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银的化学性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1 16:30:41

银的化学性质

银的化学性质第1篇

目的研究银杏叶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以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活性跟踪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浸提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辐射时间2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固液比1∶20(g:ml),提取温度50℃。 结论按此优化条件进行提取,平均IC50值为1.29 μg/ml,银杏总黄酮得率可达到3.1%。

【关键词】 正交实验 微波提取 银杏叶 抗氧化活性物质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of antioxidative substances from Ginkgo biloba leaves. Methods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MAE) was used to extract antioxidative substances from Ginkgo biloba leaves.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antioxidative substances from Ginkgo biloba leaves were studied by orthorhombic analysis and IC50 of scavenging DPPH free radical was used as the activity monitoring parameter.Results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20 min, extraction time, 70% ethanol at 50℃, and a material/solvent ratio of 1:20(g:ml).Conclusion Under this condition, IC50 of scavenging DPPH free radical of antioxidative substances from Ginkgo biloba leaves is 1.29 μg/ml while the yield of flavonoids of Ginkgo biloba leaves is 3.1%.

Key words:Orthogonal test method;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Ginkgo biloba leaves; Antioxidative substance

近20年来,活性氧和自由基研究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热点,评价和筛选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天然资源已成为生物学、医学和食品科学研究的新趋势。银杏作为我国特有的树种资源,因其全身的药用价值而得名,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杏叶的开发和利用上。银杏叶提取物化学成分很复杂,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及萜类内酯,此外,还有有机酸、烷基酚和烷基酚酸氨基酸、单宁、甾体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1,2],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是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

微波技术是近20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的新技术,其在植物提取方面的应用已有多项专利授权[3],由于其特殊的加热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提取时间[4],同时还可以减少溶剂的消耗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黄酮类[5]、皂苷类[6]、多糖[7]以及挥发油等[8]活性成分的提取研究。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得率上,以抗氧化效果为提取考察指标的研究较少。作者以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活性跟踪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考察了微波辅助提取的条件,优选出了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最佳浸出方案。

1 器材

MAS-I型微波萃取仪(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UV-1201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DPPH,Sigma公司产品;芦丁标准品;其它药品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实验室自制新鲜蒸馏水。银杏叶(采购于长沙市药材市场)买回后叶片与叶柄分开,叶片在烘箱中50℃烘至手捏碎,粉碎,过40~80目筛备用。

2 方法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确称取无水芦丁对照品20 mg于50 ml容量瓶中,用30%乙醇定容,再移取25ml芦丁溶液至另一个50 ml容量瓶中,用30%乙醇定容。分别移取上述溶液1.0,2.0,3.0,4.0,5.0,6.0 ml于25 ml容量瓶中,补加30%乙醇至12.5 ml,加入1 ml 5% NaNO2, 6 min后加1 ml 10%Al(NO3)3,6 min后加10 ml 4%NaOH,用30%乙醇定容,摇匀,15 min后于508 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浓度-吸光度进行回归,绘制标准曲线,求得回归方程:A=11.095C+0.009 1,C为芦丁含量(mg/ml),A为吸光度,相关系数 r=0.999 8,表明在该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 银杏叶微波提取物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称取2.0g干燥银杏叶于圆底烧瓶中,加入相应浓度的溶剂,在一定微波辐射条件下提取一定时间,得到滤液,离心分离,移取1 ml上层清液于25 ml容量瓶中,按“1.2.1”项中标准曲线绘制的测定方法,在508 nm处测定其吸光度A,并从芦丁浓度和吸光度的关系式中,得出芦丁浓度C ( mg/ml ),经过换算求出银杏叶中的总黄酮得率。

2.3 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微波辅助提取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浸提工艺单因素实验。

溶剂体积分数的选择:40~80目干燥银杏叶中分别加入其质量25倍的50%,60%,70%,8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后于50℃提取20 min。

微波辅助提取温度的选择:40~80目干燥银杏叶中加入其质量25倍的60%乙醇溶液后分别于40,50,60,70和80℃提取20 min。

微波提取时间的选择:40~80目干燥银杏叶中加入其质量25倍的60%乙醇溶液,然后在50℃下分别提取10,15,20,25和30 min。

固液比的选择:40~80目干燥银杏叶中分别加入其质量15,20,25和30倍的60%乙醇溶液,于50℃提取20 min。

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浸提工艺正交实验: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微波提取温度、微波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体积分数进行试验,考察其对银杏叶活性物质的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然后,按此优化条件进行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

2.4 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浸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的测定DPPH贮备液的配制:准确称取DPPH试剂0.257 7 g,用无水乙醇(分析纯)溶解,并定量转入1 00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摇匀得质量浓度为257.7 mg/L DPPH贮备液(约6.5×10-4mol/L),置于冰箱中冷藏备用,使用前用无水的乙醇稀释。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将DPPH贮备液稀释至质量浓度为51.54 mg/L使用。在试管中依次加入4.0 ml DPPH溶液和1.0 ml样品提取溶剂,混匀后用1 cm比色皿在517 nm波长处测吸光值(A),记为A0;加入4.0 ml DPPH溶液和1.0 ml待测试液,混匀后在黑暗处静置20 min,测定值记为Ai;加入4.0 ml无水乙醇溶液和1.0 ml待测试液,混匀后测定值,记为Aj,按下式计算自由基清除率。

清除率(%)=[1-(Ai-Aj)/ A0]×100%

抗氧化剂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采用清除的IC50值表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定义为: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所需的样品有效质量浓度。IC50值越小,抗氧化剂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越强。

3 结果

3.1 乙醇体积分数对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率的影响乙醇体积分数对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DPPH清除率IC50值的影响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IC50值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银杏叶活性物质抗氧化效果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于不同乙醇体积分数中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不尽相同。有研究认为:黄酮并不是银杏叶提取物中的唯一抗氧化有效成分,有机酸、氨基酸、单宁、生物碱等极性较大的活性成分也有相当强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它们之间还可能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9]。因此,要使银杏叶活性物质抗氧化效果达到最好,乙醇体积分数不能过大,其选择范围应该在70%左右。

3.2 提取温度对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率的影响

提取温度对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DPPH清除率IC50值的影响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40~60℃时,IC50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时IC50值达到最小,说明在此点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效果达到最强,温度继续升高,IC50值上升很快,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效果变差。这是由于银杏叶提取物中一些多酚类物质的稳定性较差,受热发生氧化或水解反应,从而导致抗氧化效果变差。因此,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温度不宜过高,初步确定正交实验的温度范围为50~70℃。

3.3 提取时间对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率的影响

提取时间对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DPPH清除率IC50值的影响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提取时间从10~25 min时,IC50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25 min时达到最小值,即抗氧化效果达到最强。但随着提取时间进一步延长,IC50值缓慢上升,抗氧化效果有所下降。这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中一些活性物质的不稳定性有关。因此在时间因素的选择上,以20 min左右为宜。

3.4 固液比对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率的影响

固液比是影响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的固液比既可使原料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得到充分提取,还可减少溶剂的消耗及其回收成本。固液比对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DPPH清除率IC50值的影响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溶剂量的增加,IC50值在固液比1∶20时达到最低,即银杏叶活性物质抗氧化效果在固液比1∶20时达到最佳。对于银杏叶活性成分乙醇浸提过程,提取溶剂与活性成分的结合是物理过程,提取溶剂的量增大时,活性成分与溶剂的接触机会增多,且不会造成活性成分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的情况,浸出率自然增加,其抗氧化效果则达到最佳。

然而固液比继续增加,曲线中的IC50值继续上升然后还有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还有待在以后的实验中进一步研究。

3.5 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条件的优化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以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主要考查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A)、乙醇体积分数(B)、固液比(C)和提取温度(D)对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结果见表1。表1 微波辅助提取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正交实验结果

实验(略)

从表1的正交实验结果可知,A、B、D 3因素对银杏叶活性物质的抗氧化影响均比较明显,其中浓度对银杏叶活性物质的抗氧化影响最大,而固液比对银杏叶活性物质的抗氧化影响不明显。4种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为:B>A>D>C。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最佳条件组合为A3B2C1D1,即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辐射时间2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固液比1∶20(g∶ml)、提取温度50℃。按此优化条件进行提取,重复3次实验,平均IC50值为1.29 μg/ml,银杏总黄酮得率可达到3.1%。4 结论

以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活性跟踪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最佳浸提方案为:采用微波辅助技术,微波辐射时间2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固液比1∶20(g∶ml),提取温度50℃。按此优化条件进行提取,重复3次实验,平均IC50值为1.29 μg/ml,银杏总黄酮得率可达到3.1%。

微波辅助提取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抗氧化效果与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密切相关,而固液比对银杏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清除DPPH自由基抗氧化效果影响不明显。

【参考文献】

[1]陆慧娴.银杏的研究进展[J].基层中药杂志,1997,11(4):49.

