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课堂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9 16:16:23

体育课堂教案

体育课堂教案第1篇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有效资源;延时评价;纠正错误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体育课堂应该还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新知。只有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

一、有效资源生成教学及其意义

有效资源,应该是以课堂学习材料为载体,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发展体育能力,促进教师成长的教学。主要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二、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巧妙运用延时评价

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不随意否定学生的动作与回答,延缓评判,积极关注,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巧妙引导。

例如,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是水平四阶段学生必修内容,但在学练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是由上肢力量决定投掷成绩的。其实作为体育老师都知道投掷项目是自下而上依次协调发力的,可是学生在练习中一旦手持重物就会把动作要领都忘记了,无论教师怎样反复讲解、示范、提示都无济于事,并且有几个上肢力量特别出色的学生一下就达到优秀,这样使其他学生原来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所以在小垫子上练习时生成了一个帮助,就是在一个学生练习时另一个学生托住练习者后背,使其充分后仰形成背拉弓,当练习者要做身体鞭打动作时帮助者在后面轻轻推一把,就这样通过生成帮助,使学生的动作更加完善,再把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有了很大进步,当然学生也完全理解了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的基本要领。

三、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运用学生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纠正错误

错误也是一种可以有效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心中不仅要有课前预设,更要关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意外,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加以分析和取舍,对浅显的,点化提升;对偏离的,拨正航向;对有效的,深化升华;对错误的,引导否定;对无关的,予以弃置;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合理地挖掘蕴藏其中的潜在教学价值,从而为每一个学生投身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知识铺设条件,为课堂上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发挥打下基础。因此,机智地将课堂上的错误事实转化为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这也是新课程的崭新教育理念。

四、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合理使用空闲资源

可以说有效教学资源是课堂预设的必然产物,它是星星之火,可以瞬间熄灭,也可成燎原之势。下面以笔者听过的公开课“鱼越前滚翻”的教学片段,阐述教师如何智慧地面对课堂中的有效资源,并生成精彩。这位教师是在其他学校借班上课,课前熟悉班级的时间也只有三十分钟,所以是在不完全预设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这堂课的运动技能有效性分析来看,都能根据教案的要求基本完成各项技能要求;教学亮点也出现很多,教师在鱼越前滚翻教学中预设了正确动作示范,并生成了错误动作示范,特别是错误动作示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动作,对学生掌握正确动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生成性教学细节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圆形场地,八块垫子围成一个圆圈,分八个小组在上面练习,中间一块垫子教师示范,练习中学生没有让教师示范的垫子不空下来,这肯定是在预设之外的细节,课中有几个鱼越前滚翻做得比较好、胆子较大的学生为了增加难度,跑到了教师做示范的垫子上进行练习,这位教师没有阻止,反而鼓励其他做得较好的学生也上去展示,这样中间场地一下子成了学生的空间,也省去了教师多次正确动作示范的时间,且使课堂的场面更加充实,气氛更加激烈。

体育课堂教案第2篇

关键词:学校;家庭;亲子体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72-2

笔者以亲子体育课为课例,尝试解析亲子体育教学设计的具体原则,并通过实施,评估亲子体育课的实际效果。

一、亲子体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亲子体育课能否实现沟通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子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主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以及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等。这里笔者首先给出一节体育亲子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案例,以备分析使用。

(一)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持轻物掷准

1.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家长与孩子可以充分感受到亲子体育活动的氛围,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敢于展示自我;

(2)练习中掌握对准目标投掷和单脚跳跃的方法,学会简单易行的亲子游戏方法,发展协调、跳跃、灵敏、合作能力;

(3)活动中增强教师、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场地器材

篮球场地一片,短绳人手一根,录音机一台、害虫标志物若干,小垫子4张。

3.教学过程描述

“叮铃铃……”上课铃响起。学生排成四列横队,体育委员整队汇报。家长站在操场的周围。师生常规性地问好,教师对学生简单说明本节体育课活动的意义与要求,组织全体学生鼓掌欢迎家长的到来,请学生到操场的周围邀请家长进入场地。

各组的小组长带领本组进行慢跑,配以“跑操音乐”。然后教师组织家长和孩子们进行小游戏:“快快传绳结”,通过游戏每人拿到一个绳结。后请出一名学生示范小游戏:“你抛我接”和“同时抛接”。家长与学生模仿分散进行游戏,在节奏鲜明、快乐的韵律操音乐中,教师示范,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简单的韵律绳操,活动身体各部位,做好准备活动。

