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业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9 08:56:14

建筑业知识

建筑业知识第1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建筑业

知识产权制度源于欧美国家,并在近现代高速发展,逐渐成为促进科技发展,保护相关权利人的法律体系。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为与世界接轨,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相继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权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系列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国的民法、刑法等法律也都对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一套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

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已经发展了30年左右,现在国内普遍存在着一个共识: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鼓励创新。其实,这也是不准确的。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真的是为了鼓励创新吗?不是。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是为了占领市场、垄断市场,更有利于权利人参与经济竞争。因此,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是鼓励创新,而是激励竞争,甚至是保护垄断。全球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公司空客和波音2004年之前在中国没有申请几项专利,但2005年中国宣布要自主研制大飞机,为了竞争空客和波音就大量地在中国申请专利。但恰恰因为知识产权制度具有激励竞争、保护垄断的本质特征,才在客观上起到了强烈的鼓励创新的作用,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强烈的鼓励创新的作用就误认为鼓励创新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中国 VCD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专利战是导致整个产业不能在世界上站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产值低效益特征明显,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增长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建筑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间,国内建筑类专利技术授权13000余项,被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土木建筑类论文约为3000余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仅占同期国内全部专利申请的1/30,与建筑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做出的贡献和地位严重不符。透过这些数字,可看出目前建筑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明显滞后,与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建筑业的知识产权基本可以分为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等。

1.专利权

专利权可再细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申请时间长,审核要求比较高,需进行实质性审核,必须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三性要求,保护的范围也比较广,可以是产品方面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方法性的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只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对产品形状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对产品的三维形态的空间外形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建筑构件形状、建材形状作出的改进;也可以是对产品的二维形态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型材的断面形状的改进。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是指工业品的外观设计,也就是工业品的式样。

建筑行业存在大量的产品专利、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产品使用方法专利、产品制造机械和模具专利等,除此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建筑方法专利,如建筑工艺、建筑流程、建筑纠偏方法、建筑迁移旋转方法、建筑防水方法、环保建筑方法、节约公共面积建筑方法、建筑模块构建方法、适用于特定建筑方法的建材制造方法、屋顶绿化方法、建筑布局排列方法、景观设计方法等。

建筑行业还存在大量的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主要是建筑材料等方面。

外观设计专利:建筑设计赋予建筑物象征意义并具美感。虽然,因受地理和环境因素制约,建筑物无法批量生产(建造),似乎不适宜作为工业产品来保护。但是,建筑总体设计是由许多局部细节组合而成,而这些组成部分并不受地理环境制约。国际上出现了少量这一方面的外观设计专利。

2.著作权

我国2001年10月修订的《著作权法》第三条第四款明确将建筑作品与美术作品一起列入其保护范围,同时该条第七款规定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建筑物、设计图、建筑模型均可成为到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按照《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在建筑业领域,建筑作品著作财产权主要涉及复制权、改编权、发行权和展览权。对于建筑设计作品而言,其最主要的复制方式是从设计图纸到立体建筑物的实现过程,即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但是,从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是著作权的客体,能够作为著作权客体的建筑物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建筑物必须满足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的条件,即具有独创性,不是剽窃、抄袭而来的;第二,要具有审美意义。对于标志性建筑而言,无论从独创性条件还是从审美意义条件看都是具备的,应该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是著作权的客体。

3.商标权

在这里的商标权可以分为两种分析,一种是建筑企业自身的商标,另一种是建筑物也可以作为商标权的客体。目前,建筑行业对商标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大量的建筑行业申请了商标,并且有的已经成为著名商标。以建筑物作为商标的主题,在实践中极为常见。关于建筑物的主题,我国商标法原则上允许其作为商标使用和注册,一般不作为商标的禁止要件,只有一个例外情况,即商标法第十条规定“与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的标志性建筑相同的文字和图案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当然也不可能获得商标注册。大家比较熟悉的如鸟巢,水立方等建筑物可以注册为商标。以该建筑物为主题的商标申请超过100件,从申请人的情况来看,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人,也有各种类型的法人,还有外国公司。从中可以发现以建筑物特别是标志性建筑物为主题的商标蕴含着巨大商机。

4.商业秘密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很显然,商业秘密包括的范围比较广,商业秘密分为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两部分,对于建筑设计企业而言,技术信息主要包括以计算书为核心的设计图纸、特殊的施工工艺、试验技术、试验结果、预结算计算机软件、施工现场总结出来的技术成果等方面;而经营信息则主要涉及设计业务计划、财务情况、建筑工程信息、客户名录、投标方式、投标标底、标书制作方式等内容。

知识产权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高行业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着眼未来,谋求抢占高端市场以及经济制高点的主要手段,但总体来说建筑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专利申请质量和数量上有待提高;企业的名牌战略观念不强。建筑行业需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马维野,陈明媛.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与实践[J].中国法律.2005.(8).

[2]马维野.知识产权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辨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1-2).

[3]单杰,李红梅.建筑设计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1.(34).

[4]水健,王葶.浅议建筑设计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J].建筑设计管理.2013.(7).

[5]任丽萍.对我国建筑行业知识产权形势的思考[J].致富时代.2011.(11).

