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听说教学法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24 17:35:46

听说教学法论文

听说教学法论文第1篇

(1)情知融合,意义深远

情景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它把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还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会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受更加深刻,也会很好地掌握并融汇贯通。同时,在理解了所学知识的情况下,情景式教学还为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所创设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可以说情景教学法让情感和知识达到了很好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这对学生们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最好体现

传统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着老师,老师是课堂的中心。情景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教育界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情景教学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通过主体活动和现实环境的交互作用,活跃思维,主动获取知识。而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中,他们得到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当困难和负面情绪出现时,教师能在课堂中及时地发现并给予指导和鼓励,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坚定信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练习。

2情景景教学法在高职双语幼教方向英语听说中的教学设计

笔者选取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英语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的学生,在所执教的英语听说课程中,进行了一个学期、为期16周的情景教学法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之前,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关于情景教学法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应用的文献资料,结合高职双语幼教的职业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情景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步骤进行设计和考量:一是根据情景教学法创设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设计出适合双语幼教英语听说特点的课堂任务;二是利用多媒体平台、直观教具、角色扮演、体态语及音乐渲染等情景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结合学生的特点,预测学生在完成情景教学任务时会面临的困难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列出相关注意事项。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访谈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全面了解情景教学法在双语幼教英语听说课堂上的实践效果,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3情景教学法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情景创设内容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时,务必要考虑到处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设定情景任务时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情况,在完成相同的情景任务时,本着让学生大胆开口、大胆走上讲台的目的,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对于她们的表现要给予鼓励,让这些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获得信心,从而慢慢取得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可过于心急,要耐心引导基础差的学生慢慢成长。

(2)情景教学的内容设置要规范

在整合书本及网络上的教学资料进行情景教学内容设置时,务必要使内容规范并相互联系。书本的编写每一章都有其目的性,每一章节之间都有其密切的联系,而网络上的资料就显杂乱无章,需要大量的查阅和分析才能添加到教学中去。因此,在针对幼教英语听说教学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整合时,要考虑到情景内容创设的职业性特点来进行英语听说训练,在16周中,每周的情景任务都有其目的性并相互关联。

(3)定期接受学生反馈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设置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掌握她们对不同形式情景教学的适应情况,从而调整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为探索多样的情景教学形式做好准备。要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可以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单独访谈的方式,面对面地了解学生的想法。

(4)尝试多元化的情景教学考核方式

双语幼教方向也是近两年在我院开设,在以往的英语教育专业听说课程考核中,多采用笔试的方式,考核结果往往具有片面性,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在以职业为导向的英语听说课程考核,应尝试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与素质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核评价。

4结论

听说教学法论文第2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听说法;问题;解决方法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也在世界各地设立了近七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外国人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选用一种有效的方法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汉语的速度和质量。听说法是汉语教学课堂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但是我们在实际运用听说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思考。本文将以《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综合课本Ⅰ》中的第七课《你们班有多少个学生》为例,通过详细的分析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听说法的基本理论

听说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并于五六十年代盛行于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听说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①。”听说法的出现和发展与当时美国的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最初运用于培养为政治所用的人才,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在中学和高校教学中得到运用。

听说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其代表是布龙菲尔德,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教材是《英语900句》。基于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重视听和说的能力;强调反复操练、模仿和记忆;重视语言形式,以句型为中心;用目的语教目的语,忽视了母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听说法的教学实践

《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综合课本Ⅰ》是由肖奚强、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主要针对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材。第七课《你们班有多少个学生》分为课文、生词、注释、汉字知识、语法、练习和文化小贴士七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之前注明了本课的常用句型和功能项目。根据美国布朗大学特瓦德尔对于听说法教学过程的划分,本文将按照以下流程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认知:利用PPT呈现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课文内容。本课的课文内容是学生A和学生B的对话,课文呈现之后全班集体朗读课文,之后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完成后老师设置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其次,模仿:生词的讲解也利用PPT来呈现,这部分老师应为学生设立一定的语境,利用句子的形式来教授生词,句子最好是课文中的句子。老师领读句子,学生跟读,模仿老师的发音和句读。应尽量大量的模仿,期望通过大量的模仿使学生达到记忆的效果。语法的讲解与生词大致相同。

第三,重复:练习环节中的朗读词语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为重复的过程。词语为生词或者两三个生词的组合,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反复不断的朗读词语和课文,进一步熟悉语言材料。

