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3 16:18:16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第1篇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 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3 3发展意义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等,并促进农村文化的提升和新农村文化的建立。 

 

3.4 问题与挑战 

(1)农业旅游景点大多缺乏特色。广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业景点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多数景点是对农业资源的简单利用,如采摘、品尝、餐饮等,而缺乏对农业活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缺乏品牌塑造意识,缺乏较高的项目组织、设计、创新能力。这样就使得农业旅游景点的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也就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2)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广州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或农村集体自发开发的农庄、农业果园等旅游景点,如瀛洲生态公园;二是由科研基地、农业基地发展而来的旅游景点,如广州水果世界、金颖园、从玉菜业有限公司等;三是旅游投资商投资开发的农业旅游景点,如百万葵园、祈福农庄等。前一、二类,旅游人才都很缺乏,即便是象金颖园这样的大型农业科研基地,虽然有着非常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旅游专业人才却十分缺乏,因而使得景点的项目设置、市场促销、景点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掘潜力,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导游解说人员达不到专业要求。从而导致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浪费,旅游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3)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农业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零散,既不方便旅行社组织旅游线路,也不方便游客出游,还不利于形成集聚效益。而在我国农业旅游最发达的成都市,最为知名的几个农业旅游景点都具有较大规模,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 

(4)对农业旅游管理较为滞后。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点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情况,而相关的管理没有跟上。但是,农业旅游的管理却不容再忽视下去。因为,它一方面关系到农业旅游产品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这一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有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的商家进入其中,也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广大游客的身心安全。农业旅游涉及到品尝、采摘、耕作、住宿、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身心安全。在过去,由于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尚不突出,现在随着农业旅游接待的规模日渐扩大,一些游客与农业旅游企业、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应用而生,一些安全事故也会出现,而用一般的法规政策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因此,急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也急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 

 

4 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4.1原则 

(1)特色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突出特色,特色即吸引力,特色即竞争力。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企业。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关键。而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提高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知名度。 

(2)文化原则。旅游与文化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较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才会有持续吸引力。农业旅游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如风俗传统、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提升农业旅游的品位。 

(3)环境原则。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农业旅游,顾名思义离不开农业。但仅有农业而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也就无法成为农业旅游。因此环境是首要的条件。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同时,旅游景点的项目设计、解说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应体现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获得环境保护的教育。 

(4)市场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以借重要的旅游景点,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各个农业景点还应注意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确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好产品设计,形成竞争优势。 

(5)乡村性原则。农业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就要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活动,因此,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注意突出乡村的特点,也就是自然、生态、农业活动应是项目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持乡村的特色,在建筑的体量、用材、造型、采用的服务设施、绿化、道路等等方面都应有乡村风格。 

(6)体验性、参与性原则。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突出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现代人的消费,特别人是旅游,有着强烈的体验意识、参与意识。人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而是更期望自己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农业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就可以创造条件让游客得到各种体验,得到稳定的、明确的、独特的并有价值的体验。而景点的吸引力、品牌形象在游客独特的体验过程中,将深刻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农业旅游景点有着很好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如菜场让游客自己采摘蔬菜,在果园可以让游客自己采摘水果,在茶园可以让游客摘茶叶、做茶叶、学习茶艺,在奶牛场可以让游客挤牛奶,等等。农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参与到农事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

4.2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制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等政策规章规范,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也曾制定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等地方标准,效果都非常不错。广州也应该制定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对农业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强制性要求,是指景点在某一方面,如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一定要达到的标准;指引性方向,是建议农业旅游景点发展的方向。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的重点是建筑、道路、绿化、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争议投诉处理等方面。其次是可以建立起“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制度。先期确定几个“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对它们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促销扶持,以它们的良好发展、示范影响,带动其它农业旅游景点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也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再次是探索建立起农业旅游协会、农业旅游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的互利合作。 

(2)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项目结构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不断注重项目的创新,注重项目的特色和品味,例如可以请旅游专家、农业专家策划设计一些特色项目;二是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地方民俗、戏曲等作为农业旅游景点的吸引物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三是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适量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但不能喧宾夺主;四是项目的发展要注意细节、要有一定的深度;五是重点发展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项目。 

(3)优化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 

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或者依托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形成几个农业旅游景点较多、占地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片区。如促进白云山、帽峰山地区的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这两个大型景区之间相隔不远,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果园、菜园等,目前,这一地区已有不少的农业旅游景点。近期,广州应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在这一地区的适度集中。 

(4)搞好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市场促销 

农业旅游景点大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因而,自身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市场促销较为困难,在市场促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办农业旅游景点展销会,在有关媒体上发布农业旅游景点信息等方法促销广州的农业旅游景点、补贴企业或无偿帮助企业在道路上设立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还可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城市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在广州旅游网上设立农业旅游专题,介绍全市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详细情况,并注意及时更新资料、增添新的农业旅游景点资料,以反映农业旅游景点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联系方式、交通方式等;精心组织制作编写、绘制广州农业旅游指南、导游词、农业旅游景点分布及交通图等书籍、地图,并在市内各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问讯中心和有关的旅游展销会等场所免费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发放。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收客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农业旅游景点应利用好这一渠道,通过双方收益的合理分成,提高旅行社开发农业线路、开拓农业旅游市场的积极性。 

(5)鼓励乡(镇)村积极开发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因此,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很少有大型工商企业会投资开发农业旅游。因此,农业旅游景点的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入。而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可利用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乡(镇)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树立起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二是配合有关方面,加强本地区的旅游官传促销:三县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四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的较大规模的集聚,如“荔枝村”、“杨梅村”、“香蕉村”等,使之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农业旅游市场,促进有序竞争。 

 

5 结论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第2篇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33发展意义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等,并促进农村文化的提升和新农村文化的建立。

3.4问题与挑战

(1)农业旅游景点大多缺乏特色。广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业景点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多数景点是对农业资源的简单利用,如采摘、品尝、餐饮等,而缺乏对农业活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缺乏品牌塑造意识,缺乏较高的项目组织、设计、创新能力。这样就使得农业旅游景点的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也就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2)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广州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或农村集体自发开发的农庄、农业果园等旅游景点,如瀛洲生态公园;二是由科研基地、农业基地发展而来的旅游景点,如广州水果世界、金颖园、从玉菜业有限公司等;三是旅游投资商投资开发的农业旅游景点,如百万葵园、祈福农庄等。前一、二类,旅游人才都很缺乏,即便是象金颖园这样的大型农业科研基地,虽然有着非常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旅游专业人才却十分缺乏,因而使得景点的项目设置、市场促销、景点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掘潜力,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导游解说人员达不到专业要求。从而导致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浪费,旅游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3)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农业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零散,既不方便旅行社组织旅游线路,也不方便游客出游,还不利于形成集聚效益。而在我国农业旅游最发达的成都市,最为知名的几个农业旅游景点都具有较大规模,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

(4)对农业旅游管理较为滞后。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点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情况,而相关的管理没有跟上。但是,农业旅游的管理却不容再忽视下去。因为,它一方面关系到农业旅游产品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这一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有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的商家进入其中,也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广大游客的身心安全。农业旅游涉及到品尝、采摘、耕作、住宿、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身心安全。在过去,由于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尚不突出,现在随着农业旅游接待的规模日渐扩大,一些游客与农业旅游企业、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应用而生,一些安全事故也会出现,而用一般的法规政策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因此,急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也急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

4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4.1原则

(1)特色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突出特色,特色即吸引力,特色即竞争力。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企业。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关键。而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提高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知名度。

(2)文化原则。旅游与文化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较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才会有持续吸引力。农业旅游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如风俗传统、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提升农业旅游的品位。(3)环境原则。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农业旅游,顾名思义离不开农业。但仅有农业而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也就无法成为农业旅游。因此环境是首要的条件。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同时,旅游景点的项目设计、解说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应体现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获得环境保护的教育。

(4)市场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以借重要的旅游景点,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各个农业景点还应注意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确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好产品设计,形成竞争优势。

(5)乡村性原则。农业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就要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活动,因此,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注意突出乡村的特点,也就是自然、生态、农业活动应是项目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持乡村的特色,在建筑的体量、用材、造型、采用的服务设施、绿化、道路等等方面都应有乡村风格。

