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05 09:10:55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第1篇

(一)核算目标的对象不清晰

机械制造加工业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费用,而企业所需的成本核算要为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管理层需要借助对市场变化情况的具体分析对机械制造加工成本进行决策,所以,必须对成本核算的目标及对象进行明确。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机械制造加工业并未严格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核算管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多元化经营和生产,但通过对成本核算的简化,对不同产品进行统一的成本核算,导致其核算目标不够清晰,没有突出重点问题。细节上看,企业的成本差异暴露无遗,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和控制,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机械制造加工行业应重视核算目标不清晰这一重要漏洞,否则加工成本的准确性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二)成本核算管理标准不科学

核算标准的科学合理是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对成本预算标准及执行标准进行明确划分与合理分配,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标准,才能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国尚且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多数企业笼统分类核算对象并进行成本核算,未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且无法分出制造费用中的明晰项,最终导致成本核算出现差异。另外,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严谨性与程序性很强,但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使成本核算职能逐渐弱化,造成了核算管理的漏洞与误差,最终的成本核算也缺乏准确性,对企业发展规划及策略决定产生严重影响。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成本核算方法直接决定了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大多数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所运用的核算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影响成本核算结果出现偏差。例如对产品的生产费用进行计算时,将其分配到直接与间接费用当中,而成本分工的明细化及专业化日益突出,在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中,多数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共同对零件进行购买,受生产模式的影响,简单的对生产成本费用进行计算是不可行的,同时产品成本分摊也不能简单化。所以,计算分摊核算时,需要依据原始票据进行成本核算。而企业生产过程中,与其他企业合作购买的原材料所需的原始依据并不完备,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产品完工前的真空期。在没有完整发票的情况下,企业对材料的采购及加工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就变得十分困难。同时虚高利润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二、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ERP系进行建立,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提供管理平台,便于企业决策层及员工对决策运行手段的运用。对ERP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建立,进一步整合企业采购、经营、生产、物流等系统数据,对信息交流进行加强,以促使决策力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如变更合同时,采购部门获知变更信息及时,对采购计划进行更改,使库存积压物资的利用更为合理;生产部门对生产工艺进行变更,使排产工序得以进一步优化;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了资金占用等严重问题的发生。此外,及时进行成本管控,对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解决不合理现象与管理漏洞。如下发排产工序后,车间对生产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安排,一些简单产品安排在大设备上进行生产,就会出现工时成本偏离预算的漏洞和问题。此时管理人员依据ERP系统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并积极作出制止行为可有效促使生产及管理成本的降低。

(二)进一步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由于核算方法的不合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工作管理,忽略了不同核算对象的固有差异,这就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精确行,机械制造加工业的成本水平也就得不到准确衡量,容易出现成本核算偏低、偏高的问题,严重影响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必须对不同核算对象之间的固有差异进行明确,如明确制造成本与人工成本产生的不同差异,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具体的对象进行成本核算,以符合对象的原则对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制定,并进一步促使核算管理的加强,针对不同的核算对象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管理。这样一来,特定核算对象都匹配有对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且每一种核算方法都能对特定的核算对象进行准确衡量。从而有利于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更为稳定。

(三)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在生产和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的性质各异、种类繁多,针对不同性质和类别的成本核算项目,必须确保运用统一的核算标准或依据进行成本核算,这样各项成本的核算依据标准才能准确衡量不同项目的成本费用。对此,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对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及标准进行建立,同时确保核算标准的简便性与合理性。其中,核算标准的合理性是指每项成本核算的标准能够充当核算标尺成为相应成本对象的核算依据,其标准对相应成本对象的度量必须科学及合理;如每小时支付的平均工资可以被当作为人工成本的核算标准。核算标准的简便性是指所制定及运用的成本核算标准必须简单易懂;如成本核算标准比较繁杂,就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不利于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过程中,必须确保标准的简便与合理,这样核算人员在才容易理解和执行。

(四)合理运用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通过成本计算进行工作处理,其计算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与科学。所以,企业应当对科学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选择,实事求是的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如将企业外包成本分摊成产品的人工费用是不合理的,运用这种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容易影响机械制造加工行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将外包成本归于生产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而不能作为人工费用进行核算。又如以支出原始凭证作为成本计算的重要依据,而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又无法及时获得已支出的原始凭证,已支出却未获得原始凭证的情况下,这些支出往往不会被纳入成本进行计算,这就违背了成本核算的客观与严谨,致使成本计算出现错误和遗漏,导致账面成本偏低,影响企业高估利润。对此,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将已经产生的支出纳入到成本中进行计算,从而不断提升成本核算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三、结束语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第2篇

