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健康教育的主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4 16:25:46

健康教育的主体

健康教育的主体第1篇

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即基于主体性教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使之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和谐的完整的人的教育。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其主体性集中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及其结果三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体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以培育、发展、完善人的主体性为基本要求,以心理健康教育双方主体的自我实现为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只有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双方的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共同参与,共同发挥主体性,共建共享并共同实施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及主要的心理问题

1.当代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八九岁到二十二三岁之间,具有一般青年人比较普遍的心理特点:独立意识增强又无法完全摆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监管;想独立行事又必须面对能力、经验不足的事实;内心活动增多、情感丰富,渴望沟通和理解又不愿向他人倾诉;自尊心强、努力寻求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又时常陷入自卑难以自拔;向往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时常感觉孤独、落寞等。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在具体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观察总结每一年级、每一班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个别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持续的关注,与其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

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概况

有研究指出,自恢复高考至今的20多年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逐步提高,且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变迁轨迹有差异:第一,历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大一以后各年级;第二,重点大学比非重点大学改善更明显;第三,就性别而言,男生比女生改善得更明显,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女生一开始测得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男生;第四,就生源地而言,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且在大学四年生活中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也更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结果中明显地存在优势群体和劣势群体,其中优势群体是那些重点院校的、城市生源的男性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于非重点院校的、农村生源的女性大学生,即所谓的劣势群体。

3.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第一,适应问题。集中体现在大一新生时期,对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对融入新集体前的人际关系不适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压力。

第二,社会性发展问题。主要是指进入相对开放的大学环境中后,大学生在社会自我、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心的构建上容易出现的偏差。

第三,人际交往问题。进入大学之后,住宿舍、班集体概念淡化、班主任转变为辅导员、上课形式和任课教师也与中学大相径庭,同学、师生、异性之间的相处问题增多。

第四,情绪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中常见的抑郁、焦虑和情绪失衡。大学生尚处青年阶段,情绪自控力较差。

第五,大学生恋爱问题。大部分大学生都会经历校园恋爱,但是校园恋爱一旦失败,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多半原因是大学生没有形成成熟健康的爱情观,恋爱抗挫力较差。

第六,就业问题。主要发生在高年级大学生求职阶段,由于未能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学业不理想,而对就业产生恐惧和畏缩心理。

第七,网络心理。网络的发展使得人在社会中逐渐分裂成两个角色:现实的人和虚拟的人。在虚拟世界中的自由畅容易让人着迷成瘾,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借用网络工具放纵自己,甚至误入歧途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三、基于主体性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其主体地位应予以重视。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普遍发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因人而异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坚持“自主性”的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遇到心理问题能够有能力自己解决。

第三,坚持“平等”的原则。平等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特别注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大学生,使其能够在放松和愉悦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基于主体性教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

第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注重个性化和实用性。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生源地和性别上存在差异,因此不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各有特色;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提供策略和指引方向,应讲求实用。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调节知识和技巧等。

第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为本,注意区别对待、针对性开展。在高校中,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多半取决于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被认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现象至今普遍存在着。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入学初期,就应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初步测试、了解,对于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应该备案并跟踪观测,在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其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在教授归因理论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量表检测结果,对自己的失败和成功归因方式进行测量和分析等。

第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改变单一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讨论和制定之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听取学生意见。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亲身实践,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将所学所感内化为自身的力量。

五、结语

健康教育的主体第2篇

首先是严密组织,打造核心强力自主管理团队。体育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系统的自主管理系统:正副部长各一名,负责体育部的日常工作;通过招聘方式招聘责任心强的体育积极分子进入部门担任干事,协调调度事务;以各班体育委员为基层管理力量,负责具体的工作实施。这样,点与面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高效的管理体系,为体育部的正常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部员纳新方面,经过学代会的选举,体育部的人员循环确保了民主科学。经过面试等层层选拔之后,德才兼备、办事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脱颖而出,新鲜血液的输入,保证了组织高效地运行。还定期地在体育部内部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使全体部员时时为自己敲响警钟,使大家明白,担任干部不只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此外,通过各种渠道,加大体育部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让同学们了解和监督体育部的工作,架起感情的桥梁。同时要加强与学管会其他各部的联系与合作,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进了解,共同提高。

