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政治课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3 09:56:59

高中政治课论文

高中政治课论文第1篇

(一)充分运用案例,呈现观点和重点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旧政治教材有着较强的理论性,观点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不符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乏味,而且会死记硬背教材所述的观点,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新课改对过去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进行了创新,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对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处理,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因此,将案例充分运用到了政治课教材中,选用的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贴近。

(二)淡化抽象的理论,生活化表达政治理论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概念抽象是旧政治教材难的重要原因。高中学生往往能死记硬背,使得很多的细节都无法了解清楚。这种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容易忘记,并且加重了学习负担。在新教材中,生活化表达政治理论,没有过分强调概念定义。

(三)突出探究性教学策略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旧教材在推导概念的时候,往往是从概念出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形态和思维特点,只给学生留下很小的空间。而新教材对其进行了创新,模块划分了教材内容,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充分发挥出来了,大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二、高中政治教材的创新和使用

(一)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把握好课程改革目标

新课程充分重视学生的发展,结合本学科的具体特点,全方位落实科学素质教育,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要结合高中政治课的具体情况,转变思想,对学生发展足够重视,对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考虑,要充分结合人文要求,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大力创新,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给应用过来,要大力重视学科渗透,对学科本位观念进行改变。对于思想政治教师来讲,需要对新课程新教材进行研究,要对新教材的编写模式进行领会;对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要从细节来对教材内容、结构等进行研究。另外,教师也需要全面了解师生生活、思想和学习,对学生的兴趣充分关注。培养学生兴趣,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努力,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

(二)积极创设情境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新教材对过程和体验十分重视。新教材中的活动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有着较多的探究途径。这些活动,可以将学生的主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积极应用起来,不能够单单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要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给应用进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结合学生的具体爱好,来创设情境,如辩论、演讲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整合教材资源,细化教学过程

在新教材中,知识的获取是从活动中得来的,而要想成功开展活动,就需要将学生参与的热情给充分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细化。如整合教材提供的文字和图片等,教师需要大胆改进教材提供的文字和图片等,优化教材资源。

三、结语

高中政治课论文第2篇

当下,新课改已经在高中政治课中推广开来,它要求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摒弃传统教育空间上封闭、内容上单一、目标上机械、方法上保守的弊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现阶段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使得要达到“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认真地进行教学,逐字逐句推敲,台下一些学生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反应迟钝,最后弄得教师也心烦意乱,无心授课。这样的课堂,耗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一种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情况,当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高考制度的影响、教材编写的局限、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特点等,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教育客体的教师缺少激情。政治课本来就不如其他一些课程那样生动有趣,缺少激情的政治课就更是枯燥乏味。而如果教师授课时富有激情,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很好地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激烈的共鸣;还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激发自身的创造思维。1.变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为学生喜闻乐道的知识需要激情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一些课程,特别是必修一政治生活中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要把这些“抽象枯燥”的理论变成有用知识传授给学生,需要教师有激情。如果教师缺乏激情,只是照本宣科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那么学生根本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些理论的精髓,只会机械地记忆知识点以备应考,这就完全偏离了思想政治课的目标。2.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三观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激情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要落实好这个理念,需要政治教师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只有激情四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学生才会被感化,有树立正确三观的冲动。因此,教学需要激情,没有激情的政治课堂是平淡的,甚至死气沉沉的,有了激情,才能振奋学生的身心,使政治课教学富有情感性,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增强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有激情的教师?激情教师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有爱教育是情与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激情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根源于真挚的爱———对真理的爱,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思想政治教学有爱(感兴趣),有了高度的责任感,才会乐于挖掘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热爱学生,才会把感情投入到政治课堂中去,努力上好每一堂政治课,才更容易产生激情。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好学生本身就讨老师喜欢,爱一个“潜能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人非草木,接触学生久了,自然会产生感情,因此,好的老师对学生应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亲疏有别。“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老师亲近了,才会认真听课并积极配合老师。2.热情热情是一名有激情的教师身上最显著的特征,它要求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之中,用准确、简练、风趣、抑扬顿挫的语言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情感,同时辅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热情来“煽情”,带动学生情感的激发,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老师更加热情,因此也更容易迸发激情。3.积极乐观由于多方面的影响,政治课并不如其他课程那样受欢迎,不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不是很高,另外很多突况也会对教师的心态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审时度势,放平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开展教学工作。宽厚大度、豁达的教师,能尊重和理解学生,其教学情绪不易被负面情绪影响,能够笑对挫折,保持快乐的心境。平时和课间,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同事之间善意的玩笑,适量的体育运动等等,都能帮助教师较好地调节心情,消除不良情绪。4.“满腹经纶”,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一名政治教师要想在授课过程中产生激情,不仅需要过硬的政治专业知识,还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好的口才。如果把激情比作剧烈翻滚的火山岩浆,那么知识素养就是火山口,缺少知识素养则好比把火山口堵死了,任凭岩浆如何翻滚,都无法喷涌而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治教师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激情来到时思如泉涌、旁征博引,教学水平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5.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播系统,激情教师会不断追求教学艺术,掌握教学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们知道,激情是一瞬间的爆发,就像火山那样,在猛烈的喷发之后又会重新进入休眠期,为下一次喷发酝酿能量。但有些火山喷发了几次之后,便成了死火山,逐渐丧失了活动能力。为了不让激情熄灭,为了再次点燃激情,他们不断学习,创新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挑战自我,寻求新的突破。

