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1 10:31:13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1篇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一些实际中的信息,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的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式上,包括对教学资源的收集、课件的编辑以及利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原本略显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也能将较为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具体。另外,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经验的共享,使得教学逐渐的脱离了封闭的状态,慢慢的走向开放。而通用技术是在日常活动中利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以及通用性。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通用技术主要指的是一般的教学课程,并不是指单纯的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一般高中教学中的劳动技术科具有本质的区别。通用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2.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优化策略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优化,就需要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1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高中教学课程中的通用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同属技术学科。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算是一门辅助工具课程,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并利用其达到教学的目标。所以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中。

2.2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教学难度。关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对通用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可以丰富高中教学的方式,并且能更加形象、直观的将教学的内容进行展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仅在通用技术教学的课程设计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各个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第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有许多章节都是在教学实验室中完成的,这主要与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在此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并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学生要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很好的掌握电子技术,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并通过讨论、总结,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的牢固。我们有很多高中学校,其实并不具备让学生进行大量实验的条件,所以可以用专业的仿真软件来进行模拟实验,这样也能达到原来的教学目的,这也是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对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内容以及策略的整合,不仅简化了较为繁琐的课程,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更加生动、形象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2.3高中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目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如果仅仅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授,那么在知识面上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利用目前网络信息高度共享、丰富、无时间空间界线等特点,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到通用技术教学课程中。这样整合的优点在于,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到教材上的知识,还能拓展新的知识,紧紧与时代接轨,并完善课本中的知识。如高中教学中,一些实验的过程与背景材料,不可能详细的整篇整幅的阐述,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去了解,这样不仅仅能够丰富知识点,还可以巩固原本学到的知识。

2.4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教学评价的实施,这样才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有效性的主要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进行整合,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还体现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有关通用技术教学的网站,并设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将学生的个人档案储存到教学网站上。制定详细的教学评价标准,让学生通过网站能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利用网站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小发明、论文、设计等成果展示到网站上,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通用教学过程中。

3.总结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2篇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丰富且信息量大,教学的涉及面也比较广。由于小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比较少,感知发展水平有限,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全部的知识一股脑的呈现给学生。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象等信息功能为一体,图象清晰,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动态感强,能够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信息量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授课,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也会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支配下去探究相关的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各个教学的重点环节,结合多媒体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或者图像、视频资料等呈现给学生们,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有关抗美援朝打仗的片段,再将志愿兵与朝鲜人们分别时的感人场景展示给学生们看,通过这样的导入,也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他们对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大的得到提高了。此外,教学时,教师还要将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或者是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学元素有机的整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兼顾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推动学习动力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兴趣之后才会对探究语文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学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出来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将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挖掘出来,然后再结合信息技术表现手段的多样化特点,把教材中一些静态的、枯燥的且难懂的资料融入到三维空间当中,集文字、图形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一体,使之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让展示的内容更加的充实、具体,形象更加的生动,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美”的意境,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文章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维也纳这座城市的了解和印象,将课文内容以一种更加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欣赏多媒体课件中有关维也纳这座城市的一个录象片段,这一组画面的播放让学生们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丽以及到处都充满着爵乐的气息,对整个文章的基调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学生再理解起来“音乐之都”就会容易的多。因此,在教学时,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依据教学需要可以将不同的信息形态组合在一起展示给学生们,既能增强教材内容的动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也打开了一条通道,促使学生达到“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3篇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科研、整合等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中的常用学术名词。正确理解它们的内涵、联系与相关点,有助于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是与学校整体教学改革紧密相关的,从而确保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规划、实施围绕以整合为中心的改革框架,把整合研究作为学校的特色,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作为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1.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按国际上流行说法,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是覆盖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的一门综合技术和方法体系。在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一般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

1.2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它是中学生一门必修课程。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规定: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最迟于2003学年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初中不得少于68课时,高中70-140课时。信息技术知识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教师与学生要求掌握知识的侧重面不同,教师重在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1.3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方式发展趋势将由目前的“以教为主”变为“以教为辅”,以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和能力为主的“人本主义”教学方式。

1.4信息技术作为新文化。信息技术作为新文化,由此产生的道德、安全、犯罪等等都是全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时,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这种新文化的特殊性,它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和垃圾。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任务别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技术法制的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等作为学校德育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整合中,也是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2.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运用。