建筑业知识第2篇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 知识产权 现状 战略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世纪我们的社会已进入全面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到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重要日程,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依靠和运用知识产权来参与市场竞争,赢得更多的市场和发展机会。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将更多的去面对如日本、美国等公认的知识产权大国,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得不要求国内企业用战略的眼光去对待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加快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是企业发展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业企业同样也是经济大潮中的生力军。近几年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高产值低效益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建筑业企业同样要面对知识产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其他领域相比,这种机遇和挑战或许更加的严峻。首先建筑产品价值相对较高,技术层面上研发领域较宽,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应是可观的;其次建筑业企业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较少,技术研发能力较IT等行业有一定的差距。鉴于上述两点,当具有强劲知识产权战略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将会使我国建筑业企业受到巨大的冲击,丧失技术上的优势,建筑业将处于被动地位。建筑业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依靠技术使现有的与其他企业相同的资本、人力和生产资料发挥更高的效用,获取竞争优势。

建筑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业企业知识产权观念淡漠。

建筑企业往往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知识产权,尤其专利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建筑企业哪有什么专利可申请”、“建筑企业不申请专利又能损失什么”等等,持这种观点的建筑企业不在少数,有一些企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知识产权,更不知申请专利的重要意义。还有一些建筑企业认为之所以不申请专利,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专利申请时间太长。在工程施工中有了创新成果要申请专利的话,往往是专利还未申请到手,工程早已结束,所以施工企业大多不愿把精力放在马拉松式的专利申请上。二是行政行为干预较强,缺乏有效的防范专利侵权的手段。三是专利权属分配难。一个建设工程,往往有开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其中施工单位中还分总承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等。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应用的科技创新申请了某项专利,该项专利的权属究竟归谁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弄得不好会使几家单位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出现裂痕。

上述原因是客观存在的,建筑企业专利申请虽然存在着一定难度,但专利申请量少的一个最关键原因是还是对知识产权的淡漠。建筑业不是没有可申请的创新成果,而是建筑企业对专利申请的不重视,加之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方面的某些原因,导致建筑企业宁愿更多地让创新成果以技术秘密的形式存在,而不是去申请专利。但技术秘密虽然对保护企业个体利益是有利的,但因缺乏相互间技术成果的交流借鉴,所以无助于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二)建筑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

一项技术发明,只有经过法律程序确认才能取得专利权,才能够受到有关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否则只能通过商业秘密的形式由企业自主的保护。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建筑业企业并不是对技术成果实施商业秘密保护,而是由于技术保护意识的不足,或是行政推广行为,致使具有经济价值的技术成果以各种形式公之于众,流失掉了。企业不将自己的技术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就会面临巨大损失;企业不珍惜自己的技术成果,就等于放弃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损失的不仅仅是一点经济利益,而是企业重大的发展机会。例如,“工程设计”被列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建设工程设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重视著作权的保护工作,对设计图、模型等著作权进行保护,甚至对建筑物本身的著作权进行保护。然而侵犯“工程设计”著作权在现实中随处可以看到,并未引起建设工程设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高度重视,大量智力劳动成果在无形中流失,十分令人痛心。

二、建筑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发展方向 建筑业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目的是把知识产权作为财富、无形资产和市场竞争的“武器”,提升企业竞争力,这就要求建筑业企业要正确确定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的原则、目标和基本任务。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应将知识产权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一部分纳入其中。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战略也相当的重视。“我国建筑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制定建筑业中长期技术创新规划和有关政策措施,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积极引导和促进建筑业总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建筑业企业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不断增加企业的核心技术储备。要采用强制措施,即在以后的建筑业企业考核评定中,要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落实状况和专利的申请数量作为重要的指标”。在考核企业发展业绩时,知识产权应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指标除了对“获得多少专利数、申请多少商标”之类的数量考核,更应核定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化。建筑业企业如何建立知识产权战略,是知识产权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建议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产权意识。对于国内建筑业企业家来说,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要有一个全面、长远而行之有效的总体策略,其中包括转变思想,树立知识经济和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的信息管理,扩大企业品牌信誉,加大科研投入。企业领导思想认识上去了,那么“建立知识产权战略”才能真正的得到落实。

(二)建立健全制度。结合建筑行业、企业自身的实际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包括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技术及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要通过上述具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三)完善组织体系。由企业决策层、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企业中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业务和技术部门及社会上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构成的组织体系是知识产权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专利文献、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检索查询,并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分析研究、及时反馈,做到知己知彼。

(四)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企业技术开发队伍,提高这只队伍技术创新素质,重视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培养。不断通过会议、定期组织专项培训等形式有效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使企业全员掌握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基础知识。

三、建筑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现实中的运用 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最本质的变化应该说就是知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迅速的上升了,并且占据了核心的地位。不仅在理论上是这样,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也是如此。建筑业企业也出现这样的势头。

(一)品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地位,成为建筑业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商标是商品或服务的标志,是企业的重要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最有增值潜力的财富。商标是用法律手段固定化的品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迅猛。2003年国务院18号文件已经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充分的肯定。随着行业的发展,消费者的成熟,房地产市场要求有一个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品牌,这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企业的商标权的价值会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而不断升值,这一点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定论。

(二)专利保护是新技术权益最有效的保护方式。

建筑业企业通过专利权的获得取得某技术的独占权而取得经济上的垄断地位,同时可以通过专利权的实施许可融通资金,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企业的扩张。根据IPC国际专利分类表,房地产商可以在如下技术上申请专利:一般建筑物构造;建筑物的墙,如间壁墙、隔绝墙的构造;专门用于墙的连接;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它防护;结构构件;屋面覆盖层;天窗;檐槽;建筑物的装修工程,如楼梯,楼面;专门用途的建筑物或类似的构筑物等。

建筑业知识第3篇

【论文摘 要】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特定的组织、设施、机制、模式、原则等管理方法实现企业对所有知识资源的管理,使得企业中的员工能便捷的获取、共享和重复使用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同时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软硬件实现企业知识收集、整理、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以及显、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企业的知识资源以及知识管理的策略。

