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6 15:54:32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第1篇

【关键词】实践基地;实践性知识;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1-0036-04

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性。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相比,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强调在复杂的实践情境中培养,以帮助他们获得解决教育问题的实践性知识,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重在把“纸面上的理论”转化为在实际情境中“信奉并应用的理论”,以促使他们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自动化的实践智慧。为此,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机构要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将实践性教学、案例教学等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并加大反思性教学实践指导,以促进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形成

什么是实践性知识?康奈利和柯兰蒂宁认为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人性”特点。贝加德和威鲁普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所际遇的课堂情境和实践困境的知识,这类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专业经验,以复杂的方式运用于准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及明晰原有课程决策的意义,它通常不易被清楚地表述出来。万文涛则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化性质角度进行定义,认为它“是指教师所拥有的、与课堂情境紧密相连的、高度系统化的、加工到自动化程度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随时能够迅速调用的知识”。㈨陈向明将实践性知识分为可言传的,可意识到但无法言传的,无意识的、内隐的三部分。她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由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批判反思知识等几个要素构成。

不可否认,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概念的界定迄今并未达成一致,但我们可以归纳出其中的关键要素: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个体实际拥有、实际应用的知识,具有个人性和实践性;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应用是一种因情境变化而变化的自动化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并难以言传,以“教育机智”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情境性和默会性;这类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专业经验,以教师对教育生活经验的反思为基础,具有体验性和生成性。从上述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概念的探讨可知,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来源与生成,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探讨。综合已有研究可以发现教师实践性知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人经历,尤其是学习、培训经历,包括教学观察、交流、模仿等;第二,自己的主动建构,即以自己的原有信念为基础,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第三,理论知识,即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通过分析新手教师与熟练教师的知识构成,人们发现,新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较欠缺,而熟练教师的知识则以“实践性知识”为基础和特色。新手教师之所以较缺乏实践性知识,与职前培养有很大关系。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过于强调特定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而对实践性知识关注不够。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下称为师范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终因缺乏实践操练,很难将理论转化为行动,从而导致缺乏对儿童行为、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及其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强化教育实践课程,重在帮助师范生形成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批判反思知识等。

二、依托实践基地。形成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可能性

师范生在实践基地的体验(包括教育实习)过程中所建构的经验与知识,部分会影响他们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他们建构或改进教学技巧、改变他们对教学的认知及态度、影响他们未来成为教师的意向。部分会潜存到他们的内在意识当中,这些经验和知识当时可能对他们毫无影响,但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表现出来。实践基地可在以下几方面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1.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人们对特定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教育主张、教育原则等的确认和信奉。教师教育信念在形成和转变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推理能力、信念生态圈、动机因素以及所处的社会情境等。教育信念的变化有两种可能:一种可称为“丰富”,另一种情况可称为“修订”,据此完成“原理转变”或“信念转变”。师范生通过幼儿园这个实践基地,真正融入教育实践,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才能走出课本、直面现实,丰富和修订自己的专业信念,树立明确的专业态度。当师范生在实践基地所获得的体验与原有的信念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并会设法解决。教育信念的“丰富”和“修订”过程,有如皮亚杰所说的“同化”和“顺应”过程,也是一个“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过程。

2.自我知识

教师的自我知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效能感、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它不是一个把已有的某种教育理论简单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而是一个将一般理论与个人的情感、知识、观念等相融合的过程。师范生借助于实践基地这个平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在高校指导老师以及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帮助下,逐步了解自己的特点(性格、气质、能力等),乃至教学风格,逐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进而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

3.人际知识

教师的人际知识包括对学生的感知、了解,以及对学生和教学工作表现出来的热情。实践基地的体验能让师范生逐步认识到,应用型人才不只是知识型人才,也不只是技能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反思型人才。丰富的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需要有对幼儿进行观察、分析并积极反思的能力,还需要有对幼儿的爱心、责任心等专业素养。

4.情境知识

教师的情境知识主要通过教学机智反映出来,它有赖于教师对情境的敏感性、思维的敏捷性、认知的灵活性、判断的准确性等。这种情境知识的获得离不开主体对身处其中的情境的认知。真实情境中的学习能在更短暂的时间内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作为学习对象的知识和技能是镶嵌在它们实际运用的情境之中的,熟练的从业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持续地运用着这些知识和技能。而且,这些知识与技能对于从事学习的学徒,则是完成有意义的任务所必需的工具,他们正是在这些技能与知识镶嵌其中的社会性和功能性的情境中进行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的学习的。”因此,师范生在实践基地的见习和实习,是一个以类似于学徒制的方式去获取真实教学所需背景知识以及行动策略,从而丰富自身情境知识的过程。

