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合同管理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4 18:03:26

合同管理分析

合同管理分析第1篇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市政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并且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的市政工程合同会涉及到更多方面的负责人,包含更多的内容,增加了管理难度。本文对市政工程合同的分类和合同管理的目的进行了简述,并提出有效的市政合同管理措施。

关键词:

市政工程合同;分类;管理目的;管理措施

市政工程是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工作环境,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项目。同时,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建立的逐渐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业主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也逐渐完善,在市政工程中,涉及到多个项目参与方的合同法律关系,只有创建完善的市政工程合同才能明确项目的内容、分工、细则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市政合同的管理关系到市政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市政合同管理,才能够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市政工程合同概述

1.1主要内容及分类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过程,一个是工程合同的签订过程,另一个是合同的执行过程。市政工程的合同签订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经过不断地修改,这是因为市政工程合同涉及到该工程的各个方面的规定,是工程的发包者与承包者为了完成工程的具体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签订的协议。与市政工程建设业主有关的合同可以大致分为五个类型,即: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合同、委托合同、买卖合同等。市政工程合同是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受到法律保护,是约束市政工程具体实施内容的主要协议。

1.2进行市政工程合同管理的目的市政工程的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这个管理过程,首先可以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工程合同通过有法律效力的形式约束了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工程进度、工程投资等内容,能够非常有效地促进整个建设过程的有序化,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市政工程合同的管理能够促进市政廉政建设,通过合同条款能够更明确市政项目的投标、投资等过程,可以有效杜绝非法工程建设的情况发生;最后,市政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还能够规范化我国的经济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市场全方面实施制度化、法律化的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完善。正因为市政工程合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找到更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市政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效果的提高。

2加强市政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合同分析与拟定过程的管理市政工程合同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分析与拟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合同本身的质量,也决定了合同管理的难易程度。比如说,在一个市政建筑工程中,需要对建筑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建筑设计图纸进行确定,然后还要对具体的工期、投资、质量指标等进行确定,然后将其写入到合同中,这就是一个分析与拟定合同的简单过程,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建筑工程中的一些潜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审核,就会带来许多管理上的麻烦,例如发现建筑图纸不合规范或者实际无法操作等,就需要更改图纸内容,那么就会涉及到一系列合同内容的更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如果在分析拟定的过程中就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这个问题,那么就能在合同完成之前及时修改,避免影响了后续过程,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就降低了合同管理的难度。因此,合同的分析与拟定过程也是市政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分析过程的管理,能够大幅度降低市政工程合同管理的繁复性。

2.2实施合同示范文本制度市政工程合同是一种标准化、法律化的协议,因此在合同的形式上也要进行规范。我国早在1999年就印发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这一文本内容包括了一份有效的市政工程管理合同应该具有的所有项目内容,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等等,是市政工程合同拟定的最佳示范文本。实施合同示范文本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合同的内容形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合同相关的当事人了解在该市政工程项目中需要了解的相关法律条款和规章制度,同时也能够了解市政工程合同的所有相关项目内容,便于工程的相关当事人按照合同执行工程内容;另一方面,实施合同示范文本制度也有利于行政管理机关和相关督查部门对市政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可以快速找到合同的相关约定,如果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法律冲突,规范的文本合同更有利于仲裁机关及时做出仲裁,避免影响市政工程施工,能够有效提高对市政工程管理的效率。

2.3建立市政工程合同管理体制市政工程合同的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对其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合同管理的过程非常繁复,洽谈、草拟、评审、交底、学习到履行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过程都需要专业的人员管理和相关的制度规定作为参考。合同管理制度必须包括合同交底制度、责任分解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进度款项审批制度等主要的内容,在每一个方面都要制定相关的处理方案并给出法律法规依据。比如说,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市政工程的工期发生了延误现象,那么要从每日的合同管理报告中分析工期延误开始的准确时间以及可能的原因等,然后要根据工程的合同约定和工程的具体情况明确延误的具体原因以及相关责任人等,最后还要按照合同规定督促工程的加快,要确保工程最终的完成情况,同时还要依照合同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整个工作的完成必须在一个完善的市政工程合同管理体制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3结束语

市政工程合同是规定市政工程主要内容及工程责任、义务的主要协议,对于工程涉及到的各方当事人都有着很强的约束力,具有法律效力,是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准则。市政工程合同的管理则关系着合同执行的效率,加强合同的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市政工程按照约定顺利完成,提高我国市政工程管理的规范性和法律性,有助于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的市场经济规范化发展,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红.浅谈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2,(22).

合同管理分析第2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规避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研究摘要: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为了实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必须对合同管理进行研究分析,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通过列举施工企业最常见的施工合同、分包合同以及采购合同,针对签约前的管理制度的制订、合同主体的资格审查等,签约阶段的文本选择、谈判策略等,履行阶段的合同交底、签证管理、权限控制等,以施工企业的视角结合项目部基层实务对施工企业合同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施工企业合同的管理重中之重在于合同管理意识的加强,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方能在各阶段对合同进行有效执行,方能规避风险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1施工企业合同不同层次上的组成

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从项目洽谈、合同草拟、签订生效、合同履行,直至合同失效为止的全过程。没有合同意识,项目的整体目标就不明确;没有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就难以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就难以实现项目的盈利目标。对施工企业来言,在不同层次上对合同的管理主要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合同的管理、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的管理等。

