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村级档案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9 16:16:03

村级档案管理

村级档案管理第1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村级档案,是指村委会和其他组织、个人在村级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和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及其它形式的原始记录。

第三条村级档案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据为已有。

第四条地、县、乡(镇)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村级档案工作纳入乡、镇人民政府建设规划、纳入文明建设目标、纳入乡镇工作考核范围,使村级档案工作与乡镇各项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第五条村委会要加强对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切实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六条村委会应当明确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本村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地、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监督、配合各级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对村级档案人员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时,应办妥档案移交手续。

第七条村委会应依法建立健全档案收集、保管、保密、借阅、鉴定及销毁等制度,并对开展落实的各项工作认真记载归档,使村级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第八条归档的村级档案材料,应做到齐全完整、字迹工整。禁止使用圆珠笔、铅笔等字迹不耐久的书写材料。

第九条当年形成的村级档案应当在次年6月底以前整理、归档完毕。

第十条村级档案应按照档案整理的要求分类清楚、排列有序、整理规范,可暂不编写全宗号和保管期限。

第十一条条件较好的村,应设立档案室,暂无条件的村,至少要有档案柜,并做好防盗、防潮、防鼠、防火等工作,确保档案安全。

第十二条村级档案应配置符合规范的档案装具,并编制档案目录等检索工具。

村级档案管理第2篇

一、村级档案乡镇管理的利

1.村档乡(镇)管,有利于乡(镇)村两级人力物力资源整合

村级建档的基本要求是达到“四有一能”,即:有库房、有符合档案安全保管所需要的档案装具、有兼职的档案工作人员、有档案、能查阅利用。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村委会无论是从硬件建设上,还是软件建设上,办公条件基本达不到要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办公条件更是简陋,很难腾出专门的库房以供档案之需。村委会的组成人员一般为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等3-4人,有的身兼多职。村干部的工作涉及面既广又繁杂,对档案工作无暇顾及,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加之兼职管理档案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人员没有经过基本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起来成了门外汉,久而久之,档案工作被搁置,使档案在当地失去了“存史、资政、惠民、信息”功能。另外,若各村都建成比较规范、标准化的档案室,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造成资金的浪费。所以,村级档案乡(镇)集中统一管理,既节省了资金,又丰富了乡镇的档案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整合。

2.村档乡(镇)管,有利于乡(镇)村两级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村档乡(镇)管,把乡镇所辖区域内的所有行政村的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乡镇能直接方便快捷的掌握全乡镇各行政村第一手情况和现状,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对于乡镇正确决策和开展农村各项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真实的参考。村级在查阅利用本村档案的同时与乡镇沟通联系,随时随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地宣传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真正的享受到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所带来的好处。为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翔实的信息资源。

3.村档乡(镇)管,有利于村级档案的科学和有效开发利用

乡(镇)对村级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包括统一收集、统一整理、统一制度、集中保管的管理模式。改变了村干部档案意识不强,认为自己负责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就归自己保管,换届时档案不予交接或交接不及时,造成档案丢失,村级档案管理混乱的状况。乡(镇)对村级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收集、归档、保管、查阅利用等相应制度。收集时,杜绝只注重乡镇下发的文件,坚持“以我为主”的收集原则,把村委会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做为主要收集范围,特别是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如:户籍、婚姻、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确权、宅基地、合同协议及民事纠纷解决等,做到应收尽收。同时,由于不存在村级换届时档案的交接工作,减少了档案丢失的环节,保证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从而做到有档可查,提高村级档案的有效利用;村档乡镇管理,档案的集中性有利于编写大事记、组织沿革、编研乡镇史(志)以及农业农村工作建设专题,为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农村的稳定和谐奠定基础。

4.村档乡(镇)管,有利于村级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防护

虽然大部分行政村都建有村部、办公室,由于村级干部属于半工半农,除开会或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检查工作时到村部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务工、务农或家中,使得部分档案都散落在村干部家中,少数放置在村部的档案即无人看管,又随意的存放在橱子里,随时都有丢失的可能,极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村级档案乡(镇)集中统一管理后,有专门的档案库房和必要的设施设备,能够做到“八防”,还有符合档案安全保管所需要的档案装具,有专职的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及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村级档案得到安全的保管和有效的防护。

