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学历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4 16:59:35

大学学历教育

大学学历教育第1篇

一、当代中国大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以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闻名于世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过:“中国的科学之王既不是神学,也不是物理学,而是历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我国历史教育的现状令人忧虑。表面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非常需要历史学,但现实生活中,历史教育受到的冷落几乎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近代以前我国的大学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是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并伴随着“科学救国”的急切动机发展起来的。在洋务运动早期设立的大多数学堂中,学习内容以抵御外侮为根本目的的西方科技实学为主,人文教育一开始就受到了科技教育的遮蔽而衰微不振。近代的科技革命成果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于是人类对科技越来越崇拜,而人文精神遭到冷落。人们为满足自身的欲望,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改造自然为人服务,很少关注人自身的心性完善。在这一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开始改变,实证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开始占据思想领域的主阵地,人们仅以创造财富、满足物欲为目的,因而很少关心历史教育和人文精神。

二、帮助青年人铸造民族精神,培养正确的国民意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重治史、重历史教育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从小学开始,就开设有历史学或是社会学的科目,在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不断培养着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但是在固有教科书和观念的引导下,历史一直被认为是死记硬背的科目,致使当大学里历史成为选修课时,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在大学阶段再研习历史的兴趣,不愿意主动或者进一步接受历史教育,“以史为鉴”的历史教育功能成了纸上谈兵。实际上,高校开设历史课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历史知识,还能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观察世界,分析并解决问题。大学阶段的历史课除了探讨事件,更进一步探讨了在过去特定的背景下,不同的人为何做出的选择不同,起初微小的差异最终导致他们迥异的命运。这些历史人物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了解青年时期的历史人物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定自身立场,明确现阶段的责任和使命,帮助引导其成长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历史上每一个大变革阶段,都会涌现出大批思潮,众说纷纭中真正进步的历史潮流是什么,又该如何把握,这些思想现在又如何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社会,从过去的变革中我们能学到些什么,这就是历史学习的重心,也是通过历史教育让大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历史帮助大学生客观地发展性地看待问题,认识了解世界,通过把握世界的进步潮流进而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真正地以史为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铸造民族精神,形成国民意识。

三、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再现历史,形象直观

由于录像教材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并具有功能再现等特点。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中“直观性差,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使学生在视听中得到知识,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捷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做。日本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做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做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在短短的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尽管书上用了很多数字来证明帝国主义的罪恶,但这是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所难以深刻的体会。“百闻不如一见”,为了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这段历史,认清帝国主义的本性,借助于电视机、放映机播放了《屠城血证》中的片段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生动历史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所谓“大东业共荣圈”实际上是对中国等其它国家的掠夺,只要有帝国主义的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四、树立正确专业发展意识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具有不同的性质,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则起消极、阻碍作用。因此,加强历史教育专业建设必须树立正确意识。

一是要根据建设综合性大学的需要,在指导思想和建设方向上体现综合性。历史教育专业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综合性大学的建设,要以综合性为着眼点,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体现综合性,从而以彰显综合性大学的属性和特色

二是根据中学历史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综合性。综合性是中学历史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譬如,初中开设的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就整合了历史、地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高中历史的选修模块,其内容的综合性也非常强。因此,历史教育专业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课程设置要体现综合性,以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结构的历史教师。

大学学历教育第2篇

关键词:历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43-01

我国自大学生扩招始,人们不停讨论其带来的各种问题。有人提出现代大学生素质下降,而提倡素质教育是我国各界一直呼吁和倡导的。本文从高校历史课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历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以及如何增强。

一、高校历史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包含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这决定了历史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素质的主阵地,素质教育又是高校历史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

(一)高校历史教育的基本功能

1、通识教育功能。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非功利、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教育。高校历史教育是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阶段基本的史情和史实。历史就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其中某些人或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在一些历史事件中产生影响,要认识这些人如何走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作用。历史就是由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链接成一条线,相邻或相近的历史基点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历史演变的推力。了解历史发展的人事脉络,就要得出某事件或人物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对其做结论。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要价值中立,客观公正。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类从事每个时段的社会实践,无不需历史条件作基础,无不需借鉴有关历史经验。对时事有所认知就要对历史有所思考。2、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历史教育也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介绍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使学生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人类生活在物质世界中,人的思想是对物质的反应,历史就是人们对物质世界不断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待历史和现实。②社会主义理想教育: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和必然趋势,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摆在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是党根据基本路线要求而制定的具体工作规则。教师要根据党的要求和形式的发展,及时向学生讲解党的方针政策,使学生了解、认同并拥护之。