2施工合同的管理

2.1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体系

2.1.1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加强合同管理意识首先应增强企业领导的法治意识、合同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那些从带队施工发展到拥有自己企业的老总们,按照他们的经验思维,习惯于搞关系、请客送礼、找领导协调,认为在酒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下,合同管理人员即使有心也无力,更何况一些管理人员本身就不专业,订立合同内容缺乏,流于形式。或者直接接受发包人充满不平等条款的合同,为工程合同纠纷埋下了隐患。因而施工企业应牢固树立合同本位意识,在利益的博弈中,只有白纸黑字的合同才是企业最可靠的朋友。企业应采用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人才素质,时刻准备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1.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企业的制度犹如国家的法律,都需要有法可依。针对施工企业合同的管理,如果缺乏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建设,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及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就会造成合同管理与项目管理相互脱节。施工企业应将合同的洽谈、签订、履行、变更到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制度规定下来。主要包括:合同的审核与审批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管理会审作用,保证合同履行的可行性;合同印章管理制度,时刻坚持公司印章的严肃性,严格遵循印章使用审批程序;合同交底制度,保证各相关人员明白合同意图、合同要点、合同风险等内容,避免履行合同中的违约行为;合同跟踪监督制度,通过对合同文件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分析实施状况与合同的差异,及时纠偏。

2.2施工合同签约阶段的管理

2.2.1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合同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完全一致的意思表达,它必须合法、有效,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受到法律的保护。对施工企业而言,合同主体的合法性主要是对发包人主体资格的审查。还应对发包人支付工程价款的能力进行重点审查,除资信调查外,还应注意发包人公司出资变动情况,关注发包人公司主体、股权变化及是否已被其管理公司控制,避免与一个无力支付工程款的皮包公司签合同。2.2.2选择适合的合同文本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是属于发包人的买方市场,发包人利用有利的竞争地位和起草条款的便利条件,通过自制的合同文本回避发包人义务,强调承包人的义务,转嫁工程风险。而承包人为了急于承揽工程,在合同协议中,对自身权利不敢据理力争,任其摆布。这也是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2013年7月,住建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共同颁布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其中具体规范了合同当事人的签约行为,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程序规范,合理分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强调公平分担风险的原则。特别是各地行政主管部门也将示范文本作为备案合同的文本,对承包人也是非常有利的。这样可以避免在发包人提出的苛刻条件或不合理条件的谈判上引发矛盾和冲突,也可妥善解决签订黑白合同所引发的风险。在承包人与发包人的博弈中,应当争取选用示范文本签订施工合同。2.2.3注重合同的谈判合同谈判和签订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益原则”,这个“利”可以是工程利润,也可以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合同谈判是一个试金石,只有在谈判中麻烦多、纠缠多,才会使履行中争执少、损失少。施工企业应配备精通建筑法规和政策、建筑经济、工程造价、工程技术以及质量安全各方面知识的人员参与合同谈判,保证在谈判中处于一种智力均衡,信息对称的状态。收集发包人及项目的各种基础资料和背景材料,确定谈判目标,制订谈判策略。谈判中要制造合同双方平等谈判的声势。无论是称为甲方还是乙方,双方都应抱着一个合作共赢的态度进行洽谈,承包人不是在请求发包人施舍工程,不必有低人一等的心态。而应强调自己的实力、工程业绩、良好信誉等,对发包人的无理要求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保证双方在平等基础上使谈判得以顺利进行。原则问题不能放弃,非要害条款可以协商,达到“求大同、存小异”的结果。当谈判遇到障碍、陷入僵局的时候,应适当减缓谈判进度,给双方一个冷静思考的时间,切勿急于求成做出让步,丧失权益。

2.3施工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

2.3.1项目部是合同履行的关键首先要对项目部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对合同具体约定进行详细解读,要求综合分析、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及有实际的指导性,如通用条款作为合同的重要基础内容,必须与专用条款对照理解;承包范围要明确是以工程量清单为准还是以设计图纸为准,不能一味地按发包人要求“完成图纸内所有内容”;合同工期有总工期也有节点工期,必须全方位考虑;质量安全的重点是做好管理,对质量严格控制,安全的警钟始终长鸣。在与发包人的博弈中,在不同的阶段双方占有不同的优势。在签订合同前或进场前,发包人处于强势地位,为了取得工程,承包人有时被迫让步;当承包人进场施工后形势逆转,承包人处于强势地位,不按约定付款有权停工,不给签证有权拒绝执行变更等;而工程竣工验收后发包人再次以手握工程款处于强势地位,承包人可能在结算上要适当让步才能尽快取得工程款。项目部一定要竭力去争取自身的权益,过程中与发包人、监理人之间的沟通都应该以书面形式为最终的依据,都应有相应的签字确认。2.3.2注重变更签证的管理工程签证的有效性主要在于签证内容是否真实合法,以及签署人是否具有权限。发包人代表以及监理工程师、设计人、造价审计人员都是发包人的人,在其授权范围内或专业范围内签署的签证都应是有效签证。签证的关键要素是证据,证据的关键是同期记录。如施工日志,要有意识地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写入施工日志,并在监理例会或其他发包人、监理人参加的会议中汇报上述情况及数据,写入会议纪要且要有各方签认。又如往来函件,往往能够证明某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责任所在,可以评价当事人对某事件的观点和态度。签证内容要描述清楚,用语准确、数据翔实、结论明确,内容上表达真实意图,文字上不出现歧义。如果文字表达不清楚就附图、附影像资料。签收手续非常重要,在签收发包人发来明显对自己不利或有疑问的函件时,不应只是签名,一定要在签收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异议。在发包人拖延签收的情况下,承包人能够证明已经向发包人送交相关签证报告比签证本身更为重要,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对方拒签应按合同约定通信地址或电子邮箱地址以EMS或电子邮件形式寄送或发送给对方,涉及重大经济利益的文件要选择公证方式邮寄,公证处出具公证文书,证明力更强。

