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2 16:30:07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第1篇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内涵分析和国际借鉴

根据大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所属的内部环境可以将税收风险分成外部税收风险和内部税收风险。外部税收风险是指大企业本身经营之外的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税收风险。大企业的经营都是在一定外部环境条件下来进行的,概括地说,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因素、税收行政与执法因素、政策因素等。相应地,外部税收风险可以分成税收法律风险、税收行政与执法风险以及政策风险。内部税收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要素引起的税收风险。主要有战略规划的税收风险,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只是从技术可行性、盈利状况因素考虑这个问题,没有对税收形成一个全方位、综合的概念,大企业的企业性质、发展阶段、业务发展类型都影响其对税收主动遵从的态度。企业内部制度(生产供应环节、销售环节、投资环节、筹资环节、分配环节、财务管理环节等)是否健全、规范,从根本上制约着税收风险是否可以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另外,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成员国等发达经济体,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指导税收管理实践,以提高稀缺资源的实用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税收流失和提高税法遵从度。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我们发现OECD和欧盟的大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大致相同,即对整个税收风险管理实行“过程控制”。把风险管理分为四个阶段:风险采集识别———风险排序分析———风险应对评估———风险反馈评价。

税务机关角度对现实条件下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路径的思考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将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数据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从国际经验看,税收风险管理技术层面上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型,值得借鉴。笔者认为,现实条件下,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路径实现应该分四步:风险采集识别———风险排序分析———风险应对处理———风险反馈评价。

1.采集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税收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包括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信息。其中,外部环境信息是大企业经营的重要前提,应该收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财政、投资等)和相关产业政策,大企业涉及的重要税种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内部信息包括公司市场经营、融资、投资、成本控制的各个方面。这是实施大企业税收风险全面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2.分析归纳风险指标情形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大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信息,组织开展大企业风险典型识别调研,对销售环节、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物资采购等重要环节的常见税收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积极探索企业风险特征、风险表现及识别方法等,并按集团、区域特点等分类归纳整理税收风险点,建立多维度的大企业风险模型,形成税收风险特征库和案源库。

3.实施税收风险应对处理税收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由税务机关风险应对人员通过调查了解大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并对各环节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评价,对税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作出评判,估计税收风险点转化为风险的可能性,对税收风险点实际运行的评价以及出具评价意见和结果。风险应对人员重点检查大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的岗位设置、内部控制所生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各税收风险管理岗位的业务开展活动。必要时,风险应对人员可以选择某些岗位具有代表性的交易事项进行跟踪,以验证这些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状况,从而全面研判税收风险实质所在。

4.对税收风险的评估反馈根据以上应对评估过程,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对大企业税收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税收风险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并得出评估结果。帮助大企业从税收角度了解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确定风险规避和风险控制的总体策略。检验前三步骤运行是否适当、正确,并且指导以后的风险应对处理,实现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良性发展。

大企业发展角度对现实条件下企业税收风险控制策略的思考

大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引入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通过税收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大事项涉税风险解决策略。

1.建立业务环节的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为解决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各自业务领域的信息不完全,明确信息传递者和接受信息者、负责处理信息的人员等岗位职责,根据各业务环节的流程对其进行税收风险控制,业务部门及时将涉税信息传递给财务管理部门。例如,内部涉税信息传递的设计应当与税收风险的预算管理相结合,设计内部涉税信息传递的指标体系时,应当关注大企业所涉及的重要税种,像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等,重点关注大企业成本费用预算、销售收入、工程投资、资产管理的预算执行情况。同时,明确内部涉税信息传递的内容、密级要求、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业务部门的职责权限等。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第2篇

【关键词】境外工程;税务管理;汇率管理;风险管理

一、境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特点

为保障境外项目财务管理中的税务和汇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需对境外项目税务及汇率管理的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基于东道国特殊国情,对比境内工程项目税务及汇率管理,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差异性

因不同国别的经济状况、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等明显区别于国内,导致在不同国家工程项目的税务和汇率管理工作的管理方式、侧重点和预期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二)复杂性

整体环境的不同,表现在法律、财税政策上的差异更加复杂,如何全面熟悉当地税务政策,进而对税务和汇率管理工作做出执行细则并加以应用,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相比国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难度更大。(三)客观性境外工程项目在合同履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影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短期内很难改变,在合同履约过程中无法全部消除且不可避免。例如项目东道国财经政策及其变动、、交通状况、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等。

二、境外工程项目税务管理及汇率管理的主要风险

境外项目管理工作在具体业务开展时将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是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等,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境外工程项目税务及汇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税务管理风险1.未遵守当地税务政策导致税务处罚风险由于国际业务和税收环境的复杂性,承包企业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理解、熟悉和掌握项目东道国的税收法律和相关政策,税务处罚风险很难避免。比如,投标报价时没有考虑到东道国最低核定企业所得税的特殊规定,导致所得税未按规定申报,因延迟申报而被当地税务机关处罚;未能做到符合当地政策的合规经营,导致项目面临税务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处罚。2.未充分利用当地税务优惠政策导致多纳税风险很多东道主为了引进外资,会给予各项优惠政策。如果境外项目对东道主优惠政策不了解,未充分利用当地税务优惠政策,就会产生多纳税的风险。比如沙特税法规定,企业亏损可以无限期向后结转,没有扣除时间限制,但每年允许扣除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年度应纳税利润的25%。这就要求前期税务筹划阶段,就应该对整个工程项目盈亏情况做出合理的预测和评价。3.内外部环境多变导致无法合理预估税费成本风险在项目投标或议标阶段,税务成本最初预估不足,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付出较高的税务成本,甚至造成项目亏损。主要是涉税分析不细致,凭以往经验进行估算。财税人员对前期投标参与度低,商务人员凭借以往项目估计税负的经验,参考其他国别税负的计算方法,没有对东道国税负做调整,因此造成税负预估严重不足。另外有些国家,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有随时调整税率或增加其他税种的风险,如未能得到业主的调整,增加的税收将增加项目税务成本。4.信息传递效率导致税务管理低效率风险一方面境外工程项目大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不方便,信息沟通和资料传递低效,税务管理工作效率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境外工程项目还存在联合体执行,同一工程项目多地区分散施工问题,增加了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财务报告的双重性,加大了税务管理的工作量。境外工程项目受项目东道国和中国双重约束,导致境外工程项目通常存在两套会计信息系统:满足项目当地税法、法规、政策的“外文账”;满足国内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中文账”。同等条件下外文账和中文账的双重性,显著增加税务人员工作量。(二)汇率管理风险1.外币贬值风险境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中面临较大的外币贬值风险。由于境外工程项目东道国因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导致本地货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不断攀升,对项目履约造成严重影响。境外工程项目通常会以美元或项目东道国货币为结算币种。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汇率频繁波动,造成项目合同投标价确定后,中国境内结汇后相比投标时收到的本位币资金变少,工程结算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或者中国境内支付的本位币资金变多,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会增加项目采购成本,产生汇率影响。如应收账款的汇率风险,境外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的往来资金量大,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项目会为了确保境外工程项目的推进,往往不会及时结算而是通过往来款项的方式先挂账后结算。但是由于汇率的变动,往往会导致应收账款大幅贬值,使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2.外汇管制风险境外工程的外汇管理政策相对落后,在境外工程项目中外汇收支的业务较多,一些施工企业会受到外汇管制的影响。例如,国内施工企业A向国外企业B出口时,基于美国中间商C进行100万美元的外汇交易。这个过程中如果想要汇款成功,A企业必须获得国内外汇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外汇许可证,如果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无法获得外汇许可证,则此款项的支付难以进行。

