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1 15:26:28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第1篇

问题式教学模式(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方法主要将临床实验问题作为基础,以全体护理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指导护理实验教学教师的参与下,围绕特定的护理学专题或者具体的研究病例进行临床诊治和护理方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学习过程[1]。随着广大人民健康模式观念的更新,整体化和系统化的护理已经成为社会需求,对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沟通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护理学是护理教育的主题,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无法达到综合培养的目标[2]。因此,如何调动护理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近1年于本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PBL模式教学,效果卓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13-2014年于本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90人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入选受试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48人和对照组42人,分别应用PBL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由教师向学生进行课程讲解和示范护理实验知识,进行实验教学。而观察组则采用问题式(PBL)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1)带教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当数量的问题,于前一课时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复习教学内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提供系列开放性问题,此为提出问题具体步骤;(2)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查询,通过大量资料的筛选寻求最佳答案,将入选学生进行随机分组,针对具体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式讨论,指导教师对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发挥团队精神进行共同分析和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3)完成学习后带领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护理实验实践操作联系,分小组进行讨论;(4)带教老师对每组讨论进行点评,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认识更加深刻,鼓励学生对相关问题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各小组间交流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扬长避短;(5)根据每组学生的讨论内容汇总记录,形成实验报告。

1.3 观察指标 (1)阶段考核成绩为百分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建立考试题库,通过计算机随机抽取命题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为以下三个等级:大于80分为优;60分至80分为良;60分以下为差;(2)针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对综合素质进行评定;(3)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评价问卷调查,从课堂气氛、学生间沟通、师生间沟通、主动参与四方面进行调查,每项0~5分,程度随分数升高而增加。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阶段考核成绩 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为71.43%,两组学生阶段考核成绩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1,P

2.2 实验报告成绩 观察组学生实验报告成绩为(92.69±3.86)分,对照组为(84.64±4.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P

2.3 教学方法评价情况 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评价问卷调查,分别在课堂气氛、学生间沟通、师生间沟通、主动参与方面进行评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问题式教学法(PBL)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提出,并将其引入医学教育领域[3-4]。而后Schmidt 教授详细论证了PBL模式的优点,并倡议在医学教育中应用PBL模式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教育方法。直到上个世纪末,在美国,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了PBL模式进行教学,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问题式教学法的课程[5];1994年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在1~4年级的教学中全面采用了PBL模式。目前,PBL已经成为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多学科广泛应用[6-7]。PBL模式又称“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题,老师为主导,围绕某临床实际问题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性学习[8]。PBL模式是纵向教学方法的一种,其以精心选择和设计的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和临床双方面的拓展横向知识,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同时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深刻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练就更加熟练的临床问题处理本领[9]。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第2篇

 

一、国际法研究方法概述

 

近些年来,我国国际法学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学术著述,但在研究方法上并无显著变化。国际法的研究方法只是在一些教科书中有简要陈述,而在实际研究领域较少有人谈及。德国法学方法论大师卡尔·拉伦茨在其名著《法学方法论》中指出:法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其固有之方法。判定一门学科成熟到何种程度,一个很重要的学术标示就是看其有无特定的研究方法。[1]国际法作为法学门类的一门独立学科,自然要适用法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同时应有自身特殊的研究方法或者至少在法学一般研究方法中有所偏重。

 

国际法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学说和学派,这些学说及学派和研究方法紧密相连,一定程度可以说方法是学说、学派之因,学说、学派则是方法之果。[2]20世纪之前,自然法学派和实在法学派是国际法的主流学派,自然法学派主张国际法是自然法的一部分,自然法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概念,如人类良知、理性、共同法律意识等。实在法学派则认为国家意志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否认从自然法抽出来的抽象概念作为国际法效力根据。与自然法学派和实在法学派相对应的国际法研究方法——价值分析研究方法和实证分析法方法,实证分析采用事实分析、判断和评价的方法,而价值分析则多采用价值判断和评价的方法。前者要解决的问题为“实际是什么”,而后者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回答“应该是什么”。[3]就国际法而言,实证分析方法要解决的是国际法“实际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分析方法要回答的是“国际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这两种方法对于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构建”作用。

 

二、价值分析方法

 

价值分析方法是一种从应当如何的角度分析、判断和评价法律问题的研究方法,它实际上是对法律进行一种超越其规则形态的价值判断和终极关怀。[4]价值分析的方法一般被法学家用来研究、分析既有法律规则的优点与不足,侧重于对法律漏洞的分析,以期对未来立法及法律适用有所贡献。法律及法律活动之所以不是价值无涉或价值中立的,是因为法律不是自然物,不属于自然界,而是人造物,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人不仅仅是生物地存在者,而且是能够追问意义和追寻价值的存在者。价值分析研究方法对于认识国际法的本质和价值取向,改革和完善现有国际法制度,推动国际法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价值主义的拥护者认为:“首先,‘事实’的丰富性或者说现实世界人们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迫使研究者或立法者不得不选择一些关系进行研究或规范,而选择总是与选择者的价值取向有关; 其次,观察者和等待解释的客观事实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因为人们能够观察到什么东西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接受和拥有的理论结构。”[5]因此,通过价值主义方法研究国际法时,就同一法律制度,不同学者往往会站在不同的立场进行分析,如对WTO 体系的理解和评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因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除了分析现行的国际法外,价值分析还着眼于对当下的国际法进行反思,提出批评和改进的建议,促进国际法的发展及完善。

 

三、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来建立和检验各种理论命题的科学研究方法。[6]国际法的实证分析即为以现有国际条约、习惯、国际法院判例等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对有关国际法问题的法律规制及适用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一研究方法也被称为注释法学的研究,或者国际法教义学的研究。可以说实证分析是国际法学的看家本领,是法学研究最基本、最主要的路径。主张实证研究方法学者认为:“第一,国际法的研究如果不基于实证,会让国际法看起来不像‘法’,而更像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第二,国际法研究如果缺乏实证,会使结论缺乏说服力。”[7]

 

尽管存在对实证分析方法的一些批评,但实证分析方法在国际法领域的主导地位未曾动摇过。这一方面是由于对实证分析方法的批判无力推翻实在法学派赖以建立的基础——广泛的国际法规则;另一方面, 基于批判实证分析方法而产生的各种研究方法反过来对改革完善实证分析方法发挥了重大作用, 从而使实证分析方法抛弃或减弱了传统的严格形式主义色彩,转向现代的、更实用、更务实的做法。

