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0 16:24:0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1篇

关键词:美学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学者鉴于美学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研究文献比较少,西方各国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科研究主要是通过道德、伦理、美育等研究来体现,对美的关注体现在人性美、道德美。美国学者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1],促进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揭示了道德观念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影响着道德教育。柯尔伯格主张,尽管社会文化背景有所差异,但我们的底线道德发展历程和阶段总体是趋同的和一致的。这些阶段构成了较为固定的顺利,并长久发展下去。英国道德教育学家麦克菲尔的德育课程是以道德情感为主要线索的。他认为有道德的人该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道德主要靠发自内心的相互体会与理解,而不单单仅靠讲授,德育要致力于“教学生如何关心他人”。除此之外,威尔逊的新道德学习道德哲学,库姆斯的关于价值探析的分析理论,鲍勒诺夫曾经提出的朴素道德理论等,梳理的评价理论和保拉洛夫的道德理论研究了行为科学,考察了人格的发展路径,并注重对人的美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厘清建立了逻辑。辛普森(Simpson)将其放在“杜威的艺术与教学”之前:杜威认为的“老师是艺术家”,反映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的艺术性功能和我们的环境适应力紧密相连。这个观点涵盖了以下几个关于道德的思考:教师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和改善社会活动中作为艺术家。西方的教育美学研究领域关系到教学方法的美学意味、教学内容的审美性改造、关于审美教育的教学理论方面,研究的宗旨都是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实现。[2]相关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领域:首先,重视“隐性”教育,同时配合“显性”教育,教育中“教育”和“延迟”的结合不会产生强迫感,从而造成思想意识形态上出现障碍。其次,应重视个性化学习,并着重培养合格人员的学术水平。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关注人类自治,个人主义和个性的观念,充分体现了上述教育理想。三是在西方国家,学校思想意识形态教育重视广泛的参与性,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试图用所谓“普世价值”来宣扬资产阶级意识的合法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自1980年代和1990年代以来,国内研究从美学的角度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并且还建立了意识形态和政策研究的细分。早期代表学者主要有王宰林、雷才明、陆道廉、袁芳仁、钱立火、梅广才、檀传宝等。陆道廉认为,美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美育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3]王宰林认为,美育除了增强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还有自身的特殊功能,是德育、智育、体育不能取代的。[4]袁方仁等人认为,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因此,我们应该按照美的规律和逻辑去塑造人。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出发,用美学理论,用审美的观点和原则,审美的方法来帮助大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坚持创新的美学思维模式:树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教育者和受教者建立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自2000年以来,知识界开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并开始从多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美学视角多角度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这段期间主要的学者包括了陈章、郭长伟、丁兆罡、周芳、魏晓文、程卫国等。丁兆罡认为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净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环境,创造和谐友善的外部条件至关重要。[6]郭长伟则主张,美育可以提高人们审美的能力和水平,借助鉴赏实践,整体审美的品味和层次可以获得全方位提高。[7]他把崇高和优美作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情趣的目标。陈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极具人文色彩的教育活动。具有丰富的美学含义。[8]从美学视角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学习的影响和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2篇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基于智能手机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实时位置等的即时通信服务App。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微信月活跃账户数高达8.89亿。从2012年8月推出微信公众账号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微信公众号已超过1000万。此外,在微信活跃用户中,25%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微信普及率和使用率的双高局面,时刻影响着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高校舆论场已进入微信时代。微信的传播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微信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载体。经过若干年的完善与创新,微信与大学生日常生活与情绪表达产生了更为密切的联系。从功能上看,微信把文字、图片、语音等各种通信形式有机结合。其次,微信社交圈以同学等熟人社交为主,也可以利用LBS地理位置技术,通过“摇一摇”等方式与陌生人建立人脉。第三,微信作为一个信息发布平台,用户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关注订阅号,获取更精准信息。此外,以微信支付平台为载体搭建的微信红包等功能,提供大量生活便利;微信表情包的设计更是让其娱乐功能得到极大发挥。从传播特点上看,微信交流呈现即时性与互动性。与e-mail的延时性相比,微信文字、视频等发送方式具备高度即时性。同时微信群聊天功能把线上人际交流从一对一扩大到一对多等模式,交互性提升。其次,传播内容具有私密性和精准性。微信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的人际传播方式,微信公众号发布方可通过后台显示的数据,借助大数据技术将受众进行细分,使推送更具精准性和针对性。第三,沟通语言的鲜活性。微信不仅能够发送文字信息,还可发送语音、表情等,使信息传播更具温情。二是微信日益具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价值。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微信“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方式,极大突破了时空限制,便于学校思政工作力量及时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进行有效引导。微信的私密性与精准性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性。当下大学生绝大部分为“95后”,他们在选择和使用媒体方面偏向多样化。微信的多种通信手段有利于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生态。借助微信,教学跨越时空限制,学生亦可与老师透过微信作即时交流,这种双向互动有助于学生在交际中完成自我成长。三是微信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阵地。在这个“无人不微”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想取得实际效果,就应该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载体方面有所创新。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创新。当代大学生是虚拟互联网世界的第一代原住民,因此教育者应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创新。微信已从通信工具蜕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富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时效性和趣味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结合,传递青春正能量。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需要创新。在“人人皆有麦克风”的时代,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育模式受到较大挑战,学生更希望在相互探讨交流中整合信息。

