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10 16:29:40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第1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 经费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092-01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对高校科学研究投入的经费也逐年增长,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层次,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课题项目,但在科研课题经费的日常管理中比较宽松,认为科研课题项目由个人努力争取而来,科研课题经费在经费核算上属于预算外收入,对其项目开支范围、开支比例等无限制性规定,造成支出结构的极不合理,过多的交通费、通信费、招待费,甚至与科研无关的旅游、家庭日常开支也在科研课题项目经费中开支,高校仅对科研课题经费按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费,并对获得研究项目的项目组,可以按项目经费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劳务费作为申请项目的一种鼓励。

由于成本效益的意识淡薄,偏重于科研课题经费申请后到账的经费收入总额,对科研课题经费的使用未考虑到全成本核算。虽然对项目提取了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但学校为其提供的仪器设备、房屋占用、水、电、气等成本费用是否与项目提取的管理费相符,这难以准确地计算,最终导致未真实地反映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本。

2.科研课题经费购置的资产管理不规范。高校通过科研课题项目实施所形成的固定资产,除科研合同中明确规定使用用途的以外都必须纳入学校统一的资产管理。由于科研课题项目组成员以为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由个人争取,与学校事业经费无关,科研课题项目所购置的设备仪器虽然名义上在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但仍为科研课题人员私人所有,使得许多设备在项目期间由个人保存,而结题后或项目负责人变动未及时清理与移交,使得资产仍滞留个人手中。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课题组均各自为政,经费使用权归各个课题负责人,导致各个课题组对相同设备重复购置,有些设备又闲置不用,造成资源浪费。

3.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对科研课题项目的预算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性,科研经费完全根据课题组的意愿进行分配,导致了课题预算不准确,支出的弹性较大,从而导致结题不结账。另外,多数高校往往把重点放在项目及经费的争取上,而忽视了结题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有的沟通协调不畅,使得科研课题结余资金未能进行分配,造成结余经费仍由课题组进行自由支配,占为己有。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针对科研经费使用上出现的系列问题,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科研经费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等,细化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具体项目、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别对项目支出中的招待费、劳务费等实行严格的比例控制,与本项目无关的内容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以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高等学校科研课题进行全成本核算,科研活动过程中的水费、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房屋占用费等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摊,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所挤占的高校事业经费。

2.加强科研课题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对科研课题经费购置的资产应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核算与管理,严格按照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建卡、分类、核算,当保管人员变更或课题结题后应及时做好移交、清理工作,避免资产的流失。同时,学校应打破以往分项目购置科研设备的格局,对科研项目设备购置实行申报、审批、统一购置、验收的制度,对不同项目购入同一资产时,管理部门从中进行合理的协调,避免资源的重复购置,提高资源的共享率及使用率。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第2篇

【关键词】科研课题制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制度改革

科研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整体素养,并且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科研经费是促进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如果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能适应科研事业的发展,将会影响国家的发展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加快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另外,课题制度是指以公平竞争为基本原则,以课题为中心的科研管理模式,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研究,有利于课题制的顺利实行,进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演变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科研活动属于国民经济计划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在管理方面具有统一分配的性质,研究经费需要通过专项科研经费或者国家科学事业经费的形式划分到科研组织,在当时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缺乏成本预算制度,同时缺乏成本核算,不利于经费管理制度的合理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首先,我国实行了合同制管理模式,提出针对不同形式的科研经费要实行不同形式的合同管理。例如我国颁布的《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前不久,该办法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行了重新修订,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改革。

我国在1999年提出课题制,在《国家科研计划实行管理规定》中指出课题制管理的核心是对经费的管理,并且指出通过国家拨款而实行的科研项目必须采用课题制。另外,我国各地政府也逐渐开始实行课题制,并且在逐渐改进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的缺陷

(一)缺乏对科研经费的区分

在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行业的课题研究方向不同,同时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致使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是在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实行中,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基本相同,缺乏对不同科研项目的针对性措施,不利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多样化发展。我国通过一个标准来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难以满足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需求。

(二)缺乏合理的资源分配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科研经费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国家或者单位的科研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在科研资源的分配方面,存在科研项目宏观布局不合理、科研人员分配不合理和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我国目前的科研项目大多数集中于重要的城市和学校,科研经费由于过度集中,致使科研项目的分配不合理。在我国的科研项目发展中,部分科研人员可以承接几十个科研项目,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完成一系列的科研项目,致使其将科研项目承包给其他人员,这种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不利于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缺乏合理的预算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实施成本预算,加强对研究经费的成本管理,有利于节省预算开支,促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合理发展。但是,在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全面预算实行中,管理人员缺乏对预算的重视程度,导致预算不合理,不利于节约预算成本。我国的科研经费预算由管理人员独自负责,财务部门缺乏对预算的管理,由于管理人员缺乏预算相关的专业知识,将预算看做成简单的财务项目,不能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来完成预算。由此可见,这种情况下的预算将会存在较大的偏差,不利于成本的节约。对于我国的预算管理而言,缺乏相应的法律管理措施,导致经费的申报程序简单,不利于对经费的合理管理。

(四)逐步推进科研单位“去行政化改革

目前,科研管理体制与科研事业发展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科研单位的行政化属性,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科研单位都是所谓“事业编制”,使科学研究按照行政单位的管理方式运作,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明显的矛盾,例如在“三公经费”管理、公务机票采购等政策的实施上,就出现了与科研规律相左的问题。所以,要彻底改变现有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就要加快去行政化的步伐。

