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健身体育路径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1 17:12:04

健身体育路径

健身体育路径第1篇

摘 要 目前,抚顺市积极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各项精神,力求更好更快的发展社区体育,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但是,各社区健身路径的设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本文试图就目前抚顺市顺城区将军街道三大社区健身路径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社区体育开展的相关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出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进而促进社区体育更加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 全民健身 路径设置 社区体育开展 影响

1995年,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城市社区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阵地。社区体育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人口的身心健康以及体育人口的数量。所以,1997年,原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1996年度体育公益金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决定将体育公益金(国家体委提存部分)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在城市社区,有步骤地分配建设一批群众健身活动场所设施。从1996年我国第一条全民健身路径建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7年,我国的全民健身路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到精细几个跨越式的转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抚顺市顺城区将军街道的三大社区(辑安社区、亦工社区、环卫社区)的健身路径设置与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及问卷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抚顺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体育学院资料室、图书馆电子检索等多种渠道查阅有关体育人文社会学和统计学、健身路径和社区体育开展现状等方面的教材与学术专著。依据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实地测量法

到社区内进行实地观察,更贴切的了解社区内健身路径设置现状以及社区居民的具体活动情况。

3.访谈法

在亲自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对抚顺市顺城区将军街道的三大社区的部分社区居民进行访问,较为详细地了解他们对社区健身路径设置的满意度,及其对社区体育开展的影响,获得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4.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办公软件Microsoft excel 2003,对所有回收的有效问卷和资料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为进行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指标。

5.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98%,回收率和有效率均在95%以上,符合本研究需求。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利用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的年龄特征

社区健身路径作为一种新兴的健身方式,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喜爱,据调查,利用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由上图可知:利用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约占总数的67%,其次为14岁以下的少年,约占总数的20%,参与最少的为15~44岁的青年人,仅占总数的13%。可见,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是利用健身路径最为频繁的群体。

(二)居民对健身路径的了解

据调查,利用健身路径进行身体锻炼的居民,99%不知道“社区健身路径”这一称谓,而且15.7%的居民认为健身路径主要是政府依靠体育的公益金提供的,17.4%的居民认为是由街道办事处筹资的,12.4%的居民认为健身路径主要是企业赞助的,54.5%的居民不知道健身路径的资金由来。

(三)将军街道三大社区健身路径的设置情况

1.社区健身路径的种类

我国社区健身路径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力量型、平衡型、运动型、柔韧型以及趣味型,其中每种类型包括很多种路径,具体情况见表1:

据调查,在每个社区中,每种类型的路径在不同社区中安装的件数不同,具体情况见图2。所调查的社区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趣味型健身路径,力量型次之,其次为柔韧型、平衡型,运动型健身路径最少,可能原因是:趣味型健身路径更能吸引社区居民的好奇心和健身欲望,而运动型健身路径运动型健身路径难度偏大,不适于老年人和儿童进行锻炼,且健身路径的参与者以中老年人和儿童居多,所以这种路径的安排方式,正好迎合了社区成员的健身需求,促进社区体育的开展。另外,据调查,社区居民普遍认为社区中健身路径的种类偏少,不能够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2.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数量和人均占有量

社区健身路径中,影响居民参与热情的因素中,除了路径的种类还包括健身路径的数量,因此,本文对被调查的社区健身路径的数量和人均占有量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辑安社区健身路径的人均占有量0.006个,亦工社区健身路径的人均占有量0.005个,环卫社区健身路径的人均占有量为0.005个,可以看出,社区内健身路径的数量偏少,当晨练或者晚练的人过多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3.社区健身路径的安置情况

社区健身路径的位置和分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利用健身路径进行身体锻炼的参与积极性。根据《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一2003)中规定:“器材距各类办公楼房、居民住宅及各类楼堂馆所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5m。”被调查社区的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三大社区的健身路径均存在位置不合理的现象,距离居民楼过近,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另外,据调查,居民每次从家里到社区健身路径锻炼点的时间大多集中在1~10min,被调查对象对健身路径锻炼点的分布比较满意。

(四)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

1.健身路径利用情况

据调查,并不是所有的社区居民都会利用社区健身路径进行身体锻炼,大致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三大社区的居民利用健身路径的情况不容乐观。

另外,据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利用健身路径的时段大约集中在早晨6:00~9:00和晚上4:00~7:00,晚练的人数要明显比晨练的人数多,晨练的人群大多以4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而晚练的人群比较复杂。

2.社区居民利用健身路径开展体育活动

(1)活动形式

据调查,社区居民利用健身路径进行活动的方式多为自发的参与,而且三大社区未曾利用健身路径进行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2)活动频度

居民每周利用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次数分布如图4所示:

图4可以看出,每周利用健身路径进行身体锻炼的居民中,每周一到两次的占总数的28%人,每周三次以上的占总数的18%人,反映出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利用的频率较低。

(五)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损坏及管理

社区健身路径作为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有力手段,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参与热情。

由图5可知,在参与调查的居民中,对社区的管理现状满意的居民占总数的92.7%,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居民占总数的7.3%,据调查,被损坏的健身路径数量大约为1~2件,但是被损坏的健身路径大约经过1~7天的时间就会很快的被完善。由此可以看出,社区的管理还是比较完善的,间接地促进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的参与积极性,促进社区体育的稳步发展。

(六)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设置的满意度

三大社区健身路径的设置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居民对健身路径设置的满意度如图6所示:

由图6所示,居民对社区健身路径设置的满意度情况中: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占总数的22.7%,满意的人数占总数的27.9%,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数占总数的49.4%,所以,总的来说,居民对三大社区健身路径的设置情况的满意程度不高,设置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将军街道的三大社区的健身路径安放点分布较均匀,但种类不足,数量少,人均占有量低。

2.将军街道的三大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的认识不足,利用频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将军街道的三大社区居民对社区健身路径设置的满意度不高,路径设置的缺陷,严重制约社区体育的发展。

