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31 16:50:56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第1篇

运用多种终端获取新闻并进行多维互动正成为新闻消费新趋势,这将对新闻生产产生何种影响?请看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室主任殷乐的《多屏时代的新闻生产与消费态势》。

今天的舆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群体分化严重、意见对抗激烈、热点迅速转化等,新闻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自律能力等显得比以往更重要。请看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卞文阳的《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特点与新闻职业伦理》。

唐宋两朝是我国古代新闻事业萌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的媒介批评情况如何?请看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正强的《唐宋时期媒介批评探微》。

社交传播的概念

在汉语里,社交顾名思义是社会交往的简称。但是,在社会暗语中,社交往往指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交际能力,甚至在上个世纪的十里洋场上海,交际花是有特定含义的。一般来说,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很难被叫做社交,社交常常是带着台面的,换言之,就是有一定场合的,不管是鸡尾酒会,还是推杯换盏,都有某种公开性。如今有社交恐惧症的说法,有些人比较怕和别人交往,包括谈恋爱,还有与单位的领导相处。

社交传播可以说是人际传播的一种形式,指的是通过社交渠道进行的一种传播。过去我们说的社交新闻,通常是指道听途说的花边新闻,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谣言,能够进入社交新闻视野的往往都是有一定社交渠道的人。比如,在一些报刊上,有专门的社交新闻栏目,一般是以传闻的形式出现,有圈子的色彩,这种栏目的主持人肯定有独特的交往圈子,所谓有人脉,多是以文艺界的圈子为主,因为文艺界名人多,小道消息吸引人。

社交网络出现以后,社交传播变成了显性传播。以前,社交传播是隐性的,几乎是一种抵制性传播,像人际传播中的一道防火墙,往往是对夸张传播的一种纠正。现在,社交传播有了主动色彩,人际传播里的熟人法则被颠覆,陌生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成为可能,甚至出现了半生不熟的人之间的传播。

我们从新闻推送就能够看出一些社交传播的历史变化。新闻推送在初级阶段是比较招人烦的,因为是在网上。在新闻推送到了手机上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很多人会把推送来的新闻当做一种熟人之间的谈资,津津乐道。这一方面看出了网络和手机的某种区别,手机变成了一种贴身的伴随式媒介,另一方面,新闻推送也和以往新闻传播的“后篱笆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篱笆现象”说的是过去许多美国家庭在茶余饭后,太太们在房子的后篱笆边意犹未尽地说着一些有趣的新闻,这表明一些新闻的话题持续性比较强,同时,它也不完全等同于普通的人际传播,它还是和新闻有关。

社交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由传播者主导的传播,而社交传播更像是传说中的自媒体传播,在社交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身份很难辨认。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交传播容易让人联系到哈贝马斯说的公共领域,从早期的咖啡馆和茶馆,到今天的社交媒介,它们都代表着一定的场域。换言之,社交传播类似于一种场所传播,它的前提是必须有场所,只不过今天的场所概念已经有了一种虚拟的味道。这个问题有关传播的空间,在以往的观念中,基本上都是传播的时间在消灭传播的空间,而今天,情况似乎发生了某种逆转,空间传播开始挤压时间传播了,其中社交传播最有代表性。

我们当然没有必要美化社交传播的公共性,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社交传播本身既有一定的私人性,又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可以说是一种私人化的公共性,或者说是有一些公共色彩的私人性。这一点在中国可能更引人注目,看看现在的微博和微信就能够理解了。

有一个问题特别能够解释社交传播的概念,这就是国家领导人开微博。美国总统奥巴马开了,他在第一次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就大张旗鼓地利用了社交媒介,以至于很多人说奥巴马是一个网络总统,言下之意是肯尼迪是电视总统,罗斯福是广播总统,再往前就是报刊总统了。无论是否领导人本人写微博,社交媒体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领导人的媒介形象,对中国领导人而言也是如此。领导者个人微博往往比官方的政务微博更有吸引力。说奥巴马是网络总统,不如说他是社交网络总统,社交传播对他的竞选活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社交媒体的崛起

社交媒体的异军突起无疑是这些年媒介发展中的大事,有了社交媒体后,传播的速度问题再度引起关注。比如说伦敦骚乱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自下而上的传播在速度上会输给自上而下的传播,这就和传播工具有关。社交媒体使社会底层的垂直传播可以演变成扁平化,使得它趋向于横向传播,这几乎是纵向传播受阻后的必然反应。

伦敦骚乱让我们依稀看到了社交媒体的分众能力。过去,我们一直探讨一个问题,分众化是不是媒体的特征?或者分众化是否是媒体的发展趋势?当媒体分众遇到青年文化时,分众好像就有了内部化和细分化的特色,局部的发散的分众对抗的是整体的有秩序的分众。社交媒体似乎正在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从传统媒体的分众模式中解放出来。

从大学的研究也可以看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当很多学生把社交媒体称为社会媒体时,许多老师都有一种不大习惯的感觉,就好像当年很多人不习惯社会新闻的称呼。这当然有翻译上的适应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即便是当初研究新媒体的专家也很难预见到社交媒体的今天,这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很多研究新媒体的学者来自于旧媒体,也不只是因为新旧媒体的研究方法大相径庭,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是否还要坚持媒体的研究路径。说白了,就是我们还需要坚持用研究媒体的方式来研究社交媒体吗?

什么是研究媒体的方式呢?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媒体思维。在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很多研究者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用媒体中心论来研究媒体,媒体处于研究的中心,一切研究是都围绕媒体展开的。这种情况有几分像西方学者眼中的东方研究。我们在研究新媒体的时候,尤其能够看到这种偏向。比如,很多人觉得是网络自己想要媒体化,他们批评国内的一些网站经常想要靠近媒体,或者说是要做另类的媒体,言下之意是发主流媒体不敢发或者不方便发的东西。但是,网络的媒体性质并非自由选择,对此,网络更可能是避之唯恐不及。况且,媒体化并不是媒体的专利。当初有人批评凤凰卫视时用的也是此说法。

再举例来说,有网络以后,特别是有社交媒体后,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既然谁都可能当意见领袖,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意见领袖呢?今天意见领袖已经跳出了传播学的专业概念,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传播链似乎是已经被打散了,意见领袖好像是越来越草根化,可以说,新媒体在反权威的同时仿佛也把意见领袖给反掉了。

那么,什么属于非媒体研究方法呢?或者说我们应不应该使用这样的方式来研究媒体呢?所谓非媒体研究方式,就是不把媒体置于研究的中心,可以采用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我们现在就经常看到这样的研究。比如,德国式的,还有就是一些非媒体圈子的研究者,他们是从自己的学科背景出发来研究媒体,媒体在他们那里,只是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平台。

人类的社交活动由于有了社交媒体而变得如虎添翼,在此之前,媒体只和大众传播有关,而人际传播变成了大众传播的附庸。现在,我们要问的是,社交媒体能完全复制人际传播的模式吗?看上去它几乎是十分完美地做到了。只不过不同的是,它在一个虚拟世界中完成了这个任务。这好像是一种复古,或者说是人际传播的复兴。差异是,人际传播的点对点有利于权威性,而社交媒体中的意见领袖则形同陌路,特别是在伦敦骚乱中,这一点似乎更是如此。

