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6 08:30:03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第1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法人治理;核心竞争力;成本领先

战略问题涉及外部和内部环境,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构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建立在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企业战略,才能使企业不断保持优势。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创造、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因此,具有动态性质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管理战略调整

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与提高,与企业治理的良好程度直接相关。而企业治理就是要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有效制衡的结构与机制。从实践看,企业董事会建设往往成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关键与核心。要通过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加强企业管理团队建设,发挥企业高管的指挥协调作用。逐步完善适应和推动公司业务发展的矩阵式总部管理架构。逐步实现生产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控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通过组织变革打造新竞争力的企业战略转型

战略定位与价值链和资源管理是不可分割。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但也只能转化成产品和服务后,才能产生竞争优势。在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包含了资源和活动。这些事物把资产和员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运作的整体,影响着机构内的一切运作、信息传递、员工激励和归属感等。而组织机构变革会为企业的价值链带来积极的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形势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如新设机构、撤销或合并机构。这些组织机构的变化,对企业运作、管理等会带来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组织架构方面,重点是要以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为主,以中介机构的智力支持为辅,组建任务明确、进度清晰、功能齐全的工作团队,提高组织和团队的凝聚力。通过团队建设,提高企业组织的灵活性,使组织更好的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使企业运行效率更高,更加有效。

三、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战略,培育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

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原动力的作用。为员工所认同的企业文化能够统一员工的理念,凝聚员工的意志,统一员工的行为,从而促进员工的协同性,增强竞争优势的不可模仿性。同时,在形成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员工的心智,促使员工自觉地、协同一致地为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不断强化而努力。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使企业能排他地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

四、不断创新,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当人的素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当代社会,科技在生产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企业应根据公司产品需要和顾客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科研开发放在第一位,必须保证科研开发的投入比例和有效性。要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连续引进、垂直开发”的技术创新模式,应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创新主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科技攻关方面取得成绩。并且要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和工程化。同时注意引进吸收和转化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解决企业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五、坚持总成本领先战略,完善规模经济效益

总成本领先战略也叫低成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并不是单纯地依赖生产的规模经济,还要依赖营销的规模经济,并且要整合企业管理上的高效率。在获得规模经济的过程中,除了降低产品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断的开发新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总成本领先战略的战略目标是获取比竞争对手相对低的成本,而不是获取绝对的可能低成本。获取低成本优势有两个途径:一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开展内部价值链活动。更好的管理推动价值链活动成本的各个因素。二是改造公司价值链,省略或跨越一些高成本的价值链活动。采用效率更高的方式来设计、生产、分销或销售产品。

六、在实施企业战略时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1.经济环境。当前资源制约因素越来越明显。基础原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都是国家调控产品,掌握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国有企业手中,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煤价,电价的提高,国内经济已经进入高油价时期,煤电油运等生产基础材料成本随之提高,生活指数(CPI)上升,通货膨胀加剧,我们将会长期处在一个高油价、高电价、高运费等的制约之中,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修订必须考虑这个宏观的运行环境。

(1)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进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进展,还仍然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各种影响因素和制约因素较为复杂。中国的宏观经济也在通涨和刺激中面临着两难选择。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通涨经济,这些都是企业发展战略必须面对的因素。(2)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随着世界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的规定,对企业的运行环境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企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3)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和风险,妥善解决国际化进程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因地域、文化差异包括不稳定的政治环境、战乱和恐怖袭击、不利外国企业的政策(例如保护本土企业的政策)以及汇率波动、工资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波动,包括在顾客口味、商业操作、规范环境、文化习俗、竞争战略、竞争风格上的差异等,都对企业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涉及汇率风险和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问题,需要我们在考虑企业发展战略时予以重视。

2.战略实施要不断进行战略评价,与时俱进。尽管战略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一成不变,战略还要能够反映时代和环境的特点,否则企业只能抱住昨天的成功不放而失去前进的动力。目前市场环境变化非常快,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加之加入WTO使我国对于竞争越来越开放,包括来自国内的竞争和国际上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的战略也要进行改变;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我国日趋繁荣,这就要求有更为先进的战略,并且我们要寻找更好的方式来实施战略。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方式,都要使企业的战略变得更为有效。如果企业的战略很清晰的话,就会确定出优先顺序,确定出哪些是重要的,那么企业就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当然,还要注意战略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稳定性主要包括两个特点,一是企业持续以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供给相同的市场;二是企业的决策着重渐进式改善企业营运因素,而不是大刀阔斧的重大改革。另外,在战略实施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改变竞争策略,实现从竞争到竞合、从竞争到双赢的目标。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第2篇

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是其发展的主要依据。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实现其发展目标,会在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发展的环境之后,对其发展的目标以及公司的产品策略、服务策略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从企业发展的时间方面来讲,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是一种具有长远意义的规划。而从企业的内部层次角度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则是企业的经营者对自身产品以及服务的一种明确的定位。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为了保证其先进性和科学性,企业一定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经营发展战略企业针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概括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也就是在一个具体的时期内,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实现其发展目标所指定的一系列的发展计划。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并非凭空产生,它具有非常严谨的科学性,通常来说,一个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确定通常都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企业的经营者和企业员工一定要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明确其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具体对象和服务质量。接下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对企业的发展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的剖析。SWOT分析法是目前企业常用的环境分析方法,其中,S代表企业发展的长处和优势,这项内容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特点;W代表企业发展的短处,即与其他企业相比,企业在哪一方面或者哪几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O代表企业发展的机遇,也就是在当前的市场发展环境之下,企业利用何种途径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T代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威胁,这种威胁既可能是内部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也有可能是来自外部的市场竞争。通过SWOT分析,企业可以对自身发展的处境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趋利避害,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在对自身的发展环境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一定要全面地看待问题,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理念、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环境分析工作之后,也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也就是对之前制定的企业发展宗旨和发展目标进行重新的考量和重新的制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空间。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具体实行,经营管理战略的具体实行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执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网络环境对于当代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网络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地给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网络经济与传统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但是,网络的发展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从一方面来说,网络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企业的经济利益空间,但是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企业不断对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良和创新,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举例来说,淘宝网是网络经济发展中的翘楚,它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购物、美食、电影、车票,淘宝的功能类目全面到让人无法想象,与实体的百货公司相比,淘宝中所出售的商品种类更多而且价格更加便宜,最为重要的一点,淘宝以网络的形式出现,对购物流程进行了全面的简单化,很多人在休息过程中就可以轻松完成购物行为,也正因如此淘宝的发展使实体店铺的发展变得更加困难。在此情境下,许多公司企业都不得不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战略进行全面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得到了改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战略选择

