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有色金属贸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3 16:14:11

有色金属贸易

有色金属贸易第1篇

宁夏大部分有色金属贸易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仍停留在外部上网、内部办公这个较低层次。以宁夏国有有色金属贸易企业管理为例,这些国有有色金属贸易企业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简简单单的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当做把自己公司网络化或者是给自己的企业配备一些网络化设备,再购买一些相关的有色金属企业管理软件,投入一定的资金等行为。这就导致了只有公司领导才知道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企业里面占绝大多数的营销工作人员却并不明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信息的来源往往是信息失真,也就很难完成信息上报、统计、分析的准确性。这样的话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成了一句空话,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难以达到其预期的管理目标。

二、对宁夏金属贸易企业管理的几点战略性思考

针对上文提到的宁夏有色金属贸易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竞争力不足和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的问题,笔者在下文将给出的几点战略层面的思考意见。1.不断创新宁夏有色金属企业管理的经营模式在国际贸易环境愈发恶劣的大背景下,针对宁夏国有有色金属企业管理中竞争力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引进创新意识,寻找一种全新的贸易经营模式:一是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引进国内外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二是采用新型的贸易加工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模式来实现有色金属企业管理的组织创新;三是建立宁夏有色金属实体产业与贸易产业相配套的产业链模式;四是加强人才培养,除了引进,更重要的还是要自我培养,送出去学习,实现自我造血功能;五是打破传统思维,只要法律不停止的,都可以去尝试。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命力的源泉,只有掌握住了创新的能力,应用在企业的管理组织和市场层面,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在未来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循序渐进的提升宁夏有色金属贸易企业的信息化目前,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国际有色金属贸易行业的主流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实现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整理、决策,在世界市场上整合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发展有效快捷服务。针对当前这种大环境、大趋势,采取实事求是的原则,有规划、有步骤的推进宁夏有色金属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可以避免浪费、节约直接成本,另一方面是减少机会成本的浪费。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在信息化管理推行过程中,先培养公司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从源头上达到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二是在国内外同行业信息化优秀企业进行调研,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规划,按步骤推进;三是从基础入手,先实现内部办公和信息共享的协同化;四是开始逐步的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设备,选择试点进行使用;五是推进信息化全员化参与管理,保证源头信息的真实化,为后面的分析统计奠定基础;六是进行信息化管理考核,使信息化管理深入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七是让信息化管理经过分析、统计、研究,为市场决策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切实的提高宁夏有色金属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能力。

三、结语

有色金属贸易第2篇

根据瑞士嘉能可去年在香港上市时披露的信息,其经营范围包含众多品种门类,既有铜等有色金属品,也有棉花、糖等农产品。2010年,嘉能可控制着第三方锌市场60%的份额,锌精矿和铜市场50%的份额,铅市场45%的份额,铝市场38%的份额。据悉,这项全股票合并是迄今为止矿业领域最大的合并交易。两家公司合并后,有望成为规模为900亿美元的大宗商品巨头。

收购意义大于价格影响

“如此大规模的合并,当然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有色金属市场规模十分庞大,两家公司的并购并不会过大地影响市场价格。”华东最大的铅锌贸易商负责人李先生认为,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才是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根本动力。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贸易商最关注的并非嘉能可收购事件对有色金属价格产生的影响,而是贸易商收购矿产商这一事件本身的意义。

“金融控制贸易、贸易控制生产将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而贸易企业只有灵活运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来实现贸易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才能在这一趋势中保住一席之地。”某国有企业大宗贸易部门负责人陈先生表示。

套利策略―独特的商业模式

2010年,被称为“大宗商品领域的高盛”的嘉能可,收入达到了1450亿美元。其招股说明书中透露,公司获得如此高收益的核心在于以独特的商业模式吸引机会主动来找他们。

所谓独特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独特的套利策略。由于公司经营范围内许多实物商品的市场比较分散或者定期会有波动,不同区域或不同时间的商品买卖价格也会出现差异,嘉能可就抓住这一点,在地域、产品、以及时间上做文章,施展其套利策略。

“贸易公司的业务简单来讲,就是将货物从一个地方买入然后卖到另外的地方,但大型贸易商们的贸易都是与现代金融衍生品(期货和期权)一起做的。”陈先生认为,正是充分利用衍生品工具来规避风险和发掘不同市场间的机会,才成就了嘉能可。

贸易商应具备金融意识

有色金属贸易第3篇

关键词:铜工业;加工贸易;政策限制

1 铜工业概况 

中国铜工业主要从事的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我国国内八大铜冶炼商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云南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和烟台鹏晖铜业公司,他们同时是中国主要的铜精矿进口商,也是中国铜冶炼厂采购小组cspt的成员。

全球铜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铜矿储量约87%分布在十个主要国家当中,其中智利储量就占据全球储量的近1/3。我国进口的铜精矿主要来自蒙古、南美和澳洲等铜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预计2007年消费量将达到450万吨,其中国内阴极铜生产可达到260万吨以上,而其中依靠国产铜精矿生产的只有不到80万吨,其余的铜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

2006年黄石市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0.33亿美元,位居湖北省第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2%,其中进口贸易达6.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出口额达3.98亿美元,同比增长三成。黄石进出口贸易主要以矿产品为主,占到了55%以上,其中又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智利进口铜精矿和新冶钢从智利进口铁矿砂为主。

根据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计划科了解到的情况,冶炼厂阴极铜生产备料来源比例大体如下:10%自给;30%国内购买;60%进口。 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石海关统计,2006年湖北省共进口铜精矿26.77万吨,价值4.54亿美元;进口企业高度集中,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一枝独秀:2006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共进口铜精矿26.43万吨,同比下降10.89%,价值4.5亿美元,同比上升62.83%,分别占湖北省全省进口总量和总价值的98.7%和99.1%。2002-2004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全省进口铜精矿的唯一企业。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进口铜精矿,经冶炼生产出阴极铜,通过质量认证体系验证合格,再经由其子公司——上海金兆外贸有限公司出口到伦敦交易。实质上,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事的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从中赚取加工费——铜精矿供货商向冶炼厂支付的费用,是冶炼厂利润的主要来源。

然而近年来,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却步履维艰。一方面,由于伦敦铜价大幅度上涨,导致冶炼产能增长的速度高于矿山增长的速度,2006年国际铜精矿市场开始由供应过剩走向短缺,致使进口铜精矿的加工费用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国家限制政策的接连出台对冶炼行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使中国铜冶炼行业加工贸易遭遇政策冷气流。

2 国家政策

(1)出口方面:

2004年1月1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退说率由原来的7%下调为5%,并征收5%出口关税;2006年4月10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关税由5%上调至10%;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阴极铜出口退税;2006年11月1日起,铜、电解铝等有色金属初级产品实施15%的出口暂定税率;2007年1月1日起,《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正式实施,铜产品出口税率再次调整。

(2)进口方面:

2006年9月15日起,对进口铜精矿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2007年1月1日起,同产品进口税率再次调高。

(3)加工贸易方面:

2005年底,八部委下发通知,已将进口废铜或者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列入加工贸易禁止范围;2006年1月1日起,取消了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2006年11月22日起,不再办理阴极铜出口加工手续。

