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钢厂安全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1 10:31:12

钢厂安全论文

钢厂安全论文第1篇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不断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工作,践行“三个代表”,认真做好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引导作用,为炼钢厂的生产经营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年来,炼钢厂青安杯竞赛工作获公司优胜单位称号;天车甲班青安岗被推荐为全国钢铁企业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炼钢厂团委获××*市五四红旗标兵单位称号,一连铸团支部获××*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炼钢厂获宣传报道先进单位称号。

[共青团工作]

厂团委以生产经营建设为中心,坚持党建带团建,开展多项主题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工的生产积极性与工作主动性,增强了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一、抓团员青年思想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

厂团委每年都为基层团支部征订中青报、山西青年报等刊物,加强基层支部对政策的理解与把握,同时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及钢铁市场,及时开展厂情目标任务教育,使青工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大执行力度,实现精品强企的战略目标。适时开展目标引导工作,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厂团委向全体团员、青年发出“向身边的共产党员看齐”的倡议,号召团员青年要向处处体现先进性的模范党员那样,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以共青团特有的朝气和永不言败的勇气,在岗位是建功立业,尽显青春风采,为炼钢的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中,厂团委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各项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团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模范意识大大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生机与活力明显增强,团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不断优化,思想觉悟全面提高,推优入党2名。

针对面临的严峻的市场情况,适时组织青工围绕增钢降耗、开展降低成本大讨论、危机意识大讨论,人人谈体会,表决心,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充分体现企业主人翁精神。组织开展了“我为开源节流进一言、献一策、做一事”活动,共收到建议82条,技术进步类22条;降成本类13条节能降耗类34条,其它类13条,其中多条有价值的建议被厂里采纳实施,创效益上百万元。

抓青工技能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知识讲座,提高青工技术水平。厂团委与厂安全科、综合科、技术科等联合,先后举办了安全培训、科技知识讲座、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并在全厂重要岗位上发放质量承诺书,成立质量监督组,定期上报监督情况。组织各基层团支部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尤其是结合公司开展的技能大赛、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操作水平,确保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团组织凝聚力。结合炼钢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在公司首届“青春风采”大赛,炼钢厂有2人进入表演赛,展示了炼钢青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在今年3至5月公司团委组织的“与××××共发展”青年文化节活动中,厂团委精心组织各项活动,组织8名青工参加激扬青春歌手大赛,1人获三等奖,选送13幅漫画,其中8幅获奖;具体承办了“青春献××××、热血铸精品”诗歌原创暨朗诵大赛,炼钢厂选送三个作品,其中两个分获一等奖与三等奖;组织全厂青工制作电脑动漫作品,选送九幅交到公司团委参评;三名选手进入公司团委组织的“才智大比拼”决赛,很好的展现了炼钢青工的良好风貌。

在去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原创:为进一步强化青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与安全科共同组织开展了安全月系列活动,队列比赛、青安岗安全规程背诵接力赛、“安全伴我行”知识竞赛,比赛引入现场画面找错、话说安全演讲赛,形式新颖,即赛出了名次,又增强了职工安全知识,教育效果明显。此外结合形势开展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我与开源节流”征文、“欢乐家庭秀”、“弘扬李双良精神共塑主人翁形象”演讲赛,活动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持续开展志愿服务、青年文明号活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为将志愿精神弘扬,厂团委对全厂的志愿者进行了登记注册,每年定期走进小区进行了便民服务,提供修理电器、法律咨询、电脑常识、疑问解答、焊补等项目,志愿者笑脸相迎职工家属,热情服务,大家直夸“志愿服务好”,志愿服务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与参与,有更多的青年要求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除此以外,厂团委还组织十余名志愿者前往动力50000煤气柜进行义务植树,行动快,质量佳,让志愿者的旗帜的高高飘扬,将团结友爱、互助、奉献有真心传递。今年则先后两次圆满完成了公司团委下达的移树、种树任务,共移种柏树30棵,柳树200棵。

今年厂团委又带领青年志愿者走进“一助一”结对子-----刘建平家中,开展志愿服务,做到每月定期服务,为他专门制作了一副拐杖,并送上了书籍,做到精神、物质两帮助。将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志愿精神弘扬。同时厂团委还在厂内设立了便民工作站,为职工缝补衣扣,项目虽小,却受到了职工的赞评。

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定期对冶炼丁班省级青年文明号进行考核、监督,冶炼丁班成为全车间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了文明号的先进作用。

四、积极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为厂增效上百万元。

厂团委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中心,充分发挥科协会员作用,开展科技讲座、技术培训,全面提高青工理论水平。在05年青协会员上交论文24篇,其中有10篇被评为一、二、三等奖;全年共立小改小革项目46项,其中《板坯中间包罐及相关设备改造》获五小评比一等项,《开闭所综合自动化改造》等六项分获五小二、三等奖。以青年为主,加强技术攻关。全厂成立的冶炼、连铸、精炼三个攻关组中,青年成员占大多数,冶炼攻关组通过一年的攻关,铸坯含氧量降到70ppm以下,转炉一次性炉龄平均提高了881炉,补炉时间每月减少3.17小时;一连铸攻关组以铸坯质量为主线,以减少漏钢事故为重点,多次开展攻关,攻关后铸坯一次合格率提高0.9个百分点,溢漏率降低0.01个百分点;二连铸攻关组对二冷水进行调整改进,重点对铸坯检修质量进行把关,角部裂纹、角部漏钢得到有效控制。全厂19个qc小组,活动率达100%,其中9个获公司级奖项,两个全国“众和塑化杯”“八喜杯”奖项,青年技术员王海江荣获省级技术创新能手称号。

今年厂团委按照基层推荐,团委申核的程序,严格按考核标准推荐三人参加公司第二届十大技术标兵评选活动,张建平、史淑英、王海江三人获得第二届“××××十大技术标兵”称号

五、青安杯竞赛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为全厂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做出了应有贡献。

为确保竞赛活动收到预期目标,原创:厂团委将各支部分为两个赛区,实行流动红旗竞赛,考核纳入厂安全一体化考核当中。强调安全文化理念对职工的潜意识教育,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危险源点预知预控,开展转炉停电事故演练、防煤气中毒事故演练、防触电事故演练等多项演练。深入开展了“反三违、保安全、保质量,奋力冲刺200万吨钢安全竞赛”,重拳出击“三违”,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全年青安岗共查出三违60人次,整改隐患80项,整改率达到85%以上。坚持做到青安岗记录仿宋化、标准化,做到班前、班中、班后三查,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天车甲班青安岗获山西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今年又被推荐为全国钢铁企业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六、加强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团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2005年全年共发展团员19名,为团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推优”工作也进一步加强,全年推优入党2名。新改选团支部书记2人,团组织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厂团委以创建“五四红旗团委”为目标,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不断规范规章制度,形成良好氛围。工作中注重发挥团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加大优秀青年典型宣传力度,召开先进表彰大会,鼓励青工学先进、当先进,以更加出色的表现完成各项任务。基层团支部则以创建五四红旗团支部为标准,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冶炼团支部组织开展了“状元炉”“争做文明冶炼人”等多项活动,将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一连铸团支部则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多项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职工文化生活,达到了鼓舞职工士气的目的,圆满的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06年一边铸团支部荣获××××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宣传报道]