三、境外工程项目税务管理及汇率管理风险的应对思考

境外项目税务及汇率管理应明确界定职责权限,理顺工作流程和经营管理目标,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一)税务风险应对思路

1.充分了解当地税务政策,合规合法经营境外工程项目通常合同额较大、工期长,涉及货物全球采购、国内外劳务雇佣、境外咨询服务等,业务的复杂性造成境外工程项目税务管理的难度加大。在整个合同履约期间,境外项目都要按照项目东道国的相关税收法规要求履行纳税义务,认真了解东道国关于征收对象、税率、纳税程序、期限、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处罚政策、征收管理政策等方面的要求,做到合规经营,合理纳税,避免税务风险。2.加强工程项目前期调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务筹划首先,境外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前,要切实加强项目东道国财税调研工作,加强同“走出去”承包企业的交流,对项目前期费用、人工费、转让定价安排、关税等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纳税筹划。其次,要充分研究我国关于境外工程项目承包相关的税收政策,利用我国与东道国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社保互免协议等,为合同签订时争取税收优惠条款和变动补偿条款奠定坚实基础。以马来西亚某境外项目合同拆分为例,由马方业主与中方承包企业直接签订的单一EPC合同,中方承包企业需按13%预提所得税,由马来西亚业主扣缴。中方承包企业按照实际利润申报缴纳24%的企业所得税,其中已扣缴的13%预提税中的10%部分可以用于抵扣企业所得税。将单一EPC合同拆分为离岸供货合同和在岸服务合同之后(如图1所示),业主向中国总包企业和中国总包企业在马来西亚子公司支付离岸和在岸合同工程款时,一般均无需扣缴税款。这就实现了通过合同分拆实现在项目东道国的合理避税,为项目争取了节税收益。最后,合同履约阶段和合同关闭阶段,要按照项目前期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进一步完善。同时借助权威中介机构的力量助力做好税务咨询工作。合同履约后期,及时分析和总结各项纳税筹划实施进展,并在过程中做好分析和对比,存档相关税务资料,做好经验总结。3.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优化境外项目税务管理(1)构建境外国别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服务中心将不同项目的会计业务集中到管理中心处理,保证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做到资金管理、薪酬管理、会计核算、税务管理相对集中,节省系统资源和人工成本,提高税务管理工作效率。(2)提高境外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搭建境外EPR系统建设将部门间数据贯通,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使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有效融合,提高数据的关联性,达到有效的协同配合。实行财务、税务集中管理,推行全面预算控制。对海外项目除了进行发展战略控制和经营控制外,更应着重进行财务、税务集中管理,其核心就是资金的集中管理。4.加强税务管理人才培养现阶段税务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偏低,对国内外税法、国际金融、投融资业务知识掌握有限,思路研调,更缺乏税务管理的经验。境外工程项目履约,对境外税务人员整体要求比较高,不论是管理经验、专业素养,还是综合能力都要显著高于国内,加强人才储备,强化税务人才培养,不仅是海外工程项目履约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1)提高税务人员属地化招聘经验丰富的东道国税务管理人员,弥补境外项目税务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当地税务管理人员,对识别各类风险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最好招聘具有中国留学经验的人员,便于中方人员的交流,消除对东道国财经法律理解不全面的问题,并能及时获知最新政策,为中方税务管理人员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促进项目更为顺利地开展和执行。(2)强化境外税务人才储备通过高校定向培养,储备综合素质较强的税务管理人员,其他事务性工作通过招聘临时用工或业务外包的形式完成,中方员工重点加强对税务政策、税务筹划等方面关注,多参加高质量的国际业务培训和当地举办的税务研讨会,开拓视野,积极发挥税务筹划价值创造能力,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二)外汇风险的应对思路

1.做好汇率风险转移和风险共担工作境外项目在与业主签订合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及分包合同时,要引入风险共担的概念,并对结算的币种、结算进度比例和资金支付时点进行充分考虑。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关注不同币种的支付比例和所选择币种币值的稳定性,尽量争取币值较稳定、有较强走势的硬通币种,以规避汇率风险的负面影响,并将汇率变动风险纳入合同价格中,或约定货币保值条款。2.科学地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锁定汇率风险境外项目要利用合理的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以降低汇率风险。如果涉及收款币种和付款币种不同时,很有必要进行套期保值。特别是当地以非美元作为结算币种时,承包企业将同时面对当前人民币双向波动。企业一旦涉及相关的业务,就更加需要规避汇率风险。由于金融衍生品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且结构相对较复杂,所以购买衍生品的企业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3.加强外汇管制应对能力境外项目应当在项目开始之前展开调研,了解合作国外汇管理的相关政策,谨慎交易。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从我国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的相关网站上对该国经济或者外汇政策进行了解;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力量,保障收汇安全。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外汇风险的专业化咨询服务。借助专业公司的力量,可以对外汇管制风险进行充分的了解、规避和转移。

四、结语

境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税务及汇率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企业各级管理者高度重视并支持,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上下联动,加强执行力;另一方面做好境外项目经验的总结,提升风险防范水平,达到良性循环。只有这样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助力中资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使中国“走出去”的工程承包企业,走得更远更稳。

主要参考文献:

[1]舒涛.境外油气EPC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及风险防控[J].商讯,2020(10):36-37.

[2]李慕帅.跨国公司境外项目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J].财会学习,2020(10):54+56.

[3]尚应斌.境外EPC项目的财务风险及控制策略[J].管理观察,2019(33):167-168.

[4]胡治军.境外工程项目如何防控财务风险[J].中国外资,2019(21):90-91.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第3篇

一、风险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风险管理是20世纪初兴起的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它是指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最小的成本争取获得最大的安全保证的管理方法。目前,国际风险管理领域存在诸多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标准,但都与美国COSC)委员会(由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发起的一个组织)正式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rment,简称ERM)紧密相关,ERM框架已成为当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标准。虽然,ERM框架是基于企业风险管理需要总结和提炼的.但风险管理本身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在不同的组织之间具有一定共通性,借鉴企业风险管理的这一方法论,对于税务机关建立健全税收执法风险体系,全面改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协调风险容量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的和贯穿于组织之中的风险、抓住机会、改善资源配置等六个方面。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分别是目标、风险管理要素和管理层级:目标包括四种类型,即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风险管理要素包括八个方面,即内外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管理层级包括管理决策层、职能部门、业务单位和分支机构四个层次。各管理层级是风险管理主体,风险管理要素是必备条件,目标是要努力实现的对象,各个管理层级都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为四个目标服务。其中,八个要素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1.内外环境。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为主体内的人员如何认识和对待风险设定了基础,包括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容量、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

2.目标设定。必须先有目标,管理当局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适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确保所选定的目标支持和切合该主体的使命,并且与它的风险容量相符。

3.事项识别。必须识别影响主体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区分风险和机会。机会被反馈到管理当局的战略或目标制定过程中。

4.风险评估。通过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来对其加以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如何进行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估应立足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

5.风险应对。管理当局选择风险应对一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一采取一系列行动以便把风险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限(risktolerance)和风险容量以内。

6.控制活动。制定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

7.信息与沟通。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有效沟通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流动。

8监控。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加以修正。监控可以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来完成。

综合分析ERM风险管理框架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持续地流动于组织活动之中:二是风险管理涉及各个层级及其人员,并由他们实施;三是强调风险管理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相协调,并最终融入组织文化之中;四是强调风险管理贯穿于组织运行的各个方面,涉及治理、管理和操作等所有层级;五是风险管理不是单纯的内部控制,而是要形成主动管理风险、风险组合发生的观念,并依靠整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来控制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六是管理风险就必须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容量之内,并积极把风险转化为发展的机会,以创造更大价值。应该说,ERM风险管理框架的这些内容对于当前我国推进包括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在内的税收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二、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