5.策略性知识

教师的策略性知识,主要指教师基于个人经验和思考,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此类知识包括:教师对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对整合了上述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把握,将原理运用到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和情境知识一样,策略性知识的获得也有赖于在实践基地的体验,通过案例分析、“一课多研”等方式,在与指导教师以及幼儿园带班教师的交流中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

6.批判反思知识

教师的反思主要是实践的反思,即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师范生在实践基地的体验,近乎于“临床”性质的反思,是凭借扎根于教学实践而获得的“临床知识”。这种“临床知识”要通过记录、描述、说明、分析等方法获得。

三、以教育实习为重心。建立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机制

实习是师范生建构实践性知识的初始阶段。与入职后的教师实践紧密衔接。实习阶段也是教师入职的准备阶段,新手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深受实习的影响。正如研究者所言:“教育实习在职前教师教育过程中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然而在许多教师教育机构中,教育实习的安排存在着“目标定位的技术倾向、内容安排的随意倾向、实施过程‘走过场’的现象和实习、评价低效”等问题,因此,很多教师教育机构培养的毕业生明显存在能力的缺陷,造成入职困难、入职适应期延长甚至辍教等严重问题。为此,我们要反思,重新审视教育实习制度,以师范生的切实所需为立足点。

1.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存在于或来源于我们所活动的情境。正如布朗、克林斯等人在《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文化》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知识只有放在它产生及应用的活动、情境与文化中去了解与学习,才能使学习者获得真实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孤立于情境之外的抽象概念学习,往往不是效果不彰,就是让学习者不知学习所为何用。因此,要让师范生更多时间、更多机会地置身于基地这个重要的“实习场”,实现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转移,以帮助他们将已获得的各种知识转化为真实情境下的个人知识与实践能力。应当说明的是,作为学习者的师范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实践性知识的获取不是简单的经验模仿或逻辑分析,而是立足于个体实际对实践进行的独立思考,是在彼此互动过程中达成的理解。这种理解建立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之上,并由此生成意义。

2.完善指导教师制度

有关对新手教师的研究发现,在他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会遭遇到“现实的冲击”。所谓“现实的冲击”,是指在师范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教学理想在严峻、残酷的日常课堂生活现实面前的彻底破灭。面临真实的教学环境并参与其中时,师范生往往也会遭遇“现实的冲击”。在这种情境下,他们会在师徒制式的场域中“丰富”和“修订”原有的知识。

为此,我们应当让大学导师和实习基地导师组成一个合作共同体,共同为师范生创设充实、有序的实践体验情境。同时,我们还应当建立实习导师的培训与监督机制,促使导师真正成为师范生的指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

3.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

实践性知识来源于经验和实践,并依赖于情境,教育教学实践是师范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主要途径。师范生可通过试讲以及独立组织教学活动等形式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并通过持续反思,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为此,从时间安排上来说,我们可以将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从模式来说,可采取多样化实习方式,“现场观摩”“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多渠道并行。

4.教学案例研讨

教学案例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问题,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讨,有利于丰富师范生的教育信念、情境性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等实践性知识。通过研讨,师范生可以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事实上,教学案例研讨是实践性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它与完善指导教师制度也有着密切联系,可贯穿教育实习的全过程,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5.在实践中反思

师范生要懂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分析、归纳、试用、修正、分享等方式,不断与自己的经验对话,从而发展新的经验,创生不断朝向教育理想迈进的教育实践智慧与方法。因此,对于教育实习而言,引导师范生开展“反思性实践”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只能通过反思性实践才能获得。通过反思,帮助师范生将具有默会性特征的实践性知识显性化,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让个人知识成为共同知识。反思性实践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对关键事件进行描述与反思;对“一日生活”进行观察与反思;对原有经验进行梳理;从儿童视角出发,反思教学情境或过程;建立学习共同体;在参与课程开发中持续反思,等等。

除了教育实习,实践基地还可根据需要,安排师范生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节日活动或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等。师范生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穿梭于理论与实践之间,能够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与转化,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实践基地也可让大学与幼儿园互派专、兼职教师,承担相应的教科研任务,即大学派教师到幼儿园挂职,让大学教师在下园实践中,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幼儿园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大学承担部分教学工作,重点可承担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任务。

总之,依托实践基地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必须建立高校与基地二者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变单向任务式合作为双向共赢互动式合作。实践基地帮助高校培养具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从高校获得其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从而在合作中实现各自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4):33-54.

