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风险分析及评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1 17:05:27

风险分析及评估

风险分析及评估第1篇

关键词:金融投资 风险评估技术 应用分析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市场体制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本企业的经济的发展中,都把一定资金投入到了金融投资中。但金融投资存在较多风险,风险较严重时,企业的正常运营及经济效益就会受到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许多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已越多越多重视对金融投资的风险进行评估,于是本文主要就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进行相应分析。

二、金融风险概述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

金融风险指的是和金融方面有关的风险,如金融的市场风险、机构风险、产品风险等,按照正常的金融理论,如果某家金融机构出现风险,那么其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通常会比此金融机构自身所受到的影响还要严重。在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金融风险后,金融机构内部的整体体系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情况更严重时,还会导致金融结构中的相关体系无法正常运行,倘若所出现的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那么整个金融机构及体系的正常运转都会出现失灵现象,从而就很可能会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都出现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进而还可能会导致政治出现一定危机。

(二)金融风险的种类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金融风险主要分为以下三类:财政和金融方面的风险被放大、结构的失衡使得风险集中以及股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其中,财政和金融方面的风险被放大又可分为以下方面:“拉美化”风险;人民币汇率机制出现损失;房地产中的风险无法被忽视;资本化管理制度方面的有效性较薄弱;利率风险日益明显;机制转化过程的风险日益突出。结合风险所涉及到的领域及范围,可把金融投资风险分成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整体性风险,二是非整体性风险。整体性风险指的是在某一个投资操作中心中,每位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都是一样的,且都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回避。如在股票市场中,对于股票价格所引起的浮动影响及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影响等,这些风险都是无法解除,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规避的,因此,每个企业都需对这些风险作相应承担。非整体性的风险指的是某一个投资种类中,因利益的收支情况而引发的影响。如倘若某一家企业出现诉讼现象或内部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操作或投资操作失误等,都可能会导致该公司的的股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现象。这是一种能够把风险进行分散操作的投资行为,其只会给企业自身的投资带来风险,而不会对其他企业的投资带来影响,

三、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探究

(一)VaR方法

VaR是Value at Risk的英文缩写,其意思是“在线价值”,指的是在金融市场在正常情况的的波动下,某一家金融资产或金融证券组合所形成有可能会导致的最大损失值,其表达公式为:

上述公式中,Prob指的是资产价值所产生的损失比可能损失上限中的概率大;ΔP指的是在指定的有效期限内,某金融方面的资产在Δt 中所导致的价值损失金额;α指的是确定的置信水平,VaR指的是在确定的置信水平α下的在险价值,即有可能会导致的损失上限。在此公式中,对VaR的定义而言,持有期和置信水平的参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置信水平和VaR通常呈正比例关系,当置信水平的持有期有所变长或出现一定提高时,VaR就会有所增加,因此,使用此方法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参数进行正常选择。

(二)β系数衡量法

对整体性的风险进行评估或衡量的过程中,通常使用β系数对相关方面进行操作,可把β系数衡量法的内容定义为:使用简单的方法把某个资产收益中整体收益的实际情况和市场中相关方面所存在的比较具体的关系进行准确描述。使用其所反映的内容对市场中的某些组合关系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是对某种特殊风险所进行的绝对性评价,其表达为:

把上式进行化简,可得到β1=COV(Ri,RM)/O2M=piM(oi/OM),为了使此公式的计算方法更加简单方便,可对相关方面进行合理调节,调节后的公式为:

(三)均值――方差衡量法

在金融投资中,通常是无法对风险的大小及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确定的,但是可采取一定措施从损失中的相关偏差(即风险的度数)对其有一个大概的掌握与了解。对风险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可通过变异系数或标准与方差的方式等多种数学公式及指标对其作有效确定。

X是一个随机变量,在具体操作中,可借助某一种金融工具所投资的实际效益E(x)对变量随机所完成的期望值进行了解,也就是说可把作为该组数据的方差,即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代表标准差,标准差是对平均值及测量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和范围进行衡量与评价后所得出的数值,如果标准差的数值较大,那么各组数据间的关系也会出现较明显的分散现象,此时,表明损失的波动幅度情况有较明显的变化,因此,损失的概率及总金额也会较大。当平均数处在相等的情况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可使用标准差对相关数据进行直接的对比操作,而当两组中所分布的数据间出现比较大的差异时,需对离散程度进行分析时,则可通过变异系数进行相关的具有一定对比性的操作。

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期望值间的比,通常情况下,变异系数和偏差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当变异系数较小时,所呈现的偏差通常不会太明显,因此,此时通常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金融风险。反之,如果变异系数较大,那么偏差也会较大,从而就出现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倘若企业想通过证券组合等投资工作来使风险得到一定分散,那么此时对投资风险起到一定投资作用的则是证券中各个协方差间的大小关系。协方差无法通过证券间的排列组合以分散化的方式对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主要用于对整体性的投资风险进行衡量与评估,换一个角度来说,即。此外,还可通过相关系数间的关系来表示证券间的收益及相关方面的互动情况。

四、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中的常见问题

1、多个指标中没有一定的统一性,且没有较强的可比性

以高低顺序方法对类型不同资产投资的风险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时,如果使用方差衡量法与β系数方法,那么分析所得到结果通常会容易出现背离等情况。

2、对风险进行分析时,无法对其程度进行精细描述

现阶段,使用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对金融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时,还无法对其程度进行比较精确的描述,所分析出来的结果和实际情况还有一定差距,此外对风险侧面相关情况的反映也比较少。因此,每个投资人员所得到的风险程度及信息的相关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此时,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还无法通过多个侧面为投资人员的利益提供一定保障。

3、事后的风险无法对事前进行准确表示

使用均值――方差衡量法、β系数方法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时,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及信息资料基本都是历史中的数据信息,因此,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及最后分析都是对资产在历史中的某一时间段所可能出现的损失情况。此外,使用VaR方法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时,所得出的结果在金融投资市场实际情况的应用中通常都会失效。

(二)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1、使用压力及后验方法对VaR 的计算模型进行测试

使用VaR方法对金融投资的风险情况进行计算与分析时,此应用过程中通常会含有较多的假设性条件,从而就会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的评估过程及结果存在一定缺陷,但VaR方法是一种可在事前对金融风险进行估算的方法,其表达方式也比较简单,此外,此方法还能对风险的计量标准进行科学、合理而有效的统一。因此,为了使VaR 方法在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的应用中具有更明显的效果,于是,可通过压力及后验方法对VaR方法的计算模型进行有效测试。压力测试主要是通过情景模式方法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其主要是假设多种不利于金融投资的市场环境,然后在资产或资产组合的相关背景下对它们所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情况进行有效计算,此外,其还会采取相应措施对有可能出现的变化价值进行比较合理的估计。后验测试主要使用正态性方法对VaR模型进行检验,现阶段,其常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是峰度、偏度检验以及Kolmogorov Smirnov等。

2、把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进行结合使用

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计算及评估时,通常都需使用多种类型的模型对风险的大小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在实际分析中,可采取风险图评价法、管理评分法以及风险度评价法等科学方法把定性分析中所计算及评估出来的风险进行合理结合。其中,风险图评价法主要是根据风险的出现的可能性与严重性进行绘制,相关研究及实践表明,对于风险的识别而言,此方法的实用性和上述中的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五、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意义与作用

(一)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化企业中,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其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风险得到一定控制。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企业的发展都因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问题而受到了阻碍,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对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一定了解。