其次是创新进取,开展多元体育健康精品活动。根据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计划,体育部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健康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2009年3月举行了“阳光体育和祖国同行”长跑比赛;5月部属篮球协会组织了07级文理班篮球对抗赛,极大提高了全校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11年3月至4月组织了2010级、2009级两个年级的篮球比赛,本校篮球运动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12月组织了高一、高二年级举办拔河比赛。11年4月又组织了“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同行”长跑比赛,全民健身理念深入全校师生内心。为真正的让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校级运动会,2009年10月由体育部组织参加了校秋季运动会裁判工作,他们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2010年10月又组织83名学生担任裁判工作,同样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好评和尊重,这两次裁判工作的出色完成不仅使同学们熟悉了程序,更为独立组织召开2011年体育运动节提供重要的经验准备。

第三是团结协作,共建健康美丽和谐校园。体育部成立至今还积极协助政教处、学管会其他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三操”的开展是本校管理上的一张名片。“三操”管理一直是体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三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体育部同学做到了准备充分,计划明确,分工细致,统筹兼顾,每天都安排部员值班,对各级各班的出操情况进行监督。每天都会随机抽查两个班级,对各级检查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每个月都进行考评,核算出出勤率,及时公开于公布栏并发给各级体育干事及各班体育委员,以便及时整改班级“三操”问题,提高“三操”质量。另外,还配合安全部,抽调人员组建校园文明礼仪督察队。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力度,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营造了“高雅、文明、和谐、整洁”的育人环境。在“庆五四”爱国歌曲合唱比赛以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诸多活动中,体育部成员积极协助,做好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交代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作为服务学生的辅导教师,见证了他们的成长,由最初的茫然、无序到现在的处乱不惊、游刃有余,感到了作为育人者的宽慰和欣喜,成绩固然是值得称道的,但那毕竟是过去,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在监督见证学生管理进步的同时笔者有两点思考:

首先是自主管理的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学生受尊重,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便渐渐成为了主流需求。而自主管理顺应了这一需求,并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它为每个人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创造性被激发,从而获得成功和发展,本校的“我的能力我展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班级我管理、我的校园我塑造、我的人生我记录”的自主管理理念的恰恰体现了现代学生的价值追求。

健康教育的主体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 创设情境 启发引导

发现学习理论指出知识的获取是学生经由类别化的自主发现过程,不是外力的强加给予,也不是别人的施舍灌输;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同样认同学习是由学生个体自主完成的,主张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简化为学生的本能冲动。可见,学习不仅是学生自我的需求活动,而且是学生个性表征以及心理趋向的重要的载体。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健康意识,认知各种体育活动形式的重要途径,理应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和意识开发出来,让学生乐于锻炼,喜于生活,善于运动。到底怎样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中渗透自主学习理念呢?本文基于此展开探讨。

一、正确理解关系、提高综合素质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主观意志和潜能完全发挥的途径和载体,是尊重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主体性的保证。而合作学习则是将多个自主学习的个体连接起来,充分发挥这些个体的合力作用,让每一个个体都在特定的合作情境中进行交流、谈论、对话和辩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激起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探究学习看似高深,小小一个学生,能探究些什么?其实探究行为是儿童的一种常见表现,他们从小就爱问“为什么”,“老师:踏步走为什么这样摆臂”,“立定跳远脚为什么要分开”等等,但由于我们的忽视,不愿意去回答他们提出的看似简单、荒谬、愚蠢的问题,从而使儿童越来越少地去问“为什么”,越来越少地去探究这个世界。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去进行探究,如为什么篮圈的高度是3.05米,高一点儿行吗,低一点儿行吗;又如人为什么要进行锻炼?为什么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进健康?再如,为什么篮球场的线要那样画呢?所以,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只有个体独立参与的行为,是体育合作学习以及体育探究学习、体育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个体的潜能和主动性得到完全发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才能达到目的。

