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9 16:33:02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第1篇

以学习教育提高道德感知。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倡导公民自觉学习、终身学习,不仅是提高发展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全体公民道德素养的需要。以学习教育提高道德感知,一方面应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建设。从青少年抓起,把道德知识的学习作为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关键环节来落实,使良好的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以典型示范引领道德风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具有示范意义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为整个社会提供着源源不断、求真向善的精神动力。以典型示范引领道德风尚,首要的是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开展道德建设最直接、最生动、最有力的教材,动员和激励人们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中。其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雷锋对党、对社会主义怀有诚挚感情,他的崇高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再次,应树立和宣传各条战线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用群众身边的人教育群众。持续地培育、宣传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各类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事迹传扬道德风尚、彰显时代风采、培育人文风范。

以深入实践增强道德责任。知行合一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深入实践增强道德责任,就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进一步加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践行,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强化社会公德实践,关键是坚持建章立制与教育活动并重,重点解决行为习惯、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职业道德实践,就是要以责任、诚信为主线,突出解决职业态度、职业作风以及企业诚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阶段要深入开展孝老爱亲、“讲道德、做好人”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抓好文明家庭创评工作,以良好家庭美德影响和带动个人品德建设。人民群众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以深入实践增强道德责任,还要特别注重各类实践活动紧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以主流传播彰显道德价值。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和确立,离不开主流传播的支撑,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更需要重视主流传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一是充分发挥文化产品的道德育人功能,立足文化强国和文化大省建设全局,创作生产更多讴歌高尚情操、反映主流道德价值的优秀文化产品,使人们从丰富的文化产品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二是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进步,丰富和创新道德建设的载体,让不同层次、不同样式的载体竞相发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重要作用,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效果更加深入持久。三是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移动数字电视等新渠道以及信息网络设施在传播中的突出作用。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第2篇

要正确处理群众性创建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坚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公民道德素养与公共道德素养同质同步发展

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公民个人的内在道德素养外化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素养。公民的个人道德素养是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素养的基础。因此,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推进社会文明,既包括公民道德素质的内在因素,也包括公民道德素质的外在表象的总和,强调的是“两个素养”的同质、同步发展。

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不仅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还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创建中具有灵魂性的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就是要通过创建活动,促使公民在参与创建中启发道德自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自律方式来完善自己。另一方面,从创建工作的传统意义上来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过程是一个在强调公民内在修养基础上,调动各方凝心聚力的共建、共享美好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公共环境与个人品德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由此可见,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内容涵盖了公民道德建设各个方面,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两个素养”的重要载体。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公民道德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借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社区等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具体抓手,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涵,纳入到各项具体的文明创建活动当中,体现在群众性文明创建的各个方面。引导社会把精神文明创建的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上,真正使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过程,成为提升“两个素养”的过程,确实推进“两个素养”同质、同步发展。

要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坚持教行并举,着力推进公民个人道德习惯养成和公共道德环境培育

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一方面要抓教育、抓自省,提升个体的内在素养,打牢人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要抓外在的公共道德素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示范活动,推动道德要求的行为化、习惯化,努力构建美好的道德环境。

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对公民个人的道德意识的培育。公民道德建设主要以个人内在自觉性为基础,从而达到对社会规范的认可和个人行为的约束。目前,我们的道德教育除公民个人自主教育外,还有来自社会教育的三个方面:一是各有关部门开展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宣传教育、每年“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等,对推进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二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活动。在现代社会,通过各级各类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大众媒体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活动,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在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是发挥文学艺术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宣传引导作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为人类服务,能够给人类带来真的启示、善的感染、美的享受。在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文艺的宣传教育功能,关键是要把我们道德内涵融入在文艺作品中,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采用多种形式把这样的作品送到群众中去,让公民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教化和教育。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公民道德意识、明确公民道德规范,推动人们去自觉实践道德行为。我们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公民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带动其他公民的行为趋向道德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阶段,必须把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建立公共道德素养的需要,有计划地推出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并使用这些道德实践活动常年化、经常化,使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道德的召唤。

要正确处理集中推进与日常教化的关系,坚持道德制度化方向,深入持久推进公民道德素质养成

道德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因此提升两个素养:就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的推进机制,即道德的制度化。制度伦理是道德建设的方向。在道德建设中,制度伦理有着两方面含义,即制度的道德性和道德的制度化。如何将道德制度化?首先是要将道德的要求纳入到行业守则、村规民约、公民公约等公民日常行为规范中。

规范的遵守,一靠自觉,二靠监督。监督机制至关重要,这是确立社会公共道德秩序的必要条件。完善的监督包括大众监督、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从当前情况看,大众监督虽然比较薄弱,但在一些社区、乡村,公民的自觉意识较好,老年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民间议事、监督机构较发达。这些机构在公民道德建设等基层思想建设中发挥着良好作用。组织监督机制应该是健全的、有效的,有些地区对公务人员提升政审中纳入了社区访问一项,一些组织对社会公德意识不佳的组织成员实施惩处,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组织的实质性监督。但组织在对单位、部门、区域的集体违规的监督上还缺乏强有力的制衡性。舆论监督成效越来越明显,但媒体及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张口费”、“封口费”事件成为媒体监督的毒瘤。问题的存在,就是改进的方向。因此,只有加强三类监督的横向联系,实现相互协调、功能互补,才能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有效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公民道德环境。

但不论我们做得如何规范,公民道德建设一方面有其自身的重点问题需要突破。在不同的时期,公民道德建设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不同需要,及时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组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各项专题性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集中性活动。

