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检课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3 09:56:28

文检课教学论文

文检课教学论文第1篇

1.1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高校大多都开设了本课程,但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几乎都将其定位为选修课,课时数偏少,多为24-32个课时左右,使得老师讲授时无法向学生进行深入、详尽的讲解和演示,造成理论课讲不深,实践课又太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现在的学生往往很早就接触网络,对网络上的Google、百度等公共搜索引擎并不陌生,很多人认为现在查找资料通过搜索引擎即可实现,没有必要专门安排这门课程来学习检索技巧和知识。

1.2教材内容不尽合理

目前各高校选用的教材尽管版本繁多,但编排内容却基本雷同,多为通识性内容,缺乏明确专业属性。如数据库部分,主要介绍国内的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和国外的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等通用数据库,缺乏专业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和检索方法,专业性不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吸引力不够。

1.3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

由于各院校条件不同,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如图书馆是本门课程必须的实习场所,但部分院校目前往往缺乏专用于进行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的实习室,检索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开放阅览室进行,因此,为不影响其他正在查阅资料和学习的老师或学生,授课老师往往无法随时向学生进行讲解;其次,由于数据库版权费用高昂,部分院校受经费所限往往只能购买较少的检索资源,无法有效地支撑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老师只能是纸上谈兵;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尽管购买了为数不少的数据库资源,但校园网却不对学生开放,学生即使自备电脑也无法连接校内网,更不能有效利用校内数据库资源。

1.4实践课时占比过低

目前各院校在实践课的安排上普遍存在着课时数少、占总课时比较低等现象,洛阳理工学院目前开设的该门课程总课时数仅有2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8个,占比不足40%,这样的课时分配既难以让学生通过上机消化理解所学的大量理论知识并掌握检索技能,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强调的实践性、可操作性明显脱节。

2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建议

2.1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院校在本科阶段对本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学生也对课程在毕业学位论文撰写及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对本课程重要性的宣传普及,以引起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的重视,使学生了解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的高低将会对每个人的工作就业及成才发挥长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优化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为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在总结多年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2.2.1教材及授课内容的选择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实用”原则,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学生的专业方向及实际需求,选择难易程度相当、专业特色鲜明、内容新颖、能反映最新学科前沿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或专题,增强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必要时,可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和特色自行组织力量编写相应的教材和配套习题集、实习指导书等资料,实现本门课程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此外,在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前沿问题,而学生们往往对该领域不甚了了,因此,授课时应结合具体案例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做到既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又具备必要的维权意识。

2.2.2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本门课程以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为主要形式。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既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安排授课内容,发挥多媒体教学图形、图像、声音、文字形式多样、快捷、直观的优势,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还要注意利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2.3加强实践部分的教学

科技文献检索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完成一个专题的理论授课后,应及时和图书馆或计算中心提前约好实习实践的时间、地点,并编写内容相适应的上机实习(践)指导书,让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实践练习,锻炼学生检索能力,熟练掌握相关检索方法与技巧。在条件适宜时,可向学校建议调整该课程的实践学时数及校园网开放,增加学生上机实践和使用校内资源的机会。

2.4完善考核方式

文检课教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存在问题;改革方法

一九八四年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全国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结合我们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现状,我们于二零零五年八月编著出版了《中文工具书教程》一书,颇受师生欢迎。在参加相关会议和与业界人士交流中,大家感觉到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是必要的,适时的。令人担忧的是,直到今天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不足一半,尤其在数量庞大的专科层次开设这门课的就更少了,这不能说是一种遗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开设这门课不是可有可无,尤其是高校文史科更为必要。本文综合我们掌握的相关信息及文献检索课开设现状展开探讨。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得以快速发展,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图书管理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自己的服务目标,培养目标。信息素养是指读者个体对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的态度和认知。其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是指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处理信息,如何评价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水平和方法。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和体会到要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是一个相对艰巨的任务,需要较长的教学过程。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反复调查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略。例如按照年级来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再把文献检索课教学贯穿进整个教程。

我们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文献检索课,只在文史类专业进行教学活动,其他专业如学生有要求就安排成考查课。课时也相对较少,一般四周就能讲完全部课程,或有计划有重点的与实际运用联系密切的选讲一些。对根本没有计划没有要求的,也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补进相应内容。重点放在文史哲专业,特别是中文系的各个专业班必须详细讲,以一学期授完课为准,有作业有测验有考试,也集中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时讲解。中文系古汉语专业对中文工具书的讲解,要求层次高,授课时间长,原来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时,他们把中文工具书课程也当成重点难点讲。这样分层次分年级有重点有特色的授课方法学生比较欢迎,其教学效果也不错。

文献检索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其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手段的新颖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开好这门课的关键。为了实现上述层次的教学目的,我们学院图书馆和中文系政史系达成共识,不管谁讲这门课都要在教学上强调针对性,力求在教学手法上,教学艺术性上,教学目的明确性上做到课前有计划,课堂有分析,课后有实践,尽量新颖多样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使课堂教学富有情趣,力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大学一年级公共基础课比较多,学习压力大,学生刚从高中应试教育模式中走来,学习劲头比较大。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这些课程不以为然,因为与他们想象的大学课程差距较大,有的甚至认为文献检索课学习没兴趣,甚至个别同学认为开设这门课作用不大,学习提不起精神。我们因地制宜,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同学们打消了错误认识。在教学内容上把信息基础知识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课时不多,也要精心准备,重用启发式教学法效果比较好。同时我们还根据实际情况,把信息基础知识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开办讲座是我们要认真做下去的教学方法的大胆尝试,也是一种创新。