(二)高校历史教育的方法论训练功能

1、把握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主体是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从那些使历史人物成为那样的历时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其人及其活动,这样研究历史才能站在历史基础上描绘出历史人物、事件的真实情况。2、掌握史学研究方法。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殊研究对象,也都有其特殊研究方法。但各个学科虽有区别又用相通之处,研究方法也可借鉴来用。历史学研究是将人类社会发展演变作为对象,其研究方法大体有:考据法,即搜集与考订材料的方法;历史比较法;统计方法;计量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3、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历史学习是人们概括和梳理以往积累的各种知识经验,从历史中获取的智慧。那些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巨匠、科学家等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思维源泉都能从历史中找到智慧的闪光。学生只有大量的历史知识作为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方可逐步培养历史感悟能力。

二、增强高校历史课素质教育功能的对策

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这明确指出教育的功能是人格培养和完善。高校历史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以事实求是的态度陈述历史事实

历史是已逝去的客观存在,不能也无法改变,绝不允许塑造和想象。须完完全全尊重史实,说真话,讲真史。在史实之外发明创造不存在的“史实”,随心所欲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育学生以达到各种教育目的,不符合教育要求。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辩证地评述历史,这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基本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以丰富多彩的史料展现历史场景

记载历史的手段随文明进步不断增多。结绳记事、竹简石刻、纸质印刷、电子媒体等,今天,人类用现代科技的声光电手段活灵活现地把历史资料展现给我们。高校的历史课教学用丰富手段展示多彩的历史,取得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应注意历史课堂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影视资料与实地参观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汇报相结合,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使历史资料更加新鲜,使历史知识更加引人。

(三)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化解各种陈见

历史本客观,但由于历史资料不完整,历史记录有矛盾,,传统教育有偏差,对历史的理解往往带有主观性。历史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这些情况向学生说清楚,留给学生甄别、思考、探索的余地。通过讨论分析,变被动为主动,变轻率为深刻,变知晓为记忆。不让历史偏见、陈见左右历史知识领域。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寻求真相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质。

(四)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实现史论结合

马克思在他的《导言》中指出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区别。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的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历史教育,既要回答是什么,又要解读为什么,不仅提供史料,说明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还要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历史,历史过程中呈现出了什么规律,这些规律对我们今天的价值是什么。在史论结合的分析中,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驾驭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牢记历史教学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使命,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求真、求实,敢于探索、改革,定能发挥大学历史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使高校历史课堂不仅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开阔眼界的阵地,更成为启迪思想,提高素质的重要阵地。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纪超凡(1985-),女,广东广州人,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大学学历教育第3篇

[关键词]转型发展;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问题;发展策略

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办好开放大学”的收官之年[1],也是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五省市的广播电视大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第十个年头。①2020年8月,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逐步实现“省级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地方开放大学,形成全国一盘棋、一体化办学格局”的目标。[2]2020年末—2021年初,国内广播电视大学纷纷更名为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也于2021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广播电视大学将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被开放大学所取代。在国内众多广播电视大学纷纷转型升级成开放大学的背景下,在试点开放办学模式的十年探索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开放大学并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在原有电大基础上的涅槃重生。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开放大学不再像广播电视大学一样只局限于学历补偿教育,而是追求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融通。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政策指向是其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基石,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其发展非学历教育的目标指引,摆脱自身办学困境是其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深层原因。在探索开放大学模式的这十年中,作为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一环的非学历教育,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诸多挑战。在新形势下,开放大学如何审时度势地发展非学历教育,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大学之路,是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国家开放大学将非学历教育划分为两大类,公益类(社会教育)和市场类(职业培训)。反映在组织机构上,以北京开放大学为例,学校的非学历教学部门为职业培训部和社会教育部,同时在职能部门设有终身教育处,对非学历教育进行统筹管理。在形式上,开放大学形成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并举融通的局面。非学历教育的合作形式,基本为B2B(与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合作)、B2G(与政府部门合作)、B2C(与广大参训学员、行业专家等合作)。[3]“开放”是开放大学的核心,B2B、B2C和B2G的合作方式,也正是开放大学追求开放办学、合作共赢的最好体现。在开放大学探索非学历教育的这几年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定制能力有待提升

开放大学在电大基础上发展而来,过去几十年只需围绕国家开放大学的业务开展工作。2012年后,率先挂牌的开放大学开始积极地开展自主业务,开放大学的自主业务本身就在起步阶段,师资力量也尚薄弱。而非学历教育面对的人群广泛,需求多样,有针对基础教育校长、教师的培训,有针对老年人及社区人员的城市休闲培训,有针对各行各业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等。开放大学希望教学岗的教师能够在做好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在职业培训部、社会教育部等非学历教学部门发挥作用,然而事实上,由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专业差异,学历教育师资尚不足以支撑非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稳定的师资,缺乏根据市场需求的课程定制能力,这势必会影响到开放大学的市场竞争力。

