养成教育工作更加接近部队需要。

三、丰富形式内容加强教育引导

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使国防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从思想上强化意识,在行动上加强养成。

1.以课外教育活动为载体

课外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竞技性,学生普遍欢迎、踊跃参加。坚持“立足校园、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立足校园就是利用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国防生订阅《报》、《当代军事文摘》等报刊杂志,使国防生掌握有关信息,加深对部队的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国防生展示才艺、张扬个性、锻炼能力提供广阔舞台,使国防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把国防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提高综合素质。

(2)走出去就是组织国防生到部队慰问演出,增进军民友谊;到部队体验生活,强化作风纪律;参观烈士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继承革命传统;举办军事夏令营,提高野外生存能力;到农村、厂矿开展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参加全国和省级比赛,为学校争光。

(3)请进来就是邀请部队及各界知名人士来校指导工作,举办形势政策讲座、先进事迹报告,参加大型教育活动等。使国防生了解更多的国防知识,激发报国热情。

2.积极开展先进典型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青年学生崇尚英雄的心理特点,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在国防生中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尤其学习地方普通大学生和国防生毕业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还应注意在国防生中发现典型、宣传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引导和带动国防生奋发向上。

3.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实践锻炼能力,实践塑造品格。组织国防生开展志愿者活动,义务植树,义务清扫校园,为老师的办公室擦玻璃,到敬老院义务服务等;还可选定帮扶对象,开展接力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国防生到幼儿园为孩子们讲英雄故事,在娃娃中开展国防教育;到小学校做课外辅导员,辅导小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科技活动。通过道德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国防生自身的爱心,使国防生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受到教育,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四、健全学生组织强化自我教育

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中应着眼于毕业后到部队任职的需要,重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强化学生组织在日常养成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功能。

1.党团组织

成立国防生党支部、党小组和团总支、团支部,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做好非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和主题团活,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学生会

在国防生中成立学生会,加强学生会建设,使之成为“学生权益的维护者、学校建设的支持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校园文明的倡导者”。针对国防生“一多四少”(经济困难的较多,思维活跃的较少、敢于创新的较少、善于沟通交往的较少、有特长才艺的较少)的实际特点,由学生会每年春季举办一届“春风行动”,开展普及性强的军事、体育、学习、文艺等系列活动。使国防生借“春风行动”之风,展蓬勃之朝气,展示才艺、增强自信、锻炼能力、沟通感情、增进友谊、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综合素质。

3.国防生讲坛

成立国防生“励剑”讲坛,举办讲座、报告。讲坛的任务是举办“国防知识讲座、学习经验交流、先进事迹报告、热点问题分析”;讲坛的宗旨是“普及国防基本知识、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倡导科学人文精神、活跃学术文化气氛”;通过“砺剑”讲坛的积极工作,在国防生中弘扬“砺剑精神”,即“立志报国的坚定信念、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瞄准打赢的战斗意志”。

4.国旗护卫队

挑选政治信念坚定、军事技能过硬、作风纪律优良、身体心理健康的国防生组成国旗护卫队。队员们自我要求严格、训练刻苦、作风顽强,能够为国防生乃至全校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国旗护卫队每周一和重要节日举行升旗仪式,参加大型活动,也是全校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5.社团组织

学生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支十分活跃的重要力量,应成立军事爱好者协会、朗诵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国防生社团组织,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同时也使组织者、参与者得到锻炼提高。

6.模拟连队

建立模拟连、排、班。连队与党团组织、学生会及社团之间密切配合,抓思想、抓学习、抓生活、抓训练、抓作风、抓纪律。

五、开展军政训练锤炼意志作风

通过军政训练,提高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观念、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工作中坚持 “以人为本、严格要求、科学施训”,既要达到训练要求,又要给国防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时间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1.开设军政理论课

理论教学课堂是国防生掌握科学理论、了解国防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利用双休日按年级为国防生开设《综合训练》、《基层文化工作》、《军事思想》、《军事法概论》、《人民军队导论》、《国防建设》、《战争简史》等课程,并且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给予相应学分。结合军事课特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使国防生了解掌握军事知识,坚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军队的使命和军人职责,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定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

2.组织日常军政训练

军政训练是强化作风纪律的有效途径。国防生入学后,参加新生军事训练,在训练内容、强度和要求等方面要高于普通学生;要结合国防生成长成才需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和内容,每个星期天和第二、三个暑期组织以条令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军政训练。

