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质控体系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7 15:58:07

护理质控体系

护理质控体系第1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体系;医院护理;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管理

护理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依赖于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方法是否科学、规范、有效[1]。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责任明确、全员参与的科学管理方法[2-3]。从过程质量控制到结果性质量控制,持续跟进,从体系中反映出患者在治疗、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用制度约束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4]。本研究旨在观察、评价、分析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条件:护理人员知情同意;工作年限1年以上;无感染性疾病,无心脑血管、肝肾系统等严重疾病;剔除护生、规培生。根据以上条件,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未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6月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后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9名,女191名;年龄18~52岁,平均24.94±4.67岁;工作年限:1~34年,平均6.42±4.21年;职称:初级职称143名,中级职称54名,高级职称3名;学历:专科117名,本科83名;科室:外科57名,内科53名,妇科37名,产科31名,儿科22名。实验组:男11名,女189名;年龄:19~51岁,平均25.03±4.57岁;工作年限:1~30年,平均6.41±4.00年;职称:初级职称140名,中级职称56名,高级职称4名;学历:专科110名,本科90名;科室:外科60名,内科54名,妇科36名,产科27名,儿科23名。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照组有效考评人数195名,实验组有效考评人数192名。

1.2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每季度根据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环境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对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及整改。

1.2.2实验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方案及修订质量控制考评标准。①成立院护理质控组。由护理部正、副主任任组长,成员由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干事组成,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标准修订及完善,以及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并追踪监督实施效果,促进全院护理质量的提高。②各科成立护理质控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为成员,根据医院护理管理总体要求,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区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指引;对本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做好日常动态检查和全面质量管理,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并记录于“护士长管理工作记录本”;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改进护理流程;对本科室的质量指标做好统计、分析评价,每月一次报护理部。③个人质量管理。全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操作者,是自我管理责任人,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明确个人岗位职责,确保护理质量是整体质量基础。主要职责:按照医疗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按护理质量标准做好自我管理,自查、自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④科室质量管理。护理组长每班检查,护士长每天检查,及时发现日常工作缺陷、安全隐患,并动态记录于“科室三级质控登记本”,及时改进,消除隐患。⑤院部质量管理。护理部、质控小组人员日常随机检查各临床科室护理质量情况,每季度对各护理单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⑥质量控制分析反馈。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科室质量分析,对科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日常检查及季度全面护理质量考评完成后针对存在问题逐项提出整改意见,由所在科室护士长落实整改。将各检查结果汇总,形成全院护理质量情况分析,对普遍性问题进行PDCA循环管理,落实整改并追踪整改效果。

1.3观察指标

(1)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包括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2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2)消毒隔离管理评分:包括无菌物品管理、病区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3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3)急救物品管理、患者满意度: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及服务质量越高。(4)护理技术达标率:由护理部统一制定考核手册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最后统计每名护士护理技术达标率,达标率越高护理技术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消毒隔离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护理质控体系第2篇

[关键词]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31-02

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质量,而护理质控体系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传统的三级临床护理质控体系为质控员、护士长和护理部三级,为了提高所有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本院将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形成新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为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和护士长三级[1]。通过护理质控体系的前移,可以充分调动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以达到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最终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后的护士26名,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护士,年龄18~55岁,平均(28.69±12.67)岁;护龄1~37年,平均护龄(8.89±1.54)年;学历:2名为本科,16名为大专,8名为中专;职称:14名为主管护师,6名为护师,6名为护士。同时随机选择2009年1月之前采用传统质控体系时的护士26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护士,年龄18~54岁,平均(28.96±11.84)岁;护龄1~36年,平均护龄(8.46±1.39)年;学历:2名为本科,17名为大专,7名为中专;职称:13名为主管护师,7名为护师,6名为护士。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1.2.1 质控体系前移与职责 科室的护理管理按照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责任护士负责相应患者的治疗,病房内环境的管理,执行护理组长开具的护嘱以及对所负责的患者护理文书进行质量检查;护理组长负责患者的评估和分配,根据患者的病情分配合适的负责护士,并且亲自负责科室内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对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全方面的监控,并对发现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协助护士长完善科室内的各项护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对科室内的护理工作进行整体的质量监控,并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前移的质控体系,将所有护理人员纳入到质量管理工作之中,各尽其职,互相配合,护士长是科室内护理质量的最终负责人。