(二)建议

1.社区应使每一个社区居民了解健身路径的具体情况,包括使用价值、安全隐患等,促使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

2.社区安装健身路径时,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覆盖范围、分布以及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对社区居民进行初步的定位,安装充足且适合的健身路径。

3.社区应该充分的利用健身路径组织个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不经常锻炼的人群积极参与,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4.每个社区中应该适当的增加3~5名专业的指导人员。

参考文献:

[1] 姜莹莹.城市社区健身路径工程使用评价[J].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

[2] 王凯珍,阮云龙.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

健身体育路径第2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作为中国四个支柱产业之一的体育产业也呈现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体育人口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体育健身市场也迅速扩大。认真学习体育市场及健身市场的发展历程成为了必然。

一项世界范围内的调查显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深远的3件大事: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就是体育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和发展。奥林匹克盛会就是这样一个载体,2008年北京承办了“无与伦比”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后奥运时代,将对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路径是什么?这些也将是本文讨论研究的问题。

2.研究目的

总结北京市申奥以来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和日韩奥运会后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路径,总结出后奥运时代北京市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路径。

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

4.1 体育健身市场的地位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而涌现的一个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情趣为核心价值的新型服务市场,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活动社会化、产业化、消费化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运动现实的生存与运作方式。只要人类追求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脚步不停止,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就一定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和不断拓展的发展空间。

1949-1978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才开始起步。我国健身娱乐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大体上走过了两个基本阶段:一、起步阶段(1979-1992年)。这一阶段整体上处于育种和萌芽时期,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规模小,市场运行也不规范。市场消费的主体是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人,市场的供给主体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各类公共体育产管开展有偿服务。从地域上看这一时期的健身娱乐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省份的大中城市。二、起飞阶段(1993年-至今),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中的供给主体、消费群体和地域结构都在发生质的变化[1]。

4.2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

4.2.1 政策实施路径

我国各项政策的实施也是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每一项政策法规的实施在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中都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字1995年至2010年国家已经颁布了多种中央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其中都规定了要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对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教练等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仔细分析这些法律法规我们不难看到,虽然体育健身市场已经出具规模,但是在很多规范性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不足。

4.2.2 体育人口现状

所谓体育人口是指,一周至少参加三次体育活动,每次不低于半小时,活动的强度为中等强度的人群。国家体育总局分别在1996年、2001年和2007年进行了三次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先关调查。

如图所示,200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4%,2007年的跳车结果显示: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来看,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有较大差距。自我国成功申办奥运会以来,随着“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项目的开展2010年我国的体育人口比例达到40%。

4.2.3 北京市健身企业数量变化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数量显示,2001年北京市拥有独立核算的健身企业200家,2004年为414家,到了2008年则增长为800家。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俱乐部的经济年规模不断扩大,有原来的单个俱乐部到后来的连锁经营,甚至出现了像中体倍力、青鸟、浩沙、亚历山大等大型的健身会所。健身娱乐项目也日益丰富,有满足高端要求的高尔夫球运动,也有适合大众消费的的器材健身、瑜伽、网球、保龄球、滑雪等。新兴的体育舞、潜水、攀岩、蹦极等受到时尚一族的追捧。

4.2.4 北京市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从业人员现状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带动北京健身市场的发展,从事健身娱乐业的人员也不断增多。根据北京市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2002年北京市从业人员的数量分别为2.3万、3.04万和7.7万人。由此可以看出从事体育健身的人员称上升的势头。

从事健身娱乐业的人员中既有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才也有健身教练。根据查阅有关资料和数据表明,北京市的很多大型俱乐部,配套设施非常完善,经营者的管理也井然有序,能够为90%以上的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另外根据北京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市俱乐部健身指导员的平均年龄约为30岁,85%的人具有体育学习的背景,具备健身指导的技能,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体育健身指导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4.3 奥运会对北京市体育健身市场的影响

奥运提升了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体育消费之处有较大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健身活动支出55.74元,比2007年增加7.24元,增长14.9%。广大市民多层次、多形式的健身要求为体育健身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开拓了空间。首先,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组委会都制定了一些列奥林匹克宣传和为全民健身活动,这些活动的全面开展转变北京市民的体育健身观念和消费意识。

4.4 国外后奥运时代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路径研究

日本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是日本大众体育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俱乐部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大学生俱乐部、中老年俱乐部,又有由公司和企业组织的俱乐部。如日本日历实业集团就拥有男女篮球、排球、垒球6支俱乐部。1984年日本已有利用公共体育设施的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30万个,1994年达到37万个,2000年参加体育俱乐部的人的22%,日本文部科学省1995年提出在全国建立《综合型低于体育俱乐部模式》。2000年在全国指定的48个市区率先实施,并每年拨款13000万日元支持该项计划。这些不同形式的俱乐部成为开展大众体育最佳载体,极大地促进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

东京奥运会后,日本政府加大了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

5.结论

我们在对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日本和韩国举办奥运会前后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北京市后奥运时代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路径是:

5.1 完善法制建设。

5.2 政府要加大对健身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经费投入。

5.3 改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健身观念,引导人们正确消费。

健身体育路径第3篇

摘 要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迅速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性对全民健身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民族传统在目前的发展中并未发挥其优势。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其未来发展路径,得出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全民健身 发展路径

一、民族传统体育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具有民族的政治文化生活特点具有世代传承性,并是各民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用以健身、防身、娱乐的健身活动[1]。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方面的认识大体上是一致的。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多样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

(三)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与功能决定了其对全民健身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健身和保健作用,与西方体育更高、更强、超越自我的目标相比民族传统体育则更注重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等功能。第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经济实用性,民族传统体育对场地的要求远远低于西方体育。第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条件的限制[2]。

二、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展的阻碍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的开展有着众多的积极作用,民族传统在目前的发展中并未发挥其本身优势,在全民健身的中发展的不尽如意,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存在一下几点阻碍因素。

