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报表专项审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6 16:44:37

财务报表专项审计

财务报表专项审计第1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银行,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中央银行财务审计,是指审计署对中央银行(含国家外汇管理局)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

第四条审计署对中央银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应当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作用,维护金融秩序;有利于促进中央银行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促进廉政建设;有利于促进中央银行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五条对中央银行的审计监督工作,由审计署统一组织,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具体实施。

第六条对中央银行会计凭证、帐簿、报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自制记帐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金额一致性的情况;

(二)帐簿反映的各项业务达到帐帐、帐据、帐实、帐款、帐表和内外帐六相符的情况;

(三)合并报表编制时遵守一致性原则的情况;

(四)系统会计决算汇总报表真实性的情况。

第七条对中央银行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情况进行测评的主要内容:

(一)总体内控制度与部门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相关性、制约性和有效性的情况;

(二)各项内控制度执行的情况。

第八条对中央银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按照财政部批准的财务收支计划向所属分支机构批复财务收支计划的情况、财务收支计划执行中调整的情况和财务收支变化情况;

(二)各项业务收入和各项利息收入的计算、反映和入帐情况;

(三)各项利息支出的计息范围、利率和按实列支情况,各项业务支出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情况,各项管理费的开支范围和提取标准情况,各项专项支出在限额内使用和专款专用情况,以及是否有以预提、摊销等名义虚列支出的情况;

(四)总准备金提取和使用的情况;

(五)所属事业单位年终利润并入财务决算情况;

(六)系统汇总决算反映的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

(七)盈利解缴或亏损拨补情况。

第九条对中央银行其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专项贷款的财务收支情况;

(二)专项资金或基金的财务收支情况;

(三)所属企业单位的各项资产形成和运用,各项负债形成和偿还,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收支情况;

(四)所属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

第十条审计署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对查出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审计署发现中央银行制定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和办法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有不当之处的,应向中央银行提出纠正或完善的建议。

第十二条审计署对中央银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主要采取行业审计的方式,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专项审计。

实施审计时,以抽样审计为主,并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第十三条审计署应当要求中央银行按照规定提供以下资料:

(一)财政机关批准的年度财务计划和调整财务计划的批件,对本级和各分支行核批的年度财务计划和调整财务计划的批件;

(二)汇总和本级年度财务报告;

(三)信贷、现金统计月报表、金融情况简报;

(四)信贷、外汇、财务和会计等规章制度与办法;

财务报表专项审计第2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财务审计;财务报表;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又称作“信息偏在”,是指因一方对专属信息的拥有量处于绝对地位,而使得另一方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处于信息优势一方的主体极有可能借此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之所以在本文中使用“消减”二字,在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相对较多的存在于财务审计领域,这种现象无法利用已有的财务分析手段来给予彻底消除。因此,从“满意原则”出发,探析消减高速公路财务审计信息不对称问题,便构成了本文的主题。本文以高速公路专项建设资金审计为背景,在辩证视角下提出消除财务审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路。

一、财务审计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财务审计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如下:1.财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作为管理单位,在对高速公路专项资金实施财务审计时,首先面临的便是财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财务审计秉持“会计准则”来展开,在解决财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时,一般以会计凭证稽核为手段。因此又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即会计凭证(各类发票)所显示的金额是否准确。会计凭证记载了高速公路建设相关单位间的经济往来信息,却因信息不对称而误导财务审计主体。2.经济事件的真实性问题。假设财务审计主体在对会计凭证进行稽核时,能够与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实现闭合。那么,财务报表数据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问题又涌现出来。高速公路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到基建建设中,高速公路基建项目往往采取选择施工单位的方式开展施工,所以各施工主体拥有专项资金使用和配置的具体信息,并在利益驱动下存在着调整会计账目的内在激励。由此可见,若无法确认财务报表数据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与否,将直接导致财务审计活动流于形式。3.经济事件的合理性问题。与上文所提出的问题相联系,财务报表数据背后经济事件的合理性问题,也是困扰财务审计的影响因素之一。沿着“项目勘察―项目规划和制图―造价概算―专项资金预算”的高速公路基建建设路径,造价概算直接对标项目建设方案,但最终的专项资金投入则可能在事后偏离原有轨道,如在实际投入中的原材料总价占比高出预期,但在财务报表中却如实得以反映。显然,原材料总价占比过高存在着不合理投资之嫌。

二、消减财务审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着眼点

在问题导向下,消减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着眼点可归纳如下:1.着眼于外围调查。高速公路专项资金投入少则上千万,多则上亿甚至百亿,所以项目管理单位应本着对项目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需要着眼于外围调查来尽可能的消减信息不对称问题。所谓“外围”是指,与高速公路投资方产生经济往来事项的单位。从物化层面来看,高速公路专项建设涉及到不变资本投入和可变资本投入,前者又包含专用性资产投入和原材料投入。因此,在开展外围调查时不能平均使力,而是应结合财务审计所发现的疑点有针对性的展开。2.着眼于跟踪稽核。在上文已经指出,高速公路专项建设往往采取选择施工单位的方式进行,施工单位一般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受其逐利冲动的影响可能会使工程质量“低配”。然而,在财务报表中所反映出的相关数据在形式上则是符合常态的。为了发挥财务审计的职能作用,项目管理单位应着眼于跟踪稽核来消减信息不对称问题,即利用跟踪稽核来约束施工方的经济行为,并在跟踪稽核中搜集施工方的财务数据,并最后与财务报表所呈现的数据进行比对。此时,需依托财务信息化平台的支撑。3.着眼于职能辅助。在引言部分已经指出,管理单位需在辩证视角下探析消减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路。具体而言,单纯依靠财务审计主体来消减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不仅会牵制财务审计活动的大局,还会降低财务审计的效率。转换思路,在财务报表中所反映出的问题,部分根源于高速公路基建相关财务主体的财务经验不足所致,而非有意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在跟踪稽核的基础上,财务审计主体能够以自己的专业视角,辅助高速公路专项投资主体对资金的规划与配置活动,便能消减导致财务报表中数据失真的系统性风险。

三、消减财务审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路

根据以上所述,消减财务审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路为:1.依据财务报表来分析资金配置结构。在消减信息不对称问题时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所以应依据财务报表来分析资金配置结构。具体的思路为:(1 )财务审计在对高速公路专项建设财务报表开展审计前,需根据同类项目的资金使用结构,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出结构标准。(2 )对照“资金结构标准”,重点对人工费用、原材料费用、专用性资产租赁费用进行审计,并计算出各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3 )对照“资金结构标准”发现各费用占比所存在的疑点,对疑点着手进一步的审核。2.有选择的进行外围调查和个别访谈。依据财务报表所呈现出的数据,在与“资金结构标准”进行比对后,便需要有选择的进行外围调查和个别访谈。以原材料费用占比存在疑点为例,具体的思路为:(1 )财务审计主体应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联系,联系方式可以为上门访问、电话采访。联系的目的在于了解供应商的资质(是否为小规模纳税人),以及确认原材料采购的经济事实(出具购置发票原件确认)。(2 )对高速公路经办原材料采购的当事人进行个别访谈,就财务审计中所存在的疑点进行当面质询,最终结合外围信息对财务审计疑点进行定性。3.基于财务信息化平台稽核电子票据。为了防止财务报表存在着系统性风险,应做到会计凭证与资金往来都纳入到财务审计的监管之中,所以应基于财务信息化平台稽核电子票据。具体的思路为:(1 )财务审计主体共享高速公路财务信息化平台数据,并对资金往来中的电子票据进行确认和登记,并对资金往来事由直接向相关财务主体问询。(2 )针对疑点可以通过上门访问、电话采访等方式,向资金往来的另一方进行确认。4.利用财务审计职能优化资金的配置。作为管理单位,需要从辩证视角下来看待财务审计活动,其除了含有稽核、审查之目的,还含有辅助高速公路专项投资主体合理使用资金之意义。具体的思路为:(1 )在跟踪审计中及时把资金使用问题反馈给当事方,并对当事方提出整改意见,以帮助他们优化资金配置方案;(2 )在阶段性竣工审计中,同样将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当事方,并辅助当事方调整资金配置方案,以防止“三超”问题的出现,即工程预算超工程估算、工程预算超工程概算、工程决算超工程预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消减信息不对称问题时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所以应依据财务报表来分析资金配置结构。依据财务报表所呈现出的数据,在与“资金结构标准”进行比对后,便需要有选择的进行外围调查和个别访谈。为了防止财务报表存在着系统性风险,应做到会计凭证与资金往来都纳入到财务审计的监管之中,所以应基于财务信息化平台稽核电子票据。需要从辩证视角下来看待财务审计活动,其除了含有稽核、审查之目的,还含有辅助高速公路专项投资主体合理使用资金之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杰,刘洋.浅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审计[J].时代金融,2019 ,(20 ):100 -101.