(6)体验性、参与性原则。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突出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现代人的消费,特别人是旅游,有着强烈的体验意识、参与意识。人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而是更期望自己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农业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就可以创造条件让游客得到各种体验,得到稳定的、明确的、独特的并有价值的体验。而景点的吸引力、品牌形象在游客独特的体验过程中,将深刻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农业旅游景点有着很好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如菜场让游客自己采摘蔬菜,在果园可以让游客自己采摘水果,在茶园可以让游客摘茶叶、做茶叶、学习茶艺,在奶牛场可以让游客挤牛奶,等等。农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参与到农事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

4.2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制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等政策规章规范,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也曾制定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等地方标准,效果都非常不错。广州也应该制定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对农业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强制性要求,是指景点在某一方面,如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一定要达到的标准;指引性方向,是建议农业旅游景点发展的方向。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的重点是建筑、道路、绿化、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争议投诉处理等方面。其次是可以建立起“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制度。先期确定几个“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对它们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促销扶持,以它们的良好发展、示范影响,带动其它农业旅游景点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也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再次是探索建立起农业旅游协会、农业旅游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的互利合作。

(2)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项目结构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不断注重项目的创新,注重项目的特色和品味,例如可以请旅游专家、农业专家策划设计一些特色项目;二是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地方民俗、戏曲等作为农业旅游景点的吸引物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三是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适量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但不能喧宾夺主;四是项目的发展要注意细节、要有一定的深度;五是重点发展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项目。

(3)优化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

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或者依托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形成几个农业旅游景点较多、占地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片区。如促进白云山、帽峰山地区的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这两个大型景区之间相隔不远,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果园、菜园等,目前,这一地区已有不少的农业旅游景点。近期,广州应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在这一地区的适度集中。

(4)搞好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市场促销

农业旅游景点大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因而,自身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市场促销较为困难,在市场促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办农业旅游景点展销会,在有关媒体上农业旅游景点信息等方法促销广州的农业旅游景点、补贴企业或无偿帮助企业在道路上设立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还可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城市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在广州旅游网上设立农业旅游专题,介绍全市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详细情况,并注意及时更新资料、增添新的农业旅游景点资料,以反映农业旅游景点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联系方式、交通方式等;精心组织制作编写、绘制广州农业旅游指南、导游词、农业旅游景点分布及交通图等书籍、地图,并在市内各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问讯中心和有关的旅游展销会等场所免费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发放。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收客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农业旅游景点应利用好这一渠道,通过双方收益的合理分成,提高旅行社开发农业线路、开拓农业旅游市场的积极性。

(5)鼓励乡(镇)村积极开发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因此,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很少有大型工商企业会投资开发农业旅游。因此,农业旅游景点的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入。而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可利用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乡(镇)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树立起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二是配合有关方面,加强本地区的旅游官传促销:三县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四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的较大规模的集聚,如“荔枝村”、“杨梅村”、“香蕉村”等,使之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农业旅游市场,促进有序竞争。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第3篇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 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第4篇

关键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农业旅游仍呈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如美国2003年有1800万人去农场度假,法国年农业旅游收入达100亿法郎,占其全国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农业旅游已成为欧美国家后工业时代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历经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农业旅游发展上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旅游景点经营的特征

私营化。欧美国家的农业旅游大多是在私营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场主同时成为了旅游业经营者。这种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业旅游经营方式的主体为家庭私营经营。这与我国当前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者以国家集体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区别是极大的。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国家所有制结构体制所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农业私有化由来已久,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未彻底地推行经营的持续私营化,这主要表现在对土地不具有永久的独立可支配性使用权,这导致我国农业很少形成私营形式的农场,更谈不上独立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另外我国农业旅游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期农业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更易成为首选的农业旅游目的地,而这些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

小型化。以英国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为例,从面积上看,各农场面积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其中游客真正活动的空间不大;从雇佣人员上看,平均雇佣全日制职工大多在10名左右,而农场为开展旅游的投资平均也大多只有5万英磅左右,可见其经营规模之小。开展农业旅游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多为一个农场或一个家庭,这种小型化的经营既体现了农业旅游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同时也恰好符合了市场需求的特点。现代的欧美农业旅游者大多为城市居民,他们到农村去放松紧张的心理压力,寻觅一种自然、休闲、恬静的感受,而这些只有在小型化的“农家”才能找得到。而一旦追求规模建起大型旅馆、饭店、停车场、吸引来大量的人流,那么其所追求的目标就必然随之破灭,农业旅游休闲、绿色、自然的优点也就消耗殆尽,丧失了应有的个性特征。

兼营化。一方面农业旅游业大都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开展农业旅游也要依托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和农业生产是不可分的,即便农业旅游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收入,从经济活动上来说已成为主业,农业生产需要一丝不苟、真真实实地进行,切忌将农业生产全部表演化,那样的结果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旅游效果进而损害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更想了解体验的是原原本本的农业,因此农业旅游中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不能丢。

分散化。庞大的需求市场与小型化的经营规模必然导致分散化、多点式的发展格局。近年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分散布局表现十分明显,法国推出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设了家庭旅馆开展旅游业;意大利开展“绿色农业旅游”的农庄已有6500家,日本供大城市休闲的农园有4590个,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美国纽约有1500家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而夏威夷州更多达5500个农场。众多的农业旅游景点分散吸引了庞大的农业旅游群体,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又保证了农场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会因游人的过度集中而遭到破坏,这种小型化多点分散布局也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旅游者需求的动机

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是伴随着整个农业旅游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旅游形式,人们到农村、农场去旅游或多或少都有观光游的成分包含其中,但是这种观光在不同的农业旅游景点、不同的农业旅游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地位是不同的。以观赏景观活动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往往是农业旅游起步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此阶段人们更多的旅游目的动机是观赏农业、农村自然、人文景观,了解认识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特色传统性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状况,一旦进入了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观光游就退居次要地位,而休闲、度假、参与体验性旅游便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上来,成为市场追求的主要目标。目前,观光旅游已不是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主要形式了,取而代之的是农业休闲、参与体验、度假等形式的旅游。

休闲旅游。在欧美国家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长,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拥挤和喧闹,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混乱增强,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农村、农业旅游作为自己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目的地。享受农村的自然风光、恬静氛围,悠闲的生活和朴实的民风,以排解心理上的压力、放松身心,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以求获得全新的感受。这种旅游目的需求已成为目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者的主要动机。

度假旅游。在欧美国家度假旅游已成为主要旅游形式,度假旅游可选取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多样的。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消费心理的转变,使适应这种心理转变需求的农业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农村、农场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其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心理及活动需求密切相关的场所。在农村、农场度假,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享受淳朴的民俗民风、享受农村生活、享受恬静的氛围,使人们的度假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到农村、农场度假的旅游形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旅游形式必将得到推广。

参与旅游。欧美国家的人们到农场旅游已不甘于做农业生产的局外人,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各种农事活动当中,去体验农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动机需求是近年来欧美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一种重要需求方式,特别是在日本已成为主要的动机需求。这种参与性旅游更加要求农场要在发展旅游同时保持农业生产持续下去,也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只有实际农场才有条件发展这种旅游,旅游者更愿意选择实际农场而不是为旅游而另辟建的专门农场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品类型的形式

观光参与产品。到农村进行农业旅游观光有二层含义,一是观赏整体农村的自然人文风光,体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二是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和田园风光,这种产品形式是绝大多数农村、农业旅游产品经营者都自然或不自然给旅游者提供的产品。为更好地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农场主有意地将一些生产活动呈现出来,并与旅游时间结合开展,如夏威夷农民就将咖啡加工全过程有计划地展示给旅游者。参与性农业旅游是近几年在市场需求下产生出来的重要产品形式。如日本的农业旅游就十分注重这种参与性,在秋收季节、果实采摘季节旅行社便组织大量城市居民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活动,而有的城市居民到农村租种耕地,全过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成为旅游者的田地看护人。针对此种需求,各农场纷纷推出旅游者可以力所能及参与多种多样的农业活动,如动物家禽饲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活动。