[2]陈业高.植物化学成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1.

[3]Pare R, Jacpueline G M, Belanger M R, et al. Use of the microwave assisted procession extraction of fat from-meat, dairy, and egg products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J]. J of AOAC International,1997,80(4):928.

[4]程存归,金文英,吴兰菊.从黄芩中微波辅助提取黄芩苷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5,25(1):81.

[5]李敏晶,游景艳,刘忠英,等.微波辅助流动萃取槐花中的黄酮类成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5):850.

[6]刘忠英,晏国全,卜凤泉,等.中药刺五加叶中有效成分的几种微波辅助提取方法研究[J].分析化学,2005,33(4):531.

[7]黄桂萍,肖 红,张敏生,等.微波技术提取香菇多糖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11):267.

银的化学性质第2篇

关键词:活性炭载银活性炭共价键长效抑菌

1.问题的提出

1.1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活性炭(gac)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的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中。由于活性炭自身的物理特性---超强的吸附能力,决定了它可以用来吸附水中的难闻的味道,余氯,脱色等。它已成为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最成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清华大学的研究发现活性炭对水中氯化产生的致突变物质亦有去除作用。

然而活性炭在水处理,特别是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的净化设备中,也存在着无法解决的问题,即活性炭介质的自身污染问题。它就像一个超级的海绵,在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同时,在它的微孔中会繁殖大量的细菌。实验表明,当活性炭过滤器使用到一定时间,活性炭吸附到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而具有杀菌作用的余氯又不存在,此时微生物极易繁殖;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于活性炭的界面上发生分解,使有机氮逐步分解为蛋白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使得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这样不但达不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反而会污染水质。

1.2载银活性炭的出现

银的杀菌作用早在远古就被人类法现。在中国银餐具的使用,在国外人们在鲜牛奶中放入银币以延长牛奶的保存时间,都是最早应用银抗菌的实例。19世纪末路易斯·巴斯德就发现将金属银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显示出银的杀菌性能。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发现:胶质银(粒径介于10~100nm之间的微细颗粒)能有效的对抗650种以上不同的传染疾病,另有8种病菌能够对抗胶质银。在青霉素发现以前,银是“古老的抗菌素”,国外的医生们的结论是:“纯银对人体是百益而无一害”,“许多不同种类的耐抗生素病菌都能被胶质银杀灭”。因此fda(美国食品与卫生署)允许胶质银开架销售。环境技术论坛

正因为银的这种抗菌性能,因此便被首选为抗菌剂的材料。在国外,抗菌制品以已形成为一项产业,我们的东邻日本在1993年就成立了“银等无机系抗菌剂研究会(银研会)”,1998年6月以“银研会”成员为基础成立了“抗菌制品技术协会”,并制定了行业标准。

还是由于银的这种抗菌特性,科学家就产生一种设想——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银的抗菌性结合,生产出活性炭和银的结合产物---载银活性炭(亦叫渗银活性炭)。载银活性炭是将活性炭和银结合,使其不仅对水中有机污染物有吸附作用,还具有杀菌作用。因而在活性炭内不会滋生细菌,避免活性炭过滤器出水亚硝酸盐含量增高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所有公开的研究中,使用的方法都是以化学浸润为基础的——这是早期技术,但这种方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我国目前载银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载银活性炭在水处理中有一定的优势,它符合“耐热性好、抗菌谱广、有效期长”的要求,是对微生物不产生耐药性的无机抗菌剂。在国内有很多企业在研究和生产载银活性炭,采用的工艺原理普遍为物理吸附法。

过去活性炭载银,人们往往直接用硝酸银(agno3)水溶解浸渍后干燥,此方法未改变硝酸银结构,所以一遇水便很快溶解流失。后来,有人将硝酸银转化氯化银以减少流失。目前在国内最先进的方法是采用[ag(nh3)2] 络合物的方式,使其转变为活性炭可以吸附的物质。然后再经高温煅烧使之成为单质银和氧化亚银。活性炭对银氨络合物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其键能为范德华引力。

载银活性炭通常用于小型家用或集团用的净水器中,载银活性炭选用粒度20~30目的颗粒果壳炭。常用的银剂是agno3。渗银量以银计小于1%(重量比),当水通过载银活性炭时,银离子就会慢慢释放出来。有资料介绍,银离子在水中的浓度为0.1~0.2mg/l时就能达到杀菌目的,但此浓度已高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0.05mg/l银含量,我们知道银是一种重金属,是对身体有害的,在饮用水净化中是要去除的物质。如何解决载银活性炭在水处理中银的脱落问题,成为载银活性炭生产工艺的一个关键问题。

3.载银活性炭技术上的突破

3.1工艺原理

从1993年开始,法国科学家cyrilheitzler与法国国家科学院多名水处理专家经过八年多年研究试验,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生产出了一种新型的载银活性炭(法语为cartis)。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等离子技术实现银和炭的共价键结合。这是一种质的飞跃,使载银活性炭由传统的物理结合变为化学结合。

“cartis”---thenamecomesfromtheacronym,infrench,of:“silverizedcarbonproducedbyinternalsurfacingtreatment”.itsanew“molecule”ofcarbonandsilverboundbyverystrong(covalent)linksinacoldplasmaenvironment.环保soso,

3.2cartis介质的物理特性

表面密度(g/cc)0.45-0.53

包装湿度(最大)5

灰状物(最大)4

硬度(最大)98

比表面积:1100--2000m2/g

碘指数(最小mg/g)1000

吸收ccl4(%)60-75

3.3cartis介质的水处理能力与普通活性炭的比较

根据美国nsf标准:1克活性炭可处理4gal的水(18200克),原水氯含量为2ppm,取除率为75。处理能力:1:18200

cartis介质标准:1克介质可处理2,000,000克的水。

处理能力:1:2000000

结论:cartis介质的水处理能力是普通活性炭的109。89倍

3.4cartis介质的使用寿命与普通活性炭的比较:

cartis介质的使用寿命为两年,是普通活性炭(使用寿命半年)的4倍

3.5cartis介质和普通载银活性炭的比较特点

银与炭的结合方式不同前者为化学结合(共价键),后者为物理结合;

前者银永远不会脱落后者会脱落;

前者的吸附能力是后者的109.89倍;

前者不会滋生细菌;

前者不需要再生后者需要再生;

3.6物理吸附(范德华健距)与化学吸附(共价键距)的示意图

位能0a

活性炭表面

共价键距

范德华键距

图中ax曲线表示物理吸附,bxc表示化学吸附。两条曲线相交,意味着从能量上看,两种吸附是可以转换的。物理吸附的分子可以吸收能量而激发,越过势垒x进入化学吸附(c点位置)。换句话说,目前我们生产的载银炭,经过等离子技术处理(给以激发能量),即可达到共价键结合的形式。

4.共价键结合的载银炭用于饮用水处理的优势

这种载银活性炭用作水处理介质,处理后的水质具有如下特性:

可有效地去除余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活性炭表面的银不会脱落;口感明显改善;处理后的水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质;水质偏碱性;溶解氧平均增加30左右;具有长效抑制细菌,病毒,藻类的功效;特别是在桶装水生产中,不用另外进行臭氧消毒处理即可长期保鲜。且处理后的水质不易结垢。符合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健康水的水质标准。