3分包合同的管理

3.1分包队伍的资格审查

对分包队伍的资格审查除在确保形式上满足所分包工程的资格要求外,还应审查分包人是否具备承揽该分包工程的施工实力和履约能力。一是具备与分包工程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操作人员;二是具备满足分包工程需要的设备型号和保证能在合同工期内完成任务所需数量;三是具备一定的资金筹措能力;四是考察分包人在以往工程中是否依约履行分包合同,是否有劳务款或工资款的纠纷等。

3.2规范分包合同签订程序

施工企业应在专业分包合同示范文本的基础上编撰适合自己企业的合同范本,应杜绝不作为、不负责的将分包人提供的合同文本不加修改地作为双方要签订的版本。严格执行施工企业内部的合同审核、审批程序,执行合同会签制度。分包合同必须在分包队伍进场前签订,未签订合同不允许进场施工。如果分包人已经进场施工了甚至已经完工了再来谈判签合同,因已形成了合同事实,分包人就有恃无恐了,就可能会为谋取有利的合同条件狮子大张口,甚至以停工或聚众闹事为要挟。承包人迫于工期压力、企业信誉等,常常会被动地接受此不合理的条件,致使成本增加。3.3避免表见带来的风险表见是基于被人的过失或被人与无权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人享有权而与之为民事法律行为。表见所带来的后果主要是:表见成立则订立的合同有效,被人(施工企业)要对相对人(善意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故承包人对项目部、项目经理应限制其权利,在授权书中使用清晰、准确的词语写明委托的事项,委托的权限。如果授权的人已经不再具有权,应当将这一结果及时通知与其有业务往来的相对人,及时消除无权人的权表征,防止对方误认为人仍有权而做出不当的履行。

4采购合同的管理

4.1针对“营改增”

所设置的条款约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营改增”不仅仅是税率上的变化,合同条款的具体内容也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有效获得和保护进项抵扣,以及如何避免因为虚开增值税发票导致承担法律责任。合同中应明确双方当事人信息,明确供货方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应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企业,以取得能够抵扣的专用发票。应明确发票类型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取得专用发票的时点对于企业当期税负增加很重要,因此应坚持先开票后付款的原则。如果采购项目涉及到增值税混合销售、兼营行为,从施工企业的角度考虑,需要判断分开核算对自己是否有利。必须保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真实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法律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在合同条款别要加入虚开的违约条款。

4.2质量标准的特别约定

施工企业在材料设备采购合同中,质量标准通常笼统的约定按国家及行业标准执行。但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图纸要求或技术规范的特殊标准,通用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如果采购合同中未明确材料设备的特殊标准,可能会出现虽满足国家标准,却无法满足该工程质量需要,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那这个损失就只有施工企业自己承担了。所以合同中应根据工程项目具体要求,将对材料设备的特殊要求作为合同附件,明确以较高较严者为准。

5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没有有效的合同管理,就不能实行有效的企业管理,也就更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也是无法避免的,施工企业只有树立合同管理意识,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自觉履行合同义务,合理规避法律风险,认真总结合同全过程管理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施工合同管理水平,才能切实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金敏,朱月英.工程索赔100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合同管理分析第3篇

【关键词】企业;合同审核;管理工作;应用分析

一、前言

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需要合同审核和合同管理等工作来实现,所以,合同管理工作成为企业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企业在合同管理工作中,需要先经过合同审核程序,通过审核程序来发现问题,以此来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对企业中合同审核与合同管理的概念的分析

1.合同审核的概念:合同审核是指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合同形式的相关内容进行检查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合同格式以及内容的正确性,检查合同内容存在的漏洞,从而有效避免因某些内容而侵犯到一方的利益。审核的内容通常包括:合同格式是否规范,合同中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合同的终止方法等。在审核的过程中,要考虑后果,这是因为合同一经签订就生效,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合同管理的概念:合同管理是针对当事方的合同进行的更改、使用、保存、终止等合同行为的总称。其管理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工作对合同作用的发挥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同时它还具有动态的特征。

三、企业中合同审核和合同管理的应用研究

1.企业中合同审核的应用分析

(1)合同审核内容的分析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相关人员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先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了解,仔细检查合同的具体内容是否合法,这是合同当事人拥有的最基本的民事权利。检查合同的格式是否规范,形式是否合法,还需要检查最基本书面形式之外的电子形式是否合法。只有保证合同内容合法,才能够使合同发挥出它本该具有的作用,才可以体现出合同签订的意义与价值。合同审核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企业的经济活动不受到外界干扰,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使企业劳动力得到保障。可是在合同中如果有损害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合同内容有掩盖犯罪嫌疑等情况,这样的合同一定不能签订,即使签订了,这份合同也是不合法的,不能产生法律效力。选择合同相对方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由自然人单独签订合同的情况,确保合同相对方合规。为了实现合同的合法、合规性,相关合同管理人员在签订合同的环节,有必要查看合同制作的具体流程,也就是检查该合同有没有经过审查部门审批,有无当事人的签字或者盖章、检查当事人的名称与实际盖章的名称是否一致。同时还需要检查合同违约的责任条款是否合理,合同审批的程序是否达到了相关要求,合同内容的文字部分的叙述是否得当,付款条款是否具有合理性等内容。