在教师的组织下,家长和学生站在标志线后,尝试用手上的绳结掷准前方墙上挂的害虫标志物。教师提出问题:“要掷准前方害虫,你有什么好办法?介绍一下。” 家长与学生在尝试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回答,教师补充,提出表扬。紧接着,教师将贴有害虫图画的小垫子罩在头上,装作“移动小害虫”,并请家长和学生参与装扮“移动小害虫”,其余人站两边进行投掷练习。练习过后,家长与孩子讨论如何准确投掷移动目标,并介绍经验,教师总结评议。最后进行了小比赛:看谁打的准。

所有人将绳结打开,拉直放在地面上,教师示范单脚左右跳动作,提示要领与安全事项,家长和孩子一起尝试练习。教师请出学生示范两人合作牵手跳过横绳,组织家长与自己的孩子练习并进行比赛——“跳跃比快”,评选最佳小组。

最后,在轻松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带着家长和孩子们跳起放松舞蹈。孩子帮大人捶捶背,大人替孩子揉揉肩……共同谈谈课上的体会,收获。

(二)亲子体育教学设计的思路解析

1.设计目标分析

亲子活动课主要是让家长和孩子在体育锻炼中感受亲子之间的快乐,切身体会体育活动的那种氛围,从情感上体验亲子间的体育活动带来的作用,因此这个目标达成是活动的前提。由于家长对孩子体质健康的认识很狭隘,很少去了解孩子的体育课学习内容以及体质健康的测试结果,也很少去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就算有的家长想带孩子去锻炼身体,也会存在不知道怎样开展的困惑。亲子活动课中,教师将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贯穿于各项练习中,家长与孩子学会方法,掌握要领,从而发展身体各种能力。体育课堂是一个平台,教师、家长、孩子在一起通过活动进行交流、了解,都为着共同的一个目标,为了孩子的健康,这也是活动的最终目标。

2.过程设计分析

①由于家庭体育活动练习的场地小,只能限制在房屋里的空处或过道中,只有极少数学生可能到附近的体育场馆或公园去进行练习,练习的器材也很有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场地器材的可行性,有针对性地选择简单易行,不占活动空间的内容教给家长和孩子,让他们回到家中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

②活动中组织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练习,比如小游戏“你抛我接”、“抓尾巴”、两人合作牵手跳过横绳等,让大家体会体育活动离不开家庭成员间的通力合作,协同完成,长期开展此类活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协同观念。

体育课堂教案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导学练案;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的新型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笔者结合理论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依托导学练案体现生本教育理念。

一、自主探究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汇报)自主探究的问题(态度、知识、思路、方法),结合各小组《导学练案》完成情况,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

二、目标导入及解读

利用多媒体设计好问题情境,以其直观、形、色、音等手段,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自行车比赛,自行车的轮胎有方形的、圆形的、椭圆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结果,哪部自行车最快?然后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越快越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三、合作探究与高效讨论

高效讨论是生本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确保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确保整个讨论过程做到有序性、针对性、高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讨论指令”化为温馨、激励式的提醒。

四、多维高效展示

展示要有层次性、多样性,可以是一个焦点问题合作讨论后当即展示,也可以是多个焦点问题合作讨论完毕的集中展示。展示的方式要多样有效,可口头展示,可书面展示,但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能让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小组参与展示。

五、高效点评

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对学生培训情况,确定由教师或学生点评。点评要繁简得当,能够揭示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获得信息。利用多媒体深度挖掘教材,杜绝就题论题,搞好分类总结与提升,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焦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六、质疑追问与答题总结

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追问。每节课必须有总结,有对整节课的梳理,有对课程目标的回顾,有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课堂小结应以学生为主,由师生共同完成。

七、当堂自测

体育课堂教案第4篇

一、对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认识

结合新课标理念和“二期课改”精神,我们认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自主空间,提倡“玩中学、玩中练”;让小学体育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在师生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是一种在户外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达到思维与活动紧密结合,体育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各不相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第三要根据新课程精神和教材特点组织教学。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技艺在师生教学互动中生长

1、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教师要利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渲染课堂环境,“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

