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水产业发展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4 16:59:25

水产业发展现状

水产业发展现状第1篇

##县农业水利局

__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严重阻滞了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__人口少,土地多,资源丰富,气候独特,环境无污染,空气清新,在生产无公害农畜产品和反季蔬菜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因此,对__区农村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制约“瓶颈”,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对全县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状况:

##位于大渡河上游,阿坝州西南部。全县辖23个乡镇108个行政村,310个村民小组,其中:__村涉及全县23个乡镇,共71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5.7%;村民小组193个,占62.3%。全县乡村总户数13890户,人口6.1万人,农业劳动力3.4万人。其中:__7546户,占全县总户数的54.3%%;农业人口3.4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54.8%;劳动力2万人,占59.2%。__区是藏族聚居村寨,以藏族为主,少数汉族和回族,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二)经济状况:

1、总收入:20__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578万元,其中:__7456.7万元,占总收入的64.4%,种植业收入1938.6万元,占总收入的26%,;畜牧业收入2922万元,占总收入的39.2%,劳务收入1639万元,占全县总收入的22%。

2、纯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823元。__人均收入2047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12%,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沙耳乡2239元,超全县平均水平22.8%;最高的村为2179元,超全县平均水平19.5%。平均水平最低的俄热乡1635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89.7%;收入最低的村1231元,仅为全县平均水平的67.5%。

3、全县有5个空壳村,村集体积累平均只有305元。

4、粮食直补总金额35.2万元,综合直补128.7万元。

(三)全县农耕地58223亩,__4080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1%。常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万亩,__4.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1.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3.7%;蔬菜2691亩,占2691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4%。

(四)种植业:

##具有良好的光、热、水条件,出产丰富。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油菜、果树等。以粮食作物、水果和蔬菜为主,其它经济作物稀少。

1、粮食作物:20__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8亩。其中:粮食作物7.2万亩,总产量1.9万吨,蔬菜0.5万亩,总产0.8万吨,经济作物0.1万亩(以油菜为主,产量640吨)。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胡豆、洋芋为主,小杂粮为辅,共30余个品种。20__年玉米播种面积3.7万亩,占总播面的47%;总产8958吨,单产242公斤;小麦1.9万亩,占总播面的24%;总产5700吨,单产300公斤。__粮食作物4.6万亩,单产217公斤,总产9940吨,占全县总产的56.7%。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播种面积22900亩,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62%,单产238公斤,总产5456吨,占玉米总产的60.9%;洋芋4845亩,占洋芋总播种面积的单产235公斤,总产1139吨。

2、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少有油菜、中药材和麻类,主要分布于中下寨及__地带,常年播种面积不足千亩。蔬菜以叶菜类为主,茄果类为辅。全县__种植面积1925亩,占全县蔬菜总播种面积的38.5%;常年产量2314吨左右,占总产的35.7%。

3、水果:__水果以梨、苹为主,其它杏、桃等小果为辅。

##是全省五大雪梨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素有“梨乡”之美称。雪梨品种繁多,有鸡腿梨、金花梨、中梨1号、丰水梨、水晶梨、香酥梨等20余个品种。其中鸡腿梨和金花梨是传统老品种。其余品种是90年代中后期引进的新品种。由于##气候独特,尤其是原城关、安宁两区是高寒山区中一个特殊的小气候区。日照长,气温高,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因此,水果不仅产量高,而且含糖量高、品质好。##雪梨果形美观,质地细脆,味甜汁丰,色泽鲜丽。尤以金花梨品质最优。曾数获部、省级优质农产品金奖。并于20__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90年代中期以前,曾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98年以后,由于各地水果纷纷上市,水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雪梨因其采取自然的原始管理方法和掠夺式经营方式,树龄老化,病虫危害、品种退化严重,品质日渐下降,“卖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民收入急剧下降。面对严峻形势,为重塑##雪梨品牌,20__年起,在全县15个主产乡镇实施了“雪梨优质工程”项目,对现有退化老品种、低产果园进行改造。以金花梨、中梨1号、水晶梨等优质品种作为高接换优首选品种。对老品种进行高接换优。目前高换已达25万多株。20__年全县优质梨已达800余吨。为促进销售,建立了“##县精品梨协会”,推动了雪梨销售。20__年金花梨品种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目前全县雪梨总株数40.9万株,折合面积1.6万亩,年产量1.7万吨;__4161亩,占总面积的26%,总产4163吨,占雪梨总产的24.5%。苹果39万余株,折合面积1.3万亩,年产量0.8万吨。__4928亩,占总面积的37.9%,总产3066吨,占苹果总产的38.3%。__水果总面积9089亩,年产量7229吨。

4、干果及白瓜子:干果类主要以核桃、花椒为主,多集中于__,河坝地区不多。全县干果1.6万亩,年产量1100吨。##花椒产量高,麻味醇厚,含油量高。与茂县花椒齐名。##核桃也是市场上供不应求之优质农产品。该两种产品均接近原生态产品。##白瓜子属西葫芦类,其籽独具特色,外形光洁美观,且具花纹双边,子粒饱满,肉质厚,富含多种矿物养分,炒食香而脆,营养丰富,有清心润肺和补益肾肝之功效。是##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97年在成都举办的西南片区农产品产销会上大展风姿,得到了众多商家的亲睐。20__年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白瓜子分布于__区年产量20余吨。由于以间

作为主,所以面积难以统计。5、中药材:##盛产中药材,野生种类繁多.县境内约有500余种。如11种子草、贝母、天麻等产量大,价值高的达几十种之多。大集体时期人工栽培达到11种,以高山海拔2650米以上地区种植为主。20__年农牧局组织技术人员,在__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开展了对铁棒槌、秦芄的野生驯化试验,并取得成功。通过几年的繁种,目前全县铁棒槌种植面积达到120余亩,秦芄达500余亩。亩纯收入在1300-20__元不等。为__农民在退耕后探索出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

(五)基础设施建设:全县__村71个,村民小组193个,已通机耕道125个,通车总里程766公里,未通的68个,需建设里程公里。全县人畜饮水工程在全县基本实施完毕,现有离村社偏远的零星户共计约8000人左右尚未实施。全县通电的村达到99%,只有2个牧场村未通电。

(六)畜牧业:全县各类牲畜存栏22万混合头,__13.9万混合头,占全县总头数的63.2%;全县各类牲畜出栏混合头,__村50637混合头,占全县出栏数的68.2%。

(七)大骨节病区情况:##是大骨节病区县,病情重,分布广。分布以高寒区和山区为主,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大骨节病患者主要分布于观音地区及河西乃当村、独松嘎伍岭村、曾达坛罐窑村、集沐根扎村等共涉22个乡镇80个村,共约1695人(包括氟骨病),以河西乃当、曾达坛罐窑村为重病区。病区群众因病而贫,因病返病现象十分突出。全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相对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分布于__村,纯收入在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0.38万人,90%以上分布于__村。

(八)劳务输出及其它:

1、劳务输出:全县劳务输出总数3900余人,州外、省外1700余人,就地转移2100余人。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劳务总收入达2914万元。__劳务收入1639万元,占劳务总收入的56.3%。

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搞好技术培训工作,对重点乡村实行农技人员包村包片,帮助村社建立活动室,16个村建立了科普惠农宣传站,每年举办科普专栏6期,目前科技书屋只有一个村建立。全县__村建立科技书屋的占20%左右。全县每年实用技术培训30000余人次,对__村农民重点进行了中药材、水果、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建立了高酸苹果、酿酒葡萄及脱毒洋芋基地,对__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支农资金:近年来随着“三农”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国家对三农的投入也不断加大。近五年来,我县到位各乡镇的支农资金(农业)总数达到965万元。

二、__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一)##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很多,但由于没有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未形成,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还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传统产品、“大路货”产品居多,由于生产技术创新不够和市场信息不灵,优、新、特农产品、名牌农产品发展不多或发展不快,加上县内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和流通促销手段滞后,农产品“卖难”或“贱卖”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增产而难以增收。

(三)由于缺乏档次较高、带动辐射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影响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进入大市场,导致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四)科技水平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产品竞争力不强;生产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不高,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雪梨曾是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由于管理粗放,品种老化、品质下降。同时,品种搭配不合理,熟期集中不能形成季节差,导致销售困难。##特色产品花纹双边白瓜子,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产量低,难以形成规模。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仍较淡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六)市场不完善,产品流通不畅。全县乃至全州尚无一家稍具规模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致使产品销售各自为政,零星分散,不成规模。产品销售渠道狭窄,流通不畅。

(七)服务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目前社会化服务偏重于产前和产中的技术服务,产后的营销服务跟不上。没有形成产前信息服务、产后加工销售的系列化配套服务体系。

(八)交通运输不畅,信息不灵。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生产带有一定盲目性。加之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易腐烂,导致运输成本增高,产品“卖难”问题突出。

