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0 14:34:44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第1篇

关键词:浅谈;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实验室管理是一门重要的管理类学科,以管理学和科学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实验室的管理现象和规律,属于管理学的范畴。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人们管理实验室及其全部活动的实践,使实验室的职能以及实现职能所需要实施的各种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充分发挥作用,以最合理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实验室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化。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对象是与实验室有关的人、事、物、信息等,因此一般情况下,其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日常工作管理、人员比对和能力验证管理、认证/认可管理、建设与规划管理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2组织管理

对管理工作而言,组织管理的质量是管理成效的基础。出色的组织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首要基础条件。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依赖于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制度、执行力度,否则就无法完全实现管理的职能,管理水平自然也就不可能提高。

组织管理的原则主要有:目标任务原则、分工合作原则、管理幅度原则、精干高效原则、权责对等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

由于组织的可塑性很小,因此,对于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在此就不做过多的赘述。

3人员管理

人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是构成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人及实验室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因此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

实验室人员管理的目的就是想法设法调动一切有利因素、积极因素,理顺各方面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员,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为实验室的高效、有序运行服务。

实验室人员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有领导、组织和协调三个方面。其管理的内容主要有计划规划、选拔人员、任用人员、培养人员、考核人员、调度人员和教育人员等几个方面。

4日常工作管理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繁杂而重要,包括实验环境条件管理、物品与试剂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样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等。

实验室日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总体要求包括:

4.1要有严密的

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责权明晰,落实到人;

4.2保证实验 室环境条件整洁、有序,满足实验工作要求;

4.3工作人员 进入实验室必须更换专用衣、帽和鞋,严禁携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室;

4.4相邻实验 室区域间的工作不能产生相互影响和干扰,杜绝交叉污染;

4.5 危险品等 必须按规定要求单独存放;

4.6办公区域 要与实验区域分开。

5人员比对和能力验证管理

人员比对和能力验证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有力补充。

通过比对和能力验证管理,可以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对于准确度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可从系统误差或过失误差方面查找原因,如测量前的仪器校准、恒定的环境误差、器皿洁净度、仪器异常等;对于精密度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可从随机误差方面查找原因,如测量过程中环境温度的波动、仪器稳定性等。

6认证/认可管理

认证/认可是实验室法制计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对实验室来说,就是进入检测服务市场的强制性核准制度,即具备资质、取得计量认证法定地位的机构,才能为社会提供第三方公正检测服务。

国家实验室认可是与国外实验室认可制度一致的,是自愿申请的能力认可活动。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检测技术机构,证明其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校准和/或检测实验室能力的要求。

实验室认证/认可有着极为详细的评审准则,每个实验室的实际做法各有不同,但综合已有的经验来看,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6.1计划体系周到完备

通常实验室制定的计划包括人员培训考核计划、仪器设备检定校验计划、质量保证计划、内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预防措施计划、检测工作计划等,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时时对照计划,遵照执行,从而避免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

6.2质控体系覆盖全程

通常情况下,质控体系所覆盖的内容具体包括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仪器设备、检测环境、标准物质、实验用水、物品试剂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必须满足要求;信息记录要及时;样品管理要规范;方法选择要正确;数据至少三级审核等。另外还要做到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试验室要参加能力验证和比对;定期采用标准物质跟踪;进行方法比对;对保留样适当重复抽检;对样品的检测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检验等等。

6.3 过程记录齐全详细

过程记录贯穿于质量体系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随时都在进行,在现场评审以及内审时,都必须对各种记录进行检查,记录格式设计是否正确、记录的信息是否全面、记录的内容是否规范,是衡量体系适应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因此,过程记录必须齐全详细。

6.4内审和管理评审持之以恒

内审是对质量体系符合性的检查,管理评审是对体系适用性和有效性的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是针对人的特点来设计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长期从事一种相同的工作,很难发现自己存在的疏漏,偶尔也会出现松懈的可能。通过内审这种有组织的活动来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和解决。而管理评审则通过最高领导的参与,通过对各种管理资料的审查,来评定体系的适用性,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决策以保持体系的持续适用和有效。

7实验室建设与规划管理

实验室的建设与规划是实验室保持长远良好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实验室的建设与规划应体现以下三个特点:前瞻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第2篇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试验室;建设工作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预拌混凝土试验室具有原材料检验、混凝土产品检验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多重职能,是企业质量控制的主要实施部门,同时也是核心技术管理部门,对预拌混凝土企业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对福建省内多个预拌混凝土进行突击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福建省预拌混凝土试验室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低、检验方法不当、检验不真实等现象,暴露出试验室检验能力不足、常规检验未能正常进行等问题。因此,预拌混凝土试验室的现状亟需得到改善。

对于新建的或实施改造的预拌混凝土试验室,提高试验室的建设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试验室的建设工作值得进行研究。在试验室建设过程中,试验室管理人员应从建设规划、建设工作的保证和建设工作的控制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切实提升试验室的建设水平。

1 试验室建设规划

试验室建设规划确定哪些标准适用于建设工作,并决定如何达到目标。试验室管理人员应明确建设规划依据,完善规划内容。

1.1 规划依据

试验室建设规划是根据试验室所在的搅拌站情况、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试验室预期水平等内外部环境制定目标和计划,为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识别和确定必要的过程,规定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相关资源配置的过程。

试验室建设工作的目标,一方面应确保试验室达到国家标准规范、地方性规定等强制要求,另一方面是使其规模、能力应与所在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水平相匹配。例如,产能大的搅拌站,试验室规模相应较大;需大量生产特殊规格产品的搅拌站,试验室应增强相应的检测、验证能力以符合要求。

预拌混凝土试验室建设的主要成果包括:人员、环境、仪器设备和流程性材料、指导文件和运行记录四大方面。试验室管理人员应对目标进行概括说明,尽可能使需要建设的内容都得到描述,而描述中没有明确要求的,即表示其不在建设工作范围之内。以某年生产能力为6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的试验室建设为例,试验室建设目标说明如表1。

试验室建设规划的依据还包括试验室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试验室管理人员在建设中应对标准规范类文件进行收集和确认。

标准规范类文件包括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文件,其不仅是试验室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将来试验室运行时的重要依据,是试验室管理文件体系的一部分。试验室管理人员应熟悉标准规范类文件,确保对这些文件内容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入性,必要时应考虑增聘人员或聘请行业专家担任顾问。

标准规范的收集必须做到齐全、准确,并能够确保其有效性,所有的标准规范应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可的查询网站进行复核。标准规范不断更新或修订,试验室管理人员应至少应确保在建设期间所有规范的现行版本都得到收集、现行标准规范的修订及时得到体现。对已经但尚未实施的标准规范,应特别注意加以收集和研究,在建设中加以应用实施,以确保试验室建设具有合理的前瞻性。

由于混凝土受地域性因素影响很大,而地方性标准既不低于国家标准,又根据所在地区情况明确了具体要求,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很有必要全面查询收集。

1.2 规划内容

预拌混凝土试验室建设的规划,是对该试验室进行策划设计,确定试验室的特性和要求,包括试验室能力、运行水平等指标。试验室的主要职能是检验和设计开发,应对这两项职能的内容进行确认,并规定其运行所要达到的水平。

