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力学分析的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21 09:11:52

力学分析的方法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1篇

方法一:从力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

在力学中,我们都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这两个物体都同时扮演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个角色,所以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否存在,就要看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否同时存在,如果都存在就证明这个力是存在的;如果找不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就证明这个力是不存在的。

方法二: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分析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分别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既然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产生形状改变或运动状态改变,那么如果物体有相应的作用效果产生的话,就证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此时在分析物体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也就好分析了。

方法三:从力的平衡角度分析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将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合力为零,反过来说,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到的力必然是平衡力,受到的所有力的合力也必然为零,也就是说,只要知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就可以确定物体在竖直或水平方向上最少应该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如果能够确定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必然能确定另外一个与它平衡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当然这种方法也适合多个力平衡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物体受到力的合力为零这一等式来确定各力的大小,三种受力分析的方法中第三种方法的应用将是最广泛的,尤其在初中阶段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不是通过公式计算而是通过二力平衡的关系大小来确定,

以下将通过几个实例来讲解以上各种受力分析方法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作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

A.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分析此题中的相互作用力就可以通过力的概念和特点加以分析确定,题目中的弹簧测力计和物体是相互施加力的两个物体,物体和桌面也是相互施加力的两个物体,这相互施加力的两组物体都是同时扮演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色,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对物体施加拉力的同时,物体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物体对桌面施加压力的同时桌面也对物体施加支持力,这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物体而不是同一个物体,而且这两个力的方向应该是相反的,所以以上四个选项中的两个力中受力物体是不同的两个物体,且两个力的方向相反的就是正确答案,所以答案是:c

例2“福娃”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图2展示的是几幅福娃小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运动形象,说出这四幅图中共同反映的一个物理知识:

分析此题中的四幅图中都有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这就表明物体都受到了相应的力的作用,所以这四幅图中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3

一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该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3牛,则另一个力的大小及方向

A.一定等于3牛,方向竖直向上

B.一定大于3牛,方向竖直向上

c.可能小于3牛,方向竖直向下

D.可能大于3牛,方向竖直向下

分析

从题目中可知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又已知重力的大小是3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与重力平衡的另一个力的大小也是3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答案为A

例4

一个人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辆汽车,没有推动。这是因为。

A.水平推力与车的重力相比很小,所以推不动

B.水平推力小于车所受摩擦力,所以推不动

C.此人对汽车的推力小于汽车对他的作用力,所以推不动

D.汽车水平方向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推不动

分析:此题中在推力作用下汽车没有被推动表明汽车处于静止状态,也就是平衡状态之一,这可以推出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除了推力以外还应该有地面对汽车施加的摩擦力,而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答案应该选D.

例5

放在水平长木板上重20牛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10牛的拉力作用,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合力为——牛;当拉力增大到15牛时。木块受到的合力为——牛,方向是水平——。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2篇

(1)明确研究对象。要确定我们分析的是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例1:质量为1.5t的汽车在前进中遇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动物时,5s内速度由36km/h增至54km/h.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的大小(g取10m/s2). 【点评】要求出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大小,需要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所以研究对象为汽车。

(2)隔离。将所要分析的对象,从整个体系中隔离出来,或从物体中隔离出某一部分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当然,根据题意也可以把整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例2:在匀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相对桌面静止。关于小球运动与列车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小球向前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B.如果小球向后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C.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前滚动;D. 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后滚动。【点评】这是一道由小球受力和运动判断列车运动性质的题,读完题后明白,结合小球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确定汽车的运动情况较为简单。所以,虽然题中涉及的有火车和小球,但只需把小球从整个体系中隔离出来研究即可。

(3)作图。对研究对象按照一重力、二弹力、三摩擦力、四其他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场力)的顺序进行分析。按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将它们一一画在受力图上。注意,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例3:如图1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上,使A、B、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6个,B受2个,C受4个;B.A受5个,B受3个,C受3个;C.A受5个,B受2个,C受4个;D.A受6个,B受3个,C受4个。 【点评】 我们以物体A为对象来说明。在这三个物体中只有A接触的物体最多,相对较为复杂。由题意A受重力和支持力外,还将受到B、C给它施加的压力。但是,注意A物体给C施加的有摩擦力,所以A必定还受到C与它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再者,由于A、B、C一起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还将受到地面给它施加的摩擦力f地,所以A共受六个力的作用。受力分析图如图2所示。同样,可分析出物体B和C,分别只受2个力和4个力。故答案选A.