在宣传报道工作中,将宣传报道纳入全厂党建一体化考核中,每季度考核,奖罚兑现,对完不成考核目标的单位党政一把手进行处罚。全年度进行一次表彰,评选消息、通讯、诗歌、散文、议论文优秀作品,设立组织奖、新人奖,通过表彰先进鼓励广大通讯员,调动广大通讯员积极性,深入基层,发掘职工闪光点,及时宣传报道,鼓舞士气,为生产经营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重发挥宣传网络的扩张作用,每月定期召开基层通讯员宣传例会,及时沟通,及时通报当前生产形势,新闻热点,总结上月宣传工作并对当月宣传工作进行安排。这样就使基层通讯员工作有方向,有侧重点,也能够使各车间、科室开展的各项活动得以有效报道。结合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团员意识教育两项大的活动,及时将活动各阶段动态及经验进行文字与音像的报道;结合公司形势与炼钢厂生产实际,组织开展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面对市场挑战我们怎么办”、“赢在执行”等多项大讨论行动,组织职工谈感受、写心得,05年炼钢厂上稿达580篇幅,个人上稿近200篇。

按公司团委要求,组稿“五四”专刊;按厂党委要求,组稿“炼钢厂庆祝200万吨胜利完成”专刊、协助拍摄“新的突破、新的跨越”电视专题片,将炼钢厂胜利完成200万吨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报道与宣传。

在厂党委的统一安排下,收集“谁动了我的奶酪”、原创:“细节决定成败”、“降成本”等讨论文章,认真筛选将优秀作品送交××××报社,多人次稿件被采用。同时将炼钢厂节能降耗的经验进行总结,刊登于内部刊物《学习创新》,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与深入贯彻,撰写《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看法》刊登于内部刊物《××××工人》。

除了组织将基层稿件送交××××之声、广播站、电视台外,还及时将优秀稿件送交××××工人编辑部,有多人多篇稿件被采用,其中还专门刊发了炼钢工人安全漫画。

存在的不足:

1、工作因循守旧,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钢厂安全论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厂房;钢结构;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1 前言

在施工中,钢结构不仅具有经济合理、结构优异、便于施工等优点,而且可循环利用。因此,在工业厂房建筑中,钢结构被广泛的使用,而且历史悠久。据实践表明,钢结构在厂房建筑中承受的动力载荷最多,可以说钢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厂房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所以,如何控制在施工中控制钢结构的质量就十分重要。

2 施工前期钢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

2.1 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图纸的质量控制

图纸是施工的依据,在施工之前,要熟悉钢结构设计图纸和钢结构的国家标准、技术要求。而且,要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检查、会审,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在施工前期解决了,是保证钢结构的施工质量的前提。

2.2 编制钢结构施工方案

钢结构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文件。在施工之前,必须要根据工业厂房的特点、要求,编制好钢结构施工方案,指导施工。钢结构施工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厂房的质量,施工方案在施工之前还需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才能施工中使用。

2.3 钢构件的管理

在施工之前,要将钢结构安放在安装位置附近,以便施工中拿取方便,而且也可避免错拿钢结构构件。因此,在施工前要对根据相关规格对钢构件进行编号,而且要在钢构件上标出中心线、标高线、对接口线,方便在施工现场安装复核。

2.4 对现场轴线进行检测

为了方便现场安装、保障施工进程,施工前期要对安装现场的纵横向轴线、标高线和地脚螺栓标高等进行检测,保证轴线的准确性。

2.5 确定钢结构的焊接工艺

钢结构的焊接要根据钢结构材料的特点、厂房的安全性要求以及厂房所处地区的环境特点确定焊接工艺方案指导现场施工,并由相关人员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对于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钢构件,为了能够使焊接工艺技术文件更好的指导现场的施工,根据相关的焊接技术规定,要制定出符合施工要求的焊接工艺。

3 安装过程中钢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而在安装过程中钢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为了确保厂房的结构合理、安全稳定,在安装过程中控制钢结构的施工质量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1)高强螺栓的安装

高强螺栓的安装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构件初始就位时先用临时普通螺栓固定;校正之后,再将普通螺栓替换成高强螺栓,并最终拧紧。在工业厂房中,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绝大部分是通过高强螺栓实现的,足以见得高强螺栓的安装在钢结构施工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高强螺栓日常的管理、使用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首先,高强螺栓日常的管理要保证连接板接触面的平整。若接触面不平整时,根据接触面间间隙的大小酌情处理。例如,间隙小于1.0mm可不处理;大于3.0mm时,加垫板,并对垫板两面进行喷砂处理,使安装的摩擦面应处于干燥状态,以满足摩擦系数的要求,。应根据厂房中使用的位置,领取相应规格、数量的高强螺栓,尽量避免当天高强螺栓的剩余。若有剩余,禁止堆放在施工现场,将高强螺栓放在包装箱内。其次,高强螺栓在安装时,要轻装、轻卸,且利用光头撬棍及冲钉对正上下(或前后)连接板的螺孔,使螺栓自由进入,不能将螺栓强行穿入。否则,会损坏螺纹以及改变扭矩系数。而且,在安装高强螺栓时,以施工方便为原则,保证垫圈倒角与螺栓头的方向一致。最后,酌情处理连接板螺孔的误差。

(2)屋架安装

屋架安装前,要仔细检查柱子垂直度、跨距以及屋架与组合平台相连各部分是否已完全脱开,保证屋架安装的整体质量。屋架的安装时,通常采用地面分段组装焊接、整体吊装的方法,从而提高安装质量。施工中,以屋面脚手板做为工作面,分组完成屋架间的各连接杆的安装及其上屋面板的安装。对于那些体积、重量较大的屋架,要通过拖拉绳控制屋架的移动,避免其发生空中翻转现象造成的事故。

(3)立柱安装

立柱安装时,采用单根吊装的方法。吊装时,将吊点板与柱通过螺栓连接,以此作为吊装的吊点。吊装上段立柱时,利用机械采用2点起吊进行直接吊装。根据相关标准,准确确定吊点的位置,做到一次起吊即可完成立柱的安装,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钢结构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吊装下段立柱时,保证钢丝绳四段受力。为了保证四段受力,要将两根钢丝绳绑扎在立柱的两点,进行起吊。而且,对称布置两根钢丝绳保证起吊的平稳性。单根立柱安装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立柱的矫正。否则,待全部吊装完后,误差过大,难以调整。

(4)钢结构的安装校正

在立柱、梁安装完成后,要及时的进行安装校正。进行钢结构的安装校正时,要考虑到诸多因素,诸如风力、地形、日照等因素。在钢结构中,每完成一个构件的安装后,就要进行校正。若检查出现问题后,要采用千斤顶进行校正,校正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加固。

(5)安装过程中的焊接工艺

工业厂房钢结构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焊接工作,但是由于施工中焊接环境和条件恶略,焊接的质量难以保证。为了确保钢结构的焊接质量,要由相关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进行焊接,满足对接焊缝的设计要求。根据焊接的相关规定,立柱、屋架、梁等要采用一、二级焊缝,不能有咬变、缺口、裂纹、焊瘤等缺陷,保证焊缝的质量。在焊接完成后,要对焊缝进行一级行无损检测。

4 结束语

随着厂房施工行业的发展,钢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钢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为了控制我国的钢结构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从钢结构施工前期和施工阶段进行控制,增强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工业厂房中的钢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关系到公厂员工的生命与安全、厂子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控制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将钢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作为施工中的重点,保证工业厂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震.工业厂房钢结构设计体会.《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11期

钢厂安全论文第3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评估

1 我国建筑规范、标准发展概况

1.1 我国建筑规范、标准的发展历程

我国1949年成立,当时工业建筑领域,是一片空白、人才缺乏,很多是直接翻译苏联的建筑结构理论,直接引进和应用。而苏联建筑结构理论,十月革命以后进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由于贫穷,缺乏钢材、水泥,政府要求快速建设的结构设计理论和建造方法,在19世纪30年代末,苏联建筑结构提出了按破损阶段极限状态设计结构的理论,1942年前后形成了国家强制建筑标准。以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为例,传统容许应力法受压区混凝土按三角形应力分布控制最大应力;而按破损极限状态设计法受压区混凝土按矩形应力分布控制最大应力,这样的设计理论中设计承载能力大幅提高,但设计标准中,极限安全系数由容许应力的3~3.5降到破损极限状态的2~2.5,国家短时期内工业厂房是快速发展建设起来了,但从此前苏联结构规范理论、安全尺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拉开了距离。