总之,村档乡(镇)管解决了村级档案工作意识薄弱、制度不健全、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保管条件差等问题,杜绝了村级档案管理混乱及无档可查的现象,全面提升基层档案的管理水平,有效的保障了村级档案的齐全完整、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二、村级档案乡镇管理的弊

1.村档乡(镇)管,有时会因村干部的档案意识不强、大局意识不强,重要档案不交给乡镇保管,总觉得在自己手里安全,利用起来又方便,换届时又因各种情况不移交,造成村级重要档案的缺失,不利于下届村干部工作的开展和档案的查考及有效利用。

2.村档乡(镇)管,有时会不利于村级档案及时提供利用。随着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村级的职能也由原来的协助政府工作向为农户提供服务转变,村级的工作量日益加大,村干部要具体负责具体操作执行,工作时需要可信的依据和参考,特别是上级下派的应急工作,需要按时完成,由于乡(镇)档案员因事不在岗,还有一些距离乡镇偏远的行政村,都不能及时地利用档案开展工作,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按时完成,这是村档乡(镇)管的弊端。

三、解决弊端的方法

1.在乡镇一级设置综合档案室,专职档案人员负责本乡镇的档案工作,同时要负责全乡镇各行政村的档案工作,具体到收集、整理、保管等各项工作,要亲力亲为,使村级重要文件材料也应完全归档,保证村级重要档案不缺失、不流失,以便查考和利用。

2.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进行调查研究,本着为开展工作服务的需要,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原则下,划定具体的保管范围,做到应管的管,不该管的下放到村里自行管理,不能全管或管的过死,并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需要进行随时调整,做到灵活掌握。

村级档案管理第3篇

一、抓队伍,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在县、乡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和村选举委员会都确定了一名成员负责该项工作,切实把选举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人选举工作程序、工作计划,列入有关人员职责范围,保证了村级换届选举建档工作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

二、抓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搞好业务培训,是做好建档工作的基础。县、乡共举办了16次培训班,参训人员达750人。县里主要培训乡镇组织委员、组织干事;乡镇主要培训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重点培训建立村级换届选举档案的意义、内容以及建档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培训,使他们增强了责任意识,掌握了建档方法,提高了业务水平。

三、抓规范,明确建档重点。规范建立选举档案是做好建档工作的前提。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县实际,他们编写了《嘉祥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档案归档材料收集范围》、《建档说明的拟写》、《建档说明范例》、《档案借阅和保密制度》等规定。二是实行分级管理。县里形成的村级换届选举材料,归机关文书档案,选举工作结束后,由县换届办移交组织、民政部门档案室统一长期保管;乡镇形成的村级换届选举材料,归乡镇机关文书档案,选举结束后,由乡镇换届办移交乡镇机关综合档案室统一长期保管;村里形成的换届选举材料,归村文书档案,选举结束后,由村选举委员会负责,统一移交村档案室保管,保管期限到下一届选举为止。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村级换届选举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

四、抓督导,促进建档落实。深入检查、监督指导,是做好建档工作的保证。在平时的督导检查中,主要制定了两项制度:一是联乡包村制度。作为县村“两委”换届选举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到乡镇进行具体领导和指导;由熟悉档案工作的同志组成指导组,到所包村做工作。二是周通报制度。通过会议、简报等形式,每周对建档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村级换届选举建档工作的平衡、健康开展。

村级档案管理第4篇

【关键词】村级档案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在近些年的不断深入,而村级档案作为记录新农村实际建设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也开始愈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做好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对农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做出有效维护,还可以为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档案管理在农村的重要性

村级档案不仅涉及范围较广、内容十分丰富,还是我国农村政策、农业产业、农村各项工作多年发展情况的重要见证。村级档案主要包括了民主选举、农村党建、经营承包、村务公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重要历史记录,其全面的记载了农村地区各项工作的真实情况。因此,村级档案的收集也应当以上述讲解的各项活动和工作期间形成的文件资料为重点,以此为更新农村政治、社会、文化、党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提供完善的资料参考。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有关村级档案的材料收集不健全,归档率相对较低,导致很多村级档案中只有一些由上级所下发的文件资料、统计报表、工作记录等,且这些资料的时间也基本都是最近几年的,无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一定的现实保障。