(图1) (图2) (图3)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写作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一、小学生写作的现状分析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表达具体内容,进行思想交流。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小学生写作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写作习惯,语言表达问题严重,常感觉无话可说,抄袭、堆砌形象严重,语言与童真年龄不符,毫无童心童趣,抒情单调化,内容不够丰富;

2.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命题与实践脱节,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情感和兴趣的培养,训练不足,讲评次数少且形式单一,讲评标准过高,缺乏示范教学;

3.应试教育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观念重理轻文的思想的制约,学生套改他人作文,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应付式的写作。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难,难作文”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顽症。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情境。作文教学时创设情境是很有必要的。由老师根据生活经验设计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机会,使得学生对创作产生兴趣,而且,小学生作文多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咋教学过程成要有具体的情境描述才能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并通过联想,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

2.展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是很重要。当然,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童话,可以一人单独写,也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讨论故事的内容,允许学生表达各自的经历和想法。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启发,互想补充,还可以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想象思维得到了引发和锻炼,写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而经过想象思维的运用,学生的文章页就更充实生动。

3.多加鼓励。从小学生童真的心理来分析,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上都渴望得到他人的任何和鼓励,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离不开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努力写的,作文中健康积极的观点、思想、行为、心理,教师应该要多予给鼓励和肯定,而对于一些写作较缺乏写作积极性的学生,也应该进行善意的引导,尽量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逐渐转变这些学生的写作态度。

(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明确目的,教给学生有序的观察方法。作文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桌明明是小眼睛,大嘴巴,写作时却写:“长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个樱桃般的小嘴。”问其原因却是因为“炯炯有神”这个词好。在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学生经常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三角形的鼻子,一张樱桃小嘴。” 所有的人都成了同一个模样,写作不真实,因此,观察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观察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因此,作文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观察。先近后远,先整体后局部,先从上再到下。让他们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感受。这样在作文中才能看到精彩的表达。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各种观察顺序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观察的角度等,着力培养自己独立确定观察顺序的能力。

2.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需要学生观察过后学会概括,加深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教师在学生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着重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会比较分析,概括出事物的特点。例如,观察小兔子,审引导学生与所喜爱的小猫、小狗进行比较,找出小兔子特有的地方。观察到事物的特点,就可以把写作写得具体生动,富有特色了。

(三)丰富学生文字底蕴

1.拓宽学生知识面。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上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从各类书籍,不管是童话、寓言、故事还是诗歌、散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都可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字底蕴,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创作之源才能不断。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写作时的语句自然而然的就会通顺,造句、用词自然就会文采,写作就不会再是难事了。

除了阅读更多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多收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多阅读适合小学生的报刊杂志;在课余时间收听一些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教师们可以经常组织孩子们广泛开展辨析美丑善恶、吟咏唐诗宋词、背诵名篇佳作等活动。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多看、勤听、常说,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便可以做到“思如泉涌”,写出的作文不仅视野开阔了,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2.日记或读书笔记。写日记就是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记忆的良好写作习惯,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在遣词造句以及篇幅布局等方面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进行现场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现场作文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除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之外,还可以用“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里每天坚持读一定量文章,然后每天把读过的文章中自认为好的一些词句摘抄下来;也可以写读后感。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四)良好的评改方式