1.2 我国50年代这些规范、标准的特点,与特点

这一破损极限状态规范、理论,在1958时,土木建筑界掀起了敢想敢干的热潮,一度不执行规范、标准设计,1964年又提出了设计革命,口号是“革秦砖汉瓦深基重盖的命”,此后,出现了大批非标准设计,这一阶段工业建筑结构类型很乱,如:大型槽瓦、钢丝网大型屋面板、自防水屋面板、9m柱距结构体系、离心管柱、轻型组合屋架、带孔工字型柱、鱼腹式吊车梁(GB108、G110)、折线形吊车梁、钢轨吊车梁、薄壳基础……这些构件受力性能、抗震性、耐久性很差,这些工业厂房在莱钢大量存在,近年来部分拆除,但由于生产发展需要,不能拆除的,如炼钢混凝土结构老厂房,是大家熟悉的“混凝土工字型柱、鱼腹式吊车梁、薄壳基础”等厂房结构形式,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多次的鉴定、评估、并投入巨额资金实施加固维护。

1.3 我国上世纪60-70年代,自行规范的编制与特点

可以认为这是我国土木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标准图构件的主要特点是:

我国自行编制设计规范是60年代中期开始的,直到1974年颁布了系列GBJx-xx与TJx-xx规范,及标准图G3-5xx系列,这套74规范采用中老K安全系数表达方式,结构安全系数变化不大,结构可靠度指标比较低,尤其是1978年以前量大面广的结构是不考虑抗震的!

1.4 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向钢结构厂房的转化

上世纪80年代改革时期,可以认为是我国土木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国营企业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部分效益归企业所有,企业为了增加产量、扩大再生产、追求经济效益,开始了挖潜改造,引进大型生产线,厂房结构逐渐向大跨度、大柱距钢结构转移,如:莱钢当时的铁区改扩建的大量工业项目建筑物、构筑物,钢结构标准构件应用的比较多,多层工业厂房则向全现浇混凝土结构通用厂房转移,导致这一时期的厂房成为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的混合结构,有的观点认为,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易损坏的构件替换成钢构件,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

2 新建筑规范、标准下,旧的已有工业建筑结构鉴定、评估、加固

现在新的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结构理论、安全度越来越放心,但是,对已有的旧结构厂房却是“鉴定―加固―使用―再加固”这一循环过程。

2.1 对老的工业厂房要会诊治,管理是重点

对不同时期的工业建筑,应区分对待,有重点的把握和区分,结构安全控制问题,提出了工业厂房结构指标a、b、c、d四级结构,构建A、B、C、D厂房和构筑物单元一、二、三、四级,把工业建筑管理起来,如,钢铁行业制定的《钢铁企业工业建筑管理办法》,以及根据结构可靠性原理编制了《钢铁工业建(构)筑物可靠性鉴定规程〉(YBJ219-89),《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90),以及现在最新的《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等一系列新的规范、标准等,需熟悉理解,熟练运用。

2.2 多数钢铁企业厂房损坏与加固使用的特点

多年工程经验,厂房改造处理,可以有屋面、屋盖、牛腿以上、柱根、基础连根拔,可以有多种选择,有许多成功案例,多年使用效果很好,这在莱钢炼铁、炼钢、特钢等许多厂房中,案例较多,而这一时期建造的厂房,规范要求、安全标准比欧美日本发达国家规范标准要低,特别是抗震,几乎是没有要求。

3 结构检测、分析与加固技术的学习

建国50年来,我国的结构验测与加固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结构检验测试技术学习的是“引进―消化―提高”和“借鉴―独创”相结合的方法。

3.1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技术学习,是“引进―消化―提高”方法。我国六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方法的研究,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本全国性检测规程《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85)问世,从基本的混凝土强度检测回弹法、超声法、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到现在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以及碳纤维加固方法等,与发达国家已没有明显差距,在莱钢,如部分结构厂房、混凝土行车梁加固等,实施了很多较好的项目,可供借鉴。

3.2 砌筑结构

砌筑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是“借鉴―独创”学习。我国七十年代末,主要是将测定砌筑砂浆强度作为砌筑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的评定指标,为改变传统的“眼观手捏”的判断方法,进行了回弹法检测强度等方法的研究,1994年,《砌体结构力学性能现场检测技术规范》编制组将回弹法、电荷法、筒压法、射钉法和剪切法五种砂浆强度检测方法和推剪法、单剪法、轴压法、扁千斤顶和拔出法等五种砌体强度的检测方法纳入规程,这些方法大多数为我国科研人员创造发明的,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

4 经常应用的结构的加固与改造技术

4.1 钢筋混凝土结构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时期的工业厂房,加固较多的是单层工业厂房中的薄腹梁和混凝土柱,常见的薄腹梁的加固方法为体外拉杆方法,混凝土柱加固方法有外包钢法和外包混凝土法或称为增大截面法,还有环氧砂浆修补法,此法常见于掺加氯盐混凝土构件的修复。如混凝土柱的外包钢法加固方法,开始阶段的计算方法是分别计算混凝土柱和外包钢,外包钢按钢结构计算;当外包装的缀板加密并出现湿式的施工方法时,其计算按整体构件考虑;当缀板施加拉力时,可按约束混凝土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只有对每一栋厂房,以及构筑物,需做到知道它的设计历史年代,知道它的施工水平,当时的规范要求、安全标准,与现在规范对比,才能正确做出评估与加固方案。

参考文献:

[1]林志伸.我国工业建筑诊治问题[M].北京: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

[2]CECS77: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钢厂安全论文第4篇

【关键词】主厂房 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经济 技术

0 前言:

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的结构形式取决于多因素的考虑,近年来国内建设的火电厂由于工程施工进度、建设资金、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除主厂房框架梁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已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钢结构,如钢梁―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楼板、钢煤斗、钢吊车梁、钢屋架等。

采用轻型封闭的钢筋混凝土主厂房与钢结构厂房相比,两种方案的屋架形式、汽机房大平台及除氧煤仓间各层楼屋面板的结构形式均相同,其工程量主要差别在于主厂房框架结构及其地基处理。

目前随着我国钢筋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新技术日渐成熟。目前的主厂房混凝土标号多以C40~C50为主,混凝土质量及施工质量均能得到有力保障。高强度混凝土的使用可以减小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为工艺布置提供更大的空间。高强度和高性能钢筋提高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同时也提高了适当的安全储备。

本文针对主厂房采用前煤仓方案就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及钢结构形式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充分分析了两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两种结构体系的异同点,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两方案均是可行的。

从技术角度比较,钢结构材料延性好,其抗震性能要优于混凝土结构,但通过建立空间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模型计算分析表明:该结构柱轴压比、结构自振周期、振型、位移、剪力比等主要参数指标均能完全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规程的要求,结构抗震性能能够得到保证;从经济角度比较,钢结构主厂房总造价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主厂房总造价近三千万,钢筋混凝土结构经济性要明显优于钢结构方案。

综合上述技术经济比较,本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设计原则,推荐本工程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方案。

1 工程概况:

某百万电厂工程,规划容量4×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一期建设2×1000M发电机组。主厂房相当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中乙类建筑,属于重点设防类,主厂房地震作用按7度计算,抗震构造措施按8度考虑。

2 主厂房布置

本工程主厂房采用常规四列式布置,按序列布置分为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汽机房跨度30m,柱距分别为12.0m、10.0m,汽机房纵向总长度为177.50m,汽机房各层标高分别为±0.00m层、7.10m层、15.50m层。汽机房布置两台140/32t桥式吊车,吊车跨度28.50m,吊车梁轨顶标高为29.10m。

