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1 10:30:30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第1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之中,创新能力决定着发展的成就,因此只有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最终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化大型工程,它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所有领域,当然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而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总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代生产技术日益先进,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更加艰难,在企业管理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创新,不断更加先进的适应时展的管理思想理念,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且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推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

1.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问题分析

(1)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遭拒率要比大型企业高得多,贷款难始终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项难题,究其原因,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数额小、产权制度不够明晰、账目透明度不达标、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必然导致中小企业的社会信任度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的结果①。从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是金融支持不力,虽然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对中小企业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支持政策,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的延长、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等,但是事实上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环境,特别是近年来银行方面普遍加强了信贷管理工作,突出了规避风险为工作要点,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更加艰难。而银行在实施贷款时,在同等的贷款数额上,对于中小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金,而对大型企业则要简单一些,贷款成本高使银行必然做出利益选择,更加倾向于大型企业。

(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始终呈现增加趋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WTO规则以自由贸易为目标,这方便了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但是同时,中国政府必须承担减让关税、放弃限制某些国外产品的进口等义务,这就使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随着原来的一些保护性政策的消失,企业只能向增强非关税措施方向寻求保护。另外,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风险对我国的中小企业也会造成更大的冲击,欧美市场的消费能力缩减也对很多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3)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较高。国际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受此影响国内市场的能源与材料价格也持续走高,同时因通货膨胀而引发的物价上涨,也使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国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近年来平均上调了12%,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了22%左右。另外,近年来全国各地企业的环保支出费用不断增加,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必须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各级政府不断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企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和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这些环保措施成为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价格转移能力相对较低,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中小企业很难通过提价来转移运营成本,这就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压缩。还有就是企业承担的税率过高,我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费占税收比重的60%以上,而且大量的间接税费也隐藏在企业或消费者身上,这就造成谁生产和消费的多谁就交的税多,这种税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部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经营者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大都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小富即安的思想导致一味抱着过去的成功不思进取,而忽视了整个市场大环境的发展变化,这就使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更加艰难。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根据内外环境随机应变,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管理方式。另外,企业家缺乏创新管理意识,很多企业家认为创新是指生产技术上的创新,没有意识到管理上的创新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家认为,战略思维和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需要的,而中小企业只要有生产经营计划就行了,他们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高瞻远瞩的胸怀和长远的战略性思维,有的企业家甚至抱着走到哪儿算哪儿的思想,缺乏战略性眼光直接导致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不足,大大降低了企业进行自身调整的主动性。

(2)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能力较低。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能力较低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多数中小企业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他们大都利用廉价劳动力,满足为大型企业做代加工工作,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也不会高。有的中小企业家即便有品牌创建的意识,但其自身条件并不具备品牌运作能力,因此品牌创建工作只好放弃。

(3)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情况严重。据调查,我国的员工流动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高,三成以上的应聘者在工作的4年之内会更换新的工作,有很多人甚至不到两年就换一份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职业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是求职者想要追求新的挑战,再有就是对工作薪酬不够满意。企业培养一名优秀员工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会对企业造成无形的损失。而随着人才的离开,也带走了一定的技术和客户资源,人才流失现象过于严重就会造成企业和员工难以形成双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措施分析

1.培养企业家的创新发展精神

管理创新其实是一场心理革命,思想上的转变是进行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企业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导者,他们对管理创新的认识直接影响着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企业家必须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魄力,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环境下,企业家更需要拥有战略眼光,培养创新发展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融资困难、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技术创新和投资风险加大等实际情况时,做到高瞻远瞩,敏锐地看到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发现新的社会需求,开拓新的市场。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够有效组织社会资源,大胆开发社会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家具备创新发展精神,企业才能加强战略管理,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优点,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中小企业必须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而只有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后,才能进一步实现技术创新、品牌创建等目标。在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所有者就是经营者,这有利于企业家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并且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所有者亲自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岗位分工不明确、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弱点就暴露出来并被放大。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做出的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因此出现决策风险的概率更高。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增强资本增殖能力、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聘用适当的经营管理者,并且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使企业所有者更好地掌控企业,通过健全的财务制度可以对企业经理人进行有效监督。在相对独立的财务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考核经理人,企业主可以脱离日常管理工作,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控制上。

3.寻求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单纯是产品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模式的比拼。据统计,在美国有60%的企业创新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与盈利方式构成的一个三维模式组成的。通过关注企业经营的某个环节,就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例如:瞄准什么类型的客户、研究市场潜力、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建立什么样的市场营销体系等。中小企业的资源和资金有限,如果在产业链上参与的环节太多,就会导致不可控因素增加,因此一旦确定了发展的切入点,就要集中资源在这一点上做精做强。例如:雷士照明最开始是卖产品,通过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位之后,公司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2011年该公司推出了“照明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使客户覆盖面延伸到高端工程。雷士照明勇于创新,抓到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突破点,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其成功在于推出了一套新型商业模式。