第四,变换:等学生基本掌握了生词和课文,可以设计选词填空、替换练习和扩展练习,并反复操练,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同时通过替换和扩展训练达到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第五,选择:设计一个开放性的练习,比如在PPT上呈现一张两个人讨论的图片,讨论的话题是“你们家有几口人?”安排学生分组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之后请同学表演。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具体教学流程,听说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能力,力求通过大量的输入和反复操练,使学生达到能够脱口而出的程度;同时强调句型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生词还是语法的讲解中都是通过句子的形式练习的,能够让学习者比较好的掌握句型。然而,听说法也有不足和缺陷。它过于侧重于培养学习者听和说的能力,而忽略了读和写的能力的培养,例如本课有汉字的知识,但是根据听说法的特点在教学的设计上忽略了汉字的笔顺和写法,而写汉字恰是留学生认为汉语学习中最难的一部分;在生词和语法的讲解中忽视了对其意义的分析,只强调利用句型进行机械的操练,而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如果不懂词汇或者语法的意义,则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偏差;听说法注重反复的模仿和机械的操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在用听说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一味的模仿和机械操练,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与本课相关的游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其次,在讲授生词和语法时要适当的运用母语进行翻译和解说,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用法。最后,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是有缺点的,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应只是单一的用到某一种教学方法,而要多种方法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会达到最佳的教授效果。

四、结语

听说法的出现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第一次把教学活动放在科学的基础上,并提出一系列符合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重要原则,现在仍被认为是正确的。因此听说法目前在全世界内仍受到广泛的欢迎,历经七十年长盛不衰,并被认为是经验派教学法的代表。然而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尽善尽美的,听说法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满足语言学习的全部要求,因此在某些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上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王杨琴、周金声.“听说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教文汇2008年11月

[3]庞欢.以听说法和交际法为指导的汉语听力课堂教学.西北大学.2012年6月

[4]刘芳.听说法和交际法与外语教学.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3月

听说教学法论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交际互动

一、引言

听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教育部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听力同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众多理论者和实践者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法。在笔者的实践中,根据交互式听力教学理论的指导,进行交互式听力教学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全院2009级50多个非英语专业班级中,笔者所教的学前1班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第一的好成绩。

本文以探究听力教学为基本点,通过对交互式听力教学实例进行总结、分析,学习和研究运用交互式教学理论和方法,更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在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更以实践为主;并借助行动研究,以反思性教学理论,分析评述交互式听力教学活动的优缺点,力图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相关理论提要

王笃勤在《英语教学策略论》中,将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分为三种,即“自下而上”(the bottom-up approach)模式、“自上而下”(the top-down approach)模式、交互听力模式。

交互听力教学模式要求能够根据需要(即具体学生情况、课程计划、教学目的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并且策略性的教学应该是在着力解决语言、语音层面的困难(即“微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入激发背景知识的活动和对听力材料的预测活动,这样既可克服语言层面上的障碍,又可激发学生的听力需求和兴趣。

肖礼全在《英语教学方法论》中指出:“中国英语听力教学应该明确提出建立交际互动观,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贯彻交际互动原则”。并指出了具体途径:一是要通过听与说的结合,把交际互动观直接引入英语听力教学。通过听与说的结合,可以使单纯的听力过程变为对话过程,并在其中实现听与说的互动,使交际互动机制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把消极、被动、单向的听力过程,转变为积极、主动、互动的对话过程。二是通过使用对话听力材料,把交际互动观间接引入英语听力教学。即在听力训练中,大量采用Nunan分类法中的事务性对话――以获取或传递某种信息为目的、发生在双人或多人之间的对话,使表面上被动消极的听话人,在其感性和理性的内心世界里,跟随着对话中的人物、情节、逻辑关系及在对话中发生的其他一切,经历同样的交际互动过程,从而使交际互动机制对听话人的听说技能发生积极的孵化作用。

三、交互式听力教学实例

以笔者2009年秋季学期对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09级(大学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1班(36名学生)的一次听说教学为例。

1.教学内容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听说教程Unit Seven Relax or Die。

2.教学时间

一、二板块和Culture Talk用100分钟。

3.教学步骤

和学生快速浏览三个“Focuses”展示的一和二教学板块的目标,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主要内容。

(1)Warming Up

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题目“Relax or Die”后,播放录音,据需填写内容提问学生。50%的学生能回答第3题答案,30%的学生还能回答出第1题部分答案。再听一遍后,全部学生都能回答出其余内容。然后教师顺序引导学生回答的死因、平时的工作方式和人们对此的反应。

(2)对话

先留时间给学生快速扫视所听内容,长对话90秒,短对话30秒左右。播放第1个短对话后,教师重复当中的提问:“Why does the woman say she doesn’t need any rest?”36%的学生可以回答出部分答案:“I’m feeling fine.”教师再问:“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学生几乎回答不出。再次播放前,教师要求学生听到完整答案并复述出来,播放时按暂停键让学生复述课中男士所提建议。