1.2.2 护理组长的培训 对科室内的护理组长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强化培训,理论结合实际,以核心制度为主要的理论培训,以质控方法为主要的实践培训。护士长亲自指导护理组长进行交班以及查房的培训,并指导护理组长掌握通过查房以及交接班工作中发现科室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护理组长的质控是常态工作。

1.2.3 加强预防性质控 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全程护理工作,包括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房的管理、填写护理文书、管理好科室内的急救物品等,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在科室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医德医风以及核心管理制度的学习,增加护士在工作中的责任心,并增加护理工作的核对工作,及时发现科室内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向护理组长进行报告,同时进行自我分析,避免相同的问题再次发生。

1.2.4 完善问题处理机制 责任护士在发现护理问题时,首先要进行自查,然后及时将发现的问题报告给护理组长,护理组长再上报给护士长,并协助护士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措施。护理组长每周向护士长上报一次,并分析原因和修改质量体系文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会,让所有人员了解各项改进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体系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由护士长对两组护士的基础护理情况、安全管理情况、病房管理情况、消毒隔离的情况、护理文书的质量以及急救物品的管理情况等进行评分,每项分数为100,护理质量评分=总分数/病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各种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P < 0.05),见表1。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质控体系中,未做到人人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弊端:科室内的护士认为质量管理与己无关,认为质量管理是质控员以及护士长的责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许多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护士缺乏自查自纠的精神[2]。仅仅依靠质控员和护士长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使很多问题存在很长时间而被忽视,严重地影响着科室的护理质量;资深的护士在发现年轻的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为了私人关系而不愿将问题上报,导致问题的掩盖和忽视;护士长为了维护科室的对外印象而不愿意将全部问题上报,导致问题解决得不彻底;传统的三级质控由护理部负责,制定的各种措施在科室内的落实情况不佳,从而导致护理质量问题的常年存在,反复出现[3]。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可以让所有护士参与到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中来,充分发挥每位护士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互相督促,共同进步,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保证[4];护理组长作为二级质控人员,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护理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并及时上报给护士长,及时地进行解决。可以有效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改进;有效地增强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护士在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更大的主导权力,可以有效地加强各项改进措施的落实,确保科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平稳运行[5-6]。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护士的各种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

综上所述,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莲,周春梅,肖平香. 三级护理质控网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全科护理,2010,8(3):719-720.

[2] 陶翠莲.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效果分析[J]. 现代医院,2011,11(5):119-120.

[3] 李惜华.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效果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10,25(19):52-53.

[4] 傅慕君,诸惠萍. 质量控制组织在精神病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57-58.

[5] 王立侠,夏同芳. 基层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5):25-26.

护理质控体系第3篇

【摘要】 目的 调动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即: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质控员对其分管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质控组长每周向护士长汇报本组质控检查情况;护士长每月开展科室护理质量的检查、讨论、分析、总结。结果 完善的质控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有利于科室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 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建立能极大的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护理质量;三级质控;成效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质量管理是医院永恒不变的主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1]。为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实行全科质量控制,充分挖掘护理人员凝集力。我科自2006年1月,建立了由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组成的三级质控体系,每月完成对全科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对本科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科室三级质控体系的组成及运作方法

1.1 组成 建立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即:一级危重基础护理组、护理文书组、急抢救药品管理(急救技术)组、消毒隔离组、病房管理组、护理技术操作组。每个质检小组设质控组长1名,质控员2~3名,全科护理人员均成为质控小组的成员。质控组长需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的护理骨干担任。由科室护理人员讨论决定,护士长再根据各位组长的个人特点和工作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各负其责。

1.2 运作方法

1.2.1 质控理论培训 由护士长组织质控小组全体成员进行质量教育,从基本医疗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标准、护理活动中怎样避免差错事故发生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全员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质控的内容及运作过程,提高全体成员的质控意识,学会自查、自纠。

1.2.2 检查方法

1.2.2.1 各质控组成员是质控体系的基础 每个质控小组的成员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每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自己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