1.2.1 试验室检验能力的规划

试验室检验的对象包括原材料和混凝土产品,应确定试验室具备的检验项目。对于经常性的重要检验,如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水泥安定性试验等,应列入试验室检验能力范围,试验室管理人员应确保有充分的资源实现检验能力;一些检验频次很低但设备十分昂贵或者难度大大超出试验室一般技术水平的检验项,如光谱分析试验等,应通过外包形式进行检验,否则将大大增加建设费用但成效极微;对于介乎二者之间的一些检验项,试验室管理人员需要进行评估。但由于建设过程中尚不知道将来业务状况,少量检验项目的确定有难度。

1.2.2 试验室设计能力规划

基于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配合比设计中,普通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属于常规设计项目,绝大多数试验室应具有设计能力,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力规划则需要另外进行评估,此外,电力、港口等一些行业所需要的配合比设计能力规划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评估。

1.2.3 规定目标运行水平

规定试验室的目标运行水平,是使试验室在满足各类法律法规、标准强制要求的前提下,与所在的混凝土企业的规模、特定需求以及企业质量定位相匹配。试验室的运行水平可通过一些参数指标或某些描述来规定。以某试验室为例,其描述为:

(1)接到各项检验任务后,100%在15分钟内进行抽样并开展检验。

(2)试验报告差错率小于2%。

该描述至少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此外还要考虑可跟踪性。

1.3 建设计划确认

试验室的检验和设计能力及其运行水平得到确定,试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初步明确对试验室人员、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并编制建设计划。该计划应规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分配建设工作,确认各试验室管理人员的责权。

建设计划的内容包括:

(1)确定试验室的检测能力、设计能力、运行水平。

(2)描述试验室人员、设备、设施和环境、检测方法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应尽可能详细具体,依据充分。

(3)明确实现这些要求的过程,确认任务活动及指派负责人员。

做好预拌混凝土试验室建设计划,并得到企业负责人的确认,可以充分体现建设工作的目的性,有利于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积极性,对圆满实现建设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试验室建设工作的保证

预拌混凝土试验室建设工作的保证是对整个建设工作的执行情况作评估,以提供信用,保证试验室建设能够达到工作相关标准,包括制定清晰的要求说明、确定科学可行的标准、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配备合格和必要的资源、持续开展有计划的改进活动、对建设中的变化全面控制等方面内容。

2.1 制定要求说明

预拌混凝土试验室明确了检验能力、设计能力及目标运行水平后,需要对这些目标进行分析,确认所需人员、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方法的具体要求要求,应尽可能对这几项内容进行细化。

2.1.1试验人员

试验室管理人员应确定试验室人员的组织结构、明确试验室正常运行时各岗位的具体人数、任职要求,应确保试验室有足够的与其从事检测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在人员素质、数量上还应与试验室目标运行水平相适应。

2.1.2仪器设备及药品

试验室管理应对实现检验和设计能力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分析,逐项分解罗列,并分类汇总。分析应根据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来确认需求,只有制定明确详细的计划配置清单,才能对工作保证起到有效作用。同时,充分的依据、详细的清单也将为试验室建设获得相关经费提供支持。

2.1.3设施和环境条件

试验室管理人员应参与试验工作区的基建工程,应根据主要设备的预期尺寸、试验操作的便利性、环境的需求以及业务预期需求量进行合理的空间和设备排布设计。

2.1.4检验方法

试验室管理人员应确保试验室的管理手册以及其配套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以及记录表格得以完整的编制,并形成配套体系。对于检验和设计所用表格,应考察其适用性。一些表格所体现的检验过程已不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但由于使用广泛,一直被采用。试验室管理人员应确保各类表格的适宜性,发现表格不合适时,应按照文件管理的规定执行评审、修订、批准的程序,对表格和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必要的修改。

目前试验室也逐步引入信息技术,检验及设计可以通过ERP软件进行数据记录、计算和处理,并执行校对、批准的程序,提高了检验和设计的工作效率。在试验室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软件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符合规定要求。

2.2 建设工作保证的其他方面

在建设过程中,配备合格和必要的资源、对建设中变化全面控制两方面也是常见问题。试验室管理在人员、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方法等方面确定了清晰、详细的要求说明后,应向企业提出合格和必要的资源要求,企业对资源的提供是对试验室建设工作的保证。此外,临时出现的变化会影响试验室建设工作,应分析变化对建设工作的影响,并且及时设计相应的工作保证对策。

3 试验室建设工作的控制

试验室管理人员可从人员组织、设备采购、设施和环境条件建设、检测方法建立4个方面设置控制节点,制定检查表,对节点进行监视,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并对偏差进行纠正。通过试验室建设工作实际情况的度量、实际情况与目标的比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以缩小或消除偏差等活动,对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控制,最终确保建设工作达到预期要求。

结语

科学地开展预拌混凝土试验室建设工作,对试验室建设无序混乱的状况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确保试验室的建设工作达到要求,保障建成的试验室较好地投入使用,从而提高试验室建设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郝燕勇.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应用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2]过培君.中国商品混凝土发展现状及预测[J].混凝土世界,2011(12):16-23.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第3篇

一、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规划设计的现状与意义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吸收之后再进行上机操作,大多是依样画葫芦,加以练习和巩固。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改变了这种旧有模式,它的便捷化、直观化、互动交流、网络共享等优势使得原本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易懂,从而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这种教学方式也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的是计算机专业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

网络实验室旨在构筑一个能够综合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可供科学研究的集成环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环境有效地利用各种数据资源、信息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等来进行科技研发项目,还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进行虚拟实验,而且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十分高效便捷。

在充分肯定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优势时,我们还要看到现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和网络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基于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欠缺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主要问题。这种现象也十分普遍,由于资金的缺乏,实验设备的不足,很多学校尚不具备开设专项实验课的条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创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实践缺乏创新也就阻碍了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计算机专项实验室建设的问题,有效缓解资金周转和设备更新换代的压力。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设备是一次性的实体系统,如果有损坏难于恢复,还有一些设备的内部工作过程是不可是视的,所以有时在反复解剖拆装训练中造成的错误操作会导致设备的严重破损,也不利于人身安全的保障,所以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可以避免这些可能隐患,因为这是一个虚拟的网络实验室。而且一般网络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专项计算机实验设备不可能在新型号出来的时候就立即更新换代,这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故实现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是适宜之举。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教学手段,充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概念的理解领悟能力、钻研探究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还能让学生像置身于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期的实验项目,而且这种实验的效果会更明显,过程的快捷化可以促进实验结果的高效化,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对实验结果做出及时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及时反思,进一步完善有关项目的具体步骤。这种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网络化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也体现了现代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基于现有科技水平和教育条件,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应该是要将教学、科研、培训、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促进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具体来说,其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元化。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理论学习空间和动手操作空间,不仅要能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具体结构、各项功能、使用方法,还要能亲自动手去进行程序设计、网络组建和管理、系统安全维护、相关模拟实验等实践操作,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验技能,同时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并能够加深记忆,为理论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些验证型实验、演示型实验、自主设计型实验、综合创新型实验等实验类型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是新时期人才最需要大力培养的能力。