1.朗读修改法。出声的朗读,把无声的文字传递信息转变成有声的传递信息,调动口、耳、眼等多感觉器官,同时让大脑得到参与,进行思维活动。通过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的感悟和理解,还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及脑神经去审视作文的语感、情趣、意境以至语音、字句搭配诸方面的不顺畅处,进而有针对性的修改,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2.交换修改法。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给其他同学的修改,也就是交换修改法,那么这些问题也交容易发现了,而交换修改法也较适用于写作的评改,在互评过程中,互评双方皆可以借鉴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给出中肯的评语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评改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小学作文是学生开始作文生涯的起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思维的限制,小学生对直观的具体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兴趣,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观察能力与文化底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激发学生兴趣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丰富,同时,还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比如学生的大声朗读,同学之间的相互评改等,都可以极大的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厚宝.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2]郭淑清.教会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J].青年文学家.2009,(13).

[3]吴滨.论我国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新趋势[J].大家.2009,10.

[4]任红晓.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7).

[5]李春燕.小学生作文教学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7).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4篇

一、与英语学习有关的记忆机制

记忆停留在人脑的时间是不同,针对不同长短的时间,可以将记忆分为以下几类:

瞬间记忆:瞬间记忆的实质是电子脉冲刺激大脑形成的短期的刺激,这种类型的记忆停留时间较短,一般都在20秒之内。如果没有得到后续的及时加工处理存储,那么瞬间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

短时记忆:电子脉冲引起了化学变化,导致部分信息成为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能维持的时间大约为1-2分钟,如果得不到后续的及时加工处理存储,这些信息就很难再现。

长时记忆:大脑细胞的蛋白质发生变化,使长时记忆成为信息的最终存储区。

外语学习要致力于重视学生首次感知单词的机会,借机强化学生的瞬间记忆;强调通过有效的策略,不断强化短期记忆,多复习多联系,最终形成长期记忆。

二、?~汇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思考

一个好的开始,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小学阶段是外语学习的入门阶段,这一阶段,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词汇的正确方法,教师如果能够加以有效的引导,就会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外语世界的大门。

1.重视首次感知。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是否深刻,决定了人们记忆牢固程度。如果单词在学生中留有最初的深刻的印象,那么记忆效果就会又快又好。小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好奇心强,贪玩,独特、新颖的教学内容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深刻的最初印象,从而有效刺激瞬时记忆。比如在教学一些诸如big,small,tall,short,fat和thin等具有相反意义的单词时,教师不妨设计一些夸张的漫画图片,或者鲜明的实物对比,或者利用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教学工具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当学生对这段教学过程感兴趣时,自然就刺激了瞬时记忆。在学习名词时,教师可以制作图片和单词卡片,让学生通过配对练习,加深对单词的音、形、义的理解。

2.强化短时记忆。强化短时记忆,必须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学习方法。较低年纪的学生,对歌曲和歌谣具有一定的偏爱性,结合音乐伴奏的英语学习,可以大幅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歌谣学习法,在中年级学生的身上就会见效甚微。现如今的学生,每天通过网络手机等接触到了海量的信息量,他们成长和成熟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如果对中年级乃至高年级的学生,采用歌谣歌曲英语单词教学法,他们在心理有一定的排斥,因为他们从幼儿园早教时代就已经开始接触类似的单词教学法。作为教师,要审时度势,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最主要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问题,多和学生去沟通,了解什么是他们真正喜欢和能接受的。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词汇能力 记忆机制 措施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石,维系着语音和语法,词汇学习是每一个外语学习者的必经过程,是外语学习的核心部分。词汇的学习和掌握是贯穿于整个外语学习全过程的,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所说,如果没有词汇,我们什么也表达不了。词汇量学习方法的正确掌握以及词汇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很多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逐渐放弃就是因为积累词汇量小,看不懂听不懂说不出,逐步丧失了学习外语的信心。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词汇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外语记忆机制出发,科学地采取有效对策。

一、与英语学习有关的记忆机制

记忆停留在人脑的时间是不同,针对不同长短的时间,可以将记忆分为以下几类:

瞬间记忆:瞬间记忆的实质是电子脉冲刺激大脑形成的短期的刺激,这种类型的记忆停留时间较短,一般都在20秒之内。如果没有得到后续的及时加工处理存储,那么瞬间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