1.2.2.2 各质控小组组长是质控体系的重心 质控组长除需向护士长负责外,还需组织本组质控员进行质控检查,每周将本组质控检查情况记录后,向护士长汇报情况。

1.2.2.3 护士长是质控体系的核心 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结合本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计划并组织实施。护士长每周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平时随机抽查,并做好记录。对各质控组遇到的难题或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及时解决,杜绝差错和护理缺陷的发生。每月月末护士长组织各质控组长对本月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召开护士会进行质量讲评,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征求护士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作为下月工作重点,同时将检查结果和护士的建设性意见与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2 运作成效

2.1 完善的质控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严格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2],完善的质控体系是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科室质控小组的成立,不仅完善了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同时也完善了原三级质控网络体系,即: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质控组长。在护理实践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必须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监控组织,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才能确保护理质量的可靠性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2.2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 护士参与质量控制,改变了以前认为质量控制只是护理部、护士长职责的观念,认识到质量控制是落实在每名护士每时每刻的工作中,护士才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使原来那种“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每名护士能从自身做起,她们既是质量标准的执行者,又是质量控制的监督者,平时工作中互相提醒,互为监督,提高了大家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科室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个个尽责工作的良好氛围。

2.3 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全员参与管理的实施为管理者的督导检查、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管理者不仅可以定期检查结果质量,定期总结分析,评估管理环节中的不足,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全科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扬长避短,促进了护士业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护理环节均得到了广泛重视,实现了护理质量的连续控制,保证了质量的持续提高,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从而使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有提高(见表1)。表1 2006—2007年度各项护理质量指标

2.4 有利于科室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由于实施三级质控体系,真正实现了管理的层次性,有利于发挥护士的创造性和管理的积极性,护士长对科室进行宏观调控,形成了适合科室特色的管理方法。

3 讨论

保证护理质量的主体是护士,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在于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要把科室护理工作搞好,必须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我科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有了“主人翁”的感觉,既要监督检查他人的工作质量,又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从而注重了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护理实践中感受到了充实和满足,增加了工作责任心,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护理质控体系第4篇

关键词:护理;护理质量控制;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68-01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是指依据相关的护理管理标准,通过对护理活动有组织地调查分析,对护理质量作出客观的评判,是保证护理品质的重要措施?

1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依据,它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衡量护理质量的优劣,指导护士工作并反馈性指导实践,而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2008年原卫生部出出台《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要求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可追溯机制,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效果评价,并就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及持续改进方案做出明确规定,有效指导了全国各地医院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

2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国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和工作效率指标,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年压疮发生率,患者意外发生率(跌倒?坠床);工作效率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日,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日,院内感染发生率,单病种病人住院费用,护理总时数,各类护理人员的配备等?

3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及形式

目前,我院大部分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主要通过三级或二级护理管理组织进行?

新一轮的等级医院评审中引入过程管理方法学的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在整个医疗系统内的诊疗护理经历进行追踪,以面谈?查阅文件等方式对各种护理制度与流程的制定落实程度?护理服务连贯性及学科综合服务能力进行现场评价,重视对系统的改进,使管理者清理护理过程的薄弱环节,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达到优质护理的目的?

4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随着现代护理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许多质量分析方法在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分析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等级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设计标准表格式的评价量表,并将每项标准设立分值,将所得分值相加,评分越高,质量越好?

5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PDCA循环理论作为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科学工作程序,已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领域?近年来,许多医院启动品质圈活动,用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进行护理问题的查找和改进,并已取得较大进步?

6建议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护理专业内涵不断深化,护理工作范畴不断扩大,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优质护理服务标准体系,成为促进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6.1评价标准注重护理专业内涵

现阶段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连续?专业化?个性化的护理,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更要注重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须从患者需求出发,改革护理管理模式,促进专业内涵提升?

6.2应用追踪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

追踪方法学的运用可以增加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加强细节管理,形成动态循环,可以使护士关注到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并根据患者需要不断完善,促进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管理水平,真正做到让患者受益?

6.3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

护理质控体系第5篇

【关键词】护理质控体系;前移;骨科应用

护理质控体系的效率和严谨程度是评价医院整个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的标志之一,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医院大多采用三级护理质控体系[1],一级质控:病区质控员;二级质控:护士长;三级质控:护理部质量控制委员会;目前较多大型医院采用的护理质控体系管理办法来解决护理质控体系效率低下的问题,我院骨科2011年采用临床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将整个护理质控体系重点放在一线,采用将整个质控体系向基层前移一个层次,一级质控;责任护士,二级质控:护理组长,三级质控:护士长,使骨科整个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和临床联系更紧密,通过对护士和护理组长加强培训,按照标准化操作,明确责任,骨科很多常规问题如晨间护理不到位,病人指甲长,护理文书有涂改等均能快速解决,护理质控考核指标责任有了明确的责任人,提高骨科整个护理质控体系的准确、灵敏、高效率,减少了各种护理并发症.