自从大众传播出现以后,人际传播就退居二线了,大众传播是第一落点,人际传播是第二落点。人际传播起的作用经常就是扩散大众传播的影响。而现在,情况发生了逆转,网络是急先锋,然后是关系传播,如今又到了社交媒体,这好像就是目前的新媒体链条。新媒体出现至今,我们好像刚刚看到一点曙光,也就是说:我们似乎一直都在面对一个不知道方向的庞然大物,现在开始有一点眉目了,如果说新媒体还算媒体,那么它仿佛正在朝着关系媒体的方向发展。所谓关系媒体,就是媒体从单纯的传播走向了复杂的人类交往,包括互动和社交,而社交媒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向我们的。

从大的方面说,虽然我们可以把社交媒体划入新媒体,但是,新媒体毕竟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包括了网络媒体,也包含了手机媒体,确切地说,今天的大部分社交媒体都离不开手机。我们过去研究手机媒体的时候,通常有一个误区,认为手机媒体会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媒体形态,比如,手机报。尽管现在的手机新闻推送越来越有社交传播的味道,然而,社交媒体的最大收获还是在微博和微信上。这似乎意味着我们从电脑移动到了手机上,媒介的移动性更强了,传播场所更加变化多端,传播时间好像变得可有可无,媒介变成贴身工具了。

社交传播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第一个影响,就是社交传播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点。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最好的大众传播就是人际传播,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就让人头疼了,因为大众传播是强势传播,人际传播是弱势传播,人际传播往往被视为第二落点传播,也就是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补充。有了社交传播以后,好像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可以被串联起来了,人际传播不再是大众传播之后的窃窃私语,而是和大众传播齐头并进。

在社交传播中,我们甚至于可以看到传者是如何向受者转变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受众怎样变成了传者,也就是所谓的自媒体。但是,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传者也会向受者转变。在微博和微信上,这一点似乎很明显,记者来这里不仅仅为发新闻,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进入受众的管道,他们到这里来不是为了体验生活,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媒介生活。

第二个影响,社交传播让我们看到了一点公共领域的曙光。如果把微博也算成社交网络的话,那么,看上去社交媒体更像是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因为社交媒体兼备私人性和公共性,它们似乎是网络上的咖啡馆和茶馆,甚至微博和微信上的参与者的平均素质好像也高于通常意义上的网民。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作为一种学术理想被引进中国以后,受到很多学者的追捧。民生新闻嫁接公共新闻失败以后,一些专家寄希望于网络,但是,这种想法看上去更多针对的是传统媒体的不够透明,一旦考虑到网民的素质问题,包括公民的受教育程度,还有网络文化的某些扭曲,网络的公共领域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社交网络一开始在中国建立的时候,似乎不是作为传统媒体的对立物出现的,而是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它可以联通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在改变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同时,也在开辟着公共领域。

第三个影响,社交传播给大众传播增加了一些主动的色彩。比较而言,大众传播可以归入被动传播,也就是说,由于它的灌输性较强,因此,受众在接受传播的时候显得比较被动,可以选择的东西不多。而社交传播则是比较典型的主动传播,换言之,大部分社交传播的参与者都比较积极,他们身兼传播者和被传者的双重身份。

第四个影响,社交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口碑传播。口碑传播在很长时间里已经被视为一种特别古老的传播方式,也就是说,它在大众传播的冲击下,看上去基本没有复兴的可能性。但是,社交传播改变了这种看法,社交媒体加快了口碑传播的速度,在以往的观点中,口碑传播之所以落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的传播速度非常缓慢。同时,社交媒体还创造了许多口碑传播的新空间,让我们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新口碑传播时代。

第五个影响,社交传播对大众传播有去魅作用。大众传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最后一百米,这就如同电信的入户问题,最后一公里是关键,恰恰是在这个最后的环节上容易发生传播距离的倒置问题,具体说,就是越靠近受众的事情往往越不容易得到被传播者的认同,反之则容易得多。有了社交媒体以后,这个问题好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意见领袖和典型人物都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被议论纷纷的对象。

第六个影响,社交传播让大众传播变得更直截了当。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众传播属于间接传播,虽然它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受众,但是,它主要是靠新闻记者来传递信息的,记者就是一种中介。这也是为什么记者的职业非常强调客观性的原因之一。而社交传播属于直接传播,它可以让领导人和百姓都直接面对自己的听众,意味着它可以绕过记者这道墙,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面对面。这似乎是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传播的游戏规则。

国家也可以变成媒体吗?在2013年中德媒体对话会上,德国汉堡大学的布克哈特教授说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他的意思是说在新媒体时代,国家变成了媒体。以往在报道层面,政府通常是信息来源。而现在他们似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领导人个人和官方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信息。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第2篇

关键词:西方报纸;社交媒体;新媒体

20世纪末“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崛起,打破了传者和受众的界限,并改变了传者和受者的地位,受众开始选择新社交媒介,形成一种新的阅读习惯,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权利的平等。在网络等各种新兴媒体的直接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形势,尤其是报纸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社交媒体,也有人称其为社会化媒体或社会性媒体,它是指一种网站和技术,即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论、探讨和相互沟通。社交媒体就是海量网民自发提供,提取并创造新闻信息,进而进行传播的过程。

随着新媒介的发展,媒介用户形成新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选择,西方媒介仅仅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介。

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运用,存在最基本的三大作用。

第一,传播效应显而易见,利用社交媒体扩大覆盖面提升传播力。社交媒体的优势之一是其拥有庞大的、精准的用户,之二是用户间深度互动所带来的新闻传播面和覆盖面。这种接力式的传播正是西方报纸所欠缺的。利用社交媒体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将社交媒体的用户和互动引向传统媒体,扩大西方报纸的收看率。例如,近年来国,外政府首脑竞选时,都纷纷大力加强社交媒体的应用,以此来扩大宣传范围等,这一现象就形象的体现了这一点。

第二,形成及时强有力的反馈机制,利用社交媒体建立与用户对话沟通渠道。传统媒介由于技术原因的限制,无法形成和读者之间的即时反馈和互动渠道,因而和大多数读者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虽然部分报纸建立了读者来信等反馈机制,却无法保证反馈的及时。社交媒体的优势就是在形成反馈渠道的同时,能够保C渠道的畅通,以及反馈信息在渠道中流通的即时性,从而有效的实现新闻传播所要实现的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第三,利用社交媒体及其理念改造西方报纸。面对社交媒体的崛起和冲击,西方报纸虽然已经处于衰落的被动地位,但也不得不面对挑战,从被动观望到调整观念、思维和战略,通过积极利用社交媒体来改造西方报纸,以此来弥补如今报纸行在新闻时效性方面落后的不足。

在运用方面,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运用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此报纸媒体出面使用社交媒体,一种是报社记者或编辑出面使用社交媒体。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仍然处于不完善阶段,存在许多规则和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

首先,在报纸媒体使用的情况下,毫无疑问,此社交媒体的一切观点以及立场都代表此报社的观点及立场。所以,报社中负责此社交媒体的人员应该对每一条消息的都要做到谨言慎行,尤其是对没有亲自证实的消息的,并且所发表的意见需与报社保持一致。在这方面,只要保持社交媒体和报社本身在各方面的一致就可以了。

其次,是报社记者或编辑使用社交媒体,其中存在三个需要解决并尚未被西方报业彻底 解决的问题。

一是记者或编辑室代表完全代表个人,还是代表报社立场。他们要使用社交媒体,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个人身份与职业身份的平衡要突出提出来的,无论其代表谁,所的信息都要保证准确无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然后才谈到立场问题。而从这方面说,最规范的做法就是开两个账号:工作账号和私人账号。