二、发挥教学民主、树立学习信心

1.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是演变为简单机械的肢体训练,就是过多地掺杂纪律教育或干脆被其他课程占用,学生在这片原本可以带来欢乐和喜悦的土地上,看到的经常是遍地的荒芜,而无奈的叹息便逐渐侵蚀学生的主动精神,窒息了学生个性,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教学民主,重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启发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内容编排的优势,合理搭配教材。想想篮球的“一大、二小、三高起”的三步上篮动作能否运用到跳高、跳远中去;排球的正面上手发球动作和抛掷实心球用力顺序有什么区别等。古人云“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教师在教学时,要巧妙且恰当地设疑设卡,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迸发,及时捕捉学生闪光点,激励“差生”主动参与运动练习。一般地说,运动素质和技能不怎么样的学生心理素质差,如胆小、爱面子、自卑感强,缺乏竞争意识。差了就怕练、越不练就越差,越差就越怕练。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以诚心和赏识之心慢慢矫正。在课堂上,体育教师要做有心人,多让他们做他们会的辅助练习,他们在练习中用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神态给予肯定和鼓励,多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要善于“沙里淘金”,及时扬其所长,激起他们锻炼的欲望。

2.善于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问题是一切探索的源泉,而问题意识又是每一个个体发展和进步的见证。因此在教学中体育老师应创设情境,激励发问,让学生会提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就问而答,久而久之,造成学生一是不敢问,二是不知道问什么,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体育课上要想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就应想办法激励学生提问题。例如:在教五年级第二学期篮球移动步伐时,你在篮球场上干什么?进而引发学生自然而然地去思考:怎样运球?怎么摆脱防守?怎样移动?这样起动、侧身跑、急停、滑步这些移动步伐就会被学生想出来,以达到能自主地做出篮球的移动步伐。在学习五年级50米放松跑时,让学生先想到如何才能跑得自然放松,进而提出两臂前后摆动,前脚掌着地的动作要求的有关问题。当然,当学生提出体育知识问题,有同伴能够利用已知知识解决的,教师只可充当“旁观者”,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时能够回答完整的,教师只可默默倾听,不可盲目插话,打击学生提出问题和问答问题的自信心。当然也得“激发矛盾”,让学生善于提问。同学和同学之间意见不一时,让他们自己拿出能说服同学的理由。

总之,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与学生一起设计自主学习的方案,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坚定自主学习的信心。树立自尊、自信,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主体第4篇

[关键词] 体育教师 主体行为 学生发展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把教师主体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何把教师主体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体育教师主体行为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直接参与性是指体育教师的教书育人主要在于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学校体育则是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目的。

2.动态性。动态性是指体育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这是由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直接参与性决定的。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其行为不仅仅局限于室内,也可在室外进行,两个方面相结合。

3.身心合一性。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心理负荷,这是由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就必然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4.社会性。所谓特定的“社会”是指就体育运动而言,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要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而选择某种体育角色,并按照既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行为。

二、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发展影响的意义

1.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体育的特点与作用均受体育教师的教育行为所影响的。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训练队、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协会等,体育教师在这些工作中无一不起着作用,我们要意识到,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有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个性完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满足社会化需求。

2.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重要意义。学校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执行者是体育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身体健康的教育工作是体育教师的教育重点与方向。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心理与身体健康的形成与发展。

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主体行为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1.导学。在学生正处于感知事物以直接视听为主,神经抑制过程不完善,精确分析能力差的时期。学生对于动作结构较复杂的教学内容会产生困难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采用模仿导入、标志导悟和条件导控进行教学,提高学生时空意识感觉,以便尽快掌握教学的内容。因此,解决好变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教法手段问题,便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2.引趣。兴趣是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出发点,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对活动内容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从教学过程情趣化入手,以具体的情节和活泼的形式作为诱发上课兴趣的引线,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不觉乏味,从而乐于接受,不产生逆反心理。然后,教师在进一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强化指导,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启思。把教材内容交给学生,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可以先讲解示范动作,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述说动作要领,并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认识,强化其记忆过程。

(1)看想结合。体育教学只有让学生对动作的演示过程和欲强化或改进的关键环节观察清楚,才有助于他们对动作的记忆和掌握,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有了正确的认识,每当示范、演示或择优学生表演前,都必须提示学生观察的时机和重点,再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正确的表象记忆。通过这样的步骤,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按各自认知的速度进行思考、记忆的环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奠定掌握动作的基础。