1 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拥有床位35张,骨科护士12名,在职研究生1名,本科3人,大专7人,中专1人,均为女性,年龄23-48岁,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2人,护士4人。

2 方法

先由护理部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护理部,大科护士长制订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制度并由护士代表、护理组长、护士长共同讨论通过,由经验丰富的护士以及护士长制订护士、护理组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关键操作环节标准操作规程,并由所有护士、护理组长和护士长讨论通过;骨科护士长重新修订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的在质控的工作职责,细化了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重新规定了护理质量控制的汇报体系,通过所有文件的培训考核以及现场培训,并通过三个月的试行期后,再对文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文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并考核,所有人员都理解了这一体系的新要求。病区级质控:质控员由病区护士长、护理小组长和全体护士组成,根据“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考评标准、“军规”条例及5S管理要求,按医院推出的“科室三级质控管理方案”进行质量控制,重点检查环节质量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检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督促改进。

2.1 完善科室质控小组,选出两名护理质控小组长[2],护理组长的选拔方法,竞争上岗,每半年一次,自愿报名-科室考核―民主测评-护理部考核,每一个护士均是质控员,每天自己质控自己的工作质量,科室建立三个本子,每个组长各一本,护士长一本,每天质控组长对本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质控,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并登在本子上,护士长每天至少四次巡查各组的质量,及时发现并要求及时告知及时改正,这样每天的三次的质控,为确保骨科护理医疗安全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2.2对护士的要求:骨科每位护士要严格执行医院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了解骨科安全管理措施、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要求知晓率达到80%以上。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必须到位,严格交接班,加强重点时段护理质量的控制,急救物品完好率保证100%。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对特殊、危重病人,特殊药品,使用安全标识,使用反问式核对方法。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减少差错,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防范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如跌倒、坠床、压疮、管道脱落等)的发生;对骨折病人,脊髓损伤,腰颈椎骨折等病人实行预防褥疮的预报制度,危重病人上报制度,病人管道脱落评估,高风险病人评估等。

2.3对护士长的要求 护士长每日不少于4次,护士长每日上班后、下班前对病区护理质量、危重病人、护理职责履行、临床护理、病区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护士长按要求每周夜查房1~2次, 重点督察夜班护士有无违纪现象,对危重、抢救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及记录等情况,骨折或者卧床病人的翻身是否到位,病区管理及有关制度的落实情况,管道标识粘贴情况,协助并指导护理抢救工作及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加强风险管理,发生意外情况立即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执行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2.4 激励机制 每个月由质控小组长将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转抄在医院的一级护理质控持续改进单上,一式两份,一份在科室存档,一份交护理部,护士长将发现的具体问题和责任人记录在护理军规本上,依照《医院护理军规》本上的具体条款予以相应的扣分,并对每个质控员进行模糊评分法,制定《护理质控员考核评分表》《护理教学评分表》,所有成绩均与评先评优,绩效考核挂钩。

2.5 坚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现代管理思想 做好自我质控,环节质控,前馈质控,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每天在下班前及时整改不足,在月底护士会上将本月出现较多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通报并共同寻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评价标准

实施一年后,骨科按照我院护理质控体系考核指标(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比较上述参数在2011年度的总体水平和2012年的总体水平。

采用 统计学的方法2012年各项考核指标较2011年有显著改善,p

3.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4 结果

2011年和2012年骨科护理质控体系考核指标比较见表1

从表1 2011年和2012年护理质控体系考核指标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各项考核指标较2011年有显著改善,p