(二)质量保障机制欠缺,项目的可持续性不佳

近些年,开放大学在非学历培训方面积极探索,在培训项目上,有合办和自办两种。合办项目,即与各类机构合作开发项目;自办项目,如通过开发市场渠道或投标,承接来自政府、教育局或其他社会机构的委托项目等。与各类机构合办项目,形式基本为开放大学提供培训场所等硬件设施或少数师资,合作机构负责项目方案策划、招生、专家邀请等核心部分。由于合作机构的质量不同,培训效果也参差不齐,合作项目往往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自办项目,则需要开放大学根据甲方需求提供培训方案,负责招生、项目运营和管理、项目评估等全流程服务。而自办项目的质量并不可观,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开放大学缺乏师资,师资需要外聘且不稳定;其次,开放大学并未形成从市场渠道开发、项目方案设计、项目运营和管理、项目评估等环节在内的流程闭环,这使项目管理人员一人担多职,无力顾及培训质量及服务能力;最后,开放大学在培训硬件设施方面还有待改善。如学校食堂及住宿方面是否有相应的承载力可以解决学员的食宿,培训教室是否可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人群的需求等。这些如不能满足,会大大降低参训学员的学习体验,降低开放大学的服务能力,从而影响培训效果。总体上,关于非学历教育项目,开放大学缺乏相应的质量保障机制。这使非学历教育关注规模而忽略内涵质量发展,势必会影响非学历项目的黏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追求规模效益,精于深耕打造拳头项目

开放大学的非学历教育整体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在初期往往容易在与社会各类主体的广泛合作中迷失方向,而忽略深耕打造拳头项目。开放大学要走出一条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的路子。如何错位发展呢?国内普通高校也有继续教育学院等非学历培训机构,他们起步早、经验丰富,而且依托学校的优质学历教育资源,组织机构较完备,项目管理人员、专家师资都较充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开放大学如何找准发展方向,深耕一个领域,打造属于自己的拳头项目,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非学历教育市场非常庞大,面对社会成员多样的培训需求,如果开放大学没有雄厚的学科基础做支撑,缺乏针对具体需求的项目定制能力,没有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对市场钝感,那么,将开放大学放到非学历教育市场这个池子里,与普通高校、各社会培训机构去竞争,会完全失去竞争力。

二、发展策略

(一)夯实学历教育学科基础,扩充专业门类,提升项目设计和定制能力

对一所高校来说,学历教育是非学历教育的基础。一所高校学历教育发展得好,才能更好地履行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同时,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开放大学应积极引进优质人才,夯实学科基础,提高市场敏锐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成员发展需求,积极开拓新的专业门类,开发和积累优质课程资源,盘活教学岗教师资源,激励教师在做好学历远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能够将学历教育资源进行转换,使其更好地符合非学历教育项目的需求。这样,既提高了非学历教育项目的专业性,又积累了稳定的专家资源,同时真正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资源共享。具有50年历史的世界成人远程教育巨头英国开放大学,一方面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优质的教学质量以及全方位的教学服务成为全英最受在职大学生欢迎的大学,另一方面英国开放大学又与各类组织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卓越的学习和发展解决方案,是英国各类公立、私营及第三方机构的智库。如英国开放大学为合作组织提供员工发展与学习方案,包括员工培训课程(短期课程、证书、文凭以及本科和研究生学位)、提供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方案等。英国开放大学有600多个学习模块,涵盖了广泛的学科,课程资源充足,足以满足并适应各种学习需求。[4]这也是转型发展期开放大学的发展目标。

(二)完善非学历教育项目的流程设计,制定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监控机制

一个培训项目至少包括市场渠道开发与拓展、课程研发、项目管理和运营、项目验收与评估的环节,反映在组织架构上,应包括渠道市场部、研发部、项目执行部、后勤部门等,同时应设置相应的项目人员,从顶层上设计项目的流程和标准,实现微观项目层面的质量监控。同时,从学校的宏观组织架构上,也应设有质量监控部门,以制定非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监控非学历教育培训质量。[5]

(三)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向下潜心浸润市场,向内注重内涵建设,向外寻求合作共赢

大学学历教育第4篇

教育部只承认香港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树仁大学、岭南大学共10个大学学历。根据2004年教育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签订的《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已获得由认可的香港高等学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者(全日制),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后,可以申请攻读内地高等学校博士学位或在内地就业。内地承认的拥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香港高等院校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树仁大学、岭南大学。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大学学历教育第5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21世纪高职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历史课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主阵地作用。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寻求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充分发挥历史课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潜质、更有后劲、更具职场竞争力,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必须认真思索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状况堪忧

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甚理想,首先表现在学生政治意识淡漠,缺乏坚定的政治方向,没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其次,奉行个人主义价值观,一些学生只讲索取不求奉献,缺乏理想信念,盲目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再次,文化素质不高,事业心、工作责任感不强,缺乏下基层和到艰苦地区工作的心理准备;最后,心理素质也不够稳定,情绪容易波动,语言、行为偏激,经受不起困难和挫折磨炼。