回顾我国税收法治化建设的历程,不难发现,随着依法治税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各级税务机关在增强法治意识、健全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手段、强化监督制约和提高队伍素质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有力地促进了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工作的开展,并于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其中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由于没有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框架体系,实践中的许多措施显得较为零散.有的效果也差强人意。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税务管理者、决策者的重视。笔者尝试运用ERM风险管理框架理论查找当前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改进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确定工作的重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在内外环境方面。(1)在一些领导和税务干部头脑中,税收执法风险意识不强,有的认为风险管理等同于强化监督.或仅在发生失职渎职事件后进行问题补救.缺乏把风险管理贯穿各项税收工作的主动精神、整体观念、系统意识。(2)现行税收制度体系结构不完善、科学性不足,法律级次偏低、法律法规衔接不够,且考虑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多,考虑税收执法风险容量不足,造成税务机关执法依据不完备,执法者掌握和运用难度偏高:征管体系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不足,给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留下了较多隐患。(3)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尚未作为一项工作职能明确纳入各级税务机关的工作范畴,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研究、推动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工作,这与税务机关所面对的日益升高的执法风险形成了鲜明落差。(4)税务干部的法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有待加强.执法风险的防范意识有待增强。(5)税收执法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2.在目标设定方面。(1)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基本上还没有被纳入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视野,成为税收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目前尚缺乏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定义。(3)对于当前税收执法体系所能承受以及未来可以承受的风险容量未进行过充分的测量,也还没有科学有效的测量机制和方法。

3.在风险识别方面。(1)对税收执法风险发生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具体行政行为方面,而对其内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理解不足。(2)对于税收执法风险特别是潜在风险的识别尚无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手段。(3)对于如何及时、有效地洞察发生几率较高的税收执法风险还缺乏针对性强的措施。(4)对于税收执法风险与机会还缺乏辩证的认识和理解。

4.在风险评估方面。(1)税收执法风险评估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2)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方法论指导,基本停留在经验判断阶段,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模型作为评估依据,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估方法。(3)对税收执法风险的评估主要停留在固有风险层面,对采取防范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剩余风险缺乏评估和管理的意识。

5在风险应对方面。(1)税收执法风险的应对策略设计不足,没有一揽子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的措施及其适用要件的确定办法。(2)缺乏整合的风险应对观念,对税收执法风险的应对基本停留在一事一议、一案一策的阶段。(3)对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不够。

6.在风险控制方面。(1)受到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和执法任务快速增长的影响,税收执法权的职责分离存在设计的科学性不足和执行的难以到位问题。(2)税收征、管、查、审等环节内部及相互之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协调配合不够,降低了执法风险的防控能力。(3)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工作人员业绩评价与税收执法风险控制缺乏有效衔接。(4)税收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存在有的裁量要件细化不够,运作程序不规范,过程不够透明,缺乏配套制度约束:有的自由裁量权运行缺乏跟踪指导,预警机制还不健全;自由裁量过程的责任分解不够科学.责任追究机制尚不完善。

7.在信息与沟通方面。(1)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税收执法人员不能全面、及时、便捷获取各种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信息的问题。(2)税务机关专业化运作与信息高效共享之间仍然存在矛盾,相关的制度机制和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3)税务机关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税务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税收执法风险防控和业务交流工作需要加强。

8在风险监控方面。(1)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监控范围还不够全面,系统指标设计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相关的申诉、复核、追究制度仍需完善。(2)税收执法风险的内部监控尚未实现信息化、动态化、日常化。(3)外部监督的力度需要加大,方式方法还需继续完善。

三、借鉴风险管理理论改进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建议

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就必须尽快转变长期以来逐渐固化的观念和思维定式,加快建立健全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体系。ERM框架强调,认定一个主体的风险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八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并得到有效运行,如果构成要素存在并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则可能已经被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量范围之内。为此,笔者围绕风险管理的八个构成要素提出以下改进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风险管理环境

内部环境是整个风险控制框架的基础,决定了风险管理的基调,体现了认识和对待风险的态度。税收执法活动直接关系国家利益,涉及千家万户,风险不是一次性的“突发事件”,而是一种“常态”。因此,风险管理不应只被视作“非典型性”工作,而应作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纳入日常税收工作体系中去,全面强化风险管理。

(二)科学规划风险管理目标

结合当前税收工作实际,现阶段建设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体系应初步确立六大目标:一是更有效地协调税收执法风险的承受能力与税收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二是更有效地提高各级税务机关应对税收执法风险的决策、组织能力;三是更有效地提高税务执法人员处置和应对税收执法风险的素质和能力;四是更有效地识别和管理多重的和贯穿于税收执法过程的各种风险;五是更有效地把握改进税收管理的机会;六是更有效地促进税收执法外部环境的改善和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提高。

(三)提高风险评估能力

首先,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税收执法风险评估的制度建设,明晰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方式,确保长期的、动态的跟踪和评价税收执法风险的发生状况、防控体系运作情况。其次,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基于案例分析税收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找出风险形成的规律,一方面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另一方面估计风险发生所产生的后果,建立起风险指标体系,区分不同的风险级别,计算风险分值,并分别按照不同风险度进行警示。第三,采用科学方法开展风险评估。(1)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2)要做到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和纳税人遵从风险相结合。第四,重视剩余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剩余风险是税务机关采取了防范措施后,仍然残余的风险,是相对没有采取措施来改变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的固有风险而言的。如在改进税收执法管理和强化税收执法监督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税收制度变化、税收执法环境特点、执法人员素质等因素导致的发展和变化情况,预设应急策略及措施,做到持续改进。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第4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境外施工;税务

引言

近年来,海外市场规模拓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企业正常的经营成果,已成为我国境外企业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大问题,投资在境外国家不可回避的一个风险就是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国际局势动荡,金融风险无处不在,这一复杂的环境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隐患,其中境外国家的税务风险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对于境外施工企业来说,常常会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形式的变化而使企业处于税务风险之中。通常来说,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有产业政策、经济形势、市场竞争、税收法规、行业惯例及违规行为等。此时,就要求施工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尽快熟悉当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等,在了解和掌握相关财务和税收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税收知识对一系列的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定来规避企业税务风险。

一、境外施工企业常见的税务风险

目前,“走出去”企业的发展业务主要集中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承包工程以及股权并购等方面。无论以何种形式开展境外业务,“走出去”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税务风险。企业在境外设立子公司会遇到股息分配不及时、关联交易定价不合理、税收抵免违规等风险。设立分公司更多的是面临税收抵免的问题,而承包工程面临的主要是常设机构认定问题。“我国与一些国家签订了税收协定,企业要懂得运用相关条款保护自己的利益。企业还要管理好关联交易涉税风险,以及实施好境外所得税收的抵免。通常来说,大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净损失和企业声誉损失两方面,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少数企业在缴税上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大型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力也远远落后于其自身发展的速度。大企业员工虽然成百上千,但税务管理团队的建设还比较薄弱。从国家税务总局选取的定点联系的45家大型企业的管理情况来看,大多数内资企业的税务管理还依附在财务管理下面,税务人员大多三五个,而一些外资企业则有二三十人,高出我们数倍。此外,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缺少政策支持,尤其对所在国的最新税收政策和税收环境情况不甚了解。