3 问题分析

通过案例描述部分我们知道国家政策限制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我国国内铜产品需求量高,国内市场优先满足。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征收出口税的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国内市场的供给,主要用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国内经济。

铜工业自身的问题。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多停留在初级产品的浅层次加工上,这不利于我国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出台限制政策督促此类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二,环保需要。铜业属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类产业,尤其是前述加工贸易,其过度发展会带来很大的负外部性,增加社会成本,政府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限制。

第三,国家财政状况。我们知道出口退税依赖于政府的财政状况。近几年国家连续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致使财政赤字上升,这时,取消铜加贸出口退税也成为改善财政收支状况的需要。

国家出台的限制政策对铜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概括如下:

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促进铜业结构调整。国家限制的低层次加工贸易会迫使铜业加工贸易向高科技.纵深加工方向发展,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就提出了延长产业链和深加工的发展战略。

(2)有利于推动铜冶炼行业的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铜业若不及时革新,就会陷在政策限制的泥潭里。国家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铜业进行革新的动力。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投入十几亿新换了三号五号转炉,并将拆除落后的反射炉,引进先进的爱莎炉。

负面影响:

征收铜产品出口税和铜精矿进口税,使得铜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和出口两次付费,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又由于加工费下滑,企业利润减少,挫伤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加剧了铜冶炼行业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根据自己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所见所闻及对相关行业资料的阅读,我发现国家和铜冶炼厂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矛盾关系。一方面,国家接连出台各项针对铜冶炼行业的限制政策,特别是多次调整关税和取消进口精铜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而另一方面,大冶有色冶炼厂却仍在从事此类加工贸易,且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1-4月,铜冶炼投资26.26亿元,同比增长了43.75%,同时进出口贸易也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4.2%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时滞”,是指通货膨胀时工资上涨滞后于物价上涨,而在这里则是出现了政策执行对政策出台的“时滞”。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政策贯彻力度不够,效率不高。中央制定政策后要逐级下达,从中央到省到市再到县最后到公司,期间还要经过各个部门,这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在这个下达的过程中,政策的贯彻力度也可能无形中削弱。

(2)出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考虑,我们知道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黄石市乃至湖北省的利税大户,并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公司的支柱产业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如果这个支柱一下子到了,那么整个黄石经济发展至少要停五至十年。

国家与铜冶炼行业之间这种矛盾关系的存在有利有弊。从有利的方面看,可以给铜冶炼业一定的缓冲时间,使其顺利地完成向深层次加工的铜材贸易的转型升级。从弊端方面看,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导致国家政策的无效性,不能起到限制“两高一资”产业过快增长等作用。

总的来说,只要地方和公司把握住火候,积极高效的开展过度工作,就能既保证国家政策的发挥,又保证企业的安全转型和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可见,其存在利大于弊。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铜冶炼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内面临政策限制,国际上面临加工费的持续下滑,该行业自身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然而,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大冶公司提出了“冶炼规模提升战略”:十一五期间,阴极铜产量从20万吨提升到40万吨。我不禁要问:这一战略究竟有多少可行性?

目前形势下的铜冶炼行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政策时滞所提供的缓冲时间,加速进行结构调整。在产业方面,可以从单纯的铜冶炼向建筑业,物流,服务业等方向发展。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反射炉所从事的生产已经不适应生产需要,应及时淘汰。

(3)加速转型升级。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由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浅层次加工贸易向进口电解铜,深加成铜材出口的转型升级。同时实施纵向发展战略,发展产品上游采矿.找矿并进入产品下游铜材包装。

(4)在一定时期内适当减产,必要时甚至可以停产,以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的主动权。

(5)合并铜业中的小型私有企业,以增强企业活力,加速实现真正的国企公司化,同时也能提高竞争力。

(6)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走“节能减耗”之路。发展采选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先进的冶炼加工技术,资源充分回收利用,并实施先进的环境资源保护措施。

(7)重视人才,走好“人才强企”之路,成立企业产品研发中心,发挥其核心功能。

(8)重视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竞争力。抓住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给予15%税率优惠)的发展机遇,加大科技投入与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9)加强同海关,银行的合作,发挥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作用,避免政策调整带来的损失。

(10)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商务部“万商西进”工程的推进及东部沿海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梯度进程转移加速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加速自身发展。

(11)把握产业发展的热度,重复建设或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坚决不能上。

(12)尽快开展和加强矿山新一轮找矿,延长矿山寿命。

参考文献

[1]王忠奎.世界铜精矿供需状况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00,(10).

[2]徐虞利.中外铜精矿加工费谈判添不利因素[j].上海证券报.2006,8(10).

有色金属贸易第4篇

中国铜工业主要从事的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我国国内铜冶炼商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云南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和烟台鹏晖铜业公司,他们同时是中国主要的铜精矿进口商,也是中国铜冶炼厂采购小组CSPT的成员。

全球铜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铜矿储量约87%分布在十个主要国家当中,其中智利储量就占据全球储量的近1/3。我国进口的铜精矿主要来自蒙古、南美和澳洲等铜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预计2007年消费量将达到450万吨,其中国内阴极铜生产可达到260万吨以上,而其中依靠国产铜精矿生产的只有不到80万吨,其余的铜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

2006年黄石市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0.33亿美元,位居湖北省第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2%,其中进口贸易达6.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出口额达3.98亿美元,同比增长三成。黄石进出口贸易主要以矿产品为主,占到了55%以上,其中又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智利进口铜精矿和新冶钢从智利进口铁矿砂为主。

根据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计划科了解到的情况,冶炼厂阴极铜生产备料来源比例大体如下:10%自给;30%国内购买;60%进口。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石海关统计,2006年湖北省共进口铜精矿26.77万吨,价值4.54亿美元;进口企业高度集中,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一枝独秀:2006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共进口铜精矿26.43万吨,同比下降10.89%,价值4.5亿美元,同比上升62.83%,分别占湖北省全省进口总量和总价值的98.7%和99.1%。2002-2004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全省进口铜精矿的唯一企业。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进口铜精矿,经冶炼生产出阴极铜,通过质量认证体系验证合格,再经由其子公司——上海金兆外贸有限公司出口到伦敦交易。实质上,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事的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从中赚取加工费——铜精矿供货商向冶炼厂支付的费用,是冶炼厂利润的主要来源。

然而近年来,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却步履维艰。一方面,由于伦敦铜价大幅度上涨,导致冶炼产能增长的速度高于矿山增长的速度,2006年国际铜精矿市场开始由供应过剩走向短缺,致使进口铜精矿的加工费用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国家限制政策的接连出台对冶炼行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使中国铜冶炼行业加工贸易遭遇政策冷气流。

2国家政策

(1)出口方面:

2004年1月1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退说率由原来的7%下调为5%,并征收5%出口关税;2006年4月10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关税由5%上调至10%;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阴极铜出口退税;2006年11月1日起,铜、电解铝等有色金属初级产品实施15%的出口暂定税率;2007年1月1日起,《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正式实施,铜产品出口税率再次调整。

(2)进口方面:

2006年9月15日起,对进口铜精矿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2007年1月1日起,同产品进口税率再次调高。

(3)加工贸易方面:

2005年底,八部委下发通知,已将进口废铜或者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列入加工贸易禁止范围;2006年1月1日起,取消了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2006年11月22日起,不再办理阴极铜出口加工手续。

