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特殊教育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3 11:31:42

特殊教育教案

特殊教育教案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高校

一、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学模式是某种教学理论在特定的教学条件下的具体展现形式。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涉及到的教学理论主要有下面四种。

(一)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现事物,学生学习是主动参与、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发现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和归纳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从发现学习理论中得到启发,并选择性的继承了发现学习理论的知识。可以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时,所选取的案例都是源于特殊教育儿童教学或者康复训练的真实事件。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以上就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和案例教学在理念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三)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结果,是潜能、人格和自我的发展。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且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主导者。与传统讲授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上,人本主义理论和案例教学是一致的。

(四)教学交往理论

教学交往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同学、教师以及周围环境的交往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自身的品质。交往是一切有效教学必需的要素。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案例教学提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在对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锻炼发展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以交往为基础的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程序

(一)准备案例

案例教学展开的前提是案例的准备。没有案例就不能称之为案例教学。这一过程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选取合适的案例,并对案例和相关材料进行梳理。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准备,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做好心理准备,提前熟悉相关材料。

(二)阅读案例

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呈现给学生,可以是文字描述,可以是图片形式,也可以是特殊儿童的录像(要征得儿童家长同意)。学生开始阅读案例,熟悉案例的内容,了解相关资料。带着问题解读案例:这个案例讲了什么内容?关于哪类特殊儿童?提供了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哪些专业知识?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初步熟悉之后开始去分析案例,并根据教师的引导,将自己的见解和问题等相关信息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结论。

(三)小组讨论

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学生已分析过案例,对案例已熟悉。在学生阅读分析案例时,已经把疑问和见解整理出来。在这一环节,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有易于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深化自己的见解。一般会选取一名成员整理最后的问题和大家共同的观点。

(四)班级讨论

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大家基本达到共识。在班级讨论这个环节,大家可以在课堂上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可以派出一名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和见解。大家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让老师帮忙分析和解答。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组织全班同学发言、讨论,同时及时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和材料作为支撑。

(五)评价总结

在经过激烈的班级讨论之后,大部分学生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自己的观点也得到了阐述。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对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指出欠缺的地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评价。进一步把理论知识和案例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可以提出不同的分析思路,引导学生在课下进一步思考。

(六)课后思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结尾,大家基本达成了共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案例的学习过程,反思自我,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三、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概念区分不清

举例教学是基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引出一些事例对理论进行深度的解释说明;它本质上是演绎思维。而案例教学则主要是把案例作为教学的基点,经过师生对案例进行共同的分析、讨论、交流等过程,归纳出案例中所蕴涵的基本理论或专业知识;它本质上是抽象思维。案例教学具体来说是一种师生的双向活动,主要是以案例为核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案例的思考,这是一种快速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教学手段;而举例教学则主要是一种单向的教师教学行为,也只是一种用来说明具体问题或者具体事例的方法。

(二)缺乏丰富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

特殊教育案例资源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案例数量不足,二是案例质量不佳。特殊教育案例主要涉及到各类特殊儿童的特征表现,而关于言语治疗、行为矫正等具体的康复训练项目的案例较少。虽然目前已有《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运动治疗》、《特殊儿童言语治疗》、《行为矫正技术》等专业教科书,但仅运用书中有限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足的。这不仅不利于丰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而且阻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使用案例教学,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上忽视讲授教学,重视案例教学,导致主要原理、概念讲授不清,学生对原理、概念难以获得全面的科学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就造成教学目标难以完成的局面。

(四)案例材料呈现方式较单一

在特殊教育专业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来呈现案例。文字材料的案例对于教师来说是比较容易运用的,但对学生而言则缺少了一些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以视觉的形式获取案例信息,很难真正融入案例之中。长期使用这样的案例呈现方式,容易大大降低学生对于案例本身的关注度,亦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教师长期的教学发展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改进的策略

(一)不断地反思和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针对目前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还是要从教师的身上来解决问题,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掌握案例教学与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之间的相关关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从自身的发展出发,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身教学状况,积极探究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中的运用,挖掘更好的方式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亦可通过参加各种不同的在职培训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顺利实施。

(二)丰富案例资源,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库

不充分的特殊教育案例资源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特殊教育科研专家共同组成以一个专门的特殊教育案例选编小组,大家通力合作,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收集和选取合适的案例,且可通过定期组织案例交流活动,实现案例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在收集第一手的真实案例资料过程中,应考虑到特殊儿童家长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学案例的心理,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帮助转变家长观念,是特殊教育案例顺利收集的前提条件。

(三)正确把握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只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不能用案例教学代替理论教学,而应该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前提。所以说,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我们不能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隔离开来,不能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同时忽视理论教学的价值。案例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促成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特殊教育教案第2篇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25-02

引言

案例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870年最早应用于法学领域的教学,1920年引入到商学院的教学,在法学和商学的教学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自己解决问题比被动接受教师的结论好,有利于学生产生独立自主与创造思想。[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案例教学的优势而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的才刚刚起步,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传统的讲授教学显示出不足,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补充该不足的方法。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按照自己对案例教学的理解,不同程度地尝试应用于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2]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所谓的案例是指“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3]