5 讨论

常规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与临床联系不紧凑,护理部解决实际问题周期长,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指标责任不易落实到人头,真正操作的人没有实际的质量责任,承担质量责任的人又没有真正的基层信息,出了质量问题难以一查到底,解决真正的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基层护士的质量责任,在实际临床中骨科大多病人均是卧床病人,护理任务重,特别是早上各种治疗和护理多,很难做到灵敏、准确、高效的质量控制。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办法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将整个质控体系向基层前移一个层次,一级质控:责任护士,二级质控:护理组长,三级质控:护士长,使整个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和临床联系更紧密,当天发现的问题当天就能及时解决,如皮肤有压红,管道未贴标识等,通过对护士和护理组长加强培训,按照标准化操作,明确责任,很多常规问题能快速解决,护理质控考核指标责任有了明确责任主体,提高骨科整个护理质控体系的质量,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这毕竟是新事物,也有不足之处,在施行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因为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参与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范的制定,需要整个护理部花较多精力适应这一管理制度,并需要有持续的督查,改进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的长效机制;护理组长在整个体系中充当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责任,要有充分的管理权利和丰富的业务经验,要敢管,善于管;要选好、选对护理组长是至关重要。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使这一创新管理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使临床护理质量工作得以更进一步的提升,提升整个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采用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后,骨科护理质控体系的各项考核指标(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较未使用前有了显著的提升(P

参考文献:

护理质控体系第6篇

关健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控制;体系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是完成绿化栽植的继续,是巩固园林绿化成果的主要技术手段,园林绿化“三分栽,七分管”,必须树立养重于栽的原则。如何做好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保护城市绿化景观,在政府部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建立一个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

1 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招投标之前做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控制体系标准的制订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养护管理招投标工作之前,要做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控制体系标准的制订,使后期的招投标及养护管理工作有依据。

1.1制订绿地维护管理质量标准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标准的制订根据各地气候等不同各有差别,云南省石林县的绿地养护质量标准主要内容是:

1.1.1行道树养护质量标准

1)景观质量标准

适时做好浇水、排涝、施肥、修剪整形、中耕除草、树干涂白、病虫害防治、防寒、防冻等养护管理工作,树木长势好,树干挺直,主侧枝分布均匀,植株树冠丰满、完整、茂盛,通风透光,具有一定的遮荫及观赏效果。叶片正常,在正常条件下不黄叶,不焦叶,不卷叶,较严重黄叶、焦叶、卷叶的株数在2%以下。

树干无明显枯枝死杈,植株无徒长枝、病虫枝、过密枝、并生枝、交叉枝、下垂枝、枯枝、伤损枝、碰线枝;及时抹芽;对倾斜老树要控制倾斜度,并逐渐扶正。

行道树要有群体特色效果,补植树的品种、规格应与原有的品种、规格(树高一致,胸径误差≤20%)保持一致,树冠必须保留骨架(3-4根一级主枝)。

有防强风措施,对危险树及时采取修枝、加固或申报更换等措施,遇灾害性天气及时进行抢扶。

树池有平整透气的铁箅子或种植地被植物,无杂草、垃圾和其它杂物,土壤不,树干无钉子、铁丝等有损树木生长的东西。

2) 土肥水标准

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适时浇水(针叶树要注意控制水量),浇即浇透,做到旱季(秋、春、冬季)不干,雨季(夏季)不涝。

适时施追有机肥、无机肥或专用肥,每年施基肥不少于2次,追肥不少于2次,开花树木在开花前施肥,以追施磷、钾肥为主。

3) 病虫害防治标准

每年病虫害防治不少于6次,行道树基本无病虫危害迹象,病虫危害未达到明显程度。食叶害虫危害的叶片每株不超过10%,刺吸式害虫危害的叶片每株不超过15%,蛀干性害虫危害的株数在2%以下;病害危害的叶片每株不超过8%。

4)设施维护标准

行道树支撑规范、统一,无断桩、坏桩,桩位扎缚规范化。

5)存活率标准

补栽行道树存活率95%以上,保存率100%。无死株、缺株。

1.1.2公园、绿化广场、街道绿化带养护质量标准

1)景观质量标准:

精心养护,色彩效果好,保持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无地块。

整洁无垃圾、无枯枝残叶、无杂草,无明显病虫害,植物叶面无灰垢积尘。

辅助设施(包括支撑物等)必须安全、规范、完好、整洁、美观。

街道绿化带植株无空缺;采用修剪等特殊手法,控制植物高度,植物高度不得影响交通视线。

2) 乔木养护标准

3) 灌木养护标准

4) 地被植物养护标准

5) 草坪养护标准

1.1.3边坡绿化养护质量标准

1.1.4设施维护管理质量标准

1.1.5养护作业安全措施标准

1.1.6卫生质量标准

1.1.7水面管理标准

1.1.8公厕管理标准

1.1.9组织管理标准

1.2制订绿地承包管理考核办法

1.2.1分期考核措施

1)分期考核体系是:经常性随机性检查考核――周考核――月考核――半年考核――年考核

2)分期考核程序是:承包方按时提供工作内容(或发包方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双方签字确认――考核扣款――工作总结

1.2.1考核标准

1)组织管理考核标准:对组织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工作时间、工作责任片区划分、工作人员素质、配合园林绿化执法、防火防盗安全工作等各项工作制订考核扣款标准。

2)绿化养护质量考核标准:依据已经制订的绿地维护管理质量标准的相应条款,每发现达不到标准一次(一项)的,给予适当扣款。

3)设施维护管理考核标准:依据已经制订的绿地维护管理质量标准之设施维护管理的相应条款,每发现达不到标准一次(一项)的,给予适当扣款。

4)养护作业安全措施考核标准

5)卫生质量(包括水面卫生)考核标准

6)水面管理考核标准

7)公厕管理考核标准

1.2.2考核奖励、扣款办法

根据随机、月、半年、年度的考核评分结果,分别对各个标准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其中考核评分表分为:

1)绿化养护管理和卫生清扫保洁方面:组织管理、管护质量、设施维护、安全管理、卫生质量、水面管理、公厕管理。

2)河面漂浮物打捞方面:组织管理、设施维护、安全管理、水面卫生。

3)园灯维护方面:组织管理、设施维护、安全管理。

1.3制订绿地承包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为便于各标准的公共绿地维护管理达到“精心、精细、精品”,结合各地的工作实际,必须建立绿地承包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由各中标单位依照执行。以下是云南省石林县工作实施细则:

1.3.1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工作内容

1)工作内容

2)承包方必须上报的资料,制订了相应格式,要求上报的资料是:养护管理人员岗位责任表、月工作计划、年工作计划、月工作总结、上半年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养护管理人员工作签到表、迎重大节日护绿执勤表、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等。

1.3.2 河面漂浮物打捞、园灯维护等工作实施细则也要相应制订。

1.4 制订公共绿地管理监督管理岗位人员工作制度

为做好绿地管理承包单位的指导及监督管理,必须按一定的面积设置监督管理岗位,要细化监督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及考核奖惩办法,推进绿地维护管理市场化、规范化、标准化。监督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包含的内容应为:

1.4.1岗位工作职责:规定绿化养护各标段、漂浮物打捞、园灯维护等各标准的监督管理人员人数及工作任务。

1.4.2上班时间:对各标段监督管理人员的上班时间根据工作情况有所侧重的进行调整。

1.4.3休假制度:可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制订。

1.4.4工作制度:监督管理人员按规定时间统一登记工作内容,并进行定期考核,根据发包方审批通过的承包方上报的工作计划监督承包方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负责对考核情况签字确认。

1.4.5考核奖惩制度:对监督管理人员制订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使其对工作认真负责。

1.4.6考核办法:对监督管理人员制订考核奖惩办法,定期进行考核。

2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质量控制体系的操作和执行

2.1在招标过程中,要将质量控制体系的相关内容写进招标书中,以便于来投标的单位对该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下步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做准备。为确保质量控制体系顺利实施,招投标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是:

2.1.1标段的设定及承包管理费底价的设定,一般根据绿地面积,按该地区每年每平方米绿地的养护管理单价来计算承包管理费底价。园灯维护等按园灯数量来进行承包管理费定价。为确保公共绿地养护管理质量,招标中应该采取的办法是养护管理承包费不变,由各投标单位进行履约保证金的竞价,履约保证金竞价高的为中标单位。如中标单位在承包管理过程中不能按质量管理公共绿地,可按质量控制体系的规定扣款,扣款可从承包方的承包管理费中来扣,不足的再从其履约保证金中扣款。

2.1.2投标单位资格的限定:要求投标人有独立法人资格;工商营业执照具有园林绿化方面的经营范围并具有良好的信誉,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财政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能垫资支付人工工资等费用,确保绿化管养正常推进;有从事绿化管养的业绩及有效的证明材料;有组织开展绿地管护必须的水车、园林机械等设备及有效的证明材料。