二、村级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完善层级管理网络建设。首先,我国负责档案行政管理的部门需要通过深入调查来制定村级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通过成立市,县、镇、村三级档案管理工作小組,明确各个管理小组的工作职责。而各级管理小组也需要将村级档案管理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之中,并成立领导小组,将分管档案工作规划到每个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中。其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其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村级档案管理制定出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通过划定档案归类范围和保管期限的方式,尽量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行政部门日常工作中,对其管理内容进行部署、管理效果和水平进行检查与考核。为了确保这一管理策略的实效性,政府部门可以先在一些整体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建立管理试点,在试点成功后,通过总结其管理经验的方式,在各个地区推广。其次,强化对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提升此类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村级档案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最后,我国各个乡镇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到其辖区内各个村庄进行档案管理效果的初步检验,确保辖区内各地区村级档案管理水平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在辖区内形成完整、连贯的档案管理工作网。此外,对于我国针对村级档案管理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要确保其能够自上而下逐级传达、贯彻落实;而对于基层提出的各项管理要求,也可以通过这一工作网络由下而上的提出,由各个上级部门通过层层把关的方式解决,以此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可以科学规范的展开。

(二)施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案。对于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快的农村地区,应该建立其“一步到位”的系统化档案管理体系,对该地区的所有村级档案施行集中管理;对于经济水平较差、经济发展过于平稳的地区,则应当先提出村级档案的基本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基本管理设置的配置。而后在结合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创造各类对提升村级档案管理水平有利的条件,最终实现对档案的统一集中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处在贫困山区的农村,不仅不能够提出过高的档案管理要求,还需要从各个方面给予其足够的照顾。在管理村级档案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基层机构只有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才可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和整体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而为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帮助。

三、结束语

村级档案管理第5篇

关键词:村级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村级档案记录着村子的发展历史,沿革变化,大事小情,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帮助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在村级档案科学规范管理工作中,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供大家参考。同时面对一些难题和困惑,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1 当前村级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受组织、机构、人员、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村级档案的管理达不到预期要求,显得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

1.2涉农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间缺乏沟通和双向联系,获取信息渠道不畅或信息滞后。

1.3村级档案条块管理、各自为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基层组织创建、社保医保等),实现村级档案综合管理有一定难度,造成档案整体效用方面发挥不够。

1.4村级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普遍为兼职且兼职多,不利于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

2 建立村级档案管理联动工作机制

建立区(县)委区(县)政府、区(县)档案局、涉农部门、镇乡、行政村齐抓共管,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村级档案管理联动工作机制(以下简称“联动机制”),是解决当前村级档案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2.1树立全新的村级档案管理理念 树立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前端控制思想和全程监管理念,并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与和谐统一,对即将形成的村级档案实施前端控制,对正在生成的村级档案进行全程监管与掌控,对已经形成的档案进行有效的保管和利用,确保村级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与安全有效。

2.2明确“联动机制”的内容 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科学的方法为依托,优化合理的机制为保障,建立以区(县)委区(县)政府为统领、区(县)档案局为主导、涉农部门主动协调配合为保障、镇乡政府为主体、行政村为管理重心的村级档案管理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领导地位明确,职责分工清晰,协调联系紧密,主体保障有力,工作重点突出的村级档案管理模式。

2.3掌握“联动机制”模式有效运转的基本要素

2.3.1进一步提高区(县)委、区(县)政府统领村级档案工作的领导地位,推动村级档案工作开展 区(县)委、区(县)政府统领村级档案工作的开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区(县)委、区(县)政府要充分发挥指挥优势,将村级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使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成立区(县)委、区(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档案局、涉农部门和镇乡为成员单位的“村级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级档案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适时出台加强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文件,为村级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2.3.2强化区(县)档案局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运转平台,形成沟通协调中心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处在村级档案工作前沿,抓好三方面工作:①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强化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档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②与涉农部门形成双向沟通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建立分工协作的联系制度、监管制度、定期报告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积极主动开展与涉农部门的双向沟通和紧密联系,以主动沟通协调为保障,形成联系紧密、沟通及时、信息共享的态势,共同解决村级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难题。③认真履行监督指导职责,为村级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一要将村级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部门和人员负责。二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指导长效机制,使工作制度化、周期化和常态化。三要因地制宜,采取专题培训和集中辅导的形式,强化农村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四要直接参与农村重点领域、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的监管,对正在生成的档案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指导。五要树立推广典型,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和培养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村级档案管理第6篇