(五)缺乏后期补助

在科研项目的实行中,后期补助是指管理部门对研究人员的奖励或者补助。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管理部门发放的补助过少,不足以奖励或者补助研究人员。同时,国家以及相关企业发放的科研经费经过一定的预算,仅仅可以满足正常的研究需求。后期补助的不足,不利于提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课题制度下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合理的课题立项

在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中,由于缺乏对科研经费的合理区分,不利于对科研经费的合理管理。针对这种现象,规范科研的课题立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立项合理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科研的效率,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课题立项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专家需要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研究的发展方向来制定发展目标。并且要对科研经费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另外,我国需要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来实行不同的经费管理制度,利用同一种经费管理制度不利于对科研项目的科学管理。只有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实行中,规范课题立项,并且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的划分,才可以促进科研项目合理的发展。

(二)促进科研项目的创新

在我国科研项目的实行中,大部分科研项目由重要科研机构及大学完成,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来促进科研项目的创新发展。但是这种形式的科研会局限思维,毕竟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集体的思维才是无限的。因此,我国应该扩大科研范围,将科研扩展到全国各地,只有集思广益,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事业的创新发展。同时,我国对经费的管理应该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对科研经费的投资要注重科学性,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来整合更多的资源,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事业的创新。

(三)加强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

在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中,缺乏合理的预算,大部分经费通常由管理人员支配,不利于对经费的预算。因此,在对经费的管理过程中,我国应该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继而可以制定合理的措施来加强对经费的管理。首先,我国应该制定经费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上给予经费管理的限制,使相关人员可以合理的运用科研经费;其次,我国科研机构应该加强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只有运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才可以更好的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的预算;最后,我国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对科研机构的经费使用进行合理的监督,以期科研经费可以得到合理的运用。通过一系列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可以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运用,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项目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人员的收入

在科研事业的发展中,科研人员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不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继而不利于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建立相应的劳动报酬机制,适当的提高科研人员的劳动报酬。在科研项目的实施中,合理的劳动报酬规划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付出可以得到相应的重视,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

(五)完善后期补助制度

在我国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中,缺乏相应的后期补助制度,不利于提高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不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后期资助是指管理部门掌握一定的科研经费,当科研项目完成时,可以根据项目的成果来对科研机构进行奖励或者补助。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完善后期补助制度,增加后期补助的金额。加强后期补助可以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对成长期的研究人员进行鼓励。在科研项目的进行中,科研成果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预知性,加强后期补助,可以弥补项目中的不足。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

在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实行中,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缺乏合理的预算和科研人员的后入与付出不成比例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科研机构可以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成本的预算,并且可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重视。只有科学的实行科研经费管理,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志强.刍议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2]王瑾.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3).

[3]王征.基于科研经费管理的科研廉政机制建设研究[J].财政监督,2014,(30).

[4]刘军民.以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创新驱动战略[J].地方财政研究,2014,(12).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科研经费管理 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我国对于科技的投入也在逐渐增大,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我国科研工作的重任,同时,相应的科研投入也逐渐增加。但是,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由于相应的资金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导致科研经费利用效率较低。只有积极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推动科研工作的质量。

一、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和实际相脱节

通常来说,科研项目在申报工作中都是由事业单位科研管理工作部门或者相应的承担者确立项目,并且进行申报。科研项目的预算经费都是由项目本身的负责人员编制相应的预算,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预算编制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使得相应的预算编制工作不合理,所设计的内容不规范、不全面、不合理,导致实际的费用大于预算。在科研工作项目开展过程中,相应的经费支出并没有按照相关计划进行,有些项目的经费支出并没有按照相应程序进行审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实际费用大于预算。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不能严格按照经费合同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进行归集,使得科研项目不能及时进行结题,甚至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重新对账目进行调整,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

在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深入人心。另外,在科研项目申请过程中,财务部门应该积极和项目申请人员做好协调,能够为预算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数据,保证预算工作开展有效性。

二、提高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保证预算的合理性

在实际的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项目申报部门应该积极对相应的工作进行研究分析,确定项目的价值,然后再将其上报给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工作通过以后,才能报备给财务部门,然后编制项目预算,将审核通过的项目上报给上级领导部门。在整个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并且还要保证优秀项目上报,明确各个环节工作细节,从而保证资金利用能够得到落实。

(二)设立专门的科研账目管理部门

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上述现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积极设立相应的资金管理部门,依据科研经费的应用形式,设立专门的经费管理部门,对核算制度审核,设置专门的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科研账目管理制度,指定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然后按照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分项目进行拨款,并且还要对经费落实状况进行研究控制,不仅能够提高经费的利用率,而且还能保证各项工作衔接的有效性,从而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科研项目研究完成以后,科研管理部门应该积极通知财务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结算表,如果经费有剩余,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处理,避免挂账状况的出现。对于一些不按照要求进行结算单位科研项目,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保证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加强对项目支出的审核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应该积极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科研管理部门的研究分析,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工作信息,对各项支出进行审核,从而保证经费的使用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一些和预算不符合的支出,工作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向相关部门说明原因,经过相关部门审核以后,财务部门才能依据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调整。如果预算经费在执行过程中,工作力度缓慢,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制定相应的报告,通过月报、 季报、 年报的方式,使得财务部门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应的财务信息。如果发现实际经费和预算差距较大的现象,应该及时的通知科研部门,并且及时的分析其原因,对相应的计划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保证预算的执行力度。