二是专业化。首先是要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设计的需要,此系统要包含主流前沿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并能不断提高网络实验室的可拓展性,从而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相对完善的实验平台,有效提高高校的整体研发水平和教学应用水平。其次是要尽可能满足社会对于计算机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不能局限在学校的范围内,还要面向全社会,毕竟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也是更好为社会服务,所以高校的网络实验室规划可以参考宽带数据城域网和大型园区网的建设思路和方法,组建多种类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并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提高社会实战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融合多种技术和多种操作平台,不断提高网络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仿真性。

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三:

首先要重视网络实验室的软硬件的开放性和先进性。这种网络实验室应该同时也是一个开放式网络系统,具有高度扩展性,包括设备端口的扩展、网络协议的扩展、网络结构的扩展等等,所以我们要根据组建网络系统的需要,使得各个实验台组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共享实验设备、有利于搭建规模更大,系统更复杂的实验设备。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水平应该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与前沿技术的综合水平相一致,这样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其次要重视网络实验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要考虑到防止一些不可预知后果的出现几率,要保证各个实验组互不干扰,还要保证同一实验组的不同实验者或者不同的实验互不干扰。另外,高校计算机实验室通常都进行全天候的工作,所以要保证任何时间都能安全登录。

最后要重视网络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采用的系统软件的设计也要采用跨平台的方案,不仅节省了实验室的维护的费用,还有利于实验项目的设备更新,促进学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不断完善。同时,我们要保证网络实验室具有高度的可管理性。网络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很多,不同课题的网络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不仅实验室网络规划与设计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对于系统整体的管理也要具备灵活性和高效性,并且能对外部接入实施有效的安全措施。

三、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规划设计的结构和特点

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系统的规划通常包括四个实验分室,这些分室有着各自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保障着网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具体结构如下:

一是计算机网络实验原理分室,它是网络实验室的基础构成。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建立在理论基础的发展上,计算机专业也不利外,学生一定要扎实掌握和充分理解网络原理,在实践中运用原理。现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完全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实验原理分室进行高度仿真,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具有学术难度的概念和范畴,完善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的体系。

二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分室,它的目的是有效帮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好组建网络的高一级技术,从而能够提高网络管理的水平。我们可以采用软件仿真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一个电子工作台,并采用先进的测试仪器,这样能够满足了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配置要求,还能通过各种类型的实验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计算机网络实验故障诊断分析室。在网络实验室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就有必要对故障进行诊断分析,以便组建新的网络系统,改造和提升现有的网络功能。网络故障诊断分析也是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维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其中我们可以进行交换机硬件故障的实验、服务器资源共享的故障实验等,以提高学生检测故障的能力,保证系统维护方面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是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布线工程分室。内容包括对网络实验室总体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等,可以采用网络虚拟技术对需要布线的各个数字建筑进行三维建模、使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设计方案能力、对介质的选择和传输能力、测试施工能力、对实验的组织鉴定验收能力等。

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组织机制包括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仿真软件。通常采用用户登录机制,保障整个过程操作的合法性与安全性。用户被允许登录后可以采用两种形式进行网络实验室的实验工作。包括通过服务器运行仿真软件和用户自己下载仿真软件,二者各有千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挑选。如果经常使用仿真软件的用户,可以下载一个仿真软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快捷。

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系统实质上是一个空间虚拟实验室,它只有逻辑和程序上的设置,没有具体的物理空间的限制,它让学生和教师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实验室模式,不仅优化了计算机教学的过程,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将教学活动和实验室活动的空间充分地延伸开来,不断提高着现代人的思想意识观念和科技水平的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更反映着时展的最新科技动向。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与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教学环境与条件,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研发能力,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端科技人才。网络实验室建设的逐步完善是一项长久性课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永华,应海盛,卢畅.高校网络实验室的建设[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付雪峰,刘有珠,徐文飞,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探讨[J].南昌学院学报,2008.

[3]陈华.浅谈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4]陶国芳.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的设计和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

[5]谭励,于重重.高校综合网络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6]温卫.基于仿真实验平台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4).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第4篇

关键词:文科实验室 问题 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文科实验室也随着新世纪的脚步,如雨后春笋般在各院校建立起来。我们看到了她蒸蒸日上的前景,但也在这新事物中发现了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研究和探讨对策,希望文科实验室可以健壮起来,可以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高文科教学科研水平方面,真正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使国有资产物尽其用。

当下,在人文科学中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基于互联网的会计核算技术;广告影视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数字技术,设计制作各类广告、电视节目剪辑等;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要掌握二维和三维计算机美术设计[1]。 学科的交叉和知识体系的多元化,使加强文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成为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培养新型人才的重点。

目前,文科实验室还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在人才、经费和制度保障方面还有待完善与提高。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与工作感悟,对文科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其中,着重点是理工科院校背景下的文科实验室管理。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文科共享平台

几年来的文科实验室建设,已经改观了规模小、水平低的状况,但是各种文科实验室各自为政,存在分散、重复建设、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在为师生提供支持服务方面,没有一个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相近的仪器设备各实验室分别购置,各自保管使用,受到文科实验项目少的限制,使用率不高。这种小而全,各自为政的方式,既影响文科实验室效应的发挥,又导致资源的浪费,也给管理带来了混乱[2]。

1.2 维修经费不足

学校对文科实验室基本不提供维修费用,学院可以支持的维修费用相当有限,于是实验室常常是买得起设备,修不起设备。购置设备是统一的财政拨款,设备一旦损坏且超过保修期,只能闲置,或者等待下一年度做维修计划,上级批复经费后再修理;或者等待逾期报废。如高清摄像机、单反相机这种高端设备,一次维修费需要上千元。文科科研项目少,经费有限,创收成问题,维修款跟不上,维护也只能是实验人员做些设备的清洁,定期的设备保养维护费用学校和院系就更无法支付。

1.3 实验室人员的激励措施缺乏

虽然近年来高校对实验室工作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文科实验不同于理工科的实验,实验室开设的课程有限,实验室工作人员大量的设备器材维护管理工作、实验室项目申报执行工作、面向教师和学生的辅助实践工作等,不能从工作量上得到认可,对于职称评定更是没有支撑性。被教学管理边缘化,被科研项目边缘化,致致使实验室技术人员处于极其尴尬的处境。岗位激励机制的短缺,直接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工作的低认可度,使得很少有人愿意专心于这一岗位,开拓进取。

1.4 很难找到创收点

文科实验室的正常运转,除了财政拨款外,自筹资金也应该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如果实验室有额外创收就可以解决维修维护费的问题,可以解决实验人员待遇过低的问题。目前,学院无论是大型设备还是常用通用设备,都难以找到引进资金的突破口。合作办学的谈判进行了很多次,在审批的过程中都因困难重重而不了了之。

1.5 文科实验室的理工科管理模式

由于对文科实验室的工作方式、成果形式及管理模式认识和理解不足。在管理方面,虽然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意识到要创建文科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但是理科实验室几十年的建设和管理套路,一切以量化指标评测的模式,主导着评估人员的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科实验室的创新。同时,文科实验室的多元化和一些以实践为目的的实验室,建设的评测指标还不完善,也较难用量化的指标做评测。