(九)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缺乏风险意识,从众观望思想严重。

三、发展对策建议

根据现阶段种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和经济特点,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科技、体制、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为动力,在稳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不断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以提高产品品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优势产品和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和产业化水平,逐步建立总量适度、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生产体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根据我县种植业生产结构的现状和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今后种植业生产结构,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市场、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质量、规模、品牌为主题,在以下几方面的调整上下足功夫:

一是调整作物生产结构。要按照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强化政策指导和信息引导,组织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作物生产结构,保障有效供给。在保护好基本农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面对市场适度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把腾出的耕地改种其他有特色的、适销对路的高效短期经济作物,在当前的情况下,仍要把蔬菜、水果、干果、道地中药材作为调整发展的重点,使其成为__农业新的主要增长点。

二是调整作物品种结构。当前,要进一步扩大优质、专用、无公害、适销对路品种比重,积极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的需求,促进种植业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粮食作物以高蛋白玉米、小杂豆等为主,经济作物要大力发展有特色、品优的果、菜、油菜等,压缩其他低效作物,提高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三是调整区域生产结构。要发挥区域优势,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区、产业带。中下寨地区由于地处高寒带,所以以小杂粮、油菜、中药材为主,在原城关、安宁一带__以中药材、干果为主,半山区以下以水果、蔬菜为主。通过努力打造出一村或几村一品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带。同时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建立商品猪生产基地。

四是探索调整农业功能结构。在发挥农业生产的产品供给功能的同时,利用资源及地缘优势,发挥出农业的旅游功能作用,发展都市型农业。结合我县旅游业发展,利用雪梨生产优势,

规划发展雪梨文化旅游。

(二)加快经营体制创新,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种植业要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必须推进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挥农业规模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情况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要根据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鼓励和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实体,逐步形成一个覆盖面广、特点鲜明、带动能力强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龙头企业群体。要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带领广大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促进种植业生产规模发展。建立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是推进种植业生产区域化和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措施。今后要在巩固和完善现有水果(梨、酸苹、葡萄)、蔬菜生产基地的同时,继续建设一批新的商品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要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形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变生产优势为商品优势。

(三)坚持领先科技进步,走科技兴农之路

农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兴农是紧蜜联系的,只有先进的科技作为基础,才能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否则,怎么调整也调不出效果来,结果还是搞粗放经营,产品大路货。为此,要重视优质农作物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抓好优新种子种苗基础工程,逐步提高我县农业生产品种优质化水平;要重视农作物高产优质技术的推广,特别要重视农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同时,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掌握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推进我市种植业生产与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与加工业

农产品流通与加工问题是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是解决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后顾之忧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抓好如下几项措施:一是继续扶持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龙头”企业,并发挥好龙头作用,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三是重视产品产后处理,推广应用先进的保鲜、加工、贮运等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突出抓好专业批发市场和一批集散能力强的产品产地市场建设。

水产业发展现状第2篇

关键词 干水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浙江遂昌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13-02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山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干水果种植,该产业一直是遂昌县山区农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的转型升级,干水果产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农产品营销的拓展创新,也凸显出遂昌县干水果产业发展强劲的一面。但产业基础薄弱、新的增长点不多、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仍较突出。为了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梳理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建设花果飘香的新遂昌,对遂昌干水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对策。

1 遂昌县干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遂昌县干水果产业自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80—90年展迅猛,至2003年总面积达到1 986.67 hm2,总产值1 511万元,成为当时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近几年,随着水果产业结构调整,水果产业发展趋缓,但是葡萄、猕猴桃等精品特色水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遂昌县水果产业的主力军。2012年全县干水果种植面积5 733.33 hm2,年产量23 525 t,总产值10 041万元,目前栽培的干水果种类有10多个,品种50多个,其中板栗与柑橘为两大主栽品种,面积分别是4 333.33、509.00 hm2,年产量分别为9 750、7 635 t;其次是香榧、葡萄(红提)、猕猴桃等,主栽区分布于湖山、金竹、北界、妙高、云峰和大柘等乡镇,3.33 hm2以上果园有180多个,参与种植干水果农户有1万户以上(表1)。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量产值较低

目前遂昌县板栗面积4 333.33 hm2,占全县干水果总面积的76%,但产量、产值均较低,所占份额不足50%,而经济效益好的红提、猕猴桃等新主导品种规模尚小,造成整个产业产值较低。

2.2 管理技术未到位,精品理念较差

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普遍存在,以生产质量不高的“大路货”为主,精品果园规模小、占比小,造成总体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低下。

2.3 基础设施投入少,失管果园较多

遂昌县山地果园较多,道路、水利、电力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果园管理难度大,如柑橘总面积为509.00 hm2,而实际正常管理面积不足133.33 hm2;板栗大多处于粗放经营状态。

2.4 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

遂昌县果园大多以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为主,规模经营较少,果品标准化、果农组织化程度低,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3 产业发展分析

以“适生、适销、适管”为原则,采取“一调整、二提高、三发展”的发展战略,以“调结构、做精品、增效益”为主要任务。即调整现有的品种结构,提高现有的果园管理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优新稀品种,提升果品档次,创建知名品牌,提高经济效益,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借势旅游,发展自驾采摘景观果品产业带;发展以应村、北界、新路湾、妙高、三仁为主的提子、猕猴桃产业带;湖山、金竹的板栗、柑橘产业带;以蔡源、黄沙腰、柘岱口区域为主的高山提子、梨、猕猴桃产业带;以云峰为中心的红心李,以及以妙高为中心的杨梅、提子等综合水果区。在保持板栗现有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有一定影响力的提子、猕猴桃、板栗和香榧作为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云峰桃形李、妙高白枇杷、蔡源水蜜桃(套香榧)、大柘猕猴桃和银都水果基地等5个干水果精品基地。争取到2015年,全县果园面积达6 666.67 hm2,总产量3万t,果品总产值2亿元。其中提子和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均达到200.00 hm2,投产面积达到133.33 hm2,香榧面积达666.67 hm2,少量果园进入试产期。干水果的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人均增收700元,成为该县又一主导产业。

4 产业发展对策

4.1 加强组织建设

成立干水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建设干水果协会,实行上下联动,完善技术推广体系,落实技术指导和病虫害测报工作。

4.2 增加产业投入

一是加大向干水果基地和加工物流项目的倾斜,支持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新品种引进示范力度,开展无公害生产技术、采后加工、高效储藏等技术研究推广;二是鼓励农民增加投入,完善土地流转,推行规模经营,鼓励果园经营权向经营能手集中[1-2]。

4.3 加强政策扶持

一是制定产业激励政策,对在基地建设、销售、品牌创建、科技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二是财政设立干水果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干水果生产、加工及销售过程的支持。三是鼓励企业参与标准果园、观光果园建设,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发展产业。四是探索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降低产业风险[3-4]。

4.4 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多元化技术服务体系,以业务部门为主导,专业合作社、农民技术能手为依托,增强服务功能;加强对科技人员培训,有计划安排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加强科技创新。

4.5 加强品牌宣传

鼓励经营者创建品牌,打造名牌,通过办节庆、办评比、参加展销会、博览会和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扩大名优果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参考文献

[1] 郑仕春,阙云龙,李海花,等.云和县干水果产业发展的思考[J].丽水农业科技,2010(4):15-16.

[2] 宋丽青,牛慧.发展干果产业的九大“法宝”[J].中国林业产业,2009(5):20.

水产业发展现状第3篇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业;现状;对策;重庆;丰都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377-01

丰都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三峡库区腹心,长江横贯县境47 km。丰都县属丘陵地,呈“四山”夹“三槽”地形,海拨118.5~2 000.0 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8.3 ℃,年降水1 091 mm。境内水资源较丰富,长江、龙河、渠溪河、碧溪河等河流流经丰都,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近年来,丰都县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坚持实施以开放促旅游、以开放促移民、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战略,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是该县的水产养殖业发展状况不良,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1 丰都县水产养殖业的现状

1.1 规模化程度较低,还没有形成专业化、产业化

据调查,丰都县还没有大规模的水产养殖场,只是在各乡镇存在小型的水产养殖,而且现代水产养殖业投入严重不足。水产养殖业基础较薄弱,乡镇技术推广及动物防疫站等办公条件极差,产业投入的各种资金缺乏,产业化程度低,财政缺乏投入保障机制,与现代养殖业发展不适应。

1.2 水产养殖业的品种单一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全县水产品的养殖以鱼类为主,产品结构单一,而且鱼类又以草鱼、鲤鱼、白鲢为主,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导致全县成鱼价格高。

1.3 未充分利用该县水资源

通过调查了解,丰都县广大水产品养殖户主要以堰塘、池塘养殖为主,在长江上养鱼的专业户较少。在该县的几条大河形成规模化养殖的更少,在该县的主要河流龙河的石板水电站的龙河大坝里有少量的河网鱼,其他几条大河则很少有较大规模的养殖,水资源的养殖利用率较低。

1.4 渔业病害制约渔业经济的发展

每年该县渔业养殖户有近1/3,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渔业病害侵袭,经济损失不容乐观。