(一)认识度不够

国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心中的地位。民族传统文化信心的丧失,直接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心中的位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创造的,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发展与提炼的,它历史悠久,充分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等特点。不但具有不少宝贵的养生、健身、卫生知识外,更具有规范社会道德公众行为的价值和教育方面的意义。

(二)区域性因素,项目众多而导致发展不平衡

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高山大川阻隔了地域间体育运动的交流与融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必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体育运动项目。正是由于项目众多,而且许多项目大同小异,更有许多项目的属性尚无法清楚界定,加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种种原因。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在项目发展和开展不平衡的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更是日益受到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流的世界现代体育的冲击。

(三)区域文化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同民族在独特的自然、经济、地理、政治、文化等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创造,民族性应是其主要特征。而部分传统体育受兵、墨文化和少数民族游牧、山地文化的影响,形成勇猛搏击、刚健有为的文化特性;部分传统体育受原始宗教和巫文化的影响,具有神灵敬祭、玄秘精深的文化特性。不同区域不同的文化的特征,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一体多元的特性,文化内涵丰富本是好事,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过于丰富,各自发展,各自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不能力合一处,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严重阻碍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

(四)缺乏适应性

产生于天然经济时代、成熟于自然经济时代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整体上只能适应这两种经济形态居主体的社会,其变异、重组、扩充的自由度极小,而这样的特性也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难以在现代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要发展,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广泛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民族传统体育,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很多特性都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推广,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体育发展的规律。

三、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展路径的探讨

(一)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点的探寻

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相辅相成,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没有很好的结合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不能相互促进。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点,促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和谐快速的发展,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方向。

(二)多元文化的互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不能力合一处,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且各地区少数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这些因素都使得传统体育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带来了困难。

(三)大力推广优势项目,培育潜在优势项目,扶植弱势项目

因为我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有较强的地域性,针对各地的情况不同,体育项目的发展前景也有优劣之分。根据各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的开展现状可分为优势项目,如武术、舞龙、舞狮、传统养生类项目;潜优势项目如龙舟、毽球等和弱势项目。并根据项目的分类区别对待,分别制定与项目想适应的发展对策。

(四)加强宣传推广,转变观念

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中,达到全民健身目的,使民族传统体育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宣传与推广是不可少的。体育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民族体育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也关系到体育事业能否健康的发展[3]。

四、小结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全面健身方面仍然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体育项目独具的特征和价值,使这些体育项目突破自身和外在的局限,走出一条适宜的发展道路,在我国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峰年.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58-60.

健身体育路径第4篇

1.健身操课程小组编排提高阶段的教学组织原则

当学生能将完整的一套大众健身操等级动作完成并进行考核后,教师利用半节课或者一节课时间对健身操的队形编排进行理论指导。然后组织学生自由分组,人数定位6-8人为一组,分好小组后,由学生自主进行队形编排。在学生编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也同时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编排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考虑到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采用较为适当的语言和谈话技巧与同伴交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每个成员都要自觉成为小组中重要的一分子,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相互学习,相互纠错,让小组中每位成员都能正确完整的完成动作;在编排中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尽量让编排后的动作做到最完美展现。这样的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教学组织原则是动作到位,创作编排新颖,相互合作,大胆展示。

2.健身操课程小组编排提高阶段的教学要点

(1.教师讲解队形编排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做好监督和保护工作,对托举等难度动作要进行把关,确保安全性和动作合理性。

(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编排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对于编排较好的小组,尽量安排他们进行展示,并且让他们谈谈编排的创意,和大家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在班会课等集体活动场合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知名度和对健身操的兴趣。

二、体育舞蹈技术成熟展现阶段

1.体育舞蹈技术成熟展现阶段的教学组织原则

当健身操学习与编排的教学逐渐完成后,学生对健身操这项运动的感觉就可以进入成熟提高阶段。此时,我采用了体育舞蹈中的牛仔舞进行教学。牛仔舞可以采用两人一组为长期搭档,由个子较高的女同学扮演男生。牛仔舞的节奏清晰,音乐感觉欢快、活泼。能充分体现高中阶段阳光、青春的年龄与性格特征,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沉浸在一种欢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提高最快,兴趣最高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大多采用节奏清晰,欢快活泼的音乐,比较符合学生的口味。我们班的学生为了牛仔舞,大多自购了装备,自己下载牛仔舞视频,反复的看反复的学,寻找牛仔舞的感觉。我大胆的鼓励她们在学校的文艺汇演,班会活动课进行表演和展示,她们的表演在学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下一届的分班选项时,选修健身操课的人数是最多的。她们的展示对健身操课也是一个最好的宣传。对健身操运动的发展也是最直接的促进。这个阶段的教学组织原则是内容的选择要活泼轻快,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鼓励她们大胆展示。

2.体育舞蹈技术成熟展现阶段的教学要点

(1.内容的选择,节奏清晰,音乐轻快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活动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她们动作的准确性,优美性。

(3.大胆鼓励学生进行展示,克服学生的害羞心理,并鼓励学生展示时加入自己对动作的理解,展现具有学生风格特色的校园牛仔舞。

三、其他内容的穿插教学阶段

1.其他内容的穿插教学的阶段组织原则

由于受到场地、器材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健身操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不能使用健身球、健身踏板、哑铃等常见的健身器材,因此,高中阶段的健身操课程基本是在没有器材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变换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达到目的。例如,在阶段性的编排任务结束后,教师采用华尔兹、街舞等形式教学;在天气比较适宜的时候,可以尝试在干净的地板上进行瑜伽等内容授课,这样穿插整个学年的课堂教学,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上课时突出健身操在现在社会的公众性,将来到了大学走上社会,单位的工会活动等经常会组织健身操比赛,这个时候学生打下的良好基础就可以发挥作用,充分体现自己的能力。这个阶段的教学组织原则是依据学生兴趣和教学大纲,有效地组织教学,开拓学生的眼界。

