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1 17:05:28

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

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应用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围术期:对照组按常规腹部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 阑尾炎; 高龄; 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7(a)-0147-02

近年来,糖尿病是我国第二大慢性病,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因而高龄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高龄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难度极大,而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也较为复杂,因而需探究一套可靠的护理模式[1]。为此,该研究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高龄糖尿病腹部手术护理提供一些临床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该研究。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 67~77岁,平均(72.36±5.14) 岁,阑尾炎类型:1例坏疽性阑尾炎,24例单纯阑尾炎,9例化脓性阑尾炎。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 68~77岁,平均(71.73±4.69) 岁,阑尾炎类型:1例坏疽性阑尾炎,24例单纯阑尾炎,9例化脓性阑尾炎。两组患者在年龄、阑尾炎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该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受试者根据阑尾炎病情,分别行阑尾炎切除术,部分患者加型腹腔引流术或脓肿切开引流术,两组受试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对照组按常规腹部手术护理干预(术前准备、血糖监测,术后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等);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床边交流,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复杂医师及安全保障等信息,让患者放松心情,配合医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患者焦虑、紧张情绪较重,无法有效缓解时,应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避免情绪影响血糖和血压水平。

②术前准备。术前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合并其他慢性病者,应积极对症治疗,按病情给予患者降压、调脂、改善心功能等药物。按医嘱给予患者抗菌、抗炎药物,脱水或血容量不足患者及时补液,纠正酸碱失衡或电解质紊乱。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查看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1.2.2 术中护理 手术室护士提前调整手术室室温、室温,检查手术器械、材料是否齐全,设备功能是否正常,并准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术中观察患者血糖情况,发现血糖过低,尽快输注葡萄糖溶液。定时查看患者血压、体温等指标,主要患者保温措施,出现低体温反应立即加温,采取保暖措施。

1.2.3 术后护理 ①术后早期护理。术后6 h内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定时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畅通,应观察患者血压、血糖、呼吸等指标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高度警惕术后低血糖反应发生,保持患者血糖稳定性。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检查导尿管、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移位,稳定固定各种导管。按医嘱静脉输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发生。术后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预防压疮形成。

②并发症预防。每日检查患者腹部切口,及时更换分泌物污染的敷料,保证伤口位置干燥、干净,预防切口感染。增加护理巡视次数,检查患者皮肤是否完整,发现红肿受压位置,应及时采取减压措施,并按摩患者受压位置。禁止拖、拉、拽患者躯体,防止压疮形成,受压位置或存在压疮位置应给予减压软垫支撑。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被褥,提醒患者家属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预防皮肤感染等情况发生。做好会阴护理,每天清洁消毒患者会位及肛周,协助患者大便后清洗肛周,预防泌尿系统逆行感染[2]。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者,应给予促排痰药物及治疗,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

③健康教育。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术后自护方法,为患者制定术后食谱,提醒患者家属准备清淡的低糖、低脂饮食,适当增加饮水量。

1.3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并记录两组受试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监测患者有无切口感染、腹胀、腹痛、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统计各类并发症情况,作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2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当前,临床接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高龄糖尿病患者占比已经达到1.8%~2.3%之间,而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高龄糖尿病合并阑尾炎患者术中、术后风险因素较多,较容易出现术中低血糖、低血压、急性压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因而其临床护理成为当前医疗领域的难题[3]。整体护理干预是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所得来的一套系统化护理方法,较多文献研究认为其运用于外科高危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4]。为此,该研究将整体护理方法应用于高龄糖尿病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可知围术期整体护理促进了患者快速康复,进而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高龄、糖尿病两大危险因素使得急性阑尾炎术式及围术期护理复杂化,因而护理工作也要基于这类患者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制定可靠的护理方法[5]。围术期整体护理明确了护理对象、护理目的等信息,对整个护理流程进行科学梳理,通过各类针对性护理措施规避和降低了护理风险,较多文献报道其应用于高龄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率[6]。该研究也发现,采用围术期整体护理者并发症率显著降低,可知该护理模式有效控制了并发症风险,临床效果可靠。

综上所述,高龄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患者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对于改善高龄患者预后较为有利。

[参考文献]

[1] 吴红玉. 高龄糖尿病患者急性阑尾炎的护理[J]. 糖尿病新世界,2014,10(22):88.

[2] 单明娣. 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2015,8(3):222.

[3] 王凤梅,彭凤芹,朱洪亮. 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手术的护理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5,8(6):210-211.

[4] 耿淑艳. 高龄阑尾炎伴糖尿病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2015,10(5):222.