同时,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短板”,导致公民道德建设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存在薄弱点。诸如随地吐痰、乱穿马路、抢道行车、乱丢乱扔、粗话脏话、插队加塞等陋习问题,往往是我们日常教化难以一时解决的,需要我们有一个集中性、运动式的推进活动,需要我们集中一个时期,开展一个问题的专项整治。这样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推进,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突破,扎扎实实,步步为营,以强势推进公民自觉养成,使人们养成并不断巩固良好的道德习惯,破除和摈弃不良行为,促进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其实,开展系列集中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也是我们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很重要的经验。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第3篇

一、影响道德认知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随地吐痰、乱丢废物;为一点小事而争吵、谩骂甚至动武;银行信用卡恶意透支等简单层面的不道德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人的素质原因。但是,在复杂层面上,如“选择救人行善”还是“错过时间受罚”,如“诚实守信”还是“善意的谎言”,让许多人对道德产生困惑,则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以致于上世纪末经济学界因了对“市场经济是否需要道德”这一学术问题而分成两派,相互论争。因此,解决道德问题(尤其是道德认知问题),不但有助于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够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道德认知模糊甚至错误,主要有以下原因:

1、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对立。这些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应该以利润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润的最大化。道德,体现了对弱者的怜悯与关怀,与市场经济意识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依据市场规则追求个人利益时,理所当然的将道德放在了第二位,对道德建设不够重视。

2、认知方法的局限。有些人由于个人素质的原因,文化素质低,新生事物见识少,他们的道德观念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实不相适应;有些人理解道德时,常常采用的是“原原本本”学习道德规范,“完完全全”背诵道德要求,只求从表面上认识道德文本,而没有深刻领会其实质内涵。因此,面对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丧失正确的道德判断。

3、道德文本的抽象性。道德规范文本十分精炼,是人类长期开展丰富大量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高,必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比如传统道德中的“忠”、“孝”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至今还是日本、韩国、东南亚一些国家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对“忠”、“孝”的理解还必须结合阶级性、时代性等各种条件,否则便成了“愚忠”、“愚孝”,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必然造成不同的理解。俗语“识时务者为俊杰”正说明了道德文本的抽象性所导致的理解差异,“俊杰”在实际生活中毕竟是少数。

4、道德文本的理想性。无论是传统道德中的“仁”也好,还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也好,本身只是依据对“人或社会的良性的发展”的理解和推广,或凭借对“恶的本性”的“超越”而设计出来的美德及规范,往往只具有理想的性质和力量,而缺少现实的力量。道德在在现实中处于弱势,影响了人们对道德的认知。

5、社会发展的差异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必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其道德要求必然存在差异。如“随地吐痰”在农村也许不算事情,可在城市却是道德缺乏的表现;“离婚”在城市是一件正常事情,在农村则认为“非常没有脸面”,是道德不足的表现。但是,现阶段中国社会飞速发展,人员流动加快,在急速换位中,必然引起一些人的道德观念混乱。

6、道德建设手段的落后。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建设以宣传、灌输为主,注重道德文本的教育,缺乏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与理解。同时“抓经济建设硬、抓精神文明建设软”的事实造成近年来道德建设力度不足,也影响了一些人的道德认知。

以上六个方面为影响道德认知的主要原因。一、二为人的主观原因,三、四为道德本身的原因,五、六为社会的原因。

二、多管齐下,深化公民的道德认知

推进公民的道德认知,需要人(认识主体)、道德(认识客体)、社会(认识载体)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1、把握人、社会、市场、道德的关系,加强对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一员同时又是他本身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幸福依赖于社会同时人的努力能够为社会增加财富。人与社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促进。我们确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就是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促进人的共同富裕,共享幸福美满的生活。道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人们精神面貌的反映,是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之于人,还是社会,都是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本质的规定性。

一个有良好道德的人,在社会能够赢得更多的尊敬。“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现代人力资源学同样认为:道德是情商(EQ)的一部分,一个有道德的人能够处变不惊,更能够成就大事。对个人而言,道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是生存竞争力的一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力争创造出最大效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道德建设要为经济建设让路。因为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能够建立公平的交易环境,降低交易费用,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我们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相反,如果我们道德建设搞不好,社会欺诈横行,不讲信用,暴力冲突不断,将直接影响市场经济建设。因此,市场经济不但是“道德”的,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中外历史一再表明,道德沦丧往往是社会崩溃的开端。我们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放松道德建设。

2、加快社会经济建设,保障良好的道德认知条件。

同志在哲学名著《实践论》中总结出“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同时也是认识的升华,是检验认识的标准。”我们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知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只有在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中,我们才能够分辨古今中外道德遗产的价值,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入全面的社会经济建设是我们道德认知的基础。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是指与社会物质基础丰富相对应的道德。在社会物质缺乏的条件下谈道德认知,只能是理论的推导和空洞的说教,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并不具备指导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管子》云:“仓廪实,知礼节。”我们在现实生活 中也可实际感受到,处在一个干净卫生环境中的人,更能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一定的硬件设施,是我们开展道德认知的必要条件。

加快社会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人们提高精神生活消费的分量,寓教于乐,帮助人们进行道德认知。同时,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完善各项生活、娱乐、文化、交通设施,创造一个道德建设的有形环境,对人们的道德认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制定满足本地实际要求的具体道德规范。

道德认知的核心是培养对道德规范的自觉认同感,知德、懂德、守德。因此,一份实事求是的,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道德规范是开展道德认知的基础。

最近,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具体道德规范,系统、全面地指导和推动道德建设。

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原原本本”地学,“完完全全”地记,必须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道德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和引导人民群众从实际出发达成道德共识,制定具体的道德规范,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