教长对话时,要求学生写下“crack,psychologically and recommend”,第一遍要求学生边听边看,尽量听懂大体内容。播放第二遍时,遇到每个题时停顿并点击问题键让学生做题,教师先不核对答案,待五题都做完后先让学生自己核对。20%的学生需要播放第三遍才能找到答案。然后针对五个选项让五个学生各说一两个句子。

(3)短文

步骤和学长对话基本相同,最后一步给学生稍做准备,要求学生复述短文主要内容。70%的学生能够复述。

(4)Movie

作了上述活动后,教师用英文介绍背景知识,注意学生的反应,速度适中让学生能够理解。学生很感兴趣,一起学习生词,认真听并填空,能完成80%的答案,其余再听一遍后可完成。要求学生听第三遍后,两人一组先练习后“表演”;然后在老师的鼓励下两个学生起来表演,声情并茂,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5)Culture Talk

听两遍,要求学生听完能够复述要点,学习Free Talk的技巧。这一课是Andrew、Ted和Noon讨论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压力,第一遍让学生听完整内容;听第二遍时适当停顿,让学生能够做笔记。接着教师让学生准备回答:泰国人和瑞士人不同的休闲方式;如何对待压力;锻炼的好处。上述问题,学生都给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

四、教学反思

影响听力理解和说的因素有准确的语音、一定的词汇量、习惯用法的熟悉,听力技能及技巧(大意及细节理解)的掌握、听者的兴趣、气氛和听说的交互模式的进行,教师应考虑上述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创造轻松、友好的学习气氛,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尽量不批评学生,使学生减轻焦虑并畅所欲言,有效开展听说教学,培养流利的语言交际者。

听力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促进听力理解和技能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标。上述教学活动以听说训练相结合,强调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听短对话时,学生听懂并选出正确答案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听懂对话中另一说话者所说内容,同时让学生跟读,在提高听力理解的同时模仿正确发音和语调。长对话和短文的听说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懂文章大意、具体信息及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文化对话的复述练习,学生不但学习了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还学到了地道的发音。

本课属交互听力教学模式,既安排了“微技能训练”的教学,同时加入激发背景知识的活动,既克服语言层面上的障碍,又激发学生的听力需求和口语表达兴趣;通过听前布置任务,短对话和文化谈话教学使学生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达到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

按听前、听中和听后三种听力活动分类,长对话、短文、和文化谈论的教学通过听前分配任务、听中实施任务,听后检查(学生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一系列活动展开,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训练,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体现了“自下而上”的微观法与“自上而下”的宏观法的结合。

不足之处:进行文化对话教学时,由于时间关系,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不够,大部分时候是大合唱,只照顾到了听说能力相对好一些的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留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也可用听后跟读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Hedge, Tricia.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Nunan,David.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听说教学法论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法;直接法;听说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07-01

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能自觉主动地驾驭各种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旨在介绍一下教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及其评价,目的在于提高对教学法理论的的认识和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一、直接法

《韦氏英语大辞典》对直接法有过一段解释:“直接法是教授外语,首先是现代外语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外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谈和阅读来教外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

直接法的基本原理是“幼儿学语”论。从语言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是先有口语而后有文字的。文字符号只是在语言(口头语言)产生很久以后才产生的。口头语言是第一性的,根本的,而书面文字则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直接法便是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和基本教学方法。

使用直接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应体现如下几项基本原则。1、直接联系原则。每教一个新词语,应把该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及客观表象直接联系起来。2、模仿为主原则。不是先学习语言规则,而先听周围的人说话,模仿着说。以模仿多练为主,语言理论为辅。3、归纳途径教语法规则原则。让学生先实际掌握语言材料,再从他们积累的感性语言材料中总结出语法规则,用以指导以后的学习。4、以口语为基础原则。先口头实际掌握语言,然后再学习文字符号的识记和书写。

直接法的优点是: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方面效果明显。3、强调直接学习和应用外语,促进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在课内外广泛开展交际。4、注重实践练习,培养语言习惯。5、为外语学习提供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

直接法比较适合于以纯实用为目的的外语训练班。外语专业的打基础阶段,特别是入门阶段也比较有效。直接法在外语教学法史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于语法翻译法是教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并成为以后教学法现代改革派的发端。

二、听说法

听说法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问题的。听说法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即把听到的外语能用口头表达出来。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莫尔登把听说法理论基础概括为下列五点:1、语言是说的话,而不是写出来的文字。2、语言是一套习惯。3、教语言,而不是教有关语言的知识。4、语言是本族人所说的话,而不是某个人认为他们应该如何说的话。5、语言是不同的。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语言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种语言人的口头讲的话与该种语言的传统语法有些地方是不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口语是活的语言,学习语言主要是学习口语。心理学家根据观察、分析动物和人的心理结果,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刺激和反应。在进步的研究基础上,得出语言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音刺激和学生对声音刺激进行反应过程的理论。