二、历史课教学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1.历史是教人如何做人的一门学问。历史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世界,能启发学生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认识自我价值、怎样与人合作、怎样思考、怎样判断、怎样面对人生和社会,这一切便是隐藏在历史知识背后的深层内涵所在,也正是这些内涵能够赋予大学生以一种人文精神。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就曾把学习历史的首要任务界定为“帮助人们从青少年起一直到老死为止学习如何做人,帮助人们理解做人的道理”。

2.学史使人明智。历史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和研究过去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获得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史学的宗旨在于“经世致用”“彰往而察来”,学习历史可以从中领悟做人行事的智慧,其中治国安邦的道理、科技发明的创见、思想观点的深邃,以及文学艺术的魅力,无不给后人以智慧的启迪。

3.学习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思考事物发展的成败得失,能够培养大学生理性判断力和“合理精神”;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如何和谐共处,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爱善憎恶、追求真理,可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历史中都可以寻求借鉴。

4.学习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历史教学既能说明历史人物的创新成果,更能展示创新的过程;既能强调创新的作用,更能突出创新的精神,使学生从中体悟到创造的价值,感受到开拓的力量,树立不畏困难、敢于进取的时代精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三、通过历史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新世纪的历史教育必须拓宽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范围。在历史教育中,要加强和扩充以人类文明的进化为主干的社会经济史和文化、科技、思想史的内容,要将一些具有超越时代、民族和阶级的绝对价值的精神、人物和事件纳入教学范围,那些体现人性美好、终极关爱、勇于同大自然斗争的内容也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在教学上体现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历史教学应注意发展学生不同的能力,特别是学生以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对历史提出创见的能力。在历史教育中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原有的知识结构,最终追求一种人性化的历史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对历史教学进行调整,在学习方式上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并注重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问题讨论,从而使其更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3.在教育目标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历史教育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素材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和震撼心灵的人物都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健全大学生的人格,让大学生在轻松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接受心灵洗礼,从而为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厚重的思想基础。

四、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历史教学中要注意个性造就。学习历史的自由空间在于寻求对历史观点的突破,所以发展思维、促成创新、造就个性才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也是学生自己真正所能拥有的,这就是历史教学中个性造就的教育。另外,通过学习历史,要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将自己对历史的、现实的认识内化为个人的意志和品行,就是形成人格、养精神。

2.历史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作为历史教师,要注意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渗透人文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大学学历教育第6篇

从开放大学所肩负的这三大历史使命看,开放大学必须摒弃过去人们对“教育”二字理解的偏差,即“教育”主要是指学历教育的观念,同时牢固树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的办学理念。把开放大学建设成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社会成员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没有围墙的远程开放大学。”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的整体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国家开放大学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是为了适应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建设的需要,根据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的公共服务平台,使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开设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公开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形成四通八达、自成体系、覆盖全国城乡、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的公共学习服务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学习机会,解决“时时能学、处处可学”问题,方便求学者学习,以提升公民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由于非学历教育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它对于相对贫穷落后的基层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乌兰察布电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开放大学乌兰察布学院建设中积极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并在发展中注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为建设开放大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乌兰察布电大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及面临的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开放大学乌兰察布学院,促进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乌兰察布电大把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学校“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来抓。先后制定和出台《关于加强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乌兰察布电大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部门职责分工》两个文件,比较全面地规范了非学历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学校紧紧围绕乌兰察布市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心任务,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根据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合作,大力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活动,以及社区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包括各类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无论是培训的人数还是培训的效益都有显著的增加,可以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需求的把握不到位。随着乌兰察布经济社会的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涉及面较广。近几年学校除了进行传统的“市直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项目”外,还陆续与市民政局、人社局、总工会、司法局等多个部门开展合作培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相对于乌兰察布市众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行业、社区而言,我们开展培训的单位还屈指可数,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还缺乏深入的了解,没有进行过比较全面系统的调研,没有对今后的目标进行细致的筛选和考察,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因此对整个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的把握还有待深入,还需要做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工作。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要求。随着学校年均培训人次的显著增加,培训内容也日渐丰富,一部分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较高的教师加入到教学行列,承担起授课任务。还有几名教师接收其它办学机构的邀请,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培训服务。可以说,通过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一部分教师不仅提升了自身能力,而且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但是,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承担过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除没有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课程这一原因外,更多的是对非学历继续教育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对开放大学建设的参与意识还不到位,对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缺乏信心,不敢承担相应的任务。学校《关于加强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确立的“2014年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多数课程的教学任务由校内教师完成”的目标难以如期实现。

(三)还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与政府、企业、行业、社区等进行合作的培训模式。虽然近几年乌兰察布电大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的成绩得到上级电大的肯定,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适合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培训模式,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与政府、企业、行业等的合作项目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领导的社会关系,受限于学校领导的社会活动范围。