1应用的现状

培养能够从事特殊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是特殊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单纯的讲授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寻找创新性的能够替代和补充讲授法不足的方法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任务,特殊教育的特殊性、针对性、个别性、经验性、情境性使教师的目光转向了案例教学,这也是案例教学应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收集的资料和经验过的特殊儿童的事例作为案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某些相关的定义或原则。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述一些理论知识,包括一些定义、原理、原则,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些理论知识,则把一些所谓的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理论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目前,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于某些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这些课程包括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行为改变技术等。例如:在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会先讲授“什么是培智学校语文教案或数学教案、培智学校语文或数学教案的内容与要素、书写的步骤和方法、书写教案的注意事项等”,接着向学生展示培智学校某教师的优秀教案,进一步证明他讲授的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诠释了培智学校语文或数学教案的概念、内容等,强调了这些知识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把事例等同于案例

在特殊教育领域,由于缺乏现成的案例库供教师使用,教师在尝试应用案例教学时,所使用的“案例”实际上都是事例,且都是正面的事例。案例来自于事例,但不同于事例,“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事例的描述,但是并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含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空架子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的反复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4]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案例也有正面和反面之分。

2.2案例教学的本质是归纳推理而不是演绎推理

在尝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案例教学的本质定为演绎推理,即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呈现案例,把案例作为理论之知识的一种诠释和运用,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过程。实际上,从案例教学诞生那时起,案例教学的本质是归纳推理而不是演绎推理,即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中所描述的事例,并发现问题,并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周密思考、小组讨论等途径解决问题,最后对这个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2.3案例教学的地位不明确

案例教学本身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与讲授教学是交相辉映的。但在应用中,教师不能摆正案例教学的地位,过大渲染了案例,仅仅会满足于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较好的优点,没有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滥用案例教学。

另外,成绩考核的时候,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学生只是记忆了案例本身,而不能将案例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考核的结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夸大案例教学的作用,并将案例教学进行了孤立,逐渐远离了专业理论的学习。

2.4案例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

在尝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认识到案例教学的真正本质,因此课堂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原理和理论,教师讲授案例,很难转变角色。实际上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依然是重要的信息源,但主要是启发和促进意义的建构”,[5]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介绍案例方面,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并能够从宏观上对教学过程和学科知识进行把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会引导和提示学生主体如何发现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和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3对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应用的思考

3.1本土化的特殊教育案例教学如何界定

案例教学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生搬硬套的应用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没有考虑到中国的的具体情况,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界定本土化的、易于学生和教师操作的特殊教育的案例教学将成为特殊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有了界定和目标,特殊教育工作者才能大胆把案例教学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3.2特殊教育的教学案例采编难度较大

和其他领域的教学案例相同,特殊教育的教学案例也必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教育性,但是特殊教育的教学案例与法学和商学的案例相比较,采编上难度比较大因为特殊儿童更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特殊教育的教学案例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访谈。另外,在中国,家长还不能完全从心理上接受成为特殊儿童家长的事实,自我封闭、自我压抑、胆怯自卑的心理状态使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学的案例进行研究。在特殊教育教学案例的采集上如果得不到家长的同意和支持,就不能获得典型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教学案例库就很难顺利建构,因此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互相支持,是教学案例顺利采集的前提。

3.3特殊教育案例教学适用的范围或领域

特殊教育的案例教学正处于摸索阶段,是否任何特殊教育的课程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仍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将案例教学广泛地应用于特殊教育的所有课程中,对于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要让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的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和验证其适用性。

3.4案例教学过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案例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前后呼应,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首先,案例教学应该与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指导进行制定。学生应该成为案例教学最大的受益者,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案例和知识本身的掌握,还要启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案例教学的内容应该与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相匹配,体现重点和难点知识,包括教学中重要的定义、理论观点、方法等。再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步骤缺一不可,必须是全面的,而且步骤之间必须紧凑,体现案例和案例教学的关系,做好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最后,在案例教学中,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案例教学不是唯一的和万能的,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3.5特殊教育中案例教学实施条件

3.5.1教师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仍然掌握着是信息的重要来源,“学习者所接受的知识技能信息以及思想观念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主要是由教育者控制,即由教育者选择、组织、编码和传递教育信息。”[6]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并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及对所教授知识内容的把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指引,课前对案例进行筛选,做好案例教学的计划,安排案例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向学生提供案例的背景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指导学生思考的策略,并评价学生的观点。

3.5.2学生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是主动的信息寻求者、探索者。在教育者的指引下自主选择、确定议题、获取信息、主动思考、积极假设、认真验证、交流反馈。”[7]即学生要在教师的组织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发现案例中显示出的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归纳并总结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时发现的问题并不是在课堂中通过讨论都能解决的,需要学生课后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不会得到教师直接的答案,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找问题的答案。

3.5.3图书馆

图书馆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后备力量。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搞好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要整洁、安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专业书籍和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应该齐备、电子阅览室网络应该畅通,便于学生和教师迅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总之,案例教学已经开始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进行着大胆的尝试,虽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关注到案例教学中每个环节和要素,严格按照案例教学计划和目标恰当运用案例,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案例教学将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方法。

作者:李晓庆

     参考文献 

[1] 刘金祥.案例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及优劣辨析[J].化工高等教育,2004.4:86-89 

[2][5][6][7] 唐世纲、李枭鹰.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6:47-49 