二是公共利益和媒体利益的平衡。媒体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发言需要更加注重语言是否合乎媒体规范。当记者发掘到的信息无法在所在媒体单位进行报道,但可以选择个人的社交媒体进行刊播,且从公共利益来看,信息具有信息价值且是手中所关注的内容时,记者应该服从公共利益的驱使。

三是言论自由和言论责任的平衡。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社交媒体更具有言论自由,因为其没有类似于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制度,信息无需被审核。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一旦的内容触犯到了法律,仍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西方报业媒体的措施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社交媒体本身,想方设法,对这个信息的载体进行约束和规范,主要是从技术上进行革新。另一方是对社交媒体用户进行的规范,主要就是进行严格的规章制度的设定,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在对西方报纸如何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分析后,我国报纸行业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势吸收,以此来应对“第四媒体”崛起的大环境下的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国内报纸应该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加强传统报社新闻发行机制和社交媒体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妮. 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运用[J]. 新闻传播,2014,06:209.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第3篇

根据调查,34%的消费者在产品出现问题之后会去品牌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在品牌社交媒体上反馈自己的意见。

Hayes Davis是一家社交媒体统计服务公司的创始人,不妨来听听他对于品牌社交媒体的运营和使用有什么看法。他认为,品牌社交媒体必须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该怎么使用社交媒体?

厂商们很容易把消费者分为两个简单的群体,粉和黑。事实上,这也并非没有道理,我在京东某些手机的评论下面经常看到两极化的评论,要么是神机,要么是垃圾。评论区的极端评论也不是没有任何价值,有些评论者话语之外也在含蓄地表达有用的信息,即使是偏颇的言论。

零售巨头沃尔玛就会利用社交媒体去调查现在消费者对什么商品感兴趣,当沃尔玛评估蛋糕产品的销路时,它会去Twitter上查看相关话题,然后发现人们对星巴克新推出的小蛋糕好评颇多时,沃尔玛决定跟进小蛋糕,最后销售状况良好。

食品制造商Frito-Lay把顾客放在了产品研发的中心位置,它没有采用传统的耗时耗力的采样调查方案,而是在用户十数亿的Facebook上创建一个名为“我要吃什么”的应用。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应用创建自己想要的口味并给心仪的口味投票,除了采用了这些数据外,Frito-Lay还会根据地域来开发不同产品,所以,我国超市里会有酸菜鱼味道的乐事薯片,而泰国则会卖麻辣蟹口味的。

这种利用社交媒体来进行具体产品方案调研的方法显然是有效的,比“您对我们产品有什么看法?”和“您对我们产品改进有什么建议和意见?”这种大而无当的虚幻问题好得多。

该对消费者的意见让步吗?

很多厂商都在标榜用户至上,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厂商需要竭力去满足用户的每个需求呢?

乔布斯的答案是“No”,他的那句话至今广为流传:

“根据受众去设计制造产品真的非常难,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做出来给他看。”

乔布斯当然看得比用户远,如果致力于满足消费者现阶段的需求,那史书上大概不会留下乔布斯的大名了。甚至有调查证明,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太看重用户反馈信息会影响创意,而在创造新产品前过早的听取用户意见甚至是有害的。

当然这跟第一个问题不算矛盾,得依据具体产品和调查时机内容来看。很多时候,“用户至上”是一句营销口号而不是企业精神。但完全不听取用户意见也是不可能的,至少从消费者反馈中可以得到商品目前的优势和不足。即使消费者和用户的需求总是着眼于当下,但也保不准会冒出个不错的创意。

社交媒体该怎么和消费者打交道?

用户希望且想知道社交媒体在听取他们的意见,另一方面,那些经常和消费者交流的品牌社交媒体可以获得更高的品牌忠诚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跟品牌社交媒体互动的消费者比其他消费者要多花费约20%–40%的钱在该品牌上。

很多时候,品牌社交媒体充当着一个客服售后的角色。这也造成了一个困局,那就是很多人用得好不会来这里反馈,但是那些不满意的消费者就会来抱怨发泄不满情绪。怎样来让消费者花费宝贵的时间去品牌社交媒体反馈有用信息呢?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第4篇

扩大覆盖面 提升传播力

社交媒体的优势,一是其拥有庞大的、精准的用户,二是用户间深度互动所带来的新闻传播面和覆盖面,而这些恰恰是传统媒体所欠缺之处。要利用社交媒体,首先是优势互补,将社交媒体的用户和互动引向传统媒体,扩大传统媒体的收看、收听和收视率。

200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宣誓典礼举行,近4000万民众通过互联网观看了CNN转播的典礼画面,这一数字超过了单纯通过电视观看的用户数。之所以产生这样大的效应,是因为此次就职演讲的电视直播中融入了社交网络的元素。CNN与Facebook合作,采用了“视频+更新信息窗”的方式进行就职典礼的报道:在Facebook网页左上侧的Facebook Connect嵌入了来自CNN的直播视频画面;右侧是Facebook网友的个人状态信息,视频直播过程中,Facebook用户可以与在线好友边看边聊,交流看法,也可以在直播页面上即时评点。页面下方,则超链接就职典礼的相关信息和动态消息。据统计,有近2000万用户观看了CNN与Facebook合作的直播页面,产生了100万条相关信息。从当天早上6点开始,CNN对相关程序进行了20多万次更新,在线视频点击数达到1390万次。

“收视至上”是电视节目不得不面对的规则。要想把观众留在电视机前,电视节目必须把握住观众的需求,寻求观众的兴奋点,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节目的一部分。过去,电视台采用短信、彩信、语音的方式,由主持人口播观众的互动内容,这种方式对于观众而言有延时性,也很被动,如果不是大型节目,互动的参与度就较低。时下,社交媒体成了电视节目亲近观众、收集反馈、聚拢粉丝的首选。

美国Bravo TV电视台与社交网站Foursquare达成一项合作协议,将BravoTV电视节目与Foursquare的游戏活动功能相结合,希望观众在关上电视、合上笔记本以及停止收看Bravo电视节目之后仍能与之互动。而在这种合作中,Foursquare则是鼓励用户尽可能多地参与真实的生活活动。Foursquare是一个提供位置定位服务的网站,当用户处在某一个地点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工具连上Foursquare,就可以登入(check in)该地点一次。登入次数越多,就能获得相应升级、地位、头衔、勋章和奖励。Bravo TV电视台利用了Foursquare的这种功能,节目主持人会在节目上提供有关活动位置的线索暗示,帮助观众赢得这些新徽章和奖品,具置将由Bravo电视台根据旗下热门电视节目来挑选,比如《真实主妇》、《百万富翁婚嫁》等在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这样一来,既为Bravo TV电视台节目汇聚粉丝群,也让各档节目深入人心,让观众更依赖这些节目。

建立对话沟通渠道

社交媒体是Web2.0的典型应用,用户是Web2.0诞生的条件,也是Web2.0发展的基石。传统媒体由于缺少与用户直接对话的渠道而总被认为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传播,所进行的议程设置由于传播的片面性也往往效果较差。社交媒体不仅能够在媒体与用户中搭建直接沟通的渠道,更重要的是拉近记者、编辑、主持人等与用户的距离,实现一对一的口碑式传播。

