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8 10:31:53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第1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居环境问题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规划设计者开始认识到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未来生态规划设计无疑会成为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主流方向。20世纪70年代,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确立了生态规划设计的准则,我国最初由李嘉乐先生首先提出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的,而20世纪80年代“园林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现在许多院校景观园林专业相继开设了本课程。笔者多年来从事“园林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园林生态学”教学质量及学生实践能力。

1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的目的

2011年风景园林学科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学科,与建筑学、城市规划构成“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主导专业体系,而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了探索和谐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担负着将生态学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技术应用于专业实践中的责任,其研究及应用领域主要包括4个方面:园林生态效益研究、园林生物与环境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研究、生态学规划与生态管理研究。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就业以园林规划设计及园林工程为主,因此园林生态学的学习,可为景观生态规划、园林生态施工打下基础。

2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生态学”是随着园林发展中“生态园林”的提出而兴起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发展时间短,在课程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1 "园林生态学”理论体系还需要完善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科综合理论还相对匮乏,生态学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与景观园林专业融会贯通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研究,这种现象明显体现在教材编写中,现在“园林生态学”常用教材主要有冷平生(2001,2003)、刘长福(2003)、温国胜(2007)、廖飞勇(2010)主编的教材,教材内容凸显多学科内容的机械组合,个体生态学部分的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及生态效应理论与专业实践联系紧密,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部分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案例讲解多来自普通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难以满足景观园林专业需求,教材尤其缺乏园林生态设计和生态工程的特色。

2.2 “园林生态学”在后继设计类课程中应用不足

随着园林学由原来的造园阶段发展到大地景观阶段,生态学的理念也体现在景观园林专业的各门专业

课程中,但多是理性要求,定性评价,教师在讲授园林相关设计类课程时也引入生态学理念,但在实践环节,如毕业设计、课程作业,项目设计中多以合理性、艺术性评论,而忽略了生态学设计指导。因此学生对于“园林生态学”的学习多是停留在理论上,后期实践得不到应用,影响了学生学习“园林生态学”的效果。

2.3实践教学环节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园林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及实习环节。多数院校“园林生态学”课程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多为实验课程,只有北京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少数院校安排了3-7天实习w,而对于景观园林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应该适当增加实习教学。同时适宜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材缺乏,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机械式操作,影响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调查表明,一般院校“园林生态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在3~5学期开课,而园林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是“园林生态学”生态规划及工程部分教学的基础,但是这类专业课程开课时间设置在“园林生态学”之后,因此也会使“园林生态学”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产生一定的困难。

2.4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尚待完善

虽然“园林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但由于“园林生态学”课程理论体系不完善,实践应用成果较少,因此,多数院校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偏重理论,对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关注不够,而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教学相对更少。现在多数院校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多媒体授课,教师讲,学生听,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3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

学以致用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根本,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优化教学内容,探讨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园林生态学”教学效果。

       3.1丰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精炼教学内容,对“园林生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简化一些理论性过重的基础知识,如种群生态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删除部分内容,例如在中学阶段就有较深讲解的生态系统、个体生态学、种间关系等部分理论。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教材,把一些成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补充该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根据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听而不烦,学而不厌。

3.2采用适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兴趣,能更好的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探索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永远的课题园林生态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多有描述,但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笔者在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研究了案例教学、课后文献与课堂讨论、专题讲座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

3.2.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生态学案例教学也多有研究。案例教学的素材,一是来源于文献参考资料,教师需要阅读相关研究文献,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例如在讲解园林植物滞尘杀菌作用时选择“上海市交通绿化带植物配置对空气颗粒物的净化研究”及“光华大道西沿线温江段绿化景观工程方案设计”中的植物种植规划为例;二是来源于科研项目,选择相关研究课题,结合生态学理论,从项目的立意、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进行讲解,注重生态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淮北地区北美红杉引种驯化技术研究”、“薰衣草引繁技术研究及旅游观光园建设”等项目主要侧重讲解植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不同立地条件对园林植物影响;“徐州地区珍稀植物调查及保护技术研究”、“淮北地区园林植物群落优化技术研究”主要侧重园林植物种群、群落的研究;“生态园规划”、“湖泊大型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等项目主要是讲解园林生态规划的相关知识。

3.2.2课后文献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基于教学相当的原则,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环节,在“园林生态学”应用部分教学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组织材料,分组制作PPT上台讲解,并组织提问、讨论。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学生不仅了解生态学在园林中的应用,而且能了解国内外最新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动态,获得较新的知识信息。如“生态因子在园林植物引种中的应用”、“园林种植设计中植物群落构建中的要素”、“园林设计中适地适树的理解”、“人工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等。

3.2.3专题讲座教学

       “园林生态学”首先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采取专题讲座的教学方法。而随着“园林生态学”教材的出版及理论体系的相对完善园林生态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但多不能被教材及时编人,因此安排一定的专题讲座,更有利于“园林生态学”教学内容的丰富。专题讲座可以邀请工作在园林一线的专业人士,也可以邀请本学院的教师参与,讲授内容包括研究课题、园林工程项目、学科前沿等。

   3.2.4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把课堂搬到现场,现场解决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现场教学,能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园林生态学”实践性强,笔者在植物生态特性、园林群落生态位理论、群落多样性、园林生态管理等教学中都安排过现场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现场教学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教学现场,最好设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教学内容事先以作业的形式布置,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进行预习,现场分组讨论,教师补充讲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指导老师确定实验项目名称,要求学生查阅文献,编写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指导教师根据科学性与合理性,批改实验指导书。在实验实施期间,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就会通过相互交流、资料查阅、咨询指导老师等途径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例如“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或多种园林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质地、湿度等),研究其对植物(自选)的影响。通过这种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实习在景观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但基于本课程在教学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实习时间滞后,待其他设计类课程授课结束,综合实习时集中安排,配合其他教师,把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园林规划设计中。

4“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多年来“园林生态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善了“园林生态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而不能用、不会用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4.1课程教学效果改善

“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以来,由于教学中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及实践的讲解,学生积极性提高,听课效果明显改善,对于教师留的拓展性作业能积极完成,上课发言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由于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可,重视程度增加,也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更好地准备材料,组织上课,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4.2实践应用能力提高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第2篇

关键词:园林技术 课程整合 教学内容

21世纪,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对改善环境高度关注,经济的发展,使改善环境成为现实可能。因此,绿化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政府和民众的共识。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旅游城市、生态城市”等新型现代化城市已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园林得到迅速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地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纷纷开设园林技术专业,并大力开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课程整合和教学内容优化成为了改革的热点。本文就我院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和教学内容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整合和优化原则及措施进行了总结,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