(2)在合同审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①起草人员要加强对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补充意见的重视,确保合同审核工作的有效性。②制定合同审核制度,并要求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做严格审查。③合同审核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法律知识,对于合同审核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以此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④合同审核人员要仔细审查合同形式、合同具体内容、审批程序、违约责任条款、争议解决方式条款等内容,确保合同合法、合规。⑤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审核人员负责对企业管理、合法合规专业方面的内容做出审核,财务人员负责对合同账面常见问题和票据方面的内容作出审核,合同主办部门对合同相对方的履约能力及资质等方面进行把关。

2.企业中合同管理的应用分析

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能否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要取决于企业内部有无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与合同的制定、审批、登记、保管等工作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应该在签订合同前,及时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使合同签订过程更具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合同符合法律要求,从而有效减少合同漏洞问题,也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2)确定内部法律顾问部门:由于企业签订的合同具有民事责任,并且合同一旦签订是不允许任何一方单方做出更改的,从一定程度上说,它脱离了企业内部的界限,所以对于合同的具体内容需要管理人员及时组建企业内部法律顾问部门,并制定相应的法律顾问管理制度,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从而使合同更具法律效力。

(3)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合同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得到有序进行,这与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分不开的。针对目前在企业中存在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企业应该采用聘请专业合同管理员并经常组织人员进行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合同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四、结束语

如上所述,合同审核是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合同管理工作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合同审核和合同管理的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合同审核、合同管理等制度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减少因合同漏洞而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刘悦华. 浅析合同审核和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J]. 现代企业文化, 2013(35):94-94.

[2]吉文杰. 合同审核和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J]. 中国市场, 2013(1):21-22.

合同管理分析第4篇

关键词:合同过程管理:协同性;风险规避;管理体系;有效激励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2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52-04

一、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任何社会活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合同管理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一是签订的合同存在不符合公司利益的条款,导致合同无法执行或给公司带来财务损失或法律纠纷的风险;二是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未能对员工日常工作或公司日常经营中产生的知识产权进行汇总、收集和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导致知识产权资产流失的风险;三是企业未树立反贿赂的环境,未在公司日常经济行为中向所有员工灌输反贿赂的意识,导致企业员工为完成业绩指标而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而使公司承担法律纠纷或经济损失的风险;四是企业承担了可能导致法律赔偿的义务、责任或债务的风险。导致合同法律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还有:合同签订前没有准确掌握对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方面的信息,如与主体资格有瑕疵的当事人签订合同,导致合同无效或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签订时,合同内容方面存在瑕疵,如有的企业合同条款含糊不清,无法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而导致合同纠纷;合同形式方面,主要表现在合同在形式上不齐备使得合同具有法律风险,如一些企业采用口头形式进行交易,一旦对方不信守承诺,便会引发合同纠纷;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也包括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发生突发事件等造成可能发生己方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在产生合同纠纷时的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应对不善而导致己方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境地,如面对一方当事人不正确履行合同时,一些企业处于某些现实顾虑,怠于行使相关权利或疏于跟踪进一步变化,致使实际损失形成或损失扩大。

合同管理分析第5篇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计量与支付的工作量很大,需要做好记录,计量与支付台账的建立能真实的反映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计量与支付的台账是根据工程施工过程中计量与支付工作的具体情况来记录的,它是根据计量资料和支付凭证来编制的,而计量资料和支付凭证都必须是经过业主及监理审批的。南大梁高速公路某合同段下设18个施工分部、6个配合咨询单位,那么在项目进场施工之前就需要为每家单位分别做好施工图台账和工程变更台账,通过对0#变更的清理,找出合同清单与施工图清单之间的差异会使得计量支付工作进行起来更加方便,可以避免重复计量和计量超出的情况发生,进而实现了工程项目建设投资的可控性。计量台账的类型有很多,主要类型有计量支付台账、清单计量台账、变更工程计量支付台账、工程量清单中期计量台账、所辖各分部计量支付台账、各分部结算支付台账等。计量台账的建立需要详细,以确保所填写的类容不重复没有遗漏,对台账的编制需要特别仔细,不能有任何差错,不同的台账编制的格式也都不相同,但是不管是什么台账编制出来后都应该让人一目了然,台账所表达的内容要简明扼要,能直观清晰的反映工程实施的进度以及工程实施的质量,特别是结算支付台账,更要慎之又慎。

2高速公路合同管理中工程变更的管理

南大梁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是比较复杂的,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使工程变更,对工程变更的管理如果不合理就会使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思路受到影响,往往会导致工地停工、扯皮事件发生,因此高速公路工程中工程变更的推进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2.1依据变更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高速公路合同管理中工程变更的法律特征是具有强制性的。施工单位不能擅自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工程进行变更,必须通过和业主、监理协商之后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工程变更[5]。工程变更不是随意进行的,它变更的前提是建立在工程变更后更有效的情况下的,但是经分析,工程变更后与变更前并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那么,这样的情况是不能够进行工程变更的,也就是说无效地工程变更是不能后期进行实施的,监理工程师有权利对无效的工程变更拒绝签字。