 

四、国际法研究应当结合价值分析与实证分析研究方法

 

通过前述研究比较可见,价值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虽然存在着一些本质差异,但是在应用上并不互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人的价值判断要以事实认知、实证分析为基础,另一方面,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不是盲目的,总是受着一定的价值目标的导引,法律实践更是如此。国际法学家运用价值分析方法进行法律的价值分析,大多是在现有国际条约、习惯、国际法院判例等基础上进行,只有对当前国际法规范及实践有所理解才能对其进行评判,进而提出在法律价值上更进一步的国际法规则。同样,实证分析也不仅只囿于现有的法律规范及实践,在更深层面是兼顾到法律背后体现的人类社会普遍价值。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一旦研究方法单一化,其后果是不容乐观的:对于国际法本身,容易使分析对象始终停留在“静止的”文本状态,对于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包括法律的起源、背景、运行空间等“社会学”方面的内容,却处于忽略状态。这样的研究方法,容易使研究成果脱离“现实土壤”,其生命力和对实践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8]因此,国际法学者在研究分析解决国际法律问题时,既要坚持实证分析方法,以条约、习惯法、一般法律原则为准绳,对国际法院等司法仲裁机构的判决或裁决进行综合、全面地衡量,又不能弃价值分析方法于不顾,一味遵循当前的国际法律制度,而不去思考法律背后牵涉的国家利益、人类价值理念等是否符合公平正义。无论是规范分析还是实证分析,都是法律认识和实践必要环节,二者不可偏颇,它们贯穿于整个法律实践过程,正是它们的统一使得对国际法的认识和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有二者结合才能让国际法研究更加深入、细致并且更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第3篇

关键词:法学研究方法;价值;规范;田野调查

《论语・卫灵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孟子集注》中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这都形象道出方法在解决社会纠纷、矛盾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论是从认识论高度对于研究方法的梳理、概括和总结。①法学方法论是指对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是对法学研究方法的总体认识,对具体的研究方法有着根本的指导作用。②法学研究方法是指特定主体在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法律之道的方法,成为法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法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价值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比较研究分析方法等。

一、价值分析方法。

普遍认为,价值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的满足程度。价值分析方法就是特定主体通过认知、分析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进而揭示或者确定一定社会价值的方法。

价值分析实际上是揭示法的应然状态,法律本身体现着人们对自由、公平、正义、秩序等价值的追求。以环境法学为例,作为法学的一个部门法,主要以环境法为研究对象,环境法的立法、司法、执法领域以及法律运作的各个层面和过程都包含人们对价值的判断和利益的取舍。人们在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以及与环境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和利益的冲突,而这些冲突本身无法自行解决,必然需要人们根据公平、正义、秩序、效率等价值理念进行选择。某公司未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排放污水,排放的污水污染了当地的水质,给该地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损害,某公司排放污水的行为与当地居民身体损害存在着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该公司排放污水是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其排放的污水造成环境恶化,导致居民的身体健康受损,环境法作为第三方对该公司的排污行为与居民的身体健康受损后果进行价值和利益取舍的判决,其判断的标准就是法所对应的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同时,当法律规则缺位或法律规则之间冲突,甚至出现法律原则的缺位或原则之间相互冲突时,价值分析方法更为重要。

二、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所针对的只能是表达行为的应当指向的法律规范或法律命题,规范分析只是固化了特定价值的实在法为自身对象,而拒绝了对法律正义与否的评价。规范分析方法是相对于实证分析方法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更多的是从规范角度出发或以规范性问题为核心的研究,由于规范指引如何行动,其分析方法代表了一种实践理性,并与那种描述性、说明性的科学研究不同。规范分析方法应是独立的一种研究方法。③

规范分析方法以现有法律规范为前提,以概念分析为核心。比如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是斯大林提出的民族概念,通过规范分析,可以看出民族有四大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规范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明确所分析对象概念,并分析该法律命题的真实含义,从而理解概念和命题的真正意义。

三、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解决的是法的实然状态。实证研究方法是在特定主体主观价值中立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④实证分析主要包括田野调查分析方法等。

田野调查,在特定时间,通过自观、他观等方式在特定区域、特定范围进行实地走访的调查研究工作,体验当地人的生活,记录当地人风俗、习惯以及特色文化。首先,应明确田野调查的目的和目标,之后开始选取特定区域和调查点,必须确保典型、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区域;其次,开始调查前,应搜集当地有关的文献资料,尽快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及特色文化,了解当地民族分布、历史等情况;再次,应设计调查提纲、调查问卷和相关需要记录的表格等,选择好调查时机,对被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可以通过自观、他观、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撰写调查报告,根据所调查内容,汇总并分析后,提出调查结论。

四、比较研究分析方法

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其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对于法学而言,比较研究分析方法是比较法中最重要的方法,针对主要对象是不同国家或特定地区的法律制度、法律传统、法律文化等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⑤

一般来说,应先选取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的内容,寻找比较对象中内在联系关系,设立比较的范围、标准等,在对比各种资料后进行归类,提出所要比较的具体内容,并详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对象的本质,得出结论。 总之,法学研究方法是学习各种法学学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价值分析方法要解决价值判断、价值冲突,法的价值就是保障自由、人权、公平、正义,从而解决社会的价值冲突;规范分析方法解决了法“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方法通过田野调查等实践的方式,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了一条真实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突出不同国家、不同法律制度、不同法律文化等之间的比较分析,从而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 --!>

掌握并运用法学研究方法:明确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不管何种研究方法,应明确“谁来研究”和 “研究什么”;法学研究方法所需要的思维模式主要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即从特殊到普遍,从单一社会现象到具有普适性的法律规范的思维模式;法学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社会中各种问题,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具有普遍适用的法律规范依据。(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 《商业时代》,高俊英,“环境法学研究方法探讨”,2012年12期

② 《科技与法制》,薛以胜,“法学研究方法初探”,2011年11期

③ 《法学论坛》,魏治勋,“规范分析”概念的分析,2008 年第5 期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第4篇

关键词 教育评价;增值性评价;增值性模型

我国教育评价领域中,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多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即以学生测验成绩的均值为标准进行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反映的信息并不准确,已受到各方面的批评。为更加科学和准确地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效能,教育评价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评价方法。近三十多年来,教育评价领域逐渐兴起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增值性评价(value-added Assessment)。