本论文论述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了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和优势,最后建立了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参考。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运用 虽然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但毋庸讳言,我们对物流成本的测算、分析和研究,无论是总量的还是企业实际支出的,还是行业标杆水准的,基本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因此,要达到合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就必须认真进行物流成本的分析与管理,而进行物流成本分析与管理的前提是正确核算物流成本。 一、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不了解本企业物流成本的症结在于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上。在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中,要正确把握物流成本是困难的,容易计算的只是一些外委运输费等,其他的费用分散在制造成本和一般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项目当中。所谓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传统方法是指: 1.企业对物流系统的成本测量主要是以数量为基准的成本计算系统为主,并没有考虑物流系统各环节的具体运作过程。这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不能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且核算工作量大,要想把物流成本准确的从相应的制造成本和一般管理费及销售费用中抽出,首先应界定哪些是物流活动消耗的,哪些是非物流消耗的,由于界定存在着随意性,就会导致物流成本不准确;其次,物流成本金额按一定标准抽出,标准选择不合理,也会导致物流成本不准确;同时,在众多的财务凭证中寻找与物流活动有关的资料,对一些小型企业来说都是一种负担,更别提业务量大的一些大型企业,核算工作量过大。 (2)传统的成本计算法造成了所谓的“物流费用冰山说”。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库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实际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因为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白己的库房保管货物和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都没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传统的会计方法没有显现各项物流费用,在确认、分类、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上都存在许多缺陷。 (3)在现代的生产特点下,传统物流成本计算法提供的物流成本往往失真,不利于进行科学的物流控制。现代生产特点是生产经营活动复杂,产品品种结构多样,产品生产工艺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使过去费用较少的订货作业、物料搬运、物流信息系统的维护等与产量无关的物流费用大大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基于这种无意识的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与产量关联的分摊基础--直接工时、机器小时、材料耗用额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的由来。这种计算方法使许多物流活动产生的费用处于失控状态,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物流服务水平的下降。这种危机在传统的制造企业表现尚不明显,然而在先进制造企业,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它却是致命的。 本论文论述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了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和优势,最后建立了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参考。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运用 虽然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但毋庸讳言,我们对物流成本的测算、分析和研究,无论是总量的还是企业实际支出的,还是行业标杆水准的,基本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因此,要达到合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就必须认真进行物流成本的分析与管理,而进行物流成本分析与管理的前提是正确核算物流成本。 一、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不了解本企业物流成本的症结在于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上。在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中,要正确把握物流成本是困难的,容易计算的只是一些外委运输费等,其他的费用分散在制造成本和一般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项目当中。所谓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传统方法是指: 1.企业对物流系统的成本测量主要是以数量为基准的成本计算系统为主,并没有考虑物流系统各环节的具体运作过程。这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不能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且核算工作量大,要想把物流成本准确的从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企业;贸易冲突;成本核算

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产品成本核算是成本信息形成的主要方法,因此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一直受到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会计准则对于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经过多年的发展于2006年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从而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其对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在可计入产品成本的内容方面较以前准则有了一定的变化且吸收了一些国际经验与做法。这促进了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发展和实务水平的提高。但从近年的情况来看,中国与其他国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贸易冲突,中国制造产品依然面对着反倾销诉讼的困扰。而改进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可能会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 文献综述

对于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研究一直受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中国的会计主管部门于2010年开始调研并准备建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学者认为是必要的,但需要分行业进行规范,并引入环境成本、人力成本等,同时需要建立成本报表制度。有学者认为,企业产品核算制度应当考虑对外贸易中解决反倾销诉讼的需求。(袁唐梅,2009)反倾销诉讼是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但是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会计信息,尤其是企业产品成本信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产品成本是确认倾销的关键性因素,在反倾销应诉中具有维权作用,完整翔实的成本信息在应对反倾销会计举证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陈志友,2003等)关于产品成本核算如何应对反倾销诉讼,有学者认为应当建立专门的反倾销产品成本核算办法,乃至理论体系(陈志友,2003等);而同样有学者认为只需将已有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既可(孙铮、刘浩,2005)。企业会计准则中未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做出明确的规定,但会影响到产品成本核算的范围。《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实施对于中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该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为中国的会计信息得到国际认可提供了保证,其中包括产品成本信息;此外在成本核算范围,如: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方面较以前发生了变化,可以纳入成本核算范围的项目增加了,这更适应中国国情和有利于应对反倾销诉讼。但依然存在这一定的不足,如未考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等(袁唐梅,2009)。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一般的研究将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宏观环境会计核算是基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平衡问题。微观环境核算则为宏观环境核算提供支持,企业作为社会的微观主体应当承担由于其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责任与保护环境的义务。从而在微观领域建立反映企业环境活动的核算体系成为一种必须的措施,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恰当的方法,真实、公允的对企业的环境支出和收益进行确认和计量,将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进行披露,从而为相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信息,以满足社会对企业承担环境保护义务的要求。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成本核算理论框架的研究和部分重污染行业①的环境成本核算方面。中国环境成本核算研究主要受到国际研究的影响与推动,但在实务中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对于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仍集中在对于企业整体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的核算中,缺乏将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事项在目前会计框架内进行解决的具体措施。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主要集中在企业整体在环境治理、必要的环境保护支出等方面发生成本的核算。在环境成本核算方面主要的研究观点认为应当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内部环境成本进行归集与分配,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进而进行归集与分配。

二、 中国企业现行成本核算方法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中存在不足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遭遇贸易冲突受到反倾销调查甚至面对反倾销诉讼严重影响到了这部分企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制造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过程中,理论界与实务界从国际贸易、法学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亦有会计学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人员从会计学,尤其是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产品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制造企业所使用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 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过小。中国制造企业在出口产品成本核算中目前使用的主流方法对成本范围的界定与国际通用的反倾销法中的成本确认有着较大差别。中国制造企业在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中一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项内容,与应对国际反倾销中所需的成本信息相比较过于笼统,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过小,需要更加明细的产品成本核算信息。按国际惯例,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需要进一步的细化,除上述三项内容之外还需要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研发费、包装费、广告费、运费、保险费等。国际惯例中应对反倾销调查或诉讼中的产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一般费用和利润组成。具体而言,国际惯例中的生产成本和中国的概念不完全相同,其包括原材料(直接原材料和制造费用中的原材料)、人工(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人工)、固定成本(折旧、摊销和其他固定费用)。