除氧间跨度9.50m,总长度177.50m,除氧间各层标高分别为±0.00m层、7.10m层、15.50m层、28.00m层,其中28.00m为除氧器层。

煤仓间跨度13.50m,总长度177.50m。±0.00m层布置磨煤机,15.50m层布置给煤机,39.50m~39.70m为输煤皮带层,煤仓间屋面标高为47.30m~47.70m。输煤由扩建端接入主厂房皮带层。

主厂房典型剖面图见下图所示:

主厂房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在满足生产运行、检修维护、缩短施工周期、控制工程造价的要求下,对主厂房结构选型和结构体系进行方案优选论证,使业主的投资达到经济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根据主厂房布置方案的受力性能、地震设防要求及场地类别,对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进行了综合比较后,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防腐、防火、运行维护、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较钢结构有较大优势。

3 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较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2011)中规定:“主厂房结构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钢支撑)结构、钢结构,并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场地土类别、电厂的重要性以及厂房布置等综合条件确定。”目前国外大型火电厂的主厂房结构大多采用钢结构,但国内绝大多数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的结构形式需取决于多因素的考虑,近年来国内建设的火电厂由于工程施工进度、建设资金、施工技术条件等条件,除主厂房框架梁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已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钢结构,如钢梁―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楼板、钢煤斗、钢吊车梁、钢屋架等。

下面根据主厂房前煤仓方案就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如下。

3.1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主厂房在技术上的比较

3.1.1钢结构的技术特点

钢结构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安装简便、施工周期短、厂房的有效利用面积大;

2)钢结构强度高、延性好,对抗震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优越性,特别在高地震设防烈度区,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3)构件断面小,结构自重轻,减小地震作用的影响,同时减少基础的建设费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4)钢结构构件的制造可在车间内进行,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可以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生产及安装的机械化程度高,利于施工文明。

钢结构的缺点主要有:

1)一次性投资费用比混凝土结构高;

2)耐火极限低,防火性能比钢筋混凝土厂房差;

3)钢结构厂房在运行期间维护工作量大,维护费用较高;

4)加工精度高、焊接工作量大,对施工单位要求较高;

5)柱间支撑体系常与工艺布置冲突。

3.1.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应用广泛,施工技术日趋先进成熟。施工中如采用新机具、新设备,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可缩短与钢结构施工工期的差距;

2)工程造价低,钢筋混凝土厂房是目前使用的最经济的结构形式之一。尤其是在大体积厂房中,与钢结构结构相比,其经济效益是相当显著的;

3)可与钢结构组合使用,充分发挥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有利于缩短与钢结构的工期差别,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4)耐腐蚀防火性能好,维护工作量小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主要有:

1)构件截面比钢结构大,给工艺布置带来较多不利影响,使厂房高度提高、跨度加大,厂房体积增大;

2)结构自重大,基础及地基处理费用增加;

3)混凝土结构需要现场施工,临时设施多,施工周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4)钢筋混凝土结构延性、抗震性能差;

5)由于受工艺布置影响,厂房长度超过规定的温度伸缩缝间距限值,需考虑结构温度应力,增加造价。

3.1.3两种结构形式材料的选用

主厂房采用钢结构,框架梁柱主要以Q345B级钢为主,目前随着我国钢筋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新技术日渐成熟。我国目前的混凝土多为程序控制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避免了以往施工单位自行拌制造成的混凝土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目前的主厂房混凝土标号多以C40~C50为主,混凝土质量及施工质量均能得到有力保障。高强度混凝土的使用可以减小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为工艺布置提供更大的空间;但对于以受弯、剪为主的梁以及以控制裂缝为主的楼屋面板,可采用较低标号的混凝土,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降低造价。

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推广以HRB400、HRB500级高强热轧带肋钢筋作为纵向受力的主导钢筋,以HPB300光圆钢筋取代HPB235级光圆钢筋。 HRB400、HRB500级高强热轧带肋钢筋具有强度高、延性、可焊性、机械连接性能好等优越性。高强度和高性能钢筋提高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同时也增加了适当的安全储备。

3.2两种结构形式的模型计算

3.2.1设计输入条件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15g,抗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II类,50年一遇风压:0.39Kpa,地面粗糙度:B类

3.2.2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标号:运转层及以下主厂房框架梁柱:C50

运转层以上框架梁柱:C40~C45

主要纵向受力钢筋:HRB400级;箍筋:HPB300级

3.2.2.1混凝土主厂房计算过程及结论

主厂房承重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横向由A列柱-汽机房屋盖-除氧间-煤仓间组成框排架结构体系;汽机房屋架与A、B排铰接。汽机房外侧柱、除氧间及煤仓间纵向为多层框架体系,在每一机组单元之间设一双柱温度伸缩缝,双柱插入距为1.50m。

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大荷载,主要结构断面尺寸试算如下:A列柱断面尺寸为700×1500,B列柱断面尺寸为800×1700,C列柱断面尺寸为1000×1800,D列柱断面尺寸为900×1600,煤斗大梁尺寸为700×3000,除氧器大梁尺寸为700×1800。

各列柱轴压见下表所示:

各列柱轴压比 表1

注:除氧煤仓间柱运转层以下采用C50混凝土,运转层至煤斗层采用C45混凝土,煤斗层以上采用C40混凝土。

3.2.3钢结构:

梁柱:Q345B,柱间支撑:Q235B

3.2.3.1 钢结构主厂房计算过程及结论

本工程汽机房结构受工艺设备、管道以及纵向通道布置的限制,横向框架无法合理布置柱间垂直支撑,采用梁柱刚接断面其横向变形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完全发挥钢材的强度优势。结构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通过试算,A列柱断面尺寸为H1200×650×30×40,B列柱断面尺寸为H1500×750×45×50, C列柱断面尺寸为箱型700×1000×45,D列柱断面尺寸为箱型700×900×45,煤斗大梁尺寸为H2200X600X40X50。

图三 主厂房钢结构布置图

以上数据表明,钢结构的抗震计算分析中的各项计算指标均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考虑工艺设备及管道布置需要,柱间垂直支撑布置受到限制,结构抗侧力体系主要靠框架柱,结构钢材用量比较大,所以对主厂房不推荐钢结构方案。

总之,仅从抗震性能分析,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要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本工程厂址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区,II类场地土,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抗震性能分析均能很好的满足抗震规范的各项要求。

3.3两种结构形式的经济性比较

采用轻型封闭的钢筋混凝土主厂房与钢结构厂房相比,两种方案的屋架形式、汽机房大平台及除氧煤仓间各层楼屋面板的结构形式均相同,其工程量主要差别在于主厂房框架结构及其地基处理方面的比较,经初步经济比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较钢结构方案约节省造价近三千万。

3.4 钢结构主厂房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厂房工期比较

根据调研,钢结构主厂房自浇筑第一罐混凝土至主厂房封顶工期约为17个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厂房自浇筑第一罐混凝土至主厂房封顶工期约为20个月,采用钢结构主厂房可缩短约3个月。

综合上述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两方案均是可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经济性明显好于钢结构方案;从技术角度,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混凝土结构,但按照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保证施工质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完全可以保证的。从施工工期角度考虑,虽然钢结构的施工周期短于钢结构,但当工程采用压型钢板做底模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可以加快施工工期,同时考虑采用商品混凝土并配合采用良好的施工组织及现场施工管理,都可以适当缩短主厂房的建设工期。

4 结论

综合以上比较分析,本着安全适用、方便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本工程主厂房框架建议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3]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 5022-2012)

钢厂安全论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防范;防火措施;防火设计;钢结构

钢材具有较好的防震性、自身的物理结构比较稳重、便于建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基地建造带来的环境破损等特点,这些优点致使钢材受到很多行业的普遍欢迎。文章从钢材结构的耐热特性等特点进行分析,主要讨论用钢材建造的厂房有关防火方面的设计与防范。