(四)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在科研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对科研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引进一些先进的控制模板网络系统,将其和相关经费管理工作、科研管理工作进行融合,从而能够使得相关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并且还能够依据实际构建完善的数据系统,积极的对工作进行优化,从而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还能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科研占据着重地位,积极对事业单位科研课题管理中的经费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经费管理的工作现状入手,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并且还要保证其落实力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红新.如何管理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J].财经界,2015,(6):69-70

[2]王琪.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5,(3):32-34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第4篇

关键词:科学研究单位 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一、加强课题经费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

课题经费是科学研究单位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没有课题经费,科学研究就无从谈起,而课题经费运转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科研的出成果和出人才。经费管理在整个科研项目的进程中如影随行。首先是课题的申报,在课题申报期间,要进行课题经费的预算;在课题执行过程中,需要按批复的预算进行经费支出的核算和控制;课题完成后要进行课题验收,而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又是进行整个课题验收的前提,财务验收不通过,课题验收就会一票否决。为了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多出成果和人才,提高科学研究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和规范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二、课题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目前科学研究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题经费预算编制随意或编制虚假预算

按照国家科研项目申报的有关规定,在课题项目申报期间,课题的经费预算,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课题负责人只是按自己的意思自行填报预算,什么内容想多开点,什么内容想少开点,都由自己说了算,或者干脆编制一些虚假的预算,套取国家资金,因此预算编制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课题预算的编制原则即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三个原则相去甚远。

2、在课题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一个全盘监控

在课题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情况,比如:科研课题经费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的内容进行核算,或者没有预算的内容也在本课题中支出了;课题在上报课题经费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时,出现没有完成当年预算执行进度的情况;课题尚未结束,但是在年终进行课题结转成本,收入与支出相抵,结余要结转到下年度时,出现了经费超支现象等等。以上种种原因,造成课题负责人无法全面了解和控制预算的执行进度,无法了解课题经费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一个能够全盘监控的执行者,那么课题经费就很难能够按预算执行了。

3、课题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较大的偏差

科研项目立项后,课题经费一经下达,就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但在课题经费的实际支出中,会出现与预算不符,产业较大偏差的问题。由于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是自己的课题,经费支出的自在自己手中。因此在课题经费下达到本单位财务部门时,课题主持人并没有将课题的合同和预算书送到财务部门备案,而财务部门只能按课题组报账的内容进行财务核算,根本无法与预算进行比对,无法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等到课题结题验收,进行财务审计时,才发现有的科目开支多了,有的科目开支少了,或者是超范围使用经费等等,这时要调整也来不及了,极大地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开展。

4、课题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与课题财务核算科目不一致

在课题下达的预算书中,详细规定了课题的开支范围,但是课题规定的开支内容与财务核算科目是不一致的,课题的财务决算报表设计也是根据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范围而设的。在课题中期上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结题时填报财务决算验收报告的时候,就出现了无法直接从财务账目中取数的问题。课题财务决算报告要求是按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范围编制报表,而本单位财务部门都是按国家规定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核算的,那么在填报过程中,就要对原始的财务账目进行调整归类为按课题预算中规定的的开支科目,才能将数字填写到报表中。在调整的过程中,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三、科研单位课题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课题预算编制,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由于课题人员对国家规定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方面不了解,而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的专业知识也存在欠缺,任何一方单独编制预算都会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在课题编制预算期间,需要财务部门参与,和课题人员共同完成预算的编制。财务人员可以从财务方面的角度看问题,提出符合财务制度的预算;而科研人员则从课题研究需要完成的目标出发,拟出符合科研发展方向的预算,最后二者再进行综合协调,最终制定出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预算。

2、在课题实施期间,需指定一个课题执行人,对课题进行全盘监控

在课题实施期间,需要指定一个课题执行人,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实时全盘的监控。课题执行人是财务部门和课题主持人的之间的联系人。在课题执行过程中,课题执行人应根据批复的预算书,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课题预算执行进度,定期向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经费支出情况。课题执行到哪一步,需要开支什么内容,课题执行人、课题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三方都要及时沟通信息,保证课题按执行期有序地进行,杜绝弄虚作假,截留、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违反规定转拨、转移课题经费,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使用经费等等现象的发生。

3、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每一个课题分别设置一套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

课题经费下达到课题承担单位后,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课题主持人应将课题的合同和预算书复印件送到财务部门备案,由财务部门按照规定的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并参照课题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金额,办理课题经费的支出。同时在每个课题的课题执行人手中,设置一套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按预算书中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设置明细科目,课题的每一笔开支,财务部门除了记入本单位账户外,还要同时分门归类记入辅助账中,由课题执行人实时监控经费支出情况并定期与财务部门对账,定期将经费支出情况汇报课题主持人,如出现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较大偏差时,可以及时进行调整,保证课题实际支出在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内,确保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4、统一和规范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课题财务核算科目

为了避免课题在填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结题财务决算验收报告时取数的困难,避免填报的随意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应统一规范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课题财务核算科目,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对经费支出及时归类整理,这样才能通过预算对课题经费支出进行控制,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四、结束语

科学研究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分析了存在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和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只有加强和规范科学研究单位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课题经费使用效益,才能提升科学研究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科研研究单位能够争取更多的科研课题,研究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涌现出更多的高端科技型人才,并将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娟,科研预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研究,会计之友,2007.9