在制定具体道德规范的过程中组织人们积极认识社会,辨析社会、道德、个人的关系,检讨实际行为是否合乎道德,从哪些行为中可以总结出具体的道德规范,体会道德的实践性与指导性,因而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认知效果。

4、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宣讲、道德评比,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人的认识是“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动”(《实践论》)。人们的道德认知只有达到“论理认识”的高度,才能够起到认识指导实践的作用。要让人们“了解其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就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宣讲、讨论、辨析、评比等活动,促使各项道德规范入脑、入心。

针对当地群众的特点,选择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宣讲具体道德规范是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的必要手段。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互动式的讨论,辨析,能够加深人们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参观先进经验,开展评比对照等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人们道德认知的迫切心理,提高他们的内在积极性。

5、不断改进个人道德认知的方法。

社会创造条件,但在认知的层面上,还要依靠个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俗话说:“老牛不喝水,不能强摁头。”因此要充分借鉴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不断改进个人道德认知的方法。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江总书记也多次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开展“三个想一想”活动。经常性的深入反思,寻找自己在道德认知方面的不足,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经常参加各种激励教育、警示教育活动,各种正面、反面事例的相互激荡,能够使人在道德认知方面产生“顿悟”。

三、把握好认知与实践的关系

道德认知的目的不是为了理论的空谈,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强调要积极营造舆论、文化、艺术氛围,提供法律支持与政策保障,开展五类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组织人民群众,深入开展这些活动,将道德认知与实践结合起来,能够在社会上形成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有效的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对社会个体成员而言,道德实践更多蕴含在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在良好的道德认知的引导下,诚实敬业,关心人,尊重人,舍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创造安全、文明、卫生、祥和的生活环境等,均是具体的道德实践。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第4篇

2006年3月4日,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在价值观问题上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体现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它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延伸和拓展,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的具体化,对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正确处理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坚定信念,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好局面至关重要。目前公民道德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这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反差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以“八荣八耻”荣辱观为内容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学习、宣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按照“八荣八耻”的新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改进创新。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理想、道德意识、道德理念和道德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推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八荣八耻”的提出,为我们推进这一进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我省的公民道德建设。要通过组织学习,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尤其要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上下功夫,引导每个公民肩负起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引导单位职工自觉遵守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在单位做一个好员工;引导家庭成员切实遵循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从而打牢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第5篇

为贯彻落实《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暨“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明办〔2019〕4号)文件精神,镇全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镇结合自身实际在全镇组织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治组织建设行动。全镇村级红白理事会、道德理事会或禁赌禁毒会基本建立。大力推进自治组织建立健全章程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道德理事会制度》《婚事简办制度》《丧事简办制度》等自治制度或公约,充分发挥自治组织引领作用。

二、文明创建深化行动。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深化“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着力加强最佳乡规民约、最佳温暖社区和经典家风好故事的宣传使用。

三、思想道德星光行动。着力汇聚群众力量寻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常态开展推报评议和工作,在村(社区)设立好人榜,深入挖掘凡人善举,弘扬真善美,引导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组织农村模范代表参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志愿巡讲巡演,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传播身边正能量。

四、村规民约培育行动。以体现村民利益和意愿为根本,规范村规民约制定程序。对已有现行村规民约按照“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原则进行调整。着力在治理“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上下功夫,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乡风民俗。

五、家规家训弘扬行动。扎实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家规家训评选实践活动,着力挖掘古家谱、古家规家训,让家规家训上墙、入户,推动全社会更加注重家庭文明建设。结合全县道德模范等评比,宣传好家风好故事。开展家规家训上墙、置入户、进楹联活动和集中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传播家庭美德,推广好家风好家训,使家规家训可见可学、深入人心。

六、村史村志编撰行动。把村史村志编撰作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树立文明乡风的细胞工程、基础工程,激发村民爱党爱国爱乡爱家热情。选取河坝村组织开展村史村志编撰试点工作,通过真实的史料、生动的事实唤起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展示乐至独特乡土文化、农耕文化。

七、志愿服务普及行动。强化志愿服务宣传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广泛参与。制定农村志愿服务专项计划,推进农村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组建了1支人员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队,并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八、城乡结对共建行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与村社结对共建活动,力争通过“城乡结对、文明共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

九、环境卫生洁美行动。在城郊、农村地区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观兴实际制定环境卫生知识指导性标准及规范性要求,通过宣传单(栏)、村广播、村民会议等多种方式普及宣传,为加强村民个人卫生、改善生活环境、规范垃圾投放、防治传染性疾病等提供具体指引。

十、文明新风传播行动。在村社区、文化院坝等点位,开设固定“文明新风”专栏,利用宣传文稿、图片等平面阵地大力宣传文明新风新事。利用村广播增设文明新风宣传专栏,宣传先进典型、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事例。依托“文明新风润万家”行动,深入农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巡演和移风易俗宣讲等活动。成立了多支专门本土队伍,常态化开展文化健身、宣传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镇把十大行动融入全镇宣传思想文化提升行动中,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形成一批高品质的实物产品、叫得响的工作品牌和可推广的示范点位,带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第6篇

摘 要:公民道德建设问题作为一个近年来的学术热点,受到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梳理其研究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助于推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道德;现状;回溯

中图分类号:B82-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11-0034-03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升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关键在于人的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以及学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公民的道德素质问题,并对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但由于公民道德素质问题不仅是思想认识问题,更是社会现实问题,如果脱离社会进步和政治经济发展谈公民道德建设,那么充其量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甚至会导致许多表面繁荣的虚假“泡沫”,再次回到历史的原点。再者,从绝对意义上说,道德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国情道德素质的要求和内涵不尽相同,因而难免会出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甚至脱节的现象。尤其对拥有大国人口国情的中国来说,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不可能轻而易举、一蹴而就。自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出台了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政策文件,标志着中国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国内公民道德建设研究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回溯

