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专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10 15:22:32

建筑专业论文

建筑专业论文第1篇

1.1没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其不仅要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竞争,还要与高等本科院校学生竞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而不能在仅仅围绕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重视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相关的知识教学,比如教师在进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制图与识图的实践技能,而不是掌握制图的理论知识。

1.2教师的实践技能不高。

建筑专业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分析中职建筑专业教师团队结构发现: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数量非常少,尤其是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实践技能技术的缺乏,必然会影响中职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时也缺乏创新精神,导致中职院校师资力量整体素质不高。

2建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对策

2.1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模拟教学法。

基于中职建筑专业较强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建筑专业课程改革要本着以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原则,深化教学模式,将模拟教学法应用到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模拟建筑专业就业岗位的要求与环境,让学生提前获悉工作岗位环境,通过模拟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将模拟教学法应用到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并不是一味的强调模拟应用教学,而是要灵活应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建筑基础理论教学则需要应用探究式或者启发式教学模式,总之在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2.2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建筑工程专业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基于当前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之后,才能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而所有的前提必须依赖于中职院校完善的教学体系:一是中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必须要突破传统的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的模式,构建以社会岗位要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因为建筑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比较快,如果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已经落后于市场技术,导致学生在毕业的同时就失业;二是教学内容要提高建筑实践专业知识的比例,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3提高教学手段。

建筑专业课程教学因为其含有大量的理论概念和图表知识,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板书,浪费课堂时间,而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将一些复杂的建筑工程图表知识形象、快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就需要借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才能顺利实施。

2.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离不开优秀教师团队的支持,只有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才能保障建筑专业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要强化对师资力量的建设力度:首先学校要为教师团队水平的提高创造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参与相关部门、行业所组织的技能教育培训,比如重庆市永川职教中心每年组织多次人才培训教育活动,以此增强师资队伍的质量;其次学校要深化开展校企合作模式,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建筑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同时将企业优秀的技能人才引入到学校中,让他们定期到学校指导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双向交流,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最后学校要增加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配建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为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平台。

3结束语

建筑专业论文第2篇

1.是现代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各领域都在积极寻求与信息技术合理接轨,以实现现代化的新发展。现代教育的发展改革,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看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并将其与现代教学合理整合应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建筑专业教学中,要积极融入信息技术,这也符合当前的教育改革新要求。

2.可以有效提高建筑专业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职业院校建筑专业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学习一些复杂的理论并绘制建筑图,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其文化学习的基础问题,在这些方面的学习会有一定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深入浅出地展示具体的建筑理论,借助信息技术的图片和视频演示功能对学生进行更详尽的讲解,对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非常有帮助,这也十分有利于建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运用于建筑专业教学的措施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在职业院校的建筑专业教育中,所教内容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较大。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除过必备的学习能力外,还需要对建筑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保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进行专业课讲解前,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段视频,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中复杂的知识进行简单化的演示,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与全面具体的把握,增强其在学习中的自信心,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具备一定兴趣,才能有效落实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步骤,进而才能实现学习效果的改进。

2.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今天已经不太适用,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方式在不断更新,教师也要相应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将信息技术与建筑专业教学的结合就实现了教学方式的革新,这对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在建筑专业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其进行发散式的思考极为有利,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进行不同想法的交流,这就使得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所增强。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积极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建筑专业的教学中,有利于建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3.合理把握信息技术应用程度

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规避信息技术使用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作用,其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不能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职业院校建筑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切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某一建筑风格进行提纲挈领式的介绍,通过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并具备一定兴趣,进而使学生进行具体的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这也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小结

建筑专业论文第3篇

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简称IA.或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从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现象。伴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网络成瘾的危害性日渐加剧,高职生沉迷于网络的不良现象受到了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1.1痴迷于网络社交,言行任意放纵