1.5 养殖专业户的短视效应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养殖户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量的农家肥料倒入鱼塘,进行水产养殖,造成养殖环境急剧恶化,鱼类受污染严重。投放到市场,将严重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1]。

2 发展对策

2.1 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养殖

全县水产养殖业要在县农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合理规划,统一部署,规模化养殖,形成产业链。同时还要开发水产品养殖的生加工。充分利用旅游大县的优势,特别是利用名山风景区、丰都雪玉洞等资源优势,向中外游客进行深入的推广,形成产销一条龙。全县要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充分利用丰都县的水资源,发展特色养殖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2.2 多渠道筹资资源,增加渔业投入

现代渔业的建设,需要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因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新建精养鱼池、对老鱼池改造、新建排渠道、新建公路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目前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府主导、渔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2]。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争取国家和重庆市投资。二是通过村级集资,通过农民的参与来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三是招商引资。如2010年4月初,丰都县农委与北京汉业科技有公司签订了暨龙冷水鱼养殖开发协议书,该公司将在暨龙投资2 500万元打造重庆最具规模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丰都暨龙有较丰富的冷水资源,对开发养殖冷水性鱼类提供了先决条件。为了做大、做强暨龙冷水鱼产业,2008年以来农委领导从多渠道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于2010年3月与北京汉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丰都县暨龙冷水鱼流水养殖开发协议书》。在暨龙镇九龙泉村上坝开发建设5.33 hm2冷水鱼养殖基地,主养品种为鲟鱼、虹鳟、裂腹鱼,采取无公害的养殖方式,确保冷水鱼年产量达到1 000 t,年产值实现4 000万元。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冷水鱼养殖示范基地,将大大推进全市冷水鱼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2.3 加大技术培训,改变水产品养殖结构

丰都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要加大对广大养殖户进行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邀请水产专家现场进行指导,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使水产养殖单产大幅度提高[3]。还要推行岸边养猪、水面养鸭、水中养鱼立体综合开发模式,促进村民增收。增加水产品的养殖种类,改变单一的结构,除了养鱼,还可以养殖养虾、蟹、牛蛙等品种,发展特种养殖。2008年县农业局水产科技推广站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渔业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丰都县推行池塘“一改五化”成套技术、大水面生态养殖技术、名优鱼养殖技术、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稻田养殖泥鳅的试验示范技术等重点任务,决定当前重点抓好4项工作,力保丰都县渔业健康发展:一是结合县农业局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的新型渔民培训活动深入社坛镇

永兴村重点开展渔业科技培训;二是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三是抓好暨龙河冷水鱼项目的开发工作;四是进一步搞好丰都县渔业病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切实做到渔业防灾减灾。

2.4 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业

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喜欢在假期或星期日到乡村休闲娱乐,由此,丰都县也应该大力发展关联产业、精深加工产业,将家庭式的农家乐培育成企业进行运作,形成以水产养殖带动休闲服务,实现产业衍生,如在养殖环节可以培育市场需求较大供给缺乏的鱼类,多余的鱼可以加工成鱼类休闲食品、扩大现有的休闲垂钓项目至餐饮、娱乐、休闲(垂钓、烧烤)、交通服务一条龙的农家乐服务体系[4]。

3 参考文献

[1] 黄杰,鲍辉.生态渔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8(30):234.

[2] 孙怡倪,李娇.水产养殖富一方百姓[N].鄂尔多斯日报,2008-08-18(2).

水产业发展现状第4篇

关键词:水产品;加工;现状;对策;宁德市

中图分类号:S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01(2016)02-0153-04

宁德市位于闽东北沿海,海岸线长1046km,海域面积44500km2,潮间带面积447km2,均占全省的1/3左右。大小港湾29个,多为口小腹大、港道深、海面宽,包括全国著名的三都澳港,其中的官井洋和东吾洋是全国少有的大黄鱼、对虾产卵繁殖和幼体育肥的理想场所,也是多种经济鱼类索饵越冬的场所。优越的水域环境繁衍了大量海洋生物,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甲壳类、贝类和藻类达数百种。因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宁德市成为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和全国最大的海水鱼养殖基地,蓬勃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为水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造就了应运而生的水产品加工业。近年来,宁德市大力培植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力打造精优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提升水产加工业整体水平,推进水产加工业的稳步发展。本文在调查宁德市水产加工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1-3],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以期对宁德市的海洋渔业在新形势下实现水产品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有所裨益。

1宁德市水产加工业现状

2015年宁德市渔业总产量为88.6×104t,总产值188.0亿元,大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0.0%;水产品加工总量29.2×104t,加工总产值111.2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6%和17.0%;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欣欣向荣,呈现出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特征。

1.1加工企业初具规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一批初具现代企业特征的水产品加工厂快速成长。目前宁德市水产加工企业总数达到300多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3家,年产值超亿元的7家,初步形成了集养殖、加工、出口、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链,水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不断提升,规模日趋扩大,水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1.2产业集聚初现雏形

近年来,宁德市为进一步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冷链、统一排污、统一研发、统一展示”的原则进行建设,集中配套强化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科研平台、公共码头等设施,加快建设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设施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水产加工产业园区,积极打造宁德市水产加工业“百亿”产业集群。目前主要建设有三个加工产业园区:一是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加工园区,位于三沙镇陇头村,规划面积700hm2,一期建设187hm2,已投资近5亿元,签约落户该园区加工企业18家,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其中霞浦新日鑫工贸有限公司、霞浦黄渔国水产有限公司等10家加工企业已建成投入生产,加工产品有大黄鱼、海参、紫菜等;二是霞浦县经济开发区水产品加工园区,位于松港街道小沙村,水产加工园区规划面积100hm2,已投资2亿元,签约落户该园区加工企业20家,现霞浦海津食品有限公司、霞浦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加工企业已建成投入生产,加工生产紫菜、海参、海带等水产品;三是蕉城区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区,规划加工园区面积68hm2,总投资达27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已基本完成填海造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已有33家加工企业登记入园,并规划建设。这些加工园区的高标准建设为发展壮大水产加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贸易日显多元格局

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拓展多元化市场,扩大出口份额,已成为全市主要的出口支柱产业。水产品出口继2014年突破10亿美元后,2015年水产品出口增长仍保持旺盛势头,全年水产品出口22.0×104t,出口创汇12.9亿美元。目前宁德市水产品加工市场已覆盖国内20多个省市,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稳固日、韩、东南亚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原有出口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欧美、非洲、中东等其他市场。

1.4品牌意识日益增强

为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业,宁德市注重引导水产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按照“企业主动、政府推动、产业拉动”战略,打造海洋特色品牌,对扶持发展渔业特色品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促进企业争创品牌。至2015年全市共有省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41家。全市省级海洋产业“十佳”龙头企业3家。全市水产行业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7件,在全省设区市中位居首位;国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9件,省著名商标41件,其中“宁德大黄鱼”跻身全省十佳地理标志商标。在我省打造的“福建省二十大渔业品牌”中,宁德市的“宁德大黄鱼”、“霞浦海参”、“宁德弹涂鱼”、“宁德二都蚶”和“宁德香鱼”均榜上有名,占全省二十大渔业品牌的25%,逐渐形成了具有闽东特色的水产区域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渔业品牌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1.5精深加工取得突破

近年来,宁德市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加工经验,并积极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了鳗鲡、海参、鲍鱼等加工生产线,在不断提升水产品加工率的同时,逐步向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转化,精深加工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开发了独具闽东特色的蒲烧大黄鱼、蒲烧鳗鱼、各种特色鱼片、鱼类罐头、鱼松、海带寿司、盐干海参、缢蛏等加工产品,各种风味的即食食品如即食大黄鱼、即食海苔、即食海参、即食鲍鱼、即食对虾等也不断研发创新,一批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特别是福建岳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宁德市夏威食品有限公司等还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鱼卵、鱼鳞等废弃物中提取卵磷脂、胶原肽及蛋白粉等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业向多元化发展。

2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加工生产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加工规模和产品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水产品加工产业同样亟需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较低

从总体上看,宁德市大小加工企业已达到300多家,但呈金字塔形分布,规模以上企业偏少。部分企业虽然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加工生产设备,提高了工艺和技术水平,但就全行业而言,“低、小、散、弱”的落后状况依然存在。大部分企业仍为粗放型加工企业,采用传统冻、干、腌等粗加工手工操作方法,自动化程度较低;水产品精深加工处于低水平状态,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品牌和终端产品少,加工附属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

2.2产业园入驻率低,集聚效应尚未形成

目前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还处在雏形阶段,虽然在霞浦、蕉城等地建设有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但产业园入驻率不高,规模小的水产加工企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入驻产业园建设生产,依然散落各地,各自为战,导致资源、信息、风险不能共享共担,企业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大,集群效应和区域优势无法得到发挥,产业难以壮大发展。