特殊教育教案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建设;特殊教育;职业教育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是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一场大变革,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延伸和改进,其优势不仅仅局限于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用现代教育工具代替老师手中的粉笔,而是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乃至学校各项事务的信息化、网络化,为广大师生提供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及简便快捷的服务,彻底改变传统的教与学和教学管理工作。随着“云”计算、SDW(软件定义世界)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核心设备性能的提升,对汇聚、接入设备的要求逐渐降低;综合平台的应用开始注重个性化,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型移动终端的移植逐渐成为新趋势;资源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在“云”存储、资源区域共建的助推下,优秀资源的丰富大有促进教学模式转变的趋势;网络建设在进一步追求速度、安全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型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提出了“有线/无线双网高速稳定覆盖”的新要求,同时不难发现,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平台的应用还是资源建设以及在其基础上的教学新模式发展都对网络性能有着深刻的依赖性,网络建设无疑是“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13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高等特殊教育独立院校。作为省内乃至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残疾人职业教育院校,辽特高专不断探索满足特殊职业教育需求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拟逐步建立全面覆盖的无线网络,满足数据、图形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各种教育信息的传输,为学校网络运营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多媒体教学管理等多种应用提供必要保障。

一“互联网+”的网络建设目标

(一)极简化网络。通过高性能核心设备实现全网有线、无线统一架构,网络扁平化,实现真正的“极简”网络。(二)无差别体验。结合学校环境规划部署,无线覆盖全面,网络性能良好,注重用户使用体验及感受。(三)资源内网化。通过网络加速设备,将外网资源内网化,建立学校自有热点资源库,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同时,减轻出口带宽压力。(四)安全性管控。规划安全、准入策略,在提供便捷接入的同时,提升接入安全性及可控性。(五)全息化运维。对全网信息化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减轻维护压力的同时提供大数据收集,充分了解网络的运行情况,提供未来发展的数据支撑。

二基于“互联网+”的辽特高专网络建设方案

以建立稳定、安全、可靠、易用、易管的校园信息化网络,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优秀的网络基础平台及无线网络环境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全面改造学校网络结构,重点建设覆盖全面、稳定高速的无线网络。

(一)拓扑结构设计

整个网络采用三层网络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无线网络、网络管理系统及身份认证系统设计。核心区域通过两台高性能核心交换机管控所有有线、无线设备的安全、认证,核心交换机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可简化网络部署,减轻维护压力,扁平化结构可有效提高设备的兼容性。核心区域基于冗余思维配置主备两台交换设备,使用虚拟化方式建立主备关系,毫秒级切换,在主备设备发生切换时用户无感知,并且通过大的ARP表项,高效承载全网有线、无线用户访问转发。无线采用瘦AP形式部署,区域包括宿舍区、行政楼、教学楼、体育场、食堂、图书馆,集中配置、集中转发数据,实现无线全网用户无缝漫游,全网AP集中管理,提高良好的网络体验,集中管理故障及问题,方便、快速定位,结合实际场景,在开放区域及房间较大的区域部署放装型AP进行信号覆盖,办公区房间较为密集的区域使用墙面AP进行覆盖,寝室等用户使用要求较高的区域采用高性能的智分+AP进行部署,通过802.11ac提供最好的无线使用效果。通过网络加速设备对于网络的热点信息进行缓冲,提供内网访问,提高用户的体验。实现资源互通共享、资源分发共享,提高资源的完整性及资源访问的体验。并将热点资源缓冲至内网,提升用户访问速度,减轻出口对于重复性流量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放大出口带宽的效果。通过运维管理系统,对校园中所有有线、无线网进行实时监控、呈现,基于WEB的管理方式,能够对无线网络实现详细的集中管控,并提供故障快速定位,减轻维护压力。

(二)无线网络建设

1.无线场景描述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包括行政楼、教学楼A、教学楼B、图书馆、文体馆、交流中心、接待中心、实训楼、宿舍A、宿舍B、体育场、食堂等区域,在校学生约1000人,在校教职员工约200人。行政楼:数量较多的小办公室和少数中型办公室,房间紧密,墙体较厚;教学楼、实训室:数量较多的教室、大型阶梯教室,人员密集;图书馆:办公室和空旷的阅读区;文体馆:空旷的室内训练场、小办公室;宿舍:寝室走廊房间较为密集,房间内柜子、床、电脑座均为金属材质,并且摆放较为紧密,寝室区用户上网时间非常集中,并且寝室用户使用习惯为:男生大多应用P2P下载、在线游戏、视频,女生大多为在线视频、网页游戏、实时聊天、购物,使用网络流量较大,学校未来可能会有教学系统如教学视频、实验视频等也需为寝室用户开放,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访问教学资源。体育场:体育场为室外区域,面积较为空旷。在举办活动及典礼时,用户较为集中。食堂:食堂区域面积较大及空旷,也是用户比较集中的区域,并且容纳人数较多。2.无线设计思路图书馆、阶梯教室及报告厅(接待中心、交流中心)等空间大、用户相对集中的环境,可以采用放装无线部署方式,确保该区域无线信号的全面高质量覆盖。小型办公室主要集中在行政楼,通过地勘发现,墙体结构比较牢固,为实现信号覆盖无盲区,可以采用墙面AP形式进行部署,通过墙面AP实现AP在房间内,提供优秀的无线网络覆盖效果。宿舍区建筑墙壁厚,信号穿不透;走廊狭长,无线信号在狭长的空间中被来回的反射,会形成“多径干扰”;另外,宿舍区域网络用户数量多,应用带宽要求高,无线的性能要求也高,可以采用智分+的方式,入室部署,信号直接在房间内发射,提供每个房间良好的信号覆盖效果。智分+方案的特性把每个房间看成一个独立的AP,为每个房间提供满格信号,高性能体验。3.设计原则(1)无缝覆盖建设高性能的无线覆盖,采用802.11ac网络协议标准,单个AP的无线带宽接入能力不低于1.1Gbps;无线信号全面覆盖所有房间及体育场等室外环境,网络稳定高速,网络接入体验良好。充分利用现有有线网络资源,有线、无线混合组网,降低建设成本。(2)多种服务支持支持校园用户(管理和行政人员、教职员工、学生)的多种网络应用需求,如,语音应用、视频应用、监控等,具备较好的兼容性和低成本升级的能力。无线系统需要具有IPv6协议和流量的分类转发和管理能力。(3)安全性整合安全防范措施、密码保护技术、权限设定、控制机制等多种有效手段,防范各种形式的网络非法入侵和内部攻击,保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4)兼容性本次建设的无线网络能够与现有校园网很好的兼容,对于无线接入校园网的用户,采用统一身份准入认证,实现对用户访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认证。(5)扩展性在网络规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具备冗余备份能力和冗余扩展能力。(6)高性能网络链路和设备具备足够高的数据转发能力,保证各种信息的高质量无阻塞传输;交换系统具有很高的交换容量与多服务支持的能力,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7)可管理运用接入认证、上网行为记录等必要手段维持学校网络稳定、健康、可持续应用。(8)规范化和标准化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及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模块化、结构化、数据代码化,以便于信息交流、共享及维护。

