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6 18:03:10

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第1篇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普遍采用的大型主机和简易的哑终端,被认为是第一代信息技术平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广泛流行的是个人计算机和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分散的服务器,被认为是第二代信息技术平台。

近10年来,以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架构蓬勃发展。

概括起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就新在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不是信息领域各个分支技术的纵向升级,而是信息技术横向渗透融合到制造、金融等其他行业,信息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将会从产品技术转向服务技术。

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网络互联移动化、泛在化

近几年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手机上网用户超过桌面计算机用户,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服务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的第一大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得益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4G无线通信的带宽已达到100Mb。

我国提出的TD―LTE制式被认定为4G无线通信的国际标准之一,已率先在国内部署,这是我国从通信大国走向通信强国的重要机遇。正在研发的5G无线通信不只是追求提高通信带宽,而是要构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的超宽带、低延时、高密度、高可靠、高可信的移动计算与通信的基础设施。

当前,基于IPv4协议的互联网在可扩展性、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已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近来各大企业和研究者们正在积极发展软件定义的互联网和以内容为中心的互联网,这可能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过去几十年信息网络发展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交互联系,未来信息网络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计算机的交互联系,将互联网拓展到物端,通过泛在网络形成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世界,进入万物互联时代。

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

上世纪末流行个人计算机,由分散的功能单一的服务器提供各种服务,但这种分散的服务效率不高,难以应付动态变化的信息服务需求。

近几年兴起的云计算将服务器集中在云计算中心,统一调配计算和存储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服务器变成多台服务器,能高效率地满足众多用户个性化的并发请求。

过去长期以来计算机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算得快”,每隔11年左右超级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提高1000倍。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云计算和网络服务的需求,未来计算机研制的主要目标是“算得多”,即在用户可容忍的时间内尽量满足更多的用户请求。这与传统的计算机在体系结构、编程模式等方面有很大区别,需要突破计算机系统输入输出和存储能力不足的瓶颈,未来10年内具有变革性的新型存储芯片和片上光通信将成为主流技术。

同时,社交网络的普及应用使广大消费者也成为数据的生产者,传感器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和存储的成本,使得可供分析的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已成为像土地和矿产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把传统的软件和数据库技术难以处理的海量、多模态、快速变化的数据集称为大数据,如何有效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数据的应用涉及各行各业,例如互联网金融、舆情与情报分析、机器翻译、图像与语音识别、智能辅助医疗、商品和广告的智能推荐等。大数据技术大概5―10年后会成为普遍采用的主流技术。

信息服务智能化、个性化

过去几十年信息化的主要成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今后信息化的主要努力方向是智能化。

“智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它始终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前沿。所谓智能化本质上是计算机化,即不是固定僵硬的系统,而是能自动执行程序、可编程可演化的系统,更高的要求是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功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第2篇

在迈入信息社会的当下,我国高瞻远瞩地决定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在发展方式上,我国采取了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解读《规划》时表示,《规划》把体制改革放到了同技术创新同样的高度,这难能可贵。他说:“要解决我们现在还存在的科技和经济相脱节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更有效地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生产力。”此外,《规划》中还包含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完善税收、金融、人才政策等。这些细节性的内容我们从《规划》中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中也可见一斑。

国家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是“重点推进”,《规划》指出,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创新、新兴应用拓展和网络建设的互动结合,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提高新型装备保障水平,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其中,关于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的发展目标是:2015年,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实现平均20兆和4兆以上宽带接入能力,部分发达城市网络接入能力达到100兆;基于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实现规模商用;三网融合全面推广,电视数字化转换基本完成。网络装备产业整体迈入国际前列,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信息智能终端创新和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并覆盖城乡。系统掌握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及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产业发展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发展宽带光纤接入和无线移动通信,调整、优化频率规划,加快实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开展TD-LTE研发、产业化及商用示范,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计划,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统筹绿色数据中心布局,推进地面和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实施物联网与云计算创新发展工程,加快IPv4/IPv6网络互通设备,以及支持IPv6的高速、高性能网络和终端设备、支撑系统、网络安全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TD-SCDMA、TD-LTE及第四代移动通信设备和终端研发,加快高性能计算机、高端服务器、智能终端、网络存储、信息安全等信息化关键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数字电视下一代传输演进技术、接收终端、核心芯片、光通信、高性能宽带网等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三网融合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和应用,建立广播影视数字版权技术体系。同时,进行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等新兴领域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动建立产业联盟和创新联盟,建设新兴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可靠(控)验证实验室,提升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工程中心、实验室创新能力。