文史专业毕业班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围绕他们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来进行,对与一些普通性的检索实用知识和科技,我们开设培训班 、专题讲座、 兴趣小组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改革教学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要求,我们

(上接第81页)

对毕业班学生开放工具书阅览室。对工具书使用课程中

的实际问题,请学科教师或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开展一对一辅导教学,小组讲,大课讲,把课堂搬进了图书馆,效果很好。同学反映《 四库全书 》、《 永乐大典 》、《 文苑英华》 、新版《 辞海 》、《 百科全书 》等珍贵工具书,平时听说过,现在能在特藏室阅览查看即丰富了知识,又扩大了视野。总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实用性和针对性,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都有很远的路要走 ,改革的任务还很重。

文献检索课教师队伍需要专业化年轻化。我院文献检索课主要是由学科教师担任,中文系主要有教授古汉语的老师担任。因为在古汉语教学中就有中文工具书教学,而且开设课程授课时间比较长,授课教师一般由资深的专业教师担任。其他文史类专业的文献检索课主要有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担任。如何授课,课时计划于教学系协商,由教学系统一安排,短训班兴趣小组等环节也与系里协商安排。这样双方关系融洽,有什么问题和困难能及时解决。通过班主任和辅导员了解学生意见,反映教学心声都有很大的互动。现在,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速度很快,部分专业教师和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以传统手工检索为主导内容和带着基本工具书直接讲解的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大学生的要求。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任课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题。因此,教师队伍年轻化是改革措施最有效的办法。青年教师思维灵活,知识新颖,授课方法独特,他们是教学改革的生力军。

总结文献检索课开设二十几年的经验,结合我们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实践,就如何提高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设和设想,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中文工具书都是家家必备,人人必会的常备书籍。 象字典、词典、辞海等都是经常使用的工具书。一个科学工作者,或国家干部,人民教师不会或不能正确使用中文工具书,工作上的被动和损失是可想而知。实践告诉我们,在高校中开设文献文献检索课时必须的。如何使这门课与时俱进,使大学生喜闻乐见,应该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问题,探讨和争鸣已经不少,二零零五年我们之所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写《中文工具书基础教程》就是相结合教学进行教材改革创新。今年三月份,我们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听取意见,重新编辑出版了《中文工具书使用基础》教材内容也由30万字增加到50万字。国防工业出版社把它列入“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仅半年多时间,已第二次印刷发行。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体会到文献检索课应加强实习环节的比重,考试考核方式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考核重点不能继续放在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涉及一些能够考核学生应用能力的新的考核方式。如采用笔试和上机相结合,让学生自选课题,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并阅读大量相关专业文献,经过综合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实习论文。

开设文献检索课是有限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中文工具书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尤其组织学生参观《四库全书》,《文苑英华》等大型工具书,学生就会认为学好这门课很有必要。文献检索课同时还是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有计划的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综合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使他们通过自觉学习,创新思维,养成终身爱学习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华方,孙平.利用文献检索课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素养[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8,(10).

[2]张广福.中文工具书使用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3]杨春芳.试论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意义[J].邢台学院学报,2006,(3).

文检课教学论文第3篇

教材的选择应符合我院专业培养的要求并且应具有光电工程的专业特色,针对后续专业课程如“光电检测技术”、“光学测量”、“自动控制原理”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检测技术方面的知识,再加上我院学生整体上电路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的特点,经过更换几次教材,最后我们选定的是自编的《传感与检测原理》。根据教学大纲32个课时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调整:适当控制光电传感器的学时,避免与光电检测技术课程重复的内容(如光电导、光生伏特器件等),结合专业特色,增加一些新型的传感器的介绍比如红外探测器、图像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一方面使光电学院的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当下热门传感器的发展动态,其能达到的性能指标,以及一些新型的传感器的发展,紧跟时展,为学生在以后的毕业设计奠定一定的检测技术方面的基础,对专业知识的完善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结合专业特点,突出知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针对光电学院的学生以后做毕业论文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传感器(如光纤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做重点详细的介绍。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在讲授过程中,分别介绍了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霍尔式、光纤、CCD、温度传感器等一些经典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测量电路及其应用。各种传感器章节相对独立,可以适当地调整讲授的顺序。传感器的讲授基本遵循从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分类、等效电路、特性参数到应用这一思路。另外结合较常见的被测量,教师适当地总结归纳常用的传感器的使用要点及其选择依据,如都是测量位移的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或电感式传感器在使用的时候区别在哪;又比如都是做开关,电容式传感器和电感式传感器在原理上是否有区别,等等。以前我校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教学内容开设少量的验证性试验。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原理的分析,学生只是机械化地记住了传感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但是当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感觉无从下手,缺乏对传感器的直观认识,甚至有学生体会不到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价值。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将“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知识学以致用的快乐,实现传统教学方法所未能达到的效果。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传感器与检测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来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如通过对吊扇和空调的对比,举出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又如教室里的自动感应灯、审讯室的监听设备、家用的电磁炉都是怎样工作的;又如医学上的进步:X照影技术、内窥镜手术等如何实施;机器人如何识别周围环境;最新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怎么实现在高速路上的行驶;等等。通过分析吊扇和空调工作原理的区别,引出传感器的重要性。这些实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续内容作了准备。