2 问题分析

2.1 文科实验室处在探索阶段

从国家到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统一的文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标准,理工科实验室管理理念难以适应文科教学实验室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文科实验室的评估和考核指标基本是以理工科实验室为依据设定,这或多或少淡化了对文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3]。

2.2 学科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实验室建设的滞后

文科学院里多数学科伴随着大学发展的整体步伐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切都是崭新的,未知和不可计划因素增多,而实验室在文科学院也是新鲜事物,实验条件不足、管理不到位也是必然存在的。如学科教学计划中实验课安排不尽合理,实验教学人时数不足,使得实验资源利用率偏低。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与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工作量考核办法都有待健全。

学院对实验室的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受到建设经费的制约,处于有钱就花,没钱凑合两年也可以的状态;对学科领域前沿的实验水平关注不足,很难做到超前规划,紧贴专业发展需求优化师资队伍和实验课程。

2.3 专门从事实验室研究工作的人员短缺

学校对实验室人员的激励和引导措施很少,例如很多高校有“百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等,却很少有实验队伍人才建设项目。从事实验工作的人员多元化,却很少有人专注文科实验设备的改进和科研开发。因此导致文科实验室的教学研究、科研开展相对薄弱。

文科实验室主任一般由系主任兼任,而且这一兼职并没有在待遇上得到体现。系主任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要处理系里的日常事务,没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实验教学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实验管理。大多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还要为晋升职称潜心写论文出书,没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实验教学的项目研究。实验员承担繁重的具体管理任务,且不具备高学历高职称等申请项目的优势,很难拿到科研项目,不能取得研究成果。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突显文科特色的建设

文科实验过程和实验成果的形式不同于理科,因此,其成果认定、实验室评估等都应该从人文科学的实际出发,不能完全照搬理工科实验室的管理、评估模式,更不能用建设理科实验室的标准和模式建设文科实验室。应该对文科实验室的实验方式、管理体制作出预设性研究,以文科的专业特色为基础,对实验室的建设做出系统的发展规划。

面向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的文科实验室,更侧重于基础资源建设,不能完全用科研成果形式及科研成果数量衡量实验室建设水平。可以在文科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制度保障、管理规范、创新成果、特色建设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制度框架,请相关专家逐一进行长期规划和可行性论证,使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得以更好的发展。

3.2 以课题方式开展研究

目前,文科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软件建设很薄弱。学校领导应该进一步提高对文科实验室在本科教学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以专题方式开展对文科实验室人、财、物和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对相关问题开展调研。组织普通实验员融入科研队伍,一方面收集一线工作信息,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看到提升空间。通过课题研究,校方可以真正理顺文科实验室中各层关系,制订规范的管理制度。

3.3 量化工作量

文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编制也要以工作量为依据,结合文科实验室的特点,根据任务变化,合理配置,科学定编。通过工作量的核算确定人员编制,实行业绩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使实验人员能够目标明确,职责分明,专心本职工作,并能积极主动开创更好的工作局面。

实验岗位的工作一般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指导、常规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包括坐班制、环境建设、安全卫生、填写各种设备使用记录和工作日志等)、设备建设(计划、采购、安装调试)和低值易耗品的申购使用管理[4]。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也可以量化,以使工作指标明确。

3.4 搭建网络共享平台

文科实验室要想上台阶,应该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大量采集数据,建设资源库、数据库,开发网上虚拟实验。资源决定成果,数据资源平台的规模与特色是文科实验室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通过各文科实验室联网办公、设备使用网络预订等方式,实现实验资源共享,人员高效工作。从而改善文科实验室规模小、各自为政的现状,进一步达到整合资源,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实验室利用率的目的,发挥文科实验室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5 建立应急采购和维修制度

我们在实验工作中,常会遇到在用设备突然出故障,维修配件价格过高,不如更换一台实惠的情况;同时也会遇到因为采购人员的经验不足,采购来的设备因缺少配件,不能投入使用的情况。因此只能申报第二年的采购计划解决问题。如果第二年的采购计划未批,那就只好继续等待。如果学校建立应急采购和维修制度,就可以灵活处理一些紧急情况。

在用设备损坏,无修复价值,急需替换时,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允许计划外审批。新购置的设备,因缺少必要的配套设备而不能投入使用时,应允许调整或者补报配套设备。例如,服务器硬盘只有1块,而正常使用需要至少3块的阵列组合,应该允许补报硬盘。再如,单反相机标配只有机身,因采购人员经验不足未采买镜头,应允许补报1个基本镜头。同样的,当实验室有设备意外损坏,严重影响正常教学,而又承担不起维修费用时,学校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对待计划外维修。

4 结束语

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遵照“以人为本、超前规划、学生第一、效率为重”的原则,紧贴学科专业发展需求,突出亮点,形成优势,并保证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在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5]。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文科实验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加强文科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科学实验室管理体制,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不断提高和完善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文科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对培养创新人才和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文霞,程立生,潘学松.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5):150-153.

[2] 李艳华.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52-154.

[3] 陈刚,郭长红,孙健.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0):117-119.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

独立学院是新时代的产物,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资金独立核算,而且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社会输送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建设资金,做好实验教学管理,对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总体构思,科学规划

(1)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现状。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有自己的特点和状况,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独立学院一般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学生要求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口径,特别是要求又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二,独立学院大都成立于本世纪初期,建设时间不长,建设的实验室不多,主要依靠母体或者校外实验。根据学院人数的增加及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相当多的独立学院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实验室建设,任务相当紧迫。其三,独立学院是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资金独立核算,经费自筹。因此,在实验室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上是相当的有限。合理的进行实验室的规划建设,科学的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使其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又能充分利用资源,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工作。(2)改革运作模式。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实验室体制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金,消除实验室发展的体制障碍。目前大多院校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的运作模式,由分管副院长主持全院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负责实验室建设和教学管理,定期研究协调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用房、实验人员等问题,进行实验室的总体规划。行政处负责资产采购和管理。各系成立实验中心,实行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相对独立地负责各系实验室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同时协调各教研室做好实验室规划、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由教研室直接领导实验室,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兼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及其人财物由教研室直接管理的行政领导体制。(3)强化项目管理,提高实验室建设效益。随着对实验室建设和经费投资力度的增大,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也日益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建议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对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建设、考核、评估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为确保规划、立项的准确性和学院经费支持能力,实验室建设项目规划、立项依据“统筹规划、加强基础、打通专业、兼顾科研”的原则,改变单一以课程或专业设置实验室的模式,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实验室的功能搭建实验平台,同功能实验室不重复设置。对于专业发展前景不明确、教学任务不饱满或使用率很低的实验室,可以依托社会资源,暂缓筹建。对已建成的实验室将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与今后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有关人员的工作量计算等挂钩,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反馈和修正,使实验室建设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能随着实验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发挥其最大效益。