中国制造企业在出口产品制造过程中将部分成本以过低的价格计入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或者完全未纳入产品成本核算。中国的经济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进行了几十年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主要作用,但是政府的调控仍然会影响到一些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中国的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其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由于种种原因仅支付了较少的费用甚至是无偿划拨获得的,与此相关的摊销可能低于市场正常水平,因而该类企业的产品成本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较要低。类似的情况还有,某些企业能够以低于市场评价水平的成本获得银行贷款或者其他资金,从而其财务成本较市场平均水平低,这样很容易遇到反倾销调查。且增加了中国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中的困难。

2. 中国企业成本核算中忽视环境成本。传统的成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只关注那些在生产中直接消耗的,且能以货币计量的耗费。但从环境成本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传统成本理论与核算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企业产品的真实成本,传统的产品成本信息是不全面的,在产品成本信息中应该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以使产品的成本信息包含其在生产等环节所造成的环境方面的代价,可以促使企业重视环保,使有限的环境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中国整个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忽视使得中国的环境资源在经济活动中被低估,例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定价明显低于其成本,甚至对于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三废”排放等环境成本未纳入产品成本核算的范围,这都低估了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使得中国的环境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处于一种超额使用的状态不能得到很好的补偿。这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环境问题的恶化,同时也造成中国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被低估在国际贸易中很容易遭受反倾销调查面临较严重的贸易冲突。将中国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之内,将会同时促进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冲突问题的缓解。

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的必要性随着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而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同,尤其是近年来大型的环境事件发生之后。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管理等问题日趋受到重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应用亦不断增加。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有利于保护环境。传统的成本理论仅仅计算微观的经济成本,没有把资源环境的消耗计入企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忽视环境保护,甚至鼓励企业牺牲环境,透支环境以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能够促进经济与资源的和谐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基础,而资源环境的有效利用与保护亦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种粗放式增长,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粗放式开发已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企业环境成本理论试图从有偿使用自然资源这一前提出发,把企业对环境保护的义务纳入企业内部经济核算以期促进企业的持久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缓解。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往往会忽视社会利益,破坏环境。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产品成本核实范围,将对企业的污染环境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效果,重视环保并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成本的企业将会获得较高利润,而污染企业将会受到环境成本的约束收益水平下降甚至出现最终倒闭的情况。这有利于整个社会淘汰落后产能,协调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随着技术进步、人口增加、社会生产规模的无限制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如荒漠化、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在一定区域内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全球范围内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达到了从所未有的一种程度,从各个角度出发努力控制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将环境问题纳入企业核算的内容,将环境污染、环境治理这一公共领域的问题进行“内部化”成为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在1998 年于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十五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在这之后,为解决环境会计核算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观点。而这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制造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三、 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措施

应对国际贸易冲突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法学、国际贸易学和会计学等的配合,但出口产品的成本核算在这个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前文所述,中国制造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时存在一定的不足,故需要在以下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

1. 对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进行调整。如前所述,在国际反倾销法中产品成本的构成范围要较中国目前的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要广,包括了“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两部分,即反倾销调查中所指的产品成本除包括生产成本外,还包括“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这与中国目前的习惯性做法是不同的,中国一般的产品成本只包括生产成本,而产品为了设计、销售、运输以及财务费用等按照中国的习惯性做法是计入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这样使得中国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时候,单就产品成本信息的形成上就陷入了比较被动的局面。为此,中国在产品成本核算范围方面为了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需要应当学习国际反倾销法中的常用做法,将目前的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进行调整。但这是一项业务量比较大的工作,因为牵扯到对目前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修改。在产品未被销售的情况下,原先计入期间费用的设计、销售、运输以及财务费用等将形成存货,增加企业的资产数量,其费用将下降而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净利润、所得税等。

2. 细化成本核算工作。成本资料的收集保存更加符合国际反倾销法的要求,成本核算中确定了成本构成的内容,另一个方面就是成本费用的分配,这部分已在上文有所论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成本核算工作的一些细节性、技术性工作的改进,例如在成本构成项目上,目前中国企业常用的做法是将成本划分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前提下,成本项目可以进一步的划分,如直接人工可以划分为熟练工、实习工等,对于产品成本信息的构成尽可能的提供详细的信息,除提供货币计量的会计信息之外,还可以提供比较详实的物理指标等,以满足反倾销调查中对于成本信息的需要。

3. 提高对直接生产制造成本相关的一些经营活动成本的核算水平。这些相关成本包括了产品销售、研发、存货管理及质量保证等经营环节的成本,中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中规定这些成本中的部分可以通过有关的方法能被资本化或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之中。但国际反倾销法中承认的产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按照国际惯例计入入成本的经济资源消耗即包括生产成本还包括单位产品所含的其他一些经济资源的消耗。总体来讲,涉及反倾销涉诉的产品其成本信息的要求较之一般产品其信息含量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企业不仅需要调整成本核算方法扩大成本核算范围、改变成本分配方法;同时还需要结合反倾销调查的需要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以提高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能力。

4. 应对环境成本信息需求的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措施。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在当前条件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企业在产品成本中能够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仅仅依靠企业的努力是实现不了的。