1 钢结构厂房的抗火性能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建筑业功能设计的技术改善,钢结构建筑物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但是虽然钢结构具有很多的优点,它的抗火抗热性能依然是很差的。普通的木柱能够抗火达到十五分钟以上,但是钢结构的抗火性最多只能达到十五分钟。钢材结构本身是不会被点燃的,在环境温度慢慢从350℃上升至600℃的时候,钢材的结构强度就会慢慢被弱化,使得钢材内部的结构失去重力支撑的能力,从而影响到钢材建筑自身的承重体系。根据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钢结构的建筑物在温度上升至500℃朝上则会导致整个的钢结构建筑失去稳定性。当发生火患时,现场的温度能够上升至800℃~1000℃,这就意味着如果有火灾发生,钢结构的建筑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发生变形,不超过20分钟就会发生建筑坍塌。钢结构的厂房拥有的空间很宽广,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火势的延伸,但是很多的钢结构厂房在建造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等经济上的考虑,并没有正规的防火设施。

综上,在对钢结构厂房进行防火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鉴别能够导致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事物以及建材的抗火级别等。按照国家颁布的建筑类防火要求,建筑内重要的梁柱的抗火时间必须达到1.5h到2h之间,甲乙丙类建筑物内的梁柱必须涂上抗火材料。为了达到防火措施的完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丁戊类的厂房需要增加抗火性的涂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厂房仍然需要做好这方面的措施。

2 钢结构的工业厂房在设计中存在的隐患

为了满足厂房功能性的需求及成本类的考虑,很多时候,在进行厂房类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设计师很容易遗漏掉建筑物的抗火性能与级别的要求,可能因为疏忽没有标明某一墙体的抗火极限等等,造成安全隐患。按照相关的要求,钢结构的厂房如果抗火极限比半小时少,则防火墙高最少需要比燃点高的墙面高出半米。但是在进行厂房设计的时候这一要点很容易受到忽视,所以需要建筑设计师严格的按照标准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去设计。有的建筑设计师有把卷帘门作为紧急疏散口,很多要求都没有得到规范,在发生真正的火灾时很容易造成伤亡。按照标准规范,门窗与防火墙的距离要求大于两米,但是考虑到室内的采光问题,建筑设计师容易忽视这一点。所以,建筑设计师的责任是很重大的,需要细致的去检查各种细微末节,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3 钢结构的工业厂房具体防火措施

要想达到防火的目的,最基础的是提高建材自身的抗火性能,从根本上做好防护,减少火灾现场的坍塌现象发生。目前最常见的措施有:用自动洒水系统、用混泥土或者板材包裹、增加防热涂层等措施形成一定的保护层,增加钢结构厂房的防火性能。自动洒水系统指的是在钢结构某一适当的位置安装自动洒水器,平时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火灾现场可以形成一层水保护层减少损失。增加防热涂层指的是在钢结构表面喷涂一些防火性的漆料,可以采用一些加强性的措施增加防火性,在钢结构形成的时候要注意钢材本身与防火材料是否匹配,避免产生化学反应造成添加涂层失败。为了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很多的工程建造使用的涂层质量达不到标准,实质上没有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所以在施工的环节就应该严加监管与审核。一般的防火涂层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火势的肆虐,制造成分包括阻燃剂等等。

另外一个重要的钢结构的工业厂房具体防火措施就是防火分区理念的运用。这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判断,一般按照功能区域以及楼层的不同进行划分。按照功能区域划指的是将厂房的生产区、办公区、休息区等进行不同的区域划分,执行分区的管理。按照楼层的不同进行划分指的是厂房的每一楼层为一个分区,区间的连接就是楼梯门。并且所有的消防措施要按照消防部队的规定在每个分区进行防火设施的完善。

4 钢结构厂房安全出口以及门窗的设置

安全出口的设置是现代任何一个建筑都必须要有的。安全出口指的是符合一定的安全规范判定位安全区域的逃生门。按照一些规定,钢结构厂房的安全出口至少需要有两个,设计师在考虑厂房的防火设施的时候需要根据厂房内任选的距离到安全出口的距离来进行判断,需要细致的考究安全出口的大小及人员疏散及逃生方向。很多时候安全出口的设置没有考虑到从最远的工作地点到安全出口的实际距离,只计算了直线距离,造成不科学的设计。另外,与安全出口相连接的楼道及楼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严格按照建筑材料的抗火饱和度进行控制,并且需要按照要求设置提示牌。还需要将在通往安全出口的过程中经过的梁柱增加防火涂层,延长抗火时间,避免钢结构厂房的坍塌。按照防火文件表示,防火门窗的位置一般在厂房的拐角处。除非是防火饱和度超过54分钟的非燃烧体制造的墙体,为了达到防火作用,每个防火门窗之间都需要保持刚好的距离。

5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大概对钢结构厂房的建筑防火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浅析,没有做更多的内容延伸。首先简单的分析了钢结构本身的特点,再而从细节方面平铺直叙厂房设计与实际建造之间暗藏的安全隐患,从而提出一些钢结构的工业厂房具体防火措施,最后细致的提到了安全出口的设置等。对于钢结构厂房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钢材本身的特性后,仍然有很多的挑战,不仅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造成的约束还是对细节的把握都需要设计师从实际出发,以建筑物使用人的安全为第一位,做好防火措施,减少灾难的发生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赵凯.浅谈现代轻钢结构厂房防火问题[J].江西化工,2011(02).

钢厂安全论文第6篇

关键词:工业;厂房;结构;设计;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业成为国家的重点关注行业,工业的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加,这都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数额。工业要获得发展,离不开基础的施工操作基地,也就是工业厂房的建设,因而工业厂房的设计建设与工业发展息息相关。在实际设计中,虽然厂房的设计理念大致相同,但由于设计人员对自身掌握的理论与实际建设的结合程度不同,对厂房的设计有着各自的观点看法,使得厂房的设计存在差异性,并且相关设计人员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不同,使得工业厂房设计也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形式。对此,本文将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一、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进行优化的方法解析

当前阶段,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中主要存在两种优化方法。第一,主观判断优化。主观判断优化利用的就是设计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意识,设计者是建筑方案的直接制定者,在厂房正式开始施工建设之前,设计者会根据建筑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在厂房建设中的设计经验加以分析,规划出厂房结构的大致情况,并将设计理念和相关设计知识融入其中,设计出最佳厂房结构,尽管设计行业中的人员普遍认为主观设计是两种方式中较好的一种,但其仍旧因为过于依赖主观意识在造成了实际建设缺乏科学性和可靠度,这就具有一定的设计建设风险。第二,理论知识优化。理论知识设计更多的是依靠科学知识来进行设计,但在实际建设中会出现一些不能够用固定的设计理论知识解决的设计问题,因而在实践应用中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不大,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适用范围有所限制,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工业厂房结构设计是一项理论综合性的工程建设,主观判断优化和理论知识优化这两种方法都各自存在优缺点,因而在实际建设时不能单纯的依靠一种优化方法来进行设计,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应用,互补缺陷,使厂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完善。

二、工业厂房结构建设中的设计技术讲解

为提高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的水平,就要对其中的设计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下将以钢结构厂房的设计建设为例,进行设计技术的讲解。

(一)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工业厂房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民用住宅建设,因而其结构的设计原则也存在不同,在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工业厂房的设计以简约化为主。工业厂房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首先是要用于放置各类加工设备,大量大型的机械设备需要有充足的空间来容纳,因而厂房不仅占地面积要广阔,内部的设计也要尽量朝着简约化方向发展,结构层次设计简单可以给工厂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便利。第二,厂房的隔音效果和安全性要好。一般的工业厂房中都会使用大机器进行生产,这些大机器在工作时通常会产生噪音,如果厂房的隔音效果不好就会给周边住户带来噪音上的污染,同时众多机器设备共同运作带来的震动是对厂房结构稳定性的一种考验,因而在设计厂房结构时应当将厂房的隔音效果和安全性考虑在内。