由于网络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式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别,因此,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该对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的调整与创新。笔者认为,企业经济的发展与网络经济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主要关系不应该是竞争对手,而应该是合作伙伴。网络经济的发展虽然势如破竹,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说网络商品的质量问题。许多购物网站中所售卖的产品缺乏质量保障,消费者在购买一次之后就几乎不会进行第二次购买。而且目前,大量不法分子以网络经济的名义实行诈骗等活动,让很多消费者对网络消费产生了抵触心理。所以说,企业与网络经济体进行合作势在必行。以美团网与各商家企业的合作为例。美团网是依托网络发展的一家网络平台公司,里面显示的内容为全国各个省市地区的美食、酒店、电影等娱乐类目的信息。美团网具有超高的人气,受到很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实际上,美团网只是一个推广平台,它本身并不具备娱乐、消费等功能,它只是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将实体企业商家的消费信息展现在更多人面前。利用这种信息平台,企业可以对自身的产品进行更好的推广和宣传,不仅节省了宣传成本,也加大了宣传的力度,这种O2O的新型经济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从另一方面来说,加强实体企业与网络经济体的合作也可以被理解为企业的网络化战略。在这种发展战略之下,人们对企业的认识并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空间范围。然而,这只是新形势下,企业调整自身经营管理战略的一个方面。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空间距离变得更近,优秀的企业往往会得到不同区域人们的高度认可。因此,笔者认为,在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实行跨区域联合的发展策略。以万达广场为例,近年来万达广场发展态势都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应对网络经济带来的冲击,万达对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做出了全新的调整。万达最突出的战略调整表现为其品牌的定位。提到万达,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质量与品质。万达广场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产品服务,也可以体现出人们的生活品质。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万达在强化自身品牌文化的同时也拓宽了其发展的地域范围。万达广场的建设已经从一线城市逐步深入到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这种发展策略对城市本身的发展以及万达的整体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万达广场也与网络平台开展了积极的合作,万达影院与万达美食广场都与各信息平台进行了积极的合作。此外,在网络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为了保持企业发展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应该通过对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自身的品牌影响力。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产品的服务,以及产品的品牌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举例来说,像一些比较出名的奢侈品品牌,他们的价格非常昂贵,但是人们对这些产品仍然趋之若鹜,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奢侈品可以为他们带来身心的双重愉悦。因此,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就一定要将自身的品牌定位不断的提高。目前,国内企业对于品牌文化的内涵建设还相对比较薄弱,虽然许多产品的质量水平都非常高,但由于缺少合理的品牌定位,导致这些商品的受众群体并不明确,产品也得不到良好的推广,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相对较小。

4结语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第3篇

关键词: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当前,我国酒店、超市等行业企业大量采用连锁经营模式,通过连锁经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连锁企业经营战略则是企业为适应连锁经营的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环境而制定的长远的发展战略。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则是要对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考核以及修正等进行管理,以保障战略的有效性。

一、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发展性等特征,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深入把握其特征,完善管理方案。

1.全局性。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不能局限于某一单独的业务领域,也不能局限于某一单独的个体或者区域,不能局限于满足某一部分客户的需求,而是要从全局的视野出发,按照企业的整体部署,统一推进战略管理。

2.长远性。一般而言,企业采取连锁模式运行,则表明企业已经渡过了创业期开始扩张,也表明企业具有较远的发展规划,在这一背景下推进战略管理必须关注长远性,而不能过度关注短期利益得失。

3.发展性。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必须从动态的视野出发,以发展的眼光进行管理,而不能停留于企业某一历史时期的战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价经营战略的适应性。

二、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采取连锁经营模式即要推动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因此,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要分析企业经营环境,并对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考核以及修正进行管理。

1.分析企业经营战略环境。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分析主要是为战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战略失误,这种分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要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要分析国家宏观政策,当前经济发展态势以及未来的走势。其次,要对行业环境进行分析,要分析行业政策、行业内部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分析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再次,要对区域环境进行分析,要分析连锁企业店面所处区域发展环境,区域内部政策,分析各区域发展环境的差异。最后,要对企业内部战略实施环境进行分析,包括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内容。

2.战略制定管理。战略制定的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战略目标的管理,连锁企业在对战略目标进行管理时,必须保障其合理性而不能是随意设定。其次,战略重点或者说任务的管理,连锁企业要明确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如人才战略、质量管理战略、品牌发展战略、区域经营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等。再次,战略路径的管理,要明确连锁企业通过何种途径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

3.战略实施评价管理。首先,要明确评价指标及其标准,连锁企业要从其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中选择便于量化观察、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并以战略目标为基准、参考同行业龙头企业或者同一发展水平企业确定考核标准。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为简化考核流程,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最终的评价结果,这就需要借助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避免简单主观赋权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再次,要推动评价结果的应用,在评价过程及得出初步评价结果后,要注重与战略实施部门的互动交流,在评价完成后,要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

4.战略调整或者说修正管理。一般而言,战略实施与战略方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进行战略调整。首先,要明确战略调整或者修正的条件,只有达到这种临界条件才能进行修正,而并非战略实际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就进行修正。其次,要明确战略调整或者修正的基本流程,一般而言要由战略管理部门提出,经连锁企业管理层审议通过后再付诸于实施。

三、完善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思考

完善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是保障战略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工具,实践中要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完善的经营战略管理体系并强化监督,以此推动战略管理的规范化、体系化。

1.强化组织领导。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必须有组织、有计划的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战略执行的有序性。首先,要加强组织建设,连锁企业要组建战略管理部门负责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并加强对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的研究,将战略管理工作常态化、实践化。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引进具有战略思维、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参与到战略部门管理当中。其次,领导要带头并发动全员参与,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领导要带头参与,特别是积极的宣传、应用经营战略,避免经营战略表面化,对于广大员工而言,则要学习好企业的经营战略,并用这种战略指导日常工作,将战略应用于实践。