二、高校运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

(一)思政课教师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此次调查活动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共214人,其中只有4名从不使用微信,每天使用微信的比例达90%。微信在教师群体中的普及为教师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思政课教学形式丰富。调查显示,86.46%的老师使用过微信开展教学工作,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另有部分老师通过创建个人公众号和微课丰富教学。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20.26%的教师表示通过借助微信开展教学,上课抬头率提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师生关系更融洽。89.61%的教师表示已添加了学生微信号并关注朋友圈动态,关系亦师亦友。但也存在问题:一是某些教师使用微信的技术有所欠缺,造成了教学中运用微信频率不高。54%的老师表示“运用微信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一般,认为“吃力”的占16.2%。二是多样化的微信授课仍需发掘。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借助微信开展教学仅限于通过朋友圈分享资源等基础功能,而开设微课等新形式则有待探索。

(二)思想政治辅导员利用微信开展思政教育。调查显示,96%的辅导员“每天使用微信”,“偶尔使用”的仅占3.7%。认为“有必要将微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并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微信载体建设”的占94.1%,并已取得一些成效:一是从宏观上,92.5%的辅导员添加了学生微信号,通过朋友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在班级微信群传达学校通知。从线下到线上、双线协同育人的工作方式,延展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二是从微观上,部分辅导员创建辅导员个人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有价值信息。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互动缺乏,距离感强。调查显示,经常使用微信与辅导员交流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17.68%。二是为新而新。调查中仅有12.50%的辅导员创建了个人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内容单一,甚至有的已成为僵尸号。

(三)上海高校微信公众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党中央、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和出台相关政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通了校园微信,并取得一些成效。一是高校微信公众号成为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多功能融入性载体,二是校园微信平台在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学校品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微信公众平台对于高校而言仍属于新生事物,尚处“浅尝辄止”状态,没有形成体系。研究发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同质化,缺少品牌特色。某高校共有50多个公众号,但定位不明确,严重影响用户体验。高校微信平台存在“有深度”与“有热度”的矛盾,二者不平衡最终会导致官微的存在价值丧失。

三、从复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的实践看微信思政教育路径

微媒体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也是新路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用微信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这方面,复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做了不少有益尝试。

(一)创新思政观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一是要树立阵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要树立平等观念,将受众的反馈作为做好内容生产的根本源泉。三是要润物细无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宣传内容和媒体运用手段,从而融入学生心灵,形成观念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3篇

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符合发展人的创造性目的的教育理念,是关心人的权利的教育理念。学为中心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教育理念将对21世纪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如何贯彻和实现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文章主要分析和探究的问题。党和政府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贯彻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造社会的和谐;学校要实现教育民主、制度公正和管理科学并贯彻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塑造校园的公正;教师要做一个坚定的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因材施教、关爱学生。

关键词:

学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创造性;爱心

一、学为中心的发展意蕴

我国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在对传统教育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为中心是相对“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是以“教学”为中心的,考虑如何“教学”,如何服务“教学”。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整个教育的重点和中心是偏离学生的,教师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是权威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客体之间不是平等关系。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既依赖于学生的主动建构,也依赖于这种平等条件的创造,学生权利的声明和维护,也依赖于主动建构环境的创造。在对传统教育存在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我国学者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刘献君指出在传统教育中师生缺乏互动,教师只顾灌输或传授知识,这样谈不上教育更谈不上教育质量。“教师的教授没有吸引和打动学生,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不少学生在玩手机、睡觉、听音乐,显得心不在焉。”[1]刘献君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2]李培根教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能够解决“钱学森之问”,以学生为中心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能够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教育的大爱。“这样的教育要求教师‘无我’地、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真正的爱。”[3]林光斌教授认为大学之大在于学,以学为中心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大学教育要培育有自信有竞争力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培育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改变国内学生的管制型学习状态,变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4]和“学为中心”相近的提法有“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中心”。截至2015年5月,知网上“以学生为本”为篇名的文章达6454篇,“以学生为主体”为篇名的文章达4406篇,“以学生为中心”为篇名的文章达4549篇。研究“以学生为本”的学者们的主要诉求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认为教育是引导、感染、解放,而不是控制、教训和支配。但是“以学生为本”存在许多自然的误解和现实中的过分解读,存在着使一线教师无所适从的问题,“过分相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盲目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感受,使得教师在教育中失去了主导作用”[5]。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学者们的主要诉求是正确对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建立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但是“以学生为主体”本身就饱含争议,甚至淡化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等教育主体的教育责任,同时也未能从理论上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结构和层次。“学为中心”的“学”是指学习、学术,包含“以学生为中心”,但不仅限于学生的学习、学术,也包括教师的学习、学术,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学术,管理者和服务者要以学为中心,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新的教育模式。从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上看,学为中心要求学生在教育中被视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从师生关系上看,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负起主体的责任,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从学校和学生的关系上看,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视角,学生参与学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确定和分类