2011年3月以来,《纽约时报》采取了在线收费阅读的模式,但为了不使报纸的读者流失,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社交媒体中开通帐号,将部分文章链接到那些社交媒体中,关注《纽约时报》的用户或粉丝可以通过Facebook、Twitter链接进入其社交媒体来搜索并免费阅读新闻,也可以进行评论和交流。除了《纽约时报》外,美国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在利用社交媒体与用户直接进行对话:美联社利用Facebook页面要求读者分享对“9・11”事件的回忆,最后共收到100多条评论,完成了一个由众多回忆组成的袭击事件十周年纪念日的新闻报道;明尼苏达州亚历山大市的一家小型电台KSAX,因张贴张未经鉴定的路杀动物照片,其Facebook页面变得异常活跃。众多用户应邀帮助鉴别该动物并获得最终确认;密歇根州格林维尔的《每日新闻报》就地方性盗窃保护法执行情况向读者征询,进行民意测验。可以说,传统媒体利用社交媒体与用户交流已成为一种常态,也正在成为媒介融合的剂与助推器。

改造传统媒体

面对社交媒体的崛起与冲击,传统媒体虽然已处于衰落位置,但也不得不面对挑战,从被动观望到调整观念、思维和战略,通过积极利用来改造传统媒体,以适应受众新的阅读方式。

美国JournalRegister报业公司曾在2009年因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宣告破产,但在以私人公司形象出现后,走上了与社交媒体融合的道路,“数字优先”战略使其成为美国“数字第一”的传媒公司。首先是利用免费的社交媒体获取相关内容再加工制作,不仅降低传统媒体的生产成本,还能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其次是创立了线下的“社区新闻室”,让本地区的住户到实验室享用咖啡、上网、讨论新闻、进行互动,甚至参加编辑会议,为报纸做出评价和决策建议,报纸对会议进行在线直播,观众可以通过聊天室或推特对会议的内容进行讨论或反馈。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第5篇

【关键词】奥运报道;社交媒体;大众时代

早在伦敦奥运会开始前就有人预测说这将是“第一届在社交媒体联欢的奥运会”,社交媒体释放和放大了受众的参与分享。如果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报道是网络媒体的初露锋芒,那么伦敦奥运会的报道最引起我们观察和思考兴趣的应该是——奥运报道显然已进入最大众的时代,社交媒体究竟带来了什么?

一、开放的观众席——奥运内容消费方式改变

对于不能亲临现场的受众,电视媒体绝对是当仁不让的宠儿,但是显然,这条法则更适用于往届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收看方式用“开放的观众席”来形容则更觉贴切和振奋。

第一,受众观看奥运的渠道多样化。对于在凌晨举办的赛事,是起床去开电视还是先打开手机微博?是连续半个月去电视机前看直播还是经常网上看看点播?刚刚的各路数据提醒我们,受众观看奥运的方式已经出现了变化,手机和网络成为观看奥运的新宠,社交媒体成为获得奥运资讯的重要渠道。新浪科技消息称“来自Hitwise的分析报告显示,伦敦奥运会期间(7月28日-8月12日),PC端用户在国内四大门户微博的停留时间差异明显。其中,新浪微博占据用户总停留时间的70.6%,第二名搜狐微博占14.2%,第三名腾讯微博则占13.1%,网易微博则有2%的用户停留时间。?譹?訛”而另有新闻称“奥运信息通过腾讯微博直达用户则超过4亿”,“67.1%用户将腾讯作为获取奥运信息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有47%用户认为腾讯网是获取奥运相关信息渠道最多样的门户网站,而26.9%将腾讯视频作为收看奥运视频的最主要平台,另有43.8%的用户喜爱在腾讯微博上看奥运冠军活跃地发言互动”?譺?訛。而搜狐同时也表示他们卫冕成功,以 32.7% 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四大门户之首,成为网民获取奥运信息主要来源?譻?訛。门户网站的争霸战无比热闹,谁是真正的第一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我们可以判断的是电视媒体已经不是收看奥运比赛的具有绝对垄断优势的渠道,“三屏合一”成为奥运内容消费的主要模式,而社交媒体成为获得奥运资讯的重要渠道。

第二,传统媒体权威的地位有所弱化。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分享互动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媒体在奥运报道时的绝对权威。在全家坐在一起收看奥运会节目的年代,主流大报和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因为信息采集方面的绝对优势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主流媒体舆论也是舆论导向的风向标。这些权威媒体因而成就了很多奥运英雄。学习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也是奥运期间及奥运之后新闻评论的主要导向。但是在社交媒体繁荣的背景下,人人拥有麦克风,网络内容是多元构成:即专业生产的内容与用户生产的内容。微博、博客、BBS等用户生产的内容因为来源广泛,生产队伍庞大,在网络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使得专业生产的内容特别是主流媒体内容在海量信息中所占的地位与传统舆论格局相比有所弱化。

第三,单一内容消费模式消解。事实上,社交媒体的繁荣颠覆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消费方式。由于传统媒介交互型不足,以往的受众新闻消费方式是以新闻内容的消费为主的,意见为辅。社交媒体的暴发性成长改变了这一习惯——意见的交流和情感的分享开始变得和获得资讯同等重要。边看新闻边讨论成为本届奥运会的寻常方式。对个人来说,这次看伦敦奥运跟以往的最大不同是不只看奥运比赛,而且关注运动员的微博,赛前为他们加油、赛后看他们致谢,分享他们的情感,同时浏览诸多网络意见领袖点评奥运。根据Twitter的消息,“伦敦奥运期间Twitter上讨论最热烈的TOP5比赛时刻分别是:博尔特的200米短跑,每分钟8万条Twitter消息;博尔特100米飞人大战,每分钟7.4万条Twitter消息;英国运动员安迪·穆雷(Andy Murray)男子网球单打夺冠,每分钟5.7万条Twitter消息;博尔特参加的4×100米接力,每分钟5.2万条Twitter消息;美国男篮决赛对阵西班牙,每分钟4.1万条Twitter消息?譼?訛”。而国内,开幕式、孙杨夺冠、林丹夺冠、刘翔赛事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也成为新浪微博PC端用户的访问量高峰,孙杨夺得第一枚金牌时,中国至少有2200万人在刷微博?譽?訛。往届奥运会,受众更集中在对新闻内容的关注,社交媒体的出现显然使情感分享和意见分享也成为奥运新闻消费的必需品。坐在沙发上或者拿着ipad看电视的不再是一个观众,而是连接着万千观众的开放的观众。

二、“大众造”与“专业造”——“用户生产”创新奥运报道格局

“用户生产内容”也称为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与媒体的专业性内容生产相比,“用户生产”可谓“大众造”。“大众造”一直被视为网络媒体的“绝杀武器”,因其即时、亲近、交互等特性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威力。被称为社交奥运会的伦敦奥运会可谓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同台争锋的盛大演习,也是业界观察“大众造”影响的绝佳时机。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第6篇

【关键词】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公众因素;媒体报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作为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公众因素对外交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公众因素及外交政策的概念进行阐述,并结合外交政策制定中的相关公众因素,以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为例,对我国中东外交政策受公众因素的影响展开了探讨。

一、公众因素及外交政策的概念

(一)公众因素

公众因素是指在对政府政策制定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内社会要素当中,由公作为社会主体,利用不同形式的非政府指导行为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的要素的综合。公众因素的产生具有多种原因,既包括国内舆论和社会思潮所引发的群众认知和非政府组织互动中的相关机制驱使,又包括新闻以及其他形式媒体对政策制定环境的影响。可见,公众因素以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创造力长期以来影响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