[2]赵建华,浅谈课题经费预算管理与支出控制,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5

[3]刘燕 ,如何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会计之友, 2006.24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第5篇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医院在信息化管理上得到较大发展,投入也相对较多。但是如何利用这个平台,更好的服务医院管理则不断面临挑战,其中医院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存在较多问题。科研项目课题立项、预算管理、财务报销管理不联动、各自为政。科研项目课题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多,管理不统一。详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科研项目课题立项由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结合临床经验立项,向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申请,并向上级相应管理部门申报,课题申报成功后,科研项目管理部门没能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往往是科研项目经费汇入医院账户后,财务科研人员追溯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项目课题经费来源,确定科研项目课题项目名称,滞后按照科研项目课题立账。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参与人员基本是医务人员,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由于缺乏预算编制审核制度,科研项目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容易导致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不一致,需要进行项目预算调整。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管理不严。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将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到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申请报账,财务部门审核重点是发票的真实性,审批手续的合规性,对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支出是否合规审核不严。导致科研项目经费财务核算工作只能发挥记账功能,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科研项目课题结题不结账,存在科研项目课题已经结题,财务账面上仍有余额,没有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结余核算。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课题结题结账管理不重视,未制定科研项目课题结题清理制度,未能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处理,导致科研项目课题结题不结账,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未能有效分配,给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及科研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未能真实反映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不一,导致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多,管理不统一。如我院科研科管理的是院内职工的科研项目,教育培训科管理的是博士、博士后的科研项目,精准中心管理的是兼职研究员和高层次团队等遍布全国的科研项目,药物临床试验中心管理是临床试验的科研项目。

二、优化措施探讨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第6篇

【关键词】 科研经费; 信息化管理; 校园网络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出现了纵向多层次、横向多元化的新格局,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其规模也逐渐成为一个大学实力的象征,然而高校目前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迫切需要搭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一、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机制落后,信息共享难,造成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的混乱

目前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基本是由学校科研处、财务处和项目负责人分级管理的机制。科研处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主要管理科研经费预算、大额支出审核、结题决算审核等,并依据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定本校的具体管理办法。财务处负责到校经费的财务管理和具体核算,为有科研经费的教师、科研人员建立科研项目经费账号,开设“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本”,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进行审核。科研经费的课题负责人负责科研经费的申请和预算编制,按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的到账资金,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的结题事宜。

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科研处只偏重于组织和争取项目并提取管理费,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收益关注不够;财务处只负责科研经费的入账、使用报销合法合规,并没有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课题负责人也不向财务处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客观上存在“管项目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项目”“管预算的不管开支”“管决算的不管预算”等现象。由于科研经费涉及部门多,沟通协调难,细化管理更难,由此造成了科研经费管理的人为割裂,部门间缺乏系统的配合、协调和沟通,科研项目的预算信息、进展信息和财务开支信息在校内各部门之间未能做到及时、全面共享,容易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混乱。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对科研经费的认识在不同层面上存在误区,使得科研项目开支与预算背离

科研经费按经费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学校内部科研经费与校外科研经费。高校内部科研经费是指学校财务预算安排的科研项目经费、科研启动费和科研配套费等;校外科研经费按取得的渠道不同可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是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国家、省、市的科技部门、教育部门、政府决策咨询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下拨的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承接校外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由企事业单位拨给的科研经费。与此相应,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划分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和校级课题三类。核算经费支出时,横向课题和校级课题执行学校的管理办法,纵向课题同时遵循该类课题上级相关管理规定。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各项管理办法定性内容多,量化指标少,哪些费用能报,哪些费用不能报,哪些费用能报多少,都很难把握。

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课题负责人在预算中拟定的预算项目可能与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相应的经费统计口径不一致,致使科研项目开支与最初的科研项目预算相背离。

(三)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科研经费挤占教育经费和其他经费

高校的科研与教学是很难分开的,大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到账后,只提取少量科研管理费,不提取资源使用费,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所产生的房屋使用费、水电费、实验设备折旧费、科研人员工资福利等均未列入科研支出,挤占了本就捉襟见肘的教育事业费。部分高校在相关科研项目上给予科研配套费支持重点学科和课题的研究,但相关支出未进入该科研项目成本中;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同时还负责大量教育经费和其他经费支出审批权,致使科研成本转嫁到教育经费及其他经费中。

由于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往往使得科研人员产生错误认识――学校已经就相关课题经费提取了管理费,那剩余的科研经费就是自己的了,课题负责人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而科研管理部门也认为提取的科研管理费是本部门的“创收”,并未用来弥补科研工作所挤占的学校教育事业费支出,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科研经费属于个人”的错误认识。财务人员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明知不是很合理但又合乎相关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的开支只能放行,否则将会背上“妨碍教学与科研事业发展”的罪名。

(四)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科研资源共享难,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落后

由于课题负责人对自己负责的课题拥有独立的经费使用审批权,但对其他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又不了解,往往个人认为需要购置什么资产,预算中有就去购置,有时该资产可能其他科研项目也曾购置且使用完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同课题之间资产无法调配使用,造成同样资产重复购置,浪费了可以共享的资源。

二、科研经费推行信息化管理的设想

针对科研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科研资产管理平台,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借助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大力推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