2.3发展遭遇瓶颈,产业要素优势减弱

水产品加工业是集合资源、资金、人力、科技、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现代化产业性质的工业。目前宁德市大部分水产品加工企业地处沿海,凭原有土地、厂房、技术、设备等资产无法申请到银行抵押贷款和政府扶持,限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尤其是近2年经济下行压力下多方融资困难,造成企业周转资金严重不足。土地资源贫乏,难以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土地支撑,许多水产品加工企业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都受到土地问题的严重困扰。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水产品加工业,近年来行业用工遭遇困境,熟练工人短缺、季节性用工紧张、用工成本逐步攀升,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缺乏政策扶持,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宁德市尚未出台对水产品加工业在税收、用地、资金等方面扶持的优惠政策。加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创新能力普遍不足,总体上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对新产品研发、新市场拓展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热情和投入不足,延缓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3对策与措施

3.1强化政策支持,拓展资金扶持渠道

发展现代加工业,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一是宁德市应根据省政府出台的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用活用好省里政策的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水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配套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形成良好的政策支撑体系和发展软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宁德市把发展水产品加工产业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作用,加大对企业研发高科技新产品的资金扶持力度,增加企业的发展后劲。三是引导多方资金投入,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引资,同时利用银行贷款、战略投资者、企业自筹等社会资金参与加工业发展,形成投入多元化、利益共享的投资机制,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

3.2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

一是要由政府牵头,引导成立水产品加工流通协会,吸纳水产加工企业、水产养殖大户、水产营销企业入会,构建水产品加工业信息平台,做好水产品加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要顺应发展趋势,全面推行“互联网+”水产品电子商务技术,建立宁德市水产品专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加工企业构建自己的水产品专业电子交易平台,发展水产品网上交易,进一步拓展水产品销售渠道,使经营者、消费者实现共赢,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集中采购配送服务。

3.3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综合利用水平

一是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联系,通过调研推出一批对宁德市水产加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攻关项目,以课题招标、合作开发等形式,重点解决水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特别是低值鱼、贝类、藻类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全面推动技术转型升级,引导全行业由简单仿制向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转变,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二是要积极探索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帮助大型龙头企业创建自己的研发中心,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手段,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研发能力,加快研发一批市场需求大、增值潜力大、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系列化水产加工品,其中重点研究开发速冻、即食性水产食品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提升水产品加工附加值,扩大鱼类、藻类、贝类加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促进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4提升品牌效应,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加工企业创建企业品牌,不断提升水产品品牌建设。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强化品牌宣传,通过举办“互联网+大黄鱼节”、“鲈鱼节”等节庆和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突出精品展示、推介与交流;进一步提升“福建省二十大渔业品牌”中“宁德大黄鱼”、“霞浦海参”、“宁德弹涂鱼”、“宁德二都蚶”和“宁德香鱼”等品牌效应。二是组织和引导加工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各种“海峡渔业博览会”、“休闲渔业博览会”等水产品专业展会和招商活动,扩大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宁德市独具特色的名、特、优水产品深入人心,增强宁德市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参考文献:

[1]路世勇.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现代渔业信息,2005,20(10):14-16.

[2]吴湘生.论我国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新思路[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4,10(4):14-17.

水产业发展现状第5篇

1水稻产业现状

1.1品种分布陆良县水稻品种以云粳、楚粳系列为主,主要推广品种为云粳26号、云粳29号、云粳30号、楚粳24号、楚粳25号、楚粳26号、楚粳28号、楚粳29号、滇杂31、35号等。2014年水稻总面积1.21万hm2,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1.19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98.45%,优质稻推广面积占比增加4.5%。

1.2产业化现状水稻是陆良县主要粮食作物,2009~2013年水稻总产5.08亿kg,占5年粮食总产的31.99%;每年稻米商品量4400万kg,商品率达40%。依托1.07万hm2优质稻米种植基地,培育形成了云南爨乡米业,紫溪米业两家专业大米加工企业,设计年加工优质大米2万t,2013年加工稻谷2126.5万kg。陆良县稻米资源利用研究开发水平较低,稻米粗放型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且加工工艺研究水平较落后,糙米、米糠和稻壳的开发利用刚起步。

1.3机械化现状2009年至2013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73835.24kW,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达6.15万台(件)。其中2009年有2台步行式插秧机,到2013年为止增至6台步行式插秧机和1台高速插秧机;稻麦联合收获机械增至43台。并连续五年在三岔河、马街、中枢、板桥等坝区乡镇示范推广“稻田浅耕+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累计推广机插秧1333.33hm2。

2促进水稻产业发展的做法、经验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排灌体系建设,完善农田道路和桥、函、闸等设施。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切实搞好水土保持。二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按照田地平整、土地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搞好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农田,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使用农家肥,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

2.2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现品种良种化、种子标准化该注重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和科技工作的持续开展,多年来持续向省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寻求技术支持与合作,加大优质粳稻新品种的引进、自育力度,选择、应用适应陆良自然条件的优质抗病新品种,促进本地水稻生产的品种更换和品种更新。目前已育成自有知识产权水稻品种3个,并逐步建立完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

2.3认真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为确保支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到实处,陆良县农业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切实加强领导,加大监管,积极协调配合财政等相关部门,及时划拨支农资金,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支农惠农政策。2009~2013年共完成中央、省级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9402.3万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资金8005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758.3万元,粮食直补资金639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50万元,有效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4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活动,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根据农业部、省、市县的安排部署,2009~2013年陆良县集成应用浅旋节水、扣种稀播、够蘖晒田、扩行缩株、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施肥等为主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累计高规格、高质量地完成部、省、市、县四级联创水稻高产创建样板1.79万hm2,共增产粮食3139.46万kg,累计节约成本2266.2万元,共增加经济效益10852.53万元。其中三岔河镇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按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集中连片、规模示范”的思路,精心组织,以稻/豆、稻/薯两种模式为主开展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活动。共完成样板1.62万hm2,累计增粮1674.66万kg,节约成本1633.1万元,共新增经济效益6405.63万元。

2.5加强主导品种及集成技术推广,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水稻生产上以“主导品种展示、技术集成示范”为重点,按照“供种、机耕、节令、规格、供肥、施肥、管水、病虫害防治”的“八统一”的要求,集成应用选用良种、扣种稀播、薄膜湿润育秧、大田浅旋耕节水栽培、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施肥、精确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多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6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深挖土地潜力陆良县2006~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推广29.58万hm2次,其中水稻7.03万hm2,实现总增产4473.5万kg,实现节本增效12227.1万元。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更多的农民受到了系统完善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纠正了传统施肥和盲目的施肥习惯,施肥方法更趋合理。体现在:改变了施肥的“三重三轻”(轻有机肥、轻钾肥、轻中微肥);改变了不恰当的施肥方法(浅施、表施等);改变了无针对性施肥模式(不管作物、区域、轮作一个配方,一个模式)。在配方使用上发生四个转变:改变了单质肥料混合做底肥的现状;改变了一个配方在所用作物通吃的现状;改变了长期施用低浓度配方肥的习惯,中高浓度配方肥被逐步重视;新型控释肥开始受到农户青睐。

3产业制约因素

3.1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短缺是阻碍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设施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二是受资金和政策的限制,龙头企业与基地规模不配套,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不长,流通体系不健全。三是农业技术研发储备、科技培训、技术示范推广的资金有限,从而导致技术研究及储备不足,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慢,甚至很多常规技术在倒退。

3.2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用物资价格高位运行,种粮比较效益不高,水稻生产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粮农的生产积极性受挫,重经作轻粮作的现象蔓延。

3.3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户在生产与经营中“各自为政”,缺乏规模效应和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使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范化种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格局,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严重,劳动力素质下降,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及集约化经营受到制约。

3.4产业链条短缺稻米精深加工水平低,企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企业与农户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突出;农户生产经营小而分散,不利于水稻生产机械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仅有一家龙头企业从事大米加工,年加工1万t,仅为全县稻谷产量的10%。

3.5土地状况趋于恶化工业化、城镇化占用耕地,高速公路、土地流转发展其他种养殖业,农户、居民住宅建设大量用地,水稻(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减少趋势无法扭转,稳定水稻耕地面积难度增大。连年增施化肥,不施或少施农家肥,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

4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水稻是陆良县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技术问题和效益问题,通过良种、良法、良田技术综合集成配套,我县水稻生产尚有较大潜力可挖。发展水稻生产,需要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效益上取得重大改观,从而深入挖掘水稻生产潜力,促进水稻产业更大的发展。

4.1应用良种良种是水稻产业发展的核心。目前我县种植品种多为常规稻,稻米品质较优,杂交稻的推广面积不大。良种工作应以研发引进高产、优质、高抗、适宜的新品种为核心,进而将陆良县水稻产业带上全新的地位。

4.2落实良法良法是水稻产业发展的关键手段。科学技术在水稻生产中重要性在于,一是高产优质品种发挥了增产核心作用,好的品种已成为水稻增产最直接、最有效、最显著的要素。二是好种还需好技术,配套集成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发挥出品种增产潜力。三是科技工者在防灾减灾、重大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要确保水稻产业的传统优势地位,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以成果转化为手段,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扶持开展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认真抓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提高粮食生产良种覆盖率,深挖粮食增产潜力。