作为政治教师,该如何培养激情、运用激情?如果说激情是火花,那么培养激情的过程就是燃料的积累和准备的过程,有了充足的燃料,才更容易碰擦出火花。培养激情要学会不断调整心态,感受快乐,通过快乐酝酿激情。没有愤怒、沮丧、怨恨忧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的教师,更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兴趣,能真正全身心投入教学,积累足够的燃料。单调烦琐的工作程序、不合心意的工作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低素质学生的影响、不良的身体状况、烦躁的生活琐事等等,都是影响激情培养的不利因素,因此激情的培养应从教师的自我调节开始,积累激情的原料,进而学会主动从周围环境中挖掘利用有助于点燃激情的因素,如选择有趣的教学材料,使用生动的语言和一些夸张的动作,微笑教学等等,然后找到点燃激情的导火索,选择合适的爆发点,一鼓作气引爆激情。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结合时政来诱导激情;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演讲式教学法,依靠灵活的教学语言来激发激情;收尾时,则能通过组织活动结尾、预留悬念结尾、创设情境结尾等方式强化与巩固激情;课后,还可以利用时政信息延伸激情。在《经济生活》中,教师可以骄傲地向学生展示我国经济的过去和现在,通过对比描绘出中国经济的美好蓝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伟大抱负;可以激愤地向学生揭露经济领域中各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腐败现象,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可以抑扬顿挫地向学生讲述各种诚信经营、勤劳致富的励志故事,鼓励学生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在《政治生活》中,教师可以追溯中华民族近现代的荣辱兴衰,让学生们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还可以通过介绍、评论时政信息,让学生们了解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用强烈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刺激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坚定其政治方向。

在《文化生活》中,教师可以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情怀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掌握较高的文化水平。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使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针砭时弊,抨击腐朽文化,使学生摒弃腐朽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总之,课前准备充分,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胸有成竹,上课时放得开,不拘谨,真情流露,自然就能激情迸发,绘声绘色。激情是一剂催化剂,运用适当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放飞思想的高度,激发求知的欲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教学需要激情,创造激情课堂,将激情传染给学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当保持对上课的新鲜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想方设法使政治课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激情澎湃,让政治课成为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作者:周道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高中政治课论文第3篇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政治知识点对于高中生来讲显得繁多,要求学生通过背诵来强化记忆虽然是一种必然的手段,但是如果在复习的时候学生直接打开课本背个不停,实施求是的讲,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是效果确实很低的,因为政治每个知识点之间都互相有关联的,在经济方面的考察中可以考察到哲学的问题,在政治方面的考察中也可以考察到经济与哲学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即使是付出了极大地努力依然效果相当差劲。对框架结构的把握,是文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有效地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就特别的要注重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起知识框架,让学生从宏观上来把握好政治学习,这样学生需要记忆的散乱的知识就变的清晰、有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再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只有找出层次结构之中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才能使这个框架和结构有意义,成为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二、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而言,兴趣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通过一定的情感体验让人们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然后人们才会愉快并且主动的去探寻、研究,由此可见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相当重要。前文已经提到,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学生在政治考试中也是闭卷考试势必要背诵大量的要点,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政治枯燥,甚至会感受到政治在扼杀自己的思维,当然,处在人生发展黄金阶段的高中,学生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并且对外界知识的渴求欲望相当强烈,但是由于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等因素难免会出现逆反心理等,为此,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能用背诵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是要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的时候,如果教师照本宣读:

(1)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这样下去,只要是具有正常思维的学生都会对这种教学方式厌倦,因为这种教学的方式是在是无聊,他们又不抵制,只能在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交头接耳,最后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在教学的时候从从讲故事开始入手的,我给学生讲了中东茉莉花革命这样学生很感兴趣的事件,通过这场战争学生也明白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性,由此也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通过我所讲述的案例也在自觉的总结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必要性,对此也立即深刻,只有学生真正搞懂了其中的道理,才会很快掌握了所学习的知识点。

三、时事政治教学多读报,多讨论,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

在高考中,政治科目的时事政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为此,很多教师也专门的抽出时间来讲事实政治,同时时事政治也是一门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对,依然让学生死记硬背,是的本来很有趣的课程变得枯燥无味道。当前高中政治教师存在关心时事政治的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时事政治相结合,使得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运用时事政治教学工作面临着重大问题。此外,某些政治教师在引用时事政治时,自身没有理解透彻相关问题,导致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师缺乏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必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高中政治课程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均可以从政治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和探讨。当今社会充斥着多种时事案例,每天都会或多或少的发生一些时事新闻,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加大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才能确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时事案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例如,我在教相关法律知识时,通过引用全国首例精神赡养费案例:80岁高龄老人告女儿女婿不管老人的吃穿住行。当地法院根据相关老年人法对其女儿女婿进行了审判。通过引入这个案例,并要求学生对此案件进行客观分析。对此,我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灵活运用时事案例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政治时事相结合的目的。

四、结束语

高中政治课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高中政治新课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只注重从知、情、意、行四方面人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品德行为。一堂课的教学都是从外到内,自上而下地灌输.教师成为“知识的搬运工”。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发生严重脱节.导致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需要而变得抽象、空洞和苍白无力,从而使学生感到厌倦,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造就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因此,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使课堂唤发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标》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可见,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为基础设置三个课程模块,并与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为主导的生活和哲学并列,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设计为四大模块。这反映了新课程整体改革的理念、设计和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独特性质和内在价值,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落实“生活化”的理念,以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关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涵义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1.教师:立足生活,改造教材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政治书本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用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知识的联系.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但由于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有的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在高二《文化生活》模块的学习中,笔者大量地加入了本土的“宁村抬佛”汤和文化、“张璁文化”、“永昌堡抗倭精神”、“温州鼓词”等内容,与课本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

2.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教学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在教《经济生活》模块“股票、债券、保险”一框内容的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任务:到本区的证券交易所、银行、保险公司收集有关资料;丰富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通过观察与采访,学生体会到了这些投资品种的特点,同时也初步感受到金融市场的风险。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活味浓、趣味性强。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根据多年来政治学科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三环节教学模式”。

1.激活生活经验,置疑导入

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由于学生只能找到一些简单的办法,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从而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状态。例如:在学习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模块“意识的作用”一节时.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物质要决定意识。那么大家思考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建造的校友楼,在建造前要先有图纸,然后根据图纸去建造,那是否意味着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呢,在造楼的过程中,图纸(意识)究竟起什么作用呢?教师顺势提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意识的作用”。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思维泛起涟漪,从而拉开了教学的帷幕。

2.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置疑导入使学生感受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根据知识的具体特点和实际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作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平台。

第一,创设直观化的生活情境。教师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结论——体验成功,学习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在学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课前调查龙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包括皮革、不锈钢、电器等发展状况。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我向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材料,通过提出问题、合作交流使他们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快乐。第二、创设体验性的生活情境。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感,深刻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小记者”走出课堂,采访龙湾区相关企业、领导干部和村民,调查本地环境变差的真正原因。“小记者”争着向有关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提问.比如:你们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们认为实行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制止环境进一步不受污染?环保局或政府来此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吗?有没有试着改变环境,等等?采访回来后,在课堂上大家又对自己的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评论,评出“最有价值”“最有深度”的问题奖项。接着,教师趁势提出问题,运用调查资料,并结合有关内容,分析局部经济利益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给学生以无限的情趣。