通过对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拥有一个及以上QQ号的高职学生占87.3%,高职学生拥有两个甚至多个QQ号的比例占44.5%,而表示曾经或经常上网聊天的学生人数高达78.5%。调查表明,多数建筑专业高职生上网是为了网络社交,也有一部分高职生喜欢浏览网络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玩网络游戏、查找资料。调查发现,在网络聊天室或“灌水区”曾使用过不文明语言符号的学生,占建筑专业高职生总数的33.5%;同时,在聊天或论坛中遇到使用脏话的网友占建筑专业学生总数的72.3%。对于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22.5%的学生表示是“放纵、发泄一下”,33.5%的学生表示“遭到攻击时的还击”,7.5%的学生仅仅是“好玩,没任何理由”。由此可见,在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里,建筑类高职生无所顾忌地垃圾信息、不计后果的发表各种言论,绝非偶然现象。经过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超过一半的建筑专业高职生认为:网络“新鲜、自由、轻松、刺激”,“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这个空间里的事物不值得信赖,切记不要相信网友的话”,“寻求另外一种感觉”等等。社交网络掩盖了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身份,从真实的社会角色转变为虚拟的网络角色,他们缺乏网络角色的责任感,忽视自己在网络中同样具有社会责任、享有社会地位,他们在虚拟环境和现实情景中表现得大相径庭,缺乏健全人格教育。此外,建筑专业高职生还在社交网络上谈情说爱、沉溺于网恋,利用网络欺诈、偷盗、行骗等道德失范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出于人类所特有的保护自己隐私的本能,不愿与熟悉的人(比如与父母、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特别是青春期出现的种种变化。社交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等一系列特点使人们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却不担心社会评价。社交网络为建筑专业高职生提供了一条发泄自我情感、放松自我的有效途径。然而,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一旦他们离线之后,他们与现实生活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在社交网络上获取的心灵的宁静顷刻间销声匿迹。唯有上网,才能摆脱他们在现实中孤寂的心灵。

1.2阅览、传播色情信息,沉迷于网络游戏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国际互联网上每天充斥的大约有2万多张,非学术性信息中,超过一半的信息都与色情有关。在对建筑专业高职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3/4的学生有意无意的接触过黄色信息,甚至有1/3的高职生经常浏览不健康的网站。由于高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色情信息对他们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甚至会导致他们走上色情犯罪的道路。在虚拟的空间里进行游戏会给疲惫的身心带来放松、愉悦,也会使一些人陷入虚拟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根据相关部门的问卷分析,相当数量的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枪杀、色情等内容,这类网络游戏往往受到建筑专业高职生的喜爱。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每一个玩家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着相似之处,它们是活灵活现的、独立的、完整意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进行的活动,无论是竞技格斗、经商从政,还是穿越古代、拯救世界,都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网络游戏有着极大的魅力,让建筑专业高职生废寝忘食。为了游戏,他们不惜熬夜花钱买装备、提等级,在游戏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为了游戏,他们不惜旷课、逃课。在一年中的花销清单里,大部分开销竟被网络游戏的投资占用了。在网络游戏中,有些人为了得到数目可观的游戏币或装备精良的武器设施,铤而走险利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不诚实的游戏币交易活动;甚至有些高职生在游戏的沼泽地里越陷越深,网络游戏严重阻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他们的性格孤僻、行动怪异,沉浸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他们不分昼夜地迷失于网游世界里,打破了生物钟的平衡,厌食多梦、精力匮乏;缺乏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能力,暴力倾向严重,严重混淆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走上了群体离散的道路,团体意识、班级意识、责任意识逐渐淡化。

2高职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分析

(1)网络对高职生个体的影响:碎化、隔绝、物化。网络不断产生的信息泡沫会使高职生怠于思考,网络非线性的信息存在方式易打破思维的连贯性,网络强互动机制的舆论场中高职生的思想独立性受损,易成为被网络技术主宰的机器人。网络媒体带给高职生的多是形式上的解放,实质上他们被网络所奴役,同时产生了人际隔绝、交往障碍。网络环境不断向个体内部扩张,人格倾向则由内控转向外控。网络媒体推进了消费主义文化的欲望工程,培养了社会化的金钱物欲人格,导致人格自我认同混乱与信任感的降低。

(2)网络影响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节点、集中、弱连接。在web2.0时代,高职生个体有了数据化生存的生存方式。数据化是个体的自我痕迹的记录,也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表演;个体已经成为互联网上巨大的社会网络中的分支节点,网络既可以放大个体的影响,又可以对个体施加更多的影响;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网络的传播中心。网络上的匿名性与参与者的多样性,使得人们的社交范围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社交范围不断扩大,社交圈表现出了集群化、聚集化的趋势。社交网络的小圈子里表现出了以兴趣为聚合点,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为小众化群体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交网络出现后,高职生的人际关系分为了两种:①强连带关系;②弱连带关系。强连带关系在传统社会中受到了数量和范围的制约,社交网络则极大突破了这个限制。弱连带关系的建立扩张了人际关系,网络媒体在弱连带关系之中为建立强关系提供了无限想象的可能性。人们要想在社会中保持弱关系,就必须使用社交网络这个行之有效的工具。事实证明,通过弱纽带,世界触手可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不再遥远,只有使用户能够注意到人际关系的长尾链条,才能使短期关系转变为长期关系。社交网络使本来处于弱连接、数量极大的高职生在最短的时间动员起来,这对他们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3)网络环境下的高职生主体地位。在网络环境下,高职生拥有受众主体地位,他们从被动接收、单次接收信息的受众变为表现出主动选择和多向传播信息的使用者。网络媒体重构了传统的各种传播关系与要素新秩序,高职生的身份开始由被认识、被尊重的他者赋予的被时代,集群突围到我时代,我时代的高职生,以迥异于传统的诀别姿态,演绎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身份革命,成为信息的个性选择者、能动生产者和议程设置分权者。网络的发展使得受众主体地位得到凸显,高职生不再积极被动,成为积极的受众。日常生活中,高职生被大量的信息包围,大家不断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做着角色的转换,每一个人既是传者又是受者,既演出又观看其他人的表演。网络媒体已经嵌入到高职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职生的媒介接触大多通过网络来完成,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极为频繁,甚至形成了手机与网络的依赖,对媒介信息有更多的自我判断与思考。