在电子核心基础产业方面则会围绕重点整机和战略领域需求,大力提升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突破先进和特色芯片制造工艺技术,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以及关键设备、仪器、材料核心技术,加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研发,培育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新优势。积极有序发展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面板产业,完善产业链。加快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三维立体、激光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攻克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材料,提高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的经济性。掌握智能传感器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系统的核心技术,提高新兴领域专用设备仪器保障和支撑能力,发展片式化、微型化、绿色化的新型元器件。争取到2015年,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达到22纳米、大生产技术达到12英寸28纳米,掌握先进封装测试技术,初步形成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材料配套能力;关键电子元器件自主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关键专用设备、仪器和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到2020年,掌握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制造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下一代显示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新型关键元器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电子专用仪器设备和材料基本满足国内配套需要,形成核心竞争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第3篇

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趋势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国家安监总局和各地安全监管机构建设了互联网互通的广域网络,初步建成了面向安全监管检查及行政执法、调度统计、矿山应急救援等业务系统,应用视频监控等手段实时监控重点危险源,全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北京等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事故调查等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提升。

安全监测监控、通信联络、人员定位、应急避险等作为国家煤矿安监局要求的“安全六大系统”内容,在国有重点煤矿基本全面开展建设,在非煤矿山也得到重点应用,车辆定位、危险源监控、产品流向等在危险化学品行业应用普遍,设备状态监控、环境视频监控在信息化建设领先企业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大多数企业将安全巡检和事故上报作为重点,通过在办公平台或网站设置安全管理专栏方式通报管理信息,并向安监部门应急平台上报信息,神华等先进企业在重大危险源定义、监管、应急方案、救援指挥方面已基本实现信息化。

目前,中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信息化与安全生产尚未完全融合,信息化推动安全生产创新力度不够,信息技术应用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管理需求,安全生产信息交换共享不足,应用系统缺乏联动影响实际功效发挥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的日益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必须为创新监管检查方式、深度渗透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应急联动水平方面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安全生产信息化逐渐从事故报告系统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监测、监控、预警、救援一体集成,动态、实时、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系统方向演变,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融入企业员工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中,全面、动态地获取经营活动中需要进行安全管理的业务活动信息,包括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生产环境等因素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受控,安全管理从安全时间的时候处理向危险源识别、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分析、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的闭环全过程控制及动态管理。功能的延伸体现了安全管理与生产管理紧密结合,以实现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将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体系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的智能化,知识化、跨部门应用重点体现在应急救援平台建设中,应急救援体系的核心目标是科学预防和避免重特大事故的扩大和再发生,将事故对人、财产、环境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建立智能化的应急救援体系是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的最终保障。

共享应急救援平台的智能化有助于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掌握事故现场情况真实性的能力,实时分析事故危害后果及可能发展趋势,从而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按照原最高效地通报政府与专业应急救援部门,及时集中抢险力量投入现场抢救与抢险。共享应急救援平台还可实现重大危险源信息综合展现与应急演练等,持续优化应急预案,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能力。

安全生产管理对象点多面广,企业、政府、专业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要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资源的规范统一。

建立以数据标准为核心,全面涵盖技术、管理、应用规范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梳理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尤其是对物联网等信息化数据、业务、技术和管理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从而满足多对象、多层次、高效率的业务协同。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安全管理系统将向着数字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传统单纯依靠人员检查记录反馈的手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安全管理的需求。

无线技术、精确定位技术、数字数据服务、电子数据交换、识别技术必将更多地应用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中,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卫星遥感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安全监察监管动态闭环控制的效率和智能化的水平。

安全生产信息化架构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架构由下而上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平台架构层、应用层。

应用层是为用户提供具体安全生产事物处理、运行在平台架构层上的应用系统集合。根据与用户相应的纵向关系,应用层可分为应用表示层、应用服务层和应用管理层。

应用表示层是用户的响应通道。安全生产的应用用户来自社会公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政府监管机构工作人员,社会公众需要获取的服务侧重信息服务、应用服务、应用管理。应用表示层通过企业门户、在线服务、应用管理实现对应用需求的协调分工。

应用服务层是应用层的核心,为用户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创新的生产安全功能。不论是政府监管人员,还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用功能可以根据用户层级不同和应用重点不同,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的决策支持类应用、为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安全管理类应用,以及为生产运营、社会管理、安全与生产完全融合的监测操作类应用。

决策支持类功能通过对监测信息的深度应用,提供安全分析、评价、预警以及应急指挥功能;安全管理类功能体现了对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以预控为核心,安全计划、检查反馈、测试仿真、预案制定四环节的闭环管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切断安全事故的因果链,使内部人、才、物制度达到安全和谐统一;监测监控类功能体现对细粒度物理安全生产要素的掌握,强化对人员、设备、环境三个物理安全要素从结构化的基础信息、状态数据到非结构化的视频等数据的管理。

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提高应用服务便捷性。应用层应用云计算以SaaS的形式提供面向特定对象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移动互联网和云终端更好地优化用户的交互渠道,升级用户体验。