2.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合理使用教具。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原理多,公式复杂,推理较多。在传统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黑板画原理图或组成图时,一方面图形较为复杂占用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图形缺乏立体感,无法形象地描述检测过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让传感器参与的控制/检测系统的过程和结果比较形象化、立体化,让学生对其工作原理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PPT,学生了解了各种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形状,对传感器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检测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3.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并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我们设置了相应的实验环节。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接触各种不同类型传感器并搭建其相应的检测系统,一方面通过实验来验证原理,加强对基本定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测试技能、动手能力及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讲霍尔传感器时,结合实际科研,采用霍尔传感器来定位,通过实际检测系统,对霍尔传感器的应用,包括霍尔元件的电路处理等进行介绍说明,加深学生对霍尔效应和对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又比方说,要设计一个测温系统,我们根据不同的测量温度和精度要求会选用不同的温度传感器。又比方结合我校光学工程的特色,在他们比较熟悉的光学类的科研项目中,通过具体的项目介绍各种不同光电类传感器的选取依据,包括不同类型的光源的选取。通过传感与检测原理知识在实际科研中的应用,学生可以更了解传感与检测原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这种模式使学生认识到了传感与检测技术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5.教学与生活、社会需求相结合。

目前,部分同学缺乏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了解对本课程学习的意思,光学工程专业部分同学甚至认为跟他们以后的工作、研究方向没有关系,缺乏上课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枯燥理论的学习让他们很难集中精神听课,因此,在课程的讲授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在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要有侧重点,通过一些热门的话题或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出知识点,如在介绍一种传感器的时候,通过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较常见的现象或者仪器,比如在介绍应变式传感器的时候,首先向学生介绍他们较为熟悉的电子秤重计的工作原理等,在介绍电感式传感器时可以先给大家介绍窃听器、拾音器等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设备和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文检课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文献检索

1.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就产品而言,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和企业制定产品策略以及营销策略有着直接的联系。

当然,针对一门课程来说,它不会完全按照产品的市场寿命理论来运行的,我们可以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营销策略,使《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稳定在“成熟期”。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文献检索》教学的启示

2.1《文献检索》课的认知阶段(1981-1992)

1984年教育部教高【84】004号文件《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颁发,为《文献检索》课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这一时期我国有半数以上的高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行《文献检索》课,主要以“文献检索教学”为主,并不断发展和扩大。教学内容围绕“文献”、“检索”和“利用”三方面知识,面向大学生主要讲授文献的类型与特点、检索原理与检索工具、综述与论文的写作。由于条件所限,这一时期的授课内容主要以手工检索为主。对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大的提高。

2.2《文献检索》课的成长阶段 (1992-2002)

1992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重庆分所首次推出的中文只读光盘“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成为大学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文献检索课实质性进入了计算机检索教育阶段。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审视了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各高校在压缩手工检索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大了计算机信息检索的份量,拓展了网络信息检索的内容,各高校图书馆建立的电子阅览室成为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把计算机检索作为文献检索授课的重点,教学方法也更灵活。它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2.3《文献检索》课的成熟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1月,首届“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标志着“文献检索课”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型。“信息素质教育”将是《文献检索》课程的实质所在,它将为人们的终身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对《文献检索》课在教学观念、教学体制、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文献检索课的生命周期稳定在成熟期。

2.31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目标,包括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信息语言、计算机与网络、数据库、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为能力目标,包括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信息评价与鉴别、信息写作与科研设计、信息管理与决策等。

2.32壮大教学队伍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队伍数量和质量需要随之壮大和提升。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使专职与兼职、教学与辅导、图情专业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相补充,以缓解检索课教学任务量压力。(2)科学分配教学任务,可将教学内容分成检索理论部分、检索工具部分、数据库部分、上机操作部分等,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讲解,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3研究教学方法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1)案例教学法可以选用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跟学生一起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分析检索结果,有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判断和实际操作能力。(2)互动法强调师生互相讨论交流、互相观摩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

2.34创新教学手段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手段可按离线和在线进行划分,如利用FrontPage,Power 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的离线课件,形象生动,有声有色。Web2.0环境下一系列技术应用使文献检索课实现了在线的网络互动,如QQ、Blog、SNS、Tag等在文献检索课的应用中日益增多。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能力。

3、结论:科学无国界,同样,理论也不会受学科的束缚。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文献检索》课的启示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改进教学观念、教学体制和教学手段等,使《文献检索》课稳定在它的“成熟期”,使《文献检索》课成为高校选修课中的精品课。

参考文献:

[1]张怀涛等.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对策.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

[2]李国新主编.中国图书馆学会编.中国图书馆年鉴2003.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文检课教学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报意识、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及结构模型阐述,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改革创新的内容及策略。

文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方法课,其教学内容是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及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的技能,运用各种手段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快速检索到所需文献。因此,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的教学资源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学资源是文献检索课课程建设的重点。

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及结构模型

1.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

按照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界定,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涉及到各类网络媒休素材、网络题库、试卷、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文献资料等。

(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指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信息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音频类、图形图像类、动画类和视频类。

(2)网络题库。题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测试题目的集合,是在教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因而所有学科的网络题库都应遵循经典测量理论,都要严格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教学模型开发题库管理系统、组织试题。

(3)试卷。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运用媒体信息的整合技术,对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应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软件。根据运行平台的不同,课件可划分为网络课件和单机运行课件。网络课件应该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够通过网络教学环境实现共享:单机运行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呈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通过网络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既要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又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整个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区别于其他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网络课程主要应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计算机网络支撑环境。

(6)教学案例库。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案例库中的案例至少应包含实事描述、相关背景资料、分析与评价、相关应用领域、教学建议等组成部分。

(7)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8)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9)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以及记录重大事件的文章、书籍等。

1.2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结构模型

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都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具体地说,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处理的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因此,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概念则是指那些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基于信息化环境传递的教学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有卫星接收设备、宽带校园网、在线平台、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软件资源范围就更宽泛主要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网络课堂、VBI数据广播、IP课件、计算机网络资源等类别。同时,还应包括上述资源应用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结构模型如图1;