2.1创设问题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中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发挥媒体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单凭板书、讲解、操作的方式是很难做到的。多媒体计算机以其速度快、储存量大、易操作等优点,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3减缓思维难度,突破教学难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静与动、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开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的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维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联想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中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因此教师不能用严谨、科学的推理讲解清楚,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去感知体会,因此,有些知识的理解学生还是比较困难,容易产生思维障碍。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这时,运用课件演示,利用它的直观性强、可无限分割的优势展现知识的发生、转变过程,突破思维障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启迪想象思维,提供创新空间。课标指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中学阶段由于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总之,多媒体的运用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突破教学难点,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这样,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了融基础性、科学性、直观性、实践性于一体,真正做到了追求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渐完善,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4篇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我国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中职数学教学课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及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目前,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数学课时与内容的不断缩减,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因此,必须对当前的中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将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本文就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以此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效率问题做了如下探讨。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1.“恰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思想方法,包括“以形助教”与“以数辅形”,两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转换。数形结合不仅是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还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职数学教学课程中,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即几何画板,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至包括观察、发现以及探索知识的过程。几何画板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而且还能实现数学由抽象到直观、由静到动的转变,使数学教学方法具有动态直观、变化无穷以及色彩鲜明的特点,使相关的数学概念与关系变得更为形象、直观以及简单,最终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观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的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行绘制一元二次函数,并通过图形形态的变化,让其直观性的观察出一元二次函数图形与坐标抽间的联系,从而求解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可亲自绘制出繁杂的函数图像,进一步认识函数丰富多彩的变化特性,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2.“趣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中职学生尚处于青春期,具有好奇心重的特点,因此,一切新鲜事物均能引起其注意。在大多数中职学生眼中,单一、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其厌恶,因此,为了有效调动数学教学课堂的气氛沉闷,扭转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实现教学目的,就必须将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融于数学教学课程中。在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结合数学课本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文本、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方式,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脱离单一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

3.“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是利用自身已学过并掌握的知识及经验,以独特、新异的方式解决问题。在中职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数学的教学情境是教学基础,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教学核心,解决学生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则教学目标。通过“巧用”信息技术,对数学定理及结论进行一定的延伸,通过更改数学问题的条件,观察结论的变化等方式,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结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由于数学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具有较多的较多且繁杂的验算过程与计算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职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有必要将信息技术融于数学教学活动,例如,在求最优值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以Excel表格的“规划求解”功能求出最优值,此方式不仅实现了教学目的,而且还大大拓宽了课堂容量。

4.“拓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视野。数学是中职学科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较强的基础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工具性。为了有效弥补数学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短缺,并促进专业学科向数学渗透,拉近数学知识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在极为有限的课堂上获取更多专业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却早已不能满足课堂需求,因此,将信息技术融于数学教学课程中,无疑是拓宽数学资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除了能够解决专业知识问题外,还能开阔学生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数列概念”这一课程中,通过播放《叠罗汉》视频,教师除了可以以此引出数列的概念外,还可以适当的向学生讲述我国叠罗汉的相关历史,此外,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绘制叠罗汉的模型,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列知识的印象。

三、结语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教学、多媒体技术、校园、资源共享、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验

一、实践教学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从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趋势的高度,提出"教育要面向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技术要能上去"。

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了。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然而,纵观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者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由于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不可能太多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出来的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的各种能力。

二、实践教学效益的探索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而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实践教学的作用。

(一)、可以揭去学习计算机的神秘面纱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尖端技术,电脑设备相对较昂贵,大多中学生(来自)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是通过广告,或者是道听途说,以至于一些同学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觉。采用实践教学法,可以使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一般地操作键盘或鼠标即可,这样他们就很地走近了电脑,一些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光盘、硬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也就消除了学习计算机的恐惧心理。

(二)、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

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教师空谈。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这么个道理。你说氢气能燃烧,学生可以接受,但并不一定认同,除非你给他看一下实验的结果;你介绍电脑的各种种功能时,他会觉得你可能在吹牛,演示一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不得不相信。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也会非常自然的,硬件、软件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语句写得对不对,程序能否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在机器上运行一下,马上就能知道。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错误、疑点当堂就已经解决,也不会留到课后,或者是下一次课。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制宜

,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城区的学校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而在偏僻的学校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且电脑的档次相差很远,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尤其是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曾出现过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别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在个别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有能力的教师最好根据学生的情况自制一些教学课件进行个别化教学,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并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适当开放服务器的部份资源,让学生自己上校园网获取各自所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生的自学能力,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验

不同学校机资源的配置是不一样的。笔者以为,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可采用不同的方式。