[5] 张红霞. 外科手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阑尾炎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2015,9(13):171-172.

[6] 吴晓莉.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1(7):1058-1059.

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第2篇

【关键词】老年;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53-01

阑尾炎是一常见病、多发病,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1]。急性阑尾炎一旦明确诊断均宜手术,一般采用阑尾切除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3~80岁,平均3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所有阑尾炎在确诊2~3h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日3~22日,平均住院日6日。

1.2 临床表现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周,数小时(6~8h)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若病情发展快,腹痛一开始即可局限于右下腹,而无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若持续性剧痛范围扩大,波及腹大部或全腹,是阑尾坏死或穿孔并发腹膜炎的表现。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较轻。盆腔位阑尾炎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增高,当阑尾化脓或形成坏死疽后,体温明显增高,有脉搏、呼吸增快、精神萎靡等全身中毒症状。

1.3治疗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最好行阑尾切除术,也可在严密观察下行抗炎等保守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一般应先行抗生素、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可使包块缩小、消失,待3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但也可直接行手术治疗,以引流为目的。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重视术前准备,一般急性阑尾炎病人入院后,需经1~4小时的术前准备,病情严重或小儿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应缩短。入院后即禁食水,绝对禁止灌肠。主动和病人交谈,针对病人害怕手术,担心手术做不好等特点耐心开导,以减少病人对手术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做好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病人进手术室前应插入鼻胃管,吸出胃内容物,以防麻醉时误吸和术后腹胀[2]。阑尾穿孔伴腹膜炎的病人,应进行短时间、针对性很强的术前检查和治疗。包括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和血液检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有感染性休克表现者,术前应给予吸氧等抗休克处理。

2.2 术中配合护理

2.2.1 手术取仰卧位,多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间隙阻滞。注意协助手术医师寻找阑尾以外的病变,尤其在发现阑尾的病变与症状、体征不相符的情况下,应注意探查回肠末端有无病变,右结肠旁沟有无脓性分泌物积聚。在女性病人还要探查盆腔,观察有无积血或脓性分泌物,以排除阑尾以外的病变。

2.2.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膜,找到阑尾。在寻找阑尾时,由于牵拉肠管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烦躁等现象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在寻找到阑尾后可以在阑尾根部注射0.5%利多卡因以穴封阑尾系膜,用环钳夹住阑尾末端部系膜,将其提出切口外。用弯血管钳夹住阑尾系膜并依次切断,用4号缝线结扎。在阑尾根部做一荷包缝合,6×14圆针、4号线,用血管钳夹住阑尾根部,再用7号缝线结扎,线头用蚊式钳夹住,在距离结扎线0.3~0.5cm处夹一血管钳,在靠近钳子下缘处将阑尾切断,用苯酚、乙醇、盐水棉球依次处理阑尾残端后,将残端翻人盲肠内,收紧荷包线结扎,再用邻近系膜组织覆盖。在阑尾切除前准备好石炭酸、乙醇及盐水棉球置于一弯盘内备用,石炭酸不要太多,以免烧灼其他组织。将阑尾切除手立即消毒阑尾根部,预防继发感染2.2.3单纯阑尾炎可一期缝合切口;阑尾穿孔污染较严重者,放置引流于腹腔外,腹壁各层只作疏松缝合,以利引流;阑尾穿孔污染较重或腹腔内已有脓液或阑尾周围脓切开后,应准备相应的腹腔引流装置。腹腔内已有脓液或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后,无论切除与否,均作腹腔引流。凡与阑尾及残端接触过的器械、敷料等一律放入弯盘内,防止污染手术区。检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异物,清点器械、纱布后,逐层缝合切口。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疾病,阑尾腔阻塞是最常见的病因。常由粪石、异物、蛔虫、肿瘤等阻塞,以粪石最常见,阻塞后阑尾淋巴滤泡增生,黏膜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上升,造成血液障碍。同时细菌入侵,加剧阑尾炎症改变。致病细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显微镜下各层均有水肿,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多由单纯性发展而来,阑尾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腔内亦有积脓。镜下各层有小脓肿形成[4]。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手术过程中,护理应熟手术程序,根据术中需要准确、主动传递器械,准备好缝线,以便及时结扎止血,使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整个手术中,做到无菌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核对器械纱布,做到准确无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袁先金 探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药前沿 2012,(12).

[2] 何新明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 重庆医学 2011,(22).