(二)外交政策

作为创建国际政治环境的工具,外交政策是公共政策的对外延伸,具体来书就是国家根据本国的对外战略、综合国力以及特定的国际环境,以促进国家利益并实现国家的对外目标为基础而制定的对外活动的决策、原则或行动方针。

二、公众因素与外交政策相互关系

在外交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社会公众舆论通常对外交政策制定具有较大的影响。外交是一个国家内部政治制度和方针的延续,其所实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政策均与其对外建交政策具有必然的联系。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公众对具体问题的看待角度和价值取向不同,这使得不同的人群或组织机构可能因为自身的相关利益而产生对相同事件的不同看法,而这种看法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便形成了一种社会舆论,进而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由于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各有不同,现阶段,企业界、媒体界和学术界等均对国家的外交政策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自然,其对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三、公众因素在我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力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公众对中东地区局势认知并不充分,这使得我国对中东地区国家外交政策并不为公众所理解,而相关专家学者对中东地区的局势和外交政策分析也只是停留在事件综述的角度,深度分析较少,这严重影响了公众参与到中东外交政策制定的过程当中。

四、我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因素

(一)媒体因素

媒体不仅是社会公众舆论的主要来源,对公众舆论具有导向作用,而且是反映公众舆论的平台。媒体通过将公众对外交政策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总结并呈现给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参与者进而发挥其自身的舆论影响作用。同时,根据报道形式不同,媒体报道又分为电视媒体报道、报纸新闻媒体报道以及网络媒体报道。

1.电视媒体报道的导向作用

通过我国长期以来对中东外交方针可以看出,我国制定中东外交政策重要要务之一是确保该地区社会稳定与能源供应以及双边经济合同顺利执行。外交政策中尽力避免过多涉及该地区敏感话题或影响该地区政治格局变化的相关举措。这种外交政策体现了我国不干预他国内政的外交方针及传统做法,但有些外交政策不免过于保守。由前文可知,由于受认知和地区局限,我国公众并不能准确了解中东地区格局及社会发展现状,因此,对于国家关于中东政策制定的影响或干预也就无从谈起。

就2011年初爆发一直延续至今的叙利亚内战(叙利亚反对派与叙利亚政府之间的战争)而言,国外电视媒体曾多有报道,并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更积极的态度进行参与并表态,而并非仅仅以不干涉他国内政为由,呼吁内战双方停火、谈判。这条新闻报道的播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探讨,并在国内外形成了众多关于中国中东外交政策的社会舆论,其中既包括政治方面的舆论,又包括了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舆论,且不论相关舆论评判正确与否,相信在未来中国对叙利亚的外交政策必然有所改变。

2.报纸媒体的导向作用

作为传统的媒体行业,报纸产业对中国中东外交政策的制定也具有较大影响。首先,中年及老年仍然是我国关心国内外局势的很大一部分社会群体,而相较于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对新闻的报道方式,其更加关注报纸对国内外社会新闻的报道。其次,这种看似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却能借助文字的相关功能引发人们对社会事件的思考,从而使公众针对报纸的某一报道进行广泛讨论,并促使某种社会舆论的形成,从而影响地方政府或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当前某一问题的社会舆论进行思考、斟酌,制定符合人们和国家整体利益的相关政策。

2011年中东地区的利比亚爆发了反对卡扎菲政权的内战,国内外的各大报纸均将其刊登至头条,可见此次利比亚内战在世界范围内均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而关于利比亚局势,国内报纸媒体也第一时间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内战情况进行了报道,同时,报纸关于此次事件的报道也使得广大的社会群众就这次事件产生了众多讨论,而就在这些讨论当中,存在一种说法便是将正处于利比亚战地区的中国华人全部撤出,以确保其人身财产安全。该种社会舆论一经传播,便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同利比亚政府商议后,便开始了全面的撤侨工作。撤侨工作的顺利进行既体现了媒体对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的导向作用,又体现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可见,媒体对于国家中东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深远的影响。

3.网络媒体的导向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新闻媒体近年来已被应用到我国社会的各个生产生活领域,并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撑的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对新闻传播和更新的速度均要快于电视媒体和传统的报纸媒体,可以使公众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相关新闻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的报纸媒体和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时,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便是新闻评论功能。通过对相关的社会事件或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报道,可以使群众在特定的网络平台上各抒己见,并通过对不同政策或相关社会事件的交流,从而形成某一方面的社会舆论,而地方政府或国家部门则可以借助特定的网络平台对当前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事件和国家政策进行全面了解,进而掌握人民关于相关社会事件的看法,从而加强相关政策的补充与完善。

网络媒体对国家中东外交政策制定的导向作用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众多领域,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政治和经济领域。自2011年利比亚发生了政治动乱而迫使其原总统卡扎菲下台以来,国内外的各大网络媒体便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报道,而对其国内政治局势较为统一的看法为:卡扎菲政权独裁40年,对国家发展及利比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做出实质性贡献,同时卡扎菲本人生活骄奢淫逸。这种基于网络媒体的公众评论因素为我国对利比亚外交政策的修改提供了广泛的舆论基础。随即,2011年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发表讲话时这样说道:“我国一贯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武力的对外建交政策,但是‘不干涉’并不代表没有作为,而是在不超越中国外交基本政策原则的前提下,保持想关政策的灵活性。”同年,中国在制裁利比亚的联合国决议中投出了赞成票。可见,由此可见,网络媒体对于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社会群体因素

除了上述三种类型的媒体对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外,社会群体对外教政策的制定也具有较大影响。由于对国内、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等众多领域具有较高关注程度的人们大都是普通的社会群体,因此,如何使社会群体产生的相关舆论发挥其对相关外交政策的导向作用是现阶段国家政策制定部门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社会群体除了借助相关的媒体平台进行舆论传播外,还可以通过意见书或联名书的形式提高公众因素对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度。通过将个人或群体关于国家外交政策的具体意见以信息渠道的方式传递给国家外教政策制定部门,进而使外教政策制定的负责人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关于外交政策的真实想法,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整体发展的外交政策。以中国中东外交政策的制定而言,由于中东地区的局势长期以来处于动荡之中,面对2014年新一轮的中东地区格局发展,关于中东相关国家持有统一看法或意见的人们可以组成一个舆论团体,并以联名信的形式向国家中东外交政策制定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例如,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前的局势而言,二者对于沙加地区的纠纷已经延续了十余年之久,且在2014年其关于加沙的争议和纠纷上升到了白热化的阶段,2014年9月2日,以色列官方声称:“本轮加沙冲突已经耗费了25亿美元”。显然,关于巴以冲突的问题显然是历史遗留问题,而大国之间对于巴以冲突也持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美国由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支持以色列,而俄罗斯则持不同的看法,认为联合国将加沙划分给巴勒斯坦是正确的。可见,关于巴以冲突大国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随着巴以矛盾的持续上升,巴以冲突也成为了我国社会群众讨论的新闻要点之一,一些对犹太人有着深切同情且信奉基督教的人们组成了小规模的舆论群体,并以联名信的形式将相关意见通过信息渠道投入国家中东外交政策的制定部门。无论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必然会将群众的意见考虑进来。可见,社会群众舆论对于国家外教政策的制定也具有较大影响。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公众因素以及外交政策的概念进行阐述,在结合了影响外交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因素的基础上,以媒体报道的导向为主要公众因素,对其在中国中东地区外交政策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见,未来加强媒体报道在双边关系以及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方面导向作用的研究力度,对于巩固双边贸易关系以及实现国家安定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伟建.当前中东安全局势及对中国中东外交的影响[J].国际展望,2014,03(12).