三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巨大的研究空间,特别是作为其基础内涵的网络建设,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方案吸取了大量国内外学校建设经验,结合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职业”的实际特点,旨在构建适用实用的特殊职业学校网络建设方案,促进“互联网+”与特殊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作者: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教案第4篇

 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位较特殊的学生,他叫杨××。他思维灵敏,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写得一手好字。可他虽然思维敏捷,发言超群,但上课时常不遵守纪律,不举手就随意发言;平时为人较自私,经常只以自己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他的这些表现让我头疼不已。

有一次,班级布置黑板报任务,我把主题和大致框架跟身为政宣委员的他讲了一遍,并要求他在周末前完成。他满脸不情愿地说:“啊?又要出黑板报啊?”随后又满不在乎地说:“好吧好吧!” 结果到了周末,班级后面的黑板还是一片“狼籍”。我对他的行为感到非常的生气,为他对班级的不负责任感到痛心,于是决定给他一个小小的“教训”!

我认识到,杨××同学不理会老师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有自我中心的性格障碍倾向,其主要表现为: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了不起,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于就怎么干,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毛病的产生与家庭的过分娇宠、生活中的一帆风顺、片面的自我认识有关。于是,我马上挑选了几个负责的同学完成黑板报任务,并把他叫到办公室:“杨××,方老师之所以选你负责黑板报有两个原因:一是你的书画非常出色,是班里数一数二的;二是你以前就是负责政宣工作的,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你这次的表现让老师非常失望。既然你不想为班级、为同学服务,那么以后,我就减轻你的负担,以后你不用负责了!我会找个愿意为班级服务的同学来完成你的工作!”本以为他会有点难受,就无疑让我有了教育他的切入口。因为以前我让他为班级做些事情,他都能推则推,在班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正愁无法对症下药呢。谁知他居然高兴地答应了!我决定继续观察他这以后的表现。

虽然口中很开心地接受老师给他的“特殊待遇”,但真正不要他出力的时候,他还是有点难受的!当其他负责同学在卖力地为班级出黑板报时,他只能在旁边看,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势;当同学和老师在教室打扫卫生时,让他一个人坐在位置上“享福”,看到的却是他如坐针毡……其实他不知道,这些都是老师为了“逼”出他对班级、对他人的热情而故意安排的,我要有意地帮助了杨××正确地认识自己,让他懂得既要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更要看到优点和长处,不要以为别人都不如他。

特殊教育教案第5篇

关键词: 高校档案 大学生素质教育 特殊价值

高校档案记载着一所大学教学、教研、生产和各项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大量信息,真实地反映着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及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精神风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经在各大高校中全面实施,很多高校制定了一系列强化素质教育的措施,然而关于学校档案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殊价值似乎很少被关注。高校档案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历史积淀,既具有凭证、借鉴、参考和史料研究的作用,又对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塑造自我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开发利用档案资料,为学校素质教育服务,这既是学校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档案的基本特性

档案是高校宝贵的知识财富和资源,同时也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它的真实性、知识性、信息性、直观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一)真实表征。

高校档案资料的内容记载真实,它所提供的教育素材大都是本校所发生的人和事,利用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更容易形成共鸣,较之空洞的理论说教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知识表征。

高校档案是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实践活动的忠实记录,它包括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知识宝库。

(三)信息表征。

高校档案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这种原生性信息是真实的、确切的、经过利用者的加工,可以成为再生性信息。

(四)直观表征。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校档案的记录和编研图文并茂、有形有声、生动丰富,荣誉、实物、名人、声像等档案资料内容直观形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可以增强育人效果。

二、高校档案在素质教育中的可行性

自我国1987年《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各高校纷纷建立了相应的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以及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档案室。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档案工作模式和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使得档案室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学校档案,这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一)优良的革命传统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许多高校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其发展历程都是一部浓缩了的我国近、现代史和高校发展史。这些革命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素材,可以教育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本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更加激发爱国热情,为振兴中华作出更大的贡献。高校档案保存了大量的历史知名人士的珍贵资料,名人效应对学生有很强的震撼力,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理想和人生观的良好教材[2]。