二、规范管理,科学发展

(1)实验中心日常管理。实验中心日常管理主要以统筹安排实验教学资源、健全制度、资产明晰为基础,形成规范化的日常管理模式。一是统筹安排教学资源。实验中心对学院下达的实践教学任务以及实验教师的要求对实验教学资源统筹安排。一方面能够充分了解实践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二是制度建设。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保障,是各项工作规范化的依据,也是实验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根据有关管理技术规程,制订系列性管理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实验器材库管理规则;实验器材帐目管理制度;实验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器材借用管理制度;实验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实验器材报废注销制度;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办法等等。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行,确保管理规范化。三是档案建设。实验室设立档案专柜,做好帐目、实验室相关资料的建档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件事:帐目建设应在全面系统清库、核实库存器材的基础上建立分类明细帐。建帐后,凡购置调拨和报废报耗的器材均要按照有关制度严格履行记帐手续,并定期对帐,确保帐、证、物相符。帐薄及记帐凭据要存档备查。资料建设应将有关实验室工作的各类文件、仪器设备的随机资料、实验教学说明、实验教学电教软件、实验改革或仪器装置革新资料及实验器材管理的工作笔录和批件等均纳入资料建档范畴。(2)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关键问题是强化实验教学的质量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保证实验教学从计划、实施、检查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有序进行,形成一个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实验教学计划管理。根据学科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培养实验能力的总体要求,从而制定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明确各课程在实验能力上的分工和衔接。专业实验教学计划应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教学进行总体设计,体现完整的体系,并制定分阶段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实现对学生实验理论、实验技能的系统训练与培养。二是实验教学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其一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实验大纲,拟定教学过程,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及选定实验教材和实验项目;其二抓好备课、实验试做、预习检查及实验室准备等工作;其三严格按照实验大纲和教学管理规程的要求组织实验教学,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作风;其四加强实验教学考核,认真批改实验报告,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阶段考核和期中检查工作,这是检查实验教学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措施。三是实验室管理工作。认真抓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这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转和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我们应侧重于健全与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做到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服务。四是实验教学质量检查。质量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监控实验教学过程和了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调控措施,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检查,不仅要注意最终教学效果,更要了解实验教学过程,使各种影响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为此,以实验计划、大纲制定的原则、要求和质量为依据,检查实施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效果,以促进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我们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完善:健全实验课考核及成绩评定办法;建立实验听课制度;建立实验教学质量常规检查和常规信息采集制度;定期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座谈;对实验教学质量定期进行评估等。五是更新实验内容。就是要减少过去陈旧的传统实验内容,增加反映新技术的实验项目,对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要增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的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能力。(3)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一支在理论上、实践上具有专长的实践教师队伍,特别要求实践性课程教师应精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起码要达到能为学生做既规范又熟练的演示操作,学院要给教师压担子,让他们参加实验室的建设,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积极深入实践教学。在人事安排上,要求提高实验人员的激励机制,让实验人员参与实验教学过程,完善评聘机制,切实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素质高、新老搭配合理的人员结构队伍,以保持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成为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实验室队伍,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因此,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要符合学院总体建设规划,合理设置,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在实验室的管理上,我们也要朝着有利于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建设、实验队伍建设,有利于机制运行、提高综合效益及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方向发展。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改进。

参 考 文 献

[1]张莹莹,徐慧萍,朱玮彬.论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中国实验室建设网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第6篇

摘要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新建本科院校

abstractthe approaches of improving the laboratory availability factor were analyzed from the integrate of experiment resource,construction and plan,regulations and system,building up experimental teams,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and document,the laboratory safety and the open.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laboratory for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

key wordslaboratory;construction;management;new built colleges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对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乃至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窗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实验室的高效、合理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实验室工作是办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理论较多,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搞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报道尚少,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应树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务求实效、不断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整合实验室功能,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本着实用、高效、节约、开放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实践,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思考了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整合现有实验资源

新建本科院校是从专科升格而来,且多由几个学校合并而成,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并存。对旧的实验室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实验资源整合要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调整组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根本宗旨。实验室按照分级设置的模式进行建设。学院按照全院基础实验中心、多学科多专业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特色实验室的总体布局,统筹安排、合理调配实验资源。各系按照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的模式进行设置。例如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实验室设置如下。基础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植物生理学实验室、动物生理学实验室、植物营养实验室、显微镜室、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饮片标本室。专业实验室:分子生物与基因工程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室、食品工程实验室、中药材中试提取室、植物育种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紫外分析室、凝胶成像室、中药材检测室、中药材重金属检测室、中药材农残检测室、制备液相室。

2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1],要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规范化的建设实验室。根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实验室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在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实验室建设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通过分步实施,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在制定实验室建设的规划时,应以本科专业为主、兼顾专科专业,力争做到既能满足师范专业教学需要又能满足非师范专业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建设要保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的需要,形成学校的优势。在实验室建设时,应先进行考察调研,充分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先配置各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多学科公用的先进的、实用的和急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也应纳入规划之列。商洛学院近年来以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中药资源实验示范中心。

学校应成立以主管院长为主任、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组成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对学校实验室现状(包括设置体系、服务功能、任务效益以及仪器设备、实验用房、环境设施等)和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全校实验室发展总规划、审定各学科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订全校实验室投入经费、审查年度设备购置计划、考核评估实验室规划执行情况等。各系结合全校总体规划,在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制订自身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2]。

3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它是协调各方面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措施与保证[3]。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评估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究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验室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教学登记制度、实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违章处理办法。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方面,制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设备定期维护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预约制度等,确保仪器设备安全,实现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卫生方面,制订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守则、学生守则等,使实验仪器、药品、用具摆放有序合理,实验室整洁、卫生。实验室安全方面,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药品使用管理办法、废液回收办法等,确保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

4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的主体,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多出科研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包括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实验技术人员考核。

实验技术队伍实行分类管理,分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仪器的保管、日常维护,实验准备工作。实验教学人员负责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科研实验等工作。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确定相应统一的培训内容。经常组织实验室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班,定期开展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实验人员分期、分批外出进修。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参加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对实验装置、仪器性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做到全面掌握。聘请兄弟院校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在实验室培养1~2年,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实验室的安全和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鼓励实验室人员多参加有关学术讲座、聆听学术报告,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减少固定编制,启用流动编制,聘用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到实验室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整体实验教学水平。最近几年,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先后派出6名实验教学人员外出进修,其中4名实验教学人员获得上岗培训证书。有4名实验教学人员参加仪器操作培训班。聘请2名兄弟院校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有9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轮流参加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规范化考核,促进实验队伍素质的提高。

5加强实验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这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实验室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制,将各个功能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包括大型仪器设备)责任到人,管理者全权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仪器设备的验收建卡、使用维护以及借用。一是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批量仪器设备及药品的采购要采用招标方式,购置的仪器设备,经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合格后,方可向商家付款,规范物资采购渠道,杜绝质低、伪劣产品流入实验室。制订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操作规程,对每个具体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参考使用说明书,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建立详尽、规范的操作方法,明确常见的故障表现及处理措施,打印、压膜塑封,供使用者按章操作。每次调试或使用均有详细、规范的记录,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计量仪器定期进行校正,保证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仪器设备在帐物卡齐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二是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首先成立低值易耗品采购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采购计划、安排人员分工、供货商家的招标及最后决定供货商家。其次成立采购小组,负责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进行具体分工,账、物、资金分人管理,批量的耗材2人以上采购。在此基础上,设立监管小组,负责定期对采购过程、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6搞好实验室文档管理