〔2〕万文涛.教师实践性知识论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6):8.

〔3〕陈向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知识论基础〔J〕.教育学报,2009,(4):52.

〔4〕〔10〕〔11〕〔12〕〔14〕〔15〕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5-107.

〔5〕〔16〕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模式与体制〔J〕.全球教育展望,2001,(7):4-6.

〔6〕〔17〕〔18〕〔19〕〔20〕〔23〕杨秀玉.教育实习:理论研究与对英国实践的反思〔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85.

〔8〕吕国光.教师信念研究的进展与走向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1).

〔9〕〔22〕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31.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工程经验;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26-02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中,社会需要大批合格的土木工程人才。然而,现有的高校毕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使用人单位感到满意,主要表现在高校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实际经验溃乏,在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有机结合。这与高校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而高校中教师对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工程经验,才能培养出合格土木专业人才。现实情况往往是教师过度地重视科研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不能在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知识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工程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必要性与意义,指出了高校教师工程经验现状及原因,最后指明了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举措。

二、工程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必要性与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程性和技术性。作为培养土木工程人才的教师,其授课的对象是接触实际工程不多而毕业后却要大量接触具体工程的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教师在高校中的角色决定了其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

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即理论知识的完善与实践知识的完善。完备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用工程实例充实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是如何得到具体的运用,如何从工程实际运用角度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增强授课效果。

然而,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工程经验现状如何呢?

三、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具有的工程经验现状及分析

一项针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1]:学校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评价处于“一般”、“不高”和“很低”的达到70.89%,而处于“较高”以上的只有29.12%(见图1);工程领域工作经历不足一年的高达17.54%,完全没有工程经历的工科教师达到25%;一般性参与、偶尔参与以及没有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的工科教师达到63.88%。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应当具备的实际工程经验。土木工程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其对教师实际工程经历的要求应不低于甚至要高于一般工科专业,工科专业平均水平尚且如此,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实际工程经历应当更不容乐观。

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体会,认为导致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工程经历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当前高校教师招聘过分强调学历水平,招聘时多是原则上要求应聘者须取得博士学位。这样,近些年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大多是直接从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的博士中招聘,以这类具有高学历的博士为代表的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队伍,没有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及相关的单位工作过,对于实际工程中的业务不熟悉,往往是熟悉相关的理论而不熟悉实际的操作过程,整个知识水平只是较多地停留在理论层次。

其次,当前工科高校教师考核晋升机制不健全,片面地强调科研业绩及成果以及学历,评审标准往往没有包含对实际工程经历的考核,造成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片面地追求高学历,片面地追求论文的数量、科研经费的多少和发明专利的数量等,而对于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主观上没有重视起来。

四、如何积累教师工程经验,增加教学效果

对于如何积累教师的工程经验,结合当前教师工程经验普遍不足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应当从完善教师队伍以及教师考核晋升标准做起。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2,3]:

1.拓宽教师队伍选拔的渠道。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多是从高校应届博士毕业生中招聘,而很少从实际工程单位中招聘,这种教师队伍选拔渠道过于狭窄,造成一些工程经验丰富且能够胜任教学的人才没能够进入教师队伍。从深层次上讲,这多是由于高校过分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导致的,而培养人才毕竟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为此,高校首先应该将教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其次应当转变观念,树立起“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观念,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拓宽教师队伍选拔渠道,使工程经验丰富且具有教学能力的人才都能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经验水平。比如,高校完全可以从工程技术企业、规划设计企业等相关企业招聘一些技术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专职教师。

2.实施专、兼职教师结合制度,以弥补专职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由于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企业中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并非都能够进入高校作为专职教师任教。为此,高校应当实施好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制度,制定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专门政策,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部分教学任务或者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更为灵活地,学校可以邀请工程大师以举办论坛、讲座的方式给在校师生传授工程实践经验,讲解设计、施工、管理中的技术要点,使得教师通过这些活动积累工程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支持和鼓励教师到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挂职锻炼。社会上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类企业是积累实际工程经验的重要场所,因而,对教师而言,尽可能地在这些单位进行相关的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自身工程经验的有效途经。然而,由于现实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多数企业并不愿意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此时学校可以与相关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教师进入到相关的企业挂职锻炼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实际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等形式,不断地丰富教师的实际工程经历,提高业务能力。