(2)练想结合。行为和意识是密切关联的,教学中还必须让学生适时的想练结合,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对动作过程进行默想,使这种思索与所完成的动作产生内在的联系,起到明晰动作过程,提高动作准确性的作用。

(3)说练结合。从学生对体育动作掌握的规律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动作再陈述出来,能够起到进一步强化动作的明晰度作用。学生在知觉动作的过程中,只有得到相应的语言表述才能获得所要求的明晰度,才可能在其记忆中逐渐加深和巩固。

4.激情。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表现还来自于对教师爱戴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教师把对事业的爱转化为对学生爱的反馈。

(1)情感接纳。及时鼓励是情感接纳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微小进步,每一次积极的响应,每一声正确的回答,每一次成功的练习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都会引发学生对老师的心理亲和,并会进一步引发招之即来的群体效应。对偶尔迟到的学生,以传递情感的方式给予暗示,对违纪现象暂置一边,给违纪者以反思的空间等。这些软处理,往往胜于当众纠正、趁热打铁的效果。这样,老师和学生的感情也更加亲近一层。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机智和经验,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

(2)情感激发。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情感撞击融合的过程。教师把爱的情感带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记得在足球队一次训练中,我发现一名队员的队服上沾满了泥水,得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跟着父亲一起生活,而其父亲工作较忙,无法细心照料其生活,所以我就把他的队服拿回家中,帮他洗净。事后学生及家长感激之情深埋心底,他在以后的训练中刻苦认真,成绩突飞猛进。这使我感受到体育教育不仅会奠定学生健康的基础,适时的情感的接纳和激发,都会起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乃至继其业的作用。

四、结论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行为通过某种教育方法与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习惯。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师主体行为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把教师主体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泽山.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35.

健康教育的主体第5篇

1.自主康复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我们对河北省和华北区部分高校进行了保健体育教学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有27.91%的高校未开设保健体育课,对病残伤学生实行免修制度。(2)学生体育文化知识贫乏,有86.25%的学生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有96.18%的学生不会自己锻炼身体;(3)学生渴望通过体育进行健身,但有89.64%的学生感到失望。究其原因:不开课的高校主要是没有教材、没有专职教师、缺乏康复设备;开设保健体育课的高校中,有89.61%采用学生集中上课,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保健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教学内容以武术和气功为主,缺少针对性强的、适合每个学生身体状况的健身、康复、保健内容;忽视学生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如何制订一个既能体现保健班的特点,又能体现学生身体差异的保健体育教学模式值得我们体育教师认真思考。

2.自主康复教学模式的构建

2.1自主康复模式的内涵

康复是研究人体损伤后康复的基本理论和康复规律,并采用积极性治疗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自主康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个体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调整、自我评价等方法,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自主康复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目标促康复,以模式促能力,以内容促知识,以评价促提高。

2.2自主康复模式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灵魂,它制约教学的全过程,指导着教学的双边性活动,是教学过程的导向性要素。保健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体状况各异、心理活动复杂,非常渴望康复。为此,教师应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体育观、健康观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坚定自信、克服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体育保健康复理论知识、常见病、心理疾病、现代文明病的预防知识;掌握制订锻炼处方知识和技能;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掌握科学评价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监测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自创、自练、自控能力。

2.3自主康复模式的内容

自主康复教学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自卑、迫切地渴望健康)、身体情况(病、残、伤、体弱)、体育情况(认识、知识掌握、兴趣)为基础,以康复为导向设置的多元性教学内容(见表1)。

2.4自主康复模式的评价体系

为体现评价的个体性和公平性,我们构建了以个体学生为对象的个体动态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采用整体与个体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根据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动态评价(见表2)。

2.5自主康复模式的操作

此模式的构建以1学年36周为一个周期(每周2小节课,每节课50分钟),分六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体检、伤病史和运动史调查、体质测定等,我们可获取制定康复锻炼处方的必要资料。校医和任课老师对每位学生体能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记录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校医和教师提供的分析结果,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有选择地确定1―2个主要目标(第1―2周)。

第二步:获取知识。教师集中讲授康复知识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制订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获取一些体育保健与康复锻炼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制订处方做准备(第3―4周),强调学生获取知识应主动、经常、积累、更新。