4.2长效抑菌原理

我国活性炭专家蒋仁甫教授的理论认为:由于ag 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0.798ev,25°),所以反应活性大(随着其价态的升高,还原势也升高),能使周围空间内的氧分子(o2)转变成原子态的氧[o]。

活性炭载上银后,在其表面分布着微量的银元素,它能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这个活性中心能吸收环境的能量,激活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空气和水中的氧,产生羟自由基(·oh)和活性氧离子(o2-),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破坏细菌细胞的增殖能力,实现抑菌或杀灭细菌的目的。

由此可知,经cartis介质处理后的水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长效抑制细菌的生长。达到长期保鲜的作用。

4.3溶解氧增加原理

“清洁的银蒸发膜在室温下并不对氢产生化学吸附,而氧化后的银膜则有缓慢的吸附。一般认为银也像铜那样,并不吸附分子态的氢,而是吸附原子态氢”。这样我们便可推论其和水的反应过程为:

h2o------h2 [o]

ag的催化

这个过程之所以缓慢,是因为它是一个吸热过程。尽管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它仍然造成水中溶解的氧增加1-2ppm。

4.4不易形成水垢

水垢是由水中的钙镁离子沉淀形成的。当水经过这种介质过滤的时候,在矿物质和介质的金属表面间发生电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使钙镁离子的状态发生改变,改变后的钙镁离子具有一种不易与碳酸根结合的能力,也就是说不易结垢。环境技术论坛

4.5在法国的实验

4.5.1关于抑菌的实验

l样品为使用bluep300型设备处理的水:通过过5μ粗滤芯--紫外灯--然后穿过0.5升cartis介质滤芯(图中的浅绿色曲线charbonblue)。

l对比样品⑴为只通过粗滤芯和紫外灯处理的水(图中的蓝色曲线temon)。

l对比样品⑵通过粗滤器和紫外灯和普通活性炭处理的水(图中的粉红色曲线charbondorigin)。

(从安锡湖中取水样,因为自来水已经氯化或者已经被初级处理了,所以不会得出一个灭菌效果报告)

流量:300l/h

进水压力:2巴

使用水样:湖水

结果分析:

在设备出水里加入escherichiacoli和desenterococcusfaecalis(饮用水中的致病菌)。

根据欧洲afnor标准进行分析。(44°c以防止油脂渗入)

4.5.2在法国里昂环境卫生与健康实验室---

里昂巴斯得研究所分所的实验

实验内容:银的盐析溶解氧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cartis载银活性炭处理前:银---0.020mg/l;溶解氧---4.750mg/l;

经过cartis载银活性炭处理后:银---0.003mg/l;溶解氧---6.200mg/l;

实验结论:cartis载银活性炭上的银不但不会脱落,反而可以去除水中的重金属银;经过cartis载银活性炭处理后水中的溶解氧平均增加30

4.5.3技术专利

该技术荣获法国国家研究创新中心最新科技奖,法国里昂巴斯德研究所——环境卫生与健康实验室认证,得到欧洲国家专利机构承认,享有世界发明专利权。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专利

cartispatents’internationalpublicationn°:wo98/47819

internationalrequestn°:pct/ib98/00619,confirmedbyswitzerland,chinaandoapiforthemoment.

classificationn°:c02f1/50

registrant&inventor:mr.hervégallion(owner)

4.6在中国idm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实验

4.6.1将这种新型载银活性炭用在净水器的试验结果

组别:对照组为自来水

试验组1为直接式净水器未通紫外线

试验组2为直接式净水器通紫外线

试验期:30天

水通量:每天40公斤,流速为0.9升/min

测定指标: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细菌总数、溶解氧和余氯

试验结果:

l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

表6试验三直接式净水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试验结果

公斤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

自来水无紫外有紫外自来水无紫外有紫外

401.121.620.780.010.00960.0188

2400.91.1721.2040.01160.01240.0148

4401.0481.2481.060.04280.04880.026

6400.841.240.8480.00620.00840.0064

8401.00.8720.760.01920.01280.016

10400.9520.6160.900.0130.01420.0206

12400.8240.80.8280.01180.01160.0196环保blog,

l溶解氧测定: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随着放置的时间不同而不同。通过这种介质的水溶解氧可以比自来水提高14—50。

l细菌总数: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无论通过紫外线消毒还是不通过紫外线消毒,产水中的细菌总数均为0cfu/ml。说明这种介质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并可以防止微生物在活性炭上的生长,从而使得水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

4.6.2采用普通活性炭作为净水器净水介质的实验结果

从此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采用普通活性炭作为净水器净水介质时,随着处理水量的增加,处理后的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和原自来水相比变化不明显。但是,和原自来水相比,处理后的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急剧增加,是原书水的好多倍。这说明,作为净水介质的普通活性炭已严重污染,并不能保证水质的安全。

5.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这种新型的载银活性炭在饮用水处理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这种新型的载银活性炭生产的水处理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l原水利用率高(99),无废水排出;设备占地面积小;耗电小;符合节水,节地,节能的原则。

l水质天然,矿质,活性,长效抑菌,符合健康饮用水的标准。

l设备不会自身污染,无需对设备和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在桶瓶装水的生产工艺中去掉了臭氧设备,满足了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要求,使生产作业人员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工作。

l另外采用这种新型的载银活性的水处理系统,运行成本低,投资回报快。

目前这种技术已获得中国卫生部的认证,已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山东,西安等地应用。主要应用在桶瓶装水生产厂,住宅管道直饮水项目,机关团体写字楼项目,学校学生直饮水。该技术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农业的养殖业,在泰国已大面积用于养虾。我国在这方面还未尝试应用。

7.结论

载银活性炭这一技术上的突破,是饮用水处理技术的一大进步。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净水介质。不但解决了饮用水的净化问题,而且解决了净化后的水的储存,保鲜输送的问题。这种新型的载银活性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参考文献

蒋仁甫《载银活性炭的抗菌机理》2003年7月

李复兴《我们应该喝什么水?》

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1999年10月出版

银的化学性质第3篇

相信不少人都在古装剧中看到过王公贵族使用银筷子来鉴别食物中是否被下毒,而“银针试毒”的验毒方法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如今,许多销售银质餐具的商家在宣传时又增加了几种好处,如银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甚至能排除体内毒素,还能产生磁场,激发能量,对人体具有保健的功效。那么,银真的能验毒吗?是否还有商家宣传的形形的神奇功效呢?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联系了毒理学专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沈建华研究员。

沈建华告诉记者,流传至今的古人投毒案例,大量的是投用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因为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含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这些杂质与银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也就是说,银针试毒实际上“试”出的只是砒霜中所含的硫杂质而已,并不是砒霜本身。随着生产工艺的大大改进,如今提炼出的砒霜很纯净,不再含有硫和硫化物等杂质,因此,银如果遇到砒霜也不会有任何反应,银针验毒的方法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

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现代化工业生产出各种各样的新的化学物质,对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毒性水平也各异,其中相当部分的毒性水平在砒霜之上。在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环境里,大量有毒物质几乎唾手可得,有毒物质不计其数,比如敌敌畏、毒鼠强、氰化物等都无法用银来检出。相反,富含硫元素的新鲜鸡蛋,在遇到银质餐具时能令其变黑,所以银制品所能检验的“毒”是非常有限的。其实,一般人根本不必担心吃的东西中会有砒霜等毒药,而银质餐具对我们平时担心的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等“毒物”却无能为力。一些商家宣称银质餐具能检测食物是不是有毒,甚至能辨别各种自然或化学污染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那么银是否能杀菌消毒呢?沈建华介绍,准确地说,真正具有杀菌作用的是银离子,它的杀菌能力非常强,又对人畜几乎不造成伤害,因而“银离子杀菌”技术被日益广泛应用。但是,银筷子、银碗等银制品中的银主要是以单质银即金属的形式存在,在水中几乎是不溶解的(在25℃时,金属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5×10-5mol),所以银质餐具的杀菌效果极其有限。人类为消毒目的用银离子可以选用银盐的水溶液,因为许多银盐是水溶性的。