(二)可把之用于对审计及监管进行操作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投资工具的种类也会有所增加,金融工具不同时,其操作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于是对风险的评估及预测能力也会不同。把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应用中审计监督中,虽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方法正确,审计及监督中的相关操作都会得到有效完成。

(三)可把之用于对投资业务员的业绩进行评估

风险对每个金融投资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因此,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一定保证,企业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企业内部负责金融投资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比较明确的限制。如对于极可能会出现的过度投机操作等行为,可通过评估金融投资工具的风险来对相关的操作业绩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评估,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所能承担的金融投资风险控制一定范围内。

六、结束语

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是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对风险进行预测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通常会同时使用这两个手段进行相关操作,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会无法对风险评价与风险衡量的具体范畴及区域进行有效区分。目前,关于金融投资方面的风险评估理论及技术都较多,但在实现操作过程中,通常都会因数据方面的因素而存在较多的限制性,本文主要从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意义与作用等方面作了相关分析,以此为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与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参考文献:

风险分析及评估第2篇

一、风险评估的切入点

在传统的风险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评估风险是从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作为切入点,由于假设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的条件下去单独评估认定的固有风险难度很大,很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不重视对固有风险的评估,使其流于形式造成事实上风险评估与测试脱节。同时,在传统风险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评估控制风险,主要测试和评价企业操作层面的控制风险,既不利于查证管理层而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也容易使注册会计师走向极端性。还有一些学者基于国内外会计舞弊的典型案例,认为管理舞弊为高审计风险领域,而且由于管理的蓄意行为致使注册会计师查证难度大,提出财务报表审计应当以重点识别和判断管理舞弊风险为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开展以查找管理层舞弊为核心的风险导向审计。但由于管理者直接参与舞弊,隐蔽性很强,再加上管理者不可能在提供资料等方面予以配合,注册会计师根本没有办法评估,因此,“管理舞弊”应当是风险评估中关注的特殊风险,而不是切入点。

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风险是从“经营风险”入手。因为经营风险指企业由于外部或者企业经营状况,如经济萧条、决策失误或同行业激烈的竞争而引起的,企业无力归还到期借款或无法达到期望收益水平的不确定性,包括影响或阻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经营风险会影响财务报表,进而对审计产生影响。另外,在经营风险引起经营失败时,企业管理层往往不甘于失败,粉饰财务报表加以掩盖,而财务报表舞弊特别风险是性质极为恶劣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会因为管理层的串通而无法识别和加以控制,从而导致审计失败。因此,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应从评价企业经营风险入手,既能有效地抓住被审计单位的根本问题,又能确保审计中查出所有错报,提高审计质量。

二、构建风险分析框架

注册会计师把以下十二要素放在风险分析框架中进行分析,从中获取对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的全面认识。

(一)战略风险分析

分析企业风险动态模型中纵轴上要素(环境、投资、董事会、企业流程、价值、管理层、监管部门)可以掌握企业管理层在考虑竞争和环境风险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使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措施。

1、环境

该要素处在整个价值链的最,人类社会的一切商业行为都是在该环境中进行的,其包括社会文化、人文特征、政局、立法、司法环境等,越是良性的商业环境越有利于降低财富创造所面临的风险。反之,投资者、管理层、市场中介、监管部门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高,从而越不利于人类社会财富的创造。

2、投资者

一切的财富创造行为源自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投资者行为是基于投资回报最大化为其使命的,在承担合理可接受的风险基础上,投资者期望获得投资剩余权益索取权所对应的那部分价值。

3、董事会

董事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承担直接代表投资者利益进行公司治理的主要责任人,其与投资者之间是关系。董事会在其被―投资者授权范围内,

通过制定公司战略目标等进行投资风险评估和决策,并对企业管理层进一步授权并有效监督,因此,董事会的有效运作将有利于投资者风险的控制和降低,反之,就会加大投资者的风险,使财富缩水。

4、管理层

在人关系理论下,企业管理层是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实施企业战略措施,使投资者的风险降低到其可以承受水平之内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管理层有效管理,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以财富回报投资者;反之,可能使公司破产,或被收购,使投资者遭受损失。

5、价值

价值指可以引起企业价值变动的企业投资者、董事会、员工、供应商、管理层、顾客、企业所在地区、企业所处行业以及企业所占有市场等各种影响因素。

6、企业流程

其包括企业基本业务活动和支持性业务活动。企业基本业务活动是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直接创造价值的流程。如资金管理流程、销售或服务流程、存货管理流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投资流程、融资流程等。支持性业务活动是促使组织正确发挥职能并借鉴增加价值的流程,如预算管理流程、信息流程、技术流程和人力资源流程等。

7、竞争者

其包括当前的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和产品服务等替代品等。

8、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包括监管当局及证券交易所。这些监管部门对股票和债券的公开发行、上市交易、公司信息披露等实施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的监督。一个有效监督的资本市场必然会降低市场风险,从而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二)运营流程风险分析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动态模型横轴的左边要素(环境、信息、市场中介、供应商和企业流程),主要是研究资源如何取得以及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分析企业经营风险动态模型横轴的右边要素(环境、信息、市场中介、顾客和企业流程),主要研究是市场推广、销售以及向顾客提品和服务的经营行为。

1、市场中介

市场中介主要包括会计师、律师、投资银行等团体。会计师需要按公认审计准则对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投资者正是期望获得可靠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从而评估其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回报;律师通常被要求对被投资目标的某些重大行为如股票债券的发行,收购和兼并发表独立的法律意见,从而使投资者可以获得被投资对象的法律风险方面的信息,投资银行则大量介入企业的资本运作,如股票及债券承销、上市保荐及尽职调查等,并在其中承担相应责任。

2、顾客

其包括顾客的需要,产品与服务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新产品、新市场和社会新的需求等。

3、供应商

其包括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本和技术等可用资源。

4、信息

其包括取得的适当的信息、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的使用等。

风险分析及评估第3篇

关键词:可分离债券;价值评估;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6-0046-03

一、可分离转换债券概述

目前我国推出的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实质上即为附认股权证公司债(Warrant Bond)。权证持有人享有在一定期间内按约定价格(行权价格)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债券一般到期还本付息。由于发行时,权证和债券组合在一起,而上市后,可分离转换债券又自动拆分为公司债券和认股权证,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交易,因此也称分离式可转债。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的金融创新主要是由于其可分离的特点,因而风险由不同的投资者分担。

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到美国企业界青睐;到了80年代,由日本公司发行的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风靡欧洲,为日本公司在海外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一些著名公司也纷纷发行附权证公司债;同一时期香港也发行了附认股权公司债,不过当时是由大型上市公司发行的,主要目的是筹集资金。目前香港附认股权证公司债主要是由交易双方签订契约,透过OTC市场交易,而不是通过集中交易市场。

根据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动态,包括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在内的混合型融资工具,依然是成熟市场一个可供选择的投融资品种,一些新兴证券市场更是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一品种。最近的四、五年时间里,由于网络股泡沫破灭引致全球股票市场震荡,以可转债为代表的混合型证券优势凸现,其市场规模及融资规模不断创出新的记录。而我国则是去年才允许进行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交易。当前我国权证市场的火爆行情,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

二、可分离转换债券价值评估

与传统可转债不同,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的债券部分和权证部分是各自交易,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的可转债涵义只存在于一级市场。这种分离交易导致了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现。其价值是债券部分和权证部分价值之和,因此需要对两部分的价值进行分别估计,然后加总得到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的总价值。下面分别说明债券部分和权证部分定价方法。