首先,需要政府的支持。目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仅仅就固定资产、矿产资源等核算中包含了恢复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其他与环境相关的成本均未涉及,企业的会计核算需要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若企业单独将其相关的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其会计信息与其他未纳入核算的企业相比其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受到影响,而且环境成本纳入核算之后其产品成本增加会计利润会下降会影响到其经营业绩评价。此外,环境成本纳入核算范围之后若税法没有相关的规定,其纳税调整的工作也增加了。因此,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核算体系需要政府的推动。环境成本中的恢复成本、环境质量成本、排污费的定价等可以看做是一种公共产品,这些信息需要政府来提供,企业根据政府提供的信息来进行相关会计要素的计量。

其次,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核算范围之后,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与方法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核算体系中将增加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科目、账户及相关的会计信息,其次各种环境成本要进行具体的细化,部分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部分要经过分配之后进入产品成本,还有部分不能计入产品成本需要计入期间费用等。环境成本的核算是一个系统性的,要在当前成本核算体系之内实现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最后,环境成本计入产品成本之后亦需要进行成本控制。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政府管理法规的要求制定环境成本的预算指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与环境成本相关信息的实际指标进行比较、评价,从而对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对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耗费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将来的生产活动中的环境资源的耗费进行控制。有利于企业降低环境成本,促进环境保护。

注释:

①如化工、冶炼、采矿等行业。

参考文献:

1. 陈冬生. 论企业成本公开的途径. 会计研究, 1996, (5).

2. 丁学东,李国中. 1978—1994年中国企业财务改革论评. 会计研究, 1996, (5) .

3. 冯巧根. 成本会计创新与资源消耗会计. 会计研究, 2006, (12) .

4. 郝俊英,黄桐城.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综述.经济问题, 2004, (6) .

5. 孙铮,刘浩,李琳.贸易救济会计——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 汪炎汝. 企业环境成本计量的投入产出模型.上海经济研究, 2008, (1) .

7. 王仲兵.论应诉反倾销会计的理论框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5).

8. 吴文莉,蔡令柱. 浅谈产品成本核算.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1) .

9. 鄢惠. 浅析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魅力中国, 2007,(2) .

10. 颜延.会计标准与反倾销.财会学习,2006,(3).

重点项目:兰州商学院科研课题“中国企业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基于会计准则视角”阶段性成果。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第4篇

关键词:销售分公司 独立核算 非独立核算 博弈论

一、前言

随着国家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扶持,越来越多的民族制造企业一步步做大做强,他们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开始转型向销售领域扩张,及产销于一体。既然选择销售,就必须考虑到销售的分销渠道。菲利普·科特勒则认为:企业分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的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因此,企业分销渠道主要包括商业中间商(因为他们取得所有权)和中间商(因为他们帮助转移所有权)。此外,它还包括处于分销渠道的起点和终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二、模型的建立

企业和销售分公司所有者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在合作中有冲突,行为互相影响,同时信息不对称。劳资双方在进行交易时,双方各自拥有对方不知道、但是对对方又十分重要的信息,如企业事先并不知道销售分公司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效率,但工资水平却要事先确定:销售分公司人员亦不知道企业产品的实际成本等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是不停地变化着的。双方都在权衡自身的利益得失,采取合作建立在自身利益基础之上。下面是模型的建立:

某一制造型企业的非独立核算销售分公司一年的花销(包括吃、住、行)A,销售分公司人员工资B,一年销售分公司的销售总额C,企业给非独立核算销售分公司的返点a%,非独立核算销售分公司企业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D,销售分公司从企业的进货成本E,若销售分公司改为独立核算则一年销售总额C',企业给独立核算销售分公司的返点是b%,对于销售分公司来讲,由于独立核算后提升了销售分公司人员的积极性,因此C’>C。

从总体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和销售分公司的利润之和S):

若销售分公司实行独立核算制

S'=(C'-E-A+C'*b%)+(E-D-C'*b%)=C'-A-D

若销售分公司实行非独立核算制

S=(C*a%+B)+(C-D-A-B-C*a)=C-A-D

由C'>C 则S'>S

所以销售分公司采用独立核算制会使总体利润增加,增加的部分来源于销售分公司人员积极性所创造的价值。

从个体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考虑(独立核算利润-非独立核算利润=Δs):

销售分公司的利润差 Δs'=(C'-E-A+C'*b%)-(C*a%+B)=(C'+C'*b%)-(E+A+B+C*a%)

企业的利润差 Δs=(E-D-C'*b%)-(C-D-A-B-C*a)=(E+A+B+C*a%)-(C+C'*b%)

令X=E+A+B+C*a%(销售分公司进货成本和销售成本)

现在我们采用最简单的两人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可以说明企业和销售分公司的谈判过程以及合作制度的形成过程。假设存在两个博弈参与者,行为人l代表企业,行为人2代销售分公司。他们在每一时期都相互遇到,并在两个行动之间任选其一,行动1为独立核算制利润大于非独立核算制,行动2为独立核算制利润小于非独立核算制,这样就定义了一个以双变量矩阵表示的囚徒困境博弈。

由表2可以得出,当Δs'

以某一销售分公司为例,销售分公司从总公司的进货成本E=50万,销售成本A+B=6万,非独立核算情况下,分公司的销售总额C=70万,总公司给予的返点a=5%,独立核算情况下,分公司的销售总额C'=100万,总公司给予的返点b=2%。根据模型中的公式可得,销售分公司的利润差Δs'=100+100*2%-50-6-70*5%=42.5>0,销售分公司选择独立核算的利润空间更大;总公司的利润差Δs=50+6+70*5%-70-100*2%=-12.5

