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11 09:07: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

第1篇

管理心理学从管理出发,将心理学的原理和成果与其他相关的学科成果应用到管理活动中,分析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具体活动的规律性。它包括丰富的内容,涉及组织管理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探索激励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技巧,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协调与建立组织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不断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进而发挥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组织效能为目的的学科⋯ 。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各门科学独立的标志,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系统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础之上,并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管理中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因而也是一门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边缘性学科,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科 J。概括地说,管理心理学要义是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问。

2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色与应用价值

(1)学科特色

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任何组织又都是离不开管理的,管理是追求效能的,管理的主体是人,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管理活动中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发展。这就表现出这一学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涵盖性、维度和宽广的应用空间。管理心理学重视组织中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组织中群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可以说,它的发展是所有组织成员的需要,所有管理者的需要。现代化的组织处于社会这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中,无时不在与其他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管理心理学注重与外部组织的联系,注重与外部组织人的联系,使组织在社会复杂系统中达到自适应。一个理论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地位;没有基础,就没有水平;没有应用,就没有发展。管理心理学可以说具备了特色、基础和应用几方面的特征,尤其是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点,正是对“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这一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系列个体、群体、组织等亟须解决的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呼唤新的研究成果为之服务。需要是理论发展的动力。管理心理学发展和应用空间广阔,特色和魅力彰显。

(2)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人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德裔美籍思想家,著名的精神分析医生E.弗洛姆(E.Fromm)曾指出:“心理学的进步并不在于把称之为‘自然”’的领域和称之为‘精神“的领域相区分,而是从‘物质一精神’的整体上把握人。”‘‘人,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成为历代心理学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需要开发。对于每个人来说,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是创造积极人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创造力是人类巨大潜能的表现。据研究表明,用来进行心理活动的大脑容量有100亿个比特,可以装下全世界图书馆的藏书内容 。《美国心理学会年度报告》载,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是用脑程度和方式的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为从理论上讲,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行为管理学》中得出如下的结论:按时计酬的员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 ,而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发挥至8O% ~9O% 。可见,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研究成果,会有效地发现和开发员工的替能,提升员工的创造力,进而使组织中的人往和合作达到1+1>2的效能。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管理,为开发组织中人的潜能,进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3)提升管理现代化效应。顺应经济全球化

现代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现代化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它同单凭个人主观臆断的管理、经验主义的管理,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的管理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复杂,生产的社会化已超越了国界,分工协作也从组织内部、国内组织之间向跨国之间发展。跨国公司作为与现代化生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在全球经济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跨文化交流在全球经济化过程中是必须面对的。了解民族差异的管理者在与其他国家的人共同工作时,可以适时地调整管理风格,使组织中的人为实现组织目标和自身目标而努力工作。例如,他们知道英国人很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会避免问英国人个人问题;而希腊人对个人问题却是可以接受的,这表明你对他感兴趣。管理心理学在发展中关注了这些新课题。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人被抽象为劳动力,并被作为与资本、土地地位等同的生产要素;而在管理心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是基础儿n叭。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认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须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定。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心理学强调推行“顺乎人性“的管理,强调尊重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增进与组织员工的感情联系;强调各种激励机制,满足职工的各种合理需要去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强调根据人的个性差异有效配置人力资源,人尽其才;强调民主管理,提倡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强调管理是种服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顺应全球经济化,提升各类组织的管理现代化效应,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都是彰显的。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研究新视野

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从2O世纪9O年代苏联解体,到计算机网络风靡全球,从亚洲经济危机和复苏,到欧洲统一货币,跨国集团、跨国组织的跨国经营,促使全球经济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流动和配置的加速是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主要表现形式为跨国经营模式。一个大的企业公司往往在其他国家、地区开设子公司,如可口可乐要在4O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民族文化是有差异的。跨国组织中的跨文化差异对组织中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科研究要为时展服务。管理心理学在这场变革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呈现出新的研究特点。我国学者凌文辁、郑晓明等撰文概括了近2O年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从个体理论向整体组织理论扩展;在理论发展上,重视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学科体系上,更强调组织的动力学和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在研究领域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框架,管理培训与发展、工作业绩评估、管理决策、组织文化、跨文化研究已成为热门领域,并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出现新的研究视野:

其一,重视精神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的研究。激励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自管理心理学诞生以来研究最多的领域,曾产生了内容学派、过程学派及行为学派等诸多理论。进入2O世纪8O年代以后,虽然很少有新的激励理论提出,但在前人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激励研究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新型的激励是赋予员工更多的权利和责任,使员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组织管理者,进而发挥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激荡》一书中所说,“人类正从一种饱肚子的经济走向心理经济。”当代管理思想家、英国商学院教授韩迪(C.Handy)特别提出“企业会员(membership)的概念,强调建立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心理契约。他认为,如果员工被视为企业的“工具”,无论再怎么赋予员工活力,充其量只能增进效率,而无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更进一步的贡献。只有将员工看成企业的会员,给予他们决定企业未来的权利,他们才会将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连在一起。正如美国学者马斯洛等认为的那样,追求需要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追求各种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的天性。员工进入组织工作,为的就是组织能够提供机会满足需要。人,都是需要被激励的。唯有受到激励,人才有干劲,尽其所能,甚至于不眠不休。员工在组织所受到的激励,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外附激励与内滋激励。外附激励如公司的政策和公司的管理以及待遇、工作保障等;内滋激励如工作的认可、工作的成就、工作本身是否符合个人的能力与兴趣和发展等 J。提供外附激励与内滋激励,也即是物质激励一精神激励相结合。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更加重视人在组织中的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需求。