关键词:农村财务档案;问题;对策

作为农村财务活动的真实记录,村级财务档案管理的好坏是村民自治效果的直接反映。当前,农村财务档案管理的状况如何?农村财务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山东省各地的农村财务档案建设情况作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1份,其中,有效问卷284份。通过面谈或电话访问的形式,对近50名村干部和普通村民进行了访谈,覆盖了山东省的14个地级市。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各级政府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山东省农村财务档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1 山东省农村财务档案建设的现状

1.1 山东省农村财务档案建设的立法现状。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收集和整理工作,山东省于2004年通过了《山东省档案条例》,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在本区域内开展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山东省档案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山东省档案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了《山东省村级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对村级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档案的利用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但总体而言,山东省目前并没有专门的财务档案立法。有关财务档案的立法规定散见于《山东省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及其他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文件之中。如,上述《办法》第10条第9款规定,村财务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会计账簿、报表、凭证等材料必须归档。滕州市姜屯镇人民政府印发的《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第12条规定:“村级财务档案由中心按村及时整理、装订成册,统一归档保管,不得散失、损毁,建立健全档案室,制定完善的档案制度,做到职责明确、专人负责。”等等。

1.2 山东省农村财务档案建设的经验探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山东省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财务档案建设的重要性,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农村财务档案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如,垦利县调整了农村档案建设的工作思路,不仅召开了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还将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各镇、涉农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新农村特色档案工作,不仅加大了村级档案室建设的投资力度,还每年组织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两次,传授各种档案业务知识,提升了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滕州市按照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调整思路,加大镇村(居)基层建档力度,紧密结合构建和谐新农村实际,完善村情档案建设和管理制度,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部门协作、三级联动、整合力量、规范指导的方法,加强新农村档案工作建设。菏泽市针对某些村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而造成档案散失、霉变等现象,借鉴当地“村账乡管”的做法,试行由乡(镇)档案室代管其档案,取得了良好成效。胶州市营海镇在2006年创建了具有全新意义的“档案信息中心”,集中统一管理全镇档案资源,将镇直各部门形成的各类档案资料进行整合,面向全镇农村开展档案利用、已公开现行文件和农经信息查阅服务,行使全镇政务公开和宣传教育基地窗口职能,并对本镇、各村档案工作实施监督指导。肥城市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对村级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在全市形成了市、乡(镇)、村三级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网络。各乡镇、办事处都明确了一名党政办副主任管理档案工作,并配备了1至2名专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各种门类的档案,并监督指导本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各村档案工作。各村也都明确了专人负责档案工作,做到了“市里有人抓,乡镇有人管,村里有人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了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潍坊市奎文区针对奎文实际,于2008年,在全市率先建立规范统一的农村财务档案室,集中管理全区65个村的财务档案,固定了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制定了严格的档案查阅程序,使村级财务档案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等等。这些新思路和新方法的探索和实施,促进了山东省农村财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2 山东省农村财务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村级档案管理第7篇

行政村是党和政府在农村最基层一级村民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村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这些档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科学有序地开展社会主义新村建设各项工作基础,在提高农村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水平,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繁荣农村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扎实做好村级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1 我县行政村档案工作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有21个乡镇,213个行政村,40个社区。2000年我县开始开展建档试点工作,通过县档案局的大力指导,在乡镇农经站和行政村的配合下经验收达到省三级标准。但在后来的几年中,虽然我们每年都在强调要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2005 年通过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通知》,但行政村档案工作的发展成效缓慢。截至2010年底,全县仅有5个行政村达到省三级标准,其余的村虽然建档率达到100%,但档案意识仍然不强,档案还不规范,档案管理整体水平还较差。具体表现在:

一是乡(镇)村干部档案意识差,不重视村级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少,有的村以农活忙,缺资金为由,认为只要村上各项经济指标完成了,心无档案工作。

二是有的村文书缺乏基本的档案整理和管理知识技术,村文书不能按时将村庄规划建设、村民自治、村级文化建设,村级财务会计、上级机关针对本村的文件及照片,声像资料立卷归档,其原因是文件资料收集不齐全。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等手中的资料没有按时交给文书统一立卷归档,认为各自的材料各自保管方便利用。久而久之又形成了大量的积存零散文件,新上任的文书看到就头痛,主观上把档案工作理顺,但却无从下手,在整理档案时不分类,不分保管期限,不写卷内目录,把一年形成的材料订做一本。