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第3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选取我院外科临床病例92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12~43岁,平均28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4例,所有阑尾炎在确诊2~3h后行阑尾切除术。

1.2 临床症状:腹痛常突然发生,开始于脐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程度不重,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呈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患者还有恶心、呕吐等现象,部分患者可有便秘、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多不严重。早期体温正常或稍高,炎症加重可出现口渴、出汗、脉率加快、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1.3 方法:

1.3.1 手术前护理:一般护理急性阑尾炎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禁食,以减少肠蠕动,有利于炎症局限,禁食期间静脉补液维持体液平衡。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禁用吗啡或哌替啶,禁服泻药及灌肠。护士还要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如病人腹痛加重、高热、出现腹膜刺激征,应及早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做好术前准备嘱病人禁食水,备皮,完善术前检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有关阑尾炎的知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焦虑,使它们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2 手术中护理:手术时取仰卧位,多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间隙阻滞。护士注意协助手术医师寻找阑尾以外的病变,尤其在发现阑尾的病变与症状、体征不相符的情况下,应注意探查回肠末端有无病变,右结肠旁沟有无脓性分泌物积聚。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膜,找到阑尾。在寻找到阑尾后可以在阑尾根部注射0.5%利多卡因以穴封阑尾系膜,用环钳夹住阑尾末端部系膜,将其提出切口外。用弯血管钳夹住阑尾系膜并依次切断,用4号缝线结扎。在阑尾切除前准备好石炭酸、乙醇及盐水棉球置于一弯盘内备用,石炭酸不要太多,以免烧灼其他组织。单纯阑尾炎可一期缝合切口;阑尾穿孔污染较严重者,放置引流于腹腔外,腹壁各层只作疏松缝合,以利引流;阑尾穿孔污染较重或腹腔内已有脓液或阑尾周围脓切开后,应准备相应的腹腔引流装置。

1.3.3 手术后护理:病人回病房后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安置适当。半卧位,术后1~2天禁食,静脉输液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待肠鸣音恢复、排气后进饮食。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被渗血渗液污染的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切口出血和感染的征象。置腹腔引流管者,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保持通畅。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术后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的解释病因,分析病情,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关怀和体贴,使病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

2 结果

经过我院的细心观察和护理之后,89例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无并发症产生,术后均恢复正常并按时出院;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的并发症,仍需留院观察治疗。

3 讨论

阑尾是与盲肠相通的一个盲管,它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和神经,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一定作用。同时阑尾在化脓和穿孔时,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疾病,阑尾腔阻塞是最常见的病因。常由粪石、异物、蛔虫、肿瘤等阻塞,以粪石最常见,阻塞后阑尾淋巴滤泡增生,黏膜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上升,造成血液障碍。同时细菌入侵,加剧阑尾炎症改变。致病细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阑尾炎手术在普外科最常见,由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我院通过对阑尾炎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我们体会到,任何一个手术患者,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在护理过程中,都要把它们作为危重病人看待,消除麻痹思想。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悉手术程序,根据术中需要准确、主动传递器械,准备好缝线,以便及时结扎止血,使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在整个手术中,做到无菌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核对器械纱布,做到准确无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于献 何艳生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护理体会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12.25

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第4篇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围手术期 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随阑尾炎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右下腹固定压痛为诊断早期阑尾炎提供重要依据。急性阑尾炎多发生于青壮年,以20-30岁为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一旦确诊均宜手术治疗,然而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引起急性阑尾炎的因素有三点,阑尾管腔堵塞,诸如粪块、粪石、食物残块、阑尾本身扭曲及寄生虫等都可造成阑尾梗阻,产生炎症;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如急性肠炎血吸虫病等都可直接蔓延到阑尾,引起阑尾管壁痉挛,血运障碍而致炎症,细菌入侵,阑尾管腔堵塞和炎症后,粘膜溃疡,上皮损害,管腔内细菌不能排出而生长繁殖,侵入管壁,使感染加剧。

1 临床表现与方法

1.1 临床表现 以突发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腹痛可以是开始于脐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性加重,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也可以无明确转移性腹痛过程,而直接表现为固定右下腹痛。由于老年人机体退行性改变,对各种有害刺激反应不很敏感,所以,部分老年人不是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而是以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为临床表现就诊,并且较早的进入病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体温可正常或稍高。当炎症加重时可出现口渴,出汗,脉搏加快,寒战,高热。腹部体检,典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者可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下腹为明显。结肠充气,腰大肌,闭孔内肌试验可出现阳性表现。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增多。

1.2 治疗 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重视术前准备,一般急性阑尾炎病人入院后,需经1~4小时的术前准备,病情严重或小儿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应缩短。