3.总结升华知识,服务生活

总结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思维方法科学化,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总结学习过的知识、使用的思维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教师要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巩固练习题,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情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框以后,在同学生共同总结了课堂的内容以后.让学生去分析龙湾当地养殖业的实际问题:为什么前几年价格很高的文蛤,今年价格比较低,为什么前几年收益丰厚的养殖户,今年却陷入困境,有的濒临破产?如何才能使养殖户尽快地走出困境?这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明白了价值规律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生活化教学要把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学生通过学用结合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重视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既轻松愉快地掌握课堂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中学政治课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面对的问题。尤其在今天,中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面貌和心理素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加了难度。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确实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恰当引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大家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政治课教学就是老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是激发不了学生兴趣、激活不了学生思维的,当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而要激活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寓教于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活动,使学生感到无比的乐趣,能够在轻松愉快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如用学过的知识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社会调查等。尤其是辩论会和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一开展这样的活动,笑声此起彼伏,学生收获很大。由于政治课以其深刻的理论内容涵盖自然、社会、人文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要广识博览,取精用宏,恰当引证,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讲授”资本主义民主选举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时,向学生朗诵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的一首短诗:“要想当美国总统/需要有一种多么好的耐性/逢人拍肩装热情/婴儿脸蛋亲又亲/初选会上假惺惺/如醉如狂募美金/火车旅行站站停/到处演说念选经/电视广告频露脸/天花乱坠献殷勤。”通过这首短诗,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选举”闹剧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报以一阵嘲笑。如果没有这首短诗的形象描述,仅靠教师抽象的讲述恐怕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在讲述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时,朗诵一首西方人的短诗《钉子》:“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几乎不费口舌,就能使学生对这一哲理豁然贯通,而且印象深刻。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警句格言、寓言故事都可加以撷取,供我所用。同时,也可以运用直观教具,如:电影、电视、录像、录音、投影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一切视听感觉,使抽象的知识尽可能地具体形象、生动,这样可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内驱力。如讲初一《思想政治》“孝敬父母”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放《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在歌曲所营造的气氛中开始本堂课。又如讲初二《法律常识》时,教师可放一些案件审理的录像,学生根据录像的内容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开谜团。同时通过对具体案件审判过程的观看,使学生对法庭的环境布置、合议庭的组成、法庭审判的程序等整个审理过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在法庭审理录像播放结束后,让学生和教师、学生之间一起就开庭审理的案件进行广泛的讨论,提出有关我国法律和法庭审理方面的疑问,这样可以学到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又能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道德、法制方面教育。

二、立足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该看到:创新能力不是抽象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一般能力”中升华而来的。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处在打基础的阶段,根深才能叶茂,务实才能出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真正想提高一节课45分钟的效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加深理解。政治课是一门严肃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中一定要理清头绪,深入理解,句句吃透,层层分清。如讲“物质”这个概念,可把它划分为以下几层:(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不是其他学科对“物质”的解释。(2)“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客观的。(3)“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里“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不等于“已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只表明意识能够反映物质,不是意识已反映了物质。(4)“客观实在”,是对实实在在的物质的具体形态的抽象和概括。分层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细细领会,这样一个抽象难懂的概念就牢牢地烙印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了。再如有些学生在预习“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时,“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这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大惑不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用电脑制作一个《拉力》的动画,上课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内容就是兔子、大雁和鱼儿同拉一辆车,兔子在地上往前拉,大雁起飞往空中拉,鱼儿往水里拉,大家都出了力,流了汗,但是车子没有向前进。如果让三只兔子都往同一方向拉这辆车,也出力、流汗,车子一定会拉得飞快。看完动画以后,学生恍然大悟,都深深地被哲学的道理所折服。原来是当部分无序、欠佳、方向不对、目标各异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然后还可因势利导,比如就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载人成功这类事例,可向学生提出“飞船是一个人生产出来的吗”?学生都清楚,这是千千万万个人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共同攻关的结果,由此,学生更能明白“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的真正内涵。同样建设小康社会,也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这样就能把哲学的道理嵌在了学生的灵魂深处。

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含有大量信息,而客观世界中存在着更为纷繁复杂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读、练、动”为基本课型,在训练学生基础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鉴别、选择、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联系书本知识(即间接经验)和生活实践(即直接经验),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筛选信息的能力,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和五花八门的各种信息,能够分清良与莠、是与非,从而辩证地关注时政,客观地认识生活,科学地预测未来。

高中政治课论文第6篇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能够对课堂涉及的一些概念和知识框架有一个比较全完整的认识,对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同时带着不能理解的问题参与讨论。

2.课中互动

课堂上学生带着不能理解的问题和疑点讨论,教师提前准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言,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学生也可以将教师没有涉及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评论较为正确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回归课本知识,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3.课后实践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得高分,提高升学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将课本上的知识能够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程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中主要提出讲读法、辩论法、陶冶法和体验法四种方法。

1.讲读法教学

顾名思义,讲读法就是讲和读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过去的老师全堂灌的教学方法。包括学生单读、生生互读和师生互读三种讲读方式,在学生阅读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向老师发问。通过讲和读穿行,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教材,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读法教学要求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个15分钟的讲解,可能要求老师花费150分钟去阅读相关材料,提取精华,才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2.辩论法教学

