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病原生物学实验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4 16:59:29

病原生物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1篇

【摘要】 围绕临床病例,以开设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为载体,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途径,构建“探究为基础”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近年来,多种新的传染性疾病相继出现,许多烈性传染病如霍乱、结核等也死灰复燃,这些新、老病原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技术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其独特的实验技术在新病原的发现、致病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不仅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综合性实验又是实验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不可忽视的一环,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学会运用现代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意义

传统的病原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需按老师所讲和所做的重复一遍即可,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3]。另外,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的系统性不强,较为零散,每次实验内容多,且以示教

为主,造成了学生操作机会较少,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医学人才。随着当代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的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我们认为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综合性实验教学[4,5]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多个知识点的实验,使学生综合已学的知识来设计和操作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减少了现行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将以往零散单一的实验重新组合成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根据所给临床病例自己设计微生物学的检测程序,自己准备,自己操作,自己总结,自己分析,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体现科学精神,为下一步探索性创新实验的开设做初步尝试。

2 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综合性实验初步设想从病原生物学实验中较为散乱的细菌学各论入手,将以往教学中细菌的培养方法、染色方法、生化反应、药物敏感实验、化脓性球菌及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一系列零散实验项目重新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并增加了培养基的制备,该综合性实验被命名为“临床标本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我们将综合性实验安排在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病原微生物形态、消毒灭菌、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革兰染色及细菌分离培养等基本技能训练之后,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防治给出典型的临床病例,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病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献检索方案设计具体试验撰写报告等过程实施操作。

实验前,先由教师给出典型的感染性疾病病例,每个病例后附有5~6道思考题,要求学生围绕病例查阅资料,思考相关问题。临床病例各小组可以不同,主要涉及皮肤的化脓性感染、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实验围绕病例进行,使细菌学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加强了与临床的紧密联系,缩短了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为学生以后临床学科的学习和从事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实验一开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典型临床病例的分析,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对该病例做出初步诊断,列出诊断依据,拟定微生物学检查程序,并列出微生物学检查中所需的物品。由我们给学生提供模拟的血液、脓汁、粪便等标本,同学自己制备所选用的培养基,如血平板、SS平板等,通过连续4次实验课(大约12学时),完成从培养基的制备到细菌鉴定、药物敏感实验的绝大部分操作,对这些病例做出微生物学诊断。4次连续的实验课将传统实验中细菌学总论和各论的大部分内容归为一体进行教学,减少了重复,更方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了微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技能。

试验结束后,我们还要求学生完成详尽的实验报告,包括试验设计方案与路线、实验操作程序、实验材料及预期的实验结果、正式实验的实施步骤、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等。考虑到大学二年级学生缺乏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科研训练,我们先设计出规范的实验报告格式,将实验报告所涵盖内容做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份完整的科学记录报告的书写方式,督促他们养成仔细观察和记录试验结果的良好习惯。实验报告的撰写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可以为将来科技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综合性实验的效果评价

该综合性实验已在我校2005、2006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7、8年制学生中先行开展,学生的实验报告显示,所有同学均能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完成实验报告,绝大多数同学的书写格式完全正确,约一半同学写了英文摘要。我们对两个年级的约280名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对综合性实验感兴趣(占82.2%);多数同学能顺利完成实验(占78.7%)并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能(占91.3%);94.4%的同学认为该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基地,而综合性实验课的开设将为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一个完整实验提供实施的平台。它的实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必将增强他们今后在医务工作中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计划通过广泛收集学生和实验教师的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综合性实验课的开设,并继续推广应用,最终构建“探究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模式。

表1 临床标本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综合性实验效果调查

调查内容 选项及结果对该实验是否有兴趣是(82.2%)一般(15.4%)否(2.4%)实验设计前是否查阅过资料是(90.2%)否(9.8%)实验过程是否顺利是(78.7%)一般(18.2%)否(3.1%)是否掌握了相关实验技能是(91.3%)一般(8.7%)否(0%)实验中与同学的协作情况好(62.2%)一般(24.8%)不好(13.0%)实验的难易程度太难(5.2%)适中(80.4%)容易(14.4%)该实验是否利于培养综合能力是(94.4%)不知道(3.5%)否(2.1%)此类实验是否应该继续是(84.6%)无所谓(10.5%)否(4.9%)在校期间是否有参与科研的愿望是(82.5%)无所谓(12.2%)否(5.3%)

参考文献

1 杨敬, 雷迎峰, 尹文,等.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实践[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版), 2005, 7(2): 176-177.