1.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这是国内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起步期。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到2001年。这是国内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发展期,学界主要围绕“四有”公民问题展开了研究探讨。第三阶段为繁荣期。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简称《纲要》),极大地推动了学界对公民道德的深入研究,公开出版的书籍和文章呈爆炸之势。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各代领导集体视公民道德素质培养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素质要求上,从强调“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道德”素质到明确“公民道德”的核心、原则、规范;在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方法上,从注重榜样示范带动和加强教育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公民道德建设并用制度作保证,我党关于公民道德素质培养的理论不断完善并日臻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纲要》颁布后,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已经举办六届。六届论坛的主题分别是“公民道德与全面小康”(论坛结束时发表了《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宣言》)、“公民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建设”、“诚信建设与公民责任”、“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论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也极大推进了公民道德研究与建设。

学界就为什么要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怎样的公民道德以及如何建设公民道德等三个理论问题展开了研究探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2.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及公民道德的理解研究

一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语境及意义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仍然还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首先,党风政风不正,腐败现象严重。其次,社会风气不正,解放后一度绝迹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沉渣泛起。最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也令人担忧。学界普遍认为,公民道德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工作,是时展和建构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的需要。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语境。

《纲要》明确指出:“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学界还认为,公民道德建设在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是公民道德的概念与内涵。公民道德的内涵有几种不同的界定。学者们对公民道德的内涵达成的基本共识是:首先,公民道德具有公共性,不是私人道德,而是一种着眼于公民个体的最为基本的政治道德、社会性道德;其次,公民道德依托公民社会而成长,并对其有积极功能;最后,公民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时代性的创新和发展。

三是公民道德规范的研究。关于公民道德规范问题,有学者分析了“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三个概念的区别,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在公民道德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旗帜作用。还有学者分析了“爱国守法”作为公民道德原则的依据。另有学者认为,我们没有认识清楚“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与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间的关系,而把它简单地处理成一种相互交叉和重合的关系。有学者分析了“爱国守法”作为公民道德原则的依据,即它能够调节公民道德中的主要伦理关系;它贯穿了整个公民道德规范体系,成为指导性准则;它标志着公民道德的特性,区别于其他道德体系。爱国是公民道德的最高原则,而守法是最低原则。

3.《纲要》的意义和特点研究

许启贤认为,公民道德具有“普遍性与多层性的统一、广泛性与平等性的统一、个体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辩证统一、道德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等特点。他归纳了《纲要》的八点突破,给予了高度评价。宋惠昌认为,公民道德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因为公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社会中有独立、平等法律地位的个体,不是任何政治实体的附庸。他指出,公民道德的提出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对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理论概括;它比社会主义道德这样的道德概念具有更大的社会普遍性,以国家公民为主体的公民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层次。

黄明理认为,公民道德是当代伦理话语转换的重要标志,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道德理论,扩大了道德主体的范围,表明我国的道德建设由义务型道德向义务权利统一型道德的转换,由以理想性道德要求建设为重点向以先进性、广泛性相结合的道德要求建设为重点转换。这一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吴俊忠认为,《纲要》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德治纲领,科学务实的道德体系,重在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张培锋撰文对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行逻辑结构的分析,认为该规范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继承了中西优秀道德传统,实现了综合创新,符合道德建设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道德范畴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对最终建构面向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重大价值。张博颖认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主张的背离,而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原理在新时期的新发展。黄明理也认为,“公民道德”这一伦理话语标志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发展。

4.公民道德建设与各种思想文化资源的关系研究

廖申白认为,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存在质的差别。前者体现为有差别的私人的直接的关系,后者则是一般的无差别的关系。儒家伦理主要关注日常交往,而日常交往的伦理是感情的,感情的关系是这种有效性要求的基础;公民伦理是交换的伦理,它诉诸尊重的态度。他认为儒家伦理是一种对日常生活伦理与公共生活伦理这两者间的直通(等同)性理解的思想与观念,而公民伦理的前提则是公、私域的分离,所以公共生活愈发达,二者的冲突就越强烈。他对公民伦理建设提出的建议是:“袭用儒家伦理的‘准家庭式’推理作为伦理考量,并辅以新加坡式的强化行政法规的举措”,但强调这是一种策略需要,是一种权宜之计。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观念,如儒家的仁、义、孝、悌、忠、信等,佛教的五戒、十善、四摄、慈悲,道教的清净无为、素朴等,这些具有行为规范意义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在很大范围和程度上都可以与社会公德、道德规范相通。有学者论述了传统家训教化与公民道德素质养成的问题。有学者强调整体精神,推崇崇高的人生观,提倡人伦价值观,追求高尚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此外,徐柏才还探讨了传统的自然之德、社稷之德、和谐思想对公民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张博颖探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公民道德的启蒙意义。

郭广银、杨明认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有两个不可回避的思想源流,其一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伦理之精华,其二是近代以来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近现代优秀革命道德传统。他们认为,必须对传统中华伦理精华进行“现代转化”,必须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的新问题出发,对传统伦理精华进行“时代拓展”,从而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更丰富的民族传统资源。也有学者对孔子的仁爱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公民道德建设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

5.公民道德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研究

学者们认为,公民道德建设与民主政治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二者同步成长、相互促进。有学者探讨了国家伦理与市民社会伦理的关系,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结合我国正在形成中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现实来进行。同时,学界普遍认为,公民道德建设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和重要标志,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公民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要求所有公民具备与其职责相适应的竞争性品质与合作性品质,而最关键的是公正品质。