4.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用人机制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人才的匮乏,怎样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是中小企业始终面临的一项课题。要想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能够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众志成城实现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在企业管理的实践当中,不管是物质方面的激励,还是精神方面的激励,都能对员工产生积极的作用。企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要千方百计让员工最大程度地与企业融合在一起,实现利益捆绑。物质载体要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激励的作用。另外,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思想理念,这种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励、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是企业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企业员工来自不同地方,他们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四、结语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第2篇

网络时代也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规模小,对网络信息技术重视不够,疲于应付日常管理工作,而没有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应用中。很多公司没有专门的网络技术人才,甚至可能还会有部分管理人员认为请这些网络人才就是浪费钱财、养闲人,有的公司是请人帮忙设计网站,后续却没有维护,网站成为摆设,甚至还有的小企业根本就没有网站。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认识到网络经济给他们带来比大企业更为有利的机遇,还把竞争焦点定位在实体市场。于是,这些中小企业在网络时代,面对网络信息技术,表现得很被动。他们既没有招兵买马,为公司发展配备网络技术人才,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也没有抓住网络这一载体,去获取更多信息,也让更多的潜在客户了解自己。

二、网络时代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趋势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理念是指导和影响一切管理活动的最深层次的因素,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行为、管理架构等。比如,以客户为上的管理理念之下,企业的所有活动都会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展开,无论是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配送等各个环节,都会做到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便利。反之,不注重客户的需求,认为消费者爱买不买,总会有人来买我的产品。如果有这样的理念,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来。因此,中小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管理理念方面的创新是不可避免地。而且,越是能抓住这一机遇,主动进行管理理念创新的企业,越有可能在网络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二)管理手段的创新。网络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独霸天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比如,现在的企业讲求精细化管理,但是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做支撑,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难度就会很大。再比如,现在的企业讲求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所有这些现代化实际上都要以一定的软件为支撑,而这些软件无论是开发还是使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企业需要了解产品投放市场后消费者的反应,需要了解同行的反应,还需要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保持沟通,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手段也要进行更新。

(三)组织结构的创新。管理结构的创新也是网络时代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趋势之一。组织结构是组织各项职能得以展开的载体,不同的职位分布在组织结构上面,不同的人又分布在不同的职位上,一个职位上下左右的人共同协作,最终完成了整个组织的目标。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不断调整的,在企业发展之初,应用直线制的较多,简单明了,命令传达快,效率高。很快,出现了职能制,又出现了直线职能制,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目前,直线职能制应用的比较多。中小企业情况比较特殊,规模小、员工少、产品可能是单一且多变的,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其组织结构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在网络时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要进行管理创新,选择从组织结构入手也是不错的决定。

(四)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未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如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系统化管理模式等。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优缺点,没有完美无缺的管理模式。应用哪一种管理模式要依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能盲目效仿别的企业,也不能固守某一种模式。在具体的企业运营过程中,衍生出了企业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准时生产、精益生产、按类个别生产、优化生产技术、供应链管理、企业流程重组、敏捷虚拟企业等。在网络信息时代,中小企业在竞争压力之下,也要保持管理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三、网络时代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路径

(一)要以实际情况为根本,循序渐进。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使公司运营的效率和效益提高,每个中小企业都在特定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公司拥有者与公司职员之间都有紧密的情感联系,具备强大的信任和凝聚力。多年形成的管理习惯和思维在实际运营中影响大,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够提高信息交往的效率,提高管理绩效,降低运营成本,人员的稳定性也有保证,进行管理创新时,必须要保证公司的相关人员理解并接受,先选择部分部门或市场小范围沟通调整,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循序渐进的调整,保证公司运营的稳定,为后续调整打下基础。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客户至上。网络时代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客户至上。中小企业本身消费者群体不是很大,在网络时代又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竞争。那么,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首先企业就要以人为本、客户至上。不管什么样的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如果最后产品卖不出去,那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没有意义了。因此,对于员工来说,中小企业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以更好地吸引和保留人才。对于客户来说,中小企业要坚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从产品设计、产品销售渠道的安排等方面都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内部有了员工的支持,外部有了消费者的支持,那么,中小企业就会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网络时代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比如仅发达的信息技术一项就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增进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很多管理工作都要靠人工方式来完成。现在商场那么多,市场那么广,再靠人工的方式不太可行。有的企业就在企业和商场的销售终端之间建立了联系,那边产品一卖出去,企业这边就会显示出来,就可以及时地补货。中小企业也要逐步地运用这些技术。再比如,在日常管理中,要运用电子邮件、工作群等来通知事情,也会提高效率,降低中小企业的管理成本。