2.其他内容的穿插教学阶段的教学要点

(1.内容丰富多样,例如,华尔兹、街舞、瑜伽、纱巾操等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健身操,为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2.鼓励引导学生以健身操作为将来锻炼的手段,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健身体育路径第5篇

关键词: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

前言

全民健身路径指的是户外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就是大家常在体育广场、公园、小区所见的那些人们用于活动身体的健身器材。自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大力号召人们“加强身体素质锻炼”,这时我国“全民健身”这一领域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2014年10月20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实施的意义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1、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1大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乡镇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投资力度,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思考》一文中,李志方、张建业、李相如指出:虽然国家投资的重点逐渐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可中西部地区路径工程的覆盖面积远比不上东部地区;李相如等人之前就在《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特征与未来发展》这篇文章中,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意义和成进行了论述,对路径工程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对健身路径工程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特征做了系统的阐述,给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的未来发展给予了建议;2007年常乃军,郑旗,李俊明发表的《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章中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中西部地区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可中西部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其经济、文化、体育等发展速度相对滞后,这主要是受经济基础、自然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制约。现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更要大力支持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首先是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的建设仍要继续实施。其次国家和地方体育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建设路径工程。再次要继续在土地、税收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并要引用资金完善健身路径宣传、冠名、制作广告牌等设施,对于有能力的个人和企业进行进行鼓励和引导参与建设健身路径。最后国家应考虑帮扶机制在扶贫中的作用,让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结对帮扶,争取达到双赢,加快中西部健身路径的建设。

1.2体育保险机制不完善,无法解除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后顾之忧。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之初,全民健身器材政府采购应在那些为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生产、安装的厂家为产品购买了质量责任险的供应商那置办;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也可以投入一定的经费,为全民健身器材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投保责任险。另一方面,引导参与健身锻炼的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使伤害事故处治更加市场化。利用引进保险机制,为意外风险事故的发生做好充分的应对方式,使用合理手段转嫁高额责任赔偿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这样能解决全民健身路径建成后的意外伤害赔偿问题。

1.3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体系有待健全。裴立新,周结友《从“全民健身体系”到“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性认识》指出:我国群众体育还处于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袁小玲在《芷江地区体育公共设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做了总结: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行政色彩较浓,供给主体单一,;体育公共设施缺乏,种类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相关法律不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不足,多是兼职和离退休人员,在专业指导方面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涉及到社会各方面,需要当由地政府领导,体育、社区、保险、计划、园林、规划、等部门共同努力。

1.4完善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在《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与发展探析》一文中,谢恩杰等人探析了我国健身工程发展的现状,指出应在资源配置、体育体制、工程布局、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制约全民健身路径发展最主要因就是素资金问题,除了各级政府的财力支持,积极调动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投入到路径工程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形成政府和社会多渠道地投入,共同建设的发展格局。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捐赠赞助投资建成的健身路径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由捐赠或赞助单位享有冠名权的同时,还应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落实免税政策。

2、综合评价与分析

虽然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在不断加强,但在管理路径工程方面却突显出很大的问题,缺乏专人管理、维修路径致使人员受伤的事件早就数见不鲜了,这反映出路径工程的管理问题。尽管有很多文章都积极探讨了我国当前路径的管理、社会效益,可在探讨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极为不够,尤其突现在“全民健身路径”管理方面,国家对建设路径工程给予了很大的人力、财力支持,但就是由于管理不到位,最后达不到期待的效果,甚至造成伤害事故,所以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探索的道路中,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杨立超,刘婷,王广亮.中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2010,(2):7-12.

[2]李钊军,张晓红.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研究的文献综述[J].福建体育科技,2012(4)

[3]李相如,范青慧.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特征与未来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96-98

[4]李志方,张建业,李相如.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4

[5]郑旗,常乃军,李俊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01:16-19.

[6]黄彦军.全民健身路径伤害事故风险规避机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9

[7]裴立新,周结友.从“全民健身体系”到“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性认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6):4-8

健身体育路径第6篇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健身路径进行系统研究,以期更好地开发健身路径系统,推动全民健身的进程提供依据。

关键词:临沂市;全民健身;健身路径

1.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状况与分析

1.1 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1.1.1 健身路径使用者性别状况与分析

据统计,参与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中男性占52.4%,总共有137人,女性占47.6%,总共有124人,男女比为1.1:1

1.1.2 年龄结构状况与分析

据统计,20岁以下的人数占 13.7%,21到40岁的人数占7.2%,41岁到60岁的人数占42.9%,61岁以上的占36.2%。

从数据中分析得出:全民健身路径参与健身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年儿童比例很少。根据这一特点,再增加针对老年人健身设施的同时也要多增加针对青少年的健身设施,以便增加青少年人群的健身兴趣。

1.2 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情况

1.2.1 健身路径使用者锻炼目的的状况

临沂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目的主要分为:1、强身健体2、娱乐休闲3、放松身心4、流行时尚5、打发时间等等。由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锻炼目地结构表中可以看出人们参与健身路径活动的目的是多元化的,人们活动的目的以健身为主的占比重最大,娱乐休闲和放松身心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光重视人体的健康,也开始重视心理的健康,健身、健心、健美等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8]。

经调查261人显示:目的分别为强身健体、娱乐休闲放松身心、流行时尚、打发时间、其他,所占人数分别是129、85、26、15、5、1,所占比例为49.4%、32.5%、9.9%、5.7%、1.9%、0

2.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状况与分析

2.1 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数量建设情况

8月8日是国家设立的首个“全民健身日”,其意义可谓重大,健身是一项人人都能够参与的活动,以设立全民健身日的方式来号召全民健身,足见国家对推进全民体质发展方面的重视。同样,作为国家公益的中国体育,以服务体育事业和各项公益事业为己任,时刻关注社会民生。