娱乐休闲产品。农场为了更好地满足于旅游者的各方面需求,往往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美国有的农场举办诸如西红柿节、甜洋葱节、土豆装袋节等活动,更多的农场则推出骑马、乘马拉车、雪橇、滑翔、登山、漂流、徙步、钓鱼等活动;还有的农场推出玉米地迷宫,请专家将玉米地种植设计成迷宫形式,然后开展活动。因场制宜地开展旅游休闲娱乐活动是各农场开展旅游时所尽力设计优化推出的产品形式,虽然从活动本身看有的已超出了农业旅游这一主题范围,但是这种扩展对农业旅游或农场开展旅游是十分有益的,且又可以充分利用农场资源。

住宿饮食服务产品。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是为旅游者提供的必需基本服务。而且提供住宿和饮食服务也是开展农业旅游的最重要服务项目,也是能否接待旅游者,能接待多少旅游者的基本保证条件。这在各国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统计都以旅馆数为标准上都充分表明这一点,如意大利有6500间可住宿用农庄,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法国有16000户家庭旅馆等。当然这些旅馆同时还可提供餐饮服务。与小型化的经营模式相对应,这些旅馆的床位数也是很少的,有的就是已有农舍的改造,小规模的接待量更能体现出农业旅游的特色。

旅游商品。各农场开发旅游往往推出一些商品以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并籍此推销农副产品,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些旅游商品,首先是农场出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如蔬菜、瓜果、粮食、咖啡、干酪、奶油等特产,另外有的农场推出一些编织等手工艺品和纪念品。这些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往往成为全部农业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夏威夷农业旅游产值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农副产品的直接销售。相对于同类产品来说,游人更愿意从农场直接购买,如直接从农场亲手采摘的蔬菜水果,农场现场加工的奶油、咖啡、农场酒窖中的葡萄酒等。

旅游市场取向的特点

本地化。农业旅游市场首要特征是旅游者当中属于本地的游客占七成以上,按英国统计2—3小时车程之内、西班牙统计为景区周边100-200公里范围内是主要市场。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农业旅游景点众多,各地区广泛分布,人们在各地区内都可以有农业旅游景点供选择;二是农业旅游者对农业旅游景点的选择性不是很强,只要有相应环境、相应气氛、相应情境等就可以满足需求,不会对具体内容过分选择,这样就无需跨区旅游。

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欧美国家人口比重大都在70%以上,城市人口是国家人口主体,也是国家旅游人口主体,更是农业旅游市场主体所在。农业旅游产品的市场也正是立足城市人口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日本的农业旅游景点称为“城市居民休闲农园”就充分表明了这层含义。

家庭化。据英国的一些农场旅游景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农业旅游客人占景点旅游者大致达到40%左右,可见家庭游客比重之大。另外欧美国家近距离经常性地利用双休日进行的以家庭为组织形式自驾车旅游也是最普遍的形式,农业旅游也不例外,特别是农业旅游的观光、休闲和参与特征更适合于家庭旅游。

学生化。学生是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原因主要是城市学生需要学习知识,认识自然,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因此学校或旅行社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农业旅游,农场也针对学生需求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如德国、法国等旅游农场中许多都设有农业课堂,而学生也有对农村环境认识上的新奇感觉,且学生由于出生在城市、生长于城市,对农村农业的完全陌生更增强其到农场去旅游需求的迫切性,因此学生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第5篇

关键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农业旅游仍呈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如美国2003年有1800万人去农场度假,法国年农业旅游收入达100亿法郎,占其全国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农业旅游已成为欧美国家后工业时代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历经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农业旅游发展上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旅游景点经营的特征

私营化。欧美国家的农业旅游大多是在私营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场主同时成为了旅游业经营者。这种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业旅游经营方式的主体为家庭私营经营。这与我国当前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者以国家集体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区别是极大的。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国家所有制结构体制所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农业私有化由来已久,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未彻底地推行经营的持续私营化,这主要表现在对土地不具有永久的独立可支配性使用权,这导致我国农业很少形成私营形式的农场,更谈不上独立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另外我国农业旅游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期农业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更易成为首选的农业旅游目的地,而这些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

小型化。以英国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为例,从面积上看,各农场面积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其中游客真正活动的空间不大;从雇佣人员上看,平均雇佣全日制职工大多在10名左右,而农场为开展旅游的投资平均也大多只有5万英磅左右,可见其经营规模之小。开展农业旅游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多为一个农场或一个家庭,这种小型化的经营既体现了农业旅游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同时也恰好符合了市场需求的特点。现代的欧美农业旅游者大多为城市居民,他们到农村去放松紧张的心理压力,寻觅一种自然、休闲、恬静的感受,而这些只有在小型化的“农家”才能找得到。而一旦追求规模建起大型旅馆、饭店、停车场、吸引来大量的人流,那么其所追求的目标就必然随之破灭,农业旅游休闲、绿色、自然的优点也就消耗殆尽,丧失了应有的个性特征。

兼营化。一方面农业旅游业大都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开展农业旅游也要依托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和农业生产是不可分的,即便农业旅游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收入,从经济活动上来说已成为主业,农业生产需要一丝不苟、真真实实地进行,切忌将农业生产全部表演化,那样的结果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旅游效果进而损害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更想了解体验的是原原本本的农业,因此农业旅游中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不能丢。

分散化。庞大的需求市场与小型化的经营规模必然导致分散化、多点式的发展格局。近年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分散布局表现十分明显,法国推出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设了家庭旅馆开展旅游业;意大利开展“绿色农业旅游”的农庄已有6500家,日本供大城市休闲的农园有4590个,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美国纽约有1500家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而夏威夷州更多达5500个农场。众多的农业旅游景点分散吸引了庞大的农业旅游群体,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又保证了农场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会因游人的过度集中而遭到破坏,这种小型化多点分散布局也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旅游者需求的动机

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是伴随着整个农业旅游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旅游形式,人们到农村、农场去旅游或多或少都有观光游的成分包含其中,但是这种观光在不同的农业旅游景点、不同的农业旅游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地位是不同的。以观赏景观活动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往往是农业旅游起步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此阶段人们更多的旅游目的动机是观赏农业、农村自然、人文景观,了解认识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特色传统性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状况,一旦进入了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观光游就退居次要地位,而休闲、度假、参与体验性旅游便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上来,成为市场追求的主要目标。目前,观光旅游已不是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主要形式了,取而代之的是农业休闲、参与体验、度假等形式的旅游。

休闲旅游。在欧美国家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长,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拥挤和喧闹,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混乱增强,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农村、农业旅游作为自己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目的地。享受农村的自然风光、恬静氛围,悠闲的生活和朴实的民风,以排解心理上的压力、放松身心,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以求获得全新的感受。这种旅游目的需求已成为目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者的主要动机。

度假旅游。在欧美国家度假旅游已成为主要旅游形式,度假旅游可选取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多样的。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消费心理的转变,使适应这种心理转变需求的农业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农村、农场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其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心理及活动需求密切相关的场所。在农村、农场度假,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享受淳朴的民俗民风、享受农村生活、享受恬静的氛围,使人们的度假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到农村、农场度假的旅游形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旅游形式必将得到推广。

参与旅游。欧美国家的人们到农场旅游已不甘于做农业生产的局外人,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各种农事活动当中,去体验农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动机需求是近年来欧美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一种重要需求方式,特别是在日本已成为主要的动机需求。这种参与性旅游更加要求农场要在发展旅游同时保持农业生产持续下去,也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只有实际农场才有条件发展这种旅游,旅游者更愿意选择实际农场而不是为旅游而另辟建的专门农场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类型的形式

观光参与产品。到农村进行农业旅游观光有二层含义,一是观赏整体农村的自然人文风光,体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二是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和田园风光,这种产品形式是绝大多数农村、农业旅游产品经营者都自然或不自然给旅游者提供的产品。为更好地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农场主有意地将一些生产活动呈现出来,并与旅游时间结合开展,如夏威夷农民就将咖啡加工全过程有计划地展示给旅游者。参与性农业旅游是近几年在市场需求下产生出来的重要产品形式。如日本的农业旅游就十分注重这种参与性,在秋收季节、果实采摘季节旅行社便组织大量城市居民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活动,而有的城市居民到农村租种耕地,全过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成为旅游者的田地看护人。针对此种需求,各农场纷纷推出旅游者可以力所能及参与多种多样的农业活动,如动物家禽饲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活动。