一、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单科性课程多,综合性课程少

在园林技术专业现有课程设置中,注重了单科性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强调宽口径,专业主干课强调专业性,使课程设置越开越细,忽视课程之间的整合,综合性课程少。

2. 理论课多,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现行课程体系中,大量的理论性内容占据了课堂上的多数时间,实践教学环

节安排的内容不足,比例偏低,少数课程未能按要求开出规定的实验和实习,实践时间不足,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的需求,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2]

3.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

园林技术专业现行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程较多,而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程偏少,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课程,严重束缚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存在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和陈旧的现象

现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各课程自成体系, 缺乏应有沟通, 出现如《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鲜切花生产技术》、《种苗生产技术》的教学内容重复较多, 《园林工程》与《园林规则设计》的分工不明确,一些内容相互交叉,既造成有限的课时及学生学习精力上的不必要浪费, 也使得学生在听相同内容的时候再无兴致,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材更新较慢,不少教材即使是新出版的,里面的内容对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并没涉及到,与行业需求脱节。

5.课程安排的时间、搭配不合理

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往往有一个相关性,例如《植物基础》、《园林植物栽培》、《植物配置与造景》这几门课的学习便是一个相关的、递进的过程。然而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把这些作为孤立的课程来安排,没有体现一个相关性。在时间上,《植物基础》在第一期、《园林植物栽培》在第三期、《植物配置与造景》则在第五期,造成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课程的延续性和知识的相关性无法体现出来。

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及教学内容优化的原则

1.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的原则

1.1目标性原则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既要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 ,处理好稳定与更新的关系、通才与专才的关系 ,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课程整合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园林行业和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3]

1.2科学性原则

课程整合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无论是内容重复、交叉的相近课程的整合,还是将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都要根据园林岗位群和岗位对知识、能力要求,将课程合理地整合成若干主干课程,切忌随意凑合,做“大杂烩”。 [4]

1.3综合性原则

课程整合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关联性、延续性和整体性,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通过学习,其知识结构、思维结构、价值观念结构能摆脱传统单性课程下形成的知识片面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4 “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要遵循以人为本,应考虑到学校的教学传统,师资力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认知规律科学构建体系,合理编排各个知识点及纵横位置,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5开放性原则

课程整合要吸收其它学科、专业、课程的有益成份,吸收兄弟院校的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发展自己,做到专业开放、课程开放。

2. 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优化的原则

2.1理论教学“必需、够用”为原则

“必需”就是要达到本专业的能力与基本技能所必须进行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够用”就是在量上不要多。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以岗位技术需要的能力为依据,教学内容能紧跟学科发展方向,结合当地应用实践,选择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和与专业、岗位群技能紧密相关的内容。重点传授生产、服务、管理所需求的知识和技术,要删掉理论性很深且不常用的内容, 增加新的必用的知识;

2.2实践教学内容适用

实践教学内容要本着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为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原则,精心筛选出学科中适用性强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环节及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创新、协作和组织能力。

3.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整合及教学内容优化的措施

3.1 围绕就业岗位能力制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面向园林行业和企业,职业目标必须定位于园林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根据对园林产业链和相应岗位群及岗位的深入分析,我们将园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位群中的四大岗位,即: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养护,园林设计,和园林施工。主要培养具有园林职业能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林木种苗工、草坪工、花卉工,植保工、管护工,助理景观设计师、园林设计员,施工员、项目经理、监理员等技能型人才。制定以《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养护》、《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和《园林工程》为核心课程,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组成课程平面结构,再由平面结构中的五大块与时间维度上的综合课程交叉形成课程立体结构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5]

3.2 课程整合

根据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围绕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调整部分专业基础课,如删去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园林史》、《园林生态学》等课程,开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园林植物环境》,而园林史中的部分内容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中进行少量的渗透;整合整合相近同类课程,减少单科性课,如将《园林植物基础》、《花卉学》、《园林树木》整合为《园林植物识别》;整合重复内容的课程,精简课程内容,如将《花卉栽培》、《鲜切花生产技术》、《园林植物种苗生产技术》整合为《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同时,还应整合必修课程,增加综合化选修课程。逐步减少必修课程比重,增加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综合化课程,鼓励学生学习的个性发展,改变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6]

3.3课程衔接

园林技术专业无论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施工与管理类课程还是植物栽培养护类课程,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园林植物识别》、《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等课程,前述内容将成为后述内容的应用,课程整合就必须按照关联应用原则进行,重视前后关系和前后衔接,加强课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3.4 教学内容优化

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和优化,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相关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根据应用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课程的内容也应推陈出新,应及时淘汰不实用的内容,如:《园林工程》护坡工程一节中的“编柳抛石护坡”;要对学生学习难度大、掌握困难、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太多实用价值内容进行删减,如《园林工程》的土方工程量计算、园林给排水工程的计算和挡土墙工程中砂浆计算内容等;要将先进的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引进课堂,如《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的无土栽培技术等。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行业特点,突出实效,整合教学内容,如《园林植物识别》课程就应该打破按科属种分类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介绍四川和西南地区的绿化树种,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成效显著。

3.5 重视专业实践教学

3.5.1 完善园林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教学,为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牢固树立动手实践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点,坚持“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全面开展技能型教学。园林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学实践,包括课堂训练、实验、室外课、学生制作训练、室外测量以及某些课程集中综合训练1-2周时间;第二部分为社会实践,即每学年结束后到园林单位见习;第三部分为毕业前的顶岗实训或生产实训,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安排其到企业、工地或工程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训或生产实训。经过上述3个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应基本掌握园林技术专业的各项基本技能,能够较熟练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

3.5.2 压缩专业核心课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训教学课时

压缩专业核心课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训教学课时,并增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训教学课时,使专业核心课实训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的50%以上,既能加强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又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5.3 积极探索按植物生长季节安排实践教学

由于植物生长。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绿化维护均与季节有关,往往或出现实践教学时间与季节不吻合,与植物的生长时期不匹配,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好,为此,我们可以积极探索以植物生长季节等设置项目化实践教学,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育桥,何玉兰. 高职教育课程整合的策略及效果评价[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2]胡竞恺. 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

[3]肖开学.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3).

[4]毕璋友,余祖文,谭维奇.高职植保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整合与优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张孝金 董新春.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 国 林 业 教 育.2009(2).

