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8 16:35:44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第1篇

简短的三句话让我联想到了音乐课堂教学――施教主动,贵在引导。但回顾我们平时的教学,自认为的“有效引导”是否存在“越俎代庖”之嫌?自认为的“有效引导”是否让学生成为“隔岸观火”之人?而自认为的“有效引导”是否存在看似“引”实则“束”的现象呢?

一、言未及之而言――引?“躁”引!

[片段一]:人音版第六册音乐欣赏《木偶的步态舞》导入、熟悉A段部分主题音乐环节。

师:请大家来听一段音乐,你觉得音乐表现了一个什么形象?

生:音乐盒、小猴子……(教师心急)

师:为什么你觉得是小猴子?(在学生的回答中挑选了一个答案)

生:因为音乐速度很快,听起来很活泼,就像小猴子在爬树。

师:哦。大家说小猴子也有点像,其实音乐描绘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小木偶形象。(学生似懂非懂……)

师:好,谁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

(学生随音乐自由即兴模仿)

音乐课导入开门见山,我很赞同。但音乐具有模糊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从速度的快慢与情绪的活泼中感受到这是小猴子形象应该是在情理之中。但当学生的理解独特,回答偏离教师的预设时,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却只能蜻蜓点水般急躁地将结论告诉学生,那还谈什么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亲历建构呢?

二、言及之而不言――引?不引!

[片段二]:欣赏《木偶的步态舞》A段音乐。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的A段音乐,同学们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生各做各的,有的还在做鬼脸。(教师见状似乎想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直接进入下个环节)

师:再次聆听A段音乐,大家可以离开座位,随音乐的节奏做做木偶那些滑稽可笑的动作!(学生更是闹成一片)

这个片段教师完全是根据教参的建议设计施教的,丝毫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诠释。它看似让学生随音乐感受小木偶轻盈活泼且滑稽可笑的步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学生的表现是乱糟糟的一片。分段聆听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在音乐中细细品味作品的内涵,以及各音乐要素在刻画作品形象时所起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本可以借机引导,深挖教材,内涵外显。可在学生第一次表演完后教师的欲言又止,我们看出她在“引”与“不引”之间选择了“不引”,这无疑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三、未见颜色而言――引?“漫”引!

[片段三]:聆听与表现B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聆听和表现的是A段音乐,现在让我们来听听B段音乐有什么特点,仿佛是小木偶在做什么?

生:音乐的速度比A段慢了,听上去小木偶好像心情不太好,有点难过……

师:是的,速度放慢了,节奏也拉宽了,还带有哀伤和乞求的情绪。(教师继续)这个音调取材于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的主题。那你们知道这里为什么要采用这个序曲的主题呢?

生:不知道!(一脸的茫然)

师:这是作曲家、印象派创始人德彪西对晚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瓦格纳的嘲笑和讽刺。(学生继续茫然中)可能同学们会问,瓦格纳是谁啊?德彪西为什么要嘲笑他呀?那要从浪漫乐派、古典乐派和印象派讲起了。(教师讲了一大段的西方音乐史)

以上片段中,教师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速度和情绪的变化,想象音乐的情景,提问简洁明了,学生的回答也很不错。但教师在小结后还追问,学生会说不知道,可教师却来了兴趣,从“德彪西”到“瓦格纳”到“嘲笑和讽刺”,再引到“浪漫乐派、古典乐派和印象派”,最后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西方音乐史。试问:这个年段的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上能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吗?教师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漫无边际地大谈特谈,这样的引导还有价值可言吗?

面对以上课堂教学中躁引、不引和漫引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目中无人”和“一厢情愿”。教师唯有在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教材的前提下恰如其分地有效引导,才能让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一、戒“躁”――引在教学过程的“形成点”

欣赏音乐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主观意愿上的传授,而是学生自己在聆听鉴赏的过程中理解建构音乐,而且这种理解与建构不能够由其他人代替。在教学中,千万不要过急过躁,如片段一。

[片段一]再设计:导入、体验A段音乐。

师:老师给大家表演几个动作,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

生:木偶。

师:你从哪里看出老师表演的是小木偶?