3避免高职生沉迷网络的对策

中国经济的腾飞仰仗于制造业的发展,而高职院校是培养制造业人才的摇篮,目前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正由一个制造业大国转为制造业强国。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的强弱,对于我国能否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中国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正成为网络的俘虏,他们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苦练职业技能的方法上,整日沉浸于网络之中,本末倒置、荒废学业。为此,有针对性的开展高职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如何全面提高高职生网络素质,是高校辅导员们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对策一:加强网络法制观念的教育。在众多网络犯罪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从事网络犯罪的大多数黑客,虽然具有极高的计算机技术,但是他们并没有明确的经济目的、政治目的,他们只是将高科技犯罪作为炫耀自我的资本,刻意模仿黑客篡改数据、传播病毒,却没有考虑到满足了她们的虚荣心、危害了社会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的形式将网络法制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以此加强网络法制观念的教育。对策二:开展网上心理素质教育。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人士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比较轻视,在他们的心目中,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层次比较低,是蓝领技工干的是辛苦活,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则是白领人才从事的都是高大上的工作。同时职业教育人才面临着就业压力,起点低、薪酬低,加上高职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心理素质不好,心理落差大,自我定位的重心偏移,加之应激事件的出现极易导致不同种类的心理疾病。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应从“心理素质教育”落实到高职生的网络成瘾教育,与当前高职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不谋而合。社交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拥有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隐蔽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他们肆无忌惮地虚假信息、错误言论、混淆视听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正向的,就是人们更加自由地袒露心扉、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网络十分确切无误地呈现学生真实的思想转态,针对性强,有的放矢,迅速提升网络成瘾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对策三:开辟绿色通道与红色网站。高校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对学生进行线上咨询、辅导,以此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防控与未然。此外,中心网站上应当建立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栏目,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的机制,特别是那些不愿到现场求医问药但又想获取心理救助的学生,提供绿色通道。同时,中心网站应当成立“高职高专生网络成瘾救助站”,向患有网瘾的同学言明沉溺于网络的危害性,从专业化的角度提供心理咨询及援助策略,早发现、早防控、早治疗,将一切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他就像一个全天候的服务生,随叫随到,满足每个人个性化、定制化的需要,因此高职生上网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楚自己究竟想在网络上获取什么,什么才是对自己有益的,要端正自身的上网态度,不能无休止的沉浸于网络世界之中。在心理辅导上,我们要学会寻找突破口,特别是人际沟通障碍是沉迷网络者的一个通病,痴迷网络的人应当学会寻找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之间的平衡点,使自身平衡。现实校园生活中的社团是精彩纷呈的,同样网上社团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线上的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求医问诊、名家授课、视频点播、学生个性化定制化的社团网页,线下的时事新闻学习、文学陶冶、艺术表演等各种活动形式,这样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是为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很多高校建立了“红色网站”,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思想。依托网络载体,大学生学习党的知识更加方便快捷,全天候、实时化的学习效果更佳,有利于让那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更具备天然优势,丰富多样化的网络栏目,能有效解决网络价值观、方法论的困惑。

4结语

建筑专业论文第4篇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建筑经济管理问题及应对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快速提高,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规模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建筑经济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还促进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对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加强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以期加强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当前,建筑行业已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但随着各大建筑企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增快,建筑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格外突出,建筑经济的利润也受到了压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建筑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正确的解决建筑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现阶段建筑行业相关工作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

1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普及力度有待增强

目前,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经济管理知识并没有在行业发展中得到广泛的普及,这不仅是开展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一大限制,而且还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稳步发展,也就致使着一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可有可无的。但事实上,一个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有利地位,熟练的运用建筑经济管理理论,开展建筑经济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建筑经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工作理论,它不但是推动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砝码,也是建筑行业与时俱进的突出表现。因此,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加强建筑经济管理的理论普及工作至关重要。