听说教学法论文第5篇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听话和说话的过程与人的思维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想清自己要讲的内容,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在听与说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面对突况能够做出妥善的处理,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这也需要在听说教学中加以训练。

二、小学语文听说教学的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表现欲与求知欲强、乐于听说等特点。但是他们往往由于思维不够清晰,导致在表达的过程中出现表述不清、断断续续等问题。为此,要通过听故事说话、看图说话、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听故事说话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在故事的选择上,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选择他们能够理解、接受的故事内容。这些故事可以是教师自己总结的,也可以是教材、参考材料或课文读物中的。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军神》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文章中的一些段落,再让学生表达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的感受。让学生在思考与感受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学生就会有话可说、侃侃而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看图说话

在听说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幅图画,对图画作出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看图说话中图画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来选择,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内容,将其有条理地表述出来,也可以是自己联想的内容,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听说教学中运用看图说话这种方法时,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图画,同时还要设计好教学思路,将看图说话的过程与教师的指导有效结合起来。

(三)课堂讨论与辩论

讨论与辩论的主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悉的话题,并要确认这一主题是否具有教学价值。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通过相互的讨论与辩解得出统一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教师在讨论和辩论之前,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通过查找资料、向他人请教、实际调查等方式获得资料,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质量。在讨论与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使辩论过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在讨论与辩论中出现不礼貌的言语与行为。

(四)创设情境说话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听说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如模拟借书、游玩、接待朋友、打电话、购物等情境,让学生根据一定的对话情境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使他们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提高学生的听话和说话能力。

三、结语

听说教学法论文第6篇

关键词: 二语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理论听力教学模式

在所有的交际活动中,“听”占45%以上。因此,听力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当今的大学英语改革浪潮中,特别是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使用,听力所占比重大大提高,听力教学在英语的日常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日益显著。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听力是弱项。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尽快提高听力水平以至提高其英语整体水平已成为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1.听力理解的性质与过程

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语言、认知、文化、社会和知识等各种因素。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言语理解理论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对言语理论所作的大量的实验研究成果显示,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认知过程,是多种语言能力、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协同作用的结果。

心理语言学区分三种听力(和阅读)理解模式,即“自下而上”(bottom-up)、“自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和互动(interactive)模式。

自上而下指的是从情景中获取线索,将听到的内容与原先具有的知识形成连接。情景线索来自于特定的情景,如说话者、话题、文本的目的、当时的场景等。先前的知识,又被称为图示知识,是我们的长时间记忆中所留存的有关各种话题的思维框架。

“自下而上”模式指利用语音、词语和句子本身的知识以及对语言因素的分析来进行听力理解,即从语音、单词、句子到整个语篇的意义。在自下而上的过程中,我们利用语言知识来推断所听的材料的意义。我们将言语分解成可辨别的声音,然后将声音组合成词、词组、句子、语调模式。

早期的听力教学研究,如Oxford(1993),Rubin(1994),Rost(2002)都提到听力理解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过程的作用。目前的认知过程研究进一步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有必要学会利用这两种过程,尽量发挥他们的优势。

2.国外二语听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下面简要介绍国外二语习得领域的主流教学模式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基于理论的教学模式

2.1.1范例教学法(Sample Teaching)。范例教学,又叫范例式教学,是西德根舍因首创的其后又有许多教育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理论观点为指导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方法,叫做范例教学法。

2.1.2暗示教学法(Hint Teaching)。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暗示学专家洛扎诺夫创造的,被称为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的原理是整体性原理。

2.1.3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有时也用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采用案例教学,要引起教学活动结构,教师施教方法和学生学习的变化。

2.1.4“纲要信号”图示法(Outline Signal Graph)。“纲要信号”图示法是苏联沙塔洛夫创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纲要信号”,就是一种提纲挈领地概括所讲内容的图表。这种图表形象直观,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又能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便于老师和家长检查,督促学生的学习。

2.2相对应的在听力教学中应用的三种教学组织方式

2.2.1分组教学(Team Teaching)。(1)外部分组: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分组,有跨学科分组和学科分组两种。(2)内部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等因素把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二次分组,如A、B、C组等。

2.2.2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通常把班级分为由2一名能力、性格、种族不同的异质小组,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环节,穿插全班讲授或组际交流,使全体学生对同一课题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参照小组共同的学习成果对学生予以评价。主要特色:(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4)公平竞赛,合理比较。(5)分配角色,分享领导。(6)既有帮助,又有协同。