4.完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考核评审标准。目前,对高校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及职称晋升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论文数量、承担课题研究的多少等[4],几乎没有对实际工程经验的考虑,这是有失偏颇的。要将教师实际工程经历纳入到考核标准中,比如实际工程中工作的时间,工作中所负责项目的级别以及所获的奖项等。同时为提高教师对于实际工程经验的重视程度且避免使考核流于形式,不但要在考核标准中增加对实际工程经验的考虑,还应该将此类考核指标赋予较高的权重,引导教师加强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

5.鼓励教师与企业间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新理论新技术在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时,总是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而高校纵向课题正是着眼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问题,更是偏重于实际工程应用,这与偏重于理论以及应用基础研究的纵向课题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参与横向课题的研究,首先可以使教师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理论知识,促进理论与工程实践的高效结合,增加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然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讲授实际工程中理论知识是如何得到运用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因而学校应当鼓励教师与企业间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横向课题研究,使得与企业间积极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成为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一个有效途径。

6.发挥有经验教师的“内部传、帮、带”作用。在教师队伍中,不乏有着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为充分发挥这些经验丰富教师的优势,可以组建教学团队,在团队中合理地搭配工程经验丰富与工程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在团队中发挥工程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比如组织参加实际工程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观摩活动、带领需要提高工程经验教师完成学生实践环节的辅导工作等,最终达到提高整个教学团队实际工程经验的目的。

7.加强案例教学。土木工程专业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在教师缺乏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现场学习有困难时,借助案例教学,无疑是一种可行的途径。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熟悉实际工程中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完善自身的实践知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由于将理论知识结合于实际工程,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问题的解决中,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水平,涉及到高校管理制度以及教师自身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师自身共同努力,高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工程经验的积累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要使教师自身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工程实践知识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所处高校以及自身实际情况,主动采取各种举措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不但做到理论知识扎实,而且还要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为培养出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做出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李博.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李炎锋,薛素铎,杜修力.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04):77-79.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第3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式,国家对土地制度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国土资源部陆续制定和执行了数十部技术规程、条例、法规与政策,以持续地增强自身的土地管理能力。为了有效地满足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形势,应该持续地调整和优化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稳步增加教学效果。

1整合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要按照“促进全面发展、拓宽知识领域,适应发展形势”的专业课程改革思路。在保持专业优势的前提下,强化工程管理、经济学、资源科学、管理学等多个基础学科的内容整合。而且要结合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大变化,持续地开设新的专业课程,添加房地产策划与土地整理工程等新的专题内容。要持续拓展同学们的知识视野,增加就业率,不断丰富选修课程,提供更合理的授课内容,设计选修教学模块。比如土地信息技术模块涵盖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摄影测量等多门选修课;房地产模块重点涵盖了工程概预算、建筑学概论、房地产管理与经营等选修课。如此以来可以兼顾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确保专业知识和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要,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2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

应该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密切结合起来,多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授课容量,可以直观地创新相关讲授内容,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线路图、图片和用于展现相关内容。其次,要尽可能地实施与探索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策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被动听课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在一起,强化同学们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再次,要打造产学教研相融合的新型培养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同学们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力度。在实践过程中,为他们分配明确清晰的实习任务,增强他们的操作能力与动手实践意识,以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在开展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让同学们尽可能地参与到这些项目中来,让他们综合性地认识、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持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动土地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要打造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水平高超、结构合理的学科教学队伍。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要拥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深厚的学术造诣,可以带动与团结学术梯队进行科研与教学。详细来讲,首先是用好选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带头人;其次是为他们教师提供诸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契机,以便他们持续地更新知识,吸收与了解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再次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到相关企业、公司、部门定期挂职锻炼;第四,要聘请理论水平高超、实践能力较强的知名高校学者或者教授,担任本校的兼职教授,为教师定期开设学术讲座,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而且要强化专业选修课的教学研究,比如土地生态、不动产估价与地理信息系统等。

4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教师必须持续地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优化教学丰富,提升讲授技能,为同学们安排适当数量的实践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的力度。如一些高职院校业的实验课程或者专业实习较为丰富,涵盖了制图学基础、地籍测量、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地质学以及地籍管理等。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应该提高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如地质地貌、地籍测量分别达到了2.8∶1和5∶2;地图学基础与遥感概论都达到了3∶2;不动产估价为4∶1;土地利用规划为4∶1;土地信息系统为4∶2。加大建设实验基地与实验室的力度,之前的大部分实验工具都是模型、挂图、标本与手工实验。如今不少高职院校采购了相当多的电脑、多媒体、扫描仪与大型绘图机等多种实验器材,扩增了实验室面积。比如,本校与XX市城市规划局与国土资源局等,共同建设了针对性的实习实践基地;丰富了实践办学的指导策略,强化了横向联合的办学力度,增强了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他们实验或者实习中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问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再学习意识,可以更有效地把握和内化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理论,,逐步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实践辅以必要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基础;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破解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时完善和补充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第4篇