1.2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相关实际操作经验,还需要在积累好相关的建筑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对建筑经济管理领域、建筑经济法律领域和涉及到其他相关领域中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简单来说,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复合型人才的支持。现阶段,在建筑行业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建筑经济管理人员的组成种类较为复杂,不仅有普通的专职专科、建筑设计学院中的人才,还有从事建筑经济管理工作已退休的人员,以及大学实习生。由此可知,大部分的成员并没有足够的有关建筑经济管理工作方面的实际操作经验,甚至还存在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必须要了解的建筑经济管理知识以及法律知识,而这些知识内容的缺失让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很难承担起建筑行业相关工程的管理工作,很难带动建筑经济管理队伍的发展与进步。

1.3其他相关辅助管理不完善

在我国,尽管建筑经济管理这一理念才刚刚起步,但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它在技术更新周期不断增快的同时,还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学科和管理部门。对此,随着建筑行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经济管理的其他相关辅助管理已无法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健全与完善。同时,在建筑经济管理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其也暴露出一系列管理上的漏洞,也就造成了其他辅助管理工作的盲目性、不合理性以及管理队伍的无秩序竞争,甚至导致着建筑施工项目质量与性能不达标现象的出现。但总的来说,做好建筑经济管理相关辅助管理的完善工作,能够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令其更好的适应于建筑经济管理的发展步伐。

1.4管理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大部分的建筑企业虽然注重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但并没意识到建筑经济管理理念需要及时更新。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动态的管理意识。现阶段,存在一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目光较为短浅,他们只注重对现阶段出现的现象进行管理和分析,并没有随着建筑施工的开展而对建筑经济进行动态管理,这一管理理念的存在就致使着建筑经济管理成本与建筑工程的实际发展情况出现了不相符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小部分管理者缺乏全面性的管理观念。在开展建筑经济管理工作时,一些建筑企业只对建筑材料、施工人员、制造费用等显性的成本进行管理,并不注重由于工程返工和设计变化而引起的隐形成本的管理。他们只注重当前建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了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建筑经济管理的范畴。

2建筑经济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在建筑行业中增强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建筑企业领导者对建筑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应当增强建筑经济管理在建筑行业领域中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工作的开展,促进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思想意识的提高。为此,我们首先可以采取教育培训的方式,通过对企业领导者以及企业员工进行建筑经济管理知识的培训与教育,来增强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对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让领导者意识到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推动建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力度的增强。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公司网站等一系列新媒体的使用,来做好建筑经济管理的宣传工作,让企业工作人员在浏览网站的同时,可以查看到关于建筑经济管理的宣传,让工作人员从主观上重视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在实际工作中,将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理论有效运用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2.2加快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

做好建筑行业领域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不仅能够对建筑经济管理的相关理念做到充分运用,还能促进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为此,建筑企业要想有效提高建筑经济管理水平,就需要注重建筑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在招聘建筑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时,需加强对应聘者的考核力度,并在招聘初期,对招聘进来的新员工进行实时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企业应当注重现有管理者与新来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让新来管理者学习现有管理者的工作经验之外,加强他们管理能力的培训,从而促进管理者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念,在休息之余主动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地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3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建筑经济管理制度是开展建筑经济管理的其他相关辅助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应当加强对建筑经济管理组织的保障工作,通过建立专门建筑经济管理部门,明确建筑企业各个管理者的管理职责,做好权责分工、奖罚分明,以此来促进建筑经济管理体制的建设。同时,我们应当完善成本核算的监督体系,在明确监督主体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监督方法的使用,来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与全面性,从而保证建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2.4促进管理理念的更新

加强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应当树立动态的管理理念。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施工、竣工、收尾、检查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在整个建筑施工项目中始终贯彻好经济成本预算,让建筑经济管理落实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建筑工程的动态发展中,以便于工程建设中所存问题得到及时发现与解决。其次,我们应当树立全局意识,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显性成本以及隐形成本进行全面合理的预算,来推动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做好统筹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能够加强建筑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还能够将建筑施工的成本降到最低,从而有利于各项工作在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领域中,开展建筑经济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是优化建筑行业管理模式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建筑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现阶段,在建筑经济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和处理。为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建筑经济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的宣传力度,加快建筑行业领域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在健全与完善建筑经济管理制度的同时,促进建筑经济管理理念的更新。通过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推动建筑行业获得健康稳步发展,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鲍家美.刍议我国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07).