2.制定完善的经营战略管理体系。连锁企业具有异地经营、加盟经营等行业运行的特征,这就进一步加大了经营战略管理的难度,必须构建更为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才能适应连锁发展需求。首先,要制定细化的经营战略管理方案,预测经营战略实施的关键节点,分步骤的确定好每一个节点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并制定每一个节点战略实施的主要任务、战略目标,以此指导整个战略落实。其次,要建立经营战略执行情况动态监督体系,连锁企业要加强战略实施过程管理,通过信息化软件动态的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了解战略实施进度,并在半年度以及年度末期撰写进度报告供决策者参考。

3.严格监督考核。要真正发挥管理的作用必须制定奖惩分明的监督体系,这样才能严格管理纪律。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奖惩方案,要明确各部门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将获得何种奖赏特别是物质性的奖赏,未达到目标将遭受何种处罚,以此形成一种硬性的约束,倒逼部门负责人率领其团队围绕预定的经营战略奋斗。其次,要构建有利于调动全体职员参与的战略管理体系,连锁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对经营战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个别部门甚至无法直接对经营战略产生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制定整体性的管理体系,调动这些部门职员的积极性,以辅助核心部门完成预定的战略。

参考文献: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第4篇

忽略这些细节的结果是导致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长期不能实现收支平衡,也导致二号线的安全、舒适和经久耐用远远不能与一号线相提并论。《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球把个中原因归咎于中国人不重视细节。 不重视细节,当然是我们的工程(产品)质量赶不上德国的原因之一。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德国人一样重视细节呢?一种解释是现代科学精神、工程意识在中国发展时日尚短,国人在思维和行为上还存在农业社会那种“差不多”;、“过得去”;的粗枝大叶的习惯。但是有一个新闻又让这种解释变得有些可疑了:当南昌、武汉、广州这些现代大都市因为下水道老化而频遭水涝的时候,江西小城赣州的旧城区却因为有一套独特的城市排水系统而在累日暴雨中安然无恙。

这套排水系统已经运转了一千多年,修建者叫刘彝,宋朝人,曾是赣州的知州。看来中国人并不是从来都不重视细节,更不是工程意识一直低人一等。 所以,要真正弄清我们的工程(产品)不如德国人的原因,恐怕还不能仅仅在技术层面上找,可能需要超越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层面上去找一找。企业的工程做得好不好,产品质量好不好,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到底为什么做工程? 为什么造产品?是仅仅为了赚钱(利润),还是在赚钱(利润)的同时,还想到为社会(他人)造福。 这里引入两个概念:企业伦理经营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以对这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层面的探讨。企业伦理经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企业伦理经营,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合乎道德地开展经营活动,合乎道德自然也意味着合乎法律,合乎众所周知的游戏规则。

这样的经营理念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如那句众所周知的格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就是规则、规矩,是必须尊崇的道德、法律。所以我们有做买卖要童雯无欺、货真价实的古训,有海尔的张瑞敏怒砸劣质电冰箱,一下砸出个世界级大企业这样的传奇佳话。但作为一种系统的现代理论提出来,却是近几十年的事。上世纪70年代一门新的独立的学科—企业伦理学(Business Ethics or Management Ethics)在美国出现,并快速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它认为企业经营中伦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不能仅仅是一个只为自己赢得利润的经济组织,它只有同时处理好与股东、顾客、社会、自然的道德(利益)关系才能确立自己合理存在的基础。任何一家现代企业都客观地存在着与其他利益枚关者以及社会、自然的道德伦理关系。

人丧失伦理就无法立足,企业也一样。企业伦理要求企业不能只为了自己赚钱而经营,要像道德行为模式所要求的那样,主要以自律的形式,协调、处理好与利益牧关者的关系。如要切实维护股东利益,人性化地对待雇员,真诚地服务于顾客,以诚信精神对待经营伙伴,以平等竞争意识对待竞争对手等。同时还要处理好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如要自觉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法律尊严和公序良俗、促进可持续发展等。这里所说的以自律的形式,是指企业不是被动地服从来自外界的约束或者出于内在利益的驱动,而是出于自觉行为,就像道德修养中的“慎独”;所要求的那样,在没有外在压力和利益考虑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

这里一个新问题马上就会产生:合乎道德、合乎法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承担更多的对股东、雇员、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竞争对手等利益彼关者的责任,无疑就要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些成本最终必然或者以高价转嫁给消费者,或者通过较低的边际利润由股东承担。这样做的结果将是在与同行的竞争中使企业因价格增高而失去消费群体、失去股东的支持。正是这样的思维逻辑,使假冒伪劣、虚假广告、欺诈交易、违法排放等反伦理经营行为成为社会的一大顽疾。个新概念。从字面上看,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降低成本就是尽可能降低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所需的各种费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基本就是停留在强调通过节约和节省以降低成本的水平上。正是对成本的这种狭隘的理解,使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大门一直向各种反企业伦理行为敞开着,因为假冒伪劣、虚假广告、欺诈交易、违法排放这样的行为,的确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经营利润。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SCM)的概念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学者Simmonds提出的,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成本管理如果不能为企业战略即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那么这样的成本管理就是失败的。要从企业如何获得战略优势的角度进行成本管理,要关注企业所处环境及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依据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竞争战略。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第5篇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

OBE教育理念即是一种以教育产出效果作为教学评估主要导向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理念认为高校对人才的教育培养应该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目标,按照人才使用者的需求来设置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等。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OBE教育理念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科学性、创新性,也为人才培养中的课程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OBE教育理念下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定位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干课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是研究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观念、理论,理解掌握有关企业战略理论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对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特征、理论、战略分析思路和方法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认识;掌握企业战略态势、企业成长战略、不同行业企业成长战略的类型,理解认识每种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各种战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利弊;掌握战略决策的分析与选择过程及战略评价、实施及控制的基本方式、方法和要求等。在OBE教育理念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应该通过课堂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针对各类企业不同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案例分析,完成企业战略的制定、战略实施与战略控制,以提升学生运用管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战略思维框架,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目前《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不科学。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一般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来说,由于它强调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全局发展出发来进行战略决策,因此该项课程的学习需要综合许多学科知识,内容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应该属于工商管理专业中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如果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更大的困难。从该门课程目前的教学内容来看,基本上都是始终围绕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过程,按照战略管理概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与评价这四项主题来展开的。这种教学内容安排主要是从学科体系层面来划分的,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没有结合具体的特定行业和经营环境来讲解,案例教学内容比例偏低、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太少等,导致这一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知识介绍,不利用启发学生思维,不符合OBE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要求。