(四)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组织发展环境。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充分运用网络时代的便利,不断地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企业创立之初设立的组织结构可能并不适应企业现在的情况,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情况。那么,企业就要进行组织结构优化。在网络时代,一些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采用虚拟的组织结构。虚拟的组织结构已经产生了很长的时间,企业只做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比如产品研发和销售,而将其他的方面,比如产品生产交给其他的企业来完成。这实际上是充分地利用了比较优势,选择的合作伙伴都是业界内能够提供相对比较好的服务的企业。企业只拥有一些部门,和其他企业之间保持着联系,形成一个虚拟的结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种结构类型特别合适,中小企业的特点就是员工少、规模小,如果能充分运用这一组织结构就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五)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网络时代,中小企业要进行管理创新,还要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由于激烈竞争、新的创新浪潮及高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出、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那么,中小企业如果想跟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就要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比如,中小企业要重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如果做得好,就能够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也能够与下游的分销商保持密切联系。与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减少原材料库存,压缩成本,与分销商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及时把握产品销售情况,为后续的工作做好准备。这里也要关注精细化管理,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一个周期,需要不断地磨合,不断地适应,并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

四、总结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第3篇

1.经营权与所有权纠缠不清。家族式企业的诞生和发展都与企业领导这一核心人物的经营理念和思路存在很大关系。而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普遍存在学习意识不足,知识储备欠缺,理念不先进的通病。这种现象给企业带来的最大的伤害就是经营模式的不科学。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权是一个重要方面。纵观众多大型企业的发展无不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一种现代模式。但是家族式企业却将两种不同的权限全部集中在一人身上。企业领导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忙于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而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这是两种权限不分离给家族式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之一。同时就企业的经营模式来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纠缠不清对企业管理效率和竞争力提升来说也是一种很不利的影响局面。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他需要管理者有着更加专业化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策略,我国日渐兴起的职业经理人体制就是为解决这种矛盾而存在的。但是中下家族式企业往往意识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错失了促成企业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的一项重要基础。

2.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先天缺陷。中国家族企业受传统血缘关系的影响,在企业内部普遍存在任人唯亲的倾向。亲戚、朋友、邻居、老乡等社会关系是他们首先考虑的企业人选。大部分重要职能部门都是由自己人担任。暂且不论这种倾向给人员管理上带来的不便。但就员工素质来说,重要职能部门,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他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着的作用和贡献率较大。在这些重要职能部门的人选问题上,家族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和选拔方式不以人才的素质为出发点,而以人员的社会关系为重要参考,这就造成了在用人方面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比比皆是,或者没有能力的情况下,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企业发展任务。这种弊端和现象给家族式企业的成长和竞争力造成的负面影响就可见一斑了。

3.决策机制的不健全。中小家族创业者是企业的灵魂人物,一般在家族中也都是家长角色。他们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时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唯一依据。这些创业者之所以能够带领企业顺利成长起来当然与他们远见的卓识和先进的理念存在很大关系。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他们的能力未必能够快速的提升上来。这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甚至成为一种束缚力。企业领导一人决策在创业初期虽然能起到正面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项工作步入正规化之后,企业的发展已经不是企业家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涉及广大职工,市场经济规律,企业现状和特点等复杂事项。对于这些事项的管理与决策引导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决策机制。实行民主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但是这一点正是广大中小家族式企业所欠缺的。

二、完善中小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

1.管理创新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联盟。家族式企业的生命力是强大的,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默契和血缘关系将整个企业联结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导致领导职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创业初期企业领导的职能是果断决策、提升管理水平等一些具体的工作事件。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管理职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的领导机制应当由起初的一人领导变为多人领导的机制。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领导联盟是中小家族企业发展历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在我国也普遍存在。有的企业在领导联盟中设置了五位管理者,在遇到重大问题时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公司重大事项。这种机制不但不会对原领导者的利益造成影响,而且还会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因此在这些方面应当积极借鉴和吸取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成立一个家族式企业的领导联盟,以科学的机制突破家族式企业寿命短的怪圈。管理创新是中小家族企业主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企业发展中,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完成仅仅依靠少数个人或者单纯的企业管理部门是无法完成的。管理创新首先需要企业领导核心的理念创新,而且整个工作的推进和管理系统的完善都要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树立明确的企业管理创新目标。毋庸置疑,管理创新对中小家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企业领导机制的改革固然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但是企业管理目标的确立同时也更加有效的指引着整个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因此在中小家族企业的管理创新过程中还要做好一项根本性的工作,那就是管理创新目标的确立。确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创新目标首先应当对企业当前的管理现状做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查找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管理创新体系。同时企业管理创新还要结合当前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先进理念与企业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弯沉管理任务。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借鉴其他企业的成长和管理经验。在我国家族式企业中不乏成功案例。他们在成立初期大都也经历了家族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阶段。而且在后来的不同阶段的发展中也都分别经历过不同的困难时期。但是他们一路走来完成了蜕变,成长为大型企业。这其中有值得广大中小家族企业学习的成功经验。因此积极借鉴这些经验是中小家族企业更好的完成管理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