[2]杨小宁.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中的突出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8).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一、采用信息技术的建筑经济管理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教学模式有很重要的作用,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手段。其创新之处具有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创新性,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办法创新课程,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微课,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机实现按照自己需要去有针对的学习,可以重复实现知识的记忆。第二、主体性,实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突破,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经济管理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手段。如果想要让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就需要进一步的计划实施,让这一想法运用到实际当中。首先要实现备课教学网络化,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联合学校网络完成网络备课,在公共校园网上共享建筑经济管理教学的教材,利于学生的预习,经验交流。其次要建立健全校园资源共享网络库,在资源库提供共享有用的知识,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材料等,为学生的更好学习建筑经济管理知识提供方便的知识库。进一步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网络化,让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社会经济发展讲解建筑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具有发现问题并采用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建筑经济管理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做到有好的技术和设备要有优秀的教师来使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这些工作中,除了实施实验教学发展的方案,还要加大宣传、鼓励更多的工作者参与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工作中。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创立学科品牌、提高院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推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积极积累实践经验,也是现阶段为社会提供符合现实需求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措施。

(一)提升教学形式的互动性

高职院校应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形式的改革,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升教学形式的互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演讲、团队讨论、现场问答等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加强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并主动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工作。积极搜集资料,全面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形成乐观进取的性格特点。

建筑专业论文第5篇

(一)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专业设置要求,房屋建筑学课程学时无法延长仍为36节,学分为2个,但可调整为1周1次,1次4节连堂,将理论讲述与设计绘图或者小型构造模型制作相结合,简单介绍设计原理部分,并增加对中国园林中古建及木结构建筑的理论知识课时,不再严格按照原教材设置的章节授课,将学分确定为理论1分和实践1分,共2分两个部分。同时,为适应选择设计方向同学的要求,可再另外开设建筑设计原理选修课,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各类建筑设计原理,拓展视野。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1.结合工程实际讲授课堂内容。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如果照本宣科,往往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接受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要将专业名词和意义逐一用容易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还要从学生经常接触或熟悉的建筑物的构造、做法讲起,如果周围有合适的工程正在施工,就要让学生课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去工地四周查看实际案例。2.抓住重点和难点,倾向突出。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多,但内容之间往往缺乏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建筑做法、建筑构造要求等,往往是一些规定性、规范性的东西,且带有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区做法不同。因此需要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分类,划清重点。如:对楼梯和墙体的构造做法在园林建筑设计概念中最为关键,要重点讲述并且能自行设计,而对门窗及雨篷建筑的细部详细构造做法等可适当简略或者取消。再比如:在对建筑结构形式部分的讲解内容中,有针对性地增加传统园林建筑木结构的做法及运用的知识内容。

(三)教学模式的改变

1.强化实践环节,注重运用能力的培养。因为延长了每次上课的课时,因此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小型构造模型的制作和施工图的绘制,如楼梯模型、墙体大样标准施工图抄绘等,还可以加入1~2次与建筑设计原理相关的房间设计等。在理论讲述的基础上增加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增加空间想象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践。2.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房屋建筑学这种工科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际展示的图片内容特别多。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继续采用过去的“粉笔+讲台”的讲课方式,这一点与理科和文科专业完全不同,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把文字、图片、图像及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包括观看一些与建筑有关的纪录片,对学生的感官提供多种刺激,重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灵活,有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特别是讲解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复杂空间,都可以发挥电子课件的优势,易懂易学。3.后续增设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在对园林建筑构造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和学习后,对教材中有关建筑设计原理的部分通过后续增设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进一步巩固和运用,使学生今后在园林建筑设计中有建筑结构的概念,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更加全面。综合上述教学改革计划,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设置如下,共9周,36个学时。

(四)考核制度的创新

本课程最终的考核模式定为:“理论课程考试+平时实践环节成果”平均分来确定,摒弃了单独用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考查结果的方式,避免出现只会机械记忆、高分低能的现象,理论与实践并重,各占一半。理论考试方式也实行创新。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第一部分为理论闭卷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书面规范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应用部分,该部分开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绘图表达能力、绘图准确及规范程度。

二、课程改革效果分析

建筑专业论文第6篇

双证制是根据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进行双重的认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鉴定。其本质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与专业理论知识的融合,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双证制将学生自身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评价考核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历证书反映着学生的学历水平以及文化知识程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一个认定,反映的是能否达到从业水平。由此可见双证制更能直观地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双证制”的教学模式

2.1高职院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成的多样性

为满足“双证制”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更加广泛,一是在课程和工作岗位的联系上,广泛的寻求和社会人才岗位的联系,确定课程和人才的培养方式相吻合,可以更加明确的让教师指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二是在内容上,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确定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如讨论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活跃度,三是在组织上,教师适当的开展如专业技能比赛等实践技能培训的主题活动,针对建筑专业的特殊性,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得学生们能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2.2高职院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广泛性

在以往高职院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实践通常被理解成为实习,这一错误也使得教学质量不高。随着实践性教学的广泛深入,对于建筑专业这个对实际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的广泛性是丰富教学文化的主要方式。

