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03 16:00:24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探析

案例教学法最早运用于法学教育,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柯里斯托弗•格伦姆布斯•朗德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首创了案例教学法。[1]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案例教学法,之后被广泛应用到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2]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避免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倾听者转变为参与者,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3]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更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4]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及其他经济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得等问题,并揭示其点与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两大部分,如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现代自由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突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国际贸易课程研究的领域和具体内容来看,该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具有理论性、涉外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注重纯理论性的知识,容易造成课堂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过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5]因此,相对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总体实施框架

(一)选择与设计案例

在案例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工作,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选择具体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案例的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之目的。二是案例的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国际贸易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去进一步理解和思考理论。三是案例的综合性,即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找出可能涉及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介绍与阅读案例

在这个环节,老师运用多媒体呈现案例并描述案例背景,把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向学生做简要介绍,并尽可能营造出案例描述的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中。学生在这个环节要充分阅读教师准备好的案例材料、理解案例内容。

(三)分析与探讨案例

在学生对案例背景有了初步感知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分析和探讨环节。这个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关键,因此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6]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国际贸易知识,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大胆进行思考和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始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自己只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整个分析、讨论、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分讨论与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辨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案例教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四)总结与点评案例

学生在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切实进行总结点评,这个环节是对以上各个环节的精炼和提升。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非简单直接给出案例的答案,要对整个案例讨论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对学生在自主性探究中暴露出来的正确或错误的典型思维给予合理的归纳评价,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此外,应总结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面对一个案例时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思路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面对类似贸易问题时积累一定经验。因此,教师在总结点评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准”,运用理论知识、概念、原理要准确,点评要切中要害;其次要“精”,言简意赅,条分缕析,语言洗练,时间把握得当;最后要把握“分寸”,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一个案例分析的示范

为进一步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下面以一个案例作为具体的运用对象进行示范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首先从比较优势的内涵、发展过程和竞争优势产生的背景、内涵一一作详细的介绍,再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逻辑关系来讲,这样的讲解过程是严谨并清晰的,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晦涩。在对这两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讲解时,根据案例选择的典型性、新颖性、综合性为指导原则,我们精心选择了“中国为什么是世界制鞋大国而不是世界制鞋强国”为案例进行示范分析。案例内容: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鞋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但近年来,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家在制鞋产业上迅速追赶比拼,使我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皮革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年产130亿双鞋,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位居第一。作为贸易大国,我国有近百亿双鞋销往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337亿美元(不含鞋材等),出口鞋数量及金额分别占世界鞋类出口数量及金额的73%和40%,位居第一。在世界鞋业论坛上,中国皮革协会做了“未来五年世界鞋业及中国鞋业发展趋势”,其中一组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几个国家制鞋劳动力成本的数据比较引起很大关注。中国年产量13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1.3-1.5美元/小时;印度年产量2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65美元/小时;巴西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9亿双,劳动力成本是4.35美元/小时;越南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8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48美元/小时。中国皮革协会专家分析指出,从鞋业的生产数量上来看,这些国家要在10年内取代中国鞋业大国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中国在今后发展中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彻底摒弃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而向依靠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转变。与此同时,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发展皮革产业还有诸多优势,如丰富的原料皮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加工能力、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可用较低成本生产各种质量产品以及极具潜力的13亿人口的大市场,但应积极从制鞋大国向制鞋强国转变。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完案例后,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设立问题,让学生重点围绕“为什么中国只是制鞋大国而不是世界制鞋强国”这个问题结合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去进行探讨,提高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指出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制鞋业的比较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而国家的竞争优势扶持和培养,对于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方面,我国比较薄弱。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的大多数产业缺乏这种支持。因此,要提高我国制鞋业的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簇群上下功夫,促进其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四、结语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承担着把学生引入国际贸易学科、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兴趣的关键任务,承担着为学生构筑学科基本框架、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描绘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拓展国际经济视角的重要使命。鉴于现实经济情况的复杂性和国际贸易理论的抽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使用案例教学来加强学生理解,利用典型案例、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师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言。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教授与案例分析的有机融合及协调等,[7]要求教师课前紧跟当前国际贸易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大量的资料和案例搜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手段鼓励学生大胆灵活运用相关贸易理论探讨问题,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高臣,刘爽.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8.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

[3]傅海霞.基于案例教学的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15(11):151.

[4]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102.

[5]黄爱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118.

[6]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57.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25-02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与课程相关的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加以收集、归纳、整理形成专门的案例资料,依托这些资料,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形象地指导学生实施理论、联系实际,借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同时,根据案例所提供的背景信息进行分析,针对案例所暴露的各种问题,依据相关的专业理论向学生表述教师的见解、判断和决策,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思维模式的参考,进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2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所显现出的教学优势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对于《市场营销学》来说,关键在于让学生实际参与营销活动,积累经验。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法相比,显现出了其固有的优势:

(1)直观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抽象地讲述某个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然后再用实例予以说明,案例教学则是从具体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直观、生动地诠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阐明某个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达到以案论理、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

(2)生动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抽象的理论,学生只是机械地记笔记,简单地听取教师的讲解,教与学总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参与性差,学习兴趣也不高。而案例教学则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分析案例,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3)针对性。任何一个案例的筛选,并不是被动的教学手段,而是针对某一市场营销理论和某一特定的学生群体主动提出的有待于学生自己解决的实际典型事例,它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概念,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在主动的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

(4)实践性。市场形势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决定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方法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案例分析则是对某一特定典型事件的剖析,寻找出市场营销的某一规律,从个性中寻找共性。

(5)综合性。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不提供正确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在上案例讨论课之前广泛阅读参考书,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若干操作要领

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新的、更多的要求。对教师来说, 必须充分收集、熟悉、掌握案例, 并从中归纳要点,提供分析、讨论的框架, 以便教学中使用。从学生方面来看, 再不能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满堂灌”,而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前预习案例资料、熟悉案例资料,钻研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并要参阅多种参考资料。