4.3培育良田加强项目实施整合力度,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进程,实施保护性耕作措施,试验推广浅免耕栽培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扩大绿肥种植、实施秸秆还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为水稻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4推广机械化机械化、轻简化生产可以节省人工投入、节约物资投入。2013~2014年在省市科研院所专家的指导帮助下,该县在四个水稻主产乡镇示范推广“稻田浅耕+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该技术与传统培栽方式相比,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省时、增产增收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稻米营养品质和卫生品质的效果。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4.5实施标准化良种、良法、良田主要是技术问题。而机械化、标准化则是关乎水稻产业的效益问题。该县的标准化生产规模与水稻生产规模极不适应,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几乎为零。要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抓好“三品”建设,开发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高粮食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粮食产品战略升级。

4.6推进产业化

4.6.1做强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强强联合,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粮食产业龙头企业。

4.6.2扩张产业规模。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把基地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来抓,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培育生产大户、典型户,支持、推动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稻米优势农产品基地。

4.6.3打造知名品牌。加强粮食作物新品、名品、精品开发,加快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加强品牌建设,开发建设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高粮食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粮食产品战略升级。

水产业发展现状第6篇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问题;建议

    五常市座落在黑龙江省南部,张广才岭西麓,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活动积温2900度左右,是优良的一季寒地粳稻种植区。全市幅员7512km2,地貌构成是“六山一水半草三分田”,辖24个乡镇,262个村,人口102万,耕地25.91万hm2。商品稻谷10亿kg,水稻总产值打破50亿元,水稻面积和商品量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居首位。已建成部级绿色食品水稻面积10万hm2,有机水稻基地认证面积1.4万hm2。

    一、水稻发展现状

    1、品种应用

    根据市场不同需求,五常市水稻生产中有4种不同稻米类型:优质高产品种松粳12号、松粳9号、松粳14号、龙洋1号、东农428、东农425;香稻品种以五优稻4号、松粳香2号为主栽,糯稻以松粘1号、通粘1号为主栽;黑稻以黑珍珠、龙锦1号为主栽,形成了以优质为主线,特种稻为辅助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结构。

    2、推广普及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五常稻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推广旱育稀植技术以来,栽培方式正由过去的33穴/m2,每穴5-7苗的密植型向稀植(25穴/m2、每穴3-5苗)发展,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由主茎占30%左右向12%-15%过渡。大面积推广的插秧规格为30cm×19.8cm、33cm×16.5cm每穴插3-4苗。

    育苗以大棚隔离层育苗为主,钵育苗为辅;插秧以人工插秧为主,机械插秧应用面积小,主要原因:稻田面积小,地势高低不平,形状也不规则。田间管理根据当地条件、生育进程、长势长相等进行水肥管理,配合化学药剂灭草防病,确保水稻正常生育。五常稻区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了具有本市特色的“两早、两稀、两控、两晒、两防”的优质高效“十字”栽培模式。两早:即早育壮苗、早插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苗床播种,12-13℃时插秧。两稀:秧田稀播、本田稀插。两控:控制氮肥总量、控制杂草。全年施氮总量135-145kg/hm2,N:P2O5:K2O为1:0.7:0.6。选用低毒除草剂草克星、田秀清、威农等农药控制杂草。两晒:分蘖末期晒田、抽穗前3-5天晒田。两防:防治稻瘟病、防治稻曲病。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两病发生蔓延。

    二、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未解决问题

    1、种植水稻品种繁多。品种多样化,对五常市稻瘟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利于加工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冷害发生频繁,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3、农业水利设施老化,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不高。

    4、生产收贮不规范,降低了稻米品质。农民产前选种依据个人习惯和经验;产中依据传统方法和经验进行水稻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收获储藏方面,收获稻谷往往是根据季节和气候估计成熟率进行收割,随意性大。稻谷干燥基本依靠阳光和人力翻晒,在水泥晒场和公路路面晾晒,易混入砂石、尘土和有害物质,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品质;稻谷混收混储,降低了稻米的品种品质。

    5、稻米加工企业多而不强,产值贡献较小。除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外,大多数加工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生产基地,对农户带动作用小,企业自身也缺少优质稻源。

    三、对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

    1、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百万亩水稻种植优势,发展优质绿色水稻生产,加大水稻科技投入,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培植,建成规模化、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带动优质米加工业向深层次发展。

    2、规范“订单生产”,提高合同履约率。积极探索稻米订单风险规避机制,建立稻米产业风险基金,共同抵御和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规范稻米生产行为,坚持优质优价原则,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稻,逐步淘汰劣质品种。

    3、根据稻米产业布局,实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商品率。单收单储,单品种加工,保证稻米品质。

水产业发展现状第7篇

关键词: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建议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056-03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kiwi base,Shuicheng County enterprises,cooperatives and farmers,departments,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and analyze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Shuicheng County,the development of red kiwi,planted nearly 6 thousand and 700 hectares of red kiwi,with government guidance,enterprise driven,farmers spontaneous cultivation mode. It's found some problems 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such as single species,poor fruit quality,inadequate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uicheng Count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ruit and to strengthen the breeding and popularization of fine varieties,improve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technology,to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Kiwifruit in Shuicheng County.

Key words:Shuicheng County;Kiwifruit;Industrial development;Current situation;Sugg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水城县位于贵州省西部,隶属于六盘水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水城县猕猴桃产业是水城县重要农产业之一,也是2009年以后凸显出的一个优势产业。生产的水城红心猕猴桃(红阳猕猴桃)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目前猕猴桃种植规模已近0.67万hm2,“十三五”期间要完成1万hm2的规划种植任务。如何使种植水平提高、果品品质提升、产业健康发展是当前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通过对水城县米箩乡、猴场乡、顺场乡、野种乡、米箩乡、鸡场镇、勺米乡、发耳乡等地的猕猴桃企业、合作社、农户进行走访调查,同时实地调查了果园生产情况,基本了解了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水城猕猴桃产业从大县走向强县奠定基础。

1 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

面积逐年增加,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水城县2000年从四川苍溪引种红阳猕猴桃,与原产地相比,成熟期比原产地提前30d左右[2-4]。后熟果实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测试得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总糖16.1g/100g,总酸0.94%,果糖0.9g/100g,维生素C 168.8mg/100g,香味浓郁、抗逆性强。由水城县打造的“黔宏牌”红心猕猴桃,曾获2007年中国(江西)果品及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先后被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有机果品[1],“凉都红心”猕猴桃2016年获得十四届农交会金奖,果品单价一度达到40元/kg,在北京市场的销售价格高达116.00元/kg,其价格是同类果品海沃德、秦美等品种的5~8倍,是四川红阳猕猴桃的2~3倍[5]。水城独特的小气候,造就了水城猕猴桃独特的品质,其成熟期较四川等地提前30d左右,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生产水平逐年提升,产业效益凸现。

2 猕猴桃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2.1 品种单一 水城县地势切割深,海拔高差较大,最高海拔2 861m,最低海拔635m,年平均降雨量1 200mm,无霜期310d,年日照时数1 560h,年均温12℃,年总积温4 950℃,≥10℃有效积温4 500~5 600℃,生长季节白天气温可达30~35℃,夜间气温可降到10~15℃,昼夜温差大,有明显的小气候特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6-7]。良好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水城猕猴桃的独特品质,现在种植红阳猕猴桃已成为水城县的支柱产业。但红阳猕猴桃并不能适应整个水城的气候环境,在海拔1 300m以下表现良好[8],海拔超过1300m的区域表现出长势弱,产量低,而且容易产生冻害。种植品种单一,病虫害发生和蔓延较快,处理不当将会引起全面减产[9];最后,品种单一,其生产环节一致,当前生产规模下,气候、劳力、设备的因素都会影响猕猴桃采收和销售。

2.2 果实品质商品性不均 水城县猕猴桃种植标准未完全统一,造成果实商品性不均。部分果农果实未套袋,而且没有防风设施,造成果实表面风斑较严重,影响果实外观。猕猴桃过早采摘会导致食用口感欠佳营养成分欠缺,猕猴桃采摘过晚也容易导致贮藏时间变短。货架期变短,猕猴桃适宜的采摘时间常以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来确定[7,10-11]。在猕猴桃成熟季节,很多果农急于见效益,抢占市场,可溶性固形物6.0%就开始采摘,风味和营养价值都受到影响,不仅扰乱了市场,还破坏了水城红心猕猴桃的声誉。所以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一定要达6.5%以上再进行采摘[11]。

2.3 科技投入不足 相P猕猴桃栽培技术服务不到位,导致很多农户没有标准化建园。很多猕猴桃园在栽植猕猴桃时没有深翻土地,贵州的土壤PH值在7.0左右,猕猴桃喜偏酸性土壤[12],需要采用硫磺粉和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改良[13],由于土壤改良较费人力物力,很多果农忽略此步骤;部分果农在猕猴桃栽植前未全园深翻整地及施足底肥;没有统一的修剪技术指导,对猕猴桃修剪不当,造成结果母枝不壮,预备枝不足,空间浪费,树体早衰,产量不高;还有部分果农不重视授粉树的选择及搭配[7,14],造成成年树不结果或结果不均,区域之间果品差异较大;有些果园排水设施不当,加上雨季到来之前未疏通沟道,连续降雨5d就会使猕猴桃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15]。以上的种种问题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技术支撑不到位。