一、增值性评价的起源和发展

针对学校效能的增值性评价起源于詹姆斯·科尔曼1966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简称“科尔曼报告”(Coleman Report),该报告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学校效能的增值性评价问题,但其研究结论却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学校效能的争论,催生了学校效能增值性评价的出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科尔曼报告”为起点,学校效能的增值评价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增值性评价的应用一直受到统计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80年代末,多水平模型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为增值性评价提供了精确可信的分析方法。由于英美两国统计技术的发展以及现实的强大需要,多水平模型和增值性评价方法率先在这两个国家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The importance fnr edueaional reform)报告的出台,美国全国上下对教育状况的关注水平空前提高。1989年,美国总统召开五十州州长教育峰会,思考教育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最终形成了六项国家教育目标。随后,为响应新的教育目标,美国各州掀起教育改革的热潮,并提出了学校问责制的概念。1992年,应此热潮,田纳西州政府率先采用增值评价系统作为州教育促进法案的一部分。达拉斯州也从增值的角度探讨了判断高效能学校的量化程序,并发展了适用于该州的增值性评价系统;此外,北卡罗莱那州、德克萨斯州等也将增值性评价应用于其教育问责制主体框架之中。随着联邦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的出台,增值评价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政策制定者的青睐,正逐渐成为美国教育评价的主流方式。

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政府每年都公布所有学校以原始分数表示的学生成绩排名表。由于原始分数没有考虑影响学生成绩而学校自身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如生源质量等,因而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学校效能。为解决评价上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增值”概念。英国的增值性评价同美国类似,也是首先从地区水平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统一课程的建立及链接国家数据的新资源的出现,为增值性评价在整个国家内推行提供了可能。英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接受了增值评价法,2002年在全英格兰和威尔士推行学校效能的增值评价模式,2004年和2005年试点,2006年全面开展学校效能的“多元”增值评价,并将增值评价指标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性指标加入到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此外,随着增值性评价理论的完善,统计技术和相应软件的发展,这一评价方法也逐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实施。

二、增值性评价的概念与主要特点

在教育评价领域中,增值性评价是指通过追踪研究设计,收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时间点上的标准化测验成绩;基于学生自身测验成绩的纵向比较,并考虑其他不受学校或教师控制的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学生的原有成绩水平、人口学因素、家庭背景信息以及学校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使用多水平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将上述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与学校或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效应分离开来,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上的变化,考察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净效应,进而实现对学校或教师效能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价。

与以往基于平均测验分数的横断性评价相比,增值性评价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第一,增值性评价实现了关注点的变化。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是使用学生成绩原始分数的平均分或升学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学校或教师的工作是否有效。有研究发现,使用原始分数作为学校或教师效能的指标是不准确的,甚至会有误导作用。此外,这种评价方式导致人们过于关注一次考试的结果,过分关注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损害了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性。而增值性评价则是基于每个学生的进步来计算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学业增长的影响,这样就使学校和教师的关注点从个别学生身上转移到更加实质性的问题——每个学生的进步状况如何。

第二,增值性评价保证了更加公平的比较。增值性评价将每个学生的当前成绩与过去成绩进行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而不是学生成绩的绝对水平,从而改变了以往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平均值或任意制定的标准进行比较的做法。由此对学校或教师效能的评价都是基于学生的进步或增值,这一评价标准的确立,实现了教育评价过程中比较的公平性,有利于激发生源质量差的学校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

第三,增值性评价与绩效责任紧密相连。问责制目前已成为各个国家进行学校效能研究的主要方面,它要求使用学生标准化测验的成绩作为评价对象,以使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负责。评价是问责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问责制实施的效果。增值性评价本身的特点,为问责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价框架,能够提供对学校和教师更为公平的考察。

第四,增值性评价具有潜在的诊断性功能。单纯的增值性评价不能识别学生成绩差的原因,但是增值性评价是基于追踪设计的研究,因此它能够根据详尽的数据描述识别出学生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这将成为学校和教师发现问题作出决策的起点。此外,利用增值性评价的信息,可同时为教师提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信息,从而为教师的自我提升提供依据。

第五,增值性评价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增值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学校和教师应该保证所有水平的学生都以相同的速率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即每个学生在一年内的学业增值幅度应当相同。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要兼顾所有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 转贴于 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三、增值性评价的模型

增值性评价方法发展初期受到统计方法发展水平的限制,但随着相关统计方法的发展,增值性评价方法的统计技术也随之得以完善。目前应用于增值性评价的主要统计模型如下:

(一)概要统计分析

概要统计分析是描述统计分析的一种,它使用一系列描述性统计量对数据的概貌进行描述,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偏度和峰度等。增值性评价的分析使用学生原始成绩的平均数作为增值性指标,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将某学校学生群体连续两年测验成绩的平均增长与本州学生测验成绩平均增长的差值,作为该校的增值指标。这种增值性分析方法使用学生两年内的平均成绩增长作为指标,较传统的依赖于一次测验成绩所进行的评价更加科学、全面,但是其中学校是统计分析的最小单位,因此学生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其他影响因素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仍是对数据的简单利用。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分析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最常用的统计方法,这一方法是估计观测值与期望值之间残差值的标准统计技术。以学生水平的数据分析为例,残差值可以解释为某位学生的成绩是高于期望值还是低于期望值,这里期望值是基于样本中所有学生的基线成绩与其学习成绩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残差值,即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进步的“增值”。与概要统计分析相比,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学生或学校层面的各种影响因素纳入到统计模型中加以分析,如学生的基线成绩、学生的家庭背景信息或学校层面的变量等,从而提供一个更为灵敏的增值指标。但是这一方法的缺点是,统计分析只能从学生层面(估计学生层面的残差)或学校层面(估计学校层面的残差)中两者择其一。因此,如果选择前者为分析单位,那么就无法利用学校群体特性的信息;而如果选择后者为分析单位,则会丧失学生层面的详细信息。

(三)多水平分析模型

多水平模型是针对传统的多元回归分析的不足发展起来的。教育和组织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着大量的分层数据结构,如学生嵌套于班级,班级又嵌套于学校等;为了充分利用各个层面的数据信息,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多水平模型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以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为例,多水平模型通常将学生水平的数据作为第一层,将学校水平的数据作为第二层加以分析。