短时记忆:电子脉冲引起了化学变化,导致部分信息成为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能维持的时间大约为1-2分钟,如果得不到后续的及时加工处理存储,这些信息就很难再现。

长时记忆:大脑细胞的蛋白质发生变化,使长时记忆成为信息的最终存储区。

外语学习要致力于重视学生首次感知单词的机会,借机强化学生的瞬间记忆;强调通过有效的策略,不断强化短期记忆,多复习多联系,最终形成长期记忆。

二、~汇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思考

一个好的开始,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小学阶段是外语学习的入门阶段,这一阶段,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词汇的正确方法,教师如果能够加以有效的引导,就会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外语世界的大门。

1.重视首次感知。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是否深刻,决定了人们记忆牢固程度。如果单词在学生中留有最初的深刻的印象,那么记忆效果就会又快又好。小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好奇心强,贪玩,独特、新颖的教学内容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深刻的最初印象,从而有效刺激瞬时记忆。比如在教学一些诸如big,small,tall,short,fat和thin等具有相反意义的单词时,教师不妨设计一些夸张的漫画图片,或者鲜明的实物对比,或者利用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教学工具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当学生对这段教学过程感兴趣时,自然就刺激了瞬时记忆。在学习名词时,教师可以制作图片和单词卡片,让学生通过配对练习,加深对单词的音、形、义的理解。

2.强化短时记忆。强化短时记忆,必须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学习方法。较低年纪的学生,对歌曲和歌谣具有一定的偏爱性,结合音乐伴奏的英语学习,可以大幅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歌谣学习法,在中年级学生的身上就会见效甚微。现如今的学生,每天通过网络手机等接触到了海量的信息量,他们成长和成熟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如果对中年级乃至高年级的学生,采用歌谣歌曲英语单词教学法,他们在心理有一定的排斥,因为他们从幼儿园早教时代就已经开始接触类似的单词教学法。作为教师,要审时度势,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最主要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问题,多和学生去沟通,了解什么是他们真正喜欢和能接受的。

笔者认为,中高年级的单词教学练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带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或者其他实践环节,将学习融入到生活和游戏中去。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好玩等特点,教师不妨设计更多的肢体游戏,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将学生分组。每一组2个学生,面对面站立,一人持卡片,另一个人根据卡片做出动作表现,持卡片的同学根据动作猜测卡片单词。该游戏设计采用的是动作表现记忆法,用形象化的动作表现来加深学生记忆。教师还可以将英语单词的学习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尽可能地创设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情景表演中感知、理解和记忆。

3.及时的复习,形成长时记忆。所谓“温故而知新”,生动灵活的学习后,如果得不到即时的复习,还是会被遗忘。根据遗忘学原理,学习的内容在最初的一小时内是最容易被遗忘的。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的复习,要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才能最终取得单词记忆的良好效果。小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一般都会缺少有效的规划,因此小学教师要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要安排一定频率的复习。在教授新内容时,不忘穿插以旧联新、以新带旧来加深记忆,在循环反复中熟记所学的词汇,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和归纳,形成长时记忆。

参考文献: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思维能力是智慧的核心,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而思维活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成为教学中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当前的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语文课程作为思维和语言结合的学科,寻找到合理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缺陷

语文教学中强调的是基础知识传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陷,这是由于在教学过程教师受到以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自主创新上缺乏动力和意识。

1、“师教生学”的教学方式单一而僵硬

在语文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认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范围和学习方向的严格控制,才能达到教师要求学生学习需要获得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处在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种硬性灌输的情况下而下降。不再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分析研究所遇到的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了障碍。

2、标准化的考试方式压抑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大部分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语文教学的考试标准,从试题的命题到施教、试卷审阅等所有环节都要求避免或减少误差,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测定。

大部分教师似乎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语文和其他学科是不同的,语文课没有公式,没有定理,也没有那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语文课的课程内容更多是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思维以及心血的作品,对于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下,作者自身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学生们对于作品一样也应该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理解。但正是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方式,不符合现代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对这样的应试教育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造成学生不再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