三是行政村档案保管条件差,有的村无专用档案柜,档案放在抽屉里或者其他柜子里,文件材料仍然各自保管,没有集中统一管理。加上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或者责任心不强,这样对档案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谈不上行政村档案方便利用的问题。

四是上级档案业务部门县、乡(镇)对农村基层村级档案干部指导检查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乡镇对行政村规范建档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列入目标考核。农村基层村级档案工作制度不完善,组织不健全。级档案干部缺乏全面系统的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没有档案管理知识,导致农村基层村级档案工作还很不到位。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理顺关系,协调发展,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体系与机制

1、强化乡镇档案的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按档案法的要求,将乡镇及行政村的档案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责任制,乡镇政府应加强对行政村档案工作指导、培训、检查、监督,制定考核措施,强化监管力度。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把档案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档案机构,统筹安排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经费”。各乡镇要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确保乡、镇、村档案工作的开展。

3、加强业务指导。县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突出重点,深入乡村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宣传增强乡村干部群众的档案意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创造条件。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农村档案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农业、水利、林业、国土、财政、文化、教育、社保、计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有效的档案工作协调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专项工作中,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分工负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依法督查、指导。

2.2 夯实基础,科学规范行政村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

1、进一步规范村级建档工作,各行政村要将档案工作列入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建立村级档案收集管理制度,村文书负责村级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按照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分类整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2、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档案的保管条件。村级档案必须有专室专柜存放,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我县兆雅镇开展了村档镇观的试点工作,即行政村档案由镇上集中保管,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村干部的档案意识,确保村级档案的安全保管。

3、开展各种形式的利用服务。村级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应以维护村集体利益和村民个人利益为原则,在保证档案安全的条件下,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设施,建立起现行文件、图书、资料、科技信息为一体的新型农村档案管理模式,以满足农村的信息需要,丰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2.3 以点带面,树立典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一要加强对村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确保村级档案人员的稳定,我县在2010年—2012年分三期对全县的行政村的村文书进行了培训,增强了村文书的档案意识,提高了整理当的实际操作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村级档案管理第8篇

1 存在问题

近年来,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村建档工作的顺利实施,部分乡镇档案管理部门对“村档乡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随着“村档乡管”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1.1 村级干部档案意识淡薄。部分村级干部档案意识淡薄,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无法将档案材料收集充分,结果部分档案残缺不全。有的村级干部对应存档的材料未按照要求及时存档,甚至为牟取私利占为己有。部分村级干部更换频繁,在任期间无暇顾及档案管理工作,加上新任村级干部未能及时与往任干部沟通,久而久之档案管理工作便被抛诸脑后。

1.2 村级档案管理水平低。村级档案管理工作通常由村会计或干部负责管理,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整体业务素质较低,致使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低下;部分行政村工作条件较差,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有的虽然有档案室,但是缺乏专门的档案管理柜等用品,档案随处堆放,极易发生火灾、霉变或被虫蛀鼠咬等,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3 档案管理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档案管理工作也有较大差距。例如,一些经济稍好的行政村,对农村档案管理工作比较重视,能够按照要求进行管理。而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行政村,根本没有经费支撑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档案管理设备,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也只是临时负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2 相应对策

2.1 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村档乡管”是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为保证“村档乡管”工作的顺利实施,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制订有效的档案管理方案,深入农民群众当中,积极听取意见,为“村档乡管”工作有效落实创造良好条件。档案管理部门还应根据自身工作特点适当扩大档案收集范围,例如,收集有关村里重大决策材料信息,以及民与民、民与村形成的协议合同等材料,并要求有多个备份由村、乡镇共同保存,有效避免因档案材料丢失造成的损失,便于今后档案的管理和查找。

2.2 注重宣传,加强业务培训。为保证“村档乡管”工作的顺利实施,应加大《档案法》宣传力度,并要求乡村相关领导认真学习,以此提高乡村各级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此,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应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将村、乡档案立卷和管理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此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时注重结合农闲、农忙时段,开展长期、短期的培训工作,并注重培训内容应由浅入深、由粗到细、以点带面,使其形成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逐渐提高其档案管理能力。