2.1.3评标办法

1)在评标前要进行资格预审,预审不通过的不能进入下步的评标程序,预审的内容包括:营业执照、资信要求、近年完成的类似项目的依据、近年财务状况、重大诉讼事件承诺。

2)正式评审:其中技术部分评审包括管养技术方案审查评分、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审查评分、类似业绩及企业信誉评分、项目管理人员配置审查评分、管养机械审查评分。

3正式养护管理过程中对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的执行

3.1在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前一个月内,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是负责监督承包方养护管理人员、养护机械等的就位情况,在监管过程中提出绿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承包方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使承包方的各项管理工作走向正轨。

3.2从第二个月后,严格实施质量控制体系的相关条款,承包方按规定上报各种材料,做为付款的依据。付款的办法是次月五日前根据考核结果支付上月的养护管理费,并根据考核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扣款。

3.3在具体工作中,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工作质量控制体系的执行过程是:承包方进入承包管理――承包方管理人员等就位,同时制定养护管理工作计划――监督管理人员按承包方的上班时间每日进行现场监督管理――承包方上报月工作总结――监督管理人员对工作情况签字认可或对扣款项目签字确认――发包单位按月考核,考核结果三方确认签字――按考核结果次月核拨上月的承包费――承包方上报半年、年度工作总结――年终发包方组织考核评定,评出承包方的名次,奖优罚劣。

4结语

护理质控体系第7篇

【关键词】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范围广泛的综合作用体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学院对《护理学基础》实训课进行改革,通过改变传统的示教练习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结合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信息反馈、电子监控装置等来有效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完善、落实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1.1 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规范,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对规范教师和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保证实验教学有序地进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根据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达标考核制度”等,使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加大执行落实制度,使实验教学科学、高效的运行。

1.2 建立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自编《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指导》,对四十五项护理技术操作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注有操作重点、难点。教师按照质量标准来监控教学,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指挥系统

2.1 建立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进行全方位督导,督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2.2 成立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 保证二级学院实验教学和质量监控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贯彻、落实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并制定、实施、评估、督导本院教学质量监控方案。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3 发挥教研室的教学督导作用 护理技能教研室负责《护理学基础》的授课。因此,教研室主任负责督导本教研室教师的实验课操作,通过定期检查实验教学,深入一线听课等方式,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3 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3.1 教学检查 学院每学期都分别在期初、期中、期末开展实验教学质量检查,对实验课的开课准备、教学运行、考核方式、作业答疑、实验报告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

3.2 督导反馈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二级学院督导组、教研室都会进行不定时深入实验室一线进行听课、检查实验教学的运行情况,通过督查教师的示教讲解、学生操作练习来监控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突出反映的问题当面进行反馈指导,有效的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授课质量。

3.3 学生评议 每月都召开学生信息员工作会议,下发评教表格。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开课情况、准备情况、课程进度、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情况;教师的工作态度、示教讲解、实验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馈。督导专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听课论证,评议成绩将存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评聘、工作考核和奖惩的参照。

3.4 达标考核 采取护理操作逐项达标制度,制定出每项操作的考核标准。即每项操作示教练习纠错考核,考核内容为操作前准备、护士素质、操作流程、护理效果、护患沟通等方面,每项操作均有时间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操作不规范,将视为不合格进行第二次达标。最终,每项达标成绩的平均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中。

3.5 操作比武 为检验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每年度都会举办操作比武。每个班级选出三名学生代表,对所学的基础护理操作进行抽签考核,学生考核的平均分作为教师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之一。

3.6 安装监控示教装置 监控示教装置由监控录像系统、电视系统和程控电话系统组成,具有监视、录像、示教、对讲、广播五项功能。监控录像系统能监视各操作室的整体情况。教师通过遥控摄像装置来寻找需要的场景,同时可以录制这些操作,督导专家可直接在监视器上观看教学操作,学生可通过电脑来对教师操作进行回顾性的复习。

《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水平。因此,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践创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莹,陈艾华,阳璞琼,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1(4):44-46

[2]张钦凤,李伟,徐惠等,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中华医学教育论坛,2008(12):99-100

[3]叶国英,监控示教装置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卫生职业教育,2005(8) :11