自体育在临沂上市以来,累计销售已经超过10亿元,为国家筹集公益金3.5亿多元,不仅与社会公益事业一路同行,也与全民健身一路同行。近年来,临沂市利用体育公益金在社区、广场、公园、乡镇和农村等地建成全民健身路径400多处,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4处、全民健身基地1处、全民健身特色工程14处、社区健身苑62处、乡镇文体活动中心65处、球类广场8处、青少年户外健身营地11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9处、社区健身俱乐部57处等,使群众的健身环境和健身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2 临沂市区群众对全民健身路径满意情况分析

健身器材是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必备条件,全民健身路径数量的多少是其硬件建设的必要指标。是否能满足周围群众的需求是健身路径场地、数量建设的重要标准。良好的体育设施,能促使人们有参与体育的渴望,积极参与,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10]。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认为目前全民健身路径场地、器材数量能满足周围居民体育活动需求,对其非常满意的占23.2%,比较满意的占44%,对全民健身路径场地、器材数量不满意的占32.8%。这说明临沂通过这几年对健身路径的发展群众对健身路径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对健身路径不满意,全民健身路径的实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2.3 临沂市区全民建身路径管理情况分析

为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工作,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受赠单位要建立全民健身路径管理员队伍,对场地、器材进行日常维护,保障安全和正常使用。但是,据统计对健身器材的管理表示很满意的人占3.8%,满意的人占37.6%,一般的人占50.6%,认为健身器材管理不及时,甚至无人管理,对此表示不满的人占6.1%,非常不满意的人占1.9%。据报道,自健身路径投入使用以来,全国已经发生了几起由于使用健身路径不当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器械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锻炼者的锻炼效果,甚至生命安全,是健身路径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健身路径的受赠单位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配备,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器材的安全使用。

3.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问题

临沂市区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健身路径的数量不足。虽然近几年临沂市的健身路径得到的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对于临沂这个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健身路径还是很缺乏的。

2、健身路径的质量问题。良好的运动设施是引导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必要的物质环境条件。因为一些原因,临沂的健身路径质量不是很好,一些健身器材损坏没人修复,有的器材安装一两年就成为了一堆废铁,不但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在社会上,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3、健身路径的管理问题。健身路径存在有人建没人管的问题,或是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4、健身路径安全隐患问题。健身器材有许多都放在室外,没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

4.临沂市健身路径的发展策略

1、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鼓动作用,调动广大居民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居民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价值,了解体育锻炼的原理,掌握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具体方法,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2、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健身路径的建设主要是政府投资或体育建设。投资建设要多元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健身路径,群众集资建设等。

3、安排专人管理。政府开设专人负责管理健身路径的使用、管理等问题。争取不会出现有人建没人管,有问题没人说的问题。

4、加大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建设。群众体育的人力资源主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管理人员等。社会体育工作骨干队伍的巩固与发展,对于健身路径工作的开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健身路径的所有者,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与体育院校联合,聘请在校体育教师和学生,有效利用他们的人力资源等;有条件的可培训和建设有专业知识的指导员队伍,他们负责传授健身路径知识技能,指导锻炼方法,为人们的锻炼服务。

5.结论

1、参加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者性别比例方面差异不大,在年龄特征上,中老年占的比重较大。

2、临沂市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努力,使健身路径得到的很大的提高,群众积极参加到健身运动当中,群众对健身路径的建设满意程度很高,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健身路径的建设不太满意,健身路径的管理情况有待提高。

3、作为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临沂的健身路径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对健身路径的数量和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体育人才的发展和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晓宇.对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投资问题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3: 75一78.

[2]李相如.李丽莉.群众体育实践探索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务院1995年6月20日

[4]夏先福.健身路径为锻炼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运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00.5

健身体育路径第7篇

关键词:蚌埠市 社区 健身路径认知情况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4-0044-03

“全民健身路径”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载体之一,从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发到2011年《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经历了近20年的快速持续发展,蚌埠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健身广场、城市广场、景观健身路径及利用健身路径健身的人群随处可见。为了进一步促使社区健身路径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通过蚌埠市社区居民健身路径认知调查,探寻影响健身路径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势在毖行。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蚌埠市现辖4个市辖区(淮上区、蚌山区、禹会区、龙子湖区),包括19个街道,6个镇,6个乡,115个居民社区,总人口90万。本文仅在4个市辖区的1 15个居民社区中抽取22个社区所属的健身路径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22个健身路径场地参与健身运动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走访、进行实地考察。

1.2研究方法 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相关原理,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问卷设计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健身路径点多次实地考察,对问卷不断修正、改进,最终确定了淮南市社区居民健身路径认知情况调查的基本内容。

1.2.2问卷发放对象抽样

文中采用典型抽样调查法,根据市体育局群体处提供的淮南市健身路径分布一览表,按照各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安装点的类别,充分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在4个市辖区中抽取22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淮上区5个、蚌山区7个、禹会区5个、龙子湖区5个。

1.2.3问卷回收

为了使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淮南市社区居民健身路径认知与使用满意度的整体特征,根据既定的样本数量随机抽取社区,对在健身路径点锻炼的居民和未在路径中活动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489份,回收问卷440份,其中有效问卷416份,问卷回收率90%,问卷有效率85%,从而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1.2.4问卷效度检验

本研究问卷效度使用了专家评定法,请教了10位在高校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研究的教授、副教授和5位市体育局群体处的管理人员对调查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定,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问卷设计总体合理,区分度适中,专家反馈的问卷效度为有效,达到了科研标准。专家评定结果如表1所示。

1.2.5问卷信度检验

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在调查中采用重测法,随机抽取了五个市辖区使用健身路径健身的40位社区居民进行再次调查,两次调查时问问隔26天,再次调查的稳定系数R为0.846,相关性较明显。因此,调查问卷调查指标体系可靠,据此所得的调查结果可信。