平台架构层是一个以软件资源管理为中心的、开放的、聚合各种能力和资源的云服务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在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平台架构层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将各种核心应用整合成一个面向服务的平台,从而为的安全管理创新提供一个应用快速实现的基础,使以往复杂的各级系统搭建、维护和更新可以按需即用、随需应变的方式获得,使系统的弹性化构建成为可能。

数据处理层通过不同的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接收、存储、分析和处理,数据处理层的基础是物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通过虚拟化技术队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存储等设备进行抽象,整合成虚拟的资源池,实现资源管理优化和负载均衡,用户能够通过调用资源管理层虚拟化平台提供的接口管理虚拟的硬件资源。资源服务交付层提供的服务与资源管理层提供的功能相对应,是用户获得处理资源层服务的接口。

基础设施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以及终端行为控制。通过一些有线和无线的监测传感设备,通过传感网络或因特网进行采集数据的传输,并依据反馈的指令进行操作。

网络传输层是连接智能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桥梁,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有线通信技术可分为相对短距离的现场总线和中长距离的广域网络,安监部门已经建立了电子政务外网,企业安全生产应用的主要为工业环网,对于集团型企业,安全管理层级的应用基于企业广域内网,同时对于煤矿等特殊行业的企业,还需要接收安检总局等政府机构的监管,因此,跨网运行是对安全管理和操作的特殊要求。

数据采集层的核心作用是全面感知的执行,使物体具备能够被识别的智能,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RFID等在数据层面的可靠采集已经逐步取代条码识别等其他传感方式,对重大危险源或环境监测通常采取视频或者卫星监控方式进行。终端控制器是物联网技术区别于传统的设别识别技术的最大亮点,通过终端控制器,物体可以支持开放的通信协议,并能执行不同的任务,从而使物体具备更加精细化的多级操作智能。

安全生产中的典型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设备监控、分析预警等应用领域前景广阔。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环境信息和关键生产设备进行状态监测、自动控制,同时采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模型分析与故障诊断,采用卫星遥感技术提升环境监测的广度和深度,结合移动互联技术来提高网络传输的安全、可靠性。

应用物联网技术提升设备的状态监测与运行控制水平。在设备关键部分加装传感器,并选取合适传感器网络组网技术进行组网并传输数据,实时监测设备的温度、电机、振动、轴温等重要参数,使得设备的状态能实时传送到调度室。

传统的设备自动控制仅能实现单机的常规控制,依靠人员定点值守,通过调度电话等方式获取指令进行手工操作,应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的手动操作设备为自动化、智能化、根据远程的指令,对设备进行更加复杂、更加精细化的自动控制和维护,使设备更加智能,达到无人值守、智能控制的要求。

应用云计算技术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首先是提高设备状态分析和运维水平,通过建立设备运行状态模型开展以只是处理为核心的故障分析,开展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模糊分析等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优化设备的系统配合,实现在线的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判断,根据预设模型发出报警和自保护操作指令,专家系统的分析结果将指导设备运维人员进行操作。

其次,分析结果可以有效地避免设备管理服务器单点故障,保证了系统的连续运行。再次是可以将数据封装成服务,供其他应用系统可以调用,实现设备安全状态数据与生产、运维部门的共享。

卫星遥感在地质环境监测中应用广泛。根据地质灾害预警的要求,构建监测“点”以监测点为基本单位构建“线”,基于卫星遥感静态连续地表变形监测、区域降水监测等组建“面”,以检测区域现场深部位移和地表变形等参数的拾取为基础,覆盖灾害区域的地上、地下,构建设计变形参量、相关因素、诱因因素的立体监测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第4篇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2-0125-01

摘要:社会的发展需要新兴产业的支撑和推动。世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的思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得到高度的关注。本文就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内容的物联网的发展情况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新兴产业;物联网;发展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将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用于扶持和加快我国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的经济的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但它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向着新兴的产业前行。物联网产业就是在这样的世界背景和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研究。2009年,美国曾把新能源的研发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发展的两大重点。在我国,温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号召,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联网将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主力军。

1 物联网概念

英文名: 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具体的是指把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红外感应传感器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设施和设备与互联网联系起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智能化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在这个网络中,以前是两个独立工作的设备,现在可以彼此进行“通讯”了。比如现在的智能家居、云电视就是物联网的产物。

2 物联网是新兴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

2.1 信息网络产业是最具前途的产业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信息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信息网络产业已逐步取代了传统产业如钢铁、石油、纺织、化工等的统治地位,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各种政策以推动信息网络产业的蓬勃发展。日本就曾制定“科技立国”的方针,对信息产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印度也倡导要让信息和教育带动印度进入21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信息网络产业的发展,并把它作为了推动本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支柱。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无论是过去的工业、商业、物流、教育等等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信息网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过去的消费的方式。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在大量的供应商“货比三家”,大大的减少了我们逛超市的劳动力,而且可以消费者可以更加理性的选择。