学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厘清后,学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贯彻引申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题,就是谁来贯彻和实现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首先,我们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从概念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张耀灿教授这样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6](P4)从张耀灿教授的这个定义中我们发现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要“对其成员”进行影响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客体是“其成员”,受教育者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学者们同时清楚地界定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张耀灿教授、邱伟光教授和王建华教授在他们的专著中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我们党。张耀灿教授说,“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7](P6);王建华教授认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8](P5)其次,我们观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从过程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学者们的论述差别不是很大,我们选取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作为例证。徐志远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9](P208)从徐志远教授的定义中我们看到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相反,不是受教育者对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邱柏生、董雅华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依据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育活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它包括教育者施加影响和受教育者接受影响这两个方面的活动。”[10](P131)这个定义同样认为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实现教育者的期望。再次,我们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定义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祖嘉合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11]我们从学者们的定义中能够看出受教育者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动者和实施者,也不能意识到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失败或效果不好引起的后果,因此,受教育者不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确定了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后必须对主体进行分类,这是确定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的前提和基础。第一,根据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分为原生性主体和派生性主体。国家、阶级和政党都是原生性主体,它们的主体地位具有原始性和原生性;学校、教师都是派生性主体,他们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原生性主体授权而获得,具有获得性和派生性。原生性主体和派生性主体的地位不同,作用不同,性质也不同,原生性主体比派生性主体主动性和主导性强。第二,根据主体涵盖的范围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分为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群体主体有国家、阶级、政党和学校、企业、军队等,个体主体有主席、部长、省长等个人主体,还有校长、厂长和教师、员工等个人主体。群体主体国家和政党需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其他群体主体需要依法、民主、科学行政和管理。个体主体要思想高尚、业务精炼。第三,根据主体实际履行职能的情况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分为应然性主体和实然性主体。应然性主体是指所有的思想和行为天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主体,如政党、学校、教师、各级领导、公务员等;实然性主体是履行了其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应然性主体,比如符合教师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师是实然性主体,腐败的党员干部就不是实然性主体。

三、学为中心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学为中心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研究主要探究主体如何贯彻和实现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为中心是全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将对21世纪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确立并贯彻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们这里主要研究党和政府、学校、教职员工如何贯彻和实现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党和政府贯彻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本源性的、奠基性和根本性的。党和政府贯彻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上。党要管党,坚决打击和治理腐败,贯彻民主、法治和科学的理念。腐败关系到党生死存亡,关系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应然主体的党受到严重危害,部分党员干部中的贪腐分子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使教育失去光辉和净化心灵的品质。教育最终要依靠教师,腐败的社会风气导致教师失去了定力,学为中心就无从谈起。政府有广义的政府和狭义的政府,我们这里谈论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包含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我们要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使政府立法科学、执法严明、司法公正,这样才能够正本清源,社会和谐,人人心中有法、有爱,在和谐友爱的社会,人们的创造性会被无限激发。具体到学校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贯彻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关键。学校贯彻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是在管理上实现民主、公正和科学、高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是高校,主要是教育青年学生,贯彻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的创造性,这里既包括学生创造性的启发,也包括教师创造性的保护。创造性的启发和保护依赖于学校管理的民主、公正和科学,这种民主、公正和科学主要体现在高层对于学校发展的高瞻远瞩,确定方向,审定规章制度,保证规章制度的科学合理,中层制定规章制度并做好上传下达,基层执行规章制度,高层和中层不能干预基层对具体事务的处理,只能对基层处理具体事务中适用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进行判断和纠正,这样形成权力的正确分工,实现集权和分权的合理配置,保证学校的法治建设,塑造公正的校园环境和正确的激励机制,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师要贯彻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要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最根本的是心中有无私的大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学校、献给教育、献给学生的大爱,教师要启发学生、因材施教,树立价值楷模。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坚定的人,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把这种信仰和信念传承下去,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价值楷模;其次教师要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提高理论素养,在学术上给学生指明提高学术修养的路径和方法,把学术精神传承给学生;第三,教师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并把爱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爱就是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如何教育好学生,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就能够被激发。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2]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11,(13).

[3]林光斌.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4]史华红,梁丽君.“以人为本”视域下“以学生为本”教育观的解读[J].教育与职业,2012,(26).

[5]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王建华.思想行为•教育•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

[7]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邱柏生,董雅华.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50-01

思想政治教育在国有企业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很多企业仍然存在不重视政治思想教育的现象,没有将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飞速,只有不断加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地加快,社会也在多元化发展,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大多数还在起点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样就导致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被不断地冲击。我们现在还要提升自我文化思想危机感,我们对历史了解完善,责任感不强,很多工作人员对政治一点都不关心,特别是政治思想活动没有一点参与活动的理念。不能从国家的角度上去纵观大局,好多工作人员都是以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为中心,更多的考虑个人利益,没有考虑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因此我们更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人民和国家的双重利益为中心开展整治思想工作,让他们掌握应有的大局观念,随时为社会发展建设任务待命,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展现自己的才华并且去奉献自我的人生价值。

二、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的培育培养问题。二是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的问题。三是具体工作中的思想观念问题,以及矛盾和困惑的化解问题[1]。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靠直接指向客观实际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更主要的是解决人们在理论观点、思想认识以及政治觉悟等主观意识方面的问题。从形式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并不是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等这些强制性手段,而是要靠采取教育、学习、说服等方式方法,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解决思想问题。事实上,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并注重其实效性。所谓落实到实处,从宏观上来说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这个大局服务。从微观上来说,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发挥它“生命线”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2]。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策略

1.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教育

我们应该先从思想教育工作人员的教育方式入手,对教育工作人员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进行改革。在促进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给予工作人员的正确的现有的国家情况说明。让他们了解我国国情的正式情况,让他们针对我国国情在政治思想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自己的见解。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尽可能的引导他们的思想道路,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然后给予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世界观,在现在多元化的社会里面如何展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再就是创新,现在对技术人才的创新要求变得异常的高,它需要先进的理念、符合现实生活的丰富内容、先进的动作形式和开发形式、各种创新方法,对于创新改变的方法、对待仿制的方法和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创新机制。

2.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

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学习教育的基础上。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古话说:“三思而后行”。理论学习是实践基础的引导人。工作人员应该先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的基础上去尝试发挥导师给我们指导的如何提高工作人员的涵养和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历史文化的学习和听一些教学研究的座谈会来学习别人的思想和世界观,这样我们就可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思想改观[3]。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以致用,把自己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导师还可以引导工作人员对和党的文件进行学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案例给予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可以为开放性思维,拓展工作人员的思维深度和对各种理论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党的宗旨和内涵是否真正扎根与脑海中,能灵活运动等。