(二)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校文化资源又分为学校的历史文化、校友文化和校园文化。历经了漫长岁月的积淀,形成了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丰厚翔实的史料,记载着学校昨天的辉煌,反映出其深厚的文化根基、显现出其广泛的国际国内交流成果,是学校极其珍贵的无形资产,是激励和鼓舞学生不断创新的持续动力。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档案,挖掘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使这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由静态变成动态、由零散变成系统,为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富有特色和创造性的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一直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利用室藏档案中的学校发展、创业和优秀学生、知名校友的资料有组织地进行展览宣传,并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参观、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更可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种陶冶情操的潜在作用[3]。

(三)科学严谨的教学科研资源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校教学科研档案是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教学科研活动的成果和产物,是高校在教学、科研实践与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高校的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育信息反馈等都离不开教学科研档案,因而,教学科研档案对于高校素质教育起着指导作用、辅助作用、监督作用和评估作用[4]。譬如,教学档案能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素质教育中的执行情况,并为以后的修订和完善提供指导;教学档案中的学生信息为今后培养目标的制定和素质教育的改革可提供有益的参考;科研档案收集了本校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包括科研准备、研究实验、总结鉴定、推广就用各个阶段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创作手稿、科研原始数据等。利用学校教学科研档案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但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素养。

三、利用高校档案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档案建设,丰富档案馆藏资源。

档案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加强高校档案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档案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开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1.拓宽收集范围、丰富档案馆藏。高校档案作为档案的收集部门,要开阔视野,以“宁宽勿紧”为基本原则确定建档对象,以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原貌为基本要求确定归档范围,尽可能多而全地收集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的历史资料。平时要与学校其他各个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统一认识,注意教育的发展动态,努力扩大归档范围,从教学到科研、从思想教育到社会实践、从学科专业建设到师资队伍建设、从校内到校外,凡是具有保管和利用价值的档案都应尽量收集进馆。而且要积累特色材料,挖掘特色素材,反映特色精髓,充分提炼与强化富有独特与个性的档案材料。档案馆可采用移交、捐赠和寄存或代保管等多种方式,征集档案材料,丰富馆藏。

2.拓展档案资源、编研档案信息。档案资源丰富多样,为了提供翔实而准确的素质教育材料,档案馆应组织专业人员拓展档案资源、编研档案信息:第一,对学校招生、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学位、论文、毕业分配,以及思政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材料进行深层次开发,建立专题资料;第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事迹,这些事迹材料分散为各个方面,档案工作者应将这些素材中生动的有说服力的部分进行开发、修订、完善、更新,汇编成系统的专题史,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3.加强档案建设、规范档案管理。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办公自动化以后,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载体和表现形式涌入档案领域。高校档案馆应加强档案队伍建设,配置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注重其业务能力的培训和发展。同时在收集的过程中应给予特别的重视,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实现档案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从而为档案的利用创造良好条件。此外,为方便档案的查阅和利用,档案馆还应实现计算机和手工双套管理和检索制度,进一步提升其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功能。

(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实现档案教化功能。

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开放和共享的形式接近学生,服务教育,将是学校档案室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室的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将为学校的素质教育产生不可多得的积极推动作用[5]。

1.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和拓展档案传播知识、信息和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高校档案要开辟和扩大阅档室,将其所藏目录公之于众,并向学生开放,把档案馆(室)建成一个文化研究和学习的基地,这样,学生就不但能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学到知识,而且能在档案馆(室)受到文化和知识的熏陶,使之成为固定的开展素质教育的基地。

2.校史展览。利用新生报到日、家长日、校庆、校园文化活动等,组织开放展览活动,展出学校的发展史、创业史、荣誉史、名人史等各种多类型、多题材、主题鲜明的展览。利用照片、图片、实物、声像等展品,生动、形象、真实地再现学校艰苦创业的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学校的形象,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认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座谈讨论,以加强学生对校史的了解,增进学生爱国、爱校的思想,激励学生增强集体主义感,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

3.利用网络。网络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及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场所,学校档案部门可借助校园网宣传和服务功能,使部分档案资源网络化,供大学生点击查阅。或者在网上开辟档案专栏,举办档案育人专题讲座,综合活跃在社会各行业中事业有成的校友信息和馆藏的大学生档案信息,以丰富而生动的实例,开展有声有色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3][5]陈小英.发挥档案的育人功能,服务学校素质教育[J].科技资讯,2009,(20).