2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创新意义及内容

2.1理论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丰富了文检课教学的内涵,使单一以教材为主的教学过程变得多样化、多元化,是文检课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该课程发展方向的探讨,同时为我国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转变奠定理论基础。

2.2实践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有利于文检课的教学实践,使之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开展研究,有利于使教学课件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克服传统教材的局限,更好的改进教学效果;对网络课堂的研究可以增进同行学术交流,扩大教学资源共享的规模。

2.3网络时代文检课教学资源的改革内容

随着现代技术引人教学实践,资源共享己逐步实现,为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空间。教学资源作为文检课课程建设的基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教材由传统的印刷型教材逐渐向新型立体化发展,出现网络教材:另外,由于本门课的新颖性使得电子型教学资源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作为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资源,己成为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广为使用的工具。

3文检课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文献资源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己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报利用技能为目的的文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方法课”,更适于引人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文献检索课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如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文检课教学氛围、教学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表现形式、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可以把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与认知潜力,突破传统教学单一模式,达到教学双方知识与信息“良性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改善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作为教学设计和指导者的角色更加突出;而学生在学习中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权,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研制促进学生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必将给现有的文检课教学注人新的活力。

(3)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要求教师不仅熟练掌握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而且要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和实施教学、科学的选择和编制教学软件、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专业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对文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人的思考研究、选择和调整、补充和更新,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制作出符合教学实践需要、受学生欢迎的课件,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4)有利于扩大文检课的教学范围。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基于Web-based多媒体远程教学的结构特点,支持TCP/IP协议,可运用于多媒体综合教室、用HTML语言建立一个Web界面的“文检课教学系统”,并将系统挂在本馆的主页上,学生或其他读者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上网查阅信息,而不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这无疑会扩大当前有限的文检课教学范围,有效实现文检课的远程教学,提高文检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想及基本结构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大体分为以下四个流程:策划阶段、素材收集、整理阶段、制作阶段、调试应用阶段。流程结构图见图2。

4.1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求

(1)文检课要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目前,大多数课件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将图片、网页以及文字添加到幻灯片中,授课中只能前进,难以后退,更不能实现跳跃交互,极大的制约了教师授课的灵活性。由于这些课件不能逼真的连续演示整个检索过程,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文检课课件制作软件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标准,要尽量采用高级多媒体技术、先进教学设备制作的课件。Au-thorware是目前最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工具,用它制作的课件交互性好,画面精美。

(2)优质的文检课课件要做到通用共享。

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令广大文检课教师望而却步,掌握高难度多媒休制作技术的图书馆,应该研制通用型文检课多媒体课件,供广大文检课教师使用,既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便于课程的规范化发展还能增强课程的竞争力。

(3)常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

目前,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工具非常丰富,如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 , Flash , Direetor,微软公司的VisualBasie, powerpoint, FrontPage,以及国内的方正奥思、易思等多媒体编著系统和一些高级语言,都可以用来进行课件开发。

5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策略

5.1网络课堂的定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中指出,网络课堂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其中网络教学环境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5.2网络课堂的特征

(1)开放性。

网络课堂基于网络教学,其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更新,特别是多媒体素材库的更新,使教师能方便地调整和更换网络课堂的体系和内容,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无法实现的。

(2)交互性。

网络课堂的交互性不仅有传统的人、机交互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人与人在网络上的交互性,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网上教学的交互,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这种交互性是近乎实时的、而且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如电子邮件、BBS、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网上在线交谈等等。

(3)共享性。

网络课堂已不是一种单机学习模式,也不是简单的共享教师的授课内容或是串联多个教室或实验室的授课学习共享模式。网络课堂可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人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从而实行远程教育,使多个地区、多所学校之间学习资源得到共享。

(4)协作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具有单点和多点学习的特性。通过网络课堂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协作形式完成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

(5)自主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可以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实现了学习的异步性和自主性。这也是终身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6)评价的及时性。

在传统的远距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上的电子题库和自动评价系统,可使学生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5.3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

5.3.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1)开发的文检课网站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交互性上加强,创建轻松的学习、交流环境,真正成为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该平台既可以单独作为独立的模块使用,也可以作为系统使用。

(2)有经验的高校应编写网站的制作思想、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其他高校起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可以将这些制作经验应用于其他学科,增进网络课堂的实际价值。

(3)将教师需要重复完成的工作通过网络的形式加以简化,如可以通过“作业平台系统”、“在线测试系统”等功能将提交作业和考试考核等工序通过网络完成,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除此之外,为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网站还需要在艺术性、知识性等方面下工夫。

5.3.2制定网络课堂评价原则

教学网站的评价与教学不可分,同时也不能与计算机技术相脱离,所以其评价有一些特殊性,其原则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原则:指网站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即使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也要给予公平、公正的反映和评述。

(2)教育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也就是说,一个网站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设计,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制作。

(3)教学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方法、方式上,能够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4)技术性原则:指网站在其制作和编辑技巧上要达到特定的标准,满足运行流畅、跳转灵活等计算机软件的标准。

文检课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文检课教学 理论与实践操作环节 衔接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45-01

文检课的教学虽应重实践,但理论教学内容应不可忽视,如何既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又注重理论的指导意义,将两者紧密而又理性地衔接好,确是文检课教师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文检课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原则、理论与实践教学两方面内容衔接的方式作以探究,以利引起对该问题些许的思考与探讨。