2 王燕, 陈群, 李国明. 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 19(2): 219-220.

3 周俊英, 付有荣, 郭清莲,等. 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性实验的体会[J]. 检验医学教育, 2008, 15(1): 32-33.

4 张晓慧, 乔成立.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 2007, 27(1): 21-22.

5 杨立华, 郭道森, 李荣贵. 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设计[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5): 120-122.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2篇

关键词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无菌操作 实验技能

认真备课,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精心编写教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师要按照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写出实验课的教案。书写教案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应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验技能,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掌握实验的原理、目的、操作方法,正确地解释实验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教师应系统地钻研相关学科的内容,不断扩大知识面并接受新知识。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同时通过实验来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前要进行预习,通过预习了解实验的全过程,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初步基础。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

提前进行预试,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预实验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步骤。由于微生物实验准备过程比较繁琐,提前预试非常重要。如做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因此要提前3~4天做预试;又如抗原-抗体反应试验要应用血清等诊断试剂,要事先稀释血清,使它们的比例合适才能出现理想的结果,因此也要提前进行预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严格要求操作,做好实验考核

做好示范教学,严格规范操作。实验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对于难度大的实验,教师应进行示范操作,要将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向学生交代清楚,以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引起重视。例如,做药敏试验时,先给学生做示范,强调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①实验所用的细菌是活菌,故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②细菌的接种一定要均匀密集;③贴药敏纸片时,纸片之间的距离要合适,而且要平帖于培养基表面。示教完毕后,学生开始操作,这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对不正确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对实验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由于微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很多实验结果需要18~24小时后观察,如细菌的培养、药敏试验等。就药敏试验的结果来说,通过结果的观察,使学生了解该菌对哪种药物敏感,对哪种药物耐受,临床治疗时应选择哪种药物,然后教师介绍该实验的临床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缩短疗程,使病人早日康复,把实验与临床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如实地书写实验报告,错误结果要详细的分析其原因。

做好实验考核,评定实验技能。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要进行实验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核内容包括:①辨别细菌及寄生虫虫卵的形态;②操作技能;③实验报告。另外,还要结合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形态观察、技能操作,通过抽签选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实验报告根据每次实验后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然后教师对整个考核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实验考核,使学生能重视实验教学,为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3篇

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一些有感染性的临床标本学生上实验课时也会接触到病原生物稍有疏忽可能导致实验室感染甚至污染校园危及社会酿成严重后果。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建设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确保日常工作和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对实验员、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

严格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隐患:在实验室诸多方面工作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在加强管理、方便使用、保障安全的原则下应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尤其是微生物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水、电及有毒害、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外还经常和各种病原微生物打交道。如果防护不当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失控导致感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高压蒸气灭菌器也是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设备使用不当极易引发恶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要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危险化学试剂及菌种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严格的使用登记制度。①定期检查制度。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条件和设施要做到心中有数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杜绝安全隐患问题。一旦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问题的实验室必须立即停止使用限期整改确保人身安全。②安全教育。开展定期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不断创造重视安全的氛围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安全教育包括:学习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的要求;病原生物的安全防护;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品管理等国家和学校有关法规、制度;学习掌握各种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措施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和逃生技巧等。与试验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提高实验队伍人员的素质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实验技术人员长期在实验教学中承担了繁重的实验组织、准备和辅导等工作地位和待遇偏低。这些因素导致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够稳定要有计划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提高素质和业务水平并将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与实验课时挂钩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待遇对一些从事特殊工作的岗位适当增加他们的岗位津贴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着力引进高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促进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建立独立的病原学实验中心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4篇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实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基础课程,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一直受到我国本科学科模式的影响,导致在开展教学时重点往往集中在理论课方面,对于实践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很多院校在针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研究方面,大部分集中在医药本科院校进行,中职院校很难照搬本科院校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中职院校学科特点,以优化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为基础,针对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一)多元化原则

实验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全面性、专业性能力。首先要考虑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实际考核中结合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同学互评于一体;其次要考虑评价方式多元化,在考核中,要与平时考核、实际操作等方式结合对学生展开综合性的评价;最后要考虑到评价阶段多元化,评价工作要贯穿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观察、结论分析的全过程[1]。