3.动员广大职工共同推进企业管理创新。职工是任何企业都要重视的一个群体,严格的说,企业不仅仅是企业个人的企业,它也是广大职工共同拥有的企业。家族式企业尤其需要树立这种理念,克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家族势力在家族式企业中的影响非常大,而且家族成员之间利益关系与血缘关系错综复杂,管理创新的改革会触及他们的深层利益。企业要想发展进步必须克服这种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阵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另外家族成员的利益不能凌驾于员工利益之上。管理创新应当仅仅依靠广大员工的力量,积极听取员工在管理创新方面的意见,调查现行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存在的障碍。还有企业中那些存在的问题和不正常现象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管理创新中应当结合更加合理的创新机制逐一破解存在的各种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当加深对管理创新的认知,以更加自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应当站在员工的角度和企业利益的立场积极思考管理创新工作中的问题和完善对策。

三、总结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第4篇

企业的正常运转要以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有效的管理制度能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积极运转,但是当前部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存在着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管理制度存在认识错误当前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两种缺陷:(1)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对于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认识不足,甚至不愿意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只想保持原有的管理方式不变;(2)部分企业管理者虽然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创新过程中工作片面,使企业制度创新和改革创新不能同时进行,严重制约了管理制度创新的成效。

(二)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完善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造成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有:(1)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存在着偏差,过分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思维,造成了管理工作权威性不足;(2)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并且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产品的安全生产中,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容易使企业陷入经营危机。

(三)管理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对完备的操作流程,但是在真正的执行中,并不能充分发挥先进管理制度的优越性。其主要的原因是,在一些企业中,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情关系,很多企业在执行管理制度时,往往需要衡量人情关系,人情大于制度的现象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企业制度创新带了严重的阻碍。

二、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措施

复杂的市场形势需要中小企业及时改变自身的经营策略,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企业而言,盲目地坚持传统的管理思维,不能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接轨,迟早会被淘汰。因此,企业要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管理思维的创新研究调查显示,部分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足,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经营思维,思维的落后造成了工作的落后,在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经营问题,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使企业彻底陷入了经营的泥潭中。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并针对企业自身制定完备的管理流程,对于企业生产、销售、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重新的规定,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

(二)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企业的管理制度革新中,要把握住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对于企业中人才的管理,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改革要采用优秀的人才执行,并给予其充分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企业事务的管理,要根据事情的重要性,进行等级分割,并把管理工作安排到位。

(三)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引导着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质量。因此,企业要任用优秀的管理人才,对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改革进行权利信任,以确保企业在正常的轨迹上发展。

三、结论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3-0083-04【基金项目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小企业应用TIM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批准号:$2011010000233)

【作者简介】何巧云,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理管理、创新管理;(广东珠海519090)

郭广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广东广州510640)

一、中小企业在实现建设创新型广东的战略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主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人才为支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自有核心技术显著特征的创新,是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的原始性、集成性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自主创新是国家兴旺富强之本,是民族焕发青春之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确定了建设创新型广东的战略目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予以强力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以赴,狠抓落实,使广东省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20世纪的许多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如飞机、人造生物胰岛素、心脏阀、个人电脑等。在美国,每年中小企业创造70%的新技术;在日本,每年技术创新55%是由中小企业来完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11年7月我国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户3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吸纳就业、稳定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专利的66%由中小企业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2%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广东省中小企业已突破百万户大关,占该省企业总数的99.8%以上,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多达数万家。广东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绝大部分的专利申请来自中小企业。广州市中小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占全市申请总量的80%以上,佛山、汕头、江门和韶关等市这一比例更高。广东省中小企业累计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支持共1829项,资助金额达11.7亿元。目前,广东省承担创新基金项目的企业中,已有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公司上市。

中小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捷,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加上企业内相对淡化的等级观念和灵活的分配方式,使得它相对于大企业而言,更容易成为创新的源泉和主要力量。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张文献指出,强大的创造能力,既是广东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突出优势,同时也反映了广东省民营企业在设计和营销环节,也就是“微笑曲线”两端的增值能力的薄弱,这是广东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短板,也是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

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之间实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100多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发生过上百次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每次走出危机都是靠改革和创新。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浪潮中,广东省一些地区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产值、利润大幅增长,充分显示出自主创新带来的强大的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广东省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推动力,着力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应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审视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推动作用,以制度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之路。