其二,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研究。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个性,是组织的核心价值。培育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离不开组织人员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为了有利于创建一个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应该尽一切努力确保新聘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具备更多的能力。传统的企业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而新型管理还同时强调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独特的组织文化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正在全面影响着现代组织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和组织效能的发挥。在跨文化和本土化的组织文化中,全球经济化带来的组织管理中的人际交往和文化摩擦等问题,已引起学者的广泛注意。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使现代组织更加重视对知识和人才的管理,终身学习的理念已蔚然成风。在管理心理学的新视野中,把现代组织看成是学习型组织,要求员工不断获取新知,发挥知识或团队的整合效能。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组织成员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高度柔性、符合人性发展的组织。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把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看作是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传统组织把人看作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学习型组织则把人既看作是管理的主体,又看作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假设是“学习人”。美国排名前25家的企业中,几乎全部是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改造的。

其三,重视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相渗透的领导方式转型研究。传统工业管理,往往“管理过度”而忽视对人的关注。现代组织管理需要领导方式转型,关注组织中人的发展,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美国学者布莱克和穆顿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描述了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五种风格,证明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最高的9.9型管理方式,是现代组织管理最有效的。现代组织与个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呼唤一种心理默契。这种心理默契,无疑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相渗透的领导方式转型的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乃管理行为之本质,文化激荡、管理创新、激励行为,乃世界进化之动力¨ 。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应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同。人是有情感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文关怀是对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敬重。无论是领导给员工过生日,送蛋糕,还是节假日到员工家中慰问;无论是领导的一句夸奖,还是领导轻拍一下员工的肩膀,都会给员工一种情感上的慰籍。对员工表示私下的人文关怀,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专程去医院探望生病的公司推销员的妻子的案例,已被收人多本教科书。

第2篇

一、企业经营范围的概念和性质

经营范围,亦称营业范围,是指由企业章程规定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业务范围,在国外的公司法律制度中亦称为企业法人的目的范围。我国目前关于企业经营范围的规定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民法通则》第42条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13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公司法》第12条规定,“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公司可以修改章程,改变经营范围,但是应当办理变更登记。”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范围不仅是企业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的事项之一,是企业开展具体经营活动的依据和规范,也是法人章程的必要记载事项和法人内部自律性管理所遵循的依据。

关于企业经营范围的性质,学界大致有四种观点:一是权利能力限制说。认为经营范围是对于法人活动范围的限制,也就是对于法人权利能力的限制。法人超出其民事权利能力范围所实施的民事行为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应该说主张经营范围是对法人主体一切商事活动的完全赋权,超出经营范围的行为一律视为无效法律行为。二是行为能力限制说。认为经营范围不是对企业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限制,而是对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法人的权利能力具有平等性,只是其行为能力受其经营范围的限制,超出经营范围的活动为效力待定,如果事后经修改章程取得行为能力,则该行为可以因补正而具有完全效力。三是内部责任说。认为经营范围是法人内部关系的准则,仅为股东限制董事或经理人滥用权利、追究董事或经理人责任。以及要求责任人赔偿公司损失的依据。公司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对外当然有效,而不论相对人为善意或非善意。四是代表权限制说。认为经营范围不过是划定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权的范围,而这种对外代表权的限制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法人超出经营范围以外的行为属于超越代表权的行为,应为效力待定,存在予以追认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企业经营范围是企业民事权利能力的一部分,但不是其民事权利能力的全部。商事活动中,企业作为商事主体,需要自主选择从事经营活动,而国家从实施产业政策、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交易安全等方面考虑,为这种经营活动划定了边界,这就是经营范围。企业经营范围对内规定经营管理者的权力边界,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对外则是企业作出的某种声明或承诺,它使交易相对人因知晓企业的经营范围而获得与之进行交易的便利,企业超出经营范围的行为,其效力视情况而定。

二、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的法律效力和主要功能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对商事登记进行统一立法,经营范围登记的效力问题在理论和实务界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许可主义、公示主义(亦称“抗辩主义”)和折衷主义三种观点。

许可主义认为经营范围登记属于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对企业的一种赋权行为,未登记,不生效。其主要依据是《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而《行政许可法》明确将企业登记纳入调整范围,经营范围作为法定的企业登记事项。自然具有许可性质。公示主义认为“登记”为行政机关利用其公信力,向不特定对象公开企业相关信息,以维护交易安全,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示主义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观点。折衷主义认为“登记”兼有许可与公示两种效力,不能一概而论。其主要依据是《公司法》第12条的规定。

我们认为。我国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的现实状况应为折衷主义,即企业的经营范围由投资人在制定企业章程时加以约定,但同时又被作为法定登记事项。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审查核准:而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的改革方向则是公示主义。基于这一思路,研究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方向。确立和保留企业经营范围登记制度。应发挥如下四种功能:

一是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决策参考。通过经营范围登记,政府可以对相关行业发展施以影响和控制,落实国家行业准入政策;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可以掌握市场主体的数量、资本在各行业的分布情况,了解行业发展形势和资本进出动态,修订完善产业政策,有效实施宏观经济调控。

二是维护交易安全。通过企业登记信息公开、营业执照记载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企业的经营范围,方便判断交易对象的资格和履约能力,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交易安全。