至于一些商家为了自身商业目的,着意宣传银质餐具具有排毒养颜、活化细胞、加速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这些商家没有一个曾经提供过相应的科学证据。据了解,目前尚没有经过科学界充分评估、为国际科学界广泛认同、接受的有关银质餐具具有上述种种神奇功能的实验数据。

银的化学性质第4篇

论文摘要]面对国内买方市场与外资银行涌入的双重压力,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 发展 ,必须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为基础,以树立银行优质品牌形象为重点,以 企业 文化为依托,推行差异化营销。 

 

 

随着市场 经济 的不断发展完善,从计划经济体制中发展而来的银行业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面对国内买方市场与外资银行涌入的双重压力,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参与国际 金融 竞争,建立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步入营销时代。 

 

一、商业银行营销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被看作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就其本质而言,商业银行是提供服务的企业,货币或金融产品只是其提供服务的一种载体。但是,处于国家金融政策严厉管制下的商业银行区别与一般的服务企业,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提供的服务受基准利率限制,同质化现象突出,创新有限,易模仿。商业银行受其业务特殊性的限制,一直难以走出“盈利能力差”的困境。 

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使商业银行生存环境更加恶化,突破“同质化”壁垒,创造自身核心价值,已成为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的唯一出路。而突破“同质化”壁垒,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推行差异化营销,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二、商业银行营销的差异化战略 

(一)差异化营销含义 

商业银行的差异化营销,是指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通过 科学 的市场细分,评估自身的实力和所处的具体市场环境,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内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不同的优质服务,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差异化营销有利于解决开放环境下顾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和有限的银行内部资源能力之间的矛盾,符合市场发展趋势。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也曾对金融服务业的范式转变发表过自己的预测:“银行应被看作是具有柔性生产能力的车间,而不是提供标准服务的装配线。银行的中心是一个完整的客户数据库和产品利润数据库。银行将能识别用于任何客户的所有服务、有关这些服务的利润(或亏损)以及能为客户创造潜在利润的服务。” 

(二)差异化营销基础 

商业银行推行差异化营销,需要按照“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的原则,从银行内部资源能力、外部竞争、客户需求等多方面考虑,科学确定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差异化营销。 

1.市场细分 

针对商业银行“水少船多,网大无鱼”的问题,市场可以区分为更细小的市场、客户群体或区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标市场。而银行服务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应根据行业、企业、市场、消费者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必须具有可衡量性、可占领性和效益性。具体来说,银行个人客户在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业务特点、经营状况、风险大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对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故可依据上述变量将个人客户市场分割为具有不同特征客户的集合。 

2.目标市场选择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从众多细分市场中选择与银行内部资源能力相匹配,并且能为银行带来良好获利机会的子市场,将其确定为银行的目标市场,重点针对目标市场需求投入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选择目标市场时需综合考虑自身实力、规模服务优势、软硬件水平、员工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同行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服务优势、公司实力等。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否正确,关系到银行能否充分发挥自身资源能力优势,能否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能否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市场定位 

建立科学的市场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客户群,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因此,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法,而且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判定和选择相应的市场组合,才能作到银行营销的市场定位准确,从而达到营销的预期效果。 

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市场竞争策略,对优质特大型客户宜采取集中性目标市场策略,对现有优质大中型客户宜采取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和防御性竞争策略,对新兴行业和新型企业优质客户宜采取拓展性竞争策略。 

4.差异化营销深化 

金融 产品不享有专利权且易模仿,所以金融产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品牌和银行的形象上。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创造以及与此密切相连的形象设计,将对一个银行的竞争能力产生长远的影响,形象和品牌是商业银行真正的灵魂。 

树立商业银行品牌是一个整体概念和系统工程,要加大管理力度,一是不遗余力地塑造和提升核心品牌;二是注重品牌 发展 的 科学 规划;三是重视以品牌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运作,使客户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通过银行形象、金融产品特征、优质服务等形式,努力创造产品特色,以便自身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分开来,使用户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使客户在第一次购买时愿意试用,经常购买后由于转换的主观成本较高而很难放弃使用。在服务举措上,向良好的整体形象塑造发展,把cis导入银行竞争,在经营、服务、形象上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国银行品牌创造和形象设计的现实选择。 

5.差异化营销内涵 

银行的 企业 文化是差异化营销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涉及三个层面:精神层(共同目标、价值观、企业精神、服务理念等),行为层(各种规章制度、经营活动等),物质层(银行形象识别系统)。银行在实施差异化营销过程中,应培育和发挥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注入营销活动中,有助于传递商业银行的差别优势,吸引和稳固目标客户群,从深层次树立目标客户对企业的认同。 

 

三、结论 

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商业银行选择与银行资源价值相匹配且具有良好市场机会的目标市场,明确其市场定位,为银行实行差异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目标市场战略准确的基础上,银行可通过树立优质形象,提升品牌认同进一步深化其差异化战略,使客户建立品牌偏好与忠诚度。银行的企业文化是支撑差异化的软竞争力,银行要想实现持续的差异化,企业文化是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差异化营销策略是一个动态的营销过程,任何“差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 经济 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也会不断改变,昨天的差异化会变成今天的一般化。而且,竞争对手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任何银行的形象、风格、广告和服务营销策略都是很容易被那些实施跟进策略的银行模仿的,任何差异都不会一劳永逸,所以,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营销创新,寻求差异之路,用不断的创新去战胜对手的跟进策略,用创新的理念去指导营销实践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参考 文献  

银的化学性质第5篇

论文摘要]面对国内买方市场与外资银行涌入的双重压力,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为基础,以树立银行优质品牌形象为重点,以企业为依托,推行差异化营销。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从计划经济体制中发展而来的银行业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面对国内买方市场与外资银行涌入的双重压力,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建立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步入营销时代。

一、商业银行营销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被看作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就其本质而言,商业银行是提供服务的企业,货币或金融产品只是其提供服务的一种载体。但是,处于国家金融政策严厉管制下的商业银行区别与一般的服务企业,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提供的服务受基准利率限制,同质化现象突出,创新有限,易模仿。商业银行受其业务特殊性的限制,一直难以走出“盈利能力差”的困境。

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使商业银行生存更加恶化,突破“同质化”壁垒,创造自身核心价值,已成为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的唯一出路。而突破“同质化”壁垒,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推行差异化营销,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二、商业银行营销的差异化战略

(一)差异化营销含义

商业银行的差异化营销,是指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评估自身的实力和所处的具体市场环境,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内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不同的优质服务,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差异化营销有利于解决开放环境下顾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和有限的银行内部资源能力之间的矛盾,符合市场发展趋势。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也曾对金融服务业的范式转变发表过自己的预测:“银行应被看作是具有柔性生产能力的车间,而不是提供标准服务的装配线。银行的中心是一个完整的客户数据库和产品利润数据库。银行将能识别用于任何客户的所有服务、有关这些服务的利润(或亏损)以及能为客户创造潜在利润的服务。”

(二)差异化营销基础

商业银行推行差异化营销,需要按照“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的原则,从银行内部资源能力、外部竞争、客户需求等多方面考虑,科学确定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差异化营销。

1.市场细分

针对商业银行“水少船多,网大无鱼”的问题,市场可以区分为更细小的市场、客户群体或区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标市场。而银行服务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应根据行业、企业、市场、消费者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必须具有可衡量性、可占领性和效益性。具体来说,银行个人客户在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业务特点、经营状况、风险大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对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故可依据上述变量将个人客户市场分割为具有不同特征客户的集合。

2.目标市场选择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从众多细分市场中选择与银行内部资源能力相匹配,并且能为银行带来良好获利机会的子市场,将其确定为银行的目标市场,重点针对目标市场需求投入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选择目标市场时需综合考虑自身实力、规模服务优势、软硬件水平、员工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同行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服务优势、公司实力等。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否正确,关系到银行能否充分发挥自身资源能力优势,能否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能否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定位