(二)课程教学模式没有创新。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本身也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课程,需要学生能运用战略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企业战略问题,这就需要开展多种课程教学模式,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这门课程,并且都是把该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来设置的,但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其实并没有多少创新,依然采取的是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平常做作业,期末开展考试的做法。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单调,毫无主动性可言,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体现OBE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科学性要求。

(三)课程教学方法陈旧。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非常艺术化的课程,各人可以有自己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和选择、实施战略的方式。所以这门课非常需要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不少高校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还是停留于“满堂灌”的做法,强调在课堂上介绍理论知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把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教授给学生。虽然有的高校在该门课程中建立了案例教学库,尝试了案例教学法、启发示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等,但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没有系统的经验和方法广为推广。

三、OBE教育理念下的战略管理课程建设思路

(一)创新教学内容。1.组织编写教材。教材的质量关系到课程建设的质量,教材的内容应该基本概括课程教学的内容。一般而言,外来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教材不可能专门结合高校所在的地区产业特点和特定的经营环境来编写教材内容,这就使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不能较好地结合实际,影响了OBE教育理念的实施。应该考虑采用产学研教育模式来编写教材,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组织编写该门课程的教材,将该教材的编写作为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精品教材来编写。教材中应该有良好的理论教学内容,概念解析清晰,章节结构安排符合逻辑,同时教材中也有丰富的教学案例、模拟试卷、课后练习等加入,并且应该形成相关的电子教学课件,并配备相应的实训教材供学生参考、学习。2.建设案例教学库。应该考虑建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库。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合作,这个案例教学库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只由任课教师编写的做法而改为向学校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共同征集案例,经过认真挑选最后确定案例教学库入选案例的方法,并且以每年修订、调整的方式对该门课程的案例进行更新、维护。在案例教学库中主要应该偏重于有高校所在地区产业特点的,有具体经营环境的,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案例。另外,应该广泛推广案例教学库的应用,比如在网上建立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平台,允许学生登录查看案例教学库,分组讨论,以形成案例企业问题解决方案的方式完成作业,进行日常学习。3.充实实践教学环节。OBE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培养人才,那么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理应得到重视。一方面,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应该考虑配合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增加课程实验,该课程实验的进度基本与理论教学进度一致,课程实验的内容也紧密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实验中还要注意配备企业导师同时指导,并有专门的课程实训教材。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紧密结合使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做”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级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之前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那么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高校应该按照OBE教育理念多开设深入到企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或者鼓励学生以工学结合的做法,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了解,这对于以后学会以战略思维来看待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是非常有益的。

(二)创新教学模式。1.开展校企联合教学模式。采用OBE教育理念培养人才,必须“打开门”办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充分了解企业,能主动储备知识和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就应该运用到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来,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是以企业的经营环境为背景讲述企业的战略选择、实施与评价,本身也是需要结合大量企业实际经营资料来讲授的课程,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增加企业指导老师作为外聘教师、建设校企合作的实验实习基地、校企共编教材或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建设效果。2.尝试双语教学模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直到现在西方的经营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依然走在前列。要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就要在该门课程中尝试双语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利用专业英语水平来查阅英文文献,了解西方先进的战略管理思想。3.探索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教学。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资源信息库、QQ交流群、微信群等方式建设网络教学环境,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在这一平台提供学习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参考书籍目录、作业、案例讨论、在线答疑、开展微课教学等方式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师生交流,创新多种教学方法。

(三)创新教学方法。1.重视案例教学法。由于经营战略理论很多是直接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中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都能起到明显作用。要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法,首要的任务是有大量合适的案例可用,这需要依赖案例教学库的建设。然后也需要在运用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来开展案例教学,比如分组进行讨论、就案例提出的问题写作论文、或者以案例企业的资料为背景开展学科竞赛等。另外,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也应该持有开放心态,点评学生的案例讨论结果时,尽量不偏不倚,做到点评专业、中肯。2.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方法主张增加师生在课堂的沟通来进行教学。然而很多时候只是把互动式教学理解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但这其实只是互动式教学的一个方面。真正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比如,在下一次课程即将讲授之前或是在上次课程结束之后,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的预习和复习,并提出问题,然后由老师进行回答,这也是互动式教学的应用。课外的师生互动可能比课堂中短暂的师生互动起到更好的效果。3.应用主动式教学法。主动式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符合OBE教育理念的做法,它主要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式自学为主进行教学。比如改变传统的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和计划,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先由学生提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修改、调整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这样教师可以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哪些内容比较有兴趣,对哪些内容感到比较困惑,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适度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杨毅刚等.基于OBE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24~30

[2]冯志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本科教学的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6:130~132

[3]王慧青,尹少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10:8~11

[4]王晓飞,胡保玲.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0,26:12~13

[5]朱国军,张宏远.地方普通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库的建设与运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5:84~86

[6]郭昆.企业战略管理优质课程建设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8:75~76

[7]胡钊涵.案例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运用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2:169~170

[8]吴丹.本科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7~19

[9]刘会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创新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249~250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第6篇

1.技术创新理念。

现代企业若想取得更快更好地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份额占有率,首先就是要具备技术创新这一先进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战略理念。技术创新理念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认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最终力量。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增添动力。

1.1培养、引进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

新世纪最大的竞争就是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关键因素,随着企业的发展与扩张,对于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必然要放在首位,尽量避免企业人才储备不足以至于出现人才短板现象,正应了那句“千军易得,良将难求”所体现出来的企业人才管理理念。加快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掌握有高新技术的人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2鼓励技术发明创造,奖励科学创新型人才。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必须重视企业技术的创新与产品的及时更新换代,为了企业获得更好地发展,拥有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在进行管理方面要大力鼓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产品技术发明与创造,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理念,完成对企业的传统产品和落后技术的革新,同时重视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断地增强企业技术、管理团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锻炼,奖励科学创新型人才,从而激励其不断进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技术支持。