(一)纯债券价值

传统的债券估价通常是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即债券当前的市场价值是预期的所有利息和到期本金现金流量折现之和,估价模型为:。其中,C t为各期的现金流量,r t为市场利率,n为期数。在金融市场表现的名义利率由三个成分组成,资金的纯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率和风险补偿。其中资金的纯时间价值也就是无风险利率是确定有风险利率的基准,无风险利率会因期限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形成利率的期限结构。

(二)认股权证部分价值

认股权证是与债券一起发行的,它使所有者拥有在一定年份以一定价格认购一定数量普通股的权利。因此,认股权证在本质上是一份有关普通股的看涨期权。公司把认股权证作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时的附加优惠条件。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看涨期权和认股权证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差异。当一份看涨期权证执行时,发行该只股票的那家公司并不受到影响。但是,执行认股权证就意味着公司本身实际上要发行更多的股数。因此,认股权证对发行在外的股份有稀释影响,使认股权证的估价稍低。

关于期权的定价方法有很多,布莱克斯科尔斯(B-S)模型是开创性的,为投资者提供了适用于股票和任何衍生证券且计算方便的期权定价方法,但它过于严格的假设使其在理论和应用上存在缺陷,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修正,根据不同金融环境提出了CEV模型、跳扩散模型、二叉树等树模型、利率期权定价模型、波动率变化期权定价模型以及OTC市场上常见的奇异期权如亚式期权,回望期权、障碍期权、彩虹期权、复合期权定价等。有关各类期权新型定价方法的研究仍在不断的探讨和发展中。

在众多的期权定价模式中,最常被人们应用的模式为Cox,Ross&Rubinstein(1979)所提出的二项式定价模式和B-S定价模式,由于B-S期权定价摸型简单好用,广为券商所采用,国内权证定价也多采用此模型。

(三)可分离转换债券的总价值

债券部分和认股权证的总和即为可分离转换债券的总价值。

(四)实际操作期权定价的应用

由于理论模型必然无法包括所有的影响因素,因此实际操作中的定价是基于理论模型算出一个基准值,然后构造一个定价区间,从中选择一个最接近现实条件的债券价值。

三、可分离转换债券风险分析

可分离转换债券的债券部分和权证部分是各自交易。这种分离交易导致了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现,同时风险由不同的投资者分担,使不同的风险偏好者能选择各自适应的风险产品。因此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能够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供选择,丰富了市场。同时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供需两方面的市场主体都要承担这两部分的风险。

可以从发行人、投资者两个方面分析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存在的风险。

(一)从发行人角度来看

1.发行风险。新产品上市,投资者都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由于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与可转债比较类似,这一方面虽然也可以令市场参与者对该产品迅速了解,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已有参与者较为熟悉的产品存在,因此只有吸引各方参与,才能保证产品成功。这是附认股权证债发行所面临的问题。

2.利率风险。由于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多半不具赎回条款,所以发行人对利率走势的判断必须准确,否则当利率变动时发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可能不利公司资金成本的降低。当然,发行人也可以增设赎回条款或者浮息条款来防范这一风险。

3.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由于可分离债附认股权中规定的转股价格不能更改,所以发行可分离债将受到本股价格波动的影响。股价超过转股价时,投资人转股会给公司造成损失;股价低于转股价时,投资人不行权将使公司无法实现再次融资的目的。

4.经营风险。由于可分离债中有纯债的成分,发行可分离债将提高企业的负债比例,如果经营不善可能会导致偿本付息时发生财务风险。

5.权证到期是否行权的风险。从目前市场公布的方案来看,关于权证行权募集的资金用途已经确定,如果到期不能行权,可能给公司项目带来一定难度。

6.股本摊薄。和其他股权类融资一样,一旦权证被行权都会使股本摊薄,影响老股东的利益。

(二)从投资者角度来看

分离交易可转债对投资者不利因素为由于分离交易可转债发行时派送了认股权证,债券部分票面利率一般比普通企业债低。同时,投资者也将面临下述相关风险:

1.信用风险。持有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的信用风险来自于发行人的信用状况。投资者在整个债券存续期内只能享受债券利息;相对于普通可转债,面临更大的不能转股的风险。当发行人出现资信问题时,发行人的股价下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不但认股权证失去价值,甚至连债券价值也难以保全。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清偿级别较低,仅高于普通股、优先股和可转换优先股,而且根据规定,发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的无需提供担保,投资者面临比普通企业债更高的信用风险。

2.利率风险。若发行后市场利率走高,股价成长可能受限,使得认股权证处于价外而没有履约价值,另一方面,投资人也丧失获取高利息收益的机会,市场风险变相增加。

3.股价风险。若认股权证处于价内,非分离型的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的价格将随股价而水涨船高,若处价内,则股价的变动对非分离型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影响较小。同时,股价的波动程度也是权证极重要的价格要素,波动程度越大,权证处于价内的机会越高,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也就越有价值,反之亦然。

4.流动性风险。由于没有做市商制度,二级市场上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的交易量可能不足,交易价格也因此无法反应其理论价格,流动性风险较高。由于权证和债券可分离交易,根据我国的市场情况,可能会出现权证交易火爆而债券交投冷清的情况,导致投资者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5.炒作风险。分离式可转换债券的认股权证具有市值较小、杠杆性高、价格涨跌跟随标的股票价格等特点,极有可能成为纵对象,相对于传统的股票风险较大。

四、可分离转换债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从现实来看,去年11月以来,已经有7只要发行和即将发行的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

下表为已公布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初步方案的公司,其中,马钢股份、新钢钒和中化国际已经过会发行,马钢股份已经公布了分离交易可转债募集说明书。

已发行或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情况

对可分离转换债券的价值评估及风险深入分析之后,可以简略判断一下可分离转换债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权证市场的行情,而权证的价值又依赖于标的股价和人们的预期。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性,有严重炒新的倾向,因此近期可分离转换债券的前景十分看好。

参考文献:

[1]危慧惠,2007:我国分离式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及交易机制研究[J],改革与战略第5期。

[2]陈华美、胡庆平,2007:分离式可转换债券浅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第6卷第7期,。

[3]蔡燕莎,2007:创新型金融产品―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券[J],证券与保险第6期。

[4]林波,2007:我国可分离交易转换债券融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5]白传锋,2004:公司债券定价模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6]宋逢明,1999: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

[7]彭斌,2005:期权新型定价与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风险分析及评估第4篇

关键词:担保链风险;银行抽贷;资金链;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12-006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12.14

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国内不少企业因互保、联保发生的风险事件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和当地金融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从现实情况看,企业互保、联保贷款模式在经济上行期,对防范贷款风险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整体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时,该模式无法有效覆盖贷款风险,容易形成大规模风险爆发,此阶段担保链风险具有很强的关联传染效应[1]。

一、企业担保链风险概况

(一)样本取样

本文抽取江苏省某地级市23家银行和22202家企业为样本,剖析企业互保、联保企业因破产或资金链断裂问题,阐述担保链关系向下传染原因,得出多轮企业资金链断裂,以及信贷风险在银行间多轮传染的结论。2014年,因企业互保、联保形成不良贷款的企业有254家,涉及授信金额共62.24亿元,形成不良贷款为50.43亿元。