那是二年级的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和接力跑游戏。做完准备活动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自由分散开地练习立定跳远。突然,一名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张运他一次也不跳,还故意用小石子砸我们。”我问:“他为什么要砸你呢?”但我定神一想,这个张运是个很淘气的同学。“他还打了我一拳呢!”嘴快蔡明大声说,语气有些愤怒。当我带着怒气走向张运的时候,却看到他那若无其事的样子,真想好好批评他一顿!但我克制了,心想:以前曾批评过他,但却不管用,为何不改变一下教育方法呢。我灵机一动,想先听听他的心理话。于是我走到他身边,抚摸着他的头,温和地对他说:“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练习,你看他们练得多认真、多欢快啊!你怎么能用石子砸人呢?”“我不想跳,我跳不好……谁叫他们嘲笑我呢!”说话间表露出一副无所谓的神情,说完转身过去,背对着我。我愣了一下,问:“那你体育课想活动什么项目呢?”“想跑步,我50米比他们快!”“跑步?行啊,一会儿就有接力跑啊!”我说,“我要和他们单独PK”他说。他是想单独挑战其他小朋友,那就给你个机会吧,我说:“好!你去准备吧,一会我给你个机会!”接力跑前我专门安排了这次挑战赛,结果,张运真的跑得比其他同伴快。下课时,他乐滋滋的,我抓住时机与他谈了心。后来,张运同学还真成了我的小助手呢。

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几次,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2、玩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我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

记得那是我从中学转到小学上的第一节课,教材是立定跳远,我采用较为“程式”的方法进行技能教学,结果学生练得垂头丧气。课后我经过与同事交流,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调整,第二堂课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是立定跳远课,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今天想不想做游戏?”同学们急切地回答:“想!”。“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叫做‘剪刀,石头,布’。我接着说:“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各人自己找朋友,两个同学一组,先设置好起点,然后通过猜拳‘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胜负,赢的一方双脚蹬地向前跳一次,输的一方原地双脚向上跳一次。每五次为一组,最后看哪人离起点远,距离者胜,距离最远的将赢得全班总冠军。大家一听游戏中还要比赛,一个个跃跃欲试。一会儿各自找到了朋友,学伴间玩得既紧张又活泼。一会儿找同学测量,一会儿找老师评判。15分钟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大家练得满头大汗。这时我再评价同学的跳跃动作,请做得规范和跳得远的同学出来示范的讲评……通过这一竞争性的游戏,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课后,我最深的感受是:学生看似玩,实际上做的是双脚用力蹬的立定跳远动作;形式的变换,让他们在欢快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孩子们,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教师不断地讲解、示范,学生排着队不停地轮流练习要强得多。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感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

这次教学启发了我,后来我通过合理的创编、科学的安排,推出一些游戏性、竞争性强的学习内容,采用“新、奇、活”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玩,在玩中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在玩中逐渐养成自主意识、纪律观念和组织能力。

例如:球类教材是低年级重学内容,既是发展学生技能、技巧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体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按常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孩子们虽能掌握部分技术动作,但学练的积极性并不高;如果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孩子们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我通过查阅资料和自我创编,我把小篮球的运、传、投编成两人或集体练习的游戏,并制订简单的规则,以比赛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练技能。

3、自主,教学互动的发生点

给孩子们空间自主选择内容,是体现课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师生互动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其一是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师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学习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是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 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运动员,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活动,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别提有多得意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

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年级的体育课,原本的教学计划是前滚翻和迎面接力游戏。在上完了前滚翻练习后,我就准备组织迎面接力跑游戏,却发现由于几个学生病事假,各组人数不均等;加之迎面接力已练过几次,如果还是按原来的分组赛跑,胜负已了如指掌。我想了想,说:“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有能力、也肯动脑筋,本课还有15分钟时间,我想让你们自由支配,但有个主题,那就是快速跑;还有个要求就是要玩出花样,并注意安全!”同时又说:“有什么要老师帮忙的尽管找我。”这样一说,全班同学一下乐开了花,纷纷按照他们自己商量好的活动方案活动起来。不一会儿,几个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们想赛跑,你来给当裁判,好不好?”我马上答应了。别看他们人小,比赛起来可不含糊,跑起来还真像个小运动员,有一股拼劲呢!得了第一名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跑得快,我想参加学校田径队,你看我可以吗?”“当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劲,我想将来一定能成为出色的运动员。”其他几个同学也说:“我们也要参加田径队。”看着孩子们天真又向往的表情,我真开心!再回头看看其他孩子,一帮帮、一群群练着自己喜欢的项目,一个个都特别带劲。下课前5分钟,我引导他们对游戏活动进行了总结,个说得头头是道。