2.1.1术前护理评价 急性阑尾炎患者多为以病情急,痛苦大,入院后多需尽快做出明确的诊断和立即手术。所以我们护理人员与经治医师保持信息对称,能及时有效的掌握患者的情况,把各种有用信息详实的记录在《术前护理评估单》上,并把记录的情况及时向手术室护士汇报,与他们一起审定,研究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和应急预案。特别是对患者基础性疾病的评估和积极矫正要做到细致,认真。能在术前矫正的要短时间内积极矫正,为手术成功打造有利条件;不能及时矫正到位的更应该积极矫正,以尽量减少术中风险因素。

2.1.2 术前心理护理与基础护理 入院后即禁食水,绝对禁止灌肠。主动和病人交谈,针对病人害怕手术,担心手术做不好等特点耐心开导,以减少病人对手术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做好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病人进手术室前应插入鼻胃管,吸出胃内容物,以防麻醉时误吸和术后腹胀。阑尾穿孔伴腹膜炎的病人,应进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短时间、针对性很强的术前检查和治疗。包括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和血液检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有感染性休克表现者,术前应给予吸氧等抗休克处理。

2.2 术后护理

2.2.1 卧位 术后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使炎性液体流至盆腔,防止隔下感染。

2.2.2 饮食 通常在排气后进食。

2.2.3 早期活动 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2.2.4 应用抗生素 化脓性或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应选用有效抗生素。

2.2.5 做好腹腔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通畅,并做好观察记录。根据病情变化,可在术后48~72小时酌情拔除。

2.2.6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术后除密切监测患者的整体状况外,更应加强对手术切口的观察。如发现切口有液性渗出或红、肿等预警信号,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总之,我们体会到客观认真的术前评估、制定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细心的护理观察、及时对相应并发症预警信号进行护理处理是促进急性阑尾炎手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更能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存在。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0-251.

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第5篇

1.症状:

(1)腹痛常突然发生,开始于脐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程度不重,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呈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70%~80%病人有此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表现,但少数病人在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隐痛,化脓性阑尾炎为阵发胀痛、剧痛,坏疽性阑尾炎为持续剧痛,穿孔后疼痛可暂时减轻,之后又加剧。

(2)病人可有恶心、呕吐,发生较早。开始为反射性,程度不重,后因弥漫性腹膜炎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而症状加重。部分病人可有便秘、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多不严重。当出现盆腔脓肿时,可有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黏液便等直肠刺激症状。

(3)早期体温正常或稍高,炎症加重可出现口渴、出汗、脉率加快、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腹膜炎时可出现畏寒高热。

2.体征:

(1)右下腹压痛,这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压痛部位常在麦氏点,且固定,压痛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变化。随着阑尾炎进展,压痛区域也随之扩大,但仍以阑尾部位压痛最为明显。

(2)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表明壁层腹膜已受炎症侵犯,提示阑尾炎已至化脓、坏疽或穿孔阶段。应当注意的是,老人、小儿、孕妇、肥胖、虚弱病人及盲肠后位阑尾炎,此征象可不明显。说明阑尾位置较低,靠近闭孔内肌。

(3)直肠指诊盆腔阑尾炎症时,早期即可在直肠右前壁有触痛。若盆腔形成炎性肿块或积脓时,触痛更明显,且可扪及肿块或有波动感。

另外,白细胞计数增多,一般在10×109~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在75%以上。盲肠后位阑尾炎累及输尿管时,尿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

二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采用阑尾切除术或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但对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已局限、病情趋于好转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等手术禁忌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休息、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疗法,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及脓肿的消退。

三护理

1.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2)轻者可进流质,重者应禁食以减少肠蠕动,以利于炎症局限。禁食期间静脉补液维持能量及水电解质需要。

3)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适当应用解痉剂以缓解症状,但禁用吗啡或杜冷丁,以免掩盖病情。

5)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病人体温、脉搏、神志、腹部体征的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比例以及电解质等)。据此判断病情的轻重,如病情加重,应急诊手术,切除阑尾。

(2)手术前护理:按急诊腹部手术前常规准备,术前忌灌肠,以免引起阑尾穿孔。

(3)术后护理:

1):病人回病房按不同的麻醉,给予适当。血压平稳后,采用半卧位。

2)饮食:轻症病人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1天流食,勿进食过多甜食及牛奶,以免引起腹胀。术后第2天半流食,第3~4天后普食。重症病人需禁食、输液,待排气后,方可进流食。

3)早期活动: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轻症病人手术当天即可下地活动,重症病人应在床上活动,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地活动。

4)密切观察病情:应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报告医生处理。

①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因手术污染、存留异物、血肿、引流不畅等所致。感染部位多在皮下,也可在腹膜外。表现为术后2~3天体温上升、切口局部红肿、胀痛或跳痛。处理为拆去缝线、清创、引流,定期换药至伤口愈合。