三是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在股权的高度分散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日益分离的情况下,使投资人知晓并确保其投资用于其成立公司的目的范围,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经营管理者则据此对股东做出承诺,确保股东的投资将用于章程约定的经营项目。

四是方便国家税收征管。登记机关通过经营范围登记确定企业的经营项目,税务机关则据此确定征税科目,从而明确具体的征税对象、范围和幅度,保证国家税收征管的有效实施。

三、现行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制度的主要弊端

现行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的许可主义色彩和由此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存在三大主要弊端。

一是章程规定与登记确认之间存在矛盾,影响企业意思自治和经营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范围的选择和确定属于投资人意思自治的范畴(当然,其前提是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法律规定),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主导和安排有着本质的区别。基于这一价值判断,新修订的《公司法》第12条首次将公司的经营范围的决定权交给了股东,即由公司章程规定,这无疑是立法朝着市场规则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该条又同时规定公司经营范围应当依法登记和变更登记,体现了立法者的谨慎和矛盾,带有明显的“转轨”痕迹。

这一制度设计看似兼顾了企业意思自治和政府有效管制两大目标价值,实则使权利(权力)归属不清。依法登记作为必要条件,使股东自治权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必须经过与行政机关的谈判沟通过程,其权利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人员的素质和当地依法行政的水平。而章程规定又使登记和变更登记的性质和效力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情况瞬息万变,需要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迅速判断、迅速决策和迅速实施。而登

记程序从咨询、材料准备、提出申请到作出登记决定,在各环节高效顺畅的情况下,至少也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完全可能使那些循规蹈矩的企业错失商机。新修订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对一般超范围经营的处理作出了较为宽松、温和的规定,既可以看作是对《公司法》第12条的应和,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上述制度缺陷的补救和矫正。

二是企业设立登记与特定行业许可实施顺序颠倒,妨碍了企业设立行为。在正常的企业设立过程中,投资人在制订章程、缴付出资、建立组织机构之后,需要先取得主体资格。解除验资专户的资金冻结,征用土地、建设厂房、购买设备、招聘人员,开展各项筹备活动。另一方面,行业许可部门也需要根据申请人的资金、场地、设备设施、人员资格等实际情况,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许可条件,科学合理地作出准予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因此在逻辑上。应当是企业取得主体资格在前,行政机关准予行业许可在后。但现行的行业许可多数为企业登记的前置许可,要求相关企业在设立登记前取得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否则不予登记,即“许可在前,登记在后”。这一制度安排明显存在逻辑问题,也给企业的设立行为制造了不少障碍。《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工商部门与质检部门围绕食品生产许可是否前置的问题。争论十分激烈,尽管《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援用旧例,最终支持了工商部门的意见,但质检部门的许多观点不无道理。

三是经营范围登记有许可之名、无许可之实,工商部门登记管理权责失衡。无法加以引导和规范的无照经营主要有两大成因:一是从事特定行业的申请人无法取得前置许可(或不具备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的起码条件,或因取得前置许可成本过高);二是经营场所不具备工商登记条件。前者由来已久,与现行企业经营范围登记制度相生相伴:后者则是近年来城市大规模征地拆迁和国家对“住改商”的一系列限制性政策所造成的。数量上前者居多,是产生无照经营的首要原因。

无照经营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挑战国家法律规定和行政管理秩序,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必须依法查处,问题是应该由准来查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先把经营范围登记的本质和无照经营的成因弄清楚。《行政许可法》把企业登记规定为一类行政许可,但经营范围登记并不具有“准予从事特定活动”的许可属性,企业经营范围中的许可经营项目由前置许可部门审查批准,企业登记机关依“葫芦画瓢”核定相关经营范围,不能视为“二次许可”:一般经营项目由登记机关依照章程、合伙协议予以登记,只在文字表述上进行规范。对这两类经营项目,登记机关都无需也无权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许可审批。既然如此,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和《行政许可法》的“谁许可、谁监管”的立法精神,对未经批准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的,理应由前置许可部门进行查处,无需前置许可的无照经营才应由工商部门进行查处。

但多年来企业登记与特定行业许可“挂钩”的制度安排,使原本的“无证”经营变成了“无照”经营,原本理所当然由前置许可部门承担的监管取缔责任也因此变得模糊不清。再加上《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在监管责任划分上模棱两可,一些领导和司法、监察部门片面理解,不问成因地把所有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责任归于工商部门,工商部门承担了不应承担的巨大责任和风险。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引发许多深层次矛盾的根源,其结果是,工商部门在登记上成为前置许可部门的“看门人”。在监管上成为前置许可部门的“打工仔”,在问责时成为前置许可部门的“替罪羊”。另一方面,由于有权无责,一些许可部门“只许可、不监管”,不能主动地、因地制宜地采取降低门槛、提高效率、减轻负担、改善服务等办法对无证无照经营进行引导规范。这个问题无疑是经营范围登记管理制度改革中,工商部门最关心、最现实、最利益攸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触及,研究经营范围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就不完整。

此外,现行经营范围登记制度还存在若干技术性问题,如:不同类型企业超范围经营的法律责任规定不同,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待遇不公平:国家工商总局2004年梳理形成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目录》未适时更新,也未依法正式公布,个别项目(如环保)是否前置许可存在争议,登记人员审查把关存在风险隐患:2004年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滞后于经济发展。参考作用下降,部分新兴行业核定用语不统一、不规范:许可经营项目标注有效期和分公司经营范围不得超过总公司经营范围的规定导致多次变更,加重了企业和登记机关的负担;许可经营项目和一般经营项目分段核定的模式不能突出企业的主营业务,影响行业统计准确性等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登记机关依法登记、规范登记。