[6]董凤丽.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J].职业时空.2012 (7).

[7] 杨瑞卿, 李春静.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 2007( 8) .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第3篇

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兼顾了生态、艺术及自然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与许多学科相交叉的、实践性强的学科。正是因为这种特点,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经济和园林行业的飞速发展及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园林在保护自然资源、节能减排、汇碳固碳的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园林与低碳之间的关系,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园林专业的发展,对推进园林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与园林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人类活动过度频繁引起的碳排放增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1,减缓与适应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已被大家广泛认同。这个观点要求人们必须从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降低人为碳排放。在这种环境下,关于低碳和园林方面的关系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们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一方面碳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剧变,必定对园林的相关重要元素如形式、内涵、植物应用以及设计理念等产生影响。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人居环境发生改变使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不得不考虑抗旱、抗气体污染等抗逆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在色彩上的季相变化,乔、灌、草合理搭配的生态景观以及部分地区因强降雨而导致的洪涝灾害等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园林在人居环境中的生态效益,园林植物在改善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如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以及抵制噪音污染等。而随着园林的进一步发展,其在生态方面的作用也已逐渐延伸到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如水文、碳汇、节能减排、减污以及丰富物种多样性等都与园林要素之一植物及其所形成的绿色空间密切相关。而低碳理念更是要求园林必须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基础上,有效增加碳吸收,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并能适应未来气候变化下区域环境条件和城市发展需要。园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构成要素和设计理念均与低碳息息相关。绿地系统的主体——植物即是城市区域内唯一的自然碳汇又是唯一不消耗能量的碳汇体。此外,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及通过植物的合理布局产生的减排作用可能比自身的碳汇作用还要高。而园林建筑中,低碳材料的选择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低碳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污染排放少、污染程度低、大多能回收利用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环保理念^。而这些园林要素及设计理念在对低碳社会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调整的意义

园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中既面临着重要挑战又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高等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承担着培养维护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自然资源保护及低碳园林建设等人才的重任。在低碳理念的大环境下,园林的一些重要元素也将随之改变,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不仅要注重园林的基本要素,而且更应以低碳理念为出发点,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践行中进行不断调整,从而适应低碳社会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应低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实践,但在低碳社会、低碳经济及低碳园林等低碳理念的背景下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实践教学内涵狭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应对环境变化。其次是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衔接性差,且内容陈旧落后,与当今低碳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第三是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显著,实践内容缺乏拓展,大多为验证性、演示性实验,能体现低碳理念的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较少。第四是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偏少,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以低碳理念为基准,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三、低碳理念下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整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对于其人才的培养应在注重园林造园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前提下,更应强调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低碳园林的实践。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调整是必要的。

(一)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1.扩大实践教学内涵,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现代园林学是一个交叉性极强的边缘学科,其涵盖面极其广泛,尤其是中国的园林最初是依托于农林院校发展起来的。这就导致当今诸多院校的园林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均是按照“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6,最终培养的学生是规划师、设计师、园艺师、工程监理员、施工员或者是景观生态学家。这就要求既要注意各课程实践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程度,又要注意各实习之间的衔接度对知识点的提升作用,同时注重增强学生对园林实践的了解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而笔者认为,随着当今环境的变化园林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由原有的绿化转向美化,又在美化的基础上趋向于节能环保、固碳减排、改善和维护生态平衡。园林发展的方向也由过去的单纯造园转向为低碳、生态园林,并被赋予了更多与低碳相关联的新内涵。所以,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结合社会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变化而有所扩展,在园林的内涵中要体现生态园林和节约型园林等与低碳相关的内容。在实践环节中充分体现低碳、生态、碳汇等新技能和新理论,把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本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从而满足园林内涵的加深和延伸。

2.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应与园林专业定位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行业正在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园林专业也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很多大学都开办有园林专业。但由于各院校的性质不同,所以每个院校的园林专业属性也有所不同,比如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偏重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以农林为主的院校偏重于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以艺术为主的院校偏重于环艺设计,而各类综合大学则以城市规划为主或开设相关课程。各院校由于各自的学校属性和办学条件不同,从而导致课程体系各异,使得培养目标在实践环节上偏重不同,差异甚大。因此,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应紧密和各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在低碳园林、低碳社会及低碳城市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园林不同属性的特色,把本专业在该院校中的地位和优势发挥出来。如农林院校的实践环节可以偏重于植物,设置一些与碳汇和低碳相关的植物类实习或实验;工科院校的实践环节要考虑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加强与环保节能等低碳理念相关的实习或实训;而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可以增加与环境及生态学相关的内容等等。只有通过建立能够体现该院校园林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当今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所需的专门人才。

(二)更新授课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性

1.授课内容中增加有关低碳及节约园林的知识。实践的基础来源于理论,所以实践的好坏和理论内容的指导性关系密切。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低碳概念的提出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低碳园林’、“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及“低碳城市”等一些理论知识,这对于学生在园林中进行低碳概念的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上述园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因此,对于园林最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进行重新诠释,即“以人为本”要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所以在园林专业的相关授课内容中应增加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生态景观、环保节约、低碳及碳汇等相关的内容,开设有关低碳园林、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及低碳城市的公共选修课。如可以开设《低碳园林规划设计》、《节约型园林规划设计》及《低碳与园林发展》等课程。

目前,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选修课设置了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两个方向。但随着西北地区特殊地域气候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行业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园林专业在授课内容方面的主体方向也要有所改变。而现有的园林植物和规划设计方向在课程设置及其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园林植物方向的实践内容仍偏重于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重点仍放在植物识别和栽培上,这与当前环境对园林植物主体功能转变的要求相脱节。例如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苗圃学及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实践教学课时可达70学时,但其中有80%的是关于植物识别和栽培的。而园林规划方向在设计实践时仍然注重园林的功能分区和对园林原场地的改造,学生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理念相对比较陈旧或拘泥于模式化,设计出的作品和实际严重脱节,只具有观赏性而无使用性,更没有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理念。因此,笔者建议,在这两个方向下,都应摒弃原来陈旧的内容,增加有关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和绿地碳汇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性。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学生不但要掌握园林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受到各种技能的基础训练,最终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近几年,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定中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使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了6%左右。同时在实践环节中也注重了低碳战略的重要性,设置了环境改造、低碳植物种类搭配、低碳材料选择以及碳汇树种选择等相关的实习实验,从而使学生对更新知识能更好地掌握并能将园林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如在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中介绍园林绿地功能时要增设园林绿地的碳汇功能方面的实验一某小区园林绿地碳氧平衡测定、校园园林碳汇的组成结构调查等;在园林植物中增设园林植物种类固碳能力大小比较的实验一某树种固碳能力测定;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提倡植物配置应注重生态环境和低碳模式的应用,如落叶与常绿搭配、常绿植物与色叶植物搭配以及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等,从而提高园林绿地的固碳能力,如开设不同植物配置对园林绿地固碳能力大小的影响试验;在园林建筑中提倡遵循生态城市建设的3R原则,可开设材料的可循环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应用、低碳环保材料选用等与节能环保有关的实验,如不同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比较。在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设计降低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的碳排放以及延长园林绿地的“使用寿命”的实验。在城市生态学中增加降低园林自身的碳排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等实习和设计。