三、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的工作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提出的教育发展方向。建设开放大学,是贯彻落实“十”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具体体现。开放大学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打破了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开放大学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正确道路。要切实抓好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就乌兰察布电大而言,当前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好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调研工作。要使非学历继续教育在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够得到稳定发展,我们有必要从开放大学建设之初就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要摒弃把非学历继续教育和简单的培训相等同的思想,不能一提到“非学历继续教育”就认为是例行的岗位培训,没有多少事可做,没有深入探讨的必要,甚至认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而是要充分认识到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谓复杂性,是指非学历继续教育涉及的行业、领域、部门太过广泛,几乎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有继续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开放大学,其他大学即使名校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尽收囊中。这就需要我们对开放大学要进行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从深度和广度上定位,我们要从事那些行业、部门的继续教育工作,我们的现有条件是否能满足这些教育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应当做哪些后续工作等等;所谓艰巨性,是指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量比较大,工作的思路、方法、要求的效果不尽相同,市场变化大,还有一定的风险性,要保证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开放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易事。这也需要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如何承担这些工作,如何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以上这些都要求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做大量的前期调查研究,对我们即将开展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判断,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论,也能够杜绝走弯路。

(二)要建立一支适应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产业的升级,高等教育需求不仅仅来源于学历教育群体,另一个庞大群体就是在职或待业的成年人以及有技术需求的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能够适应企业、社区、农村等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解决他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知识需要。如可以为社区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提供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棋艺、健身等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服务,也可以为微小企业提供服装设计和搭配、美容美发、摄影、摄像、医疗保健、厨艺和营养学、食品加工、茶艺、装潢设计、家政服务等特色资源和培训服务,还可以为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培训,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岗前培训等等。服务范围的扩大,将极大的缓解电大招生、特别是基层电大学历教育生源紧张的状况,从而大大拓宽开放大学办学和服务的社会领域,为电大战略转型期的发展开辟新的天地,也为开放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但是,就目前电大的师资力量而言,要在短时间内适应这些需求,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其差距不言而喻。因此,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刻不容缓。乌兰察布电大应以全区电大系统为依托,在实践中培养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这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三)要加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过程研究。非学历继续教育对电大来说并不陌生,但要把它作为开放大学今后的重要办学形式,我们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工作还不深入。我们应当从现在开始集中精力研究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规律,探索不同类型继续教育的不同教学模式,对各种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总结出适合开放大学的几种模式,以便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教学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重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不同教学环节进行不同的设计,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的资源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过程的作用,使每位学习者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是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大学学历教育第7篇

关键词: 新形势 大学生 历史观教育

“四个全面”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是当前及今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伟大中国梦的总体方略。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历史观教育不仅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且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一、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与总的看法,是对历史发展内在逻辑与演变规律的价值认知与理论诠释。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深刻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历史观“表面上看起来是如何看待历史、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具体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政治观的显现。”[1]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历史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更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深入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更全面建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认同,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唯物史观武装大学生头脑,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支撑与精神纽带。加强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使大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近现代史、党史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根本动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根源与时代背景的认知,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的理论内涵。在北大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说:“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而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首先就需要树立唯物史观,对党史、国史保持真正清醒而正确的认知。

(三)学习与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前提。

“四个全面”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形势、新任务而提出的全新方略。这一方略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又是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地创造性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尤其是现当代史的学习,能够让大学生更好掌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演进脉络,更深入地领会“四个全面”提出的历史依据与时代背景,从而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辩证统一关系与理论发展逻辑,体会“四个全面”的科学性、统一性、必然性与创造性,将“四个全面”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二、当前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刻不容缓,在思潮及其他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下,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集体意识淡薄等问题,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史国史存在严重的认知误区与片面的价值判断,再加上少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教学方式封闭、教学载体单一、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史观,用正确的历史观分析历史、解读历史、评价历史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思潮的尘嚣甚上。

通过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从根本上否定历史发展规律,颠覆唯物史观。在当前,思潮假借重新评价历史之名,意图否定近现代的革命道路选择。尤其是近年来已渐趋世俗化,逐渐从学术研究向文学、艺术、影视等领域扩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95后”的一些大学生思想独立性强,但缺乏明辨思考的能力,在思潮的影响下,少部分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革命道路的选择产生了质疑。

(二)大学唯物史观教育的重视不足。

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无论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还是大学生的自我提升都是以“就业或深造”作为中心目标。这就造成部分高校或大学生重知识获取、技能修炼,而轻素质培养、人文熏陶,历史观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系统的规划。当前,高校历史教育课程主要依托公共“两课”,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历史类公共选修课程资源较少,不仅无法建立系统而全面的历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而且就仅有的“两课”而言,课程学时、学分设置也大受限制。在部分理工类高校,受学科发展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职教师队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薄弱,历史观教育的课程载体建设令人担忧。于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两课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不及专业课程重要,大学生思政教育主课堂的作用大打折扣。历史观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长期的工程,唯物史观常态化教育的重视不足阻滞了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