(一)、边讲边练

这种模式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进行,教师可以随时让学生练习。具体做法就是教师上课前要认真教材,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适时控制进行上课或上机;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但是这种模式机房一般地需要配置多媒体教室,需要配专门的软件,如腾图等软件,可用于控制台(教师机)控制工作站的使用情况,统一锁住或开放工作站;而且机器的放置也以按照教室里课桌的位置横放为佳,学生既面对"黑板",又面对机器,便于听课又便于操作。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不低的,教师应该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否则,就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相对中学来说配置价格不菲;有时边讲边练,也会由于学生程度的不同而造成在时间上的等待,而减少了课容量,降低了课堂效率。一般可适合于上复习课、基础知识课和练习课,因为这些课,教师可自制一些操作简单的课件进行演示或让学生自行练习,不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或适当开放服务器的部份资源,让学生自己上校园网获取各自所需。

(二)一堂讲,一堂练

,不少学校为信息技术教学配的是单机房或者是无盘工作站的网络机房,还有一个或几个为各科教学而设的配有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在这种配置情况下,整个教学过程若在机房进行,边讲边练,会产生以下的问题:由于学生的操作不能统一管理,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自顾自的操作,课堂纪律较差,教师的讲授效果甚微。对于这种配置笔者推荐一堂讲、一堂练的模式,这"一堂"并不是一个量化的概念,将课时一分为二,一半上机,一半上课,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在教室上课,有时在机房练习。需演示教学课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就在大屏幕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过程,而操作性比较强的DOS命令、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课,教师讲授在大屏幕教室进行,学生练习在机房进行。进行面向过程的程序编制讲解并演示(大屏幕投影仪能够将计算机上的信息直接送到投影屏上),再叫一个或几个同学演示操作,第二次课就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上机完成。这样一来,在第一节课上,学生通过听、看基本掌握命令的格式、功能等,第二次课通过自己实践,进行巩固。这样,教学过程既集中又个别,教师既传授了知识,在练习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任务后,可深入学习其它知识,而后进的同学,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也可花较多的时间用以辅导后进同学,既保证了课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个缺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实时操作,不易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尤其目前信息技术课时量很少,两次课的间隔时间较长,学生易忘,会造成教学过程的重复。当然,不管是采用哪一种模式,教师都应精心准备论题;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其它教学法,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等形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必须加强机房内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笔者在组织实践教学时,还随意指定一些"辅导员"(不一定是成绩很好的同学),让他们解答同学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中学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技能,真正把素质教育推向前进。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6篇

1.教学内容不切合实际。

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然而中学教学多数教学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了解较少,教学内容仅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与社会信息相距甚远。这导致学生所学的计算机技术无法应用于实践,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需求。应用软件的更新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中学教学在这一点上显得十分被动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教学方法单一,不符合学生心理。

新世纪,学生的思想较为开放,个性张扬是其主要特点。对教学模式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中学阶段单一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明显不能与之相适应。只能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毫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中学阶段,校方对教师的信息设备操作能力要求不高,导致很多教师只擅长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大大影响了其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使其必须进行改革。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重点分析。

1.教学理念的转变。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的前提,尤其是对于学校管理人员,其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决定了该校的教学方针和路线。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则依然采用传统的计算机课的教学方式,因此继续加快教学理念转变。也就是说,教学理念改革是信息技术教学重点,也是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所在。

2.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单一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学管理者和教师也很容易认识到这一点,但基于目前教师招聘制度和中高考等压力,教学方法的丰富和改革就变得十分困难。另外,学生在能力上、思想上和兴趣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教学方式无法统一。部分中学在采取教学方法改革后,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导致教学改革中断。目前,中学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通常采取分层教学法或者小组合作教学法,其目的在于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在信息技术各个方面的差异。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如何分组,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难点。中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其对信息科技的认识,另外,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信息技术教学改革难点。

3.1教材的编排。多年来,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其他专业都在强调教材的改编,但实际上,其变动却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教材改革过程要涉及国家政府、教育局以及财政局等多个社会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改革内容上也存在争议,改革资金获得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使得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的改革无法实施,成为改革难点之一。3.2教师的改革。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主体,其思想、教学方法以及专业技术都对教学具有重要影响。教师专业技能不高,理念落后是目前中学教师的整体表现,使得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社会压力,急需改革。但中学阶段,文化课教学任务较重,给学校的教师聘请,课程安排以及教师招聘等方面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教师自身也很难重视信息技术实践,因此导致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较低。因此,在我国传统的中高考制度下,信息技术教师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难点。它对教学模式,教育的本质等都提出了质疑,但就目前形式来看,还需要相关工作者改变意识,促进中学教师团队建设,加速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师改革。