[2] 何章银.中国救灾外交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 于芳.文明力量理论与德国默克尔政府外交政策[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4] 鲁先锋.网络背景下的政策议程设置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5] 吴筱筠.新世纪以来美国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6] 曲文娜.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4.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第7篇

二、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基于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提出的,在互联网领域,新媒体与粉丝是相伴出现的,有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就有了社交的最基本的场景,所以新媒体的新在这个层面上讲就是一种社交场景的媒介。

当然,支撑新媒体发展的技术支撑源自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以,新媒体同时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通过某种技术终端能够向用户提供信息或者其他服务形态,严格地讲,新媒体应该更适合称作数字化新媒体。当然,新媒体的形式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并且相互之间不断的借鉴和学习,最终形成了一种以用户体验和社交为主的新型沟通方式。同时,新媒体带来的巨大的信息流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其他行业形成了变革。预期收是一场变革,倒不如称之为一种最时尚的交流工具,对于每个行业来讲,新媒体是现阶段最有效的交互工具,这对于每个行业意味着是一种社交红利。

三、新媒体融合下新闻传播的特征和趋势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逐渐加深,新旧媒体传播形式在最开始的对抗转变成目前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广大受众提供了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

1、新媒体融合下新闻传播的特征

(1)高效性

新媒体融合下的新闻传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效性。这种高效性是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单独无法爆发出来的能量。在过去,传统媒体对于突发新闻的播报是具有时效性的,新闻有可能就不再是新闻,失去了作为突发新闻播报的价值,而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这种突发新闻播报会以几乎同时的速度想广大用户进行推送,能够在段时间内聚集大量的受众,新闻编排上,新媒体并不需要很复杂专业的编辑方式,往往通过几张图片就能把新闻时间阐述清楚,省去了传统媒体下各种编排耽误的时间。

(2)多元性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跨媒体融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多元化也就成为跨媒体合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分析多元性,我们就需要从新闻的呈现形式谈起。在传统媒体时代,对新闻时间描述主要以报纸和广播的形式呈现,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图文和语言,这其中除了时效性带来的缺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不足就是无法提供真实的现场还原,这样并不足以使整个事件对公众产生更加强烈的感知。相反,对于新媒体融合下的新闻传播,其传播方式和传播维度都有了巨大的突破,人们在获取新闻事件的时候,往往都是以动图、视频甚至直播的方式,更加真实的反映客观的新闻事件,这样会使新闻报道更加的真实。

(3)娱乐化

这里指的娱乐化并不是指的是网友热衷的跟帖或者评论,而是站在丰富新闻类别的层面上阐述的。在过去,人们获取新闻事件往往是被动发生的,这是因为报刊杂志的版面有效,无法加入更多的新闻维度,但是在互联网告诉发展的今天,信息的流动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其实仔细观察每个新闻门户网站就不难发现,他们都对新闻进行归类,比如时事类、经济类、体育类、国际类、国内类、本地类、生活类等等,并且在每个分类下的新闻素材是非常众多的,采集的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并且,基本上每位访客都能够在网站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板块。最重要的是,新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编改变了原来字正腔圆的风格,在扭曲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都运用了下的流行用语,一下子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这种略带娱乐性的风格是传统媒体根本无法想象的。

(4)互动性

互动性,可能是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最具社交属性的一个特征。无论在历史的哪个时期,大众对于表达诉求的愿望都是非常强烈的。随着媒介资源的越来越丰富,不少媒体,甚至新媒体对于用户社交这块早已非常看重,并且作为运营优先处理的工作之一。而在新闻传播领域对于社交的开放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媒体的发展,伴随着受众的关注度,也就使得新闻媒体在对于网络舆论的监控下有了更多的挑战。在某些新媒体平台,用户表达观点是极其活跃的,这使得用户评论成为新闻媒体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一些新观点新看法时常被提出,这也是在以往无法想象的,这也就是更加增加了新闻的价值点和真实性,同时也保障了网友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

四、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趋势

前文提到,新媒体的发展源自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所以要通过当前预测未来新媒体环境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其实质就是探讨互联网技术是怎样通过新媒体改变未来新闻传播的方式的。

1、新闻传播全球化程度更深

新媒体其实也就是社交媒体,在国外,社交媒體的发展规模和程度都远远超过中国,并且他们并没有在发布的明显限制,所以在内容丰富性上看,中外社交媒体的差距还是挺明显的。当然,这并不影响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趋势。单就目前新闻传播的广度而言,早就已经实现了全球化,只是在传播的规模上看,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外企业也正在推动这一进程而努力,中外互联网企业不断通过合作,推出更加方便的体验,实现越来越多新闻的共享,从而在不断融合做产生新的媒体形式,推动新闻传播全球化的发展。

2、互联网技术推动新闻传播进一步发展

新旧媒体形式的合作与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两种技术的融合和发展,现在的新闻传播已经不能按以往的经验进行,当然,传统业态下的报纸技术并未走向消亡,它会在未来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献给读者,比如时下非常流行的虚拟显示技术,就如同开始新媒体刚好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争先去研究他的发展形式,虚拟现实就是也是如此,如果说从传统的纸媒到现在的新媒体,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那么未来在虚拟显示技术推动下,新闻信息的流动就更加智能化,新闻事件的代入感也就会大大增强。

3、理性互动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

目前的新闻阅读体验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对于读者互动这块的监管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这也是新媒体与新闻传播融合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在平台自我监管和调整的过程中,文明上网,理想留言逐渐成为一种准则,只有针对新闻本身做出理想的判断,才能引发更大的思维的碰撞,这才是新闻传播希望看到的。相反,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会越来越没有时常,最终被平台所抛弃。当然,这种健康的网络环境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这样的网络健康环境正在慢慢形成。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第8篇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使命主要是行使新闻事实告知受众的职能,新媒体在承接传统媒体传播的基础功能之外,更加发挥自身的互动优势,推动受众向用户角色的转变。《意见领袖对受众的情绪影响研究》一文以教师聚餐事件为例,探究意见领袖与受众情绪的相关性。

【内容提要】本文以2016年的美国大选为例,从假新闻的产生着手,探究假新闻背后产生的动因,详细分析社交媒体中假新闻的传播机制。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以谷歌AdSense联盟为代表的互联网流量变现广告模式催化了假新闻的产生。社交媒体在政治参与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聊天机器人、监管体制的缺失以及受众在传播中的双重身份加速了假新闻的蔓延。

【关键词】假新闻 传播机制 社交媒体 美国大选

2016年美国大选的结果与大多数美国主流媒体和许多选民的预期相左,Facebook也因为对于假新闻的传播不作为而被各界问责。目前,对于美国大选的文章多集中于研究政治架构或是对于大选中各类门事件的回顾和分析,而社交媒体中假新闻的传播机制鲜有学者关注,研究仍存在很大的价值空间。

一、社交媒体假新闻的产生

社交媒体假新闻的造假村是由美国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的主编克莱格西尔弗曼(Craig Silverman)最先揭露的,随后NBC、BBC、CBS迅速跟进调查。BuzzFeed新闻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假新闻网站大都来自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一个人口仅有4.5万人的小镇韦莱斯,当地人至少推出了140个美国政治网站。这些网站有听起来像美国风格的域名,如WorldPoliticus.com、TrumpVision365.com等等。①