建立科学的市场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客户群,实施相应的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因此,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法,而且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判定和选择相应的市场组合,才能作到营销的市场定位准确,从而达到营销的预期效果。

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市场竞争策略,对优质特大型客户宜采取集中性目标市场策略,对现有优质大中型客户宜采取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和防御性竞争策略,对新兴行业和新型企业优质客户宜采取拓展性竞争策略。

4.差异化营销深化

产品不享有专利权且易模仿,所以金融产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品牌和银行的形象上。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创造以及与此密切相连的形象设计,将对一个银行的竞争能力产生长远的影响,形象和品牌是商业银行真正的灵魂。

树立商业银行品牌是一个整体概念和系统工程,要加大力度,一是不遗余力地塑造和提升核心品牌;二是注重品牌发展的科学规划;三是重视以品牌为中心的整合营销运作,使客户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通过银行形象、金融产品特征、优质服务等形式,努力创造产品特色,以便自身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分开来,使用户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使客户在第一次购买时愿意试用,经常购买后由于转换的主观较高而很难放弃使用。在服务举措上,向良好的整体形象塑造发展,把CIS导入银行竞争,在经营、服务、形象上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国银行品牌创造和形象设计的现实选择。

5.差异化营销内涵

银行的企业是差异化营销的内涵。是企业成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涉及三个层面:精神层(共同目标、价值观、企业精神、服务理念等),行为层(各种规章制度、经营活动等),物质层(银行形象识别系统)。银行在实施差异化营销过程中,应培育和发挥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注入营销活动中,有助于传递商业银行的差别优势,吸引和稳固目标客户群,从深层次树立目标客户对企业的认同。

三、结论

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商业银行选择与银行资源价值相匹配且具有良好市场机会的目标市场,明确其市场定位,为银行实行差异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目标市场战略准确的基础上,银行可通过树立优质形象,提升品牌认同进一步深化其差异化战略,使客户建立品牌偏好与忠诚度。银行的企业文化是支撑差异化的软竞争力,银行要想实现持续的差异化,企业文化是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差异化营销策略是一个动态的营销过程,任何“差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也会不断改变,昨天的差异化会变成今天的一般化。而且,竞争对手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任何银行的形象、风格、广告和服务营销策略都是很容易被那些实施跟进策略的银行模仿的,任何差异都不会一劳永逸,所以,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营销创新,寻求差异之路,用不断的创新去战胜对手的跟进策略,用创新的理念去营销实践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银的化学性质第6篇

[关键词] 银行类;分类监管制度;差异化监管;可得性偏差;结论;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2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我国银行业的准入门槛已经初步放开。在未来的一个阶段,得益于民间资本的支持,必将有大量的民营银行进入市场,银行业生态环境的改变,一方面可以惠及民生,更好的为民众提供广泛便利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也为如何进行有效率监管提出了要求。对此,我国银监会于2012年表示,将于年内推出“差异化监管政策”,但时至2014年仍然不见新政策出台。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索究竟是什么阻碍了银行业分类监管制度改革,并对比“一刀切”的同质化监管和差异化的分类监管的合理性。

一、文献回顾

银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严重同质化的行业,由于涉及的业务同质化,只要可以取得“全牌照”进入市场,就可以在所有领域展开经营,最终的结果就是严重的同质化经营和低效率的竞争。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认为要通过差异化的分类监管的办法实现:

Gronroos(1984)认为差异化营销有利于商业银行,而差异化营销的实现,需要分类监管制度的配合。Robert De Young(2002)通过对美国银行家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银行家认为,监管部门对大型与小型银行实施同质化的监管是不公平的。刘元(2012)认为要解决同质化经营的问题,就需要对商业银行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监管。王婉婷(2012)以美国银行业为样本,分析了美国采取的差异化监管,发现针对不同规模的银行进行不同的资本监管,可以起到促进竞争的作用。刘兆胜(2013)认为,银行业同质化经营的根源在于“相互模仿”,只有通过分类监管,才能推动各银行开发出特色服务。

分类监管是解决我国银行业同质化经营的有效手段,但现实中分类监管政策却迟迟不能出台,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分类监管制度改革?王和陈娟娟(2014)认为是“监管幻觉”削弱了分类监管改革的积极性。但其分析存在以下两个缺陷:(1)分析过程过于简单,仅仅是通过文字推理的形式进行研究,没有严格的数学化和逻辑分析的支持;(2)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未经进一步分析就提出了“监管幻觉”的概念,更没有深挖其中的因果关系。为此,本文将对研究过程进行数学化,并严格的依赖逻辑推理分析银行业“长短期的差异性”,并结合“可得性偏差”解释监管者为什么会陷入“监管幻觉”。同时,对比“一刀切”的同质化监管和差异化的分类监管的合理性。

二、银行业长短期中的差异性

(一)假定前提

①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是一致的。

②在短期中,商业银行对“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致;在长期中,商业银行对“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反应一致。

③无论长短期,商业银行对“监管环境”变化的反应,只取决于监管制度的选取。同质化监管下,反应一致;分类监管制度下,反应不一致。

④在短期中,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具有差异性;在长期中,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具有一致性,即追求利润最大化。

⑤商业银行的各项指标,在短期内可以调整额幅度小,但是长期中可以进行大幅调整。

(二)建立分析函数

结合假定①,对应的G这个函数对所有商业银行都是一致的。

(2)R表示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取决于“经济环境m”和“监管环境n”,R进一步可以表示为R=l(m,n)。

结合假定②和③,短期中,m的变化对各银行的影响不同,长期中,m的变化对各银行的影响相同;同质化监管时,n的变化对各银行的影响相同,分类监管时,n的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不同。

(3)O表示经营目标。

结合假定④,短期中,各银行的O不同,长期中,各银行的O相同,即追求利润最大化。

(4)C表示自身的条件。从监管者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自身状况,很直观的反应在了监管指标方面。因此,C进一步可以表示为C=F(c1,c2,c3…cn)。根据王和陈娟娟(2014)的研究,银行的监管指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银行倾向于维持在低水平,我们可以称之为“负指标x”,有0。自身的条件C=F(c1,c2,c3…cn)简化为C=F(x,y)。对于x、y的取值,现实中有一个合理的范围x∈[a,b],y∈[c,d],而监管者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以限制银行的活动,即要求a

(三)分析函数的简化与赋值

表中,1代表该变量是同质化的,D代表该变量是差异化的。此时:①若T=1,则代表银行进行的是同质化的经营;②若T≠1,则代表银行是差异化经营的。

短期中:若无监管,有x∈[a,b],y∈[c,d];若实行同质化监管,有x∈[e,b],y∈[c,f];若实行分类监管,不同类型的银行有xi∈[ei,b],yi∈[c,fi]。由于0,各商业银行在可以达到的范围内会尽量降低并提高,但短期中并不能调整到极限的位置。如下图(1),无监管时,(x,y)会向(a,d)点靠拢,但不能达到(a,d)点,最后就落在了阴影区域中,即C是差异化的;如下图(2),同质化监管时,(x,y)会向(e,f)点靠拢,但不能达到(e,f)点,最后落在阴影区域中,即C是差异化的;如下图(3),分类监管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xi,yi)会向(ei,fi)点靠拢,但不能达到(ei,fi)点,最后落在阴影区域中,即C是差异化的。

长期中:若无监管,有x∈[a,b],y∈[c,d];若实行同质化监管,有x∈[e,b],y∈[c,f];若实行分类监管,不同类型的银行有xi∈[ei,b],yi∈[c,fi]。由于0,各商业银行在可以达到的范围内会尽量降低x并提高y,并调整到极限的位置。如下图(4),无监管时,(x,y)会向(a,d)点靠拢,并最后落在点(a,d)上,即C是同质化的;如下图(5),同质化监管时,(x,y)会向(e,f)点靠拢,并最后落在点(e,f)上,即C是同质化的;如下图(6),分类监管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xi,yi)会向(ei,fi)点靠拢,并最后落在不同的(ei,fi)点上,即C是差异化的。