3、教学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约束和限制太多

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规矩要求太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遵守老师或学校规定的各种纪律,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即使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存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在没有获得老师的允许时不得自由阐述。在学生的想法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相悖时,学生的想法被要求服从于教师或课本上所谓的正确的理解。这样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因为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过多的约束和限制,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学校和教师要正确认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使得两者之间在语文教学中得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为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约束太多,无形中将教师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处于被动的膜拜教师的地位,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改变一直以来严肃的教学态度,塑造和蔼可亲的形象,支持和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质疑,然后针对所提出的不同观点,师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做到求同存异,证明学生所提出观点所具有的价值。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考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行共通讨论和分组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集中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允许并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维上的多样性和求异性。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供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恰当时间和空间进行引导,令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使得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寻求固定的答案而进行单一的思考,而是要为了追寻真知和真理而发散思维。当对问题有了各角度不尽相同的思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就自身的理解进行再创造,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解决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加深对于有异议问题的认知[1]。

3、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勇于探索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需要学生从自己能想到的方向尽心思考。对于知识的理解,有时需要学生从异向思维出发,从已知的知识了解那些未知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这样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会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

4、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探索的积极性

改变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运用阅读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从而改变死记硬背的模式,学生通过依靠自身对文章的理解来吸收文章索要表达的思想,这个过程中不能缺少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的理解不是教学的重点,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文章的方法。

5、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探索,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沉稳扎实的推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断能力[3]。在平时的语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并注重分析其所讲解内容的逻辑关系,在不同的阶段给学生讲解其中包含的概念和思想,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对于事物的推断能力,对于故事的后学发展进行大胆的推测,在整个课程的结束后,指导学生进行扩展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海霞.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3(9):46-47.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G623.31

一、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英语教学水平相对较低。通过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因此,文章针对初中英语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英语侧重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教学,学习任务量大,通过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并提高其自学能力,对于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依赖性,并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主体的地位,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了形成终身英语学习习惯,更应该重视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英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不断自主的反思和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水平,为实现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英语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自学意识。帮助学生学生英语自学意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重视英语知识的教学,还应该重视学生英语学习意识的培养。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规律,大多数时间需要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重复记忆和反复练习,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容易形成自学习惯。因此,教师应该打破该种现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自学意识,具体包括:观看英文影视剧,由于传统单纯、死记硬背单词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该种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句式等的具体使用方法,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问题教学法,教师应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讨论空间,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自学意识,对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正_认识师生关系,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课堂引导者、指引者的作用,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同时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平等融洽的关系,进而为学生营造高效、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能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课堂学习中。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流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词汇、句型以及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相互沟和交流、相互纠错,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纠正不规范或者谬误的地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避免在后续的学习中出现同类的错误。此外,单纯的沟通和交流远远不够,还应该在课前要求学生分组编写话剧、情景剧,并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采用纯英语交流,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心。学生自学在英语教学中占主导作用,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一些奖励办法,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课文对话、记忆课后单词,对于记忆单词多而准确、对课文内容理解深刻以及英语运用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奖励办法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信息和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定期的组织班级英语竞赛活动,条件允许时可以组织学校英语竞赛,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在竞赛之前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其自学能力,能够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为实现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初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的采用各种有效的培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自学意识,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心,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沈亚丽.浅议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9(18):166.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表达能力提升方法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要通过参与语文学习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问题,也是语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在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进行了解。通过对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既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1]。表达能力是对一个人的印象进行评判的重要因素。表达能力较强的人可以通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语言展现出自己为人处事的缜密态度。表达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在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准确流利地向其他人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会对人际关系的拓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表达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成为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以课文朗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关注,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增加自身的词汇量,这就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通过注重课文朗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采用分小组朗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在进行分组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带头人”的方式,让这名同学带领小组其他同学进行朗读。进而通过开展小组之间的朗读竞赛的方式q,让学生在竞争中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鲁迅的《故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描绘闰土这一人物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解。如文中“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这句话表现的是少年闰土健康活泼的性格特点,“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一句表述的是中年闰土的生活处境。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针对课文中人物角色众多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从范进、胡屠户、张敬斋和邻居等人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这也对学生理解课文主旨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借助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针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一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外活动的设置过程中,一些教师通过辩论会的设置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些教师通过开展课前演讲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上讲台为大家讲故事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一些教师借助朗诵比赛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来看,辩论会、朗诵比赛和课前演讲活动的应用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除了口语训练以外,写作训练也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一些教师在写作训练中采用的是为学生布置话题作文写作任务的方式,这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发挥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作文讲评环节,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中选出一些较为优秀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的方式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构建竞争氛围的方式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除此以外,教师与其他语文教师进行合作,共同组织作文友谊赛的方式,也可以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力学分析的方法第9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题方法;分析;研究