(二)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

实验教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客观地记录实验结果,并且要做出对结果的分析,对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工作作风、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要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评价,需要保证其评价项目、指标以及量化值有着科学性以及客观性特点,需要将评价指标与实验教学的目标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对目标要求的真实全面反映。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目标与内容

(一)实验态度

实验态度主要指针对学生的出勤、值日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实验教师的观察,判断学生的实验态度是否端正,是否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能否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

(二)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主要考核学生针对实验的对象以及结果所表现出的观察、记录情况。

(三)解释实验现象能力

一方面,需要考核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教学,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实验现象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考核学生在分组实验中针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观察记录情况,针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同实验结果展开科学合理的解释[3]。

(四)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操作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不同实验方式或实验仪器的实际操作水平,考察学生的操作方法和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在这方面的评价需要将集中考核成绩与平时考核成绩结合进行分析。在考核方式方面,可以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老师评价等方式结合在一起。

三实验考核方法

通过考核成绩,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水平及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肯定。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其实验考核方法可分三个方面:

(一)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在进行平时考核时,可以选择由任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的要求和目标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40%。通过书写实验报告,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技能。实验报告中需详细记录学生每次实验的目的、操作注意事项、实验用品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要求能保证记录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细致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内容记录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分[4]。在进行实验报告评价时,有书写格式、书写质量、实验结果、结果分析等评价内容,在评分标准方面,不能以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作为唯一评价标准,针对部分因为失误导致实验失败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可以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老师仍可以给其较高的分数。

(三)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在针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占总成绩的40%。实验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针对实验过程的基本操作以及学生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察学生在展开实验的过程中态度、积极性、规范性等三个必考项目以及一个专业考察项目。必考项目考察范围涉及全部学生。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态度非常关键,往往是决定实验课是否成功的首要条件,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给出态度分值。参加实验课程的积极性,是指学生的听课状态、操作状态,老师可根据观察给出分值。规范性的考核则要专业一些,主要考核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否按照本学科的基本原则进行操作。选考项目则需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四结语

本人从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至今已十八年,在早期一直使用的实验考核方式就是根据实验报告给出分值,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不断在本人的实验教学中使用本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近五年的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了本考核评价体系。在使用的过程中,感觉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首先,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改善和提高。应用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提高了实验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度;另一方面,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表现与之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升,学生对于实验课程有着更高的重视度,同时存在有极大的积极性以及自觉性。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课程,使得学生的综合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学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由于本考核评价体系不是以结果正确与否这一项来给出学生实验成绩,因此,学生更愿意将真实的结果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引领下去进一步探索、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完成实验项目,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并真实记录工作态度和作风。最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部分实验现象可能与实验指导存在有较大的出入,在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之后,学生能够将实验结果真实、客观的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同时借助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的本质,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解释,尤其针对部分实验现象和实验指导内容不一致部分,学生敢于质疑,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其分析总结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温铭杰,张须龙等.多元化考核方式在免疫学实验技术考核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7,01:75-77.

[2]梁馨云,林鸿程等.病原生物学实验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3:3304-3305+3308.

[3]王茉琳,李晓光等.多元化互动优化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6:7146-7149.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5篇

【关键词】 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教学形势,体现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探索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川北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中心(以下简称病原中心)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医学免疫学实验和人体寄生虫学实验重组成“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课程[1]。近10年来,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此,对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进行交流和探讨。

1 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编写配套教材

为了配合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规范教学内容,病原学中心组织学科教师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及本科医学生培养目的,编写了一本新的《病原生物与免疫试验学》教材[2],约30万字,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该教材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3部分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与开放性实验三个实验专题模块。

基本实验,对临床医本各专业学生都开设。主要由常见病原生物形态学观察、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与病原学基本技能训练组成。该部分重在验证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为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奠定理论和实验技能基础。

综合性实验,主要对各临床专业、检验专业学生开设。由病案讨论与实验设计、临床标本病原学检测组成。以临床病案为线索,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基本技能为手段,学生自己实验设计,进行系统的临床标本的检测,依据实验结果进行病案的病原学诊断。强调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创新思维,有利于今后的临床与科研工作。