要做到精心、合理、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应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一边倒”的现象,据本人教学实践之浅见,归结出四种实践操作环节与理论教学内容的衔接模式,以引起对此问题之关注。:

一、边理论边实践的方式,这里表示为“理论、实践”方式

这种方式要求将理论与实践二个环节放在一个大学时上(一大学时包括二小节:每小节课时40分钟),这样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使学生在一个较短的单位时间内使理论与实践知识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以上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示例:如讲授文献分类法时,边讲授分类法知识,边辅以实例,让学生进入样本库或借阅书库或电子阅览室,直接面对书架序列或信息检索界面来讲解,每种分类的序号、细目、代表书目的现实符号让学生一目了然,然后搞个随堂测试,列举书籍名称,让学生判明类别,实际证明这样教学,学生掌握的这方面知识很牢固。

二、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可表示为“理论+实践”方式

先讲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武器进行实践的教学思路,是常见的传统教学方式,能够按部就班地依照学生的认知心理来完成教学,以上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示例:如“工具书”知识教学时,先讲授并让学生通晓有关工具书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安排学生到工具书室和工具书“面对面”,根据不同专业设置查找工具书的作业题让学生完成,使用这个方式时要注意二个教学环节安排得要紧凑,同时要注意反馈,可适当布置作业或内容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以避免放任自流。

三、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可表示为“实践+理论”方式

(1)这个方式的运用一方面是针对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知识来说的,课程中实际操作内容占较大的比重适用此方式。以上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示例:如学习“检索语言和方法”及“数据库检索”这类相关知识时,会出现许多现实性很强的概念,光靠教师的口头灌输或学生的死记硬背来掌握其内涵,效果不会理想。可结合学生实际,先上机操作,引导学生登录检索界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及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专业要求,教师可设定检索情境,有针对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检索操作。在操作中,学生已对“题名”、“检索词”、“主题词”、“模糊匹配”、“分类检索”、“高级检索”等概念了然于心,然后在此感性认识基础上,趁热打铁、适时地进入理论教学中,学生再次接触这些理论概念和描述,随理解的自然加深,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2)这个方式运用的另一方面是按“学以致用”的思路,先放手让学生实践,教师收集或让学生提出在信息利用与检索中遇到的现实或有疑问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根据这些情况,引入理论的学习来进行释疑解惑。其实就是把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作为生动有效地进行文检课教学的内容。以上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示例:如引导学生进入数据库查找相关专业文献、在信息中心网站进行快捷的续借图书处理、书刊检索、新书预订等操作时,就可以把计算机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适时地穿去,以突出了理论的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四、“实践+理论+实践”方式

这种衔接方式贯彻的是“从实践中来,然后针对性的理论指导,最后又回到实践中去”的思路,该过程最终强调的仍是现实针对性,落脚点仍在实践中,颇切合文检课“学以致用”的根本要求。该方式特别适于强调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的这样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实际中有立竿见影效力、能高率效操作的技能,此种教学思路多应用于系统性的知识模块的学习,以便于学生消化内容较庞杂的既需要理论上的理解力,又需要许多实践经验的知识内容。以上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的示例:如讲解“有关文献信息――图书馆”这部分理论型知识时,可采用此路径,具体方式是:(1)先实践引导:文检课不仅是侧重实际技能操作,也是重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特别是利用信息资源的中心――图书馆的能力,毋庸置疑,大学生初入校园甚至在整个求学期间检索与利用有效资源和图书馆的能力有很大的欠缺。而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学生能够养成利用图书馆的习惯。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上大学期间很少甚至不上图书馆,有需要就想着只有购买图书资料这唯一方式;或不知如何利用图书馆,文检课就是要养成学生利用信息及图书馆良好习惯。这种教育可在初始课中安排参观图书馆的实践内容,在图书馆实地考察,熟知了解图书馆功能,确立图书馆“有用”、“能用”的意识,图书馆决不仅仅是借还书,还有许多完备的功能。同时放手一段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和查资料,教师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来搜集学生在使用大学图书馆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总结。(2)然后在理论方面进行传授:然后讲授图书馆特别是大学图书馆的相关理论知识,在知识点传授时可针对性地结合学生在图书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为检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并加以强化,最后回到实践。

文检课的实践操作环节的设置与安排虽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但也要有一定之规,那就是力求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两环节在教学中融为一体。把文检课的实用工具性的特点发挥出来,从而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能提供切实而可靠的保证,恰是本文之旨归所在。

参考文献

[1]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高校文检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冯菱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2] 《刍议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韩继.《才智》,2008/17.

[3] 《从信息教育内涵谈文献检索课改革》于成杰.《科技传播》,2011/02.

文检课教学论文第7篇

大多数国家、市政公司和建筑小区都有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防止超标,保护环境。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测量仪表和技术,根据行业规章监测排放口的水质、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同时,为了过程优化、节省成本,在重要的处理步骤中需要进行工艺参数测量。在欧洲,水质在线监测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能熟练操作仪器的人才比较欠缺。

城市供水是城市的生命线,供水水质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为加强城市公共供水水质管理,保障供水水质安全,供水单位应当配备水质检验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制度,依照国家规定的水质检测规范做好水质及相关净水材料、设备的质量检测,开展技术咨询、业务指导和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等,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自来水用户使用的二次供水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水质检验。有些自来水公司虽建立了化验室,配备了部分仪器设备,但化验员数量不足,且未持证上岗,自检空白。有些化验室只能检测几项指标,检测数据报表不规范、不齐全,化验员检测水平不高,现场操作考核成绩较差。有些供水单位均未建立水质监测三级(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网络,没有进行全过程的水质检测,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指标的要求。