财务报表专项审计第3篇

【关键词】法务会计;财务会计;审计

近些年来,财务舞弊案件已经成为超越会计领域的社会问题。由于经济事项的复杂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所审计的所有事项作出绝对保证,而只能是合理保证。我国资本市场虚假会计信息日益泛滥,因虚假会计信息引起的民事诉讼案件不断增多,审计与人们的期望差距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寻找新的财务舞弊控制手段变得必要而且紧迫。相比于审计,法务会计人员可以以其独特的调查方式,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予以解释,在财务舞弊控制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国的著名会计学者李若山教授曾指出:“法务会计是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财务知识、审计技术与调查技术,针对经济纠纷中的法律问题,提出专家性意见,并作为法律鉴定或者在法庭上作证的一门新兴行业”,它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经济案件中的资金运动,从相关会计资料中收集证据,以便证明经济案件的事实真相,同时肩负着对经济损失客观量度的重任,为司法机关追问损失和解决经济纠纷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和审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和审计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审计产生于受托责任关系,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表现为社会服务性;而法务会计是专为法律事项的处理提供会计服务,表现为法律服务性。

(二)主体不同

财务会计的主体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反映的特定对象;审计主体是指在审计活动中主动实施审计行为,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法务会计的主体是为处理法律事项提供会计专业服务的会计专业人员,可以是注册会计师,也可以是财务咨询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专业人员。

(三)职能不同

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侧重于核算、监督;审计职能是指审计实践活动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包括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三项基本职能;法务会计的职能不仅局限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强化会计的控制职能,还表现在解释财务问题、收集会计数据以提供诉讼支持、保护和惩戒会计职业人士等方面也能提供信息支持。

(四)目的不同

财务会计的目的是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政府部门、出资者、债权人和职工;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法务会计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取证和分析判断,对法律事项涉及的财会事实发表专家意见,作为公安司法人员、当事人、律师等人员查清相关财会事实的证据,它通过对相关财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分析鉴定,出具法务会计报告,为将经济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为当事人洗脱嫌疑,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会计学证据。

(五)业务内容和范围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反映了企业过去的资金运动或经济活动历史情况;审查企业会计报表,验证企业资本,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财务报表审阅,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内部控制审核和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核,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以及会计服务等;法务会计的业务内容和范围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有所不同,它取决于各国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法律、法规对经济活动、经济行为、财产、资源等规定的详细程度。我国学者对当前法务会计内容的认识较为统一,认为主要包括:企业税务会计、债权、债务理算会计、保险赔偿理算会计、海损事故理算会计、物价会计、基金会计、司法会计、社会福利保障会计、社会公正会计等方面。法务会计的业务主要体现在诉讼支持与调查会计两大方面。

(六)执业所依据的标准不同

财务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遵守会计规范,具体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的约束;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守审计规范,审计规范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职业工作中应当遵守的业务标准和行为准则,具体包括: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职业道德、其他审计规范;法务会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为了查明法律事项涉及的财务会计事实,法务会计人员应按照《公司法》、《证券法》、《诉讼法》、《证据规则》等实体法与程序法办事,并遵守会计准则、法务会计准则和专家证据准则与道德规范。

(七)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财务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审计人员要保持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独立和形式上独立。审计人员主要在会计和审计方面提供专长服务应当遵守审计规范,同时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法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所有会计人员一样,应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但在业务素质方面,法务会计作为一门新型的复合型边缘学科,对法务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较之一般会计人员更高,一名高素质的法务会计人才必须精通会计和审计知识,熟悉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税法、诉讼法和证据规则等各种法律和相关规定,掌握调查和取证技术,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独立敬业的精神。

(八)工作报告不同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其用途在于为投资者、社会公众、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相关会计信息;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具有法定证明效力,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中应说明审计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审计依据和已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等事项,并说明被审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法务会计报告是法务会计工作者根据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的资料等,对案件或纠纷等法律事项所涉及的财务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并作出专业判断所形成的一种书面结论性文件。法务会计是在涉及会计领域的经济纠纷和诉讼发生时,对财务事项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解释与处理,着重于向法庭提供临时的审计证据。法务会计报告没有固定格式,通常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对象和使用对象,按委托人的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格式。法务会计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调查任务的性质、调查的范围、采用的方法、范围的限制、调查的结果和法务会计师的观点。

二、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联系

(一)财务会计是法务会计和审计的前提和基础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反映了企业过去的资金运动或经济活动历史情况;审计主要检查会计和有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公允性,审计对象的形式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法务会计活动本身是对案件涉及的会计事项或会计活动进行检查、验证和鉴定,并据此作出判断,发表专家意见,通常是在财务会计工作基础上开展的。由此可见审计和法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是以财务会计资料为基础的。

(二)法务会计和审计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法务会计和审计可以共同作用为财务舞弊控制外部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在相同的业务范围内,审计证据可作为法务会计的证据材料或线索,法务会计的证据也可作为独立审计的证据或线索。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为更好的控制财务舞弊发挥各自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审计和法务会计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适应了不同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经济的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在我国,会计和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运用上已日趋成熟,但法务会计尚处在起步阶段,亟待发展。通过对三者进行比较分析,便于我们充分借鉴会计和审计成熟的运作机制,推动法务会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霞,韩梅.浅谈我国法务会计[J].会计之友,2007(4).

[2]丁启丹,王千红.我国法务会计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6(4).

财务报表专项审计第4篇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县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市局各位领导、兄弟区县各位同仁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推进“乡财县管”

根据省市财政“乡财县管”的相关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办法,探索出“收入统管、支出统核、预算统编、资金统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有序推进。

(一)强化监管职责。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组织收入的职能淡出,分配职能弱化,根据这一变化,我们赋予乡镇财政所对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财务收支直接监管的职能,加大乡镇财政监督责任。对乡村两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产、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等实行按月审查,按照财政监督检查程序和检查文本进行,发现问题,逐一登记,并限期整改。重大问题由县财政监督检查局或其他有权部门实施检查,乡镇财政所配合。这样让乡镇财政所在乡镇财政监管上有担子、有压力、有作为、有威信。

在赋予监管职责的同时,更强调乡镇财政的服务意识,要深入基层单位,深入乡村院户,调查了解财务状况,研究解决财务问题,寓管理于服务,寓监督于服务。

(二)强化限额管理。对乡镇公用经费,主要包括办公水电费、邮电通讯费、差旅交通费、会议费、业务接待费、培训费、取暖费、简易维修费、日常设备购置费、场镇建设管理费等实行“总额控制、分项限额、超支不报、节余留用、乡财乡用、县级监审”的限额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公用支出标准、支出范围。年度限额总额由县财政局结合当年可分配财力,根据乡镇综合预算财力及相关因素系数综合测算确定。乡镇按时间进度按月向财政局报送用款计划,财政在认真审核并不突破限额的基础上,拨付公用经费到乡镇。各乡镇建立了公用经费包干管理制度、指标台帐管理制度、“一单五签”审核制度、民主理财议事制度、定期张榜公布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公用支出限额管理,既确保了乡镇机关正常运转,压缩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又有效地遏制支出膨胀势头,杜绝新增不良债务,纯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三)强化用款申报。乡镇政府机关的资金使用,实行按月申报制度,由乡镇政府按年度预算和项目预算按月向县财政局申报资金使用计划;县财政局乡财股根据乡镇上报的资金申报计划,结合乡镇预算指标结余情况,审定当月的用款额度,对无预算、无项目的申报一律不予安排资金;国库支付中心根据审定的用款额度,在申报期间内根据资金性质足额拨付乡镇财政所相应帐户;涉及政府采购事项的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到财政局采购办,采购办审定后,由国库支付中心拨款到采购专户,实施采购后与乡镇结算搭帐。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拨付的资金,必须按申报审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变更资金用途,若因特殊原因需调整用途的必需实行申报,报县财政局备案。坚持“一事一报”申报制度。乡镇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发生的特需事项需新增支出,乡镇人民政府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后追加预算,乡镇不得擅自立项发生新的债务安排支出。

乡镇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等的使用,由乡镇中小学校,按月向县财政局提出用款计划,县财政局审定后,按审定金额、按资金性质拨付资金,涉及政府采购的资金拨付,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

严格把超预算、超规模、超计划等无序用款、寅吃卯粮的现象杜绝在之前,优化了预算执行。

(四)强化网络监控。过去对乡镇帐务的监审是每月月初由乡镇财政所将上月的帐表据册一并送到财政局乡财股接受审核,工作量相当大,也极不方便。在网络平台搭建好后,我们以金财网络为平台,对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政策、财经纪律、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种惠农政策的兑现情况,五保孤儿、优抚救济、救灾资金的落实情况,收支的合理合规合法情况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指出问题,提出纠正整改意见,对问题严重的进行典型解剖和严肃查处。为及时撑握乡镇的财务收支状况,了解乡镇债务运行情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我县分帐套统一设置了预算报表、行政单位报表、事业单位报表、债务专帐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的统计报表,不需乡镇汇总上报,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自动提取各帐套的报表,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乡镇必须做到“四个按月”,即: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监审、按月汇总,并将“四个按月”工作纳入对乡镇财政所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动态审核,把过去的事后监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审,不但强化了乡镇财 务监管,规范了乡镇财务行为,严肃了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较好地执行了财务会计制度,而且培训了广大财务人员,提高了广大财务人员的理财自觉性、理财水平和会计业务素质。

二、完善“村财民理”

过去的村级财务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包包帐”、“坨坨帐”、“断头帐”盛行,各种财务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在全面清理核实、充分解决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实行“村财民理乡监管”。