娱乐休闲产品。农场为了更好地满足于旅游者的各方面需求,往往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美国有的农场举办诸如西红柿节、甜洋葱节、土豆装袋节等活动,更多的农场则推出骑马、乘马拉车、雪橇、滑翔、登山、漂流、徙步、钓鱼等活动;还有的农场推出玉米地迷宫,请专家将玉米地种植设计成迷宫形式,然后开展活动。因场制宜地开展旅游休闲娱乐活动是各农场开展旅游时所尽力设计优化推出的产品形式,虽然从活动本身看有的已超出了农业旅游这一主题范围,但是这种扩展对农业旅游或农场开展旅游是十分有益的,且又可以充分利用农场资源。

住宿饮食服务产品。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是为旅游者提供的必需基本服务。而且提供住宿和饮食服务也是开展农业旅游的最重要服务项目,也是能否接待旅游者,能接待多少旅游者的基本保证条件。这在各国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统计都以旅馆数为标准上都充分表明这一点,如意大利有6500间可住宿用农庄,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法国有16000户家庭旅馆等。当然这些旅馆同时还可提供餐饮服务。与小型化的经营模式相对应,这些旅馆的床位数也是很少的,有的就是已有农舍的改造,小规模的接待量更能体现出农业旅游的特色。

旅游商品。各农场开发旅游往往推出一些商品以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并籍此推销农副产品,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些旅游商品,首先是农场出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如蔬菜、瓜果、粮食、咖啡、干酪、奶油等特产,另外有的农场推出一些编织等手工艺品和纪念品。这些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往往成为全部农业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夏威夷农业旅游产值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农副产品的直接销售。相对于同类产品来说,游人更愿意从农场直接购买,如直接从农场亲手采摘的蔬菜水果,农场现场加工的奶油、咖啡、农场酒窖中的葡萄酒等。

旅游市场取向的特点

本地化。农业旅游市场首要特征是旅游者当中属于本地的游客占七成以上,按英国统计2—3小时车程之内、西班牙统计为景区周边100-200公里范围内是主要市场。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农业旅游景点众多,各地区广泛分布,人们在各地区内都可以有农业旅游景点供选择;二是农业旅游者对农业旅游景点的选择性不是很强,只要有相应环境、相应气氛、相应情境等就可以满足需求,不会对具体内容过分选择,这样就无需跨区旅游。

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欧美国家人口比重大都在70%以上,城市人口是国家人口主体,也是国家旅游人口主体,更是农业旅游市场主体所在。农业旅游产品的市场也正是立足城市人口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日本的农业旅游景点称为“城市居民休闲农园”就充分表明了这层含义。

家庭化。据英国的一些农场旅游景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农业旅游客人占景点旅游者大致达到40%左右,可见家庭游客比重之大。另外欧美国家近距离经常性地利用双休日进行的以家庭为组织形式自驾车旅游也是最普遍的形式,农业旅游也不例外,特别是农业旅游的观光、休闲和参与特征更适合于家庭旅游。

学生化。学生是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原因主要是城市学生需要学习知识,认识自然,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因此学校或旅行社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农业旅游,农场也针对学生需求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如德国、法国等旅游农场中许多都设有农业课堂,而学生也有对农村环境认识上的新奇感觉,且学生由于出生在城市、生长于城市,对农村农业的完全陌生更增强其到农场去旅游需求的迫切性,因此学生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第6篇

关键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农业旅游仍呈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如美国2003年有1800万人去农场度假,法国年农业旅游收入达100亿法郎,占其全国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农业旅游已成为欧美国家后工业时代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历经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农业旅游发展上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旅游景点经营的特征

私营化。欧美国家的农业旅游大多是在私营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场主同时成为了旅游业经营者。这种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业旅游经营方式的主体为家庭私营经营。这与我国当前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者以国家集体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区别是极大的。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国家所有制结构体制所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农业私有化由来已久,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未彻底地推行经营的持续私营化,这主要表现在对土地不具有永久的独立可支配性使用权,这导致我国农业很少形成私营形式的农场,更谈不上独立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另外我国农业旅游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期农业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更易成为首选的农业旅游目的地,而这些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

小型化。以英国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为例,从面积上看,各农场面积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其中游客真正活动的空间不大;从雇佣人员上看,平均雇佣全日制职工大多在10名左右,而农场为开展旅游的投资平均也大多只有5万英磅左右,可见其经营规模之小。开展农业旅游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多为一个农场或一个家庭,这种小型化的经营既体现了农业旅游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同时也恰好符合了市场需求的特点。现代的欧美农业旅游者大多为城市居民,他们到农村去放松紧张的心理压力,寻觅一种自然、休闲、恬静的感受,而这些只有在小型化的“农家”才能找得到。而一旦追求规模建起大型旅馆、饭店、停车场、吸引来大量的人流,那么其所追求的目标就必然随之破灭,农业旅游休闲、绿色、自然的优点也就消耗殆尽,丧失了应有的个性特征。

兼营化。一方面农业旅游业大都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开展农业旅游也要依托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和农业生产是不可分的,即便农业旅游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收入,从经济活动上来说已成为主业,农业生产需要一丝不苟、真真实实地进行,切忌将农业生产全部表演化,那样的结果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旅游效果进而损害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更想了解体验的是原原本本的农业,因此农业旅游中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不能丢。

分散化。庞大的需求市场与小型化的经营规模必然导致分散化、多点式的发展格局。近年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分散布局表现十分明显,法国推出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设了家庭旅馆开展旅游业;意大利开展“绿色农业旅游”的农庄已有6500家,日本供大城市休闲的农园有4590个,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美国纽约有1500家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而夏威夷州更多达5500个农场。众多的农业旅游景点分散吸引了庞大的农业旅游群体,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又保证了农场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会因游人的过度集中而遭到破坏,这种小型化多点分散布局也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旅游者需求的动机

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是伴随着整个农业旅游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旅游形式,人们到农村、农场去旅游或多或少都有观光游的成分包含其中,但是这种观光在不同的农业旅游景点、不同的农业旅游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地位是不同的。以观赏景观活动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往往是农业旅游起步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此阶段人们更多的旅游目的动机是观赏农业、农村自然、人文景观,了解认识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特色传统性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状况,一旦进入了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观光游就退居次要地位,而休闲、度假、参与体验性旅游便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上来,成为市场追求的主要目标。目前,观光旅游已不是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主要形式了,取而代之的是农业休闲、参与体验、度假等形式的旅游。

休闲旅游。在欧美国家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长,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拥挤和喧闹,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混乱增强,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农村、农业旅游作为自己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目的地。享受农村的自然风光、恬静氛围,悠闲的生活和朴实的民风,以排解心理上的压力、放松身心,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以求获得全新的感受。这种旅游目的需求已成为目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者的主要动机。

度假旅游。在欧美国家度假旅游已成为主要旅游形式,度假旅游可选取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多样的。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消费心理的转变,使适应这种心理转变需求的农业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农村、农场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其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心理及活动需求密切相关的场所。在农村、农场度假,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享受淳朴的民俗民风、享受农村生活、享受恬静的氛围,使人们的度假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到农村、农场度假的旅游形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旅游形式必将得到推广。

参与旅游。欧美国家的人们到农场旅游已不甘于做农业生产的局外人,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各种农事活动当中,去体验农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动机需求是近年来欧美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一种重要需求方式,特别是在日本已成为主要的动机需求。这种参与性旅游更加要求农场要在发展旅游同时保持农业生产持续下去,也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只有实际农场才有条件发展这种旅游,旅游者更愿意选择实际农场而不是为旅游而另辟建的专门农场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品类型的形式

观光参与产品。到农村进行农业旅游观光有二层含义,一是观赏整体农村的自然人文风光,体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二是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和田园风光,这种产品形式是绝大多数农村、农业旅游产品经营者都自然或不自然给旅游者提供的产品。为更好地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农场主有意地将一些生产活动呈现出来,并与旅游时间结合开展,如夏威夷农民就将咖啡加工全过程有计划地展示给旅游者。参与性农业旅游是近几年在市场需求下产生出来的重要产品形式。如日本的农业旅游就十分注重这种参与性,在秋收季节、果实采摘季节旅行社便组织大量城市居民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活动,而有的城市居民到农村租种耕地,全过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成为旅游者的田地看护人。针对此种需求,各农场纷纷推出旅游者可以力所能及参与多种多样的农业活动,如动物家禽饲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活动。