(二)风险特征

一是“亲戚老乡式联保”贷款频出风险,中小企业以同乡关系为纽带互相担保进行贷款,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往往引发群体性倒闭和“跑路”现象。二是关联企业进行联保贷款风险隐患较大。特别是由同一人控制的多家关联企业,互相担保向多家银行贷款,担保链内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及或有债权债务关系变得相当复杂和隐蔽,这些关联互保行为极易造成因一发而动全身的风险快速蔓延。三是风险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并以钢贸企业为主。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下为229家,占比为90.15%;钢贸企业为160家,占比为62.99%。四是风险处置难度大,处置效果不理想。受民间非法集资风险冲击,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或已停产停业,无法依靠自身现金流偿还贷款。2014年共有2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及钢贸市场贷款,银行虽提讼,但由于借款人失去联系或涉及刑事案件,加之执行拍卖难,造成处置周期长、难度大。

二、担保链风险暴露的原因分析

一是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受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影响,包括产能相对过剩、外需受限、国家对一些行业及领域的重点调控等,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使房地产行业及其上下游相关行业的风险不断累积。二是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能力较差,一旦遇到外部的不利因素很容易出现经营困难。企业财务管理和投资经营缺乏长期规划,固定资产投入较多或转移贷款用途,甚至采用“拆东墙补西墙”方式进行资金操作,造成贷款到期后无力偿还。另外,企业自身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对外担保风险评估机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人际关系”成为建立担保关系的主要原因。对外担保作为或有负债,存在损失可能性,每笔对外担保都构成企业的潜在成本。缺乏担保风险评估会诱发过度对外担保,将使企业的潜在成本压垮企业自身的利润[2]。三是企业本身或相关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在当前部分行业利润率下滑、投资回报逐渐减少、景气程度下行的背景下,风险企业直接参与民间借贷,或与之相关企业涉及民间借贷,导致资金链断裂,贷款形成风险。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违规经营,将资金投入房地产、股市甚至是民间借贷。一旦挪作他用的资金无法及时回笼,且后续资金不能有效补充,企业的资金链就容易断裂,引发风险。四是银行偏重业务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风险隐患。目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业务增长,但忽视了增长背后的风险隐患。从钢贸信贷业务看,一旦做成批量模式,适逢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自身风险防控不到位,容易形成大规模风险爆发。银行在钢贸行业行情好时一拥而上给其投放大量贷款,行情差时一哄而散纷纷抽离贷款的不审慎信贷行为,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这些行业信贷风险。

三、担保链风险传染评估

(一)评估模型:基于多自主体系统和小世界网络建模的企业信贷担保网络

按照22202家贷款企业存在担保关系来看,用人工手段追踪和描述如此庞大数量企业担保网络是困难的,需要借助多自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和小世界网络(Small-world Network)模型解决[3-4]。

1.基本假设

(1)企业分为两类:优秀企业和困难企业;

(2)银行只可能对困难企业抽资,不会对优秀企业抽资;

(3)困难企业如果被银行抽资或受破产企业传染(即他所担保的企业至少有一个破产)则有一定的概率破产,否则依然是困难企业;

(4)优秀企业有因为所担保的企业破产而变成困难企业甚至直接破产的可能;

(5)担保网络为无向网,即假设所有担保关系都是双向的;

(6)银行抽资只发生在第一轮;

2.主要参数及设定

(1)小世界网络随机度:P=0.2;

(2)抽资概率取值:C=0.01,0.02,…0.1;

(3)仿真结束轮数:T=10;

(4)对每一个C的仿真重复次数:100;

(5)困难企业的比例:r=0.14;

(6)优秀企业的比例:1-r=0.86;

(7)小型担保企业的个数:n_x=19815;

(8)中型担保企业的个数:n_z=1469;

(9)大型担保企业的个数:n_d=454;

(10)为小型担保企业服务的银行网点数:y_x=302;

(11)为中型担保企业服务的银行网点数:y_z=299;

(12)为大型担保企业服务的银行网点数:y_d=76

(13)小型企业的互保数:m_x=3.31;

(14)中型企业的互保数:m_z=5.79;

(15)大型企业的互保数:m_d=8.46;

(16)银行网点平均服务的小型担保企业数:k_x=11.5;

(17)银行网点平均服务的中型担保企业数:k_z=5.32;

(18)银行网点平均服务的大型担保企业数:k_d=1.62;

(19)困难企业被一家银行抽资后的破产概率(也是困难企业被一家破产企业传染后破产的概率):a=0.30;

(20)优秀企业被一家破产企业传染后变成困难企业的概率:b=0.10。

3.模型建立

(1)第一阶段:担保网络和贷款网络模拟

用修正Watts和Strogatz算法分别生成一个节点数为n_d、平均度为m_d、随机度为p的小世界网络,用该网络来模拟大企业间的真实互保网络;用修正Watts和Strogatz算法分别生成一个节点数为n_z、平均度为m_z、随机度为p的小世界网络,用该网络来模拟中企业间的真实互保网络;用修正Watts和Strogatz算法分别生成一个节点数为n_x、平均度为m_x、随机度为p的小世界网络,用该网络来模拟小企业间的真实互保网络。

(2)第二阶段:困难企业分布模拟

对每家企业,以r的概率令其为困难企业,以1-r的概率令其为优秀企业。

(3)第三阶段:银行抽资模拟

对每家银行,以c的概率对其所贷款的每家困难企业进行抽资。

(4)第四阶段:企业破产和风险传染模拟

第一,对于每家困难企业,如果恰好一家银行抽资,则以a的概率破产,以1-a的概率依然是困难企业;如果恰好两家银行抽资,则以2a的概率破产,以1-2a的概率依然是困难企业;如果有三家或三家以上的银行抽资,则一定破产;如果没有银行抽资则依然是困难企业;由于优秀企业不被抽资,任何优秀企业在第一轮还是优秀企业。

第二,对于每家没破产的困难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担保的企业恰好有一家破产,则他以a的概率破产,以1-a的概率依然是困难企业;如果其上一轮担保的企业恰好有两家破产,则它以2a的概率破产,以1-2a的概率依然是困难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担保的企业三家或三家以上破产,则它一定破产;如果他所担保的企业上一轮都没有破产,则它依然是困难企业。

第三,对于每家优秀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所担保的企业恰好一家破产,则以b的概率变成困难企业,以1-b的概率依然是优秀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所担保的企业恰好两家破产,则以2b的概率变成困难企业,以1-2b的概率依然是优秀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所担保的企业有三家或四家破产,则它一定变成困难企业;如果上一轮其所担保的企业有五家或五家以上破产,则它直接破产;如果他所担保的企业上一轮都没有破产,则他依然是优秀企业。

第四,输出破产企业比例、银行被传染比例、企业传染过程和银行传染过程。

(二)实证分析

根据大中小企业担保关系、银行服务网点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基本假设和逻辑推演,通过多自主体系统和小世界网络生成理论模拟生成担保网络。

假设担保企业分为困难企业和优秀企业两种。冲击是指由于经营收入下降、投资失败、银行贷款额度下降等因素产生的综合影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在轻度冲击下,假设困难企业受冲击后资金链断裂概率和优秀企业受冲击后变为困难企业概率均为50%;在重度冲击下,假设困难企业受冲击后资金链断裂概率和优秀企业受冲击后变为困难企业概率均为100%。

本文计算了在轻度和重度冲击下,大中小企业破产的比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数量和银行受传染的比例。在轻度冲击下困难企业受冲击后资金链断裂概率为30%,优秀企业受冲击后变为困难企业的概率为10%。在重度冲击下,困难企业受冲击后资金链断裂概率为60%,优秀企业受冲击后变为困难企业的概率为30%。