McCaffrey等人总结了三类用于增值性评价的多水平模型,包括协变量校正模型、增长的重复横断模型、交叉分类模型。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McCaffrey等人提出了一个学生纵向成绩的广义模型,上述模型均可作为该广义模型的特例。其中,前两个模型可以使用标准的多水平模型软件进行分析(如HLM),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其他的模型则需要专门的软件,由于其计算的复杂性,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多水平模型的学校或教师的增值指标是模型中的学校或教师水平对应的残差值,使用的估计方法是限制极大似然估计法,这一方法是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法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实现的。用于分析多水平模型的增值指标的统计软件主要有HLM、MLwin、Lisrel、M-plus、R统计软件以及SAS等。

增值性评价的多水平分析模型充分利用了学生层面和学校或教师层面的数据信息,能将影响学生成绩的外部因素(如学生的前测成绩、家庭背景、学校或教师层面的外部信息等)与学校或教师的效应分离开来,得到学校或教师的“净效应”,实现对学校或教师效能的科学评价。但是,这一方法的估计程序较为复杂,对于那些没有专业背景的家长、教师和学生来说不易理解;此外,估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收敛的情况,这样估计就无法进行,也无法实现对学校或教师效能的评价。

四、增值性评价目前仍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增值性评价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思路,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它为传统的教育测验分数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能够实现对学校和教师效能的客观评价。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正在发展中的方法,它自身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目前增值性评价存在几类多水平统计分析模型,这些统计模型对学生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那么到底哪种模型是最佳模型,能够实现对学生成绩的科学分析与分解,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此外,虽然复杂的统计方法能够实现良好的统计控制,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统计方法自身存在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新的评价方法的应用与推广。因此,如何借助教育统计的相关研究,既能够深入理解教育问题,又能够产生对现实问题的合理解释,成为增值性评价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第二,增值性评价采用追踪测验的研究范式,必然产生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因此数据处理的技术支持以及各个数据库之间的有效链接和整合也成为应用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此外,在追踪数据的分析中,不同年份测验的等值是增值性评价的基础。在前述的几种增值性评价模式中,有的采用简单常模参照式处理方式,即将多年的测验分数都转换到同一常模量尺上,有的则忽视了这一问题。这两种处理方式显然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同样需要借助教育与心理测量研究的发展。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垂直等值,即多年追踪数据的等值方法,有望成为该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第三,增值性评价解决不了所有考试领域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很难区分学生真正的学习和为了考试而学习的问题。为了提高测验的成绩,学校和教师会将精力集中在如何应付考试的答案,而不是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只是在简单的记忆答案,而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在标准化测验中,保持对考试试题的更新非常重要。

第四,增值性评价的分析过程是一种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有不准确之处,尤其在平均数周围的数据分析不准确,但在两个极端部分却较为准确。这一点在评价教师时要尤为注意,不能将增值性分析的结果作为人员任命的唯一标准,还要考虑其他的方面,尤其是那些在平均数附近的教师。因此,在应用增值性评价进行教育评估时,需要谨慎解释和使用相应的结果。

第五,目前,增值性评价主要以标准化测验的成绩为基础,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系列的教育服务,这使得包括增值性评价在内的大部分教育评价仅局限于一小部分的信息,忽视了对诸如音乐、艺术、社会研究和体育教育等不参与测试的科目的教育,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尽管存在上述仍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增值性评价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方法,其自身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越之处,是这一方法得以广泛应用的有力保证。这一评价方法与仅以一次测验成绩的结果为标准的评估相比,在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上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着统计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和心理测量领域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发展,增值性评价面临的一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一方法也必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评价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教育评价领域方法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希望。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第5篇

摘要:当前资产评估人员在对企业股票价值进行评估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评估方法本身的问题,也有评估人员主观判断的问题。本文尝试使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建立股票价值综合评估模型以解决股票估值的方法选择问题。文章首先提出了目前股票价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品股价。

关键词:股票价值;评估;层次分析法

一、当今股票价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961年莫顿米勒和佛朗哥莫迪里安尼教授所发表的《红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评估》的文章标志了价值评估的产生。对股票价值评估的兴起源于世界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当公司发行的股票作为一种商品进入流通市场时,如何确定股票的价格对买卖双方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于公司所有者来说,公司发行上市股票需要科学制定上市价格,因为过高的股票价格会让投资者望而却步,这会影响公司的融资效果;而过低的股票价格会引致大量的投机者,这不利于公司的财务稳定。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正确评估过票价值是他们准确发现投资机会的前提。

股票价值评估作为资产评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其评估方法也可以分为三大类: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比较法。成本法是以股票发行公司的资产为基础,强调每股净资产对于股票价值的影响,这一大类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账面价值调整法。收益法以股票能给所有者带来期望收益为基础(公司分红),强调上市公司的收益能力,这类方法有: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未来收益折现法等。市场比较法以市场为基础,强调市场中类似公司(指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方面类似)的股票价值应具有一致性,这类方法主要有市盈率比较法等。

其实,这三大类方法恰恰对应了理解股票价值的三个不同侧面,即:账面价值、内在价值、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反映了股票的历史净资产,它是一个静态价值,忽略了股票背后企业的收益能力。内在价值反映了该股票的发行公司在未来的收益能力。最为一个动态的指标,内在价值能够充分反映股票的价值,但由于估算内在价值需要用的的企业未来现金流和资本成本这两项指标不容易估计且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使得内在价值一直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指标。市场价值反映了市场对股票的认可程度,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可以充分反映股票价值的。但市场的不完备性是客观存在且不可能消除的,这就造成了市场价格与股票价值的偏离,而这种偏离正是投资者所追寻的投资机会。

综上所述,不管用何种方法进行股票价值评估,都会在“科学性”“可行性”“公开市场性”和“真实性”这几个评估准则中各有缺失。目前,我国股票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

(1)在评估股票价值时,往往只选择一种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因而会造成评估结果的科学合理性有所缺失。

(2)在进行方法选择时,评估人员通常都是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没有一个客观科学的决策方法帮助评估人员进行方法选择。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引入股票价值评估,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综合使用三种方法进行股票价值评估。

二、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以及在股票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20世纪70年代由Saaty教授提出的用以解决多方案前提下的目标决策问题的模型。它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分理出决策目标的属性(或者要达到目标所要满足的条件),根据这些属性建立判断矩阵(通常采用1-9标度法)得出各属性在决策中所占的重要性比重。然后再根据每一个决策属性对每一种方案建立判断矩阵以进行评估。通过这样一个层层推进的模型,最终确定决策方法。这种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将很多主观因素进行量化,然后得出一个清晰的决策结果,特别是在多因素的前提下,能够帮助决策者理清决策脉络。