3问题分析

通过案例描述部分我们知道国家政策限制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我国国内铜产品需求量高,国内市场优先满足。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征收出口税的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国内市场的供给,主要用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国内经济。

铜工业自身的问题。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多停留在初级产品的浅层次加工上,这不利于我国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出台限制政策督促此类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二,环保需要。铜业属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类产业,尤其是前述加工贸易,其过度发展会带来很大的负外部性,增加社会成本,政府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限制。

第三,国家财政状况。我们知道出口退税依赖于政府的财政状况。近几年国家连续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致使财政赤字上升,这时,取消铜加贸出口退税也成为改善财政收支状况的需要。

国家出台的限制政策对铜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概括如下:

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促进铜业结构调整。国家限制的低层次加工贸易会迫使铜业加工贸易向高科技.纵深加工方向发展,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就提出了延长产业链和深加工的发展战略。

(2)有利于推动铜冶炼行业的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铜业若不及时革新,就会陷在政策限制的泥潭里。国家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铜业进行革新的动力。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投入十几亿新换了三号五号转炉,并将拆除落后的反射炉,引进先进的爱莎炉。

负面影响:

征收铜产品出口税和铜精矿进口税,使得铜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和出口两次付费,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又由于加工费下滑,企业利润减少,挫伤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加剧了铜冶炼行业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根据自己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所见所闻及对相关行业资料的阅读,我发现国家和铜冶炼厂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矛盾关系。一方面,国家接连出台各项针对铜冶炼行业的限制政策,特别是多次调整关税和取消进口精铜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而另一方面,大冶有色冶炼厂却仍在从事此类加工贸易,且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1-4月,铜冶炼投资26.26亿元,同比增长了43.75%,同时进出口贸易也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4.2%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时滞”,是指通货膨胀时工资上涨滞后于物价上涨,而在这里则是出现了政策执行对政策出台的“时滞”。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政策贯彻力度不够,效率不高。中央制定政策后要逐级下达,从中央到省到市再到县最后到公司,期间还要经过各个部门,这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在这个下达的过程中,政策的贯彻力度也可能无形中削弱。

(2)出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考虑,我们知道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黄石市乃至湖北省的利税大户,并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公司的支柱产业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如果这个支柱一下子到了,那么整个黄石经济发展至少要停五至十年。

国家与铜冶炼行业之间这种矛盾关系的存在有利有弊。从有利的方面看,可以给铜冶炼业一定的缓冲时间,使其顺利地完成向深层次加工的铜材贸易的转型升级。从弊端方面看,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导致国家政策的无效性,不能起到限制“两高一资”产业过快增长等作用。

总的来说,只要地方和公司把握住火候,积极高效的开展过度工作,就能既保证国家政策的发挥,又保证企业的安全转型和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可见,其存在利大于弊。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铜冶炼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内面临政策限制,国际上面临加工费的持续下滑,该行业自身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然而,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大冶公司提出了“冶炼规模提升战略”:十一五期间,阴极铜产量从20万吨提升到40万吨。我不禁要问:这一战略究竟有多少可行性?

目前形势下的铜冶炼行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政策时滞所提供的缓冲时间,加速进行结构调整。在产业方面,可以从单纯的铜冶炼向建筑业,物流,服务业等方向发展。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反射炉所从事的生产已经不适应生产需要,应及时淘汰。

(3)加速转型升级。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由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浅层次加工贸易向进口电解铜,深加成铜材出口的转型升级。同时实施纵向发展战略,发展产品上游采矿.找矿并进入产品下游铜材包装。

(4)在一定时期内适当减产,必要时甚至可以停产,以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的主动权。

(5)合并铜业中的小型私有企业,以增强企业活力,加速实现真正的国企公司化,同时也能提高竞争力。

(6)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走“节能减耗”之路。发展采选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先进的冶炼加工技术,资源充分回收利用,并实施先进的环境资源保护措施。

(7)重视人才,走好“人才强企”之路,成立企业产品研发中心,发挥其核心功能。

(8)重视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竞争力。抓住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给予15%税率优惠)的发展机遇,加大科技投入与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9)加强同海关,银行的合作,发挥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作用,避免政策调整带来的损失。

(10)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商务部“万商西进”工程的推进及东部沿海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梯度进程转移加速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加速自身发展。

(11)把握产业发展的热度,重复建设或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坚决不能上。

(12)尽快开展和加强矿山新一轮找矿,延长矿山寿命。

参考文献

[1]王忠奎.世界铜精矿供需状况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00,(10).

[2]徐虞利.中外铜精矿加工费谈判添不利因素[J].上海证券报.2006,8(10).

[3]阮正福.环境保护的宏观政策选择[J].企业经济.2006,(2).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2007.

有色金属贸易第5篇

【关键词】 净出口消费指数 地区环境基尼系数 环境成本转移说

一、引言

贸易与环境关系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重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环境成本转移说”。roldan muradian和joan martinez-alier(2001)认为,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这类产品由于国际贸易而产生了环境成本的转移。根据“环境成本转移说”,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具有严格环境规则的发达国家可能会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干净型”产品,并从环境规则较松的发展中国家进口污染密集型产品,从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因此,国内学者对开放经济下的中国环境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沈利生等(2008)、张友国(2009)等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贸易的环境代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对中国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已不容忽视。李小平等人(2010)也认为,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产业并不仅仅是污染产业,同时也向中国转移了低排放系数的“干净产业”,中国并不是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是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污染排放的急剧增加。而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在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不断改善。入世后的2001—2008年,北京市年贸易总量平均增长率为26.8%,工业废水排放从2.12亿吨降至0.84亿吨,工业so2排放量从12.63万吨降至5.77万吨,贸易增长情况下污染却在降低,这种贸易与环境关系与全国总体状况相悖。

二、北京市贸易规模、结构及总体环境状况

1、贸易规模扩大,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在中国入世前,北京市的对外贸易量增长缓慢。1983—2001年,年平均增长率为2.93%。入世后,2008年贸易量为2717亿万美元,与2001年相比,平均增长率为26.8%。同时,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增长速度。2008—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北京加大政策力度,继续保持了贸易的平稳。

北京市环境质量方面,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总量呈现出递增趋势,然而各个环境要素中的污染物单项含量只有部分指标超出环境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中只有吸入颗粒物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08)22%。全市废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所占比重却显着下降,从2000年的27%下降到2008年的8%。so2排放中工业所占部分从2000年的65%下降到2008年的47%。2009年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8年均削减2%。

2、进口量快速增长,污染减少

北京市在贸易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同时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2009年进口额为1664亿美元,是1983年的10.46倍;出口额为483亿美元,是1983年的3.29倍。根据“内含污染”的解释,产品中包含着污染的成本。若进出口行业结构不变,进口增速大于出口意味着减少出口产品的生产,有利于北京地区环境改善。

3、污染密集度低的行业出口比重迅速上升

北京市产品结构偏向于污染密集度较低的机电产品生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北京市主要进出口产品,两者同时表现为出口比重上升,进口比重下降。2000—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增加17个百分点,进口比重降低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增加27个百分点,进口比重降低7个百分点。