图1表示在轻度冲击和企业被不同比例抽贷后,大、中、小企业破产的比例。在相同的抽贷比例下,由于大型企业因担保数量大,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传导也快,所以大型企业破产的比例最高,中小型企业破产的比例相当。当10%的企业被抽贷时,大、中、小型企业破产的比例分别为1.21%、0.65%、0.59%。图2显示,在重度冲击下,当大、中、小型企业被抽贷的比例均为10%时,大、中、小企业破产的比例分别为4.80%,1.79%、1.25%。

图3表示在轻度冲击和企业被不同比例抽贷情况下,大、中、小型企业新增不良贷款的数量。图形显示,在同一抽贷比例下,大型企业新增不良贷款最多,中型企业次之,小型企业最少。当10%的企业被抽贷时,大、中、小型企业新增不良贷款额分别为32.18亿元、27.16亿元和22.40亿元,拉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上升0.55个百分点。图4显示,重度冲击下,当大、中、小型企业被抽贷的比例均为10%时,大、中、小型企业新增不良贷款额分别为127.26亿元、75.54亿元和47.73亿元,拉升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1.68个百分点。

银行风险传染是指企业资金链断裂因担保链关系向下传染,引发多轮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信贷风险在银行间多轮传染。图5表示在轻度冲击和企业被不同比例抽贷情况下,银行受传染的比例。在相同的被抽贷比例下,小型企业被抽贷导致银行受传染的比例最大,中型企业次之,大型企业最低。当大、中、小型企业被抽贷的比例均为10%时,银行被传染的比例分别为1.89%、3.57%、6.74%。由图6可知,重度冲击下,当大、中、小型企业被抽贷的比例均为10%时,银行被传染的比例分别为8.29%、9.21%、14.64%。

四、防范和化解担保链风险传染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监管和指导,强化对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引导商业银行采取多种方式缓释风险,通过融资方式创新,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质押、供应链融资等业务产品规避风险;加强对企业互保、联保风险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将潜在风险对银行进行提示和预警;加强风险的协调处置,协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银行加强对风险处置的协作配合,防止风险沿担保链条连锁传递。

(二)加强尽职调查,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担保贷款业务的管理,认真开展尽职调查,合理控制企业担保和互保、联保的比例,要及时处理和更新企业征信系统数据库中企业担保和互保、联保信息。坚持“现金流为核心”的准则,重视客户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第一还款来源;坚持“眼见为实”的准则,对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一致性进行交叉检验;坚持“软硬结合”的准则,充分收集借款人年龄、婚姻、家庭状况、信用历史等“软信息”,并通过对“软硬信息”的比对来判断其还款意愿和能力。

(三)引入资产管理中间机构,切断担保链风险

由于担保链成为当前企业风险传导 (下转第81页)

(上接第65页)重要途径,建议引入资产管理中间机构,由资产管理机构承担出险企业风险,切断出险企业与担保企业风险关系,将原担保风险向后延展。同时,资产管理机构可以与已经破产企业做债务清偿工作,资产管理机构可从市场引进或政府出资建立。

(四)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控风险

一是对于出现风险的较大的互保企业,通过政府协调贷款重组,解开担保链,遏制连环担保对区域经济的破坏性作用。二是对恶意拖欠银行贷款,存在金融诈骗行为的借款人,予以严厉打击,减少救助中发生的更多道德风险。三是成立应对企业资金链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企业资金链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帮助和协调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建立处置预案,对那些担保链上暂时出现困难但主业突出、效益明显、有品牌、有市场的企业,应坚持以输血搞活为主,与企业共渡难关;对经营暂时困难、涉保金额较大的企业,帮助瘦身,逐步调整;对挽救无望的企业,充分沟通,平稳退出。四是设立转贷应急资金池。由政府财政出资成立专项基金,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维持银行信贷和资金周转,避免银行抽贷、停贷引发企业资金链危机。

参考文献:

[1]张乐才.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消释、风险传染与风险共享[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0).

[2]王去非,易振华.浙江担保链风险现状、传染机制及产生原因研究[J].浙江金融,2012(12).

风险分析及评估第5篇

【关键词】项目评估;无形资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对项目评估中涉及的无形资产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明确无形资产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即都有哪些形成风险的原因。其次,要采用适当的风险识别方法对项目评估中涉及的无形资产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

一、无形资产风险的影响因素

评估人员要通过密切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动态地分析无形资产的风险种类和风险影响力。通过对形成无形资产风险的主要原因的分析,可以明确无形资产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范围的不确定性,对应的无形资产价值分配不确定性的风险。

(二)外界产业环境、行业行政性发展规划及政策对无形资产使用的影响,对应的无形资产有效期限的不确定风险。

(三)无形资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及竞争程度,部分无形资产的市场影响度和占有率,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费的标准,等等,对应的无形资产在未来所能获取的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风险。

(四)资产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资产的较低使用效率、操作不规范,管理上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对应的无形资产投入产出及利用效率不确定的风险。

(五)无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人员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工作经验等方面的欠缺,对应的无形资产价值毁损甚至产生负收益的风险。

二、无形资产风险识别方法分析

无形资产的风险识别可以借鉴有形资产的风险识别方法,同时考虑无形资产的特殊性,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全面剖析企业采用项目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无形资产风险及其形成的根源。

(一)资产形成流程识别方法,即对项目所涉及的无形资产,从其形成流程中分析,对每一个过程、环节进行检查,发现其中潜在的风险,挖掘产生风险的根源。例如,对于项目中涉及的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研究品牌资产从创立之初到形成品牌影响力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使品牌未来价值发生变动的风险因素,并预估如若风险发生可能给项目实施带来的影响和为预防风险企业需要采取风险管理措施的成本费用。

(二)类比借鉴分析法,即分析企业实施某个项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涉及的无形资产的种类,寻找相似环境中的同类无形资产,借鉴该同类无形资产已经识别或暴露出的风险对比分析项目中的无形资产的风险。比如专利权,该类无形资产已经为企业和社会所熟识,比较容易找到符合条件的相似资产,通过类比借鉴分析,可以对其风险进行识别。

(三)职能结构分析法,即充分利用企业的职能部门分别在不同的职能范围内进行无形资产风险分析,财务部门针对无形资产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就无形资产风险清单进行调查,企业管理层就无形资产事故组织专家调查等。比如商誉这种无形资产,在企业进行项目评估时,必须考虑项目的实施成功与否可能会给企业的整体商誉带来的影响,就可以采用职能结构分析法,识别其各种风险,进行相应地风险管理。

三、无形资产的风险管理

对无形资产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是为了帮助识别鉴定无形资产的风险,而对无形资产风险的识别是对无形资产风险管理的基础,无形资产特殊性以及不确定性,增加了项目评估中可行性决策的风险。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无形资产风险的认识,践行无形资产风险管理。

(一)无形资产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即对无形资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程度进行评估,为进一步的无形资产风险管理准备,对无形资产风险认识、评估与管理可以使企业的项目评估结果更具说服力。首先,采用定性的方法确定风险类别;其次,采用定量的方法计算预测风险的期望收益;然后选用适当的分析模型,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一步分析。鉴于无形资产的高风险高收益高破坏力的特性,必须尽可能的对无形资产可能面对的各种情景加以分析,重点关注风险发生概率大的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风险控制。对无形资产进行风险控制,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在项目评估过程中,要评估与相应的无形资产对应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及动态管理无形资产风险的能力。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风险发生之前能够进行事前控制,控制的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风险管理计划中的风险规避措施,还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变措施。二是风险发生时,能够快速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三是风险发生后,能够形成反馈管理机制。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这一战略性发展资源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体现了企业的科学技术能力和知识文化能力,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利益来源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但是,无形资产所固有的风险及其特征也可能给企业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巨大损失。正是由于无形资产的地位日益凸显,企业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比重迅速上升,项目评估中所涉及的无形资产也相应增多,在项目评估过程中,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无形资产的风险识别及其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无形资产的风险评估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戴洪健,邱展法.无形资产评估探讨[J].南方论刊,2007 (02):42-43.