2 研究结果分析

2.1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主观认识

体育锻炼的主观认知是指人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及价值观念对自己或别人进行锻炼对身体带来的影响的主观评价[1]。也就是说,体育锻炼的主观认知包括对锻炼方式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认可及对体育健身情感等方面的感受。通过对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主观认知的调查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反映出社区健身路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透射出对体育锻炼认识的不同与健身路径使用的关系。

图1数据显示,受调查的416人中有265人(占样本总数的63.7%)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78人(占样本总数的18.8%)认为体育锻炼重要,只有18人(占样本总数的4.3%)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研究结果表明,淮南市全民健身的普及已取得一定成果,绝大多数居民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2 2社区居民使用健身路径的动机分析

图2显示,蚌埠市社区居民使用健身路径进行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根据样本数据分析,在使用健身路径的人群中以“强身健体”为首要动机的有180人,占样本总量的43.3%;以“休闲娱乐”为首要动机的有114人,占样本总量的27.4%;以“减肥治病”为首要动机的有78人,占样本总量的18.75%;以“人际交往”为首要动机的有25人,占样本总量的6%;以“其它”为首要动机的有19人,仅占样本总量的4.5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30多年里,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衡量生活的质量。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人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并付诸实践,如图2所示,有近一半的健身路径使用者以强身健体为首要动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作效率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希望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调查显示有27.4%的健身路径使用者选择通过健身路径的活动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反映出健身路径对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选择以“减肥治病”为首要动机的人数占样本总数的18.75%,其中大多是女性及中老年人。蚌埠市作为老工业城市、皖北中心城市,在经历转型发展的阵痛的同时也面临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年来市区中老年人的体育休闲时间和人数一直在逐年增多,许多老年人到公共场所的健身路径进行锻炼除了健身以外,更重要的目的是交友,6%的样本总量占比会在未来逐渐增加。

2.3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锻炼方法掌握程度分析

凋查发现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总体差别较大,许多健身爱好者并不准确知道自己每天使用的健身路径的正确锻炼方法。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健身者在使用健身路径前没有了解健身路径的具体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时也没有注意健身器材标志牌的相关说明。客观上可能因为部分器材的标牌说明较为简单(只有名称、功能),甚至出现破损、脱落、失修。

图3显示健身路径使用者不了解器材使用方法与其价值功能者竟然占到样本总数的24%,只有28%的使用者了解健身路径器材的锻炼方法及价值功能,48%的使用者只是部分了解。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各种健身器材才能真正实现器材的价值功能,否则将会产生安全隐患,影响健身路径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提高社区居民掌握健身路径器材正确锻炼方法的总体水平是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

2.4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锻炼方法掌握来源分析

取得良好健身效果的基础是要掌握正确的健身路径器材使用方法,进一步调查发现健身者掌握健身路径器材使用方法的来源主要有:专业人员指导、器械标牌说明、锻炼同伴指导、模仿别人。图4数据显示,健身路径使用者掌握正确使用器材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模仿别人、器械标牌说明、锻炼同伴指导,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6%、2 0%:、19%。另外,还有占样本总数29%的健身路径使用者根本不知道相关器械的使用方法,只是随意练习,这样一方面会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无法实现健身效果,甚至会造成一定的身心损害。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第一,部分器材的使用说明较粗糙,部分器材损毁、脱落的标牌说明没有及时修复、补充;第二,专业指导员的相关待遇较低,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指导员数量较少。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结合锻炼者对健身路径的认知分析,健身路径使用效果不高的原因有:健身者健身意识淡薄、锻炼强度不够、不能长期坚持;缺少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健身者没有掌握科学使用健身路径的方法,只是模仿同伴或随意锻炼。

3.2建议

调查显示对健身路径科学使用方法的缺失是导致健身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适当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劳动报酬,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传播中的作用,使健身者掌握正确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健身效果,确保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另外,加强健康意识的宣传,营造积极进取的健身文化氛围,也是提高全民健身理念、增强全民体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伟.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与维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5):23-24.

[2]李亚楠,张杰,李海峰.实施灵敏素质路径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体育文学刊,2011(5):104-107.

[3]任续飞.全民健身计划下沈阳市中老年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状况的剖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4):13-16。

[4]李忠梅,西,肖谋远,曹晓蓉.成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组织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5):34-36.

On the Cognition of Community Fitness Path in Bengbu City

健身体育路径第8篇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使用与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取得了一定范围的发展,地域发展趋向平衡,但还不稳定。健身环境与文化建设之间发展还不和谐;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基本上不能满足是民健身需求;全民健身活动宣传力度还不够深刻;有关法规政策还不完善。为此,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为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要解决目前社会体育发展状况,推进全民健身路径稳妥发展,重要的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将工作重心从以建设为主转化为以使用、管理、提高为主,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关键词 全民健身路径 可持续发展 配建项目

河北省是我国健身路径的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重点省市,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十分重视。就邢台市而言,我们实地考察了市区内的建设路径,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了邢台市的建设路径发展处于不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体育场馆少,锻炼人群年龄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邢台市市区内各对群众开放的公园、健身广场、社区健身设施、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健身以及一些家庭健身活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查阅图书、报刊,访问相关网站,以及近十年有关全民健身路径、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文献。

2.问卷调查法

从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现状,对邢台市市区内健身地点的使用及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就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社会效益、健身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市区居民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男性500份,女性500份。回收960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940,有效率为98%。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1.全民健身路径人群对健身路径的了解和使用方法情况

健身路径的出现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也有社会体育本身的原因[2]。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能够理解“健身路径”,但是还有少数人群不知道,或是没听过“健身路径”。这说明有关部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还不清晰,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健身路径生产商在生产器械时在器械上都标注了使用方法,这是为了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使用健身器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调查显示,只有将近35%的人是按照器械使用说明进行身体锻炼的,其余人群只是随意进行身体锻炼或者只是随波逐流。这说明健身路径在人群的使用中还不能达到科学合理,健身器械的价值并未能被体现出来。