三、污染转移的实证分析

1、污染密集度的行业划分

基于基尼系数判断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原理,结合环境污染状况及经济状况,将经济效益指标纳入到污染统计中,引入地区环境基尼系数rdc。

i表示行业,p代表行业污染物排放量,gdp代表行业工业增加值。为了更好地对污染行业进行重分类,采用“工业三废”作为衡量标准。在此,结合北京市自身环境状况,当rdc的值大于1时,我们认为是污染密集度高的行业;当rdc的值小于1时,我们认为是“清洁”行业(大于1的数字在表1用“*”标注)。2007年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中国历史上环境状况统计最准确的一次,因此选择2008年度的数据计算污染行业分类标准。

由表1可见,工业废气排放密集度较高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废水排放密集度的行业有: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纺纱及制成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医药制造业。

固体废物排放密集度较高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综合以上3种污染排放,将所分析的13个工业行业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排放系数行业: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纺纱及制成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个行业。另一类为低排放系数行业:木材、家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个行业。

2、净出口消费指数的投入产出分析

在区分污染行业后,本文利用北京市的投入产出状况综合分析贸易所带来的污染行业转移。净出口消费指数(netxc)可以用来检验污染天堂假说:该指数可以衡量本国污染产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净出口相对于该产业在本国消费的比重,根据该指数的趋势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污染产业”转移的现象。我们设净出口消费指数为netxc,其中,c=p-(x-m),c、x、m、p分别代表地区的消费、出口、进口和产值。对于地区而言,污染排放是由当地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而进出口报关产品并不是全部由该地区生产,这就存在一个数据不匹配的问题。为此,需要采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调减调入并调增调出的产品,排除非北京市生产的产品计入出口。对netxc进行修改,x代表出口与调出之和,m代表进口及调入之和。如果某产业的净出口消费指数在研究期间呈上升趋势(即平均增量大于0),则说明外国向北京转移了该产业,如果该产业是污染产业,则“污染产业转移”成立;反之,则说明北京转移出了该产业。

2000—2009年间,机电产品在北京市对外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平均在52%以上,有必要对其细分。表2中,将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划分为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机械制造业。同时,由于投入产出表利用生产属性分类而不是产品分类,投入产出表将化工、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合并为化工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合并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由表2可知,1997—2007年,净出口消费指数平均增量大于0的行业有: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而这些行业都为清洁型行业,说明对外贸易向北京市转移了清洁行业,北京市不属于“污染天堂”。北京市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尤其是在“绿色北京”之后,制定了《北京市地方环保标准的体系构建及“十二五”北京市地方环保标准规划》,通过制定较高水平的环保标准,既可以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又能保护资源环境,减少污染排放。

3、贸易中内含污染的行业结构

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污染,而在产品中就构成了内含污染。在分析进出口所带来地区的污染时,内含污染量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在判断进出口所带来的内含污染量时,采用出口与进口的相对比重(出口进口弹性):ki=,xi、mi表示i行业的出口和进口,当ki>1时,表明i行业的出口产品带来内含污染,加剧北京市的污染排放,用“?鄢”标出)。

从近三年北京市各行业的出口进口相对比重来看,出口进口弹性大于1的行业分别是纺纱及制成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家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这些都是污染密集型行业。

出口进口弹性小于1的行业有:食品、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机电等行业的,其中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为废水密集型行业,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都为污染密集度行业,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清洁型行业。

4、行业进出口量及贸易结构对比

从行业的进出口分析,北京市主要的进口产品集中污染密集度高的行业有: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工、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这种贸易结构使得北京市的出口能够改善环境,减少污染排放。2007—2009年污染密集型产品比重保持在39%以下,2009年达三年来最低(0.34)。

就进出口总量来说,北京市在出口方面主要是出口机电产品、电子设备等污染密集度低的产品,这样就相对减少了北京的污染排放,同时ki由2007年0.62减少到2009年0.58,利于北京市环境改善。

四、结论

1、进出口总体状况看,污染产业转移在北京不存在

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对贸易转移进行分析可知,北京市对外贸易过程中,从外国转入了清洁行业,主要产业为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同时,对照出口进口比重小于1的行业,北京市进口既包括污染密集型行业,又有清洁型行业,但是总体表现为环境状况的改善。这是因为北京市制定了高标准的环境政策,同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附加值较高产业,避免了污染产业的进入。企业缴纳的环境成本(如排污费和环境税等)限制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使用。

2、进口贸易迅速增长,贸易结构趋于污染型产品进口

北京市进出口贸易量呈现进口大于出口局面。出口进口弹性小于1的行业有:食品、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机电等,其中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都为污染密集度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进口具有“内含污染”,从而替代了北京市自己生产,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清洁型行业,但是进口比重连年下降,2003年为58.86%,而2009年为30.6%。清洁型行业的进口比重下降,同时侧重于污染行业产品的进口,说明北京的贸易结构趋于清洁型。

3、污染型行业出口比重小,清洁型产品出口利于降低污染

从内含污染角度看,出口进口弹性大于“1”的行业都为污染密集型行业:纺纱及制成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家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说明这些行业的出口增加了北京市的污染。但贸易结构总体表现为,2000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平均比重52%以上,清洁型行业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出口,降低了北京市污染程度。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能耗及污染排放低,这无疑使得北京的环境状况得以改善。北京市加大清洁型产业的投入及外资引进,中关村科技园、亦庄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和产业的发展,使得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倾向低污染行业。

【】

[1] 尹显萍、李茹君:我国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8(2).

兰天:贸易与跨国界环境污染[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有色金属贸易第6篇

【关键词】 净出口消费指数 地区环境基尼系数 环境成本转移说

一、引言

贸易与环境关系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重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环境成本转移说”。Roldan Muradian和Joan Martinez-Alier(2001)认为,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这类产品由于国际贸易而产生了环境成本的转移。根据“环境成本转移说”,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具有严格环境规则的发达国家可能会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干净型”产品,并从环境规则较松的发展中国家进口污染密集型产品,从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因此,国内学者对开放经济下的中国环境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沈利生等(2008)、张友国(2009)等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贸易的环境代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对中国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已不容忽视。李小平等人(2010)也认为,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产业并不仅仅是污染产业,同时也向中国转移了低排放系数的“干净产业”,中国并不是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是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污染排放的急剧增加。而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在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不断改善。入世后的2001—2008年,北京市年贸易总量平均增长率为26.8%,工业废水排放从2.12亿吨降至0.84亿吨,工业SO2排放量从12.63万吨降至5.77万吨,贸易增长情况下污染却在降低,这种贸易与环境关系与全国总体状况相悖。

二、北京市贸易规模、结构及总体环境状况

1、贸易规模扩大,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在中国入世前,北京市的对外贸易量增长缓慢。1983—2001年,年平均增长率为2.93%。入世后,2008年贸易量为2717亿万美元,与2001年相比,平均增长率为26.8%。同时,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增长速度。2008—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北京加大政策力度,继续保持了贸易的平稳。

北京市环境质量方面,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总量呈现出递增趋势,然而各个环境要素中的污染物单项含量只有部分指标超出环境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中只有吸入颗粒物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08)22%。全市废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所占比重却显着下降,从2000年的27%下降到2008年的8%。SO2排放中工业所占部分从2000年的65%下降到2008年的47%。2009年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8年均削减2%。