第三步:制订处方。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获取的知识,制订适合自己的锻炼处方,教师分别指导、帮助。以每节课50分钟为例,处方的制订应包括5―10分钟的准备活动,主要安排基本技能内容,目的是让身体逐渐“暖和”起来,适应基本部分的活动;25―30分钟的基本活动,在这期间安排康复技能的学习;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技能,每周的第1小节为集体学习时间,第2小节为自己锻炼时间,运动强度在靶心率范围内(57%―78%的最大心率值);10―15分钟的整理活动,使高负荷的心肺和肢体活动,逐渐“冷却”下来,恢复安静状态(第5周)。

第四步:实施处方。学生对自己制订的处方进行实施,前两周为处方的试用阶段,对处方的内容、运动量可作些微调整,调整后的处方就作为本周期的康复锻炼处方(第6―34周)。教师对学生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步:目标检测。其主要是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医学检测,主要是对学生身体康复指标进行评价;身体检测,主要是对学生形态、机能、体能等指标进行评价;自我评价,主要是对自己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掌握康复技能、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第35周)。

第六步:分析结果。该步主要是对医学监测、身体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掌握身体康复状况、身体情况,为今后确定新的目标做准备。一般以学生为主,校医、教师为辅(第36周)。

以后各周期的目标就在上一周期第六步的基础上制订即可,其它步骤通用。

3.结语

新构建的体育课程模式,应该是在保健体育教育总体要求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更符合学生身体状况和保健体育特点,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注意审视度势,及时修正,使保健体育教学真正担负起让学生健康地走向社会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袁淑娟.保健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0,(3).

[2]袁淑娟.普通高校保健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增).

[3]黄茂武.实用体育保健与康复大全[M].科学出版社,2000.

健康教育的主体第6篇

关键词:自主 分层 体育与健康课

一、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自主、分层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自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主动练习的习惯。在教学中,学生可通过探究练习、相互交流、模仿展示、相互评价与反思等活动,体验练习成功与挫折的情感,感悟竞争、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并从中感受到自主练习的乐趣。

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教学法就是体育教师根据同一教学班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与努力目标,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练习的兴趣。

二、教学研究提出的现实背景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初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生源外流,因此,我校的生源质量不理想。再加上所在乡镇小学体育老师的缺乏,体育设施、设备、器材及经费的严重不足,迫使一些小学的体育课流于形式,导致初一新生在身体素质、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面对这种学生的实际?怎样才能做到既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又让大面积的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我们需要寻找、探索一条解决上述问题且适合农村中学实际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更多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实施自主分层教学的过程

1.体育与健康课的组织形式

将我校9个班的学生打破原班级界限进行分类、分层授课,学习选修项目。其具体作法是:①将九年级3个班、八年级3个班、七年级3个班的学生分别分成男女两个大组,每组5个行政班。②每个大组再打破行政班界限,将选修内容分成蓝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等类,每期从中选出三类,分为三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再按照人数和专项基础层次等情况分为A、B、C三个层次组。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心发展水平结合长远目标选择类层申报,教师指导、协调后确定一个教学班的某一层次组练习,一学期之内不作调整,只在学期之间进行类层的调整。

2.教师教学组织形式

每节体育课由3个教师分别为3个教学班学生授课,教师除对专项教学内容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外,还应针对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和管理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如:统一讲解,分层辅导、练习;分层讲解,分层辅导、练习;专项讲解,专项辅导、练习;骨干学生示范辅导等)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专项训练,使学生特长训练与升学相结合,同时特长专项训练还可拓展到课外体育活动课。

3.关于层次变动

通过单元目标检测,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对分层教学目标的选择,鼓励学生不断提高目标层次。同时,还要做好初始选择了较高目标而又不能完成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四、体会

我校采用体育与健康课自主分层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1.由于实施了自主分层教学,每个学生自主选定了目标,使学生练习、训练有了劲头,又有了奔头,一些素质较落后的学生也后来居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2.实现了“因材施教”,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发展、张扬了学生个性。

3.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克服了教学中“一刀切”的传统教法,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4.促使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实施自主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而且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教育新理论,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培养学生。