2.2变更分类管理

对高速公路合同管理中工程变更的类型可以根据各方当事人、工程变更内容、工程变更推进时间等进行综合分类。在南大梁高速公路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上述条件将工程变更分为三个大类建立台账进行管理,一、路基桥梁类变更,这类变更往往建立所需流程简单、工程变更规模小、实施过程较快、形成计量容易,所以也是本项目易于管理的部分;二、高瓦斯、高风险特长隧道非注浆类的一般变更,该类变更主要是受隧道内地质围岩情况发生变化,支护、衬砌等参数也随之变化而产生的,这类变更由于相关检测项目较多、变更原因、变更内容较为复杂,对这类项目的管理需要排专人予以督促和跟进;三、高瓦斯、高风险特长隧道注浆施工所产生的变更,这类变更主要是由于隧道内将要或者已经发生了涌突水事件而产生的,该类变更方案的确立是各类工程参与人员集思广益的结果,必要时还会邀请国内外的专家以专家会的形式确定,方案一经确定后实施过程往往会比较长,以铜锣山隧道进口为例,进口端进洞1000m后掌子面2012年5月发生涌水事件,从方案确立到最终成功注浆堵水前后长达半年事件,另外该类变更还存在变更投资规模较大的问题。如此以来,通过对工程变更的分类,梳理出关键变更、重点变更、容易变更,分门别类的、有的放矢的予以稳步推进,项目自开工之始已产生各类变更891份,涉及变更金额3.7亿元。

2.3高速公路合同管理中工程变更的申报与审批

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影响施工而向监理、业主提出工程变更,需要提交申请及工程变更内容的报告,以及变更的目的和变更的影响,通过监理师分析之后进行审核,如果审核没有问题,而业主也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对高速公路工程进行施工中的工程变更。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业主提出的工程变更需要根据施工情况确定是否能够进行工程变更,要将工程变更补充到合同当中,并上报给监理师批准,才可以进行工程变更。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环境、施工等问题进行分析,监理工程师提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需要和业主协商和沟通,并准备好要变更的资料,做好风险评估报告,将工程变更列入补充合同中,才可以进行工程变更。高速公路合同管理中工程变更是必须通过申报与审批才能进行的。

3结束语

合同管理分析第6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合同管理概述

1、合同管理的概念。合同管理是促进合同双方履行约定义务、确保项目实现的重要手段,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要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将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制定合同管理模式,建立成本控制模型,实现工程项目最佳的经济效益。

2、合同管理的内容。订立合同的一般程序包括要约和承诺,一个有效的合同必须包含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和合同内容。合同主体通常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合同客体是指合同双方约定的所应达到的目标,即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履约时间、费用、效果等款项。合同内容包括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合同生效的时间、地点、条件和违约责任等。

3、合同管理的依据。对合同进行管理,需要有一定的根据。首先,合同管理是以双方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条款为根本依据,把合同谈判、签订、履行、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使整个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从项目开始实施时,就要全面了解对方,只有在全面了解对方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最佳合作伙伴,促进合作的互利双赢。其次,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法律法规的调整、政策的变化、对方经营状况的变化,这是合同管理的又一重要依据。因为市场的变化、法律法规的调整、政策的变化、对方经营状况的变化会影响自己的经济效益和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关注这些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能够促进合同的顺利履行。

二、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1、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搞好合同管理,能够提高项目合同签约的成功率,促进双方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同时也提高了工程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在增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实践也表明,在一些单位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加强合同管理,采取口头协议或不规范的协议等方式往往不能保证合同按时履行,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低下。而加强合同管理,落实有关合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提高了合同的签约率和履约率,促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

2、避免工程项目不应有的损失。加强合同管理能够避免工程项目不应有的损失。合同是确定当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依据,一旦合同生效,双方都必须按照约定的事项认真履行,不得违反,违反合同约定的事项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能够避免上当受骗和盲目签订合同;能够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善和齐全;保证合同内容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保证合同用语精确、无歧义;保证合同资料的完善,避免资产的流失;保证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不会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在实践中,由于合同某一条款的不严谨,甚至由于几个词语的使用不当,往往会给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损失。3、提升工程项目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信誉和形象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要想提高经济效益,不能忽视工程项目的信誉和形象的建设工作。不重视合同管理,造成合同条款不能依约定而得以实现,定会影响工程项目自身的信誉和形象。而搞好合同管理,能够提高合同的签约率和履约率,提升工程项目的信誉和形象。工程项目的信誉和形象提升了,其经济规模也会相应的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也会增加,其经济效益也会相应的增加。从上面可以看出,搞好合同管理能够增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抓工程项目管理,还要抓合同管理,在抓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也绝对不能忽略合同管理。

三、搞好合同管理的途径

1、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工程项目的成败兴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领导会带领一个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领导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所以加强合同管理是领导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要搞好工程项目的每一项工作,首先需要获得领导重视和支持,领导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他们的态度和意见会对工程项目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搞好合同管理工作将难以继续下去,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此外,要想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提高领导的思想意识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同时,还需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只有领导的思想意识观念和管理水平提高了,他们才有可能重视和支持合同管理工作,才有可能使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目标得以实现。

2、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要搞好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了健全和完善的管制制度,才能使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下去。要在制度中规定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他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搞好合同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还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这些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作风、法律知识和水平、管理能力和技巧等。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使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有序地开展下去,让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目标得以变为现实。