[2] 刘霞,傅国林.无形资产审计过程中的风险点及防范[J].会计师,2013(05):9-11.

[3] 彭冰.基于期权定价模糊二叉树模型的无形资产评估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风险分析及评估第6篇

关键词:消化科;跌倒;风险因素;护理干预;措施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在消化科患者护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安全因素便是跌倒,轻者增加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感,重者导致患者骨折、伤口开裂等等,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掌握消化科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并实施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发生跌倒的22例消化科患者,本组患者中有10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39岁~79岁,平均(57.36±6.72)岁。

1.2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病情、跌倒时间和地点、后果等,总结跌倒风险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导致患者发生摔倒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等等,其中慢性胃炎口服镇静催眠药物2例,消化道出血9例,慢性胃炎合并骨质疏松症2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4例,胃肠镜检查前5例,发生跌倒例数最多的是胃肠镜检查前和消化道出血患者,跌倒地点为:走廊2例、卫生间8例,病房内12例,有13例患者于日间跌倒,另外9例为夜间发生跌倒;有11例发生骨折,4例无损伤,3例皮外伤,4例头皮血肿,导致患者跌倒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意识以及环境因素。

3 讨论

3.1跌倒原因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导致患者跌倒的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等等,发生率最高的为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镜检查前患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缺乏对病情的认识,没有注意到可能跌倒以及跌倒后的严重后果,而胃肠镜检查前患者往往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加上肠道准备需要多次来往卫生间,容易发生跌倒[2-3];另外是晚期肿瘤等疾病患者会因为疾病导致患者活动无耐力,导致了发生跌倒后就容易出现骨折等严重后果[4];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患者跌倒的重要因素,比如通道灯光暗淡、有障碍物、路面光滑、没有扶栏等[5]。

3.2跌倒护理干预 通过对跌倒的原因分析后,笔者认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跌倒相关知识的认识和重视度,让患者了解到可能导致跌倒的各种因素、跌倒可能引起的后果等等,提高患者对预防跌倒知识的认识和重视。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防跌倒技巧,加强对患者的看护,尽量避免跌倒发生[6];②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解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同时解除患者认为自己不会发生跌倒的侥幸心理;③做好对跌倒因素的评估,护理人员要掌握跌倒因素的评估方法,在患者入院时、胃肠镜检查前及治疗后及时进行评估,做好跌倒预防的工作,比如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灯光昏暗或者容易跌倒的地方安置警示牌等等,尤其是对于消化道出血、胃肠镜检查前以及高龄患者[7];④医院及科室要加强对跌倒预防的管理,完善设备设施,比如在卫生间、光滑的地面铺设防滑垫或安置警示牌,设置床栏、扶手等等;另外是对护理流程进行改进,将跌倒高危患者纳入交接班内容,及时掌握患者的安全防护措施实施情况,尽可能的降低跌倒发生率[8]。

综上所述,消化科患者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发生跌倒,从而引起骨折、皮血肿等严重后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导致跌倒的原因众多,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跌倒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跌倒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陈红霞.骨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风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1,03:410-412.

[2]王玉民.消化科患者跌倒风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9:3241-3242.

[3]张吉芸.门诊老年手术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0:3.

[4]张景兰,陈宏,王燕.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08:57-60.

[5]汪利辉,李叶萍,刘刚.高龄患者跌倒风险因素分析及围术期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3-2315.

[6]郑继荣,祝睿.患者跌倒风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6:185-186.

风险分析及评估第7篇

中国承包商从1978年开始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经过三十余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如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的统计,在2013年,全球Top250承包商海外总营业额达到5439.7亿美元,有62家中国承包商进入Top250,营业额达到790.1亿美元,占国际工程营业额的14.5%,其中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营业额达131.6亿美元(ENR排名第9)。另据商务部的统计,2013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企业约3 000家,工程项目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签合同额约1 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6%;完成营业额约1 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已成长为超千亿美元的国际业务。

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国际承包商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的政治风险也给中国的承包商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遗憾的是,政治风险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中国承包商的海外开拓风险管理计划,甚至就没有政治风险的考量;中国政府每年为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投资而的《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几乎从不涉及对相关国家的政治风险评估。因此,对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并采取科学的决策势在必行。

二、 国际工程中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历来是跨国企业在国际扩张中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政治风险源于政治事件(如革命、政变、内战等)、社会事件(恐怖袭击、抗议等)、政府行为(如腐败、法律变更及政策规制),以及一些强力社会组织的行为(如工会组织的罢工、环境保护组织的抗议行为),导致国际工程承包商经营环境的改变,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利润带来潜在的巨大影响和不利后果。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衰退加速了国家干预市场的趋势,以及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政治风险呈现出高发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的发展态势。现在的跨国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与以往相比更加宽泛更加复杂,其形式也更加多样。从国有化、战争内乱、恐怖袭击的极端行为,到较为温和的政府干预行为(如政策法律变更、蚕食性征收),以及环境问题导致的公众反对。各种政治风险以更快的速度、多样化的渠道、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非线性、连锁性、跨时空的耦合传播。

但学术界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关注不够,相应的理论研究极为匮乏。在实践中,跨国企业的政治风险评估的水准非常低,且未能形成制度化的评估。现有的政治风险评估体系不正式、不系统、难以胜任、主观性强、可预测性差,并且许多评估方法是反应性的,而非前瞻性的,存在数据获取困难、信息失真、评估滞后等问题。

三、 国际工程中政治风险水平的评估

现有的对于政治风险的评估多集中于国家层面。一些国际权威机构了相关的评估报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以及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和欧洲货币论坛(Euromoney)。国内则从2005年之后,有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该指数对100多个国家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和支付风险四个方面分析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该报告对全球 190多个主权国家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从行业层面来看,对政治风险的评估则主要有金融行业的CAMEL模型、和美国银行模型,石油行业的IHS模型等。此外,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如荷兰的壳牌集团、英国石油公司、美国的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公司。

对于国际工程项目而言,其政治风险水平的评估可以从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涉及到东道国的国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等)、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政治和经济冲突及联系);微观层面的风险则涉及到建筑行业的一些规制及准入、项目的具体属性及承包商的情况。

1. 宏观层面政治风险水平评估。在遍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影响宏观层面的政治风险水平的因素归纳为六个方面:社会政治稳定性、国内经济绩效、正式制度质量、非正式制度质量、国际交互联系和外部经济干预。

(1)社会政治稳定性(Sociopolitical Instability,SPI)。东道国的社会政治稳定性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决定了项目的政策和规制环境。社会政治稳定性又受制于政府的稳定性、政府为民众拥护的程度、派系冲突、宗教和宗族关系、种族歧视和仇外心理等因素。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大选和改革进程等都会影响到其政治社会的稳定性。杨帆等通过研究刚果(布)的国际EPC项目,指出政局不稳定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2)国内经济绩效(Inter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IEP)。东道国国内的经济绩效不仅仅会导致经济风险,也会导致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和政府政策的调整。经济气候(Economic Climate)是政治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经济状况恶化(如货币的不稳定、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将会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许多国际评级机构,如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以及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和欧洲货币论坛(Euromoney)都将经济绩效作为政治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3)正式制度质量(Formal Institution Quality,FIQ)。制度造就社会的一般行为准则。所谓正式制度是指一些成文规定,由各级政府或立法机构所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构成的规范体系。正式制度是明确的,通过国家的一些权力机构进行监督和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一套高质量的正式制度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消除官僚主义、权力寻租等现象。相反,低效的执法机制和法律体系、模糊的法律法规和不利的法律规制,则会极大的增加国际承包商所面临的政治风险。