按照知识结构的角度来分,高中物理教材知识不仅包括热、电、光,还包括力、原,总共5大块经过教学实践和调查表明,高中物理5大块中,力学部分是学生普遍觉得最难学的知识体系,但每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力学的相关题目所占分值却往往比重很大高考理综命题组,一直对出力学综合题来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进行考察很热衷,力学综合题解题成为学生最头疼的部分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此也感到很无奈,自己也讲解了很多力学综合题,但学生的分析能力却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其实不是教师没努力,也不是学生没努力,只是解题的方法没有找对而已理科类的东西,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找到了规律来进行解题,一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解题思路来解决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

一、审题要认真,题意要弄清

高中物理力学题,尤其是综合题,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题目仔细分析在对题目信息进行收集的过程中,通过审题,才能知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才能弄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一幅比较清晰的关于所求问题的物理图景,对解题思维框架进行初步的构成但在对力学综合题进行审题的过程中,必须对以下两点加以注意

首先,要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挖掘在对物理力学综合题审题的过程中,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一定要用文字、符号或者图标、数据等简单的形式对其进行有序的记录,并对已经记录的信息做出一定的分析和推理,找出对题目有用的信息一般来说,在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中,题目中会有一些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已知条件,但还会隐藏一些间接的条件,往往这些隐含的间接条件才是解题的最关键因素这些隐含的条件一般可以从关键的语句中去分析,也可以重点分析题目的相关附图以及所设的物理模型,题目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以及题目所求中往往也是最长隐含题目信息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以及题目的附图等提高重视度,对每一个细节之处也都要注意,对题目中的信息要进行多角度地分析,通过联想和理论分析,对隐含的条件进行转化其次,要注意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现象或事实发生前因后果,以及中间状态等完整的经历,就是所谓的物理过程在对力学综合题进行审题的过程中,必须清楚题目中的物理过程,以及这种物理过程能够进行的条件,对运动的性质进行明确,对过程中的不变量和变量或者关联量中的一些等量关系进行把握只有明确和把握了这些,才能有更清晰的解题思路

二、对研究对象进行确定,正确运用解题途径与规律

在对力学综合题的研究对象进行选择时,需要对两个基本原则加以注意一是要选择涉及所求结果的已知量作为研究的对象,二是要对能够满足力学规律的物体或者物体系进行选择,作为研究对象但在某些力学综合题中如果直接把研究的物体当成研究对象来解题的话会有一些难度,这个时候,学生在解题中可以对研究目标进行转移,转移到与它具有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之后可以对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运用,回过头来再对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确定了研究对象以后,就需要对其受力与运动进行分析对受力进行分析时,可以按照场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对物体所受的全部外力进行依次分析在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要对运动的连续性进行分析,当物体从一种运动变成另一种运动时,要对两种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关系这些物理量进行确定其次,是要对运动的可能性加以注意,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运动却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在解题的过程中,对这些可能的运动情况都要作出全面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最准确的判断在对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对物体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进行明确之后,就要找出与之相关的物理规律,并结合题目中已经给出的一些等量关系,列出相对应的方程或者方程组对题目进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