原来的教学预设被打破了,临时生成的主意却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同学们练得有组织、有方法;有的学生想成为运动员;还有的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

4、期待,教学成效的增长点

体育与其他科目一样,学生存在先天体质、能力和心理上的差异,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后进生”才是最需要体育和多参与锻炼的人。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来弥补或消除“后进生”的缺陷。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简化要求,使其在初步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树立信心。特别要提出的是,对个别因为身体因素不能达标的学生,可以选项测试,防止发生因测试不合格而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阴影,久而久之他们会远离体育活动与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稍有进步时,当学生顺利完成某一动作时,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总能让其体验到进步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倍感自信,激情满怀。

例如:在上跳高课时,一个叫李玉琴的女生由于害怕总不敢跳,反复说教仍然畏缩不前。我就请来班上个头最矮的女生张小文,讲明让她做陪练的道理,让小文来做陪练,把横竿换成了橡皮筋,并将橡皮筋下降到李玉琴能跳过的高度让她试跳。当她第一次跳过橡皮筋时,我立即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鼓励她继续努力。这时李玉琴脸上的表情明显由恐惧变为惊喜,又跳过一次后逐步身体放松了下来,跳高动作也逐渐成型。这时候我一边鼓励她一边升高橡皮筋的高度。经过一次次练习,张小文逐步被“淘汰”了,而李玉琴兴致却越跳越高,第二课堂课时主动向我提出要将橡皮筋换成竹竿。就这样,李玉琴在我和同学不断的鼓励中,在不断的练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越跳越勇、越跳越高。最后,她成了全班过竿动作最漂亮孩子。

体验成功尤如征服高山奇险,能给孩子们带来冲动和动力;而不断地体验进步或成功,就会使孩子们不断朝着新的目标迈进,尤其是集体竞赛性活动,尤其能体现这一点。

5、开发,教学素材的生长点

课堂教学不能与生活割裂开来,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更应该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体育教学素材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学练课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将学生与大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校园、学生与家庭及自我的关系融入课堂教学,在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的视野拓宽了,总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学习目标大胆开发教学资源,因而许多新的教学内容也就产生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就地取材,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易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例如:为了让学生在复习立定跳远时做到积极缓冲、落地轻巧,我设计了如下的生活场景:体育老师领着学生“外出郊游”,大家来到一个郊外池塘边,老师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聆听落叶的声音。然后在音乐声中,用让学生用绳子摆成各种形状的树叶,老师让学生站在“池塘边”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到自己的“树叶”上。这时老师问:“我们脚下的树叶是漂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应该怎样上去?”同学们热情高涨,齐声回答:“动作要轻巧!”老师带着学生在欢乐的“池塘”中尽情玩耍,从1人练习到2、3人组合练习,从跳一张树叶到连续跳几张树叶,学生们玩得高兴极了。这样充分把生活中的情景交融到立定跳远教学中,产生了十分显着的教学效果。

学校的教学设施是有限的,可是师生的想象是无限的。平时,我很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一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教材化开发,设计出一些适应小学生活动的内容、与学生活动能力相适应,产生了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内容。如:我针对学校乒乓球球台数量不足、学生乒乓球技能较差的实际情况,将球和球拍移出球台,围绕球和球拍创编出单人、双人、三人和集体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型练习和游戏。这样,既丰富了活动形式,又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再如把学生日常喜欢的玩具、喜爱“九子”游戏引进课堂,并引导学生利用玩具作为创作元素进行游戏活动形式创编,从而不断改善和完善了玩具的功能,使它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服务。

三、结语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学更是一门探索不尽的艺术。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长。教师只有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梳理和提炼,形成课堂教学“叙事”,反馈到教学实践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艺,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体育课堂教案第5篇

【关键词】法律课堂 社会阅历 案例分析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中职教育是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法律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某些法律课堂运用司法实践案例分析教育,看上去非常精彩,其实却忽视了学生们的社会阅历及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违背了教学和教育的双重性,成为失败的教学经历。笔者以下试从三个方面说说失败的法律课堂。