三、结语

独立核算或者非独立核算对总公司和销售分公司来讲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在利益和损失共存的情况下总公司和销售分公司如何选择,应用博弈论方法本文采取对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可能发生的情况分别进行阐述,如上述案例中的总公司和分公司不能达成一致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以提高进货成本E,可以提高销售成本A+B,也可以降低非独立核算时的销售总额C,这些数值的改变将总公司的利润差控制在大于0的范围内,从而达到纳什均衡。因此,合理的控制销售分公司的进货销售成本X,使X在图1的②区间内,是达到总公司和销售分公司最优策略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候光明.管理博弈论导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黄涛.博弈论教程一理论·应用[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3]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第5篇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三、新时期成本会计的变化

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逐步取代手工记账;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各行各业的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缺少。

成本会计的新变化起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迁及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前者决定后者。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四个方面:(1)产品需求多样化,而且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2)大多数产品供大于求,市场因此竞争激烈;(3)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4)国际化潮流势不可挡,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国际间竞争激烈。因此就要求企业管理要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四、新时期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实践的指导作用。

2.实行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长期实践中,国内企业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从班组核算、车间核算及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调动职工管理的积极性,强调以人为本,职工参预控制成本,本人到过某个铸造厂,该厂实行经济核算制,从原材料购入的分类—进入化铁炉熔化—铁水浇铸—毛坯打磨—精加工—成品包装—销售及售后服务,从原材料进入企业开始,提高铁水利用率,降低废品率及各种消耗。这种从根本上把关以经济责任制为目标,由于它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必将把节能降耗放在首位,使成本最低化,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就需要成本会计对各核算环节提供服务,使成本会计由简单的算账功能转向分析预测功能,从而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各种详细经济资料,成为企业基层与决策层的桥梁。这种方法延续至今,使众多企业受益匪浅,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认真总结,采取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并进一步完善。

3.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有高、低之分,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所需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具综合性、全面性,反之亦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组合、分类后,可以形成全然不同的成本信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这就需要科学预测和管理控制。很多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在产品市场的开发中具有前瞻性,他们需要最先进、最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而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比较突出的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只能进行事后反映,仅仅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供应、销售、人事、财会等子系统相互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只是财务会计信息,因此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型向管理型转变,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 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第6篇

【关键词】 资源损失; 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 稀土企业

【中图分类号】 F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1-0026-06

稀土是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金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价格相对其他能源,一直处于比较高的价位。因此,稀土企业如果由于资源的物耗过大造成资源损失严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通过核算资源损失,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抓住管理核心提供数据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控制资源损失的产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升经营业绩。另一方面,稀土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以及废渣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物。加强资源损失核算可以使企业定量化废弃物造成的资源损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成本,为提升环境业绩提供数据支持。

一、资源损失相关理论

(一)资源损失的界定

资源损失是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一种表现,不仅表现为资源数量的损失,同时表现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资源损失的论述最早出现在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中,在物质资源转换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把这种通过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节约和由于废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节约区别开来,后一种节约是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高到最高限度”。因此,提出“资源损失”概念的最初落脚点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1]。罗喜英[2]将企业范围内的资源损失界定为未形成最终产品的资源投入,包括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基于经济和环保角度将资源损失定量化分为资源损失的内部成本定量化和外部环境影响定量化。姚圣[3]、何思[4]等也对资源损失做出界定。以上研究对资源损失的概念虽然论述不同,但本质都归结为最终未形成产品的资源投入。

本研究对资源损失的界定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稀土企业自身特点将资源损失定义为没有形成最终产品的资源投入,包括废渣、废水、废气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损耗的资源。

(二)资源损失的核算――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

资源损失的定量化核算,使企业物质流转及成本核算透明化,使企业能找到资源利用的关键改善点,为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与环境业绩提供数据支持。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为资源损失从实物量到价值量的转化核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物质流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是一项新的环境管理会计技术,是对输入企业制造过程中的全部资源进行质量跟踪和控制。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德国Bernd Wagner教授和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管理和环境研究所(IMU)最早开发的一种环境管理方法,之后理论上发展为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5]。MFCA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标准ISO14051,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换届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于2011年正式。我国学者对于MFC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引进以及理论研究阶段,最早是由谢琨和梁凤港[6]将物质流成本(MFA)引入我国。之后,甄国红[7]、郑玲和肖序[8]、罗喜英和肖序[9]等国内许多学者在引用国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

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是从实物和货币两个方面来说明物质流在生产中的某个环节产生的资源损失情况[10]。核算过程是基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材料和能源的投入,生产及最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追踪资源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物数量变化,以此进行资源在物质流程中实物和货币信息的核算。MFCA核算基础是物质流平衡原理,即输入物质=输出物质,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物量中心,根据资源在不同的物量中心流转,进而分别核算各个物量中心正制品和负制品的数量,根据负制品的分配比例核算负制品的成本[11]。在MFCA理论中,输入物质即资源投入物质,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和能源等;输出物质分为正制品和负制品,正制品包括产成品和半成品,负制品是除正制品以外的部分[12]。MFCA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二、基于MFCA的稀土企业资源损失核算流程

(一)成本分类

为追求资源损失最小化的目标,对输入资源成本分类,再按照物质流转过程分别核算,使企业能够对资源损失情况进行监控。MFCA将成本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其中,材料成本指原材料成本和其他辅助材料成本;能源成本指煤炭费和其他能源成本;系统成本指人工成本、动力费用和制造费用。成本分类如图2所示。