开放性实验,根据我校实际,主要对有条件的学生和相关专业选择性开设。由病原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组成。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生物学或寄生虫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进行实验设计,综合利用各种检测技术,从临床标本中系统的、综合的检测出病原体。如学生选择饮用水、食堂餐具的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和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等课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3],还加强了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通过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免疫标记技术的应用,将前沿性知识与技能结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另外还配套编写了实验报告册,便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报告和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客观评价。

2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能力,能形象、生动、直接地展现知识内容,产生传统的教学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效果[4],从而在各教学领域广泛采用。近年来,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也积极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了高质量的多媒体素材库,教学主控室采用自制的以基本技能录像、动画、图片为主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各学生实验室配备与主控室相连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验教学中大量的信息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地传授给学生。比如,通过带有不同颜色的flas进行模拟演示双抗体夹心法,栩栩如生地将复杂抽象的免疫机制展现成直观的活动视觉影像,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用电子显微镜及数码照片直观地展示病原生物形态及机体感染后的临床表现,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既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普通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但由于它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太多信息,学生难以消化,不易接受,所以要合理的运用。

3 综合运用LBL、PBL、TBL和CBL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技能

LBL(Lecture Based Learing),即传统的讲授法,该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全面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故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我们对基础性较强的基本技能仍采用这种模式,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基本技能后,再选择性地在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引入TBL(Team Based learning)、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CBL(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逐渐地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综合运用LBL、PBL、TBL和CBL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查阅资料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5]。

综合性实验由病案讨论课、实验设计课与相关病案临床标本的系列病原学检测实践构成,共15学时。由主讲教师课前一周提供临床病案,LBL法简要讲授相关临床知识与检测指标的意义。根据PBL、TBL和CBL法,将学生分组,学生课前根据提供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资料查阅,运用已知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结合临床知识和检测指标,对临床病案进行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与初步实验设计,小组分析、讨论。然后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在小组总结性发言后由带习教师对各病案进行总结性发言。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各组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提供的实验条件和临床标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病案的病原学检测,做出该病案的病原学诊断及依据,如有必要还应提出下一步的检测设计。近10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由于LBL、PBL、TBL和CBL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综合性实验是认可的,满意的。但由于我校的教学经费、设备等的不足,学生独立操作全套实验的机会较少。今后应争取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

4 完善考核方式,客观评价考核成绩

该课程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制度,考核成绩总分100分,由平时成绩(30分)、期末操作考试成绩(30分)与期末笔试成绩[6](4分)三部分组成,在第一次实验课就公布详细的各评分原则。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课堂发言、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完成来评定。

实验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将无菌技能、接种技能、染色技能、镜检技能、免疫学基本技能、常用设备使用与病原生物基本形态等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进行组合,建立考室。学生随机进入考室,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操作考试和评定。

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内容有实验原理、基本技能操作的关键环节、注意事项等,期末进行考核评定。

另外每届还进行实验技能大赛。这种综合考核制度,不仅体现了对实验原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学生在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操作技能、现象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等的综合能力,可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成绩。该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使三门课程的兼职老师尽快胜任这门实验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病原中心坚持统一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集体备课,深入探讨教学内容,进行预实验,主控室多媒体集中教学和各实验室规范示教。带课教师相互听课,学习教学经验、教学技术和实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承担新内容的教师要进行试讲,合格后才准上课。青年教师,由教研室指定教师负责培养指导,考核合格后方能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各任课教师认真听取教学督导组专家和带教老师的听课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我们一直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可贵的教学经验,值得交流和探讨。但由于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存在着理论课与实验课各自独立,各自开课,出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寄生虫形态观察先于相关理论课上课的现象,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改革的效果,有待于教务部门进一步协调,从而进一步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宗琪,朱红,任碧清,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4:152.

[2] 杨宗琪.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1-203.

[3] 苏曼玲,张凯,高锦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2):153-154.

[4] 赵莉.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1):21.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6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病原生物学 教学质量

病原生物学包含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2门相关学科,是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川。实验课是病原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这们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我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切的体会到只有强化病原生物学实验课各个环节,采用经典与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与现代并用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单调的演示验证性实验。逐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作风

每次实验课前,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有菌观念”,养成“无菌操作”的良好习惯。及时纠正错误,规范实验操作,实验课上一定要强调“眼见为实,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强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实验报告中抄袭实验讲义,编造实验结果,不讲求实事求是的现象要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同时也和未获得预期结果的学生一起探讨原因,营造切磋研讨,教学相长的机会和氛围。在实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精敬业的医学职业道德,为以后科研及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化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将能力培养和态度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如显微镜油镜的使用、革兰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操作、细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等。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精细动作,细致的观察力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等都极为重要。通常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涉及实验设计、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报告书写等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 1明确实验目的首先向学生阐述实验目的,鼓励其亲自动手,独立操作。