(三)两课教育教学现状的亟待革新。

作为大学历史观教育的主课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两课课程的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唯物史观的树立。但当前的两课课程教育教学,受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影响,存在着教学形式枯燥、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零散等问题。在部分两课课堂中,老师“满堂灌”仍然是主要教学形式,学生缺少表达想法、交流思辨的机会,无法通过课堂讨论、思想碰撞消除心中困惑,教育的主体性大受限制。还有部分老师教学手段单一,以讲授法为主,缺少课堂活动、实践参观等学时的设置,难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更无法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升华对历史的情感。同时也有部分兼职老师囿于专业知识的限制,无法建立起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的历史知识体系,教育教学内容缺乏统筹规划与系统设置,教学内容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建立起对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发展线索的整体认知,从而无法深刻领会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无法坚持唯物史观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出正确评价。

三、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路径选择与方法革新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必须始终遵守实事求是与理论联系实际两大原则,积极推进主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营造“以历自省,以史为鉴”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历史学习网络社区,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建立起对唯物史观的认同。

(一)深化主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历史观教育的思想性。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代表的两课是高校着力加强历史观教育的主要载体。高校应高度重视历史观教育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两课体系,充分发挥各门课程对历史观教育的积极作用,将历史观教育贯穿于两课教育教学的始终。两课教师应根据“95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改革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通过开展辩论会、历史情景剧、小组无领导讨论、实践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历史教育主课堂中,充分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独立思考的主体性。同时,两课教师还应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突出唯物史观的教学主线,以严谨的史料、审慎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刻认知我国近代社会的性质,真正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2]

(二)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提升历史观教育的实效性。

历史观教育不仅需要从理论的高度加以引导,而且需要从实践的温度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化认识,坚定信念。高校应结合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多元化的实践育人载体,建立完善一系列爱国主义、专业教育实习实践基地,打造品牌化、精致化、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如一年一度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百佳志愿服务活动”、“卓越工程师计划”、“西部支教计划”等,让学生在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中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自身的生活、实习、工作出发更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更直观了解“四个全面”全新战略布局的时代背景与历史际遇,从而更坚定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及制度。

(三)营造学史重史的校园文化,强化历史观教育的常态性。

校园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历史观教育的主课堂之外,高校应积极营造“学史尊史”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历史观教育实现常态化,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深入每个学生心中。高校应立足历史纪念日与传统节假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始终做到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如在国家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及国家公祭日,高校应积极开展主题讲座、特色团日活动、参观实践、网络接力等多元化的纪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先烈的先进事迹,自觉抵制对民族英雄的戏谑,传承他们振兴中华、继往开来的崇高志向。再比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高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知识学习、互动交流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任。此外,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史内涵,将党史、国史与校史有机结合,培育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时代责任感。

(四)搭建思想学习的网络社区,凸显历史观教育的生动性。

在网络信息化的背景下,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已经融入大学生活,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应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的契机,紧密结合思政教育的主课堂,深入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高校应立足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一方面定期推送历史专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澄清散步的不实消息与虚假历史,揭露违背史实、歪解历史的本质。另一方面通过微文大赛、微视频展播、漫画征集、网络接力等形式,创作一系列思政教育网络文化精品,增强历史观教育的生动性与趣味性。除此之外,两课教师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参考资料、经典书籍、历史图片)网络化,搭建学生网络互动、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审慎思考,杜绝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除了积极开展网络思政引导外,高校还应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结合重大时政热点,了解学生对党史、国史的认知,并针对学生的认知误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历史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历史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应始终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引导学生“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掌握唯物史观的历史分析方法,从思想深处正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线索,更坚定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参考文献:

[1]卞玲霞.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2010,(6).

大学学历教育第8篇

关键词:历史教育;5Q素质;素质教育

历史教育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5Q(MQ德商、IQ智商、EQ情商、FQ财商、AQ逆商)素质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历史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5Q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以史为镜,完善自我,热爱祖国。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塑造民族精神,唤起对祖国繁荣富强应具有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可以说,历史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5Q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德商

德商(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成MQ)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品质。德商的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在历史长河中,高德商者俯拾皆是,历史也已经证明了具备优秀品德的人更容易流芳百世。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效仿历史上高德商人物的为人处世,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商数,进而固化为其自身的德行,达到培养德商的目的。

2.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情商

情商(EmotionalQuotient,缩写成EQ)最早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新罕布尔什大学梅耶尔教授提出的。他们用这一术语来描述人们的情绪评价、表达、情绪调节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情商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高情商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并发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名人名言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借以提高并固化学生的情商。

3.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逆商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缩写成AQ)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历史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于挫折的心理耐受能力,培养大学生不怕困难、勇于面对困难、敢于直面挑战、不屈不挠、求索攀登的优秀品质,大幅提高学生的逆商。身处逆境和挫折之中,奋发图强取得伟大成就者众多,例如司马迁是大历史学家,当他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处以腐刑后,逆境中不仅没有颓废反而意志更加坚定,终于完成了彪炳史册的《史记》,名垂万世。