二、全面创新管理(TIM)的理论和内涵

创新是一个在复杂系统内进行的复杂过程。创新能力是企业开展持续创新所具备的潜力,但是创新能力不是单一的因素,它涉及领导、组织结构、文化、战略资源的分配、组织激励措施、市场信息等诸多管理方面的内容。特别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许多传统的竞争优势如资源、人力成本等正逐渐失去其优势地位,企业面临着全方位立体化的竞争格局。因此,基于传统的计划、组织、协调等职能基础上的传统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很难适应当前复杂形势下的创新管理需要。企业创新管理理论几十年来也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发展,由单一的技术创新,到组合创新,进而发展到基于核心能力的各种创新的有机组合。20世纪90年代,创新还主要停留在注重技术、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而今天的创新更关注企业的创造力和增长动力。

浙江大学许庆瑞院士提出的全面创新管理(TIM)理论,突破了传统创新管理的范式,并在许多企业实践中取得了卓越成绩,更有助于当前中小企业突破传统创新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他认为,要应对好我国当前创新面临的挑战,就必须强化企业创新活动的系统性、全面性,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以组织、文化、制度等其他要素的协同配合为基础,突破传统创新单一时空观,强调全过程、全价值链以及全球化资源整合在内的全时空创新,开展全面创新。因此,TIM是以培养核心能力、提高持续竞争力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最终目标,以各种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的有机组合与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

三、广东省中小企业应用TIM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框架

全面创新管理(TIM)是否能提升广东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拟在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和自主创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构建广东省中小企业应用TIM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框架,呈现出TIM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创新模式和主要的作用机制,以此提升广东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其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在广东省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实施框架的研究中,本文拟选取战略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市场创新管理能力、组织创新管理能力、文化创新管理能力和制度创新管理能力六个维度构建广东省中小企业应用TIM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框架。全面创新管理(TIM)各要素与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战略创新管理能力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国外学者实证研究表明,大多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组织行为都与战略管理密切相关。中小企业创新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拥有清晰的战略以及战略实施的能力。

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中小企业战略创新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正效应。

(二)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实证检验。国内学者吴伟伟等通过对51家企业的调研表明,技术管理能力比技术能力更为显著地影响企业绩效。

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正效应。

(三)市场创新管理能力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市场推动”是创新源泉之一,因此,市场信息的获取以及营销能力也对创新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顺应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是有效创新的重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国外学者提出致力于更多与市场相关的活动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新产品的成功开发。

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3:中小企业市场创新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正效应。

(四)组织创新管理能力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组织创新是使组织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满足组织自身内在成长的需要,对内部各个系统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调整、开发和完善的过程。国外学者指出,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取决于其从外部网络中获取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内部组织创新管理也是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

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4: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正效应。

(五)文化创新管理能力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国内学者谢洪明等将学习导向作为中介变量,通过问卷调查表明组织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王玉芹等将新产品开发速度作为中介变量,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企业通过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创新素质,并且通过与战略、技术等能力的协同作用,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5: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正效应。

(六)制度创新管理能力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制度是影响和制约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制度安排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激励和约束机制。创造性是企业技术创新最基本的特征。而要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就需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的相关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6: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正效应。

四、实证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本研究问卷由课题组成员面向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发放,共回收134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6份。问卷采用李克特7分量表,分别对全面创新管理的战略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市场创新管理能力、组织创新管理能力、文化创新管理能力、制度创新管理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度量。

(一)信度分析

先做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分析项目的内部一致性,最终得到各变量的Alpha值均大于0.7,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因子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战略创新管理能力维度一个公共因子为“战略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维度两个公共因子分别为“显在技术能力”和“潜在技术能力”;市场创新管理维度两个公共因子分别为“现有市场能力”和“长期市场能力”;组织创新管理维度三个公共因子分别为“组织信息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组织规范能力”;文化创新管理维度两个公共因子分别为“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学习能力”;制度创新管理能力维度一个公共因子为“制度创新能力”。

(三)回归分析

在得到以上11个全面创新管理能力的因子后,我们将对其与自主创新能力做回归分析。在多元回归分析之前,检验了多重共线性问题,经检验,建立的回归模型不存在此问题。回归结果显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战略能力、技术能力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市场能力、文化能力部分因子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而组织能力及制度能力并没有显著性影响。

五、讨论

(一)战略创新管理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回归分析显示,战略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企业的战略创新管理能力对广东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正向影响。战略目标对中小企业未来发展起着引领导向的作用,创新驱动的企业将战略看作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广东省中小企业应提高其战略管理能力,做好战略规划,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二)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回归分析显示,技术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正向影响。因此,广东省中小企业应通过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机构,促使作为技术创新关键环节的技术开发体系发挥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市场创新管理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回归分析显示,市场能力部分因子“长期市场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而“现有市场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相关。因此,广东省中小企业应具有市场开拓精神,创新活动的重点应放在新市场的开拓与培育上,而不是过多地抢占、分享现有市场。