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现在社会很多工作人员从政以后更多的是为自己着想,给人办事还需要收礼,政府现在对待贪污和政治审核很严格.为了避免发生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干部管理,从基层抓起,对基层干部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坚定地树立为民服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上不贪污,不腐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基层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在群众的教育路线上亲力亲为,在自己亲自实践后,再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对于贫困人家给予人为帮助,这是我们工作人员应该解决的问题。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们建设一个网络平台,在平台上,我们要以人为本,对待工作人员要以尊重和信任为角度。从现在社会的发展实际情况出发,来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社会组织活动,让工作人员融入到人民群众里面去,这样既方便工作的开展,又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群众走向现代社会主义道路,在网络平台上我们可以多跟群众交流,给予群众最大的帮助,同时我们可以在平台上设立一些民意反馈等邮箱。不定期的有工作工作人员对这些意见进行解答。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来增强我们政治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

5.形成长期有效的干部培养机制和管理办法

培养一个优秀的干部是很难的,我们不但需要一个完善的培养机制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方案制度。这是我们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才的保障。在培训干部之前我们首先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专业的培训工作人员,在对工作人员的政治方面和能力问题培训让他们了解作为工作人员我们需要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素质,在问题的分析上有专业性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干部都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思考上也要与时俱进,使用先进的理念去解决问题。建立完善的机制,从国家人才的基本机制出发,让新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去进行研究调查,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和探索工作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最后出台奖勤制度,针对有创新和工作积极的职工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国有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就要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思想,进而不断的提升自己,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少虹.浅谈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5,(28):34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现状

有效性,是人们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的一个指标,是人类解释、规范、估量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尺度。[1]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在实践方面找到突破,加强有效性,而且在理论层面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兴起之后,研究十分多,在中国知网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主题,搜索结果是33713篇。这些论文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在高级检索中以“研究生”并含“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主题结果是26条。以“研究生”并含“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只有一条西南大学徐露璐的硕士论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在该论文中徐露璐定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及产生效力和效用的积极特性。[2]本文主要选取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主题的论文为综述对象。

一、学界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观点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大部分论文都从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或者研究生本身的特征出发,其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性提出对策。

(一)研究生自身特征分析

在巴图《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一文中主要从思想政治方面;学习、生活、研究方向;生理与心理方面三方面讨论研究生群体特点。思想政治方面:政治上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动摇的现象,思想成熟。自主意识强,组织纪律性较差;学习、生活、研究方向:从专业学习方面来看,研究生这一群体已经接受了专科或本科教育,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从培养模式来看,学校及管理者们很难组织大规模的教育活动,是因为此阶段的研究生具有分散性的特点;生理与心理方面来看,研究生年龄跨度较大,个性发展成熟,比较有社会阅历。[5]

符得团、马建欣在《论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由研究生自身的思想特征所决定的。政治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否定传统的反叛倾向;主体意识突出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倾向;需求的高层次与权钱本位观。马克思指出:“人的一切活动都与他所追求的利益有关”[6];富于思辩与思想的脆弱性。

周洵瑛在《“椎体”模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一文中分析了研究生群体主要思想特点:研究生在生理变化和心理成长上存在根本需求;在经济和生活上拥有渴望独立的迫切愿望;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产生实际变化;在学习目标和职业定位上表现些许迷茫。综上所述,现阶段的研究生群体存在着学业上的独立性、经济上的不独立性、工作上的未知性、爱情上的渴求性以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特织出研究生理想与现实的多重矛盾。[7]

谭劲松、吴霁乐《把握研究生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今天的研究生在思想状况、学习方式、培养目标、人格独立、婚姻恋爱、择业就业和日常生活等七个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既区别于本科生,又不同于扩招前研究生的新特点。[8]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主要从不同角度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是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展开论述的,即社会角度、学校角度、研究生自身角度。

1.社会角度

如今社会发展着巨大变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研究生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也越发复杂。范人伟在《试论如何加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市场经济环境下强调物质利益。最求利润最大化,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渗透到政治思想领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膨胀,从而影响研究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度。[10]

2.学校角度

学校角度主要从人员配置、管理体制、学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导师制等方面论述。第一,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配置和培养上不够重视,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专职队伍人员却没有随之扩充,配备不足、比例严重失衡是当前研究生专职队伍凸显问题之一。[11]由于教育人员的配备都不达标,那么自然在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也就不明显;第二,研究生的管理体制不合理,由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各个管理部门还没有充分发展和发挥作用,学校与学院分工不明显,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力度也不够,对于研究生的管理还存在着重业务水平轻思想素质的问题,这在管理中就自然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学校教育内容的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单一,难以达到教育目标。经过调查,有些同学认为《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两门学位课的实际意义不大。[12]教育内容死板僵化,难以提起学生兴趣;第三,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答题都采用课堂教育,单纯的知识性灌输;第四,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导师不仅是研究生治学的指导人。也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引路人。导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其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的重任。也肩负着培养研究生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的莺任。[13]由于研究生扩招,导致有限的导师要指导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样指导力度就有所下降,不利于提高研究生素质和科研水平。

3.研究生自身角度

研究生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也不够高,研究生年龄跨度大,有的觉得社会化程度很高,不再需要进行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这与将来的发展没有关系。进行班级管理的载体班集体的凝聚力很难提高,研究生较为分散,很难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如何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途径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质量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改革其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应围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跟踪热点.针对性地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及时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走向研究生的实际生活,切入研究生普遍关心和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中。[14]