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管理需要,科研信息化管理必须借助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建立科研管理、财务、院系部门、课题负责人互联互通一体化的科研管理系统。通过共享的信息管理网络平台,连接财务、课题管理、审计和课题负责人等相关职能部门,将与科研有关的各项业务实现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首先由科研处将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性质、项目完成期限、项目预算、项目组成员、项目协作单位、项目合同经费、项目所在院系等科研信息录入课题负责人名下。财务部门负责将收到的每笔收入、发生的每笔支出明细录入到每个课题中,对合同需要预算管理和控制的项目,财务部门通过预算信息进行额度控制,通过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科研经费相关信息与财务的对接,对接后财务处能够实时获取每个项目的相关情况,从源头上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项目负责人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自己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可及时快速获取准确的科研项目信息,实现科研管理由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

(二)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大力宣传科研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

我国目前对科研经费管理没有一套统一的管理制度,高校在科研经费使用上各行其是,随意性极大。各高校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符合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制度,并不断进行完善。同时科研管理部门应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做好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学校科研人员熟悉国家、学校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正确认识科研经费的性质,从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程序。同时在科研项目预算时就指定专业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的制定,使得科研项目预算更加严谨,日后再根据科研项目预算严格控制开支标准,从而避免科研支出中出现随意性,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当然,在科研项目运行的全过程中,充分的信息沟通尤为重要。

(三)完善科研成本核算体系,对科研项目提取科研管理费之外的资源使用费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12月20日联合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课题研究费支出预算以课题及子课题为预算对象,预算内容包括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及其他研究经费等。其中,人员费是指课题组成员的工资性费用。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课题组成员,并按规定在课题预算的相关科目中列示,不得在国家资助的课题专项经费中重复列支,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间接费用是指为实施课题而发生的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一般包括:支付依托单位课题服务的人员费用和其他行政管理支出,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

高校应完善科研成本核算体系,对科研项目提取除科研管理费之外的资源使用费,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明确科研经费成本开支范围、标准,合理分摊课题使用学校资源发生的间接费用,让课题负责人了解资源使用费计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转变以往的错误认识,进一步明确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科研经费绝非课题负责人个人所有,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四)相关课题结题后,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定期公布可调配使用的资产名录,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应尽可能地完善固定资产、低值资产等相关管理,特别是清算与移交制度。国家有关文件对此有明确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统一纳入学校资产管理,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取私利,其处置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科研课题结题后,科研负责人应配合高校相关部门做好这些资产的管理、清算以及移交工作。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公布闲置资产名录,供其他科研项目及教育事业部门选择,从而实现科研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S].教财〔2005〕11号,2005.

[2] 刘勇,王茜,关于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8(6).

[3]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规定[S].〔2002〕2号,2002.

[4]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执行国家科研经费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S].教财〔2011〕12号,2011.

[5] 吴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初探[J].会计之友,2009(17).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第7篇

第一条:气象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简称气象科技课题或课题)系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气象科学基金项目、气象科技“短平快”项目等以外的本部门所管理的气象科技研究课题。

第二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地方拨给的科技三项费,重大专项研究费,气象科研事业费(扣除研究机构包干部分),国家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单独拨付的气象科技发展研究的经费。

第三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的管理,根据经费来源分为国家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两级管理。属于国家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投资的研究课题由双方共同管理,并协商确定某一方为主。对于列为国家气象局的研究课题,承担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要按本办法代行管理工作。

第二章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计划的制定和组织管理

第四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实行计划管理。国家气象局根据全国气象科技、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制定相应的全国重点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根据各自的气象科技、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制定相应的气象科技研究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能在近期内投入业务应用的课题要有明确的使用单位。

第五条:年度实施计划中的研究课题,国家气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在每年一月底以前年度的项目指南。落实研究课题时,采取招标和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协作的办法,择优落实承担单位和承担者。

第六条:课题的主要承担者,一般需是从事这方面研究或实际工作的具有助研(工程师、讲师)或以上技术职务的科技人员。初级技术职务的青年气象科技人员作为课题的主要承担者,必须由两名副研(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上同行专家或单位推荐。参加课题的研究人员必须做实质性研究工作,不得空挂名。

第七条:准备列选的研究课题,一般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个别确已成熟的课题亦可不进行论证。

可行性论证的重点是:审查课题的内容及主要指标,计划进度及完成目标,试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评估预期科技成果的水平和科技意义及审查课题预期成果转化业务应用的可能性和实际效益;审查经费额度和预算。可行性论证工作由下达任务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主持。采取书面的或者会议的形式进行审议。

第八条:经过批准的课题一律采取合同制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下达任务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主管人员和领导,承担单位的主要承担者和领导,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主管人员,分别代表甲、乙、丙三方签订科技研究课题合同。管理部门按合同条款拨付经费,检查执行情况和成果验收。承担单位和所在科研管理部门应将资助课题纳入各自的研究工作计划,承担单位要在人力物力等必要条件方面予以保证,使课题能按合同要求如期完成。

第三章拨款方式和经费管理

第九条:根据课题性质和要求,有以下三种合同制:

1、承包合同制:主要适用于有明确的科学技术指标,便于核算经费额度和成果验收的课题。承包合同制的课题达到合同要求结题以后,剩余经费全部归研究单位,经费不足时由研究单位补贴。

2、责任合同制:主要适用于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但科学技术指标弹性大或者一次核定经费有困难的课题。对责任合同制的课题一次核定总经费预算控制指标,执行时根据年度进展情况每年再核定下达经费。课题结题后,剩余经费全部归任务下达的单位调用。