2.2.3师生教学合同制(Contracted Learning)。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具体步骤:集体授课(基本框架原理)―学生讨论―“学习合同”(规定学生在期限内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及成绩评定的方法等)―学生汇报、提问、讨论―教师评估(合同结束)。

3.国内英语听力研究

我检索了中国知网上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研究英语听力教学的文章,发现在听力教学实践方面,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既有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也有结合视、听、说的教学尝试。郭鸿雁的英语听说能力封闭式培养模式不失为一种教学改革尝试,王一普撰文指出英语听说课授课教师角色的定位及其在不同课堂活动中的角色转换机制的实现有利于营造听说课的听说气氛;王守元提出要注意听力教学的阶段性;王蓉、尤其达对视听说进行了改进尝试与反思。

关于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文章主要应用了两类理论:“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理论和图示理论。

鲍春燕运用Krashen的i+1理论,先把实验班学生按英语水平分为3―5个层次,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难度的音频或视频材料。教师扮演“监督员”和“咨询师”的角色。实验证明以i+1理论为理论依据的分层听力教学法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取得较好效果。郭红、戚德山应用输入输出假说理论,设计“以听导说”教学模式。实验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培养学习者化显性语言知识为隐形语言知识的能力,实验班的听力水平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任仙敏、邱培磊、宣菡静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针对三本院校学生基础差、缺乏主动性的特点,用SPSS软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两组共194名三本院校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听力教学模式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三本院校的听力教学中,多媒体自主式视听说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很有成效。周立荣使用前测、后测、有声思维等方式检测以图示理论为基础的听力教学模式的实效。

4.对我院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结合我院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国内外听力研究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调整课堂英语听力教学目标

改变传统的课堂英语听力教学目标,即通过课堂上学生多听、多做来提高听力水平。制定新的听力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听力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然而国传统的课堂英语听力教学目标消极地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效率低下,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新的教学目标则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自主学习的效率。

4.2改变传统的课堂听力教学方法

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放磁带,学生听。这种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前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要求。基于培养学生运用听力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要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3改变传统的课堂听力教学内容

4.3.1教学生如何制定计划

预先做好听的准备活动对于能否上好一堂听力课是非常重要的。在听之前,教师应该为学生要听什么以及预期他们要完成什么任务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应先告知学生听力内容的主题。其次,教师应启发学生有目的地去听。一旦学生有了目的,他们就能知道什么信息是重要的、什么信息需要掌握,以及掌握的程度是多少。通过利用这些已知的有用信息,学生们就能预测他们可能会听到什么。预备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决定听什么,并且在接下来的听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信息上。

4.3.2教学生调整理解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不断调整对已获取信息的理解和决定采取何种策略。学生需要不断地对他们所听到的内容进行评价。作为教师,我们应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评价:(1)与预先的推测是否一致;(2)对比前后听到的内容,判断是否内部一致。在听的阶段,教师是无法进行干预的,这是由听力的短暂性特点决定的。周期性地进行决策技巧和策略使用的练习能够使推理更加准确,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调整对内容的理解。策略练习包括:逻辑推理、联系的合理运用、相关意识及单词的推导技巧。

4.3.3教学生做评价

在听力练习时,学生能够对所决定的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对使用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来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小组或全班的形式对个人所采取的听力方法进行讨论,也能够促使学生反思和进行有价值的评价。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交流个人成功的方法与途径。将注意力集中在听的过程和结果上,能够帮助学生思索他们的学习,以及有意识地调整他们的策略。

4.3.4教师角色的调整

为了能够让学生具备成功的听力策略,至少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前两年,教师应该根据上述几点进行教学。与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角色的特点不同,刚开始教师需要为初学者扮演元认知角色,随着初学者听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应逐渐把该角色交给学生来承担,转而扮演辅助者角色。

5.结语

听力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服务于听力教学,为听力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结合国外的研究和我国的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形成一套新的、有自己特色的、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是我国听力教学研究者和教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Heidi Byrnes.The role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A theoretical base[J].Foreign Language Annals,Sept 1984.

[2]Rost,M.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M].London:Longman,2002.

[3]Samuel,S.Joy.Factors Influencing Listening:Inside and Outside the Head Theory into Practice[M].Summer 1984.

[4]Thompson,I.& Rubin,J.Can strategy instruction improv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6.29/3:331-42.

[5]鲍春燕.基于i+1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J].英语教学,2009.

[6]郭红,戚德山.输入与输出假说的实证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9.