(一)保障运行。建立村级运转最低财力保障制度,对村社干部误工补助按编预算经费,并建立逐年递增机制;取消或减少社干部,由村干部兼职兼薪,提高待遇;在保证村社干部工资的基础上,每村还安排3000元的公业务费、4000元的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核定村干部养老金统筹到“村干部保险基金”专户,村平预算3000元的村道路养护补助,验收合格后实行以奖代补,用财政的手段保障村道路畅通;取消村级各种负担,特别是项目资金配套;加大对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支持力度,配套资金解决远程教育所需设施设备,大力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二)精细管理。每年年初,村民委员会根据财政口径、政策依据、村民大会决议、认真编制村级预算,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等收入全部纳入村级预算,形成一套完整的村级财务预算,对各项收入来源、支出项目实行“一表清”,一村一本,装订成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财政所各执一份。村级预算由乡镇政府批复,批复下达后实行村级支出精细化管理,按月由乡镇直发“四职”干部误工补助,纳入村级财务预算和体系;对村的公用支出按县财政核定预算分配到村,实行“限额管理、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对村级公用支出实行支出事项、标准、范围“三明确”;在村级支出预算执行中,建立了大宗商品和劳务采购制度。

(三)民主理财。实行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研究制定本村的财务管理制度,拟定本村经费预算草案,对当期或上期的财务收支进行汇审汇签;审核专项资金支出的工程合同、施工方案和工程验收、结算明细表。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债务增减、“一事一议”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财务事项,每季度向村民大会报告、张榜公布,并向村民征求意见,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话语权,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

(四)强化监管。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熟悉情况、方便快捷的优势,对村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金、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实行按月集中到乡镇财政所审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三、规范集中核算

(一)规范银行帐户。统一帐户管理,乡镇政府和财政所只在当地信用社开设4个户,即总预算的工资专户、一般费用户(核算乡镇公业务费及其他项目资金)、偿债资金专户、政府机关经费户;政府各部门、卫生院和村级组织均不再单独在银行开设任何账户,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在当地信用社开设资金结算账户,实行村级资金集中支付。乡镇中小学校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教育经费专户,由财政所、学校同时在银行预留印鉴,取消中小学校原在银行开设的帐户。

(二)规范资金管理。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所有支出单据必须写明用途,并须经手人签名,验收(证明)人作证(签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对手续不全或不合理开支,报账员有权拒付,核算会计有权拒绝入账。

(三)规范会计核算。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我们实行“村财民理乡代记”的会计代理记账制度。乡镇所辖各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等会计主体委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代理记账,各单位、村设报帐员,报帐员定期将财务收支单据报乡镇代理会计记账。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施财政会计监督,由县财政局对所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动态监管。会计核算中心坚持“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审核,按月报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定期向各单位和村提供相关财务报表, 并定期深入各委托代理单位核对帐目、处理财务问题、监督单位财务公开情况。

四、加强债务控管

(一)清理锁定。按“理清往来、挤干水分、锁定债务、建立台账”的工作方法,在清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七个“不允许”,即:不允许有一笔往来不合、不允许有一笔移交不清、不允许有一笔待查款、不允许有一笔待结算款、不允许有一笔红字余额、不允许有一笔百元以下的债权债务、不允许有一笔呆坏账。对乡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并严格锁定,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加强对锁定旧债的管理工作。同时实行县乡联网,以金财网络为平台,由县财政局对乡镇债务实施动态监管。

(二)核算分离。一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核算体系。建立政府性债务专帐,其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偿债资金的筹集、债权的清收、核销等。根据20xx年已清理锁定的乡镇政府性债务余额,包括债权、债务、净结余,从原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帐务中剥离,划入债务专帐,作为债务锁定的期初余额,并同时将清理的有关债务资料一并移交会计专帐核算经办人员,作为债务资料存查依据,凭相关资料建立债务专帐。同时,为了适应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遵循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主体,对有关科目核算内容进行统一规范,以便于债务统计、汇总分析。二是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各乡镇在乡镇信用联社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归集债务资金筹集,兑付偿还债务,无论是乡镇自筹,还是县级财政拨付,债权资金的清收一律进入偿债资金专户,对筹集的偿债资金,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配偿付债务,对偿付对象张榜公示后,通过专户直接兑付到债权人。三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报表体系。为了掌握乡镇债务静态、动态情况,统一设置了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不需乡镇编制,县财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资料,自动提取债务报表。四是实施电子网络动态监控。以金财网络为依托,以乡财县管软件为技术支撑,把乡镇政府性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纳入乡财县管软件管理范筹,对现有乡财县管软件进行了开发,统一预置了债务会计报表体系,实行网络会计核算,县财政局相关股室直接可以调阅乡镇债务专帐,根据需要生成债务报表,随时监控乡镇债务动态情况,有效控制乡镇债务无序增长。

(三)有序化解。坚持按“轻重缓急、公开透明、先本后息”的原则偿付债务,民间借款的本金未偿付清前,一律不得偿付利息,严禁息转本。在化债资金筹措上,县财政按当年一般预算财力总额的5%安排乡镇化债资金,并依法积极清收债权化解债务,处置政府性闲置资产清偿债务,清理三角债务核销债务等,对口安排已负债建设的项目资金对应偿付债务,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财力化债。在化债资金分配上,既考虑全县面上债务,按负债权重比例化解,又考虑个别特殊困难,按轻重缓急先个人后单位原则。所有化债资金一律通过偿债专户、封闭运行,直接到债权人。

(四)严控新债。对乡镇债务的管理坚持“一事一报批”制度,乡镇政府新增债务发生报经县政府审批。清理锁定的债务余额,除债务利息增加债务外,乡镇不得新增债务项目和新增债务余额;债务专账只核算原锁定的债务项目和余额,新发生的债务项目和债务不得进入债务专帐核算。对当年发生的新增债务,列入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年度终了后,由乡镇政府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新增债务的原因和偿债规划与措施,并抄报县纪委、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对擅自新增债务的乡镇,将按国办发〔20xx〕39号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主要责任人。对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砍减高息、挤干水分、处置假性债权债务,在此基础上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锁定村级旧债。坚持“凡举债必交村民讨论通过、必报乡镇审批”的原则。过去擅自举债、乱举债、滥举债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五)逗硬考核。一是建立债务决算制度。县财政局统一印制年度债务决算报表,乡镇政府根据当年总预算帐、政府机关收支帐、债务专帐核算情况,向县财政局编制当年债务决算,决算报表必须乡镇主要领导审签后方能报送。二是树立化债政绩观。县委、县政府把乡镇政府债务化解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任期政绩考核和离任审计内容之一。定期对乡镇政府性债务控制、化解情况实行通报,并纳入县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内容,向县人代会报告。三是完善了债务管理奖惩机制,对控管债务有措施、增加债务有审批、化解债务有成绩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在化债资金的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对化债违规操作、债务无序增长的乡镇,协同有关部门追究乡镇主要负责人的纪律、行政、经济责任。

财务报表专项审计第5篇

根据省市财政“乡财县管”的相关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办法,探索出“收入统管、支出统核、预算统编、资金统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并不断完善,有序推进。

(一)强化监管职责。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组织收入的职能淡出,分配职能弱化,根据这一变化,我们赋予乡镇财政所对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财务收支直接监管的职能,加大乡镇财政监督责任。对乡村两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产、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等实行按月审查,按照财政监督检查程序和检查文本进行,发现问题,逐一登记,并限期整改。重大问题由县财政监督检查局或其他有权部门实施检查,乡镇财政所配合。这样让乡镇财政所在乡镇财政监管上有担子、有压力、有作为、有威信。

在赋予监管职责的同时,更强调乡镇财政的服务意识,要深入基层单位,深入乡村院户,调查了解财务状况,研究解决财务问题,寓管理于服务,寓监督于服务。

(二)强化限额管理。对乡镇公用经费,主要包括办公水电费、邮电通讯费、差旅交通费、会议费、业务接待费、培训费、取暖费、简易维修费、日常设备购置费、场镇建设管理费等实行“总额控制、分项限额、超支不报、节余留用、乡财乡用、县级监审”的限额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公用支出标准、支出范围。年度限额总额由县财政局结合当年可分配财力,根据乡镇综合预算财力及相关因素系数综合测算确定。乡镇按时间进度按月向财政局报送用款计划,财政在认真审核并不突破限额的基础上,拨付公用经费到乡镇。各乡镇建立了公用经费包干管理制度、指标台帐管理制度、“一单五签”审核制度、民主理财议事制度、定期张榜公布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公用支出限额管理,既确保了乡镇机关正常运转,压缩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又有效地遏制支出膨胀势头,杜绝新增不良债务,纯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三)强化用款申报。乡镇政府机关的资金使用,实行按月申报制度,由乡镇政府按年度预算和项目预算按月向县财政局申报资金使用计划;县财政局乡财股根据乡镇上报的资金申报计划,结合乡镇预算指标结余情况,审定当月的用款额度,对无预算、无项目的申报一律不予安排资金;国库支付中心根据审定的用款额度,在申报期间内根据资金性质足额拨付乡镇财政所相应帐户;涉及政府采购事项的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到财政局采购办,采购办审定后,由国库支付中心拨款到采购专户,实施采购后与乡镇结算搭帐。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拨付的资金,必须按申报审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变更资金用途,若因特殊原因需调整用途的必需实行申报,报县财政局备案。坚持“一事一报”申报制度。乡镇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发生的特需事项需新增支出,乡镇人民政府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后追加预算,乡镇不得擅自立项发生新的债务安排支出。

乡镇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等的使用,由乡镇中小学校,按月向县财政局提出用款计划,县财政局审定后,按审定金额、按资金性质拨付资金,涉及政府采购的资金拨付,须报送政府采购相关资料。