辩论法是一种具有生活型、时代性和趣味性的一种教学方法。辩论前,老师从实际出发,选择具有一定思辨度的辩题,如“实现民族文化创新应主要依靠外来文化”和“实现民族文化创新应主要依靠继承传统文化”具有正反两面的辩题,引发学生共鸣;辩论过程中,分组辩论,加强团队合作,采用质疑问难法,引导学生自由辩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不能放任自流,发现学生辩论方向错误时,及时引导,对于观点比较独特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辩论结束后,进行辩论问题的总结,对于表现较好、积极的小组进行表扬,同时对辩论涉及到的知识加以回顾和总结,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辩论式教学方法成功的关键是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教师应结合教材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慎重、恰当的应用此教学方法。

3.陶冶法教学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十分重要,但道德情感更难培养,良好的情景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积极政治相关的视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播放一些革命前辈的事迹,、邓小平等革命前辈的风范、情操和品德,引导学生收集高尚情操的名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4.体验法教学

体验包括体会和验证两个方面。体会涉及生活中的实例,将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把书本上抽象的知识,还原成现实的生活中去,设计容易操作、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会,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思想交融,通过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正确的判断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感。验证是通过实际生活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如组织学生参加旁听法庭审判、社会调查等活动,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如分析观察能力、社交能力、动脑动手能力。体验法教学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三、总结

高中政治课论文第7篇

1.熟悉教材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课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以经济生活为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编排的目的、意义、教学方法等基本内容。比如,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商品》的备课中要熟知商品的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必备的条件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就具有使用价值”“离不开流通领域”;两个基本属性等。这些基础知识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显得很枯燥,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熟悉学生对于高一的学生,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在经历了初中紧张的学习之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的基础,了解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有的学生认为政治学习就是背诵学科,想到背诵就头疼。于是很多学生对政治课从根本上就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消极的,更有甚者根本就不想学。根据这个事实,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设置很多情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不拘一格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更愿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我让学生以前后座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首先进行自主学习,把枯燥的问题变成灵活的易于掌握的知识点作为学习的目标,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统一思想之后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投入小组的学习中,整体把控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有了一定的成果之后,我让他们逐个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听,并汇报小组的优缺点。还可以及时提出质疑和分享。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刻处于主动的状态,随时准备接受对手的发问并解答。这样的课堂教学与其说是政治课,还不如说是辩论课。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解答中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对知识点的积累也可以做到当堂课完成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要想让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开展活动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来设置活动。比如,在教学《货币》这一节的时候,对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等枯燥的知识学生容易混淆。于是我设置了抢答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结果很多学生在抢答过程中高度集中精力进行记忆,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激起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效果很好。除了知识竞赛外,我们还开展手抄报、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教学《多彩的消费》这一节的时候,我让学生到网络、图书馆收集资料,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就“消费与收入”“影响商品价格高低的因素”等话题来写出演讲稿并在班上进行演讲。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弄清楚了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总之,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了求知欲,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任务来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设置不拘一格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条件来进行作业的布置。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从网络、媒体等方面吸收新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安排学生到他们喜欢的地方摘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的平台。但是,政治这门学科比较枯燥、深奥,去寻求答案。比如,在教学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到网络、电视、图书馆等地方去查找资料,了解货币的神奇,进而统计出货币的种类。学生通过对货币历史的了解,更加明白了货币的作用和意义。再比如,在学习了《多彩的消费》这一节之后,学生对消费的类型、目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便让学生构建一个家庭的消费图。从而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了解消费复杂的心理表现,帮助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四、结合学生成长案例进行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消费观念”的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更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常常有很复杂的心理反应,而通常具有的消费心理有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在大多的消费观念中,消费心理偏重于求实。比如,人们在买衣服的时候更偏重于买一件实用的衣服,而不是片面追求时尚或者价格。这种消费观念很理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时尚、名牌,根本不在乎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无形中给家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压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学生的消费观念,而是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反思。高中生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是这个年龄正常的心理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他们需要在别人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所以,出现攀比和从众心理本无可厚非,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众,更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吸引别人的不仅仅是外表,而是内涵和气质。鼓励学生在合理、理智消费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让内心的美好道德素养形成磁场。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我举了初中学生的从众和攀比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可笑,从而反观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知道了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的三十二字方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摒弃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建立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课论文第8篇