4. 2将社会实践融人到实验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常见病原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方法进行相关实验诊断和检测。如学生应用透明胶带法自行检查蠕形蜡感染;应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蠕虫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对自身血清中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抗原、抗体进行检测。因为这些实验都是检测自己的感染情况,所以学生实验操作都非常认真,实验过程中既掌握了操作技术,又深刻体会了实验技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极大地激发了实验兴趣。

4. 3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对部分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实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实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多媒体突破了微观限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将不易单纯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抽象复杂的理论直观地表现出来,变抽象思维为形象认识,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病原生物学实验有一些内容以模式图和实物标本难以展示,应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验兴趣。比如在讲解用悬滴法进行细菌的动力测定时,学生经常无法找到正确的视野,除了显微镜使用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学生对细菌运动没有直观的认识。为此,我们特意制作了常见细菌的动力学观察视频资料,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对细菌的运动和显微镜的使用便有了初步的认识,操作和观察效率大为提高,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6建立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7篇

【关键词】

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 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吉林医药学院教学改革课题

作者单位:132013吉林医药学院病原教研室(时文艳 赵良中 姜晓明 张铎 李妍);吉林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郑家庆)

通讯作者:李妍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能加强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这一综合性的实验课程是对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三门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是特别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课程[1,2]。开设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课程能够有效避免学科中重复的教学内容,并且还对单一学科的实验教学进行了突破,更能够培养适合医学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人们对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都是通过实验研究来确证的,直到现在,实验研究仍然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实验教学的比重在各个学科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甚至占总课时的50%以上,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需按老师所讲和所做的重复一遍即可,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3]。综合性实验教学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多个知识点的实验,使学生综合已学的知识来设计和操作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5]。与经典的实验教学方法比较,更能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2 由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

在实际的教学中,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是三门独立的,并且是分阶段进行讲授的课程。教师在讲解完这三门课程以后,要善于根据临床教学的实际需要,多设计与三门课结合的综合性实验,这样既能够教授各门课的知识,还能保证将三门课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肠道菌的检测实验中,可以使用医学免疫学中的微量凝集方法,在寄生虫的相关实验过程中,也能够使用医学免疫学的知识。增设综合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三门课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将实验的相关性和连续性结合在一起,学生能够将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并且集中训练实验操作规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这三门课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其科学研究中的严谨治学态度。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综合性实验,能够帮助学生观察、思考,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弥补教学内容方面的不足。

2 综合性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综合性实验应与理论课保持密切联系

实验课与理论课应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注意到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开设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紧紧衔接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综合性实验要在相关教学内容结束后开出,使实验课与理论课共同组成合理的教学体系,完成共同的培养目标。综合性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可供参考,学生要完成整个实验,就必须依靠自身,对学习内容要熟悉,实验过程中需要思考、分析问题,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如何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实验教学的重点。这就需要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实验。

2.2 综合性实验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准备

教师课前需要准备的内容包括:①课前的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思路,对连续的综合性实验有清晰的了解。②课前的实验技能准备。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有操作技术,能够正确自如地指导学生,特别是年轻教师,要求在课前对综合实验所涉及的技术做到熟练操作。教师课前要预想可能出现的实验问题,正确进行课堂引导,避免出现课堂混乱的情况。③实验课中要求教师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2.3 综合性实验需要学生课前认真准备

开设综合性实验,一是学生实验前一定要预习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步骤,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二是预先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做综合实验时,学生应把重点放到“综合”上,而实验操作却不成问题,实验结果才能真实可信。

3 结语

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且能够运用自如;同时还掌握了相关的实验诊断学、统计学的知识,它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上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琳.病原微生物学及医学免疫学实验课分级教学及教学模式初探.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 (4):538-539.

[2] 郑清平.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4):488-490.