严格把超预算、超规模、超计划等无序用款、寅吃卯粮的现象杜绝在之前,优化了预算执行。

(四)强化网络监控。过去对乡镇帐务的监审是每月月初由乡镇财政所将上月的帐表据册一并送到财政局乡财股接受审核,工作量相当大,也极不方便。在网络平台搭建好后,我们以金财网络为平台,对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政策、财经纪律、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种惠农政策的兑现情况,五保孤儿、优抚救济、救灾资金的落实情况,收支的合理合规合法情况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指出问题,提出纠正整改意见,对问题严重的进行典型解剖和严肃查处。为及时撑握乡镇的财务收支状况,了解乡镇债务运行情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我县分帐套统一设置了预算报表、行政单位报表、事业单位报表、债务专帐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的统计报表,不需乡镇汇总上报,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自动提取各帐套的报表,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乡镇必须做到“四个按月”,即: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监审、按月汇总,并将“四个按月”工作纳入对乡镇财政所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动态审核,把过去的事后监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审,不但强化了乡镇财务监管,规范了乡镇财务行为,严肃了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较好地执行了财务会计制度,而且培训了广大财务人员,提高了广大财务人员的理财自觉性、理财水平和会计业务素质。

二、完善“村财民理”

过去的村级财务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包包帐”、“坨坨帐”、“断头帐”盛行,各种财务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在全面清理核实、充分解决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实行“村财民理乡监管”。

(一)保障运行。建立村级运转最低财力保障制度,对村社干部误工补助按编预算经费,并建立逐年递增机制;取消或减少社干部,由村干部兼职兼薪,提高待遇;在保证村社干部工资的基础上,每村还安排3000元的公业务费、4000元的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核定村干部养老金统筹到“村干部保险基金”专户,村平预算3000元的村道路养护补助,验收合格后实行以奖代补,用财政的手段保障村道路畅通;取消村级各种负担,特别是项目资金配套;加大对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支持力度,配套资金解决远程教育所需设施设备,大力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二)精细管理。每年年初,村民委员会根据财政口径、政策依据、村民大会决议、认真编制村级预算,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等收入全部纳入村级预算,形成一套完整的村级财务预算,对各项收入来源、支出项目实行“一表清”,一村一本,装订成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财政所各执一份。村级预算由乡镇政府批复,批复下达后实行村级支出精细化管理,按月由乡镇直发“四职”干部误工补助,纳入村级财务预算和体系;对村的公用支出按县财政核定预算分配到村,实行“限额管理、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对村级公用支出实行支出事项、标准、范围“三明确”;在村级支出预算执行中,建立了大宗商品和劳务采购制度。

(三)民主理财。实行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研究制定本村的财务管理制度,拟定本村经费预算草案,对当期或上期的财务收支进行汇审汇签;审核专项资金支出的工程合同、施工方案和工程验收、结算明细表。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债务增减、“一事一议”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财务事项,每季度向村民大会报告、张榜公布,并向村民征求意见,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话语权,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

(四)强化监管。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熟悉情况、方便快捷的优势,对村级的收支管理、专项资金、集体资金、债权债务管理、“一事一议”资金实行按月集中到乡镇财政所审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三、规范集中核算

(一)规范银行帐户。统一帐户管理,乡镇政府和财政所只在当地信用社开设4个户,即总预算的工资专户、一般费用户(核算乡镇公业务费及其他项目资金)、偿债资金专户、政府机关经费户;政府各部门、卫生院和村级组织均不再单独在银行开设任何账户,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在当地信用社开设资金结算账户,实行村级资金集中支付。乡镇中小学校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教育经费专户,由财政所、学校同时在银行预留印鉴,取消中小学校原在银行开设的帐户。

(二)规范资金管理。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所有支出单据必须写明用途,并须经手人签名,验收(证明)人作证(签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对手续不全或不合理开支,报账员有权拒付,核算会计有权拒绝入账。

(三)规范会计核算。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我们实行“村财民理乡代记”的会计记账制度。乡镇所辖各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等会计主体委托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行记账,各单位、村设报帐员,报帐员定期将财务收支单据报乡镇会计记账。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实施财政会计监督,由县财政局对所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动态监管。会计核算中心坚持“按月做帐,按月结帐,按月审核,按月报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定期向各单位和村提供相关财务报表,并定期深入各委托单位核对帐目、处理财务问题、监督单位财务公开情况。

四、加强债务控管

(一)清理锁定。按“理清往来、挤干水分、锁定债务、建立台账”的工作方法,在清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七个“不允许”,即:不允许有一笔往来不合、不允许有一笔移交不清、不允许有一笔待查款、不允许有一笔待结算款、不允许有一笔红字余额、不允许有一笔百元以下的债权债务、不允许有一笔呆坏账。对乡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并严格锁定,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加强对锁定旧债的管理工作。同时实行县乡联网,以金财网络为平台,由县财政局对乡镇债务实施动态监管。

(二)核算分离。一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核算体系。建立政府性债务专帐,其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偿债资金的筹集、债权的清收、核销等。根据2007年已清理锁定的乡镇政府性债务余额,包括债权、债务、净结余,从原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帐务中剥离,划入债务专帐,作为债务锁定的期初余额,并同时将清理的有关债务资料一并移交会计专帐核算经办人员,作为债务资料存查依据,凭相关资料建立债务专帐。同时,为了适应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遵循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主体,对有关科目核算内容进行统一规范,以便于债务统计、汇总分析。二是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各乡镇在乡镇信用联社开设债务结算专户,归集债务资金筹集,兑付偿还债务,无论是乡镇自筹,还是县级财政拨付,债权资金的清收一律进入偿债资金专户,对筹集的偿债资金,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配偿付债务,对偿付对象张榜公示后,通过专户直接兑付到债权人。三是建立债务专帐会计报表体系。为了掌握乡镇债务静态、动态情况,统一设置了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通过乡财县管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时期乡镇政府性债务统计报表,不需乡镇编制,县财政局通过网络会计核算资料,自动提取债务报表。四是实施电子网络动态监控。以金财网络为依托,以乡财县管软件为技术支撑,把乡镇政府性债务专帐的会计核算,纳入乡财县管软件管理范筹,对现有乡财县管软件进行了开发,统一预置了债务会计报表体系,实行网络会计核算,县财政局相关股室直接可以调阅乡镇债务专帐,根据需要生成债务报表,随时监控乡镇债务动态情况,有效控制乡镇债务无序增长。

(三)有序化解。坚持按“轻重缓急、公开透明、先本后息”的原则偿付债务,民间借款的本金未偿付清前,一律不得偿付利息,严禁息转本。在化债资金筹措上,县财政按当年一般预算财力总额的5%安排乡镇化债资金,并依法积极清收债权化解债务,处置政府性闲置资产清偿债务,清理三角债务核销债务等,对口安排已负债建设的项目资金对应偿付债务,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财力化债。在化债资金分配上,既考虑全县面上债务,按负债权重比例化解,又考虑个别特殊困难,按轻重缓急先个人后单位原则。所有化债资金一律通过偿债专户、封闭运行,直接到债权人。

(四)严控新债。对乡镇债务的管理坚持“一事一报批”制度,乡镇政府新增债务发生报经县政府审批。清理锁定的债务余额,除债务利息增加债务外,乡镇不得新增债务项目和新增债务余额;债务专账只核算原锁定的债务项目和余额,新发生的债务项目和债务不得进入债务专帐核算。对当年发生的新增债务,列入经常性收支会计核算,年度终了后,由乡镇政府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新增债务的原因和偿债规划与措施,并抄报县纪委、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对擅自新增债务的乡镇,将按〔2005〕39号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主要责任人。对村社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砍减高息、挤干水分、处置假性债权债务,在此基础上规范建立债权债务台帐,锁定村级旧债。坚持“凡举债必交村民讨论通过、必报乡镇审批”的原则。过去擅自举债、乱举债、滥举债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五)逗硬考核。一是建立债务决算制度。县财政局统一印制年度债务决算报表,乡镇政府根据当年总预算帐、政府机关收支帐、债务专帐核算情况,向县财政局编制当年债务决算,决算报表必须乡镇主要领导审签后方能报送。二是树立化债政绩观。县委、县政府把乡镇政府债务化解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任期政绩考核和离任审计内容之一。定期对乡镇政府性债务控制、化解情况实行通报,并纳入县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内容,向县人代会报告。三是完善了债务管理奖惩机制,对控管债务有措施、增加债务有审批、化解债务有成绩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在化债资金的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对化债违规操作、债务无序增长的乡镇,协同有关部门追究乡镇主要负责人的纪律、行政、经济责任。

财务报表专项审计第6篇

—、财务审慎调查的概念及其与审计的区别

(一)什么是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博调查,是委托方委托独立的中介机构或者由其自身的专业部门,对某一拟进行并购或其它交易事项的对象的财务、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调查、分析。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常见的财务审慎调查有以下几种:

1、为融资目的而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企业举债往往采取担保、抵押或信用等方式,在信用方式下,金融机构一般要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财务前景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论证,以确保款项的收回。在担保方式下,担保方则要求被担保方提供诸多背景资料,以对其投资前景作出理性的判断。