6.如何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

学界一致认为,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要从最基本、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20字基本道德规范;要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要把公民道德建设融入到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管理制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之中;要把青少年道德建设作为重点,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要探索企业、农村、社区、机关、学校、新经济组织和其他基层单位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但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机制、路径、重点等问题,学界存在较大分歧。

如何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学界普遍认为公民道德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从哲学思辨、内涵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有论者指出,要从家庭细节抓起,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从在校学生抓起,推进道德教育;从公民个人抓起,推进社会公德教育。三位一体,全方位推行。有学者认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求党政干部以身作则实践履行公民道德;同时,对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进行诚实劳动、合法经营、遵纪守法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和儿童的公民道德教育;还要加强对违法犯罪分子和受刑事处分的人进行法治教育。

学者对如何借鉴国外公民道德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探讨。一是概览式地介绍西方国家公民观、公民道德观及公民教育观的特点。如着重研究了西方公民道德的四个理论问题:公民道德的本质、公民道德的必要性、公民道德与国家的关系、公民不服从;从历史发展的顺序介绍古希腊、古罗马公民的“四主德”、中世纪深受神学影响的臣民道德及十七、十八世纪的资产阶级道德;二是具体介绍某一国家的公民道德教育情况并进行重点评介,但这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全面研究。对美国公民教育的“服务学习”法进行了重点评介。这为我们学习借鉴国外公民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的经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许多研究只是对《纲要》进行“注解式”的研究,缺乏多学科“视界融合”,学理性研究成果较少。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公民道德的内涵、层次性、功能、结构、形成机制等缺乏研究,特别是缺乏从公民道德信仰角度进行的研究;二是提升公民道德与提升现代文明程度的关联不够,两者的内在包含关系以及互动促进的关系缺乏研究;三是缺乏对中外公民道德理论和实践资源的深度总结和全面研究提升;四是城镇公民道德建设尚有一些研究,但乡村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十分稀缺;五是缺乏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间关系的研究;六是由于缺乏“地毯式”公民道德素质“镜像”调查,原因分析流于空泛,提出的实践路径和机制对策也缺乏现实针对性。这些缺憾为下一步的研究预留了巨大空间。

参考文献:

[1]俞吾金.再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哲学研究,2009(12):3.

[2]巴拉达特.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17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3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36.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43.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9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03.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27.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第7篇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在全县人民满怀喜悦心情迎来了更加充满希望、更加充满挑战、更加充满激情的20xx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灌南县第二届道德模范表彰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向各条战线上默默耕耘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参加今天会议的领导有: 县委副书记夏苏明、县人大( )、县政协( )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导和第二届道德模范的代表。

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既是全面构建文明灌南、和谐灌南的必然要求,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性工程,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广泛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

一是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以主题性宣传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实现市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开展了迎世博 讲文明 树新风 满意在灌南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和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百题书面竞赛答题及争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暨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电视竞赛。利用户外广告牌、阅报栏、灯箱、公交车身、标语横幅、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橱窗和黑板报等广泛宣传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灌南报》、灌南广播电台、灌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大力宣传爱岗敬业、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和乐于助人的典型。 二是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先后推出了和谐乡村的文明使者王立步、驻杭流动党委等全国典型,全国优秀军转干部刘金宝等全省典型。王立步入选省道德模范,驻杭流动党委书记邵中国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在中国好人榜评选中,刘金宝、洪培业、辛维华、王立洲入选中国好人榜。先进典型示范效应不断放大,在全国、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今年以来又相继涌现出在扬州火海救人的灌南打工者孙超,被扬州媒体褒誉为扬州好人,自强不息的复旦大学阳光学子梁晓芹,一个贫困大学生撑起一个贫困家庭,她的事迹被省内及上海市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县委书记还专门安排去看望慰问了他们。组织开展百场道德模范宣讲活动。县文明办、县关工委结合实际情况,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组织编写主题教育宣讲材料,成立宣讲团,组织560多名五老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乡村进行主题教育巡回宣讲。

三是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全县所有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都建立了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了推动科学发展 建设幸福灌南志愿者主题教育活动和关爱生命 文明出行万人签字广场公益性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儿,开展社会妈妈活动,机关干部主动与孤儿结队。开展慈善周和尊老月活动,广大干群积极向困难人群捐款,并走进敬老院,慰问五保老人,提高老人生活待遇。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大中小学星级心理咨询室建设,星级达标率、覆盖率100%,全市第一,建立了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校外辅导站达到全覆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不断优化。

继首届道德模范评选后,我们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经宣传发动、群众推荐、组织审核和媒体公示,最终我们从200多名候选人中,评选出50名获奖者,今天受表彰的仅仅是我县众多道德模范的代表,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敬业奉献、爱岗敬业、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和孝老爱亲的典型,为全县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与平台。

今天的会议共有四项议程

一、道德模范代表发言

二、宣读表彰决定

三、颁奖

四、领导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的第一项议程:获奖的代表为我们作事迹介绍。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敬业奉献代表刘金宝发言 下面请孝老爱亲代表周文昌发言

下面请诚实守信代表周井海发言

下面请见义勇为代表辛维华发言

下面请助人为乐代表焦彩虹发言

现在,由我宣读表彰决定

下面进行颁奖 请十佳道德模范获得者,周井海、封士奎、张秀兰、汪丽云、杨国、刘跃、薛红军、汤瑜、沈鸿、汪克滔上台领奖 请十佳道德模范标兵获得者,周文昌、徐士清、刘明、刘宁、翁德超、陈为民、梁晓芹、孙超、陈福康、李先菂上台领奖

请道德模范特别奖获得者,邵中国、王立步、刘金宝、洪培业、孙延良、辛维华、周汝尧、王立洲、焦彩虹、王鹏上台领奖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获奖的代表们表示衷心地祝贺。