(二)提高抗震性能的具体措施

厂房设计的抗震性能主要是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厂房造成的影响,保证厂房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将损失降到最低,提高厂房抗震性能的措施主要有三种。第一,保证结构重量分布均匀。厂房在遭受巨大动荡时,重量较大的部分在地心引力的影响下,坠落倒塌趋势更为明显,因此在进行结构的整体布局设计时,要尽量使各部分结构的重量分布均匀,提高整个厂房结构的稳定性。第二,厂房结构设计中要设置必要的支撑系统。厂房的稳定性除了材料本身的质量以外,还受到支撑结构的影响,支撑系统包括纵向、横向等多个支撑角度,支撑系统完善的厂房比缺乏支撑系统的厂房能够承受更大的力度。第三,确保厂房支撑用材能够提前进行塑性。厂房在投入使用后有一定的使用期限,过了这个使用期限,厂房就会进入危险期,为确保厂房的安全,就要在建筑用材进入屈服阶段前实行塑性工作,使厂房的抗震性能得到保障。

(三)提高耐热性能的具体措施

钢结构建设使用钢材为建设原料,钢材属于金属类别,因而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在钢结构厂房中,这种导热性能却具有危害性,耐热性能不高使得整个厂房的防火功效令人担忧。据科学研究表明,以250度温度为界:在250度以下,随着温度的提高,钢材的抗拉强度会减小,而塑性有所提高;在250度以上,随着温度的提高,刚才的抗拉强度会增大,而塑性有所降低,同时钢材的强度变小;当温度达到500度时,钢材的强度就会降到最低。当钢结构应用到厂房建设中时,温度过高就会给厂房带来倒塌的危险,为此需要在提高厂房耐热性能方面做出改善,可以在钢结构上涂抹隔热物质,尽量减少热量对钢结构的影响,同时为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厂房内部中还应当安装温控系统,当温度达到危险数字范围,就会发出警报,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提前做好防备工作,减少高温对厂房安全的威胁。

工业厂房结构的设计应当建立在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的基础上,着眼于厂房建设的实际应用,充分考虑厂房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和耐热性能等,确保厂房使用的安全性。在目前设计水平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相关设计人员要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充分发挥主观意识,提高厂房设计水平,为工业发展提高良好的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张妤,周安. 大跨度组合梁与预应力砼梁地震响应对比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2]鹿中山,杨树萍,杨善林. 工程安全监理的博弈分析[J]. 建筑科学. 2012(01)

钢厂安全论文第7篇

关键词:工业遗产 遗产档案 保护

近年来,随着城市管理者对环境的重视,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大型或特色工业企业正在或即将搬离市区,首钢、重钢、江南造船厂就是其中代表,它们的搬迁和原址规划就格外引人关注。2005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了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治方案。2010年首钢石景山厂区全面停产。随着大批产业工人的撤离,如何面对和保存这些反映时代特征,承载历史信息的工业遗产成为我们需要认真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工业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通过了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200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在江苏无锡举办“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无锡建议》。2006年5月国家文物局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通知》。2012年2月15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公布,《纲要》第八部分提出了“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与保护”的工作要求。

在国家文物部门的呼吁下,各地方政府和媒体纷纷响应,并有无锡、大庆、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在普查、规划、立法等方面付诸不少实际行动。使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并逐步进入保护的轨道。例如,2009年,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北京市2011年制定的《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规划方案》中对于首钢区域内的的单体性工业遗存分为强制性保留和建议性保留项目两大类型,其中强制性保留物有36种,建议保留物有42种,最能表现“首钢”身份的4座高炉将被全部强制保留。

什么是工业遗产?2006年4月18日,也就是“世界工业遗产日”,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方面在无锡召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其中对工业遗产这样定义: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工业遗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科技价值:工业遗产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历史价值:对认识普遍的或人类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

4.审美启智价值:在工厂、建筑和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工具和机器的设计和建造工艺方面具有美学价值和启发后代人创造性思维的启智价值。

5.独特性价值:有的工业遗产在场地适应、布局、机械和安装、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俗等非物质遗产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6.稀缺性价值:某些遗产在工艺、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稀缺价值,那些早期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遗址、遗迹景观更是如此。

工业遗产是地域精神的重要载体,记录时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特征的历史见证。从传承历史文明、彰显城市特色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件事关城市风貌的大事,从后工业化时代悄然来临,城市新陈代谢加速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又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它将是世代居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纽带。

工业遗产档案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档案蕴藏着大量历史信息,真实地记录了我国老工业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工业遗产档案既包括工厂停产前产生和保管的文书、科技、音像、实物等档案,又包括在工业遗产调查、保护、开发利用中产生的各种文件,这些档案对于工业遗产的科学管理以及合理利用,都是极其珍贵的科学依据。虽然工厂实体包括厂房、设备等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对象,但如果忽略了与工业遗产息息相关的原始资料,那么不仅会使工业遗产所包含的大量重要信息丢失,造成工业遗产价值的降低,而且会使工业遗产的真实性、可靠性受到影响,从而使工业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难以得到揭示。所以说建立工业遗产档案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

随着全国各地对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各级档案部门对工业遗产档案建立、保护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大连市、沈阳市开展了工业遗产档案征集工作,钢铁企业中的重钢、莱钢将工业遗产档案管理纳入了档案管理部门。首钢档案馆在首钢北京石景山厂区停产之际,也对停产企业档案进行了接收。笔者结合自身参与首钢停产过程中档案接收、征集、厂区影像拍照等工作,介绍首钢建立工业遗产档案的做法,供档案同仁参考。

一、对处于停产厂区内的生产单位档案

进行全面的鉴定、接收工作

经调查统计,涉及停产单位16个共保管有机关档案18582卷、22449件,科技档案40299卷,此外还有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等。这些档案清晰反映和见证了首钢为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这些档案作为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首钢停产过程中,如何保证齐全、完整、安全,是档案部门面临的紧迫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首钢档案管理工作,首钢分别在2008年、2010年颁发了《首钢搬迁单位档案管理和移交办法》、《关于厂区停产单位加强档案管理的通知》,对停产单位档案的鉴定、流向、首钢档案馆接收范围、移交要求做了明确规定。

1.各单位组成档案鉴定委员会,对短期、已超保管期限的机关档案进行鉴定,对失去保管价值的档案要进行销毁。属于首钢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由各单位进行清点、装箱,做好移交准备。

2.由技术人员对科技档案进行逐卷鉴定,对首钢今后发展具有研究价值、技术查考价值的档案要继续保存。鉴定原则是:设备档案根据总公司对设备的调拨、划转、盘活安排,向设备接收单位进行移交;停产后,若设备报废其档案又无保管价值的应予以销毁;基建档案在厂房拆除、地下管网又无利用价值的,经鉴定也可予以销毁。科研、产品档案经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向首钢档案馆移交。需要继续保管的设备、基建档案,停产后,由各留守处原地封存。

3.首钢档案馆提前做好接收准备。根据国务院的要求,首钢厂区各生产单位于2010年12月下旬相继停产,这样,集中向首钢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单位多、数量大。为做好接收工作,首钢档案馆制定了接收计划,包括档案库房准备、接收人员分工、接收时间安排等内容。

经过首钢档案处与停产单位的共同努力,首钢档案馆接收近1.5万卷档案,这些档案得以妥善保存。这些工作确保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首钢主要生产厂矿的珍贵档案得以安全接收、妥善保管。特别是首钢炼铁厂新二高炉建设、第二炼钢厂设备引进运输、首钢焦化厂干熄焦示范工程档案的接收,极大丰富了公司档案处(馆)馆藏档案资源。