2、收购、兼并中的财务审慎调查。在并购正式实施之前,往往要求对被并购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这种调查往往分为三个方面进行:(1)商业调查。即对收购对象的市场现状、市场前景的调查。商业谍查经常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方式,一般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2)法律事务调查。法津事务调查涉及到被并购对象一切可能涉及到法律纠纷的方面,如并购对象的组织结构、正在进行的诉讼事项、潜在的法律隐患等,该项工作一般由律师事务所来进行,(3)财务方面的调查即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慎调查往往不会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但是,只要是并购方委托的事项,如了解被并购方的内部控制、或有负债、或有损失、关联交易、财务前景等,都可以成为财务审慎调查的范围。这些调查结果会对并购的进行与否有直接的影响。

3、由于出售目的而对自身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对于一家拟出售的企业,若买主尚不得而知,则为了让潜在的买方感兴趣,卖方一般会请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审慎调查,以便在对方需要时提供调查结果。

(二)财务审慎调查与审计的区别。对受托进行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虽然可能担负着并购对象的常年会计报表审计任务,或者可能在并购交易完成后对并购对象实施审计,但是这种审计很难满足委托人在进行并购交易时对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需要,审计与财务审慎调查的主要区别在于:

1、目标不同。审计是一种鉴证服务,是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对象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的规定,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而财务审慎调查则属非鉴证服务,是对委托人所指定的对象的财务及经营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其工作的性质和程度取决于委托人的要求,调查的结果是出具一个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在特殊情况下,财务审慎调查进行当中,如果委托人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也可能不要求出具正式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注册会计师需要从专业角度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不需要也不宜对交易的应否进行提出建议。

2、委托人的出发点不同,企业之所以进行审计,主要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一种强制。而之所以进行财务审慎调查,是自愿的,是出于了解交易中可能涉及到的事项,以减少变易风险、最大限度地从交易中获得利益的需要。

3、工作结果导致的后果不同。审计因其具有鉴证作用,故审计报告一发出,注册会计师便要对审计报告的真实件、合法性负责,对所有可能的报告使用者负责。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只对委托人负责,并且,只对委托人指定的事项的调查、分析结果负责,如果由于调查结果严重失实,则要对由此导致的后果负责。但是,由于财务审慎调查并不对委托人所拟进行的交易应否进行提出明确的建议,故只是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好所委托的事项,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引起法律纠纷。

4、报告结果运用的范围不同,审计报告呈送给委托者后,后者要提供给投资者、债权入、税务机关等,公开上市的公司的审计报告还要公之与社会公众,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则严格按照委托人指定的对象范围、只提供那些委托人认为应该了解调查结果的人士阅读。

二、委托方如何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目前,在我国大陆的并购实践中,收购方很少在实施并购前对收购对象进行财务审慎调查。失败的并购案例中很多是因为收购方对收购对象的财务情况知之甚少,对其复杂性预计不足。本文以为,拟实施并购的企业(即委托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一)选择有实力的中介结构,并购方往往并无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去调有所需了解的财务事项。即使有,也很难保证独立、客观而带有某种倾向性。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中介机构)属第三方,独立于交易双方,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客观、公正,提供不带有倾向性的调查、分析结果。

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应注意其专业胜任能力,财务审慎调查必竟不同于审计,它需要有专业经验的、高素质的人员,若受托人不能及时地完成,则有可能使交易贻误有利时机,而如果调查、分析结果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则由此而作出的决策可能会给委托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明确进行调查的范围、完成时间。在签订委托协议书时,必须明确调查的范围、完成时间,所委托的调查、分析事项,应是委托人尚不明确、但有可能对并购交易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有时,并购方可向其财务顾问或进行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拟调查的范围。不明确调查范围,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开展工作;调查范围过小,则可能不足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而调查范围过大,则必然意味着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的上升,并且可能会导致交易决策不能及时进行。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发现委托人事先未考虑到的事项,根据其反馈意见随时调整财务审慎调查的重点,可能会对正确作出交易决策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三)正确运用财务审慎调查的结果,并购方必须将对并购对象财务审慎调查的结果与商业调查、法律审慎调查的结果综合起来考虑,以决定是否进行该项交易,不做调查或仅仅从其中某项调查的结果就作出决定难免有轻率之嫌,难以对股东作出负责任的交代。

三、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财务审馆调查

就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委托的条款。在开始工作前,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与委托方就双方的职责范围达成一致,签订委托协议书。协议书应包括调查范围及委托目的、委托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受托方的工作时间和人员安排、收费、财务审慎调查报告的使用责任,协议书的有效期间、约定事项的变更、违约责任等。

应该说明的是,受托方如一开始就确知己方并无足够的人力或专业能力、或者无法在委托方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委托事项,则不应冒然签署委托协议书。

(二)选派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工作人员。与审计相比,财务审慎调查是一项高收入的业务,这

是因为其报告与委托人所拟进行的交易有关。该交易可能导致收购或兼并的对象的所有权或资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给收购或兼并的一方或双方带来巨大的收益。按照西方惯例,从事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除正常收费外,还可收取一定比例的“成功费”。没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决不能胜任调查、分析任务的,所以应注意选择熟悉交易对象的行业特征、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并应确定至少有一位事务所的高层领导负责该项业务,以保证工作的质量。

(三)及时、高效地完成委托事项。财务审慎调查一般分为计划、调查与分析,报告阶段。

1、计划阶段。在计划阶段,财务审慎调查的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与调查对象的有关负责人的交谈、查阅有关介绍性的资料来制订书面的工作计划,并获得事务所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在此阶段,应特别注意要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对项目风险的评估一般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选派。项目风险越高,则越应派经验丰富的人员。通过项目风险的评估,还可能会建议委托人扩大或修订财务审慎调查的内容,从而涉及到委托协议书的有关条款的变更。

2、调查、分析阶段。此阶段实际上可细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事实调查。是指运用观察、查询等取证方法,来搜集充分、适当的资料。应尽量避免搜集的资料过多或者不完整、不准确,避免遗漏重要的资料。

第二、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在搜集了足够、相关的资料后,应运用专业手段、方法,将其整理成为委托人易于理解的形式。因为财务审慎调查报告的使用者往往并无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看会计师所搜集的所有资料。分析的重点应是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以突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财务数据的分析,应让委托人了解到近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

第三、解释。如果说分析的目的是将所搜集的大量资料以分析的方法整理成委托人易于理解的形式,解释则更多的带有会计师的专业意见,以给委托人提供有意义的指引。其目的在于,使委托人对并购对象的业务性质、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思路、金融和市场背景、并购中可能会遇到的重大问题等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为此,需对拟并购的对象的总体情况发表意见,对拟进行的交易从正、反两方面发表意见(但不应比较正、反两方面说明交易应否进行,这应该由委托人管理层来决定),对交易双方在谈判期间可能会涉及到的问题发表意见;对拟进行的交易完成后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发表意见。解释工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

财务报表专项审计第7篇

如果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程序仅为实质性程序,这些程序应当包括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考会计师证习题及答案解析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单选题

1、下列审计程序中,不适用于细节测试的是( )。

A.函证

B.检查

C.询问

D.重新执行

2、运用审计进行细节测试时,对总体进行分层可以提高抽样效率的是()

A总体规模较大

B.总体变异性较大

C.误拒风险较高

D.预计总体错报较高

3.确定项目组内部的复核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不应当考虑的是()。

A.被审计单位的规模

B.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C.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D.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

4. 通常无需包含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的是( )。

A.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B.出具审计报告的日期

C.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D.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注册会计师使用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目的的是()

A.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B.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C.确定审计中识別出的错是联十网校

D.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向

6、下列各项中,不影响审计证据可靠性的是( )

A.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B.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与相关认定之间的关系

C.审计证据的来源

D.审计证据的存在形式

7、下列有关财务报表设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审计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B.审计的目的是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信赖程度

C.审计只提供合理保证,不提供绝对保证

D.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和已审计财务报表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在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可的事务性变动的是( )。

A.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和整理

B.删除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C.将在审计报告日后获取的管理层书面声明放入审计工作底稿

D将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列入审计工作底稿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计固有限制的来源的是()。

A.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能力受到法律上的限制

B.注册会计师可能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

C.管理层可能不提供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全部信息

D.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可能运用到判断

10.下列有关重大错报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重大错报风险可进步区分为有风险和检查风脸

D.注册会计师可以定性或定量评估重大错报风脸

11.下列有关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有证明力

B.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分别是对审计证据数量和质是的衡量

C.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D.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12.对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在决定是否信赖以前审计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时,下列选项中,注册会计师无需考虑的是( )。

A.控制是否是自动化控制

B.控制发生的频率

C.控制是否是复杂的人工控制

D.控制在本年是否发生变化

13.下列有关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工作底稿中应当记录复核人员姓名和复核时间

B.项目合伙人应当复核所有审计工作底稿

C.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应当在审计报告出具前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D.应当由项目组内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的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

14.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的目的是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B.审计只提供合理保证,不提供绝对保证

C.审计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D.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和已审计财务报表

15.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了解波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 )。

A.如果被审计单位变更了重要的会计政策,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B.当新的会计准则颁布施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应采用新的会计准则

C.在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注册会计师应当协助被审计单位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

D.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

16.对于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下列有关控制测试的时间安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内部控制在基准日之前一段足够长的期间内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

B.注册会计师对控制有效性测试的实施越接近基准日,提供的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证据越有力

C.如果被审计单位在所亩计年度内对控制作出改变,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新的控制和被取代的控制分别实施控制测试

D.如果已获取有关控制在期中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证据,将期中测试结果前推至基准日