一、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建设评价标准主要从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旅游实践指导能力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分低、中、高三个等级。

(一)旅游管理专业初级“双师型”教师能力初级双师型教师能力主要评价标准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讲授,教师最低要求是有讲师职称,能进行实验总结能力、取得初级导游资格证或参加过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旅游技能培训。

(二)旅游管理专业中级“双师型”教师能力中级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旅游专业丰富基础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能讲授两门以上旅游专业课程、能独立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参与过教学改革,发表过专业论文、具有中级旅游资格证书、在企业至少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能独立编写旅游专业文件。

(三)旅游管理专业高级“双师型”教师能力高级“双师型”教师标准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具有高级职称,能系统化教学两门及以上专业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能将最新的旅游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学改革、教学教科研能力取得一定成果。获得高级导游资格证书,并在企业工作两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编写过旅游方面教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能进行实践创新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一)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途径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依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一个过程。改变教师观念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途径。观念转变是一项事业完成的根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旅游学科是一门实践能力强的学科,其更新速度快,教师应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促使自己的知识经常更新,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经常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经过审核获得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要成为某种意义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应搭建平台,让教师经常参加企业的活动,每隔3年要求教师必须到企业工作半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成为真正双师型教师,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岗位能力,真正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二)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度许多高校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通过强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其中包括聘请企业优秀员工、技术专家来高校讲学或在校兼职教学,定期组织教师前往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挂职训练、带领学生在企业中实习等方式来强化“双师型”教师质量。遴选一部分教师进入企业参与挂职训练,教师可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产业情况、运作流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自身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的知识、经验、观点等投入教学中作为实际训练的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高校可组织一些教学、实践经验的旅游学骨干教师定期对学校的中青年旅游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引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从而为学校快速组建出一支素质水平较高的实践教学队伍。

(三)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实践性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参加实践性研究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专业课教师是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导师,应用型本科教师不仅要具有实践能力,也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了,能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相关制度“双师型”教师尚未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和考核体系,在考核制度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普通教育评价标准。但“双师型”教师有别于一般类型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技能和技术资格考核中难以并轨,这就需要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在构建新的考核体系方面不能只将学历和学科水平为考核标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经历并重,摆平学术和技术之间的天平。

三、结语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职业教师 职业素养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职业教育兴起以来,各职业学校的学科框架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但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的扩展。而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扩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即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是职业学校立校之本。对于艺术设计职业教师来说,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职业素养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 

1、扎实的专业功底 

古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是首要任务,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专业知识要扎实精深,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悟能力、设计能力和对前沿信息的接受能力,应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并熟练掌握美术史等各门课程理论,技艺精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灵活运用。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及艺术领域的多门学科,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不但能够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广泛地摄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专业相关知识,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信息储备量,并有能力将所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建立丰富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更要具备创新能力,严谨治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丰富的实践经验 

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要以就业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因而艺术设计职业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理论课程,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具备实践经验,才能大大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可以说,职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名合格的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该有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且有在广告公司等一线设计部门工作过的经历,熟练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充分了解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了解市场要求和最前沿的设计信息,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具备了这样的实践经验,才能指导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扬创新精神,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创造能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品才能做出最恰当、合理的评价,而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上。

“如果教师不参与设计实践,不与客户见面,不接触社会上的设计任务,传授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现实,既缺少学术深度,又缺少应用价值,学生也不信服。专业教师只有具备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才能为教学改革、教学思路的创新提供保障,才能使专业设计教学与时俱进,完成理想授业目标。”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第6篇

1.1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大多是在学校从事专门理论教学工作的教师,甚至有些指导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因此并没有在企业工作实践的经验。而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建立校内会计实验室,并使之具备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在这种高度仿真的环境里处理相关的会计业务。由于这些业务源于特定行业企业的典型业务,指导教师可能并未接触过,并不清楚该业务的处理流程。故而,这些教师可能无法顺利指导学生开展会计实践。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给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1.2学校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专科层次的教学与传统本科层次教学相比,更加地注重实践,而忽视了理论教学,因而出现了专科层次教学偏向高职教学的现象,学校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旨在培养服务基层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其所开展的会计实践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其学习氛围远不如传统本科院校。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不利于会计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3实验设备陈旧。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如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通过让学生手工进行建账、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来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或是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使用相关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让学生掌握电子账套的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用户及权限的管理,总账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等基本内容。但是,会计传统实验室的基础设备陈旧,功能不够健全,难以满足新升本科院校对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给其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带来重重不便。