5.推动了我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为广大农村普通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了经验。

总之,我校大力推行的体育与健康课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使教师观念得到了根本转变,科研意识进一步增强,推动了学校艺体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有利于构建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的全新教学体系,有利于体育尖子的成长和各层次学生的提高,是目前培养体育人才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学生主动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主体第7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在体育教改实践中一直缺乏正确的指导,一直以来我们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教师的管理性、权威性,因此就有部分人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不好东西。而且,现在很多说法中都有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对立起来的意思。似乎觉得主体性强了主导性就强不了,主导性强了主体性就强不了。结果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而肤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要充分研究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教师要做的工作,并不断的去探讨体育教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什么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真的讨论,以免造成理论上的一些混乱以及对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实践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

(一)关于概念的认识

1.关于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困惑。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体育教改实践中一直缺乏正确的指导,不少教师其实在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一直以来我们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教师的管理性、权威性,因此就有部分老师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不好东西的。而且,在很多说法中都有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对立起来的意思。似乎觉得主体性强了主导性就强不了,主导性强了主体性就强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的初期,笔者也深感困惑。

2.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

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应该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和指导的质量,其中包括教学目标设置、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课堂组织、教法的选择以及课堂气氛的创建等多个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两者的连接点是“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就是体现在对学习过程的设计和指导,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分析来看,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没有正确的引导,所谓主动的“学”,只能是“瞎学”;而没有主动学习的引导,是不正确的引导,也只能是白费劲的“导”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正确的导”和“主动的学”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而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的课,是一节无序的兴奋课,是一堂充满危险的课;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只能一堂消沉和放任的课;而有了教师正确引导而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却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那么只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是不正确、不恰当的;只有教师正确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才是一堂有效而充满乐趣的好课。可见那种把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那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而淡化教师主导性”的课,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放任,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看起来热闹、活跃,但学生的活动不能正确指向学习目标,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那种所谓教师指导性太强学生主体性不够的课,其实教师的指导性并不强或者是不恰当。因为在教师的指导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说明这是一种没有效果的指导,是不正确的指导。

(二)“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关系的认识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指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强,反之,教师的指导性越弱,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差。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在于:明白教学目标,然后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选定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创建出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就越明显,就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透彻、选择教法得当,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越强。

因此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

(三)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由于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的认识,因而又派生出来一种“要淡化教师的主导性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的错误认识,结果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片面欢乐的气氛,过多的安排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游戏内容,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而肤浅。笔者认为,绝不能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虽然在过去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存在不太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够等问题,因而使体育教学显得比较死板,比较枯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并不是老师的主导性太强了,而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发挥其主导性的结果,因此教师的教师的主观、生硬和武断并不是正确教师的主导性。

三、结论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要充分研究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教师要做的工作,并不断的去探讨体育教学中教材和教法搭配与选择,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类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健康教育的主体第8篇

1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和节目主持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节目主持人要把办节目的理念转移到以观众为中心上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是节目主持人以特有的语言交流态势,如同一条红线把不同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教师则需讲究课堂语言艺术以及课堂教学环节的紧凑与过渡,使之层次分明,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节目主持人通过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使观众真正感觉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平等的人,而新课程则要求我们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在节目主持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节目主持人,但不是节目的主体,而是推动主体(学生)运转的人,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的话不在多少,而在于其流露的思想及其与学生互相沟通的能力。wWW.lw881.com教师主持人角色符合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要求,即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者中的首席”。

2师生互动节目主持式教学模式构建

2.1开放式格局

开放式格局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参与者的平等性,嘉宾也好,群众也好,他们与节目主持人都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没有谁居高临下,有的只有善意的引导和平等的探讨。在节目主持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课堂座位可以有圆桌型、马蹄型、对阵型、舞台型、自由型等。以健康课《走进青春》教学为例,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入话题。

师:各位同学,上午好!今天,老师想邀请大家参加一个谈话节目,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欢迎初三(2)班的同学来到我们的谈话现场,我是主持人王老师。

邀请参加谈话节目的方式,既可调整学生的心态,让学生进入谈话节目氛围,又可拉近师生距离,体现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继续设景)

师:同学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逢年过节,我们上亲戚家,总会有大人对我们说:“这小鬼,一段时间不见,又长高了许多,像个大人了。”有没有?