(1)案例选择要领。案例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

(2)课前预习指导。学生要根据资料和教师布置的要点,对案例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准备,要求学生读懂案例,从中了解企业的背景、市场环境、竞争状况、存在的问题, 提出分析结论和解决方案,并形成案例分析提纲。

(3)描述案例。描述案例是为分析和讨论案例做准备的,即对案例所叙述事件发生的环境、时间、过程、结果等特征进行清晰的描述。在教师描述案例时,学生应跟上描述者的思路,不断温习案例中所涉及的已经学过的营销理论,找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为进一步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奠定基础。

(4)分析讨论引导。分析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案例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或从比较简单、易于讨论的案例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培养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案例教学。

(5)课堂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作一个简短的总结。总结的要点是: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再作一次强调,使学生们加强记忆、重点掌握。对学生们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再作一次重新讲解,并强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尤其对学生谈论中的分歧,要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和说明;对学生的讨论要以正面激励为主进行评价。

4 实施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实施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在教学中采取了案例教学法。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案例的精心选择和设计是案例教学法获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一方面所选案例所反映的本质问题需和课堂讲授内容的重点相吻合,具有典型性;另一方面则要考虑到案例的现实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案例的篇幅要合理,重点要突出,内容要全面。

(2)案例分析方法的针对性。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善于抓住重点,避免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有些问题需要教师点拨、启发,有些问题则需要引导学生讨论参与、实际操作。

(3)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对象,再典型、再生动的案例,如果仅仅是教师课堂讲授,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同样不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4)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旨在建立系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而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我们体会到,案例教学法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其它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案例教学法也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只要每位承担此课程的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就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婷.浅谈案例教学在营销学中的运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朱延青.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7).

[3]陈群平.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经济师.2005,(4).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第3篇

为了提高学员学习雷达阵地优化课程的积极性,分析了目前雷达阵地优化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雷达阵地优化课程教学中军事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最后给出了雷达阵地优化课程运用军事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这为雷达阵地优化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军事案例教学;雷达阵地优化;课程教学

军事案例教学是指教员基于军事案例,引导学员通过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的方式,以锻炼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1].军事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学目的反映指挥军官任职能力培养的指向性;②教学内容具有军事活动特有的战斗性;③教学组织方式呈现军事活动的情景性.军事案例教学作为案例教学在特殊领域的应用,既反映了案例教学的一般共性要求,又体现了军事教育训练的自身特点.因此,军事案例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军事案例教学主要在战略战役思想研究、战术课程[2-4]和政治理论课程[5-7]等课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与雷达装备教学有关的主要是在雷达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8],且为数不多.雷达阵地优化主要涉及对雷达装备进行参数调整,是一项灵活性、实践性较强的活动.目前,雷达阵地优化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围绕技术原理、应用背景、装备操作和优化效果展开[9-11],关于雷达阵地优化教学应用却鲜有报道.本文结合军事案例教学的特点和雷达阵地优化课程教学的需求,将军事案例教学引入雷达阵地优化课程教学中.从当前雷达阵地优化课程教学的现状入手,提出在雷达阵地优化课程中应用军事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流程,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和研究体会,给出将军事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雷达阵地优化课程的几点建议.

1雷达阵地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雷达阵地优化是为使雷达在不同阵地环境下达到最佳探测效果,而进行的参数优化调整.阵地优化对充分发挥雷达战、技术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雷达阵地优化课程主要介绍雷达阵地优化的相关知识,使学员掌握针对不同的电磁环境、地理环境、气象环境和担负的任务进行雷达各项参数的调试、优化的流程,以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利因素对雷达战、技性能的影响,发挥雷达的最大作战效能,实现“人—雷达装备—阵地环境”的最佳匹配.目前,雷达阵地优化课程主要由理论讲解和上机实践2个环节组成.在理论讲解环节中,教员主要讲解雷达阵地优化的基本概念(什么是雷达阵地优化)、优化内容(有哪些项目可以进行优化)、优化背景(在什么场合下需要进行优化)及优化效果(优化之后的效果),使学员对雷达阵地优化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学方法多采用教员课堂讲授.在上机实践环节中,结合理论讲解所学的内容,教员引导学员将优化项目在雷达上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调整前后的对比,加深学员对雷达阵地优化的感性认识.然而,理论讲解过程中仍以教员讲授为主,学员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学员学习的兴趣不高,印象不深刻;上机实践尽管在教员的引导下,学员可以自主地操作装备,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条件限制,无法真实模拟各种电磁环境,学员仅仅掌握雷达阵地优化的参数调整方法,而对特定环境下参数如何调整,哪些参数需要调整印象仍不深刻,不能够实现对雷达装备的灵活运用.

2雷达阵地优化课程中军事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教员准备和学员准备2个方面.

1)教员准备.

教员在课前应做好以下准备:①教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军事修养,要熟悉相关雷达的操作方法和不同电磁环境下的雷达优化参数调整方法,做到教学责任心强、工作态度积极、应变能力好、能够对课堂进行有效地控制.②为了节省案例教学课堂时间,教员应在课前对学员做好教学编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同时明确小组中各个成员的任务分工.③选取军事案例,确定焦点问题,并将案例在前一次课发给学员.同时,教员还要预设课堂讨论方案和课堂互动情景,应围绕案例包含的基本问题,本着最大限度调动学员集体参与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设计[1].

2)学员准备.

案例式教学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教员为主的传统,更多地强调学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因此,学员的准备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员在课前应做好以下准备:①学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对相关雷达的原理和操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知识、能力的积累和思维心理素质要适应本课程教学.②学员应根据分组与分工,利用课余时间去充分熟悉案例,并根据案例内容和焦点问题寻找、阅读和研究参考资料.③学员需按照掌握事实、准确把握问题、实施假设分析、提出决策意见的要求,以主人翁的姿态思考分析案例问题,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小组集体研究,集中小组智慧,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2课堂教学

1)案例引入.