特殊教育教案第6篇

根据教育局下发的《长春市双阳区教育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有关精神,根据《中共长春市委办公厅、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方案〉的通知》(长办发〔2018〕9号)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反腐败斗争和基层组织建设,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和育人环境的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坚决查处为黑恶势力提供庇护的公职人员,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二)坚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推进反腐败斗争相结合。有效整合资源,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和育人环境的黑恶势力,对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公职人员“零容忍”。

(三)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在集中打击黑恶势力同时,注重发现日常管理防控漏洞、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打击防范涉黑涉恶犯罪长效机制,着力完善制度体系。

三、工作目标

    通过“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摧毁危害学生、引诱教唆残疾学生参与盗抢团伙的黑恶势力犯罪团伙,铲除黑恶势力保护伞;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工作长效机制,遏制新的黑恶势力形成,防止黑恶势力滋生蔓延、教唆学生。让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有根本改善,让广大师生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为新时代全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四、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育局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推进专项斗争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组 长: 康宏志 校长  法人   张春凤 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宋德成 后勤副校长

蔡玉华 工会主席

组  员:朱晓晶 教导处主任  孙晓玉 教导处副主任

        鲁万地 大队部辅导员  尹文明 总务主任

五、各级职责

组长康宏志  张春凤  负责我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工作,主持领导小组会议。

副组长宋德成负责学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日常工作落实。

组员朱晓晶负责做好家校沟通,负责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组员孙晓玉负责指导班主任做好学生信息、问题排查线索处置。

各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履行职责。

六、工作重点

根据局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扫黑除恶工作重点是:

(一)侵占学校公用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非法侵入学校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在学校周边敲诈勒索学生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体罚、虐待、性骚扰等侵害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使用非法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及其它交通违法行为;

(六)校园内外欺凌学生行为;

(七)干扰、阻挠学校建设等违法犯罪行为;

(八)各类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

(九)各类非法宗教、邪教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

(十)其它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及其“保护伞”。

七、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2018年至2020年底,为期3年,排查、打击、监管、建设等工作压茬推进、滚动开展。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8年),动员部署,集中打击。按照局方案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动员部署。一是主动联系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到校上一堂以“扫黑恶、提‘两率’、保‘平安’”工作为内容的法制宣传课(有图片及讲稿);二是通过倡议书、致家长一封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提高群众对扫黑除恶、平安校园创建等工作的积极性和公众知晓率;三是通过召开专题学习动员会、固定法制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重要意义;四是播放电子显示屏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五是在明显位置公布接受社会各界举报案件的通告(公布举报线索类型、范围、举报方式等)。要综合发力,多措并举,对黑恶势力形成高压态势。要结合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广泛发动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全面开展线索调查,建立台账,确保依法处理。学校对此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的所有相关活动过程性材料(纸质及照片)要及时存档备查。

(二)第二阶段(2019年),打管结合,边打边建。学校要重点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加大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发现涉嫌黑恶势力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妨害校园周边治安秩序及拉扰、胁迫在校学生参加黑恶势力犯罪的,要及时报告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介入处置。要严格整改安全管理漏洞、制度机制和方法手段等问题,初步建立主动防范、发现、打击黑恶犯罪的制度机制。

(三)第三阶段(2020年),建章立制,迎接督导检查。学校要健全和逐步完善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机制,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进一步健全源头预防、预警预测、专项治理、基层治理、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形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开展检查和制度建设,确保学校管控责任落实到位,长效机制基本形成、运行良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特殊教育教案第7篇

一、 成立开展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尹成飞

副组长:陈  超  盛怀峰  胡明君

成  员:尹  斌  李长青  马子珍  刘晨光

贺恒军  赵  耀  王天锦  马红艳 

许艳丽  张  贵

二、活动主题

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

三、活动时间

2020年5月份

四、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开展一次送教上门活动。

要求:在送教上门时,除了讲解学科知识、康复知识外,还要向学生讲解预防新冠肺炎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状况,做好困难学生扶助工作。

负责人:李长青、张贵,各送教小组组长

(二)做好卫生防疫,迎接学生错峰复学工作。

要求:制定复学方案,对教职工进行校园防疫和复学安全知识培训,进行复学防疫工作演练,筹备购置购置消毒液、口罩、洗手液、手持测温计、紫外线灯等防控物资。邀请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开展一次集中消杀活动,对教室、宿舍、厕所、图书馆、食堂餐厅等公共场所进行了全面消毒、杀毒。做好基础设施准备和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包括测试体温的场地与路径,测试装备的使用、保持与更换,隔离室的大小、位置间数和预留间数等,加强对食材原料的把关、审查,确保学生吃热、吃卫食品。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

负责人:陈超、贺恒军、尹斌、李长青

(三)对暂时不能返校的学生,继续做好线上教学工作。

要求:严格按照《区教体局中小学在线直播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学校的校级授课或班级授课计划,多种形式结合,让学生离校不离师,学习有保证。班主任要利用微信或QQ班级群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确保在线学习人数,做到学习质量有保证。加强管理,每天做好统计,把各年级各班级在线学习情况于当天晚上向学校汇报。

负责人:李长青、马子珍、马红艳,各班班主任、科任教师

(四)开展一次教育扶贫学生资助自查自纠工作。

要求: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最高档、无遗漏。资助过程符合有关教育扶贫学生资助管理规定,落实“双保险”工作机制,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申请发放与实际发放、全国资助系统数据一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助项目评审程序规范。不存在明显不符合国家奖助资格条件的学生纳入资助范围现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生库准确、完整,贫困生库内学生全部享受资助。档案留存完整、资助系统数据填报及时准确完整真实、资助信息安全。

负责人:尹斌、赵俱兴

(五)做好助残日当天市、区领导慰问接待工作。

要求:当天活动流程为看展板、展室、劳技课教学、观看办学成果短片、听取校长办学情况介绍、举行捐赠仪式等。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校级班子陪同,尹成飞校长负责引领和介绍。(助残日当天活动可根据区残工委有关要求随时调整)