四、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各地工商部门立足当地实际,基于自身的理解和思考,在改革经营范围登记制度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创造出一些新鲜经验,获得了一些有益启示,但由于种种局限,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北京中关村的“三句话”模式,其实质是放弃了经营范围登记,过于超前;一些地方通过个案或普惠政策形式,试行“筹建登记”、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两分离”制度,缓解了工商登记与行业许可的前后置矛盾,但由于法律支撑不足,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一些地方工商部门促成当地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划分无照经营监管责任,但协调成本较高,各地党政领导认识不统一。相关部门反应强烈,全面推广的难度越来越大。

我们认为,在找到更有效、行政成本更低的办法之前,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实施的企业经营范围登记还有保留的必要,但必须加以改革。这种改革应当是立法层面、制度性的创新,而不是技术层面的调整和细枝末节的修补:应当是站在建立完善统一规范大市场的高度统筹考虑,而不是寄望于地方各自为政的变通和突破。在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上,应当旗帜鲜明地确立公示主义原则,摒弃和修正带有许可色彩的各种制度安排。据此。提出如下两策供参考:

一是将企业登记与行业许可彻底“脱钩”,突出经营范围登记的公示作用。在立法上,明确企业经营范围由章程规定。未经依法登记和变更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在登记实践中,明确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项目和必要的用语规范外,登记机关忠实记载章程规定的经营范围。在规则上,明确企业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由企业自行报经有关主管机关批准。经批准方可从事该项业务:许可经营项目申报审批的时间根据企业自愿和有关行业许可的特殊规定,既可以是在企业登记之前,也可以在企业登记之后。在技术上。为了维护交易安全,防止交易对象误认,可以将登记事项由

“经营范围”改为“申报经营范围”;还可以根据企业是否取得特定行业许可的情况,在该项目后加注“(已经许可)”或“(未经许可)”字样;企业经营范围变更的,可以在企业权力机关作出决定后1~6个月内申请经营范围变更登记等等。

第3篇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况

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及组织结构形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机制已经形成。项目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高速发展。为此,施工管理单位必须重视施工项目管理工作,有效提升项曰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实现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项目成本在发生、形成成本的过程中,指导、监督、调节与限制生产经营产生的人力、物力及财务开支,并对其存在的费用偏差进行及时预防、改正,在计划成本预定日标内对各项费用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实现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中企业消耗的资金总和,可通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与劳动者取得的报酬充分体现出现,这也就是工程项目的成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一般包含: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在管理中,必须做好全面管理、系统管理及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经济核算能力,才能推动企业管理体系改革的步伐,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原则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加大了建设项目投资者与建设者的风险,促使人们对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加以重视。为此,必须遵循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原则,完善工程项曰成本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科学化管理原则

成本管理科学化,就是将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式运用到成本管理中,特别是系统分析理论的应用,通过日的性、相关性及整体性对成本管理特点进行分析,做到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项目、全员及全过程管理就是全面成本管理。随着项曰施工进度成本控制要贯穿于施工的各个阶段,不能存在遗漏等问题,这就是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的要求。作为一次性产品,成本控制必须对项目的中间控制加以强调,,也就是动态控制。

3.目标管理原则

在项目工程开工前,项目应进行一个期望值的设置,并确保木箱设置的有效性,同时向各个部门,班组及个人进行落实,对目标进行适时检查,如小现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改正,确保成本控制始终位于良性循环内。

4.成本最低化原则

利用成本管理的多种方式,促使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不断降低,进而实现最低曰标成本的日的就是建筑工程施于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标。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式的探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整个项目管理与整个企业管理中项目成本管理都占有重要位置。利用项目经济效益可以实现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盈利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可以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现代项曰的复杂性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都要求必须对成本管理理念进行更新,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1.完善责任计划管理

在签订合同后,必须做好合同文件管理工作,确保其保存的完整性,并进行技术档案的建立,分析合同执行的实际情况,遵循分析结构,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工程成本降低的最佳方式就是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否科学有效对施工质量起决定作用,进而对工程项目目标成本、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组织专家及时审查投标文件的相关内容,确保各个阶段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在工期合理制定中,应充分考虑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及环境因素等相关内容,在工期合理安排下,对工期、质量及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基础,就是现场管理。也就是说通过优化现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可以间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进而对成本控制起到关键性作用。依据成本最低化、科学化管理等原则,提升项目管理现场管理水平,并建立与完善现场施工流程,为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施工费用监督与控制

(1)人工费的控制

在]_程建设中,人工费占据的比例为12%左右,但伴随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变动,人工费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树立成本意识,才能有效控制人工费。在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中,应根据施工相关规定,对用工数量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与市场人工单价相结合,对本月人工费进行计算,确保人工费控制指标的合理性。

(2)材料费控制

在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材料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总成本的65%到75%之间,对工程成本与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此,相关部门在确定价格、数量后,可进行台账管理。材料订购、材料价格与材料用量是材料费控制的主要内容。