二、境外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交易风险,该风险主要发生在外汇交易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买卖和结算外汇。即只要企业以外币计价,就要承担相应的交易风险。二是会计风险,汇率变动导致的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上所记录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的几率,此时,表的利润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三是营运风险,企业工程量、成本、价格由于汇率变动给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收益带来影响的可能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一家企业所承受营运风险的程度是衡量实质汇率变化影响企业整体价值到何种程度。四是央行干预的程度,外汇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有一定影响,各国央行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干预,央行进行干预时通常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本国外贸政策的变化、汇率异常情况、防止通货膨胀等,同时还要考虑人们的心理预期,因为这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短期汇率的变化趋势。五是国内政治因素带来的税务风险。进入二十一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越来越紧密,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融为一体。通常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政局动荡,那么该国的经济必然萧条,投资者必然会对经济的未来丧失信心,也就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货币汇率。

三、规避境外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常用措施

1.熟悉境外税收政策

施工企业会计人员从工程实际出发,多获取一些当地国家的税务经济情况,同时,我国税务部门应该利用网络给予境外施工企业提供大量的税务信息,并提供问题咨询。由此,境外企业就能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合理来制定相关对策,能够随时关注境外经济政策的变化,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境外企业良好的纳税意识,促进依法治税,有利于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就国内税务部门对境外企业在税务方面的政策还是比较多的,例如:根据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信息,中国对外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有100余个,主要包括:越南、孟加拉国、苏丹、老挝、印度尼西亚、阿曼、伊朗、斯里兰卡、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

2.实施多样化经营

境外企业为了尽量避免当地的经济活动给本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常识多元化经营,工程材料使用方面,可以在国内进口,在量上也可以多进口一些,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自身工程需要,更可以在当地进行销售,同时在当地购买一些具有出口价值的工程材料应用于国内的工程,这样企业就可以做到通过进出口来抵消因汇率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也可以使用多种货币进行结算,在当地购买一些工程用设备时使用不同的货币,这样就可以通过各种外币汇差相低,避免汇率带来的风险。这一点比较适用,只要施工企业当地国家外汇可以自由兑换,境外施工企业就可以根据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多元货币组合。也可以灵活选用汇率趋于下降的货币进行结算,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3.化解税务流程隐含的潜在风险

会计人员都知道,境外施工企业的施工活动及其他业务流程中隐含着风险,例如:签订对外合同时,对方纳税主体资格、纳税资料情况都要严格进行审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方转嫁税务风险事件的发生,认真推敲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这样可以涉及到境外的税收误解。为了确保境外企业纳税安全,规避税收风险,会计人员应该定期对相关纳税业务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隐患或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也可以聘请境外专业税务人员进行审计,查漏补缺,消除隐藏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税务风险。境外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要责优选择,优先聘请那些经验丰富、具备专业资质、在当地具有知名度的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避免了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使财务人员更准确的把握当地的会计制度和经济法律法规,为施工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四、结束语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第5篇

据统计可知,我国较多的施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曾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较多的企业在境外市场不断拼搏,很多建筑企业的业务已经扩大到上百个发展中或者是欠发达的国家中,不断参与国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对企业实施支持“走出去”的战略,并在此过程中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走出去战略中给予企业有效的引导,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境外市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的发展实力在竞争中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施工企业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但是,由于国内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发展不均衡,直接导致我国施工企业境外承包业务的利润率大幅度下降。曾经的低成本劳务输出方式已经不能再为企业创造足够的收益和利润,再加上金融危机的爆发,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世界各国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伤害。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经济低迷,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境外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缩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再者,由于国内国外的经济发展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是不同的,财政法规和社会环境等差异因素对境外施工企业的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境外施工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稳定发展,实现企业的利润增长,就要加强对境外工程所在国家进行税收政策研究,分析当地国家的税收筹划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税收筹划管理体制,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要积极研究外汇资金的流动方式,降低外汇变动给境外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和风险。

二、税收筹划的定义和内容

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要提高自身的利润率并降低税收风险,就要做好相应的税收筹划工作。而做好税收筹划工作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一)税收筹划的定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的规定,在不违反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纳税方案来筹划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以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税收筹划工作首先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要遵守国家税收政策的导向指导,不能一味的按照自身的主观意识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同时,税收筹划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施工企业要在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开展前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税后利润,以便施工企业能够真正实现税收利润最大化。

(二)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

税收筹划的内容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和实现涉税零风险。税收筹划工作主要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从而有效实现税收收益最大化目标。避税筹划是指企业可以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避税手段,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条文中的漏洞或者是空白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便实现合理合法避税。避税筹划工作不是违法行为,避税筹划行为与偷税漏税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国家只能采取相应的反避税措施,例如国家只能不断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来限制避税行为,而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制止或惩罚避税行为。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企业在不违法国家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法规定的条例或者是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税负。企业在进行节税筹划工作时,可以利用税法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同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和筹资投资活动,巧妙安排,合理节税,这样就可以在符合国家税收法律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节税。转嫁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不违法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相应有效的措施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便转嫁企业的税收负担。境外施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或者是降低价格等手段将利润或者收益转移到税负较低的国家,或者是通过价格调整将税负转嫁给上游的企业以及下游的消费者,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施工企业税负的转移。实现涉税零风险是指施工企业要全面了解自身的账务,及时核算并交纳税款,及时向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申报,这样就可以减少施工企业遭受税收处罚的可能性,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这种税收筹划方式不是直接降低企业的税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使得施工企业可以间接获得税收收益,也可以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进而可以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基础。

三、境外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面临的风险类型和内容

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财务风险、税收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和社会环境差异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的存在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利于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平稳健康的外部发展环境。

(一)汇率风险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币值被迫升值,且升值一直有着上升趋势,这对我国境外施工企业的境外收益、资产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人民币增值,因施工企业的外币债权总是大于债务,使得产生汇兑损失,直接增加财务费用金额降低企业利润,增加了企业的外汇风险。

1、使得企业的营业收入降低。我国境外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合同大多数是以美元为计价货币,由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所有项目都应当按照会计期间的平均汇率折算成作为记账本位币,即要将利润表中的项目收益换算成人民币。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使得同量的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数量减少,导致境外企业的营业收入降低。

2、企业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外汇缩水。众所周知,通货膨胀会使得债务人受益,债权人亏损,而汇率下降也具有类似的效应。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使得以美元表示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价值下降,境外施工企业的债权权益受到损害,不利于境外施工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使得企业以美元表示的资产价值降低。同时,由于境外项目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外汇管理程序,境外项目所在国通常会限制项目建设资金大量回流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导致境外施工企业未结余资金数量较多,这一方面使得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使得外汇价值下降,直接影响项目的收益和价值。

3、生产和营业成本增加。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项目时要外派本国工作人员到项目所在国家进行项目指导和监督,而外派人员的薪酬是按照美元计价,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企业要留住人才,就要相应调整外派人员薪酬,保证外派人员工资换成人民币后不缩水,这样就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其次,由于境外项目建设资金大多数是从本国的银行中借贷获取,企业要获取美元计价的收益时要将其转换成人民币归还给银行,这样就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税收风险

由于国内外的税收法规和税收政策的不一致,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时面临的程序和税收负担也不一致,使得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施工项目时获取经济效益面临的税收风险增大。税收政策和国内差别主要有所得税、增值税、财产税和利润税等税率的不同,而且这些税收种类的征收范围也与国内税种征收范围不一致,加大了境外施工企业计算应缴税收的工作量,提高了税收计算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间接的加大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增加纳税风险。同时,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设置了相对较高的关税以限制境外施工企业进入,这样就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大了境外施工企业的税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境外企业的税收风险。