水城县猕猴桃主要以鲜果销售为主,红阳猕猴桃在常温下可贮藏15~20d[2,16],一旦过了这个期限,将会变软腐烂,经济效益降低。有研究表明每年猕猴桃因贮运不当造成腐烂达25%以上[17-18],使其货架供应期大大缩短。当前,统一采收标准,防止野蛮采摘、规范采果时间、贮藏之前果实完全愈伤和分选是水城县实现高效贮藏必须解决的问题。

2.4 政府扶持体系不完善 政府及相关部门特别关注产业的发展后劲和前景,在扶持农户建园、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学研基地、农旅一体化、品牌统一及统一销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客观分析,政府帮扶体系还不尽完善,生产关键环节的指导和监督还不到位,一些基础设施未充分利用和完善,缺乏高效的交易信息平台、营销中心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各职能部门的跟进服务和交流不够,在猕猴桃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缺乏完整超前的服务。

3 猕猴桃产业化发展建议

3.1 培育新品种与引进适应性品种并重 丰富的种质资源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根本。新品种培育、选育一直是猕猴桃种植发达国家的研究热点,新西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猕猴桃种植发达国家已把培育抗逆性强、雌雄同株、高品质、高产量的新品种作为今后的育种目标[19]。水城县猕猴桃资源十分丰富[20],前期在水城发现野生资源较多,有葛枣猕猴桃[A.polygama(Siebold and Zuccarini) Maximowicz]、京梨猕猴桃(A.callosa var.henryi Maximowicz)、硬齿猕猴桃(A.callosa Lindl.)、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美味猕猴桃(A.chinensis var.deliciosa A.Chevalier)、毛花猕猴桃(A.eriantha Bentham)等,在海拔高于2 000m的地区发现野生美味猕猴桃单果重达50g。所以要加大新品种研发的力度。从国际和国内猕猴桃市场绿肉、黄肉和红肉猕猴桃的发展现状看,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猕猴桃品种除了品质优良、高产外,还必须具有果大、果形美观、耐贮藏、抗逆性强、果肉颜色奇特等综合特点[21]。在水城及全省筛选优异猕猴桃资源,选育适应水城县不同气候的新品种,一是为选育水城的自主品牌做铺垫,二是使水城不同区域都有其相适应的品种。

选育新品种是个漫长的过程,为填补前期猕猴桃品种不足的问题,根据水城的环境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搭配早、中、晚熟品种,每个成熟期都有1~2个主导品种,延长猕猴桃市场供应时间以满足市场需求。

3.2 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 随着猕猴桃消费群体的大众化,人们对猕猴桃产品的需求从量的需求,转化到质的需求,彩色猕猴桃,无毛的中华猕猴桃、甜味猕猴桃成为中国、特别是东南亚人群追求的猕猴桃品种。进入21世纪,新西兰和意大利等国先后启动绿色猕猴桃计划,实施从种植园到超市的全程质量监控[22]。绿色与健康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绿色猕猴桃”、“无公害猕猴桃”和“有机猕猴桃”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19]。水城县猕猴桃除了其独特品质得到国内认可外,还要注重绿色、有机猕猴桃的发展,以不断提升水城猕猴桃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第一,调查各猕猴桃园的水源、土壤的有害物质含量,筛选出绿色、无公害基地;第二,在栽培上少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比如喷施钙硼肥可增加果实的品质和耐储性[23]。不施化肥、勿施氯吡脲,不施农药;第三,产品质量检测,连续3a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得到证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认证,为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猕猴桃栽培技术培训 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动力[24],更是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安全健康长远发展,走出贵州、走向世界的根本出路。首先建立标准化示范园,进一步强化果农的标准化建园意识,探索研究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加快规范建园、配方施肥、科学修剪、人工授粉、合理负载、果实套袋、果园生草、病虫防治、生态示范等关键生产技术的应用,使生产水平、果品质量上档次。现阶段产学研基地已建成标准化示范园,并多次作为水城县猕猴桃种植培训的现场教学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生产水平,促进猕猴桃产业优化升级。其次,加强果农培训,制定适应水城县的标准化建园手册,免费发放给果农,鼓励农技人员直接参与到各个村的猕猴桃栽植中进行技术指导。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把最新和最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传授给果农,为果农的种植技术提供支撑。再次,进一步深化猕猴桃包装保鲜、储运及加工技术研究,鼓励相关企业对猕猴桃的深加工的研究,制作猕猴桃饮料、罐头、猕猴桃酒,研究适合超市仓储和货架的保鲜包装及配套技术。针对不同品种的果形、颜色、与商品档次相匹配的保鲜、包装及标识,环保包装材料的使用;开展果实树上套袋,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以及与早熟、高产、优质栽培相衔接的采后气调保鲜、上货架前催熟技术研发。充分发挥猕猴桃的经济价值,为猕猴桃大规模生产的后续销售问题提供保障。

3.4 政府加强引导,提供坚实保障 目前水城地区猕猴桃产业还处在上升阶段,迫切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加大政府支持引导力度,鼓励民间资本、人力参与专业合作社、种植协会、营销协会等猕猴桃中介组织建立,充分利用农民中介组织连接农户和市场。改变政府支持重点,减少对农民和企业的直接补贴,尽可能多的提供建园材料,比如把扶贫1hm2补助3万元改为资助1hm2750根水泥桩或铁丝,把资助的项目量化,防止企业套取扶持资金。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家一户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模式阻碍了猕猴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通过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才可以将分散的种植户、经营户联系和组织起来,进而将技术和服务传递下去,实现规模经营,去占领大市场和高端市场[2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向四川、陕西等猕猴桃主产区学习,把国内外边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进水城。现水城县已成立统一的猕猴桃管理组织,猕猴桃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均由猕猴桃管委会牵头引导,协调力度强,信息沟通及时,初步显现出政府支持引导的良好效果。

4 Y语

水城猕猴桃的前景十分广阔,只有加强科技投入、完善品牌效应、加大政府扶持,才能促进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万明长,乔荣.贵州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4):184-186.

[2]万明长,罗克明,石乐娟,等.红阳猕猴桃引种试验示范[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63-64.

[3]王明忠,李明章,吴伯乐,等.红肉称猴桃新品种的选育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12(2):51-63.

[4]王明忠.红肉猕猴桃可持续育种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5):309-310.

[5]刘萍,张创峰,段眉会,等.2010年周至县猕猴桃销售情况调查及2011年形势展望[J].山西果树,2011,9(5):32-33.

[6]夏恒,王晓峰.水城红心猕猴桃的气候适应性分析[J].贵州气象,2013,1(37):34-36.

[7]黄宏文.猕猴桃属:分类 资源 驯化 栽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8]黄宏文.猕猴桃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9]袁媛,胡忠荣,易芍文,等.世界猕猴桃研究与生产概况[J].云南农业科技,2002:103-106.

[10]汤佳乐,黄春辉,冷建华,等.不同采收期对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1,41(3):110-113.

[11]祝美云,党建磊.壳聚糖复合膜涂膜保鲜猕猴桃的研究[J].果树学报,2010,27(6):1006-1009.

[12]潘俊峰,曾华,李志国,等.都江堰猕猴桃主产区果园土壤肥力状况调查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0):269-275.

[13]吴迪,彭熙,李安定,等.水城县主要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分析及酸碱度改良方法探讨[J].贵州科学,2014,32(4):94-96.

[14]陈杰忠.果树栽培学各论(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5]张琛,张慧琴,肖金平,等.三个品种猕猴桃实生苗的耐涝性比较[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5):1007-1012.

[16]王玉萍,饶景萍,杨青珍,等.猕猴桃3个品种果实耐冷性差异研究[J].园艺学报,2013,40(2):341-349.

[17]陈金印,付永琦,刘 康.1-MCP处理对美味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6):940-947.

[18]王绍华,杨建东,段春芳,等.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0):102-107.

[19]周保君.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0]《贵州植物志》编辑委员会.贵州植物志・第3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92-112.

[21]钟彩虹,李大卫,龚俊杰,等.湖北省猕猴桃产业发展调查与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496-2501.

[22]FERGUSON A R.1904-the year that kiwifruit (Actinidia deliciosa)came to New Zealand[J].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4,32(1):3-27.

[23]龚新明,关军锋,张继澍,等.钙、硼营养对黄冠梨品质和果面褐斑病发生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4):942-947.