生:动作木木的,很可笑……

师:我再来做几个小木偶的动作,请仔细观察,老师的木偶手势你们熟悉吗?(师用柯尔文手势模仿)

师:火眼金睛,一下就看出来了,老师是用柯尔文的手势在模仿小木偶滑稽可笑的姿态,出示四张卡片:

(A段主题乐中四个小乐句的最后几个音)

教师先做手势,学生猜。(分四个小组做)随后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最后跟着音乐边哼唱边做动作。

再设计中教师通过动作猜谜导入新知―提问交流熟悉木偶的特点―柯尔文手势进一步感知木偶形象―跟随音乐边哼唱边做木偶动作等手段,一系列的引导都是在过程中形成与实现的。经过一步步的有效引导,学生从观察到交流,从猜测到模仿,从哼唱到表现,是一个投入再投入、提高再提高、享受再享受的过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消“隐”――引在教材内容的“生长点”

片段二中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当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不被理解,当教材所呈现的理念不被教师所领悟,机械地执行教材与运用教参,最终会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得不偿失。

[片段二]再设计:聆听、表现A段音乐。(播放A段音乐第一遍)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从音乐速度的快慢、节奏的舒展紧凑、情绪的变化和力度的强弱对比,想象到了木偶们在舞蹈、聚会时滑稽可笑的形象,那就让我们也带上快乐的情绪、滑稽可笑的动作,加入小木偶的队伍一起来感受一下黑人小木偶那别具特色的舞蹈吧!让我来做木偶队的队长好吗?来听听队长的音乐是怎样的。

生:很重,很有气势。

师:是的,用音乐的语言来说是力度很强,情绪很热烈,非常具有号召感。

师:短小的过渡后,你们听,小木偶们的舞步像刚才那样整齐划一吗?接下来的音乐在情绪和力度上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不是,好像是一个调皮的小木偶出来了,这里的音乐很弱。

生:其中一个小木偶没有跟上大家的节奏。

师:哦,队长有没有发现呢,让我们继续聆听,这句音乐你熟悉吗?

生:这是队长的音乐。

师:这里引子主题再次出现,就是我这个队长的音乐。

完整表现A段音乐。(播放A段音乐第二遍)

片段二的再设计,教师抓住了音乐中的音乐要素与音乐的通感作用,从教材内容的生长点出发,将“完整表现A段音乐”这个大问题分解成了若干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子问题,用情境创设与语言点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从中理出头绪解决问题,就会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三、反“瞽”――引在学生学习的“内化点”

我们知道,学生的探究方向有可能偏离教师的预设,教师应该做到有效捕捉、筛选和引导,可片段三中学生没有偏离而是教师自己在想当然地“引导”学生,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结果事倍功半。

[片段三]再设计:聆听、表现B段音乐。(播放B段音乐第一遍)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B段音乐有什么特点,仿佛小木偶在做什么?

生:音上去又下来,好像有点累了……

师小结:是的,B段音乐的情绪显然不像A段音乐那么活泼、热烈,隐约听到的脚步声也变弱了,好像小木偶们跳累了,拖着有些沉重的脚步想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休息,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吧!(师弹奏,学生用手套木偶随音乐感受)

师:接下来的音乐你认为小木偶的步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好像在做什么?请大家用手指随着音乐一起来画画旋律线。

生:音乐的速度慢了,听上去小木偶好像心情不太好……

师小结:音乐速度放慢了,节奏也拉宽了,还带有几分乞求和可怜的情绪,似乎小木偶们在玩,显得有些紧张,又像是他们的小主人回来了,心里有些担心害怕。

完整表现B段音乐。(播放B段音乐第二遍)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动画音乐;融合

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要以熏陶为主,要将教学内容赋予趣味性,要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音乐教学趣味性较弱,学生只是用耳朵去听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较弱,不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引入动画音乐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相配合,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使音乐学习更加有趣、高效。

一、动画音乐概述

1.动画音乐的概念

动画音乐是将音乐和动画相结合的一种音乐形式,指伴随音乐的还有与音乐表达相同含义或情景的动画。动画和音乐同步播放,增强音乐的可欣赏性。这种形式应用于较低年级和较低年龄的音乐培养或教学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例如:知名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结尾曲中,伴随着“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音乐,我们可以看到跟歌曲相关的动画片的剪辑视频。这样的音乐形式比单纯用耳朵听音乐要更有高效,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音乐的欣赏、学习、熏陶等,主要用耳朵来听。但是音乐并不是只能用耳朵来听,还可以通过用眼去看,身体随音乐着舞动,用手感受音乐的震动等各种形式来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动画音乐就是将音乐和小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动画相结合,把用耳朵听和用眼睛看结合起来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动画音乐这一音乐教学模式是针对小学生理解力较差、注意力较差的特点而应该被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

2.动画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动画音乐不同于传统的单纯由教师教授,学生用耳朵听或用嘴来唱的模式,这种模式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有着积极的教学意义。一方面,这种音乐形式具有生动性、活泼性的特点,能够带给学生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迈出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塑造积极高尚情操的第一步。另一方面,眼睛、耳朵和嘴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尽可能多的感官,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动大脑,有利于学生大脑的发育以及智力的提升。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从各方面调动大脑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动画音乐