4、尽可能采取单价合同法。某些规模较大的项目,尤其是市政项目来说,通常是边设计边施工,像这样的在合同制定以前见不到方案的工程,推荐采取单价承包方式。将项目中潜在的各类问题都转移给乙方是不合理的。施工单位只有两个方法,一是将潜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尽量报高单价;二是,开展后谈价的方式,尽量做好自身权益问题。而对于单价合同,是固定项目的单价,实际测量工程完成的数量,并由监理认可的数量与施工单位结算。对于单价合同,工程量的控制实际上取决于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设计以及工程变更。我们如果控制好了单价,就完全可以控制施工的最终结算。

总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连接各种经济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经济效益是每个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和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有合同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良好的合同管理制度,就没有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和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要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健全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同时也会体现在工程项目的收益上,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闫爱勤. 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探析[J].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09(08)

[2]吴兴飞,丁奇生. 合同管理——水泥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核心[J]. 中国水泥. 2008(12)

合同管理分析第7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管理;分析

引 言:近年来,随着劳动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逐渐提高,发展公路建设项目分包市场是公路行业的必然产物,是企业实现有序竞争,人们追求市场效率的迫切需求。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更进一步说,是合同经济、契约经济。现代社会是讲合同的社会,合同及合同管理与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把合同拿出来专门管理,要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必须是动态性的、全过程的、系统性的。不仅要重视合同签订前的管理工作,更要重视合同签订后的管理。切不可以为签了合同把合同束之高阁,就万事大吉了,还要防止由于合同管理问题而遇到的问题。

1 工程项目加强分包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1.1 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是工程建设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程建设市场竞争加剧,分工更趋专业化,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法规,促使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包企业逐渐分化形成,大型的、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向专业管理型综合承包商发展,一些小型的、专业较强的、劳务输出性企业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

1.2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型施工企业想要稳步发展,必将甩掉低端生产资源,专注于项目管理,压缩企业规模,才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占有力。

2 工程分包合同签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对分包方的资格审查

合同签订前,要对分包方的要进行资质、资信审查。分包方必须提供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法人代码证、安全证书、法人证明书(有委托人的须提供委托书原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法人代码证、安全证书必须经过当年年检,且资信资料须加盖其公司红章,分包方资质证书所列承包范围必须满足工程项目要求。分包方的要具有一定的施工经验:要求近三年内至少有二项相同工程施工经验,且优质、按期完成,有无合同诉讼经历,有无重大伤亡事

故,有无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及由于分包方原因严重拖延工期。

2.2 签订合同条款应注意的事项

(1) 工程条款应明确工程范围。对工程项目要描述界定准确。

(2)合同价款单价所包含的工作项目要做明确的解释说明,特别是对税金要准确界定。

(3) 明确分包方完成合同数量的确认方式。

(4) 对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要描述清晰。

(5) 为保证分包方履约,应要求分包方交纳一定比例的履约保证金。

3 分包合同管理执行中的跟踪管理

3.1 分包进度的管理

(1) 在工作前审查合同计划。合同签订以后,首先将合同履行的整个期间细化分解,整理出双方履行合同义务的一些关键时间点,并将这些时间点列成表格,监督履行部门按照这些时间点,认真履行职责。该分包合同的关键时间点如发包方批准程序文件、分包方提供预付款保函、分包方提交程序文件、分包方提交报告、发包方提供资料数据、发包方审查上报业主、发包方支付预付款、最终付款的最晚时间点以及发包方支付进度款。按照这些时间点将合同的执行期间分成几个关键阶段,明确每个阶段双方的主要义务。

(2) 工作中不断完善计划。随着分包工作的进展,及时检查分包工作与计划的符合情况,查找分包工作提前或延误的原因,修改计划。

(3) 现场监督跟踪计划。为了准确掌握分包商的工作进度,及时协调处理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发包方派专人到分包商的工作现场,对进度进行跟踪,对现场每天的资源配备和分包工作完成情况做相应的检查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分包方协调解决,并随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总部。

3.2 分包质量的管理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合同规定分包商的质量体系应该符合 ISO9001: 2000 标准的要求,分包商应该在分包协议生效后规定期限内向发包商提交分包质量计划和相关程序,经审查批准后,作为分包工作质量保证。

3.3 分包费用的管理

合同费用的控制,是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支付既符合合同规定,又符合财务制度的要求,专门制订了设计分包支付的管理制度,在收到分包商的月报后,首先对项目进度进行初步确认,然后报控制部按照进度测量程序进一步确认,并组织各部门完成进度确认的会签后,将确认结果传给分包商,分包商根据确认的结果开出请款发票,承包方收到发票后由合同部填制付款会签单,经各相关部门和项目部领导签字后,附上发票和进度会签单交现场财务部按合同付款,并将复印件报后方财务部备案。

4 分包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4.1分包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分包合同管理如此重要,但在实践项目管理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有以下问题。

(1)忽视分包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

签订一份有效、严密的合同并不能保证严格执行合同、万分之百地完成合同。实际工作中,合同一经签订便束之高阁,施工企业认为降低成本才是提高利润的唯一途径,所以,施工现场有图纸交底、技术交底,很容易忽视合同交底,合同中所载明的责任、义务由谁来负,难以落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缺乏有效的合同控制。