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员应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将精心选择的雷达阵地优化案例展示出来.案例的展现力求引起学员的反应,为讨论、交流奠定基础.在案例的展现过程中,应对案例的任务背景、主要角色和雷达在探测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但是有关雷达阵地优化参数调整的项目和过程暂不介绍,而是由学员去分析解决.

2)课堂讨论.

此阶段,教员应结合案例情况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并引导学员代入案例中的角色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以便尽快地融入案例当中.在雷达阵地优化教学中,重点是如何调整雷达的优化参数,使其在特定环境下发挥雷达的最佳探测性能,从而解决雷达探测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引入案例之后,教员应根据特定的目标给出焦点问题;同时,学员作为值班参谋或雷达技师,处理教员提出的焦点问题.教员要注意调动和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打开学员的“话匣子”,从而自然地进入案例课堂讨论.此外,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应根据课前的分组情况和角色定位,采取小组发言和自由发言的形式,围绕焦点问题陈述观点.同时,教员应鼓励学员针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质疑,但要把握全局,使讨论的中心围绕雷达阵地优化的相关内容,不能任由整个讨论漫无边际.此外,教员还可以以参与者身份融入讨论当中,与学员一起分析讨论、寻找问题、探索原因,让学员始终围绕案例主题思考问题、讨论方案.当前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员再将案例中角色的优化过程和优化效果进行展示,并与学员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查找问题.之后,进入下一个问题讨论环节或结束课堂讨论.

3)过程总结.

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员应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讲评.总结讲评主要由教员对课堂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对课堂讨论中形成的共识和某些结论进行概括、归纳.总结讲评应把握3个方面:①对军事案例教学组织情况的总结,包括对学员参与整个军事案例教学活动的讲评和教员实施军事案例教学活动的总结.②课堂讨论情况的总结,即回顾课堂讨论的过程、梳理学员的分析思路、归纳学员的主要观点和方案.③学员案例学习的自我总结,即通过案例课前的准备情况、课堂的讨论情况和发言情况,总结案例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4)成绩评定.

与其他案例教学不同,与雷达阵地优化有关的案例往往会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何结合该方案是学员成绩评定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对学员进行成绩评定时,可以参考案例中的解决方案,但不能唯方案评定成绩,与方案相符就是好,与方案不符就不好.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学员在讨论中的表现,他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课堂发言效果,结合案例中的解决方案综合评价来评定学员的成绩,这样的成绩才更加具有客观性,才能更好地鼓励学员参与案例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2.3注意事项

1)军事案例的选取.

军事案例的选取应把握3点:①军事案例必须具备真实性,必须是与雷达操作运用实践活动有关的真实案例,否则不但对教学无益,反而会误导学员.案例必须简洁鲜明,案例发生的背景、时间,人物、地点、过程和结果需进行说明.②教学军事案例必须具备典型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从雷达运用层面解决问题的真实军事案例,即在特点环境下雷达出现问题时通过合理设置雷达的工作参数解决问题这样的案例.这种军事案例贴近课程的主题,使学员能更好地置身于雷达所面临的复杂环境,掌握相关的雷达参数优化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教学军事案例必须具备高度概括性.教学案例不是简单的举例,必须经过整理和加工,教员要对案例素材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8],将雷达装备运用案例中与雷达参数优化调整内容相关的、重点的和本质的东西提取出来.

2)军事案例的使用.

在军事案例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军事案例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不能把军事案例仅仅只作为一个课堂引入的示例,而应该将其贯穿整个案例课教学的始终;使学员随着案例剧情的发展,作为案例中的关键角色参与决策.对于雷达阵地优化教学课程,选取适宜的雷达操作运用案例之后,可以将其中雷达参数优化调整的内容去除(课前交给学员的案例应是去除关键内容后的案例),仅仅给出当时雷达面临的环境和初始条件,以及雷达当前的探测性能和存在的问题.那么,去除的内容就可以做案例教学中的焦点问题,供学员结合前期的学习和资料的收集开展分析与探讨,进一步掌握雷达阵地优化的方法.针对学员的研究结果,再给出案例中的优化参数调整方法与优化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由教员进行总结讲评.

3几点建议

1)军事案例库的构建

目前,军事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上级机关下发的事故案件通报,军内报纸、学术期刊以及新闻报道中的事例和中外战史、我军战史、外军现代军事实践.这些资料或为了保密需要和减少负面影响,过程和细节难以完整呈现;或经过新闻视角的加工,完整性和细节缺失;或与现代军事存在时空距离,信息时代特征难以体现.总体来说,军事教学案例呈现来源面窄和数量少的问题[12-13].而且,现有的案例主要是集中在政工和战术2个方面,关于雷达装备运用和阵地优化的案例则很少.因此,急需加强相关的案例库建设.在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雷达兵部队的支持.由于雷达兵部队是雷达装备的主要使用单位,相比院校雷达装备教员而言,在操作使用雷达装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解决问题的经验也较为丰富.因此,需要加强到部队的调研,与基层部队雷达使用与保障的一线人员进行交流探讨,搜集素材,用于雷达阵地优化军事教学案例的编写.只有这样,才能使编写的案例能够真正地服务于雷达阵地优化的案例教学中.

2)教员军事案例教学能力的提高

军事案例教学对教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很高.教员既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社科知识、新兴学科知识和广泛的兴趣;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具备驾驭课堂、引导分析、提升思维层次的能力[12].对于雷达阵地优化课程而言,就是需要教员深入了解雷达装备的原理与使用,熟悉雷达阵地优化的各种优化方法,准确地提炼相关案例中的焦点问题,在课堂上能够掌控全局,使学员能够通过前期的准备和课堂的交流学到知识.提升教员的案例教学能力素质.①教员要熟悉相关的教学装备,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疑问,通过与经验丰富的教员进行学习探讨,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②可以选派教员到雷达兵部队进行任职交流,任职交流教员应当亲身参与雷达兵部队的各项活动,熟悉雷达兵部队战备训练的组织程序,与部队各级领导进行优势互补式的双向沟通,把握官兵共同关注的焦点,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4结束语

根据军事案例教学的特点,针对雷达阵地优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军事案例教学法在雷达阵地优化课程中的组织与实施流程,最后给出了运用军事案例进行雷达阵地优化课程教学的对策.这为雷达阵地优化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雷达阵地优化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解雷达装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深刻领会不同电磁环境下雷达阵地优化的方法和实质.