运营这些网站的几乎都是青少年,大多数帖子都是从美国的边缘和右翼网站集成聚合或完全剽窃的。这些青少年编写一个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并发布到他们的网站,然后迅速把链接分享到Facebook上。从Facebook上点击新闻并访问网站的人越多,给假新闻网站带来的广告收益就越大。

此外,在马其顿这样的小国,精通网络的人甚至只是青少年都可以利用Facebook、谷歌来赚钱,这让当地少年引以为豪。大选结束后,运行这些网站的年轻人也知道靠大选带来流量的机遇结束了。虽然流量和收入将大幅下降,但他们之后可能会继续运营与运动以及健康相关的网站。

二、假新闻的盈利模式:谷歌AdSense联盟

假新闻的生产只是传播环节的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如何传播假新闻。马其顿青少年为了增加点击率,在Facebook上买了大量账号,转发分享他们生产的假新闻。此外,他们用这些账号加入Facebook上的美国政治群体,垂直地把新闻推给那些支持特朗普的群体,让假新闻有针对性地传播到那些更容易相信假新闻的群体中,使得假新闻得以二次传播,再次拉动点击率。

目前互联网流量变现的方式主要依靠各大平台的广告体系,其中,谷歌的AdSense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广告体系。

谷歌现有广告体系分为两种:AdWords和AdSense。AdWords是一种通过使用谷歌关键字广告来推广网站的付费网络推广方式。AdSense是针对网站主的互联网广告服务,它的作用是将谷歌AdWords广告放进个人网站。如果一个网站加入谷歌AdSense,那该网站就成了谷歌的内容发布商,即允许在自己网站上显示谷歌提供的关键词广告。谷歌根据广告在该网站被点击的次数给该网站主支付佣金。Adsense是根据网站页面内容而不是搜索内容进行广告投放的,Adsense在谷歌搜索中也是单独在右侧成列,不影响用户原本的搜索结果。

一般来说,一个网站的浏览会有百分之一的人点击谷歌广告,每次点击0.3美元,PV(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一般每个IP地址平均为2个左右,即1000个IP的话会带来6美元左右。马其顿青少年制作的假新闻一旦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轰动,一个月浏览量能达到500万IP,月收入能达到好几万美金,而当地的平均薪水每月仅有350欧元。

三、社交媒体中假新闻的传播机制

(一)社交媒体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

特朗普的团队对于社交媒体的重视程度远甚于希拉里,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Facebook帮助特朗普赢得了美国大选,被人称为Twitter总统。作为社交媒体的发源地,美国总统近年来对于社交媒体愈发重视。美国总统奥巴马,被称为互联网总统,因为他在竞选时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造势,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和底层人民,获得了成功。

社交媒体在公民的政治参与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民众获取新闻的方式也愈发娱乐化和社交化,传统媒体失去了原先作为消息主要来源的优势。在本次大选中,主流媒体没有体现出本身的专业性,而是用自己的政治立场来参与报道。此外,美国大選后,BuzzFeed网站对虚假新闻网站做了一个综合分析,发现在读者互动方面,虚假新闻网站远远领先于传统纸媒和电视。

皮尤在2015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提到,几乎有一半以上的网络用户从Facebook获取政治和政府新闻,而这一平台受到来自朋友、同事等关系的驱动。②从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的用户的比例仍在上升,这种上升不是由于技术的革新,而是更多的人从其他渠道转移到社交媒体上了,用户也更倾向于从不同的社交媒体获取新闻。③

(二)聊天机器人操控虚假社交账户

聊天机器人是一个用来模拟人类对话或聊天的程序。南加州大学研究显示,研究人员通过使用超过1000个功能来识别Twitter上的账户,包括其朋友、内容、反映的情绪及每条推文之间的时间。通过该框架,研究人员声称发现9%~15%的Twitter账户是机器人。但报告称由于机器人的复杂性,在该检测模型下,复杂的机器人可能也被识别为人类,15%的数字只是保守估计。④

社交媒体中的聊天机器人其实还包括自动与其他用户交互的社交媒体账户,而且聊天机器人在公共政策问题、政治危机和选举等政治信息发布中特别活跃。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聊天机器人的数量明显上升,并蓄意增加候选人的粉丝数,在Twitter上,他们类似新的自动语音电话,影响和说服选民。在大选期间,聊天机器人发出了约40万条支持特朗普的信息。在美国大选第三次辩论之后,Twitter上自动的亲特朗普的账户推送的消息是亲希拉里账户的7倍。事实证明,大多数这类账户,是由聊天机器人操作的,这也是计算宣传的最新工具。⑤

《经济学人》看好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认为聊天机器人将成为继应用市场之后,下一个科技前沿。⑥但随着聊天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如果社交平台不对此加以管控,人工智能操纵政治参与的倾向可能会愈发明显。

(三)监管机制的缺失

由于新闻获取和政治参与的渠道多样化,传统媒体失去了原本的优势,社交媒体的即时性和便利性使得受众也成为了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随着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的兴起,用户生产了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内容,以之前的监管体制和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理念来调控新时期的网络环境,力不从心,从而效果不佳。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的作用削弱,控制新闻内容和舆论变得越发困难。在新兴媒体时代,信息过剩、信息高度自由的情况下,把关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Facebook去年6月突然裁去了热门话题板块Trending的人工编辑团队,从而导致算法推荐的假新闻多次上了热门新闻排行。公众因为假新闻对Facebook加以指责,但Facebook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社交平台并非媒体机构,因此内容仅仅是用户的上传和分享,与Facebook无关。自从Facebook出了即时文章栏目(Instant Articles)之后,内容不跳转到媒体页面而直接呈现在Facebook上,截断了媒体网站的流量,也使得媒体的浏览量和Facebook的新闻分发算法直接挂钩。

尽管算法在新闻推送和内容分发方面提升了效率,但要做到完全取代人工编辑目前看来还不可能实现。原因在于,虽然根据用户喜好进行个性化推送迎合了很多受众的喜好和使用习惯,但也非常容易带来内容质量的下降甚至是假新闻的肆意传播。在民众和媒体的谴责中,Facebook终于开始应对假新闻,并承诺会完善算法和体系来过滤假新闻。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2016年12月公布了Facebook解决假新闻的几项措施,包括用户举报、第三方查证、算法及内部判断、惩罚措施等。Facebook将用户举报的假新闻及其数据报告发送给第三方(如美联社和ABC)进行仲裁。如果该条新闻被认定是假的,那么Facebook会给它标记一个假新闻的解释,使这条新闻的排名下降。⑦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假新闻的传播问题,仅仅是加强了举报机制,把治理假新闻寄托在用户举报上,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目前难以推断和衡量。

(四)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双重身份

互联网时代下,受众已经从内容的消费者(Consumer)变成了生产消费者(Prosumer)。在社交媒体中,受众不仅仅只是受众,在传播活动中拥有了双重身份,影响到发布内容的媒体的公信力。受众的公信力能够决定与其相关的人愿不愿意相信媒体的新闻。人们在一般情况下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受分享者的影响有多大。

美国新闻学会(American Press Institute)和美联社的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发布了媒体洞察项目(The Media Insight Project)报告受众的信任度跟传播信息的信使更有关系。决定一位读者是否信任新闻内容的主要原因,不是媒体的公信力好不好,而是要看把新闻分享给他的人是谁。⑧人们更容易相信从自己信任的分享者处获得的新闻,此外,他们还会倾向于进一步传播给其他人。在另一项研究中,YouGov(舆观)调查发现仅有4%的人能够正确地分辨假新闻。