2机会分析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是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中的技能型人才。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本科层次人才相比,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具有传统本科层次人才所没有的专业实践能力。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这种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给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带来很大的机遇。

3威胁分析

社会对有经验人才的偏好。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它是一项经验堆积起来的工作,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税法、计算机等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社会偏爱具有丰富的会计从业经验的会计人员。而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往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欠缺实践经验。社会对有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的偏好往往会高于高等院校通过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这对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外在威胁。

4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4.1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要提高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执教的师资队伍水平是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4.1.1提高自有教师的业务技能。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要具备不断创新、勇于进取的思想观念,要有不断获取专业知识、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学习意识。学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指导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技能。鼓励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鼓励现有教师到企业、银行、税务、审计等信息化知识应用较广的部门和领域实践,同时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水平。

4.1.2外聘校外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门人员。外聘的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有丰富企事业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有些甚至是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或注册资产评估师。这些外聘教师具有丰富的财务工作,或是审计工作经验,不但可以解决学生在会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4.2提高学生的应用型人才意识

由于受升本之前学校整体氛围的影响,新升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偏于注重传统的会计实践操作,而轻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中的技能型人才,这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专门院校,并通过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其首要的前提就是使学生具备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意识,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会计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4.3建立会计综合实验室

建立会计综合实验室是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计综合实验室与传统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不同,它必须要具备开展会计实验教学所必需的设备与设施,将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场地建成集会计、审计、金融、税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实验室,为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

4.4加强校企合作

校内开展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模拟的只是企业的局部环境(如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模拟的业务也只是特定行业企业的一部分典型业务,学生不能通过校内实践掌握企业全面的业务活动,而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解决。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学生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一方面增强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财务工作经验,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5结论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第7篇

论文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对各方面人才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师的职业素养对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蓬勃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对艺术设计职业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业素养很多,本文拟从最重要的四个方面,即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作简要分析。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职业教育兴起以来,各职业学校的学科框架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但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的扩展。而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扩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即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是职业学校立校之本。对于艺术设计职业教师来说,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职业素养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 

1、扎实的专业功底 

古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是首要任务,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专业知识要扎实精深,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悟能力、设计能力和对前沿信息的接受能力,应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并熟练掌握美术史等各门课程理论,技艺精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灵活运用。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及艺术领域的多门学科,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不但能够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广泛地摄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专业相关知识,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信息储备量,并有能力将所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建立丰富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更要具备创新能力,严谨治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丰富的实践经验 

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要以就业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因而艺术设计职业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理论课程,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具备实践经验,才能大大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可以说,职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名合格的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该有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且有在广告公司等一线设计部门工作过的经历,熟练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充分了解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了解市场要求和最前沿的设计信息,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具备了这样的实践经验,才能指导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扬创新精神,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创造能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品才能做出最恰当、合理的评价,而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上。 

“如果教师不参与设计实践,不与客户见面,不接触社会上的设计任务,传授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现实,既缺少学术深度,又缺少应用价值,学生也不信服。专业教师只有具备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才能为教学改革、教学思路的创新提供保障,才能使专业设计教学与时俱进,完成理想授业目标。” 

3、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求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应具备全新的师生观,应以引导和协作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课堂教学的性质,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努力拓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视野,使艺术设计理念渗透到学生参加的各类活动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勇于探索未知。 

4、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 

首先,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 

其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只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拥有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还不能认为其“优秀”,同时还应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第三,一名真正合格的艺术设计职业教师,还应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爱岗敬业,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掌握每一个学生作品的构思风格,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同时,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应严谨构思,大胆创新,力求精益求精。 

5、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本着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努力教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致力于科学研究,在设计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在每一次实践和作品设计中,不断反思自身的差距,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当然,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还有许多,笔者在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适应当代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第8篇

论文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对各方面人才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师的职业素养对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蓬勃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对艺术设计职业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业素养很多,本文拟从最重要的四个方面,即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作简要分析。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职业教育兴起以来,各职业学校的学科框架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但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的扩展。而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扩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即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是职业学校立校之本。对于艺术设计职业教师来说,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职业素养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