(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有关低碳园林建设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低碳意识培训

1.提高学生低碳园林建设的创新实践能力。园林是一门注重设计和美学的学科,而这两个方面都要求设计者有很强的创新意识。面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高等农林院校所培养的园林人才应该是创新型人才。因为创新是人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新事物、新成果的活动或过程8。创新本身是来源于社会实践,而实践同时又能指导再创新。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首要条件,创新思维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源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园林专业的实践内容应在原有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基础上,更注重与低碳相结合的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性实验,从而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在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也对内容进行了必要地调整。对于一些实验内容相似或重复的实验根据课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合并和整合,这样就节约了一些实践学时,同时将这些学时用于开展新的实践内容,尤其是增加了创新性综合实验和体现低碳理念的生态园林及节约型园林等的实践内容。例如,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中公园设计和居住区设计要求学生必须体现节约、低碳,设置了低碳公园设计、低碳居住区设计等实验;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设了低碳建筑材料选择实验;在园林植物课程中增设了园林植物碳汇功能比较实验;在园林设计课程中增设了园林绿地土壤碳储量调查与分析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开设,使得学生始终能将“低碳”的理念贯穿于景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植物配置、植物景观造景及施工管理等多个与园林行业相关的方面,从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两足社会需求。

2.加强学生节约意识、低碳意识及生态意识的培养。园林规划设计师对于规划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素的把握是决定园林设计成败的关键。园林专业所培养的园林人才将是未来的园林规划设计师,因此,要培养适应低碳社会发展需求的园林人才,就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尤其要注重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节约意识、低碳意识及生态意识的培养,开展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和宣传活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细节中都贯穿低碳生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此外,还应在相关课程的实习中加入低碳生活行为方式的内容,专门开设有关低碳和节约的系列实习,让学生把日常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能与低碳理念结合起来,对学生日常生活减碳量的高低进行评比,提高学生在设计作品上低碳理念的展现程度。同时还可以让园林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组建一些社团,如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学生成立的“美工生态协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引导学生的低碳园林意识。对于实践好的一些行为方式和经验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宣传,并在全校同学中进行推广,让园林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培养低碳生活、低碳园林的意识和行为方式,从而使其成为当今农林院校大学生低碳理念的实践者、倡导者和先行者。

(四)低碳理念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设理想的实践教学基地,尤其是建立能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培养出适应全球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对园林人才需求和要求的提高,许多院校的园林专业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尤其是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通过和当地及外地的植物园、花卉公司,风景名胜区、房地产公司及公园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并在合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低碳理念的背景下,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在培养符合低碳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存在不足,或者其实习目的和低碳理念相脱节。加之低碳概念的出现和园林专业发展的历史都较短,所以目前能够完全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相对较少。2013年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园林和景观奖)中获得一等奖的“天津低碳园林创意实践基地”应该是目前国内较为完善的低碳园林实践基地。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建立与低碳理念相符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开拓,在这些实践基地中树立低碳的观念和理念,并在进一步的建设中付诸于实践,如在园路改造中可以用废旧的栈道、枕木或用低碳的材料,在标志牌、花钵等小品建设中用其他废旧的、无污染的材料;在植物方面可以突出其减排方面的作用等。其次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开发上要尽量选择低碳园林、节约园林及低碳城市的途径与手段来进行,这样可以真正让学生树立低碳的理念,也能为今后低碳园林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把自己的学校校园作为低碳实践最好的基地,在其中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等方面的低碳实践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低碳化改善,参与校园的低碳改造,将校园建设成为低碳园林式校园。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第4篇

关键词:高职;《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

园林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快,由于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园林绿化》这门学科在我国教育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园林绿化》这门课程的发展势头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同其他学科一样,这门课程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园林绿化》的教学一直采用课堂教授知识并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园林绿化》的教学方式与现实生活中园林行业对于该岗位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严重脱离实际,不能根据岗位的实际情况培养出合格的园林行业人才。作为园林技术的重点必修课程之一,《园林绿化》的教学对于整个高职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根据园林岗位的具体要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比重,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最终才能保证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当中。

一《园林绿化》的课程内容

通过分析园林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决定《园林绿化》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园林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周边事物的妥善治理,其次是对受众的服务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管理和服务的要求。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态度,人们最在意的不再仅仅是居住空间的大小,还重视居住环境是否能够满足高绿化、低污染等条件。[1]此外,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已经取代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享受,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放在所处的居住环境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上。对于小区的业主来说,小区的绿化程度如何提高以及小区内的生态环境是否良好已成为最受重视的问题。社区内的园林绿化工作主要是根据业主与物业公司当时签订的相关合同来进行,绿化工作的内容必须严格遵循合同上的条款。因此,园林绿化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合理规划小区内部的园林设计方案,对于小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方案,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观以及小区的建筑物布局;二是园林绿化要充分考虑对人们的服务功能性,铺设小路能够方便人们的交通,设置小规模景观则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情。[2]可以说,园林绿化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扩大小区的绿化面积,还需要考虑小区的整体布局以及服务功能。此外,绿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合理的种植植物改善热门周围的生活环境,主要工作就是对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方进行绿化以及对现有的绿化区域进行治理。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制定必须密切联系实际,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不仅要包括对植物习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实践教学,还包括植被的冬季保养以及独立自主地设计出合理的园林绿化规划方案;二是教学内容必须跟现实生活一一对应,不能脱离实际;三是教学内容要具有可实践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实践能力。[3]