(4)非正式制度质量(Informal Institution Quality,IIQ)。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对于正式制度发挥着支持、补充等作用。高质量的非正式制度下,社会环境会秩序化,不确定性也会降低。尤其是在一些正式制度并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非正式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一套良好的非正式制度将会消除外国承包商对环境的陌生感,从而降低外国承包商的政治风险水平。

(5)国际交互联系(International Interactive Relations,IIR)。国际交互联系涉及到外交和经济方面,包括东道国和承包商的母国的交往、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自由贸易的程度等因素,意味着东道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体化的程度。国际环境的冲突和变化,如东道国与承包商所在的母国之间的敌对行为、国际协定、贸易协定(如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将会带来东道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而给国际承包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6)外部经济干预 (External Economic Interference,EEI)。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东道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如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或金融危机,以及国际商业争端和贸易战、经济制裁或禁运等,将会给东道国国内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带来难以预测的变化和后果。国际工程项目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 微观层面政治风险水平评估。微观层面也会影响到一个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如行业特点、项目特征、承包商的属性,以及互动参与等因素。

(1)行业特点(Industry Specifics,IS)。许多研究指出,政治风险呈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行业与国民经济目标的一致性、行业的收益率和行业的成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行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水平。一个对于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要比其他的行业遭遇到更多的来自政治方面的规制。能够有益于促进东道国政治和社会目标的行业所受的政治风险相对较小,而一个暴利行业也会较其他行业招致更多的政府干预。此外,相对成熟的行业意味着行业的透明度高(如行业的信息披露很全面、标准化的市场操作、较少的腐败等),将使行业的政治风险水平降低。

(2)项目特征(Project Features,PF)。国际承包商的海外业务是项目驱动型的,项目的一些特征也会影响到政治风险水平的高低,如项目的吸引力、项目的资金来源和合同条件。项目吸引力(Project Desirability)是指项目对于东道国政府的重要性,尤其是由于东道国国内的承包商能力不足,难以承担的项目将具有更高的吸引力,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更少的政策限制。项目的资金来源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因素,也体现着项目的业主类型。如果项目的资金来源于承包商母国(如母国的投资或援外),其政治风险会比较低;如果是世界银行等的贷款或援助项目,政治风险也会比较低;而如果资金是东道国的政府资金,则项目的政治风险相对会较高。如果是PPP/BOT类型的项目,对于资金紧缺的东道国而言,则政治风险相对较低,但漫长的特许经营期也会给未来带来不确定性。此外,有利的合同条件(如来自东道国政府的保证)将会降低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

(3)承包商的属性(Contractor Attributes,CA)。国际承包商的属性也是影响其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水平的重要因素。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承包商在中东所遭到的政治风险(如恐怖袭击)就比较高,中国的承包商在东南亚一些具有“排华”情结的国家(如菲律宾、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遭受的政治风险也会比较高。承包商自身的一些能力也会决定了政治风险水平的高低,如承包商与东道国政府和强力社会组织(如工会、商业协会、环境保护组织等)的关系、企业被当地社会接受的程度、企业的本土化程度,以及承包商在应对政治风险的经验和能力。

(4)互动参与(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IP)。互动参与,包括公众对项目的反对或支持、项目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项目与当地经济的联系程度等因素也影响了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积极的或有利的互动参与,将会降低国际承包商的“外国人”的形象、加强承包商和当地居民之间的联系、满足东道国的国家目标和增强社会福利,使得承包商和当地政府联系更为密切。这些将为承包商营造一个可持续的运营环境,从而降低政治风险水平。典型的例子如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水电项目--缅甸的密松大坝由于公众的反对而被停建。

四、 实证应用

为了评价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为此选取了7个典型的项目,以里克特量表(1-5)从前述的10个方面(每个方面还有若干指标,总计34个指标)对政治风险水平进行测度。分值越高,则政治风险水平也越高。这7个项目的所在地分别为阿尔及利亚(P1)、土耳其(P2)、新加坡(P3)、沙特阿拉伯(P4)、利比亚(P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P6)、安哥拉(P7),其政治风险水平如图1所示。从宏观层面而言,P5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高,而P3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低;从微观层面来看,P6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高,而P2(位于土耳其)和P3项目(位于新加坡)政治风险水平最低。

图1还可以体现这些项目在政治风险在具体方面的优势和劣势。P7项目的政治风险评价表明,在安哥拉的正式制度质量和非正式制度质量得分很高,意味着在这两个方面蕴含的政治风险较高。

五、 政治风险应对策略

按照政治风险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种状态,如图2所示。

在第一象限内,政治风险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很高,如P5项目。这种状况对于承包商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承包商应该采取低风险的进入模式。移动进入模式(Mobile Entry Mode),如联营体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微观政治风险水平高,承包商可采取高参与策略(High Involvement Strategy),通过与本地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如工会、社会组织、地方政府等)结成联盟,以求降低政治风险。

在第二象限内,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但微观政治风险水平低,如P1项目和P7项目。移动进入模式的选择可以应对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的状况;采取低参与策略(Low Involvement Strategy),如保险、保证等,则适合较低的微观政治风险。较高的宏观政治风险则对准备进入东道国的竞争者形成壁垒,位于此象限内的承包商据此可形成竞争优势。

风险分析及评估第8篇

【关键词】医院;负债经营;风险;评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度也尤为关注。但是在相关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取得发展的同时,我们发现在医疗市场内部的竞争力也在逐渐增强。因此,大多数的医院都选择了负债经营,以求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人们在关注到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负债经营可能会带来的风险。

一、医院选择负债经营的原因

医院为了在短时期内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拓宽服务的范围,一般都会选择负债经营方式,从而快速的提高自身在医疗市场内部的竞争力。但是从根本上出发,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医院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管

医院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有大笔的资金,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从银行贷款,从而实施负债经营。但是政府内部的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使得医院的贷款以及融资的规模没有收到限制,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导致近几年来医院筹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形成了大规模的医院负债经营现状。

2.政府没有给医院投入充足的资金

在政府内部都设有相关的医疗卫生事业部门,主要的职能就是对公共事业、基层的卫生和公共医院进行管制。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对公共事业以及基层的卫生比较关注,因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医院的资金投入就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医院本身的流动资金比较有限,只能满足于当前的经营管理,无法满足医院的扩展需求。因此,很多的医院都选择了负债经营的经营模式,以脱离目前资金紧缺的财务困境,更能快速提高自身在市场内部的竞争力,扩大规模满足更多患者的服务需求。医院一般都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进行负债经营融资,也会采用分期付款或者是租赁的渠道来进行融资行为。

3.医院对负债经营缺乏相应的防范机制

医院内部的负债经营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的债务责任追究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导致了医院的院长没有责任意识,不需要对医院内部的一切财务情况负责,为了追求自身的业绩或是政绩,就为自身创设有利的环境来扩大整个医院的经营规模,没有节制意识大量的购买相应的医疗设备等等。缺乏防范机制的主要原因就是医院自身的经营流动资金不足,政府对医院的投入资金也有所降低,从而导致了医院出现了负债经营情况。