负责人:尹成飞 、陈超、盛怀峰、胡明君、李长青 

(六)邀请社会爱心组织或团体到校进行捐助活动。

要求:积极联系,邀请中山书画院、市公安局女委会、移动公司等爱心组织或团体到学校开展捐助活动。

负责人:尹成飞  刘晨光

(七)做好助残日宣传工作。

要求:制作展示办学成果、扶贫工作等展板,制作并悬挂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宣传标语条幅,充分展示各级党委、政府为做好残疾人疫情防控、为推动残疾人脱贫攻坚采取的有力措施和政策。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对助残日活动进行报道。同时邀请新闻媒体记者来校报道我校助残日活动,营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负责人:盛怀峰、李长青、杨扬

附: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宣传口号

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2020年5月10日

附件: 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宣传口号

1.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3. 坚决克服疫情影响 坚决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

4. 倾情帮助残疾人 脱贫解困奔小康

5. 加强残疾预防 健康助力小康

特殊教育教案第8篇

 

教学目标:认识天竺葵、桅子花、月季等校园内常见的植物。 

教学重点: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起兴趣。

教学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常见植物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过程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1、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廖悦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2、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3、实地观察校园内和家里的常见的绿色植物,拿出自带的植物。

观察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等。

 

二、思考过程

1. 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鼓励该生多表达自己的思想。

2.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教学反思:

特殊教育教案第9篇

随着特殊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及特殊教育专业师资培养力度有限,一批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特殊教育教师群体开始出现.本研究以四位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特殊学校对新教师在入职初期的教学、人际关系、外在压力、组织适应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提出促进非专业特殊教师职业适应的建议。

关键词:

特殊教育;新教师;职业适应

根据有关研究,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多为非特教专业毕业。[1][2]同时,随着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有效实施,越来越多的非特殊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选择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因而,非特教专业毕业生是我国特校的主要师资力量。职业适应是指个体在职业认知和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和智能结构,以适应职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的能力。[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联合会认为,职业适应是个体对工作任务、环境等的适应过程,也是一种适应结果,是人与职业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4]新教师在入职初期的适应程度影响他们日后的专业发展。特别是第一年的教学情况会对他们可能达到的教学水平产生极大地影响,并且会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会持续整个职业生涯,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新教师是否继续留任。[5]初入职期间的挫折可能会导致新教师离开教师岗位,教师的更换使得学生不断处于新教师的适应阶段,这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引导新教师顺利度过入职初期的问题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对特殊学校新近入职的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新教师的适应性情况进行研究,以期对提高新教师的职业适应及提出建议,使非特教专业老师也能准确把握特殊学校学生发展状况及教学特点,快速适应特殊学校教学工作。

一、研究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本研究选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目的性抽样选取了4名入职0~3年的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新教师,通过深入访谈收集他们的入职感受,分析他们的适应过程,归纳出非特教专业新教师在进入特殊学校任教后的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师范生培养提出建议,并提出帮助特殊学校的非特教专业新教师的职业适应策略,以便新教师可以快速适应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

(一)访谈法。本次研究在访谈前编写了访谈提纲,并对访谈过程做了录音,事先都得到了访谈对象的同意。访谈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四位教师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原因以及入职前对特殊学校的了解程度;其次是对四位教师进入特殊学校工作自身总体感受的了解;最后是四位教师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教学、人际、组织适应等问题的具体情况。访谈完成后,研究者将访谈录音转为文字,进行编码分析。

(二)研究对象。运用方便抽样与分层目的性抽样,研究4位入职0~3年的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非特殊教育专业新老师,其中3位是培智类学校新任教师,1位是聋哑学校新任教师。下文中将用S,D,L,Z替代四位教师真实姓名。

二、分析与讨论

入职适应对于非特殊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教师来说,就是不断融入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并且作为有意识的个体,有选择地内化群体规则及其行为方式,并养成专业素养各方面的过程。这期间,来自教师工作的压力和困境必然生发,而此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主体不断调试和妥协自身的过程。入职初期是新教师重新建构个人生活史的过程,是在已有的生活史背景下,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现场中不断建构的过程。这个阶段的生活史,也将对未来教师教育生活以及专业发展的其他阶段产生潜在影响。[6]被访的四位新老师都表示在进入特殊学校任教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特殊儿童,大学阶段也没有到过特殊学校实习参观过。根据访谈,四位老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教学、人际及组织适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学负担过重。四位新教师普遍感觉教育教学负担过重。D老师表示:“平均周课时为12节,还要兼任学校其他工作。每天花在教学准备上的时间大概在3小时以上,因为对于选材要精心挑选,对于每班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挑选难度适宜的课程内容,要时刻考虑到学生方面是否能够接受所教授内容。觉得每天的课程准备时间不够,工作略显吃力。”Z老师表示:“每周大约有15节课,主班老师一周会上20节课,平均一天4节课,配班老师平均每天2节课,一周下来也有10节课,下一周就会将主配班老师倒过来,这样循环。当主班老师压力比较大,工作量很大,每天都要有书面作业,而且家长每天早晨会听30分钟的课,这样一周下来会比较累,而且老师会觉得很烦躁,期待赶紧周末。对每周的课时安排还能基本适应,就是每天对着这么多家长上课,压力比较大。”教学方面,D老师经过两年多的经验积累,在这些方面都已经基本掌握。S老师进入特殊学校仅半年时间,对于特殊学校的教学方法、学生特点了解的不够到位。有过普通幼儿园任教经验的S老师认为普校和特校工作差别很大。S老师说到:“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更加活泼一点,每一节课都是将音乐体育活动融入其中,要求五大领域相互融合。而在聋校中更多的是进行语训,我觉得真的比较枯燥,幼儿每天的任务就是认识某个东西或学会说某句话。在课程目标目标上,每节课的课程目标不同。幼儿园的目标要求认知、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在聋校中课程的目标是一种很直观的目标,学说某种句型或认识某个东西。”四位受访老师均表示初进特殊学校,面对特殊儿童时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心理,不懂得如何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工作的熟悉,对学生心理的把握也更加到位。