3.开展暑期军事实践

深入部队,走进军营,磨练意志,强化作风。利用暑期组织一年级国防生到国防生军事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政集训,主要内容有队列动作与指挥、战术、政治教育、条令条例教育、实弹射击、参观学习等;每年暑期,组织部分优秀国防生组成军事实践小分队到部队体验生活,与士兵同吃住、同训练、同劳动,学习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通过军事实践,使国防生更加直观感受军营、体验军营,强化军人意识,提高军事素质。

六、完善制度措施规范点滴养成

制度是保障,制度管根本。注重制度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国防生的日常养成,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激励上进。

1.定期开展国防生思想调查

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国防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状况调查,分析国防生思想形势,把握国防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国防生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2.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结合学校实际,对国防生实行分散教学、集中居住、统一管理的日常教育管理模式,把军校管理的长处和地方高校的管理模式融为一体。严格执行早操和晚点名制度、请假销假制度、军政训练制度、作风纪律检查制度,以及军容风纪、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和定期考核评比。以此来提高国防生的军人素质,树立良好形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风。

3.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对国防生个人实行“星级管理”。根据日常记载,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评定,毕业时进行最后评定。考核分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军事素质四个方面,分别评定星级,等级有五星、四星、三星、两星、一星。依据所获星级每年评选表彰“文化学习标兵”、“军事训练标兵”、“作风纪律标兵”、“思想品德标兵”,评选年度优秀国防生,以此来鼓励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国防生集体实行“红旗评比”制度,每学年评选表彰“红旗连”、“红旗排”、“红旗班”,以此来培养国防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

4.实施“一助一”工程

“一助一”工程分为“助思想、助经济、助训练、助学习”四个方面。针对思想不够进步的国防生,安排思想进步的国防生与之结成对子,帮助其改正错误、提高觉悟;针对经济上特别困难的国防生,号召经济条件优越的国防生与之结成对子,每月资助一部分钱或物,帮助其度过难关、完成学业;针对军事训练成绩不合格的国防生,安排训练能手与之结成对子,帮助其达到训练目标;针对学习劲头不足、成绩较差的国防生,安排热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国防生与之结成对子,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定期对结对双方履约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通过“一助一”工程,使受助方得到提高,使援助方真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含义,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乐于奉献精神。

5.积极扶持,鼓励创新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第9篇

第一,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了,虽然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家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受此影响,社会治安形势也日益严峻。从外部讲,西方反华势力从没有停止过对我国青年学生的渗透,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利用中外之间的各种国际纠纷、利用宗教极端组织拉拢扶持“三股势力”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和演变,甚至恐吓,妄图使广大青年学生混淆黑白,上街游行或者采取其它手段反对政府,给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设置阻力。一些青年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很容易受蛊惑和被恐吓而做出反国家反人民、危害学校师生的事情,造成局部混乱。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对广大学生进行反颠覆、反渗透教育成了一件十分迫切的事情。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居民基尼系数的增长,由收入差距加大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到了高发期,一些社会矛盾以学生为载体也逐渐渗透进了校园,于是校园盗窃案件频发,侵财侵人身案件比例增加,由各种生存压力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高发,各种敏感性政治事件时有发生,随着校园安保部门执法权的丧失,校园传统的各项规章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要想避免以上各种现象的发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筑起心灵的防火墙,抵御各种因素的侵蚀,减少发案。所以当前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二,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已经大大颠覆了传统的大学生生活方式,一方面活动范围进一步加大,触角已远远超出了四角的天空,上课之余走上社会,广泛参与各种活动,但由于涉世之初,经验不足,上当受骗事件高发。另一方面,由于参与活动较多,生活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进一步增多,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或误入歧途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失。所以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是一个经常性的持久性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另一方面社会不法分子由于生活中自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是想着从正道上解决,而是挖空心思向安全防范薄弱群体(大学生)伸手,且随着社会新生事物更新速度的加快,犯罪的手段也日新月异,如果把安全教育工作看成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效果必然不佳,所以当今大学生的现代生活方式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第三,现代安全防范效能的需要。传统的安保工作中,防范工作的内容基本限制在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校园生活科技化内容的增加,安全防范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一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内容也应充实其中,而社会生活压力在逐年增大,高压力之下出现的心理疾病成了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也成了一个迫切应该解决的问题,所以安全防范内容里面加上心理防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要增强心理防范能力,提高整体安全防范意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就成了不二选择。

第四,校园发案季节性特点的需要。现代校园发案除了社会共同性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季节性发案显著、时段性发案明显。为减少发案,我们只有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时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而安全教育又是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时段,针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内容至关重要,只有有的放失,才能有效减少发案。