在了解了动画音乐的重要作用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入动画音乐形式。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对音乐或动画的理解力较为有限,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走入动画音乐的情景。

1.把动画片的经典片段和相关音乐相结合,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持续性较差,课堂上容易走神,集中度较差。归根到底,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保持高兴奋度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

小学生在看到自己熟悉的事情时会有亲切感,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最熟悉的就是动画片里的片头曲、片尾曲以及插曲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剪辑出一个片段,并结合该动画片最有名的主题曲,将这一段带着音乐的动画片段播放给学生。例如,文章前面举例中,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就是受学生欢迎的动画片之一。

2.将中国传统音乐和动画结合起来,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中国的传统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传承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国传统音乐大多较为复杂,只有谱曲,没有歌词,小学生很难准确理解音乐的含义以及音乐所传达的感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中国传统音乐和与音乐表达感情类似的动画相结合,通过动画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音乐。例如,将《梁祝》的大、小提琴曲和梁祝的动画相结合,并给学生讲解梁祝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体会音乐所传达的感情。

3.将世界名曲和动画相结合,开阔学生的眼界

世界上有很多大家所作的曲子能够振奋人心,激励学生,并通过音乐来教导学生积极努力,不怕困难,直面人生。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这些激励性的世界名曲和动画相结合,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并激励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想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不放弃自己的人生

理想。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音乐的学习和熏陶,能够帮助学生活动大脑,开发智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引用动画音乐的形式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眼界,也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第3篇

一、语言智能与音乐教学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到语言智能,在杜磊编著的《小学音乐教学的50个经典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这样的案例。

例1《下蛋》片段

师:谁可以模仿一下母鸡的叫声啊?

师:同学们模仿的真像,那我们一起一起去听听真正的母鸡是怎么叫的。

这一个教学片断告诉我们,语言智能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倾听母鸡的叫声,模仿母鸡的叫声,使得这首歌更加的形象具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语言智能参与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气氛更加的生动活跃。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我配合演唱歌曲,我唱前面部分,你们演唱母鸡部分。

这一个音乐教学片断说明了同学们通过语言智能有效的倾听并且理解歌曲含义,模仿母鸡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

二、逻辑-数学智能与音乐教学

逻辑-数学智能并不止是一种加减乘除的能力,它还包含了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能力。

例2《我和提琴》片段

这是一首我在实习期间教学过的曲子。

师:大家仔细的听听歌曲,找找歌曲中都出现了什么?听听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

这一个片段巧妙地提出逻辑性的问题,带领学生找到属于他们的数学智能潜力,教会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找出音乐当中的人物事件,同时学会有逻辑地思考分析问题。

三、空间智能与音乐教学

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无边的想象力,促进二维空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和发现美的能力。

例3《月光光》片段

师:让我们一起来将《月光光》这首歌曲“变、变、变”。

(1)第一变:变力度

(2)第二变:变速度

(3)第三变:变节拍

这三变基本上已经把这首曲子改编成了另一种风格的音乐了,这一个教学片段非常贴切地将空间智能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很好地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音乐智能与音乐教学

音乐智能包括了对音乐上的节奏,音调,旋律和音色上的敏感性,每个人都具备这种音乐潜力,利用它辨别、赏析和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例4《黄酒歌》片段

教学内容:

(1)听琴声轻声模唱“呜”

(2)轻声学唱旋律

(3)听琴声学唱歌词

(4)边唱边拍手为歌曲伴奏

在《黄酒歌》中,出现了较多复杂的节奏,而且要求这首歌曲有两种唱法,一种是2拍子的唱法,另一种是3拍子的唱法,这就考验学生的音乐智能敏不敏感了,一开始,教师用模唱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住这首歌曲的音准,在掌握住音准的过程中加上对节奏的模唱,打开学生的音乐智能潜力,让学生在掌握住2拍子的演唱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学习3拍子的唱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自我调节的能力。

五、身体运动智能与音乐教学

将身体运动智能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方式多不胜数,并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5《孔雀轻轻跳》片段

:刚刚小朋友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

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生:(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开始碎抖动

生:跟音乐练习手势(形象的模仿动物,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可是我们小孔雀还是不会动啊,那么我们来学一下小孔雀怎么走路(学习踮脚走)

这一片段身体运用智能的运用是非常的突出和明显的,教师通过跳舞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的潜力,让整个课堂变成了一场热闹的“舞会”,不但激发同学们的课堂兴趣,同时还能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六、人际关系智能与音乐教学