下面我们进行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请县委副书记夏苏明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掌声欢迎

刚才我们共同感受了5位道德模范代表的先进事迹,夏书记又作了重要讲话,应该说,对道德模范个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道德模范评比活动都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不断探索总结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评选表彰了全县道德模范,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总体来看,本次评选表彰活动呈现出这样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突出了群众评、评群众。主办部门提前向全社会公布评选标准、办法和程序,通过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开通报纸、网络、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渠道,方便群众推荐和监督。提高了活动的覆盖面和群众的参与度,真正做到了群众评、评群众,做到了广泛性和代表性的高度统一,使道德模范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起到了用身边事实教育引导身边人的良好效果。

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提高了公信力和权威性。评选严格遵照规定程序规范操作,坚持开门评选,把群众性、广泛性与专业性、科学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增强了透明度、公信度,使评选活动本身成为提高公民素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三是坚持贴近实际,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各部门、各单位把评选表彰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紧密结合,与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广泛开展 评模范、学模范、当模范等活动,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谋幸福中提升人生境界,使评选表彰过程成为广大群众学习道德模范、弘扬真善美的过程,成为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推动道德建设的过程,为进一步培育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力量。

四是坚持宣传引导,最大限度扩大社会影响。灌南报开辟专版,逐一介绍候选人事迹,及时报道评选活动进展情况和社会反响,浓墨重彩地宣传道德模范风采,有力地促进全社会兴起学习道德模范的热潮。

实践证明,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是引导人民群众大规模参与道德实践的成功探索,是新形势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之举,对于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扬,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成效十分显著,经验弥足珍贵。 下面,就如何认真贯彻夏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我再讲五点意见。

一是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大力培育和谐文化。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培育和谐文化作为重要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根本目标。要着眼于强化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宣传部门要着眼于促进人际和谐,广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人人相敬、互助合作的良好品德,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新型人际关系。要着眼于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大力弘扬热爱家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弘扬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尚,在全县上下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社会氛围。要着眼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结合社会热点和典型事例,广泛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引导人们明是非、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

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针对不同层次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下大力气抓好从政道德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意识,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影响和带动民风。教育部门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青少年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力军。要抓好公民道德教育阵地建设,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全体公民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今后,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继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实践,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民风、行风、家风。要把道德实践活动与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四城同创的工作目标,提升县城形象和城市品位。要把道德实践活动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以解决公民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在日常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城乡环境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道德建设的强大力量和推动作用。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第8篇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做法;挑战;思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这就突出强调了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主义道德更加深入人心,夯实法治中国建设的道德基础,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培育丰厚的道德土壤,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2015年1月22日中共镇安县委十七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法治镇安建设。在法治中国、法治镇安建设背景下镇安县如何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道德支撑法治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一、镇安县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镇安县委、政府为了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把公民道德建设同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形式多样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突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搭建平台,开展多样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镇安县搭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评选道德模范,深化“做尚德重礼镇安人”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者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争做好人、争做好事的浓厚氛围。

一是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宣传活动。镇安县以省、市、县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平台,充分挖掘身边感人的好人好事,抓好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近年来,全县共评出了中、省、市、县道德模范45名,涌现出了“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陈进梅、“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段传进、“助人为乐”的好心人潘本锋、“爱岗敬业”模范王德兴……其中“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陈进梅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为了倡导全县干部群众学习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镇安县开辟了“道德讲堂”,陈进梅等这些受人敬慕的“道德明星”“草根英雄”,在镇安 “道德讲堂”上讲述着他们真实、生动的故事,分享着他们的道德感悟。随着一期期“道德讲堂”的成功举办学习、崇尚、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在镇安逐渐形成。

二是深化“做尚德重礼镇安人”活动。镇安县不断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大力推行以言谈举止文明有礼、公共场所文明有礼、邻里相处文明有礼、行路驾车文明有礼、旅游观光文明有礼、网上交流文明有礼“六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礼仪规范,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户”、“好公婆”、“好媳妇”。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评选“文明小公民”、“小孝星”、“孝亲敬老模范学生”活动。

四是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者活动。为了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镇安县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县已成立科技、文化、法律、卫生等为民服务志愿队伍83支,志愿服务队员达1万余名。

2、借助节日,掀起宣传核心价值观热潮

镇安县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载体作用,利用春节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和元宵节举办龙灯会、舞狮会、猜灯谜等传统文化习俗,掀起宣传核心价值观热潮。

一是组织人员创作核心价值观主题节日习俗作品。镇安县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题,广泛动员广大文艺爱好者和志愿者,组织创作了核心价值观主题春联、灯笼,制作了核心价值观主题年画,编排了核心价值观主题小剧小戏。

二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镇安县结合春节文艺联欢、文化“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在全县城乡机关、企事业单位、村镇社区、中小学校、居民搬迁点、农家大院免费发放核心价值观主题春联、年画、灯笼,精心奉上核心价值观主题小剧小戏。同时元宵节举办龙灯会、舞狮会、猜灯谜等传统文化活动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当前镇安县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镇安县突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镇安县圆满举办了商洛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镇安县农电局等单位做了交流发言。但是,当前镇安县公民道德建设还面临严峻挑战,公民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1、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想意识对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多样,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确的和错误的、先进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思想相互交织。导致部分社会成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领域和一些人,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对于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带来了严峻挑战。

2、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对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如今在镇安县城乡互联网、微信等新兴媒体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互联网早已走入城乡居民家中,随处可见低头一族在微信圈活动。特别是社交网络、微信圈信息传播快捷、覆盖面广泛、影响巨大,社交网络、微信圈既为先进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传播提供了新阵地,也为各种不良的低俗的信息的蔓延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不良的低俗的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影响越来越大,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互联网、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强网络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3、规则意识缺失是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又一挑战