1.3企业增加技术创新研发资金的投入。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品的更新、技术的创新以及管理模式的变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想要健康、长久、快速地发展,首先就是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提供给企业的技术与产品研发团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完成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同时还要有与之配套的公司经营管理制度进行相应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从而促使企业技术进步。企业积极增加技术创新研发资金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企业获得快速的发展。

2.树立风险危机经营理念。

每个企业都会存在一定的企业风险,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风险也有较大的不同,企业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大部分企业自身的风险是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发展战略布局、对自身企业的认知不够深入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地。企业风险常分为企业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企业的盈利正风险和负风险等情况,虽然企业风险客观存在,但是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和风险发生的几率,首先要树立风险危机经营理念,及时有效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和规避,从而协助企业取得较为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3.确立资本经营理念。

资本的流动性是其主要属性之一,同时体现了资本在流动过程中所具备的真正价值。企业内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固定资产等企业资产在企业内部流动,进行资本整合、重组运营的过程需要企业确立企业的资本经营理念,资本经营在企业资本的流动中才能更快地实现增值效应,进行企业资本经营就是要创造更多的财富,壮大企业并加快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生产以及运营状态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立企业的资本经营理念必须要受到企业管理者以及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从而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4.知识经济与软管理思想理念。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取得较大的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性理念作为支撑。在现代社会不断进步以及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知识、管理及经营理念等“软实力”对于企业发展扩大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通过外部生产经营范围的扩张、兼并等实现其软扩张策略的不断推进,通过系统性和深刻性的“软营销”管理来打动消费者是企业“软”运作的两种主要方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理念中对于知识经济与软管理思想要高度重视,需要深入理解和合理运用此种管理理念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当下的工作思路探讨

1.优化组织机构,剥离企业物流。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理念大力提倡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要进行优化,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以及便于企业的管理。企业的组织结构具有很多类型,比如矩阵制结构、M型组织结构以及H型组织结构等,企业应根据自身企业性质和特点以及未来发展定位来合理确定并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同时,企业应积极构建“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等来剥离企业的物流,进行企业物流网络的布局,增强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扩大企业的发展。

2.构建信息系统,实现节点联动。

企业在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优化以及布局完物流网络之后的工作思路就是要构建企业的信息系统,搭建先进、科学、实用的大型信息资源平台,并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维护和完善,可以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有利于获取市场上相关的信息资源,来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以及经营风险的能力,对于实现企业物流一体化节点联动具有巨大的帮助,从而使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开展多元经营,拓宽社会服务。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模式;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也越来越严重,中小企业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所以要加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模式的探讨,使中小企业具有足够的生命力,确保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配置、经营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市场情况的调研。

一、经营管理模式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经营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对企业进行规范,保证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在确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之前,要确定企业具体的发展目标,目标设定后可以让企业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有效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为了保证中小企业长远的发展,要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采取层级制的管理方式可以使中小企业发展的更好。对中小企业的产品进行创新,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使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得显著的提高。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找到了合适的经营管理模式,就等于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使中小企业会发展的更长远。

二、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的目光不长远,没有制定长期的经营管理战略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仅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没有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制定长期的经营管理战略,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但是具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却不适合现在的发展,所以不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导致企业发展的比较盲目,最终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可能会导致中小企业的运行失效。

(二)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过于死板

中小企业本身的规模非常小,所以应对市场变化比较灵活,但是某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过于死板,缺乏对外界环境因素的考虑,导致中小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较低,经营管理的目标不能有效的实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

很多大型的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都是采用股份制的方式,管理者都是由众多的股东组成,在进行管理决策时,股东会在一起讨论,确定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保证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大型企业不同,管理者就是企业的老板,采用的是管理权和所有权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限制,如果管理者本身的综合素质不高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模式

(一)集中一点进行发展

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比较少,在发展的时候不能进行分散经营,但是可以将企业资源全部集中在一点,集合自身优势进行小而专、小而精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可以让中小企业的产品专业程度和质量更高,并且可有有效的提高生产产量;随着市场反应的良好,可以为专业高质量好的产品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这种集中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降低市场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威胁。

(二)寻求与大企业的生存互补,协作经营

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大,但是却没有中小企业的产品专精,中小企业本身的力量比较薄弱,我了企业发展可以寻求大企业进行生存发展的互补,接受某些大企业的长期定货,与大企业形成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但是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对于小企业的发展比较被动,需要取决于大企业的新来,对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三)采取优势互补的经营管理战略,与其它中小企业联合发展

单一某个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受到资金短缺、生产规模比较小问题的限制,使企业的发展缓慢,但是可以与其它的中小企业联合经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实现资金和技术上的互补,解决单一中小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实现企业的共同发展。

(四)发展中小企业自身的特色,采取与其它企业与众不同的经营管理战略

因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单位都比较狭窄,所以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可以放弃大众化产品,专注对特色产品进行研究和开发,设计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新产品,或者是生产工艺比较独特的产品,利用产品的特色占据市场的地位,使中小企业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采取特色经营的战略,一旦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那将会建立起长远的发展优势。在采取特色经营的战略时需要控制好产品的成本,避免成本过高而无法打入市场,另外也要对特色产品的专有权进行保护,避免其它企业侵入到该片市场中。

四、结论

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战略模式的选择过程中,要注意市场中出现的机遇,并认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行定位,注意经营管理战略模式选择的灵活性,并为企业本身的特色产品发展配套服务。选择与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相匹配经营管理模式,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促进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虹,张静.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1:42-43.

[2]刘冲宇.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问题浅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5:15-16.

[3]袁卫民.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以青海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2,05:27-30.