人际关系智能有一种很伟大的功能-建立和维持关系,并且能在团体中扮演各种角色,具有影响同同伴的能力,一种领袖般的能力。

例6《春天举行音乐会》片段

这一种奇特的智能如何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呢?教学是一种双边性活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课堂最基本的两种关系。音乐似乎与生俱来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能。我在实习的时候也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在教唱《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曲中,我尝试这样的方式,让同学扮演这场音乐会中不同的角色,有春雨在唱歌、春风在弹琴、春雷在打鼓、春水在鼓掌、还有一位领导者版的指挥家在指挥着大伙儿演唱,这就非常考验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智能了,表演者们如何在音乐会中互相影响,互相团结,指挥者如何带领表演者们进行演唱,完成一场完美的音乐会,人际关系智能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方式。

七、自我认识智能与音乐教学

自我认识智能,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主要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和承担个人生活。

例7《音乐与生活》片段

许多老师在教学《音乐与生活》这首曲子在很多地方都运用了自我认识智能的方式。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自己喜欢的音乐吗?音乐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乐趣呢?

这个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深入的了解自己,并且了解音乐在他们的生活中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和感受,从而更好地在音乐中了解生活是美好的。

八、自然智能与音乐教学

自然智能,就词面上的字义,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然环境敏感的智能。比如喜欢种植,喜欢养动宠物,喜欢野营,喜欢郊游,喜欢挑战攀岩、极地生存等等行为,都是我们所说的自然智能。

例8《森林的歌声》片段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第4篇

1、通过欣赏《龟兔赛跑》,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乌龟和兔子),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创作表演,培养幼儿的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幼儿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头饰,免子、乌龟图片、“音乐动画城“字样挂在黑板正中间。

经验准备:《龟兔赛跑》课件、《龟兔赛跑》动画。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在活泼欢快和慢而有力的音乐伴奏下,幼儿分别做兔跳(青蛙……)、乌龟(大象……)的动作进活动室。

2、、做《小金鱼》律动入座。

二、新课教授

1、引导幼儿欣赏《龟兔赛跑》的主题音乐。

(1)嘿!小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动画城”我是燕子姐姐,你们就叫我“燕子姐姐”好了。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是吗?(是)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为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样的动画片呢!小朋友们要仔细看,今天的动画片和以前你看过的动画片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播放无声动画片)

师:这个动画片和以往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呢?能告诉我吗?(声音)

师:动画片里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做什么?小兔子和小乌龟在做什么?

师: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呀!没有声音的动画片,你们觉得好看吗?(不好看)好,下面就请聪明的小朋友来给小兔子和乌龟配上好听的音乐吧!

(2)师:燕子姐姐这里有两段音乐,我不知道应该把这两段声音送给谁,你们来帮帮我好吗?(好……)谢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欣赏第一段音乐。

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应该送给哪只小动物?为什么?小朋友不要急,燕子姐姐这还有一段音乐,听过之后我们再来为他们选择。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这一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和上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音乐响起)应该把这段音乐送给谁呢?为什么?

3、分段欣赏两段音乐。

老师总结:第一段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很适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们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吧!(兔子音乐响起)第二段音乐低沉、平稳,我们就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吧!(乌龟音乐响起)

师:小兔子和乌龟知道小朋友为它们送上了好听的音乐,可高兴了!我们来欣赏一下有声音、有音乐的动画片吧!

三、欣赏有声动画片,进行思想教育。

1、幼儿欣赏动画片。

2、师:动画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师:为什么跑的快的兔子却输给慢吞吞的乌龟?

(因为兔子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自满。)

4、师:为什么慢吞吞的乌龟却得了第一?

(乌龟却不怕辛苦不怕累,一直努力的去追赶、拼搏……)

5、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呢?(乌龟)学习乌龟什么?

师总结:最后小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改正了错误,还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朋友们做错事不要紧,关键要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孩子。

四、配乐故事表演。

师:下面我有一个提议:想请几名小朋友带上头饰,扮演动画片里的小动物,来表演龟兔赛跑怎么样?谁愿意来?

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兔子、乌龟、小猴子,其余小朋友做森林中其他的小动物,到音乐结束时,老师带领下面小朋友戴上头饰和小兔子、乌龟一起跳起欢乐的舞蹈 。让我们一齐为他们高兴、祝贺吧!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79-02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我的学生喜欢音乐、享受音乐。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结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等特点,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掘其内在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艺术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歌声更嘹亮