2.2.1相关企业实习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专业的实习,是了解企业特点,熟悉建筑行业工作环境的一个有效的措施。通过学生在企业实习,了解建筑企业的运营情况以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地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工作的具体操作上,缩短学生在社会的适应期,提高学以致用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个方法是传统的实习教学方法,不过也是十分有效的。

2.2.2社会实践在不同时期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是不同的,那么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可以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期间。新的课程改革目标突出培养适应时代的人这一本体功能。社会实践是对学生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调查手段。建筑专业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思考,认识到当前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结合所学课程进修相应的调查,可以促进学生的技能提高,增加其社会的实践能力。

3高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3.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由于其学校的特殊性,教师引导其对现实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准确定位自己的同时,调整学生过高的工作期望值,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地对知识渴求和对实践能力重视。“双证制”便是采用双重认证,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有着很大的优势,在这个培养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有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并对学生加以严格的管理,做到审时度势,因材施教。

3.2建立有利于建筑工作的管理体制

学院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应的督导机构,对建筑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管理措施。在物质和资金保障的前提下,统筹管理,制定和专业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计划,并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3专业教师全面推行“双师”制,学生全面实行“双证”制

实现双证制,在老师中推行双师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学生要求双证制的同时,对教学质量进行提高,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取得技师、高级技师或其他职业资格证,是符合教学发展需求的。在学生实行双证制的时候,校方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认识,使其明白制度对自己将来带来的好处,要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加强自己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的能力。

4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双证制”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4.1调整考核比例

现如今在教学中,存在着高分低能以及考试作弊的现象,误导着学生真实能力的表现。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说高职学生对于自己的自我评价依然居高不下,缺乏对于自身优缺点的理性认知分析,一味好高骛远地落在知名企业或者热门行业以及发达地区企业,往往最后却落得错失良机无业可就。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调整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高分低能现象和考试作弊现象调整考核比例。因为高职学生乐于动手实作,学生只要平时上课认真参与,基本上可以得到50%-70%的分数,因此期末考试只要能考取10%以上的分数就可以合格,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或成绩,所以学生就没有必要冒着被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的处分危险去取得合格成绩。

4.2改变考核方式

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用人企事业单位对于高职毕业学生的偏见,认为高职学生的能力在本科以及更高学历的学生能力之下。在人才招聘会或者招聘信息中随时都可以发现一些并不需要高学历的工作岗位却对于高职学生设置了拒绝门槛。而且高职学生即使就业但是却也难以得到高薪酬待遇并且能够得到的发展机会也比较少。难以得到社会较高认可和评价,让很多壮志满怀的高职学生在频频碰壁屡遭挫折伤害之后逐渐丧失斗志。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需要的是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结果应与企业、行业的要求接轨。在对学生考核中,首先应该严肃纪律,在高职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应只以学生的课堂成绩作为参考,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的内容要与相关产业发展所吻合,提高高职学生在社会的适应力。

5结束语

建筑专业论文第7篇

在授课之前事先树立明确的目标,以目标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还能增强教学效果,利于学生技能发展观的形成。

1.专业能力目标

对于建筑专业的能力,应要求做到:①能制订有效的施工计划;②能有效对施工过程进行组织与协调;③拥有专业熟练的技能;④对工程结果的评定总结能力。

2.职业精神目标

建筑行业作为一项难度大、强度高、环境多变的专业,在对作为将来从业人员的学生进行培育时,对其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样必不可少。除了需要有基本的团队协作与吃苦耐劳精神外,还必须拥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意识,才能保证施工快速安全地进行下去。

二、完善实训课教学方法

1.有效利用现场情境教学

建筑专业的实训课教学,是让学生将从书本上习得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体验转化为头脑中真正知识的有效环节。中学生的社会阅历浅,缺乏经验,并没有真正接触或体验过建筑行业,假如在此时对其灌输过多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失去积极性。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可使用大量现场教学或者情景模拟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内容,如利用实训课时间带学生参观社会上的施工场地,体验实地操作,或者在课堂上利用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演示的方法以加强直观认知。

2.师生间互动与合作

在具备了完善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在实训课教学时能否把握好教学的关键点,提出正确的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点。由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过少,在刚刚接触建筑专业的知识时总会出现一知半解,难以全部消化理解的情况。作为教师,应当在此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心中认为的难点疑惑:如在课堂上专门腾出时间为学生答疑,或者在课后深入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同时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法,找出每一个学生的不足与欠缺,对其引导指正,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3.利用模型

在上文提到的实践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从直观主体上对建筑学有了了解;然而对于建筑的内部结构、材料类型尚存在很多疑问,而这些内容仅通过书面的知识来补全显得过于抽象,因此,可用三维立体模型的制作与分析来弥补这一空缺。教师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进行三维立体模型的制造。材料可用纸、木头、铁丝、陶土等,做出模型后教师对每位学生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模型来讲解构造与材料,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最为直观的认知,还培养了其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