[3] 周俊英, 付有荣, 郭清莲,等. 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性实验的体会.检验医学教育, 2008, 15 (1):32 -33.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8篇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方法;纠错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16)04-0020-02

从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研究。根据国家相关教学改革要求,在进行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时充分考虑学科当前发展情况以及后期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改变实际教学的基本思路,提高实验课程教学的基本质量

1.以教材为基础,明确实际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不但是知识的重要呈现载体,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产生良好认知,而学生更应当对教材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甄别,选择重点性知识进行学习。基于此,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知识学习的重点,而教师更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所必须掌握的重点介绍给学生。教师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提炼和分拣,可以保证学生清晰准确地了解相关知识点,从而减少学习压力,提高教学效率。

2.以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优化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当教师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之后,学生便可以在全新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教学效率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视频和图片以及声音的方式将知识重点展示在学生面前。虽然多媒体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它只是一种辅技术,教师不能对其形成依赖性,否则学生会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课程节奏,保证能够将知识重点突显出来,并且保证课堂教学的基本节奏,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足够时间用来消化课堂知识。另外,在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下,教师应当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模式的完美融合。

二、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加强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病原生物和免疫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对于其中涉及到的过于抽象和复杂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范例完成讲解。比如,教师在讲解绪论时,应当将与之相关的人物引入到实际教学中,而免疫学的教学则可以通过古人接种人痘来预防天花的实例引入课堂,通过大量的实例举证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最终消除学生对该门课程存在的畏惧情绪。对于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毕业之后会从事有关医务的行业,因此进行疾病临床表现的讲解会获得学生的认同,在实例讲解时应当使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教师在教学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当采取更加鲜活的现实事例以及部分具有较强典型性的临床症状进行讲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

2.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会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基本效果,作为一门极为重视实践操作的课程,只有将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相关的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证其能够借助发散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模式面对日常学习,最终为毕业之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所安排的实践操作课程极为有限,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在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基础课程中使用纠错教学法

1.具体教学对象和实际使用的方法

(1)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在本实验中任意抽取两个中职护理专业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人数分别为55和53,并将其按班级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全部为女性,年龄为16—19周岁,上述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以及基础知识成绩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2)具体教学方法。在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基础实验课程中,我们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划分为15个小组,每组3—4名学生。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必须由同一教师教学,如课本中有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操作革兰染色法以及细菌分布和消毒灭菌等多个实验。而对照组则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师讲授理论,并进行示范操作,最终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动作完成实验操作。对于实验班的学生则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辅以纠错教学法。(3)具体评价方式。对于该研究当前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课程结束之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统一命题考试,其中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各50分;二是借助调查表对两个班级采取不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对最终结果按照不满意、满意和很满意三种方式进行记录;三是从不同实验组中抽取一名学生,完成相同操作,并按照相同标准进行打分,学生出现一次重要错误扣十分,次要错误则扣五分。

2.结果分析

(1)对照最终结果发现,实验班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其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对所有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发放问卷117份,回收117份,回收率为100%,实验班的调查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班,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分析并讨论

1.纠错教学法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授课使得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有强大的耐心才能记住枯燥的实验操作,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容许出现错误,纠错教学法也因此产生。在实验操作中寻找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这不仅是一种思维模式,还是一种主体意识活动,实验中寻找问题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实验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课堂中。该项实验所使用的是视频纠错法,调查对象都积极参与到实验纠错中,找出视频中的实验错误操作并进行错误分析。调查表明,学生极其热衷于实验纠错教学法,这对于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纠错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与自主操作能力的提高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实验原理和内容都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实验操作也是由教师示范操作,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对于实验原理以及操作学生直接模仿教师课堂上的操作,没有深入思考操作的原因和意义,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实验中学生会受到各种约束与控制,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实验困难与操作错误,而这些操作错误由于固有思维的限制而被忽略,学生认为按照教师示范的操作不会存在错误。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阻碍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该项研究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在实验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实验操作教学并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寻找出实验操作的错误点并进行分析,加强了学生的实验参与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对纠错教学法进行思考

实验纠错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学生能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辅导者的角色,针对学生学习或者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分析,并进行正确实验操作的示范。同时实验操作的教学氛围还会直接影响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操作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正确指导与鼓励,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成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不能对学生施以精神上或者身体上的惩罚,尽量用和蔼与委婉的口吻向学生指出其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在实验中学生操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统一讲解,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单独指导。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中可以增加一些学生常见的错误操作行为,让学生避免错误操作,真正地掌握实验操作要领。纠错教学法采用实验教学视频进行纠错,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性,极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晋静.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浅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8).

[2]赵海琳.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隐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利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7).