一、以情节描述为主的案中案故事不宜为教学案例

中职学生大都是年龄在14—18岁的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缺少社会阅历,但又刚好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的人生阶段,其特点往往是容易冲动,对外面的世界无限好奇。某些法学授课教师,为了使相关法律条文的解读不那么枯燥,吸引学生注意力,喜欢选择一些故事情节过于离奇,非常吸引眼球的案件来帮助理解。但是,这样的故事情节往往偏重于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过于渲染社会的阴暗面。殊不知,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在好奇心驱使下,在冲动与好奇心的作用之下,很容易会学习故事中的某种情节进行犯罪活动。可见,注重描绘故事情节的案例教学对于是非分辨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说,无疑是有害的。因此,法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实现教学和教育目标,运用以真实生活为情境的教学案例,启发学生思考,结合课本的法律条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正确的解读,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而且更便于学生今后碰到相同或类似问题能有正确的理解和处理方法。

二、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不宜为教学案例

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诸如故意杀人等过于血惺的案件不宜为教学案例。诚然,在生活中的确时有严重的暴力犯罪案件发生,但是,如果法学教师在涉世不深的中职学生课堂中反复讲述曾经发生过的“血惺”,难免会形成听觉暴力,从心理上给学生们一种错误的信息,那就是社会的阴暗面被放大。如果过分渲染阴暗面,就不可避免地加剧人的某一种焦虑情绪,激发更多可怕想象,让学生产生一种到处充满暴力、欺骗和不安全感的错觉。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假定:当个体所接到的刺激超过了本身控制和释放能量的界限时,个体就会产生一种创伤感、危险感,伴随这种创伤感、危险感出现的体验就是焦虑。在法律课堂上的案件实例,作为对思想和精神的刺激物,对于缺乏安全感的未成年学生来说,这种过于暴力的案例或多或少的更易于以一种不安全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以一种让人感到安全感的方式来被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我感觉有安全感的人往往具备正确的接纳和自我认同,相反,长期没有安全感的人往往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心理和敌对情绪。对于正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中职学生来说,正面教育对于多数教育者应该是第一选择,对中职学生教育要达到动其心、激其情、导其行的效果,在法律课堂上就必须讲求正确的教育方法,正面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三、有争议或得不到圆满解释和理解的案例不宜为教学案例

法律课堂上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确保某个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教师有理有据分析,定能盖棺定论没有争议的知识案例。课堂上法律教学案例做到保证生动又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案例本身不能说明所讲知识点的确定性,那将是一个失败的教学案例。一般来说,大都涉及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案例,都有比较复杂的社会背景、牵扯知识面多而广,都是法律教师好的素材。教学案例选择一定要保持真实性。身边发生的,能用真名实姓身上发生的案例最好,尽量不要反复使用某某先生,某某女士等名字。因为真实才能让人感动,因为真实才能让课堂中学生保持一种好奇,不会感觉到教师是为了说案例而举假案例,进而产生厌烦情绪。在法律课堂中,授课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易懂,并可以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信息,通过大屏幕的播放热点案例,这样,就不会因为授课教师表达或者描述不清而遗漏关键案件情节。总之,授课教师在法律课堂前,认真备课,深化自身的法律素养和人文底蕴,将课堂中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和剖析,这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点所在。

因材施教是我们教育部门说的最多的,在法律课堂,因生施教最为贴切,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或是教学方法。正确地选择课堂教学案例,正确地使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学生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以保证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对于法律课堂来说,案例教学法是首选的教学方法。因生制宜的法律教学内容,在法律课堂中闪耀师生知识的灵性,在集体讨论和学习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原本枯燥、刻板的法律课堂变成一堂生动而又散发出浓郁法律气息,集合了法律信息精华的课堂,让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堂发挥得淋漓自尽。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深入分析,可以将某一法律知识点抽丝剥茧,在课堂上体现法律基本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通过课堂寻求解决生活问题的最佳方法,让中职学生去感受法律,让法律的严肃性和立法精神在课堂上穿梭。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体育课堂教案第6篇

一、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低效的原因:

要想真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要追根溯源,把体育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清楚,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主要存在于教师方面的问题和学生方面的问题中。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理论学习欠系统,基本功不够扎实,没有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够透彻,缺乏教学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课堂组织能力不强,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对学生缺少关爱,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认真编写教案,单元教学计划缺失,上课内容随意行大,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不了解,设置的练习和游戏不精心,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没有新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没有准备好场地和器材,课中才让学生拿,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制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体育知识的参差不齐、学生学习体育的习惯好坏、自觉性的好坏、主动性的程度等等使得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过分以学生为重,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在追求有效课堂过程中所应避免的。

二、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所以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方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只能先找出问题的症结,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效”的教学。

1.加强体育课标和教材的学习

体育教师需要对课标和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能理清教材中每一个内容的编排意图,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也就能把复杂的教学内容教的很简单,越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掌握,就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备好学生

体育教师在预设教案时通常会忽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自觉性和主动程度不够了解,从而就不清楚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哪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辅导帮助下才能达成目标。

忽视考虑了学生的这些情况,就失去了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3.预设实用的教案

很多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只是抄写旧教案或从网络下载打印教案,只关注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真正实用的教案必须是对课标和教材认真深入学习,了解学生学情之后,教师精心编写的教案。这样的教案首先要有精细的单元计划,任何一项体育项目,不可能只用一课次的时间就能教会学生,教师要用精细的单元计划作指导。如在“正面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单元计划中,教师要明确要教授几课时,目前是第几课时,所有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措施等。在日常教学中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最好在连续的几个课次中教完,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其次要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参照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在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有情感价值和社会适应目标,这样才能体现体育课标的理念,符合学生的实际。第三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育教学的重点是动作技术的部分,难点是突破重点的难处和关键部分。第四要根据主教材内容来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后序教学的前奏和辅助,科学合理有趣的准备活动,不但能促进学生的身体机能,避免或减少在运动中造成伤害,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第五要明确一堂课要教什么,确定什么教材是主教材,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却少了核心的内容,就不利于科学有效的施教,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主次不分,凡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技术和游戏一起上,不利于学生对教学技术动作的学习,最后达不成教学的目标,成为完全低效的课堂教学。

4.做好必须的课前准备

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也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备教材、备器材、备场地)。课前对器材数量的清点和检查、场地的清理和规划,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课前准备工作,这也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安全有序的进行,能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提高课堂组织驾驭能力

好的体育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驾驭课堂,能用标准的口令在遇到突况下,统一指挥学生的行动。在课堂上突遇情况,能沉着应对,要严格规范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长期坚持规范操作,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课堂驾驭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精心设计练习

体育课堂教案第7篇

一、学案课堂教学亟待科学的理念引领

学案课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落实及应用,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一次辩证否定,它让课堂回归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二、五大发展理念协调统一,引领学案课堂教学

1.创新发展,为学案课堂教学破解难题寻找新出路。

发展的实质就是创新,学案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晶,其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因此,在学案课堂教学中始终要渗透创新理念,具体表现在理论创新、内容创新以及教学技术创新。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学案课堂教学理论及操作方面的创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2.协调发展,为学案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当前,学案课堂教学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学案设计粗糙单一,知识整合局限于表面;二是拘泥于模式陷阱,没有做到因势而变;三是课堂效果模糊,没有兼顾各层次学生;四是课堂气氛表面活跃,没有做到表里如一。因此,协调发展是学案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要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必须做好课堂与课外、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养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要注意调整各方面的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学案课堂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协调发展是对学案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指导,是对学案课堂教学发展的新要求。

3.绿色发展,为学案课堂教学注入新动力。

当前学案课堂教学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重知识传授,轻核心素养提升,重短期效应,忽视学生长远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学案课堂教学,为学案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实践中,学案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绿色教育资源,推动学案课堂教学成为绿色教育的引领者。绿色发展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学案课堂教学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4.开放发展,为学案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在课改背景下的学案课堂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路径,这就要求学案课堂教学需要走开放之路。作为落实学案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师,要树立学习意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研讨及公共资源的供给,学习借鉴其他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优点,经过反思、总结,形成行之有效的学案课堂教学好方法。

5.共享发展,为学案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学案课堂教学的价值和根本目的在于增进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使所有学生享受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但是当前的学案课堂教学仍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课堂很远,亟待构建“为了学生、课改依靠学生、课改成果由学生共享”的课改氛围,让所有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体育课堂教案第8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案;问题驱动课堂