二、开展首钢北京厂区停产单位

影像留存工作

根据《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规划》,首钢石景山区原址将进行完整性、有体系的工业遗产保护,形成一个神形兼备的工业遗产园区。但无论如何保护,首钢原有建筑物、大型生产设备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例如,长安街西延线将于2012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将会贯穿首钢厂区,原首钢精品棒材生产线已移交给首钢通钢,车间建筑已经整体性拆除,夷为平地,为长安街西延做好准备工作。为全面记录、反映首钢90多年的发展成果,首钢档案处于2010年组织停产单位对首钢厂区进行影像拍摄工作,包括厂房道路、工业建筑、设备设施、人文景观、园林绿化等方面,此次拍摄活动共形成照片4527张,光盘32张,这些照片是首钢2010年底停产前的真实写照,作为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研究首钢历史发展提供历史信息。

三、开展首钢厂区工业遗产和

文物调查,建立工业遗产记录档案

为进一步了解首钢厂区内文物和工业文化遗产情况,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首钢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首钢工业文化遗产、历史文物资料的征集、普查、登记和保护工作。

1.首钢从2008年6月开始,组成了由首钢企业文化部牵头,规划发展部、绿化中心、档案馆等单位派人参加的首钢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先后13次到石景山上,对石景山古建群进行单体建筑勘察,对每一个部位都进行了认真的测量。在普查中,为了数据的准确,不管是建筑、石碑,还是雕塑、遗迹,都认真进行了逐一测量。考察环境,拍摄照片,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等。为首钢保护、利用石景山的文物资源,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基础档案资料。

2.先后颁发了《首钢总公司工业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管理办法》、《首钢工业文化遗产、历史文物资料征集保护范围和标准》,从制度上对工业文化遗产、历史文物资料的范围、标准、保护方法进行了规定。并在2011年1月在首钢厂区各单位全面开展了工业文化遗产、历史文物资料的调查、登记造册工作。档案部门派人全程参与调查工作,对征集上报的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给予指导。

四、开展对工业遗产记录档案整理

对各类工业遗产进行准确勘察、测绘,并以文字、图纸、照片和录像等形式进行记录,建立工业遗产记录档案,对企业档案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既然工业遗产是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业遗产记录档案的收集、整理,我们建议参照国家文物局于2003年颁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来进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明确了记录档案包括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身的记录和有关文献。内容分为科学技术资料和行政管理文件,形式有文字、图纸、照片、拓片、摹本、电子文件等,规定了记录档案必须科学、准确、翔实。记录档案分为主卷、副卷、备考卷,主卷以保护管理工作记录和科学资料为主,副卷收载有关行政管理文件及日常工作情况,备考卷收载与本处文物保护单位有关、可供参考的论著及资料。上述三大卷共包含18个分卷,同时对每个分卷的内容都做了详细说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第三十一条还规定:其他不可移动文物记录档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所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对工业遗产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完整的工业遗产档案是确定工业遗产价值、保护范围以制定具体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要加强工业遗产档案的管理,为开发和利用工业遗产档案做好基础工作,适时地以多种方式展示出来,体现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文化价值,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业遗产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钢厂安全论文第8篇

安钢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指挥部,自20__年3月19日成立以来,指挥部领导班子在公司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不负公司重托,确保了工程建设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下是指挥部成立以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统筹安排,明确分工,识才用人,精心组建指挥部队伍。

20__年3月19日,安钢成立了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史美伦任指挥长,由现任专职副指挥长和公司各有关部室主要领导任兼职副指挥长的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指挥部。指挥部相继又成立了炼钢工艺、轧钢工艺、炼钢设备、轧钢设备、三电、公辅、土建、保卫、安全、办公室等十个专业组。20__年底,根据工作需要,先后把设备、电气、轧钢等三名技术骨干提为指挥长助理,将部分年轻技术骨干安排到各专业的领导岗位,并对指挥长、专业组长的工作做了明确分工。

自20__年3月以来,先后从各单位抽调技术骨干100多人,接收大中专毕业生80多人,退伍兵133人,安排一炼分流职工226人,目前,指挥部总人数已达到514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70人,初级44人,技师14人,优秀操作人才32人。

为进一步完善职工管理工作,指挥部借鉴兄弟单位经验,逐步建立健全了图纸资料、档案、劳资、计生、培训、安全教育、实习队等管理规定。

另外,指挥部一直把培训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20__年2月,安排了30多人次到北京自动化院和中冶公司进行了培训。20__年4月至今,针对一炼分流的226名职工和133名退伍兵,采用自编教材和外购教材相结合的办法,举办了多个培训班,还先后安排400多人次到第一炼轧厂、第二炼钢厂和第二轧钢厂等单位进行跟班实习。

2、掌握政治思想武器,努力提高指挥部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

为提高领导班子政治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指挥部领导班子通过多种渠道、采用了多种方式。一是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二是通过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厂处级干部轮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处理问题能力;三是通过指挥长碰头会、指挥部各种例会,领导班子互通信息,群策群力,发现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棘手问题;四是做好上传下达的“纽带”,从公司“三步走”战略的大局出发,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为工程建设装备强悍的思想武器。五是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公司的有关规定,提高和加强了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3、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技术交流、设计审查、设备招标、订货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受整个钢铁行业一度投资过热影响,设计院、制造厂任务量爆满,给指挥部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指挥部领导班子保持清醒头脑,做好指挥部全体人员的思想工作。正是在强大的思想动力下,指挥部许多同志兢兢业业,不辞劳苦,抱着热心为工程服务的精神,牺牲无数个星期天、节假日,同国内外相关厂家进行了技术交流和谈判、设计联络、设备订货等工作。

目前,铁水预处理、精炼、连铸、轧钢等工艺上的详细设计联络已全部结束,加热炉、卷取炉等部分遗留问题也同设计院做了充分讨论。设备上通过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厂家装备情况、用户设备运行情况,并组织进行了同炼钢设备、连铸设备及轧钢设备等制造厂家的技术交流,先后签订了轧钢设备120t转炉、1300t混铁炉、LF/VD炉、辊道、吊具、动补装置等100多项合同。截止目前,完成设备订货29000多吨,总合同额达20多亿元。

4、狠抓工程质量、进度、资金控制、施工安全等关键环节,确保土建施工按网络计划稳妥推进。

从20__年11月10日厂房柱基正式动工以来,指挥部协调各施工单位保质量,抢进度,克服施

工生产交叉、高空架线改道,旧厂房拆迁、图纸资料滞后,以及气候影响等一系列困难,于20__年4月1日顺利立起了第一根厂房柱。目前,轧钢区桩基完成491根,占总数的99;轧钢区承成135个,占总数的95;钢结构制作完成约5000吨;厂房钢结构安装完成约2800吨。炼钢连铸区经过紧张地质勘探、土建施工,第一根厂房柱已于20__年7月16日顺利吊装,目前炼钢连铸区吊装完成15根厂房柱。

5、严格执行招标、评标办法,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最大限度地维护安钢利益。

由于工程涉及设备台套之多、设备造价之高,对安钢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指挥部全体人员在招标过程中认真落实公司“工程建设招标管理办法”“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执行招标、评标办法,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不吃请、不收礼,杜绝一切违反公司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

目前,工程的土建施工已进入高峰期,图纸资料催要,部分设备订货,主要设备的监制、催货等任务更加艰巨,一些设备的安装工作也将逐步展开,人员培训更是迫在眉睫,针对工程进展情况,指挥部领导班子对下一步主要工作做了以下安排: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统一思想,确保指挥部各项工作顺利实施。认真组织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充分利用公司各部门下发的学习材料,通过指挥长碰头会、指挥部例会及其他方式传达、宣传公司精神,教育、引导职工摆正心态,认清当前形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忘肩上责任重大,确保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2、继续加大职工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力度。随着工程进展,职工队伍建设越显重要,为此,指挥部将做到职工队伍建设与工程进展同步,实习和培训和现场安装调试相结合,争取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顺利投产和早日达产提供技术保障。另外,在做好内部实习培训工作的同时,指挥部还将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部分人员到国内外相似生产线进行对口培训。