生:有!

师:你知道为什么这一段时间我们长得特快?

生:因为进入了青春期。

师:今天我们谈话的主题就是《走进青春》。

以学生的亲身经历设置情景,导入话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又有利于激发其探究欲望。因此,在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时,教师要把握好话题切入的角度,最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导入话题后,有学生问:“为什么在青春期我们长得特别快?”教师表扬了该同学的问题意识,然后请同学们共同思考、解答。在参考课本和讨论后,学生得出:因为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个发育期,是发育特别快的时期。然后教师因势利导:“俗话说,女大十八变,那男大会几变?究竟在青春期我们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之后,播放视频《男孩女孩之生理篇》,让学生边看边在自己身上找变化。随后再通过“你找我找大家谈”的活动归纳出青春期的三大生理变化:身体外型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和性机能的成熟。

在谈话类主持人节目中,群众的参与是构成节目必不可少的因素,主持人与听众之间要直接进行交流,听众既是说话人,也是听话人,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在节目主持式教学中,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满堂灌”,一定要关注学生,与他们交流,师生互动才会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2.2民主平等氛围

学会倾听是一种有教养的行为;民主平等氛围需要通过双方的相互尊重来形成。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能围绕主题,有目的地向群众传达有效信息,并且通过随机应变的现场交流创造一种愉悦的收视、收听的氛围。在节目主持式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所以,在节目主持式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关键是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赏识学生以及教师要投入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达成共识。

例如教学《重走“长征”路》,按照体育新课程理念是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吃苦耐劳、果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和跨越障碍的能力,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学实践中,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再让学生扮演红军角色,体验“长征”的情境,根据教材安排了障碍跑内容,要求学生跑过、穿过、绕过、爬过、翻过、滚过、钻过各种障碍物的运动项目。通过两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体育课堂自然透出“红色文化”的气息。教学中教师讲解各种障碍物的过法、要求及注意事项,强调安全问题,将学生分组,熟悉路线,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帮助与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练习,给予鼓励性、赞赏性及肯定性语言提示,组织优秀学生组表演,指导、参与、点评,提出改进方法等,整节课教师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赏识学生,构建了民主、平等、互动新型的师生关系。

2.3实践与体验并重

教学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应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实践和体验的过程,是感受人文精神的过程。所以,体育与健康课应该是实践与体验的课程,在实践与体验中有所感悟,节目主持式教学正是用大家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形式来打造课堂教学,使育与健康课程成为体验的课程,让学生用一种享受的心情去体验、交流,从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成为高尚的人。例如兴趣活动课,教师出项目,游戏《传实心球》头上传实心球或跨下传实心球。再让学生600~800米的跑走交替,动作要领是臂摆动协调,呼吸均匀。虽是兴趣活动课,但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跑姿,提高了长跑成绩和协调性。整节课实践与体验并重,真正成为新课程下的兴趣活动课。

3师生互动节目主持式教学的目标整合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向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给他们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这就要求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节目主持式教学应该是有序的,有序的教学来自于对各种序列的深刻认识和有效整合。

3.1点

开展节目主持式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组织整个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它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点”的产生是基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非常清晰的领悟和理解的前提下,挖掘和提炼出知识的基本内涵,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现实生活创设丰富多彩的导入情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和想象空间,能让学生经过体验后有所感知。“点”的特性是与整个教学内容有着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发展性和开阔的空间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3.2线

学生在互动中发现问题开展师生互动,即互动问题的提出和互动活动的设计,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线”的具体要求是:从点引出、为面服务,具有研究性、启发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符合学生认知高度,坚持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思想。

3.3面

学生通过实践、讨论、推理、判断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手、口、脑并用,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但那仍是零散的甚至是不全面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重整,深化和概括有关知识,发掘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层面。

3.4体

开放学生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成立体的、空间的思维,最后真正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逐渐深入,我们会越来越多地面对新的事物或新的问题。我们的学习如果不跟上这些新的东西就会落后。因此,教学中有必要把这些新的信息融入到课堂中来。同时因为教材作为教科书的特殊身份的局限,而学科知识本身一直是发展变化的,所以课堂所学知识需要一定的发展与延伸。