(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境外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风险、审计风险和核算风险等内容。资金风险是指境外施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和资金拨付手段复杂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资金拨付会有一定的时滞性,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的拨付和资金预付款资金到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就会给境外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周转压力,不利于保障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审计风险是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施工项目时,由于地域差别和审计制度的差别的存在使得未来项目的决算财务审计工作要受到不同国家和组织的多方审计,只要未来项目没有通过其中一方的审计,项目工程就难以通过,境外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压力巨大。核算风险是由于中外财务核算工作难以同步进行而带来的风险。境外施工项目在国内或者国外发生的费用,在国外或者国内不被认可,因此不能被纳入财务核算范围之内,使得中外财务核算的结果不同,从而影响境外施工企业的纳税额不同,这样就使得境外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不一致,项目效益难以准确计算,财务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加大,不利于境外施工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境外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工作的措施

境外施工企业要想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要从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入手,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一)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措施

1、要熟悉了解境外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企业要开展相关的税收筹划工作,首先就要了解境外工作所在地的税收法律法规。施工企业开展境外工程建设的前期,其财务人员就应该对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了解,要收集有关的法律法规信息,制定相应的税收筹划操作方法。境外企业同时也可以聘请专业的翻译机构或者团队,对工程项目所在地或者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准确无误的翻译和解析,以便帮助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制定有效的对策,为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2、成立税收筹划领导小组。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协作性,税收筹划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境外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相互配合。因此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时,可以成立税收筹划领导小组,以便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而统筹税收筹划工作,为税收筹划工作提供人员支持和组织保障。成立税收筹划小组,应该要注意税收筹划小组的组织构成,要注重提高税收筹划小组的工作效率,避免设置重复的岗位造成小组机构臃肿。再者,要注意防止税收筹划小组的权利过分扩大化,境外施工企业在机构设置中要注意权责分配,明确权利和责任,领导小组在税收筹划工作中应付首要责任。

3、确定境外项目实施的法律形式。境外工程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要理解工程所在国家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确定适合施工企业的项目法律形式。比如,境外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税收法律特点,可以将项目设置成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这样就可以将项目所需的生产性材料或者物资进行转移定价,从而将利润和收益转移或者留在税率较低的国家,以便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再者,施工企业可以预测工程的利润率,从而为制定项目的税收筹划目标提供理论基础。4、制定相应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领导小组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熟悉项目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将项目的利润率水平和税收筹划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分析项目实施环境的利弊,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筹划方案可以指导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实施,可以给税收筹划工作指明方向,从而提高税收筹划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施工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

1、从企业所得税入手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境外施工企业可以结合项目施工的成本构成来降低企业应缴纳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所得税筹划。境外施工企业可以将境外发放的工资计入项目外帐成本,同时,在项目所在国购买生产性物资或者是生活性物资时,应该索要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发票并妥善保管。再者,对进口的施工物资和生活物资,境外施工企业要向当地的国税机关提供相关的清单和价目表,以便这些类似的开支和费用可以归为税前法定扣除项目,从而获得当地税务机关的认可。对于为开展境外施工项目而采购的施工设备,采购人员要妥善保管设备采购发票,要注意发票的合法性和可被认可性,要确保发票的抬头和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名称的一致性,无论是境内购买的设备还是境外购买的设备,都要保证发票可以被税务机关认可,以便为后期的设备折旧抵扣相关费用成本提供依据,进一步为降低企业的所得税风险提供保证。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第6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内部控制对于加强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保证企业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下本文就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探析。

二、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内容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包括几个重要的部分,即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此外,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境外项目税收管理、纳税筹划、税务检查、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账证管理、税务登记、岗位职责以及管理岗位设置等。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既要重视上述所说的五大要点,又要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效益,从全面角度来进行内部控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一)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也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比较难以控制的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从税务风险的形成来看,之所以会形成税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各部门的信息传递不够全面,因此难以控制好各个衔接环节的风险问题,从而产生严重的税务风险。因此,要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必须要求能够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然后根据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管理,如税收筹划的风险、业务交易的风险以及会计核算方面产生的风险等。以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为基础,企业可以做好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还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营价值。首先,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在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避免花费更多的税收费用,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企业经营价值;其次,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能够向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

(三)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安全发展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避免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安全经营。就目前来说,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由于对国家的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充分,导致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从而限制企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国家有关规定的认识,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较好地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

四、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难点

(一)征管过程中的难点

征管工作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其主要的难点在于税务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实施上会存在较大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企业会计和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税务部门强调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管理团队化、征收工作规范化以及专业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是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且能够根据企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的工作操作,务必保证财务工作内容能够尽善尽美。但是,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国家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征收管理较为严格,几乎每年都要定期对这些企业进行各种税务调查,如专项税种调查、税源调查等。在调查过程中,税务部门会就企业的税收指标、财务指标以及经济指标等进行调查,并且要求企业填写税源。而在税源的填写过程中,企业还必须要提供相关的资料,包括企业的全面税收拟定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及企业实际上采用的管理控制措施、企业的预测下期税源结构以及总量、当期税收与同期的对比说明以及当期税收结构、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说明等。就这些内容而言,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此外,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过程时还需要结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的了解,而且要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能力,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否则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将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工作,也无法发挥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稽查过程中的难点

近年来,我国对于企业税收稽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还要求对应收未收的纳税人进行稽查,尤其对于重点企业如金融企业、铁路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等。税务部门在稽查方面的重视给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难点,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要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性,还要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做好税务检查工作,以便出现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三)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

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加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难度。例如,部分地区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给外来企业设置了较多的门槛和障碍,要求外来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要求企业在法定期限内更换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者开具证明等。这些都明显加大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探讨

(一)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新形势下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部环境建设,重视内部环境要素控制。国家有关规定指出,企业在进行内部环境建设过程时应该要明确好各个部门的职责,并科学建立内部机构,确保各责任单位能够落实责任和权利。因此,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企业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就必须要根据当前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内部机构和部门,并选聘高素质的专业税务管理人员,同时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税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为了更好地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还必须要制定税务筹划计划,要求各个税务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以便及时更新业务信息,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税务筹划工作是决定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内容,每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不同的,包括企业的生产内容和经营方式,因此每个企业应该要缴纳的税种也是不同的。而对应不同的税种,国家也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为了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相关信息的了解,以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税收利益。因此,企业可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让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讲座和培训,以便及时关注国家税务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有效的税务筹划措施,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税务难题,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当然,除此之外,在税务筹划工作中,企业还可以关注更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如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内容以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工资支出内容等。

(三)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

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相关部门在信息传递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导致风险加大,无法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外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以便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创造更多的条件。企业在税务风险的防范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中介机构信息、业务往来单位信息、税务部门政策信息等,要求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制度,及时获取各种各样的内外信息,并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整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报告,防范税务风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因此要求各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但是,从当前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在存在不少的问题,给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企业税务管理在征管过程中的难点、税务部门稽查提高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等,因此,新形势下要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能够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同时要求能够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袁源泽 单位:北京镈源茂达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磊,李艳芝.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41)

[2]王恒林.浅析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5(8)

[3]赵永莉.试论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J].中国储运,2015(11)

[4]芦笛.基于美国COSO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3)

[5]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刍探———基于对长沙、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西安六市有关单位的调查[J].湖湘论坛,2014(2)

[6]王玉兰,许可,李雅坤.“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J].税务研究,2014(7)

[7]王维.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探讨[J].科技资讯,2014(9)

[8]钟胥易,刘运国.基于税务治理的企业价值研究———COSO框架下大型企业集团税务治理实践[J].财会通讯,2014(19)

[9]傅萍.基于美国《内部税制-整体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注册税务师,2012(1)

[10]吴春璇,莫磊.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新常态:融入COSO风险框架的税企合作导向[J].经济研究参考,2016(29)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第7篇