[7]郭静姝,郭鸿雁.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

[8]任仙敏,邱培磊,宣菡静.三本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对比[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王蓉.对影响学生听力学习的非语言因素的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10]王守元,苗兴伟.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语电化教学,2003.

[11]王一普,丛颖.基于目标管理的公共英语教学部管理者角色研究[J].中国外语,2005.

听说教学法论文第7篇

[关键词]后方法教学理论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中圈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47-03

一、后方法教学理论

后方法语言教学是人们在不断寻求“有效教学法”失败后采取的一个语言教学转向,是语言教学研究发展的新阶段。后方法语言教学理论主要是由美国加州州立圣何塞大学的应用语言学教授B,Kumaravadivelu倡导的。他提出的后方法语言教学理论是一个从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角度确立的、以教师自主性为核心的三维系统,包含三个参数,即“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这三个参数互相渗透、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特殊性教学是指外语教师应该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性,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正确的阐释和改进,了解当地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教授一些追求特定目标的特定学生。实用性是指教学方法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实用性教学认为,教师通过反思和行动,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自身的教学意识,通过宏观思考社会政治因素,构建一套适合具体教学场景、立足课堂教学的教学理论体系,使自己成长为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的统一体。可能性强调语言教学不仅应包括对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材料、教学目标、评价方式的运用,还应考虑直接或间接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也就是说,语言教学在课堂上不能只教授语言功能,还要把影响教学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带人课堂。同时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活背景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学习者的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从而改变学习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因此,教师要考虑到有哪些社会因素会影响学习者课堂身份的形成,然后将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和社会需求有效结合起来。

在Kumaravadivelu看来,教学法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凡是与外语教学活动有关的具体因素如教学策略、教学形式、教学目标和教材都包括在内,而影响外语教学的宏观因素,如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也应该涉及。Kumaravadivelu(1994)提出,在教学中,除了要遵循“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的这三大参数之外,还有十大教学宏观策略,即:学习机会最大化、理念错位最小化、语言输入语境化、语言技能综合化、激活直觉探索、促进协商互动、促进学习者自主、保证社会关联、提高文化意识和培养语感。Kumaravadivelu的宏观策略框架是一个多元的、连贯的、生成的框架,是宽泛的教学指引,是一组描写式、开放式的而不是规定性和绝对性的选择。在后方法背景和理论指导下,教师要通过这些具有操作性的宏观策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特殊的课堂技能需求,开发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微观策略和教学技巧。

二、后方法教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

2007年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此带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多次强调,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听说”为主,听力为纲,其他为目,纲举才能目张(2002)。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何莲珍(2009)也明确表示,四、六级考试从笔试向网考转型,重视“听说”是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数高校构建了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运用于视听说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英语听说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缺乏教师的有效监控指导,学生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搜索与学习无关信息等现象普遍存在,单纯的网络学习环境使师生缺乏足够的面对面交流,导致师生情感更加疏远。许多高校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只是在教师灌输的同时,将传统听力课改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学生自主学习而已,如此简单的叠加,反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另外,网络自主学习更多强调“听”,忽视了“说”的教学,而对“视”的输入更是不足。结果学生的听力有所提高,但由于“视”的输入不够,导致“说”的输出没有质的提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视听说教学的优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后方法教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是集视、听、说、写于一体的语言实践课,其微观的教学环境复杂多变,与开放式的后方法教学理论的理念相匹配。基于此,本文针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提出如下一些教学策略。

1 遵循学习机会最大化、促进协商互动、理念错位最小化的教学原则

听说教学法论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说课;建构主义;多元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045-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12

著名语言学家Rivers曾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听”在语言综合技能中所占比例最大,“说”的量约是“听”的二分之一(Rivers, 1981)。据此,语言学习中听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实际应用能力成为我国英语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英语听说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其通过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增强学生对话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对外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认识,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在2003年10月由教育部颁布的《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首先强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要求英语教学要重视个性化学习(张尧学,2003)。但目前大学英语听说课受各种因素制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拟通过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分析,探究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 . 大学英语听说课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英语教育届呼吁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改革,但听说课的变革仍然困难重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80%的大学新生中学时学校没有开设过英语听说课,听说能力普遍较差;48.09%的人表示最想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但不知道该如何提高。显然,各种因素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大英听说课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时至今日,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的主体却依然是传统模式,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效果难尽如人意。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目标不准确,对英语听说应用技能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基本是以应试素材为主的听力课。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学模式偏于单一,班级容量大,教学设备资源有限,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听说技能的学习环境,难以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交流教学法,而且对学习主体的听说能力评价体系也比较单一。“教师放、学生听”在整个课堂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应语言的“无规则性”――创造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难以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实现成功的现实语言交际。