17.下列情形中,通常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可审计性产生疑问的是( )。

A.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的诚信存在重大疑虑

B.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

C.注册会计师识别出与员工侵占资产相关的舞弊风险

D.注册会计师识别出被审计单位严重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

18.下列各项中,通常不能应对与会计估计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是( )。

A.复核上期财务报表中会计估计的结果

B.测试管理层在作出会计估计时采用的关键假设

c.确定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是否提供有关会计估计的审计证据

D.测试与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19.下列有关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质性分析程序达到的精确度低于细节测试

B.实质性分析程序提供的审计证据是间接证据,因此无法为相关财务报表认定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C.实质性分析程序并不适用于所有财务报表认定

D.注册会计师可以对某些财务报表认定同时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

20.下列因素中,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时无需考虑的是( )。

A.是否为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欢美白山

B.前期审计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数量和性质

C.是否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D.是否存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21.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评价控制缺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评价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时,注 册会计师无需考虑错报是否发生

B.在评价一项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是否构成重大缺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补偿性控制的影响

C.在评价控制缺陷是否可能导致错报时,注册会计师无需量化错报发生的概率

D.如果被审计单位在基准日完成了对所有存在缺陷的内部控制的整改,注册会计师可以评价认为内部控制在基准日运行有效

22.下列有关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

B.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影响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性质

c.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影响审计内容

D.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影响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

23.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评估特别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具有高度估计不确定性的会计估计评估为存在特别风险

B.注册会计师应当将涉及重大管理层判断和重大审计判断的事项评估为存在特别风险

C.注册会计师应当将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作为特别风险

D.注册会计师应当将重大非常规交易评估为存在特别风险

24.如果注册会计师识别出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以确定这些事项或情况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B.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自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后是否存在其他可获得的事实或信息

C.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管理层与持续经营能力评估相关的未来应对计划对具体情况是否可行

D.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对这些事项或情况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评估结果,确定是否与治理层沟通

25.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作出区间估计以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注册会计师作出区间估计时可以使用与管理层不同的假设

B.注册会计师作出的区间估计需要包括所有可能的结果

C.如果注册会计师难以将区间估计的区间缩小至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可能意味着与会计估计相关的估计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特别风险

D.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缩小区间估计直至审计证据指向点估计

多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审计业务要素的有()。

A.审计证据

B.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C.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

D.审计报告

2.下列情况中,注册会计师不得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有()

A内部审计没有采用系统、规范化的方法

B.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较高

C.内部审计的地位不足以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

D.计划和实施相关的审计程序涉及较多判断

3.下列各项因素中,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时通常需考虑的有( )。

A.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B.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生命周期

C.以前年度是否存在审计难度

D.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范围

4、为应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T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注会师应当实施的有( ).

A.确认重大关联方交易是否得到适当授权

B.测试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作出的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是否适当

C,评价做出被审计单位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的商业理由

D.复核会计估计是否存在偏向

5、运用审计抽样进行细节测试时,可以作为抽样单元的有()

A.一笔交易

B.一个账户余额

C.每个货币单元

D.交易中的一个记录

6、本属于鉴证业务的有()

A.财务报表审阅

B.财务报表审计

C.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D.代编财务信息

7、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注册会计师专家的有()。

A.网络所的合伙人或员工

B.会计审计领域有专长的个人或者组织

C.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的专家

D.会计师事务所的临时员工

8、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的初步业务活动的有(。)。

A.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B.确定审计范围和项目组成员

C.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

D.针对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实施相应质星控制程序

9、在执行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时,对于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业务流程,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有(二)。

A.在接近评价基准日的时间测试内部控制

B.选择更多的子公司进行控制测试

C.增加相关内部控制测试量

D.亲自进行相关测试而非利用他人的工作

10.下列审计程序中,注册会计师在所有审计业务中均应当实施的有( )。

A.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B.在临近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C.实施用作风险评估的分析程序

D.将财务报表与会计记录进行核对

11.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大错报风险是否为特别风险时应当考虑的有( )。

A.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

B.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相关

C.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

D.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

12.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在利用外部专家工作时应当与专家达成一致意见的有( )。

A.注册会计师和专家各自的责任

B.注册会计师和专家之间沟通的时间安排司会无结

C.注册会计师对专家遵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要求

D.专家工作的性质、范围和目标

13.对于内部控制审计,下列有关重要账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账户未必是重要账户

B.在识别重要账户时,注册会计师不应考虑控制的影响

C.在识别重要账户时,注册会计师无需确定重大错报的可能来源

D.存在舞弊风险的账户,即使其金额小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仍是重要账户

14.如果识别出管理层未识别出或未披露的关联方关系或重大关联方交易,下列各项程序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的有( )。

A.立即将相关信息向治理层通报

B.要求管理层识别与新识别出的关联方之间发生的所有交易

C.立即将相关信息句项目组其他成员通报

D.对新识别的关联方或重大关联方交易实施实质性程序

15.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了解波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如果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符合其具体情况,了解风险评估过程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B.在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的设计和执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管理层如何估计风险的重要性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其他方面获取的信息,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过程的有效性

D.如果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管理层未能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应当将与风险评估过程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估为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16.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防止被审计单位违反法律法规3(23

B对于不直接影响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应就被审计单位遵守了这些法律法规获取管理层的书面声明

C如果识别出被审计单位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有责任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监管机构报告

D对于直接影响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应就被审计单位遵守了这些法律法规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7.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在所有审计业务中均应当确定的有C )。

A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B可容忍错报

C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D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18.下列情形中,通常表明可能存在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有( )。

A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不熟悉会计则奥世

B被审计单位频繁更换财务负责人

C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D被审计单位投资了多家联营企业

19.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穿行测试可以实现的目的的有( )。

A.确认对业务流程的了解

B.评价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C.确认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D.确认对重要交易的了解是否完整

20.下列有关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和评价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的设计情况,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

B.如果被审计单位未能实施控制以恰当应对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细节测试

C.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后认为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运行有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可以仅为实质性分析程

D.对于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注册会计师不能利用以前审计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答案

单选题

1.【参考答案】D【解析】重新执行适用于控制测试。

2.【答案】B【解析】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将总体分层。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3.【答案】C【解析】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计划,确定对项目组成员的指导、监督以及对其工作进行复核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对项目组成员指导、监督和复核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4.【答案】B【解析】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和格式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不同,但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国;(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3)管理层的责任:(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预期形成和内容以极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5.【答案】C【解析】注册会计师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将财务报表作为整体)的目的有(1)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识別和评估重大错扱风险;(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

6.【答案】B【解析】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与相关认定之间的关系,指的是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不影响可靠性。

7.【答案】D【解析】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会计报告。

8.【答案】C【解析】审计报告日后获取的管理层书面声明属于新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属于事务性变动。

9.【答案】B【解析】审计的固有限制源于:(1)财务报告的性质;(2)审计程序的性质;(3)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要。选项AC,属于审计程序的性质导致的固有限制。选项D属于财务报告的性质。

10.【答案】C【解析】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选项C错误。

11.【答案】C【解析】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髙,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也就是说,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选项C错误

12.【答案】B【解析】关于如何考虑以前审计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基本思路是考虑拟信赖的以前审计中测试的控制在本期是发生变化。

13.【答案】B【解析】项目合伙人无须复核所有审计工作底稿。项目合伙人复核的内容包括:(1)对关键领域所作的判断,尤其是执行业务过程中识别出的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2)特别风险;(3)项目合伙人认为重要的其他领域。

14.【答案】D【解析】选项D错误,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

15.【答案】 C【解析】在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选用了哪些会计政策:为什么选用这些会计政策以及选用这些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选项C错误)。

16.【答案】 C【解析】对于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内部控制在基准日之前一段足够

长的期间内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 选项A正确)。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控制测试所涵盖的期间应尽量与财务报表审计中拟信赖内部控制的期间保持一致。对控制有效性测试的实施时间越接近基准日,提供的控制有效性的审计证据越有力(选项B正确)。

17.【答案】 A【解析】如果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发现下列情况,并对财务报表局部或整体的可审计性产生疑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1)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的状况和可靠性存在重大问题,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发表无保留意见; (2) 对管理层的诚信存在严重疑虑(选项A正确)。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解除业务约定。

18.【答案】 A【解析】在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估计的性质,并实施下列一项或多项程序。

19.【答案】 B【解析】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选项B错误)。

20.【答案】 D【解析】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并非简单机械的计算,需 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 ; (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选项B正确) ; (3)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21.【答案】 D【解析】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与错报是否发生无关,而取决于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错报的可能性的大小,选项A正确。在确定顶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是否构成重大缺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补偿性控制的影响,选项B正确。评价控制缺险是否可能导致错报时,注册会计师无需将错报发生的概率量化为某特定的百分比或区间,选项C正确。

22.【答案】 D【解析】选项D错误,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影响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

23.【答案】C【解析】选项C正确,应当评估为特别风险的事项只有三个: (1)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2)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3)超出被审计单位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关联方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其余的事项都需要进一步评估才 能确定是否存在特别风险。

24.【答案】 D【解析】选项D错误。注册会计师应当与治理层就识别出的可能导致对波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进行沟通,除非治理层全部成员参与管理被审计单位。

25.【答案】B【解析】选项B错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区间估计需要包括所有3合理”的结果,而非所有“可能的结果”。

多选题

1.【答案】:ABCD【解析】:审计业务要素包括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2.【答案】AC【解析】选项BD,可以较少的利用内部审计工作,并非不得利用。