(四)“长短期结果”与“可得性偏差”

根据长短期分析,待定的自身状况C的取值得到了确定。短期:无监管时,T=D3,即差异化经营;同质化监管时,T=D3即差异化经营;差异化监管时,T=D4即差异化经营。长期:无监管时,T=1即同质化经营;同质化监管时,T=1即同质化经营;差异化监管时,T=D2,即差异化经营。

可以看出,短期中,无论实行何种监管制度,商业银行都可以差异化的经营;但在长期中,只有实行差异化的分类监管,商业银行才能差异化的经营,否则,长期中仍然会出现同质化经营的问题。

如果监管者可以意识到这一点,就会积极的实行差异化的分类监管,以期实现商业银行差异化的经营。但现实中,我国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却迟迟不能出台,这就需要结合另外一个现象进行解释。卡尼曼与特维斯基(1974)提出了一个概念“可得性偏差”,即人们由于受到能力和知识的限制,进行分析和决策时,往往赋予那些容易得到的短期信息较大的权重,给其他重要的信息只赋予较小的权重,最终做出不合理的决策。

事实上,商业银行经营的长期信息比较难以获取,但监管者却能很容易的观察到商业银行短期中的经营结果。结合“可得性偏差”,如果监管者在决策时,过度关注短期的观察结果,赋予其较大的权重,却不能有效的分析长期中的结果,最终很可能过度依赖短期信息决策,错误的认为,无论实行哪一种监管政策,商业银行都能实现差异化的经营,没有必要耗费精力推行分类监管制度改革。因此,“监管幻觉”的实质就是监管者陷入了“可得性偏差”,只关注短期的现象,却忽视了长期的趋势,根据短期信息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三、分类监管制度的合理性

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了通过差异化的分类监管来引导商业银行,以此来实现商业银行差异化的竞争。如果监管者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针对每一家银行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再针对每一家银行定制一套监管要求,效果自然是最好的。但实际情况是,监管者根本没有如此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支持,因此,只能制定出标准化的要求,对所有银行实行统一的监管。分类监管实际上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商业银行进行归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进行不同标准的监管,如此一来,一方面通过有的放矢,提升了监管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无需耗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当然,分类监管的前提条件就是不同类别的银行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性,否则只能是做无用功。因此,为了验证分类监管是否合适,本次在此做一个简单的检验分析。

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分为信用风险指标、流动性指标、效益性指标、资本充足指标和市场风险指标。

第二步,从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中选取出两个组,分别是:(1)系统重要性银行分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2)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分组: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

第三步,截取这两组银行2007年至2013年对应的十项监管指标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第四步,用SPSS21.0对两个分组的监管指标进行比较均值检验,验证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首先,探索十个指标的分布情况如下:

根据比较均值的检验结果,十个主要监管指标当中,可以确定至少有6个指标,在分组情况下存在显著差组间异性。两个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同质化的监管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方面,用统一的标准来监管两类银行,这有失公平;另一方面,统一的监管标准只能有效的监管一类银行,这损失了效率。因此,采用“一刀切”的同质化监管来要求不同类型的银行,既不能保证公平,又不能保证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采取差异化的分类监管更加合理。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严格假定条件下的数学推导和逻辑分析,以及简单的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

(1)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果在长短期中是存在差异的,短期中无论实行何种监管制度,都能实现差异化经营;长期中只有实行差异化的分类监管,才能保证商业银行进行差异化经营。

(2)监管者在进行决策时,容易存在“可得性偏差”,给容易得到的短期信息过高的权重,忽视了长期中的趋势,做出不恰当的决策,即错误的认为即使不实行分类监管,商业银行也能凭借竞争解决同质化经营的问题,进而降低了进行分类监管制度改革的积极性,这就是所谓的“监管幻觉”。

(3)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采取“一刀切”的同质化的监管,既不能保证公平性,又不能保证效率性。因此,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采取差异化的分类监管更加合理。

(二)建议

(1)放弃“一刀切”的同质化监管,推行“差异化的分类监管”。

(2)监管者应当从长远着手,破除“可得性偏差”的影响,合理的分析商业银行长期中的发展趋势,坚定不移的推进差异化监管政策出台。

(3)要解决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的”问题,不能只依赖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需要通过“差异化的分类监管”来引导商业银行走上“差异化经营”的道路。

(4)应当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采取分类监管,才能兼顾公平与效率。

[参 考 文 献]

[1]Christian Gronroos. Competitive Strategy in Banking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4

[2]Robert De Young,Denise Duffy. The Challenges Facing Community Banks:In their Own Words.Economic Porspectives.No.2002,2,pp.5-21

[3]刘元,王亮亮.银行差异化发展与差异化监管[J].中国金融,2012(5)

[4]王婉婷.美国大、小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差异化分析[J].财经科学,2012(10)

银的化学性质第7篇

银杏的药用价值主要是指银杏叶的药用价值。银杏叶(GinkgoFolium)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含有黄酮、萜内酯、酚酸、聚异戊烯醇等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类内酯,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和末梢循环,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由于种属、产地、采收期、生长环境和提取方法等的不同,GBE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而其化学组成与生理功能紧密相关。

1.1黄酮类化合物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GBE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为2.5%~5.91%,其中95%以上为槲皮素、山萘酚和异鼠李素的糖苷,具有降血压、扩张血管、改善血清胆固醇、解除痉挛、抗氧化等功能,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良好疗效。目前,关于以提高银杏叶黄酮提取率为目标而进行的提取工艺的报道较多。银杏叶黄酮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剂,除了具有高效、安全、无毒的特点外,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此,有关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的研究对合理利用银杏叶资源、提高银杏产品附加值有重大意义。赵一懿等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所采集的2010年全年生长期内的北京产的4株银杏叶样品进行测定,建立了银杏叶中11种黄酮苷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3]。该研究可准确反映银杏叶中各黄酮苷类成分的含量,并为进一步了解银杏叶中黄酮苷类成分生物合成与积累的变化规律奠定了基础。吴海霞等以70%乙醇浸提法提取银杏叶黄酮,并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研究3种大孔树脂纯化银杏叶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证明:先采用浓度为0.94mg/mL、pH值为4.85的银杏叶黄酮提取液,以1.5BV/h的流速上样200mL吸附,再采用pH值为4.95的80%乙醇50mL,以2~2.5BV/h的流速进行洗脱,可得含量为26.16%的银杏叶黄酮。这一研究为黄酮的提取和纯化提供了方法[4]。刘丹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GBE中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3种黄酮类成分;通过F检验寻找7个厂家GBE黄酮类成分相互间的显著性差异,结果指出对于作为中药的GBE的多组分及多成分微观量比结构研究的重要性,为建立合理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打下了基础[5]。张海红等的研究表明:花生油的酸价(AV)和过氧化值(POV)在加入各采收期的银杏叶黄酮后均减小,证明银杏叶总黄酮对油脂有保护作用[6]。李晓丽将银杏叶总黄酮添加到食用油脂中,结果证明这一做法不仅可以满足食用油对抗氧化剂的需要,还可以使食用油脂具有保健功能[7]。这些研究证实,GBE有开发为油脂的良好抗氧化剂的潜力。