4.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财商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缩写成FQ)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指一个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可以概括为掌钱能力、赚钱能力、财富知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史记・货殖列传》简直就是一部培养财商的专门文献。“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等都教育人们如何赚钱和如何支配财富。历史上财商高的人物很多,仅《史记・货殖列传》中就记载有陶朱公范蠡、孔子学生子赣、周人白圭、鲁国猗顿、邯郸郭纵、乌氏倮、寡妇清、蜀卓氏、宛孔氏、曹邴氏、周师史、宣曲任氏等,他们之所以富可敌国,与他们具有很强的掌钱能力、赚钱能力是分不开的。了解历史上高财商人物的成长,对提升青年学生的财商有着积极的意义。

5.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智商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成IQ)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多个方面。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商来表示,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智商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培养虽然作用不大,但“读史可以明智”已是人们的共识。学生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认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开发智力、提高智商的效果。

二、历史教育与培养大学生5Q素质相结合的途径

历史教育与培养大学生5Q素质相结合,达到有效提升大学生5Q素质的教育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历史教育必须依据现代5Q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思想上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挥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教师要着重强调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教会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判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历史教育要以提高大学生的5Q素质为落脚点,引入情境教育。教师的职能应从知识传授转变为价值引导,使学生在欣赏、评判中完成有关知识、品质和能力的建构,完成5Q素质的积淀。

3.在历史教育中改变单一性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将讲授知识与问题讨论、理论分析、科学研究相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有综合分析评判法、单个例证法等。综合分析评判法就是通过对某一个特定历史人物的5Q素质进行综合分析,来促进学生德商、情商、智商、逆商、财商的感悟与理解,以达到提升学生5Q素质的目的。如评判司马迁的5Q素质时,学生积极讨论的结果是:德商高――道德品质优秀;智商高――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情商低――既不能很好地认识和掌控自己的情绪,一激动竟然上书替李陵辩解申诉,也不能很好地认知他人(汉武帝)的情绪;逆商极高――身处逆境时能够很好地调整控制自己的状态,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财商不详。单个例证法就是教师把5Q素质分开来举例分析。讲德商时,举证历史上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物,让这些历史人物的道德光芒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和感召,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讲情商时,举证一系列历史上情商较高的人物,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情商素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目的。讲逆商时,举证一系列历史上逆商高的人物,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逆商素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逆商教育的目的。

4.在教育技术的运用上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长处。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将学术最新动态与科研心得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注重处理基本内容与当代学术成果的关系,并积极探索用现代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德商、情商、智商、逆商、财商等素质。

三、结论

总之,教师进行历史教育时要力求融合现代5Q素质教育思想,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着力提高大学生的5Q素质,优化大学生的5Q素质结构,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高校历史教育已经摆脱中学历史教育的“升学压力”,更有条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历史教育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5Q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因为教师对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评判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历史教育应努力适应当前社会对于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尝试把国际上对现代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杰.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理论界,2008,(9).

[2]王秀娥.对工科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

探索,2006,(3).

[3]徐丽君,金久红.历史教学与情商培养[J].文教资料,2006,(4).

大学学历教育第9篇

关键词:成人学历教育 教育需求 调查

常州广播电视大学于1999年秋开始正式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工作,从事了成人本、专科的学历教育,目前开放教育学生已经接近4000人。本次调查主要以常州电大开放学员为对象,结合从事成人学历教育的兄弟院校和人才交流市场的实地访问。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0余份,收回612份,其中有效问卷464份。通过调查分析,以弄清楚成人学员对学历教育的需要,为改进教学提供支持材料。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将成人学历教育涉及的问题被访者所认为的重要程度分为「非常大程度5分、「较大程度4分、「一般程度3分、「较小程度2分、「非常小程度1分,以及「不适用0分。

1 主要调查结论:

成人教育的主要需求:

(1)学历的意识较强。从调查来看, 有70%的受访者感受到学历方面带来的压力。有85%以上的受访者想接受成人教育, 其中已经接受过成人教育的占70%,从职业分类来看, 企业业务人员想要参与学历教育的比例最高, 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

(2)学历教育的目的以职业升迁和转换工作最显著。在七个备选项目:职业升迁、获得高收入、提高能力、增加知识、职业或工作需要、转换工作、开拓人际交往中,以职业升迁的得分最高,为3.76分,其次为转换工作,为3.04分。从职业分类来看, 管理人员和部分企业业务人员倾向于升迁,商业从业人员和另部分企业业务人员比较倾向于转换工作,而个体户人群因没有这方面的压力,选择提高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为多。

(3)对通过学历教育提高方法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期望较其他多,分别为3.93和3.83。在这一点上各职业人群的选择较类似, 同时管理人员对提高于社会能力的要求较其他职业人群稍多。

(4)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的学习的各种阻碍对学习者的影响力表现的比较平均。个人时间不足,精力有限;信息不了解、缺乏相关指导;教育方式不适合;以及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费用太高这几个栏目的得分均在3.20到3.64之间。其相比较而言,教育方式不适合和信息不了解、缺乏相关指导的影响更为明显。