②出血:常发生术后24~48小时内。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可引起腹腔内大出血,表现为腹痛、腹胀、出血性休克;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同时荷包缝合较紧时,出血可进入肠管内,引起下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现出血征象,应立即输血、补液,纠正休克,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

③腹腔感染:多发生于严重的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表现为体温持续升高,腹痛、腹胀、压痛、肌紧张,同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按腹膜炎治疗原则处理。

④腹腔脓肿:常发生于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特别是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的患者,炎症渗出物积聚于膈下、盆腔、肠间隙并形成脓肿。常发生于术后5~7天,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并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及直肠膀胱刺激症状等。按腹腔脓肿相应治疗原则处理。新晨

⑤粪瘘:多因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术中损伤所致。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自行闭合痊愈。经久不愈者,应查明病变性质及范围,行相应手术治疗。

⑥阑尾残端炎:由于切除阑尾时残端太长,术后复发炎症,出现阑尾炎症状。可采用X线钡剂检查,以明确诊断。症状严重时,须行手术切除阑尾残端。

⑦粘连性肠梗阻:由于手术损伤或阑尾周围脓液等因素,导致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2.健康指导:

(1)解释病情、治疗过程、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

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第6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外科护理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形如蚯蚓状,长5~10cm,直径0.5~0.7cm,起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但变异较多。阑尾尖端指向有六种类型。阑尾远端为一盲端,系膜短于阑尾本身,阑尾动脉是一种无侧支的终末动脉,静脉向门静脉回流入肝,阑尾也是一个淋巴器官,富含丰富的淋巴组织。这些特点决定急性阑尾炎临床常见。

阑尾腔阻塞是最常见的病因。常由粪石、异物、蛔虫、肿瘤等阻塞,以粪石最常见,阻塞后阑尾淋巴滤泡增生,黏膜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上升,造成血液障碍。同时细菌入侵,加剧阑尾炎症改变。致病细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1 临床病理分型

1.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属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显微镜下各层均有水肿,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

1.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多由单纯性发展而来,阑尾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腔内亦有积脓。镜下各层有小脓肿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1.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是一种重型阑尾炎。其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穿孔。如未能被局限包裹,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4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若进展较慢,可被大网膜、肠管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治疗后炎症可消退,但多数可转为慢性,易复发。其他三种类型如未予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被包裹局限,炎症扩散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等。

2 临床表现

2.1症状

2.1.1腹痛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周,数小时(6.8h)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70%一80%的病人腹痛有此特点。部分病人开始即在右下腹痛,若腹痛波及中下腹或全腹,是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的表现。

2.1.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较轻。盆腔位阑尾炎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2.1.3全身症状 一般低热,体温在38℃以下。如有阑尾穿孔、脓肿、腹膜炎、门静脉炎,体温可达40℃左右,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等。

2.2体征

2.2.1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始终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病变早期腹痛尚未转移到右下腹时,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程度与病变程度相关。

2.2.2腹膜刺激征 可触及反跳痛、腹肌紧张,且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御反应。提示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

2.2.3右下腹包块 右下腹扪及压痛性、边界不清而固定的包块,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2.2.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 如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检等,均有助于诊断。

3 诊断要点

3.1典型的临床症状

3.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到(10~20)×109/L,可发生核左移。

3.3影像学检查

如B超、X射线等,一般不必要,当诊断不肯定时可选用。

3.4鉴别诊断

有许多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阑尾炎相似,在确定阑尾炎诊断时,常需排除这些疾病,特别是诊断困难时。如消化性溃疡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异位妊娠破裂、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炎、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胆囊炎、局限性回肠炎等。

4 处理原则

4.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最好行阑尾切除术,也可在严密观察下行抗炎等保守治疗。

4.2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治疗。

4.3阑尾周围脓肿,一般应先行抗生素、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可使包块缩小、消失,待3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但也可直接行手术治疗,以引流为目的。

4.4值得提出的是小儿急性阑尾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

5 护理诊断目录

5.1腹痛 与急、慢性阑尾炎有关。

5.2潜在并发症 可致阑尾穿孔腹膜炎,与诊治延迟有关。

5.3体液不足 体液不足与禁食、呕吐、发热等有关。

5.4术后潜在并发症 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腹膜炎,与切口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6 特殊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

术后潜在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切口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6.1预期目标 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粪瘘发生。

6.2护理措施

6.2.1重视术前准备,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6.2.2术后早期活动,术后24 h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增进血液循环,利于腹腔渗出吸收,利于伤口愈合。