4.加强实践训练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才是培养职业能力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实训的先后顺序应依照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教师的带领下循序渐进地推进,以搭建建筑中最基本却最重要的脚手架为例:教师先根据此项目选好场地,提供所需资料与材料,再利用课堂时间先向学生具体展示工作过程,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学生进行任务分配之后,开始讨论脚手架的材料并研究正确的搭建方法与工序,并做好记录。在进行真正的实地实验前,还可以通过模型的制作与拆解来分析正确搭法的原理与错误搭法的原因所在,避免材料的浪费。

三总结

建筑专业论文第8篇

为改变当前建筑学专业外语教学的现状,除去弊端,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我们结合建筑学的特点,针对性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法等多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实践。

1.1研究型学习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研究型教学理念由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综合发展而来,是“一种试图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观点主要是鼓励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自我或者合作“探究”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建筑学专业外语中采用研究型学习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实现从高中的被动式学习向大学的自主学习转变,也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创新设计视野。在为学生筛选和组织学习内容时,教师以教材为中心,跳出教材和参考书的限制,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广泛选取与书本上知识要点相关的专业信息,并且与时代同步及时更新,形成众多单元主题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建筑设计、历史保护、建筑技术、建筑师等。学生除课堂中学习重要的知识点外,应从教学资源库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大量相关外文资料的研读、翻译和理解,最终撰写英语学习报告,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如学生可选取生态建筑的主题,通过研读国内外知名生态建筑书籍、生态建筑案例,形成生态建筑含义、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典型案例等完整的研究报告,并用全英文的表达方式向所有的同学进行展示和讲演。通过设置研究型的教学内容,不仅能让学生们自主选题,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致;还能让学生们在广泛的外文资料阅读中培养外文论文阅读能力,并通过自主撰写研究报告和展示成果,提高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一些专业词汇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通过不同主题的交流讲解,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真可谓一举多得。此外构架了“2+1”的课程体系,即大一大二年级作为大学英语以及建筑学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阶段,大三年级开设专业英语技能训练课。“2+1”新框架为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保证。

1.2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学内容以研究型学习为主,就要求建筑学专业外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体验式教学模式虽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模式,但其概念已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其本质特征是复合学生认知上“螺旋上升、不断深入”的学习规律,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在师生互动中体验英语,形成英语语感。通常有如下几种途径:①在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体验。如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周边的物质语言环境,泛读教学资源库中的相关外文资料,提高书面阅读能力;同时尽可能的营造人文语言环境,鼓励学生通过观看一些国内外知名建筑的英语讲解视频或参加本专业的外语讲座,扩大专业词汇量和提高专业英语听写能力;以及在课程设计中尝试与教师同学用英语沟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等。②在情景中体验。建筑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作为引导者可在日常教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教学内容应包括项目招标书、项目概况、基地分析、设计原则与目标、设计理念、设计分析、实施步骤、图纸表达等,使学生初步掌握专业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协作创设相关的英语情景,如交流介绍彼此喜欢的建筑及其相关背景知识,互相点评世界知名建筑,甚至模拟买房情景等,一方面让学生们多种途径的展示自主研究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富有趣味的应用案例教学内容,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英语运用技能。

1.3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英语教学资料,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形象逼真的学习情境,促进课程向个性化、生动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例如,①图像教学:图像教学如专业视频演示、课程设计作业的英语表达、案例讲解、读图识图等更为直观生动,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思维,降低记忆难度;又有利于加强趣味性以提高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网络现场教学:依托家庭电脑和宽带网络等较为优越的硬件环境,建立专业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为“实地现场教学”方式的强有力的补充。③网络课外实践:由于目前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存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和任务紧张等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进行课后辅导,鼓励学生利用校内多媒体网络提供的互动活动,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吸收和巩固专业知识。此外,教师可以通过E-mail、校内BBS论坛、微信等便捷的网络通信平台,对学生进行同步或异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课后指导,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交流活动;学生也可随时随地的通过即时通话工具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便于及时答疑解惑。

1.4综合评价方法

成绩评价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成绩评价方法应摒弃传统的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评价方法,建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控制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引导学生重视平时专业英语学习的基本功。因此,在新的成绩评价模式中将平时课堂学习评比、平时检测、网络学习情况等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培养他们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方法上可采用日常观察、评价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并且制作Excel考核电子表发放给每一位学生,内含已定的计算加权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和期末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预测。这样帮助学生给自己制订一个可量化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起到鞭策和预警的作用。