(5)适应的教学方式的倾向于网络学习、课堂典型性案例教学及研讨和讲座。其分值分别为3.17,3.13,2.94。管理类人员更倾向于讲座法,企业业务人员对网络学习的热情较其他人群都高。

(6)评价方式上倾向于论文或课程设计、社会调查的分值为3.38和3.24。选择以国家有关资格认证考试的作为评价方式的分值较低,只有1.96。

(7)在影响选择就读学校的因素时,招生学校现场散发的宣传资料和亲朋好友的介绍得分最高,分别为3.56和3.48,招生学校刊登的电视与报考广告得分几乎相同,分别是2.37和2.32。

(8)学历教育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调查结果看, 已经接受过学历教育的成人对效果评价的平均得分在2.84分,未能达到中值。近60%左右成人认为已接受过的学历教育对自己影响程度“较小”和“非常小”。从职业分类来看, 管理人员认为已有的学历教育对自己影响程度“较大”的较其他人群高。

2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1)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应作相应调整。学历教育历时长,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学习内容的时效性方面就稍显薄弱,课程内容应加强更新。成人在适应的教学方式上倾向于网络学习、课堂典型性案例教学及研讨,表现出来强烈的开放特征。鉴于学历教育成人的学习目的很明确,也很现实;成人的生活较为繁忙,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他们的感知能力、机械记忆能力、想像能力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但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和自我调控力,并且个体差异性较大。这些特点为成人适应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学历教育提供了可性,同时办学机构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个特征。

(2)期望的评价方式和效果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被访者倾向于论文或课程设计、社会调查作为学习评价的方式,与目前成人学历教育中以考试形式为主的评价方式有较大差异。鉴于学历教育强烈的目的性,结合国家有关资格认证考试的特点,不适合采用国家有关资格认证考试作为普遍的评价标准,但可以将拥有某些资格认证证书替代相关课程学习,还可以将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家有关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相结合,以有利于学员。

从样本总体来看, 认为成人学历教育对自己影响程度“非常大”和“较大”的不足20%。。同时在学习效果方面还应在在提高学员的方法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作出努力。

(3)要帮助成人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减少学习障碍。调查显示, 个人时间不足,精力有限;信息不了解、缺乏相关指导;教育方式不适合;以及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费用太高这几方面对成人参加学历教育都有一定的限制。特别是教育方式不适合和信息不了解、缺乏相关指导的影响更为明显。针对成人的这些障碍, 应该为其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宽松环境,特别是在信息传递和学习时间的选择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4)学校应加强市场开拓。进行成人学历教育的学校很多,而学员对各类学校了解不多,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到招生学校现场散发的宣传资料在被访者选择就读学校时,影响程度达到了3.56分,在中上水平,甚至比亲朋好友的介绍分值还要高,亲朋好友的的推荐成功率高,但推广面窄。另外电视与报刊广告也对被访者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可以增加一些市场推广的策略,重点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加社会对学校的了解。

附1:

成人学历教育的目的各项目平均数与标准差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名

职业升迁

3.76  1.28

1

获得高收入

2.53  1.1

6

提高能力

2.76  0.95

4

增加知识

2.71  0.99

5

职业或工作需要2.89  1.04

3

转换工作

3.04  1.11

2

开拓人际交往 2.02  1.07

7

附2:

期望通过学历教育的学习提高能力各项目平均数与标准差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名

专业能力 2.81

1.03

3

职业能力 3.83

1.09

2

方法能力 3.93

1.09

1

社会能力 1.67

0.99

4

附3:

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的学习主要阻碍各项目平均数与标准差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名

个人时间不足,精力有限

3.21

1.16

5

教育方式不适合

3.64

1.25

1

信息不了解,缺乏相关指导 3.54

1.21

2

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3.42

1.22

3

费用太高

3.39

1.06

4

附4:

有助于学习的教学方式各项目平均数与标准差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名

课堂系统讲授教学内容

2.91

0.98

4

课堂典型性案例教学及研讨 3.13

0.97

2

讲座

2.94

1.06

3

网络学习

3.17

1.08

1

自学

2.93

1.16

5

附5:

有助于学习的学业评价方式各项目平均数与标准差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名

平时作业

3.08

1.02

4

统一组织的终结性考试 3.17

1.05

3

社会调查

3.38

1.03

1

论文或课程设计

3.24

1.05

2

国家有关资格认证考试 2.96

1.02

5

附6:

影响选择就读学校的因素各项目平均数与标准差

项目

平均数 标准差 排名

亲朋好友的介绍

3.48

1.11

2

招生学校刊登的报刊广告 2.37

1.17

3

招生学校刊登的电视广告 2.32

1.17

4

招生学校散发的宣传资料 3.56

1.21

1

参考文献

[1] 林秉贤:《社会心理学》[M].群众出版社,199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