6.2.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化脓性或坏疽穿孔阑尾炎,应联合应用抗生素。

6.2.4做好腹腔引流管护理,保持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质。

6.2.5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伤口感染、腹腔脓肿和粪瘘并发症。

(1)伤口感染 阑尾坏疽、穿孔或腹腔积脓者易发生,多因手术时污染伤口所致。病人术后3~5d体温逐渐升高,伤口红、肿、热、痛,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腹腔脓肿 阑尾坏疽、穿孔者,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可出现腹腔脓肿,多为盆腔脓肿。常发生在术后5~7d,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下降后又上升,腹痛及里急后重等。B超或直肠指检可明确诊断。除了采取半卧体位、坐浴等护理措施 外,应报告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3)粪瘘 粪瘘少见。由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或手术误伤肠管所致。感染较局限,低热、腹痛、切口不能愈合且有肠内容物从伤口排出,或形成腹腔脓肿。应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护伤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如长期不愈,则需手术治疗。

6.3重点评价

6.3.1是否发生了并发症。

6.3.2是否及时发现了伤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

7 健康指导

对于腹腔感染严重或术后有腹腔并发症的患者,应指导病人注意休息,合理饮食;若有突然腹痛应及时就医,以防延误粘连肠梗阻诊断。

参 考 文 献

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第7篇

关键词:阑尾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

现阶段,急性阑尾炎作为一种常见、多发急腹症,多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实施过程中患者紧张度较高、心理压力较大,多会影响手术实施效果,围手术期间针对患者心理及身体状况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具有必要性。本文选取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阑尾炎临床治疗期间护理要点与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为12~60岁,平均年龄为(42.6±5.2)岁,发病时长均

1.2方法 术前均给予抗生素药物静滴或肌注,45例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进行阑尾切除术,另23例患者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剖腹探查,并进行阑尾切除,所有患者阑尾切除术均一次性顺利完成。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 ①常规护理:术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着重检测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标以此来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加强病房巡视,与患者沟通观察患者腹部疼痛情况,禁止对患者使用镇静或止痛剂以免影响临床诊断与检查结果[1];病情观察期间禁食,以免增加肠道负担,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药物,禁止服用泻药或行灌肠治疗以免造成炎症扩散[2];一旦患者发热及腹痛等病症加重需要及时报告医师。②心理护理:患者发病后伴有腹痛,面对陌生的医院环境紧张、恐惧情绪会加重,医护人员需要多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放松心情,提升配合度。

1.3.2术后护理 术后要结合患者麻醉方法帮助其选取科学的,如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取低枕平卧,腰椎麻醉患者术后12 h内去枕平卧,科学的可以减少头痛等并发症[3]。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检测血压、脉搏等指标,还要观察手术伤口,定期擦拭消毒,以免发生切口感染。术后当天禁食,术后着重观察记录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并指导患者科学进食。术后最重要的是做好并发症防控,术后3~5 d内要加强病情检测,如患者体温持续上高或伤口持续疼痛,可能与切口感染有关。术后切口感染尤其多发,要定期检查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情况,以免发生腹腔内出血或阑尾动脉出血。一旦发生腹腔出血情况需要及时指导患者平卧,并及时给予输液及吸氧。如术后持续高热、腹部胀痛并伴有中毒症状,多由腹腔残余脓肿引起,应该及时给予引流处理,并辅助使用抗生素药物,缓解病症。

2结果

本组68例阑尾炎患者阑尾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有效率达100%;68例患者住院时长为7~16 d,平均住院时长为(11.6±2.0)d;术后护理及康复过程中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异常情况,护理效果显著。

3讨论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外科急腹症,发病后常伴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等病症,具有起病急等特点。现阶段,急性阑尾炎多行切除术治疗,操作较为简易,医护人员对此重视度不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可见,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间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切实提升手术成功率,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 致[4]。

生命体征监测是阑尾炎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体征检测可以为其它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护理过程中定时进行腹部检查,并给予科学的饮食指导可以实现患者病情及恢复状况的动态监测,提升护理效果。本文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间系统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明月.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340-341.

[2]康红宇.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197-198.