    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展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他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总书记的话,进一步指明了教育的地位、作用、任务和目标。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农村,则是面向广大农民子弟的基础教育。长期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传统的原因。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困惑了一部分农村学生的学习志向和远大目标;信息闭塞又局限了农民子女的眼界;想通过书包翻身,摆脱农村艰苦生活的思想,也片面地激励一部分农民子女的学习干劲。在农村中学担承初中毕业班的任课教师,对于农村学生在各种学习动机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的各种现象看的最透,体会也最深。

我是长期担承农村初中毕业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自一九七八年恢复升学考试以来,共担承了毕业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围绕着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主题,反复而激烈地斗争过。升学考试这根绳索牵转了十年动乱而引起的教育界无政府状态,使教育事业逐步走上正轨。然而,这根绳索又束缚着教育者的手脚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凭一张试卷定终身,中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取的学生确有光宗耀祖的威风,家长设酒宴,宴请亲朋好友。落榜的学生沮丧、悔恨,甚至有抬不起头、难以做人的苦闷、终日意气消沉。学校、老师压力更甚:中考揭榜成绩蛮好,录取生家长待为上宾,满脸春光;如果各课成绩不如左邻右舍学校,那社会舆论哗然,怨声载道。这时,许多教师特别是毕业班的教师只得闭门思过、难以见人。因此,各科教师平时只能拚命抓升学率,对学生进行加班加点。思想政治课教师也曾出现叫学生死记硬背条条框框,甚至出现猜题押题。这样学生中厌学情绪上升,逃学、溜生现象不断出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要求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开拓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这种人才的能力趋向必须是善于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并能有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的能力。当前,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农村与城镇的差别正在遂渐缩小,教育改革的深入,为农村毕业生就学深造广开了门路,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化。

为了尽快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场方向性的转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首当其冲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   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校学生是社会人才需求的后备军,而农村学生是向社会提供人才需求的巨大来源。在我国,特别是农村,不是缺少人,而是缺乏合格的人才。社会需要人才,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农业现代化更需要人才。

    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冲击着每一个人,改变着人们传统观念,人们越来越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初中毕业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在升学和就业选择面前,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思想政治课教学正是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端正和提高认识,澄清模糊观念。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从社会的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科程的需要感。同时,使学生确实感到,通过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的学习澄清了自己原来的模糊认识。从而,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产生兴趣。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生动活泼形象化教学。例如,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举例说明原理时,尽量做到:用中少用洋;用今少用古;用近少用远;用熟悉少用生疏;用正面少用反面的事例。这样可以克服农村学生因地域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造成对原理、概念、观点的理解上的困难和枯燥无味。同时,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知识确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部题,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的需要通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增强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入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理论联系社会、学生的实际是激发和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例如,几年来,我都对每届初三学生指导他们进行以“家乡的变迁”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要求他们抓住两个关键时期进行前后对比。一个是家乡解放前后,另一个是家乡改革开放前后进行对比。通过社会调查和考察,搜集材料与写调查报告,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立志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二、   事理结合,端正学习动机引发行为

    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品德评价意义的活动。老师不是“教书匠”,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利用本学科的优势,直接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时政教育。通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讲清教材的基本内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不回避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解难释疑,循循善诱。使学生既能很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又能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不能板着一副“老夫子”的面孔,进行空洞的说教。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中的模糊认识,一不能加以训斥,二不能置之不理。要进行善意引导,以理服人。如:我在教“一个国家的国格,是由这个国家的公民在国际交往中形象表现出来”时,举例在东亚运动会期间,本市某校小陆同学为迷路的外宾引路,谢绝外宾的酬谢,受到外宾连连称赞:“中国人,了不起”。就此请同学们谈体会。九七届三(6)班有两位同学说:“小陆真傻,外国人的酬谢该拿。”我听后没有批评他们,却向同学们说:“外宾伸出拇指连连称赞:中国人,了不起。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占了小陆的光,都是在金钱面前不动心、助人为乐的了不起的中国人。”这时全班情绪激奋,学生通过事理结合,澄清模糊,统一认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这个精神,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事理给合,明确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他人和社会有品德评价意义的活动。1995年在“我为双江献爱心”的活动中,我利用思想政治课结合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使同学明确活动意义。所任班级学生为贫困的双江地区,人均捐款十多元;1996年为受灾的山西左权人民捐衣赠物,人均捐衣5件多。初三(5)班周勇同学一次就捐出了十九件衣服、鞋袜。学生们在这此活动中认识到:关心国家兴衰不仅是大人的事,我们青少年学生平时也能做到。