我国建筑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在改革开放后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技术水平低;业务多以施工为主;资金薄弱,经营管理落后;经济组织偏小,生产能力分散,强势企业不明显;国际建筑市场上承包份额少,业务多是分包等等。因此,重视企业的知识资源,在企业中有效的实现对知识的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的创新、共享和应用使原来技术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的工人慢慢成长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员工。同时,知识管理能及时的共享以及应用,避免了因时间和人员的流失而流失,及时有效的将企业的核心知识整理、积累、存储和共享[1]。

1.建筑企业知识资源

建筑企业含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建筑企业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业分工的细化,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发包、采购、施工、使用维护过程中产生和需求大量的管理信息、法规信息、合同信息、图像信息、技术信息、材料信息、采购信息等,这都使得建筑企业逐渐具备的知识型企业的特征。建筑企业的显性知识包括建筑产品、施工工法、生产工艺、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客户群以及企业拥有资质和专利,这类知识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理、存储以及管理。建筑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技巧、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工程师、财务人员,甚至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是企业的隐性知识资源。

2.知识管理策略分析

2.1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现阶段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存在许多的问题:组织结构层次多,集团公司下直接管理众多职能部门,又下设不同的分公司,企业机构臃肿,管理刚性强,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失真;各个层次部门重叠,易发生多头指挥,引起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 企业资源难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分布极不科学;权力过分集中在企业上层,基层员工参与决策程度低、积极性差;员流动性大,企业的知识流失严重,难以构建组织记忆。这些都不利于知识管理的开展,因此,进行知识管理首先要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2]。

首先,进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调整。剔除只起信息传递而不产生附加值的中间管理层,适当的增加部门工作的自主性。其次,将辅助生产的后勤服务部门以及劳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出去,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维护和升级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电子档案室,实现企业文档电子化存档和检索,为进行知识管理创造条件。最后,调整人员结构,提升员工素质。审查现有人员配置情况,引进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对已有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在岗培训,建立人才储备库,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进行分流,转岗培训后安排其他工作。

2.2 明确知识管理主体

建筑企业在知识管理开展前首先要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知识行为开始,他们为知识管理总负责,负责制定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方针、目标和战略,同时对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创新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知识管理的需求,此外还要监督知识管理的实施、评价与改进。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财务人员、物资管理人员、信息人员等人掌握着建筑企业的强大知识技术资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通过改革管理机制、调整组织结构、营造企业文化来保障知识管理的推行,同时监督和评审知识管理效果。建筑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在围绕着企业主营业务的知识管理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知识管理中,我们也不能忽略基层施工的劳务工人的作用。作为基础操作工人,他们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使用者,是一手数据的来源,同时这些人员中也不乏自学成才的创新者。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组织的所有成员中培育并形成共同遵循 的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不适当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通过文化的构建来改变企业和员工对知识的认识,在企业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3]。

建筑企业目前最需解决的文化架构问题就是要在企业中营造有效的知识共享氛围,首先要通过教育和引导转变员工观念。将知识共享通过相关的文件制度固化下来,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设计知识共享工作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员工知识活动给予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同薪酬挂钩,实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高层管理者知识共享的表率作用,收集企业运营中知识共享的成功案例,激发员工知识共享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转变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方式。建筑企业应强化员工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各个层级包括驻外项目施工组建立学习小组,工作之余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学习委员,带领成员就目前工作的进展提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开发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将管理者的角色从发号施令者转换成员工培训的协助者,实现员工的在岗学习。第三要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建筑企业可以对本组织内的核心知识员工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和宽松的人际氛围。第四要追求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企业要与知识型员工共同设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的提供教育和晋升机会,满足这部分员工的学习需求和事业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4.合理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

在选择技术工具时最重要的是要将技术工具同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的特点相结合,使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筑企业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人员水平不高、企业经费有限等原因,在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时必须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维护、价格合理的技术工具。

第一,因特网。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往往没有固定地点,同时和企业总部相聚甚远,因此可以采用价格经济,功能强大的因特网。通过因特网提供的:E-mail、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企业也可以在因特网上架构企业的网站,介绍企业,提高声誉和知名度。第二,企业内部网。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的文档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电子邮件系统和网络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企业的无纸化管理,员工对内部核心文件、规章制度的获取与学习,内部员工的网络化培训,员工的意见交流、项目讨论、工作会议管理等更安全的信息沟通。另外,诸如:群件系统、数据仓库等也是比较好的知识管理工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任红亚,武建章,闫军印.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建筑业知识第4篇

【论文摘 要】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特定的组织、设施、机制、模式、原则等管理方法实现企业对所有知识资源的管理,使得企业中的员工能便捷的获取、共享和重复使用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同时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软硬件实现企业知识收集、整理、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以及显、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企业的知识资源以及知识管理的策略。

我国建筑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在改革开放后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技术水平低;业务多以施工为主;资金薄弱,经营管理落后;经济组织偏小,生产能力分散,强势企业不明显;国际建筑市场上承包份额少,业务多是分包等等。因此,重视企业的知识资源,在企业中有效的实现对知识的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的创新、共享和应用使原来技术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的工人慢慢成长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员工。同时,知识管理能及时的共享以及应用,避免了因时间和人员的流失而流失,及时有效的将企业的核心知识整理、积累、存储和共享[1]。

1.建筑企业知识资源

建筑企业含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建筑企业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业分工的细化,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发包、采购、施工、使用维护过程中产生和需求大量的管理信息、法规信息、合同信息、图像信息、技术信息、材料信息、采购信息等,这都使得建筑企业逐渐具备的知识型企业的特征。建筑企业的显性知识包括建筑产品、施工工法、生产工艺、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客户群以及企业拥有资质和专利,这类知识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理、存储以及管理。建筑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技巧、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工程师、财务人员,甚至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是企业的隐性知识资源。