2、进口量快速增长,污染减少

北京市在贸易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同时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2009年进口额为1664亿美元,是1983年的10.46倍;出口额为483亿美元,是1983年的3.29倍。根据“内含污染”的解释,产品中包含着污染的成本。若进出口行业结构不变,进口增速大于出口意味着减少出口产品的生产,有利于北京地区环境改善。

3、污染密集度低的行业出口比重迅速上升

北京市产品结构偏向于污染密集度较低的机电产品生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北京市主要进出口产品,两者同时表现为出口比重上升,进口比重下降。2000—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增加17个百分点,进口比重降低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增加27个百分点,进口比重降低7个百分点。

三、污染转移的实证分析

1、污染密集度的行业划分

基于基尼系数判断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原理,结合环境污染状况及经济状况,将经济效益指标纳入到污染统计中,引入地区环境基尼系数RDC。

i表示行业,P代表行业污染物排放量,GDP代表行业工业增加值。为了更好地对污染行业进行重分类,采用“工业三废”作为衡量标准。在此,结合北京市自身环境状况,当RDC的值大于1时,我们认为是污染密集度高的行业;当RDC的值小于1时,我们认为是“清洁”行业(大于1的数字在表1用“*”标注)。2007年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中国历史上环境状况统计最准确的一次,因此选择2008年度的数据计算污染行业分类标准。

由表1可见,工业废气排放密集度较高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废水排放密集度的行业有: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纺纱及制成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医药制造业。

固体废物排放密集度较高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综合以上3种污染排放,将所分析的13个工业行业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排放系数行业: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纺纱及制成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个行业。另一类为低排放系数行业:木材、家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个行业。

2、净出口消费指数的投入产出分析

在区分污染行业后,本文利用北京市的投入产出状况综合分析贸易所带来的污染行业转移。净出口消费指数(NETXC)可以用来检验污染天堂假说:该指数可以衡量本国污染产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净出口相对于该产业在本国消费的比重,根据该指数的趋势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污染产业”转移的现象。我们设净出口消费指数为NETXC,其中,C=P-(X-M),C、X、M、P分别代表地区的消费、出口、进口和产值。对于地区而言,污染排放是由当地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而进出口报关产品并不是全部由该地区生产,这就存在一个数据不匹配的问题。为此,需要采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调减调入并调增调出的产品,排除非北京市生产的产品计入出口。对NETXC进行修改,X代表出口与调出之和,M代表进口及调入之和。如果某产业的净出口消费指数在研究期间呈上升趋势(即平均增量大于0),则说明外国向北京转移了该产业,如果该产业是污染产业,则“污染产业转移”成立;反之,则说明北京转移出了该产业。

2000—2009年间,机电产品在北京市对外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平均在52%以上,有必要对其细分。表2中,将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划分为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机械制造业。同时,由于投入产出表利用生产属性分类而不是产品分类,投入产出表将化工、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合并为化工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合并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由表2可知,1997—2007年,净出口消费指数平均增量大于0的行业有: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而这些行业都为清洁型行业,说明对外贸易向北京市转移了清洁行业,北京市不属于“污染天堂”。北京市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尤其是在“绿色北京”之后,制定了《北京市地方环保标准的体系构建及“十二五”北京市地方环保标准规划》,通过制定较高水平的环保标准,既可以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又能保护资源环境,减少污染排放。

3、贸易中内含污染的行业结构

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污染,而在产品中就构成了内含污染。在分析进出口所带来地区的污染时,内含污染量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在判断进出口所带来的内含污染量时,采用出口与进口的相对比重(出口进口弹性):Ki=,Xi、Mi表示i行业的出口和进口,当Ki>1时,表明i行业的出口产品带来内含污染,加剧北京市的污染排放,用“?鄢”标出)。

从近三年北京市各行业的出口进口相对比重来看,出口进口弹性大于1的行业分别是纺纱及制成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家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这些都是污染密集型行业。

出口进口弹性小于1的行业有:食品、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机电等行业的,其中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为废水密集型行业,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都为污染密集度行业,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清洁型行业。

4、行业进出口量及贸易结构对比

从行业的进出口分析,北京市主要的进口产品集中污染密集度高的行业有: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工、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这种贸易结构使得北京市的出口能够改善环境,减少污染排放。2007—2009年污染密集型产品比重保持在39%以下,2009年达三年来最低(0.34)。

就进出口总量来说,北京市在出口方面主要是出口机电产品、电子设备等污染密集度低的产品,这样就相对减少了北京的污染排放,同时Ki由2007年0.62减少到2009年0.58,利于北京市环境改善。

四、结论

1、进出口总体状况看,污染产业转移在北京不存在

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对贸易转移进行分析可知,北京市对外贸易过程中,从外国转入了清洁行业,主要产业为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同时,对照出口进口比重小于1的行业,北京市进口既包括污染密集型行业,又有清洁型行业,但是总体表现为环境状况的改善。这是因为北京市制定了高标准的环境政策,同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附加值较高产业,避免了污染产业的进入。企业缴纳的环境成本(如排污费和环境税等)限制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使用。

2、进口贸易迅速增长,贸易结构趋于污染型产品进口

北京市进出口贸易量呈现进口大于出口局面。出口进口弹性小于1的行业有:食品、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机电等,其中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都为污染密集度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进口具有“内含污染”,从而替代了北京市自己生产,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清洁型行业,但是进口比重连年下降,2003年为58.86%,而2009年为30.6%。清洁型行业的进口比重下降,同时侧重于污染行业产品的进口,说明北京的贸易结构趋于清洁型。

3、污染型行业出口比重小,清洁型产品出口利于降低污染

从内含污染角度看,出口进口弹性大于“1”的行业都为污染密集型行业:纺纱及制成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家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说明这些行业的出口增加了北京市的污染。但贸易结构总体表现为,2000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平均比重52%以上,清洁型行业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出口,降低了北京市污染程度。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能耗及污染排放低,这无疑使得北京的环境状况得以改善。北京市加大清洁型产业的投入及外资引进,中关村科技园、亦庄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和产业的发展,使得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倾向低污染行业。

【】

[1] 尹显萍、李茹君:我国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8(2).

兰天:贸易与跨国界环境污染[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有色金属贸易第7篇

摘要:电缆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时往往以产成品电力电缆作为质押进行融资,其贸易融资的目的是满足有色金属如铜、铝等原材料交易的需要。但有色金属属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为了锁定成本,需要在期货交易所或LME进行套期保值从而规避价格风险。本文围绕有色金属(以铜为例)价格的套期保值和电缆企业贸易融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套期保值;存货质押融资;电缆企业;有色金属

一、贸易融资的概述

1.贸易融资的含义

贸易融资是在商品交易中银行为企业提供的一种服务,是银行为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短期融资。其表现方式有进口押汇、限额内透支、进口代付、假远期信用证、进口托收押汇、出口保理押汇等,结合电缆企业特点,本文着重分析存货质押融资。

存货质押融资指需要融资的企业将企业存货作为质押物,向贷款方(一般银行)申请借款,质押物一般交给具有合法管理存货资格的中介方进行保管。存货融资不仅迎合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而且使大型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存货质押融资满足了中小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一般以半成品、成品等存货作为质押物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