首先,材料订购。必须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对资金占用情况进行减少。在进货批量、批次合理确定下,必须对材料储备情况进行降低。根据材料不同,选用相应的采购原则与制度,为材料订购提供便利。在订购施工材料中,还应降低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其次,材料价格控制。买价控制与运费控制是材料价格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市场调查,可以对多家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够对材料价格变化情况及时掌握,还能确保选用材料的优质性,为材料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最后,材料用量控制。遵循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在施工现场,应做好材料存放工作,确保堆放的合理性,对二次搬运成本进行有效降低。在料耗降低环节,应做好余料回收工作,避免材料过度浪费情况的出现。

(3)机械费的控制

在工程建设中,机械使用费用比例为8%以下。遵循工程量清单报价数量参考定额对各种机械使用台数进行计算与确定,就是机械费的控制指标。在机械费合理控制中,必须合理调整机械设备配置情况,实现机械的有效利用。在配置机械设备中,应对设备维修养护人员、设备配件费用尽可能降低。加大设备养护力度,提高设备利用率,为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成本控制与资源管理

在成本控制管理中,项目资源配置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成本控制与资源管理中,应对工程成本进行合理分割,优化项目资源配置。同时进行成本计划的制定,实行成本动态控制。并进行总成本计划的制定。分包成本与责任成本是总成本计划的主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对现场经费、管理费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实现成本控制的预期目标。

第4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医院;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7.15.158

1 知识经济时代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必须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就是人事管理,主要包括日常考察、薪资计算、管理制度的实施,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徒具人力资源管理的外衣,实际上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事管理思想。这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比较大的差异,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的人力资源战略,保证人力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提升。显然,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才”,魍橙鲜豆芾淼暮诵氖恰笆隆保这是管理思想的本质差异。这就要求医院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转变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1.2 必须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

我国大多数医院是国有单位,虽然经过改制以后成为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依然保留了传统认识管理的思想与方法,人才的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并且呈现出物质化的特点,比如简单地按照医院的日常考核制度,对人生的出勤、履职、工作问题进行调查,在工作当中缺乏灵活性,人才的潜力和能力无法体现出来。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医院的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很难留得住优秀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考虑的是不同人才需求的满足,针对每一个人才的需求进行管理,管理方法更加细化,不局限在物质上,更多地体现在文化和发展上,否则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这就要求医院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创新,利用灵活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2 知识经济时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2.1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思维创新

2.1.1 具备人本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也就是“以人为本”,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对象是“人才”,要突出人在医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队伍,更先进的医疗服务环境为目标,这就需要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具备人本管理理念,为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服务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医疗技术、护理技术的提高而服务。在管理当中既要重视物质管理的作用,又要意识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应该在充分尊重人才的基础上,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与机会,打造更好的人才发展平台,让其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将其与医院的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医院与人才发展的共赢。

2.1.2 具备柔性管理思维

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将人本管理作为核心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和方法也必须做出调整。比如说在原来的人事管理当中,工资管理一直是核心内容,但是被简单地看成成本管理,在管理当中与财务管理部门配合将职工的工资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当然也包括医院的各项薪资福利,没有考虑到薪资福利在吸引优秀的医学与护理人才,激励医务工作者工作积极性和主动上的作用,人事管理比较死板,讲究的是“论资排辈”等,在管理当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只是强制性地要求员工遵守,在这种情况员工的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才对医院的贡献来衡量其价值的,尊重人才的人格、意见,利用薪资的杠杆、激励作用来调节各类人才的工作状态,达到柔性管理与效率优先的目的。

2.2 知识经济时代医院人力资源职能的创新

2.2.1 提高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文化建设是当前医院管理当中容易忽视的一个地方,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应该成为医院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构建起文化管理模式,让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具备柔性管理的特征。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发展当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精神风尚、管理制度的综合,对医疗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有重要影响。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要认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要将组织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比如说强调严谨与风险,强调医疗服务理念,弱化“金钱利益观”,大力发展团队文化和合作意识等,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当然,医院的文化建设成果,要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有多种选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应该在日常培训教育当中,渗透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将企业文化及时传递给医务工作人员,使其能够渗透到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思想当中,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2.2.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作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人才的开发利用,使人才在组织中的作用最大化。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要贯彻这一要求,就必须实现从管理到开发的转变,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能力,优秀的医疗人才是每一个医院争夺的对象,一个优秀的医疗人才,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医院在某一方面的医疗水平,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详细分析当前医院各个科室的建设情况,明确医疗队伍建设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如何利用人才引进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招聘、医院之间的合作等形式来引进优秀的人才,弥补医院在某些科室建设上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在保证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基础上,加大人才能力建设力度,比如说为本医院的各类人才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组织人才到更高水平的医院进行学习深造,定期对人才进行配需,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各种形式的科室学习活动等,让每一个员工都能获得发展提高的机会。

2.2.3 创新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机制

一方面,在绩效考核当中,要将形式化考核转变为具体科学的量化考核,将病人的评价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案,形成更富有针对性、更能反映工作水平和实效性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在薪酬管理当中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薪酬管理的主要依据,将薪酬分为绩效薪酬与基本工资,加大考核奖励力度,构建惩罚性激励机制,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制度的规定,对考核结果中后几位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减少绩效薪酬等,利用惩罚性激励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要适应医院的竞争发展要求,将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先进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让其具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晓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

第5篇

物流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系统性强、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培养具备职业化特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已成为大多数高等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目标。