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使其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一是在内容上要求新,针对性地安排思想教育课内容;二是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及时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帮助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社会思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活、求实。可采用讲座、座谈、参观走访等新颖灵活的教育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习效果。[15]

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

2.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如何利用网络来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利用网络架起的网络论坛、各种空问和博客等实现一种多方互动的沟通方式,对研究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同时为研究生提供展示自我个性、宣泄情绪的场所,在充分重视研究生自主空间的同时,也能及时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16]开拓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信息网络结合。[17]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重视研究生的内在需要,贴近研究生的思想脉搏,考虑研究生的个体差异,激活研究生的主体性。尊重个性,因人而异。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对不同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18]

丰富教育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社会实践,高度重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引导研究生正确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一是通过开展走访参观、业务实习、志愿服务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研究生在了解掌握专业业务的同时,提升研究生把理论结合实际能力,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思想认识。[19]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面对研究生这一复杂的群体,要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须严格选拔研究生辅导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政治敏锐度和心理咨询能力;加大对研究生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学校对研究生辅导员要有岗前培训,同时对在职的研究生辅导员要进行定期的针对性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知识、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政治素质;学校在研究生辅导员输出渠道上应该保持畅通,这样才能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20]

4.发挥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

培养机制改革主要是采用导师负责制。做好导师的遴选工作是提高导师育人效果的前提;加强辅导员与导师的沟通交流,全面的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完善导师考评机制,不仅考评导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表现,还要看导师对研究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简要评述

如前所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从不同层面揭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分析了研究生自身特征,看到了现存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现状,探讨了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为我们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21]但是这些理论还存在一些缺陷。

(一)缺乏理论根源的论述

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问题上,缺乏理论根源。没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去探讨。不管是研究生特点分析,还是现状及原因分析,还是对策的提出都处于就事论事的阶段,未去寻找理论根源。

(二)对有效性内涵认识局限

对于有效性的认识局限在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有效性方面研究,只看到结果的有效性,缺乏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过程有效性的研究,因此很难深入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根源。

(三)对策片面化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对策中,所提的对策一般是相对独立,未看到各项对策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没有当做一个整体去看待,这样孤立的发展,很容易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各项工作脱节,不但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有效性,反而会阻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第14页

[2][17]徐露璐.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

[3]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M],人民出版社,2006.11,第301-302页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来源于新华网,2004年

[5][15][16]巴图,闫立志. 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

[12]王莉莉.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

[8]周洵瑛. “椎体”模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4(2)

[9]谭劲松,吴霁乐. 把握研究生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 思想教育研究,2010(3)

[10][14]范人伟.试论如何加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经济研究,2009(4)

[11][20]王军. 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0(1)

[13]卢玲,李昌新.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9(8)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6篇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问题分析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问题

首先,高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质量的作用。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较大增长,研究生质量越来越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能够对提高研究生质量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许多高校却对此重视不足。

第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许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研究生院、院系、导师、及辅导员等多方共同参与。但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研究生院、院系、导师不可能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之高校专职辅导员数量较少,因此急需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问题

其一,研究生自觉性不明显。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更为理性。在分析和处理过程中表现出强于本科生的自主性,但是自主性不等同于自觉性,自觉性比自觉性多了一个主动发现问题的环节。研究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切准“真”问题,聚焦“大”问题,关注“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助于强化自身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因此,研究生必须自觉地投身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其二,研究生的发展性不突出。

现阶段,很多研究生抱着找一份好工作读研,并不真心想做研究,导致与国家培养研究生的目的相悖。研究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远远达不到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研究生的思想素质塑造及其对其他素质的导向,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问题

第一,研究生对介体的利用不足。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具有互动性,也就是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手段,不仅主体可以运用其作用于研究生群体,研究生也可以运用其作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第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自身的滞后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研究生介体凸显滞后。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存在不少问题。方法单一呆板,缺乏区别于本专科生的灵活多样的方法,制约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和开发滞后。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路径

(一)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

1、研究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和培养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建立在对研究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认识和确认基础上的。对研究生主体性的肯定,就是对其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尊重和倡导。这种尊重和倡导是着眼于对研究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培养,不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肯定。一方面,研究生演有效开展自我教育。研究生必须把自身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加强对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进行自我建构,进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2、致力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

现阶段,研究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交往问题、就业问题等,教育者必须致力于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要建立渠道,加强研究生与学校、导师及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解决他们的交往困难。要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完善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要关心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条件的改善,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校内兼职岗位,要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解决好研究生的就业问题。

3、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研究生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灌输和强制压服都是不科学的。第一,双方的平等性首先表现在人格尊严的平等。研究生和教育者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他们之间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的关系,教育者必须尊重研究生的人格尊严。第二,是话语权方面的平等。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研究生是主体性的存在,具有强大的自主和独立意识,注重个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在获得知识方面与教育者处于同一个平台。

(二)科学运用教育介体

1、合理规划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要包括两个方面一要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完善自己;二要致力国家建设。合理规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第二,要积极发掘各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加强廉洁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2、规范研究生思想政教育方法

首先,要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等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研究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评估。其次,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要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工作。要根据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服务和团体辅导项目。再次,完善导师负责制。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3、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首先,建设持续发展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历史唯物主义也告诉我们:“在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环境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一定的经济关系。因为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就是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的,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的。”①其次,保障安定团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与现实的政治状况。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各阶级在国家的地位,也就是由谁当家做主。因而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②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最后,促进各项文化事业发展,开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在促进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正面作用,就必须深度挖掘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积极因素。这就涉及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开发问题。(作者单位: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7篇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困境;教学思考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方面的重要保障,是研究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形成的直接动力。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困境,影响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由于多方面因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依然面临一些困境:

(一)研究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热情偏低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研究生学习思想政治科目兴趣偏低的现象。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够积极,觉得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没有学习激情。笔者通过调查本校实际情况发现,有15%左右的研究生感觉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很有兴趣,50%~60%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点兴趣,而有20%~30%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兴趣。这一结果表明,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不足现象较为严重。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

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很多高校老师只讲解书本,进行填鸭式灌输教育,使学生更加反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堂到课情况较差,纪律难以保证。另外,作为课程教材的编写者,相关内容的编排虽然能做到与时俱进,但大部分只是停留在理论到理论的层面上,无法与实际生活灵活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感到课堂枯燥无趣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研究生扩招带来的系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从过去的“大学很难考”的局面逐步发展到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政治素养水平各异。扩招后的研究生群体平均生源质量有所降低。这些生源当中既有应届的本科生,又有往届甚至工作多年的在职生。由于人生阅历不同,学习结构有差异,思想政治方面所受的教育不尽相同,使得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法兼顾,而只能靠笼统的、肤浅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2.扩招带来的思想观念多样性,一些不良思想乘虚而入。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愈加广泛深入,研究生群体中的一些人,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良思想观念。这些在思想上存在问题的研究生正是欠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3.思想政治教育成本增加,但高校研究经费分配不均。研究生数量的增多使学校管理方面的压力增大,面对专业学术研究的重任,学校的经费被大部分划归到学术性研究方面,而实际上降低了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支持力度。这种分配不均无疑带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困难。

二、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困境的思考

(一)培养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为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有关公务员、选调生等考试应用到的相关思想政治知识,在满足需要这个基础上吸引学生。使知识的教授不再无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体应当因势利导,提高队伍素质。老师应当改变教学理念,着眼于当前社会的具体时事,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理论与时事的互动、知识与实践的互动。而在日常生活中,则应当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组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给同学们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同时,希望编写者可以深入学校和学生中间,充分了解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诉求,实现真正以学生而主,满足学生需求的目标。

(三)推动研究生教育良性稳定地发展,积极应对扩招带来的思政教育问题。首先是因材施教。在研究生群体当中,有相当部分的往届和在职研究生,由于年龄较长,思想政治学习经验较为丰富,对待他们的思想政治问题可以落实到研究生党支部完成。而其他应届研究生则适合于课堂听讲。其次是端正思想,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不论是教师还是党组织领导,都应充分重视学生信仰缺失问题,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宣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正确思想观念和共产主义信仰。最后是改革机制,充分重视。通过相应分配机制,对思政教育给予支持和帮助,是十分有益的。与此同时设立鼓励机制,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探讨,集思广益,给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帮助。

三、结语

面对当前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的困境,只有努力探索,从主客体两方面充分考量,并根据当前现实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才有助于跳出困境,开拓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培养兴趣,提高素质,应对扩招等方面的思考正是我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所做的思考和建议。相信随着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作者:蔡菲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8篇

    论文摘要:作为西汉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董仲舒是中国儒学发展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承前启后,有选择地借鉴到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搞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急需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进行创新,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思想文化的需求,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加速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稳步推进。但是,思想文化的创新并不是凭空就能实现的,必须有所继承,才能发展,而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恰是我们思想文化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财富。 

    一、关于儒家思想文化研究 

    董仲舒是秦以后的第一位大儒,他继承先秦儒家传统的“天”的哲学、“任德不任刑”的德治思想和儒家传统的伦理思想并对其家里改造,从而形成了适应时展和需要的新儒学。关于仁,董仲舒立足于天人感应论.吸收先秦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并作了扬弃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新仁学思想,他赋予“天”以仁的品性,并且要以爱别人为根本法则,否定了只爱自身的思想;关于义,董仲舒对“义”从新的视角作出了新的解释:从人与我的角度提出了“义以正我”的法则;关于仁义之分,董仲舒认为仁与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仁之于人,义之于我”,同时还强词指出了仁义之分的不容混淆性和意义所在。认为仁义所针对的对象是千万不能混淆、颠倒的,只有明于仁义之分,才能“反理以正身,据礼以劝福;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实现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关于义利观,董仲舒在明于仁义之分的基础上对义、利关系的阐述,是其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其德治思想主张最直接的理论依据。另外,董仲舒吸收了先秦阴阳家及秦汉方士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了“天人感应”说,吸收了法家“三纲”思想及先秦正名学说,提出“大一统”论,吸收了先秦人性论思想,改造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提出“性有善质”论及“性三品”说。 

    二、德育思想史研究类 

    董仲舒的德育学说是以“独尊儒术”为指导思想,以“三纲五常”为其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且提出必须要建立“教化堤防”,并且提供了“显德以示民”的方法和“明于天性”的价值激励法。丁钦波阐述了董仲舒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并且为我们简述了董仲舒关于德育原则和方法的思想。指出董仲舒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三品说,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并且简要的介绍了德育的方法,如“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明道重志、行道养志”、“必仁且智”等。孙文胜主要从董仲舒“三纲五常”理论中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论述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启示作用,并且提供了相关的道德教育方法。游庆国、崔华前指出董仲舒的德育方法刻意分为四个方面,即德育基本方法、德育施教方法、德育受教方法、环境育人法,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更为详尽的分析了董仲舒的德育方法。 