1、扎实的专业功底

古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是首要任务,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专业知识要扎实精深,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悟能力、设计能力和对前沿信息的接受能力,应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并熟练掌握美术史等各门课程理论,技艺精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灵活运用。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及艺术领域的多门学科,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不但能够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广泛地摄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专业相关知识,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信息储备量,并有能力将所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建立丰富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更要具备创新能力,严谨治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丰富的实践经验

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要以就业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因而艺术设计职业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理论课程,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具备实践经验,才能大大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可以说,职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名合格的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该有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且有在广告公司等一线设计部门工作过的经历,熟练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充分了解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了解市场要求和最前沿的设计信息,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具备了这样的实践经验,才能指导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扬创新精神,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创造能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品才能做出最恰当、合理的评价,而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上。

“如果教师不参与设计实践,不与客户见面,不接触社会上的设计任务,传授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现实,既缺少学术深度,又缺少应用价值,学生也不信服。专业教师只有具备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才能为教学改革、教学思路的创新提供保障,才能使专业设计教学与时俱进,完成理想授业目标。”

3、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求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应具备全新的师生观,应以引导和协作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课堂教学的性质,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努力拓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视野,使艺术设计理念渗透到学生参加的各类活动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勇于探索未知。

4、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

首先,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

其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只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拥有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还不能认为其“优秀”,同时还应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第三,一名真正合格的艺术设计职业教师,还应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爱岗敬业,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掌握每一个学生作品的构思风格,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同时,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应严谨构思,大胆创新,力求精益求精。

5、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本着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努力教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致力于科学研究,在设计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在每一次实践和作品设计中,不断反思自身的差距,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当然,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还有许多,笔者在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适应当代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第9篇

关键词 装备教学 教员队伍 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39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Troops and Actual Combat

LOU Shuli, HAN Yanli, LV Junwei

(Department of Control Engineering, 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1)

Abstract Teaching is implemented by the teacher, and teacher's ability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teaching.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equipment with the need of troops and actual combat is the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faculty are described, and ide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equipment teaching; faculty; knowledge structure

0 引言

为贯彻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落实军委总部首长关于院校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院校教育需要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培养出适应部队各个实战岗位要求的人才。近些年随着海军迅速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大量列装,装备的使用操作、维修保障有了全新的变化,对部队官兵的装备应用和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部队急需懂装备、懂指挥的人才队伍,而这种人才队伍的培养要求院校必须加强装备教学,对教员队伍提出了更高、更全、更严格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员装备教学能力以适应面向部队、面向实战教学的需求,是目前院校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针对装备教学对教员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提高教员装备教学能力,从而培养出岗位合格的军事人才。

1 装备教学对教员队伍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要求

装备教学是一种面向实际工作岗位、实际装备的专业性教育,必须面向任职岗位需要,培养学员在素质、知识、能力上能够满足部队任职的需要,因此不仅要求教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还要有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1.1 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

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教学工作的基础。①每一个新装备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新技术,因此装备教学要求教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专业知识。②要求教员具有扎实、宽厚广博的知识功底,具有渊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和新兴科技知识;要求教员既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又应具有娴熟的装备维修保障实践知识,既要有深厚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组织训练、指挥管理能力;要求教员随着装备不断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更新补充、知识,不断改造和更新知识结构。教员只有具备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优化自身素质,才能优化育人功能。

1.2 丰富的实践经验

装备教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表现在教学上就是教学内容要针对部队装备保障和训练,培养目标是使学员具备岗位任职能力,因此装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贴近岗位的工程实践。承担装备教学的教员,首要条件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与规律,达到“上台能讲授,下台能操作”,③能够胜任相应装备的教学实验、维修保障、综合演练和装备科研等方面工作,并能及时跟踪部队新装备、新技术。

1.3 较强的教学研究及创新能力

装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多样化,④并且装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遵循以往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不断地研究、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装备教员必须研究装备教学规律和特点,充分研究教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不同装备和教学对象,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 院校教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现状

从目前军队院校教员队伍现状看,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实践能力都还存在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部队经历和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军校教员主要是来自院校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但普遍缺乏部队经历,不熟悉装备情况。虽然各军事院校有意识地加强教员的部队任职、代职经历,但是由于多数教员部队任职、代职的时间短、两次代职间隔时间长,代职专业面小,装备实战训练保障的复杂性、多样性,部队装备更新速度快等问题,教员短期代职、任职学习获得的感性认识,不能满足部队装备保障训练全面要求,也不能满足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需要。能够熟悉部队装备,掌握部队建设情况,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员数量较少。