2 . 大学英语听说课改革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己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该理论对于研究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构建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发展的产物。其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后来在科恩伯格(O.Kemberg)、斯滕了伯格(R. J. Smmberg)、卡茨(D. Katz)、维果斯基(Vogotsgy)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何克抗,2004)。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获得的,而是在人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与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对话、协作与竞争,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被动、无创造性地接受教师所灌输内容的能力。该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处理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提倡探索式学习与解决问题式学习,而且要求教师要由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长期以来,传统的听说教学导致的是学生上课接受到的听说知识与课后实践脱节,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因此有必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新的尝试,以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据此,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关系及教学评估等各方面着手,采取更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

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运用具有较强的实践可操作性。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是用先鼓励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学生在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下完成部分英语听说知识的认知和积累。在课后,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会使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因此,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进行多元化教学改革和实践,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水平,而且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及总体素质的培养,使其能符合新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3 . 实施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教学模式

多元化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在实践中的运用有助于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估体系,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学生的多元智力运用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过程,能够将“死听干说”的学习变化为包含文字、交际、形象思维与逻辑推理等形象化理解、学习和记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多维动态方式学习,从而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听说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 . 1 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种心智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习惯形成过程。学习者要主动参与学习语言并使用语言,学习过程也是个思维、感知、理解、记忆和学习等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必须成为思想者与问题的解决者。建构主义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技术,顺应人的认知特点和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取得了“效率高、印象深、氛围好、感受新”的明显的正面效应,尤其是部分教学内容还配有图画、听力、录像等相关资料,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声音、色彩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实现“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化教学,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同时,它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听说练习的主动性,使枯燥单一的听说教学成了直观具体的“模拟实践”。比如在主题为“文化冲突”的听说课上,笔者呈现了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与主题有关的图片,还根据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电影《喜福会》中外国女婿拜见中国丈母娘的电影片段,并提问他们对于文化冲突的直观理解。在了解了相应的背景知识之后,再呈现一些相应的难度适宜的听力材料和布置模拟交际任务,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听说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听说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还应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延伸到课外。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网络平台,完善大学英语听力网站资源,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解决式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其他渠道查找资料,把握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主动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的主动型学习。

3 . 2 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最近,各版本的大学英语听说教材虽然陆续面世,但由于语言变化发展快,基本上存在诸如听说材料话题陈旧、材料单一、形式机械呆板及课后练习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听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听说素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突出课堂交际,还应该改编、补充一些相应的最新听力或语言素材来配合教材的使用。同时,也有必要采用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设施等多种途径丰富和完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在不加重学业负担的情况下,学生可自愿组成兴趣小组,由教师组织观看趣味、时尚英文原版电影,还可通过原生碟片教唱英文经典歌曲,培养学生养成收听英语广播节目的习惯也很有必要,这些有助于巩固教学成果、把握现代英语的发展趋势、培养准确连贯的英语语感和学习地道的英语语言。比如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A Hunk of Burning Love的时候,在鼓励学生自己收集语料的基础上,补充了当代最流行的一些有关爱的英语格言及口语用语,比如:“She is really a knock-out. I have a crush on her. I am the third wheel.”等等。这样的表达在课本素材中很少见到,在实际交际中却非常实用。在主题为“Internet”的听说课程设计中,补充了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有关对“因特网的利与弊”的提问及选手现场作答的视频,同时鼓励进行比赛现场模拟,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在课堂里,教师不仅应注重对听说任务的完成数量,更要注重学生对听说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讨论内容时,不应该侧重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或“标准”答案,而应努力帮助学生思考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有所创新,引导他们扩展视野开拓思路,培养和增强其勇于用英语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意识和信心。

3 . 3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实现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课前让学生查询课上要听说话题的相关资料,课上让一部分学生借助于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汇报展示、故事讲述或演讲等。或者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对相关的影视片段进行试听、仿说、配音或创造性表演甚至辩论等多元形式。在“Troubling over Genetic Doubling”的话题中,笔者安排学生课前充分搜寻关于克隆技术的起源及发展等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分享并对克隆技术的利与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辩论,给学生足够的平台练习表达,并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增强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 . 4 教学关系的多元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性互相作用对于学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也关注学生间多边互动型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是学习者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统整的过程,从而可以使其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建立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听说课堂中,通常是老师播放音视频,然后让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简单的讨论或对话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索然无味,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发挥,教学效率极低,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随着新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比如,在强化及拓展型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查阅资料、论证讨论和总结陈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由原来的配角、搭档、观众转变为主演、导演和评委,而教师则由原来的导演、主演和评委转变为指导、搭档和观众,不仅师生互动明显增强,而且生生互动成效逐渐凸显。