[4]梁日杰.论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J].中国商贸,2011,05:205-206.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第8篇

【关键词】经营使命;战略管理;实施措施

一、实施以经营使命为指导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和走向成功的关键

(一)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走向成功的关键

国内外成功的企业,由于制定和实施了正确有效的战略,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有没有明确的战略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理智的行为。而有的企业由于没有自身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一味逐潮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投资方面,看到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火热,即投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主业方面因投资不足,人力分散,目标分散而不能形成或保持优势,一旦房地产市场冷却或股市转为熊市,则大量资金被套牢,企业经营面临困境。在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不考虑自身的基础,不着力于加强管理,追求“一股就灵”或某些管理热潮,费时费力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企业战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行动等。

(二)以经营使命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的经营使命是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所确立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无论有多大,无论以何种纽带连接在一起,经营使命的一致性是他们连接在一起的基本要求。因此,明确企业的经营使命是进行战略管理的起点。

企业的经营使命要考虑自身的事业、面对的顾客、企业的职工和股东等方面的期望,并且通过经营使命使企业领导、职工、顾客和社会公众都能共享所带来的机会、方向、宗旨与成就感。因此,它需要明确:一是事业的范围是什么,在竞争性的市场中应达到何种地位,在顾客、社会公众中形成什么样的印象;二是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和服务要求,提供给股东的信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特点、风格、产品和形象;三是组织内部树立基本信念;四是组织应具有的敏锐性、责任感和实现事业的意志力、能力。

在实现经营使命过程中要排除无谓干扰,控制一切可以控制的因素。如海尔集团排除家电行业价格战等影响,坚持品牌战略,以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作为占领市场的基本策略,以技术开发、管理创新、企业内部活力的创造作为维护产品形象的后盾,不仅赢得了顾客,而且确保了企业的盈利,进一步提高了竞争能力。

二、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目标制定与实施的因素分析

企业能够利用的经营性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如果采用与竞争对手同样的方式经营企业,显然不会产生竞争优势。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通过调查和分析,剖析内在和外在的复杂因素,寻找盈利和亏损的关键因素,然后确定正确的战略。

(一)行业结构分析——明确市场定位

1.产品结构分析。指行业市场上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产品及其组成。进行产品结构分析,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可以使企业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产品战略,并在企业需要向新的领域开发时,能够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论证,对相应的资源进行重新评估和组合。

2.顾客偏好和需求分析。企业只有集中注意力鉴别和满足现在与未来的顾客需求,才可能进一步思考将来市场的竞争。为识别顾客偏好和需求,企业必须识别顾客的群体及特征,通过市场调查、服务过程等手段,掌握、积累和分析顾客的信息,形成完备的顾客信息收集、分析、反馈、转化、测量和再反馈的系统,同时注意不同顾客群体的不同要求。

3.市场进入壁垒分析。高壁垒行业是指那些社会虽有需求,但因为投入大、见效慢、难度高等让商家望而却步的行业,低壁垒的行业则相反。如纺织业进入壁垒低,所以不断有新的纺织企业加入竞争,以至于国家不得不通过压锭来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建筑业也是劳动密集、技术壁垒极低的行业,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时有近1/4的人员进入该行业。市场进入壁垒高低决定了竞争的程度,往往壁垒越低,竞争越激烈,但各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也不是一成不变,有作为的、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创新,不断地占领高壁垒领域,引领行业消费潮流。

4.行业前景和盈利能力分析。企业除了使用各种竞争手段提高竞争能力及市场份额外,还必须考虑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及盈利能力。再好的企业都有可能因为行业的限制而难以获得高额利润。行业前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动态地变化着,现在赢利的行业将来不一定有利可图。行业前景分析有利于企业采取适当的投资与经营策略,从而规避风险。

5.市场竞争程度分析。市场竞争的威胁对所有企业而言时刻存在,产业的竞争不断地将资本收益率压低到竞争平衡保底水平,即完全竞争状态所能获取的收益。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竞争的焦点如顾客、供应商、企业成本等不断变化,企业应不断转变观念,适应竞争的不同需要。

(二)竞争者分析——制定自身的竞争策略

竞争总是在均衡与非均衡状态下不断变化的,即使在垄断性市场条件下,竞争的威胁也时时存在。每一个竞争者的生存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自身特色,企业所要分析的是经营同类产品的主要竞争力量,他们可能与本企业在细分市场、经营区域有着共同之处,对本企业的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和潜在市场的开发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1.了解并分析竞争者的经营情况。经营情况包括:竞争者当前经营实力和盈利水平,如经营规模、各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声誉、利润水平;企业的竞争潜力,如组织构架、经营和服务方式、产品质量水准、技术开发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2.了解并分析竞争者的竞争策略。了解竞争者的竞争策略,做到知己知彼,形成自身的战略构想。第一,总成本领先战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以规模经济形成成本优势,或通过降低成本,实施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控制,减少生产、服务、销售与广告的成本开支,使企业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第二,创新战略。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上作出改进和创新,形成产业范围内所特有的东西。不要完全被动地接受业主指令,要善于将自身更好的想法、更好的设计与业主进行沟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尽量为业主节省开支。第三,目标集聚战略。主攻特定的顾客群、细分市场或地区市场,集中资源做好一项产品,以达到更高的效率。

(三)内部资源分析——形成并发挥资源优势

企业经营的过程就是资源的运用和调配过程。企业集合了优良的资源并非等于拥有了资源优势,还要进一步看企业资源的组合方式和运用手段,不仅要考虑到企业有形的资源,还要考虑到无形的资源,包括市场声誉和企业核心的凝聚力等。

1.人力资源分析。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实现需要由具体的人员来进行,经营层和职工能否接受战略方案中所提出的创新要求,是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思维、素质与技能要求,都会影响到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方案时,最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培训,引入新鲜血液,以此激发企业员工实施战略的决心。

2.技术资源分析。技术是对战略实施的强大支撑,企业现有技术还要进一步与战略的要求相对比,找出差距,制定出使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计划。企业在拥有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应充分围绕它并将其有效发挥。

3.市场声誉分析。市场声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声誉好的企业更能赢得顾客的信任,而声誉不高的企业应在战略的制定上考虑通过广告、公益活动等适当予以提高。对企业声誉的分析要根据所经营的区域市场分别进行,同时考虑其内在的关联性。