2.2 物联网是信息网络产业发展的重心。温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明确指出了要以突破物联网、传感技术为着力点,推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IBM公司提出的“智慧的地球” 的最新策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掀起了继Internet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的浪潮。2009年10月,西安成功开发的“唐芯一号”,是我国第一颗物联网核心芯片,意义重大。这些技术方面经验的积累,为全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物联网的开发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国内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井喷,物价上涨,各地劳动力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而过去为了一味追求GDP的增长,所采用的高投资带来的高排放、高污染也急需国内经济向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增长方式转变。而物联网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种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物联网的开发,将提高整个社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水平,有效地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有效的实现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生产,实现中国经济的有序、健康的发展。

3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3.1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经过了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培育,物联网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阶段,虽然我国与世界还仅仅处于物联网的起步阶段,但我国在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已具有一定的基础,物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成为了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联网不再具有神秘的面纱,开始在全国进行各种试点。

如2010年11月,普陀区政府携手上海移动建立了物联网智能停车系统。该系统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查看附近有无空的停车位,用手机可以在“中环百联”中逛商场,买东西。上海移动还推出了“宝宝在线”的服务,通过平台的支持和幼儿园的视频终端系统,孩子的一颦一笑可以尽收眼底,深受家长们的欢迎和好评。

3.2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展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物联网势头良好,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化工作正在进行中,各种示范也正在试点。全国90%的省都都把物联网的开发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的支柱。

2011年3月14日,41家物联网相关企业与重庆南岸签订了协议,入驻茶园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推动重庆的物联网的发展。2012年3月23日重庆与英国贸易投资总署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带来了包括英国电信、索尼爱立信等30多家企业, 推动重庆的物联网发展走向了国际合作。

4 中国如何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物联网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好,但由于是新兴产业,具有成本矛盾、安全性和隐私权的保护等问题的存在,致使很多企业都在“等米下锅”,但“锅”还没支好。硬伤无法解决,物联网被构造的再美好,也只是海市蜃楼。因此,一方面要求政府制定各项政策辅助物联网的推进;另一方面,物联网的构建耗资庞大,需要由政府解决好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下,新兴产业必须走开放合作开发的道路。优势资源互补,加快海外科研资源与我国物联网资源的合作,鼓励我国更多的企业积极地与国际资源分工与合作,为我们更快地实现“智慧地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

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第5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联盟网络;客户价值

中图分类号:F406.11 文献标识码:B

技术进步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由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带来的新技术经济范式正逐渐侵蚀着传统的产业链,使原来隐藏在业务流程背后的“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成为企业抵御风险、提高收益、竞争制胜的法宝。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为许多企业创造了神话,新一代信息技术更为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借助我国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时机,深入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探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杠杆,选择适宜的商业模式,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构筑竞争优势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商业模式创新机理

能够引致商业模式创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移动网络和高端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态,获取竞争优势。

(一)商业模式的特点

商业模式是企业面向特定市场的一种配置,用以保证企业创造价值并获取收益; Timmers(1998)将商业模式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Magretta(2002)从顾客、顾客价值两方面研究了商业模式的内涵;奥斯瓦尔德(osterwalder,2004)在综合了各种概念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九个要素的参考模型,描述了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的价值主张,以成本结构为特征的基础设施,其中成本、利润指标是商业模式的表象,价值创造过程才是商业模式的实质。商业模式把基于市场的“资源交易”的各环节内化于一个联盟结构中,转变市场交易关系为联盟成员间的契约关系,其中,产品或服务是客户与企业价值交换的载体,厂商企业及合作伙伴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他们创造并传递价值,每个结点所创造的价值沿着特定的路径传递,最终送达客户,即实现了客户价值。客户是商业模式价值的最终评判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联盟成员所创造的总价值只有与客户价值相匹配,并实现了价值交换,商业模式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商业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客户需求是商业模式的利润源泉,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通过联盟成员间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商业模式可以将整合的资源输入并转换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价值增值过程;(2)产品或服务是商业模式的基本支撑点,客户价值是企业实际提供给客户的特定利益组合,这些利益的载体就是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当行业的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原有的产业结构将受到强烈冲击,新的竞争规则逐渐形成,资源要素的价值、产品与服务的内涵均会被市场重新定义[1],即引起商业模式的创新;(3)联盟网络结构是商业模式竞争力的内在根源,当竞争环境动荡时,企业要发挥各种资源的潜在价值,必须加强与联盟伙伴之间的合作,合理利用对方的渠道、关系、技术等资源探寻新的业务方式。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产品或服务的创新