    三、教育思想史研究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为代表的汉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把教育与德政、人性论、天人感应、实践等结合起来,也论述了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于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封建王朝的发展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董仲舒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地位,鉴于秦王朝对人民实行“严刑峻法”而迅速灭亡的教训,主张实行“德教”,董仲舒所提倡的教学内容也完全的儒学化了,他主张以“六艺”(《诗》、《书》、《礼记》、《乐》、《易》、《春秋》) 培养人才,这虽然有利于人们思想的统一和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同时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其他学术的传播和发展。以为人性是“天”所赋予人的一种先验素质,这种素质具有向善或恶的两种可能,教育则就是要通过人为的手段使人向善。董仲舒甚至认为,一个国家的兴废治乱都应取决于礼乐教化,对于教育的社会作用。 

    四、政治思想史研究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的政治理想是“大一统”,大一统包括政治上的大一统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两个方面。政治上的大一统,指的是“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把君权至上作为统一的关键。思想上的大一统即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是的儒学从显学而成为官学。书中也简要阐述了董仲舒的治国方略,但是只是做了一般性的论述,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董仲舒看来,“王者”只有实行“仁政”,“爱利天下”,才是通天道、法天意的表现,也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实现统治的长治久安。赖红卫指出董仲舒为了强化统治者的廉政意识,他对上至最高统治者皇帝下至一般士大夫的重利行为都进行了批评,他说:“使诸有大俸禄,亦皆不得兼小利,与民争业,乃天理也。”提出“不与民争利”的廉政思想。董仲舒提倡德治,很重视内在仁义德性的觉醒和培养。任“德教”是对秦王朝“严刑峻法”的批判,认为“德治”是天下唯一的“大治之道”。理想政治的实现是通过思想的一统,从而形成—个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同时还提出了他的民本思想和德政思想。 

    五、伦理思想史研究 

    董仲舒认为天赋予了阴阳五行道德属性,因此,他把德、刑、爱、乐、严、哀等等这些本来是社会现象的政治、法律、道德的属性硬加到阴阳、五行、四时等自然现象上去,从而把一个至高无上的天描绘成非常神秘的有意志的东西了。同时董仲舒用儒家伦理思想神化君主,将君权神授理论化,从而为汉朝统治的合理性提供论证;以天人关系为根据把三纲五常进一步系统化,把儒家伦理由家族伦常贯穿到政治领域;董仲舒还着力借用阴阳的一切知识来构筑君臣、父子、夫妻的具体行为准则,董仲舒把伦理关系中的贵贱尊卑原则提到了专制的极端,春秋战国时期伦理观念中所具有的民主性和平等内容在这里消失了。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核心:“大一统”。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以政治一统为核心,以君权至上为关键,以文化一统为保证。所谓“君权至上”,董仲舒是在君权天授说的基础上展开的,其重点:一是神化君权,维护君主在国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二是约束和规范君权,使君主的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同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提出了“三纲五常”说,使儒家伦理真正发展为政治伦理,并被封建社会统治者所采纳。 

    六、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人性中有善的质而实际未善,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之成为善人。他的这种教育其实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在书中并没有涉及到董仲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等等与之相关的内容。唐国军指出董仲舒以“大一统”理论为武器,倡导思想政治、伦理道德的统一,以“三纲五常”的理论体系为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汉武帝采纳了“独尊儒术”的提议,“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儒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李存山. 董仲舒: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J]. 河北学刊2010(4). 

    [2] 黄钊. 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3] 张彬, 周谷平.中国教育史导论[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 2007. 

    [4] 孔颖. 董仲舒及其教育思想[J]. 民办教育研究, 2008(5). 

    [5] 丁小萍.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9篇

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的紧要性

1.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教育客观规律衍生的必然产物

据不完全统计,在校研究生人数在150万人左右。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研究态度,生活态度等。这些因素直接间接的影响着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研究水平。而对于在校研究生,在专业领域,研究能力等方面较本科生有一定的增强。

与此同时,同期毕业的本科生也步入社会接受社会的锤炼,虽然没有系统的专业训练,研究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经验和生活视野上,步入社会的本科生将超过在校的研究生。

如何使在校研究生获得更大的附加值,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更大作用的人才,专业研究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是带动在校学生快速进步的两条腿。

所以现阶段就应该将研究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和统一,以及用创新的方式来积极主动地适应研究生群体的时代思想特征等课题,就是目前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迫切需要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李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科研创新是主要依靠研学为主的研究生院校的。同时,随着各个领域的“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国家在创新和科研上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到本世纪中叶,国家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研学、科技、创新所起到的作用将逐步替换人口红利的贡献。国家提出中国工业4.0的概念,这种目标是需要强大科研为动力的。所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这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文化的长远发展。

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方面来培养新时代人才,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创新工作方法,这样才能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应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才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

《管子?权修》提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这段话说明无论是树还是人的培养都必须是长远之计。而作为我国人才培养最高层次和最后系统性学习机会的研究生教育,在构建人格、品德、素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高校是学生和老师的集合体,所以对整体素质的培养,对于建构和谐高校是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来引导大家的社会价值,并且在这期间还要不断地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逐渐形成中华民族所倡导的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来不断地影响他们的行为,维护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4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前行,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让思政教育在具体实施上变得更加灵活。

同时,信息量不断丰富,给各个指导员的判断依据和交流沟通内容更加的丰富,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大数据和云处理概念的提出,为各个行业的更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大数据可以将海量、复杂的信息与现阶段前沿的信息来进行对比,并且还可以存储我们所需要的数据量,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来与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信息进行交互,并且还能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激发新的创新性,为我们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种新方式方法,这样就顺应了世界的潮流,也开创了我们教育新的一种思维的方式与变革形式。