作者:刘诗华 胡冰 张贤志 单位:空军预警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力,杨树杰,申朝旻,等.军事案例教学[M].北京:出版社,2010:24-27.

[2]张咏.案例式教学法在美军空袭行动特点课程中的应用[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1,25(1):58-60.

[3]肖学祥,董晓军,李正军.浅谈军事理论推演式案例教学[J].军事信息文摘,2013(1):18-19.

[4]李宏权,孟庆文,金宏斌,等.联合空情预警课程案例推演式教学法研究[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4,28(6):440-442.

[5]孙文欣.提高政治理论案例教学质量的对策[J].防空兵学院学报,2012,29(3):80-82.

[6]宋联江,孙文欣.提高中级指挥院校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质量的思考[J].海军院校教育,2012,22(2):45-47.

[7]宣红,蒋建华,李强,等.政治理论部队主干课程强化任职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初探[J].军事电子教育,2012,11(2):33-36.

[8]武文,鲁千红,单财良,等.案例教学法在雷达维修课中的应用[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0,24(3):232-234.

[9]张峰.雷达阵地杂波测量和动态STC建立方法[J].现代雷达,2014,36(4):10-13.

[10]陈辉,刘永鹏,雷霆.基于阵地优化的雷达性能评估系统设计[J].舰船电子对抗,2014,37(5):83-88.

[11]王中杰,刘海军,黄炜.一种雷达阵地优化的新方法[J].现代雷达,2015,37(9):26-28.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第4篇

1.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的主线是案例,其可通过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师的辅导之下,让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可通过分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综合能力,将实际和理论知识恰当衔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脱离实际现象较常见,因为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实际营销工作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实际的问题讲解透彻,只能依赖书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不能充分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不能学以致用。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案例营销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在讨论和分析案例过程中,有效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让整个课堂趋于高效、科学、规范。

2.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应用

2.1精选品牌定位的优质案例

现在营销案例较多,如何选择应用需要符合以下原则:易于理解;真实反映市场环境变化,让学生动态分析和观察企业营销战略战术;符合所学知识点的针对性。例如在讲解品牌定位这一方面时,可以以保洁公司多品牌营销和中国移动“动感地带”两个案例进行知识讲解。以上两个案例不仅可将知识点融入案例中,还可体现不同种类的营销类型,让学生在案例中学到多元化营销模式的优点,形象地印入脑海中。在为学生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还可穿插品牌案例,例如以“创维”电视机和“伊利”品牌等进行辅助性教学。通过以上优秀案例,不仅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2.2所选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中对案例进行分析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如此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如在理解何是品牌定位及企业在选择品牌定位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品牌定位有全方位的了解。笔者选用“保洁”多品牌案例和“动感地带”案例进行教学。

案例分析之前需要按照学生的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分组,分组之后推选出小组长,每个组在组长的带领之下,组员和组长之间需要团结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一个小组选择“保洁”多品牌案例进行分析,另一组则选择“动感地带”案例进行分析,学生需要根据案例本身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是怎样将两种品牌进行定位的。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保洁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供现有的资料,让学生对品牌案例内容进行充分深刻的讨论,并了解一个企业是怎样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出另一个品牌的,此种做法对企业和品牌的发展有何优点,最后学生对所分析的案例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指导,若是发现学生思路不正确则应该及时指正,并告知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分析案例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教练的角色,学生则扮演选手。因此,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分析解决问题。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并且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

3.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若是将案例直接讲出,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断然不能充分理解知识点和更深入地学习。教师可协助学生多参与企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对知识点的消化。

在传统营销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教师可选择互动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可丰富互动方式,还可营造课堂互动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可通过辩论会或者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之中,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案例教学法 组织 步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健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加速形成,中国企业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作为技工学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水平和能力。本文就在技工学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谈几点看法。

一、《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个案中,对事物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在技工学校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照本宣科的“灌注式”教学,教学的过程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现今社会,经济管理教学的中心已由系统地积累知识转变为积极地开发智力潜能和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从“是什么”、“为什么”转化为“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案例教学法就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未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法是《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特殊性的要求

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活动,是企业实践活动规律的概括总结。由于企业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变化,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未必能及时地修正和发展,拘泥于原有教材内容的教学可能是陈旧的、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的,只有将现代企业的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的选择与组织依据

追溯案例教学法,可以说,哈佛工商学院是最早施行的、也是最成功的。为了保证这些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无论是所该校的教授、还是该校的学生,以及研究人员,在把案例列入课程教学内容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教学案例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收集,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来设计。

因此,笔者认为,选择《现代企业管理》课堂教学案例时一般应符合以下特征:

一是实践性,即教学所选用的案例应是社会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典案例,把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上,从实战的环境出发,来学习什么是经营和如何经营;

二是启发性,案例教学分析不要只追求一个正确答案,而要有意识地在案例教学设计时把握重要的资料和数据,确定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手段,引导学生去思考,组织学生去辩论,讨论越激烈,以便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渗入更多的参与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独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当充分发挥其有助于教学的功能,对于不同知识的教学目的,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独特案例,诠释书本知识,启迪学生心智,明辨现象真伪,寻求事物规律。独特的案例有助于学生从独特的角度去剖析、去探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课前阅读分析案例

课前,教师应将教学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材料上除了包括案例内容陈述外,还应包括学生阅读时分析思考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完成的时间要求等。此外,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方法检查、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阅读分析任务。

(二)课堂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回顾知识内容:可由教师提问个别学生来回答,也可由教师提问全体学生回答,还可由教师发给学生小测试题书面答题,如此等等,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安排,目的是检查学生过去知识的掌握程度。