3、有偿合同制:主要适用于近期可取得经济收入的应用性和开发性的课题。课题结题并取得经济收入后,课题承担单位要按合同规定偿还全部或部分课题经费。有偿合同制的课题,需要课题承担单位上级部门同意并承担保证按合同规定偿还的责任。

第十条:课题研究经费由管理部门按年度计划拨付,承担单位要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准挪用,年终结余结转下个年度使用。

每年1月15日以前,课题主要负责人要向下达任务的单位填报上一年度“气象科技研究经费年度决算表”,在11月底前填报本年度的“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进展情况表”,同时提出下年度计划和课题经费预算。对于逾期不报的,将停拨课题预算经费,其后果由课题负责人承担。

第十一条:课题研究经费使用范围如下:

研制新产品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费,小型专用检测仪器仪表费,产品性能试验费、设计费、加工费、研制协作费;

中间试验和推广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安装费、考验费、试验消耗费和人员培训费;

各种科技研究过程中所需的资料费、计算费、室内外试(实)验费、野外考察费、旅差费、临时工工资、科技活动会议费(可行性论证会、成果鉴定会、技术组会等),交通运输费。

第十二条:课题负责人在课题进行期间,在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条件下,有权按计划和预算支配和使用课题经费,课题承担单位应尊重课题负责人的这一权限。

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有权有责监督和检查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对于违反财务制度的开支要予以制止和纠正并及时向上级反映。

第十三条:严禁课题承担单位乱立名目滥收费。更不得利用各种内部收费办法将部份科研经费转化为所谓的“预算外收入”。

凡是由国家、地方科委、计委、经委通过国家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下达的课题或国家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直接下达的课题都属于纵向课题。纵向课题在气象部门内部协作仍属于纵向课题。

第十四条:课题承担者由于能力不及或其它正当理由而无法继续进行课题的研究,经过同意可中止课题,其剩余经费全部退回原下达课题单位。

擅自更改课题内容或科学技术指标,或由于课题承担单位安排不当课题承担者无时间保障,或其他无正当理由,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者,科研管理部门有权中止课题,同时根据情况收回部分或全部课题经费和设备。

第十五条:课题结束后,课题承担者要提交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决算。

第四章气象科技成果管理

第十六条:课题研究结束后,课题承担者须进行认真地总结,整理出完整的数据、资料和图纸,写出课题总结报告,并附上有关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上报下达任务的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进行初审,并根据课题性质和初审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结题和进行成果的验收。

第十七条:有关科技研究成果鉴定详细内容参见《气象科技技术研究成果鉴定试行办法》。

第十八条:气象科技研究成果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其推广权由下达任务的单位行使,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者有责任承担交流、推广的义务。下达任务的单位半年内若不组织推广,承担单位可自行转让。收入的分配按《气象科研系统技术市场管理试行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结题后,由课题承担者向所在单位和下达任务的科研管理部门上报档案材料各一份。

第五章附则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第8篇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项目规范

一、高校科研经费的重要性

随着全国科技创新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高校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科研经费也因此大幅增加。科研经费是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支撑,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就成为科研管理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科研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证,科研经费管理是否科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与得当,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了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分析经费管理存在问题,进行经费问题对策研究,一直是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申报不合理

在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时,课题组成员往往只是凭以往的经验估算,缺乏财务的科学规划性,往往只注重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实验相关的费用,例如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一般对于科研过程中将发生的间接费用往往不清楚,因此间接费用往往申请很少或不申请,这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题组实际耗用的水电能源往往不能体现在科研成本中,一方面不能完整的核算科研成本,另一方面挤占了课题承担单位的事业经费。

(二)科研经费支出范围不严格按照预算书执行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科技处、财务处和课题组往往是平行开支,互不交流,对于科技部门来说,主要工作是完成课题的立项,提取科研管理费,将科研经费下达到财务处,而财务处在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一般只要符合财务规定,经费都是由课题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组而言,认为经费是自己申请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往往不能按照预算书严格执行。

(三)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缺乏计划性

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缺乏整体规划和计划性,课题组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往往前紧后松,在课题开展前期报销的很少,往往达不到科研经费的40%,到了课题结题验收的时候,突击使用经费,大量地集中性支出,不能合理、连续的使用科研经费。

(四)项目结题时结题不结账

《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对课题的结余经费应进行审核、结算”,“专用资金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结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且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但目前,对高校而言,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比较普遍。 “结题不结账”,不仅使结余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经费一直挂在账上还会造成高校未完成科研项目经费大量沉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科研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

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根本,当务之急国家应对目前已有政策进行梳理和清理,结合现实情况,整合、制定出一个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相对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国家政策的制订,首先要具有全面性,既要符合程序的严密性,也要具备内容的科学性; 其次要有普遍适应性,要具有普遍指导的意义,不能只对某些领域具有指导作用;第三还必须具备前瞻性,要与社会发展密切适应; 第四要有规范性。

其次,各高校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校的经费管理政策。与国家宏观的经费管理政策一致,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精细化的科研管理制度,做到在实际工作中有理有据,使课题组能够清晰准确的理解和执行。