2.健身路径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每天锻炼的时间分布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选择晚上进行锻炼的多,占65%;早上进行锻炼的人群少,约占25%;其余时间进行锻炼的约占10%。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的锻炼频率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利用健身路径锻炼2次以上的占到了70%,并且每次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的占到了80%,这说明参加健身锻炼的人多数属于体育人口。

3.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特征

健身路径的建设作为一项实事工程,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参与调查的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人群中,女性参与者的热情高于男性。从所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年龄是参与健身的一大影响因素,两级分化尤为明显,其中锻炼的人群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而老年人又是参与锻炼群体的主体。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退休在家或是劳动能力较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健身活动,同时带着家里的儿童一起;中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的原因,在时间、资金和心理上无心进行健身锻炼。

(二)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现状

实地考察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位置一般选择在接近居民休息的区域内,大致可以分为居民生活社区、公园广场、企事业单位内、接近湖畔的位置。从所调查的结果来看,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大型的健身公园或是广场远离居民生活区,例如森林公园。为此,邢台市市区内健身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布局现状,要求服务范围进一步覆盖居民区,争取人均使用率有所提高。企事业单位内的健身路径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健身路径的样式可以多。接近湖畔的健身路径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并要有创新的健身路径,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总之,健身路径投入使用后,一定要注意避免打扰居民、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又具有了一定的优势,健身路径种类比较齐全,健身路径的布局比较合理,健身路径的使用率还没有到浪费的局面等等。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人们对健身路径的理解不够透彻,健身路径的维修问题亟待解决,健身路径的使用不够科学等。

参考文献:

健身体育路径第9篇

“残疾”器材安全隐患多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后,国家体委决定,将体育公益金的60%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主要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建一批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即创建全民健身路径,称之为“全民健身工程”。

1996年9月,我国第一条全民健身路径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落成,近十年时间里,全民健身路径从城市社区发展到农村乡镇, 10万余条建在群众身边的路径,使我国群众体育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些被百姓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全民健身工程也被世界公认为中国的一大体育景观。

在随后的十余年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镇,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在傍晚,都可以看到在色彩斑斓的健身器材上锻炼的人群。十年前,健身路径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健身设施和健身名词,十年后,十余万条健身路径建在了民众的身边,它像一处处随身的绿荫,让数亿民众从中得到关怀。

如今,健身路径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健身的主要手段之一。大部分“健身路径”占地少、投资小、简单易学而且科学实用,是一种寓健身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大众化体育运动设施。

遍布全国的健身路径为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为百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健身条件,“在家门口健身”不再是梦想。全民健身路径,对于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落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健身器材遭损坏及日常维护难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近日,记者深入调查了北京多处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发现部分社区和公园的器材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损坏情况,一些正在使用中的健身器材出现了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康复机脚踏板失灵了;太空漫步机“死机”了;螺丝松了,杠杆生锈了,部件缺损了……据了解,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无论城乡,健身路径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健身路径受损情况严重,不仅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谁为公共设施维修埋单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残疾的健身器材由谁负责康复?记者了解到,健身路径实行的是“谁使用,谁管理”原则,维修、更换器械等问题由受赠方负责。体育主管部门则承担监管责任。现实是,许多使用单位苦于经费和人手不足,常常视健身路径为包袱,管护工作难以到位。许多小区、街道和公园的健身器材普遍没有设专人管理,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管理办法。健身路径使用单位纷纷向记者表示,健身器材的配件很专业,维修不及时和配件不到位都成了户外健身器材损坏的主要原因。有时只是需要更换一个螺丝,可市场上就是没有办法买到,给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因为分布太松散且涉及资金、人员等诸多原因,社区对于直接管理维护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在加强居民爱护健身器材方面做工作。

健身器材如此“短命”,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市民操作方法不当造成的。据介绍,健身器材必须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但一些市民却无视这一规定,一个人用的健身器材却要两个人一起用,小孩用的健身器材大人也用,这无疑对器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健身器材的破损是难免的,这就需要定期保养和维修。那么,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到底该由谁来维护呢?

对此,记者采访了体育部门相关人士,据介绍,全国各地现有的健身器材大部分是由体彩捐赠、体育局监制的,其日常的保养和护理应由受赠单位负责。在健身器材一年保修期内,如果出现破损情况,受赠单位可以和厂家联系,由厂家为其免费或低价修理。而健身器材一旦超过了保修期,维修费用就相当昂贵,如果再找厂家维修,所需费用由谁来承担就成了一道难题。健身路径要“健康”运转,首先健身的群众要规范使用健身器械健身,其次受赠方要切实履行职责,承担起日常管理维护的责任,以免健身器材由“小病”酿成“大病”,地方政府每年应拨付一定的维修、更新经费,还可以通过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在健身路径的铺设、维护上,让百姓安全地健身。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居民使用较多的户外健身器材是太空漫步机、椭圆机、健骑机、跑步机和扭腰器,虽说出售户外健身器材的厂家往往有一定期限的维修承诺,但因为是定期检查或者是已过保修期,使得有些被损坏的器材来不及维修,还有一些器材形同摆设,甚至有些器械的部件被盗走,从而给厂家和健身路径的管理部门带来不良的影响。

健身路径器材安全标准与科学健身

为切实加强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管理,2004年3月1日,我国正式出台了《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2003),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我国第一项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标准。

《标准》对各类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要求十分详尽,包括基本要求、外形和结构设计要求、主要零部件静负荷能力要求、整机稳定性要求、弹力性能要求、安全警示要求、器材安装及场地要求、安全使用寿命及疲劳性能要求、环保要求和表面质量要求等共计10个方面。