(四)企业文化分析——凝聚职工向心力的共有价值体系

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行为的共有价值体系,所要分析的是对战略的实施有着一定影响的文化特色。一是风险承受度,企业鼓励员工进取、革新和敢冒风险的程度。二是开放性,企业掌握外界环境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三是协作性,员工与企业整体保持一致的程度,而不是只体现出他们的工作类型或专业领域的特殊性。四是对人的关注度,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应考虑其结果对人的影响程度,如在多大程度上关心顾客决定着企业对顾客变化了的需求作出反应的速度。

三、实施以经营使命为指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的举措

(一)要有观念的创新和超常的思维方式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经营手段落后,企业领导没有真正站在全局、整体的高度作出战略筹划,不仅市场的机会把握不住,企业内部的问题也由于找不到突破口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企业除要有掌握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经营者外,还应有一批知识广博、具有超常谋划能力的人员从事发展策划工作,从事内外环境的系统分析与研究,推进企业的战略管理。

(二)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战略策划

对于重大而复杂的问题,系统分析方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它可以对根本性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解决的目标和方案,比较其结果,使系统整体的效果达到最优。运用系统分析时,要考虑内外条件的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并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手段。在目标和方案制定之后,企业有必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判断,以帮助企业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

(三)分解细化“战略”目标为“战术”目标和实施方案

要使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必须把战略分解,从而形成战术目标和实施方案。使每一个人员都明确自己在战略中的地位,明确自身的责任。在进行战略分解时,要考虑阶段性目标的确定,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连贯性,当现有的组织机构不足以承担战略管理的任务时,还须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进行适当调整。在目标确定以后,企业应利用一切条件,动员一切力量实现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条件进行组织、协调、改造和提高。

(四)通过反馈、评价和比较进行目标诊断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第9篇

【论文摘要】实施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成功企业的标志之一。战略的出发点是企业的经营使命,只有在经营使命的指导下才能准确的定位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的制定着眼于对企业行业结构、竞争对手、内部资源、企业文化的调查与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管理,以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通过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控制等手段来实现企业使命。它具有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等特点,与其它管理的关系在于:企业战略管理偏重于规划长期的使命和目标,并需要其它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辅助实施。

一、实施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成功企业的标志之一

国内外成功的企业,由于制定和实施了正确有效的战略,能获得较快的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如米勒啤酒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新产品开发战略,先后开发出不同档次,不同品牌,并且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在销量上7年增加7倍,市场占有率增长5倍。

有没有明确的战略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有的企业由于没有自身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一味逐潮流。在投资方面,看到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火热,即投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主业方面因投资不足,人力分散,目标分散而不能形成或保持优势,一旦房地产市场冷却或股市转为熊市,则大量资金被套牢,企业经营面临困境。在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不考虑自身的基础,不着力于加强管理,追求“一股就灵”或某些管理热潮,费时费力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理智的行为。因此,企业战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行动等。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可以确立企业行为规则,从而衡量哪些决策和措施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战略的出发点是企业的经营使命,在经营使命的指导下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的经营使命是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所确立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无论有多大,无论以何种纽带连接一起,经营使命的一致性是他们连接在一起的基本要求。因此,明确企业的经营使命是进行战略管理的起点。

企业的经营使命要考虑自身的事业、面对的顾客、企业的职工和股东等方面的期望,并且通过经营使命使企业领导、职工、顾客和社会公众都能共享所带来的机会、方向、宗旨与成就感。因此,它需要明确:一是事业的范围是什么,在竞争性的市场中应达何种地位,在顾客、社会公众形成什么样的印象;二是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和服务要求,提供给股东的信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特点、风格、产品和形象;三是组织内部树立的基本信念;四是组织应具有的敏锐性、责任感和实现事业的意志力、能力。

在实现经营使命过程中要排除无谓干扰,控制一切可以控制的因素。如海尔集团排除家电行业价格战等影响,坚持品牌战略,以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作为占领市场的基本策略,以技术开发、管理创新、企业内部活力的创造作为维护产品形象的后盾,不仅赢得了顾客,而且确保了企业的盈利,进一步提高了竞争能力。

三、企业战略的制定着眼于调查与分析

企业能够利用的经营性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如果采用与竞争对手同样的方式经营企业,显然不会产生竞争优势。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通过调查和分析,剖析内在和外在的复杂因素,寻找盈利和亏损的关键因素,然后确定正确的战略。从事企业战略调查分析,包括行业结构分析、竞争者分析、内部资源、企业文化分析等,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一些基本观点,从而规划企业的发展远景。

1、行业结构分析

(1)产品结构。指行业市场上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产品及其组成。如建筑行业的房屋、公路、铁路、电力、水利等建筑,以及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等,其中房屋建筑的施工部分又包括土建、安装、装饰、基础工程施工等。进行产品结构分析,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可以使企业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产品战略,并在企业需要向新的领域开发时,能够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论证,对相应的资源进行重新评估和组合。

(2)顾客偏好和需求。企业只有集中注意力鉴别和满足现在与未来的顾客需求,才可能进一步思考将来市场的竞争。为识别顾客偏好和需求,企业必须识别顾客的群体及特征,通过市场调查、服务过程等手段,掌握、积累和分析顾客的信息,形成完备的顾客信息收集、分析、反馈、转化、测量和再反馈的系统,同时注意不同顾客群体的不同要求。如建筑市场的投资方有政府、外商、企业和个人等,投资各方除有质量、成本、进度等基本要求外,还存在需求的差异性,如政府投资的项目会考虑对政绩的影响,外商对合同的拟定履约更为重视,甚至引入FIDIC条款作为合同内容。

(3)市场进入壁垒。高壁垒行业是指那些社会虽有需求,但因为投入大、见效慢、难度高等让商家望而却步的行业,低壁垒的行业则相反。如纺织业进入壁垒低,所以不断有新的纺织企业加入竞争,以至于国家不得不通过压锭来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建筑业也是劳动密集、技术壁垒极低的行业,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时有近1/4的人员进入该行业。市场进入壁垒高低决定了竞争的程度,往往壁垒越低,竞争越激烈,但各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也不是一成不变,有作为的、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创新,不断地占领高壁垒领域,引领行业消费潮流。