2.存货质押融资的模式

(1)国外存款质押融资模式

目前国外存货质押融资有委托监管模式、物流银行模式和统一授信模式。其中委托监管模式指借款方向银行取得借款时,银行委托中介对存货进行业务控制,按监管程度在监管上分为简单监管和严密监管两种类型。而物流银行模式是由银行和物流企业组成专门的金融机构对借款企业提高存款质押贸易融资。统一授信按授信程度分为物流企业辅助性监管和物流企业独立提供存货质押业务,在第二种类型中银行为物流企业提供一定贷款,通过协议收取本金和收益。

(2)国内存款质押融资模式

借鉴国外存货质押融资模式,根据存货的形态,如产成品、在制品和原材料,分为存款质押授信仓单质押授信、融通仓等。

在上述几种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中,依据电缆企业特点,电缆企业一般以电力电缆存货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这里主要介绍存款质押授信。存货质押授信是银行应用最为广泛的商品。当电缆企业进行贸易融资时,以企业自有存货如电力电缆等作为动产进行质押,具体分为静态和动态存货质押授信,其中静态授信较为严格,只能以款易货,由于现实交易频繁,这种静态存货质押会束缚了电缆企业的发展。而动态质押授信更为灵活,往往依据质押电缆的价值设定一个范围,融资方式灵活,增加了电缆企业存货融资的方便性。

二、套期保值的相关内容

1.套期保值的含义

套期保值是企业或个人为了防范因商品价格不确定带来的损失而进行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是一种与现货市场买卖相反的行为,转嫁了价格波动风险,往往根据现货市场具体买卖数量,而在期货市场进行买进或卖出期货合约从而弥补自身在现货市场因商品价格变动而带来风险的损失。由于期货交易较为正式,在商品数量和质量上以标准化合约为主,在往往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2.套期保值的种类

套期保值按交易方向可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两种。

买入套期保值是投资者认为未来商品的价格会上涨从而买入期货合约以减少因未来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损失,在实际交易中往往会在到期日进行对冲,又称多头套期,在进行多头操作时,投资者会事先买入一份期货合约,在合约到期日按照到期日期货合约价格进行卖出,而在现货市场进行买入,实现保值或套利的目的。卖出套期保值是因为投资者担心商品价格下跌从而卖出一定数量的标准化合约的一种保值手段,又称空头保值,其前提是投资者拥有大量的商品,但认为市场需求不景气,商品价格可能下跌,从而在当期买入一个以一定价格卖出商品的期货合约,在到期日时即使现货市场商品价格下跌,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减少损失。

三、贸易融资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电缆企业以电缆进行存货质押融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铜、铝等有色金属原材料的购买,而另一方面由于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兴起,使得贸易融资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很大。据统计,2 月份我国精炼铜进口为27.9吨,1-2 月进口总量为67 吨左右,同比上涨47%。中国对铜、铝有色金属进口只是世界需求的一个缩影,其他国家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也十分巨大,从而致使有色金属的价格波幅很大,电缆企业不得不通过国内或国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造成期货市场交易量频繁的现象。此外,有色金属贸易融资会加大国外市场有色金属的需求,也会增加国内市场的库存,造成国内外有色金属价格不一致的问题。

四、套期保值在电缆企业进口大宗商品中的操作流程

进行套期保值应该做好识别经验风险的工作,经营风险贯穿于各个交易环节,针对各个环节的现状运用期货进行保值从而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在操作上,有如下注意事项:一是由于传统的保值方法漏洞较多,往往难以达到保值的目的甚至在亏损后很难对亏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色金属保值不仅应该以保值为目的更应该有套利的思维,应时时关注伦敦有色金属交易所和国内期货市场价格的内在联系。二是从国内市场看,我国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压缩银根,贷款利率上升,单纯的银行贷款已不能满足企业融资进行业务开展的需要,因此贸易融资应运而生,特别是有色金属贸易融资的兴起,加剧了有色金属价格的变动。三是从国外进口有色金属,往往存在汇率变动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应考虑有色金属进口中汇率风险的规避。

1.现货操作流程

交易参与者有进口企业、国内客户和国外供货商,在具体操作上,进口企业会从国外供货商购买有色金属,如铝,在付款方式上采用信用证,在开证后取得货物凭证。进口企业取得货物时会以人民币报价的形式转售给国内客户并获得资金。当信用证到期时通过货币转换对国外供货商支付款项。在这个流程中涉及三个价格:国外铝的价格,一般以LME 市场上的价格为基价,一般以美元表示;国内期货市场价格;国内销售价格。在这三类价格中,应注意国内销售价格与国内期货市场价格价差问题。

2.保值与套利

为了避免有色金属风险价格敞口问题,在进行套期保值时,要针对不同环节特点进行套保。依据国际贸易惯例的要求,每一批次的货物都会有点价期限,点价开始于供货商收到保证金或信用证之后,此时供货商也会报出一个点价结束日。由于在运输中海运时间跨度长,货物到港口后还需清关程序。针对这类问题通常在购货时按照利于进口的原则在供货商处进行点价,同时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卖出套期保值,当货物入港清关后在期货交易所买入保值对冲即可。在进行操作时应注意国内现货与期货市场商品价格的差距。若点价过程中比价处于不利地位,可以通过供货商处点价,同时在LME 卖出套期保值,当比价合适时再进行销售,同时在LME 进行买入对冲。若急需资金,但在比价方面不利于进口,则在入港清关进行销售时在国内期货交易所买入套期保值,当比价合适时再进行买入和卖出进行平仓。

五、电缆企业在国内期货交易中运用套期保值的案例分析

1.买入套期保值实例

在国内期货交易所进行套期保值时,某电缆企业预计年底生产销售增加,3 个月后计划购进铜材料800吨,受银行银根紧缩的影响,作为购买原材料资金的来源,电缆企业以电力电缆等产成品作为质押进行贸易融资,由于铜属于大宗商品,价格变动较大,该公司在期货交易所进行铜材料的套期保值业务,并买入以铜为标的物的套期保值。设2010 年9 月25 日铜的现货市场价格为35000 元/ 吨,此时期货交易所12 月25 日的铜合同价格为36000 元/吨,2010 年12 月25 日时,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铜的价格分别上涨400 元/ 吨和500 元/吨。在现货市场,由于企业没提早购买铜亏损400*800=320000 元;而在期货市场电缆企业通过买入和卖出对冲从而获得收益:500*800=400000 元;从而总收益为400000-320000=80000 元(此处暂时不考虑增值税问题)。可以看出,套期保值是通过期货市场对冲交易来减少现货市场价格变动风险,从而将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

2.卖出套期保值

而卖出套期保值与买入套期保值相反,电缆企业在购进铜材料时往往会有一定库存,假设2013 年5 月10日库存量为500 吨,而铜的价格是变动的,企业预计3个月后铜的价格会下跌,于是在期货交易所开展卖出套期保值业务。2013 年5 月10 日铜的现货市场价为37000 元/ 吨,而期货市场3 个月后铜的合约价位36900元/吨。6 个月后即2013 年11 月10 日铜的现货价为36800 元/吨,卖出会损失10000 元,期货市场铜的价格下跌至36200 元/吨, 通过买入与卖出合约对冲可获得收益35000 元,通过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互配,企业共获利润25000元,实现了套期保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国存.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铜期货套期保值研究[D].湘潭大学,2013.