第五,校园专项治理的需要。在整个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随着社会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变革,阶段性的工作重心是不一样的。为高质量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我们只有针对当前形势,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制定各种专项治理措施,才能见到成效。而在专项治理行动中,专项安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这项工作不到位,不但得不到广大学生的理解,还会诱发各种矛盾纠纷,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校园安全稳定。所以校园安全专项治理也需要扎实的安全教育。

第六,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需要。当今的大学,在长足进步的同时,学校之间的竞争也逐步强化,在笔者看来,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在竞争中任何一项不达标,就会被淘汰,其中也包括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竞争。过去高校当政者不重视学校保卫工作,认为安保工作只是看门,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随着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学校安保工作的先进与否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若选择了你的学校上学,安全工作不到位,没有安全感,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大学生安全教育逐渐会成为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成为高校管理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没有统一的培训内容。截至目前全国高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虽然全国高校保卫学会也组织编写过一些教材,但片面性大,地方意识明显,不适用全国高校。内容涉及地域性不广,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的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基本照搬公安专业教材的内容,针对性不强,远离学生生活,学生不愿意听讲,效果不好。

第二,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安全教育工作在各个学校各不相同,政府教育主管教育部门也没有统一的要求,虽然近几年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各校还没有明确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假如此项工作由学校安全稳定部门来管理,校园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甚至教室安排就不协调;如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难免出现只重视安全理论培训而忽视安全防范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实用性就会打折。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日常安全防范知识和校园近期发案结合起来培训,效果才会更好。所以统一的协调组织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很重要,但目前还欠缺,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在学校教育中,需不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截至目前国家并没有作硬性的规定,有的学校到现在也没有安排这项工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但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需要培训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搞?由什么人员担任这项工作?每学期安排多少次课为宜?要不要把这门课纳入考试科目等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要求。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次简单的安全教育或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恐怕形式要大于实际效果了。

第四,没有监督检查机制。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监督检查此项工作的机制,大部分的学校只是请公安警察或安保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简单的培训教育,培训的内容涉及社会性的较多,真正校园的内容较少,针对性不强,有一个过程就行,具体效果如何或者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培训的内容一样不一样就无暇顾及了。就是不搞这项工作,也没有什么部门或单位去监督检查,学校的任何工作都不受影响,只是学生会受到损失。

第五,没有评价体系。在对待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好多学校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一次或几次培训就万事大吉,具体效果如何无人顾及,管理的粗放性特点明显,只追求形式不重视结果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评价体系的缺失成了此项工作管理的短板。正是因为没有评价的标准,此项工作的质量根本保证不了,这也是近年来安全教育搞了,校园发案率没有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

第六,没有量化依据。从以上列举的不足当中,有一个绕不开的结症,那就是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还没有作为一门学科被确定,也就不可能存在一套专业的理论。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由于安全教育的内容没有办法用统一的系统理论指导下的量化指标来规范,于是出现了,培训内容不一样,培训时间不一致,完成目标不统一的现状。只有及早把这方面的理论体系规范完善,把量化标准明确,此项工作才能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3 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虽然必要,但此项工作存在的不足更令人担忧。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力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发挥保卫学会的作用。保卫学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全国相关专家学者,经过大力调研,制定出适用于全国的安全教育教材。同时考虑到我国疆域辽阔,各省份有自己的特点,还要把适合当地情况的知识点加上,形成照顾重点、兼顾一般的规范性教材。同时积极向科研部门申请专项课题,大力开展专业科研活动,把优秀的成果及时转化,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切合实际,顺应时代,服务师生。

第二,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联合社团组织和各高校一起努力尽快完成学校安保专业学科定位,架构起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监督检查机制框架,制定授课的标准和形式,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同时出台硬性规定,把此项工作没有完成到位的学校,坚决予以追究,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达到正规化、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第三,发挥各高校的作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高校要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基层安保部门精干人才,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的集中统一培训下,严格考核,严密认证,全员达标,持证上岗。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学科管理范畴,落实好教学场所,把安全防范知识和校园不同时期的发案情况结合起来,使培训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同时把安全教育课程和其它课程一样归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部分,学期末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程考核,以此提升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选好模范,选好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力量,把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利用文字视频材料,依托校园网,开辟专栏,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警钟长鸣。积极创办《高校治安》等相应的刊物,积极引导师生重视学校安全,自觉增长安全防范意识。

第五,发挥讲师团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架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定期不定期组织讲师团,针对国际热点问题和社会安全稳定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制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全国或全省各高校大学生有针对性进行专项教育培训,使广大大学生认清形势,用正能量反击反华势力分化演变的图谋,提高日常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校园发案,确保校园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