关键词:企业 税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153-02

一、引言

内部控制对于加强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保证企业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下本文就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探析。

二、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内容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包括几个重要的部分,即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此外,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境外项目税收管理、纳税筹划、税务检查、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账证管理、税务登记、岗位职责以及管理岗位设置等。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既要重视上述所说的五大要点,又要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效益,从全面角度来进行内部控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一)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也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比较难以控制的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从税务风险的形成来看,之所以会形成税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各部门的信息传递不够全面,因此难以控制好各个衔接环节的风险问题,从而产生严重的税务风险。因此,要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必须要求能够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然后根据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管理,如税收筹划的风险、业务交易的风险以及会计核算方面产生的风险等。以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为基础,企业可以做好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还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营价值。首先,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在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避免花费更多的税收费用,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企业经营价值;其次,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能够向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I的社会价值。

(三)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安全发展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避免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安全经营。就目前来说,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由于对国家的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充分,导致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从而限制企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国家有关规定的认识,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较好地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

四、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难点

(一)征管过程中的难点

征管工作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其主要的难点在于税务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实施上会存在较大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企业会计和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税务部门强调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管理团队化、征收工作规范化以及专业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是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且能够根据企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的工作操作,务必保证财务工作内容能够尽善尽美。

但是,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国家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征收管理较为严格,几乎每年都要定期对这些企业进行各种税务调查,如专项税种调查、税源调查等。在调查过程中,税务部门会就企业的税收指标、财务指标以及经济指标等进行调查,并且要求企业填写税源。而在税源的填写过程中,企业还必须要提供相关的资料,包括企业的全面税收拟定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及企业实际上采用的管理控制措施、企业的预测下期税源结构以及总量、当期税收与同期的对比说明以及当期税收结构、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说明等。就这些内容而言,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此外,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过程时还需要结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的了解,而且要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能力,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否则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将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工作,也无法发挥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稽查过程中的难点

近年来,我国对于企业税收稽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还要求对应收未收的纳税人进行稽查,尤其对于重点企业如金融企业、铁路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等。税务部门在稽查方面的重视给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难点,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要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性,还要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做好税务检查工作,以便出现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三)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

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加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难度。例如,部分地区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给外来企业设置了较多的门槛和障碍,要求外来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要求企业在法定期限内更换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者开具证明等。这些都明显加大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探讨

(一)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新形势下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部环境建设,重视内部环境要素控制。国家有关规定指出,企业在进行内部环境建设过程时应该要明确好各个部门的职责,并科学建立内部机构,确保各责任单位能够落实责任和权利。因此,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企业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就必须要根据当前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内部机构和部门,并选聘高素质的专业税务管理人员,同时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税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为了更好地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还必须要制定税粘锘计划,要求各个税务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以便及时更新业务信息,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税务筹划工作是决定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内容,每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不同的,包括企业的生产内容和经营方式,因此每个企业应该要缴纳的税种也是不同的。而对应不同的税种,国家也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为了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相关信息的了解,以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税收利益。因此,企业可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让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讲座和培训,以便及时关注国家税务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有效的税务筹划措施,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税务难题,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当然,除此之外,在税务筹划工作中,企业还可以关注更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如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内容以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工资支出内容等。

(三)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

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相关部门在信息传递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导致风险加大,无法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外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以便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创造更多的条件。企业在税务风险的防范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中介机构信息、业务往来单位信息、税务部门政策信息等,要求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制度,及时获取各种各样的内外信息,并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整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报告,防范税务风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因此要求各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但是,从当前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在存在不少的问题,给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企业税务管理在征管过程中的难点、税务部门稽查提高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等,因此,新形势下要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能够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同时要求能够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磊,李艳芝.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41)

[2] 王恒林.浅析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5(8)

[3] 赵永莉.试论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J].中国储运,2015(11)

[4] 芦笛.基于美国COSO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3)

[5] 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刍探――基于对长沙、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西安六市有关单位的调查[J].湖湘论坛,2014(2)

[6] 王玉兰,许可,李雅坤.“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J].税务研究,2014(7)

[7] 王维.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探讨[J].科技资讯,2014(9)

[8] 钟胥易,刘运国.基于税务治理的企业价值研究――COSO框架下大型企业集团税务治理实践[J].财会通讯,2014(19)

[9] 傅萍.基于美国《内部税制-整体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注册税务师,2012(1)

[10] 吴春璇,莫磊.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新常态:融入COSO风险框架的税企合作导向[J].经济研究参考,2016(29)

[11] 衡明霞.加强煤炭企业税务管理,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60

[12] 申纪新.新形势下实现企业税务管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第8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财务管理风险点;管控措施

“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多想要走出去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希望能够把握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以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点和管控措施进行研究探讨,无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文拟梳理“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风险点并提出管控建议。

一、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们对于“一带一路”海外投资风险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风险的来源和诱因

聂娜(2016),齐晓凡,丁新举(2017)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投资风险来自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管理。聂娜认为诱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经营。而齐晓凡等人认为诱因主要有政治、安全、法律和经营。叶建木,潘肖瑶(2017)则是将风险源归为东道国、母国、企业三类

。(二)财务风险

内容唐洋,李晓宇(2018)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汇率风险,税收风险,融资风险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刘宇轩(2018)认为农业企业“走出去”面临政治风险,安全风险,融资风险等财务风险。张亮(2019)则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工程面临的应收账款风险和资金风险等进行研究。(三)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叶建木等(2017)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传导机制,提出应密切监控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尹晨等(2018)提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部级海外投资风险管理中心来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唐洋,李晓宇(2018)则提出了一些应对财务风险的具体策略,例如合理规避税收风险、加大融资力度等。从目前研究来看,针对“一带一路”投资风险的研究比较全面,这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对于财务管理风险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周期理论,将“一带一路”企业投资项目分为四个阶段,梳理分析各阶段财务风险点,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点梳理及成因分析

基于项目周期理论以及结合我国企业“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资金投入量大,开发周期长等特点,将投资项目分为项目论证阶段、项目筹备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运营阶段。根据前期文献研究和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的分析,本文认为论证阶段的风险点有信息不对称风险等,筹备阶段风险点有纳税筹划风险等,建设阶段有税务管理风险等,而运营阶段有东道国运营环境风险等。具体各阶段的风险点框架见下图。评估不足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投资对象选择风险纳税筹划风

(一)项目论证阶段

1.信息不对称风险。在进行投资时,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而在众多信息中投资方容易忽略的是受资方历史遗留税务问题信息,这尤其多发于“一带一路”倡议并购投资项目中。在并购投资中,合并后的企业会继承被并购公司历史遗留的税务问题。如果在并购前被并购方故意隐瞒且并购方未对这些税务问题进行调查,那并购过程中并购方将持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风险,合并后的企业将需要承担合并前企业的纳税义务。2.评估不足风险。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企业应从整体层面对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项目可行性及未来发展前景。项目若未经企业科学、严密的论证和评价,可能会由于决策失误导致重大损失。“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缺乏对项目充分地评估,会使投资变得盲目,增加决策失误风险;缺乏对项目前景科学地评估,也会致使项目投资后经营亏损甚至陷入司法诉讼的困境,使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3.投资对象选择风险。在众多投资机会中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前提,一旦选择错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资实践中,常常有企业由于投资对象选择不恰当,导致投资或者并购失败,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在进行选择时要考虑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目标企业的市场占用率、市场竞争水平,还要考虑目标企业所处地区、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掌握了以上各方面信息后进行综合评估进而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4.决策偏差风险。决策偏差风险的主要诱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者的个人异质性特征,比如过度反应、损失厌恶等。而早期的经历,过往投资经验等则是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这些特征影响着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例如管理者过度自信且风险偏好的话,在对投资项目评估时,会夸大投资的收益且忽视项目的潜在风险,从而投资冒进。另一方面原因是企业的投资控制机制不完善给管理者错误投资提供了机会。企业的重大决策应该经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决策层的认可和批准,管理者做出的投资决策如果未经批准就可以执行,会致使决策不受监管,加大决策偏差风险。