标准规定,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应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如太空漫步机,两脚踏板之间的宽度必须符合两脚与肩同宽运动的标准;每个踏板前边和内侧都应有高出踏板平面30毫米的防滑凸台,以防脚滑脱后造成磕碰或撞伤;运动部件与固定杆件的挤夹间隙,相对运动间隙应小于9.5毫米或大于25毫米;室外健身器材使用连接框架结构的螺钉螺母应紧固,并且有防松动和防盗功能,不能使用一般的六角螺栓,一方面避免使用者受到意外划伤或伤害,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器材被不法分子随意拆件,使产品无法正常使用;室外健身器材新产品开发速度快,厂家应及时配置必要的标示牌内容,防止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伤害;室外健身器材的立柱直径一般要大于110mm。过小的直径不仅难以承载大的运动负荷,而且由于健身者意外跌倒与器材碰撞 时的接触面积小,往往会造成伤害;

《安全标准》覆盖的产品包括单杠、双杠、秋千、荡椅、天梯、肋木架、太空漫步机、健骑机、跑步机、椭圆漫步机、户外康复器等三十余项。

该标准规定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使用寿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杠面弹力性能的单杠和双杠,安全使用年限为两年;第二类是具有转动、摆动或滑动等含有各类活动性零部件的器材,安全使用寿命为四年;第三类是其他无任何活动性零部件的稳固性器材,安全使用寿命确定为六年。如果室外健身器材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限制使用人数、运动强度时,应予以安全警示,避免造成不不要的人身伤害和器械损害。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利用体育公益金进行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都采用了招标方式,要求企业所投产品1.必须符合《健身器材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国家强制性标准;2.经过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3.全民健身工程器材进行了产品质量责任险及意外伤害险保险。总局群体司负责人认为,健身路径的建设事关数亿中国人民的健身安全,必须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地做好所配路径工程器材的招标和采购工作。在工程建设前要与受赠单位签订捐赠协议书,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切实将捐赠资产落到受赠单位产权管理范围,使受赠单位切实承担起维护、管理的职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截至2009年,仅国家体育总局本级拨付的体育资金就在全国建设了11万条全民健身路径。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增加,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做到“三好”(选址好、器材好、受赠单位好)的基础上,再做到“五有”:有人建、有人练、有人教、有人管、有钱修,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完善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理念、模式、机制,创新器材的品种和功能,创新和加强对利用路径器材健身的指导。

多方打造技术联盟

健身路径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健身时代的重要标志,一出现就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健身路径市场的“蛋糕”也吸引了众商家的眼光。经过十余年市场洗礼和优胜劣汰,英派斯、澳瑞特、好家庭、体之杰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如今,中国已经形成了健身路径器材生产企业体系,还有大量出口。

青岛英派斯(集团)是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路径重点推荐产品,2000年、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路径唯一采购产品和2002年~2006年集中采购产品。除此之外,英派斯集团还积极赞助当地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为健身路径器材的社会推广、科学管理、安全使用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司副总裁石中凯先生告诉记者,早在1995年,国家体育总局刚刚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时候,英派斯集团迅速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到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并结合大陆实际和国民需求研发出集大众健身、科学指导、趣味娱乐为一体的全民健身路径――英派斯健身路径,为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民健身时代”的大门。在生产优质合格产品的同时,还提供器材的维修服务。时至今日,当许多健身路径器材已经不再生产的时候,他们依然严守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继续生产各器材需要更换的配件。实现了从安装、维护到维修的一整套服务。据了解,英派斯还提出了健身路径工程发展的又一思路:通过路径器材的模组化,实现健身器材功能的自由搭配以满足各种健身需求,同时通过结构紧凑的组合设计,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减少器材占用面积,通过整体安装,降低器材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此外,在英派斯的技术“百宝箱”里还收纳着登山路径、沙滩路径等多特色路径,木纹漆等多色彩路径,木质路径等多材质路径,这些产品都将通过新材料的广泛采用,进一步提高路径器材的安全性、耐用性和美观性。

对于如何打造“全民健身”这一品牌工程,英派斯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品牌工程的协作管理将通过各级工程主管部门、工程受赠点和品牌合作伙伴三位一体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在加深三方合作的前提下,建立起完善的合作流程和售后服务。具体做法是各级工程主管部门提出工程需求,品牌合作伙伴实施工程方案,并根据工程受赠点提出的服务需求提供完善的服务给工程受赠点。工程发起机构、实施机构和管理部门由此有了一目了然的责、权、利关系。

对于路径器材的更新淘汰问题,英派斯、澳瑞特、好家庭、体之杰等企业的有关人士均表示,应因地制宜,力求节约,降低成本,针对不同器材的使用年限和磨损程度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可继续正常使用的器材可以保留,损坏严重和作用有限的器材必须更新和淘汰,厂家应尽可能地回收和利用更新淘汰的器材。器材的更新淘汰应有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和依据。器材及其功能的创新和完善,应体现科学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的原则;应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区别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以及正常人和肢残人,开发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器材;区别城乡经济社会的差异,建在农村的路径器材要更多地考虑农民的生产劳动和农村留守人员老年人多的特点。

他们认为,器材的质量是路径工程保持生命力的根本。建在农村的路径工程维护成本较高,更应强调器材的质量。应通过产品认证、修改完善路径器材标准等方式,加强和提高路径器材在国内的市场准入门槛,保证器材产品的质量和路径器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器材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器材招标采购的有关规定,确保路径器材的质量。

让路径行业目前集体发力的真实商业逻辑是:由于使用频率较大,加之室外风吹雨打加速了器械老化,致使很多在2006年―2007年间由各地体育部门铺设在全国的路径设施的损坏和报修目前已逐渐增多。一般的健身路径器材的使用年限为4―5年,因此很多小区的路径器材已经到了大规模更换的采购“临界点”。

正如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相关负责人所言:“健身路径企业将要开始打造‘技术联盟’――依靠技术和标准化来实现整个行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