2.知识管理策略分析

2.1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现阶段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存在许多的问题:组织结构层次多,集团公司下直接管理众多职能部门,又下设不同的分公司,企业机构臃肿,管理刚性强,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失真;各个层次部门重叠,易发生多头指挥,引起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 企业资源难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分布极不科学;权力过分集中在企业上层,基层员工参与决策程度低、积极性差;员流动性大,企业的知识流失严重,难以构建组织记忆。这些都不利于知识管理的开展,因此,进行知识管理首先要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2]。

首先,进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调整。剔除只起信息传递而不产生附加值的中间管理层,适当的增加部门工作的自主性。其次,将辅助生产的后勤服务部门以及劳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出去,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维护和升级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电子档案室,实现企业文档电子化存档和检索,为进行知识管理创造条件。最后,调整人员结构,提升员工素质。审查现有人员配置情况,引进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对已有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在岗培训,建立人才储备库,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进行分流,转岗培训后安排其他工作。

2.2 明确知识管理主体

建筑企业在知识管理开展前首先要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知识行为开始,他们为知识管理总负责,负责制定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方针、目标和战略,同时对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创新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知识管理的需求,此外还要监督知识管理的实施、评价与改进。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财务人员、物资管理人员、信息人员等人掌握着建筑企业的强大知识技术资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通过改革管理机制、调整组织结构、营造企业文化来保障知识管理的推行,同时监督和评审知识管理效果。建筑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在围绕着企业主营业务的知识管理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知识管理中,我们也不能忽略基层施工的劳务工人的作用。作为基础操作工人,他们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使用者,是一手数据的来源,同时这些人员中也不乏自学成才的创新者。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组织的所有成员中培育并形成共同遵循的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不适当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通过文化的构建来改变企业和员工对知识的认识,在企业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3]。

建筑企业目前最需解决的文化架构问题就是要在企业中营造有效的知识共享氛围,首先要通过教育和引导转变员工观念。将知识共享通过相关的文件制度固化下来,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设计知识共享工作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员工知识活动给予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同薪酬挂钩,实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高层管理者知识共享的表率作用,收集企业运营中知识共享的成功案例,激发员工知识共享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转变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方式。建筑企业应强化员工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各个层级包括驻外项目施工组建立学习小组,工作之余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学习委员,带领成员就目前工作的进展提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开发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将管理者的角色从发号施令者转换成员工培训的协助者,实现员工的在岗学习。第三要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建筑企业可以对本组织内的核心知识员工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和宽松的人际氛围。第四要追求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企业要与知识型员工共同设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的提供教育和晋升机会,满足这部分员工的学习需求和事业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4.合理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

在选择技术工具时最重要的是要将技术工具同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的特点相结合,使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筑企业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人员水平不高、企业经费有限等原因,在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时必须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维护、价格合理的技术工具。

第一,因特网。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往往没有固定地点,同时和企业总部相聚甚远,因此可以采用价格经济,功能强大的因特网。通过因特网提供的:E-mail、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企业也可以在因特网上架构企业的网站,介绍企业,提高声誉和知名度。第二,企业内部网。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的文档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电子邮件系统和网络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企业的无纸化管理,员工对内部核心文件、规章制度的获取与学习,内部员工的网络化培训,员工的意见交流、项目讨论、工作会议管理等更安全的信息沟通。另外,诸如:群件系统、数据仓库等也是比较好的知识管理工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任红亚,武建章,闫军印.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建筑业知识第5篇

关键字: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large-scale building enterprise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age to the challenge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formulat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core ideas, focuses on the China's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can us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Keyword: larg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人类社会已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21世纪企业面临的新环境,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将从原来有形的物的形态,转向无形的知识形态。知识在使用过程中,会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生存积累下来,其能量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知识管理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深化大型建筑企业改革, 建立知识管理运作机制

1、加快政企分离, 明确产权、所有权,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加快政企分离可减小政府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性。明确产权、所有权是企业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 应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投资人制度、法人财产制度, 明确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权力、责任和义务, 采取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确保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与企业组织结构重组结合进行, 从根本上改善知识管理的基础运作环境, 使知识传播、共享和创新的理念在企业员工的心中扎根, 追求企业进步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共同目标。

2、必须通过企业改革, 改变旧有的组织结构: 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发展计划, 改变现有企业组织结构, 为实施知识管理策略铺路搭桥。企业组织结构重组实际上是企业骨架的更换,应当把组织结构重组作为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发展规划的第一步。

三、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建立创建学习型组织

建立一个多级管理、多方合作的灵活有效的教育机制

制定企业组织和人员调整规划及培训计划,把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培训是指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 增进其绩效, 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系统化的过程。培训的目的不仅仅局限在基本技能的开发上,更多地应看成是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 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个人与企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运用多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如岗位轮换、案例研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知识共享平台。同时引导和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设计, 激发员工的个人使命感, 开发其潜能, 把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共同愿景有效地结合起来, 成为知识管理中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动力源泉。

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 并非仅仅是人才的竞争, 而是象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写到的“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 是具备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精于知识的创造、吸收和转化的组织, 并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组织结构扁平化, 组织交流信息化, 组织开放化, 组织中的员工与管理者关系由从属关系转为伙伴关系, 组织能够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关系。”