病原生物学实验第9篇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 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 素质 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内容之一。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人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或实践,在某些研究中找到新答案、开创新领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活动是一个累积性的过程,通过“干中学”和“用中学”的努力和积累,逐步走向更为复杂、高级的自主创新阶段。

以往的病原生物学实验就是“讲――听――做”实验教学模式,即是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演示操作方法,学生按实验指导一步一步操作,最后观察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其他多方面的能力却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应该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方式向知识传授与学生自行探索学习,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转变。如何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融入日常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在实验教学常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在03~07级中医七年制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中加入了自主设计性实验,参加学生496人,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 自主设计性实验开展方法

1.1实验项目的拟定

在第一次实验课开始前的理论教学中,老师先宣布最后一次实验课为自行设计性实验,学生可根据已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自拟实验项目或参考老师列出几个实验方向拟定实验项目,3~5人自行分组,在自主设计性实验开始前一个月提交设计书,设计书内容参照课题标书的方法,包括实验项目负责人,实验组成员名单及具体分工,实验设计依据,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指导老师对学生提交的设计书进行审阅,分析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及技术力量,对学生的设计书进行修改完善后便可开展实验。

1.2实验项目的实验操作

各实验项目组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课前1~2周,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到实验室与技术指导老师联系,由实验室提供相关的试剂、玻璃器皿、仪器及实验场地等,学生根据实验设计书里实验方案做实验前的各种准备,根据实验时间的长短,学生可在实验课期间完成实验,第二天观察结果,也可在实验课前后几天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1.3实验项目的结果及分析

学生根据观察纪录到的结果进行讨论,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并且附上实验心得体会。

2 对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几点体会

2.1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较,我们发现自主设计性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实验设计书的撰写,没有现成的实验指导,从题目的确定、项目内容的选择,到设计的依据及方案的设计,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中学生被动做实验的局面。有同学在实验感想中写到,为了写好设计书,我们去图书馆、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各种实验书籍,结合所学过的理论和实验知识,才得以完成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才能使他们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2.2有利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合作性学习是教育改革倡导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具有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材必备的素质。21世纪需要更多的是综合性人才,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需要和他人合作,好的合作者都是动力,否则可能还会有反效果。所以我们要求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为3~5人,自定负责人,其他组内学生明确分工,出现问题互相协商,最后共同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比如在“日常清洁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这个实验小组中,组员根据各人所长进行分工,有负责查找相关资料文献并设计实验报告的,有负责准备物品及写心得体会的,还有同学负责资料归纳整理、总结并写实验报告的,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出现问题互相讨论解决,整组合作可以将动手能力较强的人与文字写作较好的人结合起来,从而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大部分实验小组在心得体会中写到,通过这种形式的实验方式,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分工明确,勤快团结,沟通良好的团队才能合作愉快,顺利完成任务。

2.3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此之前的实验课都是验证性实验,所有实验的相关材料都是由实验室相关人员准备好的,而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指导老师及实验室技术员只是协助及给予相关的技术指导,每组学生都要自己准备相关材料、自己安排实验时间、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一些基本的材料都由学生自行准备及配制,如生理盐水和各种培养基的制备,以及实验中各种浓度试液的稀释等,通过这些操作,使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

2.4有利于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需要学生自选题目,自已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自己观察实验结果并分析结果,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现成的答案,都要靠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理论及实验知识完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之前没有进行过相关训练,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同学们都会认真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其解决,如在生理盐水的配制过程中,有一组同学在实验分析中写到: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可单位是什么?组员经过讨论认为是mol/L,于是将生理盐水配浓了6倍,幸好及时发现重配才使实验得以完成。虽然实验结果并不都是与实验设计时设想的一样,但在实验分析中,各组学生都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反思实验结果与预想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往往草草了事,而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学生可以自主操作,自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这无疑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3 结束语

通过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力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肯定。有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到,通过实验让我们从中学到比一般实验更多的知识,实验设计的范围很广,有这样一次机会,大家可以尝试做自己喜欢的实验,兴致当然很高;也有同学反映这次实验是一学期下来,把学习到的知识概括整理后,应用于实践操作的一次考察。同学们普遍认为通过这次实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额外知识和动手操作经验,虽然付出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不仅做了他们很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做了过去想做而没机会做的事情。虽然实验结果不一定理想,但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培养对学科的兴趣才是设计实验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