产品或服务是商业模式的支撑点,是厂商企业与客户价值交换的载体,当产品或服务越能满足客户需求时,联盟企业就越盈利。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网络,可使企业实时与客户接触,便于企业收集客户的相关数据,经标准化后整合到联盟内的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上,再利用云计算,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客户的规模及市场的竞争情况,组织协调联盟成员共同确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水平;在外部需求变动的情况下,企业利用云计算的预测分析功能挖掘客户的多样化的扩展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的联盟价值网络结点越多,资源的组合越多样化,由于信息产品或自助服务的边际成本较低甚至接近于零,所以企业可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或增值产品以获得收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有形的产品不再是实现价值的唯一载体,信息、知识等虚拟性产品及其组合可形成完美的客户解决方案,降低了厂商企业向客户交付产品或服务的复杂性,满足客户潜在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使厂商企业关注客户的购买情境,在经营中发掘客户行为模式,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潜在客户群,预测客户行为模式,以获得丰富的客户知识,通过对客户知识的运用预测深度的业务发展趋势,可以开发出引领客户需求的新颖的产品或新型服务,从而提高了竞争力,形成持久的竞争。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的联盟网络创新

联盟网络是商业模式创造价值、获取价值和分配价值的逻辑框架,联盟网络的创新可以产生有价值、难于模仿的异质资源,通过构建适宜的网络结构和提高联盟运作的效率可增强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以获得超额的客户价值。

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第6篇

找准切入点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的目标,并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

《规划》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规划》的对于正努力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实现区内经济提速发展的滨海新区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遇。首届“战略性新兴产业(滨海)国际论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

本次论坛分为“高层及趋势论坛”和“创新先锋论坛”两部分,主要就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主题包括:国内相关行业如何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利用标准、专利等知识产权策略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时空服务体系及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影响,智能交通如何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结合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的发展,谈了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看法。

曹冲表示:“卫星导航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要素之一。实现卫星导航应用的快速发展,不仅要依靠先进技术和产品,还需要完善的服务以及整个产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卫星导航服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标配功能。卫星导航如果能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产业联系在一起,那么这对于促进卫星导航产业做大做强,并且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十分有利。”

在本次论坛上,泰斗微电子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全系列北斗2/GPS芯片和模组,包括北斗车载应用小组定义的全部四个模组,其中体积最小、功耗最低的模组产品TD3020C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则展示了全球首款基于北斗卫星授时的指针式授时手表。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论坛的主办方,天津滨海新区希望将此论坛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能整合各种创新资源的平台。今后各届的论坛将围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逐一研讨,并将培育一个国际化的全新的展览和研讨平台。

滨海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定的优势,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截至2011年底,已有累计超过500亿美元的资本投入到滨海新区,摩托罗拉、三星电子、空中客车等12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270个项目。滨海新区已经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一片沃土。

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302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几乎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人们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了解也在不断深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快速更新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1]。自然而然就会面临很多与知识有关的问题,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得对知识管理的含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还要对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有深入的探究。

1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一个新的概念,近年来逐渐被人所熟知。人们对知识管理的应用和研究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涉及,与之相关的一些理念一直都有被使用,人们对其的研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更是对此表示了高度的重视,他们试图把新的理论知识与过去的理论体系相结合,给知识管理作出一个新的定义,并力图把它变成一个可广泛应用的管理体系[2]。所谓的知识管理指的就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知识管理理论把知识当做是决定组织有效性的关键资源,通过对组织进行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绩效和发展。

2 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2.1 知识管理离不开信息和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其实就是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利用,信息管理的对象是各类信息。信息是信息管理的内容,管理过程中只有存在了信息,才会出现信息管理[2]。所以,信息是信息管理的前提。另外,信息是知识不断发展的源泉,是信息不断进步更新的原材料,为知识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丰富了知识发展的内容。知识是人的大脑经过对信息的感知提取后加工而成的产物,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追求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创新[3]。由此可知,知识管理是不能脱离了信息而独自发展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知识与信息之间的有效互动提供了基础,知识的采集与加工等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2.2 知识管理以信息化社会为基础

知识管理是存在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我们都知道,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发达程度早已成为了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在西方很多国家,科技产业早已成为其国家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信息化社会的建立,只有在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国家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当今社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必须要对传统的信息产业进行改造,运用先进知识理论,增加国民经济中信息及知识经济的技术含量。

2.3 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相互依存与促进

知识管理离与信息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如果知识的管理离开了信息技术,就很难实现了。由此可见,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二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4]。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如果把两者相分离,用传统封闭的思维方法来对其进行研究,就不可能实现知识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知识管理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只有依托信息技术这一平台,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对信息技术进行跟新与补充,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样一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必定会为知识管理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所以,总的来说,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

3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在知识管理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提高,要使得信息技术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并能够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4]。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有技术作为支撑,对企业来说,如何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有效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3.1 缺乏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了解