数学修养的程度将决定一个成教学生未来的思维深度和发展高度,因为数学是一切学科中普遍使用的框架,几乎称得上是“万能”的工具;数学是培养人的科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最好的训练[1]。成人教育主要是实现在职从业人员的学历提升、专业进修及普通教育后的教育进阶。通过教育使成年人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使他们转向新的方向,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均衡而独立发展两个方面,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得到改变。[1][2]为了更好地满足成人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使其可持续发展,成人教育必须坚守教育质量,就必须重视成人高等数学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育的一个载体和渠道,如何结合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数学课堂教学方案,以提高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一、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确立终身教育体制的基本理念、促进受教者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及其政策的原则和目标[3]。“跨界、融合、创新”是成人教育的最终培育目标。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成人教学仍停留在以教材为主的阶段,对成教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较少,这也是我国成人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1.成教学生对数学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成人高等数学课程通常是基础必修课,有些学生认为它和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数学理论过于抽象,工作中几乎用不到,加上成教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数学知识遗忘严重,同时缺乏对学习数学的长远目标和意义的认识,所以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减。同时现在成人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课时普遍偏少,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兼顾理论讲解、课堂习题巩固和内容拓展等方面,导致学生觉得数学内容抽象难懂,生硬晦涩,从而更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2.数学课程的教学与成人教育特点不匹配

虽然现在很多成人高等数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已经在内容上进行了部分改革,但是照抄照搬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做法屡见不鲜,成人学历教育模式与普通本专科教育趋同,甚至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套用高等教育[4]。与此同时,成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通常都是数学专业出身,他们比较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难以针对成人教育的实际需要传授数学理论。因而学生也无法将数学理论灵活地运用在工作与实践中。

3.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很多时候都是采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以通过数学课程考试为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激励和开发。这样的教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意义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数学学习论、数学教学论、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评价理论和数学方法论等理论的基本观点与主张,依据课程目标要求,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中的要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数学教学问题的教学活动模式与工作流程,提出教学策略方案和评价办法,并最后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5]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不仅可以为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教学规范和操作方案;还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并且实现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教学方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授课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方案中要明确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和效果。然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同,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也有所区别,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区别对待[6]。因而针对成人教育的数学课教学方案就必然要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正如大家所知,课堂教学方案应该从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分析等方面来设计[7],那么具有成人教育特点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应该怎么设计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成人教学经验和体会,以及在教学中的心得,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1.调查教学对象,分析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要取得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要知道他们数学基础如何,他们实际需要的是什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地设计适合学生理解水平、接受程度和应用方向的课堂教学方案。成教学生的一个特点是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社会化和职业化特点比较明显,他们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对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需要和职业需要,增加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2.选择“问题驱动课堂”的教学法

纵观历史,数学理论是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数学不可能离开问题孤立存在,进而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始终围绕问题进行。张奠宙、张荫南先生首先提出了问题驱动课堂的数学教学方法[8]。杨玉栋、徐文斌也提出了利用“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数学教学方法[9]。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局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下的数学知识是僵化的,学生不知道学了这些数学知识有何用处。教师如果把问题嵌入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理论来自于哪里,如何产生和发展,那么数学知识会变得生动鲜活。美国著名的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哈尔莫斯说过:“具备一定的数学修养比具备一定量的数学知识要重要得多。”[10]在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成人教育特色巧妙地嵌入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给学生传达数学思想和理念,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核心问题。例如,我在给成教学生讲“连续”的概念时,我首先抛给他们一个问题:气温在一天、一小时、一刻钟和一分钟内变化分别有多少?这是一个通识性的问题,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熟悉效应,当这个大家熟悉的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的兴趣顿时被激发了起来。我因势利导地从现象到本质阐述了函数“连续”的本质就是自变量的改变量趋于零的时候函数的改变量也趋于零,再逐层深入地引出了“连续”的概念。这个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实例中寻找掩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再由点到面,由特殊到一般,去逐步探索和获取未知的数学知识。北京大学张顺燕先生认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你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从纷乱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发现有规律的东西,学会以丰富的科学语言、严谨的思辨头脑和科学的研究模式去探索世界的奥秘,进而做出发明和创造[11]。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学生,使其拥有这样的眼睛和头脑。