建筑企业的产品是在野外活动所形成, 每次产品的制造成本、质量随时间、天气、地点改变而改变,因而造成其成本控制难以准确确定, 生产质量也随时、随地而产生差别。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从事脑力劳动, 每幢建筑设计都是一种新的创作, 不是重复劳动, 其工效决定于人的主动性和智慧。其活动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可编码知识和不可编码知识, 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树立大型建筑企业与个人相协调的愿景, 提升团队精神, 不断增强大型建筑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创建学习型组织无疑成了一个大型建筑企业抓住历史机遇、迎接市场挑战, 保持强劲发展和立于不败之地的迫切需要。

四、建设企业文化促进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

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指人们共同拥有的知识,是使他们能以相同的方式阐述他们的经验,并依据共同约定的规范行动的知识。所谓企业文化又称为组织文化或管理文化,它是指在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产品、企业形象等。其中体现企业价值观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建筑企业文化的特殊性。

对建筑企业而言,与其它企业文化比较,建筑企业文化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者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施工质量除了质量管理人员的检查把关外,主要还是靠员工的自觉性和负责任的精神,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员工献身企业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并使之被广大职工接受和认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

建筑业知识第6篇

人类社会已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21 世纪企业面临的新环境,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将从原来有形的物的形态,转向无形的知识形态。知识在使用过程中,会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生存积累下来,其能量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知识管理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知识经济时代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我国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研究了企业制定知识管理策略的理论依据和核心思想,着重论述了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知识管理策略和知识共享策略。

关键词: 大型建筑企业; 知识管理策略;知识共享策略。

Abstract

Human history have changed from industrial economy age to sciential economy age. Sciential economy is a kind of fire-new circumstance which every enterprise will stand in. The factors of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bility as well as competitive ability will become immaterial knowledge factors, which was corporeal factors. Knowledge would adapt enterprises to its development surroundings and accumulate little by little during its usage.Meanwhile,the energy of the knowledge will increase by geometrical progression. So knowledge management will be the principal impetus for enterprise in the sciential economy age. With this background,our construction compan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learn advanced manage mode、deepen innovation、build new manage system,then ,we can achiev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and become more powerful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is paper expatiate the connotation of k.m. and the necessary of actualizing k.m. for large company.By analyz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construction company took by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actuality of Knowledge Manage in our country,this paper studied the theory and idea for our company to make Knowledge Manage strategy,and emphasized in expatiating that we can adoptKnowledge Manage strategy and Knowledge Shar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一)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的理论依据

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策略管理理论。

本世纪60 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Chandler) 的《策略与结构》一书的出版,首开企业策略问题研究之先河。钱德勒在这部著作中,分析了环境、策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以产业(市场) 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策略理论。

经典策略理论缺陷之一是忽视了对企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缺陷的是迈克尔・波特。他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S) ―――行为(C) ―――绩效(P) 这一分析范式引入企业策略管理研究之中,提出了以产业(市场) 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策略理论。

3. 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近些年来企业可以通过其策略对五种竞争力量发生影响,并影响产业(市场) 结构,甚至改变某些竞争规则,从而赢得竞争优势,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竞争环境更加恶劣,使得企业不得不把眼光从关注其外部产品市场环境转向其内在环境,注重对自身独特的资源和知识(技术) 的积累,以形成特有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80 年代中期“资源观”(resource ―based view) 和90 年代初“知识观”(knowledge ―based view) 的提出正是对这种转变的积极响应,人们把这一时期的企业策略管理理论称为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二)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的核心思想

1. 知识管理的方向。传统产业下的策略是以系统化的管理和实施为本意, 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 策略更多地融合了创新的灵魂。为了实现当前策略向未来策略转移, 除了战略家的思维以外, 还需要什么样的知识? 为了得到这些知识,需要怎么样的知识活动? 策略决策过程就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策略性思考, 关键是要能够发展出理想的策略性知识。

2. 用系统化思想进行知识管理的体系建设。许多企业会认为知识管理是技术问题, 实际上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企业运作实践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它首先是人、组织结构、组织流程以及激励创新机制, 然后才是技术的问题, 技术仅仅是知识管理的载体和工具。

3. 把握企业知识管理的触点。选择知识管理的触点是对所管理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定位, 选择特定的知识领域进行重点管理。企业的知识可以从适用性、可转移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适用性和可转移性构成了知识划分的两个维度, 对不同维度的知识有不同的管理策略。这为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运用多种策略提供了基本思路。因此, 企业必须将知识创造和知识管理纳入企业策略, 将知识管理融入企业日常的管理过程, 实施知识管理策略, 为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二、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一)深化大型建筑企业改革, 建立知识管理运作机制

1、加快政企分离, 明确产权、所有权,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加快政企分离可减小政府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性。

2、是必须通过企业改革, 改变旧有的组织结构: 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发展计划, 改变现有企业组织结构, 为实施知识管理策略铺路搭桥。企业组织结构重组实际上是企业骨架的更换,应当把组织结构重组作为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组织结构重组的具体措施应是:①确定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管理权;②删减功能重叠或无效的中层管理部门, 减少冗余管理人员, 增设知识资源部, 加强中层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③大力提高生产技术, 精简生产人员, 提高生产人员素质。企业组织结构重组要从企业最高层开始, 逐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最终完成向有利于知识流通、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扁平式组织结构的过渡。

(二)建设企业文化促进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

1、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行为和价值观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等

功能。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知识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惯例等)强烈地影响企业关于什么是有用的、

重要的或有效的知识的认识,同时影响决定哪些知识必须保留在企业内部以支

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哪些知识可以向外传递或与外界分享以获取战略优势。

2.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集体知识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包含所有不可言传的关于组织与其员工之间如何传递知识的规则,它界定哪些知识属于组织,哪些知识属于员工个人,它决定在企业中谁应有什么知识,谁必须分享这种知识,谁有权保存这种知识。