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对其的应用也还未普及。总的来说,我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给个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这也给我们国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例子,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3.2 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足

信息快速发展的同时,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异常迅速,我们必须紧跟其步伐。然而,目前我们所具有的知识水平是很有限的,一些传统的知识结构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我们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并不一样,对新知识的吸收接受能力也不同,都必须要有一个时间的过程。因此,为使企业管理水平有更大的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理论,对新技术加以利用,要能够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知识的意识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

3.3 信息的获取速度较慢

随着知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需要不断对信息资源进行跟新,需要学会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寻找有用的资源,并对其加以利用。人们获取第一信息存在速度较慢,信息资料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就导致在众多信息中寻求有用信息很困难,由此可见,对新信息获取较慢、学习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接受新事物,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管理效率的提高都是很大的阻碍。

4 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知识管理的主要途径

4.1 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移动互联的网络体系

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团队具有相同的价值观,而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实现团队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另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企业内部的知识库,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知识库的内容应该包括的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发展的目的以及所要形成的价值认同等等。对这些信息的公开化,并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对知识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使企业职工不仅可以分享到这些信息,也可以随时查找应用更多更新的网络资源信息。

4.2 创新学习方式,提高组织有效性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对职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为企业职工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一来可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更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发展的同时,给知识管理带来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更深入的应用,加速推进知识管理时代的到来。

5 结束语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要求我们在知识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对知识管理的理论进行研究,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知识已然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只有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曲岩.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J].党政干部学刊,2010(3l):67-89.

[2]曾剑飞.基于知识管理的学习型组织建[J].达州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报,2011(23):13-33.

[3]高静.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媒行业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6):34-79.

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第8篇

在矿山领域,国外对数字矿山的研究较早,数字地球的概念由美国首先提出,随后被许多专家学者引用。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结合各自的实际,分别进一步提出了数字矿山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目前,矿业发达国家建设数字矿山的重点是实现远程遥控和自动化采矿。

我国对数字矿山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主要科研资助机构和相关行业相继立项支持了一批数字矿山课题。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相继设立了与数字矿山有关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泰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翟镇煤矿是我国第一座数字矿山,在国内开了数字化矿井技术应用先河。翟镇煤矿数字技术的成功研制,为我国矿山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数字矿山建设中,广泛应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了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从规模、内容、作用、地位来看,我国冶金企业的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阶段。这个深化阶段的特征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提升冶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冶金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通过冶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促进冶金工业企业管理水平的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很多,信息化是创新提升的基础性、长效性方法。在矿山领域,随着数字矿山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矿山行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将会变得越来越“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呈现出以下主要趋势。

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冶金企业的领导慢慢意识到企业信息化要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一些信息化程度较好的冶金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以企业信息化为契机大力改革企业机制,为信息化铺平道路。

目前对于信息化基础比较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渐向企业间协同的方向发展。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越来越强调相互之间的协同,因此,企业越来越强调信息系统与价值链和企业内其他系统的集成能力。

经过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的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朝一个新的高度迈进。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冶金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与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明显感觉到信息资源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通过运用各种感知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实时地感知人、物和环境的信息。例如,在数据采集方面,将会从手工录入项自动采集,并且实现一次录入,全员共享方向发展;在装备方面,将会更加可靠、更加智能,故障修复将会从人工经验诊断、人工修复向自我诊断、系统自愈方向发展。

运用网络、通信、交互、集成等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间的信息交互,以及系统间的横向集成和纵向互通。例如,在通信与网络技术方面,将会从有限的互联网互通向泛在的互联互通方向发展,带宽将会越来越宽,网络将会越来越稳定、可靠;在系统人机界面方面,将会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方向转变,并且支持多种终端界面,例如,PDA、iPad、手机等;在信息系统方面,将会从烟囱式、孤岛式信息系统向集成统一平台方向发展,支持开发的协议,支持SOA架构。

运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调度指挥、资源预测、安全警示、突发事件处理等决策支持功能,实现矿山的智能化。例如,在控制技术方面,将会从手动干预、有人值守向自动控制、无人值守方向发展,从局部的、有限的控制向全局的、泛在的控制方向发展;在安全管理方面,将会由被动的、事后响应式管理向主动的、事先预警、预控方向发展;在决策支持方面,将会从经验决策向智能化决策方向发展。

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构架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冶金矿山信息化总体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网络层主要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应用层主要是涵盖冶金矿山行业勘探、开采、冶炼、加工等整个产业链的信息系统应用。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架构中应用层是涵盖勘探、采选、冶炼、加工等整个产业链的信息系统,主要用来支撑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控,这些系统包括生产综合监控系统、生产执行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生产综合监控系统的内容包括剥离、采装、运输、生产等主要生产流程,也包括供电、供水、排水等辅助生产流程,还包括其他的安全保障系统。