娱乐休闲产品。农场为了更好地满足于旅游者的各方面需求,往往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美国有的农场举办诸如西红柿节、甜洋葱节、土豆装袋节等活动,更多的农场则推出骑马、乘马拉车、雪橇、滑翔、登山、漂流、徙步、钓鱼等活动;还有的农场推出玉米地迷宫,请专家将玉米地种植设计成迷宫形式,然后开展活动。因场制宜地开展旅游休闲娱乐活动是各农场开展旅游时所尽力设计优化推出的产品形式,虽然从活动本身看有的已超出了农业旅游这一主题范围,但是这种扩展对农业旅游或农场开展旅游是十分有益的,且又可以充分利用农场资源。

住宿饮食服务产品。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是为旅游者提供的必需基本服务。而且提供住宿和饮食服务也是开展农业旅游的最重要服务项目,也是能否接待旅游者,能接待多少旅游者的基本保证条件。这在各国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统计都以旅馆数为标准上都充分表明这一点,如意大利有6500间可住宿用农庄,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法国有16000户家庭旅馆等。当然这些旅馆同时还可提供餐饮服务。与小型化的经营模式相对应,这些旅馆的床位数也是很少的,有的就是已有农舍的改造,小规模的接待量更能体现出农业旅游的特色。

旅游商品。各农场开发旅游往往推出一些商品以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并籍此推销农副产品,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些旅游商品,首先是农场出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如蔬菜、瓜果、粮食、咖啡、干酪、奶油等特产,另外有的农场推出一些编织等手工艺品和纪念品。这些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往往成为全部农业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夏威夷农业旅游产值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农副产品的直接销售。相对于同类产品来说,游人更愿意从农场直接购买,如直接从农场亲手采摘的蔬菜水果,农场现场加工的奶油、咖啡、农场酒窖中的葡萄酒等。

旅游市场取向的特点

本地化。农业旅游市场首要特征是旅游者当中属于本地的游客占七成以上,按英国统计2—3小时车程之内、西班牙统计为景区周边100-200公里范围内是主要市场。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农业旅游景点众多,各地区广泛分布,人们在各地区内都可以有农业旅游景点供选择;二是农业旅游者对农业旅游景点的选择性不是很强,只要有相应环境、相应气氛、相应情境等就可以满足需求,不会对具体内容过分选择,这样就无需跨区旅游。

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欧美国家人口比重大都在70%以上,城市人口是国家人口主体,也是国家旅游人口主体,更是农业旅游市场主体所在。农业旅游产品的市场也正是立足城市人口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日本的农业旅游景点称为“城市居民休闲农园”就充分表明了这层含义。

家庭化。据英国的一些农场旅游景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农业旅游客人占景点旅游者大致达到40%左右,可见家庭游客比重之大。另外欧美国家近距离经常性地利用双休日进行的以家庭为组织形式自驾车旅游也是最普遍的形式,农业旅游也不例外,特别是农业旅游的观光、休闲和参与特征更适合于家庭旅游。

学生化。学生是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原因主要是城市学生需要学习知识,认识自然,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因此学校或旅行社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农业旅游,农场也针对学生需求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如德国、法国等旅游农场中许多都设有农业课堂,而学生也有对农村环境认识上的新奇感觉,且学生由于出生在城市、生长于城市,对农村农业的完全陌生更增强其到农场去旅游需求的迫切性,因此学生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第7篇

1发展旅游业对促进信阳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1推动信阳老区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为“生产发展”创造条件和找到突破点。旅游业是指所有为旅游者提供商品和服务行业的总和,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旅游业不仅会促进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饮食、宾馆、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型的游览活动和休闲、度假、疗养活动的开展,还能创造一些新的生产部门,甚至新的产业。例如,游览观光用的缆车、游船、游乐场等用具、设施、设备的需求和维护,不仅为生产厂商提供了新的市场,也为大量农民提供了从业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直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大大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信阳气候温暖,雨量充滞,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又兼具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旅游资源涵盖“山”、“水”、“林”、“寺”、“泉”、“茶”、“红”等7个方面。既有鸡公山、南湾湖等生态山水风光旅游景点,又有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罗山县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许世友将军墓等革命纪念地,还有灵山寺等历史人文景观旅游景点,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此外,信阳区位优势明显。106、107、312国道,京珠高速,正在建设的西合高速、阿深高速,京广、京九、宁西铁路纵贯全境,京广、京九、西合3条通信光缆干线纵横交汇,交通、通信十分便利,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条件。虽然目前信阳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公民收入的普遍增加,公民的旅游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国内旅游消费增长态势日益凸显,将为信阳老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1.2加快老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信阳市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总人口达770万,其中660万的农业人口中,有350多万农村劳动力。按照现有的耕作技术和条件,50万农民足已耕种全市800万亩耕地(1hm=15亩),剩下的300多万农村劳动力实际上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因此,信阳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吸附劳动力能力强的特点,这对农业人口众多的信阳老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估计,如果旅游业能够全面发展,全市可以增加1O万~15万个就业岗位,而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其他行业就会相应增加5个就业人员。这将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使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土不离乡,更好地实现就地转移,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成本。当然,旅游业的发展只能部分地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民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努力。

1.3有利于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建成“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基础上的较高要求。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及其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还能使当地居民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教育和锻炼,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地方的民俗、饮食、服饰文化、名胜古迹、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文化艺术发展与交流,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旅游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行业管理机构必须定期对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通过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有些旅游胜地,尤其是红色旅游胜地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基地,不仅对参观旅游者有教育意义,而且对旅游从业人员也起着教育作用。因此,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发展红色旅游业是不断提高信阳老区“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不断提升信阳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充分条件。

2信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信阳老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制不顺,市场宣传推介不够等,使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无法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不能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导致旅游业吸附的劳动力数量偏少,存在种种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状况。

2.1产品知名度不高,形象不鲜明目前,信阳老区缺少精品景区和景点,缺乏带动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由于大多旅游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致使信阳旅游的客流结构简单,主要以本市、本省和周边地区游客为主,外省客流不大,国际客流稀少。

2.2旅游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观光游仍然为旅游的主流,休闲游、度假游、疗养游、商务游、会议游等发展滞后。由于长线游客的缺乏和新型旅游业态发展滞后,旅客来去匆匆,与旅游业相关联的商贸流通、饮食、宾馆、金融等其他行业都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后续行业发展严重不足。因而,当前信阳旅游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较短,旅游业主要效益来源是景区、景点门票,还处在原始效益阶段。

3措施建议

3.1采取有力措施,做大做强旅游业

3.1.1加大对旅游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没有良好的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就不能很好地发展旅游业,更谈不上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据调查,信阳老区旅游景区(点)的配套交通设施,环保、卫生设施,供水、供电设施,安全保障设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等,大多存在不完善的现象,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老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这是信阳老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而且,景区基础设施往往和景区农村的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加强景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意。另外,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主要依靠当地农村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这类投资还能为当地农民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从而直接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老区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3.1.2实施精品战略。信阳旅游资源优质丰富,缺少的是建设和开发。鸡公山景色秀美,为四大避署胜地之一,又和千年古刹灵山寺、豫南明珠南湾湖和疗养胜地汤泉池等互为毗邻;大别山兽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这些景区、景点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实施精品战略,主要是把鸡公山生态山水风光旅游景区、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条件较好的景点、景区建成享誉省内外,乃至海外旅游市场的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①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现有景区、景点设施,努力提高服务品位,建设国内一流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安全舒适、服务优良的旅游景区。②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有了好的产品,还要配合强有力的宣传,才能打开国内外市场。目前,信阳旅游景区、景点和线路在国内其他省份和国外旅游市场上知名度不高,影响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信阳旅游业要走出河南省,必须制订旅游促销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3.1.3创新旅游业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目前,信阳旅游景区按照行政区划分属不同的县区,管理比较分散,难以发挥优质景区、景点的带动作用和形成旅游业的综合效应。为了充分挖掘信阳旅游业的潜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使其成为信阳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在加大政府监管和有效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可选择部分重点乡村旅游景区试点,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整合性管理,形成良性互动的管理创新体系,加快市场化运营步伐,有效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促销和统一保护。以综合各区点的力量,形成信阳旅游业的整体效应;以增强全市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力争尽快建立科学合理、运转协调的旅游管理体制。