2、展示案例材料:教师可利用投影仪、幻灯机等向学生展示案例材料,并对案例进行简短的介绍,同时提出讨论要求,便于学生讨论。

3、讨论分析案例:或以小组讨论形式、或以双方对辨形式、或以全班学生轮辨形式,组织学生利用现有知识有序地对展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各抒己见,以达到全员参与、全现观点、取长补短之效果。

4、总结概括观点:在学生充分展示观点后,教师最终对各种观点进行概括总结,说明所学知识在此案例中的种种体现,指出各种观点的对与错、优与劣、真与伪,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所收获。

(三)课后案例思考

课后,教师应让学生对该案例的分析教学有一定的思考,包括写学后感、写案例分析总结、写所学知识在此案例中的具体体现、写各种观点的优与劣和对与错等,让学生真正地从此案例教学中加深印象、受到益处,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优势

(一)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论学习

例如,在 “市场营销策略”教学中,教师用类似“娃哈哈”成功的现实案例去分析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进行需求分析,不断进行技术更新,不断生产质优价廉的商品,不断提升和超越企业形象,从而使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行业霸主,把抽象的道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进行教学,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助于学生应用知识。

(二)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提升素质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学生真正被摆到了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会被要求强行记忆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深刻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例如,在“市场调查”教学中,笔者首先介绍了“海尔电器”滚筒洗衣机产品在市场上的境况,要求学生分析海尔电器应采取的对策,然后让学生们各舒已见,各显其能,想方设法,总结出应对策略,最后教师再将海尔集团后来所采取的策略展示给学生:把消费者的生活难题当作自己的科研课题,创立了“专为您设计”的科研机构,为农民朋友研制出既可洗衣,又可洗动物、植物的“大地瓜”洗衣机。这就使学生在辩论中学知识、在交流中提素质、从案例中长见识。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教育的竞争。作为一名技工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企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让我们以过硬的业务知识、优秀的教学方法努力地工作吧!

参考文献: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第6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ine ventilation course, cas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actual project is introduce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ccording to principles of authenticity, integrity and typicality, the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case was compiled, and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methods of case analysis, discussion, case summary and submitting case analysis report. Practice shows that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actual project cas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in class, and promot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use,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result.

关键词: 安全工程;矿井通风;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案例编制;教学改革

Key words: safety engineering;mine ventilation;mine ventilation system renovation;case compilatio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TD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284-02

0 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和教学的要求,把现实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后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结合讲解、评析讨论和实际考察等方式使学生进入角色并参与行动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改造是《矿井通风》课程的重要内容,并与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相联系。根据实际项目编制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与改造内容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的措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综合运用矿井通风知识[2],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案例编制原则及方法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案例在编制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

①真实性原则:即案例取材于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工作的实际。不是单凭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的,应该说明案例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改造等信息。

②完整性原则:案例的叙述是一个从通风系统优化开始到优化结束的完整过程。

③典型性原则:由一个或几个问题组成,内容完整,情节具体详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案例的编制过程中,应选择能反应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本质属性的案例,不仅包括有关通风的理论知识,还应包含在具体改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有关的原理和方法,也为他们将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奠定好基础。

④启发性原则:即应能够引人深思,启发思路,进而深化理解通风教学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综合性原则:案例应该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体现技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局部改造服从于全局改造的观点,因而,本类案例亦要包含采矿、地质和和矿山流体机械等方面知识。

根据以上原则,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案例来源为安全工程学院多年来积累的与煤矿企业合作完成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项目,案例编制时优先采用建有学生实践基地的矿井项目和最新项目,以确保案例的及时性。案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背景,包括矿井生产系统,特别是通风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②主题设定,指本案例的核心理念,想反映什么问题,根据不同项目情况,分别确定主题,例如:降阻改造、新建风井改造、多风机联合运转影响分析等;③案例问题设置,围绕主题设置能够揭示各种困惑,连接相关理论并启发学生讨论和反思的问题;④情境与细节描述,叙述通风系统的实际情况,展示具体参数,描述改造方案提出及效果分析;⑤问题讨论,如改造方案选型、经济效果评价、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等,并设计讨论作业单,供今后案例教学时其他教师借鉴;⑥教学效果反馈,采用问卷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实践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要分成以下3个步骤:

2.1 案例的选择、布置与阅读 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所选择的案例应重视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案例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和一定的特殊性,在讨论得出一般规律后案例必须有进一步升华的空间[4]。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不同时期布置不同主题的案例。案例的布置和阅读是案例能得到学生充分理解、认识、解读和剖析的基础,在布置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有启发性的引导。案例布置后,学生对案例的阅读会有佷大的差别,有的学生能全面的把握案例的核心和实质,而有的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引导,教学中按照学生能力层次分组,可适当对层次较低的组进行辅导,组间可进行意见互换,达到充分阅读的目的。

2.2 案例的分析与分组讨论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性,是提高其应用能力的关键。案例教学中的讨论与发言是培养学生个性特征、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的途径与方法之一。通过案例的讨论、发言和辩论,一方面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可独立组织语言表明个人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时间充裕、参与积极、发言热烈、辩论充分的案例不但使学生全面了解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要点,还能了解到与此案例相似条件情况下不安全因素的辩识和潜在隐患整改方法等。