(二)项目筹备阶段

1.纳税筹划风险。企业通常会在“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建设前的筹备阶段进行税收筹划。在实务工作中,受企业内外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纳税筹划一旦失败会导致企业的实际税收收益与预期税收收益相背离,并且税收成本超出预期,这就产生了纳税筹划风险。纳税筹划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纳税筹划人员能力风险。纳税筹划涉及沿线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海外投资税务与财务知识,纳税筹划人员若不具备相关基本知识,也不具备丰富的税务筹划经验,则会加大纳税筹划失败的风险。(2)税务机关认定偏差。由于税收政策的差异,纳税筹划人员的能力有限,企业对东道国税务机关的执法尺度不敏感,使得企业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不被东道国税务机关认可。(3)经营变化风险。纳税筹划是结合现行的经营活动和未来的经营计划来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但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会根据外界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活动与计划的偏离就会导致纳税活动与筹划方案无法匹配。2.融资结构风险。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融资缺口需要多渠道来填补。在需要多渠道筹资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融资结构风险。目前间接融资一直是企业进行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其中银行融资又占据主导地位。企业间接融资比例偏高,由此造成企业财务杠杆率居高不下,一旦项目发生损失,高杠杆带来了倍增的损失。高杠杆率下,企业的资金链条绷得很紧,若遇到异常市场,很容易出现断裂的风险。此外过度的依赖债权融资,也会导致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从而限制企业持续融资能力。3.定价风险。“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并购逐渐取代绿地投资成为主要投资方式。由并购支付价格引起的定价风险成为了直接影响并购进程能否顺利的重要财务风险。对目标企业进行定价是复杂的经济行为,定价过高,企业就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甚至可能超出自身承受范围。定价过低,目标企业就不会接受该价格,并购计划很可能未发先败。定价风险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常见的有信息不对称、评估方法差别较大、谈判人员经验不足等。4.合同订立风险。合同的签订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投资项目的交易各方确立了合同法律关系。在合同起草和订立过程中,交易主体一般最关注的是定价条款,其他条款则被易淡化忽视。但在重大的投资项目中,所有条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忽视任何一个条款,都可能使双方无法顺利履行权利和义务。如果合同中缺失诸如解决争议、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条款,那么处在复杂的海外环境中,企业会丧失部分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双方对于条款的理解偏差,也会使企业未来陷入不必要的商业纠纷。

(三)项目建设阶段

1.税务管理风险。尽管企业在筹备阶段会开展纳税筹划,但实际工作中所处税收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筹备工作的完成质量还是影响着企业在建设阶段面临税务管理风险:(1)重复征税风险。我国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税务机关会因为税收管辖权冲突和对纳税人居民身份标准的认定差异等产生重复征税。虽然存在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来帮助企业,但企业普遍对税收协定不甚了解,部分协定也比较陈旧。(2)反避税调查风险。随着经合组织(OECD)于2015年公布了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的最终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多个国家表态将积极参与到反避税行动中,这无疑使得传统跨国公司税收筹划架构安排受到剧烈的冲击,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3)纳税申报的风险。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东道国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少纳,纳税不及时,会导致企业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等风险。2.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资金使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债务风险;二是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三是杠杆支付的偿债风险。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会让企业承受较大的现金压力,并且限制企业的交易规模。而支付工具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也会使得运营期间的现金压力过大。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投资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财务风险。企业在以现金或股权支付时,不可避免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交换。企业在持有或运用外汇时,汇率变动的不确定会使企业面临汇率风险。例如企业在建设阶段进行以外币计价的商品赊购业务时,由于签约日和履约日之间汇率的变动会引起收付款项价值变化的风险。

(四)项目运营阶段

1.运营环境风险。企业投资项目在运营过程受海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时刻面临着运营环境风险。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运营环境风险高发于资源类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该风险具体表现为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市场规模较小,经济一体化建设明显滞后,贸易往来存在较多壁垒和障碍。2.财务整合风险。财务整合风险通常受财务组织机制,理财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由于并购双方处于不同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管理理念和习惯,导致财务机制设置、财务管理制度等产生差异。同时受宏观环境不确定和内部财务行为的整合失误,使得并购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偏离,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与危机。3.资金集中管理风险。资金集中管理是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时资金管理模式的主要选择之一。随着资金的集中,分散在各下属公司的资金管理风险也集中在了总部。比如分公司存在货币资金错误记录、坏账率高等问题,待资金管理集中后,这些问题就会转嫁给整个集团企业,加大整个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而且由于海外机构员工素质良莠不齐,东道国会计准则不完备等原因,资金管理风险更为复杂。4.经营管理风险。该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并购后的管理整合能力弱。企业整合能力弱的话,导致被并购方对并购方的认同度低影响后续经营。其次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并购后的需要。企业现有制度可能更多的是适用于国内经营管理,对海外的管理需求则很难适用,因此无法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最后是高层领导的经营管理能力有限。跨国并购对高层领导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但中国企业管理者普遍缺乏国际管理经验,缺乏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措施

(一)做好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

企业进行投资项目前应通过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等方式,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外来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境外企业设立后,也应及时收集当地政策动向信息并进行分析。此外尽调工作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容易忽略的税务问题,应事先对被并购方进行详尽的税务尽职调查。评估和尽调工作专业性较强,企业可以借助咨询公司等中介的服务和委托税务律师事务所进行尽职调查。

(二)充分利用保险机制

企业可以寻求与外界合作来抵御风险,例如充分利用保险机制来加强防范能力。利用保险机制为企业开展跨境合作提供风险保障和服务。借助保险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数据和技术优势,参考保险机构调研的国别风险和行业风险信息,来提升企业跨境运营风险的管控水平,加强对海外利益的保护。

(三)做好跨境资金管理

企业开展跨境资金管理有利于自身在境内和境外两个资金池间建立双向流通通道,实现境内外资金的一体化调配和统一管理,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利用全球资源来获取较低成本的资金,为企业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跨境流动性管理方式,目前有跨币种虚拟资金池、跨境资金划拨、跨行资金归集三种。三种方式的适用条件不同,当企业资金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中,并且存在大量不同货币时,可以考虑采用跨币种虚拟资金池;当企业在一些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了财资管理中心或区域财资管理中心的话,则可以采用跨境资金划拨;第三种方式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所适用的条件也较复杂。同时,企业也需选择合适的跨境资金流动渠道。目前多个自贸区、经济试验区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企业也应纳入考虑范围。

(四)提升国际税务管理水平

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断开发海外市场的同时,企业要筑牢税务风险的防线,提升国际税务管理水平:1.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应将国际税务管理作为实践海外战略的重要部分。从税务总监到基层业务人员,都要深刻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2.加强对他国税收法律法规的研究。通过涉外律师队伍建设、与高校合作、行业内交流等方式增进对他国税收法律法规的研究;3.建立健全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走出去”前,企业要制定应对当地税收法律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并且要制定税收争议解决预备方案,在税收争议发生后企业可以及时应对。目前有国际税收仲裁、税收事先仲裁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国际税收争议。

(五)招募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企业要想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人才既是关键环节也是重要支撑。企业应招募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他们的外语能力,文化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国际项目管理能力。通过建立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海外战略,提高跨国经营能力。

四、结论

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稳步推进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受到广泛关注的背景下,本文对海外投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活动中涉及的风险点十分繁杂。针对这些繁杂的风险点,有的放矢地在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利用保险机制、跨境资金管理、国际税务管理和人才招募培养等方面提出管控措施。通过以上分析,我国企业在进行“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时,一方面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可以通过分阶段来理清风险点,结合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风险控制,从而降低控制成本和提升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

[1]唐洋,李晓宇.“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8(11):16-17.