3.1.4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筹资融资渠道。目前,信阳旅游行业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若要大力发展,必须打破原有格局,将单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投资主体转变为复合型的投资主体。对国有旅游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旅游业的市场化水平。积极吸引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市场,对规划中的新景点(配套经营的商业项目)进行招商引资。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坚决贯彻“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1.5打破地域界限,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信阳市地处鄂、豫、皖3省交界处,和中心城市武汉市相毗邻,交通便捷,发展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区位优势明显。向西可以将大别山一桐柏山旅游区联系在一起,构建红色旅游长廊;向南可以利用与武汉市毗邻的优势,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辐射作用,构建精品旅游线路,发展休闲游、度假游、商务游、会议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向东可以和安徽省的部分景点联系在一起,充分协调,以求资源共享。

3.2将旅游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一方面,利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的村容村貌,模糊景区边界,扩大景区范围。通过提高景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居民的精神面貌,使其树立旅游意识。加强景区的民主法制建设,保持景区良好的社会治安,做好“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使游客能够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景区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出乡村游、农家饭、农家旅馆等涉农旅游产品,以适应由观光游向消费、休闲、度假游的转变,努力挖掘旅游业的内涵,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老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点。狭隘地理解旅游业概念,单纯地为发展旅游而发展旅游业,不仅不能使旅游业蓬勃发展,而且也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大方向相左。因此,必须树立大旅游的新观念,摈弃“门票经济”的陈旧思路,努力开拓旅游业的外延并挖掘其内涵,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购、娱等要素,从旅游者需求角度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在各行各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吸附更多的劳动力,不断扩大就业规模,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进而为信阳老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确立其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第8篇

关键词 渝西;农业;旅游;融合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10-04

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都使农业逐渐与旅游业融合,形成了农业旅游[1]。渝西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渝西地区农业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如何以民为本,挖掘农业、旅游产业资源潜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是未来渝西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效益的一条新路径。

1 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渝西地区,即重庆西部地区,包括永川区、江津区、合川区、大足区、綦江区、南川区、荣昌区、铜梁区、璧山区、潼南区等10个区,总面积18 828 km2,262个乡镇(街道),总(户籍)人口1 040.32万人,占重庆人口数的31.36%。近10年来,渝西地区大力推进农旅融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发展观光农业,有力促进并形成了“农业景观化、景观旅游化、旅游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1.1 建设了一批农业旅游基地

先后建成了潼南菜花、大足荷花、铜梁玫瑰花、璧山葡萄、荣昌海棠花等现代农业基地景区;江津“富硒菜园” “部级农业科技园”4A级农业景区;国家水利休闲风景区大足龙水湖国际度假区,永川神女湖景区;荣昌区国市级综合性植物园景区;铜梁渝西地区最具特色经济林果产业示范区。目前,渝西地区已建设3.3万hm2花卉基地、5 333 hm2枳壳基地、2万hm2梨子基地、5.3万hm2茶叶基地、1.3万hm2柠檬基地、5 333 hm2李子基地、1.33 hm2樱桃基地、4 000 hm2荷花基地、6 666.7 hm2蜜柚基地和6 666.7 hm2笋竹基地等,总规模近20万hm2,而这些基地开发生态农业旅游前景十分广阔。

1.2 举办了一批农业旅游节会

渝西地区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著名旅游节有(市级):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重庆永川百里果乡赏花节、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大足荷花节、荣昌海棠香国旅游文化节、潼南菜花节等,此外,中国(江津)七夕东方爱情节也很有名气。其中,潼南区2016年相继举办陈抟故里菜花节、双江古镇民俗文化节、太安鱼美食节、玫瑰文化旅游节、桑椹采摘节等九大乡村旅游节会活动,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旅游选择。

1.3 形成了城郊休闲旅游带

沿成遂渝高速形成铜梁潼南旅游线,沿成渝蓉高速形成璧山大足旅游线,沿成渝高速形成江津永川荣昌旅游线。渝西旅游经济带将引领、统筹、整合渝西区旅游资源,按照市场规律结成营销集团,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非平衡发展,到2020年,使其旅游经济总量等于重庆都市核心区、拓展区的旅游经济总量。渝西旅游经济带将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区域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实行轮值会议制,并以市场为导向,成立旅行社联盟、景区联盟、旅游饭店联盟和旅游商品企业联盟。

1.4 建立了区域旅游协作机制

渝西地区建立了资源共享与保护机制、联合宣传和营销机制,优化区域旅游整体环境,推动了旅游行业交流与合作。渝西10个区联合做大旅游蛋糕――一个区举办重大节会,其他9个区同时将各自旅游信息和资源带到这个节会上,共同办节。合作方式主要有3种:利用主题节会平台,进行渝西旅游产业的展示交易;做大传统节展,整体宣传分设会场;打造联合节会品牌,比如“渝西乡村旅游季”。

2 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融合发展的规划滞后

目前,渝西尚无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划,在政府规划上缺少引导性,在结构布局上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在项目选择上缺乏计划性,在景观景点建设上缺乏有序性,使整个农业旅游发展市场定位不高或不够明确、布局不合理、主题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等问题突出。

2.2 融合发展的机制缺位

目前,渝西的农业和旅游发展互动机制缺位,既没有多元化、多极化发展的规划引导、各区政府参与、扶持投入的支撑体制,也没有项目融合、内涵挖掘、特色培植的管理体系,更没有政策、人文、生态、法制的保障机制,致使农业、旅游、商贸、文化等产业发展脱节、整体融合不够,推动工作各自为政,互动不足,项目建设主体单一、起点较低、配套落后。

2.3 融合发展的要素不足

目前,渝西农业旅游在市场构架和产品设计上,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品雷同和松散、随意、各自为战等现象;在开发经营模式上,多数为季节性观光、大众化餐饮等一般层次,缺少旅游“六要素”集成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更没有形成鲜明的旅游特色,只能满足游客对农村一时的好奇心理,不能满足旅游者休闲的高端需求,致使市场吸引力和生命力不强,既不能吸引本地游客,更不能招揽外地游客。渝西各地政府各种花节“辛辛苦苦大半年,热热闹闹十几天”就是鲜活的例子。

2.4 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

渝西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功能定位而言,区与区之间的高速路、轨道交通等方面,仍然落后。比如:潼南到大足、潼南到合川、大足到荣昌、荣昌到江津等没有直达高速路,高铁更少。同时,渝西农村总体上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饮水、电力、卫生等设施较差,客运安全、用水用电、治安维护、环境卫生等难以得到全面而有效的保障,制约了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

2.5 融合发展的人员素质不高

渝西农业景区经营管理人员相对缺乏,没有接受过系统有效的职业培训和行业指导,经营管理、工作技能不高。从业人员受传统观念、生活习惯、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因素影响,卫生习惯较差、服务质量不高、经营管理意识不足,致使农业旅游项目经营惨淡,游客旅游期望值反差,严重影响了农业旅游发展[2-3]。

3 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

3.1 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渝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不但有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旅游资源。当地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分别为1、1、4、17处。主要有璧山区白云湖风景区,部级森林公园青龙湖风景区;潼南区有尚昆双江旧居、杨公陵园、部级马鞍山森林公园、大佛寺摩崖造像、东升茶山景区;永川区拥有部级森林公园茶山竹海、AAAA景区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黄瓜山;合川区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钓鱼城、佛教禅宗文化胜地――涞滩古镇;荣昌区有重庆市十大森林公园之一的岚峰林场,渝西植物园、西部陶都博艺馆;大足区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部级森林公园――玉龙山森林公园,部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龙水湖景区;江津区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自然景观,国家AAAA级景区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等。渝西古镇和古代遗迹:古代闻名中外的古战场合川区钓鱼城,重庆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合川区涞滩镇、南川区金佛山、潼南区双江镇、永川区松溉镇、江津区中山镇、塘河镇,荣昌区万灵古镇(原路孔古镇)及著名的綦江区东溪古镇。随着成渝交通条件的改善,渝西经济区完全可以依赖目前的现代农业旅游资源,打造成重庆、成都主城旅游新目的地。