(四)文化创新管理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回归分析显示,文化能力部分因子“文化学习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而“文化创新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相关。因此,广东省中小企业应注重组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企业自身先验知识体系的改善和提高,形成一种动态学习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取得。

(五)组织创新管理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回归分析显示,组织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相关。企业的组织创新管理能力对广东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可能原因是广东省中小企业多为直线职能制等刚性的组织结构,不具备充分的柔性和适应性,因此,传递与沟通的信息本身对于产生创新价值的作用很小,从而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小。

(六)制度创新管理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回归分析显示,制度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相关。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能力对广东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可能原因是广东省中小企业对于业务的重视度远高于组织的管理,导致企业没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职责关系设计,也没有合理的组织制度。在这种情况之下,组织无法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统一平台与体系。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第6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先天不足,如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再加上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面临更多新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要想成功突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图变求新,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第二次创业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积极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促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创新理论由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其“社会创新理论”里第一次把创新理论引入管理领域,认为创新就是赋予企业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企业通过在经济与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国外管理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ray stata将管理创新与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相区别,指出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企业管理中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的问题。他认为管理创新是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所在,与欧美国家依赖技术创新不同,日本是第一个靠管理创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提升了产业实力的国家。

国内关于管理创新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资源整合论。芮明杰把管理创新定义为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二是管理方法论。常修泽等人认为,“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更有效的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 “管理创新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把降低交易费用视为管理创新的目标;三是创新综合论。赵登华则把管理创新定义为除技术创新以外的各种创新,如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战略创新。根据这一概念,管理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即“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其有效运转”;“提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其中,新经营思路和新管理模式要求对所有企业而言都是新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创新必须是可行的,并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我国本文由收集整理中小企业在长期传统、固化的管理思想下形成了企业重制度轻文化、重物轻人、重有形轻无形等落后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受自身素质所限,其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差。一些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凭借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摸索的市场经验取得了成功,但是仅凭经验管理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决策缺乏理性。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决策时更多的是凭借个人能力和经验来判断、决策,很少做周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这种缺乏理性的决策经常会导致中小企业盲目跟风,低水平模仿,没有充分考虑行业壁垒、市场环境和技术能力等因素,人为地造成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企业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战略创新且战略意图清晰。而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忽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思考与制定。由于缺乏中长期战略目标,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没有明确方向;发展战略不清晰,使得企业领导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设备更新、产品研发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缺乏投入,进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创新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甚至有些企业还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结果必然是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加之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外来人才发展空间有限,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常常是“合则留,不合则走”,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三、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

1. 创新管理理念。“思路决定出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引领企业成长的导航灯。中小企业若想在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并且成长为一流企业,就必须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不断汲取成功者的经验,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经营思想,与时俱进地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济学家历以宁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受到冲击的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人才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的占有,而是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人才已成为21世纪决定企业价值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因此,企业应通过管理创新,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营造一个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尊重人才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之势;其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发展趋势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要牢固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充分地了解顾客需求,并通过提供一流产品、一流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要紧紧围绕顾客的需求加快产品研发和服务的创新,不断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更加完善贴心的服务。第三,要树立现代竞争理念。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企业要由竞争转向竞合,与同类企业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四,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企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创新组织结构。企业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保证。管理学家孔茨认为,正式组织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在指挥链、职权与责任的关系以及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过去那种产权模糊、管理薄弱、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缺乏协调相互脱节的局面。中小企业要不断完善并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和总经理(执行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权责利明确,在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其行为受到约束,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共享,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已不受管理制度的制约,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其优势在于不但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客户的能力。因此,这种网络化、扁平化和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正是未来企业组织创新的新趋势。

3. 创新战略管理。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实践来看,企业发展战略缺乏动态性、系统性、稳定性和长远性,导致其高成长率和高死亡率并存。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当企业面对重大变化时,如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外部环境恶化,企业管理者应具备对环境变化和内部条件的敏感把握能力,做出冷静、理智和准确的判断,找准企业的定位,选择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带领企业成功突围。实施战略创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外包策略。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战略创新要求管理者有更高的智慧和现代竞争意识。美国的斯穆尔提出了一种新的竞争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竞争管理不是要击败对手,而是要建立与发展商业生态系统,与对手形成战略联盟,最终实现共赢。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第7篇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创新理论由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其“社会创新理论”里第一次把创新理论引入管理领域,认为创新就是赋予企业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企业通过在经济与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国外管理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Ray Stata将管理创新与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相区别,指出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企业管理中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的问题。他认为管理创新是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所在,与欧美国家依赖技术创新不同,日本是第一个靠管理创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提升了产业实力的国家。