而本文试图建立的综合评估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

1、根据被评估股票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方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并求出每一种方法的权重。

2、分别用每一种选定的评估方法对股票价值进行评估。

3、综合上述两步的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加权平均,最终得到综合评估结果。

下面用一个例子对上述的步骤进行解释。例如,某投资者委托评估机构对一家持续经营的食品生产企业的股票价值进行评估,评估人员在经过前期调查后得出如下调查结果:

(1)该食品生产企业的股价稳定,且市面上存在可类比的企业。

(2)该企业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其他资产较少。

(3)通过研究过去几年的企业年报,发现该企业的收益较为稳定,年报中也未提及在未来会有较大的投资举措,所以未来收益可以预测。

下面是评估步骤:

通过上述的调查,评估人员决定选择账面价值法、现金流折现法和市场比较法分别经行综合评估,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下:

然后,通过专家组的讨论,确定了准则层真实性B1、公开市场性B2、科学性B3、可行性B4针对目标层A的权重,方法是建立如下的判断矩阵(计算方法不再赘述,可参有关AHP模型使用方法的文献):

接下来,建立方法层C相对于准则层指标分别称为B1、B2、B3、B4,以这四个评价指标为准则对3个备选方案进行评判得判断矩阵如表2、表3、表4、表5所示。

根据上面的矩阵,可算得三种方法最终的权重向量是:

下面分别使用三种方法进行股票估值。由于具体方法评估股票价值不再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所以省去估值过程。假设用账面价值法、折现现金流量法和市场比较法对该支股票的估值分别是:4.5元/股、5元/股、4.8元/股。那么结合上面的权重向量,该支股票的价值是:

三、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估模型的评价

经过上述的计算分析,本文认为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股票价值评估(甚至是其他资产的评估)中是可行的。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股票价值评估有以下的优点:第一,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股票价值评估,解决了评估人员的评估方法选择问题。评估人员可以选择几个评估方法对股票价值进行综合评估。第二,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股票价值综合评估,得出的评估结果能够充分反应股票从资产角度、收益角度还是市场角度这三个角度的价值,提高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第三,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估股票价值的思路和理念是清晰和科学的,这个特点让基于该种方法评估的股票价值更让人易于接受。

当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估模型也有其缺点:第一,该种方法并没有脱离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在建立判断矩阵时,还是需要依据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重要性排序。第二,这种方法要求评估师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在我国当前的行业大环境下,推广起来略有难度。

综上所述,将层次分析法引入股票价值评估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可以解决股票价值评估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子江.金融资产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第6篇

Abstract: Value analysis as a kind of economic analysis method is to analyze how to guarantee the lowest costs at the same time to realize the best effect and function. And this concept is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value analysis in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course design, teaching method improvement,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mechanism.

关键词: 价值分析法;教育改革;课程设置;科技教学

Key words: value analysis method;education reform;curriculum offered;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19-03

1 价值分析法的概念阐述

1.1 何为“价值”:对于“价值”的界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上所说的“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日常生活中所讲的价值概念在理解和使用上范围较窄,往往把价值同与它的同质范畴如道德、审美等并列使用。而且由于日常生活中价值被理解为使用价值,所以人们常常将价值与价值物等同。关于“价值”的基本提法是:“价值”是指“客体中所存在的对满足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有效性,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1] (p13)有的学者还这样认为,“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的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2] (p10)以上关于价值的解释方式,可以说是一种“主客效用关系”的解释方式,[3] (p266)相对而言是一种科学的论证。

1.2 何为“价值分析法” 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简称VA)又称为价值工程法(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价值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所谓价值工程,指的都是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价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分析,提高对象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指的是反映费用支出与获得之间的比例,用数学比例式表达如下:价值=功能/成本。

2 价值分析法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教学改革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了解了价值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思考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应用,对于一件产品来说,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购买?是因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产品本身,而是这个产品的使用功能给我带来的效应。那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功能的实现就是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并利用该知识提供自身的价值。

简单做个比方:民工因为没有受过多少文化教育,往往是体力劳动者,而科技工作者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学过专业文化课程,多数从事的是脑力工作,这就是教学功能的实现。在价值分析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功能分析,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入手,对课程设置进行功能分析和评价。

2.1 课程内容设计—分析课程内容,进行内容重组,实现教学功能最大化 通过对当前生产实际需求的分析和调研,首先确定某一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何种能力,然后借鉴DACUM工作程序开发基于上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DACUM工作程序在国外的应用已非常成熟,一般是在生产行业精心选择并聘请十多名熟练工作者作为DACUM工作小组成员,校方课题组主要成员担当DACUM工作小组促进者的角色。成果质量主要取决于DACUM工作小组成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态度。课程设置的功能可以按DACUM工作程序定性分析和评价,而课程设置的成本主要以学分数定量分析和评价。下面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宏观分析和探讨。

2.1.1 通过价值分析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应按“职业基本素质和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层次递进模式来设置课程体系,在专业调研、人才需求分析和教学改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DACUM工作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论证,对具体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具体的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分析,在典型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等工作步骤中,充分利用价值分析方法进行功能分析和成本核算,力求实现教学功能最大化,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2.1.2 通过价值分析优化课程内容和学分数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DACUM工作小组成员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优化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进行功能分析,通过价值分析进一步确定合理的学分数。

对一些基础性课程,如数学、外语和计算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功能分析不易把握,容易出现过分削减课程内容的倾向,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隐性下降。

在基础性课程内容 “够用为度”的理解和把握中,利用价值分析法在削减课程内容和提高职业能力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和学分数。

另外,对超过一学期以上的顶岗实习环节,特别需要通过价值分析法对具体专业顶岗实习实际实施过程进行功能分析和成本核算。一些工厂化制造类的专业,只要组织得当,即使较长的顶岗实习,也能获得较好的价值分析结果。

反观现在有一些工程施工类专业,跟风采用长达一学年的顶岗实习,学生根本没有条件在不同的施工现场和不同的工种间进行有效的顶岗实习,教学功能低下,必须采用价值分析法优化顶岗实习的内容和学分数,实现顶岗实习环节教学功能最大化。