(2)缺乏懂得法律、合同的专业人才和专业职能部门。

一般的施工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从事合同管理工作,尤其是一些小型施工企业只注重公关和预算管理,轻视合同管理,遇到工程签约便临时抽调人员以便应付,这也是合同纠纷较多的原因所在。

4.2解决分包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有针对性地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加强分包合同管理。

事前审计,主要是对分包商选用和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及合同的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审查。事中审计,主要是对分包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主要审查分包商是否按合同约定交纳了履约保证金,是否按合同单价对分包商计价,是否按合同约定为分包队办理工程竣工及工程结算等。事后审计,主要就是考核、检查、评价分包合同的执行结果,核实是否有违约行为,以便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2)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建立专业职能部门。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对其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专业合同管理职能部门,由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

(3)建立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缺乏信息的管理是没有效率的管理。信息是管理的基础。因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法为合同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成为合同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能够随时掌握合同的签订、履约情况,形成真正的信息管理和动态管理。

5 结束语

总之,分包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必须融合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必须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项目的所有涉及分包工程的活动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小亮. 如何做好施工企业分包合同管理[J]. 广东科技, 2007(9).

合同管理分析第8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基础建设;分包制度;法律意识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建设,国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生活相关的各类管道建设、城市绿化建设等,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市政工程本是一项利民利国的重要工程,然而随着大量市政工程的出现,市政工程中具有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期限短、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资金流动性大等等都是市政工程的缺陷,因而要充分发挥市政工程存在的积极作用,需要加强工程建设单位与政府的联系。市政府将每项工程分包给各个工程建设单位,掌握大局方针,微观上的建设则交给承包的工程建设单位去执行,可以有效的解决期限短、工程量大等问题。分包管理制度的提出,需要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都要制定合同,因此,签订符合法律基础、平等有效的合同制度是重中之重的。本文就合同签订中的主体、形式内容等作出了明确的指示。

一、市政分包合同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主体的违法性

《建筑法》第十五条明确地提出了“建筑工程中的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应当全面履行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的说明了分包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法律义务的自然人。在现实生活中,倘若将工程项目交给不符合法律制度的工程建设单位,那么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将很难找到主体负起责任来,从而产生法律纠纷,不仅仅是工程期限延误,还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包主体的时候,需要市政府对工程建设单位进行详细的调查,确保每家工程建设单位都要拥有营业执照和工程建设资格。

(二)合同内容形式的违法性

《建筑法》中对市政工程的主体结构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则需要合同当事方对《合同法》有一定的了解,《合同法》中规定“施工承包的主体结构必须亲自完成。”这就要求总包方在制定分包合同时、在分解工程项目主体外包给其他建筑单位时,必须征得业主的同意,只有建立在良好的诚信基础上的合作才能确保工程长久的实施,倘若总包方没有经过业主的同意,私自将工程托付给其他企业,则将要承担起相当大的法律责任,属于违法行为。

(三)总承包的再分包和转包具有违法性

尽管在我国制定的《建筑法》中明确提出了总包单位必须亲自完成市政工程中的主体部分,严格按照分包合同中的条例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然而,因为我国的市政工程起步较晚,在法律制度的完善上还存在大量的不足,导致许多总包方往往钻法律的空子,私自将工程主体分包出去,严重违反了合同的制约内容,打破了业主与总包单位之间的诚信合作,不利于市政工程的建设。同时,还有一些总包单位为了获得额外的分包费用,将其承包的市政工程通过分解和转让的方式,交给其他建筑单位来施工,而在转让和分解的过程中,总包单位只看重能够获取的利益,而忽视了分包单位是否拥有施工资格和质量检测证书,这种做法,往往会给市政工程带来各方面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市政工程的开展是一项民生工程,因此,需要严格地把控质量安全关卡,积极发挥市政工程利民的最大作用,避免因潜在的安全问题导致市民人身财产受到威胁。

(四)合同签订的格式内容不规范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人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是受法律保护的。因此,业主和总包单位在签订分包合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并将解决方案通过协商一一写在合同里,形成明文规定,避免以后因条款的不明确或是缺漏产生法律纠纷。在双方进行合同签订时,可以选择专业的法律顾问对合同内容进行编写,从合同双方主体、合作期限、施工内容、质量要求及工程最后的验收等等做到每个细节都有理可依、有据可循,从而有效地进行市政工程项目建设。

二、市政分包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规范合同内容形式,结合实际分析工作管理

市政工程是一项长远的民生福利工程,因而需要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形成一套有序的流程,规范合同的文本形式和内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法律争议。合同范本的形式和内容,需要合同当事方各自的合同管理者研究大量的《合同法》和《建筑法》,在法律支持的基础上,同时深入市政工程的基层建设中去,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纠纷,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和法律机构,也应当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和监督,从而确保双方的经济利益不会受到损失。

(二)完善合同保管工作,建立合同管理系统

为了确保和监督合同双方都能够按照合同内容开展工作进程,合同当事方都需要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合同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合同管理者从合同的拟定、定稿、签约、监督、变更到终止等过程都需要全面的参与管理,以保证发挥合同的最大约束力。对合同进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签订合同前,双方合同管理者需召集各自的管理者对合同所签订的条款内容进行协商讨论,达成统一意见,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审核,形成最终的合同文本。在双方签约时,双方合同管理者应提醒各自的合同签订人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并向相关管理者解释合同中存在的疑问。同时,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对合同进行变更管理的时候,要注重画出变更添加的内容,仔细阅读合同内容,避免多余或遗漏条款条例事件的发生。事后保管和监督,合同签订后一式多份,分别保管。合同管理者在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签订的条款条例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等方面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解决合同签订双方在实际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职责。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履行合同内容