1.2内酯类化合物

银杏萜内酯可分为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两类。银杏内酯为二萜类物质,包括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银杏内酯J、银杏内酯M、银杏内酯K和银杏内酯L,而白果内酯则是倍半萜类物质。银杏叶内酯类化合物是超氧阴离子捕捉剂和超氧阴离子灭活剂,参与清除超氧阴离子,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护膜的正常结构。银杏萜内酯作为GBE中另一种主要的活性成分,对中风、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有明显功效[8],故其含量常作为GBE质量控制的常规指标。目前有关银杏萜内酯的分离与检测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王馨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以甲醇-四氢呋喃-水(25∶5∶70)为流动相,为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和白果内酯的分离和含量测定提供了参考方法[9]。周恩丽等采用HPLC-ELSD法,通过总内酯的测定,探讨了树龄、采收期和干燥方法对银杏叶质量的影响,得出树龄和采收期是影响银杏叶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10]。该研究对于银杏叶的采收、质量控制和有效保护等起着积极的作用。周正华等将内酯含量作为考察目标,对安徽省6个不同产区银杏叶总内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品种的银杏叶的总内酯含量差别较大,为安徽省不同地区合理栽培银杏提供了参考[11]。许锋等对不同树龄银杏叶萜内酯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和总萜内酯的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不同树龄银杏叶总萜内酯最高峰含量的高低顺序为9年生实生苗>5年生实生树>14年生嫁接树[12]。崔大明等建立的对4种银杏萜类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和3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不仅丰富了银杏内酯的测定方法,还是内酯作为GBE的主要活性成分的进一步佐证[13]。钦富华等以总黄酮苷、萜类内酯含量为指标,对6种大孔吸附树脂同时纯化银杏叶中黄酮苷和萜类内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银杏叶黄酮苷和萜类内酯的分离纯化效果最佳,纯化物中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4.93%和7.36%,适宜GBE的分离纯化,为银杏叶中重要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纯化提供了参考[14]。

2、GBE的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GBE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是银杏萜内酯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而这两种化合物是天然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氧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有人已经就GBE在这些领域的药理功能等进行了研究。鲁茜等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4周,并给予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高血压、高血糖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再以GBE干预治疗,随后测定大鼠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及丙二醛水平,结果表明:GBE能够降低高血压、高血糖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并能增强其机体的抗氧化能力[15]。温啸等以两种具有降血脂功效的乳酸菌和GBE为研究对象,建立小鼠的肥胖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的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浓度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探索干酪乳杆菌、GBE各自及两者协同作用对于小鼠的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与GBE协同使用,具有控制小鼠体质量、降血脂、抗氧化和促进胆固醇代谢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16]。熊平源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3H-TdR掺入法测定GBE对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和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BE能通过调整CD4+/CD8+T细胞亚群的比值来增强其免疫功能,并能增加小鼠淋巴细胞转化活性,即银杏叶提取物有提高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17]。GBE中除了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外,还有多糖、酚类、有机酸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集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是药品、食品和饮料的新兴原料;作为天然植物提取物,将其应用于现代加工品中,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自然环保的消费理念。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较多。冯金霞等针对鲜切加工行业由于鲜切操作产生的生理代谢紊乱、营养物质流失、褐变并最终影响鲜切产品品质及货架期等瓶颈问题,以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量的银杏叶提取液浸泡处理对鲜切红富士苹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与无菌蒸馏水浸泡处理的对照组相比,银杏叶提取液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鲜切苹果的感官品质,抑制褐变,减少水分散失,延缓硬度下降,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能较好地保持鲜切苹果的品质,其中总黄酮含量为0.5g/L的银杏叶提取液处理保鲜效果最佳[18]。刘爽等基于GBE中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且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以酱猪肘为主料,通过试验,研究GBE的添加量对酱卤制品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GBE能对酱卤制品起到明显的护色作用,且GBE为0.2%时,对酱卤制品的护色效果最佳,颜色保持时间为10h[19]。孙朋朋等用银杏叶代替部分稻壳,将传统方法与现代蒸馏技术相结合,生产的银杏叶风味酒风味独特,口感醇甜爽口[20]。陈今朝等以灵芝、银杏叶和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出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新型灵芝银杏叶酸奶,为我国日益增多且身体渐衰的中老年人提供了一种专用酸奶品种[21]。何文兵等以银杏叶和松针为原料,选取两种提取液的复合比例、糖和酸量等进行试验,研制出的复合饮料呈淡黄色,澄清透明,具有银杏叶和松针特有的香气,酸甜可口,且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对高血脂、冠心病、老年痴呆症有一定的疗效[22]。曹焯、夏光辉、耿中华等分别以银杏叶为原料,研制出新型的复合保健茶和各类功能性饮料,为以银杏叶为原料的食品生产和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方法[23-25]。

3、结语

银的化学性质第8篇

关键词:自然属性;社会属性;银行商誉

众所周知,信誉是银行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基础,而商誉又在银行信誉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银行对于商誉的管理和维护早应上升至一个崭新的理论与实践高度,尤其是在现今信息多元化的知识型社会,竞争、合作、碰撞日趋频繁,无形资产越来越凸显其作为一家银行获得同行业优势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的有力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深入研究分析银行商誉的价值分割对了解该银行运作的本质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给银行商誉价值的构架与管理奠定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加强对银行商誉价值构成要素及其分割机制研究已变得刻不容缓。

一、银行商誉的内涵

16世纪中后期,早期的商誉概念开始形成,在当时,理论界对此没有重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日益频繁,在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组织管理及社会关系等方面渐趋完善和专业,商誉作为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无形竞争优势,使得学者们纷纷对其展开研究。学者们对商誉的研究各执一词,其中最令人信服和最具影响力的见解出自美国当代知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1965年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他提出广为人知的“三元理论”: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及总计价账户论,这为企业商誉价值的评估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方向。

银行作为现代企业的类型之一,在愈加频繁的股份收购、合并、资产出售或重组等资本运作中都需要对商誉及其价值构成要素进行界定。从不同的层面或角度理解银行商誉,给出的定义也不大相同,但归根结底银行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创造经济利益。所以,笔者认为,可将银行商誉解释为银行经营过程中未计入资产负债表的不可确指无形资产的资本化价值,表现为商业银行整体市场价值超过单项可确指资产价值之和的溢价。这在某些方面借鉴了“总计价账户论”对商誉实质的理解。

二、哲学视角下的银行商誉价值问题

(一)银行商誉价值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人的属性划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体是由物质元素组成的,是高级的物质形态。人的自然属性体现在通过饮食、呼吸等方式循环往复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以此来推动自身肌体的新陈代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个体人不能小群体地或孤独地生存和活动,必须主动频繁地与其他人发生联系和关系,才能抵御敌害和改造外部世界,谋取食物,生存下去。后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逐渐演变生成人的社会属性,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是两种属性的统一体。

用哲学的思维研究银行商誉价值分割问题,对商誉价值具体驱动要素的构成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富于启迪。笔者认为,当今社会银行业高速发展,各类银行间的竞争趋势日益激烈,要想身处其中又立于不败之地,银行需要的不仅仅是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技术、网点等方面的资源,设计更畅通的管理架构,创新产品,增强自身实力,更应该注重与外部的联系,与多方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建立良性密切的关系,将银行的发展置于整个宏观的市场环境中考量。这种内外部维度的价值整合化和哲学上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可将哲学上对人类属性的阐述类推到银行商誉价值分析上,发掘银行商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商誉价值属性界定

综上所述,银行商誉的自然属性可定义为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经营原则为指导,银行在人力资源、客户信息资源、组织文化等内部管理方面具备超越同行业中其他银行的优势,且该优势可转化成银行超额利润的能力。银行商誉的社会属性是处于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银行在经营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其他利益群体,且这种影响力能产生超额获利能力,表现为银行规模、市场地位、与外部关系及银行的社会声誉等竞争力。

三、商誉价值分割机制

(一)商誉价值分割的原则

要想对银行商誉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有清晰明确的认知,需要对属性的具体内容指标化,分割银行商誉价值,构建合理有效的要素体系。驱动因素的细化分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注重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及可比性等。具体而言,分割的具体要素要能够科学反映银行商誉及其特征,全面呈现银行商誉的各个要素和整体情况,要素的设计需考虑现实可能性且具有可比性,避免琐碎繁杂或过于粗略,以便于银行业间各银行商誉的比较。

(二)具体驱动要素分析

到目前为止,商誉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都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被所有人认可接受的观点,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不一一列举。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对银行商誉的认识,现将商誉价值分割到其具体驱动要素层面,以期凸显商誉的具体构成因素,培育银行的竞争优势,推动价值提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 自然属性层面下的具体要素