奥尔波特提出了谣言传播过程的三种基本机制:简化(Leveling)、强化(Sharpening)和同化(Assimilation),⑨一人之言不能称之为流言或者谣言,群体性的传播行为才会产生谣言这一结果。有相同经验的传播者更容易互相传播谣言,也就是报告的结果呈现的那样。

(五)民粹主义的兴起加速假新闻的全球传播

在此次大选中,特朗普表现出的反传统、反建制、反精英的行为,受到了广泛的底层民众的支持,但也表现出了民粹主义的特质。

民粹主义的定义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著名学者俞可平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者感知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⑩民粹主义虽然起源于19世纪后期,但民粹主义在当下却因为社交媒体的发展而崛起,社交软件的算法推送导致的群体极化让民粹主义者们的声音在社交软件上被放大和回音,民粹主义的兴起加速了假新聞的全球传播。

除了美国之外,德国、法国、意大利、缅甸、澳大利亚等地都受到了假新闻的冲击,2017是欧洲选举年,假新闻的治理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媒体和政府的共同话题。

德国目前的重点是规范社交媒体公司。德国将于今年9月份举行大选,但社交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大量针对该国的难民的假消息。立法会议员正在考虑立法强制Facebook在24小时内剔除假新闻和煽动性言论,违反将面临重大罚款。

英国隶属于下议院的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The UK House of Commons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Committee)主席认为假新闻是对民主的威胁破坏了媒体的自信和公信。委员会还发起了一项针对假新闻的意见征集,调查主要关注到假新闻对于公众理解的影响,不同人口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的反应,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责任,什么带来了假新闻的成长以及英国新媒体市场的特殊之处。

在今年10月全国大选之前,捷克政府在内政部已经设立了一个专业的分析和通信部门,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来监控内部的安全威胁,也将针对虚假宣传。据工信部说,它不会给任何人强加真相或者审查的媒体内容。该单位的Twitter页面上的推文解释说,他们将评估虚假信息是否严重影响内部安全,如果结果为是,它会通过公开可用的数据和事实,驳斥造假行为。

意大利反垄断局局长乔万尼皮特鲁泽拉呼吁欧盟成员国建立独立的公共机构网络,防范虚假消息,以反垄断机构体系为模型,而不是由私人的社交媒体公司来规范新闻业。在欧盟层面,额外的资源已提供给欧盟的中东战略司令部特别工作组,旨在对抗俄罗斯在前苏联国家试图影响通过误导和宣传投票。11

法国大选结果已经尘埃落定,有了美国大选的警示,此次大选打压假新闻的强度很大。谷歌新闻实验室联合法新社等17家新闻媒体启动交叉核实的项目,呼吁用户向平台提交疑似假新闻的报道并加以跟进。Facebook则和《世界报》等媒体建立联系,如果有两家媒体认定该内容是假新闻,则这条内容会被标注存在争议。

四、后真相时代:真相姗姗来迟还是辨别力的缺失?

《牛津英语词典》将post-truth(后真相)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汇。《纽约时报》将后真相定义为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经济学人》发文说,后真相展现了这个新时代的一个核心问题:真相没有被篡改,也没有被质疑,只是变得很次要了。

从英国脱欧到美国大选,2016年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特朗普被称作后真相政治的典型代表没有事实依据,仅是靠断言感觉是这样。假新闻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并表现出感觉是真相,相较于主流媒体的新闻,社交媒体的用户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新闻。

由于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的用户作为自媒体新闻的发布者,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幅提升,但未受过训练的内容发布者很容易使得新闻变得片面、情感化甚至信息谬误。每天浸淫在社交媒体中的青年也习惯了在谣言和辟谣之中选择自己想要的观点。

此外,心理学上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前文提到的造假村的发现者克莱格西尔弗曼之前曾经做过研究,人在看到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信息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对自己的看法产生怀疑,而是对信息产生质疑。就如人们在面对假新闻时,虽然新闻被辟谣是假新闻,但仍然会觉得感觉起来确实是特朗普会做的事情,而选择相信假新闻。真相只是变得很次要了。更多的民众还是愿意相信符合自己的观点的新闻。

对社交媒体的看法第9篇

但其实有时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有效、帮助成长和改进的方法。那么企业主在社交媒体上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呢?让我们参考以下7位社交媒体专家的观察和看法:

#1:因为没有时间去了解社交媒体的影响而完全忽略它

“有些企业主会找借口,以其它更重要的事情为理由,把社交媒体排除在外;或者误认为社交媒体是一种干扰性、年轻人才用的无聊网络。而另一方面,有些个企业主常则是在没有思考行为的重要性之前,就一头栽进各种最热门的社交网站中。

我们要暂时停止谈论“社交媒体”这个名词,转而讨论如何让客连结、学习、和分享。花点时间认真地思考你可以如何利用社交(和行动装置),为客户带来价值,以及强化你的品牌所作的承诺。” ~Brian Solis, Altimeter Group

#2:未经思考就投入进去

“我看到在社交媒体上最大的错误是,以为“每个人”都必须做社交媒体,然后在没有策略、不知道自己的市场适用于哪个平台的情况下,就一头栽进去。” ~Ilise Benun, Marketing-Mentor.com

#3:投入后却不坚持下去

“如果你打算投入社交媒体,那你就必须维持一致的临场感,持续与粉丝互动、参与对话、成为社交的成员之一。社交媒体不是一个”做一次就搞定”的工具,它是一个你必须投入其中的活生生的存在体。” ~Jim Joseph, Cohn & Wolfe

#4:在没有弄清楚群众在哪里前就全速投入各种社交管道

“必须承认的是,我们处于一个喜爱新鲜事物的社会。但是,如果纯粹是因为新鲜而把你的鸡蛋放在最新的篮子里的话,那很可能就会失败。你必须出现在你的受众出现的地方。

著名的棒球教练Casey Stengel被问及如何赢得多次比赛时,曾经说过:“我们只是攻击对方没有人的地方”。在社交媒体的领域,这正好相反。你必须指导你的受众在哪里,然后攻击他们出没的地方。如果做到这点,你将获得全垒打,或起码一个二垒安打。” ~Peter Shankman, Shankman|Honig

#5:以为社交媒体是免费的

“有太多客户以为他们只要建立一个Facebook和Twitter专页,就可以不用在营销上花钱了。那是错的。社交媒体需要策略性的规划和专用的资源才可以看到成效。如果你只是想随便交差,那还不如不做。你必须知道你想达到甚么目的、要用哪些管道、要如何使用它们、由谁来负责操作。如果你是一个热爱Twitter的企业主,那很好;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须确定在你的团队中有这样的人。” ~Kleinberg, Traction

#6:盲目跟风使用最新的平台

“每一个新面世的平台就像是一个铃声或口哨一样。迷失在新奇好玩的事物中是很容易的事。而要比竞争对手早一步尝试新事物,并赢得客户的心和注意也的确有它的价值。但是我们似乎都有点想太多了。

社交媒体是一个独特的沟通渠道,但说到底它也只是一个与受众沟通的管道。如果你需要一位顾问或部落客告诉你如何(用Vine)运用6秒的时间与你的受众沟通,那你可能根本就不应该使用这个平台。该做的是勾画出你的受众的特点;了解他们看到、读到、或听到甚么的时候会大呼:“哇,这实在太酷了!”。然后再用这个管道把它制作出来。这并不是多难的事。” ~Jason Falls, CafePress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