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已经带领学生朗读过歌词了,可是在教唱时很多学生会将刚读过的生字忘记,或者根本找不到要唱的歌词在哪里。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中的投影仪,它能将歌词更为直观地出示在大屏幕上,我指着歌词带领学生朗读,学生能更加准确地找到歌词所在的位置,加深对生字的认识。但是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歌词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把歌词变成学生熟悉的事物,这样在教学歌词时就容易多了。比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星》时,歌词第一段小朋友都非常熟悉,但是第二段就陌生多了,“太阳慢慢向西沉,乌鸦回家一群群,星星张着小眼睛,闪闪烁烁到天明”,我将歌词中的太阳、乌鸦、眼睛、星星这四种事物就以图片的形式依次展示在学生眼前,按照图片的顺序,学生就能将这四句顺利地牢记了。我又运用多媒体声、色、形、动的特点,将这首歌做成了一个情景短片,配以《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曲,让学生一边欣赏短片,一边学唱歌曲,短片中生动的动画形象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兴致高昂,情不自禁地就把歌词记牢了,并兴致勃勃地表演了起来。

另外,在歌曲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就是音准。单纯地听有时并不能纠正音准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的高低呢?对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好办法。比如,我在教学《小雨沙沙》时,伴随着歌曲录音,当歌词随雨点按音高上下跳动时,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音的高低。在教学较难的歌曲时,这可是个好办法,不仅能解决音准问题,连节奏问题也能一起解决。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舞蹈更生动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差,同样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在舞蹈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通过语言来讲解舞蹈动作的要求,很多同学都不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标准,不要说是神似,甚至连形似都有很大的困难。多媒体又给我们大开了方便之门,我们可以利用录象、VCD影象资料,先播放一段让学生欣赏一下,感觉一下,有一个大概的形象感知,让学生先模仿动作,然后由教师做示范动作,再来讲解具体的分解动作,这样学生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同时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较简单的动作教师甚至不需要再做示范,学生就能自主地完成学习要求。如我在教学《我爱我家》中的“十字步”时,我先播放了一段秧歌的片段,学生在下面已经是跃跃欲试,再等我讲解完十字步的分解动作后,他们随着音乐学着舞蹈片段中演员们手舞足蹈了起来。我让学生们跳了两次,一次只有音乐没有播放舞蹈片段,一次有音乐同时还播放了舞蹈,两次的效果截然不同。没有播放舞蹈的时候,学生们有的只是听觉的感受,他们只能凭着对舞蹈动作的记忆,或者看着边上的同学进行舞蹈,感觉自己跳得不好的同学索性停下来不动了,学习效果不是很好。而播放了舞蹈片段之后,学生们不仅有了听觉上的感受,在视觉上他们也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着片段中的舞蹈演员们跳得十分卖力,而学习效果显然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欣赏不再枯燥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第6篇

一、通过童趣动画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1. 通过童趣动画片能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最核心理念之一。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常常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时时保持学习音乐的积极心态并由此产生愉悦体验,是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魅力的重要条件。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被丰富多彩、富有动感的画面吸引,容易对轻快、优美的旋律产生情感的共鸣。而童趣动画片,则具有形象鲜明、画面丰富、音乐旋律轻快优美的特点。如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利用动画片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的艺术魅力结合起来,就能为学生长久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通过动画片架起学生认识音乐大师及其作品的桥梁。

优秀的动画片吸引孩子的除了丰富多彩、动感十足的画面外,还有与画面交相辉映的背景音乐,其中不少是世界名家名曲。如迪士尼著名动画片《米老鼠幻想曲》(这是一群自由合作的艺术家们动用智慧和想像力所创造出来的抽象的画面电影)共分“音乐故事”、“无标题音乐”及“交响乐”三个主题,从影片中不仅能观看到小动物们的精彩表演,还可以欣赏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伟大音乐家的不朽乐章。又如《三只小猪》便运用了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匈牙利舞曲》进行配乐,还有近年荣获第七届金紫荆奖“十大华语片”的香港动画片《麦兜的故事》所选用的背景音乐,包括舒伯特的《音乐瞬间》、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等等。

如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能充分挖掘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趣动画片中的音乐素材,架起学生认识音乐大师及其作品的桥梁,让孩子们在欣赏动画片的过程中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逐步关注背景音乐、关注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那么音乐欣赏课定能引起孩子对音乐的爱好,也将会吸引更多的孩子喜爱音乐、参与音乐。

二、如何通过童趣动画片进行音乐欣赏

以往,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欣赏较为大型、深奥的音乐作品时往往兴趣不大,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转移,导致音乐欣赏教学未能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上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近年,我在“童趣动画片与音乐大师作品”的音乐欣赏教学探索中,逐步找到了一条较有成效的路子。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 收集一些以优秀的音乐作品(特别是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有的)为背景音乐的优秀童趣动画片。

2. 从收集的动画片中选择音乐欣赏教学需要的内容,编辑、整理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等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3. 由浅到深、层层深入进行欣赏教学。