[2]盛志荣. 跨国融资风险的期货套期保值策略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8(01).

有色金属贸易第8篇

关键词: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F426

有色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故又称非铁金属。其中,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是指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六种常用有色金属指其中的前六种金属。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有色金属工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两个行业大类。本文主要从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的角度研究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变化。

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增长,逐步从有色金属工业小国发展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大国。在2002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之后几乎每隔4年增加1000万吨,2012年产量达到3670万吨。2002年以来,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分品种来说,2010年以来十种常用金属我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有的品种已经连续居世界第一长达数年或10多年。

表1显示,我国六种有色金属不仅产量快速增长,而且占世界总产量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毫无疑问,我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大国。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是,我国是不是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

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

本文用三个指标来测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情况:一是国际市场占有率;二是贸易竞争力指数;三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一国或地区某产业i出口总额占世界该产业出口总额的比例,计算公式是:国际市场占有率=某产业出口总额/该产业世界出口总额。图1显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1995-2011年铜、铝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铅、锌、锡、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六种常用有色金属平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总体上,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曾经的优势金属品种如锡和铅近年来国际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尽管2011年铝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10%,但总体上有色金属产品2011年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6.1%。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或地区产业i的进出口差额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之比,计算公式是:

其中, X、M分别代表出口额与进口额,i表示某产业。该指数取值范围是[-1,1],数值取0表示竞争力等于平均水平,越接近于1(-1)表示竞争力越大(越小)。图2显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始终为负数且呈下降趋势(以六种金属平均代替),表示我国有色金属国际竞争力较差且呈恶化趋势,但近两年稍有好转。分品种来看,铅和铝贸易竞争力指数一般为正(因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为负数除外),其他品种金属的贸易竞争力为负数;从变化趋势看,铝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总体明显呈上升趋势,锡和锌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明显呈下降趋势,其他品种金属呈持平或波动状态。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或地区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计算公式是:

其中,xia表示国家或地区i在a产业或产品在t时期的出口额, xwt表示a产业或产品在t时期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额,xit表示国家或地区i在t时期总出口额, 表示世界市场在 时期的总出口额。RCA值越大,比较优势越明显。按照日本贸易振兴会(JERTO)提出的标准,当RCA数值大于2.50时该产业具有极强比较优势,当RCA在0.80~1.25之间该产业具有中等比较优势,0.8以下则处于比较劣势。

图3显示,我国六种有色金属平均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始终低于1,表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总体上有色金属工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稳定,但品种分化明显,铝是唯一上升的品种,铅、锌、锡是下降的,铜、镍总体持平。

三、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这里对主要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和消费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简要比较。本文以六种常用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锡、镍)为例进行国际比较。另外,需要交代的是,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部分采用的基础数据是进出口贸易中的实物贸易量数据,而非贸易额数据。

(一)精炼铜

据统计,2011年精铜产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智利、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赞比亚、印度、波兰和韩国;精铜消费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意大利、巴西和印度。世界主要铜生产和消费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如表2、表3所示。

综合表2、表3信息,中国铜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下游水平。国际市场上,智利、赞比亚、波兰、俄罗斯等由于资源丰富,处于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在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中,中国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也最差。

(二)未锻铝和铝合金

据统计,2011年铝产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阿联酋、印度、巴西、挪威、巴林;铝消费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印度、韩国、巴西、意大利、土耳其、俄罗斯。世界主要铝生产和消费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如表4、表5所示。

综合表4、表5信息,中国铝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中游水平。国际市场上,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由于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处于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在金砖四国中,中国铝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相对较差,明显逊于俄罗斯和巴西。

(三)精炼铅

据统计,2011年铅产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意大利;铅消费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德国、韩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英国、巴西和印度。世界主要铅生产和消费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如表6、表7所示。

综合表6、表7信息,中国铅产业国际竞争力迅速衰落,现处于下游水平。国际市场上,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较强;但在金砖四国中,中国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相对较好。

(四)锌锭

据统计,2011年锌产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韩国、印度、加拿大、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墨西哥、哈萨克斯坦、秘鲁;锌消费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韩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巴西。世界主要铅生产和消费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如表8、表9所示。

综合表8、表9信息,中国锌产业国际竞争力迅速衰落,现处于下游水平。国际市场上,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墨西哥、秘鲁等国产业竞争力较强。在金砖四国中,与中国锌产业国际竞争力表现最差。与中国锌产业呈下降趋势相反,印度的锌产业呈不断增强趋势;巴西、俄罗斯的竞争力表现一般但比较稳定。

(五)精炼锡

据统计,2011年锡产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秘鲁、泰国、玻利维亚、比利时、印度、巴西;锡消费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比利时、西班牙、巴西。世界主要锡生产和消费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如表10、表11所示。

综合表10、表11信息,中国锡产业国际竞争力迅速衰落,现处于下游水平。国际市场上,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秘鲁、玻利维亚等南美国家产业竞争力较强。在金砖国家中,中国锡产业的表现也是最差的。

(六)精炼镍

据统计,2011年镍产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芬兰、新喀里多尼亚、哥伦比亚、古巴;镍消费量居前的国家有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意大利、南非、比利时、法国。世界主要镍生产和消费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如表12、表13所示。

综合表12、表13信息,中国镍产业虽然占据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竞争能力很弱,处于下游水平。国际市场上,俄罗斯、加拿大、挪威、芬兰等因资源丰富而使该产业占据有利竞争地位。

四、影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前述分析表明,我国是有色金属工业大国,但不是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现阶段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总体偏弱,一些传统优势品种如铅、锌、锡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则出现明显弱化趋势。从当前形势看,以下三方面因素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将继续发挥重要影响作用。

(一)工业化阶段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推进重化工业阶段,在这个阶段,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住、行消费占据主导地位,拉动着中国经济增长,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重化工业建设投资等大幅度增长,由此导致单位经济增长或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有色金属占比较大,这必然促使我国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大国。然而,尽管我国是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大国,国内有色金属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求不足部分需要靠进口来弥补,由此导致这种现象,有色金属产品进口大大大于出口。因此,出现现阶段基于进出口贸易量或贸易额衡量的各种国际竞争力指标偏弱或呈恶化趋势。

(二)资源禀赋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也包括再生资源利用)的产业,同时,也是高能耗产业,因此,增强资源保障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世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一般也是资源丰富的国家,或者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或者是能源资源丰富。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铜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铝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铅锌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超过30%,镍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同时,在境外已形成的有色金属原料权益产能不多,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境外铜矿资源实际权益仅占矿产原料进口量的不足4%;铝资源实际权益仅为矿产原料进口量的3%;锌资源实际权益仅为矿产原料进口量的2.8%。增强资源控制力,突破资源约束,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三)政府政策

长期以来,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产业政策重点作用领域之一,产业政策必将对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过去的情况来看,产业政策已涉及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组织调整、企业兼并重组、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这些政策对提升有色金属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有弊,且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并不一致,需要具体讨论。

“十二五”期间对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产生最大影响的政策主要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这些政策的核心要点是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控制总量。“十二五”时期,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控制在46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为8%,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产量分别控制在650万吨、2400万吨、550万吨和720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3%、8.8%、5.2%和6.9%,均明显低于“十一五”时期。

二是节能减排。总体上,“十二五”期间将比“十一五”时期实行更严格的淘汰落后工作,包括淘汰落后铜冶炼产能30万吨;淘汰落后电解铝产能80万吨;淘汰落后铅冶炼产能120万吨;淘汰落后锌冶炼产能40万吨。铜、铅、镁、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降到300千克标煤/吨、320千克标煤/吨、4吨标煤/吨和900千克标煤/吨及以下,电解铝直流电耗、全流程海绵钛电耗分别降到12500千瓦时/吨和25000千瓦时/吨及以下。

三是技术创新。重点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精深加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等自主创新工艺技术取得进展,绿色高效工艺和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产品品种和质量基本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

四是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前10家企业的冶炼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为铜90%、电解铝90%、铅60%、锌60%。

五是环境保护。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均降低1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防控,2015年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

六是资源保障。加快境外铜、铝、铅、锌、镍、钛等原料供应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境外资源勘探;进一步加强国内重点成矿地带的普查与勘探,增加资源储量,提高查明资源储量利用率,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部边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参考文献:

[1]林黎明.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市场,2010,(19).