我们国家有一个古老的说法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我们国家是一个以家庭为纽带、以老乡为桥梁、以关系为节点的人情网络社会,镇安县更是一个人情味非常浓的地方。有事要办,一些人不走正规渠道,而是下意识地找熟人、托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闯红灯,不排队乱插队等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的存在显然是人们缺乏规则意识造成的。当前,镇安县要建设法治镇安,这些破坏规则的行为与法治镇安的建设背道而驰,规则意识缺失是建设法治镇安面临的挑战,也是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法治镇安建设背景下对镇安县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共镇安县委十七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镇安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形成尚法守法、公平正义、文明诚信、稳定有序的法治镇安建设新格局”。建设法治镇安,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尚法守法、文明诚信的公民,为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强化公民规则意识的培养

规则是法律的基础,尚法守法,对每个普通公民来说,就是要从守规则开始。人们在行动上是否遵循规则是公民道德建设是否真正有成效的最终检验标准之一。

(1)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需要把规则细化。我们一般习惯于反反复复地灌输一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再加上树立和宣传一些境界高尚的道德楷模。这些固然有益于社会风气。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更需要通过许多非常具体的细化的规则来规范公民的行为。规则要非常明确地划清“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通过这些看起来非常微小的规则,反反复复进行教育和管理,以激发起人们对规则的重视,培育起公民遵循规则的最起码的意识。

(2)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要重视营造小舆论。人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同学圈、同事圈或者是朋友圈。在这些生活圈里,违背规则的行为到底是受到默认、嘉许还是受到鄙视、责备,对于个体的影响非常大。人们的生活圈子是非常有约束力的小舆论氛围,很容易培育人们内在的羞耻心和内疚感。因此,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要重视营造小舆论。

只有把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才能为法治增强道德的底蕴,这样公民道德建设也就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强化公民契约精神的培养

契约是人类社会实现有序、文明、和谐发展的根本基础,契约精神是一个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文化和底线。培育公民的契约精神,一要培育公民个人契约道德。要建立和完善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对使个人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的记录和监督,对个人失信行为要给予惩罚。培育公民的契约精神,二要完善行业契约道德,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评估等手段,培养各行业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从而在全社会倡导公平竞争、尊诺守信的精神。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强化公民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强化公民诚信教育,一要深入进行公民的诚信教育,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培养公民诚信观念和意识,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塑造培育具有诚信道德的公民。强化公民诚信教育,二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个人诚信体系,强化协调推进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为诚信道德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强化公民诚信教育,三要把诚信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诚信教育与社会管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

4、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抓好阵地建设

一要抓好学校这个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建设。法制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切实抓好青少年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学生思想,为青春导航,为人生导航,使学生以良好的道德修养面向未来,走向社会。二要抓好农村、社区、企事业这些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阵地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把公民道德教育列入日常工作,落实到基层,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场所、有内容、有效果。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第9篇

在党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O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评选的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今天揭晓。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受到表彰的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向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公民道德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2007年以来,等六部门不断探索总结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评选表彰了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总体来看,评选表彰活动呈现出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突出了群众评、评群众。在三届评选活动中,全国累计有2.87亿人次参与评选投票,广大群众共推荐候选人28万名,其中90%以上是普通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学生和军人。主办部门提前向全社会公布评选标准、办法和程序,通过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开通报纸、网络、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渠道,方便群众推荐、投票、监督。活动的覆盖面和群众的参与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真正做到了群众评、评群众,做到了广泛性和代表性的高度统一,使道德模范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起到了用身边事实教育引导身边人的良好效果。

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提高了公信力和权威性。评选严格遵照规定程序规范操作,坚持开门评选,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委托国家统计局监督和参与计票,由公安部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验证有效选票,把群众性、广泛性与专业性、科学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增强了透明度、公信度,使评选活动本身成为提高公民素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三是坚持贴近实际,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各地各部门把评选表彰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紧密结合,与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广泛开展“评模范、学模范、当模范”等活动,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谋幸福中提升人生境界,使评选表彰过程成为广大群众学习道德模范、弘扬真善美的过程,成为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推动道德建设的过程,为进一步培育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力量。

四是坚持宣传引导,最大限度扩大社会影响。中央主要媒体开辟专版特刊、专题专栏,刊发通讯报道、言论评论,制作刊播公益广告,逐一介绍候选人事迹,及时报道评选活动进展情况和社会反响,浓墨重彩地宣传道德模范风采。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网站设立专题页面开展网上宣传,成千上万的网民跟帖留言、热评热议。及时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道德模范“故事汇”、广播剧、报告文学、影视剧,引起良好反响。广泛组织巡讲报告、座谈研讨等活动,让道德模范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对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形式多样、贯穿始终的宣传,有力地促进全社会兴起学习道德模范的热潮。