水产业发展现状第8篇

甘肃天水果品产业向集约化、市场化发展方式转变时期,产业发展中存在产业布局、品种结构和生产栽培体系的调整不完善,生产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产业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引领示范能力不强,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和科技经费不足,果品市场建设和营销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天水市果品产业发展应以建设现代果品生产经营体系为核心,走品牌战略、拓展果品市场占有率之路,从而实现果品强市、促进果品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关键词:

果品产业;市场占有率;品牌战略;调查

天水果品产业是甘肃省天水市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天水市围绕果品产业布局,全力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果品产业出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相对于现代果品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和不足,如何做好技术支撑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调查组于2015年6~7月对天水果品生产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天水果品产业地位、历史和现状

1.1地位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西秦岭北麓,渭河上游地带。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北方果树的最佳栽培区,也是著名的“花牛苹果”品牌原产地,全国桃三大适宜区之一,黄土高原露地生产大樱桃的适宜区之一。2008年,天水的秦州、麦积、秦安、甘谷、清水5县(区)苹果产业才进入国家农业部的《苹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范围,同年天水苹果试验站列入“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天水苹果真正进入崭新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天水规划苹果发展面积到16.7…万hm2,平凉、庆阳规划发展到…13.3…万hm2和17.3…万hm2,而陇东产区是黄土高原富士大产业向西延伸的优势区域,但天水恰恰是花牛苹果主产区,其生产栽培模式、果品价格和市场走向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天水苹果产业当前和今后务必重视的焦点问题。天水已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花牛苹果生产基地。

1.2历史天水果品发展已有60年历史,经历了3个明显阶段。

1.2.1集体经营时期

20世纪50~60年代,天水县二十铺乡、籍口乡、伯阳乡、皂郊乡,张川县大阳乡,天水市园艺试验站等为主要产区,以“三红”(‘红元帅’、‘红冠’、‘红星’)苹果为主栽品种。20世纪70年代,‘红星’苹果在香港市场一举成名,天水从此成为全国优质苹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1.2.2自主经营时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天水果品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享有“中国桃树第一县”的秦安县桃树生产基地是最具影响力的富民工程,麦积区下曲葡萄生产基地也初具规模,但此时发展仍以苹果为主,品种以‘富士’为主导,天水苹果产业在全国面积迅猛扩张的影响下发展逐渐处于低谷期。

1.2.3多元化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初期,天水市果树研究所所长陈昭文提出天水苹果应该走‘元帅’系短枝型的发展道路。21世纪初,天水市初步建成1批优势树种、优良品种生产基地。如秦州区放牛村以俄矮、阿斯为主苹果生产基地;麦积区寨子村、秦州区玉泉村、上河村以天汪一号为主苹果生产基地;渭河流域已陆续建成鲜食杏和葡萄生产基地;以秦州区皂郊镇、太京镇为中心的甜樱桃生产示范基地也初步形成;优质桃生产基地在葫芦河沿岸具有一定规模;天水果品产业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果品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麦积区南山万亩花牛苹果生产基地、秦州区罗玉沟流域大樱桃生产基地、秦安县蜜桃生产基地、清水东部核桃生产基地等诸多有影响力的基地,引领天水市果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奔小康发挥重要作用,天水果品产业已进入又好又快发展时期。

1.3现状

截止2014年底,全市果品总面积23.23…万hm2,其中:鲜果、干果总面积分别为15.28、7.95…万hm2,总产量达173.00…万t,实现产值65.04亿元。其中苹果13.31…万hm2、樱桃0.54…万hm2、桃0.72…万hm2、葡萄0.40…万hm2、梨0.23…万hm2、杏0.08…万hm2、花椒2.86…万hm2、核桃5.01…万hm2,其他0.08…万hm2。

1.3.1狠抓品牌创建战略,建设特色果品基地

天…水历史上果品较多,“齐桃”、“长把梨”、“秦椒”等久负盛名。“花牛”苹果影响久远:花牛苹果自香港出口以来,已有‘天汪1号’、‘俄矮2号’等良种,“花牛”苹果已成为世界3大苹果品牌之一,先后荣获“水果状元”、“中华名果”、“中国知名特产”称号。2011年,在CCTV-7《每日农经》评奖活动中,花牛苹果荣获最佳“人气奖”。到2014年底,花牛苹果面积10.17…万hm2。秦州樱桃效益看好:秦州区…0.46…万hm2,2014年底,总产值4.01亿元。近年来,在罗玉沟建立大樱桃批发市场。秦安蜜桃优势明显:秦安蜜桃是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品牌,并荣获“中华名果”称号,2014年,桃全县总产值3.61亿元。“下曲葡萄”发展迅速:麦积区北山流域是全国最大的山地鲜食葡萄产区,2014年,全区葡萄总产值…1.05亿元。花椒产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市花椒挂果面积2.71…万hm2,总产值6.18亿元。核桃发展潜力巨大:其中清水县栽培面积最大,2014年底,全县结果面积0.53…万hm2,总产值0.78亿元。

1.3.2大力推广关键技术,加强果园管理能力

以…果园提质增效行动为根本,以科学发展果品产业示范点为重点。据统计,全市优质果率由2003年的…35%提升到现在的70%。现有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3…600名,他们为天水市果园管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制定《绿色食品花牛苹果生产技术规程》等9个标准,已建成无公害示范基地34个,面积1.73…万hm2。…全市有出口水果注册果园面积0.85…万hm2。有6个全国标准果园,其中,南山万亩花牛苹果生产基地所产苹果,获“日本JAS、美国NOP、欧盟EEC”3项有机农产品标准认证。

1.3.3支持建设龙头企业,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目…前,天水市果品种植营销加工企业227家,果品龙头企业33家,其中部级1家、省级11家。建成气调库38座,恒温库472座,果品贮藏能力达77.41…万t。建成果品产地交易市场39家。果品专业合作社510家,注册人数17…004人。组建了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天水德盛果蔬进出口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秦州区四十铺果农协会联系客商外销果品,提高了果农组织化参与市场的竞争力。

1.3.4依托生态工程建设,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至…2012年,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天水市树种布局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目前,建成设施栽培大棚854座,反季节栽培大樱桃、桃、杏、葡萄等果树,年产值…1…980万元。

1.3.5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产业投入逐年加大

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关于加速发展果树生产的决定》等文件,指导果品产业建设。财政、林业等部门每年投入建设资金7…000万元以上,用以发展果品产业。2010~2012年市政府在深圳、上海举办大型果品展览交易会,2014年举办中国天水花牛苹果推介订货会,加大了果品营销力度。201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一城两园一集团”建设工程。目前,花牛苹果城正在东柯河流域建设之中,南山花牛苹果产业园和北山生态示范园建设也初具规模,花牛苹果集团公司在果品营销中已发挥重大作用。

2天水果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天水果品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工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离农民增收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制约因素。

2.1果品产业布局、品种结构和栽培体系需要调整和完善

部分乡镇干鲜果树种繁杂,搞“小而全”。产业组织形式表现为“小规模、分散化”经营,果品发展方向处于“半封闭型”生产体系。当前果园一面是高投入的走向,一面是用工荒的状况,农具机械化使用逐年增多,只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创新,天水果品产业才能迎上全国矮化密植栽培发展的大环境。

2.2果品生产技术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基层乡镇林果技术力量较为短缺,难以满足生产服务需求,严重影响新技术的全面普及。当前果园管理中妇女、老人已占有一定数量,因此,果品产业技术队伍建设任务繁重。

2.3产业发展市场竞争力弱

有些果农和商家不重视果品品牌的保护,苗木、果品存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不良行为,有损于花牛品牌的形象。服务行业市场意识不强,效率不高,缺乏良好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2.4龙头企业引领示范能力不强

天水市果品龙头企业与先进省份相比有明显差距。目前,山东有“龙大”,陕西有“华圣”等国内外知名果品龙头企业,而天水市还没有这样一家同等规模和水平的企业。大多数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不强。2.5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和技术应用经费不足天水市果品基地建设经费项目资金力量不足。苗木繁育成本高,造成部分树种和品种苗木短缺。工作、科研经费较少,致使高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量大面宽的果农培训工作,不能较好地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2.6果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近年天水市果树低温冻害时有发生,造成果园大面积减产,直接影响果农收入,也影响果品产业健康发展。2.7营销体系和市场建设不健全果品营销体系和市场建设、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滞后,果品营销还处在发展阶段,市内几处大的果品批发市场与基地相距较远,现有的产地交易市场设施简陋,与果品生产极不相适应。

3天水果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与对策

3.1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完善产业栽培体系

在规划框架下科学、可持续的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和品种组成结构,在苹果品种组成上,建议将花牛与‘富士’及其他品种的比例,由现在的7.65∶2.35,利用10年时间逐渐调整为6.70∶3.30。在果品产业组织形式上,向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转变。在果品发展方向上,向开放型、外向型果品生产体系转变。借鉴发达地区的新经验和新方法,参照矮化密植栽培新模式,改进适合天水市独特的乔砧+元帅系短枝型栽培新模式,积极探讨和发展大苗龄栽培技术体系建设,探讨适度密植栽培新树形和新技术,把天水市果品产业建成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果品生产基地。