3.企业文化为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提供了环境

如果一种企业文化相对于知识获取而言更推崇知识共享,它就会创造一种有利用知识交流的环境。

4.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对待知识的态度

首先,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如何对待获取和传播新知识的行为。对于今天那些面临剧烈的,甚至威胁其生存的技术与竞争形势变化的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便必须尽可能快地获取、验证和传播新知识以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与资源配置。

其次,企业文化决定对待错误的态度。知识导向型行为的另一个内容是企业对于错误的态度,是掩盖、辩解、严厉惩罚、抑或忽视。真正有助于知识管理的行为应该是挑选出重大的错误,进行认真剖析,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知识来源。

2、建筑企业文化的特殊性。对建筑企业而言,与其它企业文化比较,建筑企业文化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者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施工质量除了质量管理人员的检查把关外,主要还是靠员工的自觉性和负责任的精神,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员工献身企业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并使之被广大职工接受和认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

第二,建筑工程实行的是项目经理负责制,与现场操作的员工直接打交道的是项目经理。但企业家才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发挥企业文化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到现场去,项目经理责任重大。

第三,施工地点的不稳定性和分散性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离散性,并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施工中用工的临时性、人员复杂性、劳动强度大等特点,使得建筑企业文化建设难度大,需要企业文化建设更具灵活性、可操作性和更具感染力。

第四,建筑企业是以建设项目作为载体来展现企业的实力和文化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体现在建筑产品的“品牌”上,只有从经营投招标到完成项目都要始终如一贯彻企业文化,才能做到使业主和建筑企业双赢。

三、 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知识共享策略

1、建立隐性知识的交接流程

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与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这3大目标密切相关,建筑企业在项目建造过程中非常重视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因此,建筑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促进知识共享过程中,也应加强与三大控制有关的知识共享流程管理。

2、全面深入的事后总结。

美国陆军把事后总结定义为对一个事件的专业化讨论,它集成了学习和行动来共同分析各个层次的决策,而且它关注绩效标准,这使得参加者能够发现事件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以及如何发挥其长处和避免缺陷,这样将有利于发现并记录其中的信息和隐性知识,并通过在一个非等级的环境下对团队成员的询问,实现了团队的学习。鉴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生命周期,并且项目组成员通常是为满足项目所需临时设立的,项目结束后团队通常即告解散。为了避免项目实施寿命周期中团队成员所获得的隐性知识流失,项目结束后应进行事后总结。通过回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等问题,发现并记录个人和团队获得的隐性知识,在团队内部分享,并向外扩散。建筑企业在每次项目结束时进行事后总结,将总结的知识经验记录下来,形成显性知识,一方面可用于自身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在类似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相同错误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结论和展望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只有当企业具备足够的“知识资本”, 员工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 才能提升产品及服务的品质, 使顾客的需求得到最好的满足, 企业也才能茁壮成长。在这瞬息万变的市场上生存, 知识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 知识管理也相应地成为21 世纪企业成功的要件。

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必然对原有的企业管理体制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对企业内外的相关知识的快速流动、共享、积累和聚集提升, 知识的创造和利用是其永恒的目标, 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 知识管理的方向是企业战略发展的触角,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管理的灵魂,信息技术系统是知识管理的互动平台, 营造创新文化和树立员工的职业发展观是知识管理的助推器。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在新的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下不断创新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

参考文献:

[1] 周辉、刘思峰. 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经济问题》2005

[2] 吕卫兵、王勇. 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国外建材科技》2004

[3] 张韶华. 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现状与对策.《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