(二)划分物量中心

物量中心的划分一般是以同一性质的生产流程或是同一资源成本动因的生产流程为一个物量中心。划分物量中心的数量没有硬性的规定,在保证会计成本核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单个或多个物量中心。MFCA对企业物量中心的划分,是对企业资源的流转环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在企业中的流转路线划分企业的物量中心。对于稀土企业,应按其生产工艺流程结合材料和能源流转,将同一性质的生产流程划分为一个物量中心。

(三)数据归集

将物量中心归集成本对象,根据从企业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地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归集。MFCA原理虽然简单,但对于稀土企业来说,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及辅助材料的复杂多样给各物量中心成本的归集造成极大困难,这也是MFCA方法核心工作量所在。

(四)输出端制品分类

MFCA输出端的负制品是除正制品以外的部分,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这些负制品有些在经济或技术可行条件下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再循环或再利用,在下一过程中又形成正制品,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正制品承担;而有些负制品由于经济或技术某一方面不可行,不适合再循环利用,则形成最终废弃物,也就是最终的资源损失,核算过程如图3所示。

(五)计算资源损失

三、稀土企业资源损失核算实例分析

(一)案例企业JM稀土有限责任公司介绍

本文以内蒙古包头市JM稀土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对象。JM稀土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可年处理稀土精矿10 000吨,存取分离稀土10 000吨,氧化焙烧稀土氧化物4 500吨。产品包括稀土焙烧矿、碳酸盐、氧化物和稀土金属等二十多种。JM公司采用我国稀土企业中应用较广的先进的稀土精矿的硫酸强化焙烧分解工艺、P507体系连续分离单一稀土工艺。具体工艺流程为:将精矿投入一车间,通过酸法焙烧和水浸中和,产出硫酸稀土溶液;把硫酸稀土溶液投入二车间,通过P204转型,产生混合氯化稀土溶液,进入三车间通过P507Nd/Sm分组和P507Ce/Pr分组,产生碳酸稀土溶液,再通过加入碳酸氢钠进行沉淀结晶产生碳酸稀土产品;将碳酸稀土产品在四车间进行氧化焙烧和混料过筛包装,最终产生氧化稀土产品。

(二)JM公司资源损失核算流程

1.事前准备

事前准备阶段是根据JM公司生产工艺流程确定核算的对象和核算的物量中心。根据工艺流程以及在JM公司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将JM公司整个生产流程分为三个物量中心,其中一车间划分为物量中心1,二、三车间划分为物量中心2,四车间划分为物量中心3,如图4所示。

2.数据收集

稀土企业的生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差别,本文选取JM公司2013年10月份的生产数据以及财务数据。其中生产数据来源于JM生产部门的统计表,财务数据来源于财务部门的相关成本数据。稀土企业主要是以稀土氧化物(REO)的数据来进行原材料数量归集的,根据收集的数据编制JM公司各物量中心原材料数量表(见表1)。

根据JM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收集的数据编制能源成本表(见表2)。

根据JM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收集的数据编制成本数据表(见表3)。

根据JM财务部门收集的数据编制系统成本表(见表4)。

3.基于MFCA的JM公司资源损失的核算

4.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总结JM公司的资源损失成本(见表9)。

根据上述核算结果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按物量中心比较,物量中心1的资源损失成本为388 209.26元,物量中心2的资源损失成本为288 471.45元,物量中心3的资源损失成本为126 290.48元,三个物量中心中物量中心1的资源损失成本最多,主要是由材料成本的损失造成。物量中心1是JM企业的一车间,主要的生产工艺是酸法焙烧稀土精矿,使稀土矿物完全分解,而稀土精矿中脉石矿物较多,因此产生损失的数量比较大,分配的成本较多。(2)按成本类型比较,材料成本的资源损失为7 491 032.99元,能源成本的损失为4 812.82元,系统成本的损失为49 125.39元,材料成本在资源损失方面占了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对原材料稀土精矿进行焙烧、分解、提取,由于原材料的质量因素以及生产技术因素等会产生废渣等废弃物,造成资源损失,同时稀土精矿的单价较高,因此造成资源损失较大。

四、结论

本文是在稀土企业中应用MFCA核算资源损失的研究,以JM公司一个月的数据为例,将MFCA核算资源损失的方法应用在稀土企业中,并建立核算流程来进行资源损失定量化核算。得出以下结论:(1)MFCA将资源损失的成本核算数据量化,揭示稀土生产流程中各车间资源损失的环节和金额,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资源利用率、改善生产工艺等提供有用信息。(2)使用MFCA核算,资源损失成本结构清晰,使资源损失在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制造成本中的损失成本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姚圣,毛子涵. 生态权益、环境成本、资源损失:工业企业的环境控制体系[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53.

[2] 罗喜英. 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损失定量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3] 姚圣. 环境会计控制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4] 何思. 驰铭玻璃厂资源价值流成本的应用研究[D].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 孔娟,敬采云. 基于建材企业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及应用研究[J]. 会计之友,2014(20):49-53.

[6] 谢琨,梁凤港. 关于环境净效益分析决策工具:物料流量会计[J]. 四川会计,2003(3):21-24.

[7] 甄国红. 基于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企业环境成本分析[J]. 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4):76-78.

[8] 郑玲,肖序. 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演进和展望[J]. 会计之友,2009(6):12-14.

[9] 罗喜英,肖序. 基于MFCA的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 108-114.