例如本次教学中,选用了龙煤矿业集团的兴山煤矿为案例编写对象,该矿南风井当前的通风阻力状况:计算风阻为0.18Ns2/m8,通风阻力为2597.4Pa。进风段阻力为539.9Pa,占总阻力的20.8%;用风段的阻力为209.1Pa,占总阻力的8.1%,回风段的阻力为1848.4Pa,占总阻力的71.0%。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标准,符合矿井通风阻力不超过2940Pa的规定。从矿井三段的阻力分布来看,三段阻力分布所占比重不协调,回风段虽其巷道维护状况较好,但是存在阻力高的状况,主要是由于该巷道较长,断面较小,并且通过的风量较大,风速较高所致。在分析此案例时,从分析各阻力所占比重不协调入手,继而分析了导致分布不均的原因:①通风构筑物较多;②采掘作业面较多;③外部漏风率较大;④矿井生产布局不均衡;⑤矿井通风稳定性差等原因。最后分析了为使生产布局比较合理,采掘相对集中,降低漏风而所做的系统改造工程:降阻工程、改造工程和封闭工程等。通过本案例使同学们了解到了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是降阻工程、改造工程及封闭工程等工程的有机组合,而并非单纯学生们所理解的降阻工程的单一方面,从而加深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3 案例总结及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矿井通风案例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对矿井通风系统改造的案例进行总结。首先要总结归纳出案例所折射出来的一般规律和结论,在此基础上将这些一般性结论衍射到其他方面的案例应用中。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后,还应挖掘出深层次的、较为独特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案例。例如,在开滦集团赵各庄煤矿通风系统优化案例讲解中,通过各采区内工作面邻巷风阻变化对采区风量的影响,反映出采区内串联巷道和并联巷道风量的一般性变化规律,通过进一步降阻,并结合风机特性曲线分析,发现了单一采区内某一分支巷道风阻变化对全矿风量风压的变化规律及双风机间的影响[5]。

最后,为考查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听课学习的效果,学生在每次课堂学习结束后需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以案例分析报告梳理学生案例讨论的思路,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案例分析报告在小组讨论及全班讨论结束后开始撰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学术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①情景描述—详细给出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案例中当前井下通风所存在的问题;②原因分析—分析井下通风系统中出现该问题的原因;③提出备选方案—分析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提出可行的备选方案;④评估—进行备选方案的评估及最终确定。

3 结论

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基于工程实际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案例,提升教学效果。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等原则对案例进行编写,以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课下要求每个学生针对案例教学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及教学意见,以检验案例教学的效果。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明显改善,从所提交的案例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通风系统改造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实践证明,基于实际项目的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子民,张彩虹.案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0(5):93-96.

[2]魏连江,王德明,陈开岩.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07):163-167.

[3]王登科,夏玉玲.“煤矿通风与安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104-106.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145-03

[作者简介]匡增杰(1980-),男,江苏扬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

[基金项目]上海海关学院“国际贸易”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4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14048)”、2016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上海海关学院为例(项目编号:3204102)”阶段性成果。

案例教学法最早运用于法学教育,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1870 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柯里斯托弗・格伦姆布斯・朗德尔( 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 dell) 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首创了案例教学法。[1]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案例教学法,之后被广泛应用到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2]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避免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倾听者转变为参与者,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3]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更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4]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及其他经济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得等问题,并揭示其点与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两大部分,如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现代自由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突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国际贸易课程研究的领域和具体内容来看,该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具有理论性、涉外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注重纯理论性的知识,容易造成课堂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过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5]因此,相对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总体实施框架

(一)选择与设计案例

在案例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工作,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选择具体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案例的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之目的。二是案例的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国际贸易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去进一步理解和思考理论。三是案例的综合性,即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找出可能涉及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介绍与阅读案例

在这个环节,老师运用多媒体呈现案例并描述案例背景,把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向学生做简要介绍,并尽可能营造出案例描述的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中。学生在这个环节要充分阅读教师准备好的案例材料、理解案例内容。

(三)分析与探讨案例

在学生对案例背景有了初步感知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分析和探讨环节。这个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关键,因此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6]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国际贸易知识,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大胆进行思考和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始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自己只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整个分析、讨论、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分讨论与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辨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案例教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四)总结与点评案例

学生在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切实进行总结点评,这个环节是对以上各个环节的精炼和提升。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非简单直接给出案例的答案,要对整个案例讨论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对学生在自主性探究中暴露出来的正确或错误的典型思维给予合理的归纳评价,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此外,应总结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面对一个案例时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思路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面对类似贸易问题时积累一定经验。因此, 教师在总结点评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准”,运用理论知识、概念、原理要准确,点评要切中要害;其次要“精”,言简意赅,条分缕析,语言洗练,时间把握得当;最后要把握“分寸”,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一个案例分析的示范

为进一步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下面以一个案例作为具体的运用对象进行示范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首先从比较优势的内涵、发展过程和竞争优势产生的背景、内涵一一作详细的介绍,再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逻辑关系来讲,这样的讲解过程是严谨并清晰的,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晦涩。在对这两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讲解时,根据案例选择的典型性、新颖性、综合性为指导原则,我们精心选择了“中国为什么是世界制鞋大国而不是世界制鞋强国”为案例进行示范分析。

案例内容: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鞋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但近年来,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家在制鞋产业上迅速追赶比拼,使我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皮革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年产130亿双鞋,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位居第一。作为贸易大国,我国有近百亿双鞋销往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出口份额337亿美元(不含鞋材等),出口鞋数量及金额分别占世界鞋类出口数量及金额的73%和40%,位居第一。在世界鞋业论坛上,中国皮革协会做了“未来五年世界鞋业及中国鞋业发展趋势”,其中一组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几个国家制鞋劳动力成本的数据比较引起很大关注。中国年产量13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13-15美元/小时;印度年产量2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65美元/小时;巴西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9亿双,劳动力成本是435美元/小时;越南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8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48美元/小时。

中国皮革协会专家分析指出,从鞋业的生产数量上来看,这些国家要在10年内取代中国鞋业大国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中国在今后发展中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彻底摒弃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而向依靠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转变。与此同时,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发展皮革产业还有诸多优势,如丰富的原料皮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加工能力、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可用较低成本生产各种质量产品以及极具潜力的13亿人口的大市场,但应积极从制鞋大国向制鞋强国转变。

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完案例后,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设立问题,让学生重点围绕“为什么中国只是制鞋大国而不是世界制鞋强国”这个问题结合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去进行探讨,提高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指出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制鞋业的比较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而国家的竞争优势扶持和培养,对于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方面,我国比较薄弱。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的大多数产业缺乏这种支持。因此,要提高我国制鞋业的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簇群上下功夫,促进其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四、结语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承担着把学生引入国际贸易学科、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兴趣的关键任务,承担着为学生构筑学科基本框架、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描绘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拓展国际经济视角的重要使命。鉴于现实经济情况的复杂性和国际贸易理论的抽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使用案例教学来加强学生理解,利用典型案例、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师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言。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教授与案例分析的有机融合及协调等,[7]要求教师课前紧跟当前国际贸易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大量的资料和案例搜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手段鼓励学生大胆灵活运用相关贸易理论探讨问题,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高臣,刘爽. 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8.