3.2 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优势

渝西经济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清洁无污染,有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若干个。许多区被列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优秀生产示范区” “全国优质粮油生产重点区”。例如荣昌区争取到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区、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等部级平台。璧山、潼南等2个区争取到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潼南区取到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优秀生产示范区。渝西经济区完全可以照优质化、安全化、多样化的要求,将这些园区打造成既能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事情趣,又能享受田园风光,成为主城近郊游、周末游、亲子游的绝佳去处。

3.3 较强的都市经济优势

与重庆市主城区相比,渝西经济发展水平稍低,但与重庆市平均水平相比略高。在整个重庆市经济发展中,渝西区处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属于发达的重庆大都市区。渝西地区的江津、永川、合川,是重庆主城九区之外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江津区是重庆市GDP十强区之一。荣昌、大足、铜梁、潼南、璧山、南川、綦江,在重庆的综合实力也很强,荣昌、大足、铜梁、璧山、綦江,是重庆2010年7个西部百强县之一。

3.4 快捷的交通要道优势

渝西区交通便利,陆路水路系统都非常发达。就水上交通而言,长江上的港口有永川港、江津港,嘉陵江上的港口有合川港。

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的有成渝高速(G85渝昆高速公路)、渝蓉高速公路(G5013)、渝黔高速公路(G75兰海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在建的有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江习高速、南道高速公路、南沪高速(南充至泸州)等。干线铁路已通车的有成渝线、渝遂线、川黔线。在建的有成渝客运专线、兰渝铁路、渝黔新线铁路。规划中的有渝昆高铁经江津永川、渝蓉铁路新线(切弯取直货运为主的铁路),快捷的交通要道为出门旅游的人提供了很多方便。

3.5 发达的商贸业和物流业优势

渝西地区有重庆市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中的4个,分别是永川区的重庆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荣昌区的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璧山区的西南鞋材交易中心、大足区的龙水五金市场。此外,江津区的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原重庆观农贸,西部最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也很有潜力。另有大型专门市场有重庆(双福)和润国际汽摩城、西南最大钢材交易中心重庆(双福)攀宝钢材交易中心、中国永川商贸城。

4 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机遇

4.1 旅游消费环境好,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入“黄金期”

2015年5月27日,在浙江调研时,对农民利用自然优势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同时他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渝西地区在重庆的西部,其现代农业与旅游资源丰富,有部级的大足石刻艺术旅游区、四面山、金佛山生态旅游区、合川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旅游区;有潼南菜花、大足荷花、铜梁玫瑰花、璧山葡萄、荣昌海棠花等现代农业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美丽乡村旅游资源,精心设计赏花游、蔬果采摘游、美食游等乡村旅游品牌,逐步实现渝西由季节性旅游向常态化旅游转变[4]。

4.2 重庆“一心三带”旅游发展格局,助推渝西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第9篇

观光农业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新型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方式改变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狭窄,绿地减少,环境污染,人口增加,生活节奏紧张繁忙,生活空间日趋缩小。假日里有限的城市公园和风景区人满为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和旅游的心理要求,迫切需要到郊外农村寻求新的旅游空间,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实现回归大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的愿望。农村天地广阔,空气新鲜,自然环境优美,山村野趣浓厚,绿色食品多样,农事活动新奇,乡土文化丰富,对城市居民来说,是一种别具情趣的享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发展观光农业可以为城市人扩大观光旅游领域,学习和丰富农业知识,体验农民生活,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创造条件。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新异的农业景观和城市人扩大休闲旅游的强烈愿望相结合,形成了观光农业发展的客观背景。为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加快观光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①可以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②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劳动就业;③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④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农家生活气息,享受农业成果,普及农业基本知识;⑤开拓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使游客走进“农业”这一大世界,以减轻和缓解城市旅游地过分拥挤的现象。

2观光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2.1观光农业的概念

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1]。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2.2观光农业的特征

由于观光农业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所以它具有以下特征:

2.2.1生产性:具有农业生产的特点,可以提供绿色和特色农产品,满足人们物质需要。

2.2.2观赏性:是指具有观光功能的农作物、林草、花木和饲养动物等。通过观光活动,使游人获得绿色植物形、色、味等浓厚的大自然的意趣和丰富的观赏性。2.2.3娱乐性:指依赖某些作物或养殖动物区修建娱乐宫、游乐中心、表演场,供欣赏和取乐。

2.2.4参与性:让游人参与农业生产活动,让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2.2.5文化性:观光农业所涉及的动植物,均具有丰富的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函,利用这些有趣意的文化知识,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光农业游览项目,增加农业文化知识。

2.2.6市场性:观光农业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不熟悉农业和农村的城市人服务的,观光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观光农业经营者必须有针对性的、按季节特点开设观光旅游项目,扩大游客来源。

3观光农业类型与功能

3.1观光农业类型按观光农业结构,可分为以下6类:

3.1.1观光种植业:指具有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植。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如引进优质蔬菜、绿色食品、高产瓜果、观赏花卉,组建多姿多趣的农业观光园、自摘水果园、农俗园、农果品尝中心等。

3.1.2观光林业:指具有观光功能的人工林场、天然林地、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开发利用人工森林与自然森林所具有的多种旅游功能和观光价值,为游客观光、野营、探险、避暑、科考、森林浴等提供空间场所。

3.1.3观光牧业:指具有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人提供观光和参与牧业生活的风趣和乐趣。如奶牛观光、草原放牧、马场比赛、猎场狩猎等各项活动。

3.1.4观光渔业:指利用滩涂、湖面、水库、池塘等水体,开展具有观光、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如参观捕鱼、驾驶鱼船、水中垂钓、品尝水鲜、参与捕捞活动等,还可以让游人学习养殖技术。

3.1.5观光副业: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如利用竹子、麦秸、玉米叶等编造的多种美术工艺品;南方利用椰子壳制作的、兼有实用和纪念用途的茶具,云南利用棕榈纺织的小人、脸普及玩具等,可以让游人观看艺人的精湛造艺或组织游人自己参加编织活动。

3.1.6观光生态农业:建立农林牧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洁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良好生产环境的场所,形成林果粮间作、农林牧结合、桑基鱼塘等农业生态景观,如珠江三角洲形成的桑、鱼、蔗互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景观典范[1]。

3.2观光农业功能

按照观光农业的功能,划分为以下7类:①观赏型观光农业;②品尝型观光农业;③购物型观光农业;④务农型(参与型)观光农业;⑤娱乐型观光农业;⑥疗养型观光农业;⑦度假型观光农业。在上述7种类型中,又可划分为若干个观光农业项目。

4观光农业发展特点

4.1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19世纪30年代欧州就已开始了农业旅游。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土地上搭起帐蓬野营,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旅游者骑马、钓鱼、参与农活,借此暂时离开繁华、喧闹、紧张的城市,在安静、清新的环境中生活一段,食用新鲜的粮食、蔬菜、水果,购买新鲜的农副产品。但是,这时还没有提出“观光农业”这一概念,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然而农业旅游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文化交流。也吸引了农场主和旅游开发者的视线,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观光农业,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必会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20世纪中后期。旅游不再是对大田景色的观看,代之以具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园内的活动以观光为主,结合购、食、游、住等多种方式进行经营,并相应地产生了专职从业人员,这标志着观光农业不仅从农业和旅游业中独立出来,而且找到了旅游业与农业共同发展、相互结合的交汇点,标志着新型交叉产业的产生。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的性质向度假操作等功能扩展,目前少数经济发达国家,又出现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主将农园分片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假日里让他们享用[3]。

4.2中国观光农业的发展

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中国地区景观差异大,农业资源异常丰富,农业景观新奇多样,这些都是促进观光农业发展的内因。近年来,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不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而转向多样化、高层次的文化娱乐,回归大自然,向往田园之乐的愿望强烈。因而,广阔的客源市场和旅游需求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外因。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农村条件的日益改善,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世界各国观光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触发了中国观光农业的迅速发展。在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主要目的是为了招商引资,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于是各地纷纷仿效,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建阳县黄坨乡蛇园、东山县“海上新村”、“鲍鱼观尝村”;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傣族的民舍;广西柳州水乡观光农业区;安徽黄山市休宁县风凰山森林公园;山东枣庄石榴园;吉林净月坛人工林场;四川三台新鲁橄榄林公园;海南亚珠庄园;河南周口市“傻瓜农业园”、睢阳县的绿雕公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四川成都市郊区的“小农庄度假村”等。这些农业观光基地大多项目独特,条件优越,即可观光游览,又可操作度假,还有许多农业节活动相辅,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光农业基地。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特点是:①观光农业以观光、休闲功能为主,包括观赏、品尝、购物、农作、文化娱乐、农业技艺学习、森林浴、乡土文化欣赏等。目前由于农业观光区服务设施不完善,度假型和租赁型的观光农业项目自然偏少,观光农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②观光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具有“农游合一”的特点。观光农业区往往靠近旅游景区或景点,观光农业的项目是旅游业项目的组成部分,旅游者通过观光农业可以获得丰富的农作体验和田园风光的享受。③观光农业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和大城市郊区,以及特色农业地区。随着旅游需求增强,为当地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5北京观光农业的发展