[10] 冯巧根. 基于环境经营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及应用[J]. 会计研究,2008(12):69-76.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第7篇

[提要]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中小企业中的成本核算弱化、战略成本管理缺乏等问题来分析,提出强化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10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小企业要在险恶的环境中求生存,在复杂的环境中求发展,必须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大力倡导节俭观念,找准生产经营中的突出矛盾,对症下药,确保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状况

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企业的各项相关制度,如存货监盘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财务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够完整和系统,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同时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够准确。

 

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会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即按照品种法进行核算;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也会用到分批法;分类法在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应用较少,与核算方法的选择,中小企业的选择性比较小,局限性会很大,这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观念落后。目前,中小企业的存在形式比较多样,原来中小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现在的中小企业也融入了很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目前,也有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特别是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由于中小企业人数比较少,会计人员相对也比较少,所以说,按照这样的情况,会计人员要承担所有和会计相关的任务。没有对会计职能进行细化,所有的会计人员都同时做一种工作,分工不明确,不仅造成了工作效率比较低,还会浪费一部分人工成本,与此同时,相应的管理成本也会增加。

 

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成本核算中,无论生产产品的具体情况如何,品种规格不规则的整合,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是基本相同,但各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是完全相同,因此计算出足够的实数、利润和损失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成本的情况,不利于对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正确的依据。

 

(二)成本管理方法不能适应企业自身发展。当前,在中小企业运营过程中,成本相对较低的成本管理现状的中小型企业,缺乏先进的战略管理思想。当前操作过程,各中小企业对于成本核算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体系。成本的管理是交叉引用其他中小型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甚至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据调查,在差异化生产特征日趋明显的今天,我国只有约5.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而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却几乎无人问津,可见成本方法选择的简单化。

 

(三)成本资料严重失实。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一般要对实际发生的耗费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控制。但是在财务处理问题上缺少严格的财务预算标准,很难发现实际工作中的偏差行为,这样财务人员不能及时向管理决策层反馈,会导致问题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使成本核算不能很好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不能很好地为管理层决策服务。

 

有相当多的企业因诸多不良动机的驱动,任意调整、编制成本资料,从而使成本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并造成以成本为基础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效能降低,甚至给企业、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企业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由于缺乏人才激励的长效机制,对项目的一些关键岗位没有制度庇护或激励。同时,还有一些项目经理对项目经营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部成本核算体系与生产管理体系严重脱节。成本核算员由此认为工作不被理解与支持,加上现场管理人员为了赶进度,盲目抓生产,对成本控制置若罔闻不能很好地配合成本核算员开展工作,造成了成本核算工作难度增大,从而打击了成本核算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措施

(一)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在现代制造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逐渐增大,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许多费用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之外,加之现代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成本极大减少,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已破绽百出,引进先进的成本法势在必行。

 

作业成本法既是一种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又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它是适应当代高新技术的制造环境和灵活多变的个性化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及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来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应对竞争对手。实施有效的价值链分析法,逐步剖析每个工序,使企业成本管理深入到各个生产环节和链条,挖掘每个环节的增值潜力。

 

(二)提倡创新,实现财务人员成本管理与计算机管理的有机结合。中小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程度,主动增强成本观念,同时加强对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逐步的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形成由少数人的成本管理到为全员的参与管理的情况转变,这样可以不断增强整个企业成本核算的观念意识,不断加强成本核算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依靠现代科技提供出了现代化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进步。所以,中小企业需要强化计算机技术,真正实现成本核算的电算化。

 

总之,中小企业应当扬长避短,适应不断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不断学习掌握成本核算新理论,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更新成本核算的观念和手段,不断寻求企业自身发展成本核算的新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占成,诸文凤.成本会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

[2]朱斌.浅谈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j].市场论坛,2006.12.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第8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 成本会计核算 现状 对策

成本会计核算在节约成本、资金使用率和效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都有着加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及相应的措施。以期预防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在实际核算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工业企业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职能到底有哪些,如何发挥等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因此在实际的运用落实过程中,常常没有达到其工作的宗旨,从而导致成本会计核算不能良好的开展。

(二)成本核算不规范

目前,一些工业企业存在,成本核算不规范、不准确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是报账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目前工业企业的报账人员多是由原来的出纳或非财务人员担任的。他们对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不熟悉,使得在其报账时,常常不能对资金性质、来源以及开支渠道等进行正确、规范的填写。二是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脱节。大部分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独立于工业企业,这就使得它对工业企业内各部门的具体项目业务的开支及资金性质、来源等不能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把握,进而影响到成本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造成会计帐务的处理不当。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

工业企业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法,使得工业企业中有些部门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会计核算人员,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内部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工业企业要转变会计理念,正确认识成本会计核算

工业企业要深入了解和学习目前经济社会中有关成本会计核算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模式,并将之运用到自身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来。工业企业领导要加强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并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关制度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内控模式,落实会计核算责任制,从而确保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工作

一般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工作量都非常大,其范围涉及到人工费的统计与分摊、材料的存库与核算、中间产品的成本核算、制造费用的分摊与归集等等。其中有些数据的形成更是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共同认定。因此,工业企业要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高效的信息沟通和处理平台,以便于及时、准确、全面的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并加强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加强有关工业企业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的分摊工作