2.2 教学手段改进—通过改进教学手段,降低教学成本

2.2.1 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已经日见明显,数字化校园的模式也深入人心,运用多媒体、录播系统等科技教学是降低教学成本的有效措施。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多地同时教学”还能实现“网络教学”。

例如,一个教室容量为50人的课堂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教室同时教学,或者如果有学生生病或者有一些活动项目不能参加某一时段的课程,通过录播系统可以网络点播自己落下的课程,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约了教师资源,也避免了学生因落下课程影响学习的状况出现。

2.2.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价值分析法应用的教学中的一大特点,价值分析的最终目的是的实现教学功能最大化,当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进来的时候,他们能够认真思考,并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客观上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功能。

2.2.3 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变革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大胆地进行。从这个角度上看,就很好的体现了价值分析方法中要求我们遵循创造思维规律的思维方法。

目前提倡的“工学结合”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功能最大化的目标,要求教师尽可能设计案例教学或现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学术交流式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在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项目,采取课程实习的方式在室外组织教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紧密联系实际,扩展和深化课堂实验教学。实现书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使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可以得到现场验证,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2.2.4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 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个性发展的自信心,有利于全面实现教学功能的最大化。全面性的考试内容不只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科学考核,而且还要对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考查。考试内客的改革要体现出知识与能力有机统一,所以考题应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结合。客观性考题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是否掌握了所授知识,而考查能力部分的内容则运用主观性命题。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测试,要偏重于基本能力的评价。

要依据各学科特点进行全面、科学、公正地考查,比较全面,准确、有效地测试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传统的评定学生成绩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开发及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在评定学生成绩过程中,要采取长效的多元化的评定方试,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坚持多元评价的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资源作为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必须始终贯彻的基本原则,因此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整合人才,长远考虑,是价值分析法在教学改革应用中必须做到的。

高校教学改革离不开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人才是关键,把重点课程、重点学科、重点项目与重点人才紧密结合,常抓不懈,努力在高校建成一支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简单概括为几句话:加强自身学习、做好传帮带。使各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综合全面思考问题不只立足现在更为将来高校教育的发展谋长远考虑。

对教师实行绩效考核也是十分必要的,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并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4 健全教学监管体制 教学改革能否得到很好的实行,有赖于合格的教学监管体制。监管体系得当会使教学改革少走弯路,从而降低费用。

而一个合格的教学监管体制,应该遵循客观规律,而不是教条遵从。认真贯彻、严格执行教学改革计划,成立委员会、教学督导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教学改革学质量监督和管理机制。

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会、院领导、督导及教学委员会听课制度、检查备课和教学资料准备情况以及采用听课与讨论等方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检查与监督。

同时通过座谈、网络交流等方式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确保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真实性。

3 结论

价值分析方法的运用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改革中应用价值分析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教学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教学功能的最大化。同时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现在,还要立足将来,不仅要考虑教,还要考虑学。要主次分清突出重点,抓关键。要学会利用创造性思维,加强创新性。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现实。

参考文献:

[1]张巧进.论意思自治的价值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25.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第7篇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实行的是粗放式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现代化项目和工具以及管理方法使用有限,有的时候决策人缺乏科学性和经济性。对于价值工程分析法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来说,价值工程分析法的运用能够贯穿于施工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水利工程施工前期的设计、施工结算的资源控制以及施工后的评估及验收等,但是,结合笔者的研究,价值工程法的主要运用体现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阶段和施工实施阶段。

1.1价值工程分析法在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的作用

将价值工程分析方法引入到水利工程管理中去,在科学指导和经济技术支持的基础之上进行项目决策,提高决策的正确有效率。通过价值分析方法的基本工作步骤准备—分析—创新—实施,价值工程作为一种新思想、新方法,在控制成本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能够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符合自然条件熟悉工程的结构特点以及一些外在的自然客观条件。

1.2价值工程分析法在水利工程施工实施中的作用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材料及设备以及多种运输方案的选择都是重要的部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材料及设备需求量大并且要求高,施工材料设备的成本支出也比较大,如果没有选择合理的材料设备运用方案,极易造成成本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价值工程技术分析,深入分析材料库存和各项成本的具体情况,确定出最适合的材料采购以及运输的方案,进行合理的施工,促进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保证其施工的安全性,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

2价值工程分析法在新疆盖孜河托尕依水电站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2.1新疆盖孜河托尕依水电站工程简介

盖孜河位于喀什地区中部,发源于撒里科勒斯山北麓,由木吉河、雅玛亚河于布仑口汇合而成,全长374公里,流经疏附、疏勒、岳普湖三县和农三师41、42团场,灌溉耕地约100万亩。2009年,由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投资的盖孜河“1库5级”梯级水电站开工建设。工程五级水电站分别包括布仑口水库及公格尔、盖孜、托尕依、乌依塔克和土木秀克水电站,五级电站总装机容量62万千瓦,年发电量23亿千瓦时,总投资约50亿。在这五个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施工管理人员决定运用价值分析法,在达到相关建筑目标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实现项目资源的合理配置。

2.2价值工程分析法在新疆盖孜河托尕依水电站中的运用要点

2.2.1施工决策过程中的运用

价值工程分析方法新疆盖孜河托尕依水电站项目的施工决策阶段,需要对各个方案,例如引水方案、大坝施工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项目作为决策的依据,采用功能指数法,对价值指数进行量化,研究功能与成本的比值,相应的计算经济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计算各个方案的成本与功能指数,不仅考虑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社会效益。

2.2.2施工方案设计中的运用

价值工程分析方法运用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需要确定工程设计方案,针对坝址的选择,坝型的设计,厂房设计,泄水设计,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方法可以优化设计,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工程造价,使用成本之间相协调,发挥人类的首创精神,节约社会资源。

2.2.3施工实施阶段的运用

价值工程技术分析法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水利项目施工中,通过科学的组织安排人工,材料,资金等基本要素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价值。所以,在施工阶段,应该通过价值工程法确定最优化的人力资源安排,并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例如,盖孜河河水主要由墓士塔格、公格尔等高山冰雪融化和泉水融汇而成,由于该河上、中、下游河道的地质结构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河段的水质也有所不同。在这种施工条件下,可以选择灌注浆法施工,也可以选择深层搅拌法,所以,针对两种施工方案进行价值评分,分别得出两种施工方案的价值系数,进而选择合理的方案。