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第8篇

【关键词】 护理计划;阑尾炎;围术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80-01

阑尾炎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虽然此类疾病在治愈上没有什么难点,但是如何改进护理方式,提高护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轻病患的痛苦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1]。我们将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阑尾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贡献愚智,以兹学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正确的选择研究对象是进行实验研究的先决条件。我们选取了本院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胃癌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分布区间为23-77岁,平均年龄(49.25±10.53)岁。其中男性病患63例,年龄分布区间为23-71岁,平均年龄(42.87±11.53)岁。女性病患47例,年龄分布区间为28-77岁,平均年龄(51.74±10.85)岁。

1.2 研究方法 我们将110例阑尾炎病患按照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患在阑尾炎手术围术期内运用护理计划进行护理支持,对照组病患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之间的临床效果差异[2]。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到的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进行t检验,P

2 结 果

实验期结束后,我们统计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病患的术后康复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的排气时间为25.1±2.8,下床时间为12.9±2.5,住院天数为4.4±1.4,并发症人数为5,占比9%。而对照组病患排气时间为40.8±6.4,下床时间为27.6±3.9,住院天数为10.5±1.7,并发症人数为14,占比25.5%[3]。可见实验组病患的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病患,护理计划在阑尾炎病患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十分明显。

3 讨 论

实验期间,我们对于实验组病患实施的护理计划主要包括:

3.1 心理疏导路径 病患入院后,治疗前,护理人员主动了解病患的病因病况,为实施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做准备[4]。护理人员向病患详细讲解阑尾炎的特点和病理,介绍各种治疗方法和各个治疗阶段需要进行的操作和应当注意的事项。护理人员还要介绍我院医疗实力和成功病例,增强病患信心。还将即将康复出院的病患与实验组病患安排同住,减少病患对于治疗的顾虑。

3.2 饮食调理路径 饮食护理是疾病护理的关键环节。我们向病患详细介绍阑尾炎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饮食细节,叮嘱病患在治疗期间适当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和高热量的食品,为治疗做准备,治疗期间禁用刺激性的食品和烟酒,为身体恢复创造良好条件[5]。

3.3 手术护理路径 手术前仔细检查手术环境和仪器设备,实时监测手术状况。手术中要细致操作,对于重要的血管要采取双结扎,防止结扎不牢造成出血。对于手术损伤的组织一定要做到彻底止血,缝合前要二次确认,以防遗漏。在实施护理仪器设备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力度,既做到动作准确,又在尽可能范围内减轻对病患身体组织的伤害。手术后,叮嘱病患保持仰卧姿势,减少身体移动,防止对伤口的牵引和撕拉。对于伤口缝合处要及时更换药物并经常消毒,防止术后感染。实时监测病患的身体情况,一旦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要及时向医师报告[6]。

实验期结束后,我们统计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病患的术后康复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的排气时间为25.1±2.8,下床时间为12.9±2.5,住院天数为4.4±1.4,并发症人数为5,占比9%。而对照组病患排气时间为40.8±6.4,下床时间为27.6±3.9,住院天数为10.5±1.7,并发症人数为14,占比25.5%。可见实验组病患的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病患,护理计划在阑尾炎病患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十分明显。

总之,护理计划相较于其他护理方法在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中具有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孔素娟.77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49-50.

[2] 杨丽芬,林敏英.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3):150-151.

[3] Van Welsem M E,Lobatto S.Treatment of severe hypothyroidism in a patient with progressive renal failure leads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renal function[J].Clinical Nephrology,2007,67(6):391-393.

[4] 陈小琼.阑尾炎术后预防感染的有效护理模式探讨[J].当代医学,2012,23(18):118-119.

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第9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手术切除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最确切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困扰外科医师的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未穿孔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0%,穿孔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可高达20%以上[1],所以如何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一期愈合率是普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近5年医护人员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尽量保护切口,术后重视切口管理,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统计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共665例,有32例切口感染病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65例中男300例,女365例,病程在24 h以内523例,超过24 h的142例。

1.2 诊断标准 切口的愈合等级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级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丙级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等处理[2]。在本组病例数据处理中,甲、乙级愈合属一期愈合,丙级愈合属切口感染。

1.3 治疗经过

1.3.1 术前处理 对于本组病例患者,术前半小时均静脉全身预防性使用头孢菌素2 g以及甲硝唑等抗生素,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尽早安排急诊手术。

1.3.2 术中注意

1.3.2.1 切口选择和切口保护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切口,诊断明确的患者宜选择经典的麦氏切口,术中需要探查的病例选择右侧中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常规贴皮肤保护膜,切开至腹膜层时,先切开一小口,吸引器吸尽腹内脓液,避免脓液污染切口。切开腹膜后,用两块干纱布和6把钳子固定腹膜,找到阑尾后再用一块纱布将阑尾缠绕一圈保护切口。