实践证明,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是引导人民群众大规模参与道德实践的成功探索,是新形势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之举,对于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扬,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成效十分显著,经验弥足珍贵。下面,就进一步发扬成绩、巩固成果,总结提高、创新发展,不断开创公民道德建设新局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伟大进程中,党中央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正站在一个新起点上,面临着难得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鲜明对比中,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崭新创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令人信服的伟大成就,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坚不可摧的实践基础。二是我们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建党90周年,以及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等重大活动,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大力宣传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排除万难,办成大事、办好喜事、办妥难事的伟大实践和丰功伟绩,大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空前巩固,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三是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这个目标任务,大力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做新时期雷锋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环境和公共秩序明显改观,文明礼仪、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发生可喜变化,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风采。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这既为我们学习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供极好机遇,同时也使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在积极吸收外未有益文化的同时抵御西方有害思想文化的渗透,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国内环境看,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日趋明显。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多样,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的思想相互交织,反映在道德建设领域,部分社会成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群众反应强烈。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更加有效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和文明和谐风尚,面临着新的挑战。从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看,随着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社交网络、微博的迅速兴起,信息传播更为快捷、覆盖更为广泛、影响更为巨大,既为先进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传播提供了新阵地,也为各种不良信息传播蔓延提供了新渠道。网络色情信息、低俗内容时有出现,对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思想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加强自律和他律,更加有效地占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阵地,用先进思想文化和高尚道德情操引领网络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工作实际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比,与人民群众呼唤提升公民道德的要求相比,公民道德建设还存在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如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对公民经常性的道德教育不够深入扎实,缺乏针对性、有效性,道德建设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等等。这些都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公民道德建设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政策措施特别是方法手段仍有不少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同时,我们既要看到面临的这些挑战,也要正确分析和把握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势,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风貌,城乡环境、公共秩序、文明礼仪、社会服务、旅游景区等方面都发生了有目共睹的积极变化,与30年前相比,整个社会的现代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高,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尽管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要放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看待,只要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思想教育的多种手段,就一定能够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不断上水平。

总之,新的形势和任务、机遇和挑战,对做好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迫切需要。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的任务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肩负起光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扎实有力的工作不断开创公民道德建设新局面。

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更好地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也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我们要把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抓紧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全社会最基本、最广泛的思想共识,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要紧紧抓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这个根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宣传教育,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深入浅出地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在亿万人民的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指导作用。要紧紧抓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个时代主题,深入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教育,开展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创造的新成就、新经验,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增强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紧紧抓住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个重要任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挖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所体现的精神资源,大力宣传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要紧紧抓住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关键环节,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敬业、奉献、诚信、友善、互助等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贯穿到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三、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伟大时代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伟大事业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道德模范是群众推选出来的身边榜样,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他们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广泛传播、让他们的崇高精神广为弘扬,转化成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共同财富和形成良好文明风尚的自觉行动。

宣传道德模范,要坚持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实际,真正使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入耳、入脑、入心。要把宣传道德模范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通过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上开设专题、专栏、专版,采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专家点评、群众讨论等形式,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宣传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高尚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操。要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突出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使宣传形式丰富多彩,宣传内容亲切感人,在宣传报道中体现正确导向,在互动交流中启发引导群众,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中打造特色品牌。要以道德模范为原型,积极发挥文学艺术作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通过多样化的题材体裁、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多侧面、立体式地刻画道德模范,深刻揭示他们的精神世界,生动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以丰满、亲切、生动的艺术形象打动观众和读者,把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境界、健康人生追求传递给人民。要重视运用民间舆论推介道德模范,对群众通过网络等方式发现“草根善举”、捧红“道德明星”的现象,要及时关注,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保护和激发群众自我教育的热情。要把学习宣传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道德内涵,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扎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社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文化助残等活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广泛组织基层巡讲、“道德讲堂”、座谈研讨、社区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活动,引导群众对照道德模范开展道德评议,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四、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新鲜经验。

要紧紧抓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个根本,不断坚定广大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为祖国和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正确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形成爱国、敬业、奉献、诚信、友善、互助的道德风尚,掌握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养成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社会生活基本规范的良好习惯,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

要紧紧抓住实践养成这个关键,大力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大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到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体现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切实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努力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不断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评选美德少年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参与中修身立德。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认真落实大中小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形成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引导他们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更好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

要紧紧抓住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这个重点,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要扎实推进文艺出版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青少年题材的优秀影视剧制作、舞台艺术生产、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引导广大青少年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要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落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措施,认真实施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文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项目,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外活动空间。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强力推进打击网络和手机色情信息、整治网吧、净化荧屏声频、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和出版物市场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要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大力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文化环境。

五、大力推动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常做常新的事业,改革创新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深入推进,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发生新变化,工作对象呈现新特点,人民群众对道德建设充满新期待。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要积极推动内容创新,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的时代内涵,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时代特征,深入回答改革开放实践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时代课题,深入提炼概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使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随着时展不断丰富和深化,更加富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要积极推动方法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多用耐心疏导、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法,多用寓教于乐、春风化雨、循循善诱的方式,把道德建设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把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情操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要积极推动手段创新,善于运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先进传播技术打造道德建设的新平台,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等新载体传播和弘扬道德文化,努力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成为提供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平台,成为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广阔空间。要加快用新媒体整合各种道德教育资源,把典型宣传、道德实践、红色旅游等重点项目植入互联网,使思想道德建设网上网下互动联动、相得益彰。要积极推动机制创新,探索建立政策调节、项目示范、典型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经济、法律、行政、舆论等措施,使之相辅相成、更加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六、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公民道德建设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系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公民道德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抓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局面。各级文明委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分类指导,促进工作落实。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各级党委宣传部、文明办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联络、服务、协调和督促检查的作用。各派和工商联要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为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建言献策。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残联等群众团体和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工作做到各自联系的人群中去,覆盖到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社区居民、知识分子、青少年,覆盖到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群众路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多向基层问计,多向群众请教,使道德建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要把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作为着力点,集中力量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道德建设的实际成效,不断增强参与道德建设、推动道德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文明委制定下发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对各地各部门推动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还将印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要积极运用这些测评体系,结合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精神文明创建评选表彰等工作,借助统计部门、社科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力量,通过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群众投票、媒体公示等办法考核评价工作成效,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得到普遍认同。要坚持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从具体事情入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完成,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去拓展,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