实验室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实验室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通过建立完整的文档,既可对以往的工作做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也便于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4]。

实验室文档管理包括技术人员档案、教学资料、仪器资料、科研资料、实验室开放资料、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实验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聘任、外出进修情况、考核材料、奖惩情况、等情况,对各实验室人员的基本情况及队伍配置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实验教学资料的管理,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进度表、实验课表、实验教材样本、学生实验考试试题、实验报告、实验开出记录、设备仪器使用记录、设备仪器借用记录、仪器损坏与处理情况记录、实验值班记录、工作日志等,制订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规程,设计各种教学资料管理登记册,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规范登记。平时及时收集、记录,期末进行整理分类、汇总成册。仪器设备的数量、单价、规格型号、购置时间、生产厂家、报废时间等进行详细的登记。仪器设备说明书及维修记录的管理,将各种仪器设备说明书按类存放,并在扉页上编写目录,以便查找方便。另外,仪器设备维修记录作为维修仪器设备的依据,应认真填写并按各个实验室不同仪器设备分类装订成册[5]。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教师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自制的实验用具等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登记。

实验室开放的相关资料,包括教师的科研、学生的综合性实验、科技创新实验、毕业论文实验以及对外服务的项目、时间等及时登记,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例如实验室对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平等,也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实验室文档管理引用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实验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中的资源、事务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具有工作效率高、易于实现资源共享、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等优点。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它不仅能加强实验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还可大大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引用信息化管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探索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新途径。

7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管理。对进人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明确安全操作程序。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束起长发。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要加戴防护用具。使用易挥发的药品时,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并远离火焰和热源。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药品实行“两专两双一督”的管理制度,即专柜、专账、双人双锁、监督管理,做到定期清点,账物相符,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在保管人员的监督下准确取用,并有使用人和保管人共同签字的完整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保存备查,保证人身安全。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工作制度,对专职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的专门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在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完好。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急救药箱及喷淋设施,并应定期检查其有效性。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不得随意拆装电器电闸或安装临时线路电源、改变电路。实验室使用完毕,及时关水、关电、关窗、关门。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和处理,以保护环境。

8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实验室开放管理包括校内开放和社会开放。首先是校内开放。一是为承担的教学实验课程开放,包括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上的开放,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二是为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开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锻炼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开放,支持教师多出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其次是社会开放。一是向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二是为社会科普活动开放,为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资源,使得高校实验室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6]。

9参考文献

[1] 陈华絮,杨素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4):55.

[2] 张志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44.

[3] 张力,解庆林,朱义年,等.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217.

[4] 原宝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63.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第7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装备标准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三大基本办学条件之一。这些年,各个高校都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持续地投入,不断地新建与扩充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也在逐年增长。现在的问题是,高校投入了不少,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各个学校的投入非常不平衡,投入多少才是合适的;今后后续投入的依据在哪里。种种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想到实验室建设特别是装备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标准。

一、装备标准化的作用

1983年中国颁布的标准(GB3935.l-83)中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同时指出“规范”、“规程”也是标准的一种形式。该标准定义具有统一性、科学性、强制性等几个方面的属性。高校实验室装备标准应具备上述属性,标准的内容应根据实验项目对仪器设备的数量、品种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规定与要求的目的是推动实验室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

装备标准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为规划和建设实验室提供依据。如果没有实验室装备标准,做规划时缺少客观依据,往往会出现受教材、教师影响的现象或盲目追求“小而全”的现象。有的院校在做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方面心中无数,搞起规划来不着边际,既浪费经费,也降低仪器设备利用率。如果规划与建设有标准可依,在制定规划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将起到有力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新建院校,新建专业和新建实验室更有现实意义。因为有标准,基本上能做到了规划有底,建设对路。

2.为分配设备经费和审批仪器设备计划提供依据。有了装备标准,设备的经费分配、计划申请审批,就会有据可依,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编制年度经费分配和建设计划时,能做到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形成最大效益。很多高校都会遇到这样的具体问题:每年教学单位都认为缺少实验装备,申报的建设项目预算大,实验室申报装备总额远远大于学校的预算。如何做到分配与审批心中有底?如果有了标准,分配与建设就有重点可抓,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室装备的配置。就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建设,既保证常规,保证急需,保证配套,又保证了按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加实验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装备标准在合理使用资金,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装备标准推动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按标准建立的实验室,会覆盖若干个相关专业,覆盖学科性质相同的学科。不少院校建立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就有共享的思想,同时有的院校把学科性质相同,使用手段基本一致的课程统筹建立学科实验室,为几个专业或为几门课程服务,也是基于共享的思想。按标准跨专业跨学科建立的实验室可由学校指定一个部门管理,其它部门只负责使用,这就贯彻了仪器设备“专管共用”的高效率原则。

4.为采购提供论据。由于装备标准对仪器设备的数量、品种有了明确的规定,对质量、性能都提出了要求,因而使采购对路,符合要求,避免了因质量低劣,规格不符而造成积压浪费。

5.为管理、考核、评审提供依据。实现管理定量化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基础和措施。在现代管理工作中,实现定量化是反映管理水平的标志。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在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装备标准化就是仪器设备管理定量化、规范化。同时装备标准也为考核、效益评估提供依据,为实验室评审如先进实验室、示范中心等评审提供依据。

二、现行参考标准

当前进行高校实验室建设,有几个主要的参考标准:1.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2.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3.各省制订的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施要求。其中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除了对示范中心的体制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教材、人员、仪器设备、环境与设施提出了规范化建设要求之外,还特别给出了各科实验参考内容及仪器装备配备,首期制定的标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力学、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为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审定和指导高校基础课实验室不断上层次上水平建设提供参考。

三、期待更多的装备标准

规划与建设实验室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有基础课实验室,也有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课实验室。基于装备标准的作用,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大家期待制定更多实验室装备标准,包括基础课实验室、专业基础课实验室与专业课实验室的装备标准。

在根据学科的不断发展,不断制定与完善实验室装备标准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是制定装备标准的基本原则: 1.“标准”的尺度以保证完成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2.根据需要与可能,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当前,适当超前考虑将来;3.制定标准的顺序以面广量大的基础课为先,专业基础课次之,再逐步扩展到专业课。所以首先充实与完善《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中的几科基础课实验室装备标准,再制定其它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验室装备标准。

其次装备标准的扩展问题,考虑到部分专业实验室建设可能会有较多的扩展,或者相关学科正处于不断发展中,可将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扩展建议”两个层次。“基本标准”是实验室建设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扩展建议”是在基本标准基础上的较高要求。

我们期待更多的实验室装备标准出台,宏观指导并规范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推动实验室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孙逸梅,张建勋.编制“实验室装备标准”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保证[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1985(3).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第8篇

摘要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新建本科院校

AbstractThe approaches of improving the laboratory availability factor were analyzed from the integrate of experiment resource,construction and plan,regulations and system,building up experimental teams,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and document,the laboratory safety and the open.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laboratory for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