(二)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应该从科研项目立项开始,课题组应该改变以前课题申报时根据自己意愿填报预算,没有科学的进行财务预测,应该由专业的财务人员参与,对课题经费进行科学的财务预测,确保项目经费预算支出内容要与项目申报书中确定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试验方法、研究目标、研究周期、参加人员等相关;如果单位自筹或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经费资助,应在经费预算编制说明书中列示;预算书及其有关附表的相关数据应保持一致,做到准确、无误;特别是科研管理费额度是否与科研管理条例规定应提取的管理费有冲突;预算支出科目支出范围是否规范等。

在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为了防止主课题预算和子课题预算不一致,应做到本校作为课题承担单位,应提供主课题任务书和所有协作单位子课题任务书交科技部门和财务部门备查,如出现主课题和子课题预算不一致,应及时联系协作单位调整;本校作为课题协作单位,应将子课题任务书、课题预算说明书发送给课题承担单位备查。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建立科研经费分类控制

为了使课题组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书执行,高校要善于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在课题立项时,对每一个科研项目设置专门的项目编号,并且实行科目控制,对该项目的明细科目设置额度,例如某科研项目预算书中劳务费为5万元,在该科研项目立项时,设置项目号123,该项目号所对应劳务费科目预算额度设置为5万元,这样在课题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查询该项目劳务费的结余金额,比以往通过手工计算要准确和有效率,通过建立项目经费分类控制,可以使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专款专用。

(四)对重大专项建立年检制度

根据科研经费来源不同、科研经费数额的大小将科研经费分为重大专项和一般专项,重大专项往往金额大,影响深远,因此对于重大专项不能等到课题结题时才检查经费的使用情况,应该建立高校科研经费年检制度,每一年对重大专项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内审,评估重大专项的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并将每一次的年检报告作为课题结题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重大专项年检制度,一方面可以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另一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促使课题组有计划地合理利用科研经费。

(五)规范科研项目结题的程序

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的普遍现象,制定了规范项目结题的程序:

1.课题组收到结题验收通知后的作法

课题组收到相关管理部门结题验收通知后,应及时联系主管科技和财务的部门,国家重大专项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课题组应及时联系审计处,约定符合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并就签订审计业务委托书、确定来校时间、所需资料等事项进行及时沟通,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科研结余经费的处理

国家科研管理条例对科研结余经费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需要原渠道返还的国家重大专项,比如“973”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另一种是结余经费可作为后续研究经费的项目,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因此高校对科研结余经费也应该分为两种情况处理。

(1)结余经费需要原渠道返还的国家重大专项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0号),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59号),结余经费需要原渠道返还的国家重大专项, 项目通过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课题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科技部,由科技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因此该国家重大专项通过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其项目开支范围仍必须控制在原预算指标内。

(2)结余经费可作后续研究经费的项目

按照相关科研管理条例,已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仍用于项目依托单位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工作的课题,应填写科研结余经费使用说明书,说明结余经费将继续用于哪项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开支范围以及课题开展时间,报学校相关部门审批,在结余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高校和课题组应按照审批课题专项经费净结余表开支,同时课题组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利用科研经费。

【参考文献】

[1] 刘娟娟.地方性综合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7).

[2] 张小玲.对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设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7).

[3] 刘雁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9(5).

[4] 吴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初探[J].会计之友,2009(17).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第9篇

[关键词] 课题经费预算 科学编制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是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课题预算评审评估和课题经费安排的重要依据。自2001年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项目研究全面实施课题制管理以来,科研课题经费预算,几乎成了各渠道课题申报的必备材料。对于如何科学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为课题申报加分,本文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的难点

(一)编制人员的专业局限性

科研人员在所从事的科研领域虽然是专家,但涉及到研究项目管理所必须遇到的财务问题,科研人员往往力不从心,尤其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大额经费管理,由于各项目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每个项目都有其研究的特殊性。而目前国家在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科学、统一的预算定额标准,这样,对科研单位中的非财务人员,要求编制准确、可行的课题经费预算,难度往往很大。虽然经费主管部门对课题申报单位一般都有财务人员参与课题预算编制的要求,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课题负责人对经费预算的严肃性、重要性认识上的不足,财务人员对科研领域专业知识了解不够,编制预算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面等,都会导致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二)科研活动的自身特殊性

科研课题经费预算十分困难,主要由科研活动自身的特殊性造成。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由此决定其工作量和所消耗的费用也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不能完全给予预见,因此,很难在事前对科研课题的经费进行准确的估算或预算。同时,由于科技活动存在着类型的差异,不同类型的科研课题,其经费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程度也不相同。一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经费预算的不确定性最大,试验发展、R&D成果应用次之,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等科技服务项目经费预算的不确定性最小。

(三)课题申报主体经费供给的差异性

由于科研课题都依托在不同的申报单位,而在现有国情下,申报单位经费供给政策存在着差异性,有自收自支单位,有定额补助(差额补助)单位,也有全额拨款单位。财政供给政策不同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财政事业费供给水平的差异。自收自支和差额预算单位一般经费供给都比较紧张,而全额拨款预算单位的经费供给一般则比较充裕。财政供给水平的差异必然带来人员经费开支的不均衡性,从而导致科研课题人员经费科目的预算开支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财政事业费供给充足单位的科技人员除可以大幅度提高待遇,还可以将主要经费用于科研,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财政事业费供给不足的单位则可能用科研经费来抵发工资,严重的甚至影响到科研课题的完成。而且,即使是在同一个单位的不同课题组,也会存在人员经费开支的不均衡性,争取的课题多,尤其是大课题多的课题组,结余经费通常会比较充裕,科技人员也就可能大幅度提高待遇。而那些争取的课题少,尤其是大课题更少的课题组,通常缺少结余经费,很难给科技人员提高待遇。可见,课题申报主体经费供给的差异性增加了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的难度。