二《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

《园林绿化》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课时不能小于整个课程所需课时的四分之一。在我国,高职院校《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四个形式:实验论证、校内实践、模拟实践、社会实践。这门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就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在进行园林绿化的时候能够熟练护理植被,并且能够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规划方案。为了使得《园林绿化》的实践教学更加规范化,并且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保证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实践教学开始之前,必须合理安排实践的地点以及时间,既不能耽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够贴合实际的服务内容。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学生对于《园林绿化》这门课程的认识由感性逐渐转变为理性。通过对《园林绿化》这门课程以及园林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对于《园林绿化》的实践教学如何进行,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种方案以供参考:一是在学校内部进行实践教学,主要是充分发挥学校的物管部门的职能,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可以与学校的物管部门进行仔细协商,制定一种既不影响学校管理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教学计划。此外,根据教学进度的不同,可以将学校的管理分为多个区域,在不同的区域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二是由于《园林绿化》这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实践教学计划。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形成分级教学的教学形式,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学校或者社会上的物管部门中扮演不同的物业职员,从而将学生们所学到的知识与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一一对应起来;三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以及更轻松的学习氛围,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完成整个实践计划的制定。学生通过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制定出实践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生对于《园林绿化》这门课程的思考也变得更加有深度;四是加快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了同时培养学术型人才以及技术型人才,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有必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通过建设一个符合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以高校为教育主体、社会市场为主要引导方向,以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为教育目标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形成良性的发展态势。[4]此外,实践基地的功能地位可以分为以下几中类型:培养高等教育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实践基地、拓展专业对口和技能培训的专业型实践基地、强化园林绿化整体布局能力的高端人才实践基地等。这些实践教学基地能够为我国的园林行业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各种合格人才。通过上述四种实践教学方式,可以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综合来讲,这些实践教学都是采用环境模拟的方法来使得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促进高职学生进步[5]。

三结语

通过对《园林绿化》的实践教学进行归纳总结,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找到以往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发现更多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6]。与此同时,当学生的实践活动结束以后,可以要求学生对于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加以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实践过程的印象,反复思考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知识。总而言之,实践教学对于《园林绿化》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能够巩固与深化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对学生未来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实践教学能够做到将《园林绿化》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迎春,杨凯波.高职园林树木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1):149-150.

[2]张秋实.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专业园林绿化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219.

[3]何丽波,曾梦楚.浅议风景园林学在线教育课程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6(27):23-24.

[4]赵慧蓉.高职“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11):105-106.

[5]贾德华.《园林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04):107-109.

[6]唐洪亚.浅议英国风景园林本科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4):116-118.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第5篇

【关键词l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53-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应“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此,笔者以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为基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终生就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导向,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的,深入开展了园林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

(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设置课程学习任务。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了解专业和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入门课程。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为出发点,设置了渐进式的课程学习任务:园林体验与园林艺术认知一园林构图基础一园林要素设计一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该任务以体现就业导向为前提,以培养适应园林设计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着力点,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项目教学。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在以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为出发点设置课程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以园林设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具体确定了各学习任务的重点内容:其一,园林体验与园林艺术认知的重点内容在于通过现场体验,了解园林要素、审美内容和形式;其二,园林构图基础的重点内容为掌握园林艺术构图法则及构图的基本技能;其三,园林要素设计的重点内容为掌握山水、建筑、植物等各园林要素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其四,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在于掌握建筑场地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和技巧。以园林设计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园林行业发展动态为依据,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性。重视实践环节,加强能力培养。

二、改革理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加强直观教学。应该做到: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视频教学。在当今信息传递高效、快捷的时代里运用恰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录像、网络等,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大教学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如在介绍“园林艺术构图法则”时,把能体现统一与变化、调和与对比、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寸等园林艺术构图法则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在教学内容中穿插展示,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赞可夫说:“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学中采用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应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视听兼备及表现力丰富的录像教学、资源共享及个性化强的网络教学等手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现场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拓展视野、提升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整体效果。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学院)校园环境、学院君武森林公园、学院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和柳州市柳侯公园、江滨公园、市民广场、凤起新都小区等校外实训基地,均为开展现场教学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启发式教学法。授课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内涵和实质、知识与知识的联系,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比如在“园林艺术构图的基本方法”学习情境教学中先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其属性,而后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园林平面构图的创作构思,进而培养学生进行园林艺术设计构图的能力及创造性、发散性的思维。在具体操作上,首先学生自由分组,每一组为一家“园林公司”,以某个公园的沙盘为目标,分析其构图艺术,然后以“公司”为单位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引导作用相得益彰的充分展示。

2.采用诗词谚语趣味教学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穿插借用一些古诗词、谚语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常在花间走,活到九十九”的民间养生保健谚语,反映了优美的园林环境是人们向往的好去处;“门前当桂(贵)”、“白兰屋前种,美花香气送”、“兰草翠竹助文昌,家有读书好儿郎”等诗词介绍了几种优良的庭院树种;“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为明末计成总结造园的理水原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道出了障景的艺术效果;“两株一丛要一俯一仰、三株一丛要分主宾、四株一丛则株距要有差异。”说明植物丛植配置的基本原则。通过这些有趣易懂的诗词、谚语,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构建课程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院校园网络及园林设计基础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有利于教师上传电子课件等相关资料,学生自主学习、方便快速地下载课件资料、上交作业、提出问题、在线学习交流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为任课教师之间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三、改革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养

(一)改革实践教学项目。根据园林职业能力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确定实践教学项目,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实践项目主要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设置,同时包含主要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个知识点。项目一:园林体验与园林艺术认知,通过园林实地参观、体验、资料收集等实践活动,进而了解园林要素、内涵、特点、形式等知识点;项目二:园林作品评析,通过对园林作品进行分析、讨论、评价等活动,了解园林艺术特点、美学法则、园林空间组织等知识点;项目三:园林艺术构图设计,通过几何式、自由式构图练习,掌握园林艺术构图中的平面、色彩、立体构图的方法和技巧;项目四:园林要素设计,通过对山水、建筑、植物等要素的设计训练,掌握园林各要素的设计方法和技巧;项目五: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庭院园林景观设计训练,掌握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第6篇

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根据园林专业学生对园林设计课程兴趣度网络调查发现,近50%的学生对园林设计课感兴趣的程度为一般,只有近23%学生感兴趣和仅仅5.74%学生很感兴趣。整体上看,学生在专业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度并不高。可能的原因:一是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少;二是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园林实践案例,学生感觉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三是园林专业有植物应用、植物栽培和植物育种等方向可以选择,导致一部分学生不愿学习设计,从而影响大学生对园林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