操作技术和管理岗位实用型供排水水质检验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现代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教育教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古老而年轻的主题,是教育教学的精髓和真谛。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选择的教学内容、达到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教学规律、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非常迫切。

二、教学设计

2.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给排水专业设置水质检验课程培养具有水质检验技术与管理工作职业资格的专门人才,为水处理工艺运行提供数据资料和科学的依据,能够正确及时地反映水质状况。

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必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工作学会工作。因此,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发,以相对独立又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构建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保持实训内容、实训环境与企业现场一致,使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从试液、仪器准备、采样、预处理、检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水质评价、质控等各个工作步骤的完整训练,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工作,获得职业活动的技能和知识,获得职业能力。

求知即行动,行动即学习,以完成典型水质指标检验工作任务为驱动力、教学出发点和目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改造不适于学生认知规律发展的不合理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学生潜能。实训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标。通过学生独立计划、实施、检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协作,学生通过符合要求的水质检验全过程的专业行动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项目),是直接学习行为,是有效的学习过程,在“做实验”过程中获得工作成果,技能、经验和知识、并归纳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会科学的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增强责任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行动中形成和提高。因此,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工作情境和能力要求设计课程,效果显著。

2.2教学目标设计

水质检验课程总体目标主要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领会供排水水质标准、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水质检验周期、操作规程开展检验工作,使学生具有从事水质检验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并具有水质检验仪器设备维护、质量监督与控制、检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报告编写、采样等方面的基础能力,为水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保证水处理工艺正常运行和水质合格/达标。

教学目标有具体的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与社会能力目标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2.3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污水处理中国家标准规定的基本控制项目、主要控制参数设计有两个项目,分别为污水进出水水质检验、污水处理过程水质控制与检测。结合给水处理中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源水检测项目、主要控制参数和水质监测三级网络设计有三个项目,分别是供水水源水质检验、净水构筑物水质控制与检测、出厂水、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检验,按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设计教学项目,具有针对性,适合给排水行业岗位需求。

对每一项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每一任务都对应一具体的工作过程。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学会主要水质指标或参数的检测,并使学生具有水质检验方案设计、采样、仪器设备管理、检验质量监督与控制、检验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基础技能。

2.4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2.4.1项目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处理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引导学生搜集信息,了解要做什么检验项目或完成什么任务以及为什么要做,检验哪种水样中有机物、重金属还是富营化物质等,了解其对环境或人身健康的危害。

然后,学生独立计划及判断计划的合理性,通过阅读教材或浏览网页知道怎样去做,目前有几种方案。水质检验是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的,一般有常规法、快速法和在线法,学生主要查阅每一项目的几种方法。

开始阶段,学生不会做计划、方案,教师描述、讲解,引导学生看教材或提供网上信息,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慢慢习惯,成为自然,我们已经编写了适合项目教学法的教材,提供较为齐全的资料,逐渐地,学生结合实践会自己读懂或主动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

接下来是:学生独立实施及检查是否正确实施了计划、提出改进措施等。在方案实施中按照统一的过程如配溶液、仪器准备、采集样品、预处理、检验操作,得出结果几个步骤来进行。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最初的项目教师采用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熟悉关键步骤、学生重复做这样的教学方法。结果得出后,需要检查,因为误差和偏差主要来源于操作是否规范,所以学生首先在这方面查找原因,然后利用标准物质对照等质控措施检查方案实施的情况,同学间进行讨论,找到问题,对项目或任务加以改进,反复做实验,完成任务。几个任务实施后,学生会自主完成新任务,达到目标要求。

2.4.2合作式学习

由于仪器、试剂和学时的限制,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按时间或空间进行合作,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进行汇报,因此,每个人对小组的成果有责任感,促进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4.3启发引导

在做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获得相关技能。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上教学资源,录制、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学生利用视觉、听觉和信息提高学习效果,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教学生做,学生模仿,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

文检课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字:文献检索;文献信息检索课;改革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是高等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主要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和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日益成为大学生信息检索的重要内容。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门理论型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1984年教育部发文推广文献检索课程时建议,文检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为1:1至2:1。可见,在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更重要一些,它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检索与利用文献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文检课教学任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一、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现状

(一)地位不高,课时压缩

因为不是专业课,一般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开设学时都不多,而且近年都有大幅缩减的趋势。虽然学时整体缩减,可是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并未改变,老师该讲的理论知识不能不讲,学生该会的检索技能不能不会,这样,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因承载的教学任务较重而压力陡增因此,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这种文检课学时日渐缩短的现状,很有必要加强文献检索课实践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借以缓解文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努力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素养,并以此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资源有限

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发展往往受到图书馆本身发展的限制,对于一些基础薄弱、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的图书馆,文献检索教学资源备受限制,比如外文数据库的引进是典型例子,外文数据库费用昂贵,是很多图书馆购买数据库时的难题,所以当文献检索课教学提及外文数据库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时,只能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学生不能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文献检索课教学方法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基本思路是:基础理论知识、检索原理、检索工具、检索途径、检索报告这种讲授方法以基础理论和检索工具详细介绍为主,不能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学生感到乏味,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不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从事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教师日常工作在图书馆各部门,开课时集中授课,没有闲暇时间集体备课,研究教学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些教师多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方面的训练,因此在教学方法运用、教材内容理解、教学艺术把握等方面普遍有所欠缺,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是文献检索课提升其课程魅力的重要环节。