[2]齐晓凡,丁新举.“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应对[J].企业管理,2017(01):85-87.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第9篇

关键词:税务风险;内控制度;管理;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6 ― 0075 ― 03

一、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能有效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而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到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缴纳税款行为不符合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构成漏税、偷税,面临补税、加收滞纳金、罚款、刑罚以及企业声誉严重受损等风险;二是企业因不了解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者使用税法不准确,造成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多缴纳了税款,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税收支出。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缴纳税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费用支出,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持续发展活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随着我国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境外投资,由于对税务风险的重视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很多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涉税环节出现问题,付出了高昂的税收成本,代价惨重。重视并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完善我国企业税务体系建设,对企业做大做强与国际接轨至关重要。

2.有利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企业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降低企业必要的费用。税务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在税收方面的费用,而税收费用的降低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减少,企业获得同样的收入情况下,支出的成本减少,能够得到的利益就会增加,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与会计的管理水平

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需要有规范的财务与会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为了实现利润、成本和资金的最优组合。企业财务与会计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税收情况。只有提高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水平,才能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而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合理合法地降低企业税务支出,还可以减少税收法律法规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涉及税务风险,可以说企业自成立之日起税务风险就已经存在。概括来说,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1.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1)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复杂且变动频繁

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众多繁杂,既包括法律法规,又包含部门规章、条例和地方性法规等,而且税收法规层次较高的较少,更多的是部门规章、地方税收政策和实施细则。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变动频繁,财政部门和国家税务总局每年颁布的税收政策、公告等多达数百条,各省市制定的地方税收政策和实施细则也不在少数。对此,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和学习相关税收政策在所难免,就会导致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了税务风险。

(2)我国税收行政管理体系的影响

我国税收行政管理体系复杂,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多元,包括国税、地税、海关和财政等多个政府行政部门。税务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种自由裁量权不严以规范,会造成执法弹性较大,对执法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有些税务工作人员不严格执法,有法不依、执法随意性大,关系税、人情税的现象依然存在,客观上造成事实违背了立法本意,使企业形成税务风险。

(3)宏观环境不断变化产生的影响

我国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面临各种税务风险的外部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企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投资环境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是把双刃剑,虽然可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某种机遇,但是也可能使企业变得不适应,难以维系下去,如些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因宏观环境变化,反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给企业的发展运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4)我国税收法规改革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税收政策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转型阶段,还未形成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法规也在不断的进行补充修订,甚至废止旧法规退出新法规。企业在履行纳税义务时,因没能掌握最新的税收法规,造成少缴税或者多缴税,导致企业产生税务风险。

2.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企业财务、绩效评估、内部审计、信息管理和企业风险管理等。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和是否全面决定了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程度。企业生产运营的每一方面,都可能对税收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税务风险的产生。例如,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企业就无法收集到关于财务方面真实可靠的信息,财务处理就会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税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就不能正确审核企业税收方面的信息,无法及时识别税务方面的问题。企业内控制度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地缴纳税金,从而产生税务风险。

(2)企业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从税务风险的角度来说,企业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办税人员对当前税收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和对税收政策的运用能力。目前,很多企业办税人员自身没能熟练掌握税收法律法规,在办税过程中,对税法的规定也不是十分了解,在纳税申报时,没有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去操作,虽然主观上没有逃避税法的故意,但存在盲目纳税的情况,造成企业少纳税,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

(3)企业管理人员纳税意识不强

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人员通常比较重视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等环节的管理,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很多企业管理者纳税意识薄弱,很少对纳税申报表及重要业务事项的涉税问题进行讨论、核查,这就导致了企业纳税人员在确认、计算缴纳税款的过程中没有得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核查,加了企业的纳税风险。因对税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税务管理部门,即使有的企业建立了税务管理部门,也往往倾向于关注财务报表的管理,而忽视对税务风险的管理。

(4)企业不能准确运用税收法规

税收法规是规范企业税务行为的根本规则,所有企业都应当严格遵守。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中,既有人大、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又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行政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既有程序法,又有实体法。有些税务法律法规是原则性的阐述,有些是对具体税务行为的规范。企业有时对税收政策不能严格按照税法条文去理解,擅自扩大或缩小相关内容的范围,对税法精神理解不透、认识不足,造成企业少缴纳税款,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促进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税务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税务会计核算、计算税款、申报纳税、缴纳税款和发票管理等。建立健全企业税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税务日常管理,防止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事先预防模块、事中防范模块和事后监督模块,它们紧密联系、互相支持,形成一个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模块都有各自的作用:在事先预防模块中,需要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在事中防范模块中,充分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用于识别税务风险,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风险等级,对不同级别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在事后监督模块,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信息系统,对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价,确保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够有效运行。

2.提高企业财税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财税人员直接与企业税务工作接触,其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财税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税人员的工作水平。要对财税人员进行财会知识教学,确保财税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财会知识、税收政策;同时还应督促企业财税人员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让财务人员做到遵纪守法和依法纳税。在整个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让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直接与每个人的利益挂钩,以便增强企业财税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税人员防范税务风险,主要包括强化抵扣凭证审核、规范财务核算、严控虚开发票和合理合法做好税收筹划等工作。

3.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和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大部分企业纳税意识不强,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高,企业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没有很强的依法纳税意识。有的企业心存侥幸,认为只要和税务部门搞好关系,就不会受到税务行政处罚;有的企业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两种情况都属于缺乏依法纳税的观念。依法纳税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企业应提高依法纳税的意识,同时应重视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将其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企业应充分学习和应用税法,通过统筹、规划和管理,使企业的税收利益最大化;要合理合法的M行税收筹划,避免发生税收违法行为,产生税务风险。企业也应该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对其加以利用,掌握好税金的缴纳金额和时间,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是指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案和处理方式的适用性、科学性、盈利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的系统。绩效评估系统以税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后的实际结果作为依据,分析税务风险管理方案和处理方式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并分析税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效益。通过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企业可以评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益,分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产生偏差的原因,帮助减少企业税务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税务风险决策管理水平;对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措施,进而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益。

5.建立畅通的税企沟通机制,实现税企互信

由于我国税收政策频繁变动,很容易造成企业因没能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畅而形成税务风险。税务机关与企业应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税务机关应加大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及时将最新的税收政策传递给企业,也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对企业办税人员进行宣传和讲解。当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有异议时,应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及时消除异议,提升税企互信,降低企业税收风险。

6.充分利用税务中介机构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税务中介机构通常更具有专业性,能够更好的理解税收法律和政策,熟悉税务处理方法,精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十分重要社会力量。企业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中介机构来防范和降低税务风险。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可以向税务中介机构进行咨询,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税务中介机构的行为,推进税务中介机构健康有序的发展,引导和鼓励中介机构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企业应当时刻把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当作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水平。要从企业内控机制、员工专业素质和强化纳税意识等方面做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机会,不断发展壮大。

〔参 考 文 献〕

〔1〕邓亦文,姜明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5,(23):206-208.

〔2〕邹新林.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J〕.中国经贸,2015,(13):242-242.

〔3〕屈静晓.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0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