2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建筑专业论文第9篇

任务驱动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内容由重视理论学习向重视实践活动转变,教学目标由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向兼顾知识目标、方法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共同实现转变,教师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向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转变。它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与中职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匹配的。对于中职建筑课程教学而言,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决定课程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建筑课程这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而言,需要创设相应的现场工作实际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从而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适应实际工作环境为出发点,使自己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而驱动教学法的引入恰能满足这种教学需求。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逐渐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还会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推进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

2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的实践,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四个环节来实施。

2.1合理的情境创设——前提实现任务的情境,是直接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引学生“入胜”?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并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在建筑专业教学中如果能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色,通过创设一系列与教学课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提高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许多,较常用的有:方式一:以教学现场创设真实情境。如《建筑制图》课程中,知识点为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教师可这样提问:同学们,请大家观察一下天天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教室,有谁知道它的建筑平面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它的主要绘制步骤有哪些吗?方式二:以建筑(或实物)模型创设情境。对于一些建筑结构而言,多呈现立体形态,且构建层次相对比较复杂,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仅以文字、图片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让学生参观模型则能弥补这一缺陷,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如《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中,知识点是基础工程量的计算,教师可这样创设: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建筑实训工场中的基础模型,然后请学生动脑思考:基础的工程量如何计算?方式三:以解决实际问题设置情境。如《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中,知识点是墙柱面装饰工程量的计算,教师可这样引入:最近,老师家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墙面想做涂料装修,你能帮我算一下客厅、卧室墙面涂料的用量吗?方式四:展示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如《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中,知识点是建筑物承载力的计算,教师可这样创设:首先展示一些新闻中报道的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图片或视频,然后在抛出问题:建筑物需要多大的承载力才能保证安全?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厌学现象较普遍,因此情境的设计要新颖、多变,尽量创设贴近现实生活情境的问题,将学习置于现实的情境之中,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应用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以致用的价值,这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培养其综合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2精心的任务设计——关键任务设计成功与否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职建筑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通过创设的情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其中,“任务”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设计的任务要有趣味性。在设计任务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脚手架搭设,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脚手架模具,把学生分组,并假设成某建筑公司的几个脚手架施工班组,要求合作完成一个4层砖混建筑的脚手架搭建任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2)设计的任务要有层次性。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任务的难度应具有层次性。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钢筋的加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钢筋、扳手、卷尺、扎丝等工具,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先制作纵向钢筋和箍筋,熟悉制作方法后,再要求绑扎完成一个简支梁的钢筋笼骨架。这样层层深入,学生就不会因为新知识的增多而对完成任务失去信心,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新任务的同时,对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3)设计的任务要有开放性。在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教师只需明确任务的前提和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条件,但是不要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如《建筑制图》课程中,知识点是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教室平面图的绘制,在任务布置之前,教师提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如钢尺、图板、铅笔、装有绘图软件的计算机等,至于如何把教室的平面图测量绘制出来,则让学生自己讨论商定和执行,教师在过程中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样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3高效的协作学习——途径协作学习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重要途径。任务设计好后,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执行,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采用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在建筑专业教学中采用协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协作学习是指通过组内成员的协作和沟通,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知识主体的意义建构,让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开阔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协作学习较常见的模式是竞争式的合作。所谓竞争式的合作模式是指由多个协作者组成协作组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而不同的协作组间通过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木模板的安装,教师可以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协作组,通过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让学生自行设计装配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地理解各配件的作用,安装的顺序,共同定出最合理的安装方案,最后再根据设计图动手安装模板,圆满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组内不同的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组间的竞争又同时促进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技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对个体差异的包容能力。

2.4及时的效果评价——提升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必要环节,它既是总结、提高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良好自信心与成就感的良好时机。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需要教师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分析和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可以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筑专业教学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例如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砖墙的砌筑,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规格为长3米高1米的一砖墙砌筑。当学生完成任务后,从中挑选出几个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以示鼓励。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由本组成员自己来说明其制作过程,也可以由其他组成员提出质疑和改进措施,而这时学生往往会争相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使问题豁然开朗。当然教师在学生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应该适时控制,既肯定学生提出的建议,又指出建议中有待改进的地方,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做好总结点评,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过程中值得推广和需要改进的做法。这样在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3任务驱动教学在建筑专业中职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近几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教学面貌较以前大有改观。“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取而代之的是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得到了激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更是得以大幅度提升。笔者在欣喜之余也颇有体会:(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师很难把握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有的组提前完成,可有的组只能草草“收兵”,影响效果。今后需采取一些措施,要既能保证探究效果,又不影响进度。(2)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应多花一些心思,尽可能与建筑行业及社会生活相贴近。要做到这一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又成为当务之急,“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应落在实处。(3)在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地调整任务内容,及时地降低或提高任务的难度,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个性特点得以充分的发挥。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