教学是复杂的系统,师生互动节目主持式教学目标的整合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师生互动节目主持式教学的多维融合开放动态螺旋模型,或许能给教学带来更多的启示。

以“切入点”、“重点”、“难点”等知识———“点”连接成有序的知识———“线”,在每一个知识“点”上建构知识———“面”,最后形成开放的系统———“体”。

多维融合开放动态螺旋模型(侧视图)

4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健康教育的主体第9篇

幼儿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幼儿年龄小,无法用准确丰富的语言与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幼儿心理情感的教育,积极引导孩子们表达自身的情感。绘本是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中经常借助的教学素材,尤其是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体验为主的绘本教学入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幼儿心理 小班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绘本教学 体验

绘本是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儿童文学形式,近年来,大量用于幼儿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绘本教学不仅可以使孩子们更快更好的学到知识,还可以对孩子的情感、心理健康进行培养,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幼儿的年龄、性格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绘本,带领孩子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增进他们的情感体验。

一、小班幼儿的特点与心理健康的培养目标

受幼儿的言语表达水平不高以及他们特有的思维习惯的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大多来自于具体的行动与所看到的具体形象。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教师应借助于图片、声音等对孩子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满足孩子们的视听要求,引导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来感受整个世界。

我国的幼儿教育专家根据各项研究资料以及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提出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目标,包括情绪情感的培养目标、个性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以及与意志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相关的培养目标。其中,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指标指的是,孩子不任性、不哭闹,可以与同伴协作完成各项活动;有一定的分享意识,与同伴分享玩具等;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二、小班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绘本体验教学的方法

绘本教学以丰富的绘本资料为基础,由教师带领组织阅读等活动,促进孩子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小班多注重于爱的体验以及学校等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级孩子们的阅读心理、发展需要以及接受能力,选择内容合理、长短适中、主题合适的绘本教材。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绘本体验教学,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

第一,创设适于阅读的氛围。在实际学杜仲,可以通过增加舒适的地毯、合适的教学工具等措施,构建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选择合适的绘本材料。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绘本材料,同时,针对同一个绘本材料,要根据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绘本《我爸爸》,由于小班孩子们的抽象思维未完全发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环节或者借助于视频等工具让幼儿理解绘本中的具体内容。

第三,以幼儿为主体的体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提出问题,让幼儿主动思考、探索、交流,从而找到正确答案,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们。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对绘本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比如在绘本教学《我好害怕》中,让幼儿扮演小熊,表演出小熊害怕的过程。

第四,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随着教师对孩子了解的深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将孩子们的具体生活与绘本阅读相结合。比如,绘本《妈妈抱抱我》的教学中,让孩子们通过画画、言语等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在绘本《小老鼠学画画》的教学中,让孩子们讲一讲自己学画画的过程。

第五,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比如性格过于内向、不自信等。针对这样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孩子薄弱环节的培养,与家长配合,改变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比如,在绘本《小猪变形记》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喜欢自己,克服不自信的弱点。

三、绘本体验教学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绘本体验教学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绘本体验教学促进了幼儿对情感的表达能力的发展,使得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心情愉悦,乐观向上,也培养了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体验教学中,不免要让幼儿表达绘本阅读中的感想。而且,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幼儿的心理状态会受到故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力。绘本体验教学通过幼儿写作的方式可以增加孩子完成任务的责任心,增加他们对自己行动与情绪的控制能力。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尝试解决,而不是依赖家长与老师,有利于他们独立能力的培养。

再次,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绘本体验教学,幼儿从绘本故事中的孩子、小动物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而且,通过平时教学过程中,幼儿之间进行绘本故事的分享,玩具的分享等,增加了学生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教师在绘本体验的教学中,更容易发现存在有某些问题的个别幼儿。针对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学校和家长的配合,使得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等得到解决。

【结 语】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知识需求,也可以对幼儿的情感、心理体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安排幼儿的绘本阅读,带领幼儿一起学习,增进孩子的情感体验,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淑婧. 以体验为主的绘本教学在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导刊,2014(6)

【2】姜艺. 基于图画书特质的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研究,2011(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