创新型应用人才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并且能够运用创新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但笔者认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定义为: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在学科开设方面,自2001年北京物资学院正式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到2008年,全国2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从现行各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上看,在物流课程的开设上一般有《物流管理概论》、《仓储管理学》、《运输学》、《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设计技术》、《国际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英语》等理论课程或类似课程,但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重课堂理论教育而轻实践操作能力培训。由于场地、资金、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一些高等院校缺乏物流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学生只能从课堂上教师的讲述和通过观看实务视频、到企业参观等形式获取理论知识以外的物流实务知识。从效果上来看,学生对实务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不能够达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

(2)灌输式教育多于启发式教育。教授的知识多而杂,但都是抽象的理论,即使是案例教学也是就案例讲案例,没有尽享扩展性讨论。所以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举一反三,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3)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能够结合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出发,导致培养目标广泛而没有针对性。学生完成四年学业后感到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精,更不用说从事管理工作。而企业需要的是能快速上手的专业技能人才,尤其是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管理、国际物流事务的人才。所以现在的毕业生虽然工作容易找到,但大多数都是从搬运岗位干起。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落到实处,对于高校来讲,要利用好已有的实验室资源,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来可为当地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服务当地经济,二来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使学生拥有专业技能,在就业方面增强优势。

2 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设计

柳州是广西及西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工集团、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柳州又是大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湘桂、焦柳、黔桂等铁路干线从柳州通过,向南可通过越南直达东盟各国,也可在防城港实现海陆多式联运,并且拥有国家一级口岸,水路可通过柳江深入广西中、北部广大腹地甚至湖南、贵州等地。随着柳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与日俱增,柳州大型的物流企业现有五菱物流、桂中海迅、瑞泽物

流、中铁物流园等。柳州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柳州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柳州高校来说,针对柳州产业结构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一条好的途径。柳州以汽车、机械产业为龙头,这些行业的物流运作涉及到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及废弃物物流。所以柳州高校的物流管理教学体系设计应紧扣这一流程,使学生熟悉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和其中具体的物流操作和细节,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管理学科要求以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所以公共课程的设计要包括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原理、会计学、法律等。专业课程的设计要体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点,要有一些工科基础课,使学生了解车间现场的车、磨、刨、铣、钻等工艺,使学生能看懂零部件三视图,在学生进入汽车、机械企业就业时,就能很好地理解生产物流,容易上手,并且在做采购业务时,能看懂零部件设计图,理解规格、精度要求,不会出现纰漏。另外在专业课的设计上,要体现汽车、机械产业链的特点,要有从采购到废弃物处理一系列的课程。实践课程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据,最大程度模拟现实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如表1所示)。

3 实践课程解读

3.1 金工实习

通过车、磨、刨、铣、钻、焊接等工位的机床操作,以及参观企业的装配线,熟悉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现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物流的含义,做好生产工位的JIT配送。

3.2 物流信息技术认知

包括条码操作能力训练、射频读写器操作、电子标签拣货系统训练、POS机操作、EDI操作、GPS和GIS操作能力训练、WMS仓库管理软件操作、海关报关报检软件操作。

条码操作能力训练:根据EAN编码原则编制条码,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条码,将条码贴在相应货架上,利用条码扫描仪扫描条码。

射频读写器操作:粘贴电子标签,利用手持式RFID读写器或固定式RFID读写器采集信息。

电子标签拣货系统训练:学生先在控制计算机加载本批次订单,按下启始按键之确认键,前往其启始通道区进行拣货,拣货完成时,蜂鸣器响起,则再查看下一通道指示器上所显示的信息,直到电子标签LED屏显示拣货完成,方可离开。

EDI操作:熟练进行EDI报文的收发。

GPS和GIS操作能力训练:熟练进行车辆监控(地图定位、绘图、距离测量、地名查询、面积测量)、车辆调度、载货管理、统计查询、网上查询。

WMS仓库管理软件操作: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在库管理、预警管理、实时仓库监控、结算管理等。

海关报关报检软件操作:进行出口业务报关、转关、清关、报检、财务、查询等。

3.3 供应链综合实验

构建一条汽车供应链,学生分角色扮演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公司,完成销售商下订单、汽车制造商查询整车成品数量、计算需要生产的整车数量,计算各个汽车零部件的需求量、查询库存零部件数量、制定出汽车零部件需求计划、向零部件供应商发送订单、供应商备货、第三方物流接货和入库、按生产计划排序拣货、配送至生产工位、汽车装配、产品检验、第三方物流向销售商发货、销售商客户管理一整套供应链操作业务。

3.4 第三方物流运作综合实验

包括入库流程、在库保管流程和出库流程、整车运输流程。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操作,尽可能真实地模拟汽车产业链中第三方物流的日常运作(如表2所示)。

3.5 物流建模与仿真

适合于高年级的本科生,可作为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对某一当地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调研,利用相应的仿真软件(Vensim、Flexsim)建立模型并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设计实验内容及步骤,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综合效益 途径及方法

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具体涵盖了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一系列的因素,其在工程各环节阶段中是否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与工程效益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了提升项目管理综合效益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一、对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的不断变化,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涌现出了诸多的问题,以往的项目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深入市场研究,将项目管理贯彻落实到工程各环节,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以与不断变化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进而带动综合效益的提高。

二、提升项目管理综合效益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一)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执行能力