[2]王青梅,赵革.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

[3]傅海霞. 基于案例教学的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研究[J]. 对外经贸,2015(11):151.

[4]张润莲,张向利,叶进. 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102.

[5]黄爱双. 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118.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第8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3DMAX;课程应用;三维动画;讨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3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232- 02

0 前 言

自从1979年我国工商行政代表团在美国访问后将“案例教学法”带回国内以来,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已从最早应用的工商业课程、法律课程和医学类课程广泛发展后,逐步的被应用到各个行业的教学当中,本土化率到达了一定程度。

案例教学法是以建构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本原则的,经教师将应知应会的知识点融入到设计的案例当中,向学生抛出案例,提出思考问题;学生阅读案例后,运用学过的知识去思考分析,形成基本的观点、答案、实施步骤或解决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案供大家参考,小组成员对每个方案进行评述,来完善自己方案或形成小组解决方案;教师公布最优解决方案,总结知识点,并对小组方案进行评价,总结优缺点,给出相应的建议,学生对比教师答案,查找自己方案中的欠缺之处,形成知识反馈的教学过程。

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1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控制着进程的速度,激发了主观能动性,在参与的过程中使学生内因引起变化,培养了主动参与意识,对学习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1.2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案例教学法在引入案例时需要提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对于未知的知识要通过查阅教材、学习资料、网上搜索资料学习新知识,在复习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1.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针对于教师所提出的案例和思考问题,学生会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分析、查找问题的关键点、切入点和突破点,给出设计方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方案讨论也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1.4 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精神

教师在案例实施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提出多样化的、最优化的、最合理的方案,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视角看待问题,提出新观点、尝试新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精神。

2 3DMAX课程的教学现状

3DMAX软件是社会上应用最广泛的三维制作软件,主要应用在三S建模、建筑效果制作、广告动画、影视效果、游戏制作等方面,3DMAX软件几乎占领了整个三维动画市场。很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影视制作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以及三维制作相关专业都开设了3DMAX这门课程。

2.1 课程内容本身复杂

3DMAX软件设计效果强烈,但是课程内容中比较复杂的概念相对较多,如修改器、材质、贴图、环境、轨迹、控制器、特效等等,不易理解,操作步骤繁多,操作技能和方法也相对复杂,这样的课程都使新手很难入门,需要记住大量的概念、方法和技能,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2.2 教与学的方式陈旧

传统教学中,3DMAX课程上课过程是教师按教学幻灯片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讲解例题,然后根据所讲知识点布置课堂作业进行演练,主要以讲练法、演示法为主。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复杂的知识点不能彻底理解,影响学习进度,对关键的操作步骤稍有不懂,就可能影响以后的所有操作,很难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效果不好。

2.3 案例准备不够充分

教学案例要能涵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创设题例真实情境,提出有效问题,才算合格的案例。有的教师虽然应用了案例法教学,但是在案例准备上不够充分,知识点不足,不能融会贯通,缺乏创意。这样的案例,学生学习得不到完整的知识体系,有遗漏的知识点。案例法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有效的应用。

3 “案例教学法”应用实例

以制作喷泉效果为例。

3.1 案例的准备阶段

书写案例,教师将已经讲授的“车削”建模、“噪波”修改器、“喷射”粒子系统及其属性对话框、材质和环境设置四个知识点,融入到现实生活的喷泉效果题例当中,并提出利用“重力”和“导向板”对“喷射”粒子进行控制方法的新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能通过资料进行学习,掌握一定的操作方法,制作出喷泉效果,教师最后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自行比照,巩固知识点。

3.2 案例的提出阶段

(1)问题:制作喷泉效果。

(2)教学目标:

a.复习建模、修改器、效果、对话框的知识。

b.掌握“重力”和“导向板”对“喷射”粒子进行控制的方法。

c.掌握材质的制作方法。

(3)操作思考题:

a.如何使用修改器中的“挤出”命令制作水池底部?

b.如何使用“车削”建模建立水池中心造型?

c.如何使用修改器中的“噪波”命令制作水波荡漾效果?

d.如何使用“喷射”按钮制作“喷射”粒子系统?

e.如何使用“重力”参数设置和“导向板”按钮制作喷泉?

f.如何制作“地面”、“喷泉”、“水池”、“水面”等材质?

3.3 案例的讨论阶段

学生阅读案例后,按照思考题的内容,回顾自己的知识体系,看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标注,使用教材或者工具书、网络资料进行查阅,了解解Q问题的方法。所有问题都逐一解决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此时,教师按一定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4~5名成员组成。每名成员将自己的方案提出,组员们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该组的初步优化方案。

3.4 案例的验证阶段

组员们通过本组确定的方案,进行实践操作,验证本方案的正确性和优化度,对方案进行补充或者删减步骤,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提出最终方案。

3.5 案例的分析与总结阶段

每个学习小组指派一名代表说明该小组的最终方案,包括设计思路、操作步骤、创新设计。教师给出本案例的正确答案,并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讲解技能和方法。教师针对各个学习小组的解决方案,在优点、缺点、创新点等方面逐一进行点评,并给出建设性意见。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把握知识的重点内容、操作的关键步骤,对知识进行重构,巩固知识体系。