3.2壮大产业技术力量,全面提高果品质量

加大果品生产科技队伍建设,扩大示范力度,力争3年内果品生产标准化关键技术推广率达80%以上。做好绿色果品认证和质量安全工作。加快新优品种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认真组织实施果业培训建设,使天水市果树种植户管理果园技术有明显提高。

3.3树立天水果品良好形象,用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强天水果品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品牌立市战略。加大花牛苹果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工作。引导广大果农和营销者按照市场规则去生产和经营,加强果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同时,通过协会等组织加强果品企业和果农的行为自律,维护天水果品的信誉。建立全行业诚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塑造天水果业良好形象。

3.4扶持果品龙头企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1)政府通过大力抓高标准示范龙头基地和开发果品终端市场建设,培育和扶持一批果品种植、营销龙头企业。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建设跨区域、连流域的生产示范基地和大型果品物流园区,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增强引领、示范、带动、辐射能力。(2)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果品脆片、果干、饮料、果酒等加工企业。…(3)建立区域性的大型现代化保鲜技术果品储存库。…(4)鼓励果农组建产销联合体,提供规模化服务,加快产业一体化进程。

3.5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和探讨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果品产业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总量,使投入水平与果品产业的重要地位相适应。市县(区)级财政等部门应向果品产业建设倾斜。出台贷款贴息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果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天水市果品龙头企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3.6完善防灾减灾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果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2013年以来,天水市成功研发了防霜机,并应用于生产。2014年金融机构又建立了果品保险,科研人员探讨抗冻害相关技术,为果品生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3.7建立健全果品销售体系,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水产业发展现状第9篇

[关键词] 发展 渔业 经济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81-01

1 概况

1.1 基本情况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辖四镇四乡,102个村民委会,5个社区,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8万人。2013年农村人均有粮409公斤,农民人均所得3789元,远远低于全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山区贫困县。全县总面积4386.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2.9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为3.35万亩。全县水域总面积3.8万亩,人均占有水面0.19亩,其中自然水面3.7万亩,养殖水面0.03万亩,占水域总面积的0.66%。

1.2 渔业资源情况

兰坪县全境均属澜沧江水系,县内有通甸河、a江河、碧玉河等大小支流93条都流入澜沧江,总长度为458.9公里。有丰坪水库、黄梅水库、白羊水库、东坞水库和正在建设的黄木水库五个水库。兰坪县境内有鱼类25种,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其中土著鱼19种,占土著鱼种数的63.1%。鲇形目6种,占31.58%,合鳃目1种,占5.26%。兰坪县境内养殖的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鱼、虹鳟鱼、鲢鳙鱼等,养殖方式为池塘养殖。全县共有82户养殖户,已办理养殖证的有43户。到2014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21亩,水产品产量170吨。

1.3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兰坪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是山区,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兰坪县水产养殖处于养殖面积小、规模小的状况,到2014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只达到321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44亩。水产养殖方式以池塘养殖为主,水源为冷水(山泉水)水源。由于兰坪县渔业生产起步较晚,池塘养殖基础设施不完善(注排水不方便),养殖管理手段落后,养殖科技含量低,形成粗放粗养,产量低(亩产600千克/亩)、经济收入低。兰坪县境内没有水产苗种繁殖、培育基地,水产养殖所需的鱼苗要从外地购买,因长途运输,鱼种投放后成活率不高,造成养殖成本高。

从近年来对兰坪县水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分析来看,全县鲜鱼销售量平均为400吨/年,而自产的水产品总量每年只有170吨/年,远远不能满足兰坪县水产品销售市场需求,水产品销售市场缺口仍然很大。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大多都是从外地调入,价格昂贵,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兰坪县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很大。

2 造成水产养殖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2.1 养殖基础设施脆弱、养殖条件差。全县池塘规范化程度低,池塘老化,池埂垮塌时有发生。进排水设施不完善,不能保证定时注水和排水;池塘塘深普遍偏低,有的平均水深不足1m,池底淤泥过厚,有机物沉积过多,造成富营养化,形成氧气供应不足,鱼类时常出现浮头现象和发生鱼病。给水产养殖生产者造成损失。

2.2 规模化化程度低。兰坪县水产养殖总面积为294亩,分散在全县的八个乡镇。多为一家一户式经营,是典型的家庭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单一,只有鲤鱼、草鱼;连片程度极低,面积最大的养殖户只有18亩,很难形成规模。养殖方为粗放粗养,没有定时定量投放饲料,鱼苗生长缓慢,产量低。养殖过程中使用机械化程度低,据调查了解,县内已在使用的自动饲料投喂机仅有一台,增氧机不足10台。

2.3 苗种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兰坪县没有水产苗种繁殖培育基地,水产养殖所需的鱼苗,养殖户自己到外地购买。各养殖户由于缺少资金或节省资金,购进苗种的渠道不同,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很难保证苗种质量。从外地购进的鱼苗,经长途运输后造成苗种损伤,投放后成活率低,增加养殖户经济成本。大多数养殖户因苗种质量差,品种不纯,形成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单位面积产量难以得到提高。

2.4 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兰坪县的水产养殖者没有把水产养殖作为专业化来进行养殖,现在的养殖模式基本都属于附属养殖,养殖者大多数时间都从事其它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弱,对水产养殖技术缺乏系统了解和认识,养殖管理跟不上。现在养殖的品种多为常规养殖品种,苗种质量差,规格参差不齐,产量低,没有主导品种和优势品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更没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2.5 渔业科技推广力度不足。兰坪县水产养殖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人工池塘养殖和水产品品种单一的养殖模式。养殖业的发展除了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外,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县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弱有很大的关系。兰坪县是一个民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技推广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水产技术推广过程中缺乏资金,不能有效的组织、开展水产新技术科技培训,养殖户没有机会获得专业的水产养殖技术。导致兰坪县水产养殖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影响兰坪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6 市场信息不畅。兰坪县水产养殖户对水产品市场信息缺乏了解,没有充分掌握水产品养殖、销售渠道的信息。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未能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仍以常规品种和传统养殖方式进行水产品养殖和生产。水产品产出单产较低,且品质差,缺乏价格竞争力,水产品市场占有率极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2.7 开拓市场的能力差。名优水产品市场价格比较高,经济效益高,很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兰坪县水产品新品种难以打开市场销售局面。因为名优水产品养殖因养殖成本较常规品种高,养殖技术要求高,市场销售价格高。而水产品消费者对名优水产品价值了解甚少,高价格的销售很难经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名优水产品没有被投入到更大的消费市场,生产者自产自销或者销售到高消费的餐厅,市场空间小,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者对新品种的引进、开发的积极性。

2.8 病害防治手段简单。由于池塘老化,多年未清塘,池底淤泥大量沉积,池塘水质质量下降产生富营养化,水中氧气含量减少,有害物质富集,病菌滋生,造成养殖水域环境恶化,鱼病频发。由于养殖户缺乏鱼病防治知识,不能正确的判断鱼病和及时预防、治疗,一旦发生鱼病,就没有办法控制病害,直接产生鱼苗或成鱼直接死亡的现象,给水产养殖户造具大的危害和损失。

3 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措施的几点思考

3.1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要根据兰坪县水产养殖发展的现状,科学谋划渔业发展战略措施,制定水产养殖规划,报行政主管部门,将发展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增长点,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积极争取政府出台渔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将水产养殖业纳入兰坪县“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加大对兰坪县对渔业资金投入的力度,稳步推进兰坪渔业可持续发展。

3.2 以渔业项目为依托,改造养殖池塘,提高养殖技术和鱼苗鱼种质量。近几年来,国家开始对地方渔业发展予以重视,对有利于当地渔业经济发展的项目都给予立项。为促进兰坪县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兰坪县水产站要以渔业项目为依托,,组织技术力量,以养殖大户为重点,积极申报渔业项目。利用成功申报的资金对养殖户的池塘进行规范化改造,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引进优质鱼苗种,形成规范化养殖,达到以养殖大户带动周围养殖户共同致富的目的。以渔业项目为依托是促进兰坪县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3.3 加大渔业科技推广力度。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兰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就要加大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和加大水产养殖新技术培训力度。在渔业新技术推广和培训过程中,利用项目资金,以条件好的养殖大户为培训基地开展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推广和培训的目的。通过现场培训养殖户,让他们掌握养殖实用技术,并在水产养殖实践中加以利用,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提高渔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带动兰坪县渔业生产健康发展。

3.4 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新产品被市场接受要有一个过程,养殖者应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逐渐将以引导和制定养殖品种,以达到增强市场开拓的能力。但是养殖过程中养殖者不能为了高价格而盲目扩大,最好是养殖本地适应能力强的土著鱼类或试验养殖成功的冷水鱼类。如兰坪县高坪龙泉生态园养殖成功的虹鳟鱼,由于有丰富的冷水资源和成功的养殖技术,到目前养殖达到一定规模,经济收入也逐年增加,但消费渠道只是餐厅消费,没有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因此水产品市场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地市场,也要不断开拓扩大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