要想提高项目管理执行能力,就必须对几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首先,适应外部环境;这里所说的外部环境指的是项目经理人所面临的客户环境。通常情况下,客户环境是不会发生多大变化的,所以,应结合客户环境实际特征,对项目管理的方式与方法予以必要的整改。其次,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具体涵盖了企业的项目管理、组织级管理的结构、项目管理文化、激励考核、职责划分。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是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关键,加强以下两要素的建设:一,方法与体系流程;其对于项目管理能力与项目管理绩效的提升至关重要。二,组织与人员;构建与配备专业的组织及人员,将方法、体系、工具具有的优势充分的发挥。

(二)严格履行合同内容,实现业主需求

项目部门主要将企业和业主双方明确的建设合同作为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依据,严格履行合同是项目部门经营管理活动所要落实的重点任务,同时还是确保合同效益全面实现的根本前提。合同履行初期,企业技经部门要事先做好合同效益评估工作,评估过程中应对工期、资金、费用以及市场变化等各项因素加以考虑,看其是否会对合同造成影响,同时,将评估报告当做企业和项目部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参考依据,和项目部门交流沟通后,制定科学的经营考核指标,其间深入调研每一年的执行效果,并进行适当的整改,以推动项目部门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

所明确的建设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要求合同双方实际中必须严格执行;要想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项目负责人就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对合同内容予以充分的研究,唯有如此,才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权限以及分工界限,充分掌握与了解项目经营管理,进而顺利开展相关策划与预想工作,树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思路,在实际执行合同的同时做到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通常会提出较高的要求,有的更是超出了合同中规定的要求。而我们要做的是先满足合同要求,然后,再满足业主们的高要求。加强沟通交流,主动的将工程实际情况告知业主,比如,费用增加、由于雨雪原因导致施工困难、工期延长等,以得到业主们的理解,使其的要求能够降低在合同规定范围内。

(三)强化项目经营,提升效益

企业开展管理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企业委托项目部门履行建设合同,也在企业管理经营活动范畴内,它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效益最大化。另外,项目部门创造效益的能力以及成本控制的成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项目部门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相挂钩。经营额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影响因素,比如政策性因素影响的项目停工、不可抗力等,所以,要求项目部门与项目班子应对这些因素予以高度的重视,为什么活干了拿不到钱,活干了得不到肯定,要找出存在的原因,不然,将会加大企业资金、运营等的难度。所以,项目部门必须立足于项目,严格履行建设合同,经常性的对经营活动予以分析,项目部门应以工程款的回收作为核心经营工作,从企业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处理好各项问题。项目部门的经营工作主要以企业下达的经济指标为指导,具体涵盖了:全年完成经营额、应收账款率、成本费用,其中在成本中,全年的工资总额、劳保费、招待费、差旅费等几方面属于控制的核心部分,项目部门应以企业下达的成本费用为前提,做好支出与成本的控制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工程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经营中占有核心地位,它的成败与否,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综合效益,所以,提高项目管理执行能力、严格履行合同内容、强化项目经营,这对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华丽.浅析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安徽建筑,2007年04期.

[2]雷呈锋,陈伟.谈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3]刘慕欣.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农业综合效益[N].兵团日报(汉),2010年.

第7篇

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金堂 610400

[摘要] 目的 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在预防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比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诊治对比组患者,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并灌洗。在对两组治疗后,统计并分析两组的肺炎发生率以及血气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后发现病人的血气有了明显好转。统计患者呼吸肌肺炎发生率后得出,治疗组为25%,对比组发生率为57.9%,对比组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能够对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肌相关肺炎的防治治疗中起到积极有效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够大幅度降低呼吸肌肺炎发生率。

[

关键词 ] 纤维支气管镜;ICU呼吸肌无力;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00-03

Effect of bronchofibroscop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CU patients combinedwith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ZHANG Xi

The Department of ICU,First People&acute;s Hospital of Jintang City , Sichuan 610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effects of bronchofibroscop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CU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Methods Select seventy-eight patients diagnosed as respiratory myasthenia gravis by our hospital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reatment group 40 cases,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early using bronchofibroscope to suction, lavage. The control group, 38 cases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ult of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in treatment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or half an hour after bronchofibroscop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treatment group was 25%, and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ontrol group was 57.9%.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eatment group (P<0.01).Conclusion Bronchofibroscope can play a positive, effective and safe role in the treatment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CU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Key words] Bronchofibroscope;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治疗后2 d以及在停止使用机械通气后2 d内出现的肺部的感染性炎症[1]。过去,纤维支气管镜(BFS)主要被运用在呼吸专科领域里,但近年来,随着它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医师将其引入在对呼吸肌相关肺炎的防治治疗中,发现其可以发挥重要功效。因而,这引起了国内同行业的广泛关注其的应用。基于此,我院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常规治疗和BFS吸痰,并灌洗治疗后,统计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包括重症肌无力危象、高位截瘫、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等呼吸肌无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比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包括重症肌无力者12例,颈部高位截瘫14例,急性重症格林巴利8例,急性脊髓炎4例;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重症肌无力者10例,颈部高位截瘫18例,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症10例,急性脊髓炎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①纳入标准[2]:呼吸肌无力危象引起的呼吸衰竭;②排除标准:中途放弃治疗的病人以及患有精神疾病或者严重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③所有患者都知悉本次试验,且患者以及家属都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各类手术、休克、中毒等多种病可能引发患者出现呼吸衰竭。

1.3治疗方法

1.3.1对比组 医师或者护士给予对比组诸多较为常规的治疗手段。给予患者进行吸氧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按时给患者进行常规吸痰、同时采取雾化融痰剂[3]等措施来保持患者能够减少呼吸部位痰液的阻塞,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