园林设计专业“教学-学习-实践”教学模式

“教学-学习-实践”教学模式,也称TLP教学模式,主要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个阶段是教学阶段(Teaching),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教”,可以实现在短时间内把很多、很复杂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第二个阶段是“Learning”,也就是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学”,可以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第三个阶段是“Practicing”,是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现就TLP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探讨具体的内容和方法,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当前出现的诸多问题。

(一)教学阶段

新时期园林设计的范围和领域比以前更加拓展,除了包括花园、公园绿地系统、社区、广场、道路等传统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还应包括区域景观、风景旅游地、自然与文化保护地、城市物质空间、综合地产开发、农业观光园、城市森林等当前比较热点项目类型的规划设计。这些内容如果在课程教学中不涉及或涉及不全,就会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园林学科已经升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拓宽园林设计的教学内容已经势在必行。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1.运用设计案例教学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许多学科教育中已经广泛使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应该将案例教学应用在课程中。通过典型实例的剖析和讲解,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触类旁通,使学生掌握园林设计方法或原则,直观地接触到实际的设计项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

2.注重教师示范效应教师应适当为学生做示范,即教师动手做给学生看,让学生从模仿教师的做法开始学习设计。可以选一课程设计,教师按照设计的环节和步骤,一步步做给学生看,并在设计过程中讲解设计的主要环节、核心内容和重要事项,这样学生才能对园林设计过程和内容一目了然,从而在学习和实践中快速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当然,教师也应该强调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有自己的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在园林设计方面的创新思想、创造能力和创新水平。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的“黑板式”园林教学对描述设计的过程和效果有很大的限制,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展示设计内容和成果更直观。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展示图像、影像,还可以配合声音表达设计内容和思想。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大学教学中得以普及,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增添了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各种媒体的组合应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现代化教学工具能大大改善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阶段

学习是掌握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园林设计课程是园林学的核心课程,设计学习不只是掌握设计的过程步骤以及制图技巧,学生对于植物学、文学、美学、生态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行为心理学等知识也要扩展学习。因此,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动力源。现阶段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认识能力偏低,美术基础深浅不一,使得园林专业教学面临诸多的教学困难,作为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同样面临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采用教师课上教学、学生课下自学相结合办法,同时要提高学生学习园林设计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以下内容。

1.开展丰富多彩的园林设计主题讨论设计主题讨论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讨论过程中可以发散思维,相互启发,不会局限于课本的内容和教条。这对于设计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的主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或当前行业内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术等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背景,在设计过程中又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水平。当然,也可以找一些成功的园林设计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其灵感来源、设计思路、空间布局以及植物配置等方面内容,让学生从成功的案例得到启发,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分析讨论成功的案例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大师”的差距,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2.把园林设计的成果制作成模型园林设计模型的制作有助于提高园林教学质量,即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其动手能力,开拓规划设计思路,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融化,从而达到造就园林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模型的制作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己设计的作品,特别是园林空间的设计是否合理,这对培养学生对空间和尺度的感性认识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模型制作地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勤学好问的品质。制作的对象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设计,也可以是经典成功的案例,模型制作可以是实物模型,也可以是电脑软件模型。无论哪种方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制作的模型成果可以在班级、学院或学校进行展示,这样学生会有成就感,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学习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最多只能借助电脑投影观看照片和影像资料,虽说可以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学生还是无法真正置身其中感受园林空间的尺度、声音和气味,也无法真正体会园林空间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到已建成的园林绿地中去学习、分析和总结,去亲身体会园林空间的气氛,才能更好地理解设计者的意图。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勤观察、勤分析和勤思考的习惯。在走出课堂过程中,学生也能发现园林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可能是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后期养护不善导致的,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会激发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学生在以后的园林设计中就会关注并避免这些问题。走出课堂所学到的实用知识等诸多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学不到的,即使教师讲到的内容学生也不会有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三)实践阶段

园林设计专业学生把学到的园林设计知识应用到课程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悟与理解是学生学习园林设计理论和开展实践的重要方面。所谓课程社会实践,是指授课与实践全方位的结合。在课程实习中,学生与实际的接触多限于参观,往往流于形式。课程实践主要是加强课外学习与锻炼,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教师的设计项目、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参加设计单位的项目。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学科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进行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园林绿化的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当地园林规划设计院或设计公司的设计工作。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既巩固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使学习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加强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和设计单位联合培养,可以参与教师园林设计课题,当然也可以成立仿真公司创造真实的园林设计工作环境。在实践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客观地总结和评价,要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纳入到课程考核体系中。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展望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形势的举措,改革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努力,钻研探索园林科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融入许多新的内容,为适应课程的这种发展变化,园林与设计教学应注意在两方面加强训练:一方面是增加和更新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和设计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加强学生的设计实践,以真实的项目作为实践内容,使学生真正了解设计的过程和环境。另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园林设计课程的前提,有兴趣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和鼓励,没有兴趣的学生应注意引导,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成就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动眼的习惯。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第7篇

关键词:嵌入式;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专业升成一级学科后,其专业课程都面临着升级整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及特色课程,主要是运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具有意境的优美景观,供人观赏。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认识识别等基础课程的总结,又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园林工程、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打下基础。

1“嵌入式”教学及其内涵

1.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嵌入式”教学的界定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直到毕业了还对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弥补这些都显得很关键。本次教学方法是将与其相关的教学信息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是一种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开展“嵌入式”教学。

1.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的内涵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相关知识的理论点、实践内容知识或者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前沿的问题及实践内容通过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课程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直观地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介绍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天津城建大学风景园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和扩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订风景园林培养方案的时候重新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原有的24课时,扩展到64学时,并从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扩展到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在大三开设,在学习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学应用在这门课程上,既然是对以往的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可以对新的知识有大体的认识,为新的课程打下伏笔。