3.结合成人教育特点,活化课堂教学内容

成人高等数学基础课程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经典的数学原理和方法,教师能在这方面创新和改进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成教学生专业分类多样,职业差异显著,因此成人高等数学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教师如果能将各专业各领域的新现象、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那么原本一成不变、看似枯燥的课堂内容将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生硬的概念、费解的定理和冰冷的公式,还是能与自己的专业贴合并有助于本专业科学研究的极好的工具。比如,在讲线性回归时,笔者用一个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本市机动车牌竞拍价格,并将预测的竞拍价格和实际竞拍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非常接近,这让学生真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与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情境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精准的课堂习题,以练习促分析

哈尔莫斯说:“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是做数学。”[10]少而精的课堂习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俗话说“教学相长”,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设计少量且典型的课堂习题,让学生一边学一边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新技巧的印象,从而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快速了解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存在的迷思和问题,从而灵活处理课堂教学进度、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教学理念,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怪象。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教育活动过程,所以老师必须先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并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活化数学知识,使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生动化,最终达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培养知识丰富、思维高阶、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现代成教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大学,刘洁纯,李旭阳.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35-137.

[2]王丽,王晓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概念的解读与辨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4-6.

[3]徐冰.浅析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169-170.

[4]陈丽,赵刚.论继续教育质量观[J].继续教育研究,2017,(3):10-13.

[5]蒋永晶,王书臣.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内容和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02,(3).

[6]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章新友,张春强,罗山水.大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14,(2):126-130.

[8]张奠宙,张荫南.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续)[J].高等数学研究,2004,(5):8-11.

[9]杨玉东,徐文斌.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理念、实践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20):68-72.

[10]P.R.哈尔莫斯.希尔伯特空间问题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体育课堂教案第9篇

【关键词】教学案一体化;学案导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13-01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我深有体会,教无定法,但教有良法。什么是好的教法?我认为只要是从实际出发,适应学生发展、合乎学生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就可称的上是好的教学法。

1、从教案到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从教案到教学案一体化,然后再着手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一路走来感触颇多。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制定使用高效务实的备课计划,把学习内容设计到每一节课,每一节课的设计内容必须一节课完成,不能拖堂或延伸到课下完成,于是就出现了用剪、贴、粘、油印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案一体化”模式。师生使用后都感到效果不错,老师教的得劲,教有方向;学生用起来轻松,学有所得。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们接着有三个学科率先使用“学案导学”,经过短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学案的设计已具雏形,导学的效果已见成效。随后其它学科也开始采用学案导学,并且一直坚持使用到现在。实话实说,通过这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与不断探索,受益最大的应该是我校的全体师生,大家一致认为学案导学的利大于弊,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及存在的必要性。

1)“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

“学案导学”突出学前、学中、学后三个环节,突出学前对于学习目标的把握,符合学习规律。

学前自学:将“学案”编写好后提前发给学生,要求根据“学案”,初步阅读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读书要快,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的答案,同时在书本上钩划出来并在“学案”上填出来,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作标记。

学中共学:在这个环节中,课堂是主战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相互解疑,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学后巩固:充分利用所有的“学案”,要求并监督学生将每单元的学案装订成册,留作课后及复习使用,借以达到温故而知新之目的。同时教师然后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加以总结、整合,重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复习学案。

2)“学案导学”的效果

变学会为会学:“学案导学”进一步改革了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温故知新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培养能力“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同时,

学生在自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3、“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探索

所谓的“学案导学六部教学模式”是指:第一步情景导入,目标定向。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导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像、开门见山等方式。情境导入新课后要立即进行目标定向。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重难点,结合

第二步学案引领,自主学习。第三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第四步启发引导,精讲点拨。第五步系列训练,当堂达标。第六步回扣目标,总结反思。使学案导学更加系统、更加规范、更易操作。

4、立足课堂,研究课堂

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研究了多年的课堂教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理应向“乡村教育家”蔡林森校长学习。学习他立足课堂持之以恒的精神,从洋思到永威,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改模式一直坚持到今天。学习他“教好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理念,十几年如一日,他们努力实践着这一教育思想,最终造就了洋思、永威辉煌的教育大厦,并取得了”从上帝般地令人敬爱,到上帝般的令人敬畏”的教育教学质量。学习他乐于奉献、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坚持深入课堂、亲自研究课堂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学习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因此,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入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边研究、勤实践、改进的过程就是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成功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实践,这就好比在水中学游泳、在球场上练踢球一样,在实际操作中练习开车一样,假如离开了课堂,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出真知是有道理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欢迎闭门造车,也不喜欢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