    国内关于管理创新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资源整合论。芮明杰把管理创新定义为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二是管理方法论。常修泽等人认为,“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更有效的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 “管理创新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把降低交易费用视为管理创新的目标;三是创新综合论。赵登华则把管理创新定义为除技术创新以外的各种创新,如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战略创新。根据这一概念,管理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即“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其有效运转”;“提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其中,新经营思路和新管理模式要求对所有企业而言都是新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创新必须是可行的,并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我国中小企业在长期传统、固化的管理思想下形成了企业重制度轻文化、重物轻人、重有形轻无形等落后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受自身素质所限,其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差。一些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凭借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摸索的市场经验取得了成功,但是仅凭经验管理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决策缺乏理性。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决策时更多的是凭借个人能力和经验来判断、决策,很少做周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这种缺乏理性的决策经常会导致中小企业盲目跟风,低水平模仿,没有充分考虑行业壁垒、市场环境和技术能力等因素,人为地造成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企业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战略创新且战略意图清晰。而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忽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思考与制定。由于缺乏中长期战略目标,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没有明确方向;发展战略不清晰,使得企业领导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设备更新、产品研发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缺乏投入,进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创新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甚至有些企业还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结果必然是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加之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外来人才发展空间有限,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常常是“合则留,不合则走”,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三、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

    1. 创新管理理念。“思路决定出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引领企业成长的导航灯。中小企业若想在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并且成长为一流企业,就必须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不断汲取成功者的经验,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经营思想,与时俱进地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济学家历以宁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受到冲击的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人才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的占有,而是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人才已成为21世纪决定企业价值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因此,企业应通过管理创新,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营造一个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尊重人才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之势;其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发展趋势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要牢固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充分地了解顾客需求,并通过提供一流产品、一流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要紧紧围绕顾客的需求加快产品研发和服务的创新,不断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更加完善贴心的服务。第三,要树立现代竞争理念。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企业要由竞争转向竞合,与同类企业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四,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企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创新组织结构。企业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保证。管理学家孔茨认为,正式组织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在指挥链、职权与责任的关系以及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过去那种产权模糊、管理薄弱、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缺乏协调相互脱节的局面。中小企业要不断完善并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和总经理(执行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权责利明确,在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其行为受到约束,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共享,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已不受管理制度的制约,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其优势在于不但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客户的能力。因此,这种网络化、扁平化和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正是未来企业组织创新的新趋势。

    3. 创新战略管理。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实践来看,企业发展战略缺乏动态性、系统性、稳定性和长远性,导致其高成长率和高死亡率并存。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当企业面对重大变化时,如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外部环境恶化,企业管理者应具备对环境变化和内部条件的敏感把握能力,做出冷静、理智和准确的判断,找准企业的定位,选择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带领企业成功突围。实施战略创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外包策略。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战略创新要求管理者有更高的智慧和现代竞争意识。美国的斯穆尔提出了一种新的竞争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竞争管理不是要击败对手,而是要建立与发展商业生态系统,与对手形成战略联盟,最终实现共赢。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生命周期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59-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多元化使大批的中小企业得到良好发展。中小企业是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主要路径,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国家提高经济生产力、促进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机会,推进技术改革和自主创新的重要产业,具有重要作用。但国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各种问题,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方面,如家族式管理,没有明显的规章制度和标准的作业流程等,使这些企业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即使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仍有许多企业亏损甚至倒闭,因此研究中小企业的在企业生命周期内的管理模式更具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遇到金融风暴或经济动荡就有衰亡或倒闭的风险,因此研究中小企业在整个企业生命周期内的管理模式,分析其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可提供预防机制和经验参考,是很有理论价值的。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各阶段的特征与管理模式。

1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基于学者们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可知,尽管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的方法和程度不同,但大致可以确定为企业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等几个阶段,且在调查各企业的发展后,可以发现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致遵循相同的规律,本文在此基础上,将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期、上升期、稳定期和成熟期这样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在管理模式上显然有很大差别,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创业期

当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其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都相当较弱,规模较小,考虑到成本及利润的分配,通常这一阶段企业的管理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的经营者通常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经营的决策权高度集中,经营者对企业的大事小情都亲力亲为;但企业的管理相对较落后,通常没有成文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流程,企业没有规范的组织结构,员工与经营者之间靠简单的契约关系来维持,整个企业所有决策权都在经营者手中,因其简单高效,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创立之初几乎都采用这种模式。

1.2 上升期

在创业期发展壮大之后,中小企业进入企业的成长上升阶段,业务量直线上升,社会资本增加迅速,经营者开始分身乏术,这时的企业要继续发展必须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为了使企业更加规范化,更具竞争力,企业开始逐步完善其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企业制度,制定企业标准,在组织结构上开始采用分权式的结构,各级管理者各自拥有较多的决策权,部门间分工合作,企业开始制订明确的中长期规划,这些都是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的表现。