1.5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不拘一格

从古至今,人类各种技术思想的进步、工程原理的诞生及重大发明的出现都是来源于大自然这个生命源泉。例如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游来游去,人类就按照鱼类的形体模仿造船,用木桨来仿鳍。鸟儿展翅就可在空中自由飞翔。从古书《韩非子》记载,鲁班曾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而这些模仿生物构造和功能的发明与尝试,都是人类从大自然发现总结尝试而来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仿生学的由来。论文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控制系统中反馈控制和大数据分析中方法提出了一种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如图1。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础――数据采集原则及数据内容

面对众多的学生群体,以及各种可用的数据源,如何有效筛选利用巨大的数据将成为数据采集的首要问题。以下提出若干基础性的采集数据的原则,以及基于这些原则的所需采集的数据类型。

2.1 采集数据的原则

2.1.1 数据采集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习近平在《携手合作,共同发展》中提出,“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因此我们也需要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应用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让我们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平等、开放和互动。所以数据采集内容应为学生日常生活内容而不涉及的个人隐私。

体现研究生的主体性。高校德育教育应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要从研究生心中不断树立以其为中心的观念,并从他们的主体需要和自身发展规律出发,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并需要高度关注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适应研究生的个性发展:

第一,针对研究生个性发展要从教育内容上做到其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特别需要重视对研究生精神层面的提升。

第二,思想教育,需要用科学的、艺术的和具有灵活性的教育方法来教育研究生个性的发展。

第三,针对个体的差异,我们需要采取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来在让研究生感受到我们对于他们的关心关爱,从而到达在思想认识上的共鸣,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

第四,通过现代化的方式方法来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将其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并且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让他们每一个人做到各尽其才。

第五,建立符合研究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充分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使其达到健康的个性发展。

关注研究生的需求和利益。人类的需要以及利益是生存发展的内驱力,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需要对研究生的合理利益进行维护,切实的关心研究生愿望和实际需求,为研究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和指导,这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2.1.2 数据采集坚持多样性原则

依托大数据收集技术使得收集学生大量的数据变为可能,但是数据库收集的数据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数据用处不大甚至可能对做某些决定产生误导,但这些数据的收集又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我们不要过分执着数据的准确性,因为不同学生性格、背景、思想的多元化使问题的处理方法、方式不止一种,寻求多角度思考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就要有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内容作为支撑。

2.1.3 数据采集坚持相关性原则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更多的是为了获得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不是数据结果原因性的探求,即这种数据表现说的是什么,而不是背后的为什么是这样。只需要了解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就可以促进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关系可以分为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弱相关关系。正相关关系是一个变量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有很强的,正向影响。比如,一个学生在朋友圈谈论助学金评定,那就要注意助学金评定问题;负相关关系是一个变量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有很强的,反向影响。比如,一个学生最近考勤记录减少明显,那就要关注他的学习状况,适当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弱相关关系是一个变量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基本没有影响。比如性别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2.1.4 数据采集的内容是可数据化的

2.2 数据采集类型

根据以上数据内容收集原则为导向,以大数据收集处理技术为基础,数据的采集类型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校园卡为基础的结构性数据的挖掘:学生进出寝室的情况,进出实验室的情况。进出图书馆的情况,还有学校图书馆图书的目录检索数据的汇总收集和图书的借阅情况。同时跟踪学生卡的金额和学生卡的消费地点和消费时间段,学生上网流量月消费额和消费时间段。通过对相关消费记录的分析,可以对学生经济状况波动进行初步的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作为相关勤工俭学、应急补助发放的参考依据。这些数据都是可以在校园卡制度上实现的,并且未涉及学生隐私。

其次,依托学校数据库系统上传诸如学生活动拍摄的视频、摄影摄像、录音拍照,还有针对特定问题调查发放的调查问卷,访谈手记等传统纸质信息录入,这些数据的整理则需要相关处理软件的支持。

然后以开放性的互联网通讯信息传播平台,例如人人网、微博、微信朋友圈、QQ状态和搜索引擎贴吧为基础的非数字化人文信息的挖掘,收集学生在这些平台上表达的言论,以及为寻求解决方法的途径而提的问题。这些较深层次的文本数据挖掘需要相关企业的配合。

最后是以校园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测评和咨询历史为基础的封闭式隐秘数据的收集,数据特点是具有很强专业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数据收集需要心理中心做好数据的收集、储存和保管工作。

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的核心――数据处理原则

面对经过筛选后的数据,乘以总人数后,总的数据量依然可能是个天文数字,可能超出学校主机的计算量,但可以将学校的数据和算法传至云端,运算结束后再将结果反馈给学校,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实证性量化和问题呈现。

目前人工智能算法众多,尚未形成体系,本文推荐两种智能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和博弈论算法。

两者侧重点不同,分别基于以下两点事实:

①我们只是在众多信息中选取了若干个不涉及隐私而又能描述学生行为的信息,即有大部分的未知存在。

②任何单体间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

基于第一个事实,推荐采用神经网络算法。神经网络又细分为深度学习型神经网络,置信网络型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合理的神经网络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培养。而采集的数据本量是巨大的,并且是实时的,可以针对特定的同学,进行神经网络的形成。当结果(对学生的评价)接近实际时,神经网络形成。可以用来对全体同学的数据进行处理。

基于第二个事实,推荐采用博弈论算法。

4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的升华――基于结果分数的评价

这些结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根据数据分析来获取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的实时性。依靠动态信息数据库,利用抓取与分析其思想行为,即可实时的呈现出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 价值导向和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同时利用图表、曲线以及各种构图展示出学生近期或现阶段正在关注的社会热点、 思想问题等等;

第二,摆脱基于经验或直觉来推断的不足,能够实现“全样本”的数据分析和整体性“精准说明”,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具有科学性、实证性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