2.3 加强领导,投入管理经费。乡镇领导干部应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成立“村档乡管”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该工作的具体落实。首先,定期召开“村档乡管”领导会议,讨论档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结合不同行政村发展特点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其次,增加对档案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尤其应及时购买档案管理柜和材料夹等,并指派专门的人员负责日常的档案管理,定期打扫档案室并进行消毒处理等,防止档案发生霉变、虫蛀等。

2.4 制定制度,加强跟踪监督。为保证乡镇、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避免工作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首先,档案管理部门应在遵守《档案法》规定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乡镇、村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制度,并要求各级部门认真落实,例如,制定档案统计、登记、借阅、保密制度等。其次,为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应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明确乡镇、村级主管领导相关责任,实行岗位责任制,使其各司其职,切实抓好档案管理工作。最后,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跟踪监督工作,加强档案管理监督力度。应经常和乡镇档案管理人员深入乡村调研,监督和指导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资源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村级档案管理第9篇

【关键词】农村档案;组织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相应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真实记录,对提高农村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水平、维护农民权益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农村档案工作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重视,档案工作相对滞后,推动力不强,规范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强有力的档案建设领导机构及执法监督检查机制,笔者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

一、必须建立农村档案建设的领导机构和执法监督检查机制

目前,仍有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工作岗位不被重视,乡镇档案业务指导缺乏力度,少数乡镇的档案多年不立卷归档,个别甚至出现损毁现象,而村级档案管理基本上没引起重视,即使是一些基础比较好,县级档案部门抓得比较紧的乡镇,往往也会出现时紧时松的情况,无法保证档案工作健康持续地发展。

为使农村档案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保证档案的规范管理。一建立创建工作责任机制,成立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主管领导挂帅,县档案局馆牵头,相关涉农部门积极响应,镇村具体落实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农村档案工作机制。二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把创建工作列入县政府折子工程,县委、县政府把档案工作纳入对镇级督察考核验收体系。三建立表彰激励机制,镇每年召开农村档案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奖励先进,激发了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二、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员

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档案管理硬件设施建设,如有条件,尽可能地配备微机,确保已形成档案的安全。二是要求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真正摆正档案工作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和位置,同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档案事业经费列入年度财经计划,并予以适当倾斜,档案工作在领导头脑中有位置,档案工作的投入就有力度。三是针对档案队伍业务素质差,文化素质低,人员不稳定等现状,笔者认为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培训方法。对专职档案员主要是“重点提高”,除了订阅各种专业杂志外,还要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全国档案管理学术交流会议和各种档案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对于兼职档案员则采取“逐步提高”的方法,举办各种学习班,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为他们讲授档案和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三、建立村级建档的法规体系,使村级建档有法可依

目前,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很不健全,法制观念较淡薄,为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笔者认为:一是要增强广大农村档案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律意识,与此同时,认真抓好违法事件的查处工作,对不建立健全档案工作、不依法办事、领导不重视、人员不落实、档案收集不齐全、管理不善,造成档案丢失、损毁,轻者给予限时改正并通报批评、罚款;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反之,对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的单位或个人,则给予表彰和奖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二是按照《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主管领导责任制,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监督检查等制度,使农村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采用灵活的农村档案建设组织管理模式

我国各地区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开展村级建档不可能搞“一刀切”,应尊重客观条件,允许有差距,对于经济条件差的村,其档案工作标准可以定得低一点、灵活一些、管用就行。

(一)在贫困地区实行村档乡建乡管模式。所谓村档乡建乡管的模式是指行政村的档案由乡镇以村为单位立卷归档,统一集中保管,村级建档的主体是乡镇,行政村只负责定期收集及其他辅助责任。村级档案由乡镇专职档案员定期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行政村兼职档案员做好形成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是自建自管。

(二)在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地区实行村档村建村管模式。所谓村档村建村管模式是指行政村的档案由村里自建自管,村级建档的主体是行政村,乡镇只负责监督、指导责任。村档村建村管从长远看,是符合档案工作发展规律,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档案工作必须要围绕农村工作的重点和农民关心的热点,扎实做好工作,全力做好服务,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家档案局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开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辉.村民自治与档案.档案与建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