Key wordslaboratory;construction;management;new built colleges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对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乃至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窗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实验室的高效、合理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实验室工作是办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理论较多,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搞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报道尚少,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应树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务求实效、不断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整合实验室功能,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本着实用、高效、节约、开放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实践,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思考了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整合现有实验资源

新建本科院校是从专科升格而来,且多由几个学校合并而成,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并存。对旧的实验室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实验资源整合要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调整组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根本宗旨。实验室按照分级设置的模式进行建设。学院按照全院基础实验中心、多学科多专业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特色实验室的总体布局,统筹安排、合理调配实验资源。各系按照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的模式进行设置。例如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实验室设置如下。基础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植物生理学实验室、动物生理学实验室、植物营养实验室、显微镜室、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饮片标本室。专业实验室:分子生物与基因工程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室、食品工程实验室、中药材中试提取室、植物育种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紫外分析室、凝胶成像室、中药材检测室、中药材重金属检测室、中药材农残检测室、制备液相室。

2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1],要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规范化的建设实验室。根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实验室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在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实验室建设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通过分步实施,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在制定实验室建设的规划时,应以本科专业为主、兼顾专科专业,力争做到既能满足师范专业教学需要又能满足非师范专业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建设要保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的需要,形成学校的优势。在实验室建设时,应先进行考察调研,充分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先配置各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多学科公用的先进的、实用的和急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也应纳入规划之列。商洛学院近年来以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中药资源实验示范中心。

学校应成立以主管院长为主任、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组成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对学校实验室现状(包括设置体系、服务功能、任务效益以及仪器设备、实验用房、环境设施等)和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全校实验室发展总规划、审定各学科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订全校实验室投入经费、审查年度设备购置计划、考核评估实验室规划执行情况等。各系结合全校总体规划,在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制订自身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2]。

3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它是协调各方面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措施与保证[3]。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评估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究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验室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教学登记制度、实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违章处理办法。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方面,制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设备定期维护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预约制度等,确保仪器设备安全,实现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卫生方面,制订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守则、学生守则等,使实验仪器、药品、用具摆放有序合理,实验室整洁、卫生。实验室安全方面,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药品使用管理办法、废液回收办法等,确保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

4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的主体,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多出科研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包括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实验技术人员考核。

实验技术队伍实行分类管理,分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仪器的保管、日常维护,实验准备工作。实验教学人员负责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科研实验等工作。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确定相应统一的培训内容。经常组织实验室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班,定期开展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实验人员分期、分批外出进修。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参加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对实验装置、仪器性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做到全面掌握。聘请兄弟院校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在实验室培养1~2年,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实验室的安全和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鼓励实验室人员多参加有关学术讲座、聆听学术报告,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减少固定编制,启用流动编制,聘用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到实验室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整体实验教学水平。最近几年,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先后派出6名实验教学人员外出进修,其中4名实验教学人员获得上岗培训证书。有4名实验教学人员参加仪器操作培训班。聘请2名兄弟院校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有9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轮流参加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规范化考核,促进实验队伍素质的提高。

5加强实验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这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实验室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制,将各个功能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包括大型仪器设备)责任到人,管理者全权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仪器设备的验收建卡、使用维护以及借用。一是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批量仪器设备及药品的采购要采用招标方式,购置的仪器设备,经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合格后,方可向商家付款,规范物资采购渠道,杜绝质低、伪劣产品流入实验室。制订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操作规程,对每个具体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参考使用说明书,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建立详尽、规范的操作方法,明确常见的故障表现及处理措施,打印、压膜塑封,供使用者按章操作。每次调试或使用均有详细、规范的记录,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计量仪器定期进行校正,保证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仪器设备在帐物卡齐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二是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首先成立低值易耗品采购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采购计划、安排人员分工、供货商家的招标及最后决定供货商家。其次成立采购小组,负责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进行具体分工,账、物、资金分人管理,批量的耗材2人以上采购。在此基础上,设立监管小组,负责定期对采购过程、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6搞好实验室文档管理

实验室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实验室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通过建立完整的文档,既可对以往的工作做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也便于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4]。

实验室文档管理包括技术人员档案、教学资料、仪器资料、科研资料、实验室开放资料、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实验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聘任、外出进修情况、考核材料、奖惩情况、等情况,对各实验室人员的基本情况及队伍配置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实验教学资料的管理,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进度表、实验课表、实验教材样本、学生实验考试试题、实验报告、实验开出记录、设备仪器使用记录、设备仪器借用记录、仪器损坏与处理情况记录、实验值班记录、工作日志等,制订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规程,设计各种教学资料管理登记册,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规范登记。平时及时收集、记录,期末进行整理分类、汇总成册。仪器设备的数量、单价、规格型号、购置时间、生产厂家、报废时间等进行详细的登记。仪器设备说明书及维修记录的管理,将各种仪器设备说明书按类存放,并在扉页上编写目录,以便查找方便。另外,仪器设备维修记录作为维修仪器设备的依据,应认真填写并按各个实验室不同仪器设备分类装订成册[5]。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教师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自制的实验用具等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登记。

实验室开放的相关资料,包括教师的科研、学生的综合性实验、科技创新实验、毕业论文实验以及对外服务的项目、时间等及时登记,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例如实验室对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平等,也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实验室文档管理引用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实验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中的资源、事务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具有工作效率高、易于实现资源共享、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等优点。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它不仅能加强实验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还可大大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引用信息化管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探索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新途径。

7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管理。对进人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明确安全操作程序。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束起长发。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要加戴防护用具。使用易挥发的药品时,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并远离火焰和热源。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药品实行“两专两双一督”的管理制度,即专柜、专账、双人双锁、监督管理,做到定期清点,账物相符,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在保管人员的监督下准确取用,并有使用人和保管人共同签字的完整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保存备查,保证人身安全。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工作制度,对专职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的专门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在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完好。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急救药箱及喷淋设施,并应定期检查其有效性。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不得随意拆装电器电闸或安装临时线路电源、改变电路。实验室使用完毕,及时关水、关电、关窗、关门。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和处理,以保护环境。

8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实验室开放管理包括校内开放和社会开放。首先是校内开放。一是为承担的教学实验课程开放,包括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上的开放,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二是为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开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锻炼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开放,支持教师多出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其次是社会开放。一是向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二是为社会科普活动开放,为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资源,使得高校实验室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6]。

9参考文献

[1] 陈华絮,杨素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4):55.

[2] 张志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44.

[3] 张力,解庆林,朱义年,等.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217.