3.【答案】ABD【解析】注册会计师在选择的基准时,会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在选定的基准确定百分比时,要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注册会过师在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时无需考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

4.【答案】 BCD【解析】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属于特别风险。无论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

5.【答案】 ABCD【解析】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目标和所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定义抽样单元。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个记录(如销售发票中的单个项目) , 甚至是每个货币单元。

6.【答案】 CD【解析】鉴证业务包括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相关服务包括税务代理、代编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等。

7.【答案】 ACD【解析】专家,即注册会计师的专家,是指在会计或审计以外的某一领域具有专长的个人或组织,并且其工作被注册会计师利用,以协助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专家既可能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专家(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其网络事务所的合伙人或员工,包括临时员工) ,也可能是会计师事务所外部专家。

8.【答案】 ACD【解析】注册会计师应当开展下列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 ( 1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 2 )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 3 )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9.【答案】 ABCD【解析】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于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领域,注册会计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具体表现在:对相关的内部控制亲自进行测试而非利用他人工作;在接近内部控制评价基准日的时间测试内部控制;选择更多的子公司或业务部门进行测试;增加相关内部控制的控制测试量等。

10.【答案】ABCD【解析】四个选项均属于在所有审计业务中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

11.【答案】ABCD【解析】在判断哪些风险是特别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至少考虑6点事项。

12.【答案】ABD【解析】选项C无需达成一致意见,外部专家不是项目组成员,不受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会计师事务所对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实施的质量控制》制定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约束。

13.【答案】ABD【解析】选项c错误,在确定某账户、列报是否重要和某认定是否相关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加以综合考虑。例如,在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重大错报的可能来源。

14.【答案】BCD【解析】如果识别出管理层以前未识别出或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联方关系或重大关联方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当……

15.【答案】 ABC【解析】选项A正确,如果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符合其具体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和结果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选项B正确,在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过程的设计和执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管理层如何识别与财务报告相关的经营风险,如何估计该风险的重要性,如何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管理这些风险。选项C正确,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其他方面信息,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过程的有效性。选项D错误,如果识别出管理层未能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为何没有识别出这些风险,以及评估过程是否适合于具体环境。

16.【答案】ACD【解析】选项A正确,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防止被审计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也不能期望其发现所有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选项c正确,如果识别出或怀疑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有责任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等相关机构或人员报告。选项D正确,针对被审计单位需要遵守的第一类法律法规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就被审计单位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7.【答案】ACD【解析】选项A正确,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选项B错误,如果在实施细节测试时不使用审计抽样,则可不确定可容忍错报。选项C正确,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制定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时,确定-6个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低于该临界值的错报视为明显微小的错报,可以不累积。选项D正确,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确定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作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18.【答案】ABCD .【解析】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上述选项均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

19.【答案】ABCD【解析】执行穿行测试可获得下列方面的证据:略

财务报表专项审计第8篇

[关键词]环境信息;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审计

[摘要]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信息逐渐成为人们决策必不可少的信息,而企业的环境报告是人们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文从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的分析出发,探讨了环境报告审计的有关问题。

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以及政府环境法规的日趋完善,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环境业绩、环境形象的关系日益紧密。对企业的广大关联方来说,环境信息已日益成为他们进行决策所需的信息。为了满足关联方的信息需求,为了更真实、完整地对外披露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也为了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象,企业有必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为规范地对外报告环境信息,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正逐渐兴起。

而审计界,特别是对民间审计来说,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环境报告审计加以研究和探索也很有必要,这是社会发展对审计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试从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的角度,探讨环境报告审计的有关问题,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

根据环境会计的实践和有关理论论述,环境信息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

(一)环境财务信息

环境财务信息反映的是环境事项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影响。所谓环境事项,根据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公布的《受环境问题影响的财务报表的审计》指南和国际审计实务公告第1010号《会计报表审计中对环保事项的考虑》,主要由这样四方面组成:一是积极从事预防、降低和修复环境污染或者是致力于保护资源的活动(包括自愿的、合同规定的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的);二是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后果;三是对其它单位或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损害的后果;四是由法律法规要求而导致的负债。这些环境事项的存在可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财务影响:如可能损害资产,从而需要减低它们的账面价值;由于违反法规而需要预提用于赔偿、诉讼、清理的准备金;由于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真实的确定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经营成果方面,主要的影响是各种各样的环境支出,包括环境管理费用、排污收费、罚款、污染清理支出、恢复支出、停工损失等。这些财务影响即构成了环境财务信息的主要内容。

根据环境财务信息的性质,对其确认和计量完全可以在现有的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下进行,也可以通过现有的财务报告进行披露。当然,为使信息使用者获得更明确的信息,仍需要改进财务会计的处理和报告方式。而对环境财务信息进行专门的和详细的披露,具体可通过在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增加项目,或增加附表、补充报表来揭示。不管其具体披露方式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信息也需要独立的民间审计师的审计鉴证。包含环境财务信息的财务报告,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报告了,从环境会计角度看,它也是环境报告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一种非独立的方式。我们可称之为“非独立的环境报告”,把它作为我们环境报告审计的对象之一。

(二)环境绩效信息

环境绩效信息主要反映关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应环境责任的要求,企业需加强对其所使用的资源的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报告环境绩效信息。

对于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在理论和实务上还处于研究和尝试阶段。从各国学者对环境绩效报告的论述看,虽然看法不尽一致,但还是能归纳出一些共同点来:(1)和环境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同,环境绩效信息宜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披露,可称之为独立的环境绩效报告。因环境绩效信息若在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中加以揭示,必然造成信息分散,从而不利于对环境绩效直接得出结论。而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将使环境绩效的披露更加集中、全面和系统,有利于对环境绩效进行恰当的评价。(2)与财务报表不同,环境报告的编制可能更多地使用非货币指标。由于环境问题的特点,相当一些环境问题不能以货币衡量,而只能采用某种技术或实物指标。当然,随着环境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来有可能实现货币量化,用经济和财务指标来衡量环境绩效,但可以想见,那样的经济和财务指标与传统会计中所理解的也将大不相同。(3))环境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质量指标的达标率等;环境绩效指标和计量结果,如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费用的计算分析。(4)编制环境报告可同时采取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多种方法。(5)编制的环境报告应和财务报表一样是通用报表,要同时适用多方面的信息需要。(6)环境报告也需要由独立的第三者进行审查验证。

二、环境报告审计问题探讨

(一)非独立环境报告-环境财务信息的审计

如前所述,非独立环境报告审计主要指对财务报告中的环境财务信息的审计。执行该项审计的审计人员仍应是注册会计师,从审计类型上看,仍属于财务审计范畴,可继续采用财务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验证;审计过程中仍应遵循现有审计准则。

对这样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和传统的财务报告审计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审计目标略有不同

一般而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诸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等所有重要方面根据公认会计原则或其它要求公允地予以披露而表达意见。那么考虑到环境问题,审计人员的目标还包括要取得足够的证据,以此来证实企业的财务报表(或报告)中对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的项目已经公允地揭示。

2.审计依据有所变化

毫无疑问,环境审计中有关环境法规将成为新的审计依据。另外,由于环境事项的特殊性,从长远看,务必制定权威的会计准则来明确地规范环境事项给财务报表带来的影响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到那时,这些会计准则将成为审计人员判断环境财务信息披露公允性的依据。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制定了这类准则,在这样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只能根据已有的会计准则来作判断,这客观上给审计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3.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

一方面,由于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等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与环境知识、环境法规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环境及法规知识,来对这些项目的合理性、可靠性作出判断。因为环境法规往往很复杂、具体,环境知识有较强的专业性,通常已超出了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为此,需要利用工程师、律师等环境专家的工作。但不管如何,审计人员还是会被要求有足够的环境法律法规知识,以发现因违反法规行为而导致财务报表重要错报的情况。

另一方面,因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特别是对未来的影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在确认和计量时需要更多的判断、估计,这显然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在还未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的情况下。

4.审计风险相对较大

一方面,环境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专业性的特点,难免给审计人员带来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从环境问题可能导致的严重财务后果看,也孕育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随着社会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企业为破坏环境而承担的成本和负债数额可能非常大,并且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如二十世纪北美最严重的灾难性事件——Hooker化学公司案例中,Hooker公司为其几十年前的废料掩埋行为被判承担了约2.6亿美元的清除费。这种巨额的支出会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严重影响,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可以设想,一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中后来被证实没有正确完整反映出环境支出、或有负债这些信息,虽然并非审计人员的过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注册会计师的声誉。

因此,对这种非独立环境报告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加强风险意识,在审计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性质,以及该行业所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了解可能涉及报表中环境信息认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涉及或有负债的认定或会计估计的政策与程序;充分了解企业与受环境问题影响的账户和业务有关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时充分考虑环境固有风险;必要时寻求环境专家的帮助等。

(二)独立的环境报告——环境绩效报告的审计问题

非独立的环境报告审计还是注册会计师比较熟悉的业务,而环境绩效报告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一项新业务。下面着重从审计人员的资格要求,审计技术和方法及审计依据这几方面来分析这两类报告审计的异同。

1.审计人员的资格要求

(1)从职业道德水准上说,不管是非独立环境报告还是独立环境报告的审计,都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独立、客观、公正。所谓独立,是要求审计人员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毫无利害关系,既具备形式上的独立,又具备实质上的独立;所谓客观是指审计人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使主观与客观一致,做到审计结论有理有据;所谓公正是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