原来比较调皮的学生,也自发地组织校外助人为乐活动小组。他们到镇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清理衣物、打扫卫生。三(5)班钱兵同学参加活动后说:“我这是在为社会尽一份责任。”

三、   抓差促优,后浪推前浪,丰产丰收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行为产生效果。思想政治课体现素质教育,在教师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如果从应试教育角度去考虑,那势必在日常教学中,抓紧尖子,盯住苗子,放掉大批,出现瘪子。

国家教委领导同志在论述素质教育的精神中指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提高。也就是说要大面积丰收。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除了前面讲的以外,在教学具体实施上要做到:面向大多数,照顾后进生,推动先进生。尤其对差生要多给点温暖。在教学的要求上要减小坡度,增加台阶。这好比农民给庄稼施肥,对已弱黄了的禾苗施肥要降低浓度,增加施肥次数。这样做虽然麻烦些,但有利于禾苗的生长,让它们充分吸取营养,结果增加了产量。反之,如果一下子施浓肥,禾苗非但不能吸收,反而加速了它的死亡。

在后进生身上多下点功夫,使他们进步和提高,所产生的正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只抓少数先进生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这好比集体长跑,有二、三人遥遥领先于大家,又有部分人落后于大家,这时如果仅仅鼓励领先者,那就会出现大多数人会与前面领先者越拉越远,甚至会出现部分人丧失信心,而跑不到终点。如果给落后者以助力,鼓起他们的勇气和信心追上前面的人,那就会推动中间的大多数,促使领先者以更快的速度创出新纪录。

我把这个思路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几年实践下,感到效果蛮好。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方面,五年中,所任班级有二次获县级荣誉称号;有三位学生获县级先进;许多学生受到学校的表扬。

高中政治课论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体验式,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可见,正确实施体验式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体验式教育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尤为重要。

一、建构“以学生为本,情景与活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具体生动的教育情境和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吸引学生的关键性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创设情境和活动,具体如下:

1、直观感悟式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形式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让学生在情景氛围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的教学方式。如影视艺术比现实生活更深刻、更感人,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学中有目的地选择、使用具有代表性、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价值,像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孔繁森》教育论文,为了国家的复兴舍生取义、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片《叶挺》、《复兴之路》、《抗震救灾文艺晚会》等。学生看完后,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换位”思考,即以“假如我是影视中的人物,该怎么办”为切入点,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交流观后感并进行讨论,使学生更容易与影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受到熏陶。

在教学中,利用音乐渲染情境,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增强他们对情境内涵更为直接、生动、丰富的审美感受。如:以一曲欢快的《春天的故事》歌曲导入,会使学生跟着音乐在无意识中走进邓小平的时代。

2、角色表演式

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充当某种角色进行表演、思维,使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从而获得真切感受和体验的教学方式。如关于职业道德的讲解,我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扮演医生与病人,让学生反思到在 “用心倾听”病人的声音,才会了解病人的痛苦,知道病人的问题与需求,才能提供正确、良好的医疗服务;病人要知道医生也是人,“用心体会”医生的苦心,才会了解医生所承受的压力和有时面临的无奈,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早日恢复健康。角色扮演活动有助于学生强化职业道德,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改进自己,并容纳他人,融入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3、情景模拟式

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背景、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真切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获得认知的一种教学方式。如在学习法律的有关知识: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等内容时,我们就采用了法庭辩论的方式。实践表明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法庭模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法律的权威,也培养了他们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4、动手操作式

是指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将教学目标融入学生的动手操作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长知识教育论文,获取体验,提高能力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民族团结、爱国主义这一内容时,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让具有唱歌特长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反映我国各民族风情的歌曲并学会演唱,让另一部分同学收集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影像资料或小故事。这样,课堂就变得丰富多彩。有的同学合唱了蒙古歌曲《吉祥三宝》,有的同学独唱了壮族山歌,还有的同学演唱了《青藏高原》。每演唱完一首反映某一民族的歌曲,适时请同学介绍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最后全班在合唱《爱我中华》、《中国人》中结束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歌声中实现了学生情感的升华,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讨论、辩论式教学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常用的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发表不同观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如课堂辩论,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设计适宜的辩题,并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分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自行寻找相关资料,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八荣八耻”时,有的学生提出雷锋精神过时了,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不是压制,更不是回避,也不是把自己的见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把矛盾交回给学生,开展一场“雷锋精神过时了吗?”的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说出真实想法,在两种观点的尖锐交锋中,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引导正确的道德观。准备论据就是认知的开始,辩论的过程就是相互的交流,评委的点评和教师的评价就是认知的提升,学生在辩论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强烈的体验。