1.3.2观察组观察组在基于对比组的基础上,前期对观察组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开展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做好BFS开展前准备,主要包含心电图检查、CT、X线透视等诸多检查,通过我院专家在进行仔细反复的审查之后,做出纤维支气管镜的灌洗的确切位置。治疗:在进行纤维支气管治疗之前,先对患者进行支气管内部滴药、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引流以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炎等治疗,手术中一直使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同时采用盐酸吗啡5~10 mg静脉滴注,将患者的呼吸肌参数吸氧浓度(Fi02)提升到80%~100%,将BFS子呼吸肌通道“Y” [4]型接头细孔插入进行治疗。注意在治疗中要接心电、血氧饱和度等检测的仪器。对气管的各个接头处要密切关注,在患者的局部痰液粘稠时可以采取生理盐水来进行处理,每次时间誉为10 min左右,具体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而言,BFS探测病情时长约为1~3h/次,每次重复3、4次,检查治疗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在检测时要注意观察病人各项体征,当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停止治疗,等到患者恢复至90%以上时再继续。相关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后半小时对病人的血气情况进行测量并记录。

1.4 VAP诊断标准

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超过2 d,当出现下述2或者以上的体征时:①发热,体温超过38℃或者比患者正常基础温度超过至少1℃以上;②检测时,患者肺部湿啰音有所增大;③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或者低于4×109/L[5];④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⑤胸部X线片发现有新的浸润病灶。

1.5统计方法

收集相关数据记录下来,并录入至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和相关处理。数据资料都以使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并且使用检验来验证所有数据的可靠程度,P<0.05表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在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症状都有所好转,22例肺不张患者经过治疗后全部重新张开,其中有4例患者经过多次治疗后复张。16例患者痊愈。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并发症多以短暂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

2.1观察组患者在BFS治疗前后半小时血气变化

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前后半小时检测并记录患者的血气情况,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呼吸肌相关肺炎发生情况

见表3。

统计两组相关肺炎病况得出,观察组发病率仅为25%而对比组的并发率为57.9%,显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比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般来说,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时常常采用机械通气来进行治疗,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则是机械通气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它属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众多疾病可以引发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很容易继续发展成为呼吸衰竭,因而如若医师抢救不及时会造成死亡,所以这也是呼吸衰竭死亡率高居不下的首要原因[6]。医院在治疗此类病人时常常通过机械设备辅助患者通气,来维持患者正常呼吸,这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呼吸肌无力危象患者常常伴随有支气管内部分泌物过多造成堵塞,从而致使通气功能减弱,有时通过拍打背部、吸痰等都无法帮助病人改善症状,不能彻底清除病人下呼吸道的分泌物,近年来危重病医学的发展,纤维支气管引入在治疗此类患者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验证纤维支气管镜在此类病症中的作用,我院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比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对比组给予一般治疗,同时对观察组进行纤维支气管治疗,将BFS子呼吸肌通道“Y”型接头细孔插入开展治疗。研究发现,在进行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情况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在治疗后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16例痊愈出院。这说明BFS的确在治疗ICU呼吸肌无力致使呼吸衰竭患者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作用,同时也验证了潘剑成[7]等人在采用这种方法治疗高位截瘫时,疗效明显好于对比组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使得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同时也说明了这种方法对于ICU呼吸肌无力致使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重要作用,安全系数较高,医师可以在治疗中放心尽早地使用。

[

参考文献]

[1]贾民,朱晓琼,于水福,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8-260.

[2]Akhlaghpoor S,Ahari AA,Shabestari AA,et al.Comparison of virtual bronchoscopy with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indings in patients exposed to sulfur mustard gas[J].Acta Radiologica,2011,52(10):1095-1100.

[3]马小彬,李素清,陈亚静,等.纤维支气管镜在预防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89-4990.

[4]何发明,刘景仑,张丹,等.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激光杂志,2013,34(2):79-80.

[5]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bronchoscopy:Comparison with fiberoptic bronchoscopy[J].Acta Radiologica,2012,53(3):366.

[6]俞江月,杨涛.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4):1849-1851.

第8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CSSCI;文献回顾

中图分类号:F7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8-2670(204)06-0060-06

服务贸易发展及合作路径研究”(DYXX[204](02));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东北亚休闲经济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旅游法》实施后对吉林省休闲竞技发展的影响研究”(DYXX[204](06));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20369)。

[H5"H]作者简介:[H5"SS][JP2]张龙,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盛彬彬,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王春秋,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张鑫,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JP]

①服务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来源于:同样质量的服务具有较便宜的价格或者同样质量的服务具有较低的成本,因此,本文中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指一国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HJ]

随着世界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整个世界经济的产业结构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导逐步过渡到以服务业为主导,国际分工也从传统的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延伸,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而服务贸易竞争力①是评判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在回顾国内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观点进行总结与评述,指出当前研究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研究动向,期望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一、文献来源及回顾

第9篇

>> 保定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广西农产品物流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保定市农产品品牌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 保定市发展物流金融的对策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南京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京津冀都市圈理念下保定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新疆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 烟台福山区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长春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海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茂名市发展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河南农产品物流SWOT分析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保定市发展“夜经济”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发展农产品物流的SWOT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农产品物流的SWOT分析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地方新闻.河北经济[EB/OL]. http://hebei.gov,2011-08-21

[3]郑东,贵州农产品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2011(8)

[4]周叶,保定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陈领会(1964-),女,河北望都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