二、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改革措施

(一)理论知识最大程度实践化

理论教学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因此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要从基础知识的传授开始就采用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1.浅化理论知识: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PPT或场景编辑,将复杂难记的专业知识浅化、趣味化,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学生的互动促学作用,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2.简化理论知识:以直观的实践过程来一步步演示深奥抽象的原理、名词概念及检索步骤,一些相对复杂易错的知识与技能可以略过。比如讲解基础知识及图书馆资源利用,就安排学生参观图书馆书库和报刊阅览室,以及到电子阅览室上课;讲解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要让学生从图书馆各类图书和报刊中找到与自己专业及就业方向相关的纸质资源,和各类电子资源,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获取及利用能力,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概念,又可增强他们对本校图书馆相关文献的利用,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二)将文献检索课教学同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

大多数高校文献检索课使用的教材不分文理,所有的学生学的都是同样的内容,没有和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紧密结合。专业知识是学习文献检索课的基础和准备,同时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又能够促进,带动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学内容要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其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紧密联系,做到因专业而异。

(三)强调分类检索方法的灵活应用

学生往往忽略对分类检索方法的应用,由于各专业学生的学习侧重点不一样,教会学生灵活使用分类检索尤为重要,学生要学习在网络上查询中图法分类表,利用对应的分类号到各数据库中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强调使用分类检索结合主题检索,并正确使用逻辑运算制定科学的检索策略,可让学生对比单独使用分类检索和主题检索及综合使用两种检索途径的效果,以突显综合检索的优势,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分类检索方法。

(四)在理论讲授的同时构造网络同步操作环境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结合检索实例,一边上机操作,一边利用幻灯片讲解,在演示检索的全过程中,学生也可同步进行。这既可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己去动手去实践。

(五)探索新型网络教学模式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是今后图书馆开展文献检索课的发展趋势,它可以拓展教学空间,补充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文献检索课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该课程的网络课件,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设立文献检索课教学栏目,让学生可随时调出该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内容、习题和教学视频,遇有疑难问题亦可通过网络向老师咨询。

(六)改进授课的方式方法

加入课堂趣味互动环节,如实践教学“关键词提炼”,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创新题目为例,做“砸金蛋”游戏,提炼对一个关键词,就有一个金蛋开花学生参与这样的学习活动比较踊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总之,文献信息检索课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索,只有探索发现新的好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以学校教学改革为契机,开拓创新,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推动文献检索课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宏宇,冯晓丽.高校短学时文献检索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兰台世界[J]2012,(12).

[2]杨晶石,杨杰.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2012,(12).

[3]史素梅,孙会清.论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关系.农业网络信息[j]2013,(3)

文检课教学论文第9篇

【关键词】文献检索;教学内容;教学创新

Literature retrieval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on in the Internet Age - Shandong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Document Retrieval Teaching

Lu Ming,Han Li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content on the prevalence of stale of content, newer slow, setting is unreasonable wait for a problem,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in our college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focus adjustmen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theory, supplementary teaching subject, combined with updated to distinguish 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librarians and other aspects of a series of innovative attempt. The hope can give the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reform brings some inspirations

【Key words】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Content of courses;Teaching innovation

文献检索课是教授学生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取所需文献或信息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环境的普及,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文献信息检索的第一选择, 因此,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加以变革、删减和补充完善,建立起一套适合计算机网络检索,真正起到指导检索实践作用的检索理论,才能满足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需要。

下面以山东轻工业学院(以下称我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为例,探讨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现状和我校文检课的一些创新和尝试。

1. 我校文献检索课的现状:

1.1教学内容严重压缩。相对于一些把文献检索课列为选修课的院校相比,我校相对要重视很多,十年前已经把文献检索课程设立为公共必修课。全校13个学院的学生都要完成一个学期的文检课。但是,近些年因为学校扩招,专业课增加,文献检索课教师不足,实习场地不够,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课时不断被压缩,已从原来的每学期36课时减少至16课时,因此教学内容也一再被压缩和调整。

1.2理论课和实习课比例不合理。图书馆的计算机终端只有100来个,每学期要承担4000多学生实习,实习硬件严重不足,因此十六课时中,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为10:6,甚至有的学院比例为12:4,对于一门以应用性、实践性为主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课程来说,是极为不合理的。学生根本得不到足够的实践机会。

1.3课程设置时间不合理。我校的文献检索课全部放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这明显的不合理。这个时期是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的高峰期,学生的缺课率明显上升。而且许多关于图书馆的利用、信息检索的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利用、考试题库利用等知识,这时教授为时已晚。

1.4文献检索教材更新慢,跟不上时展。就已出版的文献检索教材来看,与时俱进的精品聊聊无几。一些教材大篇幅介绍文献检索的发展史、地位和各种检索工具书的沿革、编制方法、主题收录范围等,而计算机检索、有关日常生活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网络信息学科导航、免费网络资源等内容不多,也不深入。即使是介绍,也是蜻蜓点水一般泛泛而谈,互相抄袭、黏贴的内容很多。有些检索工具的检索体系早已发生变化,但教材中没有及时改变、补充和反映。还有些教材多次再版后、内容、数据、没有任何更新和订正。例如我们采用的一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在十年前是非常优秀的一种经济管理专业的文献检索教材。但是自2001年出版以来,虽多次再版,但内容无任何变化,数据库检索界面早已改变,统计数据早已过时,甚至一些门户网站早已被兼并或淘汰。与现实的严重脱节使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但是却一直找不到更好的有专业针对性的新教材。

2. 针对文检课现状,在文检课教学内容上,我们做了很多调 整和改革尝试,具体如下:

2.1大胆压缩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篇幅。

将2-3课时的基础理论和手工检索工具知识压缩到1课时。对于信息源、检索原理、信息著录和标引、检索工具的形成、检索工具的评价等理论性的知识,作为一般性的了解。把重点放到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的内容上,建立以机检为主,手检为辅的课程新体系,为计算机检索和上机实践腾出时间。

针对实习硬件的严重不足,我们积极寻求各个院系的帮助,把部分实习课放在院系的电子阅览室进行。作为答谢,不定期到各系为师生进行图书馆的利用、数据库的使用等免费讲座,与院系互惠双赢。经过我们的反复实践和争取,现在绝大多数学院的文检课的理论和实践课比例已经达到1:1。

2.2检索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内容。

大部分教材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检索理论和各类型文献检索工具使用两部分,理论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检索实践。随着检索实践的不断变化,检索理论也要加以变革、删减和补充完善,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计算机网络检索,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够真正起到指导检索实践作用的检索理论。

例如,讲解联机检索时,DOS界面的检索我们已经放弃,改用介绍采用鼠标结合键盘的操作方式,面对的用户界面是视窗式的友好交互界面;讲解计算机对比运算和方法时,不用再死记AND、NOT、OR、W(W)、N(N)等算符,大部分检索工具都有非常简单和友好的检索对话框和替代方式。系统也会将用户的鼠标、键盘输入操作自动转化成检索表达式;讲解检索方法的理论部分也尝试去掉顺查、逆查、抽查等在计算机检索中不需用户费心考虑的方法,而重点强调回溯法(或者称“引证法”)的使用。

2.3剔旧增新,不断更新和补充网络信息检索的教学内容。

随着网络检索的普及,不稳定的内容越来越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比如网络信息搜索、下载、传输以及联机检索等的界面和功能变化,文献信息检索领域的新成果、新动向,搜索引擎、网站或数据库的推陈出新或搜索功能的变化,还有很多全新的搜索工具,实用软件、电子出版物不断推出等等,这就要求文检课教师与时俱进,随时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增补新颖实用的新内容。例如在介绍搜索工具时,也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的搜索习惯,为学生介绍和推荐优秀的搜索引擎,学生常用的百度和google,我们就重点介绍百度百科、百度知道、google学术搜索、人性化首页、手气不错等等特色产品,对百度和google进行速度、网页、新闻、网页排名等进行对比,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网络学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兴趣,不仅仅满足与简单搜索功能。对学生不常用但是很优秀的搜索引擎,我们也会选择性的为学生介绍,例如维基百科、yahoo、Piledog、ixquick和一些实用小软件等等,以备学生随时使用。

再如,随着网络工具书的迅猛发展,我们把利用辞书、百科全书、年鉴等“手工工具书检索实习”改成“网络工具书检索实习”,向学生介绍在线辞书、百科、年鉴、专利、CNKI概念元等众多数据库、软件,更快速、全面、有效的完成信息的搜索。

为了学生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我们单独利用一个课时介绍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专利数据库、法律法规库、网络考试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并且趁热打铁,紧跟两次实践课专门进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实习。

2.4针对开课过晚,调整不同年级教学重点。

大三下学期开课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计算机和英语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给他们上课时,重点放在网络搜索引擎、各类考试数据库、网络免费信息资源检索、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使用方法和技巧上,虽然许多同学会网络搜索,但怎样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还是需要老师的教授和指导的。

针对毕业班的学生,除大三学生学习的内容外,重点增加了如何围绕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课题去进行全面的检索,比如毕业论文的写作,开题报告的撰写,原始文献的索取。还增加了大学生创业及就业等学生比较关心的信息资源的内容。

针对没有开设文检课的大一大二及大三上学期的同学,每个学期之初组织“怎样利用图书馆”讲座。不定期到各学院组织数据库使用讲座,并将基础的信息检索课件挂到图书馆网站,提供学生自学机会。通过QQ,留言板等途径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

2.5与专业课相结合,采用专业信息检索教材。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大多数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是单独设置的,很少与专业课的学习相结合,无论什么专业都采用同一本教材。很多教材中的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源介绍,都不一定是该专业的学生用得到的。而与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教材又不一定涉及。我们在教学中,尽量选择针对具体专业的文献检索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分科教学,针对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 如《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轻工信息检索与利用》等。书中具体的检索实例都属于本专业范畴,授课内容不会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上机实习都明显突出其专业特色,容易激发学生的专业信息需求欲望。

对于无法找到合适的专业教材的,就大胆改造教材内容,增加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内容,删减本专业涉及较少的内容。教师的课件案例、上机作业内容也和专业知识牢牢挂钩。例如作为经管学院的文检课,我们删除了《化学文摘》《工程索引》的内容,增加了国研网数据库、大型经融证券网站、经济法律法规信息、专利数据库等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用性。

2.6把学科馆员建设和文检课教学相结合。

我校担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图书馆的教师,大部分

是图书情报的专业人员,文献检索知识丰富,但专业性受局限。这几年,我们结合学科馆员建设,什么学科的学科馆员就担任什么专业的文献检索课教师,除了为院系教师提供检索、查新服务,更能对学生分析、利用本专业文献信息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

结束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检索课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献检索课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作为文献检索课教师,我们会一直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努力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焦俊梅. 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调查分析与评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9):66~68.

[2]秦殿启.网络泛化与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J],现代情报,2009,29(3):197~200.

[3]温敬朋.文献检索课理论教学内容革新探讨[J],温敬朋,2010,23(6):79~80.

[4]郭利伟.网络环境下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探讨——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6):25~27.

[5]王灿荣.信息素养与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7):76~78.

[6]冯立嵩.关于文检课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9):44~45.

[7]黄江娓.浅析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以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4):47~4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