3 . 5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对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增进师生感情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泰勒指出,凡是产生获得教育目标所指各种行为之有效证据的任何途径,都可以看作是评价的适当方法(钟启泉、李雁冰,2000)。Black & Wiliam(1998)曾指出,形成性评价的反馈者不应该只是教师,还应包括同伴和学生本人。同伴可以从不同层面上进行反馈,教师和同伴的共同反馈可以是最佳互补;而学生自我反馈包括自我评价和监控(王学锋,2011)。

由于学生的个体认知模式存在差异,笔者尝试将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单一评估手段改进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在新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听说成绩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评测,测评方式、测评内容和测评人均发生变化,给学生带来一种新的学习体验。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测评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并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测评体系除了终结性评估(占60%)之外,增加了形成性评估,占40%。形成性评估主要涵盖学生课堂表现、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后的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老师评价。终结性评估则由月测成绩(占1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构成。

4 . 结语

构建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促进英语教育教学顺利发展的必经之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载体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实现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这种新模式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实验班学生相较于其他班的同学而言,发音准确度和口语流畅度高,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凸显。2014年,3个实验班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过关率均高于校一次性过关率20%以上,校级写作和演讲大赛中分别有5名同学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多元化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听和说,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自主学习明显提高,个性化学习特性显著,他们体验了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并在学习英语的体验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体验成功并建立自信。

总而言之,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需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体系和框架。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以上教学理念和原则,值得进一步的尝试和研究。

参考文献

Black, P. & D. William.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1998(1): 7-74.

Rivers, W. M.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56.

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3):12-16.

王学锋.形成性评价反馈循环模式与英语写作教学评价原则及措施[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52.

听说教学法论文第9篇

【关键词】图式理论 英语 听力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89-01

英语是世界上第二大语言,在现阶段的应用中非常广泛,已经成了世界上交流的主要语言。英语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进步,但听力教学一直都没有得到太大的重视,多数教师都在进行理论化的教学。但是,现今的教师发现,英语听力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语感,还能在听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发音和语速、语调,对英语教学来说,能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基于上述听力教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效率,其中,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一 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

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两大类。其中,语言图式主要是指日常所学习的一系列的基础知识。事实上,语言图式就是教师平常的教学,但从图式理论上来分析,教师日常的英语听力教学还不完善。内容图式主要指的就是材料的内容范畴,这个方面是教师忽略的。在日常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很多的教师都不会去理会材料的内容范畴,仅仅是按照固有的方式方法去教学,部分学优生可以充分理解,但占有绝大部分比例的中等生却没有获得较多的知识。根据模型来进行英语听力教学,可充分开发人脑的潜力,并且获得较大的成就。

二 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很多人认为二者是互为依存的。从主观上来说,图式理论的很多方面都与英语听力教学不谋而合,因此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听力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认为,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听前导入阶段,通过背景介绍等有效激活图式

在听力开始前,教师可通过相关背景材料的拓展,来帮助学生充分激活存储的图式,利用图式的预期作用,教师采用一些适当的提问或单词提示,来激活学生脑中的图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听力中相关知识的理解。在听前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激活图式,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轻松,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快速理解、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异国的文化背景,加深知识点的印象。

2.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综合运用联想推理

听力理解并不是完全靠耳朵来听,还需要靠头脑去想。学生在听完一段对话或材料后,对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关键点有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在第二遍听的时候要详略得当,结合题目重点听所需要的部分。在听力理解阶段,学生要学会正确的信息处理方式,并且运用原有的知识储备来展开联想并加以推理,借助题目中的选择项、文章中关键语句和单词来激活图式,达到正确理解文章主题和关键的目的。在这个方面,学生必须不断练习想象和推理能力,对材料中描述的事件和地点有一个了解,同时要抓住关键部分,不要分散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3.在听后及时巩固扩大图式存储

相对来说,每一节课所进行的听力训练,都有其固定的图式存储模式,单一的图式存储模式能存储有限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知识,需要在听力训练过后,及时地巩固和扩大图式存储。巩固扩大图式存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1)是对语言本身和听力材料、对话的理解来进行理解活动;(2)是通过评价活动来进行听后图式存储巩固,经常采用的就是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小组内部成员形成统一的思维和图式方法,全班讨论可以找出最优的方法,并且按照个人实际能力,帮助每一个同学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发挥图式理论的作用,让学生在听力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 总结

本文主要是基于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着急,也不能太缓慢。图式理论的应用还在不断的研究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才能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方法。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一定会更加健全。

参考文献

[1]翟丽霞、刘文菊、李志远.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的有效激活与补充[J].山东外语教学,2007(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