二、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结构不合理

预算编制时,宁可多要多报、不能到时不够,宁愿自己什么都置、不愿寻求合作,对预算中的各支出科目预算不清楚怎么合理分配、控制比例是多少,最终导致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经费过剩或不足,从而影响科研课题目标的实现。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结构不合理,会导致专家组评审时对比例偏高的预算进行削减,但专家组评审时对比例偏低的预算是不可能主动给予调增的。这样既不利于课题经费的申请,而且还会影响今后预算执行以及后续结题验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在设备费预算的测算内容中,对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的购置数量就不宜过多,这些设备都属于通用设备,应是课题申请单位进行科学研究所具备的基础条件,科研课题经费应尽量安排用于购置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很难得到科研课题经费的全部支持。又如差旅费和劳务费等研究过程中肯定会发生的支出,应实事求是编列预算,比例不宜过低。

(二)测算依据过于笼统

编制科研课题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对测算依据的文字描述部分重视程度不够,叙述过于简单,甚至有人认为,测算依据越模糊越好,这种浑水摸鱼的心理引起的后果往往是严重的,因为测算依据恰恰是专家组评审过程中重点查看并据以确定预算数的重要依据。尤其对于那些经费支持额度不定,理由充分合理就给予支持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科学,测算依据是否充分详尽,对最终所能获得经费支持额度的多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工作中有些科研人员很纳闷,为什么有的科研人员经费预算编100万就能给100万,自己的经费预算编50万还要被恶狠狠地砍上一刀呢,在这里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三)盲目承诺配套经费

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申请的科研经费,大多数情况下,项目主管部门不强制要求配套,申请能否获得批准与是否提供配套或配套经费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但出于财力及政策导向等因素的考虑,也有的科研课题项目要求依托单位进行资金配套,有的还要求配套资金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并且配套资金的落实是此类科研课题项目财政检查及验收的重点,有的单位为争取经费,不考虑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在课题经费预算编制时,盲目承诺配套经费。其实,不合理地安排配套经费不仅对经费的申请没有帮助,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操作和管理上的麻烦。超越自身能力,盲目承诺配套,则不仅影响课题的检查验收,还可能给单位的科研诚信留下不良记录,影响今后其他科研课题经费的争取。

三、科学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对策

(一)了解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把握支出科目内涵

课题经费是指科研专项资金和自筹经费中用于课题研究开发活动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11项。具体到不同的课题类型,开支范围会有所侧重,但基本能够对应到这11项支出科目。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把握各支出科目的内涵。如: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打印、复印、彩扩、照相、印刷、描晒图、制版及购买书籍、文献检索入网等各项费用可在该预算科目列支;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该计划及其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管理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一般实行总额控制,由课题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二)结合科研需要,遵循“三性”原则

在课题预算编制过程中要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所编制的课题预算一定要与课题研究的任务目标相关;遵循政策相符性原则,所编制的课题预算要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遵循经济合理性原则,所编制的课题预算应经济合理,在不影响课题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如:材料费预算应当紧扣课题目标,切忌大量列支复印纸、文件夹、硒鼓、办公用品等内容,要符合基本的工作逻辑,对材料费的测算,内容应尽量细化,将数量、单价和标准等量化指标列全;燃料动力费的测算应注意课题实验与办公用水电暖的区分,课题经费一般不支持日常运行费的开支,消耗的数量要考虑与课题研究任务相关,单价的测算应符合基本标准;差旅费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的测算应考虑出差内容、地点和课题任务的相关性,以及出差时间、人数、住宿标准的合理性,需要列示具体任务和标准;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测算时,大宗专业资料购置、软件购置、专利申请、论文和专著出版等内容要考虑与课题任务的相关性,要数量合理,理由论证充分;编制会议费预算时应考虑会议规模、数量和会期不宜过大过长,参加国内会议的旅费支出应在差旅费中列支,参加国际会议的旅费支出应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中列支;专家咨询费的测算应考虑咨询专家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关性,聘请专家的人数、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三)加强信息搜集整理,科学确定各支出项目控制比例

财务软件管理和控制功能的开发和应用使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动态管理目标的实现有了可能。为配合课题制的管理,许多单位在课题经费核算中建立了课题开支信息反馈体系、超支预警系统,通过局域网查询等方式,科研人员能及时掌握课题预算执行中各科目经费的动态信息。尽管课题预算具有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功能,但它毕竟是对未来各种未知条件加以预测、汇总的数字计划,不可能完全精确,预算执行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预算编制科学与否的一杆标尺。通过对这些预算执行信息的不断总结、分析与修正,可以为我们今后编制课题经费预算时确定各支出项目控制比例提供一个科学的参照。

另外,虽然国家在课题经费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科学、统一的预算定额标准,但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对一些支出科目预算的控制性规定,同样可以为我们在确定各支出项目控制比例时提供很好的思路。比如,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则规定了管理费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核定的办法,课题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又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规定,面上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不得超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15%,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不得超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10%等等。就目前而言,这些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都是比较成熟和规范的,借鉴和参照这些项目支出管理的相关控制标准,来编制其他科研课题经费预算,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