4 结 语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类课程中应用还很少,在3DMAX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案例法学习3DMAX课程,明确了学习思路,了解了知识内容的侧重点。激发了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知识,培养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虽然,案例教学法虽然被应用于一定的学科教学当中,但是还没有达到普及的状态,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应该逐步进行推广,广泛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丽华,魏树权.案例教学法在VB中的应用――以扫雷游戏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2):108-110.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第9篇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兰代尔(C.Langdell)开创的教学方法,它替代了传统的“学徒式教学法”,成为美国法学教学的主流方法。从内涵上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法学教学课堂上对法律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估案例,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职业素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高校的法学课堂上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国高校的法学课堂实践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部门法和理论法学教学必备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法律案例,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估案件中的证据和论证,作出自己的判断。然而,传统案例教学法已经不适应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这是因为:传统方法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即引导学生朝着既定计划进行,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传统方法的运用方式一般为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方式,缺乏翻转式的辩论;部分案例分析只给出单方面的答案,不容许不同的答案或对立的答案存在;大部分案例都会给出判决案例的思路和法理依据,但是案例教学法训练的重点不在是否能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于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案例教学法的本质被忽略,它不仅仅是一种通过案例吸引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方法,更本质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在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法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因而适用于法学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应当训练学生像律师和法官一样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提高他们处理实际案例的能力。这意味着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已经跟不上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因而需要革新传统方法。这种革新既包括理论的革新,也包括方法的革新。在理论层面,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案例教学法理论,这种教学法应当避免当前传统案例教学法的缺陷,还应当建立在成熟的理论支撑之上。在方法层面,需要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符合法学教学规律的方法,它应当包含一系列可操作的程序。

二、论辩式案例教学法的理论

论辩式案例教学法旨在培养和强化法学专业大学生的以下能力:识别问题的能力、分清问题中主次矛盾的能力、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准确理解和精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评价证据和论证的能力、识别命题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得出和检验可靠结论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这种新方法有三个优点:(1)论辩式案例教学法强调论辩式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设置标准答案,让学生在论辩中总结答案。(2)批判性创新思维要求的多种能力可以在论辩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得到训练、提高和强化。(3)论辩式案例教学法使得分析案例的情境更加贴近现实的庭审场景,这种新方法有助于法学专业大学生提前适应对抗性的真实审判情境。论辩式案例教学法的程序和方法需要依赖于成熟的理论,这种理论至少应当包含合理的、可操作的程序化方法。当代?证理论是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论辩活动的理论,这种理论发展至今已经衍生出诸多关于论辩程序的理论,其中,荷兰逻辑学家爱默伦和克罗顿道斯特创立的语用论辩理论是当代论证理论的主流进路。[1]在语用论辩理论中,论证的语用论辩维度结合了论辩性理性的论辩层面以及论辩会话中行为的语用层面,其中,论辩概念主要表现在批判性讨论的语用论辩模型中,模型中的论辩性会话的目的在于解决分歧,而语用概念主要体现在作为言语行为的分歧解决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行为定义中。语用论辩术是建立在语用论辩模型的基础之上的,它包含了意见分歧解决过程的四个阶段:(1)在冲突阶段,论辩参与者确定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在非混合型意见分歧中,仅意味着一方的立场并非立即为另一方所接受,而是被质疑或批评。在混合型意见分歧中,另一方则是提出相反的立场。(2)在开始阶段,论辩参与者都试图解决意见分歧,论辩双方需要分配提出方与反对方的角色(在混合型意见分歧中,分别有多个提出方和反对方),同时需要就讨论规则以及出发点达成一致。(3)在论辩阶段,提出方通过提出支持论证来应对反对方的异议或转移反方的疑问,从而为他的立场作辩护。有时,该立场会遭到反对方连续的异议。(4)在结论阶段,论辩参与方需要评估意见分歧被解决的程度以及哪一方是占优的。如果提出方收回立场或反对方放弃质疑,那么意见分歧就以反对方占优或提出方占优的方式得以解决。[2]论辩式案例教学法借鉴当代论证理论的程序性方法,这包括如何识别一个会话文本中的论证的前提及结论;如何找出论证中需要被呈现的隐含前提或结论;如何通过适用的一般标准判定一个论证的强弱;等等。

三、论辩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论辩式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实践中,教师作为法官起着协调的作用,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起诉方(民事诉讼中的原告,刑事诉讼中的控方),另一组作为应诉方(民事诉讼中的被告,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整个过程可以模拟为一个简易法庭,实施步骤按先后顺序包括:第一阶段,起诉方和应诉方分析案件中的争议点,提出他们各自的主张,也就是确定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第二阶段,起诉方和应诉方就讨论案件争议点的规则和出发点达成一致。第三阶段,起诉方通过提出支持论证来应对应诉方的异议或转移反方的疑问,从而为起诉方的立场作辩护。在讨论民事案例时,由应诉方提起反对主张并且给出论证支持;在讨论刑事案例时,由应诉方提出质疑并给出论证支持。第四阶段,起诉方与应诉方展开自由辩论,双方都可以攻击对方的论证和证据,辩护己方的论证和证据。最后阶段,由教师作为法官来评估意见分歧被解决的程度,对两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判定双方的论证优劣并给出理由。

在?用论辩式案例教学法时,学生还要面临如何分析和比较论证的问题,而教师也需要评估论证的好坏,因而还需要创新分析和比较论证的方法以及评价论证的方法。(1)分析和比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①分析证据,分析案例中的证据,尤其是冲突证据,了解证据的可采性。②重构论证,分析案例中的证据能够逻辑地支持哪些结论,厘清冲突结论都与哪些证据群相关。③分析论证结构,分析证据支持结论的结构,证据是否能够单独支持结论,还是与其他证据组合或聚合支持结论。(2)评估的方法包括评估论证与分析冲突证据之间的影响,评估反证能否完全否定或部分削弱原证据,或是对原证据无效;判定结果,冲突证据所支持的结论哪一方是被接受的,即哪一方符合经验事实、客观规律和法律规则等;知识点讲评,被接受的结论和论证被哪些法律法规所支持,不被接受的结论和论证被哪些法律法规所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