5、演讲报告式

是指借助演讲和作报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说故事,或给学生有意识地“说故事”。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论文,要注意选择那些典型的、有说服力的、积极向上的人物的故事,最好是受学生喜欢或崇拜的人物的道德故事,或者是本班、本年级、本校、本专业发生的道德故事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学习道德规范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上台演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学生满怀深情地演讲了非典时期及抗震救灾中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先进事迹。学生们听了,无不为此感动。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实际上都己经蕴涵在这样的先进故事中了。又如邀请柳州市司法局的专家到我校给学生做《劳动合同法》专题讲座,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生活体验,使广大学生知法、学法、懂法,学会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走出课堂,重视实践

1、社会实践式

高职高专培养的都是专业技术型人才,他们毕业后多数直接走向社会,投身祖国的经济建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进学生的体验、感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技能。因此,我们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发校外实践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创建实践基地,目前已经建有柳宗元纪念馆、柳州市窑埠社区、柳州市老人康乐园、桂林市新农村示范点——荔浦县双江镇秧家洞屯、41军等实践基地,并联合校团委、学工处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

(1)利用柳州市周边人文教育资源和已经建设的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开展各种活动,提高自我道德风范和人格标准。如参观柳州市规划展览馆、柳州市博物馆、滨江公园的雕塑、柳宗元纪念馆等和学校办学成果、新校区建设展览,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感。

(2)利用周末步入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到柳州市鱼峰区箭盘、晶远等社区开展大学生社区挂职与援助活动,与窑埠社区开展“受牵手,共建文明社区”迎接自治区成立50大庆的城乡清洁工程活动;到柳州医专一、二附院学习参观和实习;到柳州市老人康乐园开展关爱老人的活动等,使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等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学生毅力、增强学生能力,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奉献的有效形式。因此,我们联合校团委学生社团紧跟时代步伐走向社会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如定期到柳州市儿童救助站、聋哑学校、老人康乐园开展关注弱势群体活动;协助柳州市共青团到柳州市各大中专院校开展以“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的宣讲活动;积极参与“手拉手、献爱心”、“救助失学儿童”、进社区“义诊”、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助人的乐趣,为促进大学生正确、稳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2、调查访谈式

是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亲临现场搜集、占有第一手资料,去亲身经历调查的过程,自主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实践调查活动教育论文,可以给学生一些参考题目,学生也可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研。例如,我们联合团委学工处,带领学生到柳州市各县企业、医院、新农村进行考察调研,撰写关于新农合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或进行“三下乡”活动,了解各大医疗机构在招聘人才过程中的标准,引导并激发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同时,还引导学生就近或回家乡进行调研。开学时把学生上交的调查报告统一批改,并选出优秀的进行评奖。社会调查能让学生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最终融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的初步成效

回顾实施体验教学走过的教改之路,尽管其中还存在着不足,但是,成效是明显的。

1、课堂教学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

以往的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厌烦。实施体验教学,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体验、感悟,使课堂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由于体验教学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名引导者,在课堂上须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讨论、辩论、表演、演讲、观看电影等,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高涨,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也在自由、愉悦的心境中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对课本摘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增强。通过对参加实验的五个班的无记名的调查,认为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的占94.8%;对此教学法持赞成态度的占95.8%;认为通过实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的占96.5%,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实际的占99%。

2、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了明显的提高

实施体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的原有经验,把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因而使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明显的提高。这主要表现为:从学习过程看,由于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真实的感受,使其自信心得到了良好的树立;从课堂表现看,学生表现的机会均等,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较多教育论文,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那么他的学习意志会得到增强;也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学生能保持着良好的学习兴趣,思维活跃,对学习活动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状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自然有了极大的提高。通过对参加实验的五个班的3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认为通过实验使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的占97.5%;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能主动与同学、老师探讨和交流问题的占95.8%。

3、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增强

实施体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去的热情,创造性的学习感悟的能力;体验教学给了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使教育面向全体,具备一定操作性,大大加深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感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魅力。实施体验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能适应多层次的学生学习,更能反映学生的思维水平,体现出不同层次的提高,使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对参加实验的五个班的无记名的调查,认为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的占97.6%,期末考试平均达到85.1分,比实施体验式教学法前的成绩提高近十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刘双:高职院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新课改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3期,85~86.

2、李鸣,李富:体验式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路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高教论坛,2008年8月第3期, 11~13.

3、宋强铃:情感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和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8年9月第35卷第603期,96~9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