3结束语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第8篇

技术分析,则是仅从证券的市场行为来分析证券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证券的市场行为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其中证券的市场价格、成交量变化以及完成这些变化所历经的时间是市场行为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市场行为包含一切信息,及信息透明化;价格沿趋势而移动,历史会重复。

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作为证券投资学的两大理论,长期以来难分伯仲,在投资领域分别拥有大量的信奉者和实践者,这两大阵营也出现了不少成功的世界级大师,索罗斯和巴菲特即是两个理论的代表人物。

其实,两种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所处的试图刻画证券市场基本运行规律的尝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

■一、技术分析的弊端

由于技术分析注重短期股价趋势的判断,往往能够立竿见影地体现出适时买进卖出带来的收益,对于短线投资者有着很大的诱惑力,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中颇受重视。每天大量的投资顾问运用技术分析的指标数据知道投资者追涨杀跌。但是,由于技术分析信奉左右市场波动的本质力量,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及其由此形成的此消彼长,认为价格变化已经说明一切,所以一般无视隐藏在价格背后的价值判断,拒绝对任何具体的投资品种进行个性化评估,往往对市场走势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不屑于知其所以然,因而常常会因为迷信市场而被市场吞噬。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技术分析可以使股票脱离其所代表的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情况本身而独立运作,容易产生价格与上市公司基本面毫无关系的剧烈波动,扭曲了市场的投资价值,使得股票价格价值严重背离,并诱发过度投机和市场操纵,不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无论是创业板的市场操纵,还是ST股票的非理性上涨,都已明确昭示无视企业内在价值,单纯按照价格趋势进行投资的市场系统风险在急剧增大。

相对于技术分析而言,基本面分析是一种价值分析法,它通常采用一定的数据学方法对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估值,虽然股票价值分析大致始于20世纪初,但是当时证券监管和信息纰漏的法规还没有出台,或者很不完备,所以公众可以得到的信息极少,相应地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的余地自然有限。所以,价值分析真正被广泛认可是在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股市的崩溃告诉人们,再美丽的泡沫都会破灭,应当进行价值投资而非投机,于是基本经典著作的问世,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价值分析的发展。

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戴维.多德(David L.Dodd)出版了《证券分析》一书,书中首创了关于判断股票价格与其净资产含量的七条标准:一是企业应有适度的规模;二是财务地位稳固;三是业绩稳定;四是有连续保持支付股息的记录;五是利润逐年增长;六是适当的市盈率;七是股票价格预期净资产的含量恰当。并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9年经济大危机两个时期,股票价值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根据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股票价值分析的方法。同年,哈布纳(S.S.Hebner)在《证券市场》一书中对帕拉特(S.S.Pratt)的股票价值理论(刊于《华尔街的动态,1903》)加以补充。最具里程碑的是威廉姆斯在《投资价值理论》中全面完整的论述了股票内在价值等于未来股利贴现值的思想,后来经米勒和莫迪利安尼、高登的发展,成为公认的股票价值分析基础,也是当今最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证券界掀起了回归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念的热潮,主要以沃伦。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学派在同其他的证券理论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出令人信服的成就,从而用市场业绩本身验证了价值投资理论的有效性。价值学派认为:证券价格的调整要滞后于信息的到达,股票投资的艺术就在于判断当前的市场价格是否体现了公司的内在价值。

■二、股票价值分析的常用思路

近年来,随着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其日益规范并成为成熟的证券投资交易市场。应运而生,众多理论工作者致力于从宏微观经济、市场行为、投资者心理等多角度进行探讨。

投资者在树立价值投资理念的同时,将把更多的关注向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行为和业绩表现,此时投资者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准确的对股票价值进行合理的估价,进而选择更具投资价值的股票。这就是本文的出发点。

首先,我们要解决评价指标的问题。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来自诸多方面,包含宏观经济因素、微观经济因素及中观层面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涉及了国家的经济形势,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在内的各项经济政策,用以衡量的则是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诸如GDP与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这些宏观经济因素作为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慢变量,长期作用于证券市场,而且,对于所有的股票起到近乎相同的作用,所以它是一种系统风险,用其做指标衡量个股的价值,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微观经济因素作为基本面分析,充分体现了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状况,包括公司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潜力、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等方面,很明显,这些微观元素都直接关系到股票的内在价值,或者说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所以应作为评价指标。

中观层面因素,包含行业因素和区域因素,及我们常说的“板块效应”,由于这些因素的量化统计工作十分困难,所以,并不实用,故不在本文考量范围。

具体评价指标,请见下文介绍。

法理学价值分析方法第9篇

关键词:价值评估;无形资产;研究方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F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106-02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其垄断性上。有些无形资产在法律制度的保护下,禁止非持有人无偿地取得,排斥他人的非法竞争,如专利权等;有些无形资产的独占权虽不受法律保护,但只要能确保秘密不泄露于外界,实际上也能独占,如专有技术、智力资本等;还有些无形资产不能与企业整体分离,除非整个企业产权转让,否则别人无法获得,如商业信誉。前人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多从价值评估成果出发,而对研究方法综述涉及较少。本文拟对实证研究方法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领域应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按照上述所说的专利权、高新技术、商誉、智力资本的分类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一、在商誉价值评估研究方面的应用

Jenning S & Robinson(1996)利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回归分析1982年至1988年间259个需要对商誉进行摊销的并购样本企业,研究商誉与企业股价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为商誉与企业股价呈正相关关系,同时这一结论也证明商誉是名副其实的一项资产。

钟翰(2012)根据商誉所代表的超额盈利能力与Ohlson剩余收益模型中的剩余收益是可以替换的这一结论,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针对2007年新准则规定的商誉项目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检验[1]。在Ohlson剩余收益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和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形成对于股价的截面数据多元回归方程,同时用资产负债表上的商誉项目替换剩余收益形成第二个方程。回归的结果首先满足剩余收益自回归系数介于0~1之间的限制条件,说明所取样本使用Ohlson剩余收益模型是合理的,然后得到的一组两个回归方程的结论中,用商誉(GW)替代了剩余收益后,模型的解释力显著下降,说明面对理想的剩余收益模型,现行准则要求披露的商誉并未完全代表超额收益能力,这与理论分析的现行准则要求披露的商誉是包含着许多“杂质”的“合并价差”账户的结论是一致的。