(二)校内人际适应良好,亲友不理解带来压力。美国学者富勒曾经提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关注”四阶段模式:任教前关注阶段;早期求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需求阶段。[7]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处于早期求生存阶段,在此阶段,他们都关注自己作为教师的生存问题,例如对教学与课堂的把握,学生与同事对他们的评价等,这些方面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在访谈中也可以看到,四位新教师都非常明显地表达了自己在与同事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深刻感受以及希望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压力。S老师坦言自己和同事关系还不错。但是学校里有些教龄长的教师对于年轻教师来特殊学校表示不理解。“可能因为我们这些新老师跟有些老教师的孩子差不多大,他们就觉得,上了一个差不多好的大学,怎么会来到这个学校呢,这些的学校很容易让人颓废下去。去一个好的幼儿园不好吗?去幼儿园的话人际关系也会很广,什么样的家长都能接触到。虽然这样说,但老教师还是很愿意帮助我。”D老师觉得和同事、领导的关系都很融洽,领导对教职工很好,会关注新老师在个人发展方向的计划和意愿,愿意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同时,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也会受到来自周围亲友的压力。Z老师提到,“有的朋友接触过特教这个专业的朋友都觉得特校还不错,比幼儿园的教学任务要轻松一些。还有的朋友就不太了解这个,就会觉得去了以后要怎么办,有聋的、盲的、智力不足的、自闭症等这些儿童要怎么教,担心我会不适应。”由于社会普遍存在的不理解和歧视,导致新教师在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时会有身边不了解特殊教育以及特殊学校的亲友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产生压力。

(三)师徒制为主的新教师培养体系。国内外已有关于促进新教师入职适应的研究都发现,经验丰富的辅导者与新教师之间形成的师徒之间在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指导关系,对教师的成长具有较大的帮助。此外,特殊学校教师培养体系的其他方面也对入职适应有影响。特殊学校在发展理念中强调了对这些年轻教师的发展和培养的关注,在行动中也相应提供了一些有关日常教育教学的培训,定期开展全校以及年级组教研等专业活动,也邀请专家入校讲座等,为教师提供机会外出参与校外的理论和技能学习活动。这对于新教师具有较直接的影响和帮助,对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这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以及专业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四位被访者所在的学校都提供了各种专业活动,为教师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提供了一些机会和适当的引导。如L老师,既可以作为一名“参与观察者”进入他人的教学现场,学习、讨论、发表和听取意见、反思、总结,并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现场,如评课观摩活动。也可以作为一名“被观察者”,由“师傅”深入新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现场,在“师傅”提供意见和指导以及反馈的帮助之下,设计、试教、讨论、发表和听取意见、修改重新设计,并再开始试教和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如公开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这样的活动尤其对实践智慧所需的知识来源的丰富以及行动化的实践智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通过研究得出,非特殊教育专业新教师进入特殊学校任教在人际关系、组织管理适应方面良好。新教师面临的间距有:教学压力大;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对新教师学校适应有较大影响,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对象相对复杂,处理师生关系是新教师必须要克服的一个难题;周围人对于特殊儿童以及特殊教育的认知不足,对新教师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非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新教师在进入特殊学校之前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有特殊学校认识不足。

(二)建议。

1.重视新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承受着比普通中小学教师更大的压力。为降低特殊教育新教师的职业压力,一方面,需要政府、舆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要大力倡导社会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关注,改进和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社会正确认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价值,同时理解特殊教育事业的社会意义,给予特殊教育教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新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正确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师职业的要求,积极主动调整自己心理与行为,建立符合自身职业特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适当的时候可以寻求心理咨询,通过合适的方式释放压力。

2.落实好特殊教育新教师入职培训。入职培训是一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的和不可或缺阶段。从以往国内外普通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特点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看,入职培训首要明确特殊教育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目标。其次,以老教师带新教师入职培训模式。同时兼顾新教师的入职评估,使新教师能够全面的认识自己的专业、特长、教学等,在培训期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3.在免费师范生教育中加入融合教育有关课程。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推行扩大了我国的师资队伍,也为开展融合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为保障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获得适应其发展的教育,世界各国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教师职前培养阶段加入特殊教育的相关内容。免费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是提高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质量和促进我国融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浪潮让部分院校已意识到对免费师范生进行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但其大多是以开设特殊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进行普及性教育,其效果甚微。只有系统地考虑免费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目标、方式以及课程设置,以融合理念渗透培养目标,整合多专业力量进行多模式培养,才能有效提高免费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

作者:汪晗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于玉东.河北省特教学校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7):66-69.

[2]冯建新,冯敏.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65-69.

[3]郭平.当代青年的职业适应[J].中国青年研究,2006(7):78-8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联合会.纵横职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

[5]张彩霞.新教师入职初期适应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