我国是法制国家,依法治国、执法行政是管理国家的基本手段,因此,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的支持,这就要求市政工程的各方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的法律知识基础,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把握大局,针对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不仅仅是管理者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市政工程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在面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会用合法合规的途径去解决,保护切身利益,实现依法建设项目。

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市政工程的高效开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与保护,依法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市政工程的各方管理者在建设基础设施工程中需要关注的。同时,市政工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达成统一的意见,健全和完善分包管理制度,结合实际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及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范和解决,有效的规划和减少市场风险,从而实现市政工程高效有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工程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中国招标.2013(02)

合同管理分析第9篇

关键词:监理单位 财务管理 监理费控制分析 对策

一、工程监理单位在其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现状

工程监理单位在其财务管理上如果能够将监理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和安排的话,对整个工程项目监理实施来说都是必要的,而在实际财务管理上,如在某些项目招投标时,未能对标书和投标人进行合理的鉴定,过分依赖于标书而忽视了企业中的人的重要性,过于对报价进行关注而忽视了在企业监理中的具体实施细则。为此,在监理招标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议标环节的重视,按照监理管理收费标准进行执行,对于未能中标的标书应该给予及时的退回,尊重对方的知识产权。

在监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过程中,目前监理企业对财务的管理仅仅局限于一般核算,而对财务的监督功能也仅仅局限于相应的是否按照合同的约定来执行,在这些常规性的监督审核过程中,对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进度信息,以及在工程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对财务人员来说,都无法实现对其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参与与控制,于是,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职能过于滞后或弱化,难以将财务监督和合同管理纳入到整个管理过程中,无法实现对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单位监理效益的综合评价,通常暴漏出太多的财务管理问题。比如在对签订的监理合同的具体监理费用由于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而无法实现有效的备案;对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仅仅就其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以致于对监理费用进行随意压制或迟迟无法兑现;由于对监理费的标准没有进行相应的统一,对收取监理费用时按照领导的意见来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有效的审核;对于监理合同在签订后缺少必要的后期追踪,有些工程项目早已完工,而监理费用却因领导更迭未能及时的收取,形成呆账现象,不仅给单位造成了财务损失,也不利于对监理合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有些对基建项目进行扩建的工程,由于未在监理合同中进行及时的约定和增补,还造成了实施的监理劳动却未能实现报酬的合理取得等等。

二、监理单位在其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现状

由于业主对监理招标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以及行业垄断和部门保护现象的存在,导致现阶段在工程监理招标过程中还存在不规范的实施方式,不仅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理费进行不合理的压价,使得监理单位在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协议时,所形成的监理取费往往比较低。同时,在监理单位的合同管理过程中,由于对所签订的合同缺少必要的法律意识,而一味地的将“口头协议”等不规范条约以多种形式的附带到合同中,造成不少监理单位在竞标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监理权,不得不迎合业主的条件,在激烈的竞争中委曲求全的签订了不合理合同,为日后的监理合同在执行中的问题埋下了不必要的风险因素。更有甚者,在工程项目实施监理的过程中,对出现的利益纠纷不能按照合同的约定来解决,而采取所谓的“人情”、“关系”等途径来化解,未能将工程监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导致工程监理实施中的问题不断,监理单位的合法权益无法实现有效补偿。

三、对存在的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一)加强对建设项目实施工程中的有效监督

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虽然财务人员已经参与到了合同的审核等问题,但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合同变更、修改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参与,项目负责人过于重视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程人员的重视,忽视了财务人员对施工过程的及时跟踪和配合,对整个项目在实施中的可行性报告以及设计事宜未能有效的监督,缺少必要的了解,难以做到对项目合同的全过程控制。同时,很多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考核的比较多,而对财务人员的财务预算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了财务人员无法对监理合同的签订和实施中的详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管钱的只管记账,搞工程的只管干活,对监理的盈利和亏损没有纳入必要的考核和考评中。

(二)加强对建设项目竣工后的验收和财务汇总

项目竣工的验收过程是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工程监理的执行进行汇总,对于实际施工中存在的监理问题如价款结算,日常费用的核查,对现场账务的审计等,都需要财务人员与监理管理者进行协作,而基于监理活动表面资料的审查难以实现财务监督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对财务监管的途径和力度

(一)加强合同管理

建立监理单位“全方位”“全过程”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的建档、总结、考核覆盖到企业管理的每个部门和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形成良性的循环。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平台优势,将合同管理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资源的共享,做到签订、履约等及时准确到位,真正实现动态管理。

(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增强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必须保证对企业经营成本和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分析,为此,作为财务人员,必须要参与到监理的各个环节,并对成本的来源和合同的执行做到开源节流,从而实现对资金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呆账、死账现象的发生。其次在监理单位对财务计划进行整体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整个项目监理过程中的不同渠道来源的资金都纳入到统一的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中,按照财务政策和相应规章制度,按要求来执行,严格区分资本性资金的支出、效益性支出的财务管理原则和要求,做到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从而实现对资金效率的提升。

财务管理体制作为对监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有效核算和监管,不仅对财务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整个财务管理体制及财务会计制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此,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新问题,及时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财务管理能力,大胆探索和分析新情况,更好的发挥好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责和使命。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