[4] 原宝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63.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第9篇

实验室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实验室的工作过程及效果进行评判和估价,是高校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评估必须挈合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适应。教育部在1995年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办法的通知中和2005年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中都明确要求,“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长远看,实验室建设是与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关联的,是高校办学水平累积的重要标志[2],因此它绝不能仅仅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宏观管理和对高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控的一项措施,而应在加强常规评估的基础上,成为一种日常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1 计算机实验室评估的意义

高校计算机传统的教学模式正不断被打破,计算机实验教学越来越凸显出其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方面的重要性,计算机实验室评估作为推动和保障手段,其意义体现自然重大。

1)促进计算机实验教学体制的改革

实验室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推进实验室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长期隶属于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也多为验证理论而设,实验室在管理上隶属专业教研室,管理和分布较为分散。部分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环境较差,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实验课与理论课之间,实验室之间相互隔离,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高校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实验室体制与管理要求,指导学校建立校、系(院)两级管理体制,统一协调学科间实验室教学和管理,既保证学校与学院之间在实验教学方面的联系,又强调实验课的相对独立,计算机实验室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对相近公共实验室的进行集中合并管理,对专业实验室在统一指导下进行功能拓展,使实验室资源和功能得到优化提升。

2)加强了实验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地位

随着计算机实验教学课时量的增加,实验教学评价权重的提高,将实验教学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驾齐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实验教学机制。高校实验室评估标准强调要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实验队伍,要求对实验技术人员有培训计划和执行情况记录、总结,使得实验教师得到了与理论老师同等的地位和竞争机会,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4]。通过评估,高校对实验室管理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政府和高校自身对实验室的投资大幅度增加了,许多高校新上和建设了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提升了学校办学档次。

3)有利于多培养实践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评估促使各专业教研室主动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的联系, 并积极深化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实验手段的改革。通过改革,原有的实验教学体系被打破,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得到加强,完全改变了过去“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倾向。评估促使实验室改进和提高实验室的设备与环境,为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高校大多数计算机实验室不断加大开放使用力度,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动手操作和技能训练空间。

2 实验室评估与计算机教学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1)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系统运行,管理先行。实验教学涉及影响因素众多,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良好的运行和实验教学管理各环节的顺畅,必须建立将实验教学管理与实验教学条件保障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统筹规划和保障实验教学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要以实验教学为主线,规划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建设各个环节,逐项建设落实,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施行校、系(院)两级管理体制是目前各高校较普遍的做法。

管理提升,制度先行。要根据实验室建设目标和实验室教学实际要求,不断修订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同时落实好实验室管理责任,特别是实验中心和各分实验室主任的责任。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有记录、有档案,在实验室评估特别是实验室日常检查评价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把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保障各项规章制度有序执行。

2)实验教学基础投入

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使计算机教学对实验室的依赖和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实验室教学投入,虽然目前各高校实验教学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实验室投入机制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本身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中长期、满足学科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室建设规划,但是计算机实验教学规划还受制于学科与课程总体建设目标,这就决定了目前实验室建设还需要与教学规划相适应,在建设进度上需要学校与院系有计划地推动。在设备资金投入上,应坚持以学校为主、院系共同努力,使得学校主要计算机设备资金的投入保障与院系补充部分相结合,既保证了主渠道的畅通又调动了院系加强计算机教学条件建设的积极性。

3)实验教学基本组织

计算机实验教学要求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相辅相成,从实验课程体系看,就是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同步延伸,对教学计划原有的计算机实验课程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优化重组实验课程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方面的比例,在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体现出研究性、设计性、训练性、综合性不同实验层次。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约为15-30%,使得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小,对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报告、作业、操作等评价考核,没有完全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即使计算机专业课程实现上机考试,仍是以理论考核为主,操作考核为辅,是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的重要原因。

4)实验评估体系完善

针对计算机实验室层次和实验教学特点,除国家和省部委重点实验室,在遵循国家部委制定的统一评估标准下,学校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实验室日常自我评估评价的指导,将实验室评估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进行推进,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指导体系。为此,要充分考虑到实验室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以提高实验室效益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努力的目标,重点加强对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

3 优化实验室评估方案的措施

实验室评估要素较多,作为教学水平评估验收和等级划分评价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实验室评估,自然规定得十分详细,规范,在这里主要探讨实验室如何加强日常评估并优化评估方案的相关措施。

3.1 优化实验室评估方案的原则

首先确立正确的评估导向,要从本校计算机实验室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实验室加强日常管理,不断挖掘自身潜力,重点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室效益,而不单纯强调实验室设施的重要。其次要重点选取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估中观察与评价的参考指标,如实验室条件保障、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室使用效益、实验室特色办学等。再就是注意不同层次实验室的可比性,区别对待不同等级的实验室,如部级、省级和校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一般实验室等的不同标准要求,科学客观地评价实验室等级差异。第四就是将目标评估与过程评估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客观揭示目标建设内涵,反映实验室具体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水平。

3.2 科学制定实验室评估的体系

重点选取以下四个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估项:

1)实验室条件:反映实验室条件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装备、实验室使用面积、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室技术人员构成、实验室可持续投入资金和经费使用等。仪器设备和使用面积是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条件,定量评价反映在其构成数量上,定性评价反映在其使用性能和先进性上,是保证实验开出质量的基本指标。实验室环境则在保证基本的水、电、气供应下,保障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的安全措施,这是让实验教学始终处于一个良好安全环境的外在保证。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从实验室主任的选聘到实验技术人员知识、学历、年龄、专业等各方面都需要和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相适应,要配备专职队伍,制定详细的分工和职责规定,要有对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持续的培训计划,同时要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2)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不仅要考察实验室本身日常管理的执行情况,还要深入考察实验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本身的管理情况,如对实验教学中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实验教材、实验项目、实验考试、实验报告等指标的考察,其中要重点考察实验过程的组织(每组实验人数安排规定、仪器设备的分配等)和实验项目(特别是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构成比例),同时应该将实验室开放作为实验室管理中的一个独立指标来评价。

3)实验室效益:计算机实验室实践教学功能决定了实验室要以出成果、出人才为要义,实验室效益评估应占较大比重。实验室效益主要是实验教学效益与科研效益,这两类效益要建立在实验室综合效益之上,实验室综合效益包含评价实验室综合年使用率、实验室仪器设备及面积利用率、实验室人均负荷量等二级指标,通过定量测评,反映出实验室管理在提高效益方面的主观努力程度,在综合效益较高或提升明显的实验室中,评价其教学与科研效果更有意义。实验室效益评估重要的是确定好其评价权重,基础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效益权重相应高一些,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科研效益权重可略高一些。

4)实验室特色:为鼓励计算机实验室在教学管理和改革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教学与课程建设、实验室技术、实验室科研成果等方面设立特色评估内容,可以鼓励实验室科学规划、扬长避短,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计算机实验室特色建设应突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通过实验教学平台的改建和扩建,使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完成实践,更重要的是能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构建社会服务平台,使学生在平台应用中不断提升和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让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接轨。

3.3 采用真实有效的评估方法

计算机实验室评估首先要着眼于高校实验室现阶段发展特点和实际,对实验室各评估指标科学分解和细化,计算机实验室各评估单元内容尽可能量化,确定相应的加权指数,形成可操作的具体数据指标,要逐步完善高校实验室评估基础数据库,采取定期补充和调整的动态管理,保证实验室建设不断趋近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实验室建设方向。再就是采取基础评估和专项评估相结合,分类指导和分级评估相推进的新机制。基础评估以教育部现行高校实验室评估办法和标准作为依据,强化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设置、环境、设备、制度和队伍等建设方面达到科学和规范化要求,为实验室向更高水平发展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实验室性质和学科特点,抽取若干评估考核指标,确定每项考核指标的加权指数,进一步组成一个符合每个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特点的评估体系。不同类别、不同等级高校实验室可以通过先行自评确定相应评估等级,再确定评估由相应的国家或省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