1.3.2.2 处理阑尾 寻找阑尾时尽量避免用手掏阑尾,而是以圈钳推开下移的网膜和肠管后顺着结肠带找到阑尾,注意勿使阑尾接触切口,尽可能将回盲部提出切口之外。处理阑尾时,先用一把直钳钳夹住系膜,再用阑尾钳钳夹阑尾(如果阑尾肿胀明显,防止阑尾破溃污染腹腔和切口,仅钳夹系膜就可),常规处理系膜和残端,如遇炎症较重或反复发作粘连明显者,则行逆行切除阑尾,但亦尽量少用手直接接触阑尾。

1.3.2.3 掌握引流指征 对于穿孔性阑尾炎,腹内有较多脓液且残端水肿明显行腹腔冲洗后需留置硅胶引流管于盆腔或右骼窝,留置引流时应距切口3~4 cm另戳孔引出。注意勿从切口引出,勿使引流管侧孔留在切口内,以免诱发切口感染。术后根据引流情况择时拔除引流管。

1.3.2.4 关腹 常规分层关闭腹腔,对于腹腔炎症较重的病例采用间断缝合腹膜,甚至不缝合腹膜层,对于麦氏切口的肌层间隙较大可以间断缝合肌膜关闭死腔。注意关腹时更换一套清洁器械,操作者更换清洁手套,并用大量(>1 000 ml)无菌生理盐水或0.2%的甲硝唑冲洗切口,最大程度地减低切口感染机率。

1.3.3 术后管理 全身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单纯性阑尾炎组术后使用1~2 d,化脓或坏疽穿孔合并有腹膜炎组术后使用3~5 d。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术后1~2 d更换切口敷料,换药时如切口有红肿,可以应用利多卡因+庆大霉素皮内注射行封闭治疗,并辅助切口微波照射,促使切口愈合,对于体质较弱或者老年人适当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665例病例,共有32例切口发生感染,男10例,女22例,切口感染率为4.81%。其中起病在24 h以内523例,感染8例,感染率1.53%;超过24 h有142例,感染24例,感染率16.90%;手术时间1 h内的365例,感染5例,感染率为1.37%;超过1 h的300例,感染27例,感染率为9.00%;术中采用斜切口570例,感染7例,感染率为1.23%;探查切口为95例,感染27例,感染率为26.32%;留置腹腔引流管90例,感染26例,感染率为28.89%;未留置腹腔引流管575例,感染6例,感染率为1.04%;术后根据病检结果分为单纯组42例,感染0例,感染率0%;化浓组529例,感染16例,感染率为3.02%;穿孔组94例,感染16例,感染率为17.02%,详见表1。

由表1数据表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与性别因素无相关性,病程长短、切口选择、手术时间、引流留置与否、以及病理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对于切口感染与病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的关系,本院的统计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1]比较略低一点,起病时间愈长,炎症程度愈重,切口感染机率亦越高,同时手术操作时间越长,切口暴露时间越久,对切口的挤压牵拉越重,切口组织越容易水肿,修复能力愈差,因此,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感染机率越高。

3.2 对于切口选择问题,本组病例结果提示探查切口在切口感染机率方面远远高于斜切口,考虑:由于选择探查切口的往往是术前诊断不明确、常合并腹膜炎、需要剖腹探查的病例,这组病例炎症较重、手术时间长、常需要留置引流,因而术后切口感染率高。另外,目前有学者提出横切口或者低位切口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我们认为术中根据压痛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口,便于显露阑尾,易于寻找,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切口感染机率。

3.3 切口保护问题 整个手术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做到污染、清洁两套器械,术中尽量做到“手不碰阑尾,阑尾不碰切口”,关腹时更换清洁手套,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同时注意擦干切口内积液,彻底止血,32例切口感染病例有2例病例是因为切口积血血肿合并感染所致。

3.4 术中腹腔引流问题 阑尾切除术一般不主张冲洗与引流,对于脓液较稀薄且残端水肿不明显的病例吸尽脓液后可不留置引流管,对于穿孔组阑尾炎脓液粘绸,残端水肿明显,行腹腔冲洗后留置引流管,但须注意引流管位置。本组病例留置引流的一共有90例,其中切口感染率为28.89%,未留置引流的575例,切口感染率为1.04%,留置引流管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未留置引流组,考虑腹腔留置引流的病例都是阑尾炎症重合并腹膜炎的病例,因而术后切口感染率高。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较经典也较容易掌握的手术。但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普外科常见手术中最容易感染的切口,特别是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手术虽小,但伤口感染,延期愈合,病程延长,费用增加,患者有怨言,因此我们要引起重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术中选择合适的切口,强化无菌观念,尽量保护切口,必要的腹腔引流,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提高一期治愈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