(1)观看动画片中的相关部分,要求学生讲述基本故事情节。

(2)重点片段欣赏,引导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开始关注音乐,例如动画片《三只小猪》,当学生在模仿狼偷看小猪动作的同时,他会感受到此时的音乐速度是先慢后快的。

(3)聆听动画音乐,鼓励他们边哼唱着音乐边表演,并尽可能的记住音乐主题。

(4)用打击乐器为音乐配伴奏。为音乐配伴奏不必从头到尾,只要抓住音乐最富有特点的乐段,启发学生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配上合适的伴奏音型,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会集中到聆听音乐中。

(5)要求学生记住动画片中的音乐主题并能听辨,由此切入教材。

(6)完整欣赏教材中音乐作品,并认识音乐大师。

(7)介绍音乐大师的其他作品。

根据教材内容与课堂组织教学的实际需要,以上所使用的方法与步骤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在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孩子们既被精彩的动画吸引住,又被优秀的音乐作品吸引着。课后,他们哼唱着音乐大师的音乐主题,得意地告诉旁人这是哪一位音乐大师的作品。他们还会在观看其他动画片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背景音乐,设法了解这是哪一位音乐大师的作品。这些都源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成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成了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催化剂。

三、通过童趣动画片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 不能以动画片代替音乐,音乐课不能成为看动画片的电影课。

2. 要把看动画和听音乐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欣赏音乐中来。

3. 立足音乐,挖掘音乐中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各个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要做好课堂组织工作。既要保护学生在表演活动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要维持好课堂的秩序。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第7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简约;丰满

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这样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乐不可支。然而,在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背后却没有多少音乐性。笔者认为,一堂优质的音乐课,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简约,在此基础上,通过旋律与线条、情境与情感、影音与技术的融合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丰满学生的音乐内涵。

一、简约而不简单

(一)教学目标要简约音乐课程总目标分三个维度展开,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又分解为十四个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以此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去开展教学活动。课例:人音版第六册演唱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2.从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了解草原民族的音乐形式与特征,并能用演唱的方式表达情感。2.通过学唱歌曲,能大胆自信地表现,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与创造能力。以上教学目标的表述显得笼统和宽泛。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明确,效果可评价。因此,《我是草原小牧民》中三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提炼。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歌声、表情和动作表达小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2.知识与技能:能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3.过程与方法:能模仿小牧民放牧时的形象,探索用不同音乐形式表现自豪之情。如此设置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简约而不简单。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四个课程内容中包含了“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教学领域。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渗透音乐与社会生活,还要渗透音乐的姊妹艺术以及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加入使“欣赏课”演变成了“综合课”“活动课”,从而失去了音乐性。课例:人音版第十二册欣赏曲管弦乐《火把节》教学过程:1.师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律动。2.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包括彝族的服饰、节日和音乐文化等。3.通过播放彝族庆祝火把节的视频,聆听歌曲《快乐火把节》,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此时离下课还有15分钟)。4.分析欣赏曲《火把节》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5.哼唱主题旋律和学跳彝族舞蹈动作。6.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火把节》。细细研读这堂课后发现,在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背后却没有多少音乐性。“关注学科综合”的音乐欣赏课不等于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应在音乐这条主线上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构建起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活动。

二、简约之上凸显丰满

我们的音乐课堂不仅要凸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简约,还可以通过旋律与线条、情境与情感、影音与技术的融合凸显简约之上的丰满。

(一)旋律与线条的融合

音乐与美术犹如一对孪生姐妹。音乐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美术又宛若一支妙曼的乐曲,她们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共同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适时运用美术的技法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体验。课例:人音版第八册演唱曲《柳树姑娘》教学片段:在处理歌曲情绪环节,当学生唱到旋律舒展的乐句时,教师在黑板上用连贯的长线条勾画出细嫩的枝条,当唱到合唱部分短促跳跃的乐句时,教师用短线条勾勒出嫩绿的柳芽儿。在教唱第二段时,教师请学生在黑板上继续用线条来表达音乐感受。歌曲唱完,一棵美丽的柳树奇妙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情感可以通过有声的音乐来歌唱,也可以通过有形的美术来描绘。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线条与旋律的通感作用,巧妙地将有形的线条与有声的旋律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了审美体验的效果。

(二)情境与情感的融合

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创设的一种学习意境,这种意境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场景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音乐学习活动,从而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课例:人音版第九册演唱曲《白桦林好地方》教学片段:上课伊始,课件出示青翠繁茂的白桦林,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下,学生仿佛走进了眼前这一片白桦林。接着教师引导:“当微风吹起,树叶唱起了一首轻柔的歌。”教师引导学生用“lu”哼唱歌曲的第一句旋律。接着教师继续创设情境:“聆听着树叶轻柔的歌,大麋鹿向我们跑来了!”教师引导学生用“beng”模仿大麋鹿奔跑的声音。教师继续通过创设情境,学习了泉水、马的声音,并进行了三种声音的乐器合奏。此教学片段设计巧妙,一方面,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声音的高位训练,使发声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在具体情境中学唱歌曲的难点旋律,为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达起到扎实的铺垫作用。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第8篇