商誉价值的自然属性具体包括人力资源、客户信息资源及组织文化等,这些指标构成自然属性要素的第二层面。对该层面继续细分及解读如下。

(1)人力资源是企业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在现代化企业中作为知识技术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围绕人力资源这一块的竞争也逐渐展开。本文认为,银行商誉下的人力资源层面包括员工职业素养、薪酬福利情况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具体要素。其中,良好的员工职业素养符合现代银行服务理念,有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树立银行良好形象,从而影响银行商誉价值;银行薪酬福利情况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之一,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努力且高质量完成工作,创造超额收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可实现员工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的协调统一,帮助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最大化地发挥银行各方面资源的优势。

(2)客户信息资源是银行资源的重点,要想在当前不断开放和拓展的国内市场环境下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坚持了解和研究客户,全方位把握客户整体信息,维护和发展客户,更好地挖掘客户价值。文章研究发现,银行商誉下的客户信息资源层面包括零售客户信息和对公客户信息。银行主要的两种客户类型是零售客户与对公客户,零售及对公客户信息资源管理可实现准确识别通过战略选择下的客户群体对银行的价值,将优质和效用最大的资源分配给为银行创造价值最大的顾客群体中,从而达到商誉价值和客户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3)银行的组织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功能,是银行保持良好竞争能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银行发展必不可少的“软件”环境。研究发现,银行商誉下的组织文化层面涉及银行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及管理水平和经验三个方面。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可形成包括银行的核心价值观、组织氛围、工作作风、管理者作风等内容,有利于塑造银行核心竞争力。银行组织结构是银行战略思想与经营风格的体现,是确保银行能够有效管理的基础。良好的组织结构可提高银行经营效率,加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实力。管理水平和经验能指导和促进银行的各项工作,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有利于确保商誉价值的稳定提升。

2. 社会属性层面下的具体要素

商誉价值的社会属性具体包括外部关系、市场因素和社会声誉等,这些指标构成社会属性要素的第二层面。对该层面继续细分及解读如下。

(1)研究发现,银行商誉下的外部关系层面可分为与政府关系、与客户关系及与其他银行关系。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也需要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所以银行与政府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是十分必要的;银行与客户良好的关系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吸引潜在新客户,长此以往有利于逐步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银行与其他同业之间的关系既存在激烈的竞争,又相互依存,相互合作。银行需正确处理这两种关系,多良性合作,少恶性竞争,从而在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中不断成长与壮大。上述关系都可以让银行取得超额利润,提升商誉价值。

(2)银行商誉下的市场因素层面可分为规模与市场地位、产品的创新优势、为社会创造的价值。银行规模和市场地位是指银行已有的经营成果获得的市场认同度,表现为银行资产规模、网点布局和数量、市场份额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为银行资产找寻到更可靠和效率高的渠道,取得不错的经济收益与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动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银行在促进自身发展进步之时,也要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需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回馈与贡献社会。这些市场因素能推动银行高效健康发展,提高竞争软实力,为银行创造更大的商誉价值。

(3)银行是信用的中介和载体,它的基础作用是能够吸收社会公众存款,发放贷款,进行资金支付和结算。这除了自身实力的因素外,主要原因在于银行具有优良的商誉和社会声誉。本文认为,银行商誉下的社会声誉层面包括审慎经营程度、相关部门监管力度、风险预警机制。审慎经营规则的内容有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等,可将资本、效益和风险综合平衡的经营理念落实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促进银行资产质量安全、高效经营和健康发展的有机统一;相关部门对银行的监管一方面是保护存款人利益,降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是鼓励银行提高服务质量、激发竞争活力的有效途径;风险预警机制的意义在于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银行能够及时有效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化解可能的风险,从而巩固银行超额获利的能力。

四、小结

本文首先借鉴“总计价账户论”对商誉本质的理解,解读银行商誉的特定内涵,进而从哲学视角展开对经济学领域商誉价值问题的思考。接着以人类属性的阐述为切入点,创新定义银行商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对每一类属性层面继续细分,分析具体驱动要素,从而构建银行商誉价值的分割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孝哲.论人的社会属性[J].天府新论,2006(01).

[2]王孝哲.论人的基本属性[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3]蒋德锋.基于模糊数学的对传统收益法评估商誉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

[4]纪文倩.基于商誉-净资产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2.

[5]朱锡庆,黄权国.银行商誉评估的计量经济模型[J].求索,2004(06).

[6]王诤诤.商业银行商誉价值评估的计量研究[J].价值工程,2009(11).

[7]张琰,孙玉婷.基于AHP法的商誉价值分割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2012(12).

[8]杨尚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自创商誉计量研究[D].湖南大学,2007.

银的化学性质第9篇

一、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理论同样适用于银行这种特殊类型的企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在银行发展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是指导和约束银行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具体体现在四个层面,即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不同的银行由于自身资源状况、历史与传统、战略安排及环境的不同,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有的强调诚信,有的突出创新,有的注重人性,有的倡导进取;有的看重过程,有的在意结果等等。

二、企业文化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通过指导和约束银行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而对银行竞争力产生影响的。企业文化总是通过一定的经营行为来表现的,当一个银行面对一个新问题时,由于特定文化的驱使,会本能地设计出一系列独特的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企业文化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健康适合的企业文化对提升银行竞争力,推动银行稳健、持续和快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银行制度相比,企业文化更具有稳定性和能动性,对员工行为和作风具有更深层次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功能具体表现在7个方面:①目标导向功能;②凝聚功能;③激励功能;④约束功能;⑤节约交易成本的功能;⑥创新功能;⑦效率功能。这些功能对银行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业绩增长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厉以宁曾经说过,经济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物质技术基础,二是道德。物质技术基础决定常规效率,而道德决定了非常规效率。对于企业和银行而言,他所说的道德其实就是指企业文化,健康适合的企业文化能够给企业和银行带来超常规的效率。

三、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强势文化和增强市场适应性,建立强势文化和增强市场适应性之间是有机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有一方面的倾向,但是不能割裂对待。在倾向于建立强势文化的方面,一般可以从由物质、行为、制度、精神文化建设几个方面入手,并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途径,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在倾向于增强市场适应性方面,建立学习型导向的文化则是有效途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从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几个方面入手:

1.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物质建设主要指物质环境和服务载体的建设。在商业银行的物质环境建设中,体现坚实稳固,给人以诚信感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时代感、创新感等方面体现自己的个性,强化形象标准化管理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服务载体包括银行服务的技术载体、广告、产品及产品的包装等,服务载体主要从成本、效率两方面考虑,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设计和提供。银行的产品有其特殊性,在产品和服务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银行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需要在研究市场需要的前提下,调动技术和知识的资源,开发或者提供与市场需要同步或超前的金融产品。

2.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重点是企业的行为建设,商业银行的行为建设包括领导行为建设、模范人物行为建设和员工群体行为建设三部分。企业文化是靠领导者创立、倡导和培养的,商业银行的企业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银行家精神的集体化,而银行的领导者是这种精神的代表,因此行为建设应首先培养领导者的风格、信念和道德。企业的模范人物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和员工行为引领者,他们的行为最能够体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员工群体行为建设主要为建立归属感、积极性和明确行为目的性。

3.制度建设是贯彻企业文化的有效工具,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制度中体现企业的文化导向,将制度作为塑造企业精神的机制和载体,把企业精神贯彻到制度中去。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相当强大的制度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关键是对现有制度的改造,达成制度和所建设的企业精神的融合和统一,这也是管理创造性的充分体现。制度建设包括领导机制、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三个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影响的主要是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在组织机构建设中,商业银行已有的科层制多少影响了企业的灵活性,需要由加强内部沟通机制建设和扁平化管理来加强灵活性;在改造管理制度中,需要解决如何将企业精神具体化、可操作化的问题,同时兼顾制度的严密性,保证制度实施的效果,可以看出,制度建设是连接企业文化建设中几个方面的重要桥梁。

4.企业精神文化是支撑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企业精神文化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文化归纳于其他方面的建设,又对其他方面起指导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提炼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其他各个方面围绕着核心价值观来进行,才能形成企业的强势文化。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