生产执行系统包括从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执行到生产计划执行跟踪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包含了三维展示、生产管理、生产智能调度管理、生产辅助设计、机电管理、安全管理、煤质管理、节能环保管理及综合分析管理。

经营管理系统建设户主要包括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ERP系统、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制度管理系统、本质安全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科技管理系统、节能减排管理系统、综合统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行政后勤管理系统、党群管理系统、煤炭安全管理系统等。

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数据仓库/商业智能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和展现,为高层及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分析报表和数据,以提升企业整体生产经营决策水平,借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架构中,网络层起到传输、存储和计算的作用。网络层主要包括接入网关、互联网、通信网络、云计算、存储服务、数据仓库等。

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架构中,感知层起到信息采集和信号处理的作用。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控制器、读卡器等设备以及M2M网关、M2M模块等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如Sensor、摄像头、读卡器、路由节点和Sink节点等。

信息标准体系大的建设是信息系统开发成功和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在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关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采集和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矿山冶金行业的应用必须遵守一定的标准,才能使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信息交互,实现本质意义上的信息统一;才能有效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和使用。

信息安全体系由信息安全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构成。信息安全组织体系明确信息安全领导、信息安全监管和信息安全执行的岗位和职责,确保公司的信息安全工作能够有效运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流程和制度上来细化和固化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冶金企业和矿山企业需要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对企业在运行和在建的体统进行评级,并根据不同等级设置保护策略。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是针对信息安全不同层面的防护需求设置多维的技术防御手段,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方面。

运维管理体系是以ITIL运维架构为知道,以保障和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基础,以提升用户服务质量为根本,以建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为核心。实现IT运维管理的自动化、可视化、规范化、高效化、一体化和智能化。

冶金矿山行业的信息化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推进了冶金企业的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强了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等技术的应用,强化了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实现了冶金企业的节能环保、精确管理、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

其中首钢矿业就是很好的行业应用典范。首钢矿业公司以计算机数字技术为中心,以网络通信为手段,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形成了基础装备数字化、 生产过程数字化、 生产执行数字化、企业资源计划数字化、办公自动化的数字化矿山,在我国冶金矿山行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同时,首钢矿业公司注重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矿山数字化提供硬件平台。广泛采用数字化计量设备和智能化仪器仪表,采、选、球、烧四大主流程和物料运输系统检测、计量数字化仪表达到14800块,为从数据源头自动采集数据,实现各层面系统的数据接口创造了条件。分期搭建网络和硬件平台,共敷设光纤150多公里,形成一个主干带宽1000M、桌面100M的高速企业网,覆盖公司各个单位。建成厂矿级网站45个,车间级网站73个,覆盖300多个班组,联网计算机达到2600多台。

实施矿山生产流程管控数字化,提高自动化水平。建立了覆盖采矿、选矿、烧结、球团、运输等工序的计量检测、设备驱动和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化系统,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采矿应用Surpac矿山工程软件,进行资源评估、矿山规划、开拓设计、决策管理等模拟、仿真和过程分析。自主开发应用矿车自动调度系统,自动进行车流规划、优化派车,合理分配车流。选矿应用球磨自控系统,对球磨机工艺流程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和监控。自主开发球团流程监控系统实现配料、造球、链篦机、回转窑、环冷机和喷煤等五大区域实现集中监控和预警管理。自主开发烧结流程监控系统。通过对现场工控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再加工,实现信息、数据不落地和闭环管理,形成全流程800多个点位数据集中监控,为生产决策及操作提供了实时支持。自主开发烧结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烧结矿自动配料、混合料自动加水、烧结机点火自动调节、烧结终点自动控制、烧结矿强度与能耗自动控制、烧结异常数据调整六大功能。

首钢矿业公司积极变革矿山管理模式和手段,推进管理信息化。在创建数字化冶金矿山的实践活动中,搭建了纵向四级、横向四块的数字化矿山整体框架。形成以GIS地理信息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OA信息系统四块为重点,现场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生产执行数字化、企业资源计划数字化四级为基础的数字化矿山框架。促进了传统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推进了生产经营的高效化,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智慧矿山建设现状和任务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智慧矿山”是通过各种感知、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实现对真实矿山整体及相关现象的可视化、数字化及智慧化。其总体目标是:将矿山地理、地质、矿山建设、矿山生产、安全管理、产品加工与运销、矿山生态等综合信息全面数字化,将感知技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智能计算、现代控制技术、现代信息管理等与现代采矿及矿物加工技术紧密结合,构成矿山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网络,动态、详尽地描述并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以高效、安全、绿色开采为目标,保证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证矿山自然环境的生态稳定。