一、欣赏动画音乐,提高教学质量

动画音乐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贯穿于整部动画作品之中,对整部动画作品有着重要作用的音乐。动画音乐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欣赏音乐作品,体会音乐的内涵,来实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教师对音乐的教学应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欣赏动画音乐时,先向学生讲述动画中故事的的基本内容,然后让学生观看动画片段,让他们对音乐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让学生不看动画的画面,只听声音,告诉学生们在听的同时,注意音乐的节奏、快慢、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听完之后让学生讲述音乐中有哪些表现要素。学生知道了这些表现要素之后,让学生重新观看动画片段。结束欣赏之后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看到生动的画面的同时,也被美妙的音乐吸引。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创设环境,让小学生们进行动画音乐的欣赏。教师在让学生观看动画片段的同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葫芦兄弟》 中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去欣赏其中的音乐。通过对动画音乐的欣赏,学生会主动感受音乐的美,体会音乐的独特之处 ,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二、分析动画音乐,把握教学内涵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索心。他们非常喜欢有动感、色彩感强的画面,愿意接受节奏轻快、优美的音乐旋律。可是小学生年龄小,对音乐的理解程度还不到位。有的动画音乐比较有特点,有象征意义,动画人物的特点更容易直观的展现出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动画音乐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情感,也有利于小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黑猫警长》,引导学生听里面的音乐,给学生讲授其中的音乐知识。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的课堂内容得到了丰富,学生也学到了音乐知识。

教师注意让学生及时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把握动画音乐的内涵。小学生很熟悉动画片中的歌曲和音乐。所以,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在学生听音乐的同时,注意引导小学生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动画音乐,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小学 生学到了丰富的音乐知识。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小鲤鱼历险记》中的歌曲,这时,教师可以提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你觉得这首歌曲的那部分比较精彩,为什么?” 让学生分析歌曲的内涵。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

三、融合动画音乐,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作品层出不穷,风格和类型也是不同,每部动画作品中都有中国特色。中国也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动画作品,给动画音乐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中外动画音乐的融合教学,让学生不仅学到了我国的音乐文化,也学到了外国的的音乐文化。教师在教授小学生动画音乐时,要挑选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动画音乐,因为这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生年纪尚小,认知能力还比较差,教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内容。教师要选择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内容有趣的动画音乐。要与小学生快乐的天性相符合。教师可以从《黑猫警长》 《猫和老鼠》中选取音乐教学内容所需要的部分,整理编辑做成课件,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便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样,有利于小学理解和掌握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第9篇

关键词:高中 音乐鉴赏 西方古典音乐 湘版教材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修养情操的提升及对美感的认识,离不开古典音乐的熏陶。如何能在高中生对古典音乐兴趣不高、音乐基础知识贫乏的学情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和接受古典音乐,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难点。湘版教材中,将西方古典音乐教学按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顺序结合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设计教学内容。现笔者就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总结出一些策略。

一、合理运用对比,把握时代风格

湘版教材中的标题很清晰地向学生阐述了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引导性地将两个时代的不同音乐风格进行比较。如在学习巴洛克音乐与维也纳古典音乐时,让学生从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和海顿的《时钟交响曲》进行比较,平稳而庄重的宗教色彩和充满生活情趣的艺术格调反映出宗教与世俗的时代背景,细听复调织体与主调音乐的不同音效,不易吟唱与歌唱性的旋律区分,固定规整节拍与灵活变化的节奏律动,通过音乐要素的不同呈现方式,学生在比较中对时代风格有了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同样是《月光》,贝多芬持续的三连音,微弱的音响勾画出忧郁、哀愁的月夜,在德彪西笔下,明亮的音程散落地跳动,月光时而点滴坠落,时而缓缓流淌,时而流水倾泻,思绪随着音符走走停停,飘渺如梦。贝多芬内心的表达与德彪西月光印象的景致变幻正透过《月光》,向我们诠释着古典的传统和声与印象的朦胧意境。