1.3 稳定期

当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之后,各项制度已经完善,经营与业务量处于稳定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文化的产生,这一阶段的管理模式通常带有文化导向。即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以树立企业文化理念为核心,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将以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为载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培养员工的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1.4 成熟期

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很难摆脱衰亡的命运,必须通过革新才能继续发展壮大。因此这一时期,企业的管理模式应以创新为主,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来实现企业的二次发展。这一时期的管理通常以创造优良的革新环境为主要任务,如:专业化的核心竞争战略的提出,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增强组织结构的弹性,对产业及产品进行优化等。

2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中小企业因各自的特点不同,其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随着其所处的不同的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如在创业期,集中的企业战略和决策权占有很大的比重;到了上升期,企业组织结构和制度及标准的管理占的比重开始加大;到了稳定期,企业文化和员工素养的比重明显加大;而到了成熟期,企业创新和新的发展领域成为管理的重点。但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企业的管理模式中的每个管理要素都不可或缺,且这些管理要素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只是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对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才能不断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必将影响中小企业长期、有序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佳贵.关于企业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995(11):5.

[2] 李业.企业生命周期的修正模型及思考[J].南方经济,2002(2):47-50.

[3] 洪生伟.B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4] 林民书.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体制创新[J].财经研究,2001,27(4).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文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098-0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在创造产值,出口创汇,税收上缴,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不足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以至于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狭窄,管理制度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人员流动过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寿命短,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中小企业和有生命的生物体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适应发展的需要,为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2 生命周期理论

1989年,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博士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同生物一样都遵从“生命周期”规律,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老化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该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规模和时间都不是企业成长和老化的原因,企业成长和老化主要是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爱迪思认为企业灵活性和可控性通过四大管理职能来体现,分别为P(Perform)实施、A(Administration)行政管理、E(Enterpriser)企业家创新和I(Integrate)整合一体化,根据这四个管理职能在企业生长过程中作用的大小,将企业成长到老化的周期划分成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前期、盛年后期、贵族期、撒冷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十个阶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里?格雷纳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五阶段模型,将企业的发展分为依靠创新成长阶段、依靠指导成长阶段、依靠授权成长阶段、依靠协调成长阶段和依靠合作城战阶段。该理论认为企业每个阶段都是由前期的演进和后期的变革或危机部分组成,这些变革或危机加速了企业向下一个阶段跃进。

本文为简化分析,将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进行讨论。

3 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企业文化

3.1 中小企业创业期的企业文化选择

3.1.1 中小企业创业期的特点

在中小企业创立初期,创业者对企业起到了关键作用。创业期的中小企业资金匮乏,融资渠道有限,又尚未打开销售通道,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如何存活下来是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员工数少,管理层级简单,尚未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不存在授权,也缺乏明确的经营方针,此时,企业的灵活性和控制力完全由创业者掌控。企业创业者一手把握整个企业,决策力集中,各种事情都亲力亲为,在管理上唱的是“独角戏”,因此创业者的个人素质、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作,创业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程度也决定了其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而普通员工多是服从创业者的领导,基本不会参与到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3.1.2 中小企业创业期的企业文化

创业期的中小企业适合创业者文化。该阶段的中小企业缺乏稳定的经营环境,大多缺少建立正式企业文化的基础和条件。此时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而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关注的是如何生存,在经营过程中多以机会为导向,受外界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企业经营决策完全由创业者根据其对市场、环境的判断而做出,以创业者的个人价值观为核心,在生存的压力下,企业缺乏长期愿景和目标,创业者更关注短期获利。同时,该阶段企业缺乏较为完备的制度来规范、约束和指导员工的行为,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风格的认知直接来源于创业者的行事作风。员工通过对创业者要求的完成来了解创业者的经营理念和意图达到的目标,了解创业者鼓励什么,禁止什么,了解创业者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不定型的企业文化形式,即创业者文化。创业期的文化以创业者的个人价值观和经营观念为核心,人治色彩浓重,因此需要创业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经营理念,将不畏艰苦,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和诚信、团队合作、创新等优秀的经营理念传递给员工,同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理解,为未来企业文化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此有意识地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3.2 中小企业成长期的企业文化选择

3.2.1 中小企业成长期的特点

如果中小企业能够成功渡过创业期,继续健康发展,就进入到企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在成长期,中小企业已经能够在市场上立足,其产品或服务已经打开了一定的销售局面,业务成较快增长的趋势,企业内部制度逐渐建立。此时,由于业务的拓展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复杂度的增加,创业者依靠自身的能力已经无法事必躬亲地对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决策,同时也面临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因此必须进行适当授权,将企业管理方式从集权向分权过渡,引进专业人才来承担部分经营管理工作。同时,企业的目标不是生存,而是转变为获取长期发展,因此开始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经营模式从机会导向向顾客导向转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