5.1观光农业的发展优势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太行山、燕山山脉自西向北环抱,山岭雄伟险峻,峡谷奇特幽深;永定河、潮白河水系纵贯京郊,河湖矿泉散布,溶洞瑰丽神秘,融南方山水和北国风光的雄壮于一体。气候上,北京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核桃、柿子、板栗、苹果、桃、梨、白杏等多种温带水果和各种蔬菜及花卉,这些名特优传统品种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而且还为开发观光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北京市旅游市场广阔,旅游业发展十分兴旺,但观光旅游景点(区)多数为自然风景名胜和人文古迹,缺少反映大自然特色的观光旅游空间场所。因而在京郊发展观光农业不但有助于北京旅游业的多样化发展,而且对北京市农业的高效发展,京郊的环境美化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随着旅游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原有的旅游景点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旅游需求,在京郊开发观光农业景点(区),把游客引向郊野,使游客进入“农业大千世界”,既减轻了城市观光旅游区的压力,又开辟了新的旅游市场和领域;既满足了不同旅游消费层次的需求,又为北京实现高效农业开辟了一条特殊的有效途径。

5.2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郊区观光农业始于80年代后期,自昌平县十三陵旅游区率先建立观光采摘果园以来,京郊各区、县观光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开发和形成了一些观光农业项目和景点,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北京郊区共有观光农业景点(区)119个,年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获得经营性收入超亿元。目前,北京观光农业主要有以下6个类型:①农园观光型,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等为主,建立了教育农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或租赁农园等。②农园采摘型:利用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菜园、瓜园、花圃等,供游客入园观景、赏花、摘果,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的果(花)农生活和享受田园风光。③森林旅游型:以森林区优美的环境、洁净的空气,来吸引居民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情趣和进行休闲、度假、森林考察、避暑疗养等健身活动。④渔场垂钓型:利用水库、池塘、渔池等水体进行垂钓、驾船、滑艇、食水鲜和水上娱乐等内容的水域旅游活动,全市拥有专门垂钓的渔场面积已达万亩以上,可供四季全天垂钓的大型垂钓园约有50多个,经营垂钓的单位共400多家。⑤畜牧观赏狩猎型:利用牧场、养殖场、狩猎场、跑马场等,给游人提供观光、娱乐、参与牧业生活的风情和乐趣。⑥乡村民俗文化型: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或风俗习惯、民俗活动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和农场,开设农家旅舍,建立乡村休闲民俗农庄,让游客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村风情和民俗文化。⑦综合观光型:在观光农业景区内设置多种项目,如北京昌平县下庄乡开展山区特色旅游项目—“亲情旅游到下庄”,既观农园寻田园风光,又乐民俗享乡野风情,同时还利用大杨山自然风景区搞红果采摘活动。

5.3观光农业的区域布局

根据北京市郊区资源、环境、区位及农业生产特点,全市观光农业发展区域布局可以划分为3个圈层、8个地带(区)。

5.3.1三个圈层。①近郊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个区。这里交通方便,最接近城市消费群体,农业以园艺农业和高档次果菜种植为主,观光农业应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作为主,可以重点发展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垂钓场及市民租赁农园等观光、体验农耕项目。②中郊平原区:包括大兴、通县、顺义、昌平4个区。这里是首都粮、菜及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河流穿行其间,农业资源丰富,景观特征明显,应以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农业教育为主。③远郊山区:包括房山、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6个山区县、区。这里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资源丰富,观光农业应以休闲疗养、农村文化体验、自然风景观光等为主。

5.3.28个地带(区)。①潮白河沿岸观光农业带:本地带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包括通州、顺义、怀柔、密云四县、区。这里是全市的粮食、蔬菜、畜牧生产基地,农业发达,水面宽广,发展观光农业潜力大,可以逐步发展成为瓜果采摘、农业观摩、民俗采风、农家生活体验、自然风景游览等功能多样化的大型观光农业基地。②永定河下游观光农业带:本地带位于北京市南部,包括大兴、房山2县、区。这里平原广阔,沿河沙地面积大,是全市的粮食、蔬菜、瓜果重要产地。西瓜种植、生态农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可以逐步发展成为瓜果观赏采摘、森林旅游、野生动物观赏及农家生活体验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观光基地。③小汤山观光农业区:本区位于昌平县中部。由于地热资源的独特优势,特种菜种植及特种水产养殖规模较大,水平较高,而且温泉疗养及垂钓对城市居民颇具吸引力,观光农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可以逐步发展成为多种观光农业项目密集区。④八达岭、十三陵观光农业区:本区位于昌平县北部和延庆县南部交界地区,紧靠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名胜旅游区,游客流量大,森林、草场、果树资源丰富,发展森林旅游和果品采摘观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俗旅游也具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发展成为以旅游为主,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观光农业区。⑤慕田峪、云蒙山区:本区位于怀柔县中部。该地区森林资源和果树资源丰富,干果种植和虹鳟鱼养殖规模大,重点发展森林旅游、果品采摘、民俗旅游、虹鳟鱼垂钓等项目,可以逐步发展为具有民俗观光、森林浴健身、科考、避暑、度假和垂钓、品尝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观光农业区。⑥金海湖观光农业区:本区位于平谷县东部,湖水面大,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大桃生产独具特色,可以逐步发展成为水上旅游、观光桃园、桃果采摘、桃花欣赏等观光农业区。⑦十渡观光农业区:本区位于房山区西部,包括具有北方“桂林”的十渡风景区和称之北京“小西芷”的蒲洼山区。这里山水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流水养殖有一定规模,可以逐步发展成为流水养鱼垂钓、乡土民俗旅游、果品采摘、山区狩猎、野生动物观赏等观光农业区。⑧灵山、百花山、妙峰山观光农业区:本区位于门头沟区,这里灵山有全市独一的草甸景观,百花山花木种类繁多,妙峰山玖魂花种植历史久、规模大,可以逐步发展成为灵山牧场旅游、百花山观花旅游、妙峰山玖魂观光、采摘旅游等观光农业区。

6观光农业发展问题之讨论

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型产业。目前,国内外对观光农业的研究仅限于资源开发、项目选择及客源引进等应用方面,对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方法研究较少。为此,作者对观光农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学习和吸收国外观光农业发展经验,现提出有关观光农业发展的几点看法,以供讨论。

6.1观光农业的性质

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具有产业的交叉性。观光农业具有三大功能:一是观光旅游功能,二是农业高效功能,三是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由于农业与自然有关,旅游业与市场有关,农村与人文有关,因而观光农业具有自然、人文和市场的一体化特征。观光农业由农业延伸而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观光农业不是遍地开花、处处发展,而是在具有观光农业条件、区位和接近旅游市场的地区才能获得发展。所以观光农业的发展更具有条件的限制性和地区的选择性,发展观光农业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由于观光农业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因而成为当代农业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6.2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景观学是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最早的“景观”含义是地方风景或景色。在19世纪早期,“景观”的地理含义为“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一般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又称人文景观)。农业景观具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双重特征。它是在一定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下,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生物、技术措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综合体。农业景观学是农业科学和地理科学交叉的学科,是研究农业与其特定地点景观—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农业景观学着重研究景观的3个基本特征:一是结构;二是功能;三是变化。所以,发展观光农业要以农业景观学的理论为指导,重视农业景观的建设、改善和塑造,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观光和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6.3观光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根据观光农业的发展特征,观光农业的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观光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和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②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游合一的新型产业。③要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观光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④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要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首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理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农业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