工业企业在有关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的分摊过程当中,首先需要针对成本对象予以确定,进而归集共同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通过对分摊标准的合理选取,将共同费用分摊至上一步骤所确定的成本对象当中,在归集至分摊的过程当中实现对最终成本指标的合理计算。一方面,从工业企业材料费用的分摊角度上来说,需要按照所生产产品的对应关系,将所消耗材料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当中;另一方面,从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分摊角度上来说,目前工业企业分摊标准多为按照生产工人工时标准的比例分摊方式,即按照工业企业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方式实现对制造费用的合理分摊。具体的计算标准为:工业企业某生产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指标=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指标×制造费用分配率指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四)加强有关工业企业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

在对工业企业工资费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当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即通过车间劳资工作人员针对基层员工的出勤率、工时定额以及工时利用率指标进行详细审核,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岗位工资以及福利待遇的合理调整。与此同时,工业企业车间劳资工作人员还需要针对以上指标存在的偏差问题进行严格分析与研究,及时明确原因,并加以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人工费计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三、结语

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财务会计核算形式。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核算在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工业企业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其制度和体系,使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体制向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从而不断的促进和推动工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丽秋.石油石化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与方法[J].新财经(理论版),2011(08)

[2] 孙博.李丽.张喆.成本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04)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第9篇

一、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

1.课程专业性强,实践性强。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如在成本会计的学习中,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业务涉及各式凭证的编制和有关账簿的登记,这些需要比较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才有利学习。另外,成本会计学科中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等有关知识直接来源于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基于社会企业岗位导向而设置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费用的分配方法及计算公式多。成本核算过程中,费用的分配方法和计算公式众多,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以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虽然不同的费用分配方法适用不同的情况,但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是容易被众多的分配方法、计算公式混乱思维,难以把握各种分配方法的计算特点和应用技巧。另外,在学习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后,学生还要学习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不同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不一样,成本的核算方法和步骤也千差万别,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生不容易掌握相关成本核算方法的操作技能。

3.分配表格及成本计算单繁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费用的分配是结合编制费用分配表进行的,费用的分配方法多,据以编制的费用分配表格式也繁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主要是通过编制成本计算单进行的,品种繁多,则成本计算单也繁多。和财务会计对有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不一样,成本会计在讲学过程中经常以表代账,表格与表格之间联系紧密,错综复杂,给讲和学带来一定难度。

二、成本会计教学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1.教育界对成本会计重视不足。虽然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同属专业主干课程,但教育界一直存在着重财务会计,轻成本会计的现象,成本会计是作为财务会计的附属教程存在。财务会计侧重于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情况的有关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成本会计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经营运作,注重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致力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对企业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但财务会计教程从初级、中级到高级,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体系,而成本会计在教育体系所占比重比较轻。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滞后。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主要通过表格数据的前后钩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由于计算量大,表格繁多,使得师生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强,从而造成“照本宣科”的感觉,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虽然有些学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对公式和方法的呈现,仍是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表格之间的结转关系无法形象的展示出来。另外,成本应该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划分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并且不同的生产工艺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会觉得很抽象,难以理解,这些都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目前大部分成本会计教材是依据制造业的生产特点来编制,在授课过程中,从生产费用的分配到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利用黑板、多媒体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有关方法的核算原理,或者以实务题的形式给学生演示计算过程,缺乏逼真的实践教学。另外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是一个机密部门,很多单位拒绝安排学生前来实习,即便有的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也很难了解到一个企业的整个会计系统,更难了解到一个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机制。而目前的校内会计实训,和真实的业务还是有一定差距,学生对企业的真实业务往来缺乏感性认识。

4.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生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参与经营与生产管理,已成为制造企业的一致选择。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重视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轻视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新型的企业,如it行业、软件生产企业等高科技术企业,其经营成本中间接生产费用占大部分,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重小,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显然不适合其生产特点。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直接人工成本支出越来越小,而管理成本、设备折旧等间接生产费用的分配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要求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出相应改变。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思考

1.构建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从整体上来策划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设置离不开成本核算的特点。产品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从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到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都离不开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账簿的登记,整个核算流程,要求的都是实

转贴于

实在在的准确的数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该平行进行,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度高、综合性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经历这种实践环节的培训,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实践环节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可以借助校内模拟实训室,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出具成本报表和进行成本分析,系统的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模拟训练。另外,大力寻求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时间组织学生亲临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流程,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践环境。

2.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把案例引入课堂,通过身临其境的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和成本核算方法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讲解,后面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也可以围绕该案例来进行,这样容易把前后知识连贯起来,从整体把握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与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教师应该控制好课堂进度,讲述和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简要介绍案例的背景、内容、性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查阅资料、文献,从自身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剖析,阐述自身见解,对于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辩论。案例结束,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结论。(2)图示教学法。运用图示教学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化。如正确划分费用界限,是成本核算中的重要问题,包括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非生产费用、正确划分当期与非当期的生产费用、正确将划分不同产品的生产费用以及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这些看似相互独立的理论,其实相互间联系非常紧密,如果单依靠文字讲述会非常吃力,但如果通过图示讲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如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先是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再到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最后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上述核算流程可以通过丁字账来演示各账户之间的结转关系,通过丁字账图示来讲授费用之间的分配结转流程,可以更直观系统,便于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将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划分为若干任务项目,围绕各任务项目来设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项目教学法是以社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实操技能的训练。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把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如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成本核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按以上内容划分项目,明确每个项目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结合案例根据品种法的核算原理和核算步骤,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有关明细账,直到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与在成品成本,最后编制成本报表。在工作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对发现的信息要在小组内共享,共同讨论,小组之间相互竞争。项目结束,教师应该对每个小组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并针对项目进行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给学生重新温习相关知识,巩固有关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