[2]工业和信息化部.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OL].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2011-12-04.

[3]工业和信息化部.《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J].有色金属工程,2012,(1).

[4]《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副主任赵武壮[J].中国有色金属,2012,(5).

有色金属贸易第9篇

反倾销红灯频闪

2008年8月18日,加拿大对原产于或出口自中国的铝型材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2009年2月16日做出裁决,中国企被裁定征收1.7%―101%的反倾销税,2.59~15.84元/千克的反补贴税。

2009年6月24日,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铝挤压材及铝制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全国700多家铝,型材生产及贸易企卷入其中,涉及产品出口量达6.56万吨、出口金额2.5亿美元。2010年10月28日,澳大利亚结果,通知应诉的30家中国铝材企获得2.7%-10.1%的单独倾销税率和3.8%~7.6%的单独补贴税率。其中,坚美、广亚、兴发、澳美、银一百等11家佛山铝企通过积极应诉,取得中等程度的税率,裁定为反倾销幅度6.1%,反补贴幅度6.4%,其他没有应诉企(除去台澳铝(台山)有限公司)则获得25.7%的倾销税率和18.4的补贴税率。

2010年5月6日,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精炼铜管做出反倾销初裁,涉案企被征收10.26%~58.69%的反倾销关税。9月27日,美国商务部做出反倾销终裁,决定对中国产无缝精炼铜管征收11.25%~60.85%的反倾销税。10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无缝精炼铜管对美国产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认定,美国商务部将正式向中国产无缝精炼铜管征收11.25%~60.85的反倾销税。

2010年4月21日,美国决定对中国的铝挤压材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提出立案申请的是美国钢铁工会和铝型材公平贸易委员会。此案中国企涉案金额预计达到5.34亿美金,而广东省企达2亿美金,其中大多为佛山企。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凤铝、坚美、澳美、广亚等50多家企涉案。在反补贴初裁中,三家强制应诉企由于未应诉,被裁定137.65%的惩罚性税率,两家自愿应诉企补贴税率为6.18%和10.37%,其他企补贴税率为137.65%。10月28日,美国商务部做出本案反倾销初裁,所有涉案企均被裁定59.31%的倾销幅度。

据粗略统计,国外针对中国有色行的贸易救济案件共8起,涉及国家有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产品涉及铝箔、铝型材、铝板带、钼丝、铝挤压材、铝合金轮毂、精炼铜管等。有的产品短时间内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调查。被调查的产品从过去的低端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而这些产品都是我国有色金属行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的产品。贸易摩擦案件不断发生,给中国有色行带来惊人的经济损失,高额的反倾销反补贴税使我国企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极有可能暂时退出原有国际市场。

“非市场经济国家”是祸根

为何中国有色行企频繁遭遇贸易摩擦呢?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协会相关领导介绍,尽管我国2001年加,AWTO胆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在加入WTO后的15年内,中国仍将被视作转型国家。到目前为止,尽管澳大利亚已把我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删除,并且已有半数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反倾销涉案企采取个案处理、分别对待的方法,但区别对待的程度差异仍然很大。欧盟至今仍把我国列为唯一的“特殊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之中,实际上并未完全承认。美国则根本不予承认。

“非市场经济国家”既是招致国外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起因,也是导致我国企应诉失败的关键原因。以加拿大对我国铝型材发起的双反合并调查案为例,2008年11月17日,加拿大边境署在给金桥铝材集团致函中就明确提出“中国政府实质性地决定了铝型材的国内价格”。在他们看来,中国政府给予上游电解铝国企的补贴,如土地、电价等会使下游采购商品的企间接受益,会导致产品价格非正常。尽管金桥铝材集团在回复加拿大时反复强调解释“中国铝型材行中民营和外资企占了绝大部分,其生产经营活动与政府没关系,更谈不上国家决定我们的产品价格。另外,铝型材的主要原料铝锭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产品,有LME价格,国内也有期货或现货价格,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互影响,是最市场化的,透明度最高的价格。”但仍然无济于事。是逆来顺受还是积极应对

据WTO规则,如果企不积极应诉,国政府有权使用“最佳可获得信息”这一规则来直接裁决,如认定倾销、损害成立,即可征收反倾销税。而最佳信息往往就是方提供的对我方企最不利的数据。因此,不应诉等于是“缺席判决”,不战而败。

应诉积极的中国企往往能获得一个较其他企低的差别税率。而应诉不积极或者不应诉的企却获得了统一的高额税率。所以,我们不能把失败的原因简单归结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歧视,也应从自身找找原因。

造成企应诉不积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企国际贸易人才的缺乏,尤其是缺乏应对贸易摩擦方面的人才,对世贸组织基础规则及反倾销等法律法规缺乏认识和了解,一旦遭遇反倾销调查,往往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其二,在有色金属生产行,特别是有色金属加工行,企数量多但规模小、势单力薄,遭遇贸易救济案件时顾虑较多,到底应诉还是不应诉?应诉失败了会怎么样?是不是只有一家应诉?这些顾虑有时候拖累了企,成为企遭遇贸易救济案件后失败的主观原因。相当一部分企的产品是通过进出口公司等中间商出口的,由于企不直接跟外商打交道,一旦遭遇贸易救济调查,往往缺乏直接的感受,更谈不上提出应对措施;再有就是反倾销应诉的成果难以维护,挫伤了企应诉的积极性。由于“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难以落实,当一个案件以无损害或较低的反倾销税率结案后,不应诉的企也能分享胜诉成果,而且往往不受约束再次造成倾销,使应诉企来之不易的成果付之东流,极大地挫伤了企应诉的积极性。

相反,面对危机,政府主管部门、行协会和骨干企的积极应对则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澳大利亚等国已经率先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是我国政府积极努力的成果。证明了政府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的深层次改革,按照国际规则来改造我国政府与企的关系,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体制与国际竞争规则相融合,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的干预和扶持,以事实证明中国属于市场经济国家,生产企和外贸企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

企之间要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应对反倾销。要合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反倾销纠纷。根据《1994年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如果我方认为提起反倾销控诉的进口国的行为和反倾销措施有失公允,具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和歧视性,则可向反倾销措施委员会,请求公正合理解决。必要时,对倾销争议经双方协商后未能达成和解的,可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进行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