3“嵌入式”教学方法在景观设计课程的应用

3.1课程现阶段的问题

3.1.1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很多学生在听讲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之前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如对植物形态不了解,“张冠李戴”;在选择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设计,往往会出现南方的树种;有的应该是适宜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就在没有遮荫的阳面地方出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植物动态欣赏的把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之前知识储备量不足造成的。3.1.2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够正确处理植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时候缺乏层次感。3.1.3学生图纸表达不规范,表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终交图的时候却与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最终表现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在课程当中应该“嵌入”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3.1.4教学实践环节课时较少以往24学时的教学理论占主要课时,只有最后的4学时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布置结课作业,结课作业往往是针对某一花园或小区居住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导致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来解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嵌入(如园林树木学、植物生态学、设计初步等理论知识)、空间关系的嵌入和实践能力的嵌入来贯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进行的脉络清理,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模块,在课堂上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见表1,以知识点(相关理论内容)的嵌入、实际项目(实践课程)的嵌入为主要途径,提出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嵌入的内容: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模块一,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类、习性和识别,这一模块把园林树木和花卉学的内容嵌入在里面,通过校外实践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来强化这部分内容,最后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调研报告;模块二,主要在“嵌入”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及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把课程重点放在对种植设计和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上,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组合的形式美法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样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感性地把植物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上,这部分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的PPT;模块三,主要是讲解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应用,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嵌入”光、温度、湿度等植物生态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网络及书籍资料,来获取植物生态设计的案例,以课上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模块四,是把学生分组,为天津市近几年比较成熟的公园和新建的广场、居住区小游园等空间进行测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这一模块是通过“嵌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使学生在做小项目的时候从宏观规划考虑出发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选择的内涵和文脉;模块五,是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由教师提供一块规划好的场地,由学生进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现场之后,这就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布局和种类选择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布置任务书阶段就介入,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场地的设计,之后通过功能分区的设计、景点的规划、植物的选择等进行讨论说明,完成植物景观设计,最后通过“园林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嵌入,使学生有意识的让设计达到施工图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植物设计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

4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嵌入式”教学的探索,为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锋,宁惠娟,包志毅.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9,02:72-74.

[2]吴顺发.渗透性教学法探讨[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1999,04:33-34.

[3]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1,02:71-73.

[4]郝培尧,李冠衡,尹豪,董丽.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优化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5,01:68-70.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第8篇

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是实践型人才,学生将来直接面对生产与服务,这样培养的重点就应该集中在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上.高职院校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扎实地学习园林工程技术的专业知识,从而具备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园林绿化等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另一方面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职业素质的提升,从而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为优秀的技能锦上添花.

2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课程体系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园林工程技术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园林植物生态学、气象学、园林建筑、园林绘画、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植物育种学等.从上述所列课程不难发现,目前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较为传统,虽然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是从学生的培养方向以及社会的需求来看,这些课程的设置以较为基础的园林植物栽培和简单的园林设计为主,理论性特别强而且重合率较大,与岗位需求对接不是很顺畅,这样就难以满足当前的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另外,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中专业课与文化课、实践课等都是进行分段排列的,各课程之间相互独立而且缺乏沟通,并未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

2.2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还是非常传统的,主要是灌输型的,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老师利用幻灯片的形式把知识一五一十地讲给学生,虽然这样能够将课程知识较为系统地讲授给学生,但是学生主要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而且这种枯燥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如今的园林行业需要应用型的人才,需要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但上述这种以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与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园林工艺人才.

2.3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课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学校以实践条件不允许为理由,比如:因设备数量质量问题、校内外实践场所不充足等压缩实践学习时间,只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这说明如今学校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思想,即: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在职业发展中的能力就会有所欠缺,不能迅速适应工作.

3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方案设计

针对高职院校中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规划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

3.1完善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

完善课程体系设计方案的重点是整合课程,具体的方案设计是:第一,就课程内容的设置来说,首先对学生做一个关于所学课程内容以及课程重复度的调查;其次,将调查的重复或者类似的课程做一个书目的整理;最后,将重复或者类似的课程进行整合,整合的原则要遵循减少基础课的重复度以及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比如,将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课程进行整合,合并成植物与植物生理学,除了保留部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有用的基础知识外,不再详细地介绍植物生理方面的知识.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实践性人才而非研究性人才,没有必要深入研究植物的一些特性.第二,就课程开设的时间来说,首先,要对各个课程之间逻辑上的联系梳理清楚;其次,根据梳理的逻辑关系再结合课程的时间安排科学地确定每个学期应该学习的课程内容,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要遵循递进的原则.比如,在制定专业的设计课程中,先学习制图、再学习初步的设计,最后学习整体的园林规划,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很清楚地把握各个学科之间的逻辑思维.

3.2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如今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还延续着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未能注意到学生的综合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具体的设计方案,依次在以下2个方面进行:首先,方案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将传统的老师讲述、实际案例教学、实地操作教学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能够将学生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能够使同学们通过实地操作与实际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方案设计的内容是:第一,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老师创新多种课程呈现方式,比如让学生独立完成课程的讲解内容;第二,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老师在课堂上加入案例分析的内容;第三,在课堂学习之余要抽出适当的时间到企业中进行实地实习.

3.3加强教学实践的设计方案

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学校的培养工作与高职院校中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相背离.这就需要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设计方案主要是围绕将教学实践与传统的理论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一目标展开.具体的方案设计应该是:首先,需要做的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程比例以及上课的时间安排;其次,需要做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让学生能够找到企业去进行实地操作;最后,需要做的是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反馈与考核.以上是对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方案设计的整体框架式的理论分析,下面就对每一部分的方案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从而使得方案的设计能够得到切实的实施.

4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方案实施

4.1适应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

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应按照园林工程技术的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做到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工程、职业标准的紧密对接,突出“教学做”的一体化,编辑与本地园林行业生产相适应的系列教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4.1.1课程体系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分析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以此作为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依据.突出“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任务,重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在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并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如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气象等课程整合为“植物生长与环境”,将园林制图与园林CAD整合成“园林工程制图”等,使相关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同时开设市场营销、企业经济管理等专业拓展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就业的范围.

4.2.2教材建设

根据课程改革目标,组织编写园林花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制图、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一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适应园林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要求.

4.2.3教学内容

将园林植物生产管理和种植设计与施工过程,融入行业相关标准,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与职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同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内容专业相结合,同时采用操作过程考核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判定课程成绩.

4.2.4教学方法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具体包括立体化教学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案例教学法、现场体验式教学法、互动教学等等.采取将课内实践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生产实习相结合、顶岗实习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等方式,真正做到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

4.2校企深度融合,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通过校企共建、引企入校、校办企业等多种形式,深化学校与企业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中心,实现教学、培训、生产、技术研发、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功能,努力搭建起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教学平台.

4.2.1校企合作办学

为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可以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成立由企业行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此,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教学设计、开发教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与承担教科研项目,同时,可以采取学校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等措施.