[4] 匡亚萍、周军 .建筑企业知识共享的必要性、障碍和对策分析.《 特区经济》2005

[5] 李朝明. 论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问题与策略.《情报科学》2002

建筑业知识第7篇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保证施工企业安全的整体推进。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各类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规范安全行为,杜绝或减少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关键是通过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来实现。现就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谈一些看法,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决定了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及水平偏低。由于是高危行业,各类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1至6月,全国共发生建筑安全事故487起,死亡588人,其中80%以上事故都是因违章行为造成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使广大职工都能按规定,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有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举办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获得安全岗位资格。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大大减少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有效控制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人和发展,伴随着企业改制,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和专业(劳务)承包队伍,受利益驱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意识淡薄,放松了安全管理,特别是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在经济上和时间上不舍得投人,导致人员安全技术水平低下。一些建筑业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仅限于在开会时讲“要注意安全”,而怎样注意安全就讲不出所以然。一些安全员不明白自己在施工现场的地位和作用,对安全知识一知半解,有的甚至连常用安全技术规范标准都不了解,特别是新进场的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不懂本工种操作规程,不掌握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这些人完全没有安全防护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有的农民工上班没几天就死于工伤事故。由于以上这些现状的存在,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2加强教育培训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就是说在一切生产活动中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预防为主,是指在一切生、产活动开始之前针对生产活动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科学管理手段和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掌握运用安全生产科学的管理手段,需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建筑法》第46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为了加强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部一九九七年印发了《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对建筑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提高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才是安全生产的唯一保障。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具体措施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建筑施工企业更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实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使安全教育培训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经常化。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具体应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3.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内部单位、项目经理部要分别设置安全教育培训部门,配备专、兼职的安全培训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2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分不同的层次,因人而异,分灶吃饭。 (1)对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及重大伤亡事故分析; (2)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点还要反复学习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掌握应用检查、评定、分析和提出整改措施的方法。 (3)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除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外,重点要学习安全常识和本工种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应急救援措施等。 3.3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培训的“全员性”。培训要覆盖所有与现场施工安全相关的各方人员,对内要涵盖全体员工,对外要包括可能进人现场的相关人员。避免职工因不懂职业安全常识与技能而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管理人员因忽视职业安全而违章指挥,削减甚至取消安全防护投人,简化安全管理制度,淡化安全检查与整改;外来人员因缺乏安全意识而误人危险区域,误动设备操作系统或电器装置的开关或按钮等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发生。二是要注意培训的“全面性”。施工现场是一个具体的工作范围,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制约,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既要使职工懂得安全常识“会安全”、能够识别危险“懂安全”,又要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要安全”。三是要注意培训的“针对性”。建筑产品的单一性决定了具体施工现场的特定性,安全教育培训也必须适应这个特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培训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现场、现实生产特性来选择,让职工通过培训能够“及时、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意识到在工作中忽视安全的后果和重视安全生产所带来的效益。四是要注意培训的“连续性”。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是没有固定规律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忽视安全,就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施工现场的所有状态时时处在变化之中的特点,要求安全教育在时间上要保持连续性。五是注意培训的“经常性”。要达到使职工时时处于“警钟常鸣”、具有“遵章守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应有的与作业性质相适应的操作技能。六是要注意培训的“规范性”。安全生产是国家和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必须以国家安全生产政策和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据进行,同时安全生产是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保障措施,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有现场安全培训必须以国家法规、方针、政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规范为依据,紧密结合现场施工实际进行,不得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要达到使员工知晓工作程序、明白操作要点、掌握作业标准,用技术促进安全、用标准、规范保障安全的目的。七是注意培训的“综合性”,从宏观上来看,影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因素,又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既有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也有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的社会因素,既有单位、个人的内因,更有外来多方面的诱因等等,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和手段,综合教育、综合分析评价。八是注意培训的“多样性”,建筑施工现场人员成分复杂,文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依靠单一的教育方式比较难以调动受教育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集中进行课堂培训;放录像进行电化声像教育,结合事故案例讲评分析“三违”作业的危害性;进行现场观摩讲析,查隐患,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现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教育,对违规违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现场录像,组织职工观看,并同时播放规范标准作业录像,形成鲜明对比,强化教育,促进提高。同时,还要利用安全知识竞赛、演讲会、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连续的安全教育。#p#分页标题#e#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制度上、人员上和资金上予以保证,才能有效地杜绝违章指挥、违规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才能有效地扭转目前事故多发的局面,实现建筑业的持续发展。

建筑业知识第8篇

为期七天的培训结束了,七天下来说实话是有些累,但是内心却感到十分充实,因为这是我们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课。总结这几天的学习,我得出两个方面的重要经验,一个方面的经验是做事经验,另一个经验就是做人的经验,这两条经验十分珍贵,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前辈经过实践得出来的,他们能够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做事方面,就是关于我们的工作的具体知识。首先我们接触到的就是企业的财务知识讲座,财务知识虽然听起来是比较难懂,有些还是一些财务上的专业名词,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但是我们还是很认真的听了下来,因为财务问题就实实在在的在我们身边,一堂课结束,收获甚多,我们对企业的资金运转、流动和其他的一些计算方法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作为一个建筑施工性的企业,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就是安全的题,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其他性质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那就是大问题,河南公司的“4.23事故”带给我们教训还在时时刻刻的提醒着我们。所以局里特意安排局工程部的杨程荣经理给我们讲一堂有关于建筑安全的讲座显得是那么的必要和及时,这堂课讲的非常到位,考虑到我们是新来的大学生,杨经理讲的很细致很通俗,用最简略的语言,最短的时间,给我们上了一堂意义深远而且即将影响我们一生的安全课程,一堂课下来,建筑安全意识早已深深地在我们的内心扎下了根。

结束了局里的统一培训,开始了单位的培训,比起局里的全员培训,我们公司培训更加切合我们的实际。首先请了局里主管宣传的帅兵部长给我们进行了关于新闻基础知识的讲座,新闻是我的专业,听起来格外的亲切,温故而知新。最重要的是帅部长给我们的鼓励,它鼓励我们要多写勤练,并且积极向公司的各级媒体投稿。帅部长的真诚和殷切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我暗暗的下了决心一定不辜负帅部长给予我们的期待和信任,为公司争光为五局争光。

之后是公司的贺总给我们讲课,贺总是公司的老前辈,也是公司的技术核心,贺总的课讲的十分精彩,他用powerpoint幻灯片的形式,图文并茂的给我们讲述了门窗的基础知识,使我们间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讲完课之后,贺总又亲自带队,领我们到公司的加工车,让我们参观了门窗的加工流程,对贺总所讲的知识又是一个巩固的提高。

如果说做事是一个人的肉体的话,那么做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相对于做事,做人显得尤为重要,要做事先做人,已经成为五局人的共识。

培训的第一堂课,是们五局的精神领袖、领跑人鲁局长给我们上的。鲁局长高屋建瓴,从一个局长的角度给我们讲述了做人做事的关系。很有深度很有水平,既给我们这些新来的学生鼓舞了斗志,又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奋斗的方向,更是点名了我们今后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虽然天气很热,人很多,我们在感受高温的同时,却更感受到了领袖的魅力。

建筑业知识第9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学;环保技术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已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不断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建筑学的高等教学环节也不断融入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很多高校都在做着有益的尝试,很多建筑教学领域不断尝试着一些改革。例如,清华大学在大二的课程中就增加了生态策略的讲座等,不断地将绿色建筑理念分阶段的融入课程之中。哈工大在大三的课程中就经常结合比赛,开展相应绿色环保设计理念的融入。以同济为代表的一些建筑院校采取更多的课程方式则是专题式的教学,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不断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融入课程教学之中。