作者简介:

护理质控体系第8篇

关键字: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门诊护理;临床观察

门诊在医院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它直接性影响到医院整体形象。门诊是医院中接触患者较多的地方,同时也是开展各项治疗与提供服务保障的地方[1]。在门诊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保障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门诊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调查的100例护理人员,均分为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观察组与常规性护理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31岁,平均年龄为(20±11)岁。13名为本科学历,18名为大专学历,19名为中专学历。5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39名护士。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也均为女性,年龄为18-32岁,平均年龄为(18±14)岁。12名为本科学历,18名为大专学历,20名为中专学历。4名主管护师,5名副主任护师,41名护士。两组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与职称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中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性的门诊护理方式。观察组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将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分组,每一组将由临床经验比较丰富,技术精湛且具有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的主管护师担任组长,确保护理人员的固定性,对所管理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按照护理人员的工龄与综合能力进行新老搭配。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了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健康知识宣教等各方面,每一项都将安排专门护士进行执行。

1.3评价标准

护士综合能力测评表(总分为100分)将门诊护理质量分为优秀(≥95分)、良好(≥80分)、一般(≥60分)与不合格(≤60分)[2]。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运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使用X2对数据进行校验,P>0.05,差异属于无统计学的意义,P

2.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见表1。观察组中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与对照组的76%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X2=10.6985,P

表1.两组护理质量比较表

和对照组做比较:X2=27.4725,P

3.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3]。门诊护理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属于门诊建设、提升门诊实力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在门诊工作中,患者更加注重自身需要的满足,并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4]。门诊护理过程中迫切需要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主要是建立质量控制人员与构架,对门诊工作人员的护理作出评价,进行有效监督,并做好反馈工作。门诊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改进护理工作程序,增强护理质量,调节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本次调查研究中观察组的优质护理质量为90%,与对照组的40%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综上所述,门诊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有助于提高护士的素质,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杏.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09):90-113

[2]钟桂连.门诊护理工作中运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效果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12):12-76

[3]秦蕴新.王敏杰.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11(22):120-209

护理质控体系第9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心内科;护理管理

医院整体工作水平的关键就是工作质量,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医院的整体竞争力,相对来讲,护理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即为护理质量,这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护理领域开始展开对质量控制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成为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本文针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给予了基于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护理方案,并将其与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未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内科患者进行对比,总结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对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探究,详细了解目前我院对护理干预知识和能力情况,并构建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与此同时,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心内科入住患者,与未实施护理心内科质量控制系下的护理干预开展详情对比,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前护理干预的情况,本实验还选取前几年不同时间段、年龄、性别及不同病情心内科住院患作为研究前基本统计资料。

1.2方法

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1.2.1成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由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成员共同组成的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成立4个护理质控小组,每组均有1名组长,组长由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分别负责基础护理与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管理,专科疾病与健康教育管理,病区管理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质控小组成员根据护士的工作性质和个人能力进行分配。1.2.2质量控制内容。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等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及我院护理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作为我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内容[2]。每项质量检查标准的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质量控制内容共有4个组8个项目,包括基础护理工作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专科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工作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1.2.3培训质控人员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内容,掌握质控方法、质量检查标准,明确工作职责。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做到持续改进解决问题,同时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责任心,形成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1.2.4质量控制方法。①护士长必须监控质量控制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细节,保障工作做到位;②科室质控组长质控:选择一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重的护理人员担任质量控制小组的组长,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工作结果做出客观评价;③科室质控成员质控:质量控制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即为基础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因此领导者应对护理人员提出严格人性化的要求,监督护理人员完成分内工作,提升整体质量控制工作的水平。1.2.5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分析。科室应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及时反馈工作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将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护理人员,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善工作条件,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的安全系数[3]。

1.3评估标准

实验结束后,将实施前后的实验结果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对比,主要评估指标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1.4数据处理实验结果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如果P<0.05,则表明实验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系后的护理质量,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明显优于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系前,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多种因素均会对心内科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环境因素、质量管理方法、患者因素、管理因素等,要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就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着手,针对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在护理服务中进行实践,检查实际效果,最后进行经验总结,使得护理质量管理进入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查效果、总结经验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由本研究可知,在心内科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杨育霞 单位:山西晋城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冯菁.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