4.2.2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

为了锻炼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帮助其体验企业工作环境以及熟悉园林施工流程,可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根据园林工程施工的阶段性、工程项目的变动性等特点,结合企业工程施工任务,安排二三年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和考核.对于三年级学生,更要做好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

4.3专兼结合,建设和完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通过校企共建项目的实施,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打造“专家级”师资队伍,树立校内专业骨干教师的行业影响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和创新创业培训,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的专业师资队伍.

4.3.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

通过赴相关高校进修、国内访问学者、与企业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等途径,培养具备园林植物生产、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理能力,熟悉园林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能够指导本专业整体建设规划的专业带头人.通过专业课程进修、赴国外进修、到企业蹲点、主持科研项目等途径,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强、基础知识扎实、善于组织控制教学过程、起示范表率作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专业骨干教师.

4.3.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除了培养全职老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还可以从园林企业或者校外实习基地聘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或者学生的第二导师,从而让他们有效地指导校内外基地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配套地建立起一套兼职教师培训、管理和考核办法.

4.3.3“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

园林实践过程及内容第9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作为一门跨学科重实践的综合性专业,园林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园林工程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但目前本课程的实践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真实做到学以致用。导致学生毕业参与到工程项目时手足无措,理论知识无法得到灵活运用。因此,构建符合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尧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人才是当务之急。

1园林工程课程的特点

园林工程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在综合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功能作用的前提下,处理好园林景观与风景工程设施之间的关系。园林工程课程内容涉及多方面知识,包括植物尧规划设计尧艺术尧建筑尧生态尧工程等。其将工程设施与园林艺术有机融为一体,为了让园林工程更好地协助园林艺术,共同创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友好环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园林工程施工技能。

2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重理论轻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把较多的时间用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在实践内容完成后,考核方式也比较简单,通常只是通过最后的作业成果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能力,忽视了课程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当前教学模式下,授课过程中学生偏重理论学习,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

2.2重设计轻施工

由于学校对于园林专业的设定以及各种施工实验的阻碍因素,导致学生重设计轻施工。而事实上,园林工程是园林设计的进一步延伸,是将设计真正落实到地面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能够发现设计中的一些不合理设想。为了确保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需掌握园林工程的原理,并根据原理进行设计。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成长。例如学生在面临施工时,会遇到园路铺装经常需要维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在设计时没有站在施工的角度考虑问题所致。因此,工程和设计是2项相辅相成尧紧密相连的工作,项目要想顺利完成2项工作缺一不可。

2.3实践课程零散

目前的教学模式下,课程一般在完成一个章节的理论课程后,进行针对于知识点的实践课程。虽然分散的实践课程有利于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及时对接,但实际施工是一套整体的施工过程,对于每一项工程的先后顺序尧配合的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很难形成完整的设计施工环节,导致学生的记忆不够深刻,对设计施工缺乏一个整体的概念。

2.4实践教学条件落后

目前,园林专业的实验室只有绘图室和模型室2间教室,承担了园林专业所有学生的绘图以及模型制作的工作。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园林专业来说,2个实验室明显不够,导致园林工程的实践课程很难开展。

3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3.1构建新型实践模式构建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以课程为主体的实验尧实习尧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尧分层次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一步强化此种实践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适合学生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突破以往单纯工程施工图绘制的模式,继之从野设计要施工冶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定一个具体的园林项目,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场地方案规划设计,然后针对自己的设计给出一套工程施工图纸,继而制作出模型,再进行实际施工。对实践内容及课时进行重新分配,将园林工程课程教学调整为总学时48学时,包括理论课程24学时尧实践课程24学时,课程设计实习2周。实践课程已成为园林工程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3.2增加集中的实践教学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培养阶段,增加集中式实习。让学生理顺各章节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加大园林工程各项施工知识点整合的力度,实现一套完整的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及过程知识点的构建。通过模型制作完成园林工程中重点知识的串联统一。具体实施中选取石河子市景观河某处作为设计对象,其面积为67500m2(450m伊150m),位于北三路尧北四路尧东二路尧东三路之间,设计要求场地内必须有水景,考虑满足良好的交通及景观视线。首先,以湿润的沙土作为基本材料,让学生进行初步设计。在要求的面积内堆造地形,注意控制地形变化,山体尧水体形态的美观及实际体量等问题。其次,在已完成的沙土模型中安排道路,注意道路应尽量串联各个景点,安排好主路和各支路的位置及宽度的关系。最后,通过网格法将沙土模型的地形绘制在图纸上完成竖向设计,然后完成园路设计尧照明设计尧喷灌设计尧水景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点。学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地形的形成及变化,增强对园林设计方案的形象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各种园林要素及工程原理的认知和深化理解。

3.3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硬件设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开放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让优质的学习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使实验室发挥其重要作用。实验室采用开放管理的方式,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学习。同时,学生的课后实验尧课程设计和实习随时可在开放实验室中进行,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的课堂课外实践更加自由尧便利,成为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硬件设施。同时,加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对于校内来说,不断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在农学院试验站预留部分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的设计可以落实到地面上,进行基础的竖向设计,以及水景尧排水尧园路设计。另外,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改善,积极研究各个场地的原有地形以及竖向设计。从原有的设计中吸取经验,学习场地处理的优势以及避免目前出现的弊端。对于校外实验,与校外园林单位建立友好协作关系,让学生可以走近工作岗位,在实际施工中获取经验教训,避免在设计中过于天马行空,不考虑实际情况。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沟通社会和学校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4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完善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教学过程十分重要,但对于实践结果的考核也不容忽视。在课程考核整体分值中,实践成绩占30%,其中独立探究占15%,考察学生在实践中实际探究问题尧评估尧依据信息做出决定的能力;合作交流占20%,考察学生与他人的信息交换尧合作交流能力,旨在实践中鼓励学生阐述设计理念并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实践操作能力占50%,从设计的合理性尧功能性尧准确性尧创新性出发,考察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此外情感与态度占15%,考察学生在团队中与他人的情感合作能力。

4结语

对于园林工程实践教学的探究,旨在寻求一种更接近实际尧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让园林工程的教学始终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提前参与园林施工,既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也丰富了实践经历,从而增强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力,使学生具有更加全面综合的实践应用能力。

5参考文献

[1]杨贤均,危兆安.野风景园林工程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3)院202-203.

[2]鲁敏,王胜永,李成.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的研究院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5)院529-533.

[3]卜卫东,朱能武,冯光澍.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34)院619-620.

[4]郭晖,孙汝斌.浅谈园林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院87-89.

[5]杨德威.园林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07(5)院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