(4)行业前景和盈利能力。企业除了使用各种竞争手段提高竞争能力及市场份额外,还必须考虑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及盈利能力。再好的企业都有可能因为行业的限制而难以获得高额利润。行业前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动态地变化着,现在赢利的行业将来不一定有利可图。行业前景分析有利于企业采取适当的投资与经营策略,从而规避风险。

(5)市场竞争程度。市场竞争的威胁对所有企业而言时刻存在,产业的竞争不断地将资本收益率压低到竞争平衡保底水平,即完全竞争状态所能获取的收益。在激烈竞争过程中,竞争的焦点如顾客、供应商、企业成本等不断变化,企业应不断转变观念,适应竞争的不同需要。

2、竞争者分析

对竞争者进行分析是为了制定自身的竞争策略,因为竞争总是在均衡与非均衡状态下不断变化,即使在垄断性市场条件下,竞争的威胁也时时存在。每一个竞争者的生存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自身特色,企业所要分析的是经营同类产品的主要竞争力量,他们可能与本企业在细分市场、经营区域有着共同之处,对本企业的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和潜在市场的开发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1)企业应了解竞争者的经营规模、各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声誉、利润水平,以及组织构架、经营和服务方式、产品质量水准、技术开发能力等。前者显示了竞争者当前经营实力和盈利水平,后者决定企业的竞争潜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如同样是售后服务,企业对其重视程度、售后服务人员所接受的训练与教育不同,给顾客的感受会有很大区别。在对竞争者进行分析时,要与本企业进行比较,还要进行趋势的描绘与分析。

(2)企业应充分利用收集信息的途径,进一步了解竞争者的竞争策略,做到知已知彼,形成自身的战略构想。大多数企业总是力图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从营销手段、组织重组、企业兼并、技术开发等各方面进行考虑,来制定自身的竞争战略,其中运用较多的有三种。①总成本领先战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以规模经济形成成本优势;或通过降低成本,实施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控制,减少生产、服务、销售与广告的成本开支,使企业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②创新战略。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上作出改进和创新,形成产业范围内所特有的东西。创新的内容可以有企业或品牌形象、生产或辅助性技术、产品外观、服务方式等。以建筑企业为例,在服务上除了严格按照法规和企业的规定开展工程回访外,还可进一步探索施工过程服务的改善,如企业不要完全被动地接受业主指令,要善于将自身更好的想法、更好的设计与业主进行沟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尽量为业主节省开支。③目标集聚战略。主攻特定的顾客群、细分市场或地区市场,集中资源做好一项产品,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如海尔集团在从事彩电、空调等产品经营之前,就做了十多年的冰箱生意,通过冰箱打出了海尔的信誉,积累了家电行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力量。

以上战略的运用要考虑具体的环境条件,成本领先战略更适合于产品成熟期;创新战略要考虑前期的投入和承受能力;目标集聚战略运用过度也会丧失市场机遇。

3、内部资源分析

企业集合了优良的资源并非等于拥有了资源优势,还要进一步看企业资源的组合方式和运用手段,企业经营的过程就是资源的运用和调配过程。企业虽然拥有了大批高学历人才,低技能要求的工作同样需要有人去做,所以人员的使用要因人而异。内部资源分析不仅要考虑企业有形的资源,还要考虑到无形的资源,包括市场声誉和企业核心的凝聚力等。

(1)人力资源。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实现需要由具体的人员来进行,经营层和职工能否接受战略方案中所提出的创新要求,是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思维、素质与技能要求,都会影响到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方案时,最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培训,引入新鲜血液,以此激发企业员工实施战略的决心。

(2)技术。技术是对战略实施的强大支撑,企业现有技术还要进一步与战略的要求相对比,找出差距,制定出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计划。企业在拥有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应充分围绕它并将其有效发挥。

(3)市场声誉。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声誉好的企业更能赢得顾客的信任,而声誉不高的企业应在战略的制定上考虑通过广告、公益活动等适当予以提高。对企业声誉的分析要根据所经营的区域市场分别进行,同时考虑其内在的关联性。

4、企业文化分析

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行为的共有价值体系,所要分析的是对战略的实施有着一定影响的文化特色。一是风险承受度,企业鼓励员工进取、革新和敢冒风险的程度。二是开放性,企业掌握外界环境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三是协作性,员工与企业整体保持一致的程度,而不是只体现出他们的工作类型或专业领域的特殊性。四是对人的关注度,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应考虑其结果对人的影响程度,如在多大程度上关心顾客决定着企业对顾客变化了的需求作出反应的速度。

四、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管理,以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1、要有观念的创新和超常的思维方式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经营手段落后,企业领导没有真正站在全局、整体的高度作出战略筹划,不仅市场的机会把握不住,企业内部的问题也由于找不到突破口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企业除要有掌握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经营者外,还应有一批知识广博、具有超常谋划能力的人员从事发展策划工作,从事内外环境的系统分析与研究,推进企业的战略管理。

2、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战略策划

对于重大而复杂的问题,系统分析方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它可以对根本性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解决的目标和方案,比较其结果,使系统整体的效果达到最优。运用系统分析时,要考虑内外条件的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并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手段。在目标和方案制定之后,企业有必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判断,以帮助企业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

3、分解战略目标

要使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必须把战略方案分解,使每一个人员都明确自己在战略中的地位,明确自身的责任。在进行战略分解时,要考虑阶段性目标的确定,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连贯性,当现有的组织机构不足以承担战略管理的任务时,还须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进行适当调整。在目标确定以后,企业应利用一切条件,动员一切力量实现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条件进行组织、协调、改造和提高。

4、进行目标诊断

将预定的目标同反馈回来的实施结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看其是否符合原定目标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其中目标的偏差有可能是实施中的不理想,也可能是战略方案的预测或与变化了的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两方面的情况都应考虑,出现后者时则应检验、修订和优化原订方案。如果偏差较大,则需要对战略方案和总体发展规划进行重新评价。

经济发展的层次越高,企业对战略管理的需要也越强烈,实施战略管理成为企业的客观需要。在国内经济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面临着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运用战略管理来发挥企业优势,以捕捉发展时机更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罗纪宁:企业战略转型中的领导与组织策略集团[J].经济研究,2007(2).

[2] 韦乐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支撑企业战略转型[J].电信科学,2007(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