二、社会需求方向

现代社会对绿色环保的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集约型技术的不断应用。例如水资源的利用、废弃物的综合治理、节能材料的应用等,现在出现了一种声音,将绿色环保建筑理念从以集约型技术的融合转向地方的文化融合之中,前两年,国家出台政策,提出了对地方开展适合的绿色建筑,加以奖补。

(二)高科技含量、新技术、新能源等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不断应用。在上海,建筑科学院的一座绿色环保大厦的投入使用是中国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个建筑融入了很多现代的新技术、高科技等。例如,楼梯的保温设计、通风设计,还有以太阳能为能源的空调、采暖设备,自然降水的回收自动化控制等技术;深圳的一家GREE宾馆的建筑也获得了一美国LEED的认证,这也是中国建筑的绿色化被世界认可。在现代中国。大家一致认为,绿色环保建筑以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绿色环保的建材和装备,自动化技术、集约化技术和产品等。

三、相关知识点梳理

现代很多高校不断将绿色环保的建筑思想融入教学之中,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教学资料,认为,现代绿色环保的理论主要有4个方面,即理论知识,本体、相关学科、实践手段。

(一)绿色环保理论知识。这方面的主要针对基本理论概念的讲解、绿色环保建筑的设计思想、现代人的审美观、现代社会的集约化理念,相应评价设计、环保建设的管理和相管的法律法规,有些还涉及到经济、人们心理的理论知识的涉及等。很多高校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主要是使得学生整体性的了解认识绿色环保建设的概念,以及这种建筑与社会、环境和能源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绿色环保观念的教育,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二)绿色环保的本体知识。以建筑学自身的角度看待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主要就是;绿色环保建筑的分析,设计原则、方式方法、节能降耗的建筑设计,设计过程、质量中绿色环保的体现,另外还有相应的功能分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使用性能分析等。

(三)绿色环保的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的绿色建筑中的技术和科技含量都比较高,涉及面也很广,从结构到建材,再到装备,都有很多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以声光控开关为代表的环境控制产品,以保温材料为典型的绿色建材,另外还有绿色装备等。还有节能环保的技术、自动化技术、施工过程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的延展。

(四)绿色环保的实践环节。现代高校实践的手段主要有相应环保项目的设计、施工现场绿色化的实践、对现代建筑绿色环保的评价等。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付诸于行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深化理论知识体系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很多高校开展将实践环节由传统的设计向更为广阔的建造、运行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转变,这样使得学生对绿色环保建筑的概念更加清晰,突出。

四、具体融合措施

在高校的建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体系、设计、技术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不断融入建筑专业的知识结构之中,就要从这四个环节入手。只有这样,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才能不断渗透到整个建筑专业的学生大脑之中。

(一)知识体系。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整个教学之中,首先要检查以建筑的设计为宏线,以技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为手段。整个建筑学的专业体系不能变化,因为教学过程关注的是一种稳步推进的方式,整个教学要有一种平稳改进的要求,从建筑绿色化的认知,到相应环保技术的应用,再到绿色建筑的评价实践,最后到相应知识点的延伸等。根据建筑专业学生的特点,将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逐步融入整个教学环节之中,不断对相应的知识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外延学科不断融入其中。例如,在建筑专业的大一阶段,可以将人居环节学的课程开设起来,让学生在开始接触建筑学时就有一种绿化环保理念的思想。

(二)设计方面的课程调整。不论是设计,还是技术方面,课程调整的第一步主要就是知识点的调整。例如,在建筑设计的原理中,可以进一步融入绿色环保建筑的设计要求和原则,采用的一些主动设计技术和措施,可以进一步掌握两三个绿色建筑的使用性能、环评、能耗的分析等。对整个建筑进行全面的、整体性的评价等都是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融入的绿色环保内容。另外,安全性、可靠性等评价也是绿色环保所涉及设计方面的内容,需要进一步融合。具体来说,在建筑专业的大二阶段,要将绿色环保建筑的使用性能评估纳入设计措施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学会应用相应的手段对建设进行初步的绿色化、环保化分析。

(三)技术方面的课程调整。建筑学技术的教学环节需要及时更新,因为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不断升级进步,整个教学过程需要不断融入现代的理念,其中绿色环保的技术就是现代高效建筑学专业需要不断掌握的技术手段。例如,在建筑结构的选型课程中,将绿色环保建筑的优势、可持续利用等方面介绍清楚;在建筑设备课程中,节能技术、采光通风的绿色化在建筑中的应用要讲明白;在建筑防火的课程中,进一步分析自动化建筑和绿色建筑之间的联系和不同。

(四)实践方面的课程调整。现在高校建筑专业中主要的实践方式有毕业设计、实习等,具体的融入形式有在建筑认识实践环节,将一些具有代表性、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的环保设计融入其中,让学生实习前做好资料的储备,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古代建筑的实践测绘中,可以进一步将古代建筑的保护、文化的延续等进行实践探讨;在毕业设计实践中,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一些绿色环保方面的建筑设计,全面培养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在设计相应的课程中,将绿色、生态的理念加入其中,与传统的课程结构比较,增加内容的知识体系更加富有现代的时代感,显得更加全面、具体,这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学的内容、方式手段等都需要进一步调整,相应知识点要进行整合、教学手段要进行更新。因此,现代高校在绿色环保思想的融合方面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参考文献

[1].苗展堂.横向联系,纵向拓展――可持续建筑构造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探讨[A]. 2009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43-24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