2.2 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由于大部分院校教员常年置身于学历教育的模式体系中,虽然学科专业知识扎实,但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对于实际部队装备训练保障了解不足,缺少对部队训练保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理论、新方法的应对能力,创新不够,对于新装备的科研、学术研究不活跃,从而导致院校新装备教员的知识面不够广博,实践知识缺乏,新装备知识更新不够,直接影响了装备教学的效果。

2.3 由学历教育向任职转型不够

目前从事装备教学的院校大多从学历教育转型或者是任职与学历教育并存,一方面院校的新装备保障不够,另一方面教员教学的理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向任职方面转变不够。教学理念上,不能充分考虑部队岗位任职需要,教学的重点仍然是侧重于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对于新装备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方法上,仍然习惯采用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等教学方法重视不够;在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与部队装备及岗位结合不紧,教学内容随装备发展变化更新不够及时,教学内容不能跟踪装备发展的新技术、新理论,不能反映部队装备训练保障实际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适应部队装备岗位的新变化新要求。院校教学中,教员是主体,教员队伍的这些不足严重影响着新装备教学的效果。

3 教员装备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装备教学对教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使知识得到更新,调整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验,使教学能力和学术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3.1 深入实际部队,丰富实践经验

装备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员具备装备应用的能力,因此从事装备教学的教员,必须贴近部队装备及岗位实际,把部队装备的训练保障知识及实践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而部队装备的训练保障知识及实践经验的获得,需要教员不断深入实际部队,了解部队新装备的发展动态,理解部队装备训练及保障模式、理念,丰富自身实践经验。要进一步完善部队与院校之间的联教联训制度,充分发挥部队在装备保障和训练考核方面的优势,弥补院校装备方面资源匮乏的缺陷。要充分发挥院校教员和部队干部之间双向交流作用,鼓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队一线干部、士官骨干到院校交流,拓展教员到部队代职、任职的专业层次、范围,提高教员到部队任职、代职的质量,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员参加部队装备保障、训练、演习等重大任务,拓展院校教员理论研究实践视野,了解部队装备保障训练动态,丰富院校教员的装备实践经验,从而提高院校教员的装备保障实践能力。

3.2 加大岗位培养力度,提高教员装备教学业务水平

目前军事院校从事装备教学的教员较少,装备型号教学任务繁重,同时院校教学及科研对教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院校应该加以倾向性的指导,加大岗位培养力度,提高教员装备教学业务水平。一是院校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加强装备条件、技术资料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教员队伍装备岗位培养的指导与监督,建立和完善装备岗位教学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二是鼓励教员自学,适当组织集训。要在教员自学的基础上,利用新装备交装工厂培训、联教联训、部队服务等时机,有计划地组织教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提高装备教员的教学业务水平。三是教员之间广泛开展互助互学,发挥教授、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借助教研室和教学组的集体备课,不断完善装备教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和授课技巧。

3.3 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教员队伍的知识水平

有计划地安排教员到相应的部队院校、地方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学习,或者参加总部、海军以及部队训练结构组织的新装备培训、技能培训,到新装备研制试验单位参加装备的跟产跟试,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最新发展动态信息,了解和掌握当前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前沿知识,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通过学习培训,充实知识内容,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3.4 积极扶持和引导,提高教员科研学术水平,调整知识结构

学术、科研是教学的必要支撑和逻辑延伸,是教员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学与学术、科研,有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⑤院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与海军新装备的建设和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装备教员要充分认识学术科研对于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学术研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院校应该通过政策、经费等方面积极扶持和引导学术科研,要从基础理论研究向新装备的应用、保障和技术发展方面转变,营造良好科研环境,调动教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中青年装备教学骨干的学术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参观见学、进修学习、出国深造,跟踪装备技术发展前沿趋势,拓展视野,更新知识内容。同时,鼓励教员要善于总结学术科研成果,并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真正使学术科研成为提高装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4 结束语

随着海军高新装备的加速发展,装备训练和保障要求越来越高,对院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院校教员需要不断提高装备教学能力。因此,院校教员一定要面对部队、面向实战,以对人才培养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教学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研究装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装备教学能力,培养出岗位合格的军事人才。

注释

① 贾云.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之管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② 柳鹏,郑思龙,魏保华.提高新装备教学能力生成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2013(2).

③ 孟藏珍,闫抒升,王晓军,等.强化装备教学实践环节研究[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