对比除用在纵向的时代风格比较上,也可用于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片段上,帮助学生对音色、节奏、和声有更灵敏的感知。如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弦乐重奏与人声合唱版的对比聆听,音色变更带来的不同感受,复调织体在人声的演唱中也更清晰。在《蓝色狂想曲》中主题音乐从乐首法国号与萨克斯稍显慵懒的奏出,到乐中庞大乐队以强有力地节奏雷鸣般奏响,再到乐尾钢琴以渐慢的速度陈述。截取这三个片段对比听赏,提高学生在变化中把握音乐原型的能力,音乐音色、速度、配器的转变带来三种风格各异的音乐形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典音乐的神奇。对比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致爱丽丝》,气势磅礴的命运抗争与倾诉衷肠的爱意表达,学生便不难理解这位音乐家是连接古典与浪漫的音乐巨匠。

二、以熟知引入经典,由浅入深

总结学生熟悉的古典音乐如《哈利路亚》《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我们会发现学生所熟知的都是极强旋律性,乐句短小,易记忆,易哼唱的开头片段,由于音乐篇幅过长,即使后面也有动人的音符,也因听觉疲劳失去了兴趣和音乐的记忆而中途放弃。

用熟知的片段作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再延伸至同类题材作品,同一作品的整曲欣赏或不同乐章。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将新作品较清晰易哼唱的旋律主题提取出来,片段性地让学生品味,可用钢琴或小提琴等器乐范奏及范唱方式,加入互动讨论、节奏律动等活动让每一次聆听有不一样的体验,在反复中加强音乐的记忆和感受,融入音乐的深层次赏析如动机展开、变化再现等手法,将这些有趣的音乐片段设计成听辨游戏和情境想象。当新作品多个主题旋律已熟悉后,让学生在整曲欣赏中找出新鲜出炉的音乐记忆和感受,学生便不会因陌生、听不懂而无法进行下去。选择多片段聆听,片段与整曲相结合的欣赏方式,将欣赏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巧用流行乐和影视片段激发兴趣

充满时代气息、情感直白的流行乐一直是学生们的钟爱。选择运用古典音乐元素创编的歌曲如《不想长大》与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remember》与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五月天的《快乐很伟大》与贝多芬的《欢乐颂》,不同配器处理,加入歌词,增强节奏感和律动感的流行表达方式给古典音乐带来全新的听觉感受。这些曲目通过音乐方式的演变,让学生探求其中不同韵味,究其根源。在流行与古典的对话中,激发学生探求古典音乐的兴趣。

很多古典音乐也被运用到影视作品中,如《不能说的秘密里》,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这些影视片段都能勾起学生对原作的好奇与欲望。同时,纪传影片如《一曲难忘――肖邦传》《贝多芬传》《莫扎特传》,在反映作曲家性格、情感、人生经历的影像中学生走进了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就不难体会肖邦赤忱的爱国之心,贝多芬不屈的抗争,莫扎特超脱困境的乐观和激情。此外,为古典音乐创编的动画片也能帮助学生听赏篇幅较长的音乐,如《猫和老鼠》中的《匈牙利狂想曲》,动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等。

四、关注音乐的形象性与抽象性

古典音乐的欣赏,不宜让学生一开始就把握作品的风格、形式体裁、价值和意蕴,音乐形象和情感才是学生易于体会的信息。湘版教材就此选取了大量形象鲜明的作品,如维瓦尔第的《四季――春》、海顿的《时钟交响曲》、瓦格纳的《飞行的女武神》等。在教学中,笔者会结合文学、建筑、绘画等综合艺术感受音乐形象。在《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一课中,听赏《哈利路亚》时展示两幅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学生很快就将华丽洒脱的巴洛克音乐与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建筑结合在一起。此时,引入《四季――春》的主题旋律,让学生体会想象,小提琴明亮的断奏激情而蓬勃,鲜明富有动力性的节奏仿佛阳光灿烂的春之大地万物复苏。学生用“拉”随着音乐哼唱主题,用歌声表达欣喜,体会清新中的华丽。此曲鲜明的春景音乐形象是欣赏的亮点,我将作曲家为乐曲配以的简短文字配以BCD的字母标头,哼唱主题为A,随着春景的展示,回旋曲式被学生轻松的用字母罗列了出来。富有抽象性的作品如教材中的《夜曲――海妖》《远古孩子的声音》等,不需要学生去深究音乐形象是由什么音色、节奏、和声来塑造,你只用闭上双眼让双耳感受音响的意境,在脑海中绘图。

西方古典音乐的教学要抛开急功近利,以一种熏陶方式,通过学生有共鸣的乐曲互动参与,从短小精悍的作品入手,在轻松愉悦的积累和体验中,西方古典音乐将拥有更多的听众。

参考文献:

[1]王慧敏.高中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初探[J].学科研究,2017,(07).

[2]谭卉.浅谈高中音乐中的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J].文学界,2012,(02).

[3]王洁,戚珍珍.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西方古典音乐运用情况窥探[J].北方音乐,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