3、努力做好设计院及各施工建设单位的协调工作。在进入施工高峰期后,指挥部将配合公司各相关单位,做设计院的图纸资料催要工作,组织好施工单位的安全文明施工,并进一步督促监理公司,继续抓好质量、进度、资金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等各个环节,确保工程按照网络计划稳妥有序推进

4、继续高质量完成国内外相关厂家的技术交流、设计审查以及配套设备的招标工作。目前,主体设备招标大部分已经完成,尚有少量设备没有招标。将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具有招标条件的要尽可能早地完成招标工作,不能因国内设备订货问题拖整个工程的后腿。

钢厂安全论文第9篇

关键词:工业厂房建设;多层钢结构;应用

前言:多层钢结构作为一种现代建筑类型,它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得到了群众的高度青睐。同时,在多层钢结构的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应全面提升结构稳定性和牢固度,进而确保多层钢结构的安全使用。本文首先对多层钢结构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多层钢结构的设计与安装要点,最后结合具体事例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多层钢结构

工业厂房建设是一项繁琐、艰巨的工程,其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因钢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安全系数较高、承受能力较强,所以,近年来,它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厂房建设中。现阶段,多层钢结构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建筑类型,并得到了工程人员的高度青睐[1]。在实际设计环节,应全面考虑钢结构的各种性能,有效利用自身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应用在厂房建设中,进而确保工业厂房的合理使用。通常,多层钢结构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施工周期短

多层钢结构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强度,同时具有较多的标准间,在生产线作业中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一般,钢结构中所用构件均采用工厂制作,质量可靠,便于安装;湿作业主要集中在基础施工阶段,其它工序中几乎不存在。而高强度螺栓是连接各个构件的主要工具,安装效率较高。对于小规模的工业厂房,其建设周期为45-60天。

(二)重量轻

在工业厂房建设过程中应合理使用轻钢,这是因为轻钢的重量相对轻,且功能与其它材料相似,这可大大减小多层钢结构的重量。经比对可知,钢结构自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比例为1/2-1/3,钢结构的应用可有效缩减基础负载,这在地质条件不良的津沪地区更为明显。

二、设计思路

(一)优化结构体系

若想在厂房建设中合理应用多层钢结构,首先应确保设计合理,优化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直接充当厂房框架,且结构体系直接关乎着工业厂房的整体性能与稳定性。因此,在设计多层钢结构厂房的过程中,工程人员应正确认识楼层高度、工作环境和使用情况,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确保多层钢结构的有序施工与正常使用。

(二)注重横向与纵向设计

在工业厂房的横向设计中,着重增强钢结构的使用性能,确保用途多样,进而满足设计需求;在工业厂房的纵向设计中,应全面考虑钢结构的自身性能,提高节点区域的抗剪,增强抗弯能力,确保安全稳定,进而改进钢结构的整体性能。

三、设计要点

(一)支撑体系

在多层钢结构厂房中,支撑体系发挥着支撑以及防护作用。从重要程度与地位方面来说,支撑体系等同于结构体系,因此,设计人员应重视支撑体系的设计,并积极创新,不断优化。通常,因侧向钢结构强度不高,所以,在设计环节应增设水平支撑体系,以免出现侧向钢结构位置偏移的现象。同时,还能增强避震性能,最终提升多层钢结构厂房的整体稳定性[2]。

(二)节点构造

对于多层钢结构厂房而言,柱柱、梁梁以及梁柱是最关键的节点,它们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在严格遵守整体设计思路的前提下,还应围绕节点部位进行改进。现阶段,盖板式、托作式是最为常用的节点方式,有时还会使用栓焊连接式,以此来增强性能。

(三)焊接工艺

在钢结构厂房的设计过程中,因涉及轻钢安装这一操作,所以,应进行焊接设计。焊接工艺设计直接决定着最终的设计效果。在具体的焊接操作中,应掌握焊缝尺寸,并留心焊点问题,同时,还应妥善处理钢铁材质,进而确保多层钢结构的合理应用。

(四)负载承受能力

在设计环节应综合考虑工业厂房的实际用途。依据厂房用途特性进行负载值的计算,以此来评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另外,在设计多层钢结构时,应着重考虑结构稳定性,综合分析在不同情形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在计算负载值时,有效使用现代技术,凭借先进的软件程序设计,科学计算,确保与设计用途相符[3]。

(五)抗震性能

在设计环节应着重增强抗震性能,以此来提高工业厂房的抗震性,为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提高部件支撑性,还能增强结构承受能力。通常因弯矩系数的不同,耦合效应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所以,在多层钢结构的抗震设计环节,应着重考虑耦合效应。

四、安装要点

首先,在多层钢结构的安装前期应重新测量预留埋件位置;然后,全面准备安装所需用具、设备。在厂房建设中所使用的钢结构的种类较多、体积重、跨越程度大、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应综合比对各种施工方案,不断改进,从中选出最理想的设备进行安装,确保如期交工;最后,依据工业厂房的实际建设情况,参照施工进度,合理编排安装顺序。待吊装位置确定后,参照工程安装图纸进行复核。在钢结构的安装中,应着重做好钢梁安装,这是因为钢梁的体积较重且跨越程度较大[4]。常规作业流程为:拼接钢梁――吊装就位――固定钢梁,确保钢梁稳定性――

安装下一跨钢梁,进行固定,确保钢梁稳定性。在这一过程,应切实保障安装质量与安全。同时,钢结构工程师应全面履行自身职责,严格监控每一个安装环节,确保满足安装要求。而安装指挥人员应科学规划、合理组织,认真观察吊装过程,切实保障人身安全与设备的正常使用。

五、实际应用

某医药公司的生产车间,主体三层,局部两层,宽度12米,建筑高度10米。建筑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屋面采用BHP型钢板保温系统,其中屋面为柔性支撑,梁柱使用工字型钢,柱间通过圆管进行支撑,地震烈度为7度。

(一)计算方法与分析

通过PKPM软件对结构进行分析,在结构计算环节采用多种形式。该工程属于横向承重体系,所有梁柱都是等截面。为实施综合比对,主要采用框架体系以及框架与支撑相结合的体系,在这两种结构体系中,梁的截面形式相同,刚架柱存在差异。对于框架体系仅仅构建空间模型,而对于框架与支撑相结合的体系构建平面模型和空间模型。

分析框架与支撑相结合体系的平面模型可知,在空间衔接中,侧向支撑发挥着巨大作用,可降低横向自振周期,提高刚度。计算结果比较柔,这表明地震作用力预估不准确,偏小,因此,对于地震烈度大于等于7度的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尽量构建空间模型进行计算。

分析两种结构体系的空间模型可知,因支撑作用的影响,所以,框架与支撑相结合的多层钢结构的纵向刚度较大;因工字型柱的影响,框架与支撑相结合的多层钢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自振周期与侧向位移均较小;框架结构和框架与支撑相结合的结构相比,需要消耗较多的钢材,而混合结构经济、可靠。

(二)结论

在工业厂房建设中应用多层钢结构时,在达到工艺标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框剪与支撑相结合的混合结构体系,其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空间效果良好、造价合理,推广前景广阔。多层钢结构的整体效益优良,它将会成为工业厂房建设的理想选择。

结语:综合来说,多层钢结构具有降低结构重量、提高利用率、强化抗震性能等独特优势。现阶段,它被大面积应用在工业厂房建设中,若想实现多层钢结构在工业厂房中的可持续应用,应合理设计,不断提升结构自身性能,进而为工业厂房开拓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月磊.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6).

[2]伍妮.钢结构在多层装配式工业建筑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4,(1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