三、结语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兴趣

一、引起兴趣学习法

学生一般对计算机的某些功能比较感兴趣,比如说,男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游戏,而女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电影,因为女生喜欢看电影,因此,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学好计算机,告诉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优点,让学生不仅喜欢游戏、电影,还对计算机其他功能产生兴趣,引起好学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学生的兴趣一般都聚集在一些新鲜事物上,所以说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合理改善讲课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进步,节节高升。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充分喜欢上信息技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之后,给学生放松的时间,让学生看看电影,玩玩游戏等等。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自己有想学信息技术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全力以赴,另外,教师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表扬,这么做既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二、教师直接讲解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直观地演示学习内容,让学生总体把握学习的要素,自己练习,并指导学生如何记住容易忘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计算机,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如果遇到不懂或者不会操作的问题,要及时询问教师。直接讲解法适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当然并不是说直接讲解法不能教授实践操作,而是说相比之下讲解理论知识比较有目的性。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普遍运用直接讲解法来教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教授理论知识可以使用直接讲解法,而教授实践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掌握操作技能。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也比较大,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有特色地讲课,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听进去。这样教师通过对资料的搜集、筛选、归纳,制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网页,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些新的认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娱乐,还可以办公。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直接讲解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完善。

三、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两两对比法,让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并将其记牢。两者不尽相同,可以对比记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使所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该得到改善,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善于创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新感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做到语言精练,并且让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才会让教师与学生感到轻松自如。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后,可以在剩余的时间里给学生讲解一些相似的应用,给学生讲解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记牢。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好,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是一举两得的举措,充分运用到信息技术操作之中,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能让学生进步提高,就可以采纳。两两对比法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所以说,使用信息技术两两对比法还是比较有优越性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自己认识不足,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听讲,让学生自己感兴趣,寻求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学好信息技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上课认真听课,课下及时巩固,相信学好信息技术不是梦。

作者:靳志刚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海联学校

参考文献: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8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接触的是课本,知识面狭窄,视野也不开阔,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引入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标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而且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发挥多媒体、网络和交互式学习方式的优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提高语文素养。

诚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它的运用应注意适度,切不可逐本求末,为了形式而抛弃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否则,那将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如何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实现情境教学。

3、通过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习的信息量和阅读量,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4、如何共享语文学习资源。

5、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如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的学生,提供网络情境进行创作、交流,这可能让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弥补现实缺陷,让自己找到自足感,树立自信。

(二)、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行动研究法。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建立自己的课题博客专栏。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必须下大力气,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并经常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3、实践法。通过实践课,实践研究效果。

4、自主体验法。利用网络、电子信箱来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9.9-2009.10):

(1)学生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学习课题方案,明确研究内容。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9.11-2009、12):

(1)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2)在电脑室或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并积极在语文课题组内听课。

(3)做好问卷反馈总结,和学生代表座谈,及时调整上课思路。

第三阶段:(2010.3—2010、4):

(1)阅读相关著作、观看教学录像、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和摘抄。

(2)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听评课等校本教研活动。

(3)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4)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第四阶段(2010、5-6月):

(1)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法的实验性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3)进行课题研讨课实践教学。

(4)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辅助;中职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41-01

一、信息技术辅助中职中职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中职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它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地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中职语文美的因素,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可对中职语文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辅助,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

二、信息技术辅助中职中职语文教学的具体应用

1、集合各种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研读文本。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统治局面,教师的资料可以凭借多媒体让学生分享;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情况,等等。不仅便利学生知人论世,加宽加深对作家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便利学生搞研究性的学习,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做学问的良好习惯和善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2、借助声音和图像,美化文本诵读。中职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对于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高质量的诵读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办法,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好得多。这时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

3、通过多种艺术的联想和转换,激活学生的思维。中职语文的主要凭借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一种秋天的思绪,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等文字来表达;那么多媒体可用一支乐曲、一幅图画等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动作小说家用文字来描绘;而多媒体可以直接地展现,如群英会蒋干中计、智取生辰纲、林黛玉进贾府等。这种多项的艺术联想与转换增设了教学情景,增添了教学效果。

4、多向互联互动,加强合作交流。交互性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多媒体和网络的使用,大大地拓展了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渠道,使小组活动、班级活动更易组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和便捷,尤其是可以不受课堂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与外班、与外校交流。这样,相互间的信息反馈也更为及时,便于教学的调控,便于互相促进,真正能够做到在交流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加强交流。

三、信息技术辅助中职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在观念上要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要转变:教师角色由教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整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以教师为中心到师生互动的主动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真正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转变。

2、在教学方法上要创造:在教学方法上以单纯的讲授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辅助中职语文教学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又符合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提供了实践基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模式的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制作电子化的小组展示作品、在网上交流探讨、让学生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海量资源在教师指导下收集和整理、分析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发展层次,使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