(2)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上来说,两类报告的审计有较大的差异

①独立环境报告的审计人员必须拥有更多的环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环境绩效报告中技术、实物等非货币指标占很大的比例,即使是货币指标也可能和传统财务会计中所理解的大不相同。对这样的报告进行审查验证,对环境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远比会计、财务、审计知识更为重要。所以,和非独立环境报告审计相比,环境绩效报告审计对环境专业知识的要求要高得多。业务本身要求从业人员除懂得财务、审计知识外,还要涉猎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技术上认清考察对象可能受到影响的媒体——空气、水、废水、危险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否则,就无法衡量被审事项的环境成本和效益,审计报告也就没有充分的说明力。

②对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和技能也有更多的要求。环境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与其他环境审计人员共同合作,进行沟通。审计人员要有根据证据进行合理判断的能力,要有对于审计项目所在地区的文化和作出积极反映的能力。

③从培训以及认证上说,独立环境报告的审计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及通过一定的资格认证后才能进行环境审计,这种认证不同于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认证。如在我国,只有通过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下设的“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前期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并在之后接受在职培训,通过一定标准的审计人员才可能开展环境审计业务。

2.审计技术和方法方面

很明显,环境绩效报告的审计不同于常规的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也有别于常规的绩效审计,因此审计技术和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通常认为,常规的审计方法,如观察、函证、检查、计算等也适用于环境审计,但是这些方法要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治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用于环境审计,其对审计取证的重要性也有所降低。除运用一般常规审计方法外,也必然要求运用一些不同于常规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这些方法往往是“非审计技术”,而是相关学科的方法。如为验证诸如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浓度等指标的真实性,需要环境测量的技术和方法;对披露的环境效益和费用信息,需要运用环境经济学的费用效益分析法、经济评价法验证其合理性。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是从整个社会角度出发,分析某一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净贡献的大小。它不同于纯财务上的分析。企业财务上的分析主要是指企业内部费用和效益问题的评价,而费用效益分析是指从全社会角度考虑费用效益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环境公害事件屡屡发生,经济学家开始将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应用于环境污染控制的决策分析,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价。近十年来,我国在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作了不少工作,除了宏观区域的费用效益分析之外,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费用效益分析也作了尝试。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费用将是企业环境绩效报告的重要内容,对此内容进行审计,自然要用到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环境经济评价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对环境的状况、质量和为环境提供的服务的经济价值直接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主要使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调查评价法等方法来对环境质量效益和环境质量费用进行评价。

3.审计依据方面

财务报表专项审计第9篇

—、财务审慎调查的概念及其与审计的区别

(一)什么是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博调查,是委托方委托独立的中介机构或者由其自身的专业部门,对某一拟进行并购或其它交易事项的对象的财务、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调查、分析。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常见的财务审慎调查有以下几种:

1、为融资目的而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企业举债往往采取担保、抵押或信用等方式,在信用方式下,金融机构一般要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财务前景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论证,以确保款项的收回。在担保方式下,担保方则要求被担保方提供诸多背景资料,以对其投资前景作出理性的判断。

2、收购、兼并中的财务审慎调查。在并购正式实施之前,往往要求对被并购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这种调查往往分为三个方面进行:(1)商业调查。即对收购对象的市场现状、市场前景的调查。商业谍查经常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方式,一般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2)法律事务调查。法津事务调查涉及到被并购对象一切可能涉及到法律纠纷的方面,如并购对象的组织结构、正在进行的诉讼事项、潜在的法律隐患等,该项工作一般由律师事务所来进行,(3)财务方面的调查即财务审慎调查。财务审慎调查往往不会涉及到收购价的确定,但是,只要是并购方委托的事项,如了解被并购方的内部控制、或有负债、或有损失、关联交易、财务前景等,都可以成为财务审慎调查的范围。这些调查结果会对并购的进行与否有直接的影响。

3、由于出售目的而对自身进行的财务审慎调查。对于一家拟出售的企业,若买主尚不得而知,则为了让潜在的买方感兴趣,卖方一般会请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审慎调查,以便在对方需要时提供调查结果。

(二)财务审慎调查与审计的区别。对受托进行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虽然可能担负着并购对象的常年会计报表审计任务,或者可能在并购交易完成后对并购对象实施审计,但是这种审计很难满足委托人在进行并购交易时对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需要,审计与财务审慎调查的主要区别在于:

1、目标不同。审计是一种鉴证服务,是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对象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的规定,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而财务审慎调查则属非鉴证服务,是对委托人所指定的对象的财务及经营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其工作的性质和程度取决于委托人的要求,调查的结果是出具一个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在特殊情况下,财务审慎调查进行当中,如果委托人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也可能不要求出具正式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注册会计师需要从专业角度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不需要也不宜对交易的应否进行提出建议。

2、委托人的出发点不同,企业之所以进行审计,主要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一种强制性行为。而之所以进行财务审慎调查,是自愿的,是出于了解交易中可能涉及到的事项,以减少变易风险、最大限度地从交易中获得利益的需要。

3、工作结果导致的后果不同。审计因其具有鉴证作用,故审计报告一发出,注册会计师便要对审计报告的真实件、合法性负责,对所有可能的报告使用者负责。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只对委托人负责,并且,只对委托人指定的事项的调查、分析结果负责,如果由于调查结果严重失实,则要对由此导致的后果负责。但是,由于财务审慎调查并不对委托人所拟进行的交易应否进行提出明确的建议,故只是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好所委托的事项,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引起法律纠纷。

4、报告结果运用的范围不同,审计报告呈送给委托者后,后者要提供给投资者、债权入、税务机关等,公开上市的公司的审计报告还要公之与社会公众,而财务审慎调查报告则严格按照委托人指定的对象范围、只提供那些委托人认为应该了解调查结果的人士阅读。

二、委托方如何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目前,在我国大陆的并购实践中,收购方很少在实施并购前对收购对象进行财务审慎调查。失败的并购案例中很多是因为收购方对收购对象的财务情况知之甚少,对其复杂性预计不足。本文以为,拟实施并购的企业(即委托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一)选择有实力的中介结构,并购方往往并无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去调有所需了解的财务事项。即使有,也很难保证独立、客观而带有某种倾向性。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中介机构)属第三方,独立于交易双方,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客观、公正,提供不带有倾向性的调查、分析结果。

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应注意其专业胜任能力,财务审慎调查必竟不同于审计,它需要有专业经验的、高素质的人员,若受托人不能及时地完成,则有可能使交易贻误有利时机,而如果调查、分析结果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则由此而作出的决策可能会给委托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明确进行调查的范围、完成时间。在签订委托协议书时,必须明确调查的范围、完成时间,所委托的调查、分析事项,应是委托人尚不明确、但有可能对并购交易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有时,并购方可向其财务顾问或进行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拟调查的范围。不明确调查范围,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开展工作;调查范围过小,则可能不足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而调查范围过大,则必然意味着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的上升,并且可能会导致交易决策不能及时进行。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发现委托人事先未考虑到的事项,根据其反馈意见随时调整财务审慎调查的重点,可能会对正确作出交易决策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三)正确运用财务审慎调查的结果,并购方必须将对并购对象财务审慎调查的结果与商业调查、法律审慎调查的结果综合起来考虑,以决定是否进行该项交易,不做调查或仅仅从其中某项调查的结果就作出决定难免有轻率之嫌,难以对股东作出负责任的交代。

三、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做好财务审馆调查

就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委托的条款。在开始工作前,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与委托方就双方的职责范围达成一致,签订委托协议书。协议书应包括调查范围及委托目的、委托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受托方的工作时间和人员安排、收费、财务审慎调查报告的使用责任,协议书的有效期间、约定事项的变更、违约责任等。

应该说明的是,受托方如一开始就确知己方并无足够的人力或专业能力、或者无法在委托方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委托事项,则不应冒然签署委托协议书。

(二)选派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工作人员。与审计相比,财务审慎调查是一项高收入的业务,这是因为其报告与委托人所拟进行的交易有关。该交易可能导致收购或兼并的对象的所有权或资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给收购或兼并的一方或双方带来巨大的收益。按照西方惯例,从事财务审慎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除正常收费外,还可收取一定比例的“成功费”。没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决不能胜任调查、分析任务的,所以应注意选择熟悉交易对象的行业特征、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并应确定至少有一位事务所的高层领导负责该项业务,以保证工作的质量。

(三)及时、高效地完成委托事项。财务审慎调查一般分为计划、调查与分析,报告阶段。

1、计划阶段。在计划阶段,财务审慎调查的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与调查对象的有关负责人的交谈、查阅有关介绍性的资料来制订书面的工作计划,并获得事务所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在此阶段,应特别注意要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对项目风险的评估一般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选派。项目风险越高,则越应派经验丰富的人员。通过项目风险的评估,还可能会建议委托人扩大或修订财务审慎调查的内容,从而涉及到委托协议书的有关条款的变更。

2、调查、分析阶段。此阶段实际上可细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事实调查。是指运用观察、查询等取证方法,来搜集充分、适当的资料。应尽量避免搜集的资料过多或者不完整、不准确,避免遗漏重要的资料。

第二、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在搜集了足够、相关的资料后,应运用专业手段、方法,将其整理成为委托人易于理解的形式。因为财务审慎调查报告的使用者往往并无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看会计师所搜集的所有资料。分析的重点应是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以突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财务数据的分析,应让委托人了解到近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