智慧矿山大体上经历了初级阶段、衍生阶段和智能遥控阶段。

初级阶段主要是构建基础设施和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矿山生产、运营等数据的共享和深度应用。衍生阶段主要是虚拟矿山,是通过虚拟空间技术和井下大量传感监控设备,将真实矿山的整体以及和它相关的现象整合起来,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了解整个矿山动态的运作和发展情况。智能遥控阶段,就是矿山地面和井下的、人类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各种动态、静态的信息都能够数字化,而且用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同时利用空间技术、自动定位和导航技术实现远程遥控和自动化采矿。

目前我国智慧矿山的建设还处于智慧化阶段的初级阶段。智慧矿山的建设还处在矿山勘察、规划设计、生产监控调度、安全生产检测以及矿山综合管理等各个系统的建设阶段,还不能完全实现各种信息的全面共享和深度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信息技术武装矿山企业是大势所趋,同时,信息技术也是提高矿山企业科学管理的有力手段。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矿山中均有广泛的 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能化;监管平台;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38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1

0 引 言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中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各级民爆主管部门、民爆企业的行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民爆物品生产经营动态信息全程监测。建立民爆企业生产、流通全过程安全管控体系,实现对关键安全生产要素的闭环信息化管控,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因此,如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更好地实现民爆行业的“两化融合”,更好地提升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这是摆在民爆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问题。

1 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搭建高效通讯网络

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网络、硬件资源等基础设备、设施。企业根据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的需要,应当建立企业级标准中心机房、配置专业企业级服务器、部署企业内部的VPN网络或SDH网络及建立数据统一存储管理平台等,夯实网络基础设施。

2 加快生产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两化水平

为提高民爆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确保产品质量,企业需要对传统包装炸药生产线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实现生产线连续化、自动化控制,为工业生产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在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中,应当选用了大量的安全可靠的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和各工序的反馈信号,经过安全型的PLC集中控制处理,将生产各环节的控制系统组成一个具有自我决策能力的工业互联网络,同时与“四超”信息动态监管、现场巡检和设备综合管理等系统集成,实现生产控制与信息化管理的高度集中。如产品捡装工序,可采用基于视觉系统的抓取机器人,实现对高速运动药卷的动态跟踪、方向定位,以便抓取机器人能够精准定位药卷位置,智能抓取药卷,极大地提高了捡装效率。

3 构建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安全管理智能化

3.1 构建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生产场所安全监管

民爆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视频监管尤为重要。企业应构建起覆盖全生产厂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全部生产线、库房、厂区视频的远程实时监控。为了让海量的视频监控图像变成系统可识别、可跟踪、可管控的数据信息,企业还应加强对图像动态分析技术与现场安全管理的融合应用研究,通过对关键监控区域部署视频智能分析器,运用人体体型、运动位移等特征算法,实现了智能化监管,提高了监管效率。通过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现场作业人员的习惯性违章频率,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操作水平。

3.2 构建集团化参数监控系统,实现生产过程安全监管

民爆企业还应建立生产工艺、设备参数运行实时监控系统,对每条生产线生产工艺参数、核心设备参数运行数据,可以借助二维流程图的方式直观展示。通过阈值设定,实现参数自动报警提示,并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匹配。通过参数监控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对生产过程工艺运行参数直观的、可视化的监管,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生产过程的风险,保障了生产过程的安全,同时采集的生产数据为大数据应用奠定基础。

3.3 构建可视化运输监管系统,实现流通过程安全监管

借助物联网技术,即在每件炸药箱上粘贴RFID标签,在产品下线、车间出门、入库门、出库门等处设置FRID读写器,RFID读写器数据实时更新至物流管理系统,实现对民爆物品信息从产品下线到出入库过程的动态监管,改变了传统手动扫描模式。同时在危险品运输车上安装基于GIS、GPS、3G、传感器、视频监控的车载终端,实现对车辆运行视频、行驶路径、责任人、行驶目的及运输货物等信息绑定,实时更新、追踪产品的生产量、库存量、销售量及物流过程。通过可视化运输监管系统的建设,实现从产品下线到产品运输过程的可追溯、可追踪,有效地控制危险源,保障物流过程的安全。

3.4 拟建大数据基础分析系统,实现生产经营辅助决策

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数据与物质、能源一样,逐步成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要素。数据的管理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上述3个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实现了少部分数据的分析,例如:对违章事件的趋势分析,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各单位在纠正习惯性违章的力度;对生产工艺参数的报警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出设备的稳定性,对设备管理部门的设备选型起到辅助作用等。

目前,大数据的利用是安全管理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企业应利用大数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如ERP)进行集成,使企业的生产控制和产供销、人财物等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企业经营分析与决策管理、安全监控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协调发展。

4 结 语

民爆企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安全监管的可视化、智能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高危生产的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应充分借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保障企业安全、快速、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