陈雯(2008)先将所有样本进行线性回归,来检验各个自变量是否对商誉价值有相关性,回归结果可发现投资报酬率ROEt的系数、市场占有率Mt的系数及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RPt的系数均大于0,并通过t检验可以得知系数的结果是具有显著性的,说明上市公司的投资报酬率、市场占有率、会计原则的保守程度以及盈余持续程度对上市公司内部商誉价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说明在衡量企业的内部商誉价值时,均可以利用上述指标来进行判断。作者将研究数据分为两个部分,成长性高的上市公司和成长性低的上市公司,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回归结果显示:高成长性上市公司市场占有率Mt的系数高于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的市场占有率Mt的系数,并且其符号均为正。仅从回归结果的显著性来看,具有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的内部商誉价值对市场占有率Mt以及采用的会计估计原则的变化较低成长性上市公司来说反应更为敏感[2]。

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商誉价值评估研究方面,主要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

二、在专利价值评估研究方面的应用

专利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包括质性研究、量化研究和质性量性相结合的研究。Sneed K.A.and D.K.N.Johnson(2007)针对不同的拍卖环境探索专利的交易策略,Greenberg G(2008)通过对以色列初创企业的融资情况来预测企业专利交易价值。Bessen J(2008)采用新型价值回归模型对现有上市公司专利价值做量化分析。

曹晨(2012)以药品专利组合为例,构建了专利价值评估模型与专利组合理论的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他采用的方法是以在美国上市的82个药品的610项专利为样本,通过整合单项专利的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进而构成专利组合价值指数(PPVI),并与对应药品的销售额进行相关分析来检验其显著度水平。结果表明(CIPV)值算术平均数分块加和所构成的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最适用于对专利组合价值的评估[3]。

因此实证研究方法在专利价值评估研究方面,大部分研究主要采用了实地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使用的主要实证分析方法是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

三、在高新技术价值评估研究方面的应用

刘照德(2013)建立了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分析框架:从价值链视角对高新技术虚拟企业进行分类基础上,分别利用二项式树期权定价方法、B-S模型和Geske复合期权模型构建了虚拟生产型、前向虚拟型和全组合虚拟型高新技术虚拟企业的价值评估模型,并利用企业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4]。

曹月朋(2013)实证的主体部分包括研究假设以及模型的提出,价值评估指标的选取以及样本数据来源的介绍,还有对所研究问题的实证性统计分析的过程。通过实证研究假设,确定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因素,选出关键因素指标,为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实证部分涉及的研究方法有描述性统计方法、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统计性回归分析。整个实证过程都是通过IBMSPSS Statistics21分析软件进行的,实证研究的数据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及和讯网等财经网站,并通过EXCEL办公软件的数理统计分析和计算功能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5]。

詹学刚(2009)应用拉巴波特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价值中现有资产经营能力进行了评估,通过案例来对模型中主要参数的获取提出了解决方法,该模型简单清晰,对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获利能力可以方便地应用,但并未对该模型做进一步实证检验[6]。

由上分析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高新技术价值评估研究方面主要运用了文献法、比较法、数理推导、案例研究等方法。采用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统计性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

四、在智力资本价值评估研究方面的应用

Pulic(2000)是智力增值系数模型(VAIC)模型的创造者,也是VAIC的积极倡导者。其对30家选自FTSE250指数的上市公司的市场增加值(Market、MVA)与VAIC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其还利用VAIC模型对国家层面的宏观价值创造效率进行分析(Pulic,2004)。其他学者如WilliamS(2001;2003)则分别对VAIC度量的智力资本绩效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间的相关性、智力资本与传统绩效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经验分析;Ho等(2003)以VAIC方法测量企业物质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效率,对南非、瑞典和英国的286家上市公司的物质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增值效率同董事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国际化的比较分析;Tan和Hancock(2007)对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150家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与财务回报进行实证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在VAIC的度量框架下,进行智力资本实证研究。我国大陆学者李嘉明等(2005)、万希(2006)、傅传锐(2008)、宁德保等(2008)、刘超等(2008)与台湾地区学者Chen,Cheng和Hwang(2005)、shiu(2006)等分别以两地的企业为样本,就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

傅传锐(2009)注重运用新近开发的聚类分析方法与计量经济模型作为实证工具:第一,率先在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中使用了自组织树聚类算法、基于模型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算法等多种现代聚类方法,并使用有效性评价指标筛选最佳的聚类结果,克服了以往聚类分析在评估中较为粗糙的应用;第二,率先将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非参数模型和中位数回归模型应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7]。

在价值创造函数的估计与评估流程构建等规范性研究的基础上,傅传锐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多种聚类分析方法、聚类结果有效性评价方法、参数与非参数回归计量经济模型等实证工具对所提出的基于智力资本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思路进行实证检验,以期提供具有一定说服力的经验证据。注重将多种评估方法、模型和价值内涵进行比较,并评价其长处与不足。在实证检验中,分别就各种聚类分析结果、回归模型估计结果的统计拟合能力和经济意义、价值创造函数与市场法的评估精确度进行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迈克尔・波特(Porter)也对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McGahan和Porter,1997)。其在Rumelt(1991)的研究基础上将样本拓展到美国所有的经济部门,时间跨度更长,使用能全面考虑行业、年份、母公司和企业因素的短暂效应的更加稳健的统计模型。然而,其结果显示:企业因素和行业因素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因子为19%,这表明企业因素要比行业影响来得更为重要。

不难看出,实证研究方法在智力资本价值评估研究方面,主要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参数与非参数回归计量经济模型等实证工具,结果更具说服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实证研究方法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专有技术、专利技术和工业版权等为代表的技术型无形资产的评估和以商誉、智力资本为代表的潜在价值型无形资产的评估。从研究现状看,使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相关性分析、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并大量运用文献法、数理推导、案例研究等方法。就目前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的主要情况看,倘若评估实践中的待评估企业可用于模型估计的同类企业样本较少,那么就需要扩大总体样本,重新寻找待评估企业的可比企业样本,直至可比企业数量达到模型有效性估计的要求。因此由于受到量化困难或者数据取得不易以及样本量的约束,我国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面的实证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规范和体系。另外,无形资产本身较难衡量,有些学者通过无形资产与其所处活动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进行价值评估,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也会存在同类无形资产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即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钟翰.商誉性质、超额盈利与Ohlson剩余收益模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2]陈雯.企业内部商誉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3]曹晨,胡元佳.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探讨――以药品专利组合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74-177.

[4]刘照德.基于产品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5]曹月朋.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