二、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医院为了扩大规模和提升服务质量,一般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选择负债经营的经营模式,虽然这种方式能够缓解医院的资金问题,提高医院自身的影响力,但是过度的负债不仅不能环节医院的资金问题,反而会限制医院的长期发展,为其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1.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危机的几率增加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具有两面性,负债经营也是如此。从积极的方面看,负债经营能够快速的促进医院发展,扩大医院的影响力,但是从消极的方面看,负债经营可能会增加医院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财务危机的几率。因为医院的管理层在监督管理的时候没有有效的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从而导致了医院在进行负债建设的时候没有科学合理的考虑发展的规模,只是单方面的对医院进行资源投入,提高了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资本投入,转向了高成本、高风险和高负债及高科技的经营。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支撑管理,导致了医院在进行负债经营时,无法进行科学控制,容易出现负债的失控现象,引发医院的经营财务危机的几率大大增加。

2.医院的再筹资能力大大的降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力度在逐渐的降低,对医院的贷款建设政策也做到了逐渐放宽,在为医院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的机遇。大部分的医院都会为了稳定经营或者扩大规模而出现了资金不足的现象,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医院会选择银行贷款或者分期付款等方式来实行融资计划,从而有效的应对政府对医院经营的投入资金转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政府对医院的投入资金减少的同时,对医院的贷款和负债行为的监管机制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导致医院在筹集资金时的随意性过大,完全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盲目的筹资只会导致医院再筹资的能力大大的降低,为今后医院的经营带来的无法预估的影响,阻碍了医院的未来发展道路平稳及可持续。

3.医院的医疗风险快速提升

从目前的医院发展情况看,我们发现,患者在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费用与医院的负债情况有关,负债的增加会提高相应的医疗费用。很多患者本身并不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而医院负债的增加将会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较大的医疗经济负担,医患关系将进一步加剧,导致医院的医疗风险快速提升。并且,我们也意识到医院的公益性日趋下降,究其缘由还是医院的过度负债经营造成的,医疗服务费用的快速增加引起了医疗的整体费用提高,使得社会对医院的怨言极大,打击了医院的整体公信力,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降低了医院的社会效益,从医院的长远发展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三、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的评估

1.财务指标设计原则

财务风险具有系统性,贯穿于医院价值活动的全过程,它不是离散的,而是连续存在于医院的整个经营活动。基于财务风险的特征,医院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系统性原则。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对各类风险的各个影响因素都给与充分考虑;其次,目的性原则,设计医院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应当目的明确,;最后,适宜性原则,设计的评估指标应能够适时、准确的反映医院财务活动的变化情况。

2.建立风险指标体系

遵循上述的标准,我们把风险指标体系进行分成两个等级。一级指标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状况及发展能力这四个方面:其中,获利能力指标包含净资产收益率、业务收支结余率以及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三个二级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包含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以及利息保障倍数三个二级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包含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三个二级指标;发展能力包含资产保值周转率、收支结余增长率以及固定资产增长率。

3.风险指标的分析

(1)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医院获取利润的能力,是衡量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包含净资产收益率、业务收支结余率以及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三个指标,指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小。

(2)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是医院负债总额与资产的比率,这个比率越高,医院的风险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流动比率,他表示每一元流动负责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债务的能力,这个比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利息保障倍数是衡量医院长期偿债的能力,该指标越高,长期偿债能力越强,风险也就越小。

(3)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包含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三个指标,指标越高,资产营运能力就越强,财务风险越低。

(4)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指标是衡量医院后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包含资产保值周转率、收支结余增长率以及固定资产增长率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越高,表面医院的医院未来的发展能力强,财务风险就小。

综上所述,各类指标是相互独立但有相互联系的,对于财务风险的评估,医院可以通过建模、评分等方法来对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评定风险的大小,进而采取防范措施。

四、提高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现如今,医院要想实现快速发展一般都是依靠负债经营,虽然这样的经营模式能够给医院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过度的负债经营只会给医院的长期有效发展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医院整体的实际经营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对策来提高医院在负债经营时的有效性,降低风险,保障整个社会群众的利益。

1.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对医院的负债经营情况进行长期有效的科学监管

医院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有效的控制自身的负债经营情况,这不仅仅关系到医院自身的经营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要求,医院要考虑到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从大方向上考虑,才能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政府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医院在进行负债经营的过程中,政府就要对医院进行宏观上的管理规划,认真的实行自身的监管职能,从而确保医院在进行负债经营时是科学合理的。首先,政府要对医院的贷款额度进行限制,对于重大项目的贷款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其次,政府对医院的经营进行有效的监督,对贷款行为和负债行为进行宏观上的管理,监督其负债经营是否超额度;再次,政府不能对医院的经营不顾,放任自流,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医院进行严格的监督,并且健全考核体系,定期对医院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估;同时,政府要在医院内部每个项目中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对医院进行评价,健全绩效目标评价体系,保障社会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后,对医院院长的任命要科学全面,改革医院高层的考核机制,确保医院内部的清正廉洁等等。政府为了有效的降低医院在进行负债经营时的风险,避免出现财务危机,要不断的强化医院内部对于负债经营的风险意识,给医院高层灌输管理之余医院的重要性,能够严重影响到医院的经营状况,也要加强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推进医院平稳和谐的发展。

2.提高医院对于资金的利用效率

要如何防范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呢?关键的要点就是对负债规模的控制,只有有效的控制了医院负债的规模,才能提高医院内部对资金的利用率。我们一般将一个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的负债规模,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医院作为半公益性的产业,在负债经营时也可以用资产负债率来作为重要指标,以便于将医院的经营发展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通常来说,若是当医院的负债经营的资产负债率在0%~30%之间时,这所医院的经营处于安全的正常范围内;但是当医院的负债经营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50%,那么这所医院可能在对已有资金进行周转时会出现问题。因此,医院要着力关注自身的资产负债率情况,对其进行时时的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医院可用资金的有效性,增加资金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医院负债经营的科学合理性。

3.提高医院负债经营的其他对策

提高医院负债经营的对策除了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对医院的负债经营情况进行长期有效的科学监管和提高医院对于资金的利用效率外,还有构建相关的系统和建立合理的机制,例如医院内部应该构建相关的风险预警系统,在医院经营还未将要出现危机时能够及时的提醒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做出有效的应对;也可用建立有效的债务化解机制,医院在面对自身的负债情况时,可用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来达到发展经营的目的,以化解财务危机。医院也可以健全和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对医院内部的资产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后,能够有效的对医院资产的管理进行强化等等,从而达到提高医院负债经营的目的。

五、结束语

从上述的情况中我们发现,医院在确定走负债的经营道路时,首先就是考虑在短时间内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却没有有效的考虑负债经营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社会、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主要对医院在负债经营时的财务风险进行预估,并且提出一定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够帮助目前医院负债经营所面临的困境。但是,现如今还是有众多的医院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走负债经营的道路,因此我们要从各个方面来分析医院选择负债经营的原因,由此进行分析探讨,通过研究来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随着不断的研究,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故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负债经营的问题,就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崔红.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成因、风险及对策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2(06).

[2]孙光禹.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制度规范与风险预警[J].特区经济,2014(10).

[3]王蕾.公立医院负债经营融资理财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4]方仕文.医院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